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历史八上第1课《鸦片战争》同步试卷
一、单选题
1.(2020·大兴安岭)每年的6月26日是国际禁毒日。如果某同学想要实地考察林则徐查禁、销毁鸦片的具体史实,他最适合去的地方是( )
A.南京 B.虎门 C.天津 D.北京
2.(2020·海南模拟)180年前(距2020年),“西方列强一巴掌把大清帝国打落谷底,从此国门洞开,风雨交加”。这里的“西方列强”是指( )
A.日本 B.美国 C.英国 D.法国
3.(2020·濠江模拟)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的依据是( )
A.中国第一次遭受外国入侵 B.清政府被推翻
C.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D.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转变
4.(2019八上·利辛月考)中国近代史上,规定清政府将香港岛割让给英国的不平等条约是( )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通商章程善后条约》 D.《瑷珲条约》
5.(2019八上·东莞期中)“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的这句话反映了他( )
A.热爱和平的愿望 B.对贪生怕死的鄙视
C.国家利益至上的爱国情怀 D.清正亷洁的优良品德
6.(2019八上·蓬江月考)《南京条约》中“协定关税”的规定主要反映列强哪一侵略要求?( )
A.鸦片贸易 B.掠夺金银 C.商品输出 D.资本输出
7.(2020·河北)他在位期间力行节俭,勤于政务,但清王朝在其统治时期却进一步衰落。鸦片战争之后,他因循守旧,没有采取向西方学习、振兴王朝的措施。“他”是( )
A.道光帝 B.咸丰帝 C.光绪帝 D.宣统帝
8.下图是1820—1840年间,中国一项进口物品统计图。请根据这一历史时期的历史知识作出判断,该物品指的是( )
A.谷物 B.棉纱 C.鸦片 D.茶叶
9.(2020·广东模拟)近代史上有首《卖布谣》这样写道:“土布粗,洋布细,洋布便宜,财主欢喜。土布没人要,饿倒哥哥嫂嫂。”这首歌谱反映了( )
A.外商企业发展艰难 B.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C.民族工业陷入绝境 D.官僚资本极度膨胀
10.(2020九下·遵化期中)19世纪前期,英国为了扩大国外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原料,把中国作为主要的侵略目标,悍然发动了侵略战争。这场战争是由鸦片走私引起的,被称为“鸦片战争”。该战争使中国( )
A.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B.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C.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1.(2019八上·河源月考)观察如表,导致表税率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1843年前后中英两国进出口货物税率变化表
货物 旧税率(%) 新税率(%)
棉花 24.19 5.56
棉纱 13.38 5.56
斜纹布 14.92 5.56
A.通商口岸的开放 B.自然经济的破产
C.纺织工业的发展 D.协定关税的影响
12.(2019八上·横山月考)“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英兵既逼江宁(南京),清廷战守俱穷,与英使订立条约。”此“条约”规定( )
A.开放上海为通商口岸 B.赔偿白银2亿两
C.增开天津作为商埠 D.允许官民上书言事
13.(2019八上·北部湾月考)马克思说:“资本主义的发展,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入文明的漩涡里了。”从这个角度来说,鸦片战争( )
A.加重了中国的负担
B.严重破坏了中国的领土完整
C.便利了英国倾销商品
D.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14.(2019八上·尚志月考)鸦片战争爆发前,英国产品在中国市场遭到顽强抵制的两大原因是( )
①清政府推行闭关锁国政策
②英国商品质量不高
③中国男耕女织式的自然经济的抵制
④中国人仇恨洋人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15.(2020·随县)“鸦片战争之后,中国在外来军事的挑战下开始向近代社会艰难转型。”据此推断正确的是( )
A.外来侵略使中华民族空前团结
B.鸦片战争促使清政府瓦解
C.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D.鸦片战争没有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
二、材料分析题
16.(2019八上·潮安月考)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中英之间,为什么会爆发这场战争?它将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呢?也许,英国议会在1840年4月的3天辩论,可以帮助后人考查战争的根源。关于是否对中国开战,看起来似乎是与两种植物有关的贸易引起的——英国人的鸦片和中国人的茶叶。
——《复兴之路》解说词
材料二:鸦片战争爆发时,当时中国投入陆军兵力约10万人,水师约1万人,船只多是木质铁皮,铁炮质差,杀伤力小;英军约2万人,直接参战的陆海军约0.6—0.7万人,出动战舰20艘,“船坚炮利”,其结果以中国惨败和英国胜利而结束。
材料三:按照《南京条约》,中国将香港岛割让给英国,并开放五个对外通商口岸——广州、福州、宁波、厦门和上海。英国领事可以居留于这些港口,英国商人可以在此租借土地,用于居住和经商。中国还同意实行一种按照价值的5%固定下来的统一关税,若要变动这一关税,须经双方同意。这一条款剥夺了中国的关税自主权,因而控制了中国的国家收入。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材料一中,英国统治者把鸦片战争的原因归结为中英之间的贸易争端,这种看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2)根据材料二,指出鸦片战争中国惨败的重要原因。你认为这是中国失败的根本原因吗?为什么?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在中国获取的特权有哪些。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鸦片战争带给我们的历史思考和启示。
17.(2018八下·太平开学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鸦片战争前)英国商人主要向中国输出毛、棉织品,而从中国输入茶、丝等物。但英货在中国市场上销路不大,这是由于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对外国商品还具有顽强的抵抗作用。在正常的情况下,英国对中国的贸易发生逆差。在乾隆四十六年到五十五年(1781—1790)间,中国茶叶输英总值是9626万元;乾隆四十六年到五十八年(1781—1793)间,英国毛织品等货物输华总值是1687万元,仅及中国输英货价的1/6.因此,英国必须以大量白银来抵付贸易差额。
——白寿彝《中国通史》第十一卷
材料二:
材料三:(鸦片)流毒于天下,则危害甚巨,法当从严。若犹泄泄(泄泄,弛缓的意思)视之,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
——林则徐上道光帝奏折节选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中英贸易的状况。(不得摘抄原文)
(2)材料二反映出1799年—1838年间,英国向中国输入鸦片数量呈怎样的趋势?
(3)根据材料三,指出林则徐认为鸦片“流毒于天下”会给中国带来什么危害?
(4)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839年6月,林则徐做出了什么禁烟壮举?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考点】林则徐禁烟运动
【解析】【分析】A.南京,不符合题意;
B.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面对鸦片的危害,林则徐前往广东查禁鸦片,1839年6月,在林则徐的主持下,收缴的鸦片在虎门海滩被当众销毁,因此要实地考察林则徐查禁、销毁鸦片的具体史实,他最适合去的地方是虎门,故选项B符合题意;
C.天津,不符合题意;
D.北京,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对课本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基础知识,需要学生牢记。
2.【答案】C
【考点】第一次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国为了开辟海外市场、倾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以虎门销烟为借口,于1840年6月对中国发动了鸦片战争。1842年8月,中国战败,被迫签订了《南京条约》。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的发展进程。中国不再享有完整独立的主权,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遭到破坏,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选项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第一次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的有关知识。试题较为简单,题干中的“180年前(距2020年)”是重要的答题提示。
3.【答案】D
【考点】第一次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国不再享有完整独立的主权,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遭到破坏,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第一次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的有关知识。学生应从政治、经济、社会矛盾、革命任务、思想等不同角度去理解“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
4.【答案】A
【考点】第一次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解析】【分析】1842年,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条约规定清政府将香港岛割让给英国。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南京条约》的有关知识。 鸦片战争时《南京条约》中割让香港岛给英国;第二次鸦片战争时,《天津条约》中,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強掀起瓜分中国狂潮时,英国强租“新界”。
5.【答案】C
【考点】林则徐禁烟运动
【解析】【分析】题干中的这句话是林则徐留给后世的名言,主要涵义是:只要对国家有利,即使牺牲自己生命也心甘情愿,绝不会因为自己可能受到祸害而躲开。从中可以看出林则徐有着以国家利益至上的爱国主义精神。
C项国家利益至上的爱国情怀是“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反映的主旨,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林则徐禁烟的知识。要熟练掌握课本知识,并且善于分析总结,判断出正确的选项。
6.【答案】C
【考点】第一次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协定关税”便于英国向中国输入商品,因此“协定关税”主要反映了英国列强商品输出的要求。
A项鸦片贸易排除,鸦片贸易的根本目的是打开中国的市场,不符合题意;
B项掠夺金银排除,英国最初的侵略是为了掠夺金银,19世纪中期英国已经完成了工业革命,不符合题意;
C项商品输出正确,符合题意;
D项资本输出是列强在垄断资本主义时期的侵略手段,而《南京条约》签订时属于自由资本主义时期,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南京条约》的影响,理解并记忆《南京条约》的内容及影响。
7.【答案】A
【考点】第一次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解析】【分析】抓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鸦片战争之后,他因循守旧,没有采取向西方学习、振兴王朝的措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1842年以中国战败结束,签订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当时的清王朝皇帝是道光帝,其在位时间是1820年—1850年。A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度适中。解题的关键需熟悉鸦片战争的起止时间,再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当时的皇帝是道光帝。
8.【答案】C
【考点】第一次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解析】【分析】分析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从进口总数变迁统计图与进口单价变迁统计图来看,该物品应是鸦片,英国为扭转贸易逆差向中国大量出售鸦片,故C符合题意。ABD 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故排除ABD。
故答案为:C。
【点评】 本题考查鸦片走私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题干中的“1840年”是重要的答题提示。
9.【答案】B
【考点】第一次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解析】【分析】A. 外商企业发展艰难 ,不符合题意;
B.依据题干信息,可以看出,材料反映了鸦片战争后洋布涌入中国市场,取代土布,土布难以售卖,中国自然经济逐步走向解体,故选项B符合题意;
C. 民族工业陷入绝境 ,不符合题意;
D. 官僚资本极度膨胀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需要学生理解回答。解答时,可以依据题干信息理解回答;如果这样难度大,可以拿四个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细心辨别,找到最恰当的选项。
10.【答案】C
【考点】第一次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解析】【分析】A. 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不符合史实;
B. 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不符合史实;
C.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后,中国的主权遭到破坏,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故选项C符合题意;
D. 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不符合史实;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鸦片战争的影响。解答时,依据对鸦片战争影响的掌握来回答,这是课本上的明显的知识点,难度不大。
11.【答案】D
【考点】第一次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解析】【分析】A. 通商口岸的开放 ,不符合题意;
B. 自然经济的破产 ,不符合题意;
C. 纺织工业的发展 ,不符合题意;
D.依据题干信息,可以看出,1843年以后,这三种货物的新税率大幅降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42年《南京条约》规定,外国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这导致中国的关税主权遭到破坏,中国被迫降低了关税,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需要学生依据题干信息理解回答。解答时,细心辨别表格数字的变化,注意提供的时间,联系课本相关知识,就可以顺利回答;也可以拿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找到最恰当的选项。
12.【答案】A
【考点】第一次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关键信息“1842年”、“南京”可以判断出这是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签订的《南京条约》,其中开放的五口包括上海,A选项符合题意;
B选项是《马关条约》的内容,排除;
C选项是《北京条约》的内容,排除;
D选项戊戌变法改革的措施,排除;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关键信息是“1842年”、“南京”,结合《南京条约》签订的内容进行分析即可。
13.【答案】D
【考点】第一次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解析】【分析】材料“ 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入文明的漩涡里了 ”强调的是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化的促进作用,D选项排除;
ABC选项无法体现材料中的“卷入文明旋涡”的说法,更能体现的是对中国的破坏性,排除;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关键信息是“ 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入文明的漩涡里了 ”,结合鸦片战争的影响进行分析即可,鸦片战争对中国具有破坏性又有建设性作用。
14.【答案】C
【考点】林则徐禁烟运动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8世纪上半期,英国成为世界第一大工业国,他们向中国倾销呢绒、棉布等廉价工业品,可是中国男耕女织式的自然经济的抵制,再加上清政府推行闭关锁国政策,使得英国产品在中国市场遭到抵制,故选项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要求学生理解。解答时,依据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来回答,这是课本基础知识,难度不大。
15.【答案】C
【考点】第一次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解析】【分析】A. 外来侵略使中华民族空前团结 ,不符合题意;
B. 鸦片战争促使清政府瓦解 ,不符合题意;
C.依据题干信息“ 鸦片战争之后,中国在外来军事的挑战下开始向近代社会艰难转型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近代史开始,故选项C符合题意;
D. 鸦片战争没有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能力。解答时,紧贴题干信息进行理解,这类题目,一定要注意紧贴题干信息理解,不要向外延伸。
16.【答案】(1)不正确。中英之间的贸易争端只是表面现象,而其根源则在于英国殖民者企图打开中国市场,推销工业产品和掠夺工业原料。
(2)中国武器装备落后,英国船坚炮利。不是。因为鸦片战争中国惨败的根本原因是清政府的政治腐败,综合国力落后(或中国腐朽的封建制度不能对抗英国新兴的资本主义制度)。
(3)割让香港岛,破坏了中国的领土主权;开放通商口岸,便利其对华商品输出;协定关税,破坏了中国的关税自主权。
(4)落后就要挨打;要大力推进改革开放,不断增强综合国力,才能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
【考点】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第一次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英国要打开中国市场,推销工业产品,甚至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
(2)本题考查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材料中表示的是两国间武器装备的差距悬殊导致中国惨败,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不是鸦片战争中,中国惨败的根本原因是,清政府的腐朽统治导致经济落后、综合国力差,无法挽救民族危机。
(3)本题考查《南京条约》签订对中国社会的影响。赔款2100万银元,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割让香港岛,破坏了中国的领土主权;开放通商口岸,便利其对华商品输出;协定关税,破坏了中国的关税自主权。
(4)本题考查对鸦片战争的认识及反思,闭关锁国致使清政府看不到世界形势的变化,看到西方人家的变化,又不愿意从根本上进行改革。所以说落后就要挨打,要积极向外学习,不断改革。
故答案为:(1)不正确。中英之间的贸易争端只是表面现象,而其根源则在于英国殖民者企图打开中国市场,推销工业产品和掠夺工业原料。
(2)中国武器装备落后,英国船坚炮利。不是。因为鸦片战争中国惨败的根本原因是清政府的政治腐败,综合国力落后(或中国腐朽的封建制度不能对抗英国新兴的资本主义制度)。
(3)割让香港岛,破坏了中国的领土主权;开放通商口岸,便利其对华商品输出;协定关税,破坏了中国的关税自主权。
(4)落后就要挨打;要大力推进改革开放,不断增强综合国力,才能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
【点评】本题考查鸦片战争的知识,难度不大,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要认真分析材料,明确题目的要义即可作答。
17.【答案】(1)状况:中国处于出超地位;英国出现贸易逆差(处于入超地位)。
(2)趋势:激增。
(3)危害:银荒兵弱(中国将没有可以御敌之兵;也没有可以充饷之银)。
(4)壮举:虎门销烟。
【考点】林则徐禁烟运动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一白寿彝《中国通史》第十一卷节选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反映了中英贸易的状况是中国处于出超地位;英国出现贸易逆差。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反映出1799年—1838年间,英国向中国输入鸦片数量呈激增趋势。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林则徐认为鸦片“流毒于天下”会给中国带来危害是中国白银大量外流,中国将没有可以御敌之兵;也没有可以充饷之银。
(4)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839年6月,林则徐在广州虎门海滩将缴获的鸦片当众销毁。史称“虎门销烟”。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中英贸易、英国向中国输入鸦片、林则徐虎门销烟的相关史实。本题难度适中。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历史八上第1课《鸦片战争》同步试卷
一、单选题
1.(2020·大兴安岭)每年的6月26日是国际禁毒日。如果某同学想要实地考察林则徐查禁、销毁鸦片的具体史实,他最适合去的地方是( )
A.南京 B.虎门 C.天津 D.北京
【答案】B
【考点】林则徐禁烟运动
【解析】【分析】A.南京,不符合题意;
B.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面对鸦片的危害,林则徐前往广东查禁鸦片,1839年6月,在林则徐的主持下,收缴的鸦片在虎门海滩被当众销毁,因此要实地考察林则徐查禁、销毁鸦片的具体史实,他最适合去的地方是虎门,故选项B符合题意;
C.天津,不符合题意;
D.北京,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对课本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基础知识,需要学生牢记。
2.(2020·海南模拟)180年前(距2020年),“西方列强一巴掌把大清帝国打落谷底,从此国门洞开,风雨交加”。这里的“西方列强”是指( )
A.日本 B.美国 C.英国 D.法国
【答案】C
【考点】第一次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国为了开辟海外市场、倾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以虎门销烟为借口,于1840年6月对中国发动了鸦片战争。1842年8月,中国战败,被迫签订了《南京条约》。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的发展进程。中国不再享有完整独立的主权,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遭到破坏,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选项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第一次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的有关知识。试题较为简单,题干中的“180年前(距2020年)”是重要的答题提示。
3.(2020·濠江模拟)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的依据是( )
A.中国第一次遭受外国入侵 B.清政府被推翻
C.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D.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转变
【答案】D
【考点】第一次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国不再享有完整独立的主权,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遭到破坏,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第一次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的有关知识。学生应从政治、经济、社会矛盾、革命任务、思想等不同角度去理解“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
4.(2019八上·利辛月考)中国近代史上,规定清政府将香港岛割让给英国的不平等条约是( )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通商章程善后条约》 D.《瑷珲条约》
【答案】A
【考点】第一次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解析】【分析】1842年,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条约规定清政府将香港岛割让给英国。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南京条约》的有关知识。 鸦片战争时《南京条约》中割让香港岛给英国;第二次鸦片战争时,《天津条约》中,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強掀起瓜分中国狂潮时,英国强租“新界”。
5.(2019八上·东莞期中)“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的这句话反映了他( )
A.热爱和平的愿望 B.对贪生怕死的鄙视
C.国家利益至上的爱国情怀 D.清正亷洁的优良品德
【答案】C
【考点】林则徐禁烟运动
【解析】【分析】题干中的这句话是林则徐留给后世的名言,主要涵义是:只要对国家有利,即使牺牲自己生命也心甘情愿,绝不会因为自己可能受到祸害而躲开。从中可以看出林则徐有着以国家利益至上的爱国主义精神。
C项国家利益至上的爱国情怀是“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反映的主旨,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林则徐禁烟的知识。要熟练掌握课本知识,并且善于分析总结,判断出正确的选项。
6.(2019八上·蓬江月考)《南京条约》中“协定关税”的规定主要反映列强哪一侵略要求?( )
A.鸦片贸易 B.掠夺金银 C.商品输出 D.资本输出
【答案】C
【考点】第一次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协定关税”便于英国向中国输入商品,因此“协定关税”主要反映了英国列强商品输出的要求。
A项鸦片贸易排除,鸦片贸易的根本目的是打开中国的市场,不符合题意;
B项掠夺金银排除,英国最初的侵略是为了掠夺金银,19世纪中期英国已经完成了工业革命,不符合题意;
C项商品输出正确,符合题意;
D项资本输出是列强在垄断资本主义时期的侵略手段,而《南京条约》签订时属于自由资本主义时期,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南京条约》的影响,理解并记忆《南京条约》的内容及影响。
7.(2020·河北)他在位期间力行节俭,勤于政务,但清王朝在其统治时期却进一步衰落。鸦片战争之后,他因循守旧,没有采取向西方学习、振兴王朝的措施。“他”是( )
A.道光帝 B.咸丰帝 C.光绪帝 D.宣统帝
【答案】A
【考点】第一次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解析】【分析】抓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鸦片战争之后,他因循守旧,没有采取向西方学习、振兴王朝的措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1842年以中国战败结束,签订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当时的清王朝皇帝是道光帝,其在位时间是1820年—1850年。A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度适中。解题的关键需熟悉鸦片战争的起止时间,再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当时的皇帝是道光帝。
8.下图是1820—1840年间,中国一项进口物品统计图。请根据这一历史时期的历史知识作出判断,该物品指的是( )
A.谷物 B.棉纱 C.鸦片 D.茶叶
【答案】C
【考点】第一次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解析】【分析】分析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从进口总数变迁统计图与进口单价变迁统计图来看,该物品应是鸦片,英国为扭转贸易逆差向中国大量出售鸦片,故C符合题意。ABD 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故排除ABD。
故答案为:C。
【点评】 本题考查鸦片走私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题干中的“1840年”是重要的答题提示。
9.(2020·广东模拟)近代史上有首《卖布谣》这样写道:“土布粗,洋布细,洋布便宜,财主欢喜。土布没人要,饿倒哥哥嫂嫂。”这首歌谱反映了( )
A.外商企业发展艰难 B.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C.民族工业陷入绝境 D.官僚资本极度膨胀
【答案】B
【考点】第一次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解析】【分析】A. 外商企业发展艰难 ,不符合题意;
B.依据题干信息,可以看出,材料反映了鸦片战争后洋布涌入中国市场,取代土布,土布难以售卖,中国自然经济逐步走向解体,故选项B符合题意;
C. 民族工业陷入绝境 ,不符合题意;
D. 官僚资本极度膨胀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需要学生理解回答。解答时,可以依据题干信息理解回答;如果这样难度大,可以拿四个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细心辨别,找到最恰当的选项。
10.(2020九下·遵化期中)19世纪前期,英国为了扩大国外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原料,把中国作为主要的侵略目标,悍然发动了侵略战争。这场战争是由鸦片走私引起的,被称为“鸦片战争”。该战争使中国( )
A.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B.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C.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答案】C
【考点】第一次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解析】【分析】A. 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不符合史实;
B. 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不符合史实;
C.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后,中国的主权遭到破坏,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故选项C符合题意;
D. 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不符合史实;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鸦片战争的影响。解答时,依据对鸦片战争影响的掌握来回答,这是课本上的明显的知识点,难度不大。
11.(2019八上·河源月考)观察如表,导致表税率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1843年前后中英两国进出口货物税率变化表
货物 旧税率(%) 新税率(%)
棉花 24.19 5.56
棉纱 13.38 5.56
斜纹布 14.92 5.56
A.通商口岸的开放 B.自然经济的破产
C.纺织工业的发展 D.协定关税的影响
【答案】D
【考点】第一次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解析】【分析】A. 通商口岸的开放 ,不符合题意;
B. 自然经济的破产 ,不符合题意;
C. 纺织工业的发展 ,不符合题意;
D.依据题干信息,可以看出,1843年以后,这三种货物的新税率大幅降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42年《南京条约》规定,外国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这导致中国的关税主权遭到破坏,中国被迫降低了关税,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需要学生依据题干信息理解回答。解答时,细心辨别表格数字的变化,注意提供的时间,联系课本相关知识,就可以顺利回答;也可以拿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找到最恰当的选项。
12.(2019八上·横山月考)“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英兵既逼江宁(南京),清廷战守俱穷,与英使订立条约。”此“条约”规定( )
A.开放上海为通商口岸 B.赔偿白银2亿两
C.增开天津作为商埠 D.允许官民上书言事
【答案】A
【考点】第一次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关键信息“1842年”、“南京”可以判断出这是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签订的《南京条约》,其中开放的五口包括上海,A选项符合题意;
B选项是《马关条约》的内容,排除;
C选项是《北京条约》的内容,排除;
D选项戊戌变法改革的措施,排除;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关键信息是“1842年”、“南京”,结合《南京条约》签订的内容进行分析即可。
13.(2019八上·北部湾月考)马克思说:“资本主义的发展,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入文明的漩涡里了。”从这个角度来说,鸦片战争( )
A.加重了中国的负担
B.严重破坏了中国的领土完整
C.便利了英国倾销商品
D.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答案】D
【考点】第一次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解析】【分析】材料“ 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入文明的漩涡里了 ”强调的是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化的促进作用,D选项排除;
ABC选项无法体现材料中的“卷入文明旋涡”的说法,更能体现的是对中国的破坏性,排除;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关键信息是“ 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入文明的漩涡里了 ”,结合鸦片战争的影响进行分析即可,鸦片战争对中国具有破坏性又有建设性作用。
14.(2019八上·尚志月考)鸦片战争爆发前,英国产品在中国市场遭到顽强抵制的两大原因是( )
①清政府推行闭关锁国政策
②英国商品质量不高
③中国男耕女织式的自然经济的抵制
④中国人仇恨洋人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答案】C
【考点】林则徐禁烟运动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8世纪上半期,英国成为世界第一大工业国,他们向中国倾销呢绒、棉布等廉价工业品,可是中国男耕女织式的自然经济的抵制,再加上清政府推行闭关锁国政策,使得英国产品在中国市场遭到抵制,故选项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要求学生理解。解答时,依据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来回答,这是课本基础知识,难度不大。
15.(2020·随县)“鸦片战争之后,中国在外来军事的挑战下开始向近代社会艰难转型。”据此推断正确的是( )
A.外来侵略使中华民族空前团结
B.鸦片战争促使清政府瓦解
C.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D.鸦片战争没有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
【答案】C
【考点】第一次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解析】【分析】A. 外来侵略使中华民族空前团结 ,不符合题意;
B. 鸦片战争促使清政府瓦解 ,不符合题意;
C.依据题干信息“ 鸦片战争之后,中国在外来军事的挑战下开始向近代社会艰难转型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近代史开始,故选项C符合题意;
D. 鸦片战争没有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能力。解答时,紧贴题干信息进行理解,这类题目,一定要注意紧贴题干信息理解,不要向外延伸。
二、材料分析题
16.(2019八上·潮安月考)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中英之间,为什么会爆发这场战争?它将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呢?也许,英国议会在1840年4月的3天辩论,可以帮助后人考查战争的根源。关于是否对中国开战,看起来似乎是与两种植物有关的贸易引起的——英国人的鸦片和中国人的茶叶。
——《复兴之路》解说词
材料二:鸦片战争爆发时,当时中国投入陆军兵力约10万人,水师约1万人,船只多是木质铁皮,铁炮质差,杀伤力小;英军约2万人,直接参战的陆海军约0.6—0.7万人,出动战舰20艘,“船坚炮利”,其结果以中国惨败和英国胜利而结束。
材料三:按照《南京条约》,中国将香港岛割让给英国,并开放五个对外通商口岸——广州、福州、宁波、厦门和上海。英国领事可以居留于这些港口,英国商人可以在此租借土地,用于居住和经商。中国还同意实行一种按照价值的5%固定下来的统一关税,若要变动这一关税,须经双方同意。这一条款剥夺了中国的关税自主权,因而控制了中国的国家收入。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材料一中,英国统治者把鸦片战争的原因归结为中英之间的贸易争端,这种看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2)根据材料二,指出鸦片战争中国惨败的重要原因。你认为这是中国失败的根本原因吗?为什么?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在中国获取的特权有哪些。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鸦片战争带给我们的历史思考和启示。
【答案】(1)不正确。中英之间的贸易争端只是表面现象,而其根源则在于英国殖民者企图打开中国市场,推销工业产品和掠夺工业原料。
(2)中国武器装备落后,英国船坚炮利。不是。因为鸦片战争中国惨败的根本原因是清政府的政治腐败,综合国力落后(或中国腐朽的封建制度不能对抗英国新兴的资本主义制度)。
(3)割让香港岛,破坏了中国的领土主权;开放通商口岸,便利其对华商品输出;协定关税,破坏了中国的关税自主权。
(4)落后就要挨打;要大力推进改革开放,不断增强综合国力,才能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
【考点】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第一次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英国要打开中国市场,推销工业产品,甚至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
(2)本题考查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材料中表示的是两国间武器装备的差距悬殊导致中国惨败,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不是鸦片战争中,中国惨败的根本原因是,清政府的腐朽统治导致经济落后、综合国力差,无法挽救民族危机。
(3)本题考查《南京条约》签订对中国社会的影响。赔款2100万银元,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割让香港岛,破坏了中国的领土主权;开放通商口岸,便利其对华商品输出;协定关税,破坏了中国的关税自主权。
(4)本题考查对鸦片战争的认识及反思,闭关锁国致使清政府看不到世界形势的变化,看到西方人家的变化,又不愿意从根本上进行改革。所以说落后就要挨打,要积极向外学习,不断改革。
故答案为:(1)不正确。中英之间的贸易争端只是表面现象,而其根源则在于英国殖民者企图打开中国市场,推销工业产品和掠夺工业原料。
(2)中国武器装备落后,英国船坚炮利。不是。因为鸦片战争中国惨败的根本原因是清政府的政治腐败,综合国力落后(或中国腐朽的封建制度不能对抗英国新兴的资本主义制度)。
(3)割让香港岛,破坏了中国的领土主权;开放通商口岸,便利其对华商品输出;协定关税,破坏了中国的关税自主权。
(4)落后就要挨打;要大力推进改革开放,不断增强综合国力,才能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
【点评】本题考查鸦片战争的知识,难度不大,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要认真分析材料,明确题目的要义即可作答。
17.(2018八下·太平开学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鸦片战争前)英国商人主要向中国输出毛、棉织品,而从中国输入茶、丝等物。但英货在中国市场上销路不大,这是由于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对外国商品还具有顽强的抵抗作用。在正常的情况下,英国对中国的贸易发生逆差。在乾隆四十六年到五十五年(1781—1790)间,中国茶叶输英总值是9626万元;乾隆四十六年到五十八年(1781—1793)间,英国毛织品等货物输华总值是1687万元,仅及中国输英货价的1/6.因此,英国必须以大量白银来抵付贸易差额。
——白寿彝《中国通史》第十一卷
材料二:
材料三:(鸦片)流毒于天下,则危害甚巨,法当从严。若犹泄泄(泄泄,弛缓的意思)视之,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
——林则徐上道光帝奏折节选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中英贸易的状况。(不得摘抄原文)
(2)材料二反映出1799年—1838年间,英国向中国输入鸦片数量呈怎样的趋势?
(3)根据材料三,指出林则徐认为鸦片“流毒于天下”会给中国带来什么危害?
(4)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839年6月,林则徐做出了什么禁烟壮举?
【答案】(1)状况:中国处于出超地位;英国出现贸易逆差(处于入超地位)。
(2)趋势:激增。
(3)危害:银荒兵弱(中国将没有可以御敌之兵;也没有可以充饷之银)。
(4)壮举:虎门销烟。
【考点】林则徐禁烟运动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一白寿彝《中国通史》第十一卷节选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反映了中英贸易的状况是中国处于出超地位;英国出现贸易逆差。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反映出1799年—1838年间,英国向中国输入鸦片数量呈激增趋势。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林则徐认为鸦片“流毒于天下”会给中国带来危害是中国白银大量外流,中国将没有可以御敌之兵;也没有可以充饷之银。
(4)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839年6月,林则徐在广州虎门海滩将缴获的鸦片当众销毁。史称“虎门销烟”。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中英贸易、英国向中国输入鸦片、林则徐虎门销烟的相关史实。本题难度适中。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