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初中科学2020年中考真题分类汇编 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教版初中科学2020年中考真题分类汇编 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26.4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0-08-31 14:22:40

文档简介

浙教版初中科学2020年中考真题分类汇编 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
一、单选题
1.(2020·台州)通过遗传物质的检验与分析来判断父母与子女是否亲生关系称为亲子鉴定。人的毛发、口腔细胞等都可以用于亲子鉴定。鉴定所需的遗传物质主要取自于细胞的(  )
A.细胞壁 B.细胞膜 C.细胞质 D.细胞核
2.(2020·台州)2020年5月,台州市民捡到形似小猫的胎生动物,经鉴定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豹猫。图中饲养员正用奶粉喂养小豹猫。豹猫属于(  )
A.哺乳类 B.鸟类 C.爬行类 D.两栖类
3.(2020·湖州)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细胞分化产生了不同类型的细胞。下列被称为“虫”的无脊椎动物中,不经历细胞分化的是(  )
A.涡虫 B.草履虫 C.蛔虫 D.蝗虫
4.(2020·绍兴)如图所示为草履虫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草履虫属于原核生物
B.草展虫需要从外界摄取有机物
C.草履虫通过神经系统对环境变化产生反应
D.草履虫属于高等生物,它的全部生命活动在一个细胞内完成
5.(2020·绍兴)下列表示细胞分裂的是(  )
A. B.
C. D.
6.(2020·衢州)在显微镜对光操作时,图中不需要调节的结构是(  )
A.①反光镜 B.②遮光器
C.③物镜转换器 D.④细准焦螺旋
7.(2020·宁波)下列实验中,实验用品的选择及使用目的均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名称 实验用品 使用目的
A 观察和解剖玉米种子 显微镜 观察胚乳
B 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碘液 增加酶的活性
C 绿叶在光照下制造淀粉 酒精 溶解叶绿素
D 制作临时装片,观察洋葱表皮细胞 生理盐水 维持细胞形态
A.A B.B C.C D.D
8.(2020·金华·丽水)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实验过程中,对光时,肯定不需要进行的操作是(  )
A.调节反光镜 B.调节光圈
C.调节细准焦螺旋 D.转动物镜转换器
9.(2020·温州)小明用左眼朝目镜内注视,要将镜筒从最低处开始上升,首先应调节(  )
A.粗准焦螺旋 B.细准焦螺旋 C.物镜转换器 D.载玻片
10.(2020·温州)2020年4月,温州南麂海域近10年来第一次出现海豚群。海豚是生活在水中的哺乳动物。下列对海豚描述正确的是(  )
A.用鳃呼吸 B.体外受精 C.体温恒定 D.用翼飞翔
11.(2020·绍兴)扭叶松属于裸子植物,它的树皮薄,茎、叶中含有机物——松脂,易燃烧。发生火灾时,坚固而紧闭的松果将种子保护起来。火灾过后,松果崩裂开来,种子撒播在满是草木灰的土壤中,下列有关扭叶松说法正确的是(  )
A.松脂通过木质部中的导管运输
B.种子外部起保护作用的是果皮
C.对种子的保护是对环境的适应
D.火灾后的草木灰为种子萌发提供有机物
12.(2020·杭州)小金在野外观察到4株植物PQR和S,并设计如图所示的二歧分类检索表来分辨这些植物。若上述4株植物中有一株植物是桃树,则它是(  )
A.P B.Q C.R D.S
13.(2020·杭州)用显微镜观察经染色的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与原因分析不吻合的一项是(  )
选项 实验现象 可能的原因
A 视野中没有细胞 未在口腔内壁刮取细胞
B 视野中无光斑 物镜未对准通光孔
C 视野中有许多黑色圆圈 细胞数量太多
D 视野中的细胞往左移动 观察者将装片往右移动
A.A B.B C.C D.D
二、填空题
14.(2020·湖州)小明观察了海带、睡莲、银杏和蕨四种植物,设计了右侧的检索表。
(1)2a和2b的空格中应分别填上   。
(2)海带在检索表中的位置是   (选填“P”“Q”“R”或“S”)。
(3)银杏是湖州市的市树。长兴小浦镇生长着许多树龄千年以上的银杏。银杏在生长过程中,必须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无机盐,其吸收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    。
15.(2020·温州)西瓜味甘汁多,清爽解渴,是盛夏佳果。
(1)西瓜籽属于植物的生殖器官,由花中的   发育而来。
(2)如图是植物细胞模式图,可口的西瓜汁主要来自   结构。(填相应字母)
16.(2020·绍兴)为处理污水、改善水质,许多河道内放置了水生植物漂浮平台——生态浮岛。浮岛按种植植物种类的多少,可以分为单种植物型浮岛和混合植物型浮岛。如图所示为某浮岛示意图。
(1)写出该生态浮岛的一条食物链   。
(2)图中的微生物属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的   。
(3)与单种植物型浮岛比,混合植物型浮岛的稳定性更高的原因是   。
三、解答题
17.(2020·衢州) 2020年2月,一场历史罕见的由沙漠蝗虫引起的灾害,席卷东非和亚欧大陆。
(1)某地区的所有沙漠蝗虫属于一个   (选填“种群”“群落”或“生态系统”)。
(2)如图,蝗虫具有以绿色和褐色为主的保护色,咀嚼式口器,活动、繁殖能力强等特征。这些适应环境的特征是长期   的结果。
(3)资料显示:①蝗虫必须在植被覆盖率低于50%的土地上产卵繁衍;②鸟类、螳螂、蛙等生物是蝗虫的天敌。根据以上两项资料分别提出一条防治蝗灾的措施   。
18.(2020·湖州)右图是我市一个乡村庭院生态系统的模式图。
(1)人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来自于鸡、猪、蔬菜中的   。(选填“糖类”“蛋白质”“脂肪”“无机盐”或“维生素”)
(2)甲烷杆菌属于    (填生态系统的一种成分),它能将粪和残余的茎叶中的大分子有机物分解为甲烷(沼气的主要成分)等物质。
(3)该生态系统中的生物通过   (填一种生理过程)和扩散作用将有机物中的碳元素转移到无机环境中。
19.(2020·金华·丽水)经过几年的“五水共治”,婺江水清岸绿,鱼虾回归,白鹭点点。生态治理的成效与河道增氧曝气机(如图)的使用是分不开的。增氧曝气机通过向水体中充入空气,恢复和增强水体中好氧微生物的活力,使水体中的污染物质得以净化,从而改善河流的水质。
(1)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看,水体中的好氧微生物属于   ;
(2)婺江岸边和水里生活着各种动植物和微生物,这里所有的生物共同构成了一个   ;
(3)白鹭主要以水中的小鱼等动物为食,小鱼以水生植物等生物为食。请据此写出一条食物链   ;
(4)通过河道曝气增氧,提高水体的溶解氧水平,能够恢复河道的生态环境,提高该生态系统的   能力。
20.(2020·嘉兴)近年来,我省把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作为打造美丽乡村的突破口,不断提升美丽乡村建设水平,促进绿色经济发展。如图是某地在美丽乡村建设中构建的庭院生态系统和湖泊生态系统结构简图。
(1)在庭院生态系统中,方框内 A 代表的是   。 该生态系统之所以能提高经济效益,是由于沼气池中微生物的发酵,能把一些废弃的有机物中的能量加以利用。
(2)建设美丽乡村必须做好垃圾分类。目前生活垃圾基本上分为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可回收物和其他垃圾四类,其中   垃圾可以投入沼气池用于发酵生产沼气。
(3)在湖泊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可以通过   条食物链流入鱼中。该生态系统结构简图中没有表示出来的生物成分是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细胞的结构
【解析】【分析】细胞是生物体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已知除病毒之外的所有生物均由细胞所组成,但病毒生命活动也必须在细胞中才能体现。
【解答】细胞结构种存在遗传物质的是细胞核;
故答案为:D。
2.【答案】A
【知识点】常见的脊椎动物
【解析】【分析】多数哺乳动物是全身被毛、运动快速、恒温胎生、体内有膈的脊椎动物,是脊椎动物中躯体结构的动物类群,因能通过乳腺分泌乳汁来给幼体哺乳而得名。
【解答】 饲养员正用奶粉喂养小豹猫,说明其属于胎生哺乳的哺乳类动物;
故答案为:A。
3.【答案】B
【知识点】细胞的分裂、生长与分化
【解析】【分析】1、单细胞的原生动物结构简单,所有的生命活动都在一个细胞内完成,所以不存在细胞分化的情况;
2、多细胞的生物,不同结构具有不同功能的细胞组成,所以存在细胞分化。
【解答】A、涡虫是多细胞的扁形动物,不同结构的功能是不同的,存在细胞分化,A错误;
B、草履虫是单细胞的动物,不存在细胞分化,B正确;
C、蛔虫是多细胞的线形动物,不同结构的功能是不同的,存在细胞分化,C错误;
D、蝗虫是多细胞的节肢动物,不同结构的功能是不同的,存在细胞分化,D错误。
故选B
4.【答案】B
【知识点】单细胞生物
【解析】【分析】该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草履虫的认识;
【解答】A、草履虫有成形的细胞核,属于真核生物;故A错误;
B、草履虫体内没有叶绿体,无法合成有机物,需要从外界摄取有机物;故B正确;
C、草履虫没有神经系统;故C错误;
D、草履虫是单细胞生物,不是高等生物;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5.【答案】A
【知识点】细胞的分裂、生长与分化
【解析】【分析】细胞分裂是指活细胞增殖及其数量由一个细胞分裂为两个细胞的过程。分裂前的细胞称母细胞,分裂后形成的新细胞称子细胞。通常包括细胞核分裂和细胞质分裂两步。
【解答】A、一个细胞变成两个细胞,属于细胞的分裂;故A正确;
B、细胞变大,属于细胞的生长;故B错误;
C、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发生了改变,属于细胞分化;故C错误;
D、酵母菌的出芽生殖;故D错误;
故答案为:A。
6.【答案】D
【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
【解析】【分析】对光:转动物镜转换器,使低倍物镜正对通光孔。再转动遮光器,让较大的一个光圈对准通光孔。用左眼通过目镜观察,右眼张开,同时调节反光镜,光线强时用平面镜,光线暗时用凹面镜,直到看到一个明亮的圆形视野。
【解答】根据对光操作步骤可知,需要调节的结构有 ③物镜转换器 , ②遮光器 , ①反光镜 。细准焦是在调焦时找到模糊像时进行调节能使像变得清晰,所以细准焦不需要调节,D选项正确。
故选D
7.【答案】C
【知识点】观察细胞;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和产物;酶及其催化作用
【解析】【分析】1、胚乳是单子叶植物种子中储存营养的主要结构,只需要用放大镜即可清楚观察;
2、淀粉遇碘显蓝色,利用这一特点可观察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催化情况;
3、叶片用酒精煮可除去叶片中的叶绿素;
4、植物细胞有细胞壁,能维持细胞的形态结构,制作临时装片时不会因过度吸水而胀破。
【解答】A、 观察和解剖玉米种子 时不需要用显微镜进行观察,只用放大镜即可,A错误;
B、研究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时,碘液是来显示淀粉分解情况的,不是来增加酶的活性的,B错误;
C、研究绿叶在光照下制造淀粉时,叶片在酒精中煮是为了除去叶绿素,C正确;
D、 制作临时装片,观察洋葱表皮细胞 ,是滴清水,洋葱表皮细胞有细胞壁不需要用生理盐水,D错误。
故选C
8.【答案】C
【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
【解析】【分析】对光操作:转动物镜转换器,使低倍物镜正对通光孔。再转动遮光器,让较大的一个光圈对准通光孔。用左眼通过目镜观察,右眼张开,同时调节反光镜,光线强时用平面镜,光线暗时用凹面镜,直到看到一个明亮的圆形视野。
【解答】根据分析中的对光操作可知,需要进行的操作有A调节反光镜,B调光圈,D转动物镜转换器。不需要进行的操作是C调节细准焦螺旋,C符合题意。
故选C
9.【答案】A
【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
【解析】【分析】根据显微镜操作中调焦观察的步骤可知,找像时首先用低倍镜观察,向后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左眼注视目镜找到模糊像后用细准焦螺旋调节至清晰。
【解答】由题中信息“ 小明用左眼朝目镜内注视,要将镜筒从最低处开始上升 ”可知,小明正在进行调焦观察的操作,此时应先转动粗准焦螺旋找到模糊的像,A选项正确。B、C、D错误。
故选A
10.【答案】C
【知识点】常见的脊椎动物
【解析】【分析】 哺乳动物体表面有毛,一般分头、颈、躯干、四肢和尾五个部分;用肺呼吸;体温恒定,是恒温动物;脑较大而发达;哺乳;胎生.哺乳和胎生是哺乳动物最显著的特征.胚胎在母体里发育,母兽直接产出胎儿,母兽都有乳腺,能分泌乳汁哺育幼仔。
【解答】由题意可知海豚属于哺乳动物具有哺乳动物的特征。体温恒定是哺乳动物的一个特征,C选项正确。用鳃呼吸是鱼类的和两栖类幼体的特点,A错误;哺乳动物是体内受精,B错误;海豚生活在水中用鳍游泳,没有翼不能飞翔,D错误。
故选C
11.【答案】C
【知识点】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茎的运输作用;种子的结构;土壤的组成与形成
【解析】【分析】生物机体通过自身适应环境变化以争取生存的特性。是生物所特有的、普遍存在的现象,从进化的角度定义为“能生存下来并繁殖后代的现象”,生物体在构造上或功能上能产生变化适应环境。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可分两种:表现型适应和基因型适应。
【解答】A、松脂是有机物,所以是通过韧皮部的筛管运输的;故A错误;
B、扭叶松属于裸子植物,没有果实,所以其种子外起到保护作用的是种皮;故B错误;
C、扭叶松茎、叶中含有机物——松脂,易燃烧,如果种子不能得到很好的保护,松树这个物种就灭绝了,这是生物对环境的一种适应;故C正确;
D、草木灰对种子的萌发没有任何作用,草木灰能为植物生长提供无机盐;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12.【答案】C
【知识点】利用检索表来辨认生物
【解析】【分析】 检索表分类检索表是以区分生物为目的编制的表。常用的是二歧分类检索表。这种检索表把同一类别的动植物,根据一对或几对相对性状的区别,分成相对应的两个分支。接着,再根据另一对或几对相对性状,把上面的每个分支再分成相对应的两个分支,好像二歧式分枝一样,如此,逐级排列下去,直到编制出包括全部生物类群的分类检索表。
【解答】通过二歧分类检索表来对桃树进行检索,首先桃树是有叶的,选择的是la,对应到检索目录2,然后桃花是有花粉的,对应到2a,对应检索目录3,同时桃树是被子 植物(绿色开花植物),种子是有果皮包被的,对应检索目录3a,则检索到的是R,故 C正确;
故答案为:C。
13.【答案】C
【知识点】观察细胞
【解析】【分析】1、 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制作时,可在口腔内侧壁上刮取细胞;
2、对光操作时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通过调节光圈大小反光镜的角度看到一个明亮的视野;
3、盖玻片时如有气泡产生,在显微镜中可看到许多黑色的圆圈;
4、显微镜所成的像是倒像,物体的移动与像的移动方向是相反的。
【解答】A、视野中没有细胞,可能的原因是未在口腔内壁刮取细胞,现象与原因吻合,A错误;
B、视野中无光斑可能的原因是物镜未对准通光孔,现象与原因吻合,B错误;
C、视野中有许多黑色圆圈,可能的原因细胞数量太多是错误的,黑色圆圈主要是一些气泡,现象与原因不吻合,C正确;
D、 视野中的细胞往左移动 ,是指像往左移,物体装片的移动方向与之相反,应该是往右移动,现象与原因吻合,D错误。
故选C
14.【答案】(1)无种子、有种子
(2)P
(3)根毛区
【知识点】利用检索表来辨认生物;植物的根系及其结构与功能
【解析】【分析】1、海带是藻类植物无根、茎、叶的分化。睡莲是被子植物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器官。银杏是裸子植物有根、茎、叶、种子,无花、无果实。蕨是蕨类植物有根、茎、叶,无花、无果实、无种子;
2、 二歧式分类检索表把同一类别的动植物,根据一对或几对相对性状的区别,分成相对应的两个分支。接着,再根据另一对或几对相对性状,把上面的每个分支再分成相对应的两个分支,好像二歧式分枝一样,如此,逐级排列下去,直到编制出包括全部生物类群的分类检索表;
3、根据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结构是根部根尖的根毛区。
【解答】(1)根据四种植物的特点可知,2a与2b都是有根的,睡莲、银杏、蕨符合要求。其中睡莲和银杏都是有种子的蕨是无种子的,可利用有无种子的特点将这三种植物分成两类。所以 2a和2b的空格中应分别填上 无种子、有种子;
(2)海带是藻类植物无根、茎、叶的分化,所以具有无根特点的P应该就是海带;
(3) 银杏是湖州市的市树。长兴小浦镇生长着许多树龄千年以上的银杏。银杏在生长过程中,必须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无机盐,其吸收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 根毛区。
故答案为:(1)无种子、有种子 (2)P (3)根毛区
15.【答案】(1)胚珠
(2)B
【知识点】细胞的结构;花的结构
【解析】【分析】1、植物的花经传粉受精之后能继续发育,胚珠发育成种子,子房壁发育成果皮,种子和果皮合称果实;
2、在成熟的植物细胞中液泡的体积比较大,里面主要含有细胞液,果实的汁水就是来自液泡中的细胞液。
【解答】(1)西瓜籽是种子主要是由花中的胚珠发育而来;
(2)可口的西瓜汁主要来自液泡B结构。
故答案为:(1)胚珠 (2)B
16.【答案】(1)水生植物→食草昆虫→青蛙(合理即可)
(2)分解者
(3)成分复杂,生物种类多,自动调节能力强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成分;生物之间的食物联系;生态系统的影响因素
【解析】【分析】生态系统指在自然界的一定的空间内,生物与环境构成的统一整体,在这个统一整体中,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并在一定时期内处于相对稳定的动态平衡状态。
【解答】(1)该生态浮岛存在的生物有藻类、食草性鱼类、食草昆虫、水生植物、青蛙;存在多条食物链,只要存在生产者和消费者即可;如水生植物被食草昆虫吃,而昆虫被青蛙捕食;
(2)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主要是为了分解动植物的遗体和粪便,属于分解者;
(3)混合植物型浮岛比单种植物型浮岛包含的生物种类多,其自动调节的能力更强;
故答案为:(1) 水生植物→食草昆虫→青蛙(合理即可) ;(2)分解者;(3) 成分复杂,生物种类多,自动调节能力强。
17.【答案】(1)种群
(2)自然选择或进化
(3)①保护植被(植树种草,禁止乱砍滥伐、过度放牧等);②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鸟类、螳螂、蛙等);利用蝗虫的天敌进行防治。
【知识点】种群的概念;生物进化的理论
【解析】【分析】1、种群定义:生活在一定区域 内的 同种生物个体 的总和,称为种群;
2、生物的结构都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生物的结构与功能是相适应的;
3、可根据提示的资料提出防治蝗灾的措施。
【解答】(1) 某地区的所有沙漠蝗虫 符合种群的定义,所以属于一个种群;
(2) 如图,蝗虫具有以绿色和褐色为主的保护色,咀嚼式口器,活动、繁殖能力强等特征。这些适应环境的特征是长期 自然选择或进化的结果;
(3)根据提示的资料” ①蝗虫必须在植被覆盖率低于50%的土地上产卵繁衍;②鸟类、螳螂、蛙等生物是蝗虫的天敌 “可知,防治蝗灾的措施有: ①保护植被(植树种草,禁止乱砍滥伐、过度放牧等);②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鸟类、螳螂、蛙等);利用蝗虫的天敌进行防治 。
故答案为:(1)种群 (2)自然选择或进化 (3) ①保护植被(植树种草,禁止乱砍滥伐、过度放牧等);②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鸟类、螳螂、蛙等);利用蝗虫的天敌进行防治
18.【答案】(1)糖类、蛋白质、脂肪
(2)分解者
(3)呼吸作用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成分;植物的呼吸作用;动物的呼吸作用;食物与营养
【解析】【分析】1、在人体所需的七大类营养素中,能为人体提供能量的有:糖类、脂肪、蛋白质三类;
2、 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真菌以及一些小型的原生生物、显微藻类等在内的一大类生物群体。从生态系统的成分看微生物属于分解者;
3、 生物体内的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最终生成二氧化碳或其他产物,并且释放出能量的总过程,叫做呼吸作用 。
【解答】(1)由主要的供能物质可知, 人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来自于鸡、猪、蔬菜中的 糖类、蛋白质、脂肪;
(2)甲烷杆菌是一种细菌,属于微生物,从生态系统的角度分属于分解者, 它能将粪和残余的茎叶中的大分子有机物分解为甲烷(沼气的主要成分)等物质 ;
(3)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的生理过程是呼吸作用,所以填呼吸作用。
故答案为:(1)糖类、蛋白质、脂肪 (2)分解者 (3)呼吸作用
19.【答案】(1)分解者
(2)群落(或生物群落)
(3)水生植物→小鱼→白鹭
(4)自动调节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成分;生物之间的食物联系;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生态系统的影响因素
【解析】【分析】1、生态系统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主要是一些绿色植物,消费者是动物,分解者是一些微生物;
2、定义:在 一定生活环境 内生活的所有生物种群的总和就组成了一个生物群落。生物群落简称为群落 ;
3、一个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生物通过 食物关系 形成联系——食物链。食物链以生产者绿色植物为起点直到最高营养级的消费者,生物之间用箭头联系;
4、河道水中溶解氧的增加有利于水生生物的呼吸作用正常进行,有利于生物的生长和繁殖,对河道生态环境中的各生物的数量具有稳定作用。
【解答】(1) 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看,水体中的好氧微生物属于 分解者;
(2) 婺江岸边和水里生活着各种动植物和微生物,这里所有的生物共同构成了一个 群落(或生物群落);
(3) 白鹭主要以水中的小鱼等动物为食,小鱼以水生植物等生物为食。请据此写出一条食物链水生植物→小鱼→白鹭 ;
(4) 通过河道曝气增氧,提高水体的溶解氧水平 ,有利于水生生物的呼吸作用正常进行,有利于生物的生长和繁殖,对河道生态环境中的各生物的数量具有稳定作用,提高该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
故答案为:(1)分解者 (2)群落(或生物群落) (3) 水生植物→小鱼→白鹭 (4)自动调节
20.【答案】(1)人
(2)厨余垃圾
(3)4;分解者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成分;生物之间的食物联系
【解析】 【分析】1、在庭院生态系统中起主导作用的是人,生态系统主要为人服务。根据生态系统图中的关系可以确定A;
2、有机物的发酵能产生沼气,分析四类垃圾的成分,其中有机物为主的垃圾可以投入沼气池;
3、食物链反映了生物之间的一种食物关系,可以通过湖泊生态系统图得出食物链的条数。生态系统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解答】(1)根据庭院生态系统的图可知,蔬菜,家禽、家畜的蛋肉、沼气都是提供给A的,所以A应该是人;
(2)在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可回收物和其他垃圾四类中,厨余垃圾的主要成分是有机物,所以厨余垃圾可以投入沼气池用于发酵生产沼气;
(3) 由湖泊生态系统图可知,能量最终流入鱼的食物链有:一、浮游植物→浮游动物→鱼;二、浮游植物→虾→鱼;三、浮游植物→浮游动物→虾→鱼;四、湖底植物→虾→鱼。所以有四条食物链流入鱼中。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这里已经有生产者和消费者,缺少分解者。
故答案为:(1)人 (2)厨余垃圾 (3)4;分解者
1 / 1浙教版初中科学2020年中考真题分类汇编 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
一、单选题
1.(2020·台州)通过遗传物质的检验与分析来判断父母与子女是否亲生关系称为亲子鉴定。人的毛发、口腔细胞等都可以用于亲子鉴定。鉴定所需的遗传物质主要取自于细胞的(  )
A.细胞壁 B.细胞膜 C.细胞质 D.细胞核
【答案】D
【知识点】细胞的结构
【解析】【分析】细胞是生物体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已知除病毒之外的所有生物均由细胞所组成,但病毒生命活动也必须在细胞中才能体现。
【解答】细胞结构种存在遗传物质的是细胞核;
故答案为:D。
2.(2020·台州)2020年5月,台州市民捡到形似小猫的胎生动物,经鉴定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豹猫。图中饲养员正用奶粉喂养小豹猫。豹猫属于(  )
A.哺乳类 B.鸟类 C.爬行类 D.两栖类
【答案】A
【知识点】常见的脊椎动物
【解析】【分析】多数哺乳动物是全身被毛、运动快速、恒温胎生、体内有膈的脊椎动物,是脊椎动物中躯体结构的动物类群,因能通过乳腺分泌乳汁来给幼体哺乳而得名。
【解答】 饲养员正用奶粉喂养小豹猫,说明其属于胎生哺乳的哺乳类动物;
故答案为:A。
3.(2020·湖州)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细胞分化产生了不同类型的细胞。下列被称为“虫”的无脊椎动物中,不经历细胞分化的是(  )
A.涡虫 B.草履虫 C.蛔虫 D.蝗虫
【答案】B
【知识点】细胞的分裂、生长与分化
【解析】【分析】1、单细胞的原生动物结构简单,所有的生命活动都在一个细胞内完成,所以不存在细胞分化的情况;
2、多细胞的生物,不同结构具有不同功能的细胞组成,所以存在细胞分化。
【解答】A、涡虫是多细胞的扁形动物,不同结构的功能是不同的,存在细胞分化,A错误;
B、草履虫是单细胞的动物,不存在细胞分化,B正确;
C、蛔虫是多细胞的线形动物,不同结构的功能是不同的,存在细胞分化,C错误;
D、蝗虫是多细胞的节肢动物,不同结构的功能是不同的,存在细胞分化,D错误。
故选B
4.(2020·绍兴)如图所示为草履虫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草履虫属于原核生物
B.草展虫需要从外界摄取有机物
C.草履虫通过神经系统对环境变化产生反应
D.草履虫属于高等生物,它的全部生命活动在一个细胞内完成
【答案】B
【知识点】单细胞生物
【解析】【分析】该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草履虫的认识;
【解答】A、草履虫有成形的细胞核,属于真核生物;故A错误;
B、草履虫体内没有叶绿体,无法合成有机物,需要从外界摄取有机物;故B正确;
C、草履虫没有神经系统;故C错误;
D、草履虫是单细胞生物,不是高等生物;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5.(2020·绍兴)下列表示细胞分裂的是(  )
A. B.
C. D.
【答案】A
【知识点】细胞的分裂、生长与分化
【解析】【分析】细胞分裂是指活细胞增殖及其数量由一个细胞分裂为两个细胞的过程。分裂前的细胞称母细胞,分裂后形成的新细胞称子细胞。通常包括细胞核分裂和细胞质分裂两步。
【解答】A、一个细胞变成两个细胞,属于细胞的分裂;故A正确;
B、细胞变大,属于细胞的生长;故B错误;
C、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发生了改变,属于细胞分化;故C错误;
D、酵母菌的出芽生殖;故D错误;
故答案为:A。
6.(2020·衢州)在显微镜对光操作时,图中不需要调节的结构是(  )
A.①反光镜 B.②遮光器
C.③物镜转换器 D.④细准焦螺旋
【答案】D
【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
【解析】【分析】对光:转动物镜转换器,使低倍物镜正对通光孔。再转动遮光器,让较大的一个光圈对准通光孔。用左眼通过目镜观察,右眼张开,同时调节反光镜,光线强时用平面镜,光线暗时用凹面镜,直到看到一个明亮的圆形视野。
【解答】根据对光操作步骤可知,需要调节的结构有 ③物镜转换器 , ②遮光器 , ①反光镜 。细准焦是在调焦时找到模糊像时进行调节能使像变得清晰,所以细准焦不需要调节,D选项正确。
故选D
7.(2020·宁波)下列实验中,实验用品的选择及使用目的均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名称 实验用品 使用目的
A 观察和解剖玉米种子 显微镜 观察胚乳
B 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碘液 增加酶的活性
C 绿叶在光照下制造淀粉 酒精 溶解叶绿素
D 制作临时装片,观察洋葱表皮细胞 生理盐水 维持细胞形态
A.A B.B C.C D.D
【答案】C
【知识点】观察细胞;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和产物;酶及其催化作用
【解析】【分析】1、胚乳是单子叶植物种子中储存营养的主要结构,只需要用放大镜即可清楚观察;
2、淀粉遇碘显蓝色,利用这一特点可观察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催化情况;
3、叶片用酒精煮可除去叶片中的叶绿素;
4、植物细胞有细胞壁,能维持细胞的形态结构,制作临时装片时不会因过度吸水而胀破。
【解答】A、 观察和解剖玉米种子 时不需要用显微镜进行观察,只用放大镜即可,A错误;
B、研究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时,碘液是来显示淀粉分解情况的,不是来增加酶的活性的,B错误;
C、研究绿叶在光照下制造淀粉时,叶片在酒精中煮是为了除去叶绿素,C正确;
D、 制作临时装片,观察洋葱表皮细胞 ,是滴清水,洋葱表皮细胞有细胞壁不需要用生理盐水,D错误。
故选C
8.(2020·金华·丽水)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实验过程中,对光时,肯定不需要进行的操作是(  )
A.调节反光镜 B.调节光圈
C.调节细准焦螺旋 D.转动物镜转换器
【答案】C
【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
【解析】【分析】对光操作:转动物镜转换器,使低倍物镜正对通光孔。再转动遮光器,让较大的一个光圈对准通光孔。用左眼通过目镜观察,右眼张开,同时调节反光镜,光线强时用平面镜,光线暗时用凹面镜,直到看到一个明亮的圆形视野。
【解答】根据分析中的对光操作可知,需要进行的操作有A调节反光镜,B调光圈,D转动物镜转换器。不需要进行的操作是C调节细准焦螺旋,C符合题意。
故选C
9.(2020·温州)小明用左眼朝目镜内注视,要将镜筒从最低处开始上升,首先应调节(  )
A.粗准焦螺旋 B.细准焦螺旋 C.物镜转换器 D.载玻片
【答案】A
【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
【解析】【分析】根据显微镜操作中调焦观察的步骤可知,找像时首先用低倍镜观察,向后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左眼注视目镜找到模糊像后用细准焦螺旋调节至清晰。
【解答】由题中信息“ 小明用左眼朝目镜内注视,要将镜筒从最低处开始上升 ”可知,小明正在进行调焦观察的操作,此时应先转动粗准焦螺旋找到模糊的像,A选项正确。B、C、D错误。
故选A
10.(2020·温州)2020年4月,温州南麂海域近10年来第一次出现海豚群。海豚是生活在水中的哺乳动物。下列对海豚描述正确的是(  )
A.用鳃呼吸 B.体外受精 C.体温恒定 D.用翼飞翔
【答案】C
【知识点】常见的脊椎动物
【解析】【分析】 哺乳动物体表面有毛,一般分头、颈、躯干、四肢和尾五个部分;用肺呼吸;体温恒定,是恒温动物;脑较大而发达;哺乳;胎生.哺乳和胎生是哺乳动物最显著的特征.胚胎在母体里发育,母兽直接产出胎儿,母兽都有乳腺,能分泌乳汁哺育幼仔。
【解答】由题意可知海豚属于哺乳动物具有哺乳动物的特征。体温恒定是哺乳动物的一个特征,C选项正确。用鳃呼吸是鱼类的和两栖类幼体的特点,A错误;哺乳动物是体内受精,B错误;海豚生活在水中用鳍游泳,没有翼不能飞翔,D错误。
故选C
11.(2020·绍兴)扭叶松属于裸子植物,它的树皮薄,茎、叶中含有机物——松脂,易燃烧。发生火灾时,坚固而紧闭的松果将种子保护起来。火灾过后,松果崩裂开来,种子撒播在满是草木灰的土壤中,下列有关扭叶松说法正确的是(  )
A.松脂通过木质部中的导管运输
B.种子外部起保护作用的是果皮
C.对种子的保护是对环境的适应
D.火灾后的草木灰为种子萌发提供有机物
【答案】C
【知识点】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茎的运输作用;种子的结构;土壤的组成与形成
【解析】【分析】生物机体通过自身适应环境变化以争取生存的特性。是生物所特有的、普遍存在的现象,从进化的角度定义为“能生存下来并繁殖后代的现象”,生物体在构造上或功能上能产生变化适应环境。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可分两种:表现型适应和基因型适应。
【解答】A、松脂是有机物,所以是通过韧皮部的筛管运输的;故A错误;
B、扭叶松属于裸子植物,没有果实,所以其种子外起到保护作用的是种皮;故B错误;
C、扭叶松茎、叶中含有机物——松脂,易燃烧,如果种子不能得到很好的保护,松树这个物种就灭绝了,这是生物对环境的一种适应;故C正确;
D、草木灰对种子的萌发没有任何作用,草木灰能为植物生长提供无机盐;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12.(2020·杭州)小金在野外观察到4株植物PQR和S,并设计如图所示的二歧分类检索表来分辨这些植物。若上述4株植物中有一株植物是桃树,则它是(  )
A.P B.Q C.R D.S
【答案】C
【知识点】利用检索表来辨认生物
【解析】【分析】 检索表分类检索表是以区分生物为目的编制的表。常用的是二歧分类检索表。这种检索表把同一类别的动植物,根据一对或几对相对性状的区别,分成相对应的两个分支。接着,再根据另一对或几对相对性状,把上面的每个分支再分成相对应的两个分支,好像二歧式分枝一样,如此,逐级排列下去,直到编制出包括全部生物类群的分类检索表。
【解答】通过二歧分类检索表来对桃树进行检索,首先桃树是有叶的,选择的是la,对应到检索目录2,然后桃花是有花粉的,对应到2a,对应检索目录3,同时桃树是被子 植物(绿色开花植物),种子是有果皮包被的,对应检索目录3a,则检索到的是R,故 C正确;
故答案为:C。
13.(2020·杭州)用显微镜观察经染色的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与原因分析不吻合的一项是(  )
选项 实验现象 可能的原因
A 视野中没有细胞 未在口腔内壁刮取细胞
B 视野中无光斑 物镜未对准通光孔
C 视野中有许多黑色圆圈 细胞数量太多
D 视野中的细胞往左移动 观察者将装片往右移动
A.A B.B C.C D.D
【答案】C
【知识点】观察细胞
【解析】【分析】1、 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制作时,可在口腔内侧壁上刮取细胞;
2、对光操作时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通过调节光圈大小反光镜的角度看到一个明亮的视野;
3、盖玻片时如有气泡产生,在显微镜中可看到许多黑色的圆圈;
4、显微镜所成的像是倒像,物体的移动与像的移动方向是相反的。
【解答】A、视野中没有细胞,可能的原因是未在口腔内壁刮取细胞,现象与原因吻合,A错误;
B、视野中无光斑可能的原因是物镜未对准通光孔,现象与原因吻合,B错误;
C、视野中有许多黑色圆圈,可能的原因细胞数量太多是错误的,黑色圆圈主要是一些气泡,现象与原因不吻合,C正确;
D、 视野中的细胞往左移动 ,是指像往左移,物体装片的移动方向与之相反,应该是往右移动,现象与原因吻合,D错误。
故选C
二、填空题
14.(2020·湖州)小明观察了海带、睡莲、银杏和蕨四种植物,设计了右侧的检索表。
(1)2a和2b的空格中应分别填上   。
(2)海带在检索表中的位置是   (选填“P”“Q”“R”或“S”)。
(3)银杏是湖州市的市树。长兴小浦镇生长着许多树龄千年以上的银杏。银杏在生长过程中,必须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无机盐,其吸收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    。
【答案】(1)无种子、有种子
(2)P
(3)根毛区
【知识点】利用检索表来辨认生物;植物的根系及其结构与功能
【解析】【分析】1、海带是藻类植物无根、茎、叶的分化。睡莲是被子植物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器官。银杏是裸子植物有根、茎、叶、种子,无花、无果实。蕨是蕨类植物有根、茎、叶,无花、无果实、无种子;
2、 二歧式分类检索表把同一类别的动植物,根据一对或几对相对性状的区别,分成相对应的两个分支。接着,再根据另一对或几对相对性状,把上面的每个分支再分成相对应的两个分支,好像二歧式分枝一样,如此,逐级排列下去,直到编制出包括全部生物类群的分类检索表;
3、根据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结构是根部根尖的根毛区。
【解答】(1)根据四种植物的特点可知,2a与2b都是有根的,睡莲、银杏、蕨符合要求。其中睡莲和银杏都是有种子的蕨是无种子的,可利用有无种子的特点将这三种植物分成两类。所以 2a和2b的空格中应分别填上 无种子、有种子;
(2)海带是藻类植物无根、茎、叶的分化,所以具有无根特点的P应该就是海带;
(3) 银杏是湖州市的市树。长兴小浦镇生长着许多树龄千年以上的银杏。银杏在生长过程中,必须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无机盐,其吸收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 根毛区。
故答案为:(1)无种子、有种子 (2)P (3)根毛区
15.(2020·温州)西瓜味甘汁多,清爽解渴,是盛夏佳果。
(1)西瓜籽属于植物的生殖器官,由花中的   发育而来。
(2)如图是植物细胞模式图,可口的西瓜汁主要来自   结构。(填相应字母)
【答案】(1)胚珠
(2)B
【知识点】细胞的结构;花的结构
【解析】【分析】1、植物的花经传粉受精之后能继续发育,胚珠发育成种子,子房壁发育成果皮,种子和果皮合称果实;
2、在成熟的植物细胞中液泡的体积比较大,里面主要含有细胞液,果实的汁水就是来自液泡中的细胞液。
【解答】(1)西瓜籽是种子主要是由花中的胚珠发育而来;
(2)可口的西瓜汁主要来自液泡B结构。
故答案为:(1)胚珠 (2)B
16.(2020·绍兴)为处理污水、改善水质,许多河道内放置了水生植物漂浮平台——生态浮岛。浮岛按种植植物种类的多少,可以分为单种植物型浮岛和混合植物型浮岛。如图所示为某浮岛示意图。
(1)写出该生态浮岛的一条食物链   。
(2)图中的微生物属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的   。
(3)与单种植物型浮岛比,混合植物型浮岛的稳定性更高的原因是   。
【答案】(1)水生植物→食草昆虫→青蛙(合理即可)
(2)分解者
(3)成分复杂,生物种类多,自动调节能力强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成分;生物之间的食物联系;生态系统的影响因素
【解析】【分析】生态系统指在自然界的一定的空间内,生物与环境构成的统一整体,在这个统一整体中,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并在一定时期内处于相对稳定的动态平衡状态。
【解答】(1)该生态浮岛存在的生物有藻类、食草性鱼类、食草昆虫、水生植物、青蛙;存在多条食物链,只要存在生产者和消费者即可;如水生植物被食草昆虫吃,而昆虫被青蛙捕食;
(2)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主要是为了分解动植物的遗体和粪便,属于分解者;
(3)混合植物型浮岛比单种植物型浮岛包含的生物种类多,其自动调节的能力更强;
故答案为:(1) 水生植物→食草昆虫→青蛙(合理即可) ;(2)分解者;(3) 成分复杂,生物种类多,自动调节能力强。
三、解答题
17.(2020·衢州) 2020年2月,一场历史罕见的由沙漠蝗虫引起的灾害,席卷东非和亚欧大陆。
(1)某地区的所有沙漠蝗虫属于一个   (选填“种群”“群落”或“生态系统”)。
(2)如图,蝗虫具有以绿色和褐色为主的保护色,咀嚼式口器,活动、繁殖能力强等特征。这些适应环境的特征是长期   的结果。
(3)资料显示:①蝗虫必须在植被覆盖率低于50%的土地上产卵繁衍;②鸟类、螳螂、蛙等生物是蝗虫的天敌。根据以上两项资料分别提出一条防治蝗灾的措施   。
【答案】(1)种群
(2)自然选择或进化
(3)①保护植被(植树种草,禁止乱砍滥伐、过度放牧等);②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鸟类、螳螂、蛙等);利用蝗虫的天敌进行防治。
【知识点】种群的概念;生物进化的理论
【解析】【分析】1、种群定义:生活在一定区域 内的 同种生物个体 的总和,称为种群;
2、生物的结构都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生物的结构与功能是相适应的;
3、可根据提示的资料提出防治蝗灾的措施。
【解答】(1) 某地区的所有沙漠蝗虫 符合种群的定义,所以属于一个种群;
(2) 如图,蝗虫具有以绿色和褐色为主的保护色,咀嚼式口器,活动、繁殖能力强等特征。这些适应环境的特征是长期 自然选择或进化的结果;
(3)根据提示的资料” ①蝗虫必须在植被覆盖率低于50%的土地上产卵繁衍;②鸟类、螳螂、蛙等生物是蝗虫的天敌 “可知,防治蝗灾的措施有: ①保护植被(植树种草,禁止乱砍滥伐、过度放牧等);②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鸟类、螳螂、蛙等);利用蝗虫的天敌进行防治 。
故答案为:(1)种群 (2)自然选择或进化 (3) ①保护植被(植树种草,禁止乱砍滥伐、过度放牧等);②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鸟类、螳螂、蛙等);利用蝗虫的天敌进行防治
18.(2020·湖州)右图是我市一个乡村庭院生态系统的模式图。
(1)人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来自于鸡、猪、蔬菜中的   。(选填“糖类”“蛋白质”“脂肪”“无机盐”或“维生素”)
(2)甲烷杆菌属于    (填生态系统的一种成分),它能将粪和残余的茎叶中的大分子有机物分解为甲烷(沼气的主要成分)等物质。
(3)该生态系统中的生物通过   (填一种生理过程)和扩散作用将有机物中的碳元素转移到无机环境中。
【答案】(1)糖类、蛋白质、脂肪
(2)分解者
(3)呼吸作用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成分;植物的呼吸作用;动物的呼吸作用;食物与营养
【解析】【分析】1、在人体所需的七大类营养素中,能为人体提供能量的有:糖类、脂肪、蛋白质三类;
2、 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真菌以及一些小型的原生生物、显微藻类等在内的一大类生物群体。从生态系统的成分看微生物属于分解者;
3、 生物体内的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最终生成二氧化碳或其他产物,并且释放出能量的总过程,叫做呼吸作用 。
【解答】(1)由主要的供能物质可知, 人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来自于鸡、猪、蔬菜中的 糖类、蛋白质、脂肪;
(2)甲烷杆菌是一种细菌,属于微生物,从生态系统的角度分属于分解者, 它能将粪和残余的茎叶中的大分子有机物分解为甲烷(沼气的主要成分)等物质 ;
(3)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的生理过程是呼吸作用,所以填呼吸作用。
故答案为:(1)糖类、蛋白质、脂肪 (2)分解者 (3)呼吸作用
19.(2020·金华·丽水)经过几年的“五水共治”,婺江水清岸绿,鱼虾回归,白鹭点点。生态治理的成效与河道增氧曝气机(如图)的使用是分不开的。增氧曝气机通过向水体中充入空气,恢复和增强水体中好氧微生物的活力,使水体中的污染物质得以净化,从而改善河流的水质。
(1)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看,水体中的好氧微生物属于   ;
(2)婺江岸边和水里生活着各种动植物和微生物,这里所有的生物共同构成了一个   ;
(3)白鹭主要以水中的小鱼等动物为食,小鱼以水生植物等生物为食。请据此写出一条食物链   ;
(4)通过河道曝气增氧,提高水体的溶解氧水平,能够恢复河道的生态环境,提高该生态系统的   能力。
【答案】(1)分解者
(2)群落(或生物群落)
(3)水生植物→小鱼→白鹭
(4)自动调节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成分;生物之间的食物联系;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生态系统的影响因素
【解析】【分析】1、生态系统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主要是一些绿色植物,消费者是动物,分解者是一些微生物;
2、定义:在 一定生活环境 内生活的所有生物种群的总和就组成了一个生物群落。生物群落简称为群落 ;
3、一个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生物通过 食物关系 形成联系——食物链。食物链以生产者绿色植物为起点直到最高营养级的消费者,生物之间用箭头联系;
4、河道水中溶解氧的增加有利于水生生物的呼吸作用正常进行,有利于生物的生长和繁殖,对河道生态环境中的各生物的数量具有稳定作用。
【解答】(1) 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看,水体中的好氧微生物属于 分解者;
(2) 婺江岸边和水里生活着各种动植物和微生物,这里所有的生物共同构成了一个 群落(或生物群落);
(3) 白鹭主要以水中的小鱼等动物为食,小鱼以水生植物等生物为食。请据此写出一条食物链水生植物→小鱼→白鹭 ;
(4) 通过河道曝气增氧,提高水体的溶解氧水平 ,有利于水生生物的呼吸作用正常进行,有利于生物的生长和繁殖,对河道生态环境中的各生物的数量具有稳定作用,提高该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
故答案为:(1)分解者 (2)群落(或生物群落) (3) 水生植物→小鱼→白鹭 (4)自动调节
20.(2020·嘉兴)近年来,我省把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作为打造美丽乡村的突破口,不断提升美丽乡村建设水平,促进绿色经济发展。如图是某地在美丽乡村建设中构建的庭院生态系统和湖泊生态系统结构简图。
(1)在庭院生态系统中,方框内 A 代表的是   。 该生态系统之所以能提高经济效益,是由于沼气池中微生物的发酵,能把一些废弃的有机物中的能量加以利用。
(2)建设美丽乡村必须做好垃圾分类。目前生活垃圾基本上分为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可回收物和其他垃圾四类,其中   垃圾可以投入沼气池用于发酵生产沼气。
(3)在湖泊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可以通过   条食物链流入鱼中。该生态系统结构简图中没有表示出来的生物成分是   。
【答案】(1)人
(2)厨余垃圾
(3)4;分解者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成分;生物之间的食物联系
【解析】 【分析】1、在庭院生态系统中起主导作用的是人,生态系统主要为人服务。根据生态系统图中的关系可以确定A;
2、有机物的发酵能产生沼气,分析四类垃圾的成分,其中有机物为主的垃圾可以投入沼气池;
3、食物链反映了生物之间的一种食物关系,可以通过湖泊生态系统图得出食物链的条数。生态系统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解答】(1)根据庭院生态系统的图可知,蔬菜,家禽、家畜的蛋肉、沼气都是提供给A的,所以A应该是人;
(2)在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可回收物和其他垃圾四类中,厨余垃圾的主要成分是有机物,所以厨余垃圾可以投入沼气池用于发酵生产沼气;
(3) 由湖泊生态系统图可知,能量最终流入鱼的食物链有:一、浮游植物→浮游动物→鱼;二、浮游植物→虾→鱼;三、浮游植物→浮游动物→虾→鱼;四、湖底植物→虾→鱼。所以有四条食物链流入鱼中。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这里已经有生产者和消费者,缺少分解者。
故答案为:(1)人 (2)厨余垃圾 (3)4;分解者
1 /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