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化学真奇妙 第2课时 神奇的化学变化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节 化学真奇妙 第2课时 神奇的化学变化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1.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五四学制)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3-04-27 18:35: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第一节第2课时
课型:新授课
课题:第一单元步入化学殿堂
第一节 化学真奇妙 第2课时 神奇的化学变化
课标要求:
物质世界充满了化学变化,人类的生产生活离不开化学变化。化学变化是化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它对认识和确定物质的组成、结构等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通过具体、生动的化学变化现象,激发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逐步形成“物质是可以变化的”的观点。
  1.认识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初步了解化学反应的本质。
  2.知道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伴随有能量变化,认识通过化学反应实现能量转化的重要性。
内容和学情分析:
学生对化学实验比较感兴趣,学生对物质的三态变化、燃烧、生锈等都不陌生,可借助教材图片,使学生首先对物质的变化有一个直观的认识,然后通过P5活动天地2,对化学变化的神奇之处进行探讨,力求让学生建立物质的变化观:
1.物质是变化的,分成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2.化学变化中有新物质生成,改变世界的重要途径就是使物质发生化学变化。
3.化学变化中伴随能量变化,利用化学变化可以释放或储存能量。
学习建议:
注意观察实验现象,学习分析化学变化的实质,明确:
1.化学变化的现象多姿多彩,让学生感受到变幻无穷的奇妙;
2.化学变化的神奇功能,即通过化学变化,可以改造物质世界和实现物质与能量的相互转化,让学生体会到化学变化在创造新物质、消除有害物质,以及化学变化释放和储存能量中的神奇魔力。
学习目标:
1.通过生活经验的分析和动手实验,认识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激发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
2.了解化学变化是改造物质世界和实现能量相互转化的重要途径,初步形成物质变化观的一些基本观点。
重难点:
重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区分。
难点:新物质的理解。
教学准备:多媒体、坩埚钳、试管(3支)、砂纸、镁条、氢氧化钠溶液、酚酞试液、锌粒、稀盐酸、硫酸铜溶液、滴管、试管刷、火柴、木条。
学习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活动意图
情景创设:[展示]两块有特殊形状且不规则的石头。[介绍]同学们请看,这两块石头是我从铺跑道的石块中“淘”出来的。有人告诉我,其中的一块是铁矿石,另一块里面含有黄金,老师是不是要发财了?导入新课:实验证明,那是一块“愚人金”,也就是容易让人被愚弄的矿石。你想知道是如何通过实验来揭穿谎言的吗?这一切都离不开化学变化。一、探究释疑,合作交流[问题1]请大家分析一下,折断木条与木条燃烧这两种变化有什么不同?[多媒体出示] 导学提纲阅读课本P4---P6,你能获取哪些信息?1.化学变化?物理变化?2.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3.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联系?4.化学变化中的能量变化经常表现为____、 ____和____的变化。[巡视1] 个别指导,点拨二、实验探究化学变化中有新物质生成及伴随的现象。[演示]边演示,边介绍仪器的名称与注意事项,并提醒不能一直盯着强光看。1.点燃镁条提问燃烧时的现象,纠正不当描述部分学生将现象与结论混为一谈,要注意区分。2.氢氧化钠+酚酞试液提问颜色变化3.锌粒+稀盐酸提问所产生的现象4.硫酸铜溶液+氢氧化钠溶液提问所产生的现象[问题2]这四个实验都生成了新物质,都属于化学变化,请归纳化学变化过程中所伴随的现象有哪些? 观察惊讶,议论纷纷。真金不怕火炼思考,讨论阅读教材,思考问题。小组交流,小组间探讨疑难问题。把教材翻到第5页,观察实验,完成填空。[观察]镁条的颜色、状态和燃烧时发生的主要现象一生回答:剧烈燃烧,发出强光,生成白色固体一生回答:变成红色产生气泡生成蓝色沉淀发光、发热、颜色变化、产生气体、生成沉淀等饶有兴趣学生讨论,归纳:都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判断的依据是有没有生成新物质,跟伴随的现象无关。思考回答:蜡烛燃烧属于化学变化,其中石蜡熔化属于物理变化思考独立完成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利用学生的已有经验制造认知冲突,引发学生的思考激趣培养自学能力提高交流合作能力培养观察能力,学习想象描述便于归纳化学变化过程中所伴随的现象
[投影]自行车“打炮”、电灯泡发光发热、水沸腾产生气泡[问题3]这样的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判断是不是化学变化的依据是什么?[巡视2] 个别点拨[投影]蜡烛的燃烧,观察石蜡的变化[问题4] 蜡烛燃烧属于哪种变化?其中有没有另一种变化?[巡视3] 加强指导[点拨]像蜡烛燃烧一样,其他的化学变化过程中,也常常伴随发生物理变化;而在发生物理变化的过程中,则不一定发生化学变化。 [反馈]P8挑战自我1 明确判断的依据是有没有生成新物质,而现象仅仅是判断的辅助手段,不是决定因素。明确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联系检查学习情况
[投影]课中检测1.(2012·鸡西)厨房中几种物质在互相谈论着,你认为它们的叙述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玻璃杯:我被摔碎了 B.煤气:我燃烧了 C.菜刀:我生锈了 D.食物:我腐烂了 2. (2012·佛山)佛山是远近闻名的陶瓷之都。在陶瓷器制造过程中,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A.混合     B.成型      C.干燥       D.烧结3.(2012·广安)下列成语包含有化学变化的是( )A.刻舟求剑 B.百炼成钢 C.风吹草动 D.量体裁衣4.(2012·龙东)诗词是民族灿烂文化的瑰宝。下列著名诗句中只含有物理变化的是(  )A.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B.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C.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D.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5.某种固体受热产生了气体这种变化( ) A.一定是物理变化 B.一定是物理变化 C.可能是物理变化,也可能是化学变化 D.不是物理变化,也不是化学变化6.人类生活需要能量。下列能量主要由化学变化产生的是( )A.电熨斗通电发出的热量 B.电灯通电发出的光 C.水电站利用水力产生的电能 D.液化石油气燃烧放出的热量7.化学变化中常常伴随____ __ __ ___ _ ____ 等现象,但有这些现象产生的变化 __ ___(填一定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答案:1.A 2.D 3.B 4.C 5.C 6. D 7.发光、发热、颜色变化、产生气体、生成沉淀 不一定
总结:请同学们把所学的知识系统化、概括化,从知识、能力、化学思想、化学观念等维度进行小结 巩固课本内容,交流本节课的收获(自主建构知识体系) 培养学生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教学反思:
一、注重调查,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来设置情境。心理学家奥苏贝尔认为,“影响学习的最重要因素是学生已知的内容,然后据此进行相应的教学设计”。要想设置好情境,就需要每年都提前了解学生,“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
二、题目设置要讲究梯度,要循序渐进,不能直接与中考对接。教师在设置练习题时常常热衷于选择中考题,希望把该掌握的内容全部交给学生,但是在有限的时间内、在学生刚接触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时候,要尽量运用学生熟悉的、易区分的一些变化,暂时不要引入诸如课中检测第4题这样的中考题,以防增加学生的负担。
三、离创建生命气息的课堂还有不小的差距,课堂的调控能力仍需加强。课堂应是点燃学生智慧的火把,而给予火把的是一个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我的课堂虽然设置了不少的问题,可是在引导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功利性”强了些,我过多地注重了结果,而非过程,这与新课程理念是背道而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