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苏科版八年级下册9.26.4建设生态家园 同步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初中生物苏科版八年级下册9.26.4建设生态家园 同步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48.8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1-03-13 18:19:48

文档简介

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初中生物苏科版八年级下册9.26.4建设生态家园 同步练习
生物考试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
题号 一 二 三 总分
评分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阅卷人 一、单选题
得分
1.(2020七下·顺德期末)保护生态环境已逐渐成为人类的共识,下列做法与此不相符的是(  )
A.少使用一次性筷子 B.多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C.提倡使用电子贺卡 D.随意焚烧生活垃圾
【答案】D
【知识点】保护生态环境
【解析】【解答】A.少使用一次性筷子,减少树木的砍伐,利于环境的保护,A不符合题意。
B.多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利于环境的保护,B不符合题意。
C.提倡使用电子贺卡,减少纸的使用,利于环境的保护,C不符合题意。
D.随意焚烧生活垃圾,会造成空气的污染,不利于环境的保护,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地球是人类生存的唯一环境,保护自然资源和环境已成为人类的共识和行动,这需要我们在日常生产和生活中,发展生态农业、践行低碳环保的生活、保护生物的多样性,从而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
2.(2020七下·舒兰期末)下列做法与“守护青山碧水,践行绿色生活”不相符合的是(  )
A.建立各种自然保护区,保护生物多样性
B.发展生态农业,提高废弃物的利用效率
C.大力开发森林资源,提供更多的木材
D.生活垃圾分类处理
【答案】C
【知识点】保护生态环境
【解析】【解答】A、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生物多样性,利于保护生态平衡,A不符合题意。
B、发展生态农业,提高废弃物的利用效率,可以使能量多流向对人体有用的部分,提高能量利用率,同时也利于保护环境,维持生态平衡,B不符合题意。
C、大力开发森林资源,提供更多的木材,但是容易破坏生态平衡,C不符合题意。
D、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可以减少环境污染,保护环境,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此题考查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为基础题,难度一般,需要熟知:破坏生态平衡,将导致生态环境破坏,动植物数量失衡,人类的生存环境受到威胁,食物减少、疾病增加,严重的将导致人类无法生存。所以,我们应该爱护环境,热爱大自然,爱惜动植物,保护生态平衡,优化生产方法,防止环境污染,维持生态平衡。
3.(2021七上·朝阳期末)“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现这一绿色发展目标的措施之一是(  )
A.乱砍滥伐 B.随意排放 C.植树造林 D.围湖造田
【答案】C
【知识点】保护生态环境
【解析】【解答】森林、草原等植被能调节碳一氧平衡,净化空气,调节气候,可称之为地球的“肺”,同时它们能保持水土,防风固沙。所以,我们要爱护植被,保护植被。因此,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绿色发展目标的措施之一是植树造林。
故答案为:C。
【分析】保护环境是指人类为解决现实的或潜在的环境问题,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保障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称,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植树造林、对工业生产排放的废水废气进行处理,防止环境污染都是环境保护的基本措施;而大量使用农药、化肥则会造成环境污染,破坏生态平衡.
4.(2021七上·乾安期末)下列行为中,不利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是(  )
A.启动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 B.建立自然保护区
C.大量砍伐树木 D.退耕还林,植树造林
【答案】C
【知识点】保护生态环境
【解析】【解答】A、启动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这样既保护了天然林资源,也保护了生活在其中的动物的栖息地,保护了动物的多样性,有利人与自然和谐发展,A不合题意;
B、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人类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主要途径,有利人与自然和谐发展,B不合题意。
C、大量砍伐树木,是破坏生物多样性的行为,不利人与自然和谐发展,C符合题意。
D、退耕还林,植树造林,是为了通过改善环境质量,恢复和扩大动物的生存环境,保护动物多样性,有利人与自然和谐发展,D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保护环境是指人类为解决现实的或潜在的环境问题,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保障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称,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植树造林、对工业生产排放的废水废气进行处理,防止环境污染都是环境保护的基本措施;而大量使用农药、化肥则会造成环境污染,破坏生态平衡.
5.(2020·东营)“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我们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命运一样对待生态环境。”下列有关叙述,不合理的是(  )
A.人类需要的营养物质和氧气源于自然
B.人类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活动会影响自然
C.为丰富本地生物多样性,多引进外来物种
D.合理开发、利用野生动植物资源
【答案】C
【知识点】保护生态环境;人类对自然的改造和利用;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及其原因
【解析】【解答】A.人类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有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这些营养物质和氧气源于自然,A正确。
B.人类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活动会影响自然,如垃圾分类、绿色出行等,B正确。
C.盲目引进外来物种,容易破坏当地的生态平衡,C错误。
D.对野生动植物资源,做到合理开发利用,会实现生物资源循环开发利用,保持生态环境稳定,D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有二大方面,一是有利于或改善其它生物的生存环境;二是不利于或破坏其它生物的生存环境。从目前看,大多活动都是破坏性的。
6.(2020·福建)下列做法中,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的是(  )
A.严格实施垃圾分类 B.大量地使用一次性纸杯
C.捕杀贩卖野生动物 D.直接排放生活污水入河
【答案】A
【知识点】保护生态环境
【解析】【解答】A.分类回收处理垃圾,能变废为宝,对资源的充分利用及环境保护有重要意义,符合题意。
B.大量使用一次性木筷,会需要砍伐很多树木,降低环境的自净能力,不利于环境保护,不符合题意。
C.捕杀贩卖野生动物,会破坏生态平衡,加快一些物种的灭绝速度,不符合题意。
D.直接排放生活污水入河会污染水资源,不利于环境保护,不符合题意。
【分析】防止环境污染的措施有:保护绿水青山,建设生态文明;分类处理垃圾,回收利用资源;工厂排放的废气经过处理再排放;骑行共享单车,倡导绿色出行;植树造林;合理开发新能源;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等。
7.(2020七下·柳州期末)今年世界环境日聚焦自然和生物多样性,我国的宣传主题是“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
A.塑料餐盒焚烧处理 B.废旧电池集中回收
C.废弃口罩分类投弃 D.超市购物自备布袋
【答案】A
【知识点】保护生态环境
【解析】【解答】A. 塑料餐盒焚烧处理,会造成空气污染,符合题意。
B. 废旧电池集中回收,可节约能源,保护环境,不符合题意。
C. 废弃口罩分类投弃,可防止传染病的蔓延,不符合题意。
D. 用布袋去超市购物,可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护环境是指人类为解决现实的或潜在的环境问题,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保障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称,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植树造林、对工业生产排放的废水废气进行处理,防止环境污染都是环境保护的基本措施;而大量使用农药、化肥则会造成环境污染,破坏生态平衡.
8.(2020七下·高明期末)“低碳生活”应从我们每个人做起,下列行为中能保护环境、减少资源损耗的是(  )
①外出用餐不使用一次性木筷②多用手帕,少用纸巾③少开私家车,尽量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或骑自行车出行④打印纸两面使用 ⑤用洗菜、洗衣水冲厕所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④⑤
【答案】D
【知识点】保护生态环境
【解析】【解答】①外出用餐不使用一次性木筷,能够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正确;
②多用手帕,少用纸巾,以减少生活垃圾,节省森林资源,正确;
③少开私家车,尽量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或骑自行车出行,以减轻城市道路的交通负担,提高空气质量,减少污染,减少资源损耗,正确;
④打印纸两面使用,可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正确;
⑤用洗菜、洗衣水冲厕所,可节约水资源,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1、环保的有效措施:(1)节约资源,合理开发,重视再生;(2)探寻清洁能源、(3)杜绝污染物随意排放,防止环境污染。
2、采取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减少环境污染。如(1)步行、骑自行车或做公共交通工具(2)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类投放、分类处理;(3)节约粮食和水资源.
9.(2020七下·渝中期末)下列行为都是人们为了解决某些环境问题采取的措施,哪一项措施最容易导致相反的效果(  )
A.制造效力更大的杀虫剂和农药 B.寻求更好的控制人口的办法
C.利用秸秆生产沼气 D.建设核电站减少燃煤发电
【答案】A
【知识点】保护生态环境
【解析】【解答】A、长期使用高效杀虫剂和农药不但会对环境造成污染,还容易使害虫形成强的抗药性,因此A措施易导致相反的效果,符合题意。
B、人口的增多以及人类的活动已经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因此要寻求更好的控制人口的办法,以减少由此带来的环境问题,故B措施不会造成相反的效果,不符合题意。
C、利用秸秆生产沼气,即减少了燃烧秸秆造成的污染,又解决农村燃料短缺问题,故C措施不会导致相反的效果,不符合题意。
D、燃煤发电会放出大量的浓烟污染环境,建设核电站,就可解决燃煤发电产生废气的问题,此措施不易形成相反的效果,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保护环境是指人类为解决现实的或潜在的环境问题,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保障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称,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植树造林、对工业生产排放的废水废气进行处理,防止环境污染都是环境保护的基本措施;而大量使用农药、化肥则会造成环境污染,破坏生态平衡.
10.(2020·蓬江模拟)习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在我国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阶段,我们应该(  )
A.乱扔废弃电池 B.分类投放垃圾
C.捕杀野生动物 D.随意排放污水
【答案】B
【知识点】保护生态环境
【解析】【解答】A.乱扔废弃电池,污染了土壤,破坏了环境,错误。
B.分类投放垃圾,有利于垃圾的回收,正确。
C.保护野生动物,保护物种的多样性,错误。
D.随意排放污水,污染环境,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有两个方面,一是有利于或改善其它生物的生存环境,二是不利于或破坏其它生物的生存环境。
第Ⅱ卷 主观题
第Ⅱ卷的注释
阅卷人 二、实验探究题
得分
11.(2019八上·永定期末)近几年,人们主要采用粉碎后堆肥还田的方法处理城乡公共绿地上大量枯枝落叶等垃圾。在堆肥的过程中,细菌和真菌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某兴趣小组同学在老师的帮助下开展了“细菌对落叶的分解作用”的实验研究,实验方案及实验现象如表所示:
组别 实验材料及数量 实验材料处理 控制条件 实验现象
甲组 形状,大小相似的杨树落叶10片 ①清洗,灭菌②置于无菌环境 适宜的温度、湿度 一周后杨树叶无变化
乙组 同甲组 ①清洗,灭菌②接种细菌③置于无菌环境 A 一周后杨树叶出现腐烂
根据上述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该兴趣小组同学提出的问题是   。
(2)补充实验记录表:表中A处填写的内容是   。
(3)该实验的变量是   , 实验时取10片杨树叶,而不是1片,目的是   。
(4)通过该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
(5)细菌属于原核生物,它和真菌在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细菌细胞内没有成形的   。细菌和真菌细胞内没有   ,只能利用现成的在机物生活,常常作为分解者参与自然界的   。
(6)垃圾分类关系着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环境。生活中,我们用过的矿泉水瓶和废纸张应投入如图中的   (填序号)垃圾箱里。
(7)我市正在创建国家卫生城市,作为市民,你可以做点什么(最少答一点)?   。
【答案】(1)细菌对落叶有分解作用吗
(2)适宜的温度、湿度
(3)细菌;避免偶然性,使实验结果更准确
(4)细菌对落叶有分解作用
(5)细胞核;叶绿体;物质循环
(6)③
(7)做好家庭和学校等地的保洁工作;不随地吐痰;不乱写乱画;不乱扔乱倒垃圾,垃圾进行分类扔在对应的垃圾箱里;不损坏公共卫生设施;不践踏花木草地等
【知识点】保护生态环境;细菌的形态结构和营养方式;真菌的形态结构和营养方式;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解析】【解答】解:(1)因为这个实验的目的是探究细菌对植物遗体的分解作用,所以提出的问题:细菌对落叶有分解作用吗?(2)据表中内容可见:甲与乙形成以细菌为变量的对照实验,对照实验除变量外,其他条件要相同,所以表中A处是:适宜的温度、湿度。(3)甲与乙形成以细菌为变量的对照实验,为避免偶然性,使实验结果更准确。每组用10片树叶而不是一片。(4)据实验现象可见:细菌对落叶有分解作用。(5)细菌的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DNA集中的区域,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属于原核生物。细菌和真菌都没有叶绿体,大多数细菌和真菌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并把它分解为简单的无机物,它们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6)垃圾分为以下三种:
矿泉水瓶和废旧纸张可循环使用,属于③可回收垃圾。(7)我市正在创建国家卫生城市,作为市民,我们应该做好家庭和学校等地的保洁工作;不随地吐痰;不乱写乱画;不乱扔乱倒垃圾,垃圾进行分类扔在对应的垃圾箱里;不损坏公共卫生设施;不践踏花木草地等。
【分析】实验是验证假设的基本途径,所有的实验都有变量,科学探究常常需要进行对照实验,在对照实验中,除了实验变量不同之外,其他因素有相同。
阅卷人 三、综合题
得分
12.(2013·湖州)当今许多城市建筑出现“屋顶绿化”,它一般分为屋顶花园和植被屋顶两大类.屋顶花园的植物种类丰富,能够形成一定层次的植物群落,观赏性和稳定性高,但对屋顶的承载能力和土壤的要求高.相比之下,植被屋面是屋顶绿化最简单的形式.植被屋面常选择一些地被植物种植,种类相对单一,对环境条件要求低,维护成本小.
(1)整个植被屋面是一个生态系统,相对屋顶花园,其成分简单,所以   能力较弱.
(2)考虑屋顶环境特征,适合屋顶植被的植物应具有的特征是 .
A.耐干旱 B.喜阴湿
(3)下列不属于屋顶绿化的生态效益的是 .
A.改善空气质量 B.预防火灾 C.缓解温室效应.
【答案】(1)自动调节
(2)A
(3)B
【知识点】保护生态环境;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解析】【解答】解:(1)生态系统具有自动调节恢复稳定状态的能力.生物种类的多少与生态系统的调节功能又有一定的关系.生态系统的结构越复杂,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的途径越多,其调节能力,或者抵抗外力影响的能力就越强.反之,结构越简单,生态系统维持平衡的能力就越弱.(2)屋顶阳光充足,水源条件差,所以,考虑屋顶环境特征,适合屋顶植被的植物应具有的特征是耐干旱,故选A.(3)屋顶绿化的生态效益的是改善空气质量,缓解温室效应.与预防火灾无关,故选:B.
故答案为:(1)自动调节;(2)A;(3)B.
【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生态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温室效应和臭氧层破坏造成的影响及其防治.据此解答.
13.(2012·百色)如图所表示的是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的全过程,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的③是指   (填“光合”或“呼吸”)作用,甲代表的生物类群是   .
(2)近年来全球气温呈现变暖的趋势,这与图中的   (填序号)过程加强有关.
(3)当今世界提倡低碳生活.低碳是指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低碳生活意味着低成本、低消耗、更健康的生活方式.从低碳生活的角度着,我们应多吃图中 类生物.
A.甲 B.乙 C.丙 D.丁
(4)假设甲、乙、丙、一丁代表以上生态系统中的四种生物,请据图写出这个生态系统的一条食物链:   .
【答案】(1)呼吸;分解者
(2)④
(3)B
(4)乙→丙→丁
【知识点】保护生态环境;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功能;食物链和食物网
【解析】【解答】解:由图可知:甲表示分解者,乙表示生产者,丙表示初级消费者,丁表示次级消费者,①、③、④表示分解(呼吸)作用.②表示光合作用.(1)图中的③是指动物的呼吸作用,甲代表的生物类群是腐生细菌、真菌,作为分解者把动植物的遗体和排泄物,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返回环境中,被乙(生产者)利用.(2)煤炭、石油,这些燃料燃烧后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进入大气,会导致全球的温度的提升,形成“温室效应”.(3)“低碳生活”,就是指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要尽力减少,从而减低碳,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从而减少对大气的污染,减缓生态恶化,低碳生活代表着低成本、更健康的生活方式,从低碳生活的角度,我们应该多吃植物类食物.(4)在一个生态系统中数量最多的是生产者(绿色植物),其营养级别越高,数量就越少.因此,该生态系统的食物链表示为:乙→丙→丁.
故答案为:(1)呼吸;分解者;(2)④;(3)B;(4)乙→丙→丁.
【分析】解此题的首先要知道甲、乙、丙、丁、①、②、③、④表示什么?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其次理解碳循环、呼吸作用(分解作用)、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的危害和富集作用等知识.
14.(2016九上·高阳期末)近年来,由于全球的温室效应,导致一些地区发生自然灾害.保定市政府高度重视GDP的碳排放量,倡导人们“低碳减排﹣﹣绿色生活”,实现一种循环、节约、可持续的低碳城市发展之路,并被评为全国首批低碳试点城市.下图是自然界碳循环过程示意图,请根据图及日常积累的知识回答问题.
(1)从图中可以看出形成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是   ,它在生物圈中的主要消耗途径是被植物吸收进行了光合作用,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为动物和人类提供了贮存能量的有机物和   .
(2)图中的动物在生态系统中作为   ,促进了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3)我们应该积极践行“低碳减排﹣﹣绿色生活”.你认为下列行为属于低碳生活、节约资源的正确做法是
①电视机不用时没有切断电源,长时间处于待机状态;②经常的使用一次性筷子;③用太阳能热水器替代燃气热水器;④新农村建设中大量使用沼气池;⑤建造垃圾焚烧发电厂;⑥随意丢弃废旧塑料袋.
A.③④⑤ B.①③④ C.②③⑤ D.①②⑥
【答案】(1)二氧化碳;氧气
(2)消费者
(3)A
【知识点】环境污染及其控制;保护生态环境;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功能
【解析】【解答】解:(1)观察图示可知工业生产、动植物的呼吸、水生动物的呼吸、浮游植物的呼吸等,都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形成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在叶绿体里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释放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合成的有机物中的过程.所以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为动物和人类提供了贮存能量的有机物和氧气.(2)动物在生态系统中是消费者,直接或间接地以绿色植物为食,含碳的有机物进入动物体内,构成动物体或为动物体生命活动利用;动植物死亡后,其尸体被细菌、真菌等分解者分解,碳又以二氧化碳的形式进入无机环境.有些动植物被埋在地下形成化石染料,其中的碳经过燃烧变成二氧化碳释放到大气中,所以说动物促进了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3)①电视机不用时没有切断电源,长时间处于待机状态,属于浪费资源;②经常的使用一次性筷子,会破坏大量的树木,属于浪费资源;③用太阳能热水器替代燃气热水器,可以节约资源,保护环境;④新农村建设中大量使用沼气池,可以节约资源,保护环境;⑤建造垃圾焚烧发电厂,可以节约资源;⑥随意丢弃废旧塑料袋,会造成白色污染,不利于环境的保护.所以③④⑤.
【分析】导致全球气候变化的因素,既有自然因素,又有人为因素.自然因素,如太阳辐射、大气环流、海陆分布、地形、洋流等因素的变化,都有可能引起气候的变化.近半个世纪以来,全球气温升高(又叫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很可能是人为排放温室气体的数量增加导致温室效应加剧.
15.(2020七下·郴州期末)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不大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吸入肺颗粒物。由于它能通过肺泡直接进入循环系统,对人体危害极大。为了探究空气中PM2.5的浓度与车流量是否相关,某中学的同学在城市广场周边对空气进行采样,采样时段与统计如下:
组别 PM2.5(微克/立方米)
清晨 上班时段 中午 下班时段
(车流量最少) (车流量大) (车流量较少) (车流量最大)
第一组 19 89 43 97
第二组 22 83 38 98
第三组 20 86 41 99
(1)在该探究实验中,同学们将“采样时段”设置为该实验的   ,而其他条件都相同。
(2)为减少实验误差,应对表中3个小组同学的数据做怎样的处理?   。
(3)根据上述统计结果,可以得出的结论是:车流量越大,空气中PM2.5的浓度   。
(4)为了调查结果更具说服力,每个小组同学在同一地段及每一天各时间段进行多次采样。目的是为了避免探究结果的   。
(5)为了保护环境,在日常生活中你应该怎么做?   。
【答案】(1)变量
(2)求平均值
(3)越高
(4)偶然性
(5)拒绝路边烧烤;抵制焚烧垃圾;上下学步行或骑公交自行车;外出多座公交车;不乱扔垃圾;少用一次性物品;随手关灯;树立节约意识;做环境保护的宣传
【知识点】空气质量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保护生态环境;科学探究的过程
【解析】【解答】(1)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空气中PM2.5的浓度与车流量是否相关,而在不同时段车流量不同,因此,本实验的变量是采样时段,其他条件都相同。(2)取数据的平均值可以减少实验误差。另外,减少实验误差的办法还可以设置重复组等。(3)清晨时段,车流量最少,PM2.5的平均值为20.33微克/立方米;上班时段,车流量最大,PM2.5的平均值为86微克/立方米;中午时段,车流量少,PM2.5的平均值为40.67微克/立方米;下班时段,车流量最大,PM2.5的平均值为98微克/立方米;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车流量越大,空气中PM2.5的浓度越高。(4)在进行实验研究时,为了调查结果更具说服力,每个小组同学在同一地段及每一天各时间段进行多次采样。目的是为了避免探究结果的偶然性。(5)为提高环境质量、防治大气污染,日常生活中应该做到:拒绝路边烧烤;抵制焚烧垃圾;上下学步行或骑公交自行车;外出多座公交车;不乱扔垃圾;少用一次性物品;随手关灯;树立节约意识;做环境保护的宣传。
【分析】科学探究设计对照实验。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本实验中,研究的是空气中PM2.5的浓度与车流量的关系。在探究过程中,还需要排除偶然因素的影响。
16.(2020·苏州)请阅读以下材料,回答下列小题。
2020年6月1日起,《苏州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正式执行。
为什么要推行垃圾分类?一方面生活垃圾产生量在逐年递增。另一方面,目前对生活垃圾的处置主要是焚烧和填埋。混合垃圾因为其中部分垃圾含水量高,很难进行焚烧处理,直接填埋不仅侵占大量土地,同时填埋后产生的渗滤液会污染土壤和水体,对周边自然环境破坏巨大。因此,为了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垃圾分类迫在眉睫。
根据《条例》规定,生活垃圾分可回收物、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其他垃圾四类。把垃圾分成这四大类主要依据两个原则:一是来源。垃圾从哪来的就让它回到哪去。厨余垃圾是从土地里面种植出来的,通过堆肥等生物处理方式重新回到土壤。而其他的几类垃圾大都是工业制造出来的。二是后期处理的需要。比如,可回收垃圾循环再利用,有毒有害垃圾单独处理。对垃圾的有效分类,虽不会减少垃圾产生总量,但可大大减少焚烧或填埋垃圾量。
(1)厨余垃圾可用堆肥等方式处理,这种生物处理方式主要依靠生态系统中的(  )
A.生产者 B.消费者 C.分解者 D.转化者
(2)之所以说厨余垃圾是从土地里面种植出来的,是因为人类的食物最终来源于植物的(  )
 
A.呼吸作用 B.光合作用 C.吸收作用 D.蒸腾作用
(3)某同学对家中生活垃圾进行如图所示的分类。其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4)垃圾填埋会对周边环境造成很大的污染,其中最突出的环境污染是(  )
 
A.水污染 B.大气污染 C.噪声污染 D.放射性污染
(5)据调查,附近有生活垃圾填埋场的某稻田土壤中重金属含量明显较高。推测该稻田中,体内重金属含量最多的生物是(  )
A.水稻 B.青蛙 C.蚱蜢 D.蛇
【答案】(1)C
(2)B
(3)B
(4)C
(5)D
【知识点】环境污染及其控制;保护生态环境;生态系统的结构;生物富集;光合作用的意义
【解析】【解答】(1)解:分解者指的是细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它们将动植物残体等含有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归还到无机环境中,促进了物质的循环;餐厨垃圾变为肥料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分解者。故答案为:C。(2)解: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在叶绿体里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释放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合成的有机物中的过程。绿色植物制造的有机物一部分用来构建植物体自身,一部分为人类和其它生物提供食物来源,人类和其它的生物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可见B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3)解:A、图片中前三个属于可回收物,最后一个是厨余垃圾,A不符合题意;
B、图片中剪刀不属于有害垃圾,B符合题意;
C、图中都属于厨余垃圾,C不符合题意;
D、图片中的最后一个破节能灯泡是有害垃圾,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
(4)解:填埋是目前全球垃圾处理的主要方式,传统的垃圾处理方式是将垃圾集中填埋,让其自行发酵。在发酵过程中会产生二氧化碳和甲烷等废气,易造成大气污染,还可能带来温室效应,甚至有爆炸的危险。
故答案为:B。
(5)解:有些有害物质化学性质稳定,在生物体内是难以分解、无法排出,所以这些有害物质会随着食物链流动并逐渐积累,营养级越高,体内有害物质积累的越多。因此在食物链“水稻→蚱蜢→青蛙→蛇”中,稻、虫、蛙、蛇体内镉积累量依次增多。
故答案为:D。
【分析】1、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分、土壤等;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自身和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消费者主要指各种动物,在促进生物圈中的物质循环起重要作用;分解者是指细菌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它们能将动植物残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归还无机环境,促进了物质的循环。
2、生物富集作用:是指生物将环境中低浓度的化学物质,通过食物链的转运和蓄积达到高浓度的能力。化学物质在沿着食物链转移的过程中产生生物富集作用,即每经过一种生物体,其浓度就有一次明显的提高。营养级别越高的生物,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就越多。
3、垃圾种类:(1)可回收:主要包括废纸、塑料、玻璃、金属和布料五大类。
(2)厨余垃圾:是指居民日常生活及食品加工、饮食服务、单位供餐等活动中产生的垃圾,包括丢弃不用的菜叶、剩菜、剩饭、果皮、蛋壳、茶渣、骨头等。
(3)有毒有害垃圾:含有对人体健康有害的重金属、有毒的物质或者对环境造成现实危害或者潜在危害的废弃物。包括电池、荧光灯管、灯泡、水银温度计、油漆桶、部分家电、过期药品、过期化妆品等。
(4)其它垃圾:包括除上述几类垃圾之外的砖瓦陶瓷、渣土、卫生间废纸、纸巾等难以回收的废弃物及果壳、尘土。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初中生物苏科版八年级下册9.26.4建设生态家园 同步练习
生物考试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
题号 一 二 三 总分
评分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阅卷人 一、单选题
得分
1.(2020七下·顺德期末)保护生态环境已逐渐成为人类的共识,下列做法与此不相符的是(  )
A.少使用一次性筷子 B.多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C.提倡使用电子贺卡 D.随意焚烧生活垃圾
2.(2020七下·舒兰期末)下列做法与“守护青山碧水,践行绿色生活”不相符合的是(  )
A.建立各种自然保护区,保护生物多样性
B.发展生态农业,提高废弃物的利用效率
C.大力开发森林资源,提供更多的木材
D.生活垃圾分类处理
3.(2021七上·朝阳期末)“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现这一绿色发展目标的措施之一是(  )
A.乱砍滥伐 B.随意排放 C.植树造林 D.围湖造田
4.(2021七上·乾安期末)下列行为中,不利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是(  )
A.启动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 B.建立自然保护区
C.大量砍伐树木 D.退耕还林,植树造林
5.(2020·东营)“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我们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命运一样对待生态环境。”下列有关叙述,不合理的是(  )
A.人类需要的营养物质和氧气源于自然
B.人类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活动会影响自然
C.为丰富本地生物多样性,多引进外来物种
D.合理开发、利用野生动植物资源
6.(2020·福建)下列做法中,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的是(  )
A.严格实施垃圾分类 B.大量地使用一次性纸杯
C.捕杀贩卖野生动物 D.直接排放生活污水入河
7.(2020七下·柳州期末)今年世界环境日聚焦自然和生物多样性,我国的宣传主题是“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
A.塑料餐盒焚烧处理 B.废旧电池集中回收
C.废弃口罩分类投弃 D.超市购物自备布袋
8.(2020七下·高明期末)“低碳生活”应从我们每个人做起,下列行为中能保护环境、减少资源损耗的是(  )
①外出用餐不使用一次性木筷②多用手帕,少用纸巾③少开私家车,尽量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或骑自行车出行④打印纸两面使用 ⑤用洗菜、洗衣水冲厕所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④⑤
9.(2020七下·渝中期末)下列行为都是人们为了解决某些环境问题采取的措施,哪一项措施最容易导致相反的效果(  )
A.制造效力更大的杀虫剂和农药 B.寻求更好的控制人口的办法
C.利用秸秆生产沼气 D.建设核电站减少燃煤发电
10.(2020·蓬江模拟)习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在我国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阶段,我们应该(  )
A.乱扔废弃电池 B.分类投放垃圾
C.捕杀野生动物 D.随意排放污水
第Ⅱ卷 主观题
第Ⅱ卷的注释
阅卷人 二、实验探究题
得分
11.(2019八上·永定期末)近几年,人们主要采用粉碎后堆肥还田的方法处理城乡公共绿地上大量枯枝落叶等垃圾。在堆肥的过程中,细菌和真菌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某兴趣小组同学在老师的帮助下开展了“细菌对落叶的分解作用”的实验研究,实验方案及实验现象如表所示:
组别 实验材料及数量 实验材料处理 控制条件 实验现象
甲组 形状,大小相似的杨树落叶10片 ①清洗,灭菌②置于无菌环境 适宜的温度、湿度 一周后杨树叶无变化
乙组 同甲组 ①清洗,灭菌②接种细菌③置于无菌环境 A 一周后杨树叶出现腐烂
根据上述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该兴趣小组同学提出的问题是   。
(2)补充实验记录表:表中A处填写的内容是   。
(3)该实验的变量是   , 实验时取10片杨树叶,而不是1片,目的是   。
(4)通过该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
(5)细菌属于原核生物,它和真菌在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细菌细胞内没有成形的   。细菌和真菌细胞内没有   ,只能利用现成的在机物生活,常常作为分解者参与自然界的   。
(6)垃圾分类关系着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环境。生活中,我们用过的矿泉水瓶和废纸张应投入如图中的   (填序号)垃圾箱里。
(7)我市正在创建国家卫生城市,作为市民,你可以做点什么(最少答一点)?   。
阅卷人 三、综合题
得分
12.(2013·湖州)当今许多城市建筑出现“屋顶绿化”,它一般分为屋顶花园和植被屋顶两大类.屋顶花园的植物种类丰富,能够形成一定层次的植物群落,观赏性和稳定性高,但对屋顶的承载能力和土壤的要求高.相比之下,植被屋面是屋顶绿化最简单的形式.植被屋面常选择一些地被植物种植,种类相对单一,对环境条件要求低,维护成本小.
(1)整个植被屋面是一个生态系统,相对屋顶花园,其成分简单,所以   能力较弱.
(2)考虑屋顶环境特征,适合屋顶植被的植物应具有的特征是 .
A.耐干旱 B.喜阴湿
(3)下列不属于屋顶绿化的生态效益的是 .
A.改善空气质量 B.预防火灾 C.缓解温室效应.
13.(2012·百色)如图所表示的是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的全过程,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的③是指   (填“光合”或“呼吸”)作用,甲代表的生物类群是   .
(2)近年来全球气温呈现变暖的趋势,这与图中的   (填序号)过程加强有关.
(3)当今世界提倡低碳生活.低碳是指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低碳生活意味着低成本、低消耗、更健康的生活方式.从低碳生活的角度着,我们应多吃图中 类生物.
A.甲 B.乙 C.丙 D.丁
(4)假设甲、乙、丙、一丁代表以上生态系统中的四种生物,请据图写出这个生态系统的一条食物链:   .
14.(2016九上·高阳期末)近年来,由于全球的温室效应,导致一些地区发生自然灾害.保定市政府高度重视GDP的碳排放量,倡导人们“低碳减排﹣﹣绿色生活”,实现一种循环、节约、可持续的低碳城市发展之路,并被评为全国首批低碳试点城市.下图是自然界碳循环过程示意图,请根据图及日常积累的知识回答问题.
(1)从图中可以看出形成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是   ,它在生物圈中的主要消耗途径是被植物吸收进行了光合作用,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为动物和人类提供了贮存能量的有机物和   .
(2)图中的动物在生态系统中作为   ,促进了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3)我们应该积极践行“低碳减排﹣﹣绿色生活”.你认为下列行为属于低碳生活、节约资源的正确做法是
①电视机不用时没有切断电源,长时间处于待机状态;②经常的使用一次性筷子;③用太阳能热水器替代燃气热水器;④新农村建设中大量使用沼气池;⑤建造垃圾焚烧发电厂;⑥随意丢弃废旧塑料袋.
A.③④⑤ B.①③④ C.②③⑤ D.①②⑥
15.(2020七下·郴州期末)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不大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吸入肺颗粒物。由于它能通过肺泡直接进入循环系统,对人体危害极大。为了探究空气中PM2.5的浓度与车流量是否相关,某中学的同学在城市广场周边对空气进行采样,采样时段与统计如下:
组别 PM2.5(微克/立方米)
清晨 上班时段 中午 下班时段
(车流量最少) (车流量大) (车流量较少) (车流量最大)
第一组 19 89 43 97
第二组 22 83 38 98
第三组 20 86 41 99
(1)在该探究实验中,同学们将“采样时段”设置为该实验的   ,而其他条件都相同。
(2)为减少实验误差,应对表中3个小组同学的数据做怎样的处理?   。
(3)根据上述统计结果,可以得出的结论是:车流量越大,空气中PM2.5的浓度   。
(4)为了调查结果更具说服力,每个小组同学在同一地段及每一天各时间段进行多次采样。目的是为了避免探究结果的   。
(5)为了保护环境,在日常生活中你应该怎么做?   。
16.(2020·苏州)请阅读以下材料,回答下列小题。
2020年6月1日起,《苏州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正式执行。
为什么要推行垃圾分类?一方面生活垃圾产生量在逐年递增。另一方面,目前对生活垃圾的处置主要是焚烧和填埋。混合垃圾因为其中部分垃圾含水量高,很难进行焚烧处理,直接填埋不仅侵占大量土地,同时填埋后产生的渗滤液会污染土壤和水体,对周边自然环境破坏巨大。因此,为了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垃圾分类迫在眉睫。
根据《条例》规定,生活垃圾分可回收物、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其他垃圾四类。把垃圾分成这四大类主要依据两个原则:一是来源。垃圾从哪来的就让它回到哪去。厨余垃圾是从土地里面种植出来的,通过堆肥等生物处理方式重新回到土壤。而其他的几类垃圾大都是工业制造出来的。二是后期处理的需要。比如,可回收垃圾循环再利用,有毒有害垃圾单独处理。对垃圾的有效分类,虽不会减少垃圾产生总量,但可大大减少焚烧或填埋垃圾量。
(1)厨余垃圾可用堆肥等方式处理,这种生物处理方式主要依靠生态系统中的(  )
A.生产者 B.消费者 C.分解者 D.转化者
(2)之所以说厨余垃圾是从土地里面种植出来的,是因为人类的食物最终来源于植物的(  )
 
A.呼吸作用 B.光合作用 C.吸收作用 D.蒸腾作用
(3)某同学对家中生活垃圾进行如图所示的分类。其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4)垃圾填埋会对周边环境造成很大的污染,其中最突出的环境污染是(  )
 
A.水污染 B.大气污染 C.噪声污染 D.放射性污染
(5)据调查,附近有生活垃圾填埋场的某稻田土壤中重金属含量明显较高。推测该稻田中,体内重金属含量最多的生物是(  )
A.水稻 B.青蛙 C.蚱蜢 D.蛇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保护生态环境
【解析】【解答】A.少使用一次性筷子,减少树木的砍伐,利于环境的保护,A不符合题意。
B.多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利于环境的保护,B不符合题意。
C.提倡使用电子贺卡,减少纸的使用,利于环境的保护,C不符合题意。
D.随意焚烧生活垃圾,会造成空气的污染,不利于环境的保护,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地球是人类生存的唯一环境,保护自然资源和环境已成为人类的共识和行动,这需要我们在日常生产和生活中,发展生态农业、践行低碳环保的生活、保护生物的多样性,从而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
2.【答案】C
【知识点】保护生态环境
【解析】【解答】A、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生物多样性,利于保护生态平衡,A不符合题意。
B、发展生态农业,提高废弃物的利用效率,可以使能量多流向对人体有用的部分,提高能量利用率,同时也利于保护环境,维持生态平衡,B不符合题意。
C、大力开发森林资源,提供更多的木材,但是容易破坏生态平衡,C不符合题意。
D、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可以减少环境污染,保护环境,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此题考查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为基础题,难度一般,需要熟知:破坏生态平衡,将导致生态环境破坏,动植物数量失衡,人类的生存环境受到威胁,食物减少、疾病增加,严重的将导致人类无法生存。所以,我们应该爱护环境,热爱大自然,爱惜动植物,保护生态平衡,优化生产方法,防止环境污染,维持生态平衡。
3.【答案】C
【知识点】保护生态环境
【解析】【解答】森林、草原等植被能调节碳一氧平衡,净化空气,调节气候,可称之为地球的“肺”,同时它们能保持水土,防风固沙。所以,我们要爱护植被,保护植被。因此,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绿色发展目标的措施之一是植树造林。
故答案为:C。
【分析】保护环境是指人类为解决现实的或潜在的环境问题,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保障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称,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植树造林、对工业生产排放的废水废气进行处理,防止环境污染都是环境保护的基本措施;而大量使用农药、化肥则会造成环境污染,破坏生态平衡.
4.【答案】C
【知识点】保护生态环境
【解析】【解答】A、启动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这样既保护了天然林资源,也保护了生活在其中的动物的栖息地,保护了动物的多样性,有利人与自然和谐发展,A不合题意;
B、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人类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主要途径,有利人与自然和谐发展,B不合题意。
C、大量砍伐树木,是破坏生物多样性的行为,不利人与自然和谐发展,C符合题意。
D、退耕还林,植树造林,是为了通过改善环境质量,恢复和扩大动物的生存环境,保护动物多样性,有利人与自然和谐发展,D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保护环境是指人类为解决现实的或潜在的环境问题,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保障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称,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植树造林、对工业生产排放的废水废气进行处理,防止环境污染都是环境保护的基本措施;而大量使用农药、化肥则会造成环境污染,破坏生态平衡.
5.【答案】C
【知识点】保护生态环境;人类对自然的改造和利用;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及其原因
【解析】【解答】A.人类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有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这些营养物质和氧气源于自然,A正确。
B.人类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活动会影响自然,如垃圾分类、绿色出行等,B正确。
C.盲目引进外来物种,容易破坏当地的生态平衡,C错误。
D.对野生动植物资源,做到合理开发利用,会实现生物资源循环开发利用,保持生态环境稳定,D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有二大方面,一是有利于或改善其它生物的生存环境;二是不利于或破坏其它生物的生存环境。从目前看,大多活动都是破坏性的。
6.【答案】A
【知识点】保护生态环境
【解析】【解答】A.分类回收处理垃圾,能变废为宝,对资源的充分利用及环境保护有重要意义,符合题意。
B.大量使用一次性木筷,会需要砍伐很多树木,降低环境的自净能力,不利于环境保护,不符合题意。
C.捕杀贩卖野生动物,会破坏生态平衡,加快一些物种的灭绝速度,不符合题意。
D.直接排放生活污水入河会污染水资源,不利于环境保护,不符合题意。
【分析】防止环境污染的措施有:保护绿水青山,建设生态文明;分类处理垃圾,回收利用资源;工厂排放的废气经过处理再排放;骑行共享单车,倡导绿色出行;植树造林;合理开发新能源;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等。
7.【答案】A
【知识点】保护生态环境
【解析】【解答】A. 塑料餐盒焚烧处理,会造成空气污染,符合题意。
B. 废旧电池集中回收,可节约能源,保护环境,不符合题意。
C. 废弃口罩分类投弃,可防止传染病的蔓延,不符合题意。
D. 用布袋去超市购物,可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护环境是指人类为解决现实的或潜在的环境问题,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保障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称,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植树造林、对工业生产排放的废水废气进行处理,防止环境污染都是环境保护的基本措施;而大量使用农药、化肥则会造成环境污染,破坏生态平衡.
8.【答案】D
【知识点】保护生态环境
【解析】【解答】①外出用餐不使用一次性木筷,能够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正确;
②多用手帕,少用纸巾,以减少生活垃圾,节省森林资源,正确;
③少开私家车,尽量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或骑自行车出行,以减轻城市道路的交通负担,提高空气质量,减少污染,减少资源损耗,正确;
④打印纸两面使用,可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正确;
⑤用洗菜、洗衣水冲厕所,可节约水资源,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1、环保的有效措施:(1)节约资源,合理开发,重视再生;(2)探寻清洁能源、(3)杜绝污染物随意排放,防止环境污染。
2、采取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减少环境污染。如(1)步行、骑自行车或做公共交通工具(2)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类投放、分类处理;(3)节约粮食和水资源.
9.【答案】A
【知识点】保护生态环境
【解析】【解答】A、长期使用高效杀虫剂和农药不但会对环境造成污染,还容易使害虫形成强的抗药性,因此A措施易导致相反的效果,符合题意。
B、人口的增多以及人类的活动已经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因此要寻求更好的控制人口的办法,以减少由此带来的环境问题,故B措施不会造成相反的效果,不符合题意。
C、利用秸秆生产沼气,即减少了燃烧秸秆造成的污染,又解决农村燃料短缺问题,故C措施不会导致相反的效果,不符合题意。
D、燃煤发电会放出大量的浓烟污染环境,建设核电站,就可解决燃煤发电产生废气的问题,此措施不易形成相反的效果,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保护环境是指人类为解决现实的或潜在的环境问题,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保障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称,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植树造林、对工业生产排放的废水废气进行处理,防止环境污染都是环境保护的基本措施;而大量使用农药、化肥则会造成环境污染,破坏生态平衡.
10.【答案】B
【知识点】保护生态环境
【解析】【解答】A.乱扔废弃电池,污染了土壤,破坏了环境,错误。
B.分类投放垃圾,有利于垃圾的回收,正确。
C.保护野生动物,保护物种的多样性,错误。
D.随意排放污水,污染环境,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有两个方面,一是有利于或改善其它生物的生存环境,二是不利于或破坏其它生物的生存环境。
11.【答案】(1)细菌对落叶有分解作用吗
(2)适宜的温度、湿度
(3)细菌;避免偶然性,使实验结果更准确
(4)细菌对落叶有分解作用
(5)细胞核;叶绿体;物质循环
(6)③
(7)做好家庭和学校等地的保洁工作;不随地吐痰;不乱写乱画;不乱扔乱倒垃圾,垃圾进行分类扔在对应的垃圾箱里;不损坏公共卫生设施;不践踏花木草地等
【知识点】保护生态环境;细菌的形态结构和营养方式;真菌的形态结构和营养方式;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解析】【解答】解:(1)因为这个实验的目的是探究细菌对植物遗体的分解作用,所以提出的问题:细菌对落叶有分解作用吗?(2)据表中内容可见:甲与乙形成以细菌为变量的对照实验,对照实验除变量外,其他条件要相同,所以表中A处是:适宜的温度、湿度。(3)甲与乙形成以细菌为变量的对照实验,为避免偶然性,使实验结果更准确。每组用10片树叶而不是一片。(4)据实验现象可见:细菌对落叶有分解作用。(5)细菌的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DNA集中的区域,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属于原核生物。细菌和真菌都没有叶绿体,大多数细菌和真菌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并把它分解为简单的无机物,它们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6)垃圾分为以下三种:
矿泉水瓶和废旧纸张可循环使用,属于③可回收垃圾。(7)我市正在创建国家卫生城市,作为市民,我们应该做好家庭和学校等地的保洁工作;不随地吐痰;不乱写乱画;不乱扔乱倒垃圾,垃圾进行分类扔在对应的垃圾箱里;不损坏公共卫生设施;不践踏花木草地等。
【分析】实验是验证假设的基本途径,所有的实验都有变量,科学探究常常需要进行对照实验,在对照实验中,除了实验变量不同之外,其他因素有相同。
12.【答案】(1)自动调节
(2)A
(3)B
【知识点】保护生态环境;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解析】【解答】解:(1)生态系统具有自动调节恢复稳定状态的能力.生物种类的多少与生态系统的调节功能又有一定的关系.生态系统的结构越复杂,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的途径越多,其调节能力,或者抵抗外力影响的能力就越强.反之,结构越简单,生态系统维持平衡的能力就越弱.(2)屋顶阳光充足,水源条件差,所以,考虑屋顶环境特征,适合屋顶植被的植物应具有的特征是耐干旱,故选A.(3)屋顶绿化的生态效益的是改善空气质量,缓解温室效应.与预防火灾无关,故选:B.
故答案为:(1)自动调节;(2)A;(3)B.
【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生态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温室效应和臭氧层破坏造成的影响及其防治.据此解答.
13.【答案】(1)呼吸;分解者
(2)④
(3)B
(4)乙→丙→丁
【知识点】保护生态环境;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功能;食物链和食物网
【解析】【解答】解:由图可知:甲表示分解者,乙表示生产者,丙表示初级消费者,丁表示次级消费者,①、③、④表示分解(呼吸)作用.②表示光合作用.(1)图中的③是指动物的呼吸作用,甲代表的生物类群是腐生细菌、真菌,作为分解者把动植物的遗体和排泄物,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返回环境中,被乙(生产者)利用.(2)煤炭、石油,这些燃料燃烧后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进入大气,会导致全球的温度的提升,形成“温室效应”.(3)“低碳生活”,就是指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要尽力减少,从而减低碳,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从而减少对大气的污染,减缓生态恶化,低碳生活代表着低成本、更健康的生活方式,从低碳生活的角度,我们应该多吃植物类食物.(4)在一个生态系统中数量最多的是生产者(绿色植物),其营养级别越高,数量就越少.因此,该生态系统的食物链表示为:乙→丙→丁.
故答案为:(1)呼吸;分解者;(2)④;(3)B;(4)乙→丙→丁.
【分析】解此题的首先要知道甲、乙、丙、丁、①、②、③、④表示什么?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其次理解碳循环、呼吸作用(分解作用)、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的危害和富集作用等知识.
14.【答案】(1)二氧化碳;氧气
(2)消费者
(3)A
【知识点】环境污染及其控制;保护生态环境;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功能
【解析】【解答】解:(1)观察图示可知工业生产、动植物的呼吸、水生动物的呼吸、浮游植物的呼吸等,都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形成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在叶绿体里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释放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合成的有机物中的过程.所以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为动物和人类提供了贮存能量的有机物和氧气.(2)动物在生态系统中是消费者,直接或间接地以绿色植物为食,含碳的有机物进入动物体内,构成动物体或为动物体生命活动利用;动植物死亡后,其尸体被细菌、真菌等分解者分解,碳又以二氧化碳的形式进入无机环境.有些动植物被埋在地下形成化石染料,其中的碳经过燃烧变成二氧化碳释放到大气中,所以说动物促进了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3)①电视机不用时没有切断电源,长时间处于待机状态,属于浪费资源;②经常的使用一次性筷子,会破坏大量的树木,属于浪费资源;③用太阳能热水器替代燃气热水器,可以节约资源,保护环境;④新农村建设中大量使用沼气池,可以节约资源,保护环境;⑤建造垃圾焚烧发电厂,可以节约资源;⑥随意丢弃废旧塑料袋,会造成白色污染,不利于环境的保护.所以③④⑤.
【分析】导致全球气候变化的因素,既有自然因素,又有人为因素.自然因素,如太阳辐射、大气环流、海陆分布、地形、洋流等因素的变化,都有可能引起气候的变化.近半个世纪以来,全球气温升高(又叫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很可能是人为排放温室气体的数量增加导致温室效应加剧.
15.【答案】(1)变量
(2)求平均值
(3)越高
(4)偶然性
(5)拒绝路边烧烤;抵制焚烧垃圾;上下学步行或骑公交自行车;外出多座公交车;不乱扔垃圾;少用一次性物品;随手关灯;树立节约意识;做环境保护的宣传
【知识点】空气质量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保护生态环境;科学探究的过程
【解析】【解答】(1)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空气中PM2.5的浓度与车流量是否相关,而在不同时段车流量不同,因此,本实验的变量是采样时段,其他条件都相同。(2)取数据的平均值可以减少实验误差。另外,减少实验误差的办法还可以设置重复组等。(3)清晨时段,车流量最少,PM2.5的平均值为20.33微克/立方米;上班时段,车流量最大,PM2.5的平均值为86微克/立方米;中午时段,车流量少,PM2.5的平均值为40.67微克/立方米;下班时段,车流量最大,PM2.5的平均值为98微克/立方米;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车流量越大,空气中PM2.5的浓度越高。(4)在进行实验研究时,为了调查结果更具说服力,每个小组同学在同一地段及每一天各时间段进行多次采样。目的是为了避免探究结果的偶然性。(5)为提高环境质量、防治大气污染,日常生活中应该做到:拒绝路边烧烤;抵制焚烧垃圾;上下学步行或骑公交自行车;外出多座公交车;不乱扔垃圾;少用一次性物品;随手关灯;树立节约意识;做环境保护的宣传。
【分析】科学探究设计对照实验。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本实验中,研究的是空气中PM2.5的浓度与车流量的关系。在探究过程中,还需要排除偶然因素的影响。
16.【答案】(1)C
(2)B
(3)B
(4)C
(5)D
【知识点】环境污染及其控制;保护生态环境;生态系统的结构;生物富集;光合作用的意义
【解析】【解答】(1)解:分解者指的是细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它们将动植物残体等含有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归还到无机环境中,促进了物质的循环;餐厨垃圾变为肥料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分解者。故答案为:C。(2)解: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在叶绿体里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释放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合成的有机物中的过程。绿色植物制造的有机物一部分用来构建植物体自身,一部分为人类和其它生物提供食物来源,人类和其它的生物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可见B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3)解:A、图片中前三个属于可回收物,最后一个是厨余垃圾,A不符合题意;
B、图片中剪刀不属于有害垃圾,B符合题意;
C、图中都属于厨余垃圾,C不符合题意;
D、图片中的最后一个破节能灯泡是有害垃圾,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
(4)解:填埋是目前全球垃圾处理的主要方式,传统的垃圾处理方式是将垃圾集中填埋,让其自行发酵。在发酵过程中会产生二氧化碳和甲烷等废气,易造成大气污染,还可能带来温室效应,甚至有爆炸的危险。
故答案为:B。
(5)解:有些有害物质化学性质稳定,在生物体内是难以分解、无法排出,所以这些有害物质会随着食物链流动并逐渐积累,营养级越高,体内有害物质积累的越多。因此在食物链“水稻→蚱蜢→青蛙→蛇”中,稻、虫、蛙、蛇体内镉积累量依次增多。
故答案为:D。
【分析】1、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分、土壤等;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自身和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消费者主要指各种动物,在促进生物圈中的物质循环起重要作用;分解者是指细菌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它们能将动植物残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归还无机环境,促进了物质的循环。
2、生物富集作用:是指生物将环境中低浓度的化学物质,通过食物链的转运和蓄积达到高浓度的能力。化学物质在沿着食物链转移的过程中产生生物富集作用,即每经过一种生物体,其浓度就有一次明显的提高。营养级别越高的生物,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就越多。
3、垃圾种类:(1)可回收:主要包括废纸、塑料、玻璃、金属和布料五大类。
(2)厨余垃圾:是指居民日常生活及食品加工、饮食服务、单位供餐等活动中产生的垃圾,包括丢弃不用的菜叶、剩菜、剩饭、果皮、蛋壳、茶渣、骨头等。
(3)有毒有害垃圾:含有对人体健康有害的重金属、有毒的物质或者对环境造成现实危害或者潜在危害的废弃物。包括电池、荧光灯管、灯泡、水银温度计、油漆桶、部分家电、过期药品、过期化妆品等。
(4)其它垃圾:包括除上述几类垃圾之外的砖瓦陶瓷、渣土、卫生间废纸、纸巾等难以回收的废弃物及果壳、尘土。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