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七上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同步试卷

文档属性

名称 历史七上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同步试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20.9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9-11 09:50:55

文档简介

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历史七上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同步试卷
历史考试
考试时间:* *分钟 满分:* *分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
题号 一 二 三 总分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阅卷人 一、单选题
得分
1.(2020·德阳)西汉初,贾谊向文帝上《治安策》,“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后来,汉武帝“众建诸侯而少其力”的主要措施是(  )
A.行推恩 B.设刺史 C.推察举 D.分郡县
【答案】A
【考点】汉武帝的大一统
【解析】【分析】推恩令是汉武帝为了巩固中央集权而颁布的一项重要政令,根据这项政令,诸侯国被越分越小,势力越来越小。汉武帝“众建诸侯而少其力”指多分封诸侯,从而削弱其实力,相关的措施是推恩令。
A项行推恩是汉武帝“众建诸侯而少其力”的主要措施,符合题意;
B项设刺史是要加强对地方的监察,不符合题意;
C项推察举指实行察举制这种选官制度,不符合题意;
D项行郡县是指秦朝推行郡县制,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汉武帝推恩令的理解和掌握。结合汉武帝的大一统措施得出答案。西汉初年实行郡国并行制,后来王国问题逐渐突出,形成尾大不掉之势,于是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削弱王国的实力。
2.(2020·滨州)《盐铁论》一书中提到,汉武帝时实行币制的彻底改革,集中货市发行权,禁止各地方政府铸钱,同时把盐铁经营权也收归中央。这些政策最直接的影响是(  )
A.有利于保证国家的财政收入
B.成为大一统思想的精神支柱
C.保障老百姓的生产生活稳定
D.防止诸侯王和豪强地主势力过大
【答案】A
【考点】汉武帝的大一统
【解析】【分析】通过题干可知,有以下重要信息:“汉武帝时期”、“实行集中货币发行权和统一法币的政策”、“国营专利的实业包括盐铁和酒等”,这些是汉武帝在经济上的措施,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盐铁官营专卖,通过这些措施,实现了经济上的大一统,有利于保证国家的财政收入,巩固中央集权。
A项有利于保证国家的财政收入是题干政策最直接的影响,符合题意;
BCD三项都不是题干政策最直接的影响,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政治上,颁布推恩令,设立刺史制度。经济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盐铁官营专卖。文化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掌握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3.(2020·黔西南)可从下图提取的历史信息是(  )
A.儒学教育兴盛 B.推恩令的实行
C.丝绸之路开通 D.汉军北击匈奴
【答案】A
【考点】汉武帝的大一统
【解析】【分析】A.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从此,儒家教育兴盛起来,故选项A符合题意;
B. 推恩令的实行 ,不符合题意;
C. 丝绸之路开通 ,不符合题意;
D. 汉军北击匈奴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对题干信息的理解来回答,注意这类题目要理解,把它和课本所学知识结合;也可以拿四个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细心辨别比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
4.(2020·东营)汉文帝采纳大臣贾谊“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的建议,提倡(  )
A.以农为本 B.勤俭治国 C.以德化民 D.轻徭薄赋
【答案】A
【考点】汉武帝的大一统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可知,汉武帝让百姓回归农业生产,是国之根本。因此:
A符合题意;BCD材料中未体现;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材料的能力。难度不大,理解题意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5.(2020·随县)从战国“百家争鸣”到西汉“独尊儒术”的转变,本质上体现了(  )
A.思想控制的加强 B.法家学说的衰落
C.儒家学说的流行 D.中央集权的削弱
【答案】A
【考点】汉武帝的大一统;百家思想与“百家争鸣”
【解析】【分析】A.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体现的是思想的活跃和开放,西汉时期“独尊儒术”体现的是对思想的控制,这种变化,体现了思想控制的加强,故选项A符合题意;
B. 法家学说的衰落 ,不符合题意;
C. 儒家学说的流行 ,不符合题意;
D. 中央集权的削弱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能力。解答时,依据对基础知识的准确理解回答;也可以拿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细心辨别比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
6.(2020·菏泽)统一是秦汉时代的主题,思想的统一也势在必然。“思想的统一”在汉代表现为(  )
A.焚书坑儒 B.以法治国
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大兴文字狱
【答案】C
【考点】“焚书坑儒”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异同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汉武帝思想上大一统的措施。熟知课本知识是解题关键。汉朝经过汉初的休养生息,到汉武帝时国力强盛,经济繁荣。武帝雄才大略,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中央集权。在思想上,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正统思想。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汉武帝大一统的思想上的措施的识记。准确识记有关知识是解题关键。
7.汉武帝元封六年,“初置刺史部十三州”。这一时期刺史主要负责(  )
A.行政事务 B.监察事务 C.军事管理 D.财政管理
【答案】B
【考点】汉武帝的大一统
【解析】【分析】依题干和结合所学可知汉武帝为了加强对地方的控制,设立了刺史制度,把全国划分为13个州部,每州部派刺史一人,代表朝廷监视州部内的地方官吏、豪强及其子弟,严禁他们为非作歹。因此刺史主要负责监察事务。
ACD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B项监察事务是汉武帝时期刺史主要负责的职责,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汉代的刺史制度,要求识记掌握基础史实。
8.“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西汉时期,抗击匈奴的名将是(  )
A.董仲舒、主父偃 B.卫青、霍去病
C.蒙恬、霍去病 D.卫青、主父偃
【答案】B
【考点】汉武帝的大一统
【解析】【分析】为了解除匈奴对西汉的威胁,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大将卫青和霍去病出击匈奴,获得大胜,经过漠北战役的打击,匈奴再也无力与西汉对抗,部分匈奴人开始西迁。
ACD三项都不是西汉时期抗击匈奴的名将,不符合题意;
B项卫青、霍去病是西汉时期抗击匈奴的名将,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以诗词为切入点,考查西汉时期卫青、霍去病抗击匈奴及学生的准确识记能力。注意掌握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和汉朝的大一统措施。
9.西汉出现经济发展,政治思想文化大一统局面是在(  )
A.汉高祖时期 B.汉文帝时期 C.汉武帝时期 D.汉景帝时期
【答案】C
【考点】汉武帝的大一统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雄才大略,他在位时,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中央集权。武帝时候,西汉王朝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上实现了大一统,开始进入鼎盛时期。
ABD三项都是汉初的统治者,都为西汉达到鼎盛奠定了基础,但都没有使西汉出现经济发展,政治思想文化大一统局面,不符合题意;
C项汉武帝时期使西汉出现经济发展,政治思想文化大一统局面,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汉武帝的大一统的相关知识。知道汉武帝从政治、思想、经济和军事等方面巩固了大一统的局面,使西汉王朝开始进入鼎盛时期。
10.允许皇族子孙领受皇帝的恩泽,把封地再分给自己的各位子弟,让他们去建立侯国,这一做法(  )
A.削弱了诸侯国的势力,巩固了中央集权
B.使诸侯国越来越多,势力越来越大
C.有利于思想上的统一
D.使国家的财政状况得到改善
【答案】A
【考点】汉武帝的大一统
【解析】【分析】汉武帝时,汉初分封的诸侯国,有相当的势力,严重威胁中央集权。为消除诸侯国对中央的威胁,巩固国家的统治,加强中央集权,接受了主父偃的建议,颁布了“推恩令”,下令允许诸侯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诸侯国。从此诸侯国越分越小,势力越弱,诸侯国对中央的威胁逐渐消除,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统治,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大大加强,使西汉实现了政治上的大一统。
A项削弱了诸侯国的势力,巩固了中央集权理解正确,符合题意;
BCD三项理解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以“允许皇族子孙领受皇帝的恩泽,把封地再分给自己的各位子弟,让他们建立候国”为依托,考查“推恩令”及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汉武帝推进大一统的措施的相关历史史实。
11.汉武帝即位初期,内有王国问题的困扰,外有匈奴的不断侵袭,汉武帝决定招贤纳士,加强皇权。那么,以下观点最容易得到汉武帝赏识的是(  )
A.“天子受命于天,代天以御万民”
B.“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C.“福兮祸之所伏,祸兮福之所倚”
D.“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答案】A
【考点】汉武帝的大一统
【解析】【分析】汉武帝即位初期,内有王国问题的困扰,外有匈奴的不断侵袭,汉武帝决定招贤纳士,加强皇权。持“天子受命于天,代天以御万民”观点最容易得到汉武帝的赏识。 汉武帝时期,为了实现大一统,政治上,颁布“推恩令”,削弱了王国的势力,加强了中央政权;思想文化上,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正统思想,大力推广儒家教育,设太学。
A项“天子受命于天,代天以御万民” 最容易得到汉武帝赏识,符合题意;
BCD三项不容易得到汉武帝赏识,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有一定难度,考查汉武帝推进大一统的措施的相关史实及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汉武帝推进大一统的措施的相关史实。
12.(2020·鞍山模拟)秦朝统一后,铸半两铜钱,汉武帝大一统收回地方的铸币权,统一铸(  )
A.半两铜钱 B.开元通宝 C.五铢铜钱 D.永乐通宝
【答案】C
【考点】汉武帝的大一统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秦始皇规定,在全国统一使用圆形方孔的秦国铜钱(圆形方孔钱),对于促进各地的经济交流和维护国家统一有重要的影响。为巩固统治,汉武帝将地方的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抑制了大商人牟取暴利,大大增加了中央的财政收入,实现了经济上的大一统。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C。
【点评】本题考查了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属于常考题目,学生要牢记。学生还要分清汉武帝对经济的管理是实行五铢钱,增加了中央的财政收入,实现了经济上的大一统。
13.(2020·扬州模拟)汉武帝时期,实行“推恩令”,巧妙解决了诸侯王实力强大的问题。这一建议的提出者是(  )
A.董仲舒 B.霍去病 C.主父偃 D.张骞
【答案】C
【考点】汉武帝的大一统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接受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削弱王国势力,使诸侯国再也无力与中央对抗;中央设司隶校尉,地方设刺史,强化监察制度,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大大加强。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C。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汉武帝的“大一统”的知识,有一定难度。解题的关键需需熟悉汉武帝为实现“大一统”所采取的措施,他是把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统一于中央。
14.《汉书》记载:“臣以为凡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该言论反映了(  )
A.各国变法,竞相改革 B.“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C.实施“休养生息”政策 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答案】D
【考点】汉武帝的大一统
【解析】【分析】 题干中“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的意思是臣的愚见认为,只要不是礼、御、书、数、射、乐这六种技艺之内,不是孔子传下来的学问的,都把它们绝了,不要让它们并进。依据所学可知,这是董仲舒向汉武帝提出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策,这个政策迎合了汉武帝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被汉武帝采纳并实施。因此选项D符合题意,选项A、B、C三项不符合题干内容,应排除。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汉武帝大一统的有关知识。汉武帝在位时,诸子百家的思想还比较活跃,常常批评皇帝的政策,指责中央。为了实现思想上的大一统,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学居于独尊地位,成为此后整个汉代以至两千年封建社会间统治人民的正统思想,实现了思想上的大一统。
15.(2020·潍坊模拟)“汉武帝一反祖宗定法,尊儒术以约束官吏,效法家而严惩贪官,王道霸道,交错为用”。这说明汉武帝治国的特点是(  )
A.无为而治 B.重用外戚 C.儒法并用 D.以德化民
【答案】C
【考点】汉武帝的大一统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尊儒术以约束官吏,效法家而严惩贪官,王道霸道,交错为用”可知,汉武帝既尊儒又用法。说明汉武帝统治国家儒法并用。因此:
C符合题意;ABD与题意无关;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材料的能力。难度不大,理解题意即可作答。
16.“武帝雄才大略……于是承累朝之培养,既庶且富,相时面动,战以为守,攻以为御……单于称臣,稽玄而朝,两汉之生灵,并受其福。“这表明汉武帝(  )
A.攻守结合巩固了政权 B.建立起大一统王朝
C.为后世安康奠定基础 D.赢得少数民族尊重
【答案】C
【考点】汉武帝的大一统
【解析】【分析】 据材料内容“于是承累朝之培养,既庶且富”“两汉之生灵,并受其福”可知,材料主要强调了汉武帝对当时人民及后世的巨大影响,即为后世安康奠定基础。选项ABD均不是题干所体现的本质内容,应排除。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汉武帝推进大一统的措施及影响,解题关键是对材料信息的解读。汉武帝从政治、思想、经济和军事等方面巩固了大一统的局面,使西汉王朝开始进入鼎盛时期。
17.充分发挥监察机关作用,坚决惩治腐败是历史上有作为统治者的重要治国方略。西汉汉武帝时期实施的此类措施是(  )
A.设御史大夫 B.设丞相 C.实行推恩令 D.设刺史制度
【答案】D
【考点】汉武帝的大一统
【解析】【分析】汉武帝时,为强化监察制度,在中央设立司隶校尉,负责监察和检举京师百官以及皇族的不法行为。为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全国分为13个监察区,即州部,每个州部设刺史一人,为专职监察官,对州部内所属各郡进行监督。
AB两项设御史大夫和设丞相的是秦始皇,不符合题意;
C项实行推恩令是西汉汉武帝时期实施的措施,但不是监察机关,不符合题意;
D项设刺史制度是西汉汉武帝时期实施的此类措施,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西汉的刺史制度的相关知识,要求具备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18.(2020·顺义模拟)有学者称“华夏民族大一统的国家伟业到了汉武帝时代,完成了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汉武帝为实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采取的措施是(  )
A.削减侯国数量 B.实行盐铁专卖
C.铸造五铢钱 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答案】D
【考点】汉武帝的大一统
【解析】【分析】A. 削减侯国数量 ,不符合题意;
B. 实行盐铁专卖 ,不符合题意;
C. 铸造五铢钱 ,不符合题意;
D.依据题干信息 “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说的是对思想的控制和统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时期,采纳董仲舒的建议“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实现了思想的大统一,故选项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识记能力。解答时,需要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语句,理解这些语句的含义,之后依据对基础知识的识记来回答。
19.(2020·惠民模拟)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规定,监察部对国务院各部门及国家公务员、国务院及国务院各部门任命的其他人员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及其领导人员实施监察。秦始皇、汉武帝在设置的类似功能的官职是(  )
①太尉 ②御史大夫 ③刺史 ④丞相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答案】C
【考点】汉武帝的大一统;秦确立中央集权制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秦朝统一后,在中央设立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别掌管行政、军事和监察事务,到了汉武帝时期,建立刺史制度,代表朝廷监视地方官吏,故选项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准确记忆。解答时,依据对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类知识,最好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
20.(2020·广东模拟)“武帝施主父之策,下推恩之令,使诸侯王得分户邑,以封子弟。”文中“推恩之令”在当时的最大作用是(  )
A.废除了郡县制 B.促成了“文景之治”
C.实现了思想上的大一统 D.巩固了大一统局面
【答案】D
【考点】汉武帝的大一统
【解析】【分析】 A.废除了郡县制,不符合题意;
B. 促成了“文景之治” ,不符合题意;
C. 实现了思想上的大一统 ,不符合题意;
D.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削弱了诸侯国的势力,促进了政治上的大一统,故选项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推恩令。解答时,可以依据对课本推恩令作用的理解识记来回答,这样的题目,最好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
阅卷人 二、填空题
得分
21.(2018七上·庆安期中)   统治时期西汉达到鼎盛。
【答案】汉武帝
【考点】汉武帝的大一统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可知,汉武帝在政治上推行“推恩令”,陆续削夺大批列侯的爵位,解除王国对中央的威胁,建立刺史制度;经济上实行盐铁专卖,收回铸币权;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实现了思想上的大一统。汉武帝统治时期西汉达到鼎盛。
【点评】本题考查了汉武帝的一个知识。学生要掌握汉武帝时期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22.(2017七上·张家港期中)秦建立后在地方实行   ,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汉武帝为了加强政治上的统一,实施了   ,使诸侯国的封地和势力越来越小。
【答案】郡县制;推恩令
【考点】秦巩固统一的措施;汉武帝的大一统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可知,秦建立后在地方实行郡县制,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汉武帝为了加强政治上的统一,采取主父偃的建议,实施了推恩令,使诸侯国的封地和势力越来越小。
故答案为:郡县制、推恩令。
【点评】本题考查了秦始皇和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属于常考题目,学生要牢记。学生还要分清秦始皇和汉武帝对待儒家思想的不同态度。
23.(2017七上·常熟期中)秦朝在中央设立   掌管监察事务;汉武帝建立   制度,代表朝廷监视地方官吏和豪强,加强统治。
【答案】御史大夫;刺史
【考点】汉武帝的大一统;秦确立中央集权制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秦朝创立的一套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最高统治者称皇帝,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别掌管行政,军事和监察事务。汉武帝建立刺史制度,把全国划分为十三个州部,每州部设刺史一人,代表朝廷监视州部内的地方官吏,豪强及其子弟,严禁他们为非作歹。因此,题干空处填写:御史大夫、刺史。
故答案为:御史大夫;刺史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知识的能力,御史大夫、刺史比较难写,容易写错,要注意正确书写。学生还需知道秦始皇和汉武帝所采取的措施的目的都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治。
24.秦始皇为了北御匈奴,修筑   ;汉武帝派   出使西域,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
【答案】万里长城;张骞
【考点】秦巩固统一的措施;汉武帝的大一统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抵御北方匈奴族的不断进扰,秦始皇派大将蒙恬北击匈奴,并修筑万里长城;汉武帝统治时期,认识到西域的重要性,公元前138年决定派遣张骞出使西域,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
故答案为:万里长城;张骞。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秦始皇和汉武帝。本题难度适中,理解秦始皇和汉武帝治国措施。
25.秦始皇统治时期采取了   ,打击儒家学说;汉武帝大力推行儒学教育,在长安设立了   ,教授儒家经典。
【答案】焚书坑儒;太学
【考点】秦巩固统一的措施;汉武帝的大一统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始皇统治时期,为禁锢人们的思想言论,采取了焚书坑儒,打击儒家学说;汉武帝时期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建议,大力推行儒学教育,在长安设立了太学,教授儒家经典。
故答案为:焚书坑儒;太学。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秦始皇和汉武帝。
26.(2016·当涂模拟)汉武帝为实现经济上大一统,统一铸造   。
【答案】五铢钱
【考点】汉武帝的大一统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汉武帝铸币五铢钱的相关知识点。结合教材进行分析:汉武帝即位后,急需开辟财源。同时郡国自由铸钱,造成币制混乱,物价上涨,威胁中央财政。于是汉武帝公元前118年下令废除汉初郡国制币权,改由中央统一铸币。五铢钱质量高,改变了货币混乱现象,有利于中央集权和经济发展。根据要求即可回答:五铢钱
第Ⅱ卷 主观题
第Ⅱ卷的注释
阅卷人 三、材料分析题
得分
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新破六国,丞相绾建议置王以镇之,“始皇下其议于群臣”,最后,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意见,废古封国制而以郡县制去代替。以当时其具体情况来说,郡县制推行到如何程度,不可详知。但从制度本身来说,郡县制是以地缘本位的地方政权取代了以血缘关系为本位的地方政权,这是地方政权封建化的主要标志。
——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材料二
公元前127年时,汉皇帝又下了一道法令,规定嫡长子只可继承封地的一半,余下的封地分给其他子弟。于是,封地不断缩小,其重要性也不断下降,仅仅成为大地产。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春秋》大一统,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义)也……臣(董仲舒)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汉书》
(1)根据材料一,分析郡县制推行的历史作用。
(2)材料二中“汉皇帝又下了一道法令”指的是什么法令?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推行该法令的影响。
(3)材料三中董仲舒提出了什么建议?他的建议为什么被汉武帝所采纳?
(4)三则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有何共同作用?
【答案】(1)郡县制的推行,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从根本上消除了春秋战国以来地方与中央对抗的历史隐患,巩固了秦朝的统治,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
(2)“推恩令”。诸侯王的封地和势力越来越小,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大大加强。
(3)“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有利于汉武帝政权统治的加强。
(4)有利于国家统一,推动了历史的进步。
【考点】秦巩固统一的措施;汉武帝的大一统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秦朝在地方上巩固统一的措施的相关知识,明确郡县制推行的历史作用。据材料“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意见,废古封国制而以郡县制去代替。以当时其具体情况来说,郡县制推行到如何程度,不可详知。但从制度本身来说,郡县制是以地缘本位的地方政权取代了以血缘关系为本位的地方政权,这是地方政权封建化的主要标志”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郡县制的推行,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从根本上消除了春秋战国以来地方与中央对抗的历史隐患,巩固了秦朝的统治,有利于防止地方割据分裂,加强了中央集权。
(2)本题考查西汉武帝为解决王国问题而采取的措施的相关知识,把握推恩令的影响。材料二中“汉皇帝又下了一道法令”指的是推恩令,推恩令是汉朝汉武帝时期推行的一个旨在减少诸侯的封地,削弱诸侯王势力范围的一项重要法令。主要内容是将过去由诸侯王只能把封地和爵位传给嫡长子的情况,允许诸侯王把封地分为几部分传给几个儿子,形成直属于中央政权的侯国。导致封国越分越小,势力大为削弱,从此“大国不过十余城,小侯不过十余里”。这样,逐步减少了王国对中央的威胁,巩固了西汉政权。诸侯王强大难制的问题,就进一步解决了。
(3)本题考查西汉武帝为推进大一统局面在思想上采取的措施的相关知识,把握“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影响。为巩固中央集权,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就是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其它各家思想都予以排斥。汉武帝大力推行儒学教育,在长安兴办太学。太学是我国古代的最高学府。它的实行,有利于封建统治,形成稳定的国内环境。
(4)本题考查秦汉为巩固统一局面而采取的措施的共同作用。三则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分别是郡县制的推行、推恩令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三个历史事件都是统治者为加强统治采取的措施,都有利于国家统一、推动了历史的进步。
故答案为:(1)郡县制的推行,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从根本上消除了春秋战国以来地方与中央对抗的历史隐患,巩固了秦朝的统治,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
(2)“推恩令”。诸侯王的封地和势力越来越小,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大大加强。
(3)“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有利于汉武帝政权统治的加强。
(4)有利于国家统一,推动了历史的进步。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汉武帝大一统的措施等知识及学生的阅读材料能力、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材料阅读题的解题思路为:阅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结合所学知识,根据问题进行回答。回答有三种方式:一是用材料的原话回答;二是利用教材上的语言回答;三是根据所学知识自己组织语言回答。
28.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人类社会的宝贵财富,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4分)
材料一:孔子者,中国文化之中心也,无孔子则无中国文化,自孔子以前数千年之文化,赖孔子而传;自孔子以后数千年之文化,赖孔子而开。
--吴通福《国学导论》
材料二:秦始皇的统一恩想是不要人民读书,他的手段是刑罚的裁制;汉式帝的统一恩想是要人民只读一种书,他的手段是利禄的诱引,果,始皇失败了,武帝成功了。
----顾颉刚《秦汉的方士与儒生》
材料三:214年9月4日,纪念孔子诞辰2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員大会开幕,国家主席习近平讲话指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哲学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等可以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启迪,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启示,也可以为道德建设提供有益启发。
(1)材料一中的孔子是春秋时期哪个学派的代表人物?他的思想核心是什么?请举出战国时期该学派的另一个代表人物。
(2)材料二中秦始皇“不要人民读书”和汉武帝“要人民只读一种书”分别指什么历史事件?
(3)结合所学知识,对材料二中的两个历史事件做简要评价。
(4)作为当代中学生,你认为应该怎样对待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传统文化?
【答案】(1)儒家学派;“仁”;孟子
(2)秦始皇“焚书坑儒”,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3)“焚书坑儒”有利于加强思想控制,但对我国古代文化造成重大损失。“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有利于思想统一,使儒家学说逐渐成为朝廷的正统思想,持续两千多年。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思想上的专制。
(4)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考点】秦巩固统一的措施;汉武帝的大一统;孔子的贡献及评价;百家思想与“百家争鸣”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孔子的内容;识记孔子的思想核心。春秋晚期鲁国人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思想核心是“仁”的学说,主张“爱人”,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爱惜民力,“为政以德”,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他的弟子将其言行整理成《论语》一书。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有孟子和荀子。
(2)本题考查秦始皇和汉武帝加强思想控制的措施。识记“焚书坑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措施。结合材料中秦始皇“不要人民读书”和所学可知,为了加强思想控制,秦始皇接受李斯的建议,发布焚书令,规定除政府外,民间只准留下有关医药、占卜和种植的书,其他书全部烧掉;以后再有谈论儒家诗书的都要判处死刑。他又把暗中批评他的一批儒生,在咸阳活埋,这就是秦始皇的“焚书坑儒”。结合材料汉武帝“要人民只读一种书”和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为了实现思想大一统,西汉时期汉武帝采取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大力推行儒学教育;设立专门教授儒家经典的太学,成绩优秀有学生可以直接做官;地方设立官学鼓,励私人传授儒家学说。
(3)本题考查学生对秦始皇和汉武帝加强思想控制措施的认识。理解“焚书坑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影响。“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有利于加强思想控制,但对我国古代文化造成重大损失。“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有利于思想统一,把儒家思想作为我国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从而实现文化思想上的大一统,当时,持法家、道家等各家学说的读书人,均受到排斥,是思想上的专制,儒家学说逐渐成为朝廷的正统思想,持续两千多年。
(4)本题考查对待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传统文化的态度,理解“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要求。为开放性的题目,学生只要围绕:对于传统文化,我们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将其改造为适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优秀文化;言之有理即可。
故答案为:(1)儒家学派;“仁”;孟子。
(2)秦始皇“焚书坑儒”,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3)“焚书坑儒”有利于加强思想控制,但对我国古代文化造成重大损失。“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有利于思想统一,使儒家学说逐渐成为朝廷的正统思想,持续两千多年。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思想上的专制。
(4)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以“秦始皇和汉武帝加强思想控制的措施”为依托,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和归纳能力。
29.(2020·吉林模拟)我国古代历朝历代在国家治理方面各有举措,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公元前127年,汉皇帝又下了一道法令,规定嫡长子只可继承封地的一半,余下的封地分给其他子弟。于是,封地不断缩小,其重要性也不断下降,仅仅成为大地产。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中图一、图二,写出秦始皇统一的货币和文字名称。
(2)除了材料一的措施外,秦始皇为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建立了哪制度
(3)材料二中的“汉皇帝"是指西汉哪位皇帝 材料二的内容反映了他哪项维护统一的措施
(4)“汉皇帝”为加强思想和经济的控制,还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
【答案】(1)圆形方孔半两钱;小篆。
(2)郡县制。
(3)汉武帝;颁布"推恩令”。
(4)“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盐铁专卖或统一铸造“五铢钱”。
【考点】秦巩固统一的措施;汉武帝的大一统
【解析】【分析】(1)战国时期,各国的文字、货币、度量衡各不相同。秦始皇下令在全国范围内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文字统一为小篆,货币统一为原秦国使用的圆形方孔铜钱。
(2)为了加强封建统治,秦朝创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在地方推行郡县制。
(3)结合所学知可知,材料二中的“汉皇帝”是指西汉史上的皇帝汉武帝。他通过颁布推恩令,实现“封地不断缩小,其重要性也不断下降”。
(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在当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从此儒学居于主导地位,为历朝所推崇,同时,大力推行儒家教育,在长安兴办太学。这是我国古代的最高学府;经济方面:汉武帝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由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实行盐铁官营、专卖。保证了国家经济的正常发展,增加了财政收入,为汉武帝许多政策的推行奠定了经济基础。
故答案为:(1)圆形方孔半两钱;小篆。
(2)郡县制。
(3)汉武帝;颁布"推恩令”。
(4)“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盐铁专卖或统一铸造“五铢钱”。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秦巩固统治的措施、汉武帝大一统的措施等知识,掌握相秦巩固统治的措施、汉武帝大一统的措施,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历史七上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同步试卷
历史考试
考试时间:* *分钟 满分:* *分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
题号 一 二 三 总分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阅卷人 一、单选题
得分
1.(2020·德阳)西汉初,贾谊向文帝上《治安策》,“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后来,汉武帝“众建诸侯而少其力”的主要措施是(  )
A.行推恩 B.设刺史 C.推察举 D.分郡县
2.(2020·滨州)《盐铁论》一书中提到,汉武帝时实行币制的彻底改革,集中货市发行权,禁止各地方政府铸钱,同时把盐铁经营权也收归中央。这些政策最直接的影响是(  )
A.有利于保证国家的财政收入
B.成为大一统思想的精神支柱
C.保障老百姓的生产生活稳定
D.防止诸侯王和豪强地主势力过大
3.(2020·黔西南)可从下图提取的历史信息是(  )
A.儒学教育兴盛 B.推恩令的实行
C.丝绸之路开通 D.汉军北击匈奴
4.(2020·东营)汉文帝采纳大臣贾谊“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的建议,提倡(  )
A.以农为本 B.勤俭治国 C.以德化民 D.轻徭薄赋
5.(2020·随县)从战国“百家争鸣”到西汉“独尊儒术”的转变,本质上体现了(  )
A.思想控制的加强 B.法家学说的衰落
C.儒家学说的流行 D.中央集权的削弱
6.(2020·菏泽)统一是秦汉时代的主题,思想的统一也势在必然。“思想的统一”在汉代表现为(  )
A.焚书坑儒 B.以法治国
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大兴文字狱
7.汉武帝元封六年,“初置刺史部十三州”。这一时期刺史主要负责(  )
A.行政事务 B.监察事务 C.军事管理 D.财政管理
8.“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西汉时期,抗击匈奴的名将是(  )
A.董仲舒、主父偃 B.卫青、霍去病
C.蒙恬、霍去病 D.卫青、主父偃
9.西汉出现经济发展,政治思想文化大一统局面是在(  )
A.汉高祖时期 B.汉文帝时期 C.汉武帝时期 D.汉景帝时期
10.允许皇族子孙领受皇帝的恩泽,把封地再分给自己的各位子弟,让他们去建立侯国,这一做法(  )
A.削弱了诸侯国的势力,巩固了中央集权
B.使诸侯国越来越多,势力越来越大
C.有利于思想上的统一
D.使国家的财政状况得到改善
11.汉武帝即位初期,内有王国问题的困扰,外有匈奴的不断侵袭,汉武帝决定招贤纳士,加强皇权。那么,以下观点最容易得到汉武帝赏识的是(  )
A.“天子受命于天,代天以御万民”
B.“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C.“福兮祸之所伏,祸兮福之所倚”
D.“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12.(2020·鞍山模拟)秦朝统一后,铸半两铜钱,汉武帝大一统收回地方的铸币权,统一铸(  )
A.半两铜钱 B.开元通宝 C.五铢铜钱 D.永乐通宝
13.(2020·扬州模拟)汉武帝时期,实行“推恩令”,巧妙解决了诸侯王实力强大的问题。这一建议的提出者是(  )
A.董仲舒 B.霍去病 C.主父偃 D.张骞
14.《汉书》记载:“臣以为凡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该言论反映了(  )
A.各国变法,竞相改革 B.“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C.实施“休养生息”政策 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5.(2020·潍坊模拟)“汉武帝一反祖宗定法,尊儒术以约束官吏,效法家而严惩贪官,王道霸道,交错为用”。这说明汉武帝治国的特点是(  )
A.无为而治 B.重用外戚 C.儒法并用 D.以德化民
16.“武帝雄才大略……于是承累朝之培养,既庶且富,相时面动,战以为守,攻以为御……单于称臣,稽玄而朝,两汉之生灵,并受其福。“这表明汉武帝(  )
A.攻守结合巩固了政权 B.建立起大一统王朝
C.为后世安康奠定基础 D.赢得少数民族尊重
17.充分发挥监察机关作用,坚决惩治腐败是历史上有作为统治者的重要治国方略。西汉汉武帝时期实施的此类措施是(  )
A.设御史大夫 B.设丞相 C.实行推恩令 D.设刺史制度
18.(2020·顺义模拟)有学者称“华夏民族大一统的国家伟业到了汉武帝时代,完成了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汉武帝为实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采取的措施是(  )
A.削减侯国数量 B.实行盐铁专卖
C.铸造五铢钱 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9.(2020·惠民模拟)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规定,监察部对国务院各部门及国家公务员、国务院及国务院各部门任命的其他人员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及其领导人员实施监察。秦始皇、汉武帝在设置的类似功能的官职是(  )
①太尉 ②御史大夫 ③刺史 ④丞相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20.(2020·广东模拟)“武帝施主父之策,下推恩之令,使诸侯王得分户邑,以封子弟。”文中“推恩之令”在当时的最大作用是(  )
A.废除了郡县制 B.促成了“文景之治”
C.实现了思想上的大一统 D.巩固了大一统局面
阅卷人 二、填空题
得分
21.(2018七上·庆安期中)   统治时期西汉达到鼎盛。
22.(2017七上·张家港期中)秦建立后在地方实行   ,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汉武帝为了加强政治上的统一,实施了   ,使诸侯国的封地和势力越来越小。
23.(2017七上·常熟期中)秦朝在中央设立   掌管监察事务;汉武帝建立   制度,代表朝廷监视地方官吏和豪强,加强统治。
24.秦始皇为了北御匈奴,修筑   ;汉武帝派   出使西域,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
25.秦始皇统治时期采取了   ,打击儒家学说;汉武帝大力推行儒学教育,在长安设立了   ,教授儒家经典。
26.(2016·当涂模拟)汉武帝为实现经济上大一统,统一铸造   。
第Ⅱ卷 主观题
第Ⅱ卷的注释
阅卷人 三、材料分析题
得分
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新破六国,丞相绾建议置王以镇之,“始皇下其议于群臣”,最后,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意见,废古封国制而以郡县制去代替。以当时其具体情况来说,郡县制推行到如何程度,不可详知。但从制度本身来说,郡县制是以地缘本位的地方政权取代了以血缘关系为本位的地方政权,这是地方政权封建化的主要标志。
——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材料二
公元前127年时,汉皇帝又下了一道法令,规定嫡长子只可继承封地的一半,余下的封地分给其他子弟。于是,封地不断缩小,其重要性也不断下降,仅仅成为大地产。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春秋》大一统,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义)也……臣(董仲舒)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汉书》
(1)根据材料一,分析郡县制推行的历史作用。
(2)材料二中“汉皇帝又下了一道法令”指的是什么法令?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推行该法令的影响。
(3)材料三中董仲舒提出了什么建议?他的建议为什么被汉武帝所采纳?
(4)三则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有何共同作用?
28.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人类社会的宝贵财富,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4分)
材料一:孔子者,中国文化之中心也,无孔子则无中国文化,自孔子以前数千年之文化,赖孔子而传;自孔子以后数千年之文化,赖孔子而开。
--吴通福《国学导论》
材料二:秦始皇的统一恩想是不要人民读书,他的手段是刑罚的裁制;汉式帝的统一恩想是要人民只读一种书,他的手段是利禄的诱引,果,始皇失败了,武帝成功了。
----顾颉刚《秦汉的方士与儒生》
材料三:214年9月4日,纪念孔子诞辰2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員大会开幕,国家主席习近平讲话指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哲学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等可以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启迪,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启示,也可以为道德建设提供有益启发。
(1)材料一中的孔子是春秋时期哪个学派的代表人物?他的思想核心是什么?请举出战国时期该学派的另一个代表人物。
(2)材料二中秦始皇“不要人民读书”和汉武帝“要人民只读一种书”分别指什么历史事件?
(3)结合所学知识,对材料二中的两个历史事件做简要评价。
(4)作为当代中学生,你认为应该怎样对待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传统文化?
29.(2020·吉林模拟)我国古代历朝历代在国家治理方面各有举措,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公元前127年,汉皇帝又下了一道法令,规定嫡长子只可继承封地的一半,余下的封地分给其他子弟。于是,封地不断缩小,其重要性也不断下降,仅仅成为大地产。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中图一、图二,写出秦始皇统一的货币和文字名称。
(2)除了材料一的措施外,秦始皇为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建立了哪制度
(3)材料二中的“汉皇帝"是指西汉哪位皇帝 材料二的内容反映了他哪项维护统一的措施
(4)“汉皇帝”为加强思想和经济的控制,还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考点】汉武帝的大一统
【解析】【分析】推恩令是汉武帝为了巩固中央集权而颁布的一项重要政令,根据这项政令,诸侯国被越分越小,势力越来越小。汉武帝“众建诸侯而少其力”指多分封诸侯,从而削弱其实力,相关的措施是推恩令。
A项行推恩是汉武帝“众建诸侯而少其力”的主要措施,符合题意;
B项设刺史是要加强对地方的监察,不符合题意;
C项推察举指实行察举制这种选官制度,不符合题意;
D项行郡县是指秦朝推行郡县制,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汉武帝推恩令的理解和掌握。结合汉武帝的大一统措施得出答案。西汉初年实行郡国并行制,后来王国问题逐渐突出,形成尾大不掉之势,于是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削弱王国的实力。
2.【答案】A
【考点】汉武帝的大一统
【解析】【分析】通过题干可知,有以下重要信息:“汉武帝时期”、“实行集中货币发行权和统一法币的政策”、“国营专利的实业包括盐铁和酒等”,这些是汉武帝在经济上的措施,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盐铁官营专卖,通过这些措施,实现了经济上的大一统,有利于保证国家的财政收入,巩固中央集权。
A项有利于保证国家的财政收入是题干政策最直接的影响,符合题意;
BCD三项都不是题干政策最直接的影响,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政治上,颁布推恩令,设立刺史制度。经济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盐铁官营专卖。文化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掌握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3.【答案】A
【考点】汉武帝的大一统
【解析】【分析】A.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从此,儒家教育兴盛起来,故选项A符合题意;
B. 推恩令的实行 ,不符合题意;
C. 丝绸之路开通 ,不符合题意;
D. 汉军北击匈奴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对题干信息的理解来回答,注意这类题目要理解,把它和课本所学知识结合;也可以拿四个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细心辨别比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
4.【答案】A
【考点】汉武帝的大一统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可知,汉武帝让百姓回归农业生产,是国之根本。因此:
A符合题意;BCD材料中未体现;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材料的能力。难度不大,理解题意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5.【答案】A
【考点】汉武帝的大一统;百家思想与“百家争鸣”
【解析】【分析】A.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体现的是思想的活跃和开放,西汉时期“独尊儒术”体现的是对思想的控制,这种变化,体现了思想控制的加强,故选项A符合题意;
B. 法家学说的衰落 ,不符合题意;
C. 儒家学说的流行 ,不符合题意;
D. 中央集权的削弱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能力。解答时,依据对基础知识的准确理解回答;也可以拿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细心辨别比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
6.【答案】C
【考点】“焚书坑儒”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异同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汉武帝思想上大一统的措施。熟知课本知识是解题关键。汉朝经过汉初的休养生息,到汉武帝时国力强盛,经济繁荣。武帝雄才大略,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中央集权。在思想上,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正统思想。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汉武帝大一统的思想上的措施的识记。准确识记有关知识是解题关键。
7.【答案】B
【考点】汉武帝的大一统
【解析】【分析】依题干和结合所学可知汉武帝为了加强对地方的控制,设立了刺史制度,把全国划分为13个州部,每州部派刺史一人,代表朝廷监视州部内的地方官吏、豪强及其子弟,严禁他们为非作歹。因此刺史主要负责监察事务。
ACD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B项监察事务是汉武帝时期刺史主要负责的职责,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汉代的刺史制度,要求识记掌握基础史实。
8.【答案】B
【考点】汉武帝的大一统
【解析】【分析】为了解除匈奴对西汉的威胁,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大将卫青和霍去病出击匈奴,获得大胜,经过漠北战役的打击,匈奴再也无力与西汉对抗,部分匈奴人开始西迁。
ACD三项都不是西汉时期抗击匈奴的名将,不符合题意;
B项卫青、霍去病是西汉时期抗击匈奴的名将,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以诗词为切入点,考查西汉时期卫青、霍去病抗击匈奴及学生的准确识记能力。注意掌握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和汉朝的大一统措施。
9.【答案】C
【考点】汉武帝的大一统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雄才大略,他在位时,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中央集权。武帝时候,西汉王朝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上实现了大一统,开始进入鼎盛时期。
ABD三项都是汉初的统治者,都为西汉达到鼎盛奠定了基础,但都没有使西汉出现经济发展,政治思想文化大一统局面,不符合题意;
C项汉武帝时期使西汉出现经济发展,政治思想文化大一统局面,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汉武帝的大一统的相关知识。知道汉武帝从政治、思想、经济和军事等方面巩固了大一统的局面,使西汉王朝开始进入鼎盛时期。
10.【答案】A
【考点】汉武帝的大一统
【解析】【分析】汉武帝时,汉初分封的诸侯国,有相当的势力,严重威胁中央集权。为消除诸侯国对中央的威胁,巩固国家的统治,加强中央集权,接受了主父偃的建议,颁布了“推恩令”,下令允许诸侯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诸侯国。从此诸侯国越分越小,势力越弱,诸侯国对中央的威胁逐渐消除,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统治,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大大加强,使西汉实现了政治上的大一统。
A项削弱了诸侯国的势力,巩固了中央集权理解正确,符合题意;
BCD三项理解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以“允许皇族子孙领受皇帝的恩泽,把封地再分给自己的各位子弟,让他们建立候国”为依托,考查“推恩令”及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汉武帝推进大一统的措施的相关历史史实。
11.【答案】A
【考点】汉武帝的大一统
【解析】【分析】汉武帝即位初期,内有王国问题的困扰,外有匈奴的不断侵袭,汉武帝决定招贤纳士,加强皇权。持“天子受命于天,代天以御万民”观点最容易得到汉武帝的赏识。 汉武帝时期,为了实现大一统,政治上,颁布“推恩令”,削弱了王国的势力,加强了中央政权;思想文化上,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正统思想,大力推广儒家教育,设太学。
A项“天子受命于天,代天以御万民” 最容易得到汉武帝赏识,符合题意;
BCD三项不容易得到汉武帝赏识,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有一定难度,考查汉武帝推进大一统的措施的相关史实及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汉武帝推进大一统的措施的相关史实。
12.【答案】C
【考点】汉武帝的大一统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秦始皇规定,在全国统一使用圆形方孔的秦国铜钱(圆形方孔钱),对于促进各地的经济交流和维护国家统一有重要的影响。为巩固统治,汉武帝将地方的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抑制了大商人牟取暴利,大大增加了中央的财政收入,实现了经济上的大一统。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C。
【点评】本题考查了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属于常考题目,学生要牢记。学生还要分清汉武帝对经济的管理是实行五铢钱,增加了中央的财政收入,实现了经济上的大一统。
13.【答案】C
【考点】汉武帝的大一统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接受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削弱王国势力,使诸侯国再也无力与中央对抗;中央设司隶校尉,地方设刺史,强化监察制度,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大大加强。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C。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汉武帝的“大一统”的知识,有一定难度。解题的关键需需熟悉汉武帝为实现“大一统”所采取的措施,他是把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统一于中央。
14.【答案】D
【考点】汉武帝的大一统
【解析】【分析】 题干中“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的意思是臣的愚见认为,只要不是礼、御、书、数、射、乐这六种技艺之内,不是孔子传下来的学问的,都把它们绝了,不要让它们并进。依据所学可知,这是董仲舒向汉武帝提出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策,这个政策迎合了汉武帝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被汉武帝采纳并实施。因此选项D符合题意,选项A、B、C三项不符合题干内容,应排除。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汉武帝大一统的有关知识。汉武帝在位时,诸子百家的思想还比较活跃,常常批评皇帝的政策,指责中央。为了实现思想上的大一统,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学居于独尊地位,成为此后整个汉代以至两千年封建社会间统治人民的正统思想,实现了思想上的大一统。
15.【答案】C
【考点】汉武帝的大一统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尊儒术以约束官吏,效法家而严惩贪官,王道霸道,交错为用”可知,汉武帝既尊儒又用法。说明汉武帝统治国家儒法并用。因此:
C符合题意;ABD与题意无关;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材料的能力。难度不大,理解题意即可作答。
16.【答案】C
【考点】汉武帝的大一统
【解析】【分析】 据材料内容“于是承累朝之培养,既庶且富”“两汉之生灵,并受其福”可知,材料主要强调了汉武帝对当时人民及后世的巨大影响,即为后世安康奠定基础。选项ABD均不是题干所体现的本质内容,应排除。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汉武帝推进大一统的措施及影响,解题关键是对材料信息的解读。汉武帝从政治、思想、经济和军事等方面巩固了大一统的局面,使西汉王朝开始进入鼎盛时期。
17.【答案】D
【考点】汉武帝的大一统
【解析】【分析】汉武帝时,为强化监察制度,在中央设立司隶校尉,负责监察和检举京师百官以及皇族的不法行为。为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全国分为13个监察区,即州部,每个州部设刺史一人,为专职监察官,对州部内所属各郡进行监督。
AB两项设御史大夫和设丞相的是秦始皇,不符合题意;
C项实行推恩令是西汉汉武帝时期实施的措施,但不是监察机关,不符合题意;
D项设刺史制度是西汉汉武帝时期实施的此类措施,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西汉的刺史制度的相关知识,要求具备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18.【答案】D
【考点】汉武帝的大一统
【解析】【分析】A. 削减侯国数量 ,不符合题意;
B. 实行盐铁专卖 ,不符合题意;
C. 铸造五铢钱 ,不符合题意;
D.依据题干信息 “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说的是对思想的控制和统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时期,采纳董仲舒的建议“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实现了思想的大统一,故选项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识记能力。解答时,需要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语句,理解这些语句的含义,之后依据对基础知识的识记来回答。
19.【答案】C
【考点】汉武帝的大一统;秦确立中央集权制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秦朝统一后,在中央设立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别掌管行政、军事和监察事务,到了汉武帝时期,建立刺史制度,代表朝廷监视地方官吏,故选项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准确记忆。解答时,依据对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类知识,最好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
20.【答案】D
【考点】汉武帝的大一统
【解析】【分析】 A.废除了郡县制,不符合题意;
B. 促成了“文景之治” ,不符合题意;
C. 实现了思想上的大一统 ,不符合题意;
D.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削弱了诸侯国的势力,促进了政治上的大一统,故选项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推恩令。解答时,可以依据对课本推恩令作用的理解识记来回答,这样的题目,最好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
21.【答案】汉武帝
【考点】汉武帝的大一统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可知,汉武帝在政治上推行“推恩令”,陆续削夺大批列侯的爵位,解除王国对中央的威胁,建立刺史制度;经济上实行盐铁专卖,收回铸币权;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实现了思想上的大一统。汉武帝统治时期西汉达到鼎盛。
【点评】本题考查了汉武帝的一个知识。学生要掌握汉武帝时期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22.【答案】郡县制;推恩令
【考点】秦巩固统一的措施;汉武帝的大一统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可知,秦建立后在地方实行郡县制,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汉武帝为了加强政治上的统一,采取主父偃的建议,实施了推恩令,使诸侯国的封地和势力越来越小。
故答案为:郡县制、推恩令。
【点评】本题考查了秦始皇和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属于常考题目,学生要牢记。学生还要分清秦始皇和汉武帝对待儒家思想的不同态度。
23.【答案】御史大夫;刺史
【考点】汉武帝的大一统;秦确立中央集权制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秦朝创立的一套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最高统治者称皇帝,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别掌管行政,军事和监察事务。汉武帝建立刺史制度,把全国划分为十三个州部,每州部设刺史一人,代表朝廷监视州部内的地方官吏,豪强及其子弟,严禁他们为非作歹。因此,题干空处填写:御史大夫、刺史。
故答案为:御史大夫;刺史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知识的能力,御史大夫、刺史比较难写,容易写错,要注意正确书写。学生还需知道秦始皇和汉武帝所采取的措施的目的都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治。
24.【答案】万里长城;张骞
【考点】秦巩固统一的措施;汉武帝的大一统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抵御北方匈奴族的不断进扰,秦始皇派大将蒙恬北击匈奴,并修筑万里长城;汉武帝统治时期,认识到西域的重要性,公元前138年决定派遣张骞出使西域,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
故答案为:万里长城;张骞。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秦始皇和汉武帝。本题难度适中,理解秦始皇和汉武帝治国措施。
25.【答案】焚书坑儒;太学
【考点】秦巩固统一的措施;汉武帝的大一统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始皇统治时期,为禁锢人们的思想言论,采取了焚书坑儒,打击儒家学说;汉武帝时期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建议,大力推行儒学教育,在长安设立了太学,教授儒家经典。
故答案为:焚书坑儒;太学。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秦始皇和汉武帝。
26.【答案】五铢钱
【考点】汉武帝的大一统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汉武帝铸币五铢钱的相关知识点。结合教材进行分析:汉武帝即位后,急需开辟财源。同时郡国自由铸钱,造成币制混乱,物价上涨,威胁中央财政。于是汉武帝公元前118年下令废除汉初郡国制币权,改由中央统一铸币。五铢钱质量高,改变了货币混乱现象,有利于中央集权和经济发展。根据要求即可回答:五铢钱
27.【答案】(1)郡县制的推行,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从根本上消除了春秋战国以来地方与中央对抗的历史隐患,巩固了秦朝的统治,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
(2)“推恩令”。诸侯王的封地和势力越来越小,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大大加强。
(3)“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有利于汉武帝政权统治的加强。
(4)有利于国家统一,推动了历史的进步。
【考点】秦巩固统一的措施;汉武帝的大一统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秦朝在地方上巩固统一的措施的相关知识,明确郡县制推行的历史作用。据材料“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意见,废古封国制而以郡县制去代替。以当时其具体情况来说,郡县制推行到如何程度,不可详知。但从制度本身来说,郡县制是以地缘本位的地方政权取代了以血缘关系为本位的地方政权,这是地方政权封建化的主要标志”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郡县制的推行,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从根本上消除了春秋战国以来地方与中央对抗的历史隐患,巩固了秦朝的统治,有利于防止地方割据分裂,加强了中央集权。
(2)本题考查西汉武帝为解决王国问题而采取的措施的相关知识,把握推恩令的影响。材料二中“汉皇帝又下了一道法令”指的是推恩令,推恩令是汉朝汉武帝时期推行的一个旨在减少诸侯的封地,削弱诸侯王势力范围的一项重要法令。主要内容是将过去由诸侯王只能把封地和爵位传给嫡长子的情况,允许诸侯王把封地分为几部分传给几个儿子,形成直属于中央政权的侯国。导致封国越分越小,势力大为削弱,从此“大国不过十余城,小侯不过十余里”。这样,逐步减少了王国对中央的威胁,巩固了西汉政权。诸侯王强大难制的问题,就进一步解决了。
(3)本题考查西汉武帝为推进大一统局面在思想上采取的措施的相关知识,把握“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影响。为巩固中央集权,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就是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其它各家思想都予以排斥。汉武帝大力推行儒学教育,在长安兴办太学。太学是我国古代的最高学府。它的实行,有利于封建统治,形成稳定的国内环境。
(4)本题考查秦汉为巩固统一局面而采取的措施的共同作用。三则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分别是郡县制的推行、推恩令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三个历史事件都是统治者为加强统治采取的措施,都有利于国家统一、推动了历史的进步。
故答案为:(1)郡县制的推行,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从根本上消除了春秋战国以来地方与中央对抗的历史隐患,巩固了秦朝的统治,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
(2)“推恩令”。诸侯王的封地和势力越来越小,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大大加强。
(3)“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有利于汉武帝政权统治的加强。
(4)有利于国家统一,推动了历史的进步。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汉武帝大一统的措施等知识及学生的阅读材料能力、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材料阅读题的解题思路为:阅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结合所学知识,根据问题进行回答。回答有三种方式:一是用材料的原话回答;二是利用教材上的语言回答;三是根据所学知识自己组织语言回答。
28.【答案】(1)儒家学派;“仁”;孟子
(2)秦始皇“焚书坑儒”,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3)“焚书坑儒”有利于加强思想控制,但对我国古代文化造成重大损失。“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有利于思想统一,使儒家学说逐渐成为朝廷的正统思想,持续两千多年。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思想上的专制。
(4)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考点】秦巩固统一的措施;汉武帝的大一统;孔子的贡献及评价;百家思想与“百家争鸣”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孔子的内容;识记孔子的思想核心。春秋晚期鲁国人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思想核心是“仁”的学说,主张“爱人”,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爱惜民力,“为政以德”,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他的弟子将其言行整理成《论语》一书。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有孟子和荀子。
(2)本题考查秦始皇和汉武帝加强思想控制的措施。识记“焚书坑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措施。结合材料中秦始皇“不要人民读书”和所学可知,为了加强思想控制,秦始皇接受李斯的建议,发布焚书令,规定除政府外,民间只准留下有关医药、占卜和种植的书,其他书全部烧掉;以后再有谈论儒家诗书的都要判处死刑。他又把暗中批评他的一批儒生,在咸阳活埋,这就是秦始皇的“焚书坑儒”。结合材料汉武帝“要人民只读一种书”和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为了实现思想大一统,西汉时期汉武帝采取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大力推行儒学教育;设立专门教授儒家经典的太学,成绩优秀有学生可以直接做官;地方设立官学鼓,励私人传授儒家学说。
(3)本题考查学生对秦始皇和汉武帝加强思想控制措施的认识。理解“焚书坑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影响。“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有利于加强思想控制,但对我国古代文化造成重大损失。“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有利于思想统一,把儒家思想作为我国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从而实现文化思想上的大一统,当时,持法家、道家等各家学说的读书人,均受到排斥,是思想上的专制,儒家学说逐渐成为朝廷的正统思想,持续两千多年。
(4)本题考查对待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传统文化的态度,理解“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要求。为开放性的题目,学生只要围绕:对于传统文化,我们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将其改造为适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优秀文化;言之有理即可。
故答案为:(1)儒家学派;“仁”;孟子。
(2)秦始皇“焚书坑儒”,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3)“焚书坑儒”有利于加强思想控制,但对我国古代文化造成重大损失。“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有利于思想统一,使儒家学说逐渐成为朝廷的正统思想,持续两千多年。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思想上的专制。
(4)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以“秦始皇和汉武帝加强思想控制的措施”为依托,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和归纳能力。
29.【答案】(1)圆形方孔半两钱;小篆。
(2)郡县制。
(3)汉武帝;颁布"推恩令”。
(4)“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盐铁专卖或统一铸造“五铢钱”。
【考点】秦巩固统一的措施;汉武帝的大一统
【解析】【分析】(1)战国时期,各国的文字、货币、度量衡各不相同。秦始皇下令在全国范围内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文字统一为小篆,货币统一为原秦国使用的圆形方孔铜钱。
(2)为了加强封建统治,秦朝创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在地方推行郡县制。
(3)结合所学知可知,材料二中的“汉皇帝”是指西汉史上的皇帝汉武帝。他通过颁布推恩令,实现“封地不断缩小,其重要性也不断下降”。
(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在当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从此儒学居于主导地位,为历朝所推崇,同时,大力推行儒家教育,在长安兴办太学。这是我国古代的最高学府;经济方面:汉武帝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由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实行盐铁官营、专卖。保证了国家经济的正常发展,增加了财政收入,为汉武帝许多政策的推行奠定了经济基础。
故答案为:(1)圆形方孔半两钱;小篆。
(2)郡县制。
(3)汉武帝;颁布"推恩令”。
(4)“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盐铁专卖或统一铸造“五铢钱”。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秦巩固统治的措施、汉武帝大一统的措施等知识,掌握相秦巩固统治的措施、汉武帝大一统的措施,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