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蝴蝶》
1、课标分析
学段目标
应充分注意低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好奇、好动、模仿力强的身心特点,善于利用儿童自然的噪音和灵巧的形体,采用歌、舞、图片、游戏相结合的综合手段,进行直观教学。聆听音乐的材料要短小有趣,形象鲜明。
1、激发和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2、开发音乐的感知力,体验音乐的美感。
3、能自然地、有表情地歌唱,乐于参与其他音乐表现和即兴创造活动。
4、培养乐观的态度和友爱精神。
教学内容标准
(一)感受与鉴赏
音乐表现要素
1、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各种声音。能够用自己的声音或打击乐器进行模仿。聆听歌声时能做出相应的情绪或体态反应。
2、能听辨童声、女声和男声。
3、感受乐器的声音。能听辨打击乐器的音色,能用打击乐器奏出强弱、长短不同的音。
4、能够感受并描述音乐中力度、速度的变化。
音乐情绪与情感
1、体验不同情结的音乐,能够自然流出相应表情或作出体态反应。
2、体验并说出音乐情结的相同与不同。
音乐体裁与形式
1、聆听儿歌、童谣、进行曲和舞曲,能够通过模唱、打击乐对所听音乐作出反应,能随着进行曲、舞曲音乐走步、跳舞。
2、能够区別齐唱、独奏、齐唱、齐奏。
音乐风格与流派
1、聆听不同国家、地区、民族的儿歌、童谣及小型器乐曲或乐曲片段,初步感受其不同的风格。
(2) 表现
演唱
1、参与各种演唱活动。
2、知道演唱的正确姿势。能够对指挥动作及前奏作出反应。
3、能够用自然的声音,按照节奏和曲调有表情地独唱或参与齐唱。
4、能采用不同的力度、速度表现歌曲的情绪。
5、每学年能够背唱歌曲4-6首。
演奏
1、学习常见的打击乐器。
2、能够用打击乐器或其他音源合奏或为歌曲伴奏。
综合性艺术表演
1、能够参与综合性艺术表演活动。
2、能够配合歌曲、乐曲用身体做动作。
3、能够在律动、集体舞、音乐游戏、歌表演等活动中与他人合作。
识读乐谱
1、认识简单的节奏符号。
2、能够用声音、语言、身体动作表现简单的节奏。
3、能够用唱名模唱简单乐谱。
(三)创造
探索音响与音乐
1、能够运用人声、乐器声模仿自然界或生活中的声音。
2、能够用打击乐器或自寻音源探索声音的强弱、音色、长短和高低。
即兴创造
1、能够将成语、短句、诗歌或歌词用不同的节奏、速度、力度等加以表现。
2、能够在唱歌或聆听音乐时即兴地做动作。
3、能够用课堂乐器或其他音源即兴配合音乐故事和音乐游戏。
创作实践
1、能够运用线条、色块、图形,纪录声音或音乐。
2、能够运用人声、乐器其他音源,创作1-2小结节奏或旋律。
(四)音乐与相关文化
音乐与社会生活
1、感受生活中的音乐,乐于与他人共同参与音乐活动。
2、能够通过广播、电视、磁带、CD等传媒听赏音乐。
3、能够参加社区或乡村的音乐活动。
音乐与姊妹艺术
1、能够用简单的形体动作配合音乐节奏。
2、能够用简明的表演动作表现音乐情绪。
3、能够用色彩或线条表现音乐的相同与不同
音乐与艺术之外的其他学科
1、能够了解声音与日常生活现象及自然现象的联系。
2、能够用简单的的韵律操动作配合不同节奏、节拍、情绪的音乐。
2、教材分析
《蝴蝶》这首乐曲是人音版二年级下册第三课以飞呀飞为主题的欣赏课。这首乐曲选自挪威作曲家格里格的钢琴抒情曲集。A大调,优美的快板,快速级进式的旋律流畅、起伏,好像花丛中得彩蝶在翩翩起舞,音乐巧妙地将蝴蝶的形象呈现在听众面前,给人以无限的遐想……
3、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活泼好动,善于模仿,身心可塑性强。小学二年级学生,有意注意的时间较短,同时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可能性的问题,不大容易理解,所以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应主要采用游戏的形式,让学生在玩中体验,玩中创造。在游戏中让学生理解教材中比较抽象的内容,建立学生的表象。同时将所学到了理论进一步在生活中应用,从而达到教者的目的。
在平日的教学中,应注重营造愉悦、欢快的学习氛围,运用多种活动增强学生参与的广度和深度,使他们在亲身体验中进行有效的学习,保持他们学习的欲望和兴趣,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四、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能够通过聆听和表演,感受音乐所表现“飞”的音乐形象,感受动物的可爱。
(二)教学重、难点
1、学生在充分的聆听中获得对音乐作品的自主感受和体验,并能够在开放的学
习情景中,展开充分的想象,进行大胆的模仿、表现。
2、能够安静的聆听并用多种方式表现音乐《蝴蝶》不同的飞的形象,领会音乐
要素(节奏、音色、速度、旋律)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不断提高音乐素养以及
音乐感受力、想象力、表现力和创造力。
(三)教学过程
1、导入:你们喜欢春天吗?(生答)
师:春天都有什么样的景色呢?(生答)(出示春天的图片)
师:说的真好,春天到了,小动物们都出来了,看,这是什么动物呢?(出示蜜蜂的图片)
师:“小蜜蜂在回家的路上,遇到了她的好朋友,是谁呢 我们听一听音乐,找一找答案吧!”(学生初听音乐)
学生1:是蝙蝠。
学生2:是接它们回去的另外一群小蜜蜂。
学生3:是小蝴蝶。
师:说的完全正确,是小蝴蝶。(PPT介绍蝴蝶)
师:今天我们要聆听的乐曲名字就是《蝴蝶》。(师板书课题)
2、再次聆听,进一步了解乐曲中的音乐要素。
师:同学们听出来这首乐曲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吗
生:钢琴
师:说的没错,你们太聪明啦!这是一首钢琴独奏曲。(师板书钢琴)
师介绍钢琴(ppt图片,简介)
师:这首乐曲的速度又是怎样的呢?是快?是慢?还是不快也不慢呢?我们再来听一遍。(生答)
师:说的非常准确,这首乐曲的速度是中速。(师板书)
师:这么美妙的乐曲是谁创作出来的呢?(介绍作曲家)
师:可你们知道作曲家是怎样用音符来记录下这首音乐的吗 随即出示音乐的片段的图片,请同学们画出自己听到的蝴蝶飞舞的路线吧!(学生跟着老师用手在空中画旋律线)
教师引导学生对比得出:旋律起伏很大、音符排列并不密集。
师:是的,就是由于这些变化,带给我们这样奇妙的感受。让我们一起:来画旋律线条,先用右手画、接着请拿出左手一起比划,最后请站起来划一划,瞧瞧现在你变成了谁
生:(激动的回答)美丽的蝴蝶。
师:蝴蝶是怎样飞舞的呢?(看一段蝴蝶飞舞的视频)
师:你能模仿一下蝴蝶优美的舞姿吗?
3、学生尝试探究用各种不同的方式,表现蝴蝶飞的形象。
师:除了这样飞,蝴蝶还有哪些其他的飞的姿势 我们再听着音乐,想一想,试着做一做,或者同学们可以同桌之间、前后相互讨论一下。
生:(自主探究、互相合作)快乐的尝试着。
师:请学生上台戴蝴蝶的头饰表演,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师邀请个别有创造性的学生上台,示范。如:用交叉的两只手掌,表示蝴蝶的翅膀飞;将两边的胳膊屈起,放在背部代表蝴蝶的翅膀等等。(老师戴着头饰和学生一起跟着飞舞)
生:完整地聆听音乐,学生和小伙伴一起用自己喜欢的动作来表现音乐中的蝴蝶。(有的学生座在凳子上,高举着交叉的两只手掌,模仿蝴蝶飞;有的和小伙伴一起双双飞舞;还有的把自己想象成一只蝴蝶,挥舞着双翅,在教室里翩翩起舞...)
4、音乐拓展
师:蝴蝶的好朋友小蜜蜂也来了。(放图片)
师:下面我们来听一听《蜜蜂》这首乐曲吧!
师:这首乐曲又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呢?
生:小提琴。
师:你们懂得真多啊!(介绍小提琴,ppt图片,简介)
并在乐器、乐器音色、乐曲速度、乐曲情绪上,对两首乐曲进行对比。
5、总结
师:同学们,这节课你们有什么样的收获呢?
生:我知道了钢琴是乐器之王。
生:我知道了小提琴是乐器皇后。
师:说的没错,今天聆听了蝴蝶这首乐曲,我们获得了很多知识。
6、布置作业
今天老师要给大家布置一个小作业,请同学们回家,把你心目中最美的蝴蝶给画下来吧!
7、板书
蝴蝶
中速 钢琴 【挪】格里格
旋律起伏很大
音符排列不密集
五、课后反思
这首乐曲要求学生聆听乐器音色,感受音乐情绪,边听音乐边用手指划一划,体验《蝴蝶》这首音乐中旋律的起伏特点,随音乐张开双臂模仿蝴蝶翩翩起舞来感受音乐。二年级的孩子活泼、好动,因此,让他们认真、安静的聆听音乐,对他们来说并不是件简单的事情,所以在本课教学过程中,教师讲授部分有点多,应该考虑以学生感受为主,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可以再多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