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1张PPT)
2022届高考热点复习:
中共二大召开100周年
(中国共青团成立100周年)
【热点由来】
1915年,新文化运动;1917年,文学革命;
1919年,五四运动;
1921年,中共一大召开;
1922年,中共二大召开,提出了中国近代以来第一个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1922年,中国共青团成立;
1922-1923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出现了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
陈独秀主持大会,并代表中央局向大会作一年来的工作报告;张国焘报告出席远东各国共产党及民族革命团体第一次代表大会的经过以及第一次全国劳动大会的情况;施存统报告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情况。
大会根据列宁关于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学说和远东大会的精神,分析了国际形势和中国社会政治经济状况,讨论了党的任务,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中国共产党章程》以及《关于“世界大势与中国共产党”的议决案》、《关于“国际帝国主义与中国和中国共产党”的决议案》、《关于“民主的联合战线”的议决案》、《中国共产党加入第三国际决议案》、《关于议会行动议决案》、《关于“工会运动与共产党”的议决案》、《关于少年运动问题的决议案》、《关于妇女运动的决议案》、《关于共产党的组织章程决议案》等9个决议案。
【知识梳理】
中共二大的会议内容
党的二大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次具有特殊地位和作用的重要会议。
这次会议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关于中国共产党章程》和《关于“民主的联合战线”的决议案》等具有开拓性意义的文件和决议,第一次提出了党的民主革命纲领,第一次提出了构建民主共和国的蓝图,第一次提出了党的统一战线思想——民主联合战线的思想,第一次比较完整地提出了党对中国工人运动、妇女运动和青少年运动的要求,第一次公开发表了《中国共产党宣言》,制定了第一部《党章》,第一次决定加入共产国际,第一次提出了“中国共产党万岁”的口号,也是中国共产党在理论、政策层面上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尝试。
正是这一连串的第一次,鲜明地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从一大到二大在中国革命指导思想上发生的重大转变,凸显了幼年时期的中国共产党就已经具备了理论创新活动的品格和能力。
——摘自《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伟大尝试》(原文发表在《文汇报》)
【知识梳理】
中共二大的几个第一
华盛顿会议中之主要问题——中国问题,是在美国胁制之下解决的,结果,他们承认日本在满蒙和东部西伯利亚独占的掠夺,将中国置在他们共同侵略的“开放门户”政策之下。美国之所以采用海约翰以来的旧调,完全是要借着这个“开放”来打破日英在中国的优势,让他自己插足进来,操纵中国的经济生命;“开放门户”政策的采取,显然是美国侵略中国的第一步成功。这次成立英美日法的四国吸血同盟——虽然他的根基极不稳固——却要做比他加倍有力的侵略。美国所领袖的新银行团,从华盛顿会议算是加了一层保障,将要使农人的中国变成国际托辣斯进贡的藩属,从此中国的贫苦农民要纳租税给那些外国的银行,中国所有的实业要归为外国银行的私产了。
华盛顿会议给中国造成一种新局面,就是历来各帝国主义者的互竞侵略,变为协同的侵略。这种协同的侵略将要完全剥夺中国人民的经济独立,使四万万被压迫的中国人都变成新式主人国际托辣斯的奴隶。因此最近的时期,是中国人民的生死关头,是不得不起来奋斗的时期。
——摘自《中共二大宣言》
【知识梳理】
中共二大对华盛顿会议的批判
温馨提示-党的会议分类:
党的全国代表大会
中共中央委员会全会
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
【知识梳理】
中共一大、中共二大
(上海)
中共一大
(嘉兴南湖)
八七会议(汉口)
遵义会议
瓦窑堡会议
洛川会议
延安
中共七大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西柏坡)
中共八大……
(北京)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知识梳理】 2-1新文化运动的开始标志及代表人物
【知识梳理】 2-2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
1、主要内容
提倡科学与民主,反对愚昧与专制;
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2、批判对象
封建专制主义、尊孔复古的思想逆流
和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封建伦理道德
(一)陈独秀
1、指出科学与民主是当今人类社会进步不可或缺的两大因素。希望青年成为自主、进步、科学的新青年。
2、从历史进化的观点出发,说明民主制取代君主制是历史发展不可抗拒的潮流。
3、指出“三纲五常”违反自由、平等、独立的原则,与时代潮流不符,与民主共和不容。
4、发表《文学革命论》一文,主张推倒旧文学,建设新文学。
(二)李大钊
1、指出君与民势不两立,自由与专制也不能并存,妄想复辟的人,都是国家公敌。
2、指出尊孔复古思想是帝制复活的先声;批判尊孔复古,反对复辟帝制。 (三)胡适
1917年,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一文,提出文学改良的八项主张,要求用白话文取代文言文。
(四)鲁迅
1918年发表小说《狂人日记》,指出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
【考点解读】 2 -3 新文化运动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一)新文化运动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传统的权威被打倒,为新思想的发展开辟了道路,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新思潮也开始在中国传播。
(二)新文化运动还促进了民众的觉醒,唤起了人们对国家政治事务的关心。
(三)新文化运动也是一场全面的文化转型运动,它对中国的政治、思想、伦理、观念、文学、艺术等方面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四)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的批判,也有一定的片面性。他们把一切中国文化都看作是落后的,而把一切西方文化都看作是进步的。
【真题(模拟题)训练】
(2022.1·浙江高考·2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二 《新青年》宣传的对象是男女青年。1916年,陈独秀在《新青年》刊文劝勉女子不要以被征服者自居,应各自奋斗,脱离附属品的地位,恢复自主的人格,特别指出“夫为妻纲”之不当。他反对妇女从父、从夫、从子的“三从”,主张妇女参政,夫死可以再嫁、交际自由、生活独立。1917年《新青年》特辟女子专栏,刊登女子教育、婚姻、职业、权利的文字,希望顺应世界潮流。 ——摘编自郭廷以《近代中国史纲》
(2)根据材料二,概括陈独秀重点批判的封建伦理道德的核心。
核心:三纲五常。
3-P54
【知识梳理】 1-1五四运动
1、导火线(背景)
1919年初,巴黎和会决定将德国侵占中国山东的权益转给日本,这成为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
2、经过
3、意义
(1)性质:五四运动是广大人民群众直接参与的、毫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
(2)影响:它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知识梳理】 1-2中共一大;1-3革命纲领的制定
【知识梳理】 1-4国民革命
(一)兴起
1、标志:1924年,国民党一大在广州召开。
2、地位: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和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国民革命由此兴起。
(二)高潮——北伐战争
1、时间:1926-1927年
2、成果:(1)1926年,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连克武昌、九江、南昌,并收回汉口、九江英租界。
(2)1927年初,北伐军直捣南京、上海。北伐战争取得巨大成功。
【知识梳理】 1-5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1-6八七会议的召开和会议内容
(一)南昌起义
1、概况: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等率领革命军在南昌起义。
2、意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的第一枪。
(二)秋收起义
1、背景:1927年,八七会议决定秋收时发动武装起义。
2、概况:1927年9月,毛泽东发动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分三路攻打长沙,由于地燃势力强大,起义军损失惨重。
(三)八七会议的召开和会议内容
1、时间:1927年8月7日
2、地点:汉口
3、内容:确定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决定秋收时发动武装起义。毛泽东提出“枪杆子里出政权”的著名论断。
【知识梳理】 1-7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成立及其意义
1、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创建: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来到井冈山地区,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
2、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发展:到1930年夏,全国已建立起十几块农村革命根据地。在革命根据地,中国共产党开展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制度的土地革命。
3、农村革命根据地的高潮:
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江西瑞金召开,大会宣布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
(意义:是中国共产党建立人民政权的探索和尝试,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对各根据地和各路红军的统一指挥,推动了中国革命的进程。)
【知识梳理】 1-8 红军长征及其意义
(一)原因:由于博古、李德等人执行王明的“左”倾教条主义错误路线,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二)时间:1934年10月——1936年10月
(三)过程
1、开始:1934年10月,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
2、转折:1935年遵义会议的召开,使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
【时间:1935年1月;
内容:结束了王明“左”倾教条主义在中央的统治,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在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意义:这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问题,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
3、结束: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会师,宣告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结束。
红军长征的意义:
为中国革命锻炼和保存了一大批骨干,也为中国革命留下了宝贵的精神遗产。
红军三大主力会师
1936年10月
中央红军和陕北红军会师
1935年10月
红军长征出发
1934年10月
遵义会议
1935年1月
【知识梳理】 1-8 红军长征及其意义
【知识梳理】 1-10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的胜利;1-9 解放区土地改革的内容和意义
大
别
山
刘邓大军
陈赓、谢富治兵团
陈毅、粟裕粟大军
战略反攻(1947年6月-1948年8月)
序幕: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
“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这是蒋介石二十年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这是一百多年来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 ——毛泽东
战略决战
(1948年9月—1949年1月)
辽沈(1948.9-11)
淮海(1948.11-1949.1)
平津(1948.11-1949.1)
三大战役
结果: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被消灭。
东路军
中路军
西路军
南京解放
渡江战役(1949年4月)
推翻了国民党政权的统治
【知识梳理】 1-11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
(一)标志: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的成立。
(二)意义
1、(改变了广大劳动人民的地位)结束了数千年来中国社会极少数剥削者统治广大劳动人民的历史,结束了一百多年来帝国主义奴役中华民族的历史。中国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
2、(改变了中国社会的性质)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建立起一个统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新民主主义国家,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中国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创造了前提。
3、(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在一个人口占全人类四分之一的大国里扫荡了帝国主义的势力,极大地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
(三)中国革命的经验启示
由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走经过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道路,是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必然,是中国人民的历史选择。
(2022.1·浙江高考·28)“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与时俱进的改革推动经济社会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二1946年,在中国共产党发出《关于土地问题的指示》之后,解放区的土地改革就已经开始。……到1952年年底,除了西藏等部分民族地区和台湾地区之外,全国农村的土地改革基本完成,真正实现了“耕者有其田”。……土地改革既是一场深刻的经济变革,也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和政治变革。 ——引自《中国经济史》编写组《中国经济史》
(2)阅读材料二,以解放区土地改革为例,扼要说明“土地改革既是一场深刻的经济变革,也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和政治变革”。(3分)
说明:实现“耕者有其田”;
极大地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
促进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2020.7·浙江高考·12)《中国共产党的三十年》在评价1922—1923年中国铁路工人的英勇斗争时指出:“一方面,表示了工人阶级组织力量和革命积极性的迅速增长……另一方面,也证明了工人阶级如果没有强有力的同盟军……就无法在毫无民主权利的条件下战胜全副武装的反动派。”这说明
A.工农群众革命积极性的迅速增长
B.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必要性
C.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必要性
D.工人阶级正式登上历史舞台
B
(2017.11·浙江高考·13)1949年,中国人民经过浴血奋战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诗人用“时间开始了”讴歌新时代的开篇。这场革命的意义是
①为实现人民共同富裕扫清障碍
②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
③极大地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
④建立起人民民主专政的新民主主义国家
A.①④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D
(2022.4·嘉兴二模·28) 一部中国史是中华民族从自在走向自觉的历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二 今日之民族问题,尤非苟活残存之问题,乃更生再造之问题也。……吾国历史相沿最久,积亚洲由来之数多民族冶融而成此中华民族……此实吾民族高远博大之精神有以铸成之也。……五族文化已渐趋于一致,而又隶于一自由平等共和国体之下……凡籍隶于中华民国之人,皆为新中华民族矣。……以中立不倚之精神,肩兹砥柱中流之责任。
——李大钊《新中华民族主义》(1917年2月)
(2)阅读材料二,概括李大钊认为中华民族“更生再造”的优势,并结合所学概述他提出“新中华民族”的时代背景。(5分)
(2)优势:历史悠久,多民族融合;拥有高远博大精神;隶于自由平等共和国体。(3分)
背景:近代列强入侵,民族危机日益严重;民国初创,但军阀割据,国家虚弱。(2分)
(2022.4·嘉兴二模·28) 一部中国史是中华民族从自在走向自觉的历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三 因为连年军阀互争地盘的缘故,无辜丧了无数的生命;军阀政治是中国内忧外患的源泉,也是人民受痛苦的源泉。……这种半独立的封建国家,执政的军阀每每与国际帝国主义互相勾结,因为军阀无不欢迎外资以供其军资与浪费,国际帝国主义在相当的限制以内,也都乐以金力借给军阀,一是可以造成他们在中国的特殊势力,一是可以延长中国内乱使中国永远不能发展实业,永远为消费国家,永远为他们的市场。
——《中国共产党关于时局的主张》(1922年6月)
(3)阅读材料三并结合所学,请选择阐述:①简述近代以来国际帝国主义入侵对民族“实业”发展的影响。②指出当时中国共产党提出的革命对象,从中华民族独立视角,概述20世纪40年代中国共产党取得的重大成果。(6分)
(2) 阐述①。影响:中国自然经济逐步解体,客观上为民族工业发展提供劳动力和市场;与军阀勾结,延长中国内乱,受制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阻碍民族工业发展(没有形成完整工业体系等);民族工业带有半殖民地半封建性。(6分)
阐述②。对象:军阀,国际帝国主义。(2分)成果:抗日战争胜利,洗雪民族耻辱,捍卫民族尊严;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摆脱帝国主义奴役,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