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性必修3 第12课 近代战争与西方文化的扩张 课件(2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选择性必修3 第12课 近代战争与西方文化的扩张 课件(24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5-31 12:10: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4张PPT)
一、独立战争后的美国文化与拉丁美洲文化
(一)美国文化
地区 美国
独立前 背景 ①北美居民构成:
②在 主导下,各种文化相互融合与混合
文化表现 ①种族、血统和宗教上:
②语言:
③生活:
④精神:
⑤族群:
英国及其他欧洲国家的移民、非洲黑人、印第安人
欧洲白人
多源性和多样性
美式英语
融入印第安人和黑人的因素
地方自治、勤俭、务实、重视教育和创造精神等
“美利坚人”;
白人对黑人、印第安人的种族歧视和文化优越感根深蒂固
我们在上帝面前共同立誓签约,自愿结为一民众自治团体。为了使上述目的能得到更好地实施、维护和发展,将来不时依此而制定颁布的被认为是对这个殖民地全体人民都最适合、最方便的法律、法规、条令、宪章和公职,我们都保证遵守和服从。
——五月花号公约,1620年11月
“三个旧世界创造一个新世界”
美利坚人是美国的基本居民,主要由不同历史时期迁入的移民及其后裔所组成。包括100多个民族成分。
1773
英国对北美殖民地惩罚
"强制法令"
波士顿
茶叶事件
1774
1775
莱克星顿
的枪声
1776
独立
宣言
1781
美国打
败英国
1783
英承认美国
独立
1787
1787年
宪法
一、独立战争后的美国文化与拉丁美洲文化
(一)美国文化
地区 美国
独立后 背景 独立战争(1775-1783)直接推动了美利坚民族与美利坚文化的形成。
文化表现 ①政治文化:1787年宪法
②精神追求:
③黑暗面:
(各种族趋于认同的文化)
北美大陆出现了第一个以启蒙思想家的理论为指导建立的建立联邦制共和国,权力制衡原则成为美国政治文化的组成部分。
自由女神像
自由女神像正式名称是“自由照耀世界”,位于美国纽约海港内自由岛的哈德逊河口附近。
自由女神穿着古希腊风格服装,头戴光芒四射冠冕,七道尖芒象征七大洲。右手高举象征自由的火炬,左手捧着一块铭牌,上面刻着1776年7月4日,《独立宣言》颁发的日期;脚下是打碎的手铐、脚镣和锁链,象征着挣脱暴政的约束和自由。
发展种植园经济和实行奴隶制
一、独立战争后的美国文化与拉丁美洲文化
(二)拉丁美洲文化
地区 美国
独立前 背景 ①拉丁美洲的由来:西班牙和葡萄牙在美洲建立殖民统治。拉丁语族的西班牙语和葡萄牙语是拉美的主要语言。
②大量西、葡移民的到来
文化表现 ①族群:
②政治:
③经济:
种族融合现象普遍,形成等级分明的“混血社会”
西班牙、葡萄牙实行封建性殖民统治
种植园经济——封建经济
一、独立战争后的美国文化与拉丁美洲文化
(二)拉丁美洲文化
地区 拉丁美洲
独立前 背景 ①拉丁美洲的由来:
②大量西、葡移民的到来
文化表现 ①族群:形成等级分明的“混血社会”。
②政治:封建性殖民统治
③经济:种植园经济——封建经济
④文化:
⑤重要文化符号之一:
⑥原生文化:
拉丁舞
偏远的内陆地区,印第安人保留生活方式和文化传统。(多神信仰、图腾崇拜)。
印第安文化逐渐消失,西班牙、葡萄牙文化成为主体,天主教成为拉丁美洲的主要宗教
拉丁舞
图腾崇拜
一、独立战争后的美国文化与拉丁美洲文化
(二)拉丁美洲文化
地区 拉丁美洲
独立后 背景 19世纪上半叶的拉丁美洲独立运动
①法属海地独立:1804年,黑人杜桑·卢维杜尔领导海地独立,拉开了拉丁美洲民族独立运动的序幕。
②西属拉美独立:
③葡属巴西独立:
1804第一个独立;黑人领导。
1822独立;
1889成立巴西合众国。
圣马丁
玻利瓦尔
建立15个共和国
1826年,领导人是土生白人玻利瓦尔和圣马丁。独立后,建立了15个共和国。
1822年独立,建立了帝国,1889年成立巴西合众国。
一、独立战争后的美国文化与拉丁美洲文化
(二)拉丁美洲文化
地区 拉丁美洲
独立后 背景 19世纪上半叶的拉丁美洲独立运动
①法属海地独立②西属拉美独立③葡属巴西独立
文化表现 ①政治文化:
A.追求法治、自由:
B. 的形成
②对 仍然存在。
颁布宪法,取消奴隶贸易、奴隶制,以及印第安人的人头税和强制劳役
考迪罗独裁权力
【概念阐释】考迪罗(Caudillo)
考迪罗制指那些以暴力夺取政权,并以暴力维护其统治的独裁者的专制制度。
“考迪罗”经济上依靠大地产,大庄园主,在政治上靠军人专政来维持其政治统治。
黑人与印第安人的种族压迫与歧视
一、独立战争后的美国文化与拉丁美洲文化
思考点:美国文化的多样性与拉丁美洲文化的多样性有哪些异同
比较项 美国 拉丁美洲
相同点 背景 构成因素 共同缺陷 不同点 主导文化
语言
标志
政治文化
都受到欧洲殖民者的侵略、黑奴贸易的影响
以欧洲文化为主导,美洲文化遭破坏
欧洲白人、印第安人和黑人的文化相互融合,具有多元性。
对黑人、印第安人的种族歧视仍然存在
英国文化为主
美式英语
自由女神
民主、法治
西、葡文化为主,又保留了一部分原生文化传统。
拉丁语族的西班牙语和葡萄牙语
拉丁舞
独立后具有“考迪罗”独裁政治特点
二、拿破仑战争后欧洲文化的重构
拿破仑战争(1803-1815)前欧洲政治、经济、宗教、文化的基本情况如何?
拿破仑战争前,欧洲大陆散布着大大小小的王国、邦国和自由城市。
14世纪,西欧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从15世纪后期开始,西班牙、法国和英国的一些君主设法限制封建贵族的势力,力图建立强大的王权。但是这种加强了的王权仍然是封建性质的。基督教(包括天主教和宗教改革后的新教)是欧洲人的普遍信仰。
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14-18世纪,西欧相继发生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科学革命和启蒙运动,这些运动旨在反抗封建王权与特权,打破宗教禁铜,解放人们的思想。特别是17-18世纪的启蒙运动,在法国大革命以前,已经不断扩散到欧洲以及美洲地区。
经济:
庄园与农奴制
14C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宗教信仰:基督教
思想:
14C-17C初 文艺复兴
1517年 宗教改革
16-17C 近代科学的兴起
17-18C 启蒙运动
政治:封建统治
分散的王国、邦国和自由城市
15C后期封建王权加强
二、拿破仑战争后欧洲文化的重构
1.背景
(1)17-18世纪,欧洲大多数国家处于封建统治之下。
(2)拿破仑通过战争(1803年—1815年),建立了庞大帝国,传播了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成果
1789年7月14日,法国民众攻占了巴士底狱,标志着法国大革命爆发。
1799年,拿破仑发动军事政变,建立军事独裁统治。
1804年,拿破仑加冕称帝,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1804-1815)。称帝后的拿破仑不断进行着对外战争,他的军队几乎踏遍了欧洲大陆。
哪些成果?(政治、经济、思想……)
集大成《拿破仑法典》
文化现象二:一部法典
1867年的《葡萄牙民法典》;1896年的《德国民法典》;1889年的《西班牙民法典》
1804年3月15日由立法院通过,3月21日拿破仑签署法令,以《法国民法典》的名称正式颁布施行。
总则:法律的公布、效力 第一编 人 第一章 民事权利的享有及丧失
第二章 身份证书
……
第二编 财产及对于所有权的各种限制 第一章 财产分类
第二章 所有权
第三章 用益权、使用权及居住权
第四章 役权或地役权
第三编 取得财产的各种方法 分则
第一章 继 承
第二章 生前赠与及遗嘱
第三章契约或合意之债的一般规定
第四章 非因合意而发生的债……
第8条
所有法国人都享有民事权利
自由、平等原则
第537条
私人得自由处分属于其所有的财产
第545条
任何人不得被强制出让其(土地)所有权
保护私有财产
保障土地不受封建复辟势力的侵犯
第1134条
依法成立的契约,在缔结契约的当事人间有相当于法律的效力
保障资本主义自由买卖
时代性:顺应潮流,推动欧洲社会转型
二、拿破仑战争后欧洲文化的重构
3.影响
德意志
拿破仑战争
波兰
俄国
“十二月党人起义”
华沙起义
改革与统一
启蒙思想
民法典
反对封建专制
争取民族解放
争取国家统一
(1)革命性:
①废除封建贵族特权,推行《拿破仑法典》,传播启蒙思想,受到各国革命者的欢迎。
②拿破仑战争后,欧洲的政治文化得以重构,封建、专制成为众矢之的,民主、独立、自由、法治等越来越成为欧洲的普遍诉求。
1804年,他(拿破仑)从战争中征集的款项总额竟高达一亿两千三百万法郎,占领法国全年收入的七分之一。在1807年到1809年期间,拿破仑从普鲁士等国强征了十亿法郎。……他充分地满足了法兰西民族的利己主义。
在意大利战争中,拿破仑……放纵法国军队肆意抢劫达数天之久。拿破仑在从埃及进军叙利亚时,曾经俘获四千多名土耳其军队中的阿尔巴尼亚人,并命令法军将这些战俘统统杀掉。……
——许丹:《论拿破仑战争对欧洲历史进程的影响》
(2)侵略性:
在反抗法国征服的斗争中,欧洲各地出现了不断高涨的民主意识和民族独立要求。
二、拿破仑战争后欧洲文化的重构
2.对欧洲文化的重构的表现
地区 表现 结果
俄国:反对封建专制 “十二月党人”起义 ①背景:一些青年军官参加了1812年打败拿破仑的卫国战争,受到启蒙思想的影响,希望按照西欧的方式来改造国家。 ②起义:1825年12月发动了试图推翻 的武装起义,被称为“十二月党人”。
1812年到1814年,俄国人与拿破仑展开激战,这场战争使许多年轻的俄罗斯贵族对西欧有了深入了解。在巴黎,他们努力学习启蒙运动时期的新思想。对于他们来说,新思想似乎比伏特加更有吸引力。回到祖国后,古老而僵化的沙皇制使他们感到惭愧和尴尬。
——安德鲁·玛尔《BBC世界史》
拒绝宣誓!拒绝效忠!宪法万岁!民主万岁!
——十二月党人
沙皇专制制度和农奴制
起义失败,但传播了革命的主张。
学思之窗:谈谈你对列宁这个评价的看法:
“这些革命者的圈子是狭小的。他们同人民的距离非常远。但是他们的事业没有落空。”
——列宁
贵族军官
1861年农奴制改革
1917二月革命推翻了罗曼诺夫王朝,结束了君主专制的统治
2.对欧洲文化的重构的表现
地区 表现 结果
波兰:争取民族解放 华沙起义:俄国统治的波兰地区,1830年,一批贵族青年军官和学生在华沙发动争取民族独立的起义 推动波兰的民族解放斗争。
德意志:争取国家统一
①普鲁士改革:处于分裂状态的德意志,普鲁士与拿破仑的战争中战败,失去了大量土地,进行不彻底的废除农奴制改革。
1807年颁市的《普鲁士改单赦令》规定:
10.从本令之日起不得以家庭出身或婚姻,或以承担农奴地位,抑或以契约创设新的农奴制关系。
11.因本令之公布,那些由继承,或由其自身权利,或由永佃、或由公簿持有而占有其农地的农奴及其妻儿的各种现有农奴制关系和一切相互的权利义务,均应完全停止。
二、拿破仑战争后欧洲文化的重构
2.对欧洲文化的重构的表现
地区 表现 结果
德意志:争取国家统一
②德意志1848年革命:1848年2月和3月,奥地利和普鲁士发生革命,要求建立统一的独立国家、制定宪法。 革命失败,但德意志的统一之势已不可阻挡
①普鲁士改革进行不彻底的废除农奴制改革。
【思考点】拿破仑战争后欧洲政治文化出现哪些新因素?
1.政治制度:
2.政治观念:
3.阶级力量:
冲破了欧洲各国的封建秩序,加速了欧洲各国实行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和革命:
欧洲国家开始不同程度地争取推翻封建专制制度和农奴制度的斗争
(1)对内:民主、独立、自由、法治等观念在欧洲大陆广泛传播
(2)对外:民族民主意识的空前觉醒,反对专制制度,争取民族独立,要求实现国家统一
新兴的工业资产阶级力量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而日益强大,进一步扫除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
三、欧洲殖民者的文化侵略
(一)文化侵略的含义
在欧洲的殖民侵略中,文化侵略是重要的组成部分。殖民国家通过向被殖民地区输出民主、自由、人权等价值观及基督教,改造甚至消灭后者的文化,淡化后者的民族意识,达到殖民目的。
天津望海楼教堂
近代上海圣约翰大学
殖民者的文化侵略主要是通过教会、学校、报刊书籍等途径,用传教布道、开办学堂、兴办慈善事业等方式进行渗透,推行殖民主义的奴化教育。在某种程度上文化的侵略与征服,要比武力侵略与征服更容易达到目的。
日本在大举侵入中国内地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对中国的学校实施毁灭性破坏。……殖民奴化教育对中国孩子来说,如同噩梦。在东三省,中小学生要以日本名字自称,每天上课前向日本国旗致敬,遥拜日本国旗,学习日语。
——王向远的《日本对华文化侵略的特征、方式与危害》
三、欧洲殖民者的文化侵略
(二)表现
国别 传统文化的保留 外来文化的接收
中国 家国情怀、自强不息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①以林则徐、魏源、郑观应等为代表的志士仁人,主张向西方学习以求自强
②清政府的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也使一些新技术、新思想传入中国
渐进过程:洋务运动-器物;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制度;新文化运动-思想
双重性:以儒学为宗的中国主流思想受到西学冲击、开学科学风气
三、欧洲殖民者的文化侵略
(二)表现
国别 传统文化的保留 外来文化的接收
印度
1857年,按伦敦大学模式,在加尔各答、孟买和马德拉斯建立了三所大学,开始授予学位。1829年近代大、中学学生数约3000人,1855年增加到49000人。为吸引更多人接受西方教育,1837年规定以英语代替波斯语作为公务语言,1844年又采取了优先录用会英语者为公务员的政策。——《印度史》
英国把英语、英国的法律体系、政府体制、文官制度等移植到印度
甘地还
把纺车当做印
度摆脱英国纺
织业依赖的工
具。他认为,
印度可以放弃
大多数进口产品……因此对甘地而言,恰尔卡(纺车)是自治的象征。
——海默.劳《甘地传》
①印度上层精英运用欧洲的意识形态来反抗英国的殖民统治,并提出“印度人的印度”的口号
②印度的传统文化顽强地保留下来:
印度教和伊斯兰教还是印度的主要宗教
种姓制度虽然被废除,但仍然在社会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三、欧洲殖民者的文化侵略
(二)表现
国别 传统文化的保留 外来文化的接收
埃及
君主立宪制
伊斯兰教;阿拉伯民族的传统方式
扎格鲁尔
苏丹·哈桑清真寺
埃及人的婚礼
埃及长期受到法国与英国的殖民统治,1882年,英国发动侵略埃及的战争,占领了整个埃及,把埃及变成了殖民地。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埃及人民在以扎格鲁尔为首的民族主义政党华夫脱党的领导下,通过游行、示威、罢工、罢课、罢市,以及进行街垒战等方式斗争,终于迫使英国让步,1922年承认埃及为独立的主权国家,独立后的埃及实行君主立宪制。但在社会生活中,伊斯兰教仍然是其主要宗教,阿拉伯民族的传统生活方式,如服饰、饮食、婚礼习俗等都得以保留。
三、欧洲殖民者的文化侵略
(三)影响
国别 传统文化的保留 外来文化的接收
中国 家国情怀、自强不息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洋务运动-器物;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制度;新文化运动-思想
印度 ①“印度人的印度”的口号 ②印度教和伊斯兰教;种姓制度 英语、英国的法律体系、政府体制、文官制度等
埃及 伊斯兰教;阿拉伯民族的传统方式 君主立宪制
1.被侵略的民族不同程度地接受了外来文化
2.被侵略的民族努力保护自己的传统文化
3.被侵略的民族自身文化呈现出新的多样性
油画《北大钟声》 画家沈嘉蔚
辜鸿铭
辜鸿铭认为:“洋人绝不会因为我们割去发辫,穿上西服,就会对我们稍加尊敬的。我完全可以肯定,当我们都由中国人变成欧式假洋人时,欧美人只能对我们更加蔑视。事实上,只有欧美人了解到真正的中国人——一种有着与他们截然不同,却毫不逊色于他们文明的人民时,他们才会对我们有所尊重。”
——刘中树等:《辜鸿铭与中国近现代思想文化》
辜鸿铭:学博中西,号称“清末怪杰”
精通英、法、德、拉丁、希腊、马来西亚等
9种语言,获13个博士学位,是满清时代精通西洋科学、语言兼及东方华学的中国第一人。
西方人曾流传一句话:
“到中国可以不看三大殿,不可不看辜鸿铭。”
“中国有坚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其本质是建立在5000多年文明传承基础上的文化自信。” ——习近平
近代战争






北美独立战争
拉美独立运动
拿破仑战争
欧洲的殖民侵略
拉丁舞
文化融合的多样性
《拿破仑法典》
文化重构的时代性
同文馆
论战
文化侵略的双重性
民主
自由
法治
人权
……
西方文化的扩张
手段
内涵
认知外来文化
反思本土文化
【思考总结】学习完本课,你对战争与文化的关系有了怎样的理解?
战争不仅带给人类深重的灾难,也在客观上为不同文化的碰撞提供了契机。不同文化在相互碰撞中交流、交汇、传播,人们在认知外来文化和反思本土文化的精神阵痛中,或被动或主动地对文化进行选择与重构,促进了人类文化的交融与完善。
文明交往的主要两种方式:和平的或暴力的
和平交流方式有商业贸易,宗教传播、游历访问 ,但暴力也是文明传播的一种手段
一次又一次的征战突破了地域的局限,导致了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
和大融合,客观上促进了人类历史的发展从分散走向整体。
认识:
①西方文化扩张往往伴随着侵略战争, 要坚决反对侵略战争,努力维护和平!
②文化扩张具有双重性,是一把双刃剑!
③要树立开放包容的意识,加强文化交流,吸收外来先进文化,发展完善自身文化!
④坚持文化自信、防止并反对一切形式的文化侵略!
【思考总结】学习完本课,你对战争与文化的关系有了怎样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