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历史八上第7课《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签订》同步试卷
一、单选题
1.(2020·长春模拟)曾出打出“扶清灭洋”的旗号的是( )
A.太平军 B.义和团 C.洋务派 D.维新派
2.(2020·齐齐哈尔模拟)中国近代史是一部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屈辱史,签订了若干条约,其中赔款数目最多,丧失主权最严重的条约是( )
A. 《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3.(2019八上·洪湖月考)太后、皇帝和侍从“穿着普通人的粗布衣服,以免被官员认出,惶惶然向西逃亡。在长途的艰难流亡之后,10月23日,朝廷在西安重建起来。”这情形出现在( )
A.鸦片战争期间 B.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C.甲午中日战争期间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
4.(2019八上·孝感月考)轰轰烈烈的义和团最终还是失败了,最主要原因是( )
A.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 B.义和团自身的腐败
C.清政府的力量强大 D.八国联军的力量强大
5.(2020·南充)下图漫画《扯线木偶》,反映了20世纪初( )
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C.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D.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6.(2019八上·韶关期中)某公司筹拍《义和团》电影,下列情节不符合历史的是( )
A.义和团政入紫竹林租界 B.设立拳厂、神坛,练拳习武
C.英勇抗击八国联军 D.兴起于1868年广东一带
7.(2019八上·深圳期中)《辛丑条约》中最能表明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工具的条款是( )
A.清政府赔款白银4.5亿两
B.划定东交民巷为使馆界
C.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
D.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
8.(2019八上·梅江月考)“义和团,起山东,不到三月遍地红。”义和团运动的性质是( )
A.反帝爱国运动 B.反封建运动
C.宗教改革运动 D.反帝反封建运动
9.(2019八上·谢家集月考)某举人在光绪二十七年(注:光绪元年为1875年)的日记中写道:“朝廷俯从和议而输与洋夷金四百五十兆。山西起派八百万金,吾邑派十五万金。”材料中的“洋夷”指( )
A.英国殖民者 B.英法联军 C.八国联军 D.日本侵略者
10.(2019八上·河源月考)如果请你担任历史纪实片《1912年的北京东交民巷》的导演,那么你在反映当时北京的东交民巷时,不应该出现的画面是( )
A.各国使馆林立 B.某国使馆举办舞会
C.居住大量北京居民 D.驻扎有外国军队
11.(2019八上·东明月考)义和团运动提出“扶清灭洋”的口号,反映出当时中国社会( )
A.阶级矛盾空前激化 B.民族矛盾空前激化
C.政府与民族矛盾缓和 D.农民爱国热情最高
12.(2019·青岛模拟)中国银钱的贬值从19世纪末起变得更加严重了,38克一两的白银在1887年值1.2块鹰洋,但在15年之后却失去了其近一半的比值。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B.战争赔款剧增
C.鸦片走私严重 D.八国联军攻占北京
13.(2019·东光模拟)义和团到处捣毁教堂,拆毁铁道、砍断电线等方式,表达了对外国侵略者的愤怒,但这些行为也体现了义和团运动( )
A.带有封建迷信色彩 B.盲目排斥外洋事务
C.英勇抗击外国侵略者 D.领导者的腐朽堕落
14.(2019八上·韶关期中)下列条款属于《辛丑条约》的内容的是( )
①赔款2100万元 ②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③增开通商口岸 ④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5.(2019八上·东莞期中)“仍电饬该全权大臣将详细节目悉心酌核,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既有悔祸之机,宜颁自责之诏……今兹议约,不侵我主权,不割我土地。念友邦之见谅,疾愚暴之无知,事后追思,惭愤交集”。根据以上材料分析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列强没有侵略中国 B.中国地大物博
C.统治者腐朽至极 D.义和团愚暴无知
二、材料分析题
16.阅读下列材料:
19世纪末,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的加深,中国人民斗争的矛头开始指向帝国主义。……“保护中原,驱逐洋寇”“扶清灭洋,替天行道。出 力于国家而安于社稷,佑民于农夫而护村坊。”但这一斗争最后在清政府和八国联军的联合绞杀下失败了。随后,清政府被迫同英、法、美、俄、德、日、意、奥等 国签订了不平等条约。这一条约的内容是:清政府赔款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担保;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清政府拆毁大沽到北京沿线设防 的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在界内居住。
请完成:
(1)“驱逐洋寇”“扶清灭洋”指的是中国人民抗击外国侵略的哪一次斗争
(2)材料所指“不平等条约”的名称是什么
(3)“赔款白银4.5亿两”对中国产生了什么危害
(4)“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对中国有什么危害
(5)这一“不平等条约”对中国的社会性质产生了什么影响
17.(2019八上·涡阳月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严格说来,拳匪运动可以说是我国近代史上第三个救国救民的方案,不过这个方案是反对西洋化、近代化的,与第一第二两个方案是背道而驰的。拳匪的惨败是极自然的。惨败代价之大足以证明我民族要图生存绝不可以开倒车。等到自强、变法都失败了,国人然后注意到孙中山先生所提出的救国救民的方案。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也。
——瓦德西给德皇威廉二世的报告
材料三:中国此后仍须以华人治华地,凡有意开通中国之人,应须小心谨慎,团匪之事即可取以为鉴。我英亦不能以待印度待中国也。
——英国外交副大臣勃罗叠立克在议会演说
材料四:1902年2月3日,英国《泰晤士报》报道此前两天慈禧太后接见各国驻京公使的情况:太后进屋一把抓住康格夫人(美国公使夫人)的手,说进攻使馆区是一个错误,这是一个沉痛教训,大清国从今以后会成为外国人的朋友……
(1)材料一中的“拳匪运动”是指什么运动?这次运动的口号是什么?反映出当时社会矛盾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材料二和材料三的共同主张是什么?为什么他们会提出这样的主张?
(3)材料四描述的情境的发生与哪一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密切相关?它对中国社会性质造成了什么影响?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义和团运动
【解析】【分析】甲午战争之后,民族危机加剧,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和精神侵略加剧,为了反抗列强的侵略,直隶一带掀起了“扶清灭洋”的义和团运动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义和团运动的有关知识。义和团在斗争中提出“扶清灭洋”的口号主要原因在于当时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十分尖锐。“灭洋”鲜明地表达了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的斗争意志,但义和团对洋人、洋教以及轮船、铁路等统统排斥,又具有盲目排外的落后性。“扶清”反映出义和团对清政府本质认识不清,对它抱有幻想;同时,义和团还带有迷信色彩。这些落后因素为清政府控制、利用和镇压义和团提供了条件。
2.【答案】D
【知识点】《辛丑条约》及其危害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辛丑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数目最庞大、主权丧失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因此:
ABC与题意无关,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辛丑条约》的知识。难度不大,熟记《辛丑条约》的影响即可作答。
3.【答案】D
【知识点】八国联军侵华与中国的抗争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材料“太后、皇帝和侍从‘穿着普通人的粗布衣服,以免被官员认出,惶惶然向西逃亡’”分析可知,这情形出现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1900年6月,英美俄日等八国组成八国联军,发动了侵华战争,在北京城烧杀抢掠,1900年8月中旬,八国联军攻占北京,慈禧太后带领光绪帝仓皇出逃至西安,所以D项符合题意。由此分析ABC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有关知识。题干中的“太后、皇帝和侍从”、“惶惶然向西逃亡”、“10月23日”、“朝廷在西安重建”等关键词是重要的答题提示。1900年8月中旬,八国联军攻占北京,慈禧太后带领光绪帝仓皇出逃至西安。
4.【答案】A
【知识点】义和团运动
【解析】【分析】A.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义和团运动提出“扶清灭洋”的口号,丧失了对清政府的警惕性,在八国联军攻入北京城后,慈禧太后一方面命令清军剿杀义和团,一方面无耻的请求八国联军镇压义和团,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下,义和团运动失败,符合题意;
B. 义和团自身的腐败 ,不符合史实;
C. 清政府的力量强大 ,不符合史实;
D. 八国联军的力量强大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识记来回答,这是基础知识,难度不大。
5.【答案】D
【知识点】《辛丑条约》及其危害
【解析】【分析】A.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不符合题意;
B. 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不符合题意;
C. 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不符合题意;
D.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显示的是清政府被外国列强控制,这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签订的《辛丑条约》后,清政府完全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故选项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先看懂图片含义,之后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理解回答,注意看懂图片含义是解答此题的关键,要特别注意。
6.【答案】D
【知识点】义和团运动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义和团运动起源于山东,D选项错误,符合题意;
ABC选项表现符合义和团运动的史实,排除;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为基础题,考查的是义和团运动,结合义和团运动的过程进行分析即可。
7.【答案】C
【知识点】《辛丑条约》及其危害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表明清政完全变成了为帝国主义忠帮凶,帮助镇压本国人民,已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C符合题意;
清政赔款白银4.5亿两……等税收作担保,该内容带来的影响是加重了人民的负担,不能体现清政府已经完全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A不符合题意;
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不准中国人居住,“使馆界‘成为’国中之国”,是帝国主义的侵华大本营,不能体现清政府已经完全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B不符合题意;
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这样便于清政府能够按照外国侵略者的意旨实行卖国的外交政策,不能体现清政府已经完全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C。
【点评】本题考查《辛丑条约》的有关知识。四个选项的内容均与《辛丑条约》有关,但题干中要求回答的是最能表明清政府沦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的条款。C项内容表明了清政府完全成为洋人的朝廷,成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8.【答案】A
【知识点】义和团运动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可知,1900年春,义和团运动发展到京津地区,斗争矛头直指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提出了“扶清灭洋”的口号,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所以义和团运动是一场农民反帝爱国运动,A项符合题意。由此分析B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了义和团运动的有关知识,难度适中。学生还要掌握义和团运动掀起的时间、地点、提出的口号、义和团抵抗外国侵略的事例、义和团运动的性质等。
9.【答案】C
【知识点】八国联军侵华与中国的抗争
【解析】【分析】1900年春,义和团运动发展到京津地区,斗争矛头直指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为镇压义和团的反帝爱国运动,八国联军于8月中旬攻占北京。慈禧太后挟光绪帝仓皇出逃。1901年清政府被迫同英、美、俄、日、法、德、意、奥等国签订《辛丑条约》,条约内容之一: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以海关税收作担保。
故答案为:C。
【点评】 本题考查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有关知识。 做题时,紧扣题干中的“光绪二十七年”、“金四百五十兆”等关键词,结合所学,很易得出答案。1901年清政府被迫同英、美、俄、日、法、德、意、奥等国签订《辛丑条约》。主要内容: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以海关税收作担保。
10.【答案】C
【知识点】《辛丑条约》及其危害
【解析】【分析】A. 各国使馆林立 ,符合史实,不符合题意;
B. 某国使馆举办舞会 ,符合史实,不符合题意;
C.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01年,八国联军强迫清政府签订了《辛丑条约》,条约规定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界内不准中国人居住, 因此1912年居住大量北京居民不符合史实, 符合题意;
D.符合史实,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对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灵活运用识记的知识,找到正确的选项,注意题干中的“不应该”字样。
11.【答案】B
【知识点】义和团运动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可知,义和团由山东、直隶一带的义和拳、民间秘密结社和练拳习武的组织发展而来。是19世纪末中国发生的一场以“扶清灭洋”为口号的反帝爱国运动。义和团运动提出的“扶清灭洋”,一方面反映了当时甲午战后在帝国主义瓜分狂潮下民族矛盾的尖锐,体现了义和团反帝斗争的爱国性,同时也带有笼统排外的特点,体现了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所以B项符合题意。由此分析A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了义和团运动的性质,难度不大。学生还要掌握义和团运动爆发的时间、活动的地区、提出的口号。
12.【答案】B
【知识点】《辛丑条约》及其危害
【解析】【分析】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清政府被迫签订《辛丑条约》,通过《辛丑条约》,战争赔款剧增,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统治秩序完全确立,所以中国银钱的贬值从19世纪末起变得更加严重了。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八国联军侵华的战争,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出现材料中描述的那一现象。
13.【答案】B
【知识点】义和团运动
【解析】【分析】义和团到处捣毁教堂,拆毁铁道、砍断电线等方式,表达了对外国侵略者的愤怒,但铁道、电线是社会进步的表现,义和团对它们的拆毁、砍断,体现了义和团运动盲目排斥外洋事务的倾向。
故答案为: B。
【点评】本题要考查学生对题干信息的理解。易错点是对不理解材料信息,造成回答错误。解题技巧是紧贴题干信息,拿四个备选项和题干信息一一对照找到正确答案。
14.【答案】C
【知识点】《辛丑条约》及其危害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②④ 属于《辛丑条约》的内容,C选项符合题意;
① 是《南京条约》的内容,AB选项排除;
《辛丑条约》未开放通商口岸,D选项排除;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为较易题,考查的是《辛丑条约》,结合条约的内容进行分析即可。
15.【答案】C
【知识点】《辛丑条约》及其危害
【解析】【分析】A. 列强没有侵略中国 ,不符合题意;
B. 中国地大物博 ,不符合题意;
C.依据题干信息“ 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 ”“ 不侵我主权,不割我土地。念友邦之见谅,疾愚暴之无知,事后追思,惭愤交集 ”,可以看出,对列强的侵略,清政府还要感激不尽,这说明当时的统治者荒唐腐朽至极,符合题意;
D. 义和团愚暴无知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要学生理解题干信息。解答时,要紧贴题干信息理解回答,注意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语句,部分学生不理解题干含义,回答起来有难度;也可以拿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找到正确答案。
16.【答案】(1)义和团运动。
(2)《辛丑条约》。
(3)增加了中国人民的负担(加剧了清政府的财政困难)。
(4)清政府完全成为西方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变成了“洋人的朝廷”。
(5)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知识点】义和团运动;《辛丑条约》及其危害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八国联军攻占北京史实的识记。(1)依据北师大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4课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第一子目八国联军攻占北京中的内 容:“19世纪末,西方列强掀起的瓜分中国的狂潮,激起中国人民强烈反抗。义和团运动先后在山东、直隶等地广泛开展起来。”“1900年春,义和团运动发展到京津地区。他们打出‘扶清灭洋’的旗帜,掀起了一场反帝斗争风暴。”可知,材料中“驱逐洋寇”“扶清灭洋”指的是中国人民抗击外国侵略的义和团运动。 (2)依据“1901年9月,清政府全权代表李鸿章与俄、法、英、德、意、奥、美、日等国家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可知,材料所指“不平等 条约”的名称是《辛丑条约》。(3)“赔款白银4.5亿两”对中国产生的危害有增加了中国人民的负担,加剧了清政府的财政困难。(4)依据“条约 规定: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可知,《辛丑条约》中关于“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等规定,明确表明了清政府完全成为西方列强统治中 国的工具,西方列强进一步控制了中国。清政府完全成了“洋人的朝廷”。(5)依据“通过《辛丑条约》,西方列强进一步控制了中国,清政府完全成为西方 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变成了‘洋人的朝廷’。”可知,《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学生对八国联军攻占北京史实的识记。对于这一内容,还可以考查八国联军攻占北京的概况和影响。
17.【答案】(1)运动:义和团运动。
口号:扶清灭洋。
变化: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的矛盾逐渐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2)共同主张:都主张列强不直接瓜分中国,而采取“以华治华”的侵华策略。
原因:义和团运动显示了中国人民的巨大力量,粉碎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
(3)条约:《辛丑条约》。
影响: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知识点】义和团运动;《辛丑条约》及其危害;八国联军侵华与中国的抗争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义和团运动的相关知识,结合所学知识,义和团由山东、直隶一带的义和拳、民间秘密结社和练拳习武的组织发展而来。后来他们以“扶清灭洋”为口号,打击西方侵略者及其在华附庸,是完全由民间自发的暴力运动。从中可以看出,民族矛盾已上升为社会的主要矛盾。
(2)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的能力,从两则材料可以看出,西方列强并不希望自己来统治中国,而是让华人治华,究其原因,中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西方列强没有能力统治这么大的国家,而且中国人民的反抗,让列强认识到,统治中国人民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义和团的反抗就是实例。
(3)依据材料中的时间(1902年)和大清国成为外国人的朋友可知,和该内容有关的条约是《辛丑条约》,条约签订后,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成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
故答案为:(1)运动:义和团运动。 口号:扶清灭洋。 变化: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的矛盾逐渐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2)共同主张:都主张列强不直接瓜分中国,而采取“以华治华”的侵华策略。 原因:义和团运动显示了中国人民的巨大力量,粉碎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
(3)条约:《辛丑条约》。 影响: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点评】本题考查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及《辛丑条约》的影响,难度不大,需要熟练掌握基础知识,要学会分析材料,能够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正确作答。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历史八上第7课《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签订》同步试卷
一、单选题
1.(2020·长春模拟)曾出打出“扶清灭洋”的旗号的是( )
A.太平军 B.义和团 C.洋务派 D.维新派
【答案】B
【知识点】义和团运动
【解析】【分析】甲午战争之后,民族危机加剧,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和精神侵略加剧,为了反抗列强的侵略,直隶一带掀起了“扶清灭洋”的义和团运动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义和团运动的有关知识。义和团在斗争中提出“扶清灭洋”的口号主要原因在于当时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十分尖锐。“灭洋”鲜明地表达了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的斗争意志,但义和团对洋人、洋教以及轮船、铁路等统统排斥,又具有盲目排外的落后性。“扶清”反映出义和团对清政府本质认识不清,对它抱有幻想;同时,义和团还带有迷信色彩。这些落后因素为清政府控制、利用和镇压义和团提供了条件。
2.(2020·齐齐哈尔模拟)中国近代史是一部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屈辱史,签订了若干条约,其中赔款数目最多,丧失主权最严重的条约是( )
A. 《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答案】D
【知识点】《辛丑条约》及其危害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辛丑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数目最庞大、主权丧失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因此:
ABC与题意无关,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辛丑条约》的知识。难度不大,熟记《辛丑条约》的影响即可作答。
3.(2019八上·洪湖月考)太后、皇帝和侍从“穿着普通人的粗布衣服,以免被官员认出,惶惶然向西逃亡。在长途的艰难流亡之后,10月23日,朝廷在西安重建起来。”这情形出现在( )
A.鸦片战争期间 B.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C.甲午中日战争期间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
【答案】D
【知识点】八国联军侵华与中国的抗争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材料“太后、皇帝和侍从‘穿着普通人的粗布衣服,以免被官员认出,惶惶然向西逃亡’”分析可知,这情形出现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1900年6月,英美俄日等八国组成八国联军,发动了侵华战争,在北京城烧杀抢掠,1900年8月中旬,八国联军攻占北京,慈禧太后带领光绪帝仓皇出逃至西安,所以D项符合题意。由此分析ABC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有关知识。题干中的“太后、皇帝和侍从”、“惶惶然向西逃亡”、“10月23日”、“朝廷在西安重建”等关键词是重要的答题提示。1900年8月中旬,八国联军攻占北京,慈禧太后带领光绪帝仓皇出逃至西安。
4.(2019八上·孝感月考)轰轰烈烈的义和团最终还是失败了,最主要原因是( )
A.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 B.义和团自身的腐败
C.清政府的力量强大 D.八国联军的力量强大
【答案】A
【知识点】义和团运动
【解析】【分析】A.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义和团运动提出“扶清灭洋”的口号,丧失了对清政府的警惕性,在八国联军攻入北京城后,慈禧太后一方面命令清军剿杀义和团,一方面无耻的请求八国联军镇压义和团,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下,义和团运动失败,符合题意;
B. 义和团自身的腐败 ,不符合史实;
C. 清政府的力量强大 ,不符合史实;
D. 八国联军的力量强大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识记来回答,这是基础知识,难度不大。
5.(2020·南充)下图漫画《扯线木偶》,反映了20世纪初( )
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C.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D.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答案】D
【知识点】《辛丑条约》及其危害
【解析】【分析】A.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不符合题意;
B. 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不符合题意;
C. 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不符合题意;
D.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显示的是清政府被外国列强控制,这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签订的《辛丑条约》后,清政府完全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故选项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先看懂图片含义,之后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理解回答,注意看懂图片含义是解答此题的关键,要特别注意。
6.(2019八上·韶关期中)某公司筹拍《义和团》电影,下列情节不符合历史的是( )
A.义和团政入紫竹林租界 B.设立拳厂、神坛,练拳习武
C.英勇抗击八国联军 D.兴起于1868年广东一带
【答案】D
【知识点】义和团运动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义和团运动起源于山东,D选项错误,符合题意;
ABC选项表现符合义和团运动的史实,排除;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为基础题,考查的是义和团运动,结合义和团运动的过程进行分析即可。
7.(2019八上·深圳期中)《辛丑条约》中最能表明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工具的条款是( )
A.清政府赔款白银4.5亿两
B.划定东交民巷为使馆界
C.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
D.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
【答案】C
【知识点】《辛丑条约》及其危害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表明清政完全变成了为帝国主义忠帮凶,帮助镇压本国人民,已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C符合题意;
清政赔款白银4.5亿两……等税收作担保,该内容带来的影响是加重了人民的负担,不能体现清政府已经完全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A不符合题意;
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不准中国人居住,“使馆界‘成为’国中之国”,是帝国主义的侵华大本营,不能体现清政府已经完全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B不符合题意;
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这样便于清政府能够按照外国侵略者的意旨实行卖国的外交政策,不能体现清政府已经完全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C。
【点评】本题考查《辛丑条约》的有关知识。四个选项的内容均与《辛丑条约》有关,但题干中要求回答的是最能表明清政府沦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的条款。C项内容表明了清政府完全成为洋人的朝廷,成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8.(2019八上·梅江月考)“义和团,起山东,不到三月遍地红。”义和团运动的性质是( )
A.反帝爱国运动 B.反封建运动
C.宗教改革运动 D.反帝反封建运动
【答案】A
【知识点】义和团运动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可知,1900年春,义和团运动发展到京津地区,斗争矛头直指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提出了“扶清灭洋”的口号,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所以义和团运动是一场农民反帝爱国运动,A项符合题意。由此分析B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了义和团运动的有关知识,难度适中。学生还要掌握义和团运动掀起的时间、地点、提出的口号、义和团抵抗外国侵略的事例、义和团运动的性质等。
9.(2019八上·谢家集月考)某举人在光绪二十七年(注:光绪元年为1875年)的日记中写道:“朝廷俯从和议而输与洋夷金四百五十兆。山西起派八百万金,吾邑派十五万金。”材料中的“洋夷”指( )
A.英国殖民者 B.英法联军 C.八国联军 D.日本侵略者
【答案】C
【知识点】八国联军侵华与中国的抗争
【解析】【分析】1900年春,义和团运动发展到京津地区,斗争矛头直指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为镇压义和团的反帝爱国运动,八国联军于8月中旬攻占北京。慈禧太后挟光绪帝仓皇出逃。1901年清政府被迫同英、美、俄、日、法、德、意、奥等国签订《辛丑条约》,条约内容之一: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以海关税收作担保。
故答案为:C。
【点评】 本题考查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有关知识。 做题时,紧扣题干中的“光绪二十七年”、“金四百五十兆”等关键词,结合所学,很易得出答案。1901年清政府被迫同英、美、俄、日、法、德、意、奥等国签订《辛丑条约》。主要内容: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以海关税收作担保。
10.(2019八上·河源月考)如果请你担任历史纪实片《1912年的北京东交民巷》的导演,那么你在反映当时北京的东交民巷时,不应该出现的画面是( )
A.各国使馆林立 B.某国使馆举办舞会
C.居住大量北京居民 D.驻扎有外国军队
【答案】C
【知识点】《辛丑条约》及其危害
【解析】【分析】A. 各国使馆林立 ,符合史实,不符合题意;
B. 某国使馆举办舞会 ,符合史实,不符合题意;
C.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01年,八国联军强迫清政府签订了《辛丑条约》,条约规定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界内不准中国人居住, 因此1912年居住大量北京居民不符合史实, 符合题意;
D.符合史实,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对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灵活运用识记的知识,找到正确的选项,注意题干中的“不应该”字样。
11.(2019八上·东明月考)义和团运动提出“扶清灭洋”的口号,反映出当时中国社会( )
A.阶级矛盾空前激化 B.民族矛盾空前激化
C.政府与民族矛盾缓和 D.农民爱国热情最高
【答案】B
【知识点】义和团运动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可知,义和团由山东、直隶一带的义和拳、民间秘密结社和练拳习武的组织发展而来。是19世纪末中国发生的一场以“扶清灭洋”为口号的反帝爱国运动。义和团运动提出的“扶清灭洋”,一方面反映了当时甲午战后在帝国主义瓜分狂潮下民族矛盾的尖锐,体现了义和团反帝斗争的爱国性,同时也带有笼统排外的特点,体现了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所以B项符合题意。由此分析A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了义和团运动的性质,难度不大。学生还要掌握义和团运动爆发的时间、活动的地区、提出的口号。
12.(2019·青岛模拟)中国银钱的贬值从19世纪末起变得更加严重了,38克一两的白银在1887年值1.2块鹰洋,但在15年之后却失去了其近一半的比值。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B.战争赔款剧增
C.鸦片走私严重 D.八国联军攻占北京
【答案】B
【知识点】《辛丑条约》及其危害
【解析】【分析】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清政府被迫签订《辛丑条约》,通过《辛丑条约》,战争赔款剧增,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统治秩序完全确立,所以中国银钱的贬值从19世纪末起变得更加严重了。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八国联军侵华的战争,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出现材料中描述的那一现象。
13.(2019·东光模拟)义和团到处捣毁教堂,拆毁铁道、砍断电线等方式,表达了对外国侵略者的愤怒,但这些行为也体现了义和团运动( )
A.带有封建迷信色彩 B.盲目排斥外洋事务
C.英勇抗击外国侵略者 D.领导者的腐朽堕落
【答案】B
【知识点】义和团运动
【解析】【分析】义和团到处捣毁教堂,拆毁铁道、砍断电线等方式,表达了对外国侵略者的愤怒,但铁道、电线是社会进步的表现,义和团对它们的拆毁、砍断,体现了义和团运动盲目排斥外洋事务的倾向。
故答案为: B。
【点评】本题要考查学生对题干信息的理解。易错点是对不理解材料信息,造成回答错误。解题技巧是紧贴题干信息,拿四个备选项和题干信息一一对照找到正确答案。
14.(2019八上·韶关期中)下列条款属于《辛丑条约》的内容的是( )
①赔款2100万元 ②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③增开通商口岸 ④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C
【知识点】《辛丑条约》及其危害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②④ 属于《辛丑条约》的内容,C选项符合题意;
① 是《南京条约》的内容,AB选项排除;
《辛丑条约》未开放通商口岸,D选项排除;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为较易题,考查的是《辛丑条约》,结合条约的内容进行分析即可。
15.(2019八上·东莞期中)“仍电饬该全权大臣将详细节目悉心酌核,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既有悔祸之机,宜颁自责之诏……今兹议约,不侵我主权,不割我土地。念友邦之见谅,疾愚暴之无知,事后追思,惭愤交集”。根据以上材料分析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列强没有侵略中国 B.中国地大物博
C.统治者腐朽至极 D.义和团愚暴无知
【答案】C
【知识点】《辛丑条约》及其危害
【解析】【分析】A. 列强没有侵略中国 ,不符合题意;
B. 中国地大物博 ,不符合题意;
C.依据题干信息“ 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 ”“ 不侵我主权,不割我土地。念友邦之见谅,疾愚暴之无知,事后追思,惭愤交集 ”,可以看出,对列强的侵略,清政府还要感激不尽,这说明当时的统治者荒唐腐朽至极,符合题意;
D. 义和团愚暴无知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要学生理解题干信息。解答时,要紧贴题干信息理解回答,注意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语句,部分学生不理解题干含义,回答起来有难度;也可以拿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找到正确答案。
二、材料分析题
16.阅读下列材料:
19世纪末,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的加深,中国人民斗争的矛头开始指向帝国主义。……“保护中原,驱逐洋寇”“扶清灭洋,替天行道。出 力于国家而安于社稷,佑民于农夫而护村坊。”但这一斗争最后在清政府和八国联军的联合绞杀下失败了。随后,清政府被迫同英、法、美、俄、德、日、意、奥等 国签订了不平等条约。这一条约的内容是:清政府赔款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担保;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清政府拆毁大沽到北京沿线设防 的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在界内居住。
请完成:
(1)“驱逐洋寇”“扶清灭洋”指的是中国人民抗击外国侵略的哪一次斗争
(2)材料所指“不平等条约”的名称是什么
(3)“赔款白银4.5亿两”对中国产生了什么危害
(4)“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对中国有什么危害
(5)这一“不平等条约”对中国的社会性质产生了什么影响
【答案】(1)义和团运动。
(2)《辛丑条约》。
(3)增加了中国人民的负担(加剧了清政府的财政困难)。
(4)清政府完全成为西方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变成了“洋人的朝廷”。
(5)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知识点】义和团运动;《辛丑条约》及其危害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八国联军攻占北京史实的识记。(1)依据北师大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4课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第一子目八国联军攻占北京中的内 容:“19世纪末,西方列强掀起的瓜分中国的狂潮,激起中国人民强烈反抗。义和团运动先后在山东、直隶等地广泛开展起来。”“1900年春,义和团运动发展到京津地区。他们打出‘扶清灭洋’的旗帜,掀起了一场反帝斗争风暴。”可知,材料中“驱逐洋寇”“扶清灭洋”指的是中国人民抗击外国侵略的义和团运动。 (2)依据“1901年9月,清政府全权代表李鸿章与俄、法、英、德、意、奥、美、日等国家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可知,材料所指“不平等 条约”的名称是《辛丑条约》。(3)“赔款白银4.5亿两”对中国产生的危害有增加了中国人民的负担,加剧了清政府的财政困难。(4)依据“条约 规定: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可知,《辛丑条约》中关于“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等规定,明确表明了清政府完全成为西方列强统治中 国的工具,西方列强进一步控制了中国。清政府完全成了“洋人的朝廷”。(5)依据“通过《辛丑条约》,西方列强进一步控制了中国,清政府完全成为西方 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变成了‘洋人的朝廷’。”可知,《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学生对八国联军攻占北京史实的识记。对于这一内容,还可以考查八国联军攻占北京的概况和影响。
17.(2019八上·涡阳月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严格说来,拳匪运动可以说是我国近代史上第三个救国救民的方案,不过这个方案是反对西洋化、近代化的,与第一第二两个方案是背道而驰的。拳匪的惨败是极自然的。惨败代价之大足以证明我民族要图生存绝不可以开倒车。等到自强、变法都失败了,国人然后注意到孙中山先生所提出的救国救民的方案。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也。
——瓦德西给德皇威廉二世的报告
材料三:中国此后仍须以华人治华地,凡有意开通中国之人,应须小心谨慎,团匪之事即可取以为鉴。我英亦不能以待印度待中国也。
——英国外交副大臣勃罗叠立克在议会演说
材料四:1902年2月3日,英国《泰晤士报》报道此前两天慈禧太后接见各国驻京公使的情况:太后进屋一把抓住康格夫人(美国公使夫人)的手,说进攻使馆区是一个错误,这是一个沉痛教训,大清国从今以后会成为外国人的朋友……
(1)材料一中的“拳匪运动”是指什么运动?这次运动的口号是什么?反映出当时社会矛盾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材料二和材料三的共同主张是什么?为什么他们会提出这样的主张?
(3)材料四描述的情境的发生与哪一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密切相关?它对中国社会性质造成了什么影响?
【答案】(1)运动:义和团运动。
口号:扶清灭洋。
变化: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的矛盾逐渐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2)共同主张:都主张列强不直接瓜分中国,而采取“以华治华”的侵华策略。
原因:义和团运动显示了中国人民的巨大力量,粉碎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
(3)条约:《辛丑条约》。
影响: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知识点】义和团运动;《辛丑条约》及其危害;八国联军侵华与中国的抗争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义和团运动的相关知识,结合所学知识,义和团由山东、直隶一带的义和拳、民间秘密结社和练拳习武的组织发展而来。后来他们以“扶清灭洋”为口号,打击西方侵略者及其在华附庸,是完全由民间自发的暴力运动。从中可以看出,民族矛盾已上升为社会的主要矛盾。
(2)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的能力,从两则材料可以看出,西方列强并不希望自己来统治中国,而是让华人治华,究其原因,中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西方列强没有能力统治这么大的国家,而且中国人民的反抗,让列强认识到,统治中国人民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义和团的反抗就是实例。
(3)依据材料中的时间(1902年)和大清国成为外国人的朋友可知,和该内容有关的条约是《辛丑条约》,条约签订后,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成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
故答案为:(1)运动:义和团运动。 口号:扶清灭洋。 变化: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的矛盾逐渐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2)共同主张:都主张列强不直接瓜分中国,而采取“以华治华”的侵华策略。 原因:义和团运动显示了中国人民的巨大力量,粉碎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
(3)条约:《辛丑条约》。 影响: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点评】本题考查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及《辛丑条约》的影响,难度不大,需要熟练掌握基础知识,要学会分析材料,能够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正确作答。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