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七下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同步试卷
一、单选题
1.(2020·桂林)公元589年,经过短暂的较量后,南方的陈朝被北方的政权征服,中国结束了分裂割据的局面,又一次实现了统一。这次统一全国的是( )
A.北朝 B.北周 C.隋朝 D.唐朝
【答案】C
【知识点】隋朝的建立与统一
【解析】【分析】A.北朝,不符合题意;
B.北周,不符合题意;
C.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公元589年,经过短暂的较量后,南方的陈朝被隋朝征服,中国结束了分裂割据的局面,又一次实现了统一,故选项C符合题意;
D.唐朝,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对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上的明显的知识点,比较简单。
2.(2020·大庆)隋朝大运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隋朝大运河的最北端和最南端分别是( )
A.涿郡、江都 B.洛阳、余杭
C.洛阳、江都 D.涿郡、余杭
【答案】D
【知识点】大运河的开通
【解析】【分析】A .涿郡、江都,不符合史实;
B.洛阳、余杭,不符合史实;
C.洛阳、江都,不符合史实;
D.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隋炀帝时,利用已有的经济实力,从605年起,陆续开凿了一条贯通南北的大运河,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全长2700多千米,故选项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准确记忆就可以顺利回答。
3.(2020·南通)灭掉陈朝,“开创了中国历史上继秦汉以后第二次大统一局面”的统治者是( )
A.北魏孝文帝 B.隋文帝 C.唐太宗 D.唐玄宗
【答案】B
【知识点】隋朝的建立与统一
【解析】【分析】A.北魏孝文帝,不符合题意;
B.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589年,隋文帝灭掉陈朝,统一全国, 开创了中国历史上继秦汉以后第二次大统一局面,故选项B符合题意;
C.唐太宗,不符合题意;
D.唐玄宗,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即可,这是课本上的明显的知识点,比较简单。
4.(2020八上·全椒开学考)图示法是一种直观形象的历史学习方法。下列关于隋朝大运河大致走向的图示中,较为贴切的是( )
A. B.
C. D.
【答案】D
【知识点】大运河的开通
【解析】【分析】隋炀帝时期开凿了大运河,隋朝大运河自北向南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和江南河四段,其中永济渠的走向大致是由东北向西南,通济渠、邗沟和江南河的走向大致是由西北向东南。
ABC三项都不贴切,不符合题意;
D项较为贴切,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隋朝大运河,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图示信息。
5.(2020八上·湛江开学考)古人诗赞“人生四喜”曰:“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与“金榜题名”相关的制度正式诞生的标志是 ( )
A.隋文帝废九品中正制 B.隋文帝开始分科考试
C.隋炀帝创立进士科 D.武则天创立殿试制度
【答案】C
【知识点】科举制的创立与完善
【解析】【分析】A. 隋文帝废九品中正制,不符合题意;
B. 隋文帝开始分科考试,不符合题意;
C.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隋炀帝时设立进士科,进士科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形成,科举考试考取的放榜公布,被称为金榜题名,故选项C符合题意;
D. 武则天创立殿试制度,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对基础知识的准确理解记忆回答,这类知识点,就是要理解识记。
6.(2020·连云港)“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此河”开通最重要的意义是( )
A.加强南北经济文化交流 B.结束南北分裂局面
C.促进沿岸工商业的发展 D.灌溉沿岸大片良田
【答案】A
【知识点】大运河的开通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因此:
A符合题意;BCD与题意无关;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隋朝大运河。难度不大,知道大运河的开通促进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即可作答。
7.(2020七下·巨野期末)下图是隋朝重大历史事件的时间轴,图中的②处的历史事件是( )
A.陈朝灭亡 B.隋朝建立
C.隋朝统一全国 D.大运河开通
【答案】C
【知识点】隋朝的建立与统一
【解析】【分析】A.隋朝灭亡,不符合题意;
B .隋朝建立,不符合题意;
C.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581年,外戚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589年,隋文帝灭掉陈朝,统一全国,故选项C符合题意;
D.大运河开通,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对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基础知识,需要学生牢记。
8.(2020·宜宾)解读如图,当时大运河修建和利用( )
A.沟通了南北并巩固统一 B.完成了经济重心的南移
C.实现了海上贸易被漕运取代 D.解除了长安遭受的军事威胁
【答案】A
【知识点】大运河的开通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隋朝大运河相关知识,大运河的开通,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成为我国南北交通的大动脉:促进了运河沿线经济和商业城镇的发展,对我国以后经济的发展有重大意义有利于国家统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加强南北交通,便利江南粮食,布匹的北运,进而巩固隋王朝对去全国的统治。605年,隋炀帝下令开凿了大运河。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或最北点)涿郡(今北京),南至(或最南点)余杭(今杭州),全长2000多公里,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工程之一。大运河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四段(按由北到南的顺序);从北到南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大运河的开通,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成为我国南北交通的大动脉:促进了运河沿线经济和商业城镇的发展,对我国以后经济的发展有重大意义有利于国家统一。A符合题意。BCD与题干无关,排除。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隋朝大运河相关知识,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9.(2020·青岛)在美国学者麦克 哈特《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排行榜》一书中,隋文帝位列其中。下列属于隋文帝功绩的是( )
A.正式确立了科举制 B.开通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C.开创了“开元盛世” D.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
【答案】D
【知识点】隋朝的建立与统一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隋文帝的主要功绩,隋文帝的主要贡献是完成统一,结束了西晋末年以来长期的分裂与对峙局面,开创了隋唐的大一统局面,为经济文化的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和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581年,北周外戚杨坚夺取政权,建立隋朝,年号开皇,杨坚就是隋文帝。589年,隋朝灭掉了南方的陈朝,结束了南北朝时期分裂割据局面,使南北重归统一。开通了贯通南北的大运河,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创立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度的正式确立是隋炀帝的贡献,排除AB;
开创了“开元盛世”与唐玄宗有关,排除C。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隋文帝的主要功绩,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10.(2020·扬州模拟)隋朝大运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下列关于它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它开凿于隋文帝时期
B.以长安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
C.全长1700多千米
D.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
【答案】D
【知识点】大运河的开通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隋朝大运河,知道隋朝大运河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为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公元605年,隋炀帝下令开凿大运河,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南到余杭,全长2700多千米,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故关于大运河的描述正确的是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隋朝大运河,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11.(2020七下·綦江期末)下列关于隋朝统一的历史意义表述正确的是( )
A.灭六国,结束了春秋战国时期的分裂割据局面,开创大一统局面
B.灭孙吴,结束东汉末年以来的分裂割据局面,实现短暂的统一
C.灭陈朝,结束魏晋南北朝以来的分裂割据局面,开创又一个大一统时期
D.灭南宋,结束五代十国以来的分裂局面,中国大一统的历史从此延续至今
【答案】C
【知识点】隋朝的建立与统一
【解析】【分析】581年,杨坚建立隋朝,589年,隋朝灭南方的陈朝,结束了南北朝时期分裂、对峙的局面,使南北重归统一,促进了经济文化的发展,顺应了历史发展趋势,为唐朝的繁盛奠定基础,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
ABD三项表述都错误,不符合题意;
C项灭陈朝,结束魏晋南北朝以来的分裂割据局面,开创又一个大一统时期表述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隋朝统一的历史意义,要求识记基础史实。
12.(2020·安徽模拟)16至19世纪,传教士向西方广泛介绍了中国的科举制度。……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因此肯定地认为,“英国的文官考试制度曾效仿中国的科举制度。”据材料可知,科举制度( )
A.引发了欧洲文艺复兴运动 B.直接推动了工业革命的发生
C.对西方文明进程产生一定影响 D.严重束缚了人们的思想自由
【答案】C
【知识点】科举制的创立与完善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材料“英国文官考试制度曾效仿中国的科举制度”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科举制度与英国的文官制度都通过公开竞争考试的方法选拔人才,都以才学为录取依据,择优录取。这说明科举制度对西方文明进程产生一定影响,故C符合题意。AB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ABD。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科举制度的创立与发展的有关知识。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是要紧扣题干材料,运用排除法,排除与说法错误、片面或与题干无关的选项即可。
13.(2020·广东模拟)新旧《唐书》所载830名进士依其社会门第统计分析,世族子弟与寒门子弟各占71%和16%,小姓子弟为13%。该统计分析表明唐朝科举制( )
A.摧毁了门阀世族势力 B.阻止了寒门子弟入仕
C.推动了文化教育发展 D.扩大了统治阶级基础
【答案】D
【知识点】科举制的创立与完善
【解析】【分析】分析题干材料可知,士族子弟、寒门子弟、小姓子弟所占的比重差异非常大,说明考生的才学水平不同,扩大了统治阶级基础。
ABC三项和题干材料不符,不符合题意;
D项扩大了统治阶级基础理解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科举制及学生对材料分析和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解题关键在于对科举制的准确把握。
14.(2020七下·仪征期中)关于隋炀帝的表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 夺取北周政权,改国号为隋 ② 在位期间开凿了贯穿南北的大运河
③ 残酷暴虐,引发大规模农民起义 ④ 589年,在位期间实现了国家统一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答案】B
【知识点】大运河的开通;隋朝的灭亡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581年,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589年,隋文帝灭掉陈朝,统一全国;因此,题干中的①④是对隋文帝的表述; 从605年起,隋炀帝开凿了大运河;其在位时的残暴统治,最终引发了隋末农民起义,导致了隋朝的灭亡。所以 ②③是关于隋炀帝的表述。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隋朝的统一与灭亡的有关知识。试题较为简单,运用排除法是解决这样的排列组合题常用的方法之一。
15.(2020中考:中国古代史选择题专练(二))有人说:“隋朝,犹如一颗流星划过历史的夜空,时间虽然短暂却光芒四射。”下列对“光芒四射”的理解不正确( )
A.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王朝
B.灭掉陈,使中国重归统一
C.隋炀帝时我国科举制度正式诞生
D.大运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答案】A
【知识点】隋朝的建立与统一;科举制的创立与完善;大运河的开通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隋朝是我国历史上存在时间较短的朝代之一。但隋朝确立了影响后世的三省六部制,以巩固中央集权制度;正式制定出完整的科举制度,以选拔优秀人才,弱化世族垄断仕官的能力。经济上开凿大运河,沟通了南北,有利于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因此纵观隋朝历史时间虽然短暂却光芒四射。而选项中的A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王朝的是秦朝。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隋朝的统一与灭亡的有关知识。试题较为简单,所给选项内容降低了做题的难度。
二、材料分析题
16.(2020七下·嘉荫期末)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他成功地统一了经历数百年严重分裂的中国。他最重要的改革之一是实行通过考试选拔政府官史的制度,为中国提供一批批非常得力的行政官员。
材料二:“大业三年设十科举人,中有‘学业优敏,文才夯美’一条,或即进士科之始。”
材料三: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材料四:如图
(1)材料一中的“他”指的是谁?
(2)材料二中“进士科”的创设有何标志性意义?
(3)材料三中所说的是我国古代的哪项伟大工程?
(4)材料四图中的B、C二处的地名分别是什么?
(5)材料四中这一工程的开通有什么意义?
【答案】(1)隋文帝。
(2)标志着科举制度正式诞生。
(3)隋朝大运河。
(4)洛阳;余杭。
(5)加强了南北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知识点】隋朝的建立与统一;科举制的创立与完善;大运河的开通
【解析】【分析】(1)依据课本所学,581年杨坚建立隋朝,杨坚就是隋文帝,589年隋朝灭亡南方的陈,结束了东汉末年以来400多年的分裂局面,重新统一了全国。隋文帝在位期间,一项重要的改革是通过考试选拔政府官吏,因此材料一中的“他”指的是隋文帝杨坚。
(2)依据课本所学,隋炀帝时期,设进士科,考核参选者对时事的看法,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我国科举制度正式形成。
(3)依据材料三“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隋亡”是指隋朝灭亡;“水殿龙舟事”是指隋炀帝乘龙舟游江都,因此诗中的“河”是指隋朝大运河。从605年起,隋炀帝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全长两千多千米,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但大运河的修建给当时的人民造成很大的徭役负担,是隋朝的灭亡的重要原因。
(4)依据课本所学,从605年起,隋炀帝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全长两千多千米,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因此图中A是涿郡;B是洛阳;C是余杭。
(5)依据课本所学,隋炀帝为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用六年时间开凿了大运河。大运河开通后,大大促进了南北政治、经济、文化交流,成为贯通南北的大动脉。
【点评】本题采用图文结合的形式,考查隋朝的建立与统一、科举制度的创立与完善的有关知识。所设置的几个小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难度不大。同时,培养良好的时空观念也是学好历史的一个重要方法之一。
17.(2020七下·长丰月考)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开皇十七年(597年),“中外仓库,无不盈积”。到隋文帝末年,“天下储积,得供五六十年”。
材料二: 隋朝时,并没有像今天这样现代化的开凿工具,可是古人怎么就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开通全长2 000多千米的大运河呢?原来,我们的祖先充分利用了他们的聪明才智,大运河的绝大多数河段都是在已有的天然河道和古运河的基础上,有计划地加以疏浚、改建和扩展的,新开凿的河段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扬州市区古运河新貌
材料三: 京杭大运河,世界上最长的古代人工河,与万里长城、埃及金字塔和印度佛加大佛塔并称为世界古代最宏伟的四大工程;但唯独京杭大运河,至今仍然是活着的、流动着的文化遗产。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隋文帝时期经济状况如何?出现这种局面的原因是什么?
(2)请说明大运河的开凿与材料一的关系。
(3)根据材料二对大运河开凿情况的描述,谈谈你的感想。
(4)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中国大运河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并成功申遗。结合材料三,从历史角度说明大运河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成功的理由。
【答案】(1)状况:社会经济繁荣。原因:隋文帝在位时,发展经济,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社会经济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隋朝疆域辽阔、国力强盛。
(2)关系:隋文帝时,社会经济迅速发展,为大运河的开凿创造了物质条件。
(3)感想:体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勤劳和创造力等。
(4)理由:大运河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大运河是人类利用自然、造福人类的杰作,是人类共同的财富。(言之有理即可)
【知识点】隋朝的建立与统一;大运河的开通
【解析】【分析】(1)依据材料一信息“ 中外仓库,无不盈积 ”“ 天下储积,得供五六十年 ”,可以看出, 隋文帝时期社会经济繁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 隋文帝在位时,发展经济,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社会经济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隋朝疆域辽阔、国力强盛。
(2)依据所学知识,分析可知, 隋文帝时,社会经济迅速发展,为大运河的开凿创造了物质条件。
(3)本题是开放性题目,言之成理即可。如: 感想:体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勤劳和创造力等。
(4)依据材料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大运河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大运河是人类利用自然、造福人类的杰作,是人类共同的财富。(言之有理即可)
故答案为:(1) 状况:社会经济繁荣。原因:隋文帝在位时,发展经济,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社会经济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隋朝疆域辽阔、国力强盛。
(2) 关系:隋文帝时,社会经济迅速发展,为大运河的开凿创造了物质条件。
(3) 感想:体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勤劳和创造力等。
(4) 理由:大运河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大运河是人类利用自然、造福人类的杰作,是人类共同的财富。(言之有理即可)
【点评】(1)本题的第一问,需要学生理解材料信息,这是文言文,只要读懂材料含义,用自己的话陈述即可,注意语言的规范;第二问是考查对基础知识的识记,可以从多方面分析回答,尽可能的回答全面。
(2)本题考查理解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两者之间关系的理解来回答,一般就是什么为什么奠定了基础,创造了条件之类,平时的学习中注意积累。
(3)本题是开放性题目,言之成理即可。
(4)本题考查理解识记。解答时,理解题干要求是关键,也就是题干要求回答什么,这其实是考查大运河的巨大价值和作用。
18.(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隋朝的统一和灭亡课时练)《昙花王朝——隋帝国的短暂与辉煌》的作者张程将隋帝国从胚胎孕育到盛极一时、最后势力星散的全过程娓娓道来。请你根据书中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昙花王朝》第一部分第二章:转瞬而成的统一
强大的北方游牧民族,比陈叔宝的靡靡之音要难对付得多。因此,(杨坚)定下先南后北的策略……(灭陈后)统一天下。
《昙花王朝》第二部分第三章:开皇盛世
开皇十二年(592年),户部奏称:“天下府库都藏满粮食布匹,无法接纳新的物资。许多物资只能堆积在廊庑之下。”杨坚下令赶造新的仓库来容纳绢匹……天下富足,仓库难以承载赋税物资的盛况只在七百多年前的西汉文帝和景帝时期出现过。那是一个被称为“文景之治”的盛世。因此,史家将杨坚统治时期称为“开皇盛世”。
《昙花王朝》第三部分第五章:王朝的形象工程
当东都洛阳还是一个硕大无比的工地的时候,杨广又征发河南、淮北各地百姓一百多万人赶赴规划中的运河沿线。……被征发的民工有超过一半死在了运河工地上。
(1)杨坚建立的隋朝为什么能够完成统一大业
(2)杨坚统治时期,出现“开皇盛世”局面的原因是什么 “盛世”表现在哪些方面
(3)从“一百多万”和“一半”这两个数据分析,杨广是一个什么样的皇帝 他为什么能够开通大运河
【答案】(1)北方民族的交融;南方经济的发展;人民渴望统一。
(2)原因:隋文帝统一南北后,励精图治,改革制度,发展生产,注重吏治。表现:国家统一安定,人们负担较轻,社会经济繁荣。
(3)是个滥用民力、残暴的皇帝。隋文帝时国家经济繁荣,使隋炀帝具备了开通大运河的经济实力;隋朝国家的统一,使隋炀帝有征发几百万人开凿大运河的可能性;利用天然河道和前代开凿的几段古运河。
【知识点】隋朝的建立与统一;大运河的开通;隋朝的灭亡
【解析】【分析】 (1)本题考查隋朝的建立与统一的有关知识。分析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由于北方民族的交融,南方经济的发展,人民渴望统一,所以杨坚建立的隋朝能够完成统一大业。
(2) 本题考查“开皇盛世”的有关知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隋文帝统一全国后,发展经济,编订户籍,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这一系列措施,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使人口数量和垦田面积大幅度增长,隋朝成为疆域辽阔、国力强盛的王朝。
(3)本题考查大运河开通的有关知识。分析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隋炀帝是个滥用民力、残暴的皇帝。隋炀帝之所以能够开通大运河主要是因为隋文帝时国家经济繁荣,使隋炀帝具备了开通大运河的经济实力;隋朝国家的统一,使隋炀帝有征发几百万人开凿大运河的可能性;利用天然河道和前代开凿的几段古运河。
故答案为:(1) 北方民族的交融;南方经济的发展;人民渴望统一。
(2) 原因:隋文帝统一南北后,励精图治,改革制度,发展生产,注重吏治。表现:国家统一安定,人们负担较轻,社会经济繁荣。
(3) 隋炀帝是个滥用民力、残暴的皇帝。隋文帝时国家经济繁荣,使隋炀帝具备了开通大运河的经济实力;隋朝国家的统一,使隋炀帝有征发几百万人开凿大运河的可能性;利用天然河道和前代开凿的几段古运河。
【点评】这是一道有关隋朝的统一与灭亡的专题。内容涉及了隋的统一、开通大运河等相关史实。问题的设置既注重基础性,又注重概括性,对学生的答题能力要求较高,难度较大。
19.(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隋朝的统一和灭亡课时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含义:只要你出生在上等人家,不管才能和品德如何差,都能顺利做大官;如果你出生在下等人家,你才能和品德再好也没办法做大官。)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流行语
材料二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少小须勤学,文章可立身。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学乃身之宝,儒为席上珍。君看为宰相,必用读书人。
——汪洙《神童诗》
(1)根据材料一,指出魏晋南北朝时期是如何选拔官员的。
(2)材料二中的“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都与中国古代的哪一制度有关 在这一制度创立过程中隋文帝和隋炀帝分别做出了怎样的贡献
(3)概括指出上述选官制度的实质。
【答案】(1)选拔官员注重门第和出身,不注重才能,世家大族的子弟通过门第即可进入仕途。
(2)科举制度。隋文帝注重考察人才的学识,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隋炀帝时,进士科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正式确立。
(3)维护封建统治秩序。
【知识点】科举制的创立与完善
【解析】【分析】 (1)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要求具备解读材料与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一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含义:只要你出生在上等人家,不管才能和品德如何差,都能顺利做大官;如果你出生在下等人家,你才能和品德再好也没办法做大官。)可知: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选官的依据是门第出身。
(2)本题考查科举制度的创立与完善的有关知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隋文帝即位后,废除了前朝的选官制度,注重考查人才的学识,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隋炀帝时,进士科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度的正式确立。科举制度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选官的范围,是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故答案为:(1) 选拔官员注重门第和出身,不注重才能,世家大族的子弟通过门第即可进入仕途。
(2) 科举制度。隋文帝注重考察人才的学识,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隋炀帝时,进士科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正式确立。
(3) 维护封建统治秩序。
【点评】这是一道有关开创科举取士制度的专题。内容涉及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选拔官员的制度、科举制度的创立与完善等相关史实。这样的专题既考查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识记能力,也综合考查了学生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难度不大。
1 / 1历史七下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同步试卷
一、单选题
1.(2020·桂林)公元589年,经过短暂的较量后,南方的陈朝被北方的政权征服,中国结束了分裂割据的局面,又一次实现了统一。这次统一全国的是( )
A.北朝 B.北周 C.隋朝 D.唐朝
2.(2020·大庆)隋朝大运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隋朝大运河的最北端和最南端分别是( )
A.涿郡、江都 B.洛阳、余杭
C.洛阳、江都 D.涿郡、余杭
3.(2020·南通)灭掉陈朝,“开创了中国历史上继秦汉以后第二次大统一局面”的统治者是( )
A.北魏孝文帝 B.隋文帝 C.唐太宗 D.唐玄宗
4.(2020八上·全椒开学考)图示法是一种直观形象的历史学习方法。下列关于隋朝大运河大致走向的图示中,较为贴切的是( )
A. B.
C. D.
5.(2020八上·湛江开学考)古人诗赞“人生四喜”曰:“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与“金榜题名”相关的制度正式诞生的标志是 ( )
A.隋文帝废九品中正制 B.隋文帝开始分科考试
C.隋炀帝创立进士科 D.武则天创立殿试制度
6.(2020·连云港)“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此河”开通最重要的意义是( )
A.加强南北经济文化交流 B.结束南北分裂局面
C.促进沿岸工商业的发展 D.灌溉沿岸大片良田
7.(2020七下·巨野期末)下图是隋朝重大历史事件的时间轴,图中的②处的历史事件是( )
A.陈朝灭亡 B.隋朝建立
C.隋朝统一全国 D.大运河开通
8.(2020·宜宾)解读如图,当时大运河修建和利用( )
A.沟通了南北并巩固统一 B.完成了经济重心的南移
C.实现了海上贸易被漕运取代 D.解除了长安遭受的军事威胁
9.(2020·青岛)在美国学者麦克 哈特《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排行榜》一书中,隋文帝位列其中。下列属于隋文帝功绩的是( )
A.正式确立了科举制 B.开通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C.开创了“开元盛世” D.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
10.(2020·扬州模拟)隋朝大运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下列关于它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它开凿于隋文帝时期
B.以长安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
C.全长1700多千米
D.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
11.(2020七下·綦江期末)下列关于隋朝统一的历史意义表述正确的是( )
A.灭六国,结束了春秋战国时期的分裂割据局面,开创大一统局面
B.灭孙吴,结束东汉末年以来的分裂割据局面,实现短暂的统一
C.灭陈朝,结束魏晋南北朝以来的分裂割据局面,开创又一个大一统时期
D.灭南宋,结束五代十国以来的分裂局面,中国大一统的历史从此延续至今
12.(2020·安徽模拟)16至19世纪,传教士向西方广泛介绍了中国的科举制度。……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因此肯定地认为,“英国的文官考试制度曾效仿中国的科举制度。”据材料可知,科举制度( )
A.引发了欧洲文艺复兴运动 B.直接推动了工业革命的发生
C.对西方文明进程产生一定影响 D.严重束缚了人们的思想自由
13.(2020·广东模拟)新旧《唐书》所载830名进士依其社会门第统计分析,世族子弟与寒门子弟各占71%和16%,小姓子弟为13%。该统计分析表明唐朝科举制( )
A.摧毁了门阀世族势力 B.阻止了寒门子弟入仕
C.推动了文化教育发展 D.扩大了统治阶级基础
14.(2020七下·仪征期中)关于隋炀帝的表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 夺取北周政权,改国号为隋 ② 在位期间开凿了贯穿南北的大运河
③ 残酷暴虐,引发大规模农民起义 ④ 589年,在位期间实现了国家统一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15.(2020中考:中国古代史选择题专练(二))有人说:“隋朝,犹如一颗流星划过历史的夜空,时间虽然短暂却光芒四射。”下列对“光芒四射”的理解不正确( )
A.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王朝
B.灭掉陈,使中国重归统一
C.隋炀帝时我国科举制度正式诞生
D.大运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二、材料分析题
16.(2020七下·嘉荫期末)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他成功地统一了经历数百年严重分裂的中国。他最重要的改革之一是实行通过考试选拔政府官史的制度,为中国提供一批批非常得力的行政官员。
材料二:“大业三年设十科举人,中有‘学业优敏,文才夯美’一条,或即进士科之始。”
材料三: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材料四:如图
(1)材料一中的“他”指的是谁?
(2)材料二中“进士科”的创设有何标志性意义?
(3)材料三中所说的是我国古代的哪项伟大工程?
(4)材料四图中的B、C二处的地名分别是什么?
(5)材料四中这一工程的开通有什么意义?
17.(2020七下·长丰月考)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开皇十七年(597年),“中外仓库,无不盈积”。到隋文帝末年,“天下储积,得供五六十年”。
材料二: 隋朝时,并没有像今天这样现代化的开凿工具,可是古人怎么就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开通全长2 000多千米的大运河呢?原来,我们的祖先充分利用了他们的聪明才智,大运河的绝大多数河段都是在已有的天然河道和古运河的基础上,有计划地加以疏浚、改建和扩展的,新开凿的河段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扬州市区古运河新貌
材料三: 京杭大运河,世界上最长的古代人工河,与万里长城、埃及金字塔和印度佛加大佛塔并称为世界古代最宏伟的四大工程;但唯独京杭大运河,至今仍然是活着的、流动着的文化遗产。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隋文帝时期经济状况如何?出现这种局面的原因是什么?
(2)请说明大运河的开凿与材料一的关系。
(3)根据材料二对大运河开凿情况的描述,谈谈你的感想。
(4)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中国大运河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并成功申遗。结合材料三,从历史角度说明大运河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成功的理由。
18.(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隋朝的统一和灭亡课时练)《昙花王朝——隋帝国的短暂与辉煌》的作者张程将隋帝国从胚胎孕育到盛极一时、最后势力星散的全过程娓娓道来。请你根据书中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昙花王朝》第一部分第二章:转瞬而成的统一
强大的北方游牧民族,比陈叔宝的靡靡之音要难对付得多。因此,(杨坚)定下先南后北的策略……(灭陈后)统一天下。
《昙花王朝》第二部分第三章:开皇盛世
开皇十二年(592年),户部奏称:“天下府库都藏满粮食布匹,无法接纳新的物资。许多物资只能堆积在廊庑之下。”杨坚下令赶造新的仓库来容纳绢匹……天下富足,仓库难以承载赋税物资的盛况只在七百多年前的西汉文帝和景帝时期出现过。那是一个被称为“文景之治”的盛世。因此,史家将杨坚统治时期称为“开皇盛世”。
《昙花王朝》第三部分第五章:王朝的形象工程
当东都洛阳还是一个硕大无比的工地的时候,杨广又征发河南、淮北各地百姓一百多万人赶赴规划中的运河沿线。……被征发的民工有超过一半死在了运河工地上。
(1)杨坚建立的隋朝为什么能够完成统一大业
(2)杨坚统治时期,出现“开皇盛世”局面的原因是什么 “盛世”表现在哪些方面
(3)从“一百多万”和“一半”这两个数据分析,杨广是一个什么样的皇帝 他为什么能够开通大运河
19.(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隋朝的统一和灭亡课时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含义:只要你出生在上等人家,不管才能和品德如何差,都能顺利做大官;如果你出生在下等人家,你才能和品德再好也没办法做大官。)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流行语
材料二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少小须勤学,文章可立身。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学乃身之宝,儒为席上珍。君看为宰相,必用读书人。
——汪洙《神童诗》
(1)根据材料一,指出魏晋南北朝时期是如何选拔官员的。
(2)材料二中的“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都与中国古代的哪一制度有关 在这一制度创立过程中隋文帝和隋炀帝分别做出了怎样的贡献
(3)概括指出上述选官制度的实质。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隋朝的建立与统一
【解析】【分析】A.北朝,不符合题意;
B.北周,不符合题意;
C.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公元589年,经过短暂的较量后,南方的陈朝被隋朝征服,中国结束了分裂割据的局面,又一次实现了统一,故选项C符合题意;
D.唐朝,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对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上的明显的知识点,比较简单。
2.【答案】D
【知识点】大运河的开通
【解析】【分析】A .涿郡、江都,不符合史实;
B.洛阳、余杭,不符合史实;
C.洛阳、江都,不符合史实;
D.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隋炀帝时,利用已有的经济实力,从605年起,陆续开凿了一条贯通南北的大运河,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全长2700多千米,故选项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准确记忆就可以顺利回答。
3.【答案】B
【知识点】隋朝的建立与统一
【解析】【分析】A.北魏孝文帝,不符合题意;
B.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589年,隋文帝灭掉陈朝,统一全国, 开创了中国历史上继秦汉以后第二次大统一局面,故选项B符合题意;
C.唐太宗,不符合题意;
D.唐玄宗,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即可,这是课本上的明显的知识点,比较简单。
4.【答案】D
【知识点】大运河的开通
【解析】【分析】隋炀帝时期开凿了大运河,隋朝大运河自北向南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和江南河四段,其中永济渠的走向大致是由东北向西南,通济渠、邗沟和江南河的走向大致是由西北向东南。
ABC三项都不贴切,不符合题意;
D项较为贴切,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隋朝大运河,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图示信息。
5.【答案】C
【知识点】科举制的创立与完善
【解析】【分析】A. 隋文帝废九品中正制,不符合题意;
B. 隋文帝开始分科考试,不符合题意;
C.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隋炀帝时设立进士科,进士科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形成,科举考试考取的放榜公布,被称为金榜题名,故选项C符合题意;
D. 武则天创立殿试制度,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对基础知识的准确理解记忆回答,这类知识点,就是要理解识记。
6.【答案】A
【知识点】大运河的开通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因此:
A符合题意;BCD与题意无关;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隋朝大运河。难度不大,知道大运河的开通促进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即可作答。
7.【答案】C
【知识点】隋朝的建立与统一
【解析】【分析】A.隋朝灭亡,不符合题意;
B .隋朝建立,不符合题意;
C.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581年,外戚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589年,隋文帝灭掉陈朝,统一全国,故选项C符合题意;
D.大运河开通,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对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基础知识,需要学生牢记。
8.【答案】A
【知识点】大运河的开通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隋朝大运河相关知识,大运河的开通,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成为我国南北交通的大动脉:促进了运河沿线经济和商业城镇的发展,对我国以后经济的发展有重大意义有利于国家统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加强南北交通,便利江南粮食,布匹的北运,进而巩固隋王朝对去全国的统治。605年,隋炀帝下令开凿了大运河。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或最北点)涿郡(今北京),南至(或最南点)余杭(今杭州),全长2000多公里,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工程之一。大运河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四段(按由北到南的顺序);从北到南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大运河的开通,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成为我国南北交通的大动脉:促进了运河沿线经济和商业城镇的发展,对我国以后经济的发展有重大意义有利于国家统一。A符合题意。BCD与题干无关,排除。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隋朝大运河相关知识,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9.【答案】D
【知识点】隋朝的建立与统一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隋文帝的主要功绩,隋文帝的主要贡献是完成统一,结束了西晋末年以来长期的分裂与对峙局面,开创了隋唐的大一统局面,为经济文化的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和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581年,北周外戚杨坚夺取政权,建立隋朝,年号开皇,杨坚就是隋文帝。589年,隋朝灭掉了南方的陈朝,结束了南北朝时期分裂割据局面,使南北重归统一。开通了贯通南北的大运河,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创立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度的正式确立是隋炀帝的贡献,排除AB;
开创了“开元盛世”与唐玄宗有关,排除C。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隋文帝的主要功绩,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10.【答案】D
【知识点】大运河的开通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隋朝大运河,知道隋朝大运河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为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公元605年,隋炀帝下令开凿大运河,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南到余杭,全长2700多千米,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故关于大运河的描述正确的是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隋朝大运河,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11.【答案】C
【知识点】隋朝的建立与统一
【解析】【分析】581年,杨坚建立隋朝,589年,隋朝灭南方的陈朝,结束了南北朝时期分裂、对峙的局面,使南北重归统一,促进了经济文化的发展,顺应了历史发展趋势,为唐朝的繁盛奠定基础,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
ABD三项表述都错误,不符合题意;
C项灭陈朝,结束魏晋南北朝以来的分裂割据局面,开创又一个大一统时期表述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隋朝统一的历史意义,要求识记基础史实。
12.【答案】C
【知识点】科举制的创立与完善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材料“英国文官考试制度曾效仿中国的科举制度”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科举制度与英国的文官制度都通过公开竞争考试的方法选拔人才,都以才学为录取依据,择优录取。这说明科举制度对西方文明进程产生一定影响,故C符合题意。AB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ABD。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科举制度的创立与发展的有关知识。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是要紧扣题干材料,运用排除法,排除与说法错误、片面或与题干无关的选项即可。
13.【答案】D
【知识点】科举制的创立与完善
【解析】【分析】分析题干材料可知,士族子弟、寒门子弟、小姓子弟所占的比重差异非常大,说明考生的才学水平不同,扩大了统治阶级基础。
ABC三项和题干材料不符,不符合题意;
D项扩大了统治阶级基础理解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科举制及学生对材料分析和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解题关键在于对科举制的准确把握。
14.【答案】B
【知识点】大运河的开通;隋朝的灭亡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581年,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589年,隋文帝灭掉陈朝,统一全国;因此,题干中的①④是对隋文帝的表述; 从605年起,隋炀帝开凿了大运河;其在位时的残暴统治,最终引发了隋末农民起义,导致了隋朝的灭亡。所以 ②③是关于隋炀帝的表述。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隋朝的统一与灭亡的有关知识。试题较为简单,运用排除法是解决这样的排列组合题常用的方法之一。
15.【答案】A
【知识点】隋朝的建立与统一;科举制的创立与完善;大运河的开通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隋朝是我国历史上存在时间较短的朝代之一。但隋朝确立了影响后世的三省六部制,以巩固中央集权制度;正式制定出完整的科举制度,以选拔优秀人才,弱化世族垄断仕官的能力。经济上开凿大运河,沟通了南北,有利于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因此纵观隋朝历史时间虽然短暂却光芒四射。而选项中的A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王朝的是秦朝。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隋朝的统一与灭亡的有关知识。试题较为简单,所给选项内容降低了做题的难度。
16.【答案】(1)隋文帝。
(2)标志着科举制度正式诞生。
(3)隋朝大运河。
(4)洛阳;余杭。
(5)加强了南北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知识点】隋朝的建立与统一;科举制的创立与完善;大运河的开通
【解析】【分析】(1)依据课本所学,581年杨坚建立隋朝,杨坚就是隋文帝,589年隋朝灭亡南方的陈,结束了东汉末年以来400多年的分裂局面,重新统一了全国。隋文帝在位期间,一项重要的改革是通过考试选拔政府官吏,因此材料一中的“他”指的是隋文帝杨坚。
(2)依据课本所学,隋炀帝时期,设进士科,考核参选者对时事的看法,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我国科举制度正式形成。
(3)依据材料三“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隋亡”是指隋朝灭亡;“水殿龙舟事”是指隋炀帝乘龙舟游江都,因此诗中的“河”是指隋朝大运河。从605年起,隋炀帝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全长两千多千米,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但大运河的修建给当时的人民造成很大的徭役负担,是隋朝的灭亡的重要原因。
(4)依据课本所学,从605年起,隋炀帝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全长两千多千米,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因此图中A是涿郡;B是洛阳;C是余杭。
(5)依据课本所学,隋炀帝为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用六年时间开凿了大运河。大运河开通后,大大促进了南北政治、经济、文化交流,成为贯通南北的大动脉。
【点评】本题采用图文结合的形式,考查隋朝的建立与统一、科举制度的创立与完善的有关知识。所设置的几个小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难度不大。同时,培养良好的时空观念也是学好历史的一个重要方法之一。
17.【答案】(1)状况:社会经济繁荣。原因:隋文帝在位时,发展经济,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社会经济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隋朝疆域辽阔、国力强盛。
(2)关系:隋文帝时,社会经济迅速发展,为大运河的开凿创造了物质条件。
(3)感想:体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勤劳和创造力等。
(4)理由:大运河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大运河是人类利用自然、造福人类的杰作,是人类共同的财富。(言之有理即可)
【知识点】隋朝的建立与统一;大运河的开通
【解析】【分析】(1)依据材料一信息“ 中外仓库,无不盈积 ”“ 天下储积,得供五六十年 ”,可以看出, 隋文帝时期社会经济繁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 隋文帝在位时,发展经济,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社会经济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隋朝疆域辽阔、国力强盛。
(2)依据所学知识,分析可知, 隋文帝时,社会经济迅速发展,为大运河的开凿创造了物质条件。
(3)本题是开放性题目,言之成理即可。如: 感想:体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勤劳和创造力等。
(4)依据材料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大运河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大运河是人类利用自然、造福人类的杰作,是人类共同的财富。(言之有理即可)
故答案为:(1) 状况:社会经济繁荣。原因:隋文帝在位时,发展经济,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社会经济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隋朝疆域辽阔、国力强盛。
(2) 关系:隋文帝时,社会经济迅速发展,为大运河的开凿创造了物质条件。
(3) 感想:体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勤劳和创造力等。
(4) 理由:大运河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大运河是人类利用自然、造福人类的杰作,是人类共同的财富。(言之有理即可)
【点评】(1)本题的第一问,需要学生理解材料信息,这是文言文,只要读懂材料含义,用自己的话陈述即可,注意语言的规范;第二问是考查对基础知识的识记,可以从多方面分析回答,尽可能的回答全面。
(2)本题考查理解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两者之间关系的理解来回答,一般就是什么为什么奠定了基础,创造了条件之类,平时的学习中注意积累。
(3)本题是开放性题目,言之成理即可。
(4)本题考查理解识记。解答时,理解题干要求是关键,也就是题干要求回答什么,这其实是考查大运河的巨大价值和作用。
18.【答案】(1)北方民族的交融;南方经济的发展;人民渴望统一。
(2)原因:隋文帝统一南北后,励精图治,改革制度,发展生产,注重吏治。表现:国家统一安定,人们负担较轻,社会经济繁荣。
(3)是个滥用民力、残暴的皇帝。隋文帝时国家经济繁荣,使隋炀帝具备了开通大运河的经济实力;隋朝国家的统一,使隋炀帝有征发几百万人开凿大运河的可能性;利用天然河道和前代开凿的几段古运河。
【知识点】隋朝的建立与统一;大运河的开通;隋朝的灭亡
【解析】【分析】 (1)本题考查隋朝的建立与统一的有关知识。分析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由于北方民族的交融,南方经济的发展,人民渴望统一,所以杨坚建立的隋朝能够完成统一大业。
(2) 本题考查“开皇盛世”的有关知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隋文帝统一全国后,发展经济,编订户籍,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这一系列措施,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使人口数量和垦田面积大幅度增长,隋朝成为疆域辽阔、国力强盛的王朝。
(3)本题考查大运河开通的有关知识。分析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隋炀帝是个滥用民力、残暴的皇帝。隋炀帝之所以能够开通大运河主要是因为隋文帝时国家经济繁荣,使隋炀帝具备了开通大运河的经济实力;隋朝国家的统一,使隋炀帝有征发几百万人开凿大运河的可能性;利用天然河道和前代开凿的几段古运河。
故答案为:(1) 北方民族的交融;南方经济的发展;人民渴望统一。
(2) 原因:隋文帝统一南北后,励精图治,改革制度,发展生产,注重吏治。表现:国家统一安定,人们负担较轻,社会经济繁荣。
(3) 隋炀帝是个滥用民力、残暴的皇帝。隋文帝时国家经济繁荣,使隋炀帝具备了开通大运河的经济实力;隋朝国家的统一,使隋炀帝有征发几百万人开凿大运河的可能性;利用天然河道和前代开凿的几段古运河。
【点评】这是一道有关隋朝的统一与灭亡的专题。内容涉及了隋的统一、开通大运河等相关史实。问题的设置既注重基础性,又注重概括性,对学生的答题能力要求较高,难度较大。
19.【答案】(1)选拔官员注重门第和出身,不注重才能,世家大族的子弟通过门第即可进入仕途。
(2)科举制度。隋文帝注重考察人才的学识,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隋炀帝时,进士科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正式确立。
(3)维护封建统治秩序。
【知识点】科举制的创立与完善
【解析】【分析】 (1)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要求具备解读材料与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一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含义:只要你出生在上等人家,不管才能和品德如何差,都能顺利做大官;如果你出生在下等人家,你才能和品德再好也没办法做大官。)可知: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选官的依据是门第出身。
(2)本题考查科举制度的创立与完善的有关知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隋文帝即位后,废除了前朝的选官制度,注重考查人才的学识,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隋炀帝时,进士科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度的正式确立。科举制度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选官的范围,是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故答案为:(1) 选拔官员注重门第和出身,不注重才能,世家大族的子弟通过门第即可进入仕途。
(2) 科举制度。隋文帝注重考察人才的学识,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隋炀帝时,进士科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正式确立。
(3) 维护封建统治秩序。
【点评】这是一道有关开创科举取士制度的专题。内容涉及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选拔官员的制度、科举制度的创立与完善等相关史实。这样的专题既考查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识记能力,也综合考查了学生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难度不大。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