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学期数学第三单元第5课时《乘法分配律》课件(共1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四年级下学期数学第三单元第5课时《乘法分配律》课件(共15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2-05-29 13:40: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5张PPT)
乘法分配律
第三单元 运算定律
输入标题
学习目标
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获得发现数学规律的成功感,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
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发展学生比较、分析、抽象和概括的能力,增强用符号表达数学规律的意识。
准备好了吗?一起去探索吧!
学生通过计算、观察、交流、归纳等数学活动,发现并理解乘法分配律。
一级标题
输入标题
填一填:
24×32=( )×24
107×75=( )×( )
30×4×25=30×( 4× )
125×(8×79)=( × )×79
32
75
107
25
125
8
尝试解决问题,建立表象
每组要种5棵树,每棵树要浇2桶水

一共有多少名同学参加了这次植树活动?请列式计算。
植树节这天,去种树的一共有25个小组,每组里4人负责挖坑、种树,2人负责抬水、浇树。
尝试解决问题,建立表象
(4+2)×25=150(名)
4×25+2×25=150(名)
方法一:
方法二:
你能看明白他们是怎么想的吗?
尝试解决问题,建立表象
先求每个小组人数;再求总人数。
先分别求负责挖坑、种树和抬水、浇树的各有多少人,再求总人数。
(4+2)×25=150(人)
4×25+2×25=150(人)
方法一:
方法二:
4×25+2×25
(4+2)×25
小结
观察下面两个算式,它们有什么样的关系。

相等
想一想
4×25+2×25
25×(4+2)
4×25+2×25
(4+2)×25

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这叫做乘法分配律。
(a+b)×c = a×c+b×c
a×(b+c)= a×b+a×c
用字母表示:
想一想,算一算,在 里填上>、<、=。
(4+2)×25 ○ 4×25+2×25
(30+25)×6 ○ 30×6+25×6
8×(125+25)○ 8×125+8×25
=
150
150
=
330
330
=
1200
1200
6个25
4个25+2个25=6个25
55个6
30个6+25个6=55个6
150个8
125个8+25个8=150个8
左边算式都是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展开得到右边的算式。
对比算式,发现规律
(36+12)×5=36×5+12×5
(8+2)×75=8×75+2×75
验证规律,得出结论
你能再写2组这样的算式吗?
一级标题
1.在( )里填上合适的数。
(7+8)×45=( )×45+( )×45
7
8
25
25
18
22
练习
18×7+22×7=( + )×7
25×(40+4)=( )×40+( )×4
一级标题
2.辨一辨,下面每组中的两个算式相等吗?为什么?
(1)56×(19+28) 56×19+28
(2)32×(7×3) 32×7+32×3
(3)64×64+36×64 (64+36)×64
56×19+56×28
32×(7+3)
练习
不相等
不相等
一级标题
3.观察下面的竖式,说说在计算的过程中是怎样运用乘法分配律的。
25 × 2 的积
25 ×10 的积
25 ×12 的积
2 5
× 1 2
5 0
2 5 0
3 0 0
25 × 12
= 25×2+25 ×10
25 ×(2+10)
练习
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这叫做乘法分配律。
乘法分配律用字母表示:
(a+b)×c=a×c+b×c
或a×(b+c)=a×b+a×c
一级标题
你有什么收获?
什么是乘法分配律
一级标题
输入标题
教材P27练习七
第4、5题
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