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作文写作提升课堂:
突破时空巧裁剪,蒙太奇式绘青春
运用蒙太奇式谋篇布局,能突破时空限制,巧妙裁剪素材,突出主要情节,让行文摇曳多姿,主题鲜明。当我们手握丰富素材时,可围绕主题,剪辑出几个精彩镜头,打造出一部精彩纷呈的“生活电影”。
同类考题
回眸三年初中时光,在与亲人、同学、老师的交往中,在获取知识、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我们开始明白,生活中有成功,也有挫折,有欢乐,也有忧伤。我们学会了理解和分享,懂得了感恩和担当……
请以“回眸”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名家示范一
冬天
朱自清
说起冬天,忽然想到豆腐。是一“小洋锅”(铝锅)白水煮豆腐,热腾腾的。水滚着,像好些鱼眼睛,一小块豆腐养在里面,嫩而滑,仿佛反穿的白狐大衣。
(第一段运用比喻的修辞,刻画细节,生动描写了白水煮豆腐的嫩而滑。)
锅在“洋炉子”上和炉子都熏得乌黑乌黑,越显出豆腐的白。这是晚上,屋子老了,虽点着“洋灯”,也还是阴暗。围着桌子坐的是父亲跟我们哥儿三个。
“洋炉子”太高了,父亲得常常站起来,微微地仰着脸,觑着眼睛,从氤氲的热气里伸进筷子,夹起豆腐,一一地放在我们的酱油碟里。我们有时也自己动手,但炉子实在太高了,总还是坐享其成的多。这并不是吃饭,只是玩儿。
(第三段运用一系列动作描写与修饰语“常常站起来”“,微微地仰着脸”“觑着眼睛”“伸”“夹”“放”,传神地写出了父爱的无言与温情。)
父亲说晚上冷,吃了大家暖和些。我们都喜欢这种白水豆腐,一上桌就眼巴巴望着那锅,等着那热气,等着热气里从父亲筷子上掉下来的豆腐。
(第一到四段描写了父子四人围坐在“洋炉子”旁吃白水豆腐的情形。热气腾腾的洋炉子与寒冷的冬夜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了亲情的温暖。)
又是冬天,记得是阴历十一月十六日晚上,跟S君P君在西湖里坐小划子。S君刚到杭州教书,事先来信说:“我们要游西湖,不管它是冬天。”
那晚月色真好,现在想起来还像照在身上。本来前一晚上“月当头”,也许十一月的月亮真有些特别吧。那时九点多了,湖上似乎只有我们一只划子。有点风,月光照着软软的水波,当间那一溜儿反光,像新砑的银子。湖上的山只剩了淡淡的影子。
(皎洁的月光、软软的水波、淡淡的影子,让这个宁静的月夜充满着诗情画意,烘托了友人相聚的惬意自在。)
山下偶尔有一两星灯光。S君口占两句诗道:“数星灯光认渔村,淡墨轻描远黛痕。”我们都不大说话,只有均匀的桨声。我渐渐地快睡着了。
P君“喂”了一下,才抬起眼皮,看见他在微笑。这已是十多年前的事了,S君还常常通着信,P君听说转变了好几次,前年是在一个特税局里收税了,以后便没有消息。
(第五至八段描写了“我”与好友冬夜泛舟西湖的情景。淡淡的月色,浓浓的友情,在寒冷的冬夜让人暖暖的,多年后让人记忆犹新。)
在台州过了一个冬天,一家四口子。台州是个山城,可以说在一个大谷里。只有一条二里长的大街。别的路上白天简直不见人;晚上一片漆黑,偶尔人家窗户里透出一点灯光,还有走路的拿着火把,但那是少极了。我们住在山脚下。
有的是山上松林里的风声,跟天上一只两只的鸟影。夏末到那里,春初便走,却好像老在过着冬天似的;可是即便真冬天也并不冷。我们住在楼上,书房临着大路;路上有人说话,可以清清楚楚地听见。
(第九与十段运用环境描写,突出山城台州冬天的空旷、寂静。)
但因为走的人太少了,间或有点说话的声音,听起来还只当远风送来的,想不到就在窗外。我们是外路人,除上学校去之外,常只在家里坐着。妻也惯了那寂寞,只和我们爷儿们守着。
外边虽老是冬天,家里却老是春天。有一回我上街去,回来的时候,楼下厨房的大方窗开着,并排地挨着她们母子三个;三张脸都带着天真微笑地向着我。
(这一段运用对比,将室外的“冬天”与家里的“春天”进行比照,生动地表现了妻儿天真的笑给“我”的内心带来的蕴藉与温暖。)
似乎台州空空的,只有我们四人;天地空空的,也只有我们四人。那时是民国十年,妻刚从家里出来,满自在。现在她死了快四年了,我却还老记得她那微笑的影子。
(第九至十三段,描写了冬天寂寞山城中妻儿天真的微笑。结尾的描写与抒情,情真意切,回味悠长,凸显了爱情的美好。)
无论怎么冷,大风大雪,想到这些,我心上总是温暖的。
(结尾用冬夜的“冷”与心上的“暖”形成对比,收束全篇,凸显人间亲情、友情、爱情永恒美好的主题。)
名家示范二
有一种忽略,疼得彻骨
张亚凌
有一种忽略,当你察觉时,疼得彻骨,痛得揪心。而那种忽略,恰恰是你最容易忽略的。
只因彼此,是无间的亲近!
(开篇点题,提纲挈领,是主体段落三个镜头的出发点。)
吃 饭
“怎么吃啥菜都没味道?”母亲的声音不是很高,还伴随着一声轻叹。
你附和了一句,头也没抬,依旧往嘴里扒拉着饭菜。吃完饭,你还得赶紧出去一下。你总是那么匆忙,匆忙到母亲的话语像风儿吹过,留不下一点痕迹。
(镜头一:母亲的轻叹和“我”的随意附和的鲜明对比,以及风过无痕的生动比喻,形象地描绘了“我”对母亲味觉衰老的忽略。)
很久之后,当你看到一本杂志上说美国最权威的机构已经证明“人的衰老是从味觉开始”时,你狠狠地捶打着自己,你觉得自己真是个混蛋!
你忆起自己小时候不喜欢吃东西时,母亲总是变着花样给你做,她最怕你吃不好了。那时母亲常说的话是,妈不要我娃有多大的出息,只要我娃健健康康、壮壮实实就好。
而你竟然无视她的感觉!你为什么就不能像母亲爱你那样,去体贴、关怀她呢?
(母亲对小时“我”的无微不至与现在“我”对母亲的漠不关心形成鲜明的对比。“你狠狠地捶打着自己,你觉得自己真是个混蛋!”“而你竟然无视她的感觉!”两个感叹句强烈地表现了我觉悟后的“疼得彻骨”。)
睡 觉
“咋老睡不实在?”母亲像是在自言自语。
在你面前,母亲说话总是很温和,温和到她的话进不了你的心。你总是不以为然地摆摆手,说:“没事的,不要大惊小怪。”偶尔回家,夜里,你听到隔壁传来窸窸窣窣的声音,她翻来覆去睡不着。你甚至还觉得老年人就是好,晚上不瞌睡,白天又没事,想啥时候迷瞪一下都行。
(镜头二:母亲的自言自语与“我”的不以为然形成鲜明的对比,再加上“我”的心理描绘,生动地表现了“我”对母亲失眠问题的忽略。)
但也是后来你才知道,严重失眠对年老体弱的母亲来说,是致命的,让她神情恍惚,让她各方面急剧衰老。
你想起小时候每次睡觉,母亲总将你的被子暖在离火炕最近的地方,她自己则睡在最远也是最凉的墙边儿。北方的冬天,刺骨的寒冷,可你似乎从没受到影响。你踏实地睡在母亲为你营造的温暖巢穴里,是那么安详;而你,竟然忽略了她老人家的感受。
(回忆小时候母亲对“我”的精心照顾,表达了“我”对母亲的愧疚。)
聊 天
趴在电脑前浏览网页,你总是自得其乐。
你的余光看见母亲倚着门框看着你,似乎想和你聊天。你瞥了母亲一眼,说:“你自己看会儿电视吧。”多少次,你看见电视开着,而母亲蜷缩在沙发里,电视声音被母亲调到最低。她总是以为你在电脑上查资料,生怕打扰了你。可实际上呢?你在电脑上听着流行音乐,看着校园小说,和山南海北的网友聊着QQ。你却不愿意和她聊会儿天。
(镜头三:本段运用动作描写,通过“我”的自得其乐与母亲的小心翼翼的对比,生动地表现“我”对母亲交流需求的忽略。)
直到有一天,她彻底将自己的生命放弃。你才觉得悲哀铺天盖地地席卷而来,你的世界变成了灰色。
你不能原谅自己,你甚至想不明白自己何以如此冷漠,本该是至亲至爱的人,却偏偏被自己忽略。是的,你永远不能原谅自己,因为忽略,更因为忽略的恰恰是最疼爱自己的人,也是自己最疼爱的人。
(结尾运用议论与抒情,对主体段落的三个镜头所表现的“我”对母亲的忽略进行深刻反思,表达自己的愧疚与懊悔,点明文章的主题,同时将三个镜头聚焦在一起,首尾呼应,收束全篇。)
思维路径
名师讲堂
Q1:运用蒙太奇式构思文章时,如何筛选素材呢?
我们要围绕文章的主题精选素材,从不同角度与侧面来选择几个极具画面感的镜头,剪辑成一部精彩的“生活影片”。比如,我们在写“书写极限人生”为话题的作文时,我们就可以围绕“超越自我,书写传奇”的主题,选择三组热点人物素材:江梦南突破听力障碍,坚强地跨过了人生中的一座座山峰,最终成为清华博士;长津湖战役幸存者朱彦夫没有屈服长津湖的冰雪,也没有向困苦低头,而是与自己抗争,向贫穷宣战,他一直在战斗,一生都在书写传奇;在航天大国迈向航天强国的道路上,中国航天人勇攀高峰、自立自强,用一个个坚实的脚印,把梦想化作现实。这三个素材就从普通听障女孩、长津湖抗战英雄、中国航天员群体三个不同的角度来表现文章主题的。《有一种忽略,疼得彻骨》作者选择的是吃饭、睡觉、聊天这关乎母亲生活最基本需求的三个方面,来表现自己对母亲的忽略,表达自己醒悟后的痛彻心扉。
Q2:我运用蒙太奇结构来构思,为什么老师说我的文章没有感染力?
运用蒙太奇式结构写文章,一定要讲究细处浓墨重彩,无关处惜墨如金,如此才能让文章走出没有感染力的怪圈。因为要描写的镜头一般是三个,所以在有限的篇幅内,我们要减少非关键情节的记叙,集中笔力细致描绘最能表现主题的细节,这样才能增强文章的感染力。朱自清在《冬》一文中描绘父子四人冬夜围炉吃白水豆腐这一情节时,就集中笔力描写白水豆腐的细滑、父爱的温情、洋炉子的热气腾腾,通过这些生动的细节表现了亲情的温馨。
学霸笔记
裁剪拼接有秘诀
1.精选素材:根据主题选择富有表现力的三个素材。
2.巧妙拼接:详略得当,用小标题或镜头拼接成文。
3.细描画面:主体段落集中笔力描写核心细节,段尾总结句扣题。
4.首尾呼应:开头结尾巧妙呼应,运用议论、抒情语句画龙点睛。
原文呈现
友情如海,海纳百川
又是一次夜骑,凉风习习,我与其他三个同学一起骑着车到处乱窜,一轮上弦月高挂天空,天上的星星簇拥着明月。正当我们加速,猛蹬时,只听“咔哒”一声,一个同学的车链条卡下去了,只能滑行,不能踩踏板了,我们其余的人在一旁绞尽脑汁,用各种办法试图将链条撬起来,可无济于事,正当我们发着愁时,一个田同学想出主意:我们在车上推他走,问题才得以解决。回眸青春岁月,朋友间相互帮助,“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友情便如那大海,宽广、无垠、且纳百川。
文明如火,温暖你我
放学后,天已黑了下来,路灯渐明,校门口人群一片,呼声渐杂,我正走着,见前面俩老人走的很慢,便从中硬挤了过去,却不料那老奶奶一脚跟过来险些把我的鞋给脱下,那老奶奶连忙说:“对不起对不起,踩到你鞋了。”我连连道:“没事没事。”明明是我有错在先,老奶奶不仅不责怪,反而道歉。回眸青春岁月,文明之火点燃,我获得了温暖。
【失分点】
小标题不够精练,主体部分没有根据主题安排好每一个素材的详略,泛泛而谈,平平而述,缺乏表现力。
升格示范
友情如海
又是一次夜骑,凉风习习,一轮上弦月高挂天空,天上的星星簇拥着明月,我与其他三个朋友一起骑着车在风里奔驰,寻找少年如风的肆意。正当我们沉浸在风驰电掣的快感时,只听“咔嗒”一声,一个朋友的车链条松了踏板卡住不能灵活自如地转动,只能艰难滑行。我们绞尽脑汁,使尽九牛二虎之力,用尽各种办法,试图将链条卡回齿轮,可无济于事。正当我们唉声叹气发愁时,一个朋友灵光一闪:我们虽然不能一起骑,但可以一块推呀!皎洁的月光下,四个少年的影子被拉得长长的,我们并肩前行,推着车,慢慢地、稳稳地朝着家的方向移动。回眸青春岁月,朋友一起笑,并肩前行,友情便如那大海,宽广无垠且纳百川。
文明似火
放学后,天已昏暗,路灯渐明,校门口人群拥挤,人声鼎沸。我急匆匆地赶着回家,前面两位老人步履蹒跚,我一时性急想从他们中间硬挤过去,却不料那老奶奶一脚跟过来,险些把我的鞋给踩下来,老奶奶连忙抱歉地说:“对不起,对不起,小伙子,我不小心踩到你的鞋了。你的脚没有受伤吧?让我帮你瞧一瞧。”我连连摆手道:“没事,没事。”明明是我有错在先,老奶奶不仅不责怪,反而主动道歉。老奶奶的话像一双温柔的手,拂去我心头的焦躁。回眸青春岁月,文明似火,点燃我美好的天性。
实战演练
回眸
娄筱萱
阳光穿过层层树叶的遮挡,照在了泛黄的纸张上,时光是那么美好。弥漫在字里行间的,是独属于我们这个年龄的青春。回眸青春岁月,我们的青春飞扬不止,在林荫路收获了知识,在青草坪收获了快乐,在小厨房收获了成长。
林荫路
琅琅读书声回荡在校园,落叶纷纷飘转而下。走过校园的林荫路,走过操场的田径道,我与同学漫步着,在这惬意的环境里相伴学习。“这个题选什么呀……”询问声中,她的头向我靠近。我们共同探讨着面前的题目,汲取着手中的知识,奔向同一个远方。细细的讨论声在这条路响起,那是我们收获新知识的欣喜诉说。脚步轻盈,踩在脆脆的落叶上,发出沙沙的声响,伴随着我们时不时的讨论声,如此的悦耳动听。回眸青春岁月,我们在林荫路求知若渴,收获了知识。
青草坪
蚂蚁排着小队从脚下的台阶经过。它们满载收获,虽跌跌撞撞却坚定不移地向前走去。鸟儿飞,虫儿叫,一切都是治愈的良药。我拉着伙伴,蹲在水泥台阶上,低头看那片碧绿的青草。“知——知——”是知了的福报,唤醒了草中的蟋蟀,蹦跳地赶向远方。我仿佛被他们包围,沉浸在自然的乐趣中。回眸青春岁月,我们在青草坪赏景欢笑,收获了快乐。
小厨房
小厨房内油锅滋滋地响着,油烟呜呜地冒着,我离锅远远的,生怕被热油溅到。噼哩啪啦,不过是它对我的虚张声势,但我只想迅速逃离。“不用怕,一把扔进去就是!”爸爸在一旁不断地鼓励我。终于,我鼓足了勇气,一闭眼,菜一扔,就开始爆炒。“哧!”只是一声巨响,滚油似乎就变得不再那么可怕。我终于敢睁开眼凑上前去看,发现没有什么危险,便小心翼翼地翻动铲子,渐渐不再畏手畏脚,甚至兴奋地想炒下一个菜。小厨房内,我战胜了令我恐惧的热油锅。回眸青春岁月,我在小厨房小试牛刀,收获了成长。
站在岁月的长河回眸,阳光洒满每一个青春洋溢的日子,岁月记录着每一个美好的瞬间:也许是那一条林荫路,也许是那一片青草坪,也许是那一方小厨房……岁月奔腾不息,青春飞扬不止。
【名师阅卷】
本文围绕“青春飞扬”的主题,运用蒙太奇式巧妙裁剪,按照空间的转换,选择了三个镜头拼接组合:在林荫路求知若渴;在青草坪赏景欢笑;在小厨房小试牛刀。每一个镜头作者都集中笔墨运用细节描写或景物烘托来表现主题。三个小标题巧妙衔接主体段落,开头结尾前后照应,三个主体段落的段尾总结句呼应开头、结尾以及大小标题,令文章浑然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