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七单元检测试卷
一、选择题
1.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澄清的石灰水中通入二氧化碳变浑浊
B.石油经炼制得到汽油等产品
C.煤炭燃烧
D.用石墨制取人造金刚石
2.实验室制CO2应选用的一组药品是
A.大理石和稀盐酸 B. 碳酸钠和稀硫酸
C.碳酸钠和稀盐酸 D.大理石和稀硫酸
3.我国的黑白山水画用的墨汁主要成分为炭黑的微粒,用这种墨汁画的国画、写的字历经千年不变色,这是因为墨汁中的炭( )
A.是黑色的 B.在常温下化学性质不活泼
C.具有吸附能力 D.具有还原性
4.(02昆明市)下图中,在公共场所禁止吸烟的标志是( )。
5.检验集气瓶中CO2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
A.向集气瓶中倒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 B.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
C.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 D.向集气瓶中倒入少量石蕊试液
6. (02长沙市)活性炭可以除去冰箱中的异味,这是利用了活性炭的( )
A.可燃性 B.还原性 C吸附性 D.稳定性
7.石墨具有优良的传热性能并经受温度骤然升降,故可用来制作( )
A.坩埚 B.耐强酸的塔槽 C.润滑剂 D.笔芯
8.5月31日是“世界无烟日”。燃着的香烟产生的烟气中含有一种年与血液中血红蛋白结合的有毒气体是( )
A.CO2 B.CO C.H2 D.O2
9.一辆客车夜晚行使在公路上,发现油箱泄露,车厢充满了汽油的气味,这时应该采取的应急措施是 ( )
A.撒水降温,溶解汽油蒸气 B.开灯查找漏油部位
C.让车内的人集中到车厢后部 D.打开所有车窗,严禁一切烟火,疏散乘客
1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甲烷是沼气的主要成分,燃烧时放出大量的热
B.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二氧化碳是一种有毒气体
C.碳充分燃烧时生成二氧化碳,燃烧不充分时生成一氧化碳
D.防毒面具里的滤毒罐是利用活性炭来吸附毒气的
11.下列化学反应中,既不属于化合反应或分解反应,又不属于置换反应的是( )
A.2CO+O2===2CO2 B.CaCO3=====CaO+CO2
C.Fe2O3+3CO====2Fe+3CO2 D.2Mg+CO2===2Mg+C
12.(02福州市)常温下,某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收集该气体可采用的方法是( )
A.排水法或向下排空气法 B.排水法
C.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气法 D.向上排空气法
13.下列情况下所采取的灭火方法,不恰当的是
A.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
B.酒精灯不慎打翻起火,用湿抹布扑盖
C.电器因短路起火时,用水浇灭
D.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图书档案等火灾
14.如果要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少量一氧化碳,可以将气体通过( )
A.澄清的石非水 B.灼热的氧化铜 C.炽热的炭 D.石蕊试液
15.下列关于碳的几种单质的用途中,说法错误的是 ( )
A.长期未用而难以开启的铁锁,可在锁孔中加入少量铅笔芯粉末作润滑剂
B.璀璨夺目的天然钻石是由碳元素组成的
C.铅笔芯主要是由炭粉和铅粉混合制成的
D.焦炭可以用来冶炼生铁
16.下列关于金刚石和石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它们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 B.它们都有是电的良导体
C.金刚石质硬、石墨质软 D.它们里面的碳原子排列不同
17.一次性鉴别出氢气、二氧化碳、空气、氧气四瓶气体,下列方法中最好的是( )
A.插入燃着的木条 B.插入带火星的木条
C.加入澄清石灰水 D.加入馏水
18.油田开采出来的石油(原油)没有固定的沸点。在分馏塔中给石油加热,不同温度时分别有液体汽化出来经冷凝分离,这种操作称为分馏。石油分馏可得溶剂油、汽油、煤油、柴油等,由此可判断,石油是
A.化合物 B.混合物 C.单质 D.纯净物
19.(02昆明市)一种作为绿色能源的物质x,其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X+3O2 2CO2+3H2O,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判断X的化学式为( )
A.CH4 B.C2H5OH C.CH3OH D.H2
20.某物质在完全燃烧后,生成物中只有水和二氧化碳,这种物质成分里( )
A.氢元素和氧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一定为 2:1
B. 只含有氢元素和碳元素
C.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
D.一定含有氢和碳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21.检验某含钙物质中是否含有碳酸钙,最简便的方法是( )
A.观察是否为白色固体
B.放在水中,看它是否溶解
C.在岩石上滴稀盐酸,看是否能放出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D.高温煅烧
22.一种无色气体经尖嘴导管导出点火,气体燃烧,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杯壁上有水珠出现,然后将烧杯迅速倒过来,向杯内注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后石灰水变浑浊。根据上述实验推断此气体不可能是( )
A. CO B.H2和CH4 C.CO2 D.H2
等质量的氧元素的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质量比是( )
A. 2:1 B. 14:11 C.1:2 D.11:14
24.关于下列物质的转化过程:H2→H2O CO→CO2 C→CO2,说法都不正确的是( )
A.都能通过化合反应实现 B.都能通过置换反应实现
C.都能通过和单质的反应实现 D.变化前后都有元素化合价的改变
25.经实验测定,某物质中只含有一种元素,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A.该物质一定是纯净物 B.该物质一定是单质
C.该物质一定是混合物 D.该物质一定不是化合物
26.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增大压强、降低温度可将二氧化碳压缩成干冰
二氧化碳灭火时,既利用了它的物理性质有利用了它的化学性质
使用燃气热水器时,若通风不畅,就会发生煤气中毒
实施退耕还林、种草植树的措施,可以有效地防止二氧化硫的生成
二、填空题
27.从下列气体中选择正确答案,填在相应空白里,写出有关的反应化学方程式。
① 二氧化碳 ②甲烷 ③活性炭 ④一氧化碳 ⑤ 石墨 ⑥金刚石
(1)能灭火的物质是 ;能在空气中燃烧的气体是 。其中相对分子质量为16的物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 。
(2)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的气体是 ,其中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是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能使灼热的氧化铜还原为铜的气体是 ,该物质与氧化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该反应中, 发生了还原反应, 具有还原性。
(4)能用紫色石蕊试液检验的气体是 ,原因是 ,当加热该红色液体时,试液变为 ,其原因 。
(5)可以用来作电极的是 ,作钻头的是 ,防毒面具中用到的是 ,
(6)跟空气混合点燃可能发生爆炸的气体是 。
28.盛放石灰水的试剂瓶内壁常粘有一层白色固体,该物质的名称是
若要洗去这种固体的方法是 。有关的化学方程式是 。
29.在氢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甲烷四种气体中,能跟人体血红蛋白结合使人缺氧气而中毒的气体是 ,在相同条件下密度最小的是 ,当今世上最重要的气体化石燃料的主要成分是 ,可以用灭火的气体是 。固体可以做制冷剂用于人工降雨的是 。
30.伊拉克战争爆发不久,伊军为阻止美军进入首都巴格达,点燃了巴格达城周围壕沟中大量的石油,巴格达上空浓烟滚滚,造成严重的大气污染,其污染物主要有_____ ____ 等;若石油成份之一“X”不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2X + 23O2 点燃 12CO2 + 4C0 + 18H2O,则X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
31.我国使用的燃料主要是煤炭和石油。含有硫的煤炭燃烧时排放出的污染空气的有毒气体主要是SO2,它遇到雨水成为酸雨降落到地面会带来很大的危害,请回答下列问题:
请举出三个方面的危害实例:
① ② ③
(2)当SO2污染较严重时,目前有一种有效的方法,即用直升机喷洒碳酸钙粉末,脱硫效果可达85%,其化学方程式为:2CaCO3 +2 SO2 +O2==2CaSO4 +2CO2实验证明石灰浆在空气中也可以吸收SO2生成CaSO4和其他物质,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三、推断题
32.有A,B,C,D四种单质,通常情况下A和D是无色气体,B是黑色粉末,C是红色金属,现进行下列实验:
①在D中加热C,生成一种黑色固体,将黑色固体E分成两份。
②B与①第一份色固体E混合,高温下反应得到C和一种无色气体F;
③将F通过灼热的B,可得到一种可燃气体G,G在D中燃烧后又可生成F;
④A与①第二份色固体E混合,在高温下反应得到C和另一种物质H,H在一定条件下可分解成A和D。
(1) 根据以上实验推断出这几种物质(写化学式)。A ,B ,C ,D ,E , F ,G ,H 。
(2)写出F+B的化学方程式 。
33.最近,新华社的一条消息中披漏:我国南海海底发现巨大的“可燃冰”带,大约
有8000Km2,能源总量估计相当与中国石油总量的一半;而我国东海“可燃冰”的蕴藏量也很可观……“可燃冰”的主要成分是一水合甲烷晶体(CH4·H2O)。
②可燃冰的发现为我国在新世纪使用高效新能源开辟了广阔的前景。你认为能开发利用的新能源还有(至少填写两种) 。
34.目前,人类对煤和石油的过度使用,使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大,温室效应增强。科学家们对二氧化碳增多带来的负面影响较为担忧,于是积极寻求解决良策。如提高能源利用率,减少煤和石油的用量,深埋二氧化碳,开发风能和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请举一例说明温室效应的增强对环境和人类生活造成的影响。
( 例:海平面的升高,将会对沿岸低洼地区及海岛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害。)
(2)煤与天然气都是常用的能源。它们的主要成份分别是C和CH4。12g碳充分燃烧放出44g二氧化碳。请通过化学反应方程式计算,比较相同质量的C和CH4充分燃烧后产生二氧化碳的量。判断哪种燃料对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较小?
(3)有人设想将二氧化碳通过管道泵入到足够深度的海底(约1000米以下),以减缓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增加。以下观点你认为错误的是__________。
(A)海底压强很大,二氧化碳通入后,可能呈液态或固态
(B)二氧化碳会缓慢反应生成碳酸,使海水底部的酸性增加,从而影响海洋生态环境
(C)在足够深度的海底,由于二氧化碳含量增大,有利于海底生物的光合作用
(D)海底已溶解的二氧化碳,回到海洋表面需数百年时间,也许那时人类已有了处理二氧化碳的更好办法
四、实验题
35.通常情况下,氨气(NH3)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形成的溶液是氨水。实验室常用加热氯化铵和消石灰的固体混合物的方法来制取氨气。下图是实验室常用的装置。请回答:
(1)实验室制取氨气的发生装置,可选用 (填装置编号);
(2)收集氨气,应采用的装置为 (填装置编号);
(3)实验室制取氨气时为防止多余的氨气逸散到空气中,可用 吸收。
36.某学习小组的同学为了探究二氧化碳和碳酸的性质不同,设计了以下实验:
请回答:(1)该学生通过上述实验能否得出满意的结论?
(2)若能,请说明理由;若不能,请你设计还需进行的实验,以得出满意结论。
五、计算题
37.用足量的一氧化碳在加热条件下还原16g氧化铜,充分反应后生成水二氧化碳多少克?
参考答案
B2、A3、B4、C5、C6、C7、A8、B9、C10、B11、C12、C13、C14、B15、C
16、B17、A18、B19、B20、D21、C22、B23、B24、B25、D26、D
27、[1]① ②④ CH4+2O2点燃CO2+2H2O
[2] ① ① Ca(OH)2 + CO2 CaCO3↓+ H2O
[3] ④ CuO+CO △ Cu+CO2 CuO CO
[4] CO2 二氧化碳溶于水时与水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成红色 紫色 碳酸不稳定,分解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二氧化碳从溶液里逸出
[5] ⑤ ⑥ ③
[6] ②④
28、碳酸钙 加入稀盐酸溶解后在用水冲洗
29、一氧化碳 氢气 甲烷 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
30、一氧化碳、二氧化氮、二氧化硫、碳粒
31、[1]腐蚀建筑物 污染江河湖海,影响水生动植物的生长 影响农作物和森林的生长 [2] 2 Ca(OH)2 +2 SO2 +O2==2CaSO4 +2 H2O
32、H2 C Cu O2 CuO CO2 CO H2O 2CO+O2点燃2CO2
33、[1]B [2]风能、潮汐能、太阳能等
34、(1)“全球变暖”、“气候可能改变”、“可能对沿岸地区及海岛造成经济损害”、“全球降雨量可能会增加”、“海洋生态可能会发生变化”、“农业的生态可能会发生变化”等。
(2)解:设12g甲烷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质量为x
CH4 + 2O2 CO2 + 2H2O
16 44
12g x
16:44==12g:x
x==33g
答:甲烷影响小 。
(3)C
35、(1) A (2) E (3)水
36.[1]不能 [2]还需要进行下列实验,向一支洁净、干燥的试管中放入一条干燥的石蕊试纸,然后向该试管中通入干燥的二氧化碳气体,干燥的石蕊试纸不变色。
37.解:设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x
CuO + CO △ Cu + CO2
80 44
16g x
80:44=16g:x
x=8.8g
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8.8g。
A
B
C
D
E
变红色
通入CO2
干燥试管
干燥蓝色
石蕊试纸
注入水
(Ⅰ)
(Ⅱ)
(Ⅲ)
不变色
点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