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琵琶行(并序)》课件(58张ppt )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8.3《琵琶行(并序)》课件(58张ppt )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5-29 13:10: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58张PPT)
开启人类智慧宝库的钥匙有三把,一把是数学,一把是文学,一把是音符。
——雨果
《诗经》:
“琴瑟友之,
钟鼓乐之。”
古代与音乐有关的故事
琵琶行
(并序)
白居易,字乐天,晚号香山居士,中唐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是新乐府运动的主要倡导者,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强调继承我国古典诗歌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今存诗3000首,代表作有讽喻诗《卖炭翁》和叙事诗《长恨歌》、《琵琶行》。
作者
孺子解吟长恨曲
胡人能诵琵琶篇
唐玄宗挽白居易联
琵琶行
解题
《琵琶行》原作《琵琶引》。白居易还有《长恨歌》。歌、行、引是古代歌曲的三种形式,后成为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三者虽名称不同,实则大同小异,常统称“歌行”。是一种具有铺叙记事性质的歌辞。 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都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富于变化。
本诗是一篇抒彩很浓的长篇叙事诗。
本节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诗人蕴含在诗中的感情。
2、结合全诗,理解“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两句诗的意蕴。
检查预习
1、自由朗读课文(划出最喜欢的句子)
2、注意下列字形字音:
dí sè xián yì mǒ yè
荻花 瑟 瑟 拨 弦 掩 抑 抹 幽 咽
ní cháng sè zhà bèng bó fǎng
霓 裳 冷 涩 乍 迸 帛 舫
di à n b ì ōu y ā zh āo zh ā
钿头银篦 呕 哑 嘲 哳
一、解释划线词语:
1、左迁九江郡司马; 2、明年秋; 3、因为长句 ; 4、歌以赠之; 5、凡六百一十六言;
6、教坊;7、秋娘; 8.善才
9、翻作《琵琶行》
快读诗歌,疏通文意。
思考:诗前小序有些什么内容?它和正文内容的关系?小序有何作用?
背景
秋夜
送别
主要人物
琵琶女
诗人
事件
奏曲
作诗
自叙身世
关系:小序是正文内容的概括和简介。
作用:奠定下了全诗凄切伤怀的感情基调。
同是天涯沦落人,
相逢何必曾相识。
谁解沦落人
歌女
诗人
请同学们朗诵三、四段,思考以下问题:
1.琵琶女有怎样的人生经历,目前她的心境怎样?结合诗歌作简要的分析。运用怎样的手法。
2.作者有怎样的人生经历,目前处境如何?结合诗歌作简要的分析。
3.“同是天涯沦落人”中诗人和琵琶女的“同”体现在哪里?
歌女倾诉身世苦
年轻时
1艳压群芳,技艺超群(色艺俱佳)
2门庭若市,欢笑度日,生活奢华
现在
年长色衰,委身商贾,孤守空船
心境
悲凉,孤寂、伤感、心酸。
同病相怜伤迁谪
被贬江洲
病卧浔阳
环境艰苦
孤独寂寞
琵琶女
诗人
技艺超群
艳盖群芳
年老色衰
委身商人
位至谏官
名动京师
谪居卧病
飘零天涯
共同点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被侮辱、被损害的歌女
直言敢谏却被贬的忠臣

)
( )
( )
( )
( )
( )
琵琶女自诉身世苦
白居易自叹谪居苦
本是京城女
去年辞帝京
名满京都的艺人 
才华横溢的诗人 
因年长色衰而嫁商人 
因直言进谏而遭贬谪
忧愁暗恨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文 章 结 构
⒈江头送客闻琵琶
⒉江上聆听琵琶曲
邀见歌女
演奏名曲
听者陶醉
⒊歌女倾诉身世苦
⒋同病相怜伤迁谪
⒌重闻琵琶青衫湿
文中一共描写了三次弹奏
第一次:“主人忘归客不发”
——惊异(暗写、略写)侧面烘托
第二次:“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沉醉(明写、详写)
第三次:“满座重闻皆掩泣”、“江州司马青衫湿”
——伤悲(明写、略写)(侧面烘托)
琵琶女的演奏(三次)
一闻琵琶邀相见
再闻琵琶诉沦落
三闻琵琶青衫湿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环境描写:
渲染悲凉气氛, 奠定全诗基调。
(互 文)
江头送客闻琵琶
第一次演奏:
朗读第一段
“惨”!(离愁、沦落)
侧面烘托:音乐的美
琵琶女:寂寞 诗人、客人:离愁(惨将别)
第二次演凑:聆听琵琶声
[提问]听了本文的朗读,我们恐怕更多的是对琵琶女的命运掬一把同情泪。的确,琵琶女的命运令世人感叹。朗读然后思考:
我们能否发现琵琶曲调的起伏变化,从而捕捉到琵琶女情感和生活变化的轨迹呢?
[明确]整个曲调可以分为四个部分:
“前奏曲”,“欢乐曲”,“沉思曲”,“悲愤曲”。
前 奏 曲
诗句:“转轴拨弦三两声,……说尽心中无限事。”
回顾:
琵琶女的处境:浔阳江边,风寒月冷,琵琶女独守空船,孤单凄凉。
音乐旋律:从“弦弦掩抑声声思”:低沉抑郁。
欢 乐 曲
诗句:轻拢慢捻抹复挑,……大珠小珠落玉盘。
琵琶女的青年时代: “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音乐旋律:欢乐明快
(具体:忽高忽低,交织起伏,欢快明朗、清脆悦耳。)
沉 思 曲
诗句:间关莺语花底滑,……,此时无声胜有声。
回顾自己凄凉的处境:“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琵琶女“年长色衰”,生活变故门庭冷落。迫于生计,她“老大嫁作商人妇”。
旋律:“冷涩”“凝绝”,音乐之声“暂歇”,
悲 愤 曲
诗句:银瓶乍破水浆迸,……,四弦一声如裂帛。
回顾:琵琶女开始反思自己的命运:对世人重色轻才、丈夫重利轻情的愤懑之情,对命运的不平之感的愤怒控诉。
旋律:激越雄壮的旋律。
春风得意少年时
命运抗争诉悲愤
年长色衰守空船
梦啼妆泪红阑干
四弦一声如裂帛
银瓶乍破水浆迸
铁骑突出刀枪鸣
凝绝不通声暂歇
小弦切切如私语
大弦嘈嘈如急雨
间关莺语花底滑
音乐旋律
诗 句 音乐特点
大弦嘈嘈如急雨
小弦切切如私语
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
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
银瓶乍破水浆迸
铁骑突出刀枪鸣
四弦一声如裂帛
粗重深沉
细腻轻清
婉转流利
低沉抑郁
激越高亢
气势雄壮
戛然而止
将 抽 象 的 音 乐 变 为 可 感 的 形 象
第二次 : 江上聆听琵琶曲
圆润清脆 错落有致
比 喻
(明写详写)
大弦嘈嘈如急雨
小弦切切如私语
间关莺语花底滑
幽咽泉流冰下难
弦弦掩抑声声思
低眉信手续续弹
嘈嘈切切错杂弹
叠 词
Jiān guān
Yōu yè
叠韵
双声
联绵词
叠词作用:1增强语言的韵律感、节奏美。2起强调作用。
问题:景物描写的作用
1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渲染了冷落萧条,凄凉的送别气氛。
2、“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以江月勾勒环境,渲染气氛,表现人物分别时的离愁和失落。
3东船西舫悄无言,惟见江心秋月白。
(景物的侧面烘托)
通过写听众的沉醉和环境的寂静来衬托乐曲感人的艺术魅力,突出琵琶女琴技的高超。
4、“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一个“寒”字充分写出琵琶女的孤独寂寞和感伤情怀。
5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
通过景物展现作者谪居卧病的凄苦与无聊。
琵琶女形象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个性:腼腆,含羞,矛盾。
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
矜持和羞涩。
    ……
形象:举止端庄,矜持,技艺高超,饱经风霜,满怀忧思。
百善孝为先,原心不原迹,原迹贫家无孝子。
万恶淫为首,论迹不论心,论心世上少完人。
疏通文意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拧转轴子,拨动了两三下丝弦,还没有弹成曲调,已经充满了情感。
低沉抑郁,每一弦都在叹息,每一声都在沉思,好象在诉说不得意的身世,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低着眉随手连续地弹,说尽那无限伤心的事。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cháng)后六幺(yāo)。
轻轻地拢,慢慢地捻、又抹又挑,开头弹的是《霓裳羽衣曲》,后来弹的是《六么》,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粗弦嘈嘈,好象是急风骤雨,细弦切切,好象是儿女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成一片,大珠小珠,落满了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花底的黄莺间间关关——叫得多么流利,冰下的泉水幽幽咽咽——流得多么艰难!
流水冻结了,也冻结了琵琶的琴弦,琴弦冻结了,声音也暂时停止。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另外流露出一种潜藏在内心深处的愁与恨,
这时候没有声音,却比有声音的更激动人心。
银瓶乍破水浆迸(bèng),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划,四弦一声如裂帛(bó)。
突然间,音乐又起,就像银瓶猛然破裂,水浆喷涌而出;又像那披甲的骑兵想突破重围而刀枪齐鸣。
乐曲终了,她用拨子在中心用力一扫,四根琴弦发出一声好像布帛断裂的声音。
白香山《江上琵琶》,韩退之《颖师琴》,李长吉《李凭箜篌》,皆摹写声音至文。韩足以惊天,李足以泣鬼,白足以移人。
——清 · 方扶南
古人描写音乐美句子
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
——《论语·述而》
余音绕梁,三日不绝。
——《列子·汤问》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闻?
——唐·杜甫
描写音乐的技巧:
1、比喻
2、叠音词
3、对比
4、动静结合
5、听者的反应
6、正面衬托
7、环境烘托
高考小知识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琵琶女出场
1、“寻”、“问”……这一系列的动词,从
中可以看出作者心情如何?
答:急切、欣喜。
2、琵琶女为何“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
琵琶半遮面“?
答: 矛盾、含羞。
举止端庄,神态含羞,似有满腹辛酸心事。
第三次 重闻琵琶青衫湿
(明写略写)
诗句
却坐促弦弦转急
凄凄不似向前声
满座重闻皆掩泣
座中泣下谁最多
江州司马青衫湿
(直接描写音乐的悲凄)
(侧面烘托音乐的感人)
典型形象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典型乐声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这句描写音乐的诗句堪称绝唱。诗人通过通俗新颖、生动恰切的比喻,不但能唤起人们的想象,而且使读者对乐声有了更为具体的感受,可谓形象鲜明,韵味无穷;且乐声的富于变化,使人觉得这位“平生不得志”的琵琶女仿佛在向人们倾诉着满腔的怨愤和哀愁。
典型境界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此时无声胜有声”,此句道出了“无声”与“有声”之间的辨证关系,道出了音乐上停顿的奇特功效。在特定的场合下,乐曲的暂时休止比连续不断的演奏更能触动人们的心弦,更易让人受到感染。创造出了曲止情续、余意无穷的艺术境界。
典型氛围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用悄寂无声的环境来衬托演奏的效果,乐声已停,然而余音饶梁,经久不息,人们还久久沉醉在音乐创造的氛围中。“悄无言”的寂静,实则是充满了感情的时刻,听众的忘情和如痴如醉的神情,从侧面烘托出琵琶女技艺的高超绝妙。诗人所创造的这个画面,有着及其感人的艺术魅力。
典型感情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这是千古传诵的名句。诗人和琵琶女虽然经历、地位不同,但都有着共同的不幸遭遇和艰难处境,生活都同样地飘零、凄凉、失意。诗人把对琵琶女的深挚同情、对自己被贬的满腔幽怨以及对冷酷现实的强烈不满完全融合在一起了。正因为这两句诗揭示出了一种带有普遍意义的典型情绪,所以能够在历史的长河中激起广泛的同情。
三句名句: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诗人用湿漉漉的诗行写出了用湿漉漉的眼泪浸泡得湿漉漉的心。
一句话总结全诗:
GOODBYE
拓展延伸:
比较《琵琶行》与《李凭箜篌引》异同
李凭箜篌引 李贺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湘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琵琶行》与《箜篌引》创作方法有何不同?
《琵琶行》:属于现实主义范畴,着重写乐曲的艺术境界,多用比喻。
《箜篌引》:极富浪漫主义色彩,着重写乐曲的艺术效应,多用夸张。想象奇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