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 南亚、 东亚与美洲的文化 课件(1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5课 南亚、 东亚与美洲的文化 课件(19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0.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5-31 12:04: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9张PPT)
第5课 南亚、 东亚与美洲的文化
古代印度
哈拉帕文化时期
年代约为公元前2350-前1750年,是南亚次大陆的青铜时代文化。哈拉帕文化因其主要城市遗址哈拉帕而得名,分布中心在印度河流域。
公元前2500-前1750年,达罗毗荼人创造了哈拉帕文明和摩亨佐·达罗文明,这是一种城市文明,城市的建造有精良的规划设计。考古学家在哈拉帕遗址中发现了2500多枚有文字的印章,上面的文字被称为“印章文字”。
人们从这些印章上发现了500多个文字符号,虽然这些文字符号还不能被释读,但它们是古代印度早期文化的典型代表。
哈拉帕文明
摩亨佐·达罗文明
印章文字
古代印度
哈拉帕文化时期
吠陀时代
年代约为公元前2350-前1750年,是南亚次大陆的青铜时代文化。哈拉帕文化因其主要城市遗址哈拉帕而得名,分布中心在印度河流域。
年代为前500-前600年,指雅利安人入侵印度并将这一时段的史料保留在《吠陀》中,故称作“吠陀时代”。这一时期,婆罗门教和种姓制度形成。
婆罗门 祭司、贵族 掌握神权
刹帝利 国王、武士、官吏 把持军事、行政大权
吠 舍 农民、牧民、 手工业者、商人 纳税、上供,
养活第一、二等级
首陀罗 被征服者、 贫困破产者 受上层等级剥削奴役
古代印度
哈拉帕文化时期
吠陀时代
列国时代
年代约为公元前2350-前1750年,是南亚次大陆的青铜时代文化。哈拉帕文化因其主要城市遗址哈拉帕而得名,分布中心在印度河流域。
年代为前1500-前600年,指雅利安人入侵印度并将这一时段的史料保留在《吠陀》中,故称作“吠陀时代”。这一时期,婆罗门教和种姓制度形成。
年代为前600-前400年,是古印度国家普遍发展的时期,也是列国分立、并由分立逐渐走向统一的时代,史称"列国时代"。这一时期产生了早期佛教。
思考:佛教倡导的教义是?其产生的背景?
政治
列国分立,社会矛盾尖锐
思想
种姓制度与婆罗门教的存在,引起社会不满
梵文是古印度最具代表性的文字
巴利文佛经(南传)
梵文文佛经(北传)
古代印度
哈拉帕文化时期
吠陀时代
列国时代
孔雀帝国
年代约为公元前2350-前1750年,是南亚次大陆的青铜时代文化。哈拉帕文化因其主要城市遗址哈拉帕而得名,分布中心在印度河流域。
年代为前1500-前600年,指雅利安人入侵印度并将这一时段的史料保留在《吠陀》中,故称作“吠陀时代”。这一时期,婆罗门教和种姓制度形成。
年代为前600-前400年,是古印度国家普遍发展的时期,也是列国分立、并由分立逐渐走向统一的时代,史称"列国时代"。这一时期产生了早期佛教。
约前324年-约前188年,是古印度第一个基本统一印度的政权。在阿育王统治期间,印度古代奴隶制君主专制的集权统治达到顶峰,佛教兴盛并开始向外传播。
笈多帝国
公元320-500年,这时期的印度实行中央集权制,经历了百余年的政治统一和社会安定。《罗摩衍那》、《摩诃婆罗多》也是在这一时期编成。
角度 表现
宗 教 婆罗门教 在国家的形成过程中,印度出现了 制度和婆罗门教。
佛教 产生于 世纪,印度社会矛盾尖锐,人们对 和婆罗门教不满,佛教产生了。佛教提倡 ,得到了很多人的支持。
印度教 世纪时,在古代 基础上,印度教开始兴起,逐渐发展为印度的主要宗教。
文学
艺术
数学
种姓
公元前6
种姓制度
众生平等、忍耐顺从
4
婆罗门教
《摩诃婆罗多》、 《罗摩衍那》
与宗教有关的佛塔、石柱、石窟
包含“0”在内的十个数字符号
(1)对东南亚的影响:公元前后,开始传播到东南亚;5世纪时在东南亚影响广泛。
①印度的语言、文字、艺术、思想、宗教以及风俗习惯等在东南亚产生了广泛影响。
②佛教文化渗入东南亚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③南传佛教的经典主要用古代印度的巴利文书写,对东南亚国家的文字发展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2)对中国:
佛教传入中国,对中国人的宗教信仰、哲学、文艺等产生深刻影响。
柬埔寨的吴哥窟
(三)古印度文化影响
佛教兴起与传播
古朝鲜文化 (一)时空定位
古朝鲜文化形成的原因?
BC1122
箕子朝鲜
BC194
卫满朝鲜
BC108
西汉设立四郡
BC57-668
三国
新罗 高句丽 百济
7C
新罗联合唐
灭了百、高
918-1392
高丽建立
1392-1910
朝鲜建立
1、朝鲜的发展一直与中国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
2、朝鲜长时间保持相对独立
古代朝鲜政治演变:
古代朝鲜
角度 表现
经济 公元前5世纪前后,朝鲜出现了青铜器,稍后有了铁器。
天文 7世纪, 修建了观测天象的瞻星台。
史学 12世纪完成《三国史记》,朝鲜半岛现存最早的史书,《高丽史》
文字 学习汉字的基础上,朝鲜人创制了本民族文字
其他 朝鲜的音乐、舞蹈源远流长,特色鲜明。
现存东洋最悠久的天文台
古代朝鲜
二、古代朝鲜、日本文化
古日本文化 (一)时空定位
弥生时代:(前300-250):倭奴国; 古坟时代(250-592)大和统一; 飞鸟时代(592-710)大化改新;天皇制形成; 奈良时代(710-794) 平安时代(794-1192)(镰仓幕府) 幕府时代,武士阶层崛起(武士道) 镰仓时代(1185—1333)
室町时代(1336-1573)
战国时代(1467-1615)
安土桃山时代(1573-1603)
江户时代(1603-1867)
明治维新时代(1867-1912) 大正时代(1912-1926)昭和时代(1926-1945)(二战) 古代日本
角度 表现
宗教 神道 古代日本人认为,太阳、海、河、树、山、龟、蛇等都有神灵,应该加以崇拜。神道逐渐发展起来。 世纪,天皇制度形成。天皇为巩固权力,自称是 的后裔
武士道 12世纪以后,随着 阶层的崛起,神道融合了 等外来文化,逐渐形成了武士道,在日本历史上产生了重要影响
文艺 文字
文学
建筑
绘画
7
太阳神
武士
佛教
神道教简称神道,是日本大和民族和琉球族的本土宗教,最初以自然崇拜为主,起源于本州岛和四国岛本地的崇神传统,属于泛灵多神信仰(精灵崇拜),视自然界各种动植物为神祇。后来天皇为巩固权力,把神话中的天照大神当成自己的祖先,天皇从此成了神的代言人。而神道教也逐渐变成了天皇统治臣民的有力武器。如今,神道教成为日本国社会文化构建的源泉和基础,更是日本民族性构成的基本要素和出发点。
古代日本
角度 表现
宗教 神道 古代日本人认为,太阳、海、河、树、山、龟、蛇等都有神灵,应该加以崇拜。神道逐渐发展起来。 世纪,天皇制度形成。天皇为巩固权力,自称是 的后裔
武士道 12世纪以后,随着 阶层的崛起,神道融合了 等外来文化,逐渐形成了武士道,在日本历史上产生了重要影响
文艺 文字
文学
建筑
绘画
7
太阳神
武士
佛教
借助汉字楷体和草体,创制了片假名和平假名
片假名,起源于汉字楷书
平假名,起源于汉字草书
古代日本
角度 表现
宗教 神道 古代日本人认为,太阳、海、河、树、山、龟、蛇等都有神灵,应该加以崇拜。神道逐渐发展起来。 世纪,天皇制度形成。天皇为巩固权力,自称是 的后裔
武士道 12世纪以后,随着 阶层的崛起,神道融合了 等外来文化,逐渐形成了武士道,在日本历史上产生了重要影响
文艺 文字
文学
建筑
绘画
7
太阳神
武士
佛教
借助汉字楷体和草体,创制了片假名和平假名
诗歌集《万叶集》和小说《源氏物语》
《万叶集》是日本最早的诗歌总集,相当于中国的《诗经》。收录自4世纪至8世纪中叶的长短和歌共计四千五百余首。它以中国诗歌的题材,形式和分类方法为借鉴,采用汉字作注音符号,收编了部分汉诗,同时直接反映“遣唐使”来唐情况的诗歌,是中日友好交往和中国文学对日本古代文学发生影响的证明。
《源氏物语》是由日本平安时代女作家紫式部创作的长篇小说。描写了贵族光源氏的及其子薰君在官场上的升降浮沉、生活中的悲欢离合。作品语言优美含蓄,是一部日本古典文学杰作。
古代日本
角度 表现
宗教 神道 古代日本人认为,太阳、海、河、树、山、龟、蛇等都有神灵,应该加以崇拜。神道逐渐发展起来。 世纪,天皇制度形成。天皇为巩固权力,自称是 的后裔
武士道 12世纪以后,随着 阶层的崛起,神道融合了 等外来文化,逐渐形成了武士道,在日本历史上产生了重要影响
文艺 文字
文学
建筑
绘画
7
太阳神
武士
佛教
借助汉字楷体和草体,创制了片假名和平假名
诗歌集《万叶集》和小说《源氏物语》
法隆寺
大和绘,浮世绘
日本·
五重塔
法隆寺·金 堂
大和绘是日本10世纪前后产生的民族绘画。它以贵族的日常生活为题材,表现其思想感情及日本的自然风光和名胜古迹,适应日本人的审美要求,在技法和样式上不断追求日本风味。为了追求及时行乐的唯美主义情趣,避免零乱的线条和过于严峻的笔法,因此多采用浓艳的色彩,具有华丽的特征。
浮世绘,即日本传统的风俗绘画(版画),是日本江户时代兴起的一种独特的民族艺术,是典型的花街柳巷艺术。主要描绘人们日常生活、风景和演剧,表现了当时社会各阶层的生活百态和流行时尚,被称为江户时代的“百科全书”。
儒家文化圈:中国制度和文化对古代周边国家的影响
(1)政治:日本、朝鲜模仿中国制度,建立中央集权国家。
(2)文化:日本、朝鲜、越南分别以汉字为基础创造了自己的文字。
(3)思想:在政治生活、社会生活乃至家庭和个人生活等多方面,均把儒家思想奉为正统思想,贯彻和恪守儒家思想,尊奉孔子为圣人,在日常生活中遵守孔子的教导,建立孔庙,按时祭祀孔子。
(4)宗教:中国佛教、道教等传入深刻影响了当地文化的发展。
三、美洲印第安文化
(一)时空定位
印加文化
玛雅文化
阿兹特克文化
小麦文明:西亚、北非
水稻文明:中国、印度
玉米文明:中、南美洲
区域 文明 时间 国家形态
中美 玛雅 前2500年至16世纪 城邦
中美 阿兹特克 14世纪至16世纪 结构松散王国
南美 印加 13世纪至16世纪 统一大帝国
古代美洲
角度 玛雅文化 阿兹特克文化 印加文化
宗教 (多神 崇拜) 崇拜的大多是 神。 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 建造了规模宏大的 ,在塔顶建起祭祀神灵的神庙,祭司也在塔上观察天象 文字 创造了独特的文字
历法
其他
自然神
太阳神
玛雅文化和阿兹特克文化中的羽蛇形象
阿兹特克与印加的太阳神
金字塔
印加阿卡帕纳金字塔
阿兹特克太阳神金字塔
玛雅羽蛇神金字塔
古代美洲
角度 玛雅文化 阿兹特克文化 印加文化
宗教 (多神 崇拜) 崇拜的大多是 神。 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 建造了规模宏大的 ,在塔顶建起祭祀神灵的神庙,祭司也在塔上观察天象 文字 创造了独特的文字
历法
其他
自然神
太阳神
金字塔
图画文字
无文字,结绳记事
玛雅历
知道零的概念
20进制
太阳历与太阴历
修筑驿道,使用麻醉剂,进行人体解剖
锻造铜器,制作陶器、石雕、木雕和金银首饰
阿兹特克历法
材料1:在白人踏上美洲几个世纪前,危地马拉、墨西哥和安第斯高地的印第安人已经拥有几乎具有一切文明特征的较高的文化。假如不是被征服的话,他们完全可以会为发展中南美自己的文化打下一个基础,这一文化可以同任何其他洲的文化相媲美。
——[美]伯恩斯、拉尔夫著,罗经国等译《世界文明史》第3卷
材料2:由于印第安人和古代世界文明的中心相距太远,无法联系……
——李春辉《拉丁美洲史稿(上)》
结合材料和分析,说明美洲文化消失的原因及启示。
(1)原因:
①西方殖民者的侵略②疾病、瘟疫等灾害③缺少与外界的沟通和交往④美洲内部三大文明之间几乎很少有交流, 无法相互借鉴进步。
(2)启示:
当今世界,文化交流依然是促进文明发展的重要因素,我国在现代化建设中,应该主动开放,学习其他民族和国家的先进文化与技术,适应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
(三)文化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