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历史八上第五单元《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单元检测试卷
一、单选题
1.(2020·南充)毛泽东说:“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星星之火”点燃是在( )
A.古田会议 B.八七会议
C.南昌起义 D.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2.(2020·绥化)1924年5月,孙中山创办的培养出大批军事和政治人才的学校是( )
A. 京师同文馆 B.福州船政学堂
C.京师大学堂 D.黄埔军校
3.(2020·大兴安岭)长征创造了人类的奇迹。在长征途中,红军打乱了敌人追剿计划的是( )
A.四渡赤水 B.平型关大捷 C.长沙会战 D.枣宜会战
4.(2020·北海模拟)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的队伍到达湘赣边界,并在1928年上半年,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其名称和革命对象是( )
选项 根据地名称 革命对象
A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日本帝国主义
B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国民党反动派
C 延安革命根据地 日本帝国主义
D 延安革命根据地 国民反动派
A.A B.B
C.C D.D
5.(2020·蒙阴模拟)北伐战争失败的最深刻教训是( )
A.无产阶级必须掌握革命领导权
B.共产党必须要有完整的革命纲
C.要有科学的理论作指导
D.无产阶级必须警惕统一战线内的野心家
6.(2020·云南模拟)1924年,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国民党展开合作,进行反帝反封建的国民革命运动,又称“大革命”。这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建立的标志是( )
A.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
B.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
C.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在黄埔的创办
D.北伐胜利进军及工农革命运动蓬勃发展
7.(2020·河北模拟)作为“中国革命的摇篮”,井冈山光辉的斗争实践,生动诠释了中国的红色政权能够存在的原因。井冈山光辉的斗争实践有( )
①创建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
②进行了长征
③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④发动了南昌起义
A.①③ B.②③ C.①② D.①②③④
8.(2020·广东模拟)中共中央于1935年1月在贵州省遵义召开会议,决定增选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会后,常委分工,中央由张闻天负总责,由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组成三人军事指挥小组,统一指挥红军的行动。从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看,遵义会议( )
A.使红军跳出敌人的包围圈
B.形成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领导力量
C.使中国革命从此一帆风顺
D.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9.(2020·盐城模拟)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的部队到达井冈山地区,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其重大意义是( )
A.开辟了正确的中国革命道路
B.制定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
C.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D.确立了毛泽东在中央的领导地位
10.(2020八下·黄石月考)十堰市某中学举行“重走长征路”活动课竞赛,张强同学准备在演讲活动中再现下列历史场景。其中取材不当的是( )
A.四渡赤水河 B.飞夺泸定桥 C.翻越大雪山 D.会师井冈山
11.(2020·广东模拟)孙中山曾说:“今天在这地开这个军官学校,独一无二的希望,就是创造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这个“军官学校”对中国革命的贡献是( )
A.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B.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
C.为国民革命军的建立和随后的北伐战争做了准备
D.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
12.(2020九下·复兴月考)长征共历时两年,总行程6.5万里,红军战士转战14个省,跨过了近百条江河,翻过了约40座高山,共进行了600多次重要战役,红军战士出发时有大约18.6万人,到结束时只剩约5.7万人。上述材料主要说明了( )
A.中共在长征途中播下了革命的火种。
B.中国革命历经艰难和曲折。
C.长征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
D.长征为国共合作抗战奠定了基础。
13.(2020八上·西安期末)下列事件反映了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从开始到破裂的重要过程。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国民党一大召开 ②中共三大召开 ③南京国民政府成立 ④北伐战争胜利进军 ⑤黄埔军校创办
A.⑤②①③④ B.②①⑤④③ C.①②⑤④③ D.②⑤③①④
14.(2020·重庆)某校将以“百年历程”为题筹办纪念中国共产党诞生一百周年的大型图片展。下列对中共中央在下图所示会址召开的一次政治局扩大会议的解说,正确的是( )
A.通过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方针
B.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原则
C.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
D.标志着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胜利完成
15.(2020·长清模拟)“这次上山,为大革命失败后共产党积蓄革命力量找到了落脚点,为党的工作重心转移提供了新思路,为中国革命寻找到了新的出发点。”对此理解正确的是中国共产党( )
A.发动城市武装暴动路线 B.组织城市工人罢工斗争
C.领导八一南昌武装起义 D.开辟农村包围城市道路
二、材料分析题
16.(2017八上·邢台月考)共产党和国民党作为对二十世纪中国的命运影响最大的两个政党,两党关系分
分合合。请结合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历史上的合作】
材料一:1924年,中国国民党在广州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通过了国民党新的党纲,同意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通过的宣言接受了中国共产党反帝反封建的主张。这样,国民党同共产党实现了第一次合作,领导了国民革命运动。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
材料二:……如果战端一开,那就是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在此安危绝续之交,唯赖举国一致,服从纪律,严守秩序。……
——节选自1937年7月17日蒋介石在庐山发表的“最后关头”演说
【历史上的对峙】
材料三:毛泽东曾对一位外国来访的同志说:“1927年,老蒋够厉害啦!他把我们像
鸡蛋一样摔在地上,可他没有想到,当时国外的许多智者也没有想到,我们还会孵出小鸡来!
材料四:23日,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统治中国22年的南京国民党政权垮台。
——岳麓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1)第一次国共合作取得了哪些成果?在国民革命中,率领独立团为第四军赢得“铁军”荣誉称号的人是谁?
(2)材料二所说“在此安危绝续之交”是由什么事件导致的?“举国一致”在政治上最突出的表现是什么?
(3)面对国民党的屠杀政策,中国共产党针锋相对,举行武装起义,第一次武装起义是什么事件?材料四反映的是哪次战役带来的战果?
(4)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国共两党的分分合合给予我们什么样的启示?
17.(2020八上·驿城期末)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世纪20年代的国民革命中的国共两党,一个重军事,一个重民众,使北伐战争迅猛推进,时论认为“枪与笔联合起来,所到之处如入无人之境。”
材料二:毛泽东发现农民可以动员起来,甚至能够夺取城市,但是不能同国民党打仗。因此,毛泽东找到了信心,认为中共是能够生存和发展下去的,只要在一个地区内有人和粮食支持战斗,就可以发展自己的武装力量。1931年毛主席的“江西苏维埃共和国”就成了这一努力的榜样。
材料三:长征是在怀疑、猜忌、阴谋与恐惧的气氛中开始的;而长征结束时,大家都有了坚定的信心。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北伐战争取得的重要成果及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毛泽东为“生存和发展”所采取的措施。这些举措产生了什么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长征结束时,大家都有了坚定的信心”的原因。
(4)综合以上材料和探究,你认为在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中国共产党能够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的原因有哪些
18.(2019·临沂)下列材料摘自习近平《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长征出发前,由于党内“左”倾教条主义的错误领导,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其他根据地也遭受挫折,中国革命面临着方向和道路的抉择。面对乱云飞渡、惊涛骇浪,我们党表现出无所畏惧的伟大实践精神,表现出浴火重生的伟大创造精神,在血与火中趟出了一条走向新生、走向胜利的革命道路。
材料二:长征胜利启示我们:党的领导是党和人民事业成功的根本保证。毛泽东同志指出:谁使长征胜利的呢?是共产党。没有共产党,这样的长征是不可能设想的。中国共产党,它的领导机关,它的干部,它的党员,是不怕任何艰难困苦的。”
材料三:长征这一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壮举,留给我们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就是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将士用生命和热血铸就的伟大长征精神。
(1)分析指出材料一中“失败”的原因。我们党从“失败”到走向新生、走向胜利”的转折点是什么?这个“转折点”具有怎样的标志性意义?
(2)哪三大红军主力的会师,宣告了“长征胜利”?“长征胜利”的根本保证是什么?
(3)“伟大长征精神”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其内涵是多方面的。请根据你的理解,列举出两个方面。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秋收起义与井冈山会师
【解析】【分析】A.古田会议,不符合题意;
B.八七会议,不符合题意;
C.南昌起义,不符合题意;
D.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27年秋收起义失败后,毛泽东率领队伍到达井冈山,在这里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这是中国共产党开创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革命道路的开始,故选项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识记。解答时,依据对课本基础知识的理解识记回答,这是基础知识,需要学生理解识记。
2.【答案】D
【知识点】黄埔军校建立
【解析】【分析】A.京师同文馆,不符合题意;
B.福州船政学堂,不符合题意;
C.京师大学堂,不符合题意;
D.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黄埔军校,它成立于1924年5月,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孙中山创办了黄埔军校, 培养出大批军事和政治人才,为国民革命军的建立和随后的北伐战争做了准备,故选项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特别是其中的时间、人物,结合对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基础知识要牢记。
3.【答案】A
【知识点】红军长征
【解析】【分析】A.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遵义会议之后,红军经过整编,提高了战斗力。毛泽东指挥红军,声东击西,四渡赤水,佯攻贵阳, 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故选项A符合题意;
B.平型关大捷,不符合题意;
C.长沙会战,不符合题意;
D.枣宜会战,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准确记忆。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注意区分长征途中这几次战役的意义。
4.【答案】B
【知识点】工农武装割据
【解析】【分析】为反抗国民党反动派,1927年,毛泽东秋收起义后进军井冈山,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领部队来到井冈山,与毛泽东领导的部队胜利会师,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这是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支坚强的队伍,点燃了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了井冈山会师根据地建立的有关知识,难度适中。学生要掌握井冈山根据地建立的过程、意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是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5.【答案】A
【知识点】北伐战争
【解析】【分析】国共两党共同领导的国民革命运动,虽然由于主、客观方面的多种因素最终失败,但仍具有其深远意义。这是中国近代史上前所未有的一次人民大革命。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北伐战争失败的最深刻教训是使共产党认识到要领导人民取得革命胜利,就必须坚持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必须掌握革命的武装,坚持武装斗争。选项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北伐战争的有关知识。北伐战争的失败使共产党认识到:要领导人民取得革命胜利,就必须坚持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必须掌握革命的武装,坚持武装斗争。
6.【答案】B
【知识点】第一次国共合作
【解析】【分析】据所学知识可知,1924年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孙中山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新三民主义,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正式建立。故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有关知识。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标志着国共第一次合作的正式开始,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理解并识记国民党一大的相关史实是解题的关键。
7.【答案】A
【知识点】秋收起义与井冈山会师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7年,毛泽东秋收起义后进军井冈山,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领部队来到井冈山,与毛泽东领导的部队胜利会师,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这是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支坚强的队伍,点燃了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这些都是“井冈山光辉的斗争实践”。题干小项中的 ①③符合题干内容; 题干中的②进行了长征与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有关; ④发动了南昌起义与大革命失败有关;排除 ②④ 。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秋收起义与井冈山会师的有关知识。这样的排列组合题,运用排除法较为简单。运用所学知识,仔细分析题干每一小项的内容,排除说法错误、片面或与题干无关的小项即可。
8.【答案】B
【知识点】遵义会议
【解析】【分析】A. 使红军跳出敌人的包围圈 ,不符合史实;
B.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 形成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领导力量 ,之后红军在毛泽东指挥下,战胜一个又一个困难,取得革命的胜利,故选项B符合题意;
C. 使中国革命从此一帆风顺 ,不符合史实;
D. 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不符合史实;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理解识记来回答;也可以拿四个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排除错误的选项,找到正确答案。
9.【答案】A
【知识点】秋收起义与井冈山会师
【解析】【分析】A.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的部队到达井冈山地区,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开始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的探索,故选项A符合题意;
B. 制定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 ,不符合题意;
C. 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不符合题意;
D. 确立了毛泽东在中央的领导地位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来理解识记回答,这是基础知识,需要学生理解的基础上识记。
10.【答案】D
【知识点】红军长征
【解析】【分析】A.四渡赤水河,不符合题意;
B. 飞夺泸定桥 ,不符合题意;
C. 翻越大雪山 ,不符合题意;
D.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28年,朱德和毛泽东率领的队伍在井冈山会师,此时长征还没有出现,故选项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准确记忆。解答时,需要学生依据对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上的知识点,比较简单。
11.【答案】C
【知识点】黄埔军校建立
【解析】【分析】据“今天在这地开这个军官学校,独一无二的希望,就是创造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可知,这个军官学校是黄埔军校,1924年5月,国民党在广州的黄埔创办了黄埔军校,为中国革命培养了大批的军事政治人才,为国民革命军的建立奠定了基础,C符合题意;
辛亥革命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A不符合题意;
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B不符合题意;
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C。
【点评】本题考查黄埔军校建立的有关知识。理解和识记黄埔军校建立的背景、时间、地点、领导人、办学宗旨、意义等基础知识是解题的关键。
12.【答案】B
【知识点】红军长征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中“6.5万、14个省、40万、600多次、剩5.7万”可知长征过程的艰辛。因此:
A.中共在长征途中播下了革命的火种,材料中未体现;
B.中国革命历经艰难和曲折,符合题意;
C.长征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材料中未体现;
D.长征为国共合作抗战奠定了基础,材料中未体现;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材料的能力,难度不大,掌握基础知识即可作答。
13.【答案】B
【知识点】北伐战争;第一次国共合作;黄埔军校建立;南京国民政府建立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23年,中国共产党召开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决定于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召开,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1924年5月, 黄埔军校创办 ;1926年到1927年初, 北伐战争胜利进军 ;1927年4月,蒋介石在南京建立“国民政府”,故选项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准确记忆。解答时,依据对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来回答,要记着事件的顺序。
14.【答案】C
【知识点】遵义会议
【解析】【分析】A. 通过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方针,不符合题意;
B. 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原则 ,不符合题意;
C.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片显示的是遵义会议的会址,遵义会议在及其危急的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故选项C符合题意;
D. 标志着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胜利完成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先看懂图片含义,判断出这是遵义会议,之后依据对遵义会议的意义的准确记忆来回答。
15.【答案】D
【知识点】秋收起义与井冈山会师
【解析】【分析】1927年,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失败后,当即立断,率部队向井冈山进军,开始创建中国革命史上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开辟,是中国共产党探索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一革命道路的开始。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秋收起义和井冈山会师的有关知识。试题较为简单,题干中的“这次上山”、“落脚点”、“党的工作重心转移”、“新的出发点”等关键词是重要的答题提示。
16.【答案】(1)建立黄埔军校;北伐战争胜利进军,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统治。叶挺。
(2)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行全民族抗战。
(3)南昌起义;渡江战役。
(4)国共两党合则两利,分则两伤,要促进两党再一次合作。
【知识点】北伐战争;第一次国共合作;国民大革命;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南昌起义
【解析】【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国共合作的相关知识的准确识记。依据已学知识可知,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在会议上通过的国民党宣言接受了中国共产党反帝反封建的主张,这样,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一次合作,合作后的国共两党创办了黄埔军校、领导了北伐战争,目的是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在北伐战争中,国共两党积极合作,叶挺率领独立团为第四军赢得“铁军”荣誉称号。
(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抗日战争的历史的准确识记。解题的关键在于准确识记图片,依据已学知识可知,1937年7月7日,日军在卢沟桥制造了七七事变,从此全民族抗战开始,1937年7月底,平津沦陷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国共两党再次合作,正式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开始了全民族抗战,最终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3)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中国革命道路的相关知识的准确识记。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国民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人和革命人们并没有被国民党反动派的血腥屠杀政策所吓倒,他们在中共的领导下,同国民党展开了斗争,开始了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举行了南昌起义,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八月一日定为建军节;材料四中“统治中国22年的南京国民党政权垮台”是解题的关键。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解放战争的历史的准确识记。依据已学知识可知,诗词里的“钟山”指的就是南京,“大江”指的就是长江天险,1949年4月,毛泽东和朱德向中国人民解放军下达进军的命令,等候在长江北岸的解放军百万雄师,分三路渡江作战,国民党长江防线顷刻崩溃,23日,南京解放。
(4)主要考查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解答本题要围绕材料的主旨分析归纳。本题通过对国共两党关系变化的历史知识进行分析可以知道,第一次国共合作后建立了黄埔军校,开始了北伐等;破裂后开始了十年内战,对双方的经济发展都造成了很坏的影响;第二次合作后共同打败了日军的侵略,但是抗日战争结束后,国共又打了三年内战,导致民不聊生,经济混乱,这些足以说明,国共两党合则两利,分则两伤。
故答案为:(1)建立黄埔军校;北伐战争胜利进军,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统治。叶挺;(2)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行全民族抗战;(3)南昌起义;渡江战役;(4)国共两党合则两利,分则两伤,要促进两党再一次合作。
【点评】本题考查诸多知识点,国共合作消灭北洋军阀的统治,抗日战争国共的合作,使得抗战胜利,紧接着国共破裂,发动南昌起义和渡江战役,解放南京,击垮国民党的反动势力,通过国共合作和分裂,引发的历史事件,需要学生具有归纳的能力,同时分析,国共合作和破裂的背景,以及最终应该吸取的教训。
17.【答案】(1)成果;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原因;国共两党实现第一次合作
(2)措施;打土豪,分田地,开展土地革命;在根据地开展游击战争。 影响: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创造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局面,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有利于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走向胜利。
(3)原因;长征过程中召开遵义会议,确定了毛泽东的正确领导;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红军长征播下革命的种子,铸就了长征精神,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4)原因;注重建立统一战线;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国情紧密结合;注重发动群众;拥有坚定的革命信念。
【知识点】北伐战争;红军长征;国民大革命;秋收起义与井冈山会师;工农武装割据;遵义会议
【解析】【分析】(1)依据材料一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北伐战争取得的重要成果是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原因;国共两党实现第一次合作 ,一个重军事,一个重民众, 枪与笔联合起来 。
(2)依据材料二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毛泽东为“生存和发展”所采取的措施有打土豪,分田地,开展土地革命;在根据地开展游击战争;这些措施的实施, 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创造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局面,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有利于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走向胜利。
(3)依据材料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长征过程中召开遵义会议,确定了毛泽东的正确领导;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红军长征播下革命的种子,铸就了长征精神,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因此长征结束时,大家都有了坚定的信心 。
(4) 综合以上材料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中国共产党能够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的原因有注重建立统一战线;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国情紧密结合;注重发动群众;拥有坚定的革命信念。
故答案为:(1) 成果;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原因;国共两党实现第一次合作
(2) 措施;打土豪,分田地,开展土地革命;在根据地开展游击战争。 影响: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创造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局面,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有利于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走向胜利。
(3) 原因;长征过程中召开遵义会议,确定了毛泽东的正确领导;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红军长征播下革命的种子,铸就了长征精神,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
(4) 原因;注重建立统一战线;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国情紧密结合;注重发动群众;拥有坚定的革命信念。
【点评】本题的前三题,都是要求学生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解答时,一定要把材料信息和所学知识结合起来,这样回答才全面,在回答时,可以看到,这侧重于课本基础知识,因此要注意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识记;最后一题是综合考查,需要学生理解回答,这可以把上述材料放在一起,从中找到相关的知识点来回答。
18.【答案】(1)党内“左”倾教条主义的错误领导;遵义会议;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在极其危急的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是中国共产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
(2)红一、二、四方面军会师。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3)不怕牺牲、前赴后继的献身精神;勇往直前、英勇奋斗的大无畏精神;众志成城、团结互助的协作精神;坚定理想、充满信心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百折不挠、排除万难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等。
【知识点】红军长征
【解析】【分析】(1)原因:根据材料“ 由于党内“左”倾教条主义的错误领导,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可归纳出红军长征的原因是左倾思想的影响和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转折和意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是中共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甘肃会宁会师标志着红军长征的结束;根据材料“ 党的领导是党和人民事业成功的根本保证 ”可知长征胜利的保证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长征精神的内涵体现为乐于吃苦,不惧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勇于战斗,无坚不摧的革命英雄主义;重于求实,独立自主的创新胆略;善于团结,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 。
故答案为:(1) 党内“左”倾教条主义的错误领导;遵义会议;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在极其危急的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是中国共产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
(2) 红一、二、四方面军会师。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3) 不怕牺牲、前赴后继的献身精神;勇往直前、英勇奋斗的大无畏精神;众志成城、团结互助的协作精神;坚定理想、充满信心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百折不挠、排除万难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等。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长征,侧重对材料分析和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较好的考查了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历史八上第五单元《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单元检测试卷
一、单选题
1.(2020·南充)毛泽东说:“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星星之火”点燃是在( )
A.古田会议 B.八七会议
C.南昌起义 D.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答案】D
【知识点】秋收起义与井冈山会师
【解析】【分析】A.古田会议,不符合题意;
B.八七会议,不符合题意;
C.南昌起义,不符合题意;
D.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27年秋收起义失败后,毛泽东率领队伍到达井冈山,在这里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这是中国共产党开创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革命道路的开始,故选项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识记。解答时,依据对课本基础知识的理解识记回答,这是基础知识,需要学生理解识记。
2.(2020·绥化)1924年5月,孙中山创办的培养出大批军事和政治人才的学校是( )
A. 京师同文馆 B.福州船政学堂
C.京师大学堂 D.黄埔军校
【答案】D
【知识点】黄埔军校建立
【解析】【分析】A.京师同文馆,不符合题意;
B.福州船政学堂,不符合题意;
C.京师大学堂,不符合题意;
D.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黄埔军校,它成立于1924年5月,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孙中山创办了黄埔军校, 培养出大批军事和政治人才,为国民革命军的建立和随后的北伐战争做了准备,故选项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特别是其中的时间、人物,结合对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基础知识要牢记。
3.(2020·大兴安岭)长征创造了人类的奇迹。在长征途中,红军打乱了敌人追剿计划的是( )
A.四渡赤水 B.平型关大捷 C.长沙会战 D.枣宜会战
【答案】A
【知识点】红军长征
【解析】【分析】A.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遵义会议之后,红军经过整编,提高了战斗力。毛泽东指挥红军,声东击西,四渡赤水,佯攻贵阳, 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故选项A符合题意;
B.平型关大捷,不符合题意;
C.长沙会战,不符合题意;
D.枣宜会战,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准确记忆。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注意区分长征途中这几次战役的意义。
4.(2020·北海模拟)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的队伍到达湘赣边界,并在1928年上半年,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其名称和革命对象是( )
选项 根据地名称 革命对象
A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日本帝国主义
B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国民党反动派
C 延安革命根据地 日本帝国主义
D 延安革命根据地 国民反动派
A.A B.B
C.C D.D
【答案】B
【知识点】工农武装割据
【解析】【分析】为反抗国民党反动派,1927年,毛泽东秋收起义后进军井冈山,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领部队来到井冈山,与毛泽东领导的部队胜利会师,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这是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支坚强的队伍,点燃了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了井冈山会师根据地建立的有关知识,难度适中。学生要掌握井冈山根据地建立的过程、意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是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5.(2020·蒙阴模拟)北伐战争失败的最深刻教训是( )
A.无产阶级必须掌握革命领导权
B.共产党必须要有完整的革命纲
C.要有科学的理论作指导
D.无产阶级必须警惕统一战线内的野心家
【答案】A
【知识点】北伐战争
【解析】【分析】国共两党共同领导的国民革命运动,虽然由于主、客观方面的多种因素最终失败,但仍具有其深远意义。这是中国近代史上前所未有的一次人民大革命。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北伐战争失败的最深刻教训是使共产党认识到要领导人民取得革命胜利,就必须坚持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必须掌握革命的武装,坚持武装斗争。选项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北伐战争的有关知识。北伐战争的失败使共产党认识到:要领导人民取得革命胜利,就必须坚持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必须掌握革命的武装,坚持武装斗争。
6.(2020·云南模拟)1924年,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国民党展开合作,进行反帝反封建的国民革命运动,又称“大革命”。这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建立的标志是( )
A.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
B.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
C.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在黄埔的创办
D.北伐胜利进军及工农革命运动蓬勃发展
【答案】B
【知识点】第一次国共合作
【解析】【分析】据所学知识可知,1924年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孙中山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新三民主义,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正式建立。故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有关知识。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标志着国共第一次合作的正式开始,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理解并识记国民党一大的相关史实是解题的关键。
7.(2020·河北模拟)作为“中国革命的摇篮”,井冈山光辉的斗争实践,生动诠释了中国的红色政权能够存在的原因。井冈山光辉的斗争实践有( )
①创建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
②进行了长征
③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④发动了南昌起义
A.①③ B.②③ C.①② D.①②③④
【答案】A
【知识点】秋收起义与井冈山会师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7年,毛泽东秋收起义后进军井冈山,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领部队来到井冈山,与毛泽东领导的部队胜利会师,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这是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支坚强的队伍,点燃了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这些都是“井冈山光辉的斗争实践”。题干小项中的 ①③符合题干内容; 题干中的②进行了长征与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有关; ④发动了南昌起义与大革命失败有关;排除 ②④ 。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秋收起义与井冈山会师的有关知识。这样的排列组合题,运用排除法较为简单。运用所学知识,仔细分析题干每一小项的内容,排除说法错误、片面或与题干无关的小项即可。
8.(2020·广东模拟)中共中央于1935年1月在贵州省遵义召开会议,决定增选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会后,常委分工,中央由张闻天负总责,由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组成三人军事指挥小组,统一指挥红军的行动。从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看,遵义会议( )
A.使红军跳出敌人的包围圈
B.形成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领导力量
C.使中国革命从此一帆风顺
D.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答案】B
【知识点】遵义会议
【解析】【分析】A. 使红军跳出敌人的包围圈 ,不符合史实;
B.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 形成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领导力量 ,之后红军在毛泽东指挥下,战胜一个又一个困难,取得革命的胜利,故选项B符合题意;
C. 使中国革命从此一帆风顺 ,不符合史实;
D. 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不符合史实;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理解识记来回答;也可以拿四个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排除错误的选项,找到正确答案。
9.(2020·盐城模拟)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的部队到达井冈山地区,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其重大意义是( )
A.开辟了正确的中国革命道路
B.制定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
C.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D.确立了毛泽东在中央的领导地位
【答案】A
【知识点】秋收起义与井冈山会师
【解析】【分析】A.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的部队到达井冈山地区,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开始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的探索,故选项A符合题意;
B. 制定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 ,不符合题意;
C. 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不符合题意;
D. 确立了毛泽东在中央的领导地位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来理解识记回答,这是基础知识,需要学生理解的基础上识记。
10.(2020八下·黄石月考)十堰市某中学举行“重走长征路”活动课竞赛,张强同学准备在演讲活动中再现下列历史场景。其中取材不当的是( )
A.四渡赤水河 B.飞夺泸定桥 C.翻越大雪山 D.会师井冈山
【答案】D
【知识点】红军长征
【解析】【分析】A.四渡赤水河,不符合题意;
B. 飞夺泸定桥 ,不符合题意;
C. 翻越大雪山 ,不符合题意;
D.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28年,朱德和毛泽东率领的队伍在井冈山会师,此时长征还没有出现,故选项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准确记忆。解答时,需要学生依据对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上的知识点,比较简单。
11.(2020·广东模拟)孙中山曾说:“今天在这地开这个军官学校,独一无二的希望,就是创造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这个“军官学校”对中国革命的贡献是( )
A.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B.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
C.为国民革命军的建立和随后的北伐战争做了准备
D.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
【答案】C
【知识点】黄埔军校建立
【解析】【分析】据“今天在这地开这个军官学校,独一无二的希望,就是创造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可知,这个军官学校是黄埔军校,1924年5月,国民党在广州的黄埔创办了黄埔军校,为中国革命培养了大批的军事政治人才,为国民革命军的建立奠定了基础,C符合题意;
辛亥革命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A不符合题意;
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B不符合题意;
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C。
【点评】本题考查黄埔军校建立的有关知识。理解和识记黄埔军校建立的背景、时间、地点、领导人、办学宗旨、意义等基础知识是解题的关键。
12.(2020九下·复兴月考)长征共历时两年,总行程6.5万里,红军战士转战14个省,跨过了近百条江河,翻过了约40座高山,共进行了600多次重要战役,红军战士出发时有大约18.6万人,到结束时只剩约5.7万人。上述材料主要说明了( )
A.中共在长征途中播下了革命的火种。
B.中国革命历经艰难和曲折。
C.长征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
D.长征为国共合作抗战奠定了基础。
【答案】B
【知识点】红军长征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中“6.5万、14个省、40万、600多次、剩5.7万”可知长征过程的艰辛。因此:
A.中共在长征途中播下了革命的火种,材料中未体现;
B.中国革命历经艰难和曲折,符合题意;
C.长征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材料中未体现;
D.长征为国共合作抗战奠定了基础,材料中未体现;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材料的能力,难度不大,掌握基础知识即可作答。
13.(2020八上·西安期末)下列事件反映了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从开始到破裂的重要过程。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国民党一大召开 ②中共三大召开 ③南京国民政府成立 ④北伐战争胜利进军 ⑤黄埔军校创办
A.⑤②①③④ B.②①⑤④③ C.①②⑤④③ D.②⑤③①④
【答案】B
【知识点】北伐战争;第一次国共合作;黄埔军校建立;南京国民政府建立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23年,中国共产党召开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决定于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召开,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1924年5月, 黄埔军校创办 ;1926年到1927年初, 北伐战争胜利进军 ;1927年4月,蒋介石在南京建立“国民政府”,故选项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准确记忆。解答时,依据对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来回答,要记着事件的顺序。
14.(2020·重庆)某校将以“百年历程”为题筹办纪念中国共产党诞生一百周年的大型图片展。下列对中共中央在下图所示会址召开的一次政治局扩大会议的解说,正确的是( )
A.通过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方针
B.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原则
C.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
D.标志着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胜利完成
【答案】C
【知识点】遵义会议
【解析】【分析】A. 通过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方针,不符合题意;
B. 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原则 ,不符合题意;
C.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片显示的是遵义会议的会址,遵义会议在及其危急的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故选项C符合题意;
D. 标志着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胜利完成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先看懂图片含义,判断出这是遵义会议,之后依据对遵义会议的意义的准确记忆来回答。
15.(2020·长清模拟)“这次上山,为大革命失败后共产党积蓄革命力量找到了落脚点,为党的工作重心转移提供了新思路,为中国革命寻找到了新的出发点。”对此理解正确的是中国共产党( )
A.发动城市武装暴动路线 B.组织城市工人罢工斗争
C.领导八一南昌武装起义 D.开辟农村包围城市道路
【答案】D
【知识点】秋收起义与井冈山会师
【解析】【分析】1927年,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失败后,当即立断,率部队向井冈山进军,开始创建中国革命史上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开辟,是中国共产党探索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一革命道路的开始。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秋收起义和井冈山会师的有关知识。试题较为简单,题干中的“这次上山”、“落脚点”、“党的工作重心转移”、“新的出发点”等关键词是重要的答题提示。
二、材料分析题
16.(2017八上·邢台月考)共产党和国民党作为对二十世纪中国的命运影响最大的两个政党,两党关系分
分合合。请结合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历史上的合作】
材料一:1924年,中国国民党在广州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通过了国民党新的党纲,同意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通过的宣言接受了中国共产党反帝反封建的主张。这样,国民党同共产党实现了第一次合作,领导了国民革命运动。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
材料二:……如果战端一开,那就是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在此安危绝续之交,唯赖举国一致,服从纪律,严守秩序。……
——节选自1937年7月17日蒋介石在庐山发表的“最后关头”演说
【历史上的对峙】
材料三:毛泽东曾对一位外国来访的同志说:“1927年,老蒋够厉害啦!他把我们像
鸡蛋一样摔在地上,可他没有想到,当时国外的许多智者也没有想到,我们还会孵出小鸡来!
材料四:23日,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统治中国22年的南京国民党政权垮台。
——岳麓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1)第一次国共合作取得了哪些成果?在国民革命中,率领独立团为第四军赢得“铁军”荣誉称号的人是谁?
(2)材料二所说“在此安危绝续之交”是由什么事件导致的?“举国一致”在政治上最突出的表现是什么?
(3)面对国民党的屠杀政策,中国共产党针锋相对,举行武装起义,第一次武装起义是什么事件?材料四反映的是哪次战役带来的战果?
(4)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国共两党的分分合合给予我们什么样的启示?
【答案】(1)建立黄埔军校;北伐战争胜利进军,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统治。叶挺。
(2)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行全民族抗战。
(3)南昌起义;渡江战役。
(4)国共两党合则两利,分则两伤,要促进两党再一次合作。
【知识点】北伐战争;第一次国共合作;国民大革命;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南昌起义
【解析】【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国共合作的相关知识的准确识记。依据已学知识可知,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在会议上通过的国民党宣言接受了中国共产党反帝反封建的主张,这样,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一次合作,合作后的国共两党创办了黄埔军校、领导了北伐战争,目的是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在北伐战争中,国共两党积极合作,叶挺率领独立团为第四军赢得“铁军”荣誉称号。
(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抗日战争的历史的准确识记。解题的关键在于准确识记图片,依据已学知识可知,1937年7月7日,日军在卢沟桥制造了七七事变,从此全民族抗战开始,1937年7月底,平津沦陷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国共两党再次合作,正式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开始了全民族抗战,最终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3)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中国革命道路的相关知识的准确识记。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国民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人和革命人们并没有被国民党反动派的血腥屠杀政策所吓倒,他们在中共的领导下,同国民党展开了斗争,开始了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举行了南昌起义,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八月一日定为建军节;材料四中“统治中国22年的南京国民党政权垮台”是解题的关键。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解放战争的历史的准确识记。依据已学知识可知,诗词里的“钟山”指的就是南京,“大江”指的就是长江天险,1949年4月,毛泽东和朱德向中国人民解放军下达进军的命令,等候在长江北岸的解放军百万雄师,分三路渡江作战,国民党长江防线顷刻崩溃,23日,南京解放。
(4)主要考查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解答本题要围绕材料的主旨分析归纳。本题通过对国共两党关系变化的历史知识进行分析可以知道,第一次国共合作后建立了黄埔军校,开始了北伐等;破裂后开始了十年内战,对双方的经济发展都造成了很坏的影响;第二次合作后共同打败了日军的侵略,但是抗日战争结束后,国共又打了三年内战,导致民不聊生,经济混乱,这些足以说明,国共两党合则两利,分则两伤。
故答案为:(1)建立黄埔军校;北伐战争胜利进军,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统治。叶挺;(2)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行全民族抗战;(3)南昌起义;渡江战役;(4)国共两党合则两利,分则两伤,要促进两党再一次合作。
【点评】本题考查诸多知识点,国共合作消灭北洋军阀的统治,抗日战争国共的合作,使得抗战胜利,紧接着国共破裂,发动南昌起义和渡江战役,解放南京,击垮国民党的反动势力,通过国共合作和分裂,引发的历史事件,需要学生具有归纳的能力,同时分析,国共合作和破裂的背景,以及最终应该吸取的教训。
17.(2020八上·驿城期末)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世纪20年代的国民革命中的国共两党,一个重军事,一个重民众,使北伐战争迅猛推进,时论认为“枪与笔联合起来,所到之处如入无人之境。”
材料二:毛泽东发现农民可以动员起来,甚至能够夺取城市,但是不能同国民党打仗。因此,毛泽东找到了信心,认为中共是能够生存和发展下去的,只要在一个地区内有人和粮食支持战斗,就可以发展自己的武装力量。1931年毛主席的“江西苏维埃共和国”就成了这一努力的榜样。
材料三:长征是在怀疑、猜忌、阴谋与恐惧的气氛中开始的;而长征结束时,大家都有了坚定的信心。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北伐战争取得的重要成果及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毛泽东为“生存和发展”所采取的措施。这些举措产生了什么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长征结束时,大家都有了坚定的信心”的原因。
(4)综合以上材料和探究,你认为在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中国共产党能够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的原因有哪些
【答案】(1)成果;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原因;国共两党实现第一次合作
(2)措施;打土豪,分田地,开展土地革命;在根据地开展游击战争。 影响: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创造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局面,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有利于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走向胜利。
(3)原因;长征过程中召开遵义会议,确定了毛泽东的正确领导;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红军长征播下革命的种子,铸就了长征精神,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4)原因;注重建立统一战线;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国情紧密结合;注重发动群众;拥有坚定的革命信念。
【知识点】北伐战争;红军长征;国民大革命;秋收起义与井冈山会师;工农武装割据;遵义会议
【解析】【分析】(1)依据材料一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北伐战争取得的重要成果是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原因;国共两党实现第一次合作 ,一个重军事,一个重民众, 枪与笔联合起来 。
(2)依据材料二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毛泽东为“生存和发展”所采取的措施有打土豪,分田地,开展土地革命;在根据地开展游击战争;这些措施的实施, 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创造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局面,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有利于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走向胜利。
(3)依据材料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长征过程中召开遵义会议,确定了毛泽东的正确领导;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红军长征播下革命的种子,铸就了长征精神,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因此长征结束时,大家都有了坚定的信心 。
(4) 综合以上材料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中国共产党能够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的原因有注重建立统一战线;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国情紧密结合;注重发动群众;拥有坚定的革命信念。
故答案为:(1) 成果;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原因;国共两党实现第一次合作
(2) 措施;打土豪,分田地,开展土地革命;在根据地开展游击战争。 影响: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创造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局面,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有利于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走向胜利。
(3) 原因;长征过程中召开遵义会议,确定了毛泽东的正确领导;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红军长征播下革命的种子,铸就了长征精神,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
(4) 原因;注重建立统一战线;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国情紧密结合;注重发动群众;拥有坚定的革命信念。
【点评】本题的前三题,都是要求学生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解答时,一定要把材料信息和所学知识结合起来,这样回答才全面,在回答时,可以看到,这侧重于课本基础知识,因此要注意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识记;最后一题是综合考查,需要学生理解回答,这可以把上述材料放在一起,从中找到相关的知识点来回答。
18.(2019·临沂)下列材料摘自习近平《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长征出发前,由于党内“左”倾教条主义的错误领导,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其他根据地也遭受挫折,中国革命面临着方向和道路的抉择。面对乱云飞渡、惊涛骇浪,我们党表现出无所畏惧的伟大实践精神,表现出浴火重生的伟大创造精神,在血与火中趟出了一条走向新生、走向胜利的革命道路。
材料二:长征胜利启示我们:党的领导是党和人民事业成功的根本保证。毛泽东同志指出:谁使长征胜利的呢?是共产党。没有共产党,这样的长征是不可能设想的。中国共产党,它的领导机关,它的干部,它的党员,是不怕任何艰难困苦的。”
材料三:长征这一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壮举,留给我们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就是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将士用生命和热血铸就的伟大长征精神。
(1)分析指出材料一中“失败”的原因。我们党从“失败”到走向新生、走向胜利”的转折点是什么?这个“转折点”具有怎样的标志性意义?
(2)哪三大红军主力的会师,宣告了“长征胜利”?“长征胜利”的根本保证是什么?
(3)“伟大长征精神”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其内涵是多方面的。请根据你的理解,列举出两个方面。
【答案】(1)党内“左”倾教条主义的错误领导;遵义会议;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在极其危急的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是中国共产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
(2)红一、二、四方面军会师。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3)不怕牺牲、前赴后继的献身精神;勇往直前、英勇奋斗的大无畏精神;众志成城、团结互助的协作精神;坚定理想、充满信心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百折不挠、排除万难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等。
【知识点】红军长征
【解析】【分析】(1)原因:根据材料“ 由于党内“左”倾教条主义的错误领导,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可归纳出红军长征的原因是左倾思想的影响和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转折和意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是中共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甘肃会宁会师标志着红军长征的结束;根据材料“ 党的领导是党和人民事业成功的根本保证 ”可知长征胜利的保证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长征精神的内涵体现为乐于吃苦,不惧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勇于战斗,无坚不摧的革命英雄主义;重于求实,独立自主的创新胆略;善于团结,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 。
故答案为:(1) 党内“左”倾教条主义的错误领导;遵义会议;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在极其危急的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是中国共产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
(2) 红一、二、四方面军会师。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3) 不怕牺牲、前赴后继的献身精神;勇往直前、英勇奋斗的大无畏精神;众志成城、团结互助的协作精神;坚定理想、充满信心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百折不挠、排除万难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等。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长征,侧重对材料分析和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较好的考查了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