8.1《梦游天姥吟留别》课件(24张ppt )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8.1《梦游天姥吟留别》课件(24张ppt )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29.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5-29 13:02: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4张PPT)
酒入豪肠,
七分酿成了月光,
剩下的三分啸成了剑气。
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
    余光中《怀李白》
名句
飞流直下三千尺,
(《望庐山瀑布》)
两岸青山相对出,
(《望天门山》)
两岸猿声啼不住,
(《早发白帝城》)
举杯邀明月,
(《月下独酌四首》)
疑是银河落九天。
孤帆一片日边来。
轻舟已过万重山。
对影成三人。
天生我材必有用,
(《将进酒》)
长风破浪会有时,
(《行路难》)
仰天长笑出门去,
(《南陵别儿童入京》)
愿将腰下剑,
(《塞下曲》)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千金散尽还复来。
直挂云帆济沧海。
我辈岂是蓬蒿人。
只为斩楼兰。
使我不得开心颜。
    作 者 简 介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称为“诗仙”。贺知章誉之为“天上谪仙人”,后人又称“李谪仙”。
李白的性格:一身傲骨,不事权贵,追求个性解放。
李白的诗歌特点:想象丰富奇特,诗风雄奇豪放,语言清新自然。
有关李白的评价: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韩愈)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杜甫)
千古诗才,蓬莱文章建安骨
一身傲骨,青莲居士谪仙人
他祖籍陇西(今甘肃省),隋末祖先因罪流放到碎叶(今哈萨克斯坦巴尔喀什湖地区),李白即生于此,五岁时随父迁至蜀中绵州青莲乡。
李白少年时代的学习范围很广泛,除儒家经典、古代文史名著外,还浏览诸子百家之书,并“好剑术”。他很早就相信当时流行的道教,喜欢隐居山林,求仙学道。所以在他身上,既有建功立业的政治理想,又有访仙求道的超凡愿望。这就形成了贯穿他一生的入世和出世的矛盾,李白解决这一矛盾的口号是“功成身退”,即:首先建功立业,有所作为,然后抛弃爵禄,飘然退隐。

长安



汉水


第一次漫游:
第二次漫游:
江夏
洞庭湖


金陵
扬州
淮南
姑苏
荆门
安陆
襄阳
终南山
洛阳
齐州
镜湖
天姥山
李白一生漫游图
二十岁时只身出川,开始了广泛漫游,希望结交朋友,拜谒社会名流,从而得到引荐走向仕途,但一直未得人赏识。
直到天宝元年(742年),42岁的李白得到唐玄宗的妹妹玉真公主的推荐(一说由道士吴筠引荐)到了长安 ,李白被召至长安,供奉翰林,文章风采,名震天下 。李白初因才气为玄宗所赏识,后因不能见容于权贵,在京仅三年,就弃官而去,仍然继续他那飘荡四方的流浪生活。
天宝三年(公元744年)的夏天,李白到了东都洛阳。在这里,他遇到正在蹭蹬不遇的杜甫。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两位诗人见面了。
  安史之乱发生的第二年(756年),他感愤时艰,曾参加了永王李璘的幕府。不幸,永王与肃宗发生了争夺帝位的斗争,兵败之后,李白受牵累,流放夜郎(今贵州境内),途中遇赦写下《早发白帝城》。
晚年漂泊东南一带,依族叔当涂县令李阳冰,不久即病卒。
梦游天姥吟留别
天宝元年(742年)李白经友人吴筠等推荐,被唐太宗征召进京。被任命为翰林供奉(无实权的文学侍臣),无法施展自己才干。他目睹了朝廷内部的昏庸腐败,蔑视权贵,不趋炎附势,因此招致权贵的谗毁,不到三年(744年)被唐玄宗“赐金放还”,他怀着愤懑之情离开长安重新继续漫游生活。当他离开东鲁南游吴越(745年)时,写下此诗赠给东鲁友人。
梦游天姥吟留别
[唐]李白







留别
题解:
梦游天姥:梦中游历天姥山(2) ;
吟:本指吟咏,即作诗。以后作为一种诗体
的名称,歌行体的一种,内容多有悲愁
慨叹之意,形式上比较自由活泼,如同
散文中的随笔,可以不拘一格;
留别: 表明这是一首赠别诗。(3)
所以整个题目的意思就是(诗人)把梦中游历天姥山的情形写成诗,留给(东鲁的)朋友作别。另名《别东鲁诸公》或《梦游天姥山别东鲁诸公》。
第一节
为何开篇要“谈瀛洲”?
以瀛洲衬托天姥山,以虚衬实,不仅给天姥山蒙上一层神秘的面纱,又勾起作者神游天姥山的念头。
(又勾起作者神游天姥山的念头,为后文梦境的描写作了铺垫(结构))。
一、梦游之 由—— 叙述
天姥山的特点:高大、巍峨
a、直接描写:“天姥连天向天横”
b、衬托:(1)“势拔五岳掩赤城”
“横”、“拔”、“掩”三字,写出了天姥山覆盖之广大、山势之高峻、气势之雄伟,突出了天姥山横亘长空的气势。
(2)“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c、夸张:“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夸张地写天台山的高度,然后又说它在天姥山面前“欲倒东南倾”,这就进一步把天姥山的高峻挺拔的形象衬托了出来。
请找出关键性的过渡性语句。
由现实转入梦境:
“我欲因之梦吴越”。
由梦境转入现实:
“忽魂悸以魄动……
失向来之烟霞”。
第二节



魂飞剡溪
着屐登山
洞天仙境
魂归枕席
凄清幽静
壮美雄奇
神奇壮丽
光怪陆离




留别
飞(月夜) 凄清清幽(比拟、夸张)
【“我欲因之……”到“渌水荡漾”】
登(曙色) 壮美雄奇 山路 曲折(广大)
【“脚著谢公……”到“迷花倚石”】
游(明—暗) 奇幻仙境
【“熊咆龙吟……”到“仙之人兮”】
山中 天气骤变
洞天 神奇壮丽、光怪陆离
醒 惆怅嗟叹
【“忽魂悸以……”到“失向来”】
二、梦游之 景—— 描写(想象)
第一层中为我们绘制了一幅怎么样的画面?有什么作用?
由夜色、湖月、水波、清猿所共同绘制的清幽画面。对后文金碧辉煌、色彩眩目的仙境的出现起到了衬托(正衬)的作用。
赏析“一夜飞渡镜湖月”的表现手法
用“一夜飞”这一夸张手法,写出了作者登天姥山的迫切心情。
赏析第二层中的“忽”和“暝”两字。
“忽”突现了诗人赏玩陶醉之情;
“暝”为下文仙境的出现营造了特定的氛围。
第三层中有三幅图像,请分别概括
第一幅为熊咆龙吟图
第二幅为洞天石开图
第三幅为群仙降临图
第四层中,作者“恍惊起而长嗟”,这一惊一叹中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表达了他对现实世界的不满与反感。
写梦境对表达诗歌主题的作用?
梦中仙境象征作者追求的理想境界。写仙境的美妙是为了反衬现实的丑恶。写自己对神仙世界的向往正是为了表明对黑暗现实的厌恶,表达他蔑视权贵,不趋炎附势,傲岸不屈的情志。
第三节
三、梦游之 吟(叹)—— 议论、抒情
1、思想感情?
人生如梦,转瞬即逝的消极情绪(古来万事东流水);
远离这黑暗污秽的现实世界的决心(且放,须行);
不满现实,蔑视权贵,不趋炎附势,傲岸不屈的精神(安能……开心颜)



魂飞剡溪
着屐登山
洞天仙境
魂归枕席
凄清幽静
壮美雄奇
神奇壮丽
光怪陆离
厌恶现实
蔑视权贵




留别
现实
梦境
现实
课文总结
题材:记梦诗、游仙诗、赠别诗
体裁:古体诗(歌行体——吟)
主题:诗人用浪漫主义手法,通过梦游天姥山,表现了他对污浊现实的弃绝,对腐朽权贵的蔑视,对理想世界的追求。
艺术特点:“奇”,体现浪漫主义诗人的艺术特色
结构奇——梦游为线索,从现实到梦境,又从梦境到现实。
意境奇——驰骋想象,描绘出一幅幅瑰丽变幻的奇景。
修辞奇——丰富的想象(表现手法)、大胆的夸张
情感奇——结尾高亢的呼喊,把诗人郁积在胸中的苦闷和忧愤喷发而出。
诗歌阅读基本方法
读懂题目
掌握诗歌体裁特征
理清诗歌脉络
抓意象体会意境
知人论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