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七上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同步试卷

文档属性

名称 历史七上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同步试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02.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8-31 15:57:05

文档简介

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历史七上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同步试卷
历史考试
考试时间:* *分钟 满分:* *分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
题号 一 二 三 总分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阅卷人 一、单选题
得分
1.(2020·重庆)古代重庆是巴族的主要活动地。在已发现的春秋战国时期的巴人墓中出土了精美的剑、矛、钺、戈等巴式铜兵器。由此可推断当时的巴族(  )
A.有较发达的稻作农业 B.“武舞”与“跳歌”并存
C.掌握了金属冶铸技术 D.尚处于氏族部落阶段
2.(2020·德庆模拟)下图是先秦时期部分青铜器的原料配比,从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该时期青铜器的铸造工艺成熟
B.“泥范铸造法”使器物外型规整
C.该时期青铜器的外型优美
D.青铜器承载着礼器职能
3.小张在阅读课外书籍时,看到书中这样写道:“在商朝,贵族征讨其他国家胜利后往往举行祭祀,向祖先报捷。”如果要验证它的真实性,最有说服力的文字资料是(  )
A.《史记》 B.金文 C.甲骨文资料 D.铭文
4.商周时期,用于祭祀和宴饮的青铜器具有确立主人身份地位、显示尊卑关系、表达虔诚和敬畏,象征使用者的权力和地位等作用。因之青铜器具有了特殊的意义,成为了明贵贱,辨等列的主要器物。这段话描述的是(  )
A.青铜器用途广泛 B.青铜器反映等级界限
C.青铜器种类丰富吧 D.青铜器冶炼技术高超
5.1899年,王懿荣对“龙骨”这味药朝廷了反复推敲、对比、拼合,确定这些刻在龟甲兽骨上的符号是一种文字。这就是我国已知的最早的汉字。这就是(  )
A.隶书 B.小篆 C.楷书 D.甲骨文
6.阅读历史书籍需要关注章节标题,从而把握内容的主旨。请根据下图中的内容,为其选择一个最适当的标题(  )
A.秦汉:中华帝国的初建 B.夏商周:早期中华文明的辉煌
C.帝国的衰落与分裂 D.百家争鸣
7.在河南安阳殷墟的网站上,发布了一则“《埋葬在地下的商王朝》公众考古活动”的消息,公众代表在参加这次活动中,能够了解到的是(  )
A.青铜器 B.圆形方孔钱 C.兵马俑 D.造纸术
8.夏商周时期,创造了灿烂的青铜文化。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也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是(  )
A. B.
C. D.
9.《尚书》写到“惟殷先人,有典有册”,为研究商代的历史提供了最直接、最可靠的资料(  )
A.隶书 B.甲骨文 C.楷书 D.小篆
10.(2020·潍坊模拟)文物是了解历史的重要史料。下列文物中有助于了解西周历史的是(  )
A. B.
C. D.
11.(2020·奎文模拟)鼎和簋是周朝重要的青铜礼器。周礼规定,天子用九鼎八簋,诸侯用七鼎六簋,卿大夫用五鼎四簋。以上材料最能说明周朝(  )
A.青铜器种类多 B.青铜器已成为日常生活用品
C.礼乐制度完备 D.礼器数量反映了严格等级界限
12.(2020·顺义模拟)“至于商朝的历史,则因有近代殷墟出土的遗物以为佐证,已大体可以列入信史的范围。”下列出土的遗物可以佐证商朝历史的是(  )
A.刻有文字的甲骨 B.商鞅方升
C.圆形方孔半两钱 D.景德镇的瓷器
13.(2020·安徽模拟)某班开展了一节活动课,在课上展示了以下图片,这节活动课的主题是(  )
A.文字的演变 B.青铜文明 C.夏商周文明 D.商朝文化
14.(2020·广东模拟)有学者认为,青铜器在商周时期被视为“政治的权力”。据此可推断,商周时期青铜器主要用作(  )
A.农具 B.礼器 C.食具 D.货币
15.(2020·安徽模拟)《国之重器》纪录片在央视播出,第一集介绍的“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是(  )
A.四羊方尊 B.司母戊鼎 C.毛公鼎 D.利簋
16.(2020·广东模拟)如下图中的文字,是中国的一种古老文字,又称“契文”“殷墟文字”或“龟甲兽骨文”,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下列关于这种文字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从商朝时期一直被使用到今天 B.直到近代才被人们发现和识别
C.记载的内容只涉及祭祀与战争 D.是中国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的
17.(2019七上·乌拉特前旗期末)河南殷墟遗址被列为2006年第三十届世界遗产大会上我国的审议项目。你认为殷墟遗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最主要是因为它向人们展现了哪个王朝的社会风貌。(  )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东周
18.(2019七上·乌拉特前旗期末)“工匠精神”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之一。正是古代工匠的追求极致,追求品质的精神,造就了如图两件绝世青铜精品。它们铸造于(  )
A.夏朝 B.商朝 C.周朝 D.秦朝
19.(2019七上·菏泽期末)文物是了解历史的重要史料。下列文物中有助于了解商朝历史的是(  )
A.河姆渡黑陶钵
B.殷墟甲骨
C.商鞅方升
D.半两钱
20.(2020七上·来宾期末)人们往往通过研究历史文物来了解历史。下列哪些历史文物能够帮助我们了解商朝的历史(  )
A.甲骨文 B.秦陵兵马俑 C.圆形方孔钱 D.新石器
阅卷人 二、填空题
得分
21.我们今天的汉字是从商朝的   发展而来的,目前世界上已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是   。
22.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国家是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   开始。
23.(2017七上·颍上期中)   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终的青铜器,它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24.填空题。
①   是夏朝的最后一个国王;   是商朝的最后一个国王。
②约   年,商朝建立;   年,西周建立。
③商朝建立者是   ;西周建立者是   。
④公元前770年一前476年是我国历史上的   时期;公元前475年一前221年是我国历史上的   时期。
⑤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是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   开始的。
25.商周的   上铸刻的文字,叫做“金文”或“铭文”;已发现的字数最多的是西周的   。
26.公元   年,禹建立夏朝;   是目前我国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青铜器。
第Ⅱ卷 主观题
第Ⅱ卷的注释
阅卷人 三、材料分析题
得分
27.(2019七上·利辛月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仓颉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宇。
——摘编自《说文解字·序》
材料二:这些古文字材料的发现以及殷墟性质的推定,导致了1928年的殷墟发掘,从而有商一代成为信史。(注:“信史”即有文字可考的历史)
——摘编自《中国历史·先秦卷》
材料三:
(1)仓颉生活在哪一位先王(部落首领)时代?根据材料一提炼出两种汉字的造字方法。
(2)根据材料二可知,“这些古文字”是哪一种文字?首次发现这些文字的清朝学者是谁?
(3)材料三展示的是汉字的哪一种字体?李斯所书的“皇帝”是如何推动中国的语言文字发展的?
(4)综合上述材料,请从语言文字的角度,谈谈对中华文明的认识。
28.(2019七上·兰山期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图1中的青铜器物名称是什么?有何地位?采用什么技术铸造?举出商周时期青铜器的三种功能。
(2)图2中的文字被称为什么?首次发现这种文字的是谁?这种文字有何地位?
(3)文字是中华文明的载体,图3反映了哪一朝代的何种文化措施?这一措施有何作用?
29.(2019七上·台山期中)在古老中华大地上,我们的先祖在艰苦的环境中用勤劳和智慧创造了灿烂的文明。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1)材料一中图1和图2中的工具分别是采用什么方法制作而成的?
(2)材料二中图3和图4出土的农作物,反映了我国哪一原始行业的发展?这一行业兴起和发展的标志是什么?
(3)材料三中图5和图6这两幅图片共同反映了商周时期哪一手工业部门的发达?
(4)综合以上材料,我们研究和了解真实历史的可靠来源或途径是什么?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青铜艺术
【解析】【分析】A. 有较发达的稻作农业,不符合题意;
B. “武舞”与“跳歌”并存,不符合题意;
C.依据题干信息“ 出土了精美的剑、矛、钺、戈等巴式铜兵器 ”,可以看出, 当时的巴族已经掌握了金属冶铸技术,故选项C符合题意;
D. 尚处于氏族部落阶段,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对题干信息的理解。解答时,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语句,进行理解回答,这类题目,就是要紧贴题干信息进行理解,不要向外延伸。
2.【答案】A
【知识点】青铜艺术
【解析】【分析】商周时期,青铜器铸造工艺已经十分成熟,由于经验的积累,铸造各种青铜器时铜与锡的配合已有一个比例。根据图片中的原料配比可知,先秦时期的青铜器铸造的工艺考究成熟。
A项该时期青铜器的铸造工艺成熟是从题干先秦时期部分青铜器的原料配比图中可以得出的结论,符合题意;
B项 “泥范铸造法”使器物外型规整排除,泥范铸造一般经历制模、翻范、合范、浇注、出范等步骤,图片信息没有反映这一特征,不符合题意;
C项该时期青铜器的外型优美在题干中不能体现,不符合题意;
D项 青铜器承载着礼器职能图片信息中没有反应,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有一定难度,考查青铜器的相关知识及学生的理解能力。
3.【答案】C
【知识点】甲骨文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最有说服力的文字资料是甲骨文,因为甲骨文记录和反映的是商王的活动和商朝的政治、经济情况,对研究商朝的历史有重要价值,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关于甲骨文,学生要掌握的内容包括:出土地点:殷墟(河南安阳小屯村);甲骨文属于象形文字,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今天的汉字与甲骨文有着渊源关系。
4.【答案】B
【知识点】青铜艺术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青铜器具有确立主人身份地位、显示尊卑关系、表达虔诚和敬畏,象征使用者的权力和地位等作用,青铜器具有了特殊的意义,成为了明贵贱,辨等列的主要器物”可知,此内容体现了青铜器反映等级界限,故B符合题意;
题干没有涉及青铜器用途广泛、种类丰富、冶炼技术高超,故ACD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抓住题干关键词“青铜器具有了特殊的意义,成为了明贵贱,辨等列的主要器物”是解题的关键,逐一分析各选项。
5.【答案】D
【知识点】甲骨文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甲骨文是商朝人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甲骨文记录和反映了商王的活动和商朝的政治、经济情况,对研究商朝的历史有重要价值,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商朝,D符合题意;
ABC项文字出现在甲骨文之后,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文字的演变的相关史实。
6.【答案】B
【知识点】西周的分封制;青铜艺术;甲骨文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青铜器和甲骨文是商周文明的代表,西周制定和实行了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这是奴隶社会的主要内容,它们体现了我国早期中华文明的辉煌,故B符合题意。
秦汉是封建社会,帝国的衰落与分裂是说一个帝国,百家争鸣是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故ACD均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以示意图为切入点,考查奴隶社会的主要内容。掌握,青铜器、甲骨文、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这是奴隶社会的主要内容。
7.【答案】A
【知识点】青铜艺术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关键词“河南安阳殷墟”,结合所学可知,河南安阳是商朝的都城,殷墟出土的司母戊鼎,是商朝青铜器的代表作,是目前世界上已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故公众代表在参加这次活动中,能够了解到的是青铜器,故A符合题意;圆形方孔钱是秦朝统一的货币、兵马俑反映了秦朝的雕塑艺术、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与题干无关,故BCD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抓住题干关键词“河南安阳殷墟”是解题的关键,考查学生理解能力。
8.【答案】B
【知识点】青铜艺术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司母戊鼎高133厘米、口长110厘米、口宽78厘米、重832.84千克,四足中空,用陶范铸造,鼎体浑铸,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大最重的青铜器。司母戊鼎体现了商朝青铜文明的灿烂。故正确答案为B。
ACD都不及司母戊鼎的重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的关键词是“最重的青铜器”,注意掌握我国夏商西周时期的青铜文明,知道司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大最重的青铜器。
9.【答案】B
【知识点】甲骨文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商朝时期,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叫甲骨文,殷墟出土的甲骨卜辞记录和反映了商王的活动以及商朝的政治、经济情况,对研究商朝的历史有重要价值,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就是从商朝开始的,B符合题意;
为研究商代的历史提供了最直接、最可靠的资料是甲骨文,不是隶书,A不符合题意;
为研究商代的历史提供了最直接、最可靠的资料是甲骨文,不是楷书,C不符合题意;
为研究商代的历史提供了最直接、最可靠的资料是甲骨文,不是小篆,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题干“为研究商代的历史提供了最直接、最可靠的资料”是解题的关键,联系教材中甲骨文对研究商朝历史的作用来解答此题。
10.【答案】B
【知识点】青铜艺术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A是甲骨文,主要用于研究商朝的历史;B是西周的毛公鼎及鼎上铭文,是研究西周的重要文物;C是商鞅方升,是研究战国历史的重要文物;D是秦半两,是秦朝的货币。因此:
B符合题意;ACD与题意无关;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西周的青铜器。难度不大,对所给四幅图面的相关知识是能够基本了解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11.【答案】D
【知识点】青铜艺术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青铜器、夏商周的礼仪教化,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依据“天子用九鼎八簋,诸侯用七鼎六簋,卿大夫用五鼎四簋”可知,夏商周时期,青铜器由酒器为主变为以礼器为主,由食器发展为礼器,成为王公贵族象征身份地位乃至国家权力的代表性器物(或数量多少是区分贵族等级的标志)。故材料说明礼器数量反映了严格等级界限。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青铜器、夏商周的礼仪教化,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12.【答案】A
【知识点】甲骨文
【解析】【分析】A.依据所学知识可知, 刻有文字的甲骨主要是记述商朝社会生活的,可以用来证明商朝历史的可靠性,故选项A符合题意;
B. 商鞅方升 ,不符合题意;
C. 圆形方孔半两钱 ,不符合题意;
D. 景德镇的瓷器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识记。解答时,依据对备选项出现的时间的准确记忆来回答;也可以拿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细心辨别比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
13.【答案】C
【知识点】青铜艺术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青铜文化是中国先进文化的一种重要表现,商朝的青铜器制造规模大,技艺精湛,品种多,包括造型奇特的四羊方尊,商代铜器,二里头遗址出土的镶嵌绿松石的铜碑反映了夏朝时期的文明进程,商代甲骨文已经是成熟的文字。所以图片都属于夏商周时代的古中国的文明成果。
故答案为: C
【点评】本题考查夏商周文明。难度不大,结合材料利用排除法作答即可。
14.【答案】B
【知识点】青铜艺术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祀,国之大节”、“青铜器在商周时期被视为政治的权力”,结合所学可知,中国青铜器时代,包括夏、商、西周、春秋及战国早期,延续时间约一千六百年。这个时期的青铜器主要服务于王室、贵族,分为礼乐器、兵器及杂器,乐器也主要用在宗庙祭祀活动中,因此青铜器在此时是政治权利的象征。
A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和史实;
B项礼器是商周时期青铜器的主要用途,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青铜器在商周时期的地位和用途,要求具备抓住关键信息、调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5.【答案】B
【知识点】青铜艺术
【解析】【分析】A.四羊方尊,不符合题意;
B.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商朝时期铸造的司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故选项B符合题意;
C.毛公鼎,不符合题意;
D. 利簋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准确记忆。解答时,依据对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即可,基础知识要牢记。
16.【答案】B
【知识点】甲骨文
【解析】【分析】依据课本所学可知,商朝人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为“甲骨文”,它已经具备了汉字结构的基本形式,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直到1899年,王懿荣才发现。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甲骨文的相关知识。甲骨文是中国商周时期刻写在龟甲和牛、羊等兽骨上的文字。甲骨文记载的内容十分丰富,涉及祭祀、战争、农牧业、官制、刑法、医药、天文历法等。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1899年清朝人王懿荣首次发现甲骨文,此后在安阳殷墟、陕西等地出土了大量甲骨。
17.【答案】B
【知识点】甲骨文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河南殷墟出土的甲骨文向人们展现了商朝的社会风貌,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B。
【点评】本题考查甲骨文的有关知识。甲骨文是我国商周时期刻在龟甲和牛、羊等兽骨上的文字。甲骨文记载的内容十分广泛,涉及祭祀、战争、农牧业、官制等多方面。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目前为止,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18.【答案】B
【知识点】青铜艺术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青铜文化是中国先进文化的一种重要表现,商周时代,青铜铸造进入繁荣时期。商朝的青铜器制造规模大,技艺精湛,品种多,图中的司母戊鼎是世界上现存最大的青铜器,四羊方尊造型奇特,是商朝灿烂辉煌的青铜文明的代表,是青铜器中的精品。B符合题意。由此可知A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B。
【点评】本题考查商周青铜文化的有关知识。题干中的司母戊鼎、四羊方尊是商朝灿烂辉煌的青铜文明的代表,是青铜器中的精品。
19.【答案】B
【知识点】甲骨文
【解析】【分析】依图片信息和结合所学可知甲骨文能够帮助我们了解商朝的历史。商朝人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为“甲骨文”,它已经具备了汉字结构的基本形式,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的。
A项河姆渡黑陶钵有助于了解河姆渡人的历史,不符合题意;
B项殷墟甲骨有助于了解商朝历史,符合题意;
C项商鞅方升产生于战国时期,不符合题意;
D项半两钱是秦朝时期的统一货币,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甲骨文,要求具备识图能力和识记知识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我国古代文字的演变的相关史实。
20.【答案】A
【知识点】甲骨文
【解析】【分析】A.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甲骨文是中国商周时期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通过研究,这些甲骨文主要是商朝时期的,研究它们,就可以了解商朝的历史,故选项A符合题意;
B. 秦陵兵马俑 ,不符合题意;
C. 圆形方孔钱 ,不符合题意;
D.新石器,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对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来回答,重要的知识点要牢记。
21.【答案】甲骨文;司母戊鼎(后母戊鼎)
【知识点】青铜艺术;甲骨文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我国商朝出现的文字是甲骨文,这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目前世界上已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是我国商朝时期的司母戊鼎(后母戊鼎),高1.33米,长1.1米,重832.84千克。
故答案为:甲骨文;司母戊鼎(后母戊鼎)。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甲骨文和司母戊鼎(后母戊鼎)。
22.【答案】夏;商
【知识点】夏、商、西周的更替;甲骨文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结束了部落联盟局面。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标志着早期国家的产生;我国商朝时期的出现的甲骨文,目前所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故答案为:夏;商。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国家。
23.【答案】司母戊鼎(后母戊鼎)
【知识点】青铜艺术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司母戊鼎是商王为祭祀其母戊所制,是商周时期青铜文化的代表作,是迄今世界上出土最大、最重的青铜礼器,享有"镇国之宝"的美誉,它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故答案为:司母戊鼎
【点评】学生要注意正确书写司母戊鼎,容易写错。本题难度适中。
24.【答案】桀;纣;公元前1600;公元前1046;商汤(或汤);周武王;春秋;战国;夏朝;商朝
【知识点】夏、商、西周的更替;春秋争霸;战国七雄;甲骨文
【解析】【分析】①夏朝最后一个国王桀,统治残暴引起人民反抗,导致夏朝灭亡。商朝最后一个国王纣,统治残暴引起人民反抗,导致商朝灭亡。
②公元前1600年,商汤灭亡夏朝,建立商朝;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灭亡商朝,建立西周。
③公元前1600年,商汤灭亡夏朝,建立商朝;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灭亡商朝,建立西周。
④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东周开始,东周分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公元前770年一前476年是我国历史上的春秋时期;公元前475年一前221年是我国历史上的战国时期。
⑤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夏朝;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的。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能力。
25.【答案】青铜器;毛公鼎
【知识点】青铜艺术
【解析】【分析】商周时期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叫金文,也叫铭文或钟鼎文。西周青铜器毛公鼎内刻有近500个文字,金文是研究商周历史的重要资料,对研究汉字的发展和书法艺术有重要价值。故答案为:青铜器;毛公鼎。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金文的相关知识。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金文的相关史实。
26.【答案】前2070;司母戊鼎
【知识点】夏、商、西周的更替;青铜艺术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可知,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夏朝。司母戊鼎是目前我国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青铜器。故答案为:前2070;司母戊鼎。
【点评】本题考查夏朝和司母戊鼎。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运用夏商周更替和司母戊鼎的相关历史史实。
27.【答案】(1)黄帝时期;象形、形声。
(2)甲骨文;王懿荣。
(3)小篆;使文字统一。
(4)略
【知识点】炎帝和黄帝;秦巩固统一的措施;甲骨文
【解析】【分析】(1)《说文解字》、《世本》、《淮南子》皆记载仓颉是黄帝时期造字的左史官,见鸟兽的足迹受启发,分类别异,加以搜集、整理和使用,在汉字创造的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被尊为“造字圣人”。 材料一中提及的“象形”“形声”即是两种汉字的造字方法。(2)根据材料二中的“殷墟发掘”等信息,联系所学知识,1899年清朝人王懿荣首次发现甲骨文,此后在安阳殷墟、陕西等地出土了大量甲骨,至今已有16万片以上,其中商代有字的甲骨10余万片,单字有4500个左右,已经识别的有1500多字。
(3)根据材料三图片中的“李斯书法”这一信息,联系所学知识,李斯生活在秦始皇时期,秦朝统一秦朝以后,下令统一文字,把小篆作为规范字体通令全国使用。
(4)本题考查对中华文明的认识,属于开放性问题,学生言之有理即可。
故答案为:(1)黄帝时期;象形、形声。
(2)甲骨文;王懿荣。
(3)小篆;使文字统一。
(4)略。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汉字的演变的相关知识及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知道中国最早的是甲骨文,随着时代的变迁,文字也不断变化、发展,中国文字是一脉相承的,中华文化是一脉相承的。中华文明是“全人类唯一没有中断过的古文明”。
28.【答案】(1)司母戊鼎;它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在铸造技术上,采用“泥范铸造法”;商朝以后,青铜器的数量增多,种类逐渐丰富,主要用于饮食、祭祀及军事等方面。
(2)甲骨文;王懿荣 ;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3)秦始皇为消除文字上的差异,命丞相李斯等人 统一文字,把小篆作为通用文字颁行全国。这有利于我国文化的交流与发展,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
【知识点】青铜艺术;甲骨文
【解析】【分析】 (1)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青铜器的高超工艺。分析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1是司母戊鼎,它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商朝以后,青铜器的数量增多,种类逐渐丰富,主要用于饮食、祭祀及军事等方面,功能也由食器等发展到礼器,成为王公贵族象征身份地位乃至国家权力的代表性器物。在铸造技术上,采用“泥范铸造法”,经过制模、雕刻纹饰、翻制泥范、高温焙烧、浇注液态金属、加工修整等工艺制成。
(2)本题考查甲骨文的有关知识。分析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甲骨文是中国商周时期刻写在龟甲和牛、羊等兽骨上的文字。甲骨文记载的内容十分丰富,涉及祭祀、战争、农牧业、官制、刑法、医药、天文历法等。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最早发现甲骨文这种文字的是北京的官员王懿荣 (1899年去达仁堂药店买药时)。
(3) 本题考查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分析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这反映的是秦始皇统一文字,秦朝把小篆作为全国规范文字,废除了原来六国的文字,这有利于我国文化的交流与发展,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
故答案为: (1) 司母戊鼎;它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在铸造技术上,采用“泥范铸造法”;商朝以后,青铜器的数量增多,种类逐渐丰富,主要用于饮食、祭祀及军事等方面。
(2) 甲骨文;王懿荣 ;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3)秦始皇为消除文字上的差异,命丞相李斯等人 统一文字,把小篆作为通用文字颁行全国。这有利于我国文化的交流与发展,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
【点评】本题考查青铜器的高超工艺、甲骨文、秦始皇统一文字等有关知识。从问题的设置来看,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题出的比较细,相比之下就增加了试题的难度。
29.【答案】(1)图1打制;图2磨制。
(2)原始农业。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石器的发展。
(3)青铜铸造。
(4)考古发掘。
【知识点】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原始的农耕生活;青铜艺术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打制石器和磨制石器的相关知识。阅读图片,并联系所学知识可知,北京人制作石器的技术比较成熟,采用不同的打制方法,制作成不同类型的工具,如尖状器、刮削器、石锤和石砧等。使用这种打制石器的时代,叫做旧石器时代。 河姆渡居民普遍使用磨制石器,还用动物的骨骼制作工具,他们在这些工具上凿出几个孔,用来捆绑木柄,这是工具制作技术的又一大进步。
(2)本题考查我国原始农业发展的相关知识。根据图片并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河姆渡原始居民距今约七千年,位于长江流域,体现的是长江流域原始农耕图景的原始居民遗址。用耒耜耕地, 种植水稻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半坡原始居民距今约五六千年,位于黄河流域,体现的是黄河流域原始农耕图景的原始居民遗址。已使用磨制石器,种植粟,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它们反映了我国原始农业开始在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兴起。
(3)本题考查商朝青铜器制造业的发展的相关知识。商朝是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青铜器铸造业高度发展,青铜器生产规模大,品种多,工艺精美。著名的青铜器有巨大司母戊鼎和造型奇特的四羊方尊。
(4)本题考查学生对研究和了解真实历史的可靠来源或途径的认识。综合以上材料可知,考古发掘是我们研究和了解真实历史的可靠来源或途径。
故答案为:(1)图1打制;图2磨制。
(2)原始农业。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石器的发展。
(3)青铜铸造。
(4)考古发掘。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北京人、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农耕、青铜器,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2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历史七上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同步试卷
历史考试
考试时间:* *分钟 满分:* *分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
题号 一 二 三 总分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阅卷人 一、单选题
得分
1.(2020·重庆)古代重庆是巴族的主要活动地。在已发现的春秋战国时期的巴人墓中出土了精美的剑、矛、钺、戈等巴式铜兵器。由此可推断当时的巴族(  )
A.有较发达的稻作农业 B.“武舞”与“跳歌”并存
C.掌握了金属冶铸技术 D.尚处于氏族部落阶段
【答案】C
【知识点】青铜艺术
【解析】【分析】A. 有较发达的稻作农业,不符合题意;
B. “武舞”与“跳歌”并存,不符合题意;
C.依据题干信息“ 出土了精美的剑、矛、钺、戈等巴式铜兵器 ”,可以看出, 当时的巴族已经掌握了金属冶铸技术,故选项C符合题意;
D. 尚处于氏族部落阶段,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对题干信息的理解。解答时,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语句,进行理解回答,这类题目,就是要紧贴题干信息进行理解,不要向外延伸。
2.(2020·德庆模拟)下图是先秦时期部分青铜器的原料配比,从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该时期青铜器的铸造工艺成熟
B.“泥范铸造法”使器物外型规整
C.该时期青铜器的外型优美
D.青铜器承载着礼器职能
【答案】A
【知识点】青铜艺术
【解析】【分析】商周时期,青铜器铸造工艺已经十分成熟,由于经验的积累,铸造各种青铜器时铜与锡的配合已有一个比例。根据图片中的原料配比可知,先秦时期的青铜器铸造的工艺考究成熟。
A项该时期青铜器的铸造工艺成熟是从题干先秦时期部分青铜器的原料配比图中可以得出的结论,符合题意;
B项 “泥范铸造法”使器物外型规整排除,泥范铸造一般经历制模、翻范、合范、浇注、出范等步骤,图片信息没有反映这一特征,不符合题意;
C项该时期青铜器的外型优美在题干中不能体现,不符合题意;
D项 青铜器承载着礼器职能图片信息中没有反应,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有一定难度,考查青铜器的相关知识及学生的理解能力。
3.小张在阅读课外书籍时,看到书中这样写道:“在商朝,贵族征讨其他国家胜利后往往举行祭祀,向祖先报捷。”如果要验证它的真实性,最有说服力的文字资料是(  )
A.《史记》 B.金文 C.甲骨文资料 D.铭文
【答案】C
【知识点】甲骨文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最有说服力的文字资料是甲骨文,因为甲骨文记录和反映的是商王的活动和商朝的政治、经济情况,对研究商朝的历史有重要价值,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关于甲骨文,学生要掌握的内容包括:出土地点:殷墟(河南安阳小屯村);甲骨文属于象形文字,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今天的汉字与甲骨文有着渊源关系。
4.商周时期,用于祭祀和宴饮的青铜器具有确立主人身份地位、显示尊卑关系、表达虔诚和敬畏,象征使用者的权力和地位等作用。因之青铜器具有了特殊的意义,成为了明贵贱,辨等列的主要器物。这段话描述的是(  )
A.青铜器用途广泛 B.青铜器反映等级界限
C.青铜器种类丰富吧 D.青铜器冶炼技术高超
【答案】B
【知识点】青铜艺术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青铜器具有确立主人身份地位、显示尊卑关系、表达虔诚和敬畏,象征使用者的权力和地位等作用,青铜器具有了特殊的意义,成为了明贵贱,辨等列的主要器物”可知,此内容体现了青铜器反映等级界限,故B符合题意;
题干没有涉及青铜器用途广泛、种类丰富、冶炼技术高超,故ACD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抓住题干关键词“青铜器具有了特殊的意义,成为了明贵贱,辨等列的主要器物”是解题的关键,逐一分析各选项。
5.1899年,王懿荣对“龙骨”这味药朝廷了反复推敲、对比、拼合,确定这些刻在龟甲兽骨上的符号是一种文字。这就是我国已知的最早的汉字。这就是(  )
A.隶书 B.小篆 C.楷书 D.甲骨文
【答案】D
【知识点】甲骨文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甲骨文是商朝人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甲骨文记录和反映了商王的活动和商朝的政治、经济情况,对研究商朝的历史有重要价值,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商朝,D符合题意;
ABC项文字出现在甲骨文之后,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文字的演变的相关史实。
6.阅读历史书籍需要关注章节标题,从而把握内容的主旨。请根据下图中的内容,为其选择一个最适当的标题(  )
A.秦汉:中华帝国的初建 B.夏商周:早期中华文明的辉煌
C.帝国的衰落与分裂 D.百家争鸣
【答案】B
【知识点】西周的分封制;青铜艺术;甲骨文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青铜器和甲骨文是商周文明的代表,西周制定和实行了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这是奴隶社会的主要内容,它们体现了我国早期中华文明的辉煌,故B符合题意。
秦汉是封建社会,帝国的衰落与分裂是说一个帝国,百家争鸣是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故ACD均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以示意图为切入点,考查奴隶社会的主要内容。掌握,青铜器、甲骨文、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这是奴隶社会的主要内容。
7.在河南安阳殷墟的网站上,发布了一则“《埋葬在地下的商王朝》公众考古活动”的消息,公众代表在参加这次活动中,能够了解到的是(  )
A.青铜器 B.圆形方孔钱 C.兵马俑 D.造纸术
【答案】A
【知识点】青铜艺术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关键词“河南安阳殷墟”,结合所学可知,河南安阳是商朝的都城,殷墟出土的司母戊鼎,是商朝青铜器的代表作,是目前世界上已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故公众代表在参加这次活动中,能够了解到的是青铜器,故A符合题意;圆形方孔钱是秦朝统一的货币、兵马俑反映了秦朝的雕塑艺术、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与题干无关,故BCD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抓住题干关键词“河南安阳殷墟”是解题的关键,考查学生理解能力。
8.夏商周时期,创造了灿烂的青铜文化。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也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是(  )
A. B.
C. D.
【答案】B
【知识点】青铜艺术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司母戊鼎高133厘米、口长110厘米、口宽78厘米、重832.84千克,四足中空,用陶范铸造,鼎体浑铸,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大最重的青铜器。司母戊鼎体现了商朝青铜文明的灿烂。故正确答案为B。
ACD都不及司母戊鼎的重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的关键词是“最重的青铜器”,注意掌握我国夏商西周时期的青铜文明,知道司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大最重的青铜器。
9.《尚书》写到“惟殷先人,有典有册”,为研究商代的历史提供了最直接、最可靠的资料(  )
A.隶书 B.甲骨文 C.楷书 D.小篆
【答案】B
【知识点】甲骨文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商朝时期,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叫甲骨文,殷墟出土的甲骨卜辞记录和反映了商王的活动以及商朝的政治、经济情况,对研究商朝的历史有重要价值,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就是从商朝开始的,B符合题意;
为研究商代的历史提供了最直接、最可靠的资料是甲骨文,不是隶书,A不符合题意;
为研究商代的历史提供了最直接、最可靠的资料是甲骨文,不是楷书,C不符合题意;
为研究商代的历史提供了最直接、最可靠的资料是甲骨文,不是小篆,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题干“为研究商代的历史提供了最直接、最可靠的资料”是解题的关键,联系教材中甲骨文对研究商朝历史的作用来解答此题。
10.(2020·潍坊模拟)文物是了解历史的重要史料。下列文物中有助于了解西周历史的是(  )
A. B.
C. D.
【答案】B
【知识点】青铜艺术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A是甲骨文,主要用于研究商朝的历史;B是西周的毛公鼎及鼎上铭文,是研究西周的重要文物;C是商鞅方升,是研究战国历史的重要文物;D是秦半两,是秦朝的货币。因此:
B符合题意;ACD与题意无关;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西周的青铜器。难度不大,对所给四幅图面的相关知识是能够基本了解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11.(2020·奎文模拟)鼎和簋是周朝重要的青铜礼器。周礼规定,天子用九鼎八簋,诸侯用七鼎六簋,卿大夫用五鼎四簋。以上材料最能说明周朝(  )
A.青铜器种类多 B.青铜器已成为日常生活用品
C.礼乐制度完备 D.礼器数量反映了严格等级界限
【答案】D
【知识点】青铜艺术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青铜器、夏商周的礼仪教化,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依据“天子用九鼎八簋,诸侯用七鼎六簋,卿大夫用五鼎四簋”可知,夏商周时期,青铜器由酒器为主变为以礼器为主,由食器发展为礼器,成为王公贵族象征身份地位乃至国家权力的代表性器物(或数量多少是区分贵族等级的标志)。故材料说明礼器数量反映了严格等级界限。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青铜器、夏商周的礼仪教化,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12.(2020·顺义模拟)“至于商朝的历史,则因有近代殷墟出土的遗物以为佐证,已大体可以列入信史的范围。”下列出土的遗物可以佐证商朝历史的是(  )
A.刻有文字的甲骨 B.商鞅方升
C.圆形方孔半两钱 D.景德镇的瓷器
【答案】A
【知识点】甲骨文
【解析】【分析】A.依据所学知识可知, 刻有文字的甲骨主要是记述商朝社会生活的,可以用来证明商朝历史的可靠性,故选项A符合题意;
B. 商鞅方升 ,不符合题意;
C. 圆形方孔半两钱 ,不符合题意;
D. 景德镇的瓷器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识记。解答时,依据对备选项出现的时间的准确记忆来回答;也可以拿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细心辨别比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
13.(2020·安徽模拟)某班开展了一节活动课,在课上展示了以下图片,这节活动课的主题是(  )
A.文字的演变 B.青铜文明 C.夏商周文明 D.商朝文化
【答案】C
【知识点】青铜艺术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青铜文化是中国先进文化的一种重要表现,商朝的青铜器制造规模大,技艺精湛,品种多,包括造型奇特的四羊方尊,商代铜器,二里头遗址出土的镶嵌绿松石的铜碑反映了夏朝时期的文明进程,商代甲骨文已经是成熟的文字。所以图片都属于夏商周时代的古中国的文明成果。
故答案为: C
【点评】本题考查夏商周文明。难度不大,结合材料利用排除法作答即可。
14.(2020·广东模拟)有学者认为,青铜器在商周时期被视为“政治的权力”。据此可推断,商周时期青铜器主要用作(  )
A.农具 B.礼器 C.食具 D.货币
【答案】B
【知识点】青铜艺术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祀,国之大节”、“青铜器在商周时期被视为政治的权力”,结合所学可知,中国青铜器时代,包括夏、商、西周、春秋及战国早期,延续时间约一千六百年。这个时期的青铜器主要服务于王室、贵族,分为礼乐器、兵器及杂器,乐器也主要用在宗庙祭祀活动中,因此青铜器在此时是政治权利的象征。
A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和史实;
B项礼器是商周时期青铜器的主要用途,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青铜器在商周时期的地位和用途,要求具备抓住关键信息、调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5.(2020·安徽模拟)《国之重器》纪录片在央视播出,第一集介绍的“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是(  )
A.四羊方尊 B.司母戊鼎 C.毛公鼎 D.利簋
【答案】B
【知识点】青铜艺术
【解析】【分析】A.四羊方尊,不符合题意;
B.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商朝时期铸造的司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故选项B符合题意;
C.毛公鼎,不符合题意;
D. 利簋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准确记忆。解答时,依据对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即可,基础知识要牢记。
16.(2020·广东模拟)如下图中的文字,是中国的一种古老文字,又称“契文”“殷墟文字”或“龟甲兽骨文”,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下列关于这种文字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从商朝时期一直被使用到今天 B.直到近代才被人们发现和识别
C.记载的内容只涉及祭祀与战争 D.是中国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的
【答案】B
【知识点】甲骨文
【解析】【分析】依据课本所学可知,商朝人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为“甲骨文”,它已经具备了汉字结构的基本形式,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直到1899年,王懿荣才发现。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甲骨文的相关知识。甲骨文是中国商周时期刻写在龟甲和牛、羊等兽骨上的文字。甲骨文记载的内容十分丰富,涉及祭祀、战争、农牧业、官制、刑法、医药、天文历法等。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1899年清朝人王懿荣首次发现甲骨文,此后在安阳殷墟、陕西等地出土了大量甲骨。
17.(2019七上·乌拉特前旗期末)河南殷墟遗址被列为2006年第三十届世界遗产大会上我国的审议项目。你认为殷墟遗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最主要是因为它向人们展现了哪个王朝的社会风貌。(  )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东周
【答案】B
【知识点】甲骨文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河南殷墟出土的甲骨文向人们展现了商朝的社会风貌,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B。
【点评】本题考查甲骨文的有关知识。甲骨文是我国商周时期刻在龟甲和牛、羊等兽骨上的文字。甲骨文记载的内容十分广泛,涉及祭祀、战争、农牧业、官制等多方面。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目前为止,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18.(2019七上·乌拉特前旗期末)“工匠精神”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之一。正是古代工匠的追求极致,追求品质的精神,造就了如图两件绝世青铜精品。它们铸造于(  )
A.夏朝 B.商朝 C.周朝 D.秦朝
【答案】B
【知识点】青铜艺术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青铜文化是中国先进文化的一种重要表现,商周时代,青铜铸造进入繁荣时期。商朝的青铜器制造规模大,技艺精湛,品种多,图中的司母戊鼎是世界上现存最大的青铜器,四羊方尊造型奇特,是商朝灿烂辉煌的青铜文明的代表,是青铜器中的精品。B符合题意。由此可知A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B。
【点评】本题考查商周青铜文化的有关知识。题干中的司母戊鼎、四羊方尊是商朝灿烂辉煌的青铜文明的代表,是青铜器中的精品。
19.(2019七上·菏泽期末)文物是了解历史的重要史料。下列文物中有助于了解商朝历史的是(  )
A.河姆渡黑陶钵
B.殷墟甲骨
C.商鞅方升
D.半两钱
【答案】B
【知识点】甲骨文
【解析】【分析】依图片信息和结合所学可知甲骨文能够帮助我们了解商朝的历史。商朝人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为“甲骨文”,它已经具备了汉字结构的基本形式,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的。
A项河姆渡黑陶钵有助于了解河姆渡人的历史,不符合题意;
B项殷墟甲骨有助于了解商朝历史,符合题意;
C项商鞅方升产生于战国时期,不符合题意;
D项半两钱是秦朝时期的统一货币,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甲骨文,要求具备识图能力和识记知识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我国古代文字的演变的相关史实。
20.(2020七上·来宾期末)人们往往通过研究历史文物来了解历史。下列哪些历史文物能够帮助我们了解商朝的历史(  )
A.甲骨文 B.秦陵兵马俑 C.圆形方孔钱 D.新石器
【答案】A
【知识点】甲骨文
【解析】【分析】A.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甲骨文是中国商周时期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通过研究,这些甲骨文主要是商朝时期的,研究它们,就可以了解商朝的历史,故选项A符合题意;
B. 秦陵兵马俑 ,不符合题意;
C. 圆形方孔钱 ,不符合题意;
D.新石器,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对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来回答,重要的知识点要牢记。
阅卷人 二、填空题
得分
21.我们今天的汉字是从商朝的   发展而来的,目前世界上已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是   。
【答案】甲骨文;司母戊鼎(后母戊鼎)
【知识点】青铜艺术;甲骨文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我国商朝出现的文字是甲骨文,这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目前世界上已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是我国商朝时期的司母戊鼎(后母戊鼎),高1.33米,长1.1米,重832.84千克。
故答案为:甲骨文;司母戊鼎(后母戊鼎)。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甲骨文和司母戊鼎(后母戊鼎)。
22.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国家是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   开始。
【答案】夏;商
【知识点】夏、商、西周的更替;甲骨文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结束了部落联盟局面。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标志着早期国家的产生;我国商朝时期的出现的甲骨文,目前所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故答案为:夏;商。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国家。
23.(2017七上·颍上期中)   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终的青铜器,它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答案】司母戊鼎(后母戊鼎)
【知识点】青铜艺术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司母戊鼎是商王为祭祀其母戊所制,是商周时期青铜文化的代表作,是迄今世界上出土最大、最重的青铜礼器,享有"镇国之宝"的美誉,它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故答案为:司母戊鼎
【点评】学生要注意正确书写司母戊鼎,容易写错。本题难度适中。
24.填空题。
①   是夏朝的最后一个国王;   是商朝的最后一个国王。
②约   年,商朝建立;   年,西周建立。
③商朝建立者是   ;西周建立者是   。
④公元前770年一前476年是我国历史上的   时期;公元前475年一前221年是我国历史上的   时期。
⑤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是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   开始的。
【答案】桀;纣;公元前1600;公元前1046;商汤(或汤);周武王;春秋;战国;夏朝;商朝
【知识点】夏、商、西周的更替;春秋争霸;战国七雄;甲骨文
【解析】【分析】①夏朝最后一个国王桀,统治残暴引起人民反抗,导致夏朝灭亡。商朝最后一个国王纣,统治残暴引起人民反抗,导致商朝灭亡。
②公元前1600年,商汤灭亡夏朝,建立商朝;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灭亡商朝,建立西周。
③公元前1600年,商汤灭亡夏朝,建立商朝;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灭亡商朝,建立西周。
④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东周开始,东周分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公元前770年一前476年是我国历史上的春秋时期;公元前475年一前221年是我国历史上的战国时期。
⑤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夏朝;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的。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能力。
25.商周的   上铸刻的文字,叫做“金文”或“铭文”;已发现的字数最多的是西周的   。
【答案】青铜器;毛公鼎
【知识点】青铜艺术
【解析】【分析】商周时期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叫金文,也叫铭文或钟鼎文。西周青铜器毛公鼎内刻有近500个文字,金文是研究商周历史的重要资料,对研究汉字的发展和书法艺术有重要价值。故答案为:青铜器;毛公鼎。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金文的相关知识。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金文的相关史实。
26.公元   年,禹建立夏朝;   是目前我国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青铜器。
【答案】前2070;司母戊鼎
【知识点】夏、商、西周的更替;青铜艺术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可知,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夏朝。司母戊鼎是目前我国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青铜器。故答案为:前2070;司母戊鼎。
【点评】本题考查夏朝和司母戊鼎。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运用夏商周更替和司母戊鼎的相关历史史实。
第Ⅱ卷 主观题
第Ⅱ卷的注释
阅卷人 三、材料分析题
得分
27.(2019七上·利辛月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仓颉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宇。
——摘编自《说文解字·序》
材料二:这些古文字材料的发现以及殷墟性质的推定,导致了1928年的殷墟发掘,从而有商一代成为信史。(注:“信史”即有文字可考的历史)
——摘编自《中国历史·先秦卷》
材料三:
(1)仓颉生活在哪一位先王(部落首领)时代?根据材料一提炼出两种汉字的造字方法。
(2)根据材料二可知,“这些古文字”是哪一种文字?首次发现这些文字的清朝学者是谁?
(3)材料三展示的是汉字的哪一种字体?李斯所书的“皇帝”是如何推动中国的语言文字发展的?
(4)综合上述材料,请从语言文字的角度,谈谈对中华文明的认识。
【答案】(1)黄帝时期;象形、形声。
(2)甲骨文;王懿荣。
(3)小篆;使文字统一。
(4)略
【知识点】炎帝和黄帝;秦巩固统一的措施;甲骨文
【解析】【分析】(1)《说文解字》、《世本》、《淮南子》皆记载仓颉是黄帝时期造字的左史官,见鸟兽的足迹受启发,分类别异,加以搜集、整理和使用,在汉字创造的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被尊为“造字圣人”。 材料一中提及的“象形”“形声”即是两种汉字的造字方法。(2)根据材料二中的“殷墟发掘”等信息,联系所学知识,1899年清朝人王懿荣首次发现甲骨文,此后在安阳殷墟、陕西等地出土了大量甲骨,至今已有16万片以上,其中商代有字的甲骨10余万片,单字有4500个左右,已经识别的有1500多字。
(3)根据材料三图片中的“李斯书法”这一信息,联系所学知识,李斯生活在秦始皇时期,秦朝统一秦朝以后,下令统一文字,把小篆作为规范字体通令全国使用。
(4)本题考查对中华文明的认识,属于开放性问题,学生言之有理即可。
故答案为:(1)黄帝时期;象形、形声。
(2)甲骨文;王懿荣。
(3)小篆;使文字统一。
(4)略。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汉字的演变的相关知识及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知道中国最早的是甲骨文,随着时代的变迁,文字也不断变化、发展,中国文字是一脉相承的,中华文化是一脉相承的。中华文明是“全人类唯一没有中断过的古文明”。
28.(2019七上·兰山期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图1中的青铜器物名称是什么?有何地位?采用什么技术铸造?举出商周时期青铜器的三种功能。
(2)图2中的文字被称为什么?首次发现这种文字的是谁?这种文字有何地位?
(3)文字是中华文明的载体,图3反映了哪一朝代的何种文化措施?这一措施有何作用?
【答案】(1)司母戊鼎;它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在铸造技术上,采用“泥范铸造法”;商朝以后,青铜器的数量增多,种类逐渐丰富,主要用于饮食、祭祀及军事等方面。
(2)甲骨文;王懿荣 ;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3)秦始皇为消除文字上的差异,命丞相李斯等人 统一文字,把小篆作为通用文字颁行全国。这有利于我国文化的交流与发展,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
【知识点】青铜艺术;甲骨文
【解析】【分析】 (1)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青铜器的高超工艺。分析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1是司母戊鼎,它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商朝以后,青铜器的数量增多,种类逐渐丰富,主要用于饮食、祭祀及军事等方面,功能也由食器等发展到礼器,成为王公贵族象征身份地位乃至国家权力的代表性器物。在铸造技术上,采用“泥范铸造法”,经过制模、雕刻纹饰、翻制泥范、高温焙烧、浇注液态金属、加工修整等工艺制成。
(2)本题考查甲骨文的有关知识。分析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甲骨文是中国商周时期刻写在龟甲和牛、羊等兽骨上的文字。甲骨文记载的内容十分丰富,涉及祭祀、战争、农牧业、官制、刑法、医药、天文历法等。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最早发现甲骨文这种文字的是北京的官员王懿荣 (1899年去达仁堂药店买药时)。
(3) 本题考查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分析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这反映的是秦始皇统一文字,秦朝把小篆作为全国规范文字,废除了原来六国的文字,这有利于我国文化的交流与发展,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
故答案为: (1) 司母戊鼎;它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在铸造技术上,采用“泥范铸造法”;商朝以后,青铜器的数量增多,种类逐渐丰富,主要用于饮食、祭祀及军事等方面。
(2) 甲骨文;王懿荣 ;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3)秦始皇为消除文字上的差异,命丞相李斯等人 统一文字,把小篆作为通用文字颁行全国。这有利于我国文化的交流与发展,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
【点评】本题考查青铜器的高超工艺、甲骨文、秦始皇统一文字等有关知识。从问题的设置来看,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题出的比较细,相比之下就增加了试题的难度。
29.(2019七上·台山期中)在古老中华大地上,我们的先祖在艰苦的环境中用勤劳和智慧创造了灿烂的文明。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1)材料一中图1和图2中的工具分别是采用什么方法制作而成的?
(2)材料二中图3和图4出土的农作物,反映了我国哪一原始行业的发展?这一行业兴起和发展的标志是什么?
(3)材料三中图5和图6这两幅图片共同反映了商周时期哪一手工业部门的发达?
(4)综合以上材料,我们研究和了解真实历史的可靠来源或途径是什么?
【答案】(1)图1打制;图2磨制。
(2)原始农业。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石器的发展。
(3)青铜铸造。
(4)考古发掘。
【知识点】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原始的农耕生活;青铜艺术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打制石器和磨制石器的相关知识。阅读图片,并联系所学知识可知,北京人制作石器的技术比较成熟,采用不同的打制方法,制作成不同类型的工具,如尖状器、刮削器、石锤和石砧等。使用这种打制石器的时代,叫做旧石器时代。 河姆渡居民普遍使用磨制石器,还用动物的骨骼制作工具,他们在这些工具上凿出几个孔,用来捆绑木柄,这是工具制作技术的又一大进步。
(2)本题考查我国原始农业发展的相关知识。根据图片并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河姆渡原始居民距今约七千年,位于长江流域,体现的是长江流域原始农耕图景的原始居民遗址。用耒耜耕地, 种植水稻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半坡原始居民距今约五六千年,位于黄河流域,体现的是黄河流域原始农耕图景的原始居民遗址。已使用磨制石器,种植粟,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它们反映了我国原始农业开始在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兴起。
(3)本题考查商朝青铜器制造业的发展的相关知识。商朝是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青铜器铸造业高度发展,青铜器生产规模大,品种多,工艺精美。著名的青铜器有巨大司母戊鼎和造型奇特的四羊方尊。
(4)本题考查学生对研究和了解真实历史的可靠来源或途径的认识。综合以上材料可知,考古发掘是我们研究和了解真实历史的可靠来源或途径。
故答案为:(1)图1打制;图2磨制。
(2)原始农业。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石器的发展。
(3)青铜铸造。
(4)考古发掘。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北京人、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农耕、青铜器,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2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