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课题2 氧气
一、单选题
1.(2020·雅安)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描述错误的是( )
A.生成四氧化三铁 B.火星四射
C.放出大量的热 D.生成黑色固体
【答案】A
【知识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
【解析】【解答】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是: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生成四氧化三铁属于实验结论,不是实验现象。
故答案为:A。
【分析】熟记铁丝燃烧的现象即可解答
2.(2020·海南模拟)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集气瓶中不需放少量水的是( )
A.硫磺 B.红磷 C.铁丝 D.蜡烛
【答案】D
【知识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
【解析】【解答】A.硫磺在氧气中燃烧会产生二氧化硫,污染空气,所以要在瓶中放水吸收二氧化硫,不符合题意;
B.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会产生较高温度五氧化二磷固体,所以要在瓶中放水吸收五氧化二磷的热量,防止瓶底炸裂,不符合题意;
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会产生高温四氧化三铁固体,所以要在瓶中放水吸收四氧化三铁的热量,防止瓶底炸裂,不符合题意;
D.蜡烛在氧气中燃烧会产生水,所以瓶内不能有水,否则会干扰水雾的观察,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注意事项分析。
3.(2020·东营)氧循环和碳循环是自然界中的重要循环(如图)。分析两种循环,其中错误的是( )
A.碳循环和氧循环过程中均发生了化学反应
B.氧气只有通过燃烧才能参与碳循环
C.通过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和大力植树造林以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D.碳循环和氧循环有利于维持自然界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对稳定
【答案】B
【知识点】自然界中的物质循环
【解析】【解答】A、生物圈中的碳循环主要表现在绿色植物从空气中吸收二氧化碳,经光合作用转化为葡萄糖,并放出氧气,氧循环过程中有新物质氧气、二氧化碳等生成,均发生了化学反应,故说法符合题意;
B、氧气还可以通过生物的呼吸作用参与碳循环,符合题意。
C、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可以使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植树造林可以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减少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从而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符合题意。
D、碳循环和氧循环有利于维持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对稳定,故说法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根据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化学变化分析
B、根据氧循环的过程分析
C、根据植树造林的好处分析
D、根据碳循环和氧循环的过程分析
4.(2020·扬州)对反应进行分类有助于认识与研究,下列反应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
A. B.
C. D.
【答案】A
【知识点】化合反应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化合反应指的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反应生成一种新物质的反应,选项A的反应符合化合反应的特征,符合题意。
B、化合反应指的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反应生成一种新物质的反应,选项B的反应是一种物质分解成两种新物质的反应属于分解反应,不符合化合反应的特征,不符合题意。
C、化合反应指的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反应生成一种新物质的反应,选项C的反应物是两种生成物也是两种属于置换反应,不符合化合反应的特征,不符合题意。
D、化合反应指的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反应生成一种新物质的反应,选项D的反应物是两种生成物也是两种属于复分解反应,不符合化合反应的特征,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化合反应指的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反应生成一种新物质的反应分析。
5.(2020·湘潭)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生成的是( )
A.镁条 B.铁丝 C.白磷 D.硫
【答案】D
【知识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
【解析】【解答】A、镁条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白光,放出热量,生成白色固体,不符合题意;
B、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不符合题意;
C、白磷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产生大量白烟,不符合题意;
D、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镁、铁、白磷、硫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分析。
6.(2020·邵阳)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 )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烟雾
B.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产生蓝色火焰
C.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白色固体
D.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答案】A
【知识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
【解析】【解答】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没有雾,选项符合题意;
B、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产生蓝色火焰,生成无色无味的气体,选项不符合题意;
C、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白色固体,发出耀眼强光,选项不符合题意;
D、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生成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分析,在描述现象时要注意语言的准确及严密,如烟与雾的区别,光和火焰的区别,如结论与现象的不同等。
7.(2020·南宁模拟)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 )
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黑色固体
B.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
C.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答案】A
【知识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
【解析】【解答】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题干叙述错误,故A符合题意;
B、根据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题干叙述正确,故B不符合题意;
C.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题干叙述正确,故C不符合题意;
D.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题干叙述正确,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木炭、硫、红磷、铁丝燃烧的现象分析
8.(2020·永春模拟)2019年12月份以来,湖北陆续出现“新型肺炎”患者,其主要表现为肺部纤维化,呼吸功能受阻,此时可用于医疗急救的气体是( )
A.氮气 B.氧气 C.稀有气体 D.二氧化碳
【答案】B
【知识点】氧气的用途
【解析】【解答】A、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常用作保护气,故A选项不符合题意;
B、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可用于医疗急救,故B选项符合题意;
C、稀有气体化学性质不活泼,用作保护气、电光源,故C选项不符合题意;
D、二氧化碳化学性质不活泼,不能供给呼吸,故D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氧气能够供给呼吸分析
9.(2020·嘉定模拟)不属于氧气用途的是( )
A.供给呼吸 B.富氧炼钢 C.支持燃烧 D.钢铁生锈
【答案】D
【知识点】氧气的用途
【解析】【解答】A、氧气可以供给呼吸,用于医疗急救;符合题意,A不符合题意。
B、富氧炼钢,增强钢的性能,B不符合题意。
C、支持燃烧,氧气可以做助燃物,C不符合题意。
D、钢铁在潮湿的环境中生锈,不属于氧气的用途,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本题是对氧气性质考查,物质的性质决定了物质的用途
10.(2020·南京)下列变化过程中,不包含缓慢氧化的是( )
A.动植物的呼吸 B.醋的酿造
C.食物的腐烂 D.水的蒸发
【答案】D
【知识点】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
【解析】【解答】A、动植物的呼吸是体内有机物在酶的作用下与氧发生氧化反应的过程,符合缓慢氧化的特点,选项不符合题意;
B、酒和醋的酿造是植物籽粒中的糖与氧发生氧化反应的过程,符合缓慢氧化的特点,选项不符合题意;
C、食物的腐烂是食物与氧气发生缓慢氧化的结果,则包含缓慢氧化,选项不符合题意;
D、水的蒸发属于物理变化,不包含缓慢氧化,选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缓慢氧化的概念分析
二、实验探究题
11.(2019九上·淮南月考)规范的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基本保障。下面是某些同学的实验操作,请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A 加热固体药品 B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C 量取一定体积的水 D. 连接仪器
(1)A操作存在的错误的是 ;
(2)B操作集气瓶中既无水又无细沙,可能造成的后果是 ;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其反应的基本类型是 ;
(3)用C操作量取的水体积读数会 ;(填“偏大”或“偏小”)
(4)D操作可能造成的不良后果是 ;(写出一条即可)。
【答案】(1)试管口朝上
(2)集气瓶底部炸裂;;化合反应
(3)偏大
(4)试管底部破裂(合理即可)
【知识点】氧气的化学性质;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
【解析】【解答】(1)给试管中的固体加热时,为防止冷凝水倒流、炸裂试管,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故填:试管口朝上;(2)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生成物温度很高,B操作集气瓶中既无水又无细沙,可能造成集气瓶底底部炸裂;铁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化学方程式为 ,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故填:集气瓶底部炸裂; ;化合反应;(3)量取液体时,俯视读数会造成读数偏大;故填:偏大;(4)D操作可能造成的不良后果是导管断裂或试管底部破裂或刺伤手掌;故填:试管底部破裂(合理即可)。
【分析】量取液体时,视线应和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若俯视读数会造成读数偏大,实际体积偏小;若仰视读数会造成读数偏小,实际体积偏大。
12.(2019八上·萨尔图期中)如图是硫粉、红磷、光亮的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装置:
(1)三个实验有一些共同的特点:在反应条件方面,三个实验都要 ;在能量变化方面,三个实验都是 (填“吸热”或“放热”);在反应的基本类型方面,三个反应都是 反应(填“分解”或者“化合”)。
(2)丙中产生的现象 ,反应的符号表达式是
(3)三个集气瓶里都放有少量的水,其中乙中水的目的是 。乙中反应的符号表达式是 。
【答案】(1)点燃;放热;化合
(2)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黑色固体;Fe+O2 Fe3O4
(3)吸收生成物五氧化二磷,防止污染空气;P+O2 P2O5
【知识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
【解析】【解答】(1)三个实验都是在氧气中燃烧,反应条件都需要点燃,故填写:点燃;
三个实验都是放热反应,故填写:放热;
三个反应的反应物都是两种,生成物都是一种,属于化合反应,故填写:化合;(2)由图可知,丙是铁丝在氧气中燃烧,会发生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黑色固体的现象,故填写: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黑色固体;
铁与氧气点燃生成四氧化三铁,故填写:Fe+O2 Fe3O4;(3)乙是红磷与氧气反应,集气瓶中加水的目的是吸收生成物五氧化二磷,防止污染空气,故填写:吸收生成物五氧化二磷,防止污染空气;
红磷与氧气点燃生成五氧化二磷,故填写:P+O2 P2O5。
【分析】根据硫、红磷、铁丝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以及实验操作注意事项进行分析解答。
13.(2019九上·东莞月考)甲、乙、丙、丁是四个实验的示意图,根据图中所发生的化学反应现象及化学反应原理,进行总结归纳并回答下列问题:
(1)依据丙实验回答:
①小明实验前将铁丝绕成螺旋状的目的是 。
②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文字表达式 。
(2)甲、丙两实验集气瓶中均放少量水,甲中加入少量水的目的是 。
通过甲、丙两个实验,结合课堂学习,你认为在“集气瓶中进行燃烧的实验”应该注意的问题是(说明一点即可) 。
(3)小明做完上述实验后,在乙中加入澄清石灰水,目的为验证 。
(4)小明用图丁中的方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结果偏低(装置不漏气),其主要原因是 。
【答案】(1)增加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提高铁丝局部的温度;
(2)吸收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环境;防止生成物污染环境
(3)是否有二氧化碳生成
(4)木炭和氧气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使得集气瓶中气体压强基本保持不变
【知识点】氧气的化学性质;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
【解析】【解答】(1)①将铁丝绕成螺旋状可增加铁丝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提高铁丝局部的温度,使得实验现象更明显,②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文字表达式为 。
(2)硫在氧气中燃烧,会产生有毒气体二氧化硫,其易溶于水且与水反应,瓶底放水可以吸收,防止污染空气,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瓶底放水是为了防止产生的高温熔融物落到集气瓶瓶底,使瓶底破裂,故在集气瓶中进行燃烧的实验时应注意防止生成物污染环境,防止炸裂集气瓶。
(3)二氧化碳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在乙中加入澄清石灰水是为了检验有没有二氧化碳生成。
(4)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会补充消耗掉的氧气体积,故气体体积减少量小于集气瓶内总气体体积的1/5,集气瓶内气体压强基本不变,结果偏低。
【分析】(1)根据铁丝和氧气点燃生成四氧化三铁及实验的注意事项分析
(2)根据甲丙两实验的实验注意事项分析
(3)根据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分析
(4)根据利用耗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原理分析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课题2 氧气
一、单选题
1.(2020·雅安)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描述错误的是( )
A.生成四氧化三铁 B.火星四射
C.放出大量的热 D.生成黑色固体
2.(2020·海南模拟)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集气瓶中不需放少量水的是( )
A.硫磺 B.红磷 C.铁丝 D.蜡烛
3.(2020·东营)氧循环和碳循环是自然界中的重要循环(如图)。分析两种循环,其中错误的是( )
A.碳循环和氧循环过程中均发生了化学反应
B.氧气只有通过燃烧才能参与碳循环
C.通过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和大力植树造林以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D.碳循环和氧循环有利于维持自然界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对稳定
4.(2020·扬州)对反应进行分类有助于认识与研究,下列反应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
A. B.
C. D.
5.(2020·湘潭)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生成的是( )
A.镁条 B.铁丝 C.白磷 D.硫
6.(2020·邵阳)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 )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烟雾
B.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产生蓝色火焰
C.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白色固体
D.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7.(2020·南宁模拟)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 )
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黑色固体
B.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
C.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8.(2020·永春模拟)2019年12月份以来,湖北陆续出现“新型肺炎”患者,其主要表现为肺部纤维化,呼吸功能受阻,此时可用于医疗急救的气体是( )
A.氮气 B.氧气 C.稀有气体 D.二氧化碳
9.(2020·嘉定模拟)不属于氧气用途的是( )
A.供给呼吸 B.富氧炼钢 C.支持燃烧 D.钢铁生锈
10.(2020·南京)下列变化过程中,不包含缓慢氧化的是( )
A.动植物的呼吸 B.醋的酿造
C.食物的腐烂 D.水的蒸发
二、实验探究题
11.(2019九上·淮南月考)规范的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基本保障。下面是某些同学的实验操作,请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A 加热固体药品 B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C 量取一定体积的水 D. 连接仪器
(1)A操作存在的错误的是 ;
(2)B操作集气瓶中既无水又无细沙,可能造成的后果是 ;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其反应的基本类型是 ;
(3)用C操作量取的水体积读数会 ;(填“偏大”或“偏小”)
(4)D操作可能造成的不良后果是 ;(写出一条即可)。
12.(2019八上·萨尔图期中)如图是硫粉、红磷、光亮的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装置:
(1)三个实验有一些共同的特点:在反应条件方面,三个实验都要 ;在能量变化方面,三个实验都是 (填“吸热”或“放热”);在反应的基本类型方面,三个反应都是 反应(填“分解”或者“化合”)。
(2)丙中产生的现象 ,反应的符号表达式是
(3)三个集气瓶里都放有少量的水,其中乙中水的目的是 。乙中反应的符号表达式是 。
13.(2019九上·东莞月考)甲、乙、丙、丁是四个实验的示意图,根据图中所发生的化学反应现象及化学反应原理,进行总结归纳并回答下列问题:
(1)依据丙实验回答:
①小明实验前将铁丝绕成螺旋状的目的是 。
②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文字表达式 。
(2)甲、丙两实验集气瓶中均放少量水,甲中加入少量水的目的是 。
通过甲、丙两个实验,结合课堂学习,你认为在“集气瓶中进行燃烧的实验”应该注意的问题是(说明一点即可) 。
(3)小明做完上述实验后,在乙中加入澄清石灰水,目的为验证 。
(4)小明用图丁中的方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结果偏低(装置不漏气),其主要原因是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
【解析】【解答】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是: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生成四氧化三铁属于实验结论,不是实验现象。
故答案为:A。
【分析】熟记铁丝燃烧的现象即可解答
2.【答案】D
【知识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
【解析】【解答】A.硫磺在氧气中燃烧会产生二氧化硫,污染空气,所以要在瓶中放水吸收二氧化硫,不符合题意;
B.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会产生较高温度五氧化二磷固体,所以要在瓶中放水吸收五氧化二磷的热量,防止瓶底炸裂,不符合题意;
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会产生高温四氧化三铁固体,所以要在瓶中放水吸收四氧化三铁的热量,防止瓶底炸裂,不符合题意;
D.蜡烛在氧气中燃烧会产生水,所以瓶内不能有水,否则会干扰水雾的观察,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注意事项分析。
3.【答案】B
【知识点】自然界中的物质循环
【解析】【解答】A、生物圈中的碳循环主要表现在绿色植物从空气中吸收二氧化碳,经光合作用转化为葡萄糖,并放出氧气,氧循环过程中有新物质氧气、二氧化碳等生成,均发生了化学反应,故说法符合题意;
B、氧气还可以通过生物的呼吸作用参与碳循环,符合题意。
C、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可以使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植树造林可以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减少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从而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符合题意。
D、碳循环和氧循环有利于维持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对稳定,故说法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根据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化学变化分析
B、根据氧循环的过程分析
C、根据植树造林的好处分析
D、根据碳循环和氧循环的过程分析
4.【答案】A
【知识点】化合反应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化合反应指的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反应生成一种新物质的反应,选项A的反应符合化合反应的特征,符合题意。
B、化合反应指的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反应生成一种新物质的反应,选项B的反应是一种物质分解成两种新物质的反应属于分解反应,不符合化合反应的特征,不符合题意。
C、化合反应指的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反应生成一种新物质的反应,选项C的反应物是两种生成物也是两种属于置换反应,不符合化合反应的特征,不符合题意。
D、化合反应指的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反应生成一种新物质的反应,选项D的反应物是两种生成物也是两种属于复分解反应,不符合化合反应的特征,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化合反应指的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反应生成一种新物质的反应分析。
5.【答案】D
【知识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
【解析】【解答】A、镁条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白光,放出热量,生成白色固体,不符合题意;
B、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不符合题意;
C、白磷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产生大量白烟,不符合题意;
D、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镁、铁、白磷、硫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分析。
6.【答案】A
【知识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
【解析】【解答】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没有雾,选项符合题意;
B、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产生蓝色火焰,生成无色无味的气体,选项不符合题意;
C、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白色固体,发出耀眼强光,选项不符合题意;
D、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生成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分析,在描述现象时要注意语言的准确及严密,如烟与雾的区别,光和火焰的区别,如结论与现象的不同等。
7.【答案】A
【知识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
【解析】【解答】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题干叙述错误,故A符合题意;
B、根据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题干叙述正确,故B不符合题意;
C.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题干叙述正确,故C不符合题意;
D.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题干叙述正确,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木炭、硫、红磷、铁丝燃烧的现象分析
8.【答案】B
【知识点】氧气的用途
【解析】【解答】A、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常用作保护气,故A选项不符合题意;
B、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可用于医疗急救,故B选项符合题意;
C、稀有气体化学性质不活泼,用作保护气、电光源,故C选项不符合题意;
D、二氧化碳化学性质不活泼,不能供给呼吸,故D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氧气能够供给呼吸分析
9.【答案】D
【知识点】氧气的用途
【解析】【解答】A、氧气可以供给呼吸,用于医疗急救;符合题意,A不符合题意。
B、富氧炼钢,增强钢的性能,B不符合题意。
C、支持燃烧,氧气可以做助燃物,C不符合题意。
D、钢铁在潮湿的环境中生锈,不属于氧气的用途,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本题是对氧气性质考查,物质的性质决定了物质的用途
10.【答案】D
【知识点】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
【解析】【解答】A、动植物的呼吸是体内有机物在酶的作用下与氧发生氧化反应的过程,符合缓慢氧化的特点,选项不符合题意;
B、酒和醋的酿造是植物籽粒中的糖与氧发生氧化反应的过程,符合缓慢氧化的特点,选项不符合题意;
C、食物的腐烂是食物与氧气发生缓慢氧化的结果,则包含缓慢氧化,选项不符合题意;
D、水的蒸发属于物理变化,不包含缓慢氧化,选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缓慢氧化的概念分析
11.【答案】(1)试管口朝上
(2)集气瓶底部炸裂;;化合反应
(3)偏大
(4)试管底部破裂(合理即可)
【知识点】氧气的化学性质;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
【解析】【解答】(1)给试管中的固体加热时,为防止冷凝水倒流、炸裂试管,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故填:试管口朝上;(2)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生成物温度很高,B操作集气瓶中既无水又无细沙,可能造成集气瓶底底部炸裂;铁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化学方程式为 ,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故填:集气瓶底部炸裂; ;化合反应;(3)量取液体时,俯视读数会造成读数偏大;故填:偏大;(4)D操作可能造成的不良后果是导管断裂或试管底部破裂或刺伤手掌;故填:试管底部破裂(合理即可)。
【分析】量取液体时,视线应和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若俯视读数会造成读数偏大,实际体积偏小;若仰视读数会造成读数偏小,实际体积偏大。
12.【答案】(1)点燃;放热;化合
(2)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黑色固体;Fe+O2 Fe3O4
(3)吸收生成物五氧化二磷,防止污染空气;P+O2 P2O5
【知识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
【解析】【解答】(1)三个实验都是在氧气中燃烧,反应条件都需要点燃,故填写:点燃;
三个实验都是放热反应,故填写:放热;
三个反应的反应物都是两种,生成物都是一种,属于化合反应,故填写:化合;(2)由图可知,丙是铁丝在氧气中燃烧,会发生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黑色固体的现象,故填写: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黑色固体;
铁与氧气点燃生成四氧化三铁,故填写:Fe+O2 Fe3O4;(3)乙是红磷与氧气反应,集气瓶中加水的目的是吸收生成物五氧化二磷,防止污染空气,故填写:吸收生成物五氧化二磷,防止污染空气;
红磷与氧气点燃生成五氧化二磷,故填写:P+O2 P2O5。
【分析】根据硫、红磷、铁丝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以及实验操作注意事项进行分析解答。
13.【答案】(1)增加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提高铁丝局部的温度;
(2)吸收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环境;防止生成物污染环境
(3)是否有二氧化碳生成
(4)木炭和氧气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使得集气瓶中气体压强基本保持不变
【知识点】氧气的化学性质;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
【解析】【解答】(1)①将铁丝绕成螺旋状可增加铁丝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提高铁丝局部的温度,使得实验现象更明显,②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文字表达式为 。
(2)硫在氧气中燃烧,会产生有毒气体二氧化硫,其易溶于水且与水反应,瓶底放水可以吸收,防止污染空气,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瓶底放水是为了防止产生的高温熔融物落到集气瓶瓶底,使瓶底破裂,故在集气瓶中进行燃烧的实验时应注意防止生成物污染环境,防止炸裂集气瓶。
(3)二氧化碳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在乙中加入澄清石灰水是为了检验有没有二氧化碳生成。
(4)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会补充消耗掉的氧气体积,故气体体积减少量小于集气瓶内总气体体积的1/5,集气瓶内气体压强基本不变,结果偏低。
【分析】(1)根据铁丝和氧气点燃生成四氧化三铁及实验的注意事项分析
(2)根据甲丙两实验的实验注意事项分析
(3)根据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分析
(4)根据利用耗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原理分析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