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测试题
(时间:90分钟 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21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絮语(xù) 屏息(bǐng) 徘徊(huí) 喑哑(àn)
B.沉郁(yù) 挣脱(zhēng) 倔强(juè) 吐诉(tǔ)
C.钏镯(chuàn) 泛滥(làn) 一摞(luò) 山脊(jǐ)
D.啜饮(chuò) 露面(lòu) 诵经(sòng) 咆哮(xiāo)
2.下列各句中,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3分)
A.母校桃李林旁,一棵百年古槐静立,深情守望着林子中琅琅读书的少年。
B.雪花在天空中快乐地跳着舞蹈来到这个世界,给孩子们带来一个关于童话的故事。
C.石老人如同一个有了生命的雕像,在海中一站就是千年,见证了这世事的沧桑。
D.一把雪再也撑不住了,噗嗤一声,将冷面笑成花面,一首澌澌然的歌便从云端唱到山麓
3.下列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古人把宫、商、角、徵、羽,称为五声或五音。成语“五音不全”就是嘲讽唱歌时走音、跑调的人。
B.相传禹平洪水后,分天下为九州,即冀、充、青、徐、扬、荆、豫、梁、雍。现在这些州名大多存在,但地域多有改变。
C.汉朝实行郡县制,分全国为三十六郡,后来增加到四十多郡。郡是比县高一级的行政区域名。
D.周朝实行封建制,所谓“诸侯有国,大夫有家”。到了汉朝,“国”也存在,是诸侯王的封地,大小相当于“郡”,所以“郡国”并称。
4.下列各句中,语言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3分)
A.值张老师的令郎结婚之际,我们办公室全体人员集体制作了一段视频,向他全家表达了诚挚的祝福。
B.刚刚接到出版社寄来的论著样书,我匆匆打开,看到扉页上印着几位编者的姓名,我的名字也忝列其中。
C.淮海路上一家手机经销店正在搞让利促销活动,我过去垂询了几款名牌智能手机的价格,发现并没有便宜多少。
5.下列诗句中蕴含的哲理,最符合下图文化发展关系的一项是( )(3分)
A.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B.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C.且并水村欹侧过,人间何处不巉岩。
D.只看云断成飞雨,不道云从底处来。
6.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迷娘》(之一)是一首真挚的抒情诗,是一幅 ① 的水墨画,是一支撩人心弦的思乡之歌。它给人以深沉的美感享受, ② 在世界优秀的古典诗歌中,如此凄艳感人的作品也是少见的。它的成就虽然不限于情境交辉, ③ 它这方面的成就最值得人们借鉴, ④ 诗歌中情与境分离的现象太普遍了。人们习惯于讲情景交融,却 ⑤ 了景是境的一种形态,离境而写景,是不会有真正的情景交融的。 ⑥ 笔者以“情境交辉”为题写下这篇文章,以示提倡。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A 淡雅 虽然 但是 / 忽视 因此
B 淡泊 然而 / 因为 忽略 /
C 淡雅 即使 但是 因为 忽略 因此
D 淡青 即使 而 由于 忽视 所以
A.A B.B C.C D.D
7.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随着国民教育普及面的不断扩展,民众的文化素质也明显提高,精英文化变成为了大众文化,同时,大众文化经过去粗取精,也上升为精英文化。
B.这所千年高龄的学府完整地见证了唐宋后中国学术尤其是儒学,由习俗礼仪的儒学到思辨超越的儒学,由理学到心学,再延伸到实践的领域。
C.诗人的本色是真性情,性情因人而异,或男或女,或南或北,或刚或柔,但只要真,则阳刚与阴柔均为美,豪放与婉约都是诗。
D.如果教育的最终使命是为了更好地激发人的潜能,壮大充实人的生命,而非戕害人的本性,那么,不仅岳麓书院的教育在过去是彪炳千秋的,在未来也有着永恒的价值。
二、语言表达(1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9分)
江南水乡是一幅油画,只有当人们行走在那铺满青石的小路,才能感受那种独特的神韵。那一排排错落有致的青砖瓦房,那一棵棵随风裁剪的翠绿细柳,那一条条缓缓流淌的潺潺溪流,那一座座守候千年的古朴堤桥,让人不禁联想到多少文人墨客曾在此留下印迹,写下令后人感叹不已的唯美诗篇。
漫步江南,你会发现这里的四季都别有韵味,春有春的诗意, ① ,秋有秋的唯美,冬有冬的画意。忽悠悠的,走在水乡的青石板上,天上下起了蒙蒙细雨。那雨丝好细好细啊,细得就如婴儿头上的胎毛,静静地飘落在河面上、小桥上、屋顶上。雨丝洒向河水,河水腼腆的脸上露出羞涩的笑意; ② ,小桥老态龙钟的身躯挺直了腰板;雨丝洒向屋顶,屋顶睡意蒙昽的双眼泛出浓浓的爱意。“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在江南,你可以无端想起很多美好的往事,你也可以挥毫,留下墨染心绪的诗句,仿佛昨日便是前尘往事,而今生所处的环境又是虚虚实实。你梦啊寻啊,你追啊赶啊,就是不愿打扰那心情,不愿惊醒那梦境。美丽的江南水乡啊,你是那样的唯美,那样的妩媚,那样的令人神往!
8.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2分)
A.比喻、排比、引用 B.比喻、拟人、借代
C.比喻、拟人、夸张 D.排比、引用、对偶
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江南水乡,十分美丽和妩媚,令人向往。”从语意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3分)
10.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4分)
11.下面是瑞典诗人马丁松的《风景》一诗,请自选角度,写一首小诗,体现“风景”这一主题。格式不必统一。(4分)
风景
苍翠的野地上一座石桥。
一个孩子站着,望着流水。
远处:一匹马,
背托一抹夕阳。
它静静地饮水,
鬃毛散落在河中,
好似印第安人的头发。
三、现代文阅读(22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13分)
剧情简介
丹麦王子哈姆莱特在德国留学期间,父王被叔父克劳狄斯杀害。凶手掩盖真相,哈姆莱特通过父王的鬼魂得以了解事情真相。
王后及波洛涅斯[注]上。
波洛涅斯 他就要来了。请您把他着实教训一顿,对他说他这种狂妄的态度,实在叫人忍无可忍,倘没有您娘娘替他居中回护,王上早已对他大发雷霆了。我就悄悄地躲在这儿。请您对他讲得着力一点。
哈姆莱特 (在内)母亲,母亲,母亲!
王 后 都在我身上,你放心吧。下去吧,我听见他来了。(波洛涅斯匿帏后)
哈姆莱特上。
哈姆莱特 母亲,您叫我有什么事?
王 后 哈姆莱特,你已经大大得罪了你的父亲啦。
哈姆莱特 母亲,您已经大大得罪了我的父亲啦。
王 后 来,来,不要用这种胡说八道的话回答我。
哈姆莱特 去,去,不要用这种胡说入道的话问我。
王 后 啊,怎么,哈姆莱特!
哈姆莱特 现在又是什么事?
王 后 你忘记我了吗?
哈姆莱特 不,凭着十字架起警,我没有忘记你;你是王后,你的丈夫的兄弟的妻子,你又是我的母亲——但愿你不是!
王 后 嗳哟,那么我要去叫那些会说话的人来跟你谈谈了。
哈姆莱特 来,来,坐下来,不要动;我要把一面镜子放在你的面前,让你看一看你自己的灵魂。
王 后 你要干什么呀?你不是要杀我吗?救命!救命呀!
波洛涅斯 (在后)喂!救命!救命!救命!
哈姆莱特 (拔剑)怎么!是哪一个鼠贼?准是不要命了,我来结果你。(以剑刺穿帷幕)
波洛涅斯 (在后)啊!我死了!
王 后 嗳哟!你干了什么事啦?
哈姆莱特 我也不知道;那不是国王吗?
王 后 啊,多么鲁莽残酷的行为!
哈姆莱特 残酷的行为!好妈妈,简直就跟杀了一个国王再去嫁给他的兄弟一样坏。
王 后 杀了一个国王!
哈姆莱特 嗯,母亲,我正是这样说。(揭帏见波洛涅斯)你这倒运的、粗心的、爱管闲事的傻瓜,再会!我还以为是一个在你上面的人哩。也是你命不该活;现在你可知道爱管闲事的危险了。——别尽扭着你的手。静一静,坐下来,让我扭你的心;你的心倘不是铁石打成的,万恶的习惯倘不曾把它硬化得透不进一点感情,那么我的话一定可以把它刺痛。
王 后 我干了些什么错事,你竟敢这样肆无忌惮地向我摇唇弄舌?
哈姆莱特 你的行为可以使贞节蒙污,使美德得到了伪善的名称;从纯洁的恋情的额上取下娇艳的蔷薇,替它盖上一个烙印;使婚姻的盟约变成博徒的誓言一样虚伪;啊!这样一种行为,简直使盟约成为一个没有灵魂的躯壳,神圣的婚礼变成一串谵妄的狂言;苍天的脸上也为它带上羞色,大地因为痛心这样的行为,也罩上满面的愁容,好像世界末日就要到来一般。
王 后 唉!究竟是什么极恶重罪,你把它说得这样惊人呢?
哈姆莱特 瞧这一幅图画,再瞧这一幅;这是两个兄弟的肖像。你看这一个的相貌多么高雅优美:太阳神的鬓发,天神的前额,像战神一样威风凛凛的眼睛,像降落在高吻苍穹的山巅的神使一样矫健的姿态;这一个完善卓越的仪表,真像每一个天神都曾在那上面打下印记,向世间证明这是一个男子的典型。这是你从前的丈夫。现在你再看这一个:这是你现在的丈夫,像一株霉烂的禾穗,损害了他的健硕的兄弟。你有眼睛吗?你甘心离开这一座大好的高山,靠着这荒野生活吗?嘿!你有眼睛吗?你不能说那是爱情,因为在你的年纪,热情已经冷淡下来,变驯服了,肯听从理智的判断;什么理智愿意从这么高的地方,降落到这么低的所在呢?知觉你当然是有的,否则你就不会有行动;可是你那知觉也一定已经麻木了;因为就是疲人也不会犯那样的错误,无论怎样丧心病狂,总不会连这样悬殊的差异都分辨不出来。那么是什么魔鬼蒙住了你的眼睛,把你这样欺骗呢?有眼睛而没有触觉、有触觉而没有视觉、有耳朵而没有眼或手、只有嗅觉而别的什么都没有,甚至只剩下一种官觉还出了毛病,也不会糊涂到你这步田地。羞啊!你不觉得惭愧吗?要是地狱中的孽火可以在一个中年妇人的骨髓里煽起了蠢动,那么在青春的烈焰中,让贞操像蜡一样融化了吧。当无法阻遏的情欲大举进攻的时候,用不着喊什么羞耻了,因为霜雪都会自动燃烧,理智都会做情欲的奴隶呢。
王 后 啊,哈姆莱特!不要说下去了!你使我的眼睛看进了我自己灵魂的深处,看见我灵魂里那些洗拭不去的黑色的污点。
(节选自《哈姆莱特》第三幕第四场,有删改)
[注]波洛涅斯:新任国王的御前大臣。
12.“母亲,您已经大大得罪了我的父亲啦。”哈姆莱特的这句对白包含的潜台词是什么?请结合剧情加以分析。(3分)
13.“波洛涅斯匿帏后”这一舞台说明有什么作用?请具体说明。(4分)
14.有人认为在“我要把一面镜子放在你的面前,让你看看你自己的灵魂”的后面加一条“哈姆莱特持镜放于王后面前”的舞台说明会更有利于表现剧情。你的看法如何?请表明自己的观点并简述理由。(6分)
(二)阅读下面文字,完下面小题。(9分)
关于诗歌,如今人们常常说到的一个关键词是“回暖”或“升温”。这个关键词表达了人们对当下诗歌基于共同感受基础之上的一种判定,也有种种现象可以证实着人们的这种判定。
其实,新诗文体形式的发展,从来没有停滞,也从来没有脱离它所处的时代。同时,不只是新诗,当代旧体诗词的写作人数及作品数量同样得到了几倍的增长,旧体诗词的采风、研讨、吟诵等活动也是此起彼伏、层出不穷。
社会在进步,思想在演进,人们在改变着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形成的对于诗歌的成见,能够重新以一种客观、冷静、正常的眼光去看待诗歌和诗人了。越来越多的人,在以诗歌为载体,非常便捷地交流感情,传递智慧,散发温馨,乐享生活。在诗歌面前,人们似乎打破了年龄、职业、地域等种种限制,实现了平等并超越于尘俗之上。
诗歌与新媒体的关系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亲密。如果说10年前网络诗歌海量涌现时,不少人发出的“网络媒体的勃兴挽救了诗歌”之类的断言不无道理的话,那么,今天的微信传播平台,让诗歌进一步活得更加自由、自在和舒适了。诗歌的短小、快捷等文体优势,遇到微信平台,可谓如鱼在水。
还有,电脑与手机的结合、联动,让诗歌呈现了崭新的景观和前所未有的生机活力。中国诗歌网一开始就拥有电脑端、手机端、APP三个端口,随后又申请开设了微信公众号传播平台,最大限度地实现了全方位的立体多向传播。中国诗歌网以建设“诗歌高地、诗人家园”为宗旨,以繁荣诗歌创作,发现和培养青年诗人,引领网络诗歌发展方向为己任。中国诗歌网的问世,结束了多年来没有官方诗歌网站的历史。
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到前些年的梨花体、羊羔体,诗歌常常遭人诟病,许多诗人也常常不愿意公开承认自己的诗人身份。羊羔体遭媒体热炒的时候,许多人甚至连诗歌文本读都没有读过,就想当然地认为羊羔体完全是不好的、负面的、应该否定的东西。殊不知,一旦接触羊羔体作者车延高的诗歌文本,平心而论,其中不少诗作还是颇具诗意、内涵和境界的。
综上所述,当下诗歌回暖升温的氛围我们不难感受到,其原因也不难找出:有科技发展和新媒体的因素,有诗歌和诗人自身的因素,有社会大环境的因素,有人心变化的因素。有人对新媒体与诗歌发展的关系看得很重,认为技术革命因素对今日诗歌回暖起了决定性作用。对此笔者不敢苟同。个人觉得技术力量仍然是一种外部因素,最重要的应该是社会环境和人心变化所致。尤其值得欣喜和令诗歌界振奋的,是政府对诗歌文化的高度重视,这对当下诗歌气候的回暖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对诗歌的复兴与再度辉煌也将起到巨大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摘编自杨志学《当下诗歌回暖与升温》,有改动)
15.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回暖”和“升温”这两个关键词,是人们对于诗歌基于共同感受基础之上的一种判定,当前的种种现象可以证实这种判定。
B.在当代新诗文体形式一直在发展的同时,当代旧体诗词也在迅猛发展,由与之相关的活动不断开展即可见一斑。
C.随着社会的进步,思想的演进,人们在逐渐改变着对于诗歌的成见,能够重新以客观、冷静、正常的眼光去看待诗歌和诗人。
D.当下诗歌回暖升温,有诸多因素促成,如科技发展和新媒体,诗歌和诗人自身,社会大环境,人心变化等。
16.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中用新诗文体形式的不断发展和当代旧体诗词的发展证明了如今人们常常说到的有关诗歌的关键词。
B.文章中综合分析论述了当下诗歌回暖升温的原因,但作者认为最重要的应该是社会环境和人心变化。
C.文章用中国诗歌网的例子证明了由于电脑与手机的有机结合、联动,诗歌呈现了让人耳目一新的景观和前所未有的生机活力。
D.10年前网络诗歌海量涌现时,不少人发出的“网络媒体的勃兴挽救了诗歌”之类的断言,作者认为这种断言是非常有道理的。
17.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在当前,新诗和当代旧体诗词的创作队伍都在不断壮大,诗歌数量迅猛增长,可以想见,这一形势将会持续。
B.中国诗歌网以强烈的宗旨意识和责任感,发展诗歌、繁荣诗歌创作,引领网络诗歌发展,中国诗歌网的问世,结束了中国没有诗歌网站的历史。
C.对羊羔体诗歌全盘否定的态度不可取,通过研读羊羔体诗歌会发现其中不少诗作颇具诗意、内涵和境界。
D.政府对诗歌文化的高度重视,是当下诗歌气候回暖的重要因素,对诗歌的复兴与再度辉煌也将起到巨大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四、现代诗歌阅读(8分)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各题。
自己之歌(节选)
惠特曼[注]
我赞美我自己,歌唱我自己,
我所讲的一切,将对你们也一样适合,
因为属于我的每一个原子,也同样属于你。
我邀了我的灵魂同我一道闲游,
我俯首下视,悠闲地观察一片夏天的草叶。
我的舌,我的血液中的每个原子,都是由这泥土,这空气构成,
我在这里生长,我的父母在这里生长,他们的父母也同样在这里生长,
我现在是三十七岁了,身体完全健康,
希望继续不停地唱下去直到死亡。
教条和学派且暂时搁开,
退后一步,满足于现在它们所已给我的一切,但绝不能把它们全遗忘,
不论是善是恶,我将随意之所及,
毫无顾忌,以一种原始的活力述说自然。
(有删改)
[注] 惠特曼曾在美国各地流浪,与各行各业的劳动人民结交朋友,并开始诗歌创作。
18.惠特曼创造了一种空前自由的诗体,借以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试分析这首诗的语言特色。(3分)
19.诗歌以《自己之歌》为名,分析此处“自己”的多重内涵。(5分)
五、情景默写(6分)
2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赤壁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借用歌词描绘了“船桨划破清波,船儿在月光浮动的水面上逆流而上”的景象。
(2)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融情入景,把思古之幽情寄寓流水、衰草等意象之中,含蓄凝练。
(3)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回答曾皙的疑问,指明自己笑子路的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写作(30分)
21.根据以下材料写作。
赵人患鼠,乞猫于中山,中山人予之猫,善捕鼠及鸡。月余,鼠尽而鸡亦尽。其子患之,告其父曰:“盍去诸?”其父曰:“是非若所知也。吾之患在鼠,不在乎无鸡。夫有鼠,则窃吾食,毁吾衣,穿吾垣墉,毁伤吾器用,吾将饥寒焉,不病于无鸡乎?无鸡者,弗食鸡则已耳,去饥寒犹远,若之何去夫猫也?”
请根据以上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自选,题目自拟。
答案:
一、选择题(21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絮语(xù) 屏息(bǐng) 徘徊(huí) 喑哑(àn)
B.沉郁(yù) 挣脱(zhēng) 倔强(juè) 吐诉(tǔ)
C.钏镯(chuàn) 泛滥(làn) 一摞(luò) 山脊(jǐ)
D.啜饮(chuò) 露面(lòu) 诵经(sòng) 咆哮(xiāo)
【答案】C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现代汉语字音的能力。
A项,“徊”应读“huái”,“喑”应读“yīn”。B项,“挣”应读“zhèng”,“倔”应读“jué”。D项,“哮”应读“xiào”。故选C。
2.下列各句中,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3分)
A.母校桃李林旁,一棵百年古槐静立,深情守望着林子中琅琅读书的少年。
B.雪花在天空中快乐地跳着舞蹈来到这个世界,给孩子们带来一个关于童话的故事。
C.石老人如同一个有了生命的雕像,在海中一站就是千年,见证了这世事的沧桑。
D.一把雪再也撑不住了,噗嗤一声,将冷面笑成花面,一首澌澌然的歌便从云端唱到山麓
【答案】C
【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修辞手法的能力。
A项,运用了拟人手法,“静立”“深情守望”赋予百年古槐人的动作和情感。B项,运用了拟人手法,“快乐地舞蹈”赋予雪花以人的动作和情感。C项,运用了比喻手法,本体是“石老人”,喻体是“雕像”。D项,运用了拟人手法,“撑不住”“噗嗤一声”“笑”均是人的动作,故是把雪写成人。故选C。
3.下列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古人把宫、商、角、徵、羽,称为五声或五音。成语“五音不全”就是嘲讽唱歌时走音、跑调的人。
B.相传禹平洪水后,分天下为九州,即冀、充、青、徐、扬、荆、豫、梁、雍。现在这些州名大多存在,但地域多有改变。
C.汉朝实行郡县制,分全国为三十六郡,后来增加到四十多郡。郡是比县高一级的行政区域名。
D.周朝实行封建制,所谓“诸侯有国,大夫有家”。到了汉朝,“国”也存在,是诸侯王的封地,大小相当于“郡”,所以“郡国”并称。
【答案】C
【详解】
本题考查识记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
C项,“汉朝实行郡县制”错。中国古代实行郡县制的应是“秦朝”,而不是“汉朝”。故选C。
4.下列各句中,语言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3分)
A.值张老师的令郎结婚之际,我们办公室全体人员集体制作了一段视频,向他全家表达了诚挚的祝福。
B.刚刚接到出版社寄来的论著样书,我匆匆打开,看到扉页上印着几位编者的姓名,我的名字也忝列其中。
C.淮海路上一家手机经销店正在搞让利促销活动,我过去垂询了几款名牌智能手机的价格,发现并没有便宜多少。
D.李教授出院了,小王在电话里对他说:“欣闻您康复出院,特表示衷心祝贺,请问您何时来上班?”
【答案】B
【详解】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得体的能力。
A项,令郎:敬辞,称对方的儿子,只能用于对方,不能用于他人。使用不得体。B项,忝列:有愧于排列在其中。忝,谦辞,表示辱没他人,自己有愧。使用恰当。C项,垂询:敬辞,称别人(多指长辈或上级)对自己询问,不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体。D项,“欣闻您康复出院,特表示衷心祝贺,请问您何时来上班?”书面语色彩浓厚,打电话应用口语。故选B。
5.下列诗句中蕴含的哲理,最符合下图文化发展关系的一项是( )(3分)
A.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B.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C.且并水村欹侧过,人间何处不巉岩。
D.只看云断成飞雨,不道云从底处来。
【答案】A
【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和图文转换的能力。材料中图的内容是文化的发展与更迭。
A项,诗句的意思是“春天欣欣向荣的树林里,新叶催换了旧叶;江河奔腾的流水里,前面的波浪让给后面的波浪”,诗句用来比喻新陈代谢是自然界普遍存在的必然规律,符合图中对文化发展关系的描述。B项,诗句的意思是“检验玉的真假还需要烧满三天,辨别木材还要等七年以后”,说的是真正认识、分辨一个人需要很长的时间。不符合图片内容。C项,诗人由自然界的巉岩,联想到人生道路的坎坷不平,又由越过山间的不平,引申出人们应有克服困难的信心与办法。不符合图片内容。D项,诗句的意思是“人们只知道雨从云的缝隙里落下,却不知道云从哪里来”,说的是凡事都有根源的道理。不符合图片内容。故选A。
6.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迷娘》(之一)是一首真挚的抒情诗,是一幅 ① 的水墨画,是一支撩人心弦的思乡之歌。它给人以深沉的美感享受, ② 在世界优秀的古典诗歌中,如此凄艳感人的作品也是少见的。它的成就虽然不限于情境交辉, ③ 它这方面的成就最值得人们借鉴, ④ 诗歌中情与境分离的现象太普遍了。人们习惯于讲情景交融,却 ⑤ 了景是境的一种形态,离境而写景,是不会有真正的情景交融的。 ⑥ 笔者以“情境交辉”为题写下这篇文章,以示提倡。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A 淡雅 虽然 但是 / 忽视 因此
B 淡泊 然而 / 因为 忽略 /
C 淡雅 即使 但是 因为 忽略 因此
D 淡青 即使 而 由于 忽视 所以
A.A B.B C.C D.D
【答案】C
【详解】
本题考查正确运用词语的能力。
“淡泊”是指对于名利冷淡,不看重;也指家道清贫;恬淡寡欲。“淡雅”指素净雅致、素淡典雅,用来形容“水墨画”很恰当,因而①处应选填“淡雅”;②处应选填“即使”,和后面的“也”照应,表示假设的让步;③处前后的语意构成转折关系,且前面有“虽然”,所以应选填“但是”;④处前后的语意构成因果关系,所以应选填“因为”;“忽视”指不注意、不重视,“忽略”指没有注意到、疏忽,根据语境,⑤处应选填“忽略”;⑥处选填“因此”“所以”都可以。故选C。
7.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随着国民教育普及面的不断扩展,民众的文化素质也明显提高,精英文化变成为了大众文化,同时,大众文化经过去粗取精,也上升为精英文化。
B.这所千年高龄的学府完整地见证了唐宋后中国学术尤其是儒学,由习俗礼仪的儒学到思辨超越的儒学,由理学到心学,再延伸到实践的领域。
C.诗人的本色是真性情,性情因人而异,或男或女,或南或北,或刚或柔,但只要真,则阳刚与阴柔均为美,豪放与婉约都是诗。
D.如果教育的最终使命是为了更好地激发人的潜能,壮大充实人的生命,而非戕害人的本性,那么,不仅岳麓书院的教育在过去是彪炳千秋的,在未来也有着永恒的价值。
【答案】C
【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A项,“精英文化变成为了大众文化”错误,成分赘余,删去“变成为了”中的“为”。B项,“由习俗礼仪的儒学到思辨超越的儒学,由理学到心学,再延伸到实践的领域”错误,成分残缺,“领域”后缺少“见证”的宾语。D项,“不仅岳麓书院的教育在过去是彪炳千秋的”错误,语序不当,关联词“不仅”应移至“书院的教育”之后。故选C。
二、语言表达(1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9分)
江南水乡是一幅油画,只有当人们行走在那铺满青石的小路,才能感受那种独特的神韵。那一排排错落有致的青砖瓦房,那一棵棵随风裁剪的翠绿细柳,那一条条缓缓流淌的潺潺溪流,那一座座守候千年的古朴堤桥,让人不禁联想到多少文人墨客曾在此留下印迹,写下令后人感叹不已的唯美诗篇。
漫步江南,你会发现这里的四季都别有韵味,春有春的诗意, ① ,秋有秋的唯美,冬有冬的画意。忽悠悠的,走在水乡的青石板上,天上下起了蒙蒙细雨。那雨丝好细好细啊,细得就如婴儿头上的胎毛,静静地飘落在河面上、小桥上、屋顶上。雨丝洒向河水,河水腼腆的脸上露出羞涩的笑意; ② ,小桥老态龙钟的身躯挺直了腰板;雨丝洒向屋顶,屋顶睡意蒙昽的双眼泛出浓浓的爱意。“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在江南,你可以无端想起很多美好的往事,你也可以挥毫,留下墨染心绪的诗句,仿佛昨日便是前尘往事,而今生所处的环境又是虚虚实实。你梦啊寻啊,你追啊赶啊,就是不愿打扰那心情,不愿惊醒那梦境。美丽的江南水乡啊,你是那样的唯美,那样的妩媚,那样的令人神往!
8.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2分)
A.比喻、排比、引用 B.比喻、拟人、借代
C.比喻、拟人、夸张 D.排比、引用、对偶
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江南水乡,十分美丽和妩媚,令人向往。”从语意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3分)
10.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4分)
【答案】
8.A
9.原句是感叹句,情感表达效果更好;原句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强烈地表达了作者对江南的赞美;原句使用了第二人称,更加亲切。
10.①夏有夏的风情 ;②雨丝洒向小桥。
【分析】
8.本题考查正确判断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
“江南水乡是一幅油画”“细得就如婴儿头上的胎毛”等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那一排排错落有致的青砖瓦房……那一座座守候千年的古朴堤桥”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河水腼腆的脸上露出羞涩的笑意”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运用了引用的修辞手法。文段中没有运用夸张、借代、对偶的修辞手法。故选A。
9.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
首先将原文与改写的句子相对比,找出二者的不同之处,如原句是感叹句,“啊”这样的感叹词,“你是那样……”的感叹句,使对江南水乡的感情表达更充分,改写的句子是陈述句,语气平淡,没有这样的效果;原句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三个“那样的”更强调了作者对江南的赞美之情,改写的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手法,效果稍差;原句中使用了第二人称“你”来称呼江南,表达更亲切,更便于抒发感情,改写的句子没有使用人称,缺乏亲切感。
10.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的能力。具体考查情境补写能力。
第①处,前文有“这里的四季都别有韵味”,后文描写的是四个季节,由此可知,此处应填写夏季,再根据前后句的句式可知,此处可以补写“夏有夏的风情”之类的内容;第②处,根据“静静地飘落在河面上、小桥上、屋顶上”“雨丝洒向河水”“雨丝洒向屋顶”以及“小桥老态龙钟的身躯挺直了腰板”可知此处应补写的内容是“雨丝洒向小桥”。
11.下面是瑞典诗人马丁松的《风景》一诗,请自选角度,写一首小诗,体现“风景”这一主题。格式不必统一。(4分)
风景
苍翠的野地上一座石桥。
一个孩子站着,望着流水。
远处:一匹马,
背托一抹夕阳。
它静静地饮水,
鬃毛散落在河中,
好似印第安人的头发。
【答案】
示例:
风景
一轮玲珑的弯月挂在梢头,
氤氲的月色透过树叶儿,
洒在大地的每一片土地上。
在遥远的天边,
若隐若现闪闪发光的星星,
也不甘寂寞出来展示魅力;
像耳朵一样,
悄悄地来聆听人间的秘密。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型的关键是审清题意,注意答题要点的全面。考生在平时的备考中应以阅读为基础,增加材料储备,同时勤于练习,了解并掌握各种句式特点,熟悉并熟练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总结并掌握各种题型的解答方法,在训练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语言运用能力。
此题要求较为宽泛,要围绕“风景”进行写作,内容上要选择和运用具体意象体现“风景”,写出“风景”的内容、特点,通过合适的意境表达出对“风景”的喜爱、赞美等情感。写作的关键是要写成一首小诗。还要注意语言的优美和韵律的和谐,可以用多种修辞手法来美化语言。
三、现代文阅读(22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13分)
剧情简介
丹麦王子哈姆莱特在德国留学期间,父王被叔父克劳狄斯杀害。凶手掩盖真相,哈姆莱特通过父王的鬼魂得以了解事情真相。
王后及波洛涅斯[注]上。
波洛涅斯 他就要来了。请您把他着实教训一顿,对他说他这种狂妄的态度,实在叫人忍无可忍,倘没有您娘娘替他居中回护,王上早已对他大发雷霆了。我就悄悄地躲在这儿。请您对他讲得着力一点。
哈姆莱特 (在内)母亲,母亲,母亲!
王 后 都在我身上,你放心吧。下去吧,我听见他来了。(波洛涅斯匿帏后)
哈姆莱特上。
哈姆莱特 母亲,您叫我有什么事?
王 后 哈姆莱特,你已经大大得罪了你的父亲啦。
哈姆莱特 母亲,您已经大大得罪了我的父亲啦。
王 后 来,来,不要用这种胡说八道的话回答我。
哈姆莱特 去,去,不要用这种胡说入道的话问我。
王 后 啊,怎么,哈姆莱特!
哈姆莱特 现在又是什么事?
王 后 你忘记我了吗?
哈姆莱特 不,凭着十字架起警,我没有忘记你;你是王后,你的丈夫的兄弟的妻子,你又是我的母亲——但愿你不是!
王 后 嗳哟,那么我要去叫那些会说话的人来跟你谈谈了。
哈姆莱特 来,来,坐下来,不要动;我要把一面镜子放在你的面前,让你看一看你自己的灵魂。
王 后 你要干什么呀?你不是要杀我吗?救命!救命呀!
波洛涅斯 (在后)喂!救命!救命!救命!
哈姆莱特 (拔剑)怎么!是哪一个鼠贼?准是不要命了,我来结果你。(以剑刺穿帷幕)
波洛涅斯 (在后)啊!我死了!
王 后 嗳哟!你干了什么事啦?
哈姆莱特 我也不知道;那不是国王吗?
王 后 啊,多么鲁莽残酷的行为!
哈姆莱特 残酷的行为!好妈妈,简直就跟杀了一个国王再去嫁给他的兄弟一样坏。
王 后 杀了一个国王!
哈姆莱特 嗯,母亲,我正是这样说。(揭帏见波洛涅斯)你这倒运的、粗心的、爱管闲事的傻瓜,再会!我还以为是一个在你上面的人哩。也是你命不该活;现在你可知道爱管闲事的危险了。——别尽扭着你的手。静一静,坐下来,让我扭你的心;你的心倘不是铁石打成的,万恶的习惯倘不曾把它硬化得透不进一点感情,那么我的话一定可以把它刺痛。
王 后 我干了些什么错事,你竟敢这样肆无忌惮地向我摇唇弄舌?
哈姆莱特 你的行为可以使贞节蒙污,使美德得到了伪善的名称;从纯洁的恋情的额上取下娇艳的蔷薇,替它盖上一个烙印;使婚姻的盟约变成博徒的誓言一样虚伪;啊!这样一种行为,简直使盟约成为一个没有灵魂的躯壳,神圣的婚礼变成一串谵妄的狂言;苍天的脸上也为它带上羞色,大地因为痛心这样的行为,也罩上满面的愁容,好像世界末日就要到来一般。
王 后 唉!究竟是什么极恶重罪,你把它说得这样惊人呢?
哈姆莱特 瞧这一幅图画,再瞧这一幅;这是两个兄弟的肖像。你看这一个的相貌多么高雅优美:太阳神的鬓发,天神的前额,像战神一样威风凛凛的眼睛,像降落在高吻苍穹的山巅的神使一样矫健的姿态;这一个完善卓越的仪表,真像每一个天神都曾在那上面打下印记,向世间证明这是一个男子的典型。这是你从前的丈夫。现在你再看这一个:这是你现在的丈夫,像一株霉烂的禾穗,损害了他的健硕的兄弟。你有眼睛吗?你甘心离开这一座大好的高山,靠着这荒野生活吗?嘿!你有眼睛吗?你不能说那是爱情,因为在你的年纪,热情已经冷淡下来,变驯服了,肯听从理智的判断;什么理智愿意从这么高的地方,降落到这么低的所在呢?知觉你当然是有的,否则你就不会有行动;可是你那知觉也一定已经麻木了;因为就是疲人也不会犯那样的错误,无论怎样丧心病狂,总不会连这样悬殊的差异都分辨不出来。那么是什么魔鬼蒙住了你的眼睛,把你这样欺骗呢?有眼睛而没有触觉、有触觉而没有视觉、有耳朵而没有眼或手、只有嗅觉而别的什么都没有,甚至只剩下一种官觉还出了毛病,也不会糊涂到你这步田地。羞啊!你不觉得惭愧吗?要是地狱中的孽火可以在一个中年妇人的骨髓里煽起了蠢动,那么在青春的烈焰中,让贞操像蜡一样融化了吧。当无法阻遏的情欲大举进攻的时候,用不着喊什么羞耻了,因为霜雪都会自动燃烧,理智都会做情欲的奴隶呢。
王 后 啊,哈姆莱特!不要说下去了!你使我的眼睛看进了我自己灵魂的深处,看见我灵魂里那些洗拭不去的黑色的污点。
(节选自《哈姆莱特》第三幕第四场,有删改)
[注]波洛涅斯:新任国王的御前大臣。
12.“母亲,您已经大大得罪了我的父亲啦。”哈姆莱特的这句对白包含的潜台词是什么?请结合剧情加以分析。(3分)
13.“波洛涅斯匿帏后”这一舞台说明有什么作用?请具体说明。(4分)
14.有人认为在“我要把一面镜子放在你的面前,让你看看你自己的灵魂”的后面加一条“哈姆莱特持镜放于王后面前”的舞台说明会更有利于表现剧情。你的看法如何?请表明自己的观点并简述理由。(6分)
【答案】
12.母亲,你嫁给了杀害我父亲的现任国王,对不起我的父亲。
13.交代人物的行为;表现了波洛涅斯的狡诈性格;为后文中他被杀埋下伏笔。
14.(示例1)同意这种安排。只要能围绕“舞台说明能推动戏剧情节发展、强化矛盾冲突及‘镜子’这一道具的双关意义”等方面来阐述,理由合理即可。
(示例2)不同意这种安排。只要能围绕“增加这一舞台说明会影响剧情发展的紧凑性、束缚读者想象以及哈姆莱特的语言本身就是一面镜子(没必要设置这一道具)”等方面来阐述,理由合理即可。
(示例3)“镜子”这一道具设置与否都要基于剧情发展需要,可以一分为二地看待。
【分析】
1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语句深层含义的能力。
解答本题可以从王子哈姆莱特的角度来表述。这句对白中的“父亲”指的是哈姆莱特的亲生父亲;然后抓住关键词“得罪”,分析哈姆莱特的母亲做了什么对不起哈姆莱特亲生父亲的事,哈姆莱特才说“大大得罪”即可得出正确答案。
13.本题考查鉴赏戏剧情节作用的能力。
本题可以从人物性格和情节两个角度把握即可。波洛涅斯匿帏后这一情节表现出波洛涅斯的狡诈性格,由“你要干什么呀?你不是要杀我吗?救命!救命呀!”可知,他偷听王后和哈姆莱特的对话,激怒了哈姆莱特,由“怎么!是哪一个鼠贼?准是不要命了,我来结果你”可知,该情节直接导致了刀剑相向的悲惨结局。
14.本题考查探究舞台说明的存在价值的能力。
解答本题可以同意这种安排,只要能围绕舞台说明增加戏剧语言的动作性、强化矛盾冲突及“镜子”这一道具的双关意义等方面来阐述,理由合理即可。也可以不同意这种安排,只要能围绕增加这一舞台说明会影响剧情发展的紧凑性、束缚读者想象以及哈姆莱特语言本身就是一面镜子(没必要设置这一道具)等方面来阐述,理由合理即可。
(二)阅读下面文字,完下面小题。(9分)
关于诗歌,如今人们常常说到的一个关键词是“回暖”或“升温”。这个关键词表达了人们对当下诗歌基于共同感受基础之上的一种判定,也有种种现象可以证实着人们的这种判定。
其实,新诗文体形式的发展,从来没有停滞,也从来没有脱离它所处的时代。同时,不只是新诗,当代旧体诗词的写作人数及作品数量同样得到了几倍的增长,旧体诗词的采风、研讨、吟诵等活动也是此起彼伏、层出不穷。
社会在进步,思想在演进,人们在改变着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形成的对于诗歌的成见,能够重新以一种客观、冷静、正常的眼光去看待诗歌和诗人了。越来越多的人,在以诗歌为载体,非常便捷地交流感情,传递智慧,散发温馨,乐享生活。在诗歌面前,人们似乎打破了年龄、职业、地域等种种限制,实现了平等并超越于尘俗之上。
诗歌与新媒体的关系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亲密。如果说10年前网络诗歌海量涌现时,不少人发出的“网络媒体的勃兴挽救了诗歌”之类的断言不无道理的话,那么,今天的微信传播平台,让诗歌进一步活得更加自由、自在和舒适了。诗歌的短小、快捷等文体优势,遇到微信平台,可谓如鱼在水。
还有,电脑与手机的结合、联动,让诗歌呈现了崭新的景观和前所未有的生机活力。中国诗歌网一开始就拥有电脑端、手机端、APP三个端口,随后又申请开设了微信公众号传播平台,最大限度地实现了全方位的立体多向传播。中国诗歌网以建设“诗歌高地、诗人家园”为宗旨,以繁荣诗歌创作,发现和培养青年诗人,引领网络诗歌发展方向为己任。中国诗歌网的问世,结束了多年来没有官方诗歌网站的历史。
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到前些年的梨花体、羊羔体,诗歌常常遭人诟病,许多诗人也常常不愿意公开承认自己的诗人身份。羊羔体遭媒体热炒的时候,许多人甚至连诗歌文本读都没有读过,就想当然地认为羊羔体完全是不好的、负面的、应该否定的东西。殊不知,一旦接触羊羔体作者车延高的诗歌文本,平心而论,其中不少诗作还是颇具诗意、内涵和境界的。
综上所述,当下诗歌回暖升温的氛围我们不难感受到,其原因也不难找出:有科技发展和新媒体的因素,有诗歌和诗人自身的因素,有社会大环境的因素,有人心变化的因素。有人对新媒体与诗歌发展的关系看得很重,认为技术革命因素对今日诗歌回暖起了决定性作用。对此笔者不敢苟同。个人觉得技术力量仍然是一种外部因素,最重要的应该是社会环境和人心变化所致。尤其值得欣喜和令诗歌界振奋的,是政府对诗歌文化的高度重视,这对当下诗歌气候的回暖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对诗歌的复兴与再度辉煌也将起到巨大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摘编自杨志学《当下诗歌回暖与升温》,有改动)
15.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回暖”和“升温”这两个关键词,是人们对于诗歌基于共同感受基础之上的一种判定,当前的种种现象可以证实这种判定。
B.在当代新诗文体形式一直在发展的同时,当代旧体诗词也在迅猛发展,由与之相关的活动不断开展即可见一斑。
C.随着社会的进步,思想的演进,人们在逐渐改变着对于诗歌的成见,能够重新以客观、冷静、正常的眼光去看待诗歌和诗人。
D.当下诗歌回暖升温,有诸多因素促成,如科技发展和新媒体,诗歌和诗人自身,社会大环境,人心变化等。
16.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中用新诗文体形式的不断发展和当代旧体诗词的发展证明了如今人们常常说到的有关诗歌的关键词。
B.文章中综合分析论述了当下诗歌回暖升温的原因,但作者认为最重要的应该是社会环境和人心变化。
C.文章用中国诗歌网的例子证明了由于电脑与手机的有机结合、联动,诗歌呈现了让人耳目一新的景观和前所未有的生机活力。
D.10年前网络诗歌海量涌现时,不少人发出的“网络媒体的勃兴挽救了诗歌”之类的断言,作者认为这种断言是非常有道理的。
17.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在当前,新诗和当代旧体诗词的创作队伍都在不断壮大,诗歌数量迅猛增长,可以想见,这一形势将会持续。
B.中国诗歌网以强烈的宗旨意识和责任感,发展诗歌、繁荣诗歌创作,引领网络诗歌发展,中国诗歌网的问世,结束了中国没有诗歌网站的历史。
C.对羊羔体诗歌全盘否定的态度不可取,通过研读羊羔体诗歌会发现其中不少诗作颇具诗意、内涵和境界。
D.政府对诗歌文化的高度重视,是当下诗歌气候回暖的重要因素,对诗歌的复兴与再度辉煌也将起到巨大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答案】
15.A
16.D
17.B
【解析】
15.本题主要考查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
A项,“这两个关键词”错误,原文第一段中为一个关键词是“回暖”或“升温”。 故选A。
16.此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观点和论证的方法。
D项,“作者认为这种断言是非常有道理的”错误,第四段文中为“不无道理”,这里说“非常有道理”太绝对了。 故选D。
17.此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分析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此种归纳内容要点和分析作者观点态度的题目,解答时应先根据选项确定原文信息所在的位置,然后将选项和原文进行比较,并结合上下文语境进行判断。
B项,“结束了中国没有诗歌网站的历史”错误,第五段应该是“结束了多年来没有官方诗歌网站的历史”。故选B。
四、现代诗歌阅读(8分)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各题。
自己之歌(节选)
惠特曼[注]
我赞美我自己,歌唱我自己,
我所讲的一切,将对你们也一样适合,
因为属于我的每一个原子,也同样属于你。
我邀了我的灵魂同我一道闲游,
我俯首下视,悠闲地观察一片夏天的草叶。
我的舌,我的血液中的每个原子,都是由这泥土,这空气构成,
我在这里生长,我的父母在这里生长,他们的父母也同样在这里生长,
我现在是三十七岁了,身体完全健康,
希望继续不停地唱下去直到死亡。
教条和学派且暂时搁开,
退后一步,满足于现在它们所已给我的一切,但绝不能把它们全遗忘,
不论是善是恶,我将随意之所及,
毫无顾忌,以一种原始的活力述说自然。
(有删改)
[注] 惠特曼曾在美国各地流浪,与各行各业的劳动人民结交朋友,并开始诗歌创作。
18.惠特曼创造了一种空前自由的诗体,借以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试分析这首诗的语言特色。(3分)
19.诗歌以《自己之歌》为名,分析此处“自己”的多重内涵。(5分)
【答案】
18.(1)人称上,以第一人称吟诵,情感奔放自由,自我意识强烈。(2)诗歌节奏明快,语言朴实,没有用规律的重音和韵脚,而是顺从讲话的语气和感情的自然起伏向前发展,气势磅礴,充满激情,展现了惠特曼诗歌豪放宏肆的风格和积极浪漫主义的特色。
19.诗中的“自己”被赋予了多重内涵,一是具体的“我”,凸显自己;二是象征性的群体的“我”,是一个综合形象,即19世纪美国改造大自然、建设新大陆、张扬个性、自由开放的广大劳动群众代表;此外,诗人置身于劳动者之中,诗中的“自己”,也是美国式“新人”的形象。
【分析】
18.本题考查对诗歌艺术特色的鉴赏能力。
鉴赏诗歌的语言特色应从用词、造句以及诗歌整体风格等角度进行分析。且题干已有明确的指向“借以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故分析的落脚点应是感情的抒发。(1)由“我赞美我自己,歌唱我自己,我所讲的一切……”可知,以第一人称吟诵,情感奔放自由,自我意识强烈;(2)本诗长短句结合,并没有严格的平仄韵脚,只是根据情感的起伏来安排语句,这样更有利于表达激情与气势,更好地展现了惠特曼诗歌豪放宏肆的风格和积极浪漫主义的特色。
19.本题考查对诗歌中人物形象的解读能力。
《自己之歌》中的“自己”,首先当然是诗人本人,一个具体的个人。再往下读,会发现“自己”又代表了每一个人,因为“我所讲的一切,将对你们也一样适合,/因为属于我的每一个原子,也同样属于你”。可见,“自己”又代表了一个“大我”,即每一个生命个体。联系这首诗的写作背景,这个“自己”还代表上升时期美国的新生力量。
五、情景默写(6分)
2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赤壁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借用歌词描绘了“船桨划破清波,船儿在月光浮动的水面上逆流而上”的景象。
(2)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融情入景,把思古之幽情寄寓流水、衰草等意象之中,含蓄凝练。
(3)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回答曾皙的疑问,指明自己笑子路的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桂棹兮兰桨 击空明兮溯流光
(2)六朝旧事随流水 但寒烟衰草凝绿
(3)为国以礼 其言不让
【详解】
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
第(1)句,根据“借用歌词”描绘了‘船桨划破清波,船儿在月光浮动的水面上逆流而上’的景象”可推知答案;第(2)句,根据“把思古之幽情寄寓流水、衰草等意象之中”可推知答案;第(3)句,根据“指明自己笑子路的原因”可推知答案。易错字:(1)棹,溯;(2)衰、凝。
六、写作(30分)
21.根据以下材料写作。
赵人患鼠,乞猫于中山,中山人予之猫,善捕鼠及鸡。月余,鼠尽而鸡亦尽。其子患之,告其父曰:“盍去诸?”其父曰:“是非若所知也。吾之患在鼠,不在乎无鸡。夫有鼠,则窃吾食,毁吾衣,穿吾垣墉,毁伤吾器用,吾将饥寒焉,不病于无鸡乎?无鸡者,弗食鸡则已耳,去饥寒犹远,若之何去夫猫也?”
请根据以上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自选,题目自拟。
【答案】
例文:
坦然面对得失
生活在这个世上,总会有所得和有所失,得中必有失,失中必有得,但无论得与失,我们都应坦然面对,最重要的是得到时心存感恩,失去时心怀希望,这样才是智慧的人生。
坦然面对得失,有舍才有得。失去并不代表一无所有,而是另一种意义上的获得。“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远离了喧嚣红尘,繁花似锦,五柳先生归隐于“屋上青鸠鸣,村边杏花白”的田园里,怀着超脱的心境,去享受“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生活,让生命化繁为简,让心境归于平和。影栖碧泉,逍遥自在于王维又何尝不是另一种获得?舍去楚王的千金相邀,舍去相位的尊容华贵,宁可曳尾途中,梦蝶翩跹,庄子高歌着那份自由,高歌着“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将情怀荡漾于濮水之上,将赤子之心回归自然,著成《南华经》,这又何尝不是另一种获得?坦然面对得失,就要懂得有“舍”方有“得”,这是前提。
坦然面对得失,拥有一颗平常心。一味地患得患失,最终什么也得不到。老子认为,不计较小利,不患得患失,甚至不计较得失,才是真正懂得算计的人。心理学上有个名词叫作华伦达心态。华伦达是美国一个著名的高空走钢丝表演者,但在一次重大表演中,他不幸失足身亡。事后长有妻子说“我知道这次一定要出事,因为他上场前总是不停地说,这次太重要了,不能失败,决不能失败;而之前每次成功表演,他都只管走钢丝这件事本身,而不去想这件事所带来的一切。”华伦达心态,便是指专心致志于事情本身,不去管这件事的意义,不患得患失。坦然面对得失,根本要求就是要有一颗平常心。
坦然面对得失,知足方能长乐。得到不一定就是享受,同样,得到也并不意味着快乐,甚至会给你带来烦恼与忧愁。这也正如伊索所言“有些人因为贪婪相要得到更多的东西,却把现在所有的都失去了。”知足常乐,这不仅是坦然面对得失的必要条件,还是幸福的保证。
正所谓“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坦然面对得失,不被各种得失所左右,生命不止,改变不息。拿得起放得下,赢得起输得起,人生才精彩。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要点】
本题是含哲理性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
【审题】
本题为材料作文。材料是有关“赵人患鼠”的寓言故事,首先要明确寓言的含义。有一个赵国人家里发生了鼠患,中山国的人给了他一只既善于捉老鼠又善于捉鸡的猫。一个多月后老鼠和鸡都没了。他的儿子他父亲说:“为什么不把猫赶走呢?”父亲说:“这不是你所想的那样。我的祸害是老鼠,不在乎有没有鸡。有老鼠,就会偷吃我的粮食,毁坏我的衣服,穿破我的墙壁,啃坏我的用具,我就会饥寒交迫,不是比没有鸡害处更大吗?没有鸡只不过不吃鸡罢了,距离饥寒交迫还很远,为什么要把那猫赶走呢?”
这则寓言告诫人们,要全面看待问题,全面权衡得失利弊;同时,还要看清得与失,利与弊,哪方面是主要的,从而决定取舍。
【立意】
①不要因小失大;
②两害相权,取其小;
③人无完人,金无足赤;
④对人或事应看主流;
⑤要从根本上看问题,要看长远,要能权衡利弊;
⑥不计得失,放眼长远;
⑦坦然面对得失。
1 /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