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七单元测试题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七单元测试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34.1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0-09-09 10:12:22

文档简介

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七单元测试题
一、单选题
1.(2020·德州)珍爱生命,关注健康。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随意在公共场所吸烟 B.用亚硝酸钠加工肉食
C.霉变食物蒸煮后食用 D.面粉加工厂严禁烟火
2.(2020·聊城)火的使用标志着人类文明的伟大进步,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烧锅炉用的煤加工成粉末状,是为了增大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促进燃烧
B.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使可燃物隔绝氧气而灭火
C.发现家中天然气或者液化气泄漏时,应先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
D.当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时即可燃烧
3.(2020·龙海模拟)下图是一组用于研究可燃物燃烧条件的对比实验,对有关实验现象和结论的判断错误的是(  )
A.实验1中红磷未燃烧,说明红磷的着火点高于白磷
B.实验2中白磷燃烧,说明实验2中的热水温度高于实验1
C.实验2中如果停止通入氧气,燃着的白磷会熄灭
D.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或空气),并达到着火点
4.(2020·濠江模拟)下列关于燃烧现象的解释或分析正确的是(  )
A. 如图中将煤球变成蜂窝煤后再燃烧,其目的是延长煤燃烧的时间
B. 如图中火柴头斜向下时更容易燃烧,是因为降低了火柴梗的着火点
C. 如图中蜡烛火焰很快熄灭,是因为金属丝阻碍空气的流动
D. 由如图中的现象可知,金属镁燃烧的火灾不能用二氧化碳灭火
5.(2020·高新模拟)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夹持仪器略去)。加热一段时间后,蜡烛熔化、掉落,之后火柴燃烧。关于该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铜能传导热量,使蜡烛熔化、火柴燃烧
B.蜡烛熔化的温度高于火柴的着火点
C.火柴一开始没有燃烧是因为没有达到着火点
D.物质的化学性质是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
6.(2020·桥西模拟)小红在纸叠的小船中加入适量的水,用酒精灯直接加热,纸船安然无恙,纸船没有燃烧的主要原因是(  )
A.水能灭火 B.纸是不可燃物
C.没有达到着火点 D.没有与氧气接触
7.(2020·常州)能源是为人类提供所需能量的资源。下列属于可再生能源的是(  )
A.煤 B.石油 C.天然气 D.风能
二、填空题
8.(2020·顺庆模拟)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反应之一。请回答:
(1)按图进行铁丝在O2中燃烧的实验,该实验装置存在明显不足,改进措施是   。
(2)对比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的现象,分析室内起火时,如果打开门窗,火会烧得更旺的原因   。
9.(2020·昌乐模拟)
(1)在通常情况下,燃烧需要三个条件:   ;氧气(或空气);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也叫着火点)。
(2)下面是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请你根据实验图示和资料信息回答有关问题。资料信息:白磷和红磷的着火点分别是40℃、240℃。
①铜片上的红磷不燃烧,是因为   。
②烧杯中水的作用一方面   ,另一方面   。
(3)为了防止失火造成生命财产的损害,加油站等日常场所常贴有图2的图标,其中表示“严禁烟火”的是   (填字母序号)。
10.(2020·湘潭)随着人类对能源的需求日益增长,开发和利用新能源成为越来越迫切的需求。请回答:
(1)目前,人类使用的燃料大多来自化石燃料,如   、石油和天然气,它们属于   (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
(2)目前,我国的一些地区正在使用乙醇汽油(在汽油中加入适量乙醇)作为汽车燃料,这样做的优点有_____(填字母序号)。
A.可适当节省石油资源
B.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汽车尾气的污染
(3)为缓解全球性能源危机,人们正积极开发利用新能源,请列举出一种新能源   。
11.(2016九上·海沧月考)酒精是一种无色、透明、有特殊气味的液体,易挥发,能与水以任意比互溶.酒精易燃烧,常用作酒精灯和内燃机的燃料,是一种绿色能源.当点燃酒精灯时,酒精在灯芯上气化后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根据以上叙述,可归纳出:
(1)酒精的物理性质是   .
(2)酒精的化学性质是   .
(3)酒精的用途是:   .
三、实验探究题
12.(2020·北京)验证可燃物燃烧的条件。已知:白磷、红磷的着火点分别是40℃、240℃。
装置(夹持仪器已略去) 步骤及现象
Ⅰ将一定量的白磷、红磷分別浸入80℃热水中(如左图所示)。白磷、红磷均不燃烧 Ⅱ.升高右侧漏斗至红磷露出水面。红磷不燃烧 Ⅲ.升高左侧漏斗至白磷露出水面。白磷燃烧
(1)Ⅰ中白磷不燃烧的原因是   。
(2)对比Ⅱ和Ⅲ,可验证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   。
13.(2019九上·霞山月考)下表是某同学设计的验证可燃物燃烧与氧气和温度的关系的实验。
资料:白磷和红磷是磷元素的不同单质;白磷的着火点是40
℃,红磷的着火点是240
℃。
编号 实验① 实验② 实验③ 实验④
装置
现象 白磷不燃烧 白磷不燃烧 白磷不燃烧 白磷燃烧
(1)实验   (填序号,下同)和实验   证明了可燃物燃烧必须要与氧气接触。
(2)实验   (填序号,下同)和实验   证明了可燃物燃烧必须要达到一定的温度。
(3)写出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以上四个实验中,实验   (填序号)省略不做也可达到实验目的。
(4)白磷在储存时必须注意   ,少量时可保存在水里。
14.(2018九下·泰兴月考)
(1)天然气作为燃料已进入千家万户,天然气属于   (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天然气主要成分甲烷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   .如果它不完全燃烧会生成什么物质呢?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对此展开探究:
(2)【提出猜想】生成物中一定有   (填化学式),可能有CO2和CO.
(3)【实验探究】该小组同学将燃烧生成的混合气体依次通过如图所示装置,验证猜想.
【现象与结论】①观察到A中   ,证明混合气体中有CO2.
②C中浓硫酸的作用是   .
③观察到D中粉末由黑色变成   色,证明混合气体中有CO,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交流与讨论】(4)小武认为:从E装置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也能推断出混合气体中有一氧化碳,那么B中NaOH溶液的作用是   ,发生反应的方程式是   .为了得到更可靠的结论,同学们建议在B、C之间连接一个与A相同的装置,则该装置的作用是   .
(5)小文则提出:从环保的角度看,此装置有一个不足之处,你认为是   .
(6)【解释与应用】日常生活中厨房里的燃气不完全燃烧也会产生CO,人吸入较多CO会发生中毒,中毒的原理是CO与人体血液中   结合使它失去输氧功能,因此厨房里要注意经常开窗通风透气,防止发生中毒事故.
15.(2013·梧州)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图中标号仪器名称:①   ;②   .
(2)用A装置制取气体前,要先检查装置的   ,往A装置的试管中加入图中这两种药品时,要先加入   .
(3)用B装置收集气体的方法是   法,已知氨气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7,极易溶于水,则收集氨气应选用上述装置中的   (填写字母)装置.
16.氢能被视为理想的清洁能源,但至今不能普遍使用,原因之一是它不便于运输和储存.所以科学家一直在寻找储氢材料,在适当的条件下储存和释放氢气.氢化钙(CaH2)固体是一种储氢材料,是登山运动员常用的能源提供剂.氢化钙是一种灰白色结晶或块状固体,极易潮解,不溶于二硫化碳.遇水或酸类发生反应,放出氢气并能引起燃烧.将纯度约99.5%精制钙用铁盘盛装,放在石英反应管的中央,在石英反应管的两端分别安装进气管和出气管,从进气管通入提纯的氢气.反应管用电炉加热.可以在铁盘中看到生成多孔性粉末氢化钙,其纯度约为99%.
(1)氢能被视为清洁能源的原因是   
(2)氢化钙的物理性质有   
(3)制取氢化钙的化学方程式为   
(4)氢化钙的保存应注意的问题是   
(5)氢化钙与水发生反应放出氢气,会引起燃烧,原因可能是   
四、综合题
17.(2020·重庆)火是文明的起源,取火的方法,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过程。
(1)古代人使用的“火折子”吹气即可燃,“火折子”的制作材料中有硫磺。硫燃烧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
(2)1830年,法国人发明了摩擦火柴,将白磷、硫、KClO3、MnO2混合做火柴,摩擦生热使白磷燃烧,利用白磷燃烧的热量使KClO3分解,然后是硫燃烧。该过程中KClO3分解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推测摩擦过程中白磷比硫先燃烧的原因是   。
(3)19世纪中期,瑞典人创造出安全火柴,将红磷涂在火柴盒的摩擦面上,硫、KClO3、MnO2则藏于火柴头中。火柴划燃的瞬间,火苗异常旺,对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推测不合理的是______________(填序号)。
A.火柴头里的硫比火柴梗燃烧更剧烈
B.MnO2分解产生氧气助燃
C.KClO3分解产生氧气助燃
18.(2020·福建)合理利用化石燃料资源,是人类不断探索的课题。某城市家用燃料的使用经历了下图所示的过程,并将逐步向理想燃料发展。
(注:括号中的物质是对应燃料的主要成分)
(1)CH4、C3H8两种物质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较大的是   (填化学式)。
(2)倡导“家用燃料低碳化”的意义是   。
(3)一定条件下,仅用一个置换反应即可制得CO和H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随着全球能源使用量的增长,化石燃料等不可再生能源将日趋枯竭。请提出一个缓解能源危机的设想: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易燃物和易爆物安全知识
【解析】【解答】A. 吸烟有害健康,公共场所不能随意吸烟,故做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B. 亚硝酸钠是工业盐,有毒,不能用于加工肉食,故做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C. 霉变食物含有黄曲霉素,高温不易分解,不能蒸熟后食用,故做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D. 面粉是可燃物,和空气混合容易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面粉加工厂严禁烟火,故做法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根据吸烟有害健康,进行分析。
B、亚硝酸钠有毒,不可食用。
C、霉变食物不可食用。
D、面粉是可燃物,可能会引起爆炸。
2.【答案】D
【知识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易燃物和易爆物安全知识;燃烧的条件与灭火原理探究
【解析】【解答】A、增加氧气的浓度或增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都可以使可燃物更充分燃烧,所以把煤加工成粉末状是增大煤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使煤燃烧的更充分,故不符合题意;
B、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使可燃物与空气隔绝,可以达到灭火的目的,故不符合题意;
C、当天然气或者液化气泄漏时,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一能降温,防止混合气体的温度达到着火点,二能稀释混合气体中的煤气,防止达到爆炸极限,故不符合题意;
D、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与氧气接触,才可燃烧,故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根据促进燃烧的方法分析
B、根据灭火的方法分析
C、根据天然气着火的急救措施分析
D、根据燃烧的条件分析
3.【答案】B
【知识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解析】【解答】A、实验1中铜片上的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分析燃烧的条件:都与空气接触,都具有可燃性,通过红磷未燃烧,说明了红磷的着火点比白磷高;故A不符合题意;
B、图2中水下白磷能燃烧,是因为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符合燃烧条件,故B符合题意;
C、实验2中如果停止通入氧气,燃着的白磷会熄灭,因为没有了氧气,白磷不能燃烧,故C不符合题意;
D、通过实验1和2可知,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或空气),并达到着火点,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燃烧需要满足三个条件:可燃物、与氧气或空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
4.【答案】D
【知识点】燃烧的条件与灭火原理探究
【解析】【解答】A. 如图中将煤球变成蜂窝煤后再燃烧,其目的是增大煤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使燃烧充分,故解释错误,不符合题意;
B. 如图中火柴头斜向下时更容易燃烧,是因为火焰对火柴梗进行了预热,火柴更容易燃烧,故解释错误,不符合题意;
C. 如图中蜡烛火焰很快熄灭,是因为金属具有导热性,金属丝吸热,使蜡烛燃烧产生的热量被快速传递,使周围的空气温度降低,低于物质的着火点,蜡烛熄灭,故解释错误,不符合题意;
D. 由如图中的现象可知,镁能在二氧化碳中燃烧,所以金属镁燃烧的火灾不能用二氧化碳灭火,故解释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根据物质充分燃烧的条件进行分析。
B、根据物质燃烧的条件进行分析。
C、金属具有导热性。
D、根据镁与二氧化碳反应,进行分析。
5.【答案】B
【知识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解析】【解答】A.铜能传导热量,使蜡烛熔化、火柴燃烧,说法是正确的,故A不符合题意
B.蜡烛融化先掉落,火柴后燃烧,因此蜡烛融化的温度低于火柴的着火点,故B符合题意
C. 火柴一开始没有燃烧是因为没有达到着火点 ,说法是正确的,故C不符合题意
D. 物质的化学性质是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 ,说法正确,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现象的现象判断物质的融化温度和火柴的着火点
6.【答案】C
【知识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解析】【解答】A、在纸叠的小船中加入适量的水,用酒精灯直接加热,纸船安然无恙,是因为水汽化时吸热,使火焰温度未达纸的着火点,不是水能灭火,故A不符合题意;
B、在纸叠的小船中加入适量的水,用酒精灯直接加热,纸船安然无恙,是因为水汽化时吸热,使火焰温度未达纸的着火点,不是纸不是可燃物,故B不符合题意;
C、在纸叠的小船中加入适量的水,用酒精灯直接加热,纸船安然无恙,是因为水汽化时吸热,使火焰温度未达纸的着火点,故C符合题意;
D、在纸叠的小船中加入适量的水,用酒精灯直接加热,纸船安然无恙,是因为水汽化时吸热,使火焰温度未达纸的着火点,不是没有与氧气接触,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①可燃物 ②氧气或空气 ③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即着火点。
7.【答案】D
【知识点】资源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
【解析】【解答】煤、石油、天然气,属于化石能源,属于不可再生能源,风能属于可再生能源,
故答案为:D。
【分析】再生能源包括太阳能、水能、风能、生物质能、波浪能、潮汐能、海洋温差能、地热能等。它们在自然界可以循环再生。
8.【答案】(1)在瓶底加少量的水和细沙
(2)打开门窗,给可燃物的燃烧提供了充足的氧气
【知识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解析】【解答】(1)铁丝燃烧物出大量的热,该实验容易导致集气瓶炸裂,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应采取的措施是在瓶底加少量的水和细沙;(2)室内起火时,如果打开门窗,火会烧得更旺的原因是:打开门窗,给可燃物的燃烧提供了充足的氧气
【分析】(1)根据铁丝燃烧的注意事项分析
(2)根据促进燃烧的方法分析
9.【答案】(1)可燃物
(2)温度没有达到红磷的着火点;使热水中的白磷隔绝了氧气;给铜片上的白磷燃烧提供了热量
(3)C
【知识点】燃烧的条件与灭火原理探究
【解析】【解答】在通常情况下,燃烧需要三个条件:可燃物;氧气(或空气);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也叫着火点)。故填:可燃物;(2)铜片上的红磷虽然具有可燃性且与氧气接触,但是其温度没有达到红磷的着火点,所以没有发生燃烧;故填:温度没有达到红磷的着火点;②铜片上的白磷燃烧,水底的白磷不燃烧,这时烧杯中水的作用是使热水中的白磷隔绝了氧气;铜片上的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这时水的作用是给铜片上的白磷燃烧提供了热量;故填:使热水中的白磷隔绝了氧气;给铜片上的白磷燃烧提供了热量;(3A.是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标志;B.是禁止吸烟的标志;C.严禁烟火的标志;D.禁止携带火种的标志;故填C。
【分析】(1)根据燃烧的条件分析
(2)根据对比实验的相关知识结合常见图标的含义进行分析
10.【答案】(1)煤;不可再生
(2)A;B
(3)太阳能(或地热能、风能、潮汐能、氢能等)
【知识点】资源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
【解析】【解答】(1)目前,人类使用的燃料大多来自化石燃料,如煤、石油和天然气,它们属于不可再生能源;(2)A、由于乙醇是可再生能源,所以使用乙醇汽油可适当节省石油资源,选项正确;
B、乙醇不含氮、硫元素,燃烧不会产生二氧化氮、二氧化硫等污染物,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汽车尾气的污染,选项正确;
故答案为:AB;(3)为缓解全球性能源危机,人们正积极开发利用新能源,如:太阳能、地热能、风能、潮汐能、氢能等。
【分析】(1)根据化石燃料的种类及不可再生性分析;
(2)根据乙醇汽油不含氮、硫等元素可减少空气污染分析;
(3)根据太阳能、氢能、地热能都属于新能源分析。
11.【答案】(1)酒精是一种无色、透明、有特殊气味的液体,易挥发,能与水以任意比互溶
(2)酒精易燃烧
(3)常用作酒精灯和内燃机的燃料
【知识点】甲烷、乙醇等常见有机物的性质和用途
【解析】【解答】酒精是一种无色、透明、有特殊气味的液体,易挥发,能与水以任意比互溶,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酒精易燃烧,需要通过化学反应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酒精常用作酒精灯和内燃机的燃料,属于酒精的用途.
12.【答案】(1)白磷未与氧气接触
(2)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知识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解析】【解答】(1)Ⅰ中白磷达到了着火点,但是隔绝了氧气,故不燃烧的原因是:白磷未与氧气接触;(2)Ⅱ、升高右侧漏斗至红磷露出水面。红磷与氧气(或空气)接触,红磷不燃烧,是因为没有达到红磷的着火点;Ⅲ、升高左侧漏斗至白磷露出水面。白磷与氧气(或空气)接触,且达到了着火点,白磷燃烧,由此可得出,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分析】(1)根据燃烧需与氧气接触分析;
(2)根据 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分析。
13.【答案】(1)②;④
(2)③;④
(3)4P+5O2 2P2O5;①
(4)密封
【知识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解析】【解答】(1)此题证明了可燃物燃烧必须满足燃烧条件,三个条件缺一不可,不接触氧气则不燃烧,所以实验②和实验④证明了可燃物燃烧必须要接触氧气;(2)此题证明了可燃物燃烧必须满足燃烧条件,三个条件缺一不可,必须要达到一定温度,所以实验③和实验④证明了可燃物燃烧必须要达到一定温度;(3)磷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4P+5O2 2P2O5;以上四个实验中,通过对比确定,可燃物燃烧与氧气和温度有关.在实验①中,只有可燃物,既无燃烧需要达到的温度,也无氧气.所以实验①省略不做也可以达到实验的目的;(4)根据燃烧的条件可知,白磷必须贮存在密闭容器里,少量时可保存在水里。
【分析】(1)(2)根据控制变量的相关知识分析
(3)根据磷和氧气点燃生成五氧化二磷分析
(4)根据白磷易自燃分析
14.【答案】(1)不可再生;CH4+2O2 CO2+2H2O
(2)H2O
(3)变浑浊;干燥气体或吸收水分;紫红或红;CuO+CO Cu+CO2
(4)除去或吸收CO2;CO2 + 2NaOH=Na2CO3 + H2O;检验或确认CO2已经除尽
(5)没有处理尾气,会污染空气
(6)血红蛋白
【知识点】化石燃料的利用与保护
【解析】【解答】(1)天然气属于不可再生能源;天然气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方程式为CH4+2O2 CO2+2H2O;(2)甲烷是由碳元素和氢元素组成的,故与氧气反应后,一定有H2O生成,可能有一氧化碳或二氧化碳生成;(3)①实验结论是由二氧化碳,故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故现象为变浑浊;②混合气体经过氢氧化钠溶液后可能有水蒸气带出,故C中浓硫酸的作用是干燥气体或吸收水分.③当观察到D中粉末由黑色变成红色,证明混合气体中有CO,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O+CO
Cu+CO2.(4)B中NaOH溶液的作用是除去或吸收CO2,以防止干扰E中的实验现象;B中的氢氧化钠与混合气体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反应方程式为CO2 + 2NaOH=Na2CO3 + H2O;在
B、C之间连接一个与A相同的装置,可以进一步检验或确认CO2已经除尽;(5)一氧化碳是有毒的气体,故有一氧化碳参加反应的装置,需要加装处理尾气装置,防止污染空气;(6)一氧化碳易与血红蛋白结合,不易分离,故使血红蛋白失去了载氧的功能。
故答案为:不可再生;CH4+2O2CO2+2H2O;H2O;变浑浊;干燥气体或吸收水分;紫红或红;CuO+CO Cu+CO2;除去或吸收CO2;CO2 + 2NaOH=Na2CO3 + H2O;检验或确认CO2已经除尽;没有处理尾气,会污染空气;血红蛋白。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及其检验,物质的检验主要根据物质性质进行鉴别。因此需要掌握常见物质的性质以及检验方法。
15.【答案】(1)铁架台;水槽
(2)气密性;锌粒
(3)排水;C
【知识点】氢气的制取和检验
【解析】【解答】解:(1)据图即可知道,①是铁架台,②是水槽,故填:铁架台,水槽;(2)制取气体前,要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加入药品要先固后液,故先加入锌粒,故填:气密性,锌粒;(3)B是排水法收集气体,氨气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7,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故使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故填:排水,C.
【分析】根据已有的气体制取的知识进行分析解答,据图即可知道仪器的名称,制取气体的装置要保证装置气密性的良好,加入药品要注意是先固后液,根据气体的性质确定气体的收集方法,据此解答.
16.【答案】(1)燃烧只生成水,无污染
(2)灰白色固体易潮解
(3)H2+CaCaH2
(4)防潮,不与酸接触
(5)生成可燃性气体的同时放出大量的热.
【知识点】氢气的用途和氢能的优缺点
【解析】【解答】解:(1)氢气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水,具有热值高、无污染等优点,被认为是最理想的清洁能源;故填:燃烧只生成水,无污染;
(2)氢化钙是一种灰白色结晶或块状固体,极易潮解,故填:灰白色固体易潮解;
(3)氢气与钙反应生成氢化钙,故填:H2+CaCaH2;
(4)氢化钙是一种灰白色结晶或块状固体,极易潮解,不溶于二硫化碳.遇水或酸类发生反应,放出氢气并能引起燃烧.故填:防潮,不与酸接触
(5)氢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气并放出大量的热,达到了氢气的着火点,故填:生成可燃性气体的同时放出大量的热.
【分析】(1)氢气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水,具有热值高、无污染等优点,被认为是最理想的清洁能源;
(2)物质的物理性质是指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物理性质主要有:颜色、状态、气味、导热性、导电性、密度、硬度、熔点、沸点等;
(3)氢气与钙反应生成氢化钙;
(4)根据题干信息来分析;
17.【答案】(1)
(2);白磷着火点比硫低
(3)B
【知识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解析】【解答】(1)硫燃烧生成二氧化硫,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KClO3和MnO2在加热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摩擦过程中白磷比硫先燃烧,是因为白磷着火点比硫低;
(3)A. 硫燃烧产生的热量是火柴梗燃烧,故火柴头里的硫比火柴梗燃烧更剧烈,故正确;
B. 加热MnO2不会分解产生氧气,故不正确;
C. KClO3受热分解产生的氧气能助燃,故正确。
【分析】(1)根据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写出化学方程式。
(2)根据KClO3和MnO2在加热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写出化学方程式;
白磷着火点比较低,40℃。
(3)根据物质的性质进行分析。
18.【答案】(1)CH4
(2)缓解温室效应(或其他合理答案)
(3) (或“ ”等其他合理答案)
(4)开发使用新能源(或其他合理答案)
【知识点】资源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
【解析】【解答】(1)CH4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是: ;C3H8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 ,则氢元素的质量分数较大的是CH4;(2))“低碳生活”倡导低能量、低消耗,主要是为了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倡导“家用燃料低碳化”的意义是缓解温室效应、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等;(3)由一种单质和化合物反应生成了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属于置换反应,一定条件下,仅用置换反应即可制得CO和H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或“ 合理即可;(4)随着全球能源使用量的增长,化石燃料等不可再生能源将日趋枯竭;为缓解能源危机,可在这些方面做出积极的努力:开发新能源、研制节能产品、提高化学能的转化效率等。
【分析】根据化学式的计算;“低碳生活”倡导低能量、低消耗,主要是为了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利用置换反应写方程式及解决能源危机可开发新能源等进行分析作答。
1 / 1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七单元测试题
一、单选题
1.(2020·德州)珍爱生命,关注健康。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随意在公共场所吸烟 B.用亚硝酸钠加工肉食
C.霉变食物蒸煮后食用 D.面粉加工厂严禁烟火
【答案】D
【知识点】易燃物和易爆物安全知识
【解析】【解答】A. 吸烟有害健康,公共场所不能随意吸烟,故做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B. 亚硝酸钠是工业盐,有毒,不能用于加工肉食,故做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C. 霉变食物含有黄曲霉素,高温不易分解,不能蒸熟后食用,故做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D. 面粉是可燃物,和空气混合容易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面粉加工厂严禁烟火,故做法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根据吸烟有害健康,进行分析。
B、亚硝酸钠有毒,不可食用。
C、霉变食物不可食用。
D、面粉是可燃物,可能会引起爆炸。
2.(2020·聊城)火的使用标志着人类文明的伟大进步,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烧锅炉用的煤加工成粉末状,是为了增大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促进燃烧
B.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使可燃物隔绝氧气而灭火
C.发现家中天然气或者液化气泄漏时,应先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
D.当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时即可燃烧
【答案】D
【知识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易燃物和易爆物安全知识;燃烧的条件与灭火原理探究
【解析】【解答】A、增加氧气的浓度或增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都可以使可燃物更充分燃烧,所以把煤加工成粉末状是增大煤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使煤燃烧的更充分,故不符合题意;
B、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使可燃物与空气隔绝,可以达到灭火的目的,故不符合题意;
C、当天然气或者液化气泄漏时,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一能降温,防止混合气体的温度达到着火点,二能稀释混合气体中的煤气,防止达到爆炸极限,故不符合题意;
D、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与氧气接触,才可燃烧,故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根据促进燃烧的方法分析
B、根据灭火的方法分析
C、根据天然气着火的急救措施分析
D、根据燃烧的条件分析
3.(2020·龙海模拟)下图是一组用于研究可燃物燃烧条件的对比实验,对有关实验现象和结论的判断错误的是(  )
A.实验1中红磷未燃烧,说明红磷的着火点高于白磷
B.实验2中白磷燃烧,说明实验2中的热水温度高于实验1
C.实验2中如果停止通入氧气,燃着的白磷会熄灭
D.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或空气),并达到着火点
【答案】B
【知识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解析】【解答】A、实验1中铜片上的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分析燃烧的条件:都与空气接触,都具有可燃性,通过红磷未燃烧,说明了红磷的着火点比白磷高;故A不符合题意;
B、图2中水下白磷能燃烧,是因为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符合燃烧条件,故B符合题意;
C、实验2中如果停止通入氧气,燃着的白磷会熄灭,因为没有了氧气,白磷不能燃烧,故C不符合题意;
D、通过实验1和2可知,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或空气),并达到着火点,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燃烧需要满足三个条件:可燃物、与氧气或空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
4.(2020·濠江模拟)下列关于燃烧现象的解释或分析正确的是(  )
A. 如图中将煤球变成蜂窝煤后再燃烧,其目的是延长煤燃烧的时间
B. 如图中火柴头斜向下时更容易燃烧,是因为降低了火柴梗的着火点
C. 如图中蜡烛火焰很快熄灭,是因为金属丝阻碍空气的流动
D. 由如图中的现象可知,金属镁燃烧的火灾不能用二氧化碳灭火
【答案】D
【知识点】燃烧的条件与灭火原理探究
【解析】【解答】A. 如图中将煤球变成蜂窝煤后再燃烧,其目的是增大煤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使燃烧充分,故解释错误,不符合题意;
B. 如图中火柴头斜向下时更容易燃烧,是因为火焰对火柴梗进行了预热,火柴更容易燃烧,故解释错误,不符合题意;
C. 如图中蜡烛火焰很快熄灭,是因为金属具有导热性,金属丝吸热,使蜡烛燃烧产生的热量被快速传递,使周围的空气温度降低,低于物质的着火点,蜡烛熄灭,故解释错误,不符合题意;
D. 由如图中的现象可知,镁能在二氧化碳中燃烧,所以金属镁燃烧的火灾不能用二氧化碳灭火,故解释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根据物质充分燃烧的条件进行分析。
B、根据物质燃烧的条件进行分析。
C、金属具有导热性。
D、根据镁与二氧化碳反应,进行分析。
5.(2020·高新模拟)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夹持仪器略去)。加热一段时间后,蜡烛熔化、掉落,之后火柴燃烧。关于该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铜能传导热量,使蜡烛熔化、火柴燃烧
B.蜡烛熔化的温度高于火柴的着火点
C.火柴一开始没有燃烧是因为没有达到着火点
D.物质的化学性质是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
【答案】B
【知识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解析】【解答】A.铜能传导热量,使蜡烛熔化、火柴燃烧,说法是正确的,故A不符合题意
B.蜡烛融化先掉落,火柴后燃烧,因此蜡烛融化的温度低于火柴的着火点,故B符合题意
C. 火柴一开始没有燃烧是因为没有达到着火点 ,说法是正确的,故C不符合题意
D. 物质的化学性质是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 ,说法正确,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现象的现象判断物质的融化温度和火柴的着火点
6.(2020·桥西模拟)小红在纸叠的小船中加入适量的水,用酒精灯直接加热,纸船安然无恙,纸船没有燃烧的主要原因是(  )
A.水能灭火 B.纸是不可燃物
C.没有达到着火点 D.没有与氧气接触
【答案】C
【知识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解析】【解答】A、在纸叠的小船中加入适量的水,用酒精灯直接加热,纸船安然无恙,是因为水汽化时吸热,使火焰温度未达纸的着火点,不是水能灭火,故A不符合题意;
B、在纸叠的小船中加入适量的水,用酒精灯直接加热,纸船安然无恙,是因为水汽化时吸热,使火焰温度未达纸的着火点,不是纸不是可燃物,故B不符合题意;
C、在纸叠的小船中加入适量的水,用酒精灯直接加热,纸船安然无恙,是因为水汽化时吸热,使火焰温度未达纸的着火点,故C符合题意;
D、在纸叠的小船中加入适量的水,用酒精灯直接加热,纸船安然无恙,是因为水汽化时吸热,使火焰温度未达纸的着火点,不是没有与氧气接触,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①可燃物 ②氧气或空气 ③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即着火点。
7.(2020·常州)能源是为人类提供所需能量的资源。下列属于可再生能源的是(  )
A.煤 B.石油 C.天然气 D.风能
【答案】D
【知识点】资源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
【解析】【解答】煤、石油、天然气,属于化石能源,属于不可再生能源,风能属于可再生能源,
故答案为:D。
【分析】再生能源包括太阳能、水能、风能、生物质能、波浪能、潮汐能、海洋温差能、地热能等。它们在自然界可以循环再生。
二、填空题
8.(2020·顺庆模拟)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反应之一。请回答:
(1)按图进行铁丝在O2中燃烧的实验,该实验装置存在明显不足,改进措施是   。
(2)对比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的现象,分析室内起火时,如果打开门窗,火会烧得更旺的原因   。
【答案】(1)在瓶底加少量的水和细沙
(2)打开门窗,给可燃物的燃烧提供了充足的氧气
【知识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解析】【解答】(1)铁丝燃烧物出大量的热,该实验容易导致集气瓶炸裂,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应采取的措施是在瓶底加少量的水和细沙;(2)室内起火时,如果打开门窗,火会烧得更旺的原因是:打开门窗,给可燃物的燃烧提供了充足的氧气
【分析】(1)根据铁丝燃烧的注意事项分析
(2)根据促进燃烧的方法分析
9.(2020·昌乐模拟)
(1)在通常情况下,燃烧需要三个条件:   ;氧气(或空气);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也叫着火点)。
(2)下面是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请你根据实验图示和资料信息回答有关问题。资料信息:白磷和红磷的着火点分别是40℃、240℃。
①铜片上的红磷不燃烧,是因为   。
②烧杯中水的作用一方面   ,另一方面   。
(3)为了防止失火造成生命财产的损害,加油站等日常场所常贴有图2的图标,其中表示“严禁烟火”的是   (填字母序号)。
【答案】(1)可燃物
(2)温度没有达到红磷的着火点;使热水中的白磷隔绝了氧气;给铜片上的白磷燃烧提供了热量
(3)C
【知识点】燃烧的条件与灭火原理探究
【解析】【解答】在通常情况下,燃烧需要三个条件:可燃物;氧气(或空气);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也叫着火点)。故填:可燃物;(2)铜片上的红磷虽然具有可燃性且与氧气接触,但是其温度没有达到红磷的着火点,所以没有发生燃烧;故填:温度没有达到红磷的着火点;②铜片上的白磷燃烧,水底的白磷不燃烧,这时烧杯中水的作用是使热水中的白磷隔绝了氧气;铜片上的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这时水的作用是给铜片上的白磷燃烧提供了热量;故填:使热水中的白磷隔绝了氧气;给铜片上的白磷燃烧提供了热量;(3A.是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标志;B.是禁止吸烟的标志;C.严禁烟火的标志;D.禁止携带火种的标志;故填C。
【分析】(1)根据燃烧的条件分析
(2)根据对比实验的相关知识结合常见图标的含义进行分析
10.(2020·湘潭)随着人类对能源的需求日益增长,开发和利用新能源成为越来越迫切的需求。请回答:
(1)目前,人类使用的燃料大多来自化石燃料,如   、石油和天然气,它们属于   (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
(2)目前,我国的一些地区正在使用乙醇汽油(在汽油中加入适量乙醇)作为汽车燃料,这样做的优点有_____(填字母序号)。
A.可适当节省石油资源
B.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汽车尾气的污染
(3)为缓解全球性能源危机,人们正积极开发利用新能源,请列举出一种新能源   。
【答案】(1)煤;不可再生
(2)A;B
(3)太阳能(或地热能、风能、潮汐能、氢能等)
【知识点】资源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
【解析】【解答】(1)目前,人类使用的燃料大多来自化石燃料,如煤、石油和天然气,它们属于不可再生能源;(2)A、由于乙醇是可再生能源,所以使用乙醇汽油可适当节省石油资源,选项正确;
B、乙醇不含氮、硫元素,燃烧不会产生二氧化氮、二氧化硫等污染物,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汽车尾气的污染,选项正确;
故答案为:AB;(3)为缓解全球性能源危机,人们正积极开发利用新能源,如:太阳能、地热能、风能、潮汐能、氢能等。
【分析】(1)根据化石燃料的种类及不可再生性分析;
(2)根据乙醇汽油不含氮、硫等元素可减少空气污染分析;
(3)根据太阳能、氢能、地热能都属于新能源分析。
11.(2016九上·海沧月考)酒精是一种无色、透明、有特殊气味的液体,易挥发,能与水以任意比互溶.酒精易燃烧,常用作酒精灯和内燃机的燃料,是一种绿色能源.当点燃酒精灯时,酒精在灯芯上气化后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根据以上叙述,可归纳出:
(1)酒精的物理性质是   .
(2)酒精的化学性质是   .
(3)酒精的用途是:   .
【答案】(1)酒精是一种无色、透明、有特殊气味的液体,易挥发,能与水以任意比互溶
(2)酒精易燃烧
(3)常用作酒精灯和内燃机的燃料
【知识点】甲烷、乙醇等常见有机物的性质和用途
【解析】【解答】酒精是一种无色、透明、有特殊气味的液体,易挥发,能与水以任意比互溶,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酒精易燃烧,需要通过化学反应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酒精常用作酒精灯和内燃机的燃料,属于酒精的用途.
三、实验探究题
12.(2020·北京)验证可燃物燃烧的条件。已知:白磷、红磷的着火点分别是40℃、240℃。
装置(夹持仪器已略去) 步骤及现象
Ⅰ将一定量的白磷、红磷分別浸入80℃热水中(如左图所示)。白磷、红磷均不燃烧 Ⅱ.升高右侧漏斗至红磷露出水面。红磷不燃烧 Ⅲ.升高左侧漏斗至白磷露出水面。白磷燃烧
(1)Ⅰ中白磷不燃烧的原因是   。
(2)对比Ⅱ和Ⅲ,可验证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   。
【答案】(1)白磷未与氧气接触
(2)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知识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解析】【解答】(1)Ⅰ中白磷达到了着火点,但是隔绝了氧气,故不燃烧的原因是:白磷未与氧气接触;(2)Ⅱ、升高右侧漏斗至红磷露出水面。红磷与氧气(或空气)接触,红磷不燃烧,是因为没有达到红磷的着火点;Ⅲ、升高左侧漏斗至白磷露出水面。白磷与氧气(或空气)接触,且达到了着火点,白磷燃烧,由此可得出,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分析】(1)根据燃烧需与氧气接触分析;
(2)根据 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分析。
13.(2019九上·霞山月考)下表是某同学设计的验证可燃物燃烧与氧气和温度的关系的实验。
资料:白磷和红磷是磷元素的不同单质;白磷的着火点是40
℃,红磷的着火点是240
℃。
编号 实验① 实验② 实验③ 实验④
装置
现象 白磷不燃烧 白磷不燃烧 白磷不燃烧 白磷燃烧
(1)实验   (填序号,下同)和实验   证明了可燃物燃烧必须要与氧气接触。
(2)实验   (填序号,下同)和实验   证明了可燃物燃烧必须要达到一定的温度。
(3)写出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以上四个实验中,实验   (填序号)省略不做也可达到实验目的。
(4)白磷在储存时必须注意   ,少量时可保存在水里。
【答案】(1)②;④
(2)③;④
(3)4P+5O2 2P2O5;①
(4)密封
【知识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解析】【解答】(1)此题证明了可燃物燃烧必须满足燃烧条件,三个条件缺一不可,不接触氧气则不燃烧,所以实验②和实验④证明了可燃物燃烧必须要接触氧气;(2)此题证明了可燃物燃烧必须满足燃烧条件,三个条件缺一不可,必须要达到一定温度,所以实验③和实验④证明了可燃物燃烧必须要达到一定温度;(3)磷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4P+5O2 2P2O5;以上四个实验中,通过对比确定,可燃物燃烧与氧气和温度有关.在实验①中,只有可燃物,既无燃烧需要达到的温度,也无氧气.所以实验①省略不做也可以达到实验的目的;(4)根据燃烧的条件可知,白磷必须贮存在密闭容器里,少量时可保存在水里。
【分析】(1)(2)根据控制变量的相关知识分析
(3)根据磷和氧气点燃生成五氧化二磷分析
(4)根据白磷易自燃分析
14.(2018九下·泰兴月考)
(1)天然气作为燃料已进入千家万户,天然气属于   (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天然气主要成分甲烷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   .如果它不完全燃烧会生成什么物质呢?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对此展开探究:
(2)【提出猜想】生成物中一定有   (填化学式),可能有CO2和CO.
(3)【实验探究】该小组同学将燃烧生成的混合气体依次通过如图所示装置,验证猜想.
【现象与结论】①观察到A中   ,证明混合气体中有CO2.
②C中浓硫酸的作用是   .
③观察到D中粉末由黑色变成   色,证明混合气体中有CO,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交流与讨论】(4)小武认为:从E装置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也能推断出混合气体中有一氧化碳,那么B中NaOH溶液的作用是   ,发生反应的方程式是   .为了得到更可靠的结论,同学们建议在B、C之间连接一个与A相同的装置,则该装置的作用是   .
(5)小文则提出:从环保的角度看,此装置有一个不足之处,你认为是   .
(6)【解释与应用】日常生活中厨房里的燃气不完全燃烧也会产生CO,人吸入较多CO会发生中毒,中毒的原理是CO与人体血液中   结合使它失去输氧功能,因此厨房里要注意经常开窗通风透气,防止发生中毒事故.
【答案】(1)不可再生;CH4+2O2 CO2+2H2O
(2)H2O
(3)变浑浊;干燥气体或吸收水分;紫红或红;CuO+CO Cu+CO2
(4)除去或吸收CO2;CO2 + 2NaOH=Na2CO3 + H2O;检验或确认CO2已经除尽
(5)没有处理尾气,会污染空气
(6)血红蛋白
【知识点】化石燃料的利用与保护
【解析】【解答】(1)天然气属于不可再生能源;天然气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方程式为CH4+2O2 CO2+2H2O;(2)甲烷是由碳元素和氢元素组成的,故与氧气反应后,一定有H2O生成,可能有一氧化碳或二氧化碳生成;(3)①实验结论是由二氧化碳,故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故现象为变浑浊;②混合气体经过氢氧化钠溶液后可能有水蒸气带出,故C中浓硫酸的作用是干燥气体或吸收水分.③当观察到D中粉末由黑色变成红色,证明混合气体中有CO,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O+CO
Cu+CO2.(4)B中NaOH溶液的作用是除去或吸收CO2,以防止干扰E中的实验现象;B中的氢氧化钠与混合气体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反应方程式为CO2 + 2NaOH=Na2CO3 + H2O;在
B、C之间连接一个与A相同的装置,可以进一步检验或确认CO2已经除尽;(5)一氧化碳是有毒的气体,故有一氧化碳参加反应的装置,需要加装处理尾气装置,防止污染空气;(6)一氧化碳易与血红蛋白结合,不易分离,故使血红蛋白失去了载氧的功能。
故答案为:不可再生;CH4+2O2CO2+2H2O;H2O;变浑浊;干燥气体或吸收水分;紫红或红;CuO+CO Cu+CO2;除去或吸收CO2;CO2 + 2NaOH=Na2CO3 + H2O;检验或确认CO2已经除尽;没有处理尾气,会污染空气;血红蛋白。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及其检验,物质的检验主要根据物质性质进行鉴别。因此需要掌握常见物质的性质以及检验方法。
15.(2013·梧州)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图中标号仪器名称:①   ;②   .
(2)用A装置制取气体前,要先检查装置的   ,往A装置的试管中加入图中这两种药品时,要先加入   .
(3)用B装置收集气体的方法是   法,已知氨气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7,极易溶于水,则收集氨气应选用上述装置中的   (填写字母)装置.
【答案】(1)铁架台;水槽
(2)气密性;锌粒
(3)排水;C
【知识点】氢气的制取和检验
【解析】【解答】解:(1)据图即可知道,①是铁架台,②是水槽,故填:铁架台,水槽;(2)制取气体前,要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加入药品要先固后液,故先加入锌粒,故填:气密性,锌粒;(3)B是排水法收集气体,氨气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7,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故使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故填:排水,C.
【分析】根据已有的气体制取的知识进行分析解答,据图即可知道仪器的名称,制取气体的装置要保证装置气密性的良好,加入药品要注意是先固后液,根据气体的性质确定气体的收集方法,据此解答.
16.氢能被视为理想的清洁能源,但至今不能普遍使用,原因之一是它不便于运输和储存.所以科学家一直在寻找储氢材料,在适当的条件下储存和释放氢气.氢化钙(CaH2)固体是一种储氢材料,是登山运动员常用的能源提供剂.氢化钙是一种灰白色结晶或块状固体,极易潮解,不溶于二硫化碳.遇水或酸类发生反应,放出氢气并能引起燃烧.将纯度约99.5%精制钙用铁盘盛装,放在石英反应管的中央,在石英反应管的两端分别安装进气管和出气管,从进气管通入提纯的氢气.反应管用电炉加热.可以在铁盘中看到生成多孔性粉末氢化钙,其纯度约为99%.
(1)氢能被视为清洁能源的原因是   
(2)氢化钙的物理性质有   
(3)制取氢化钙的化学方程式为   
(4)氢化钙的保存应注意的问题是   
(5)氢化钙与水发生反应放出氢气,会引起燃烧,原因可能是   
【答案】(1)燃烧只生成水,无污染
(2)灰白色固体易潮解
(3)H2+CaCaH2
(4)防潮,不与酸接触
(5)生成可燃性气体的同时放出大量的热.
【知识点】氢气的用途和氢能的优缺点
【解析】【解答】解:(1)氢气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水,具有热值高、无污染等优点,被认为是最理想的清洁能源;故填:燃烧只生成水,无污染;
(2)氢化钙是一种灰白色结晶或块状固体,极易潮解,故填:灰白色固体易潮解;
(3)氢气与钙反应生成氢化钙,故填:H2+CaCaH2;
(4)氢化钙是一种灰白色结晶或块状固体,极易潮解,不溶于二硫化碳.遇水或酸类发生反应,放出氢气并能引起燃烧.故填:防潮,不与酸接触
(5)氢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气并放出大量的热,达到了氢气的着火点,故填:生成可燃性气体的同时放出大量的热.
【分析】(1)氢气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水,具有热值高、无污染等优点,被认为是最理想的清洁能源;
(2)物质的物理性质是指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物理性质主要有:颜色、状态、气味、导热性、导电性、密度、硬度、熔点、沸点等;
(3)氢气与钙反应生成氢化钙;
(4)根据题干信息来分析;
四、综合题
17.(2020·重庆)火是文明的起源,取火的方法,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过程。
(1)古代人使用的“火折子”吹气即可燃,“火折子”的制作材料中有硫磺。硫燃烧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
(2)1830年,法国人发明了摩擦火柴,将白磷、硫、KClO3、MnO2混合做火柴,摩擦生热使白磷燃烧,利用白磷燃烧的热量使KClO3分解,然后是硫燃烧。该过程中KClO3分解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推测摩擦过程中白磷比硫先燃烧的原因是   。
(3)19世纪中期,瑞典人创造出安全火柴,将红磷涂在火柴盒的摩擦面上,硫、KClO3、MnO2则藏于火柴头中。火柴划燃的瞬间,火苗异常旺,对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推测不合理的是______________(填序号)。
A.火柴头里的硫比火柴梗燃烧更剧烈
B.MnO2分解产生氧气助燃
C.KClO3分解产生氧气助燃
【答案】(1)
(2);白磷着火点比硫低
(3)B
【知识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解析】【解答】(1)硫燃烧生成二氧化硫,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KClO3和MnO2在加热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摩擦过程中白磷比硫先燃烧,是因为白磷着火点比硫低;
(3)A. 硫燃烧产生的热量是火柴梗燃烧,故火柴头里的硫比火柴梗燃烧更剧烈,故正确;
B. 加热MnO2不会分解产生氧气,故不正确;
C. KClO3受热分解产生的氧气能助燃,故正确。
【分析】(1)根据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写出化学方程式。
(2)根据KClO3和MnO2在加热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写出化学方程式;
白磷着火点比较低,40℃。
(3)根据物质的性质进行分析。
18.(2020·福建)合理利用化石燃料资源,是人类不断探索的课题。某城市家用燃料的使用经历了下图所示的过程,并将逐步向理想燃料发展。
(注:括号中的物质是对应燃料的主要成分)
(1)CH4、C3H8两种物质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较大的是   (填化学式)。
(2)倡导“家用燃料低碳化”的意义是   。
(3)一定条件下,仅用一个置换反应即可制得CO和H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随着全球能源使用量的增长,化石燃料等不可再生能源将日趋枯竭。请提出一个缓解能源危机的设想:   。
【答案】(1)CH4
(2)缓解温室效应(或其他合理答案)
(3) (或“ ”等其他合理答案)
(4)开发使用新能源(或其他合理答案)
【知识点】资源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
【解析】【解答】(1)CH4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是: ;C3H8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 ,则氢元素的质量分数较大的是CH4;(2))“低碳生活”倡导低能量、低消耗,主要是为了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倡导“家用燃料低碳化”的意义是缓解温室效应、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等;(3)由一种单质和化合物反应生成了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属于置换反应,一定条件下,仅用置换反应即可制得CO和H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或“ 合理即可;(4)随着全球能源使用量的增长,化石燃料等不可再生能源将日趋枯竭;为缓解能源危机,可在这些方面做出积极的努力:开发新能源、研制节能产品、提高化学能的转化效率等。
【分析】根据化学式的计算;“低碳生活”倡导低能量、低消耗,主要是为了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利用置换反应写方程式及解决能源危机可开发新能源等进行分析作答。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