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高考热点复习:俄乌冲突之大国博弈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2022高考热点复习:俄乌冲突之大国博弈 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5-30 09:24: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8张PPT)
2022届高考热点复习
俄乌冲突之大国博弈
【热点由来】
2022年2月21日晚,俄罗斯总统普京签署命令,承认乌克兰东部的“顿涅茨克人民共和国”和“卢甘斯克人民共和国”。乌克兰总
统泽连斯基说,俄罗
斯的决定是在侵犯乌
克兰的主权和领土完
整。国际社会对俄乌
局势深表关切。
2022年莫斯科当地时间5月9日上午10时许,俄罗斯纪念伟大卫国战争胜利77周年红场阅兵式正式开始,总统普京出席阅兵式并致辞。
1-1 两极格局瓦解的标志
1-2 “一超多强”世界格局的形成及其具体表现
1-3 欧盟成立的标志及其影响
1-4 中国综合国力增长和国际地位提高的主要表现
1-5 多极化趋势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1-6 欧洲共同体形成的基本过程
1-7 不结盟运动的形成
【关联考点】
【知识梳理】
俄罗斯:
抵制北约东扩?俄国国运之战?
乌克兰:
加入欧盟?加入北约?
美国:
新冷战?
欧盟:
既畏美,又惧俄?
中国:
怎么办?
近代以来俄国与西方(欧美)关系发展历程
法国大革命后,英、俄、普等国组成反法联盟,干涉法国革命。
1892年,俄法缔结军事协定,欧洲开始出现两大军事集团对峙的局面。
1918年3月,苏俄同德国签订《布列斯特和约》,退出一战;协约国对俄国进行武装干涉。
1922年,苏俄同德国签订《拉巴洛条约》,打破了西方国家鼓励苏俄的企图,实现了不同社会制度国家间的和平共处。
二战期间,苏美等国建立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共同打败纳粹德国。
二战后,美苏主导建立了雅尔塔体制,形成了两极格局。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仍是对美国全球支配地位构成挑战的国家。
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
—(英)巴麦尊
1588年,西班牙无敌舰队被打败,西班牙丧失了海上霸权,荷兰取而代之。17世纪,荷兰成为海上马车夫。
1651年,英国颁布《航海条例》。三次英荷战争后,荷兰丧失了海上霸主地位。
1763年,英国通过七年战争打败法国,掌握了海上霸权,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帝国。
二战后初期,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头号强国。
中国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世界和平与发展提供中国方案。
人类命运共同体
—— “修昔底德陷阱”的解决之道
俄国(苏联)发展线索
1917年十月革命
1922年
俄国
苏俄
苏联
1917
1921
1925
1953
1964
1985
1991年12月
《阿拉木图宣言》
独联体
战时共产主义
新经济政策
苏联模式
列宁
斯大林
赫鲁晓夫
勃列
日涅夫
戈尔巴乔夫
1991
社会主义改革
【知识梳理】
1991年,俄罗斯等11国领导人签署《阿拉木图宣言》,苏联完全解体,两极格局瓦解。
【知识梳理】
1-1两极格局瓦解的标志
形成
两极格局瓦解,目前,世界政治格局中存在着几个主要的力量中心,暂时形成“一超多强”的局面。
日本、俄罗斯、中国、欧洲联盟等国家和国家联盟是多极格局中的重要力量,世界政治格局正在向着多极化方向发展。
【考点解读】1-2“一超多强”世界格局形成及具体表现
具体表现
1、美国: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
(1)目标:试图实现“美国领导世界”的意愿和建立“单极世界”。
(问题:美国凭什么?以经济实力为后盾,以军事实力为依托,以“民主”和“人权”为旗帜)
(2)表现:1998年,不经联合国批准,发动伊拉克战争;1999年,发动科索沃战争。
2、欧盟成立,对国际事务拥有举足轻重的影响。
3、俄罗斯仍是对美国全球支配地位构成挑战的国家。
4、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
5、中国的综合国力增长和国际地位提高。
【考点解读】1-2“一超多强”世界格局形成及具体表现
【知识拓展】
日本谋求政治大国的努力(举措)。
举措1
举措2
举措3
举措4
【知识拓展】 普京上台后采取的主要措施及其政策和影响。1-166
【知识梳理】1-4中国综合国力增长和国际地位 提高的主要表现
时间 事件
1992年 在雅加达召开的第十次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上,中国成为观察员国
1990-1997年 中国连续七次挫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在人权问题上的反华提案。
1991年 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
1997年 中国制止亚洲金融危机恶化做出了贡献
2001年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知识梳理】1-5多极化趋势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1、有利于国际关系的民主化;
2、有利于充分发挥联合国的作用;
3、有利于建立公平合理的世界政治、经济新秩序。
1、背景
①政治上:二战后欧洲的国际地位下降,欧洲的政治家们认识到,欧洲各国的联合有助于欧洲的稳定与发展。
②经济上:20世纪50年代初,西欧国家工业生产大体恢复到战前水平。
③思想文化上:欧洲共同的文化遗产和心理认同感。
④重要因素:法德和解。
【知识梳理】1-6欧洲共同体形成的基本过程
2、过程
时间 事件
1951年 《巴黎条约》签订,欧洲煤钢共同体成立(建立的意义:加强了成员国之间经济和政治的联系,推动了法国和联邦德国的和解,促进了成员国经济的发展,为欧洲统一奠定了较好的政治基础)
1958年 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成立
1967年 《布鲁塞尔条约》签订,三个机构正式合并,统称为欧洲共同体
【知识梳理】1-6欧洲共同体形成的基本过程
3、欧共体的主要目标
【知识梳理】1-6欧洲共同体形成的基本过程
4、发展:从经济一体化到经济政治一体化
戴高乐;1973;1975;20世纪80年代
【知识梳理】1-6欧洲共同体形成的基本过程
1、背景:
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亚非拉赢得民族独立的国家在美苏争霸中保持和平中立,采取不结盟的外交政策。
2、标志:
1961年,在南斯拉夫、印度和埃及三国领导人铁托、尼赫鲁和纳赛尔的推动下,召开了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首脑会议,不结盟运动正式诞生。
【知识梳理】1-7 不结盟运动的形成
【知识梳理】1-7 不结盟运动的形成
3、主张:
(1)奉行独立自主和非集团的原则;
(2)支持各国人民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捍卫国家主权以及发展民族经济和民族文化的斗争;
(3)坚持反对帝国主义、新老殖民主义、种族主义和一切形式的外来统治与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4)主张国际关系民主化和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4、影响:
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世界面貌;有利冲击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中的两极格局。
【知识拓展】
【知识拓展】
决定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两大决定性因素:
经济和科技。
所以,邓小平才讲:
发展才是硬道理,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知识拓展】
欧盟努力建立欧洲独立的防务体系:
1999年正式启动。
【真题(模拟题)训练】
(2022.1·浙江高考·23)1958年1月1日欧洲经济共同体条约生效,但倡导欧洲统一的人们所希望看到的,远不仅仅是一个共同市场或关税同盟。对他们而言,共同市场只不过是实现“欧罗巴合众国”梦想的序曲。其后,助力他们实现“梦想”的举措包括
①欧洲煤钢共同体的建立
②欧洲统一货币的正式启用
③《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的签订
④《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临时适用协定书》的签署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C
(2021.1·浙江高考·23)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亚非拉赢得民族独立的国家发出呼声的愿望日益强烈。在铁托等人的推动下,1961年不结盟运动正式诞生。关于不结盟运动,表述正确的是
A.倡导并建立了国际经济新秩序
B.发起国为南斯拉夫、印尼、埃及
C.彻底瓦解了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
D.有力地冲击了国际关系中的两极格局
D
(2019.4·浙江高考·25)有学者认为,二战后某条约的达成“是一种实用的而非意识形态的事业,它寻求加速经济恢复的新路径。……它是把德国融入欧洲各国阵营里的第一步。”这个条约旨在(  )
A.推行马歇尔计划
B.建立欧洲经济共同体
C.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
D.建立双重性区域合作组织
C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