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初中生物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生物和生物圈 单元检测
一、单选题
1.(2020七上·天门期末)下列各组中均属于生物的是( )
A.克隆羊、蜻蜓、钟乳石 B.蘑菇、珊瑚、松鼠
C.珊瑚虫、菊花、“非典”病毒 D.智能机器人、小鱼、杨树
【答案】C
【知识点】生物的特征
【解析】【解答】解:A、克隆羊、蜻蜓是生物,钟乳石不是生物,A错误。
B、蘑菇、松鼠是生物,珊瑚不是生物,B错误。
C、珊瑚虫、菊花、“非典”病毒都是生物,C正确。
D、小鱼、杨树是生物,智能机器人不是生物,D错误。
【分析】生物具有以下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够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5、生物能够生长和繁殖。6、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2.(2020七上·越秀期末)下列特征,不属于所有生物共同具有的是:
A.都具有应激性 B.都能繁殖后代
C.都由细胞构成 D.都能进行新陈代谢
【答案】C
【知识点】生物的特征
【解析】【解答】解:生物具有七大基本特征,①除病毒以外,生物一般都是由细胞构成的,②生物能够进行新陈代谢,③生物能够生长发育,④生物能繁殖后代,⑤生物能对外界的刺激做出反应,⑥生物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生物一般能适应一定的环境,也能影响环境,故答案为:C。
【分析】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病毒没有细胞结构,是由蛋白质的外壳和里面包裹的遗传物质组成的。
3.(2019七上·合肥月考)在“调查校园、社区或农田的生物种类”活动中,不需要进行的是( )
A.设计调查表 B.制作植物标本
C.做好调查记录 D.做好归类整理
【答案】B
【知识点】调查法
【解析】【解答】在生物种类的调查中,要记录生物的习性、数量、生活环境的特点,所以要设计调查表,并且做好调查记录,然后把记录的内容做好归类整理;生物的形态、结构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观察生活环境有利于更好的了解生物的特点。制作植物标本不是调查的内容。
故答案为:B
【分析】调查法的步骤:一、明确调查目的,确定调查范围及对象,调查生物时要选择一条生物种类较多的路线,并要爱护生物,不要随便采集,注意安全,与组内的同学一 起行动;二、选择调查方式 不同的调查课题应采用不同的调查方式.调查法包括抽样调查和全面调查,选择普查还是抽样调查要根据所要考查的对象的特征灵活选用,一般来说,对于具有破坏 性的调查、无法进行普查、普查的意义或价值不大时,应选择抽样调查,对于精确度要求高的调查,事关重大的调查往往选用普查.三、制定调查方案、调查提纲及 项目.四、实施调查.五、记录数据、并要实事求是,调查材料及数据的整理分析处理.六、撰写调查报告.
4.(2020七上·武城期末)关于生物特征下列说法正确是( )
A.“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体现的是生长和发育现象
B.“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体现的是生物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C.“朵朵葵花向太阳”体现的是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D.“蜻蜒点水”体现的是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
【答案】A
【知识点】生物的特征
【解析】【解答】解: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体现的是生长和发育现象,A正确;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体现的是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B错误;朵朵葵花向太阳说明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C错误;蜻蜒点水是蜻蜓在产卵,体现的是生物能繁殖,D错误。
【分析】生物的共同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5.(2020·三明模拟)俗话说:“霜降摘柿子”,霜降之后天气越来越冷,被霜打过的柿子味道更甜。这体现了哪 种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
A.温度 B.阳光 C.空气 D.水
【答案】A
【知识点】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解析】【解答】俗话说:“霜降摘柿子”。霜降是秋季最后一个节气,之后天气越来越冷,被霜打过的柿子味道更甜。这体现了温度对生物的影响。故答案为:A。
【分析】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生态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生物。
6.(2019·华阴模拟)熊猫是我国的国宝,对于一只生活在四川森林里的熊猫来说,影响它生活的生态因素包括哪些( )
A.森林里所有的植物和其他种类动物
B.阳光、空气、温度、水分、山石等非生物因素
C.A和B的总和
D.A和B的总和再加上森林里其他熊猫
【答案】D
【知识点】环境的组成和生态因素
【解析】【解答】生物的环境不仅是指生活的地点,还包括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环境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光决定植物的生理和分布,也影响动物的繁殖和活动时间等。温度影响生物的分布、生长和发育。水分影响生物的生长和发育,并决定陆生生物的分布。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有生物,包括同种和不同种的生物个体。因此影响熊猫生存的环境因素包括阳光、温度、水、空气等非生物因素,和森林里所有的植物和其他种类动物以及森林里其他熊猫。选项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生态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该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7.(2019七上·耒阳月考)根据你所了解的生物分类方法,你认为下列哪一组归类是正确的? ( )
A.蟹、蟋蟀、西瓜为陆生生物 B.鸡、猪、鸭为家禽
C.海带、鲫鱼、鸵鸟为水生生物 D.小麦、玉米、水稻为作物
【答案】D
【知识点】生物的归类
【解析】【解答】A、根据生活环境分为水生生物和陆生生物,螃蟹生活在水中,属于水生生物,蟋蟀、西瓜生活在陆地上,为陆生生物。A不符合题意;
B.根据用途分,鸡、鸭为家禽类,猪是家畜类。B不符合题意;
C.根据生活环境分,海带、鲫鱼为水生生物,鸵鸟为陆生生物。C不符合题意;
D.根据用途分,小麦、玉米、水稻都为作物。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分类的依据不同分类也不相同:根据生物体的形态结构特征,首先把生物分成植物界和动物界以及其他生物三大类;按照生活环境,可以分为陆生生物、水生生物等;按照用途,可以将生物分为作物、家禽、家畜、宠物等.
8.(2019七上·自贡期中)请指出完成下列活动需要用调查方法的是( )
A.人口普查 B.了解濒危动物
C.价值观调查 D.以上全是
【答案】D
【知识点】调查法
【解析】【解答】调查法的目的可以是全面把握当前的状况,也可以是为了揭示存在的问题,弄清前因后果,为进一步的研究或决策提供观点和论据。选项中A、人口普查属于调查活动;B、濒危动物种类;C、价值调查观属于调查活动,因此选项D正确。
故选:D
【分析】调查是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之一;调查时首先要明确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如果调查的范围很大,就要选取一部分调查对象作为样本;调查过程中要如实记录,对调查的结果要进行整理和分析,有时要用数学方法进行统计。
9.(2019·广州模拟)在调查校园生物中,以下同学的做法,正确的是( )
A.小军发现几株不认识的植物,于是把它们拔出来,带回家研究
B.小梅拨开草丛,一只蟋蟀蹦出来,很快蹦到校园外面去了,小梅把它记录下来
C.小伟调查记录中有蚯蚓,其他同学都没有,小伟决定把它删掉
D.小明发现一只老鼠,太恶心了,不记录
【答案】B
【知识点】调查法
【解析】【解答】解:A.调查中不要伤害动植物和破坏生物的生存环境,特别是要保护珍稀物种。A不符合题意。
B.调查是一项科学工作,对你所看到的生物,不管你是否喜欢它,都要认真观察,如实记录。B符合题意。
CD.调查是一项科学工作,对你所看到的生物,不管你是否喜欢它,都要认真观察,如实记录。不能仅凭个人好恶取舍。故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调查是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之一,是了解生物种类、生存环境和外部形态等常用的研究方法。
生物调查活动的注意事项:调查是一项科学工作,对于所看到的生物,不管是否喜欢它,都要认真观察,如实记录;不要损伤植物和伤害动物,不要破坏其生活环境;注意安全,集体行动。
10.(2019七上·顺德月考)为了探究草履虫对刺激作出的反应,某同学在载玻片两端分别滴一滴草履虫培养液,用解剖针把两滴培养液连通起来,在草履虫培养液左侧放少许食盐(如下图所示)。用放大镜观察,大多数草履虫将( )
A.停止运动 B.从左向右运动
C.向食盐方向运动 D.从右向左运动
【答案】B
【知识点】生物的特征
【解析】【解答】生物体对外界的刺激所作出的反应叫应激性,草履虫属于单细胞生物,具有基本生物特征,既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根据题干所述,在培养液的的左侧放少许食盐,食盐对草履虫属于不利刺激,所以草履虫要躲避它,因此草履虫会向右移动。可见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此题考查生物的基本特征及草履虫的特征,为基础题,难度不大,解答此题需要熟知生物体对外界刺激都能做出一定的反应叫,这叫做应激性,草履虫属于单细胞生物,能够对不同的刺激作出不同的反应。
11.(2019七上·大埔期中)对下列诗文或谚语所蕴含的科学道理解释错误的是( )
A.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B.唯有葵花向日倾-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C.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生物的生长和繁殖
D.桂实生桂,桐实生桐-生物的变异现象
【答案】D
【知识点】生物的特征
【解析】【解答】解:“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说明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故A正确; “惟有葵花向日倾”,这句话描述了向日葵的生长特点,说明了生物向日葵能对外界刺激光做出反应,故B正确;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形象生动地表现了生物顽强的生命力和生命周期,说明生物体具有生长、发育和繁殖下一代的能力,故C正确;桂实生桂,桐实生桐,体现了亲子之间具有相同的性状,属于遗传现象,故D错误。故答案为:D。
【分析】生物的特征: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生物能够进行呼吸;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生物能够生长和繁殖;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生物都能遗传和变异的特征。
12.(2019九上·定陶期中)在2019年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上,小i机器人可以实现解答观众的法律问题,帮助完成老年证办理等工作,但小i不是生物学意义上的人。因为“小i”不具有下列哪项生命活动( )
A.排出代谢废物 B.来回自由行走
C.能够与人交流 D.解答多种问题
【答案】A
【知识点】生物的特征
【解析】【解答】解:生物是指具有生命的物体,具有生物的特征;机器人不能生长、生殖、不存在遗传、变异现象、不能形成和排出废物、不能对刺激做出反应等,机器人不是生物。因此,因为“小i”不具有下列生命活动是排出代谢废物。故答案为:A。
【分析】生物的特征有: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生物能进行呼吸;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生物能生长和繁殖;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13.(2020七上·自贡期末)下列关于生物圈的描述错误的是( )
A.水圈中的生物大多数生活在距海平面150米以内的水层中
B.生物圈范围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C.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D.岩石圈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
【答案】B
【知识点】生物圈的概述;生物圈的范围
【解析】【解答】A、水圈的大部主要指的是海平面150米以内,150米以下无光,不适合生物的生存,但也有少量的生物,A不符合题意。
B、生物圈的范围:以海平面为标准来划分,生物圈向上可到达约10千米的高度,向下大约10千米左右深处,厚度为20千米左右的圈层,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B符合题意。
C、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是最大的生态系统,C不符合题意。
D、岩石圈是地球表面的固体部分。它的表面大多覆盖着土壤,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在这一圈层内,有郁郁葱葱的森林,一望无际的草原,绚丽多彩的奇花异草,还有五颜六色的昆虫,种类繁多的飞禽走兽,以及大量的细菌、真菌。岩石圈也是人类的“立足点”,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生物圈是生物与环境构成的一个统一的整体,是最大的生态系统,它包括了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及其生存的全部环境,它为生物提供了营养物质、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等生存的基本条件,适合生物的生存,生物圈的范围:以海平面为标准来划分,生物圈向上可到达约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10千米左右深处,厚度为2 0千米左右的圈层,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生物圈包括森林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等,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14.(2020七上·双台子期末)我国有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其中被称为“地球之肺”和“地球之肾”的生态系统分别是( )
A.草原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 B.森林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
C.草原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 D.森林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
【答案】B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类型
【解析】【解答】解:草原生态系统是草原地区生物〔植物、动物、微生物〕和草原地区非生物环境构成的,进行物质循环与能量交换的基本机能单位。它不仅是重要的畜牧业生产基地,而且是重要的生态屏障。
海洋生态系统是海洋中由生物群落及其环境相互作用所构成的自然系统。
湿地生态系统是在多水和过湿条件下形成的生态系统。沼泽是典型的湿地生态系统,以沼泽植物占优势,动物的种类也很多。湿地具有净化水源、蓄洪抗旱的作用,因此被称为“地球之肾”。
森林生态系统分布在较湿润的地区,动植物种类繁多。森林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调节气候、净化空气、消除污染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有“绿色水库”、“地球之肺”之称。
淡水生态系统是在淡水中由生物群落及其环境相互作用所构成的自然系统,不仅是人类资源的宝库,而且是重要的环境因素,具有调节气候,净化污染及保护生物多样性等功能。
故答案为:B。
【分析】生态系统的类型有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解答即可。
15.(2019七上·灌阳期中)下列哪种生态系统自动调节能力最强( )
A.黄土高坡 B.农田生态系统
C.神农架野生自然保护区 D.黄河
【答案】C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类型;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解析】【解答】解:黄土高坡地处西北,气候较干旱,降水较少而集中,水土流失严重,植被稀疏,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较少,自动调节能力较差,A不符合题意。
农田生态系统是人工的生态系统,以农作物为主体,动植物种类相对较少。同野生植物相比,农作物抵抗旱、涝或病虫害的能力差,因此,需要在栽培和管理中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自动调节能力相对比较弱,B不符合题意。
神农架野生自然保护区属于森林生态系统,分布在湿润的地区,动植物的种类繁多,因此有较强的自动调节能力,C符合题意。
黄河属于水域生态系统,由于黄河断流以及北方的沙尘暴天气等原因使得生态环境恶化,破坏了生态系统的稳定,使之自动调节能力减弱,D不符合题意。
【分析】在一个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越多,生态系统越稳定,自动调节能力越强,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越少,自动调节能力越差,据此答题。
16.(2019七上·泰兴期中)施用农药“DDT”的地区,虽然只占陆地面积的一小部分,可是远在南极的动物体内也发现了DDT,这种现象说明( )
A.DDT挥发性极强
B.这些南极动物可能是从施药地区迁去的
C.考察队把DDT带到南极
D.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有许多是全球性的
【答案】D
【知识点】生物圈的范围;生物富集
【解析】【解答】物质循环是周而复始的,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施用农药“DDT”的地区,虽然只占陆地面积的一小部分,可是远在南极的动物体内也发现了DDT,这说明DDT通过食物链的传递,已加入全球性的物质循环当中,可见,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有许多是全球性的。
故答案为:D
【分析】生物富集作用是指环境中一些有害物质(如重金属、化学农药等),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的过程。因为这些有害物质具有化学性质稳定、不易分解的特点,会在生物体内积累而不易排出,所以随着营养级的升高而不断积累,危害最大的是这一食物链的最高级消费者.
17.(2019七上·三台期中)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湿地生态系统被称为“绿色水库”
B.城市生态系统中植物种类和数量较多
C.“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体现了一条食物链
D.草原生态系统在水土保持和防风固沙等方面起重要作用
【答案】D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类型;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食物链和食物网
【解析】【解答】解:A、湿地生态系统具有净化水质、蓄洪抗旱的作用,具有“地球之肾”的美称,A错误。
B、城市生态系统是一个以人类为主的生态系统,生产者少,而消费者多主要是人类,人类的活动决定了该生态系统的平衡问题,植物种类和数量较少,B错误。
C、食物链中必须有生产者,而螳螂、蝉、黄雀都属于消费者,不能够成食物链,C错误。
D、草原生态系统分布在干旱地区,这里年降雨量很少,植被主要是低矮的草,在保持水土和防风固沙等方面也起着一定的作用,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1)森林生态系统分布在较湿润的地区,动植物种类繁多。消费者主要是野生动物。森林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调节气候、净化空气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有“绿色水库”、“地球之肺”之称。(2)城市生态系统是一个以人类为主的生态系统,生产者少,而消费者多主要是人类,人类的活动决定了该生态系统的平衡问题。(3) 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这种关系的,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4)草原生态系统分布在干旱地区,这里年降雨量很少,植被主要是低矮的草,在保持水土和防风固沙等方面也起着一定的作用。
18.(2020·新疆)下列动物的体色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是( )
A.芦花鸡的红鸡冠 B.孔雀漂亮的羽毛
C.北极熊白色的体色 D.大熊猫黑白相间的体色
【答案】C
【知识点】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解析】【解答】生物必须适应环境,适者生存。
A. 芦花鸡具有鲜红的红鸡冠和艳丽的羽毛,可以吸引母鸡,是求偶行为属于繁殖行为,不符合题意。
B.在繁殖期间,雄孔雀靠展示艳丽的尾羽来吸引雌孔雀,这是动物的一种生殖行为,不符合题意。
C.北极被冰雪覆盖,环境颜色为白色,北极熊体色为白色,与环境颜色一致,是北极熊对北极环境的一种适应,符合题意。
D.大熊猫黑白相间的体色,是由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是生物性状的表现形式,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普遍存在的,现在生存的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或行为。不同生物适应环境的方式不同,如,仙人掌的叶退化成刺状,可减少水分的散失,绿色肥大的茎既能进行光合作用又能储存水分,适于生活在干旱的环境中;鸟类的前肢变成翼,适于飞行等。
19.(2018·中山模拟)下列生物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形成的食物链是 ( )
①虫 ②鹰 ③棉花 ④棉蚜 ⑤麻雀 ⑥食 蚜蝇
A. B.
C. D.
【答案】B
【知识点】食物链和食物网
【解析】【解答】在①虫②鹰③棉花④棉蚜⑤麻雀⑥食蚜蝇构成的食物链中,起点是③棉花,棉蚜以棉花为食,食蚜蝇和瓢虫都以棉蚜为食,两者是竞争关系。麻雀以瓢虫和食蚜蝇为食,鹰以麻雀为食,是最高级消费者。故此食物链的写法应是:
。
故答案为:B
【分析】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20.(2020·三明模拟)车前草同一层的每片叶之间的夹角是 137°,叶片的这种有序排列能最大效率的接受光照, 这种现象说明( )
A.环境适应生物 B.生物适应环境
C.环境影响生物 D.生物影响环境
【答案】B
【知识点】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解析】【解答】阳光是从上往下照射的,若叶片相互遮挡,下面的叶片就不能接受阳光的照射,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就会减少,不利于车前草的生长。因此车前草上下相邻的叶片互不遮挡,能使每片叶都尽可能地接受阳光照射,这种现象体现了生物能适应环境。
故答案为:B。
【分析】现存的生物,都具有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生理特性和行为方式。这些适应性的特征是生物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如骆驼、骆驼刺对荒漠缺水环境的适应,动物的警戒色、拟态等。
21.(2020·南平模拟)我国的毛乌素沙漠治理面积已经达到 93.24%,沙漠变成了绿洲,这主要体现了( )
A.环境影响生物 B.生物适应环境
C.生物影响环境 D.环境适应生物
【答案】C
【知识点】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解析】【解答】我国的毛乌素沙漠治理面积已经达到 93.24%,沙漠变成了绿洲。是因为大量植树造林,才把沙漠变成绿洲,说明生物影响环境。
故答案为:C。
【分析】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如沙漠上的植物必须耐旱才能生存。生物也能影响环境如蚯蚓改良土壤,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植物的蒸腾作用可以增加空气湿度等。
22.(2019·惠来模拟)地衣是由藻类(a)和真菌(b)共同生活在一起而形成的。藻类为真菌提供有机物,真菌为藻类提供水和无机物。随着时间的推移,两种生物数量的变化可表示为( )
A. B.
C. D.
【答案】D
【知识点】生物间的关系
【解析】【解答】解:地衣中的藻类含有叶绿体能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真菌提供有机物,真菌通过分解作用可以产生水、无机盐和二氧化碳,能为藻类提供水、无机盐,这种对双双彼此都有利的生活方式叫共生,因此地衣中的藻类和真菌属于共生关系,随着时间的推移,两种生物数量会随着另一种生物的增多而增多,减少而减少。A曲线表示寄生关系,B曲线可以表示竞争关系,C曲线表示捕食关系,D曲线可表示共生关系。
故答案为:D。
【分析】共生是指有些细菌和真菌与动物或植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赖,彼此有利,一旦分开,两者都会受到很大的营养,甚至不能存活。
23.(2020·平邑模拟)下列关于如图“生态系统中各生物之间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①是生产者,②③④是消费者
B.①固定太阳能的多少将影响②③的数量
C.图中包含的食物链是①→②→③→④
D.图中所有生物共同构成一个生态系统
【答案】B
【知识点】生态系统概述;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食物链和食物网
【解析】【解答】解:A.①绿色植物属于生产者,②虫、③食虫鸟都是动物属于消费者,④是细菌、真菌属于分解者,A错误。
B.在生态系统中通常是绿色植物才能固定太阳能,为自身和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因此①固定太阳能的多少将影响②③的数量,B正确。
C.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构成食物链,不包括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因此图中包含的食物链是①→②→③,不包括④分解者,C错误。
D.图中只有生物部分,没有非生物部分,因此图中所有的生物只能构成群落,不能构成一个生态系统,D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生物体内的能量最终来源太阳,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把太阳能转化成化学能,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24.(2020·北京模拟)彤彤想制作一个微型生态系统,希望生活在其中的水草和小鱼能生存较长时间。下列装置和材料中,最好选用( )
A.无色透明玻璃瓶、池塘清水 B.棕色玻璃瓶、池塘清水
C.无色透明玻璃瓶、蒸馏水 D.棕色玻璃瓶、蒸馏水
【答案】A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结构
【解析】【解答】解: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从生产者固定太阳能开始的,所以制作一个微型生态系统,应用无色透明玻璃瓶,可以充分利用光能;池塘清水含有多种微生物,有利于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故答案为:A。
【分析】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25.(2019·柳州模拟)下表是对几种生物体内农药含量的测定结果,这些生物之间存在吃与被吃的关系,请分析下列哪一条食物链的联系是正确的( )
A.A→B→C→D→E B.E→D→C→B→A
C.D→A→B→C→E D.C→E→B→A→D
【答案】D
【知识点】食物链和食物网;生物富集
【解析】【解答】解:生物富集作用是指环境中一些污染物(如重金属、化学农药等),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的过程。因为这些污染物具有化学性质稳定、不易分解的特点,会在生物体内积累而不易排出,所以随着营养级的升高而不断积累,最终危害到人类的安全。依题意,由表中生物体内农药含量可知:C表示生产者,E表示初级消费者,B表示次级消费者,A表示三级消费者,D表示四级消费者。故正确的一条食物链的联系是:C→E→B→A→D。所以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动物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从而使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在生态系统的各营养级中流动,有毒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营养级别越高的生物,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就越多。
二、判断题
26.(2020七上·高台期末)“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描写了生物能够繁殖后代。
【答案】(1)正确
【知识点】生物的特征
【解析】【解答】解:生物能生长和繁殖:生物体能够由小长大,生物体发育到一定阶段,就开始繁殖下一代。“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反应出生物能够繁殖后代的特征。此题说法正确。
【分析】此题可根据生物的基本特征分析解答。生物的基本特征有:(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6)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征;(7)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27.(2020七上·越秀期末)动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植物却不能。
【答案】(1)错误
【知识点】生物的特征
【解析】【解答】解:生物的特征有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生物能够进行呼吸;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生物能够生长和繁殖 ;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动物能,植物也能对外界刺激能做出反应,如含羞草的叶受到刺激会合拢,植物的叶有向光性,根的向地性、向水性、向肥性。故本题说法错误。
【分析】生物的特征有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生物能够进行呼吸;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生物能够生长和繁殖 ;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28.(2019七上·瑶海期末)人在睡觉的时候没有进行新陈代谢。
【答案】(1)错误
【知识点】生物的特征
【解析】【解答】该题考查生物的基本特征,生物时刻不停地与周围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即新陈代谢,新陈代谢是生物体进行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
故答案为:错误
【分析】生物的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29.(2019七上·涡阳月考)生物能适应环境的任何变化.
【答案】(1)错误
【知识点】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解析】【解答】现存的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环境相适应的特征或行为,但并不是生物能适应所有的环境,当环境的变化超出了生物的适应能力,生物就会灭绝,这就是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例如:将鲫鱼放到海水中,不久鲫鱼就会死亡,这说明生物不能适应所有的环境。
故答案为:错误
【分析】生物必需适应环境才能生存下来,同时,生物影响和改变着环境.
30.(2019七上·涡阳月考)一个池塘中所有的生物可以看做一个生态系统。
【答案】(1)错误
【知识点】生态系统概述
【解析】【解答】解:莲花湖中的所有生物,只是组成生态系统的生物部分,而缺少生物生存的水分、土壤、温度、空气以及生存的空间等非生物部分。因此不能看作一个生态系统。题干说法错误。物细胞中没有叶绿体。题干说法错误。
【分析】生态系统概念是指由生物以及生活的环境组成的,包括环境中的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而某种动物、植物、或者其他生物是不能单独构成生态系统的,还需要有其他非生物因素。
三、实验探究题
31.(2019七上·江北期中)下面是关于探究“光对黄群夜蛾生活的影响”的实验报告部分内容,请你将它补充完整,并回答相关提出的问题。(注:黄群夜蛾是一种在夜间活动的飞蛾)
(1)实验中探讨的问题: 影响黄群夜蛾的生活吗?
(2)依据生活经验,你做出的假设: 。
(3)设计方案:
①材料用具:20只黄群夜蛾,纸盒一个,纸板、玻璃板各一块。
②实验装置:在纸盒里以横轴中线为界,一侧盖上纸板,一侧盖上玻璃板,这样,在盒里就形成了 和 两种环境。
(4)方法步骤:
第一步:在纸盒两侧各放入10只数量相同的黄群夜蛾,静置2分钟(min)。
第二步:每分钟统计一次明亮处和黑暗处的黄群夜蛾数目,统计10次。
实验记录:不同时间,不同环境下的黄群夜蛾数目。
环境 2min 3min 4min 5min 6min 7min 8min 9min 10min 11min
黑暗 3 2 2 2 2 3 2 2 1 2
明亮 17 18 18 18 18 17 18 18 19 18
结论: 对黄群夜蛾的生活有影响。
(5)根据实验回答问题:
①实验中为什么用20只黄群夜蛾,而不是2只 。
②实验结束后,怎么处理黄群夜蛾? 。
【答案】(1)光
(2)光影响黄群夜蛾的生活
(3)黑暗;明亮
(4)光
(5)避免出现偶然性;放回到自然环境中
【知识点】探究非生物因素对某种生物的影响
【解析】【解答】解:(1)探究“光对黄群夜蛾生活的影响”,因此实验中探讨的问题:光影响黄群夜蛾的生活吗?(2)依据生活经验,作出的假设:光影响黄群夜蛾的生活。(3)②实验装置:在纸盒里以横轴中线为界,一侧盖上纸板,一侧盖上玻璃板,这样,在盒里就形成了黑暗和明亮两种环境。(4)根据数据得出,明亮环境中的黄群夜蛾比黑暗环境中的黄群夜蛾多。结论:光对黄群夜蛾的生活有影响。(5)①2只黄群夜蛾数量太少,存在偶然性,如采集的黄群夜蛾生病、或受其它非生物因素的影响、处于特殊生长时期等都会导致实验结论出错,因此所用黄群夜蛾的数量要多,所以实验中用20只黄群夜蛾,避免出现偶然性 。
②要养成关爱动物的好习惯,保护动物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这样对于保护我们生存的环境非常有利,所以要把黄群夜蛾放回到适宜它生长的自然环境中。
【分析】(1)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2)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
四、综合题
32.(2019七上·临洮月考)“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是我国宋朝的著名诗句,试着从生物学的角度分析“红杏出墙”现象。
(1)“红杏出墙”是受墙外阳光刺激引起的,从这个意义上讲,该事例表现了红杏具有 的特征。
(2)红杏可开花结果,这反映了红杏具有 特征。
(3)红杏可以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无机盐,从这个意义上讲,红杏具有 特征。
(4)红杏可以由小到大,从这个意义上讲,红杏具有 特征。
(5)从红杏反映的以上各个特征来看,红杏属于 。
【答案】(1)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2)能繁殖后代
(3)生物生活需要营养
(4)能够生长
(5)生物
【知识点】生物的特征
【解析】【解答】(1)红杏伸出墙外是受墙外阳光刺激引起的,说明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2)红杏可开花结果,说明生物能繁殖;
(3)红杏可以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无机盐,说明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4)红杏可以由小长大,说明生物能够生长;
(5)红杏具有生物的特征,属于生物。
【分析】生物的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33.(2020·安徽模拟)如图是某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及各成分之间的关系,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看,A属于 部分。
(2)该生态系统中有 条食物链,请写出最短的一条食物链: (用字母表示)。
(3)如果土壤受到重金属铝的污染,经过一段时间后,体内积累铝最多的生物是 。(填字母)
(4)该生态系统中,C与D之间的关系属于 关系。通常情况下,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比例能维持相对稳定的状态,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答案】(1))非生物
(2)2;F→E→D
(3)D
(4)捕食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食物链和食物网
【解析】【解答】(1)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温度、水分、空气、土壤等,可见题干中,A太阳水分非生物部分。
(2)在该生态系统中,生物因食物关系而形成的联系称为食物链,起点为生产者,终点为最高级消费者,在图中生态系统中,食物链有:F→E→D;F→B→C→D,可见,最短的一条食物链是F→E→D。
(3)有毒物质如铅、汞等在生物体内不易被分解,会沿着食物链传递并逐渐富集积累,在一条食物链中营养级越低有毒物质积累越少,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积累越多,所以,题干中,如果土壤受到重金属铝的污染,经过一段时间后,体内积累铝最多的生物是最高级消费者D鹰。
(4)在图中生态系统中,鹰以鸟为食物,所以D和C之间是捕食关系。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状态,即处于动态平衡状态,因为在通常情况下,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而这种能力受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所限制,生态系统内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调节能力越强。
故答案为:(1)非生物;(2)2、F→E→D;(3)D;(4)捕食。
【分析】此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组成、食物链、生物富集等基础知识,难度不大,此部分内容所含知识点较多,需要熟记,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是指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起点是生产者,终点是消费者,用箭头连接,箭头指向捕食者,注意食物链上不能有分解者。
34.(2020·福建模拟)在某一草原生态系统中,存在着如图所示的食物关系。据图回答。
(1)该食物网中共有 条食物链,其中最长的一条是 。
(2)能够为其它生物提供食物和能量的是[ ]。
(3)E和B的关系是 。
(4)图中没有画出的生态系统组成成分是 和非生物部分。
【答案】(1)4;A→B→C→E
(2)A
(3)捕食
(4)分解者
【知识点】生物间的关系;生态系统的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
【解析】【解答】(1)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它们彼此交错连接,形成了食物网。计算食物网中食物链的条数,从生产者开始先弄清楚有几个分支,再分别弄清楚每个分支有几条小分支。图中的食物链有:A→B→E,A→B→C→E,A→C→E,A→D→E,共计4条食物链,其中最长的一条是A→B→C→E。(2)食物链的起点是生产者植物,因此在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中,生产者是A表示的绿色植物,能够为其它生物提供食物和能量,BCDE是动物表示消费者。(3)在此食物网中,E又以B为食,B和E两者是捕食关系。(4)生态系统中的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图中没有表示出来的生态系统的生物部分是分解者。
【分析】(1)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2)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初中生物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生物和生物圈 单元检测
一、单选题
1.(2020七上·天门期末)下列各组中均属于生物的是( )
A.克隆羊、蜻蜓、钟乳石 B.蘑菇、珊瑚、松鼠
C.珊瑚虫、菊花、“非典”病毒 D.智能机器人、小鱼、杨树
2.(2020七上·越秀期末)下列特征,不属于所有生物共同具有的是:
A.都具有应激性 B.都能繁殖后代
C.都由细胞构成 D.都能进行新陈代谢
3.(2019七上·合肥月考)在“调查校园、社区或农田的生物种类”活动中,不需要进行的是( )
A.设计调查表 B.制作植物标本
C.做好调查记录 D.做好归类整理
4.(2020七上·武城期末)关于生物特征下列说法正确是( )
A.“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体现的是生长和发育现象
B.“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体现的是生物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C.“朵朵葵花向太阳”体现的是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D.“蜻蜒点水”体现的是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
5.(2020·三明模拟)俗话说:“霜降摘柿子”,霜降之后天气越来越冷,被霜打过的柿子味道更甜。这体现了哪 种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
A.温度 B.阳光 C.空气 D.水
6.(2019·华阴模拟)熊猫是我国的国宝,对于一只生活在四川森林里的熊猫来说,影响它生活的生态因素包括哪些( )
A.森林里所有的植物和其他种类动物
B.阳光、空气、温度、水分、山石等非生物因素
C.A和B的总和
D.A和B的总和再加上森林里其他熊猫
7.(2019七上·耒阳月考)根据你所了解的生物分类方法,你认为下列哪一组归类是正确的? ( )
A.蟹、蟋蟀、西瓜为陆生生物 B.鸡、猪、鸭为家禽
C.海带、鲫鱼、鸵鸟为水生生物 D.小麦、玉米、水稻为作物
8.(2019七上·自贡期中)请指出完成下列活动需要用调查方法的是( )
A.人口普查 B.了解濒危动物
C.价值观调查 D.以上全是
9.(2019·广州模拟)在调查校园生物中,以下同学的做法,正确的是( )
A.小军发现几株不认识的植物,于是把它们拔出来,带回家研究
B.小梅拨开草丛,一只蟋蟀蹦出来,很快蹦到校园外面去了,小梅把它记录下来
C.小伟调查记录中有蚯蚓,其他同学都没有,小伟决定把它删掉
D.小明发现一只老鼠,太恶心了,不记录
10.(2019七上·顺德月考)为了探究草履虫对刺激作出的反应,某同学在载玻片两端分别滴一滴草履虫培养液,用解剖针把两滴培养液连通起来,在草履虫培养液左侧放少许食盐(如下图所示)。用放大镜观察,大多数草履虫将( )
A.停止运动 B.从左向右运动
C.向食盐方向运动 D.从右向左运动
11.(2019七上·大埔期中)对下列诗文或谚语所蕴含的科学道理解释错误的是( )
A.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B.唯有葵花向日倾-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C.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生物的生长和繁殖
D.桂实生桂,桐实生桐-生物的变异现象
12.(2019九上·定陶期中)在2019年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上,小i机器人可以实现解答观众的法律问题,帮助完成老年证办理等工作,但小i不是生物学意义上的人。因为“小i”不具有下列哪项生命活动( )
A.排出代谢废物 B.来回自由行走
C.能够与人交流 D.解答多种问题
13.(2020七上·自贡期末)下列关于生物圈的描述错误的是( )
A.水圈中的生物大多数生活在距海平面150米以内的水层中
B.生物圈范围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C.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D.岩石圈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
14.(2020七上·双台子期末)我国有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其中被称为“地球之肺”和“地球之肾”的生态系统分别是( )
A.草原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 B.森林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
C.草原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 D.森林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
15.(2019七上·灌阳期中)下列哪种生态系统自动调节能力最强( )
A.黄土高坡 B.农田生态系统
C.神农架野生自然保护区 D.黄河
16.(2019七上·泰兴期中)施用农药“DDT”的地区,虽然只占陆地面积的一小部分,可是远在南极的动物体内也发现了DDT,这种现象说明( )
A.DDT挥发性极强
B.这些南极动物可能是从施药地区迁去的
C.考察队把DDT带到南极
D.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有许多是全球性的
17.(2019七上·三台期中)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湿地生态系统被称为“绿色水库”
B.城市生态系统中植物种类和数量较多
C.“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体现了一条食物链
D.草原生态系统在水土保持和防风固沙等方面起重要作用
18.(2020·新疆)下列动物的体色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是( )
A.芦花鸡的红鸡冠 B.孔雀漂亮的羽毛
C.北极熊白色的体色 D.大熊猫黑白相间的体色
19.(2018·中山模拟)下列生物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形成的食物链是 ( )
①虫 ②鹰 ③棉花 ④棉蚜 ⑤麻雀 ⑥食 蚜蝇
A. B.
C. D.
20.(2020·三明模拟)车前草同一层的每片叶之间的夹角是 137°,叶片的这种有序排列能最大效率的接受光照, 这种现象说明( )
A.环境适应生物 B.生物适应环境
C.环境影响生物 D.生物影响环境
21.(2020·南平模拟)我国的毛乌素沙漠治理面积已经达到 93.24%,沙漠变成了绿洲,这主要体现了( )
A.环境影响生物 B.生物适应环境
C.生物影响环境 D.环境适应生物
22.(2019·惠来模拟)地衣是由藻类(a)和真菌(b)共同生活在一起而形成的。藻类为真菌提供有机物,真菌为藻类提供水和无机物。随着时间的推移,两种生物数量的变化可表示为( )
A. B.
C. D.
23.(2020·平邑模拟)下列关于如图“生态系统中各生物之间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①是生产者,②③④是消费者
B.①固定太阳能的多少将影响②③的数量
C.图中包含的食物链是①→②→③→④
D.图中所有生物共同构成一个生态系统
24.(2020·北京模拟)彤彤想制作一个微型生态系统,希望生活在其中的水草和小鱼能生存较长时间。下列装置和材料中,最好选用( )
A.无色透明玻璃瓶、池塘清水 B.棕色玻璃瓶、池塘清水
C.无色透明玻璃瓶、蒸馏水 D.棕色玻璃瓶、蒸馏水
25.(2019·柳州模拟)下表是对几种生物体内农药含量的测定结果,这些生物之间存在吃与被吃的关系,请分析下列哪一条食物链的联系是正确的( )
A.A→B→C→D→E B.E→D→C→B→A
C.D→A→B→C→E D.C→E→B→A→D
二、判断题
26.(2020七上·高台期末)“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描写了生物能够繁殖后代。
27.(2020七上·越秀期末)动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植物却不能。
28.(2019七上·瑶海期末)人在睡觉的时候没有进行新陈代谢。
29.(2019七上·涡阳月考)生物能适应环境的任何变化.
30.(2019七上·涡阳月考)一个池塘中所有的生物可以看做一个生态系统。
三、实验探究题
31.(2019七上·江北期中)下面是关于探究“光对黄群夜蛾生活的影响”的实验报告部分内容,请你将它补充完整,并回答相关提出的问题。(注:黄群夜蛾是一种在夜间活动的飞蛾)
(1)实验中探讨的问题: 影响黄群夜蛾的生活吗?
(2)依据生活经验,你做出的假设: 。
(3)设计方案:
①材料用具:20只黄群夜蛾,纸盒一个,纸板、玻璃板各一块。
②实验装置:在纸盒里以横轴中线为界,一侧盖上纸板,一侧盖上玻璃板,这样,在盒里就形成了 和 两种环境。
(4)方法步骤:
第一步:在纸盒两侧各放入10只数量相同的黄群夜蛾,静置2分钟(min)。
第二步:每分钟统计一次明亮处和黑暗处的黄群夜蛾数目,统计10次。
实验记录:不同时间,不同环境下的黄群夜蛾数目。
环境 2min 3min 4min 5min 6min 7min 8min 9min 10min 11min
黑暗 3 2 2 2 2 3 2 2 1 2
明亮 17 18 18 18 18 17 18 18 19 18
结论: 对黄群夜蛾的生活有影响。
(5)根据实验回答问题:
①实验中为什么用20只黄群夜蛾,而不是2只 。
②实验结束后,怎么处理黄群夜蛾? 。
四、综合题
32.(2019七上·临洮月考)“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是我国宋朝的著名诗句,试着从生物学的角度分析“红杏出墙”现象。
(1)“红杏出墙”是受墙外阳光刺激引起的,从这个意义上讲,该事例表现了红杏具有 的特征。
(2)红杏可开花结果,这反映了红杏具有 特征。
(3)红杏可以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无机盐,从这个意义上讲,红杏具有 特征。
(4)红杏可以由小到大,从这个意义上讲,红杏具有 特征。
(5)从红杏反映的以上各个特征来看,红杏属于 。
33.(2020·安徽模拟)如图是某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及各成分之间的关系,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看,A属于 部分。
(2)该生态系统中有 条食物链,请写出最短的一条食物链: (用字母表示)。
(3)如果土壤受到重金属铝的污染,经过一段时间后,体内积累铝最多的生物是 。(填字母)
(4)该生态系统中,C与D之间的关系属于 关系。通常情况下,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比例能维持相对稳定的状态,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34.(2020·福建模拟)在某一草原生态系统中,存在着如图所示的食物关系。据图回答。
(1)该食物网中共有 条食物链,其中最长的一条是 。
(2)能够为其它生物提供食物和能量的是[ ]。
(3)E和B的关系是 。
(4)图中没有画出的生态系统组成成分是 和非生物部分。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生物的特征
【解析】【解答】解:A、克隆羊、蜻蜓是生物,钟乳石不是生物,A错误。
B、蘑菇、松鼠是生物,珊瑚不是生物,B错误。
C、珊瑚虫、菊花、“非典”病毒都是生物,C正确。
D、小鱼、杨树是生物,智能机器人不是生物,D错误。
【分析】生物具有以下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够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5、生物能够生长和繁殖。6、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2.【答案】C
【知识点】生物的特征
【解析】【解答】解:生物具有七大基本特征,①除病毒以外,生物一般都是由细胞构成的,②生物能够进行新陈代谢,③生物能够生长发育,④生物能繁殖后代,⑤生物能对外界的刺激做出反应,⑥生物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生物一般能适应一定的环境,也能影响环境,故答案为:C。
【分析】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病毒没有细胞结构,是由蛋白质的外壳和里面包裹的遗传物质组成的。
3.【答案】B
【知识点】调查法
【解析】【解答】在生物种类的调查中,要记录生物的习性、数量、生活环境的特点,所以要设计调查表,并且做好调查记录,然后把记录的内容做好归类整理;生物的形态、结构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观察生活环境有利于更好的了解生物的特点。制作植物标本不是调查的内容。
故答案为:B
【分析】调查法的步骤:一、明确调查目的,确定调查范围及对象,调查生物时要选择一条生物种类较多的路线,并要爱护生物,不要随便采集,注意安全,与组内的同学一 起行动;二、选择调查方式 不同的调查课题应采用不同的调查方式.调查法包括抽样调查和全面调查,选择普查还是抽样调查要根据所要考查的对象的特征灵活选用,一般来说,对于具有破坏 性的调查、无法进行普查、普查的意义或价值不大时,应选择抽样调查,对于精确度要求高的调查,事关重大的调查往往选用普查.三、制定调查方案、调查提纲及 项目.四、实施调查.五、记录数据、并要实事求是,调查材料及数据的整理分析处理.六、撰写调查报告.
4.【答案】A
【知识点】生物的特征
【解析】【解答】解: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体现的是生长和发育现象,A正确;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体现的是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B错误;朵朵葵花向太阳说明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C错误;蜻蜒点水是蜻蜓在产卵,体现的是生物能繁殖,D错误。
【分析】生物的共同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5.【答案】A
【知识点】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解析】【解答】俗话说:“霜降摘柿子”。霜降是秋季最后一个节气,之后天气越来越冷,被霜打过的柿子味道更甜。这体现了温度对生物的影响。故答案为:A。
【分析】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生态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生物。
6.【答案】D
【知识点】环境的组成和生态因素
【解析】【解答】生物的环境不仅是指生活的地点,还包括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环境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光决定植物的生理和分布,也影响动物的繁殖和活动时间等。温度影响生物的分布、生长和发育。水分影响生物的生长和发育,并决定陆生生物的分布。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有生物,包括同种和不同种的生物个体。因此影响熊猫生存的环境因素包括阳光、温度、水、空气等非生物因素,和森林里所有的植物和其他种类动物以及森林里其他熊猫。选项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生态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该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7.【答案】D
【知识点】生物的归类
【解析】【解答】A、根据生活环境分为水生生物和陆生生物,螃蟹生活在水中,属于水生生物,蟋蟀、西瓜生活在陆地上,为陆生生物。A不符合题意;
B.根据用途分,鸡、鸭为家禽类,猪是家畜类。B不符合题意;
C.根据生活环境分,海带、鲫鱼为水生生物,鸵鸟为陆生生物。C不符合题意;
D.根据用途分,小麦、玉米、水稻都为作物。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分类的依据不同分类也不相同:根据生物体的形态结构特征,首先把生物分成植物界和动物界以及其他生物三大类;按照生活环境,可以分为陆生生物、水生生物等;按照用途,可以将生物分为作物、家禽、家畜、宠物等.
8.【答案】D
【知识点】调查法
【解析】【解答】调查法的目的可以是全面把握当前的状况,也可以是为了揭示存在的问题,弄清前因后果,为进一步的研究或决策提供观点和论据。选项中A、人口普查属于调查活动;B、濒危动物种类;C、价值调查观属于调查活动,因此选项D正确。
故选:D
【分析】调查是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之一;调查时首先要明确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如果调查的范围很大,就要选取一部分调查对象作为样本;调查过程中要如实记录,对调查的结果要进行整理和分析,有时要用数学方法进行统计。
9.【答案】B
【知识点】调查法
【解析】【解答】解:A.调查中不要伤害动植物和破坏生物的生存环境,特别是要保护珍稀物种。A不符合题意。
B.调查是一项科学工作,对你所看到的生物,不管你是否喜欢它,都要认真观察,如实记录。B符合题意。
CD.调查是一项科学工作,对你所看到的生物,不管你是否喜欢它,都要认真观察,如实记录。不能仅凭个人好恶取舍。故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调查是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之一,是了解生物种类、生存环境和外部形态等常用的研究方法。
生物调查活动的注意事项:调查是一项科学工作,对于所看到的生物,不管是否喜欢它,都要认真观察,如实记录;不要损伤植物和伤害动物,不要破坏其生活环境;注意安全,集体行动。
10.【答案】B
【知识点】生物的特征
【解析】【解答】生物体对外界的刺激所作出的反应叫应激性,草履虫属于单细胞生物,具有基本生物特征,既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根据题干所述,在培养液的的左侧放少许食盐,食盐对草履虫属于不利刺激,所以草履虫要躲避它,因此草履虫会向右移动。可见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此题考查生物的基本特征及草履虫的特征,为基础题,难度不大,解答此题需要熟知生物体对外界刺激都能做出一定的反应叫,这叫做应激性,草履虫属于单细胞生物,能够对不同的刺激作出不同的反应。
11.【答案】D
【知识点】生物的特征
【解析】【解答】解:“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说明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故A正确; “惟有葵花向日倾”,这句话描述了向日葵的生长特点,说明了生物向日葵能对外界刺激光做出反应,故B正确;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形象生动地表现了生物顽强的生命力和生命周期,说明生物体具有生长、发育和繁殖下一代的能力,故C正确;桂实生桂,桐实生桐,体现了亲子之间具有相同的性状,属于遗传现象,故D错误。故答案为:D。
【分析】生物的特征: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生物能够进行呼吸;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生物能够生长和繁殖;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生物都能遗传和变异的特征。
12.【答案】A
【知识点】生物的特征
【解析】【解答】解:生物是指具有生命的物体,具有生物的特征;机器人不能生长、生殖、不存在遗传、变异现象、不能形成和排出废物、不能对刺激做出反应等,机器人不是生物。因此,因为“小i”不具有下列生命活动是排出代谢废物。故答案为:A。
【分析】生物的特征有: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生物能进行呼吸;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生物能生长和繁殖;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13.【答案】B
【知识点】生物圈的概述;生物圈的范围
【解析】【解答】A、水圈的大部主要指的是海平面150米以内,150米以下无光,不适合生物的生存,但也有少量的生物,A不符合题意。
B、生物圈的范围:以海平面为标准来划分,生物圈向上可到达约10千米的高度,向下大约10千米左右深处,厚度为20千米左右的圈层,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B符合题意。
C、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是最大的生态系统,C不符合题意。
D、岩石圈是地球表面的固体部分。它的表面大多覆盖着土壤,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在这一圈层内,有郁郁葱葱的森林,一望无际的草原,绚丽多彩的奇花异草,还有五颜六色的昆虫,种类繁多的飞禽走兽,以及大量的细菌、真菌。岩石圈也是人类的“立足点”,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生物圈是生物与环境构成的一个统一的整体,是最大的生态系统,它包括了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及其生存的全部环境,它为生物提供了营养物质、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等生存的基本条件,适合生物的生存,生物圈的范围:以海平面为标准来划分,生物圈向上可到达约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10千米左右深处,厚度为2 0千米左右的圈层,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生物圈包括森林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等,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14.【答案】B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类型
【解析】【解答】解:草原生态系统是草原地区生物〔植物、动物、微生物〕和草原地区非生物环境构成的,进行物质循环与能量交换的基本机能单位。它不仅是重要的畜牧业生产基地,而且是重要的生态屏障。
海洋生态系统是海洋中由生物群落及其环境相互作用所构成的自然系统。
湿地生态系统是在多水和过湿条件下形成的生态系统。沼泽是典型的湿地生态系统,以沼泽植物占优势,动物的种类也很多。湿地具有净化水源、蓄洪抗旱的作用,因此被称为“地球之肾”。
森林生态系统分布在较湿润的地区,动植物种类繁多。森林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调节气候、净化空气、消除污染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有“绿色水库”、“地球之肺”之称。
淡水生态系统是在淡水中由生物群落及其环境相互作用所构成的自然系统,不仅是人类资源的宝库,而且是重要的环境因素,具有调节气候,净化污染及保护生物多样性等功能。
故答案为:B。
【分析】生态系统的类型有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解答即可。
15.【答案】C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类型;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解析】【解答】解:黄土高坡地处西北,气候较干旱,降水较少而集中,水土流失严重,植被稀疏,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较少,自动调节能力较差,A不符合题意。
农田生态系统是人工的生态系统,以农作物为主体,动植物种类相对较少。同野生植物相比,农作物抵抗旱、涝或病虫害的能力差,因此,需要在栽培和管理中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自动调节能力相对比较弱,B不符合题意。
神农架野生自然保护区属于森林生态系统,分布在湿润的地区,动植物的种类繁多,因此有较强的自动调节能力,C符合题意。
黄河属于水域生态系统,由于黄河断流以及北方的沙尘暴天气等原因使得生态环境恶化,破坏了生态系统的稳定,使之自动调节能力减弱,D不符合题意。
【分析】在一个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越多,生态系统越稳定,自动调节能力越强,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越少,自动调节能力越差,据此答题。
16.【答案】D
【知识点】生物圈的范围;生物富集
【解析】【解答】物质循环是周而复始的,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施用农药“DDT”的地区,虽然只占陆地面积的一小部分,可是远在南极的动物体内也发现了DDT,这说明DDT通过食物链的传递,已加入全球性的物质循环当中,可见,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有许多是全球性的。
故答案为:D
【分析】生物富集作用是指环境中一些有害物质(如重金属、化学农药等),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的过程。因为这些有害物质具有化学性质稳定、不易分解的特点,会在生物体内积累而不易排出,所以随着营养级的升高而不断积累,危害最大的是这一食物链的最高级消费者.
17.【答案】D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类型;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食物链和食物网
【解析】【解答】解:A、湿地生态系统具有净化水质、蓄洪抗旱的作用,具有“地球之肾”的美称,A错误。
B、城市生态系统是一个以人类为主的生态系统,生产者少,而消费者多主要是人类,人类的活动决定了该生态系统的平衡问题,植物种类和数量较少,B错误。
C、食物链中必须有生产者,而螳螂、蝉、黄雀都属于消费者,不能够成食物链,C错误。
D、草原生态系统分布在干旱地区,这里年降雨量很少,植被主要是低矮的草,在保持水土和防风固沙等方面也起着一定的作用,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1)森林生态系统分布在较湿润的地区,动植物种类繁多。消费者主要是野生动物。森林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调节气候、净化空气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有“绿色水库”、“地球之肺”之称。(2)城市生态系统是一个以人类为主的生态系统,生产者少,而消费者多主要是人类,人类的活动决定了该生态系统的平衡问题。(3) 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这种关系的,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4)草原生态系统分布在干旱地区,这里年降雨量很少,植被主要是低矮的草,在保持水土和防风固沙等方面也起着一定的作用。
18.【答案】C
【知识点】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解析】【解答】生物必须适应环境,适者生存。
A. 芦花鸡具有鲜红的红鸡冠和艳丽的羽毛,可以吸引母鸡,是求偶行为属于繁殖行为,不符合题意。
B.在繁殖期间,雄孔雀靠展示艳丽的尾羽来吸引雌孔雀,这是动物的一种生殖行为,不符合题意。
C.北极被冰雪覆盖,环境颜色为白色,北极熊体色为白色,与环境颜色一致,是北极熊对北极环境的一种适应,符合题意。
D.大熊猫黑白相间的体色,是由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是生物性状的表现形式,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普遍存在的,现在生存的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或行为。不同生物适应环境的方式不同,如,仙人掌的叶退化成刺状,可减少水分的散失,绿色肥大的茎既能进行光合作用又能储存水分,适于生活在干旱的环境中;鸟类的前肢变成翼,适于飞行等。
19.【答案】B
【知识点】食物链和食物网
【解析】【解答】在①虫②鹰③棉花④棉蚜⑤麻雀⑥食蚜蝇构成的食物链中,起点是③棉花,棉蚜以棉花为食,食蚜蝇和瓢虫都以棉蚜为食,两者是竞争关系。麻雀以瓢虫和食蚜蝇为食,鹰以麻雀为食,是最高级消费者。故此食物链的写法应是:
。
故答案为:B
【分析】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20.【答案】B
【知识点】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解析】【解答】阳光是从上往下照射的,若叶片相互遮挡,下面的叶片就不能接受阳光的照射,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就会减少,不利于车前草的生长。因此车前草上下相邻的叶片互不遮挡,能使每片叶都尽可能地接受阳光照射,这种现象体现了生物能适应环境。
故答案为:B。
【分析】现存的生物,都具有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生理特性和行为方式。这些适应性的特征是生物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如骆驼、骆驼刺对荒漠缺水环境的适应,动物的警戒色、拟态等。
21.【答案】C
【知识点】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解析】【解答】我国的毛乌素沙漠治理面积已经达到 93.24%,沙漠变成了绿洲。是因为大量植树造林,才把沙漠变成绿洲,说明生物影响环境。
故答案为:C。
【分析】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如沙漠上的植物必须耐旱才能生存。生物也能影响环境如蚯蚓改良土壤,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植物的蒸腾作用可以增加空气湿度等。
22.【答案】D
【知识点】生物间的关系
【解析】【解答】解:地衣中的藻类含有叶绿体能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真菌提供有机物,真菌通过分解作用可以产生水、无机盐和二氧化碳,能为藻类提供水、无机盐,这种对双双彼此都有利的生活方式叫共生,因此地衣中的藻类和真菌属于共生关系,随着时间的推移,两种生物数量会随着另一种生物的增多而增多,减少而减少。A曲线表示寄生关系,B曲线可以表示竞争关系,C曲线表示捕食关系,D曲线可表示共生关系。
故答案为:D。
【分析】共生是指有些细菌和真菌与动物或植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赖,彼此有利,一旦分开,两者都会受到很大的营养,甚至不能存活。
23.【答案】B
【知识点】生态系统概述;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食物链和食物网
【解析】【解答】解:A.①绿色植物属于生产者,②虫、③食虫鸟都是动物属于消费者,④是细菌、真菌属于分解者,A错误。
B.在生态系统中通常是绿色植物才能固定太阳能,为自身和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因此①固定太阳能的多少将影响②③的数量,B正确。
C.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构成食物链,不包括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因此图中包含的食物链是①→②→③,不包括④分解者,C错误。
D.图中只有生物部分,没有非生物部分,因此图中所有的生物只能构成群落,不能构成一个生态系统,D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生物体内的能量最终来源太阳,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把太阳能转化成化学能,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24.【答案】A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结构
【解析】【解答】解: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从生产者固定太阳能开始的,所以制作一个微型生态系统,应用无色透明玻璃瓶,可以充分利用光能;池塘清水含有多种微生物,有利于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故答案为:A。
【分析】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25.【答案】D
【知识点】食物链和食物网;生物富集
【解析】【解答】解:生物富集作用是指环境中一些污染物(如重金属、化学农药等),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的过程。因为这些污染物具有化学性质稳定、不易分解的特点,会在生物体内积累而不易排出,所以随着营养级的升高而不断积累,最终危害到人类的安全。依题意,由表中生物体内农药含量可知:C表示生产者,E表示初级消费者,B表示次级消费者,A表示三级消费者,D表示四级消费者。故正确的一条食物链的联系是:C→E→B→A→D。所以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动物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从而使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在生态系统的各营养级中流动,有毒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营养级别越高的生物,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就越多。
26.【答案】(1)正确
【知识点】生物的特征
【解析】【解答】解:生物能生长和繁殖:生物体能够由小长大,生物体发育到一定阶段,就开始繁殖下一代。“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反应出生物能够繁殖后代的特征。此题说法正确。
【分析】此题可根据生物的基本特征分析解答。生物的基本特征有:(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6)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征;(7)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27.【答案】(1)错误
【知识点】生物的特征
【解析】【解答】解:生物的特征有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生物能够进行呼吸;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生物能够生长和繁殖 ;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动物能,植物也能对外界刺激能做出反应,如含羞草的叶受到刺激会合拢,植物的叶有向光性,根的向地性、向水性、向肥性。故本题说法错误。
【分析】生物的特征有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生物能够进行呼吸;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生物能够生长和繁殖 ;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28.【答案】(1)错误
【知识点】生物的特征
【解析】【解答】该题考查生物的基本特征,生物时刻不停地与周围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即新陈代谢,新陈代谢是生物体进行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
故答案为:错误
【分析】生物的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29.【答案】(1)错误
【知识点】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解析】【解答】现存的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环境相适应的特征或行为,但并不是生物能适应所有的环境,当环境的变化超出了生物的适应能力,生物就会灭绝,这就是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例如:将鲫鱼放到海水中,不久鲫鱼就会死亡,这说明生物不能适应所有的环境。
故答案为:错误
【分析】生物必需适应环境才能生存下来,同时,生物影响和改变着环境.
30.【答案】(1)错误
【知识点】生态系统概述
【解析】【解答】解:莲花湖中的所有生物,只是组成生态系统的生物部分,而缺少生物生存的水分、土壤、温度、空气以及生存的空间等非生物部分。因此不能看作一个生态系统。题干说法错误。物细胞中没有叶绿体。题干说法错误。
【分析】生态系统概念是指由生物以及生活的环境组成的,包括环境中的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而某种动物、植物、或者其他生物是不能单独构成生态系统的,还需要有其他非生物因素。
31.【答案】(1)光
(2)光影响黄群夜蛾的生活
(3)黑暗;明亮
(4)光
(5)避免出现偶然性;放回到自然环境中
【知识点】探究非生物因素对某种生物的影响
【解析】【解答】解:(1)探究“光对黄群夜蛾生活的影响”,因此实验中探讨的问题:光影响黄群夜蛾的生活吗?(2)依据生活经验,作出的假设:光影响黄群夜蛾的生活。(3)②实验装置:在纸盒里以横轴中线为界,一侧盖上纸板,一侧盖上玻璃板,这样,在盒里就形成了黑暗和明亮两种环境。(4)根据数据得出,明亮环境中的黄群夜蛾比黑暗环境中的黄群夜蛾多。结论:光对黄群夜蛾的生活有影响。(5)①2只黄群夜蛾数量太少,存在偶然性,如采集的黄群夜蛾生病、或受其它非生物因素的影响、处于特殊生长时期等都会导致实验结论出错,因此所用黄群夜蛾的数量要多,所以实验中用20只黄群夜蛾,避免出现偶然性 。
②要养成关爱动物的好习惯,保护动物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这样对于保护我们生存的环境非常有利,所以要把黄群夜蛾放回到适宜它生长的自然环境中。
【分析】(1)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2)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
32.【答案】(1)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2)能繁殖后代
(3)生物生活需要营养
(4)能够生长
(5)生物
【知识点】生物的特征
【解析】【解答】(1)红杏伸出墙外是受墙外阳光刺激引起的,说明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2)红杏可开花结果,说明生物能繁殖;
(3)红杏可以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无机盐,说明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4)红杏可以由小长大,说明生物能够生长;
(5)红杏具有生物的特征,属于生物。
【分析】生物的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33.【答案】(1))非生物
(2)2;F→E→D
(3)D
(4)捕食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食物链和食物网
【解析】【解答】(1)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温度、水分、空气、土壤等,可见题干中,A太阳水分非生物部分。
(2)在该生态系统中,生物因食物关系而形成的联系称为食物链,起点为生产者,终点为最高级消费者,在图中生态系统中,食物链有:F→E→D;F→B→C→D,可见,最短的一条食物链是F→E→D。
(3)有毒物质如铅、汞等在生物体内不易被分解,会沿着食物链传递并逐渐富集积累,在一条食物链中营养级越低有毒物质积累越少,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积累越多,所以,题干中,如果土壤受到重金属铝的污染,经过一段时间后,体内积累铝最多的生物是最高级消费者D鹰。
(4)在图中生态系统中,鹰以鸟为食物,所以D和C之间是捕食关系。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状态,即处于动态平衡状态,因为在通常情况下,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而这种能力受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所限制,生态系统内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调节能力越强。
故答案为:(1)非生物;(2)2、F→E→D;(3)D;(4)捕食。
【分析】此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组成、食物链、生物富集等基础知识,难度不大,此部分内容所含知识点较多,需要熟记,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是指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起点是生产者,终点是消费者,用箭头连接,箭头指向捕食者,注意食物链上不能有分解者。
34.【答案】(1)4;A→B→C→E
(2)A
(3)捕食
(4)分解者
【知识点】生物间的关系;生态系统的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
【解析】【解答】(1)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它们彼此交错连接,形成了食物网。计算食物网中食物链的条数,从生产者开始先弄清楚有几个分支,再分别弄清楚每个分支有几条小分支。图中的食物链有:A→B→E,A→B→C→E,A→C→E,A→D→E,共计4条食物链,其中最长的一条是A→B→C→E。(2)食物链的起点是生产者植物,因此在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中,生产者是A表示的绿色植物,能够为其它生物提供食物和能量,BCDE是动物表示消费者。(3)在此食物网中,E又以B为食,B和E两者是捕食关系。(4)生态系统中的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图中没有表示出来的生态系统的生物部分是分解者。
【分析】(1)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2)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