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八年级下册
第六单元综合性学习《以和为贵》课堂实录
师:上课
我们中国特别崇尚“和”文化,可以说“和”文化在中国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今天我们这堂课上就一起探讨下“和”文化在中国的传承。
(大屏幕展示学习目标)
(齐读学习目标)
师:好,我们下面进行第一个活动:说“和”之义。
(大屏幕展示活动一中两个问题以及资料链接:“和”字演变)
请一位同学读一下“和”字的知识链接。
(前面的一位学生读材料,其他同学听)
师:08年奥运上“和”字的变化可以惊艳了全世界,建议同学们课后去网络上看下视频,相信你也会被震撼到。通过资料我们可以了解到最初“和”字和什么有关?
生:音乐。
师:对,要想演奏出好的音乐那就需要手和口要协调。简单地了解了“和”字的演变后咱们来一个简单的活动,给“和”字组词,看哪一个小组组词最多,每组一位同学记录。
(学生活动开始,教师巡视查看)
师:试着找一个角度给这些词语分分类好吗?
(有的小组写七八个,有的十来个不等,找一组学生黑板上写他们组的词语:和弦、和蔼、和平、和气……)
师:那我们给这些词语分下类,比如和蔼,你认为这个词属于哪个方面?
(学生不响,找一学生回答)
生:好像是说个人的。
师:是的,往往是指个人的哪个方面?
学生:性格。
师:个人性格,修养,那这些词语里面还有没有是写个人的呢?
生:和气。
师:是的,比如我们还可以说一个心平气和行不行,心态平和行不行。(板书这些词语)那其他的呢?和平?
生:社会,国家。
师:和谐?
生:社会。
师:和睦。
生:家人、邻居等
师:对的,我们看这些“和”有关的词语啊,和个人、家庭、社会、国家 ,乃至世界都连在了一起。
(教师板书:个人 家庭 社会 国家/世界 )
这些词都最终创造的什么?和睦也好,和蔼也好,和平也好,你能想到什么?创造的是和睦的家庭,和谐的社会,和平的世界,和睦的家庭、邻里关系等等,都让我们感觉创造的生活美好,最终指向哪两个字?
生:美好。
师:对,美好。(板书:美好)我们在生活中也常说对人要怎么样?
生:以和为贵。
师:那我们到故事中去感受“和”字的魅力。先打开课本,书中有“六尺巷”的故事,大家自由读,读完了想一想,“和”在这个故事中表现为什么?
(生自由读)
师:哪位同学能说一下,“和”在这个故事中表现为什么?
生:邻里和睦。
师:怎么做到和睦的啊?“和”在这里表现为什么?“和睦”是达到的结果,那么你认为表现为?
生:忍让。
师:有没有比忍让更好的词?(找另一学生)
生:谦让。
师:谦让是不是比忍让要好啊,“和”在这里就表现为:谦让、宽容、豁达。除了书本上的这个故事,我们同学自己也准备了,谁来说说自己准备的故事。
生:我准备的是隋朝一个三兄弟分家的故事(读了一遍)
师:这个故事里“和”表现为?
生:家庭和睦。
师:怎么做到的呢?
生:要不分开,永远在一起。
师:也就是要相亲相爱、同心同德是吧。还有同学要说吗?没有,那老师给你们准备了两个故事快速地读这两个故事,再想一想“和”表现为?
(大屏幕展示两个故事:《司马徽让猪》、《杨翥(zhù)卖驴》,学生快速读)
师:第一个故事,“和”的表现?
生:和睦。
师:前面已经说了,和睦是结果,怎样做到的呢?
生:宽容、忍让。
师:第二个故事,又体现为?仍然用一个词
生:我觉得豁达来形容。
师:豁达,还有没有哪位同学有认为有更恰当的词?
生:我觉得理解形容。
师:有没有在理解基础上再恰当一点的词?
生:为他人着想。
师:为他人着想也能创造和谐的邻里关系。好,坐下去。
你看我们通过这几个故事,我们就可以体会到“和”在生活里与我们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的。
除了这几个故事外,我们应该还知道著名的“将相和”的故事。
生:将相和,廉颇蔺相如。
师:应该是相xiàng,因为一个是将军一个是宰相。在这个故事里我们看到了蔺相如的那种宽容大度,把国家利益方在了个人利益之上。
“和”体现为宽容、容忍、体谅、为他人着想……这一个个故事反映出中国人和谐、和平、和融的文化理念,这“贵”呈现的是“真”、宣扬的是“善”,彰显的是“美”。
师:这些都是说的“以和为贵”,我们看下一个活动。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那我们现在应该追求的是“和而不同”呢,还是“同而不和”呢?在弄清楚这个问题之前,咱们先来弄清楚“和”与“同”有什么区别呢?屏幕上有三段文字,我们来分下组,南边的两组理解第一段文字,中间三组理解第二段文字,北面两组第三段文字,来结合你们所查的资料,快速地,讨论。
(大屏幕展示三段文言文字,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视,到各组指导)
师: 谁来说说第一句话 南边两组,谁来?
生:我们组认为:“君子和而不同”,君子“和”是因为君子可以和他所处的环境保持和谐的氛围,但是他对于任何事情都不阿谀奉承、盲目附和,有自己独立的见解,所以说是“和而不同”;但小人不一样,他“同”是因为他对于别人、对任何事情没有自己的见解,别人说什么就是什么,只能人云亦云。但是呢,他在表面上阿谀奉承,在暗地里可能不服气,与他人不能和睦相处,所以说是“同而不和”。
师:我觉得她已经说的非常到位了,其他同学听懂了吗?(学生点头)好那我们来看第二段文字,应该说有相似之处是不是,来,中间三组同学。
生:“和,谓心不争也”,是说君子的内心非常平和,不与人相争。而看后面“不同,谓立志各异也”,是说他们立的志向各不相同。“君子之人千万,千万其心和如一”,我们都知道君子的为人,君子的内心都是非常平和的不争的,而看小人,“小人为恶如一,故云同也;好斗争,故云不和也”,这面是形容小人的,小人作恶的时候是“同”而不是“和”。所以“和”与“同”是不一样的,“和”比“同”要境界高一些。
生:小人都是为了心中的恶念,他们之间是不和谐有斗争的。
师:经过这两位同学的解释大家都明白了吧,须纯珂同学的解释可能更接地气一些,更容易理解。那么第三句,比较短的一句话。谁来?
生:接着前面他们两个来看,“君子无乖戾之气”,先看“戾”字,“戾气”吗,就是比较霸道、邪恶的意思,君子没有,那就是怎么样?比较和气对吧,“阿比”就是奉承、攀比的意思,小人为了自己的利益而去攀比。
师:他说的很好,大家明白了吧。这三段文字“和”都指向了君子,“同”都指向了小人。君子做到的是?
生:和而不同。
师:小人做到的是?
生:同而不和。
师:通俗地说,“和而不同”就是能包容尊重一切不同的观点的博大胸怀,在讨论中能各抒己见,私下里能互相尊重与理解,道义一致、内心平和;“同而不和”正好和它相左,那我们是追求做君子呢?还是小人呢?
生:君子。
师:很显然大家都选择做君子,那就是在生活中要做到:和而不同。所以我们要有博大的胸怀。那我们再来看两则在生活中影响比较大的事件。大家能不能用这堂课探讨的“和”文化来探讨一下。
(大屏幕展示:“西安奔驰女事件” “华为事件”)
师: 针对以上两则材料任选其中的一则谈谈你的看法,可以先讨论。(提示: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比如第一件事,可以从奔驰女的角度,也可以从4S店的角度。)
生:奔驰女,我觉得她失去了个人的风度和修养。
师:她是一个反面教材吗?
生:我觉得不是。首先她的车没有开出店就漏油,开始她很和气沟通,但4S店出尔反尔,她应该说是君子,但为了个人的利益有时候也只能用小人的方法去对付他。
师:也就是说我们是以和为贵,但并表示我们可以一味地退让。当我们用和平的方式解决不了的时候我们也可以不那么温和的方式来维护自己的权益。那么第二件事有谁想发表见解吗?
生:美国为了自己的利益就去打压华为,就是有点像小人。
师:这是你的理解,其他同学接着说。
生:美国中国都想世界和平,追志向是一样的,都想国家壮大,想利益多一点,就是都想世界发展。美国看到我们国家超过他了,自己的地位有点不稳,就想阻止我们在美国的销售,就是采取了小人的做法,打压我们。
师:其实美国就是没有做到“和而不同”。要允许国家共同发展,共同繁荣。美国这样做的结果会导致两个国家的失和,甚至导致世界失和。这样来看,小到个人,大到国家,乃至世界,都需要“和”的精神。
师:最后把费孝通的一句话送给大家。希望大家也都能做到: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
(大屏幕展示: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费孝通)
(板书:和而不同 各美其美)
作业设计
一、课后积累“和”有关的名言警句
亲善产生幸福,文明带来和谐。 --雨果
幸福永远存在于人类不安的追求中,而不存在于和谐与稳定之中。--- ---鲁迅
友谊是一种和谐的平等。------毕达哥拉斯
美在和谐。 ------赫拉克利特
家庭和睦是人生最快乐的事。 -------歌德
亲善产生幸福,文明带来和谐。 -------雨果
美的真谛应该是和谐。这种和谐体现在人身上,就造就了人的美;表现在物上,就造就了物的美;融汇在环境中,就 造就了环境的美。-------冰心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
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费孝通
二、通过这次活动,你对中国文化中的“和”一定有了许多新的认识和理解。
任选一个角度,写一篇作文,谈谈你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