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一棵小桃树 课型 新授课 上课时间
备课人 集备时间 组长签字 校长签批
培养 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能力) 理清思路,了解小桃树的成长过程及作者的情感变化过程。
思想情感目标(素养) 解作者赞美小桃树顽强的生命力寄寓追求人生美好理想的勇气和信念
知识逻辑框架 切入资料,补充背景。 1952年,出生在陕西省商洛市丹凤县棣花镇,,一个偏僻落后的小山村。 1966年,读初二时遭遇“文革”,父亲被关进牛棚,这个14岁少年的内心充满恐慌。 1972年,19岁的贾平凹进入西北大学学习。 1975年,毕业后到陕西人民出版社工作。步入社会后也遭遇了许多挫折。 如今,贾平凹是文坛集名望和畅销与一体的作家,每一部作品的面市都会引起社会的强烈反响,代表作有《废都》《秦腔》《古炉》等。
日清日结 1、日测进行测试2、笔记本整理笔记思维导图
学习过程
学习环节 具体内容+时间设定 培养目的
情境设计 让学生站在创作者角度 激发学生课堂兴趣,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这节课
课 堂 循 环 设 置 问题 设置 1、梳理文章结构 一部分:1段,交代了我写小桃树的缘由 二部分:2段,写眼前之景, 小桃树第一次开花就经受雨打风吹 三部分:3--8段,回忆小桃树的成长,并且与我的成长联系在一起 四部分:9--14,又回到眼前,写出了小桃树在风雨中挣扎生长,表达了我的赞美 2、结合文章内容,对比分析小桃树和我的成长经历(原文圈画) 小桃树的成长经历(及特点)我的成长经历种子埋在院子里的角落里 出生在偏僻的小山村,想到城里上学从土里长出来,拱出一点新绿(瘦黄的,大家笑话它,没出息的) 走出了山,来到城里,(知道自己的渺小)长上二尺来高(样子很猥琐)想要轰轰烈烈地干一番事业 已经有院墙高了(被猪拱折,想砍掉它)慢慢发现我的幼稚、天真,感受到人世复杂它开了花(弱小、太白、太淡、瓣片太薄)渐渐长大,脾性一天天变坏,心境垂垂暮老 保留着一个欲绽的花苞(嫩嫩的、黄黄的)回家后看到小桃树坚强生长,对幸福和理想的追求更加坚定
3作者是如何借助小桃树抒发自己情感的 ①本文看着是写小桃树,但实则是写作者自身,小桃树是作者的化身。 ②作者种桃核其实也是种下自己追求幸福的梦想种子;写小桃树长得委屈,被嫌弃暗示自己生活在偏僻的农村,很渺小;写小桃树经历风雨的摧残,暗示作者成长过程中的磨难挫折;最后写小桃树在大雨中拼命生长,在树的高处“保留着一个欲绽的花苞”作者对此赞美,也暗示了作者虽经历磨难,仍坚定的追求人生理想和幸福 ③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通过对小桃树的描写和赞美反映了自己的人生历程,以及对幸福对理想的不懈追求 4、本文在叙述中有几条线索?简要分析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①本文有俩条线索,明线是小桃树的成长经历,暗线是“我”的成长经历 ②明暗线交织,同时进行,最后融合交汇。将我和小桃树建立起紧密的联系,看则是写小桃树,实则是写自己 ③采用托物言志的手法,使情感表达更自然、感人。更能揭示文章主旨,耐人寻味 5从写作手法角度来分析《白杨礼赞》这篇课文的主旨 本文采用象征手法,用白杨树来象征坚韧、勤劳的北方农民,通过对白杨树不平凡形象的赞美,歌颂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军民和整个中华民族紧密团结、力求上进、坚强不屈的革命精神和斗争意志。 6、从写作手法角度赏析古诗《竹石》 这是一首托物言志的古诗,采用借物喻人的手法,表面上写竹,其实是写人,借用竹子能在曲折恶劣的环境中,坚韧不拔,战胜困难,来写作者自己那种正直坚强的性格,决不向任何邪恶势力低头的高傲风骨。间接表现出作者刚正不阿、正直不屈、铁骨铮铮的品质及爱国情怀。 培养学生语言鉴赏能力,思想情感的培养,
分层提升设置 B层同学梳理文章内容 A层同学理解托物言志这一手法的作用 培养学生知识点运用的能力,
重点理解 理解作者含蓄而又深沉的思想感情。 把握托物言志的写法。 培养提高学生思维发展与提升的能力
巩固训练 培养学生知识点运用能力(写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