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七下第三章 第1节机械运动(中等难度)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教版科学七下第三章 第1节机械运动(中等难度)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50.3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1-03-16 07:17:54

文档简介

浙教版科学七下第三章 第1节机械运动(中等难度)
一、单选题
1.土星的第六颗卫星简称“土卫六”,它的表面覆盖了厚厚的大气层,地表有山脉、湖泊、河流,被认为是与地球最为相似的星球。“土卫六”离地球最近时,距离地球约为1.3×1012m,假如小宇此时站在“土卫六”上,能用望远镜看到地球上的景象,他看到的是(  )
A.地球上106个小时前的景象 B.地球上1个多小时前的景象
C.地球上现在的景象 D.地球上1个多小时后的景象
2.在高墙前叫喊,要听到与原声分开的回声,人站的位置至少离墙(人耳能区分前后两次声音的时间间隔至少为0.1 s)(  )
A.34 m B.17 m
C.5 m D.缺少条件,无法计算
3.(2020八上·浙江期末)如图,图甲是小车甲运动的s-t图像,图乙是小车乙运动的v-t图像,由图像可知(  )
A.甲、乙都由静止开始运动
B.甲、乙都以2m/s匀速运动
C.甲、乙两车经过5s一定相遇
D.甲车速度越来越大,乙车速度不变
4.(2020八上·海曙月考)古诗词是我国的文化瑰宝,很多诗句里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如“不疑行船动,唯看远树来”中,“远树来”所选择的参照物是(  )
A.行船 B.远树 C.河岸 D.山峰
5.(2020七下·上虞期末)如图所示是小球在相等时间间隔内运动情景模型图,对于小球运动的描述,可能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
A.小球从碗边释放后滚下
B.小球沿斜面向上冲,而后下行
C.小球从高处下落,碰地面后反弹
D.小球在水平面上运动,碰到障碍物后反弹
6.(2020七下·江干期末)当下人们崇尚身体锻炼,小金妈妈以2米/秒的速度快走,小金以7.2千米/时的速度慢跑,则(  )
A.小金的跑步速度比妈妈走路速度快
B.妈妈2米/秒的快走一定是匀速直线运动
C.相同时间内,两人运动的路程是相同的
D.以妈妈为参照物,小金向前运动
7.(2020七下·鄞州期末)一篇科普文章中写道,即使太阳突然消失,人类也不能“第一时间”发现,因为尽管阳光信使一路狂奔,当他来到我们面前时已经过去8.333333分钟!据此估算太阳与地球之间的距离最接近下列选项中的(  )
A.1.5亿千米 B.150亿千米 C.15×108m D.1.5×1011km
8.(2020七下·余杭期末)晋朝的葛洪在《抱朴子》中说:“游云西行,而谓月之东驰。”认为云朵向西运动,月亮向东运动,他选择的参照物分别是(  )
A.山、地面 B.月亮、地面 C.山、云朵 D.江水、山
9.(2020七下·吴兴期末)《龟兔赛跑》新篇:兔子和乌龟自从上次赛跑后,成为了好朋友,于是在以后的旅行中,陆地上兔子背着乌龟跑,在水中乌龟驮着兔子游,兔子和乌龟因此都走得更快更远。当兔子背着乌龟在陆地上奔跑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以兔子为参照物,乌龟是运动的
B.以乌龟为参照物,兔子是静止的
C.以路边的大树为参照物,乌龟和兔子都是静止的
D.以地面为参照物,乌龟和兔子都是静止的
10.(2020·温州)小明家的窗外有条公路。他看到窗外的情景由图甲变为图乙,判断轿车是运动的。他选择的参照物不可能是(  )
A.房子的窗户 B.路边的灯杆 C.行驶的卡车 D.轿车的司机
11.如图为高速摄像机拍摄的子弹穿过苹果的照片。若子弹的平均速度是900m/s,则子弹穿过苹果的时间大约为(  )
A.0.1min B.0.1s C.0.1ms D.0.1μs
12.学校运动会上进行百米赛跑,当甲同学超越乙同学时,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甲同学相对于乙同学是向后运动的
B.乙同学相对于地面是向后运动的
C.裁判员看甲、乙两同学都是向前运动的
D.观众看甲同学是向前运动的,看乙同学是向后运动的
13.短跑运动员在某次百米赛跑中测得5s末的速度为9.0m/s,10s末到达终点的速度为10.2m/s,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前5s内运动员的平均速度为4.5m/s
B.在后5s内运动员的平均速度为9.6m/s
C.在本次百米赛跑中运动员的平均速度为10.0m/s
D.在本次百米赛跑中运动员的平均速度为9.1m/s
14.甲、乙两人分别在并列的两架升降机中,各自以自己为参照物,甲看见乙在上升,楼房也在上升,乙看见楼房在上升,如果以地面为参照物,则他们运动的状态是(  )
A.甲在上升,乙在下降 B.甲、乙都在下降,但乙比甲快
C.甲、乙都在下降,但甲比乙快 D.以上三种情况都不对
15.如图是相向而行的甲、乙两物体的s-t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相遇时两物体通过的路程均为100m
B.0~30s内甲、乙均做匀速直线运动
C.甲、乙是同时出发的
D.甲的运动速度为10m/s
二、填空题
16.2016年11月19日,“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与“天宫二号”目标飞行器成功实现自动交会对接,对接后,“神舟十一号”相对于“天宫二号”是   的。“天宫二号”是我国自主研发的第二个空间实验室,并将最终建设成为空间站。空间站既能作为   的研究室和实验站,又能作为人类飞向月球和其他行星的   。
17.超声波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是1400m/s,人们利用超声波从海面发出,遇到海底被反射回来的特点,测出某次测试中超声波在水中的传播时间为6s,则此处海水的深度约为   km;已知光在水中的传播速度约为2×105km/s,若光能被海底反射回来,则从此处的海面发出的光到接收到海底反射回来的光所需的时间是   s。
18.神话故事中孙悟空一个跟斗可行十万八千里(约为5.4×104km),设翻一个跟斗用的时间是1s,则孙悟空飞行的速度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真空中的光速。
19.2019年4月10日21点整召开的全球新闻发布会上,由事件视界望远镜拍摄的距离地球5500万光年的M87星系黑洞的照片被发布,这是人类史上首张黑洞照片。光年是   单位,“M87*黑洞”距离地球约为   km。
20.2019年1月3日,“嫦娥四号”成功着陆在月球背面的预选着陆区,月球车“玉兔二号”到达月面开始巡视探测;同年1月11日,“嫦娥四号”着陆器与“玉兔二号”巡视器完成两器互拍,达到工程既定目标,标志着“嫦娥四号”任务圆满成功。假设你将来到月球上旅游时,向地球上的亲朋好友发送无线电信号,试想你的“祝福”到达地球的时间约为   s。(已知地月距离约3.84×105km,无线电信号传播速度与光速相等)
21.一个人站在两个平行的峭壁间的山谷中大喊一声,0.3 s和0.7 s后听到前后两次回声,若当时声速为330 m/s,则此峡谷之间的宽度为   m。
22.回音壁、三音石、莺莺塔都有非常美妙的声音现象,它是古代建筑师利用   造成的音响效果。某人对着山崖大喊一声,经1.2 s后听到回声,则此人离山崖的距离大约是   m。
23.(2020八上·瑞安开学考)新加坡圣淘沙岛iFly是目前世界最大的室内跳伞模拟装置。体验者在风洞内凭借风力悬空飞行,进而摆出各种造型、做出各种动作,以此获得高空跳伞的刺激体验。
(1)体验者获得高空跳伞的刺激体验,原因是以流动的空气为参照物,人是    的。
(2)在风洞中,人受到空气向上的作用力会随着风速的增大面增大。迎风面积是指人受到风的正面作用面积,已知在风速相同时入受到空气向上的作用力和人的迎风面的面积成正比,根据以下甲、乙两图可以判断体重相同的A、B同学,   同学的迎风面积大。
三、实验探究题
24.(2020·三门模拟)小科同学为研究小木块在足够长斜面上的运动规律,每次都使小木块从斜面上O点静止释放,沿斜面向下运动,每隔1秒测出木块通过的路程,记录数据如下。
从O点开始计时的时间t/s 0 1 2 3 4 5
从O点开始的路程s/m 0 0.3 1.2 2.7 4.8
 
(1)通过分析上表数据可知:木块在斜面上运动状态   (填“改变或不改变”),木块自O点开始计时,5s内通过的路程为   ;
(2)若要使5秒内木块通过的路程更大些,请提出一种可行的方法。   。
25.(2020·湖州模拟)如图所示是表面光滑、斜面倾斜程度可调的实验装置。小明用其探究“物体由静止沿光滑斜面下滑到底端的速度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他提出如下猜想:
A.可能与物体质量有关;B.可能与斜面倾斜程度有关;C.可能与物体下滑起点的高度有关。
可供选用的器材:质量不同的钢球若干,刻度尺,量筒,秒表。

斜面倾斜程度 较大 较小
实验次数 1 2 3 1 2 3
小球从P运动到Q的时间1/s 5.1 5.0 5.1 5.1 5.1 5.0
(1)若用图甲装置探究猜想A,除秒表外,还要选用的器材是   。
(2)丙表格是利用一钢球探究猜想B,根据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3)写出上述实验中产生误差的一种原因:   。
(4)如乙图所示,让小球从A点静止释放,运动到C点时,若一切外力消失,则小球会沿哪条路线继续运动,并写出你判断的依据。   。
四、解答题
26.闪电和打雷是由于云朵的摩擦和放电引起的,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其实雷声和闪电是同时发出的。
(1)如果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c,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v,我们在看到闪电后经过时间t才听到雷声,则闪电处离观察者多远?
(2)如果光速c远大于声速v,则这个距离近似等于多少?
27.用激光发射器向月球发射信号,第一次发信号后经2.7s接收到返回信号;隔一些日子后,第二次发出信号经2.6s接收到返回信号。据此请你计算,月球这两个位置到地球的距离相差大约多少千米?
28.在南极科学考察过程中,我国科考队员展开了多项科学探究。科考队员钻探获取了冰层深处的冰芯,钻探过后,为测量冰孔的深度,科考队员使用探测仪在冰面向冰孔内发射一束激光,经1.6×10-6s,探测仪接收到反射激光,求冰孔的深度是多少米?(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108m/s,光在冰中的传播速度为2.3×108m/s)
29.一辆汽车朝正前方的山崖匀速行驶,在距离山崖700
m处鸣笛,汽车继续向前行驶40 m后,司机刚好听到第二次笛声,求汽车行驶的速度。(声音的传播速度为340 m/s)
30.为了测定声音在钢中的传播速度,在一根长664
m的钢轨一端用铁锤沿钢轨方向敲击一下,在另一端听到两次声音。第一次响声是由钢轨传来的,第二次是由空气传来的,记录两次响声间隔的时间是1.87 s。如果当时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为332 m/s,求声音在钢轨中的传播速度(保留到整数)。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地球上的光传播到“土卫六”上也需要时间,根据计算即可。
【解答】光从地球传播到“土卫六”上的时间。
因此它看到的是地球上1个多小时以前的景象。
故B正确,而A、C、D错误。
故选B。
2.【答案】B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人到墙壁的距离恰好等于声音传播距离的一半,据此计算出即可。
【解答】在高墙前叫喊,要听到与原声分开的回声,
人站的位置至少离墙。
故选B。
3.【答案】B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根据速度公式,结合图像的特点对各个选项进行分析即可。
【解答】A.根据图像可知,当时间为零时,甲的路程为零,即甲从静止开始运动;当时间为零时,乙的速度为2m/s,因此乙不是从零开始的,故A错误;
B.当甲运动5s时通过的路程为10m,那么甲的速度为:,而乙的速度也是2m/s,故B正确;
C.甲和乙的速度相同,如果方向相同,那么它们之间的距离保持不变,不可能相遇;如果方向相反,那么它们的相遇时间由他们之间的距离决定,故C错误;
D.甲和乙的速度都保持不变,做匀速运动,故D错误。
故选B。
4.【答案】A
【知识点】参照物及其选择
【解析】【分析】如果物体是运动的,那么它相对参照物的位置变化;如果物体是静止的,那么它相对参照物的位置不变,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远树来”描述的是树在运动,因为树相对与行船的位置不断改变,所以选择的参照物是行船,故A正确,而B、C、D错误。
故选A。
5.【答案】B
【知识点】速度与物体运动
【解析】【分析】根据图片确定小球的运动特点,然后对各个选项进行分析,哪个选项中的现象与其相符,那么它就是正确选项。
【解答】根据图片可知,小球从起点出发后,先做减速运动,再做加速运动,最后回到起点。
A.小球从碗边释放后滚下,小球先做加速运动,再做减速运动,与图不符,故A错误;
B.小球沿斜面向上冲时做减速运动,而后下行做加速运动,最后回到起点,与图相符,故B正确;
C.小球从高处下落时做加速运动,碰地面后反弹做减速运动,与图不符,故C错误;
D.小球在水平面上运动由于受到阻力做减速运动,碰到障碍物后反弹,可能不会回到原来的起点,且仍然做减速运动,与图不符,故D错误。
故选B。
6.【答案】C
【知识点】参照物及其选择;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1m/s=3.6km/h,将单位换算后比较大小即可;
(2)速度的大小与运动轨迹无关;
(3)根据公式s=vt比较即可;
(4)如果物体相对参照物的位置发生改变,那么它是运动的;否则,它就是静止的。
【解答】A.小金妈妈的速度2m/s=7.2km/h,与小金的速度相等,故A错误;
B.妈妈快走的路线不一定是直线,因此她不一定做匀速直线运动,故B错误;
C.根据s=vt可知,在相同时间内,两人运动的路程是相同的,故C正确;
D.以妈妈为参照物,小金与妈妈的相对位置保持不变,因此小金是静止的,故D错误。
故选C。
7.【答案】A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大约为3×108m/s,根据s=vt计算太阳到地球的距离。
【解答】阳光到达地球的时间t=8.33min≈500s;
太阳到地球的距离:s=vt=3×108m/s×500s=1.5×1011m=1.5亿千米。
故A正确,而B、C、D错误。
故选A。
8.【答案】C
【知识点】参照物及其选择
【解析】【分析】如果物体相对参照物的位置发生改变,那么它就是运动的;否则,它就是静止的。
【解答】如果以地面上静止不动的山为参照物,云朵在向西的方向上距离山越来越远,那么云朵是向西运动的。以云朵为参照物,月亮在向东的方向上距离不断增大,所以它是向东运动的,故C正确,而A、B、D错误。
故选C。
9.【答案】B
【知识点】参照物及其选择
【解析】【分析】如果物体相对参照物的位置发生改变,那么它在运动;如果物体相对参照物的位置保持不变,那么它在静止,据此分析。
【解答】A.以兔子为参照物,乌龟相对兔子的位置保持不变,因此乌龟是静止的,故A错误;
B.以乌龟为参照物,兔子相对于乌龟的位置保持不变,因此兔子是静止的,故B正确;
C. 以路边的大树为参照物,乌龟和兔子相对于大树的位置不断改变,因此它们都是运动的,故C错误;
D.以地面为参照物,乌龟和兔子相对于地面的位置不断改变,因此它们都是运动的,故D错误。
故选B。
10.【答案】D
【知识点】参照物及其选择
【解析】【分析】如果物体是运动的,那么它相对参照物的位置不断改变;如果物体是静止的,那么它相对参照物的位置保持不变。
【解答】轿车相对于房子的窗户、路边的灯杆和行驶的卡车,位置都在不断变化,所以它肯定是运动的;而轿车相对于司机的位置保持不变,即它是静止的,因此他选择的参照物不可能是轿车的司机,故D正确,而A、B、C错误。
故选D。
11.【答案】C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一个苹果的直径大约10cm,根据公式计算即可。
【解答】假设一个苹果的直径大约10cm=0.1m,
那么子弹穿过苹果的时间大约为:。
故C正确,而A、B、D错误。
故选C。
12.【答案】C
【知识点】参照物及其选择
【解析】【分析】如果物体相对参照物的位置发生改变,那么它是运动的;否则,它就是静止的。
【解答】学校运动会上进行百米赛跑,当甲同学超越乙同学时,
A.如果以乙同学为参照物,那么甲在向前的方向上距离不断增大,因此甲同学向前运动,故A错误;
B.如果以地面为参照物,乙在向前的方向上距离不断增大,因此乙同学向前运动,故B错误;
C.如果以裁判员为参照物,甲和乙同学在向前的方向上距离不断增大,因此他们都是向前运动的,故C正确;
D.以观众为参照物,甲和乙同学都在向前的方向上距离不断增大,因此他们都向前运动,故D错误。
故选C。
13.【答案】C
【知识点】平均速度的计算及测量
【解析】【分析】平均速度等于总路程和对应总时间的比值,即计算即可。
【解答】因为不知道前5s内的路程和后5s内的路程,因此无法计算平均速度,故A、B错误;
百米赛跑的路程为100m,时间为10s,那么运动员的平均速度为:,故C正确,D错误。
故选C。
14.【答案】C
【知识点】参照物及其选择
【解析】【分析】以地面为参照物,楼房是静止不动的,首先根据甲和乙看到楼房的运动情况判断它们的运动方向,然后再根据甲看到乙的情形判断速度大小。
【解答】以地面为参照物,楼房是静止不动的。因为甲和乙都看到楼房在上升,所以甲和乙都在向下运动;因为甲看见乙在上升,所以甲下降的速度肯定大于乙,故C正确,而A、B、D错误。
故选C。
15.【答案】D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将相遇和出发时到起点的距离相减得到两个物体相遇时通过的路程;
(2)根据图像的形状分析甲和乙的运动状态;
(3)根据图像确定甲和乙的出发时间,然后进行比较;
(4)从图中找到甲运动的时间和对应的路程,根据公式计算即可。
【解答】A.相遇时,甲和乙都距离起点100m。因为甲出发时距离起点400m,那么相遇时它经过的路程:400m-100m=300m。乙就是从起点出发的,因此它的路程就是100m,故A错误;
B.0~30s内,甲的s-t图像是一条斜线,因此做匀速直线运动。乙在前10s内保持静止状态,因此在0~30s内没有做匀速直线运动,故B错误;
C.甲是从0s出发的,而乙是从10s出发,故C错误;
D.根据图像可知,甲在40s内经过的路程为400m,那么它的速度为:,故D正确。
故选D。
16.【答案】静止;空间科学技术;中间站
【知识点】参照物及其选择;人类对宇宙的认识
【解析】【分析】判断一个物体的运动和静止,首先确定一个参照物,被研究的物体和参照物之间发生了位置的改变,被研究的物体是运动的,否则是静止的。
【解答】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进行对接完成后,两者之间的相对位置不变,处于相对静止状态,“天宫二号”是我国自主研发的第二个空间实验室,并将最终建设成为空间站。空间站既能作为空间科学技术的研究室和实验站,又能作为人类飞向月球和其他行星的中间站 。
故答案为:静止;空间科学技术;中间站
17.【答案】4.2;4.2×10-5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超声波传播的距离等于海底深度的2倍,根据公式计算海水的深度;
(2)根据公式计算光传播的时间。
【解答】(1) 此处海水的深度约;
(2)光所需的时间是:。
18.【答案】小于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根据速度公式计算出孙悟空的速度,然后与光速比较大小即可。
【解答】孙悟空的速度。
因此孙悟空飞行的速度小于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19.【答案】长度;5.2×1020
【知识点】光的传播速度与光年;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光传播一年所经过的距离叫光年;
(2)根据s=vt计算“M87*黑洞”到地球的距离。
【解答】(1)光年是长度单位;
(2) “M87*黑洞”距离地球 :s=vt=3×105km/s×(3600s×24×365×5500×104)=5.2×1020km。
20.【答案】1.28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根据公式计算“祝福”到达地球的时间。
【解答】“祝福”到达地球的时间。
21.【答案】165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人到一侧峭壁之间的距离等于回声传播路程的一半,然后将人到两侧峭壁的距离相加得到峡谷的宽度。
【解答】此峡谷之间的宽度为:s=s1+s2=。
22.【答案】声音的反射;204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后不会停止传播,而是改变传播方向继续传播,这就是声音的反射;
(2)人到山崖的距离等于声音传播距离的一半,即根据s=vt计算人到山崖的距离。
【解答】(1)回音壁、三音石、莺莺塔都有非常美妙的声音现象,它是古代建筑师利用声音的反射造成的音响效果。
(2)人到山崖的距离s=vt=×340m/s×1.2s=204m。
23.【答案】(1)运动
(2)A
【知识点】参照物及其选择;二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如果物体相对参照物的位置保持不变,那么它是静止的;否则,它是运动的;
(2)首先根据二力平衡比较两个同学受到作用力的大小,再根据“作用力与迎风面积和风速的关系”比较它们迎风面积的大小关系。
【解答】(1)以流动的空气为参照物,体验者相对空气的位置不断改变,因此人是运动的。
(2)当两位同学都在空中保持静止时,它们受到的向上的作用力与自身重力相互平衡,即作用力等于重力。因为两位同学体重相同,所以它们受到的空气的作用力大小相等。根据甲图可知,A同学距离风洞远,因此风速小,那么A同学的受力面积更大。
24.【答案】(1)改变;7.5m
(2)让O点的高度更高(或让斜面更加光滑等)
【知识点】平均速度的计算及测量
【解析】【分析】(1)将相邻的路程相减,计算出每秒内物体运动的路程,从而确定它的运动状态是否改变。将每组的路程和时间进行比较,找到路程和时间之间的数量关系,进而计算出5s内通过的路程。
(2)木块的运动速度与它在斜面上的高度和受到的阻力大小有关,据此确定增大路程的方法。
【解答】(1)根据表格可知,第1s内通过的路程为0.3m,第2s内通过的距离为:1.2m-0.3m=0.9m,第3s内通过的距离为:2.7m-1.2m=1.5m……,可见,在相同的时间内,木块通过的路程在不断增大,因此木块在斜面上的运动状态改变。
因为0.3×12=0.3;0.3×22=1.2;0.3×32=2.7……,可见,木块通过的路程与时间之间的关系是:s=0.3t2。将t=5s代入公式得到:s=0.3×(5)2=7.5,因此5s内通过的路程是7.5m。
(2)若要使5秒内木块通过的路程更大些,可行的方法:让O点的高度更高(或让斜面更加光滑等)。
25.【答案】(1)质量不同的钢球、刻度尺
(2)物体由静止沿光滑斜面下滑到底端的速度大小与斜面的倾斜程度无关
(3)“秒表测时不准”或“起点位置放置不准”
(4)b,物体不受外力时将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不变
【知识点】速度与物体运动
【解析】【分析】(1)确定猜想A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根据物理量选择测量工具;
(2)根据丙表格,分析物体到达底端时的速度与斜面的倾斜角度是否有关;
(3)根据s=vt可知,影响速度大小的就是距离和时间,据此确定引起误差的原因;
(4)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分析即可。
【解答】(1)用图甲装置探究猜想A,即物体到达底端时的速度与物体质量的关系,需要控制斜面的倾斜角度和小球下落高度相同,而改变小球质量,并记录到达时间,因此除了秒表外,还需要质量不同的小球和刻度尺;
(2)根据丙表格可知,当斜面的倾斜角度发生改变时,小球的运动时间几乎不变,即它的运动速度不变,那么得到结论: 物体由静止沿光滑斜面下滑到底端的速度大小与斜面的倾斜程度无关 ;
(3)在上述实验中产生误差的原因: “秒表测时不准”或“起点位置放置不准” ;
(4)当小球到达C点时,它的运动方向为水平方向,因此如果在此点时外力都消失,那么它将沿b路线继续运动,依据是: 物体不受外力时将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不变 。
26.【答案】(1)解:设距离为s,由 - =t,解得s=
(2)解:vt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闪电的传播速度远远大于雷声,因此闪电传播的时间短,而雷声传播的时间长,那么二者的时间差△t=t雷-t闪,然后用速度公式替换其中的两个时间,最后进行推导计算;
(2)如果光速c远大于声速v,那么光传播的时间几乎为零,根据s=vt计算打雷的地方到观察者的距离即可。
27.【答案】解:第一次激光信号从地球传向月球的时间为t=2.7s÷2=1.35s,第二次激光信号从地球传向月球的时间为t′=2.6s÷2=1.3s。根据s=vt可得,第一次月球到地球距离为s=3×108m/s×1.35s=4.05×108m,第二次月球到地球距离为s′=3×108m/s×1.3s=3.9×108m,则月球在这两个位置到地球距离的差值为Δs=s-s′=4.05×108m-3.9×108m=1.5×107m=1.5×104km。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激光信号从发射到接收的时间恰好等于从地球到月球时间的2倍,据此分析计算出前后两次激光信号从地球到月球的时间,然后根据速度公式s=vt分别计算出前后两次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距离,最后将两个距离相减得到月球到地球之间的距离差。
28.【答案】解:冰孔深度h=vt=3×108m/s ×0.5×1.6×10-6s=240m。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冰孔的深度等于激光传播距离的一半,即根据计算即可。
29.【答案】解:声音传播的距离s=700 m+700 m-40 m=1360 m,声音传播的时间t= = =4 s,所以汽车行驶速度v1= = =10 m/s。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司机鸣笛后,声音和汽车都同时向前运动,当第二次听到鸣笛声时,声音与汽车相遇,那么声音传播的距离和汽车行驶距离的和刚好等于原来汽车到山崖距离的2倍,据此计算出声音传播的距离,再根据计算出声音传播的时间。汽车行驶40m的时间与这个时间相等,即最后根据计算汽车的行驶速度。
30.【答案】解: 因为v= ,所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时间t1= = =2 s。声音在钢轨中的传播时间t2=t1-t间=2 s-1.87 s=0.13 s,则在钢轨中的传播速度v2= = ≈5108 m/s。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首先根据计算出声音通过空气传来所用的时间,再根据t2=t1-t间计算出声音通过钢轨传来所用的时间,最后再根据计算出声音在钢轨中的速度。
1 / 1浙教版科学七下第三章 第1节机械运动(中等难度)
一、单选题
1.土星的第六颗卫星简称“土卫六”,它的表面覆盖了厚厚的大气层,地表有山脉、湖泊、河流,被认为是与地球最为相似的星球。“土卫六”离地球最近时,距离地球约为1.3×1012m,假如小宇此时站在“土卫六”上,能用望远镜看到地球上的景象,他看到的是(  )
A.地球上106个小时前的景象 B.地球上1个多小时前的景象
C.地球上现在的景象 D.地球上1个多小时后的景象
【答案】B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地球上的光传播到“土卫六”上也需要时间,根据计算即可。
【解答】光从地球传播到“土卫六”上的时间。
因此它看到的是地球上1个多小时以前的景象。
故B正确,而A、C、D错误。
故选B。
2.在高墙前叫喊,要听到与原声分开的回声,人站的位置至少离墙(人耳能区分前后两次声音的时间间隔至少为0.1 s)(  )
A.34 m B.17 m
C.5 m D.缺少条件,无法计算
【答案】B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人到墙壁的距离恰好等于声音传播距离的一半,据此计算出即可。
【解答】在高墙前叫喊,要听到与原声分开的回声,
人站的位置至少离墙。
故选B。
3.(2020八上·浙江期末)如图,图甲是小车甲运动的s-t图像,图乙是小车乙运动的v-t图像,由图像可知(  )
A.甲、乙都由静止开始运动
B.甲、乙都以2m/s匀速运动
C.甲、乙两车经过5s一定相遇
D.甲车速度越来越大,乙车速度不变
【答案】B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根据速度公式,结合图像的特点对各个选项进行分析即可。
【解答】A.根据图像可知,当时间为零时,甲的路程为零,即甲从静止开始运动;当时间为零时,乙的速度为2m/s,因此乙不是从零开始的,故A错误;
B.当甲运动5s时通过的路程为10m,那么甲的速度为:,而乙的速度也是2m/s,故B正确;
C.甲和乙的速度相同,如果方向相同,那么它们之间的距离保持不变,不可能相遇;如果方向相反,那么它们的相遇时间由他们之间的距离决定,故C错误;
D.甲和乙的速度都保持不变,做匀速运动,故D错误。
故选B。
4.(2020八上·海曙月考)古诗词是我国的文化瑰宝,很多诗句里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如“不疑行船动,唯看远树来”中,“远树来”所选择的参照物是(  )
A.行船 B.远树 C.河岸 D.山峰
【答案】A
【知识点】参照物及其选择
【解析】【分析】如果物体是运动的,那么它相对参照物的位置变化;如果物体是静止的,那么它相对参照物的位置不变,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远树来”描述的是树在运动,因为树相对与行船的位置不断改变,所以选择的参照物是行船,故A正确,而B、C、D错误。
故选A。
5.(2020七下·上虞期末)如图所示是小球在相等时间间隔内运动情景模型图,对于小球运动的描述,可能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
A.小球从碗边释放后滚下
B.小球沿斜面向上冲,而后下行
C.小球从高处下落,碰地面后反弹
D.小球在水平面上运动,碰到障碍物后反弹
【答案】B
【知识点】速度与物体运动
【解析】【分析】根据图片确定小球的运动特点,然后对各个选项进行分析,哪个选项中的现象与其相符,那么它就是正确选项。
【解答】根据图片可知,小球从起点出发后,先做减速运动,再做加速运动,最后回到起点。
A.小球从碗边释放后滚下,小球先做加速运动,再做减速运动,与图不符,故A错误;
B.小球沿斜面向上冲时做减速运动,而后下行做加速运动,最后回到起点,与图相符,故B正确;
C.小球从高处下落时做加速运动,碰地面后反弹做减速运动,与图不符,故C错误;
D.小球在水平面上运动由于受到阻力做减速运动,碰到障碍物后反弹,可能不会回到原来的起点,且仍然做减速运动,与图不符,故D错误。
故选B。
6.(2020七下·江干期末)当下人们崇尚身体锻炼,小金妈妈以2米/秒的速度快走,小金以7.2千米/时的速度慢跑,则(  )
A.小金的跑步速度比妈妈走路速度快
B.妈妈2米/秒的快走一定是匀速直线运动
C.相同时间内,两人运动的路程是相同的
D.以妈妈为参照物,小金向前运动
【答案】C
【知识点】参照物及其选择;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1m/s=3.6km/h,将单位换算后比较大小即可;
(2)速度的大小与运动轨迹无关;
(3)根据公式s=vt比较即可;
(4)如果物体相对参照物的位置发生改变,那么它是运动的;否则,它就是静止的。
【解答】A.小金妈妈的速度2m/s=7.2km/h,与小金的速度相等,故A错误;
B.妈妈快走的路线不一定是直线,因此她不一定做匀速直线运动,故B错误;
C.根据s=vt可知,在相同时间内,两人运动的路程是相同的,故C正确;
D.以妈妈为参照物,小金与妈妈的相对位置保持不变,因此小金是静止的,故D错误。
故选C。
7.(2020七下·鄞州期末)一篇科普文章中写道,即使太阳突然消失,人类也不能“第一时间”发现,因为尽管阳光信使一路狂奔,当他来到我们面前时已经过去8.333333分钟!据此估算太阳与地球之间的距离最接近下列选项中的(  )
A.1.5亿千米 B.150亿千米 C.15×108m D.1.5×1011km
【答案】A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大约为3×108m/s,根据s=vt计算太阳到地球的距离。
【解答】阳光到达地球的时间t=8.33min≈500s;
太阳到地球的距离:s=vt=3×108m/s×500s=1.5×1011m=1.5亿千米。
故A正确,而B、C、D错误。
故选A。
8.(2020七下·余杭期末)晋朝的葛洪在《抱朴子》中说:“游云西行,而谓月之东驰。”认为云朵向西运动,月亮向东运动,他选择的参照物分别是(  )
A.山、地面 B.月亮、地面 C.山、云朵 D.江水、山
【答案】C
【知识点】参照物及其选择
【解析】【分析】如果物体相对参照物的位置发生改变,那么它就是运动的;否则,它就是静止的。
【解答】如果以地面上静止不动的山为参照物,云朵在向西的方向上距离山越来越远,那么云朵是向西运动的。以云朵为参照物,月亮在向东的方向上距离不断增大,所以它是向东运动的,故C正确,而A、B、D错误。
故选C。
9.(2020七下·吴兴期末)《龟兔赛跑》新篇:兔子和乌龟自从上次赛跑后,成为了好朋友,于是在以后的旅行中,陆地上兔子背着乌龟跑,在水中乌龟驮着兔子游,兔子和乌龟因此都走得更快更远。当兔子背着乌龟在陆地上奔跑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以兔子为参照物,乌龟是运动的
B.以乌龟为参照物,兔子是静止的
C.以路边的大树为参照物,乌龟和兔子都是静止的
D.以地面为参照物,乌龟和兔子都是静止的
【答案】B
【知识点】参照物及其选择
【解析】【分析】如果物体相对参照物的位置发生改变,那么它在运动;如果物体相对参照物的位置保持不变,那么它在静止,据此分析。
【解答】A.以兔子为参照物,乌龟相对兔子的位置保持不变,因此乌龟是静止的,故A错误;
B.以乌龟为参照物,兔子相对于乌龟的位置保持不变,因此兔子是静止的,故B正确;
C. 以路边的大树为参照物,乌龟和兔子相对于大树的位置不断改变,因此它们都是运动的,故C错误;
D.以地面为参照物,乌龟和兔子相对于地面的位置不断改变,因此它们都是运动的,故D错误。
故选B。
10.(2020·温州)小明家的窗外有条公路。他看到窗外的情景由图甲变为图乙,判断轿车是运动的。他选择的参照物不可能是(  )
A.房子的窗户 B.路边的灯杆 C.行驶的卡车 D.轿车的司机
【答案】D
【知识点】参照物及其选择
【解析】【分析】如果物体是运动的,那么它相对参照物的位置不断改变;如果物体是静止的,那么它相对参照物的位置保持不变。
【解答】轿车相对于房子的窗户、路边的灯杆和行驶的卡车,位置都在不断变化,所以它肯定是运动的;而轿车相对于司机的位置保持不变,即它是静止的,因此他选择的参照物不可能是轿车的司机,故D正确,而A、B、C错误。
故选D。
11.如图为高速摄像机拍摄的子弹穿过苹果的照片。若子弹的平均速度是900m/s,则子弹穿过苹果的时间大约为(  )
A.0.1min B.0.1s C.0.1ms D.0.1μs
【答案】C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一个苹果的直径大约10cm,根据公式计算即可。
【解答】假设一个苹果的直径大约10cm=0.1m,
那么子弹穿过苹果的时间大约为:。
故C正确,而A、B、D错误。
故选C。
12.学校运动会上进行百米赛跑,当甲同学超越乙同学时,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甲同学相对于乙同学是向后运动的
B.乙同学相对于地面是向后运动的
C.裁判员看甲、乙两同学都是向前运动的
D.观众看甲同学是向前运动的,看乙同学是向后运动的
【答案】C
【知识点】参照物及其选择
【解析】【分析】如果物体相对参照物的位置发生改变,那么它是运动的;否则,它就是静止的。
【解答】学校运动会上进行百米赛跑,当甲同学超越乙同学时,
A.如果以乙同学为参照物,那么甲在向前的方向上距离不断增大,因此甲同学向前运动,故A错误;
B.如果以地面为参照物,乙在向前的方向上距离不断增大,因此乙同学向前运动,故B错误;
C.如果以裁判员为参照物,甲和乙同学在向前的方向上距离不断增大,因此他们都是向前运动的,故C正确;
D.以观众为参照物,甲和乙同学都在向前的方向上距离不断增大,因此他们都向前运动,故D错误。
故选C。
13.短跑运动员在某次百米赛跑中测得5s末的速度为9.0m/s,10s末到达终点的速度为10.2m/s,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前5s内运动员的平均速度为4.5m/s
B.在后5s内运动员的平均速度为9.6m/s
C.在本次百米赛跑中运动员的平均速度为10.0m/s
D.在本次百米赛跑中运动员的平均速度为9.1m/s
【答案】C
【知识点】平均速度的计算及测量
【解析】【分析】平均速度等于总路程和对应总时间的比值,即计算即可。
【解答】因为不知道前5s内的路程和后5s内的路程,因此无法计算平均速度,故A、B错误;
百米赛跑的路程为100m,时间为10s,那么运动员的平均速度为:,故C正确,D错误。
故选C。
14.甲、乙两人分别在并列的两架升降机中,各自以自己为参照物,甲看见乙在上升,楼房也在上升,乙看见楼房在上升,如果以地面为参照物,则他们运动的状态是(  )
A.甲在上升,乙在下降 B.甲、乙都在下降,但乙比甲快
C.甲、乙都在下降,但甲比乙快 D.以上三种情况都不对
【答案】C
【知识点】参照物及其选择
【解析】【分析】以地面为参照物,楼房是静止不动的,首先根据甲和乙看到楼房的运动情况判断它们的运动方向,然后再根据甲看到乙的情形判断速度大小。
【解答】以地面为参照物,楼房是静止不动的。因为甲和乙都看到楼房在上升,所以甲和乙都在向下运动;因为甲看见乙在上升,所以甲下降的速度肯定大于乙,故C正确,而A、B、D错误。
故选C。
15.如图是相向而行的甲、乙两物体的s-t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相遇时两物体通过的路程均为100m
B.0~30s内甲、乙均做匀速直线运动
C.甲、乙是同时出发的
D.甲的运动速度为10m/s
【答案】D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将相遇和出发时到起点的距离相减得到两个物体相遇时通过的路程;
(2)根据图像的形状分析甲和乙的运动状态;
(3)根据图像确定甲和乙的出发时间,然后进行比较;
(4)从图中找到甲运动的时间和对应的路程,根据公式计算即可。
【解答】A.相遇时,甲和乙都距离起点100m。因为甲出发时距离起点400m,那么相遇时它经过的路程:400m-100m=300m。乙就是从起点出发的,因此它的路程就是100m,故A错误;
B.0~30s内,甲的s-t图像是一条斜线,因此做匀速直线运动。乙在前10s内保持静止状态,因此在0~30s内没有做匀速直线运动,故B错误;
C.甲是从0s出发的,而乙是从10s出发,故C错误;
D.根据图像可知,甲在40s内经过的路程为400m,那么它的速度为:,故D正确。
故选D。
二、填空题
16.2016年11月19日,“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与“天宫二号”目标飞行器成功实现自动交会对接,对接后,“神舟十一号”相对于“天宫二号”是   的。“天宫二号”是我国自主研发的第二个空间实验室,并将最终建设成为空间站。空间站既能作为   的研究室和实验站,又能作为人类飞向月球和其他行星的   。
【答案】静止;空间科学技术;中间站
【知识点】参照物及其选择;人类对宇宙的认识
【解析】【分析】判断一个物体的运动和静止,首先确定一个参照物,被研究的物体和参照物之间发生了位置的改变,被研究的物体是运动的,否则是静止的。
【解答】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进行对接完成后,两者之间的相对位置不变,处于相对静止状态,“天宫二号”是我国自主研发的第二个空间实验室,并将最终建设成为空间站。空间站既能作为空间科学技术的研究室和实验站,又能作为人类飞向月球和其他行星的中间站 。
故答案为:静止;空间科学技术;中间站
17.超声波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是1400m/s,人们利用超声波从海面发出,遇到海底被反射回来的特点,测出某次测试中超声波在水中的传播时间为6s,则此处海水的深度约为   km;已知光在水中的传播速度约为2×105km/s,若光能被海底反射回来,则从此处的海面发出的光到接收到海底反射回来的光所需的时间是   s。
【答案】4.2;4.2×10-5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超声波传播的距离等于海底深度的2倍,根据公式计算海水的深度;
(2)根据公式计算光传播的时间。
【解答】(1) 此处海水的深度约;
(2)光所需的时间是:。
18.神话故事中孙悟空一个跟斗可行十万八千里(约为5.4×104km),设翻一个跟斗用的时间是1s,则孙悟空飞行的速度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真空中的光速。
【答案】小于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根据速度公式计算出孙悟空的速度,然后与光速比较大小即可。
【解答】孙悟空的速度。
因此孙悟空飞行的速度小于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19.2019年4月10日21点整召开的全球新闻发布会上,由事件视界望远镜拍摄的距离地球5500万光年的M87星系黑洞的照片被发布,这是人类史上首张黑洞照片。光年是   单位,“M87*黑洞”距离地球约为   km。
【答案】长度;5.2×1020
【知识点】光的传播速度与光年;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光传播一年所经过的距离叫光年;
(2)根据s=vt计算“M87*黑洞”到地球的距离。
【解答】(1)光年是长度单位;
(2) “M87*黑洞”距离地球 :s=vt=3×105km/s×(3600s×24×365×5500×104)=5.2×1020km。
20.2019年1月3日,“嫦娥四号”成功着陆在月球背面的预选着陆区,月球车“玉兔二号”到达月面开始巡视探测;同年1月11日,“嫦娥四号”着陆器与“玉兔二号”巡视器完成两器互拍,达到工程既定目标,标志着“嫦娥四号”任务圆满成功。假设你将来到月球上旅游时,向地球上的亲朋好友发送无线电信号,试想你的“祝福”到达地球的时间约为   s。(已知地月距离约3.84×105km,无线电信号传播速度与光速相等)
【答案】1.28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根据公式计算“祝福”到达地球的时间。
【解答】“祝福”到达地球的时间。
21.一个人站在两个平行的峭壁间的山谷中大喊一声,0.3 s和0.7 s后听到前后两次回声,若当时声速为330 m/s,则此峡谷之间的宽度为   m。
【答案】165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人到一侧峭壁之间的距离等于回声传播路程的一半,然后将人到两侧峭壁的距离相加得到峡谷的宽度。
【解答】此峡谷之间的宽度为:s=s1+s2=。
22.回音壁、三音石、莺莺塔都有非常美妙的声音现象,它是古代建筑师利用   造成的音响效果。某人对着山崖大喊一声,经1.2 s后听到回声,则此人离山崖的距离大约是   m。
【答案】声音的反射;204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后不会停止传播,而是改变传播方向继续传播,这就是声音的反射;
(2)人到山崖的距离等于声音传播距离的一半,即根据s=vt计算人到山崖的距离。
【解答】(1)回音壁、三音石、莺莺塔都有非常美妙的声音现象,它是古代建筑师利用声音的反射造成的音响效果。
(2)人到山崖的距离s=vt=×340m/s×1.2s=204m。
23.(2020八上·瑞安开学考)新加坡圣淘沙岛iFly是目前世界最大的室内跳伞模拟装置。体验者在风洞内凭借风力悬空飞行,进而摆出各种造型、做出各种动作,以此获得高空跳伞的刺激体验。
(1)体验者获得高空跳伞的刺激体验,原因是以流动的空气为参照物,人是    的。
(2)在风洞中,人受到空气向上的作用力会随着风速的增大面增大。迎风面积是指人受到风的正面作用面积,已知在风速相同时入受到空气向上的作用力和人的迎风面的面积成正比,根据以下甲、乙两图可以判断体重相同的A、B同学,   同学的迎风面积大。
【答案】(1)运动
(2)A
【知识点】参照物及其选择;二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如果物体相对参照物的位置保持不变,那么它是静止的;否则,它是运动的;
(2)首先根据二力平衡比较两个同学受到作用力的大小,再根据“作用力与迎风面积和风速的关系”比较它们迎风面积的大小关系。
【解答】(1)以流动的空气为参照物,体验者相对空气的位置不断改变,因此人是运动的。
(2)当两位同学都在空中保持静止时,它们受到的向上的作用力与自身重力相互平衡,即作用力等于重力。因为两位同学体重相同,所以它们受到的空气的作用力大小相等。根据甲图可知,A同学距离风洞远,因此风速小,那么A同学的受力面积更大。
三、实验探究题
24.(2020·三门模拟)小科同学为研究小木块在足够长斜面上的运动规律,每次都使小木块从斜面上O点静止释放,沿斜面向下运动,每隔1秒测出木块通过的路程,记录数据如下。
从O点开始计时的时间t/s 0 1 2 3 4 5
从O点开始的路程s/m 0 0.3 1.2 2.7 4.8
 
(1)通过分析上表数据可知:木块在斜面上运动状态   (填“改变或不改变”),木块自O点开始计时,5s内通过的路程为   ;
(2)若要使5秒内木块通过的路程更大些,请提出一种可行的方法。   。
【答案】(1)改变;7.5m
(2)让O点的高度更高(或让斜面更加光滑等)
【知识点】平均速度的计算及测量
【解析】【分析】(1)将相邻的路程相减,计算出每秒内物体运动的路程,从而确定它的运动状态是否改变。将每组的路程和时间进行比较,找到路程和时间之间的数量关系,进而计算出5s内通过的路程。
(2)木块的运动速度与它在斜面上的高度和受到的阻力大小有关,据此确定增大路程的方法。
【解答】(1)根据表格可知,第1s内通过的路程为0.3m,第2s内通过的距离为:1.2m-0.3m=0.9m,第3s内通过的距离为:2.7m-1.2m=1.5m……,可见,在相同的时间内,木块通过的路程在不断增大,因此木块在斜面上的运动状态改变。
因为0.3×12=0.3;0.3×22=1.2;0.3×32=2.7……,可见,木块通过的路程与时间之间的关系是:s=0.3t2。将t=5s代入公式得到:s=0.3×(5)2=7.5,因此5s内通过的路程是7.5m。
(2)若要使5秒内木块通过的路程更大些,可行的方法:让O点的高度更高(或让斜面更加光滑等)。
25.(2020·湖州模拟)如图所示是表面光滑、斜面倾斜程度可调的实验装置。小明用其探究“物体由静止沿光滑斜面下滑到底端的速度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他提出如下猜想:
A.可能与物体质量有关;B.可能与斜面倾斜程度有关;C.可能与物体下滑起点的高度有关。
可供选用的器材:质量不同的钢球若干,刻度尺,量筒,秒表。

斜面倾斜程度 较大 较小
实验次数 1 2 3 1 2 3
小球从P运动到Q的时间1/s 5.1 5.0 5.1 5.1 5.1 5.0
(1)若用图甲装置探究猜想A,除秒表外,还要选用的器材是   。
(2)丙表格是利用一钢球探究猜想B,根据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3)写出上述实验中产生误差的一种原因:   。
(4)如乙图所示,让小球从A点静止释放,运动到C点时,若一切外力消失,则小球会沿哪条路线继续运动,并写出你判断的依据。   。
【答案】(1)质量不同的钢球、刻度尺
(2)物体由静止沿光滑斜面下滑到底端的速度大小与斜面的倾斜程度无关
(3)“秒表测时不准”或“起点位置放置不准”
(4)b,物体不受外力时将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不变
【知识点】速度与物体运动
【解析】【分析】(1)确定猜想A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根据物理量选择测量工具;
(2)根据丙表格,分析物体到达底端时的速度与斜面的倾斜角度是否有关;
(3)根据s=vt可知,影响速度大小的就是距离和时间,据此确定引起误差的原因;
(4)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分析即可。
【解答】(1)用图甲装置探究猜想A,即物体到达底端时的速度与物体质量的关系,需要控制斜面的倾斜角度和小球下落高度相同,而改变小球质量,并记录到达时间,因此除了秒表外,还需要质量不同的小球和刻度尺;
(2)根据丙表格可知,当斜面的倾斜角度发生改变时,小球的运动时间几乎不变,即它的运动速度不变,那么得到结论: 物体由静止沿光滑斜面下滑到底端的速度大小与斜面的倾斜程度无关 ;
(3)在上述实验中产生误差的原因: “秒表测时不准”或“起点位置放置不准” ;
(4)当小球到达C点时,它的运动方向为水平方向,因此如果在此点时外力都消失,那么它将沿b路线继续运动,依据是: 物体不受外力时将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不变 。
四、解答题
26.闪电和打雷是由于云朵的摩擦和放电引起的,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其实雷声和闪电是同时发出的。
(1)如果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c,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v,我们在看到闪电后经过时间t才听到雷声,则闪电处离观察者多远?
(2)如果光速c远大于声速v,则这个距离近似等于多少?
【答案】(1)解:设距离为s,由 - =t,解得s=
(2)解:vt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闪电的传播速度远远大于雷声,因此闪电传播的时间短,而雷声传播的时间长,那么二者的时间差△t=t雷-t闪,然后用速度公式替换其中的两个时间,最后进行推导计算;
(2)如果光速c远大于声速v,那么光传播的时间几乎为零,根据s=vt计算打雷的地方到观察者的距离即可。
27.用激光发射器向月球发射信号,第一次发信号后经2.7s接收到返回信号;隔一些日子后,第二次发出信号经2.6s接收到返回信号。据此请你计算,月球这两个位置到地球的距离相差大约多少千米?
【答案】解:第一次激光信号从地球传向月球的时间为t=2.7s÷2=1.35s,第二次激光信号从地球传向月球的时间为t′=2.6s÷2=1.3s。根据s=vt可得,第一次月球到地球距离为s=3×108m/s×1.35s=4.05×108m,第二次月球到地球距离为s′=3×108m/s×1.3s=3.9×108m,则月球在这两个位置到地球距离的差值为Δs=s-s′=4.05×108m-3.9×108m=1.5×107m=1.5×104km。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激光信号从发射到接收的时间恰好等于从地球到月球时间的2倍,据此分析计算出前后两次激光信号从地球到月球的时间,然后根据速度公式s=vt分别计算出前后两次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距离,最后将两个距离相减得到月球到地球之间的距离差。
28.在南极科学考察过程中,我国科考队员展开了多项科学探究。科考队员钻探获取了冰层深处的冰芯,钻探过后,为测量冰孔的深度,科考队员使用探测仪在冰面向冰孔内发射一束激光,经1.6×10-6s,探测仪接收到反射激光,求冰孔的深度是多少米?(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108m/s,光在冰中的传播速度为2.3×108m/s)
【答案】解:冰孔深度h=vt=3×108m/s ×0.5×1.6×10-6s=240m。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冰孔的深度等于激光传播距离的一半,即根据计算即可。
29.一辆汽车朝正前方的山崖匀速行驶,在距离山崖700
m处鸣笛,汽车继续向前行驶40 m后,司机刚好听到第二次笛声,求汽车行驶的速度。(声音的传播速度为340 m/s)
【答案】解:声音传播的距离s=700 m+700 m-40 m=1360 m,声音传播的时间t= = =4 s,所以汽车行驶速度v1= = =10 m/s。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司机鸣笛后,声音和汽车都同时向前运动,当第二次听到鸣笛声时,声音与汽车相遇,那么声音传播的距离和汽车行驶距离的和刚好等于原来汽车到山崖距离的2倍,据此计算出声音传播的距离,再根据计算出声音传播的时间。汽车行驶40m的时间与这个时间相等,即最后根据计算汽车的行驶速度。
30.为了测定声音在钢中的传播速度,在一根长664
m的钢轨一端用铁锤沿钢轨方向敲击一下,在另一端听到两次声音。第一次响声是由钢轨传来的,第二次是由空气传来的,记录两次响声间隔的时间是1.87 s。如果当时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为332 m/s,求声音在钢轨中的传播速度(保留到整数)。
【答案】解: 因为v= ,所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时间t1= = =2 s。声音在钢轨中的传播时间t2=t1-t间=2 s-1.87 s=0.13 s,则在钢轨中的传播速度v2= = ≈5108 m/s。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首先根据计算出声音通过空气传来所用的时间,再根据t2=t1-t间计算出声音通过钢轨传来所用的时间,最后再根据计算出声音在钢轨中的速度。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