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八上第20课《正面战场的抗战》同步试卷
一、单选题
1.(2020·衡阳)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正面战场由防御到反攻的转折点是( )
A.长衡会战 B.湘西会战 C.衡宝战役 D.常德会战
2.(2020·吉林模拟)1942年1月英国《泰晤士报》说:“(1941年)12月7日以来,同盟国唯一决定性之胜利,系华军之.....大捷。”材料中的“大捷”是指( )
A.武汉会战 B.枣宜会战
C.第三次长沙会战 D.百团大战
3.(2020·河池模拟)下图所示的战役( )
A.赢得抗战开始以来的第一次大捷
B.打破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
C.沉重反击了日军的“囚笼政策”
D.取得了抗战开始以来的最大胜利
4.(2019八上·攀枝花期末)1941年12月24日至1942年1月15日,中国军队在第三次长沙会战中消灭日军数万人取得大捷。此战役是珍珠港事件爆发后盟军对日军的首场胜利,引起了当时世界媒体的广泛关注。美国总统罗斯福也称:“盟军的胜利全赖华军长沙大捷。”由此可知,此次长沙会战胜利( )
A.提高了中国抗日战争的国际影响
B.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C.是抗战以来正面战场的最大一场胜利
D.使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5.(2019·许昌模拟)武汉会战,是中华民族抗战史上的辉煌一页。历时4个多月,以中国军队主动撤出武汉而宣告结束。武汉失守后,抗日战争的形势是( )
A.日本侵占了东北,威胁平津 B.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C.抗日战争进入反攻阶段 D.正面战场进入抗日高潮
6.(2019八上·孝南期末)“此次台儿庄之捷,幸赖我前方将士之不怕牺牲,后方同胞之共同奋斗,乃获此初步之胜利。”蒋介石这一电文说明台儿庄大捷的原因是( )
A.国民党军队英勇抗战 B.全民族团结抗战
C.共产党领导人民抗战 D.华侨华人支援抗战
7.(2020·重庆)英雄是民族的脊梁。在抗日战争中,无数中华儿女以气吞山河的英雄气概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丽史诗。下列图片所示民族英雄,在枣宜会战中壮烈殉国的是:( )
A.杨靖宇 B.赵登禹 C.张自忠 D.左权
8.(2017八上·运河月考)美国海军部长诺克斯在《告中国人民书》中指出:“数周以来,贵国之长沙伟大之战绩,非仅为中国之胜利,抑且为所有同盟国共同之胜利,而为打击整个轴心国之胜利。”说明第三次长沙会战( )
A.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
B.鼓舞了盟国的抗日斗争
C.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第一次胜利
D.宣告日军“速战速决”计划的破产
9.(2017·龙华模拟)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中国抗日形成了正面和敌后两个战场。这两个战场的关系是( )
A.相互斗争 B.互不下涉 C.相互配合 D.从属关系
10.(2020八上·来宾期末)李宗仁在回忆录中写道:“捷报传出后,举国若狂。……抗战前途露出一线曙光,为抗战发动以来的第一快事。”被李宗仁誉为“抗战发动以来的第一快事”指的是( )
A.淞沪会战 B.太原会战 C.百团大战 D.台儿庄战役
11.(2020·河南模拟)下列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队抗战的史实与论述对应正确的是(
)
选项 史实 论述
A 1938年,武汉会战 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最大的胜仗
B 1938年,台儿庄战役 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第一次胜仗
C 1941年,第三次长沙会战 抗战相持阶段中国敌后战场的一次胜仗
D 1944年,豫湘桂战役 抗战后期中国正面战场的一次胜仗
A.A B.B C.C D.D
12.(2019八上·景县月考)中国军队在第三次长沙会战中消灭日军数万人取得大捷。此战役是1941年12月7日珍珠港事件爆发盟军与日军的首场战役胜利,引起了当时世界媒体的广泛关注。美国总统罗斯福也称:“盟军的胜利全赖华军长沙大捷。”此次长沙会战胜利( )
A.提高了中国抗日战争的国际影响
B.打破了日军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
C.彻底地粉碎了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
D.扭转了抗日战争的战局
13.(2020·遵义)武汉是一座英雄的城市。抗日战争时期,“武汉会战”历时4个月之久,它的重要意义是( )
A.彻底破灭了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
B.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取得的第一次胜利
C.打破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斗志
D.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一场胜仗,振奋了中国军民的精神
14.(2020·广东模拟)“1938年9月17日,日军为策应武汉会战,下达了对广州的攻击令。10月,国民政府派遣中国第4战区部队在广州湾地区与日本第21军进行会战。”材料反映了广州会战是( )
A.中国正面战场的抗战 B.以我军的失败而告终
C.我军主动出击的会战 D.武汉会战结束后开始
15.(2019·蓝田模拟)德国《科隆新闻》发表评论称:“徐州方面中国抵抗之强,殊出人意外,这使最慎重之观察者亦不能不承认日本必遭失败”日本遭到“失败”是( )
A.国共初次合作取得的重大成果
B.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取得的重大胜利
C.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
D.是抗日战争进入全面反攻阶段的重要标志
二、材料分析题
16.(2018八上·市北区期末)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浓墨重彩的悲壮一页,它已经成为我们民族历史上的深深的烙印。
(全民抗战)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同世界上一切爱好和平与正义的国家和人民的支持,也是分不开的。
——部编人教版《中国历史》(八上)2017年版第107页
(1)请说出材料一中四位民族英雄分别是在什么战斗中壮烈殉国的。
(2)请说出与图5、图6有关的历史信息各两条。
(3)请举两例说明材料三的观点。
17.(2020·黔西南)习近平总书记在武汉市考察疫情防控工作时强调:“武汉不愧为英雄的城市,武汉人民不愧为英雄的人民,必将通过打赢这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再次被载入史册,中国近代史上武汉有许多英雄事迹曾载入史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某次起义示意图。
材料二:(1927年)在遭受严重挫折后,中共中央在汉口秘密召开紧急会议,这便是八七会议……会议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它使中国共产党看到了新的出路,踏上新的征途。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第一卷)
材料三:武汉会战历时4个月,是是抗日战争战略防御阶段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中国军队的英勇抗击,大大消耗了日军的有生力量,打破了日军妄想速战速决、迫使中国屈服的战略计划。
——摘编自张军《血战大武汉》
(1)材料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什么?这事件的发生导致了哪个政权被推翻
(2)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二中“新的出路”指的是什么道路?
(3)依据材料三所学知识,指出武汉会战在抗日战争中的历史地位。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正面战场的抗战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湘西会战的相关史实。湘西会战的胜利标志着中国抗日正面战场由防御转入反攻阶段。湘西会战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中的最后一次会战。侵华日军此战目的是争夺芷江空军基地,故又称“芷江作战”。战争起于1945年4月9日,止于6月7日。在双方参战总兵力28万余人,战线长达200余公里。在王耀武指挥下,湘西会战取得了雪峰山大捷,歼敌3万余人。湘西会战最后一仗主战场为怀化溆浦县的龙潭镇、温水乡和邵阳市洞口县的高沙、江口、青岩、铁山一带。战役以日本军队战败而结束。湘西会战的胜利标志着中国抗日正面战场由防御转入反攻阶段。
故答案为:B。
【点评】识记湘西会战的时间及意义。
2.【答案】C
【知识点】正面战场的抗战
【解析】【分析】1941年12月,日军调集10万余十余万兵力,以空军为掩护,对长沙发动第三次进攻,扬言要在长沙过新年。中国军队调集重兵防御,拼死抵抗。在长沙城下,中国军队与日军鏖战肉搏,反复争夺阵地。增援长沙的三路日军分别被中国军队击退,进攻长沙外围的日军,在中国军队的英勇抗击下,伤亡惨重,被迫退出。中国军队发起全线反击,歼灭大批日军,获得会战胜利。第三次长沙会战时,美英盟军在太平洋战场节节败退。这次会战的胜利在国内外产生了积极影响,英国《泰晤士报》称:“1941年12月7日以来,同盟军唯一决定性之胜利系华军之长沙大捷。”
ABD三项和题干材料不符,不符合题意;
C项第三次长沙会战是题干材料中的“大捷”所指的战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第三次长沙会战,要求具备解读题干信息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答案】D
【知识点】台儿庄战役
【解析】 【分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上图为《台儿庄战役示意图》。1938年3月24日,日本侵略军濑谷支队向台儿庄发起进攻,与中国守军第2集团军第31师展开激战。台儿庄战役是中国军队取得的一次重大胜利。在中国军队的英勇抗击下,取得了歼灭日军1万余人的巨大胜利。此次战役沉重地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凶焰,鼓舞了全国军民坚持抗战的斗志。故D符合题意。
平型关战役赢得抗战开始以来的第一次大捷。A不符合题意。
淞沪会战打破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B不符合题意。
百团大战沉重反击了日军的“囚笼政策”,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D。
【点评】本题以图片材料的新式,考查台儿庄战役的有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要从图片中解读出关键信息,如“第五集团军”、“徐州”、“台儿庄”等。这些均是重要的答题提示。
4.【答案】A
【知识点】正面战场的抗战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抗日战争中重大战役的掌握情况。依据题文,结合所学可,1937年,平型关大捷,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1938年,台儿庄大战,是抗战以来正面战场的最大一场胜利。1938年10月,武汉会战,使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故BCD项发生的时间与题文材料不符应排除;
第三次长沙会战,是珍珠港事件爆发后,盟军与日军交战的首场战役胜利,对国内外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第三次长沙会战进一步坚定了全国军民抗战必胜的信心,对提高反法西斯战争的盟军的士气,支援英美军队在中国南方的作战,也起到一定的作用,提高了中国抗日战争的国际影响。故A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A。
【点评】本题考查第三次长沙会战的有关知识。学生除掌握此次会战的背景、时间、过程、战绩、影响外,还要知道,做此类题关键要读懂题干内容的含义,然后分析选项内容,看哪一个与题干最相符。
5.【答案】B
【知识点】正面战场的抗战
【解析】【分析】依据课本所学,1938年武汉会战历时4个多月。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武汉会战后,广州、武汉失陷后,日军的兵力已严重不足,物力财力都感觉困难,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B项符合题意;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占了东北,威胁平津。A项不合题意;1944年到1945年初,世界反法西斯战场捷报频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率先发起局部反攻。C项不合题意;第三次长沙会战正面战场进入抗日高潮,D项不合题意。由此可知AC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B。
故答案为:B。
【点评】此题要学生掌握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易错点是对基础知识不理解,造成回答错误。解题技巧是平时加强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记忆。
6.【答案】B
【知识点】台儿庄战役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幸赖我前方将士之不怕牺牲,后方同胞之共同奋斗”的信息,结合所学可知,台儿庄战役是抗日战争以来的第一次重大胜利,全民族团结抗战是材料表明的台儿庄大捷的原因,B项符合题意;
A项具有片面性,
台儿庄战役是国民党在正面战场的战役,C项说法错误,
D项内容在题干材料中没有体现,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的重难点是对题干信息的理解。易错点是不理解题干信息,甚至不看题干信息,造成回答错误。解答此题的方法紧紧抓住题干关键信息回答。
7.【答案】C
【知识点】正面战场的抗战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奋起反抗, 在枣宜会战中国民党将领张自忠指挥军队与日军浴血奋战,最后壮烈殉国,故选项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准确记忆。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基础知识要牢记。
8.【答案】B
【知识点】正面战场的抗战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非仅为中国之胜利,抑且为所有同盟国共同之胜利可知,第三次长沙会战,鼓舞了盟国的抗日斗争,B项符合题意;百团大战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平型关大捷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第一次胜利;淞沪会战宣告日军“速战速决”计划的破产。由此分析ACD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度适中。解答本题用排除法比较适合。
9.【答案】C
【知识点】正面战场的抗战;敌后战场的抗战
【解析】【分析】在正面战 场,国民党空军与海军在抗日战争中也发挥了不可小视的作用。不管在战略防御阶段,还是在战略相持 阶段,国民党军队都不断抗击日本侵略军直至战争结束,这是不争的事实。 全国抗战开始后, 中国共产党果敢地提出了党所领导的人民军队 必须实行由国内革命战争的正规战向抗日民族战争的游击战的军事 战略转变,领导抗日军民开展敌后游击战争,开辟敌后战场,建立敌 后抗日根据地,并使敌后战场逐步上升为全国抗战的主要战场,对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起了决定性作用。 由于敌后战场主要是游击战为主, 力量较为单薄,但机动性强,隐蔽性高,钳制敌人大量有生力量,捆 住敌人手脚,遏制敌人战略进攻势头,挫败了日军“速战速决”的战 略企图,挽救了抗战危局,促进战略防御阶段向战略相持阶段转变, 配合正面战场作战,一定程度上打击了日军。比如台儿庄战役,百团 大战以及平型关大捷等,都是敌后战场上打得漂亮的胜仗。 两个战场是相互配合、 缺一不可的。 两大战场是完整的中国抗日战争的两个作战地域。 纵观中国的抗日战争, 两个战场的关系是相辅相成、 互为依存的。
10.【答案】D
【知识点】台儿庄战役
【解析】【分析】A.淞沪会战,不符合题意;
B.太原会战,不符合题意;
C.百团大战,不符合题意;
D.依据题干信息“李宗仁”“ 捷报传出 ”“ 抗战发动以来的第一快事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抗日战争中,李宗仁指挥中国军队在台儿庄战役中大败日军,这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振奋了中国军民的精神,故选项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语句,把它和课本所学知识结合回答,只要准确记忆,就可以顺利回答。
11.【答案】B
【知识点】正面战场的抗战;台儿庄战役
【解析】【分析】A. 1938年,武汉会战, 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最大的胜仗,不符合史实;
B.依据所学知识可知, 1938年,台儿庄战役共歼敌1万余人,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次胜仗,振奋了中国军民的精神,坚定了抗战意志和信念,故选项B符合题意;
C. 1941年,第三次长沙会战, 抗战相持阶段中国敌后战场的一次胜仗,不符合史实;
D. 1944年,豫湘桂战役, 抗战后期中国正面战场的一次胜仗,不符合史实;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对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些都是课本基础知识,一定要准确记忆。
12.【答案】A
【知识点】正面战场的抗战
【解析】【分析】A·分析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1941年12月,日军调集10万余十余万兵力,对长沙发动第三次进攻,扬言要在长沙过新年。中国军队调集重兵防御,拼死抵抗。在中国军队的英勇抗击下,日军伤亡惨重,被迫退出。中国军队发起全线反击,歼灭大批日军,获得会战胜利。第三次长沙会战时,美英盟军在太平洋战场节节败退。这次会战的胜利在国内外产生了积极影响,因此,美国总统罗斯福称:“盟军的胜利全赖华军长沙大捷,”
B·打破了日军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不符合题干内容;
C· 彻底地粉碎了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 ,不符合题干内容;
D· 扭转了抗日战争的战局 ,不符合题干内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第三次长沙会战的有关知识。试题较为简单,只要读懂材料内容,便能答题。同时,学生还应了解:打破了日军3个月灭亡中国迷梦的事件是淞沪会战;彻底粉碎日军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扭转抗日战争战局的事件是武汉会战。
13.【答案】A
【知识点】正面战场的抗战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1938年6月至10月,抗日战争进入武汉会战阶段,1938年6月--1938年10月底的武汉会战历时四个半月,毙伤日军近四万人,使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是抗日战争以来战线最长、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久的一次战役。武汉会战中国民党军队英勇作战,消耗了日军大量的有生力量,广州、武汉沦陷后,日军的兵力严重不足,抗日战争由此进入到相持阶段。
A项彻底破灭了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的是武汉会战,符合题意;
B项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取得的第一次胜利的是平型关大捷,不符合题意;
C项打破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斗志的是淞沪会战,不符合题意;
D项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一场胜仗,振奋了中国军民的精神的是台儿庄战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武汉会战的意义。灵活掌握武汉会战以及意义。
14.【答案】A
【知识点】正面战场的抗战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国民政府派遣中国第4战区部队在广州湾地区与日本第21军进行会战”可知,广州会战是正面战场的抗战。因此:
A符合题意,BCD与题意无关;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正面战场的知识。难度不大,知道正面战场是国民党的战场,敌后战场是共产党的战场即可作答。
15.【答案】B
【知识点】台儿庄战役
【解析】【分析】据“徐州方面中国抵抗之强,殊出人意外,这使最慎重之观察者亦不能不承认日本必遭失败”及所学知识可知,日本遭到“失败”是台儿庄战役,这是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取得的重大胜利。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侧重对材料分析和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解题关键在于对正面战场抗战的准确把握,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中以来最大的胜利。
16.【答案】(1)赵登禹;卢沟桥事件;姚子清:淞沪会战;张自忠:枣宜会战;左权:反“扫荡”。
(2)图5:南京大屠杀,日本侵略者的野蛮残暴的本质。
图6:台儿庄战役;抗战以来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振奋了中国军民的精神,坚定了抗战的意志和信念等。
(3)1945年8月6日和9日,美国先后向日本广岛和长崎各投下一枚原子弹,8月9日,苏联红军出兵中国东北,对日本关东军发起进攻。
【知识点】敌后战场的抗战;抗日战争的胜利;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淞沪会战;南京大屠杀;台儿庄战役
【解析】【分析】⑴根据材料一中四位民族英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赵登禹;卢沟桥事件;姚子清:淞沪会战;张自忠:枣宜会战;左权:反“扫荡”战斗中壮烈殉国的。
⑵根据图5、图6,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5:南京大屠杀,1937年12月13日,日军攻陷南京。国民政府迁往重庆,将其作为战时的陪都。日军占领南京后6周之内,屠杀手无寸铁的中国居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达30万人以上。日本侵略者的野蛮残暴的本质。图6:台儿庄战役;1938年3月,日军向台儿庄发起进攻,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指挥中国军队与日军展开激战;台儿庄战役共歼敌1万余人,抗战以来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振奋了中国军民的精神,坚定了抗战的意志和信念等。
⑶根据材料三“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同世界上一切爱好和平与正义的国家和人民的支持,也是分不开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5年8月6日和9日,美国先后向日本广岛和长崎各投下一枚原子弹,8月9日,苏联红军出兵中国东北,对日本关东军发起进攻。
【点评】本题考查抗日战争相关知识,学生要会识图,并能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最终得出正确答案。
17.【答案】(1)事件:武昌起义(辛亥革命)。政权:清王朝(清政府)
(2)道路:工农武装割据、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3)地位:使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彻底破灭。之后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知识点】正面战场的抗战;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秋收起义与井冈山会师
【解析】【分析】(1)依据材料一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武昌起义的示意图;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武昌起义后,革命浪潮席卷全国,最终清政府被推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2)依据材料二信息“ 会议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它使中国共产党看到了新的出路,踏上新的征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材料二中“新的出路”指的是 毛泽东等人开创的 工农武装割据、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3)依据材料三信息“ 大大消耗了日军的有生力量,打破了日军妄想速战速决、迫使中国屈服的战略计划”,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武汉会战使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彻底破灭。之后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故答案为:(1) 事件:武昌起义(辛亥革命)。政权:清王朝(清政府 )
(2) 道路:工农武装割据、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3) 地位:使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彻底破灭。之后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点评】(1)本题的第一问,需要学生观察图片回答,解答时,细心观察图片,看懂图片含义来回答,读懂图片信息是关键;第二问考查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解答时,只要准确记忆,就可以顺利回答;
(2)本题考查理解识记。解答时,先依据材料信息,再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理解中国革命的道路来回答,这是基础知识,也是明显的知识点;
(3)本题需要依据材料信息和所学知识回答,解答时,需要从材料中找出一部分,再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另外的内容,这类题目,就是要把两者结合一起,回答才全面。
1 / 1历史八上第20课《正面战场的抗战》同步试卷
一、单选题
1.(2020·衡阳)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正面战场由防御到反攻的转折点是( )
A.长衡会战 B.湘西会战 C.衡宝战役 D.常德会战
【答案】B
【知识点】正面战场的抗战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湘西会战的相关史实。湘西会战的胜利标志着中国抗日正面战场由防御转入反攻阶段。湘西会战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中的最后一次会战。侵华日军此战目的是争夺芷江空军基地,故又称“芷江作战”。战争起于1945年4月9日,止于6月7日。在双方参战总兵力28万余人,战线长达200余公里。在王耀武指挥下,湘西会战取得了雪峰山大捷,歼敌3万余人。湘西会战最后一仗主战场为怀化溆浦县的龙潭镇、温水乡和邵阳市洞口县的高沙、江口、青岩、铁山一带。战役以日本军队战败而结束。湘西会战的胜利标志着中国抗日正面战场由防御转入反攻阶段。
故答案为:B。
【点评】识记湘西会战的时间及意义。
2.(2020·吉林模拟)1942年1月英国《泰晤士报》说:“(1941年)12月7日以来,同盟国唯一决定性之胜利,系华军之.....大捷。”材料中的“大捷”是指( )
A.武汉会战 B.枣宜会战
C.第三次长沙会战 D.百团大战
【答案】C
【知识点】正面战场的抗战
【解析】【分析】1941年12月,日军调集10万余十余万兵力,以空军为掩护,对长沙发动第三次进攻,扬言要在长沙过新年。中国军队调集重兵防御,拼死抵抗。在长沙城下,中国军队与日军鏖战肉搏,反复争夺阵地。增援长沙的三路日军分别被中国军队击退,进攻长沙外围的日军,在中国军队的英勇抗击下,伤亡惨重,被迫退出。中国军队发起全线反击,歼灭大批日军,获得会战胜利。第三次长沙会战时,美英盟军在太平洋战场节节败退。这次会战的胜利在国内外产生了积极影响,英国《泰晤士报》称:“1941年12月7日以来,同盟军唯一决定性之胜利系华军之长沙大捷。”
ABD三项和题干材料不符,不符合题意;
C项第三次长沙会战是题干材料中的“大捷”所指的战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第三次长沙会战,要求具备解读题干信息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2020·河池模拟)下图所示的战役( )
A.赢得抗战开始以来的第一次大捷
B.打破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
C.沉重反击了日军的“囚笼政策”
D.取得了抗战开始以来的最大胜利
【答案】D
【知识点】台儿庄战役
【解析】 【分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上图为《台儿庄战役示意图》。1938年3月24日,日本侵略军濑谷支队向台儿庄发起进攻,与中国守军第2集团军第31师展开激战。台儿庄战役是中国军队取得的一次重大胜利。在中国军队的英勇抗击下,取得了歼灭日军1万余人的巨大胜利。此次战役沉重地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凶焰,鼓舞了全国军民坚持抗战的斗志。故D符合题意。
平型关战役赢得抗战开始以来的第一次大捷。A不符合题意。
淞沪会战打破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B不符合题意。
百团大战沉重反击了日军的“囚笼政策”,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D。
【点评】本题以图片材料的新式,考查台儿庄战役的有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要从图片中解读出关键信息,如“第五集团军”、“徐州”、“台儿庄”等。这些均是重要的答题提示。
4.(2019八上·攀枝花期末)1941年12月24日至1942年1月15日,中国军队在第三次长沙会战中消灭日军数万人取得大捷。此战役是珍珠港事件爆发后盟军对日军的首场胜利,引起了当时世界媒体的广泛关注。美国总统罗斯福也称:“盟军的胜利全赖华军长沙大捷。”由此可知,此次长沙会战胜利( )
A.提高了中国抗日战争的国际影响
B.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C.是抗战以来正面战场的最大一场胜利
D.使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答案】A
【知识点】正面战场的抗战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抗日战争中重大战役的掌握情况。依据题文,结合所学可,1937年,平型关大捷,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1938年,台儿庄大战,是抗战以来正面战场的最大一场胜利。1938年10月,武汉会战,使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故BCD项发生的时间与题文材料不符应排除;
第三次长沙会战,是珍珠港事件爆发后,盟军与日军交战的首场战役胜利,对国内外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第三次长沙会战进一步坚定了全国军民抗战必胜的信心,对提高反法西斯战争的盟军的士气,支援英美军队在中国南方的作战,也起到一定的作用,提高了中国抗日战争的国际影响。故A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A。
【点评】本题考查第三次长沙会战的有关知识。学生除掌握此次会战的背景、时间、过程、战绩、影响外,还要知道,做此类题关键要读懂题干内容的含义,然后分析选项内容,看哪一个与题干最相符。
5.(2019·许昌模拟)武汉会战,是中华民族抗战史上的辉煌一页。历时4个多月,以中国军队主动撤出武汉而宣告结束。武汉失守后,抗日战争的形势是( )
A.日本侵占了东北,威胁平津 B.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C.抗日战争进入反攻阶段 D.正面战场进入抗日高潮
【答案】B
【知识点】正面战场的抗战
【解析】【分析】依据课本所学,1938年武汉会战历时4个多月。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武汉会战后,广州、武汉失陷后,日军的兵力已严重不足,物力财力都感觉困难,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B项符合题意;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占了东北,威胁平津。A项不合题意;1944年到1945年初,世界反法西斯战场捷报频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率先发起局部反攻。C项不合题意;第三次长沙会战正面战场进入抗日高潮,D项不合题意。由此可知AC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B。
故答案为:B。
【点评】此题要学生掌握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易错点是对基础知识不理解,造成回答错误。解题技巧是平时加强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记忆。
6.(2019八上·孝南期末)“此次台儿庄之捷,幸赖我前方将士之不怕牺牲,后方同胞之共同奋斗,乃获此初步之胜利。”蒋介石这一电文说明台儿庄大捷的原因是( )
A.国民党军队英勇抗战 B.全民族团结抗战
C.共产党领导人民抗战 D.华侨华人支援抗战
【答案】B
【知识点】台儿庄战役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幸赖我前方将士之不怕牺牲,后方同胞之共同奋斗”的信息,结合所学可知,台儿庄战役是抗日战争以来的第一次重大胜利,全民族团结抗战是材料表明的台儿庄大捷的原因,B项符合题意;
A项具有片面性,
台儿庄战役是国民党在正面战场的战役,C项说法错误,
D项内容在题干材料中没有体现,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的重难点是对题干信息的理解。易错点是不理解题干信息,甚至不看题干信息,造成回答错误。解答此题的方法紧紧抓住题干关键信息回答。
7.(2020·重庆)英雄是民族的脊梁。在抗日战争中,无数中华儿女以气吞山河的英雄气概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丽史诗。下列图片所示民族英雄,在枣宜会战中壮烈殉国的是:( )
A.杨靖宇 B.赵登禹 C.张自忠 D.左权
【答案】C
【知识点】正面战场的抗战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奋起反抗, 在枣宜会战中国民党将领张自忠指挥军队与日军浴血奋战,最后壮烈殉国,故选项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准确记忆。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基础知识要牢记。
8.(2017八上·运河月考)美国海军部长诺克斯在《告中国人民书》中指出:“数周以来,贵国之长沙伟大之战绩,非仅为中国之胜利,抑且为所有同盟国共同之胜利,而为打击整个轴心国之胜利。”说明第三次长沙会战( )
A.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
B.鼓舞了盟国的抗日斗争
C.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第一次胜利
D.宣告日军“速战速决”计划的破产
【答案】B
【知识点】正面战场的抗战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非仅为中国之胜利,抑且为所有同盟国共同之胜利可知,第三次长沙会战,鼓舞了盟国的抗日斗争,B项符合题意;百团大战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平型关大捷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第一次胜利;淞沪会战宣告日军“速战速决”计划的破产。由此分析ACD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度适中。解答本题用排除法比较适合。
9.(2017·龙华模拟)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中国抗日形成了正面和敌后两个战场。这两个战场的关系是( )
A.相互斗争 B.互不下涉 C.相互配合 D.从属关系
【答案】C
【知识点】正面战场的抗战;敌后战场的抗战
【解析】【分析】在正面战 场,国民党空军与海军在抗日战争中也发挥了不可小视的作用。不管在战略防御阶段,还是在战略相持 阶段,国民党军队都不断抗击日本侵略军直至战争结束,这是不争的事实。 全国抗战开始后, 中国共产党果敢地提出了党所领导的人民军队 必须实行由国内革命战争的正规战向抗日民族战争的游击战的军事 战略转变,领导抗日军民开展敌后游击战争,开辟敌后战场,建立敌 后抗日根据地,并使敌后战场逐步上升为全国抗战的主要战场,对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起了决定性作用。 由于敌后战场主要是游击战为主, 力量较为单薄,但机动性强,隐蔽性高,钳制敌人大量有生力量,捆 住敌人手脚,遏制敌人战略进攻势头,挫败了日军“速战速决”的战 略企图,挽救了抗战危局,促进战略防御阶段向战略相持阶段转变, 配合正面战场作战,一定程度上打击了日军。比如台儿庄战役,百团 大战以及平型关大捷等,都是敌后战场上打得漂亮的胜仗。 两个战场是相互配合、 缺一不可的。 两大战场是完整的中国抗日战争的两个作战地域。 纵观中国的抗日战争, 两个战场的关系是相辅相成、 互为依存的。
10.(2020八上·来宾期末)李宗仁在回忆录中写道:“捷报传出后,举国若狂。……抗战前途露出一线曙光,为抗战发动以来的第一快事。”被李宗仁誉为“抗战发动以来的第一快事”指的是( )
A.淞沪会战 B.太原会战 C.百团大战 D.台儿庄战役
【答案】D
【知识点】台儿庄战役
【解析】【分析】A.淞沪会战,不符合题意;
B.太原会战,不符合题意;
C.百团大战,不符合题意;
D.依据题干信息“李宗仁”“ 捷报传出 ”“ 抗战发动以来的第一快事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抗日战争中,李宗仁指挥中国军队在台儿庄战役中大败日军,这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振奋了中国军民的精神,故选项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语句,把它和课本所学知识结合回答,只要准确记忆,就可以顺利回答。
11.(2020·河南模拟)下列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队抗战的史实与论述对应正确的是(
)
选项 史实 论述
A 1938年,武汉会战 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最大的胜仗
B 1938年,台儿庄战役 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第一次胜仗
C 1941年,第三次长沙会战 抗战相持阶段中国敌后战场的一次胜仗
D 1944年,豫湘桂战役 抗战后期中国正面战场的一次胜仗
A.A B.B C.C D.D
【答案】B
【知识点】正面战场的抗战;台儿庄战役
【解析】【分析】A. 1938年,武汉会战, 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最大的胜仗,不符合史实;
B.依据所学知识可知, 1938年,台儿庄战役共歼敌1万余人,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次胜仗,振奋了中国军民的精神,坚定了抗战意志和信念,故选项B符合题意;
C. 1941年,第三次长沙会战, 抗战相持阶段中国敌后战场的一次胜仗,不符合史实;
D. 1944年,豫湘桂战役, 抗战后期中国正面战场的一次胜仗,不符合史实;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对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些都是课本基础知识,一定要准确记忆。
12.(2019八上·景县月考)中国军队在第三次长沙会战中消灭日军数万人取得大捷。此战役是1941年12月7日珍珠港事件爆发盟军与日军的首场战役胜利,引起了当时世界媒体的广泛关注。美国总统罗斯福也称:“盟军的胜利全赖华军长沙大捷。”此次长沙会战胜利( )
A.提高了中国抗日战争的国际影响
B.打破了日军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
C.彻底地粉碎了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
D.扭转了抗日战争的战局
【答案】A
【知识点】正面战场的抗战
【解析】【分析】A·分析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1941年12月,日军调集10万余十余万兵力,对长沙发动第三次进攻,扬言要在长沙过新年。中国军队调集重兵防御,拼死抵抗。在中国军队的英勇抗击下,日军伤亡惨重,被迫退出。中国军队发起全线反击,歼灭大批日军,获得会战胜利。第三次长沙会战时,美英盟军在太平洋战场节节败退。这次会战的胜利在国内外产生了积极影响,因此,美国总统罗斯福称:“盟军的胜利全赖华军长沙大捷,”
B·打破了日军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不符合题干内容;
C· 彻底地粉碎了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 ,不符合题干内容;
D· 扭转了抗日战争的战局 ,不符合题干内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第三次长沙会战的有关知识。试题较为简单,只要读懂材料内容,便能答题。同时,学生还应了解:打破了日军3个月灭亡中国迷梦的事件是淞沪会战;彻底粉碎日军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扭转抗日战争战局的事件是武汉会战。
13.(2020·遵义)武汉是一座英雄的城市。抗日战争时期,“武汉会战”历时4个月之久,它的重要意义是( )
A.彻底破灭了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
B.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取得的第一次胜利
C.打破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斗志
D.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一场胜仗,振奋了中国军民的精神
【答案】A
【知识点】正面战场的抗战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1938年6月至10月,抗日战争进入武汉会战阶段,1938年6月--1938年10月底的武汉会战历时四个半月,毙伤日军近四万人,使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是抗日战争以来战线最长、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久的一次战役。武汉会战中国民党军队英勇作战,消耗了日军大量的有生力量,广州、武汉沦陷后,日军的兵力严重不足,抗日战争由此进入到相持阶段。
A项彻底破灭了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的是武汉会战,符合题意;
B项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取得的第一次胜利的是平型关大捷,不符合题意;
C项打破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斗志的是淞沪会战,不符合题意;
D项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一场胜仗,振奋了中国军民的精神的是台儿庄战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武汉会战的意义。灵活掌握武汉会战以及意义。
14.(2020·广东模拟)“1938年9月17日,日军为策应武汉会战,下达了对广州的攻击令。10月,国民政府派遣中国第4战区部队在广州湾地区与日本第21军进行会战。”材料反映了广州会战是( )
A.中国正面战场的抗战 B.以我军的失败而告终
C.我军主动出击的会战 D.武汉会战结束后开始
【答案】A
【知识点】正面战场的抗战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国民政府派遣中国第4战区部队在广州湾地区与日本第21军进行会战”可知,广州会战是正面战场的抗战。因此:
A符合题意,BCD与题意无关;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正面战场的知识。难度不大,知道正面战场是国民党的战场,敌后战场是共产党的战场即可作答。
15.(2019·蓝田模拟)德国《科隆新闻》发表评论称:“徐州方面中国抵抗之强,殊出人意外,这使最慎重之观察者亦不能不承认日本必遭失败”日本遭到“失败”是( )
A.国共初次合作取得的重大成果
B.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取得的重大胜利
C.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
D.是抗日战争进入全面反攻阶段的重要标志
【答案】B
【知识点】台儿庄战役
【解析】【分析】据“徐州方面中国抵抗之强,殊出人意外,这使最慎重之观察者亦不能不承认日本必遭失败”及所学知识可知,日本遭到“失败”是台儿庄战役,这是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取得的重大胜利。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侧重对材料分析和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解题关键在于对正面战场抗战的准确把握,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中以来最大的胜利。
二、材料分析题
16.(2018八上·市北区期末)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浓墨重彩的悲壮一页,它已经成为我们民族历史上的深深的烙印。
(全民抗战)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同世界上一切爱好和平与正义的国家和人民的支持,也是分不开的。
——部编人教版《中国历史》(八上)2017年版第107页
(1)请说出材料一中四位民族英雄分别是在什么战斗中壮烈殉国的。
(2)请说出与图5、图6有关的历史信息各两条。
(3)请举两例说明材料三的观点。
【答案】(1)赵登禹;卢沟桥事件;姚子清:淞沪会战;张自忠:枣宜会战;左权:反“扫荡”。
(2)图5:南京大屠杀,日本侵略者的野蛮残暴的本质。
图6:台儿庄战役;抗战以来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振奋了中国军民的精神,坚定了抗战的意志和信念等。
(3)1945年8月6日和9日,美国先后向日本广岛和长崎各投下一枚原子弹,8月9日,苏联红军出兵中国东北,对日本关东军发起进攻。
【知识点】敌后战场的抗战;抗日战争的胜利;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淞沪会战;南京大屠杀;台儿庄战役
【解析】【分析】⑴根据材料一中四位民族英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赵登禹;卢沟桥事件;姚子清:淞沪会战;张自忠:枣宜会战;左权:反“扫荡”战斗中壮烈殉国的。
⑵根据图5、图6,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5:南京大屠杀,1937年12月13日,日军攻陷南京。国民政府迁往重庆,将其作为战时的陪都。日军占领南京后6周之内,屠杀手无寸铁的中国居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达30万人以上。日本侵略者的野蛮残暴的本质。图6:台儿庄战役;1938年3月,日军向台儿庄发起进攻,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指挥中国军队与日军展开激战;台儿庄战役共歼敌1万余人,抗战以来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振奋了中国军民的精神,坚定了抗战的意志和信念等。
⑶根据材料三“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同世界上一切爱好和平与正义的国家和人民的支持,也是分不开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5年8月6日和9日,美国先后向日本广岛和长崎各投下一枚原子弹,8月9日,苏联红军出兵中国东北,对日本关东军发起进攻。
【点评】本题考查抗日战争相关知识,学生要会识图,并能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最终得出正确答案。
17.(2020·黔西南)习近平总书记在武汉市考察疫情防控工作时强调:“武汉不愧为英雄的城市,武汉人民不愧为英雄的人民,必将通过打赢这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再次被载入史册,中国近代史上武汉有许多英雄事迹曾载入史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某次起义示意图。
材料二:(1927年)在遭受严重挫折后,中共中央在汉口秘密召开紧急会议,这便是八七会议……会议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它使中国共产党看到了新的出路,踏上新的征途。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第一卷)
材料三:武汉会战历时4个月,是是抗日战争战略防御阶段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中国军队的英勇抗击,大大消耗了日军的有生力量,打破了日军妄想速战速决、迫使中国屈服的战略计划。
——摘编自张军《血战大武汉》
(1)材料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什么?这事件的发生导致了哪个政权被推翻
(2)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二中“新的出路”指的是什么道路?
(3)依据材料三所学知识,指出武汉会战在抗日战争中的历史地位。
【答案】(1)事件:武昌起义(辛亥革命)。政权:清王朝(清政府)
(2)道路:工农武装割据、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3)地位:使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彻底破灭。之后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知识点】正面战场的抗战;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秋收起义与井冈山会师
【解析】【分析】(1)依据材料一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武昌起义的示意图;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武昌起义后,革命浪潮席卷全国,最终清政府被推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2)依据材料二信息“ 会议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它使中国共产党看到了新的出路,踏上新的征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材料二中“新的出路”指的是 毛泽东等人开创的 工农武装割据、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3)依据材料三信息“ 大大消耗了日军的有生力量,打破了日军妄想速战速决、迫使中国屈服的战略计划”,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武汉会战使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彻底破灭。之后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故答案为:(1) 事件:武昌起义(辛亥革命)。政权:清王朝(清政府 )
(2) 道路:工农武装割据、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3) 地位:使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彻底破灭。之后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点评】(1)本题的第一问,需要学生观察图片回答,解答时,细心观察图片,看懂图片含义来回答,读懂图片信息是关键;第二问考查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解答时,只要准确记忆,就可以顺利回答;
(2)本题考查理解识记。解答时,先依据材料信息,再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理解中国革命的道路来回答,这是基础知识,也是明显的知识点;
(3)本题需要依据材料信息和所学知识回答,解答时,需要从材料中找出一部分,再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另外的内容,这类题目,就是要把两者结合一起,回答才全面。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