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人教版八年级下学期期中模拟测试卷一
一、单选题
1.(2020八下·齐齐哈尔期中)要让一株桃树上有的枝条开红花,有的枝条开白花,园艺师可采用的方法是
A.种子繁殖 B.孢子生殖 C.嫁接 D.扦插
2.(2020八下·山西月考)下列各项描述的生殖方式属于有性生殖的是( )
A.玉米的种子繁殖 B.玫瑰的扦插
C.水杉的组织培养 D.苹果的嫁接
3.(2020·海淀模拟)如图表示了果蝇的一生与蜕皮激素水平之间的关系,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果蝇的发育属于不完全变态发育
B.外骨骼限制生长,因此有蜕皮现象
C.蜕皮激素水平在蛹期达到最高值
D.生长发育可能与蜕皮激素水平有关
4.(2020八下·昌吉期中)下图表示家蚕发育过程的四个阶段。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取食桑叶的阶段是④
B.制作丝绸的蚕丝取自③
C.④与③差异很大,所以家蚕的发育是变态发育
D.发育过程的正确顺序是②④③①
5.(2020·崂山模拟)下列关于动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青蛙在生殖季节,雌雄抱对,进行体内受精
B.“须臾十来往,犹恐巢中饥”描述了鸟的育雏行为
C.鸟类在飞行时,肺和气囊都能进行气体交换,故称为双重呼吸
D.蝙蝠适于飞行的外部形态特点是身体为流线型、体表被覆羽毛、前肢变成翼
6.(2020八下·盐都月考)“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下列关于蛙的生殖和发育等说法错误的是( )
A.蛙的皮肤具有辅助呼吸的功能
B.蝌蚪的呼吸器官经历从外鳃到内鳃的变化过程
C.高声鸣叫的是雌蛙,是一种生殖行为
D.两栖类在进化上属于水生向陆生过渡类型
7.(2020八下·东台期中)下列关于鸟类的生殖和发育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交配、产卵、孵卵是鸟类繁殖的必备环节
B.③是气室,为胚胎发育提供氧气
C.⑦是系带,可以固定卵黄,起到保护作用
D.鸟的受精卵从母体产出后,需要适宜条件才继续发育
8.(2020八下·海淀期中)下列动物行为中不属于鸟类繁殖行为的是( )
①交配 ②筑巢 ③化蛹 ④育雏 ⑤结茧 ⑥孵化 ⑦跳舞
A.①② B.②⑦ C.④⑥ D.③⑤
9.(2020·深圳)遗传学家把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称为相对性状 下列属于相对性状的一组是( )
A.豌豆的圆粒与豌豆的皱粒 B.狗的卷毛与狗的黄毛
C.番茄的红色与樱桃的红色 D.人的双眼皮与人的有耳垂
10.(2020·雅安)下列有关水稻染色体、基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水稻基因是水稻DNA分子上有遗传效应的片段
B.水稻的性状由基因控制着
C.已知水稻体细胞有12对染色体,则精子中有6对染色体
D.水稻的性状也受到环境的影响
11.(2020·成都)下列表示细胞核中染色体、DNA,基因三者之间关系的示意图,最合理的是( )
A. B.
C. D.
12.(2017八上·东明期中)某一相对性状,甲桃树的基因组成为AA,乙桃树的基因组成为aa,如果甲桃树的花粉落到乙桃树的柱头上,结出桃子,那么该桃子胚的基因组成是( )
A.AA B.aa C.Aa D.Aaa
13.(2018·济源模拟)辣椒使寿光蔬菜大棚重要的经济作物,常见红、黄两种颜色。为防止疫病,常采用嫁接育苗。现将基因组成为dd(黄色)的接穗嫁接到基因组成为Dd(红色)的辣椒上,并授以基因组成为DD的花粉,将当年所结的种子种下去,第二年授以dd花粉后,所结辣椒果实颜色和胚的基因组成分别是( )
A.红色 Dd或dd B.黄色 Dd
C.红色 DD或Dd D.红色 DD、Dd或dd
14.(2020八下·湛江开学考)下列关于人类遗传病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遗传病是由遗传物质的改变引起的
B.显性遗传病的后代一定患该种遗传病
C.近亲结婚比非近亲结婚的后代患遗传病的几率大得多
D.没有患遗传病不能说明不携带遗传病基因
15.(2020·苏州)下列有关人类性别决定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类性别主要由性染色体决定
B.性染色体只存在于生殖细胞中
C.生男生女取决于母亲卵细胞中性染色体的类型
D.理论上一对夫妇生男生女的概率是不同的
16.(2020·江门模拟)人的体细胞中有23对染色体,则卵细胞、神经元、成熟的红细胞以及血小板的染色体数目分别是( )
A.23对、23对、23条、23对 B.23条、23对、0条、0条
C.23条、23条、0条、23对 D.23对、23条、23对、23对
17.(2020·兰州)下列关于变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变异对生物的生存都是有利的
B.没有可遗传变异,也能产生新的生物类型
C.变异现象是普遍存在的
D.生物的变异都是可遗传的
18.(2020八下·吴忠期末)下列属于可遗传变异的是( )
A.染黄的头发 B.晒黑的皮肤
C.太空椒 D.营养不良偏瘦
19.(2020八上·洛川期末)生命的起源很久以来一直吸引着人们去探求,也不断有各种各样的争论。而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学说被许多学者认同。下列关于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学说,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米勒的模拟实验为化学进化学说的第一个阶段提供了有力支持。
B.我国科学家利用氨基酸合成结晶牛胰岛素支持了化学进化学说第二个阶段的推测。
C.化学进化学说的最后一个阶段,从有机物到原始生命的演变,缺乏足够的实验证据。
D.米勒的模拟实验证实了,原始地球上能够形成有机物,进而演变成了原始生命。
20.(2019八上·东台期中)下列有关生命起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地球上的生命起源于非生命物质
B.米勒实验说明在原始的地球上原始大气可以形成原始生命
C.原始大气成分中不含氧气
D.原始生命诞生的重要标志是能实现原始的新陈代谢和个体增殖
21.(2020八上·广饶月考)下列几组植物的繁殖,哪组属于无性繁殖 ( )
①鼠尾草靠丸花蜂传粉繁殖后代②玉米种子种下去长出玉米植株③小麦靠风力传播花粉进行繁殖④马铃薯块茎上的芽眼里会发出芽来⑤竹鞭节上的芽可以形成竹笋,进而长成新竹子;⑥秋海棠的叶子发出芽和根,进而长出新的植株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④⑤⑥
22.(2020八下·齐齐哈尔期中)人的皮肤颜色由基因A和a控制,正常肤色由显性基因A控制,白化肤色由隐性基因a控制。一对肤色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肤色白化的男孩,则该男孩的基因组成是( )
A.AA B.Aa C.aa D.AA或Aa
23.(2020八下·东台期中)下列关于遗传和变异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父母均为双眼皮,小明是单眼皮,则是父母体细胞中均含有控制单眼皮的基因
B.葱的地下部分和地上部分的颜色不同,是基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C.婷婷的A型血和芳芳的B型血属于相对性状
D.成对的基因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
24.(2017八下·盐湖期末)下列疾病不属于遗传病的是( )
A.艾滋病 B.白化病 C.血友病 D.色盲
25.(2020八下·东台期中)小明学完有关知识后,觉得李商隐《无题》中的“春蚕到死丝方尽”不符合家蚕的发育过程,他试着将诗句做了修改,你认为下列哪句应该是小明想要表达的内容( )
A.春蚕化蛹丝方尽 B.春蚕产卵丝方尽
C.春蚕交尾丝方尽 D.春蚕蜕皮丝方尽
二、实验探究题
26.(2018·双清模拟)生产实践中,人们通常利用植物的无性生殖来栽培农作物和园林植物.
(1)如图所示的繁殖方式叫 ,为提高接穗成活率,使用该方法时,应该使接穗与砧木的 紧密结合.
(2)孙悟同学为了探究扦插材料的处理方法,上网查阅相关资料,发现这样一句话“植物扦插茎段下端经过适宜浓度的某物质溶液处理后,能促使其生出新根”.这句话正确吗?为此他设计了如下实验进行探究:
第一步:准备生长健壮的同种植物枝条,切成相同的茎段若干,随机均分为两组,编号为A、B.
第二步:将A组茎段的下端用某溶液处理,B组茎段的下端用等量蒸馏水处理,然后放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培养.
第三步:一段时间后观察并记录A、B两组茎段生出新根的数量.
结果预测与分析:
①A组茎段生出新根的数量明显多于B组,说明 .
②若 ,说明该浓度的某物质溶液对植物茎段生根有抑制作用.
三、综合题
27.(2020八下·吴忠期末)如图是被子植物桃花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从植物体结构层次看,花属于 。
(2)花的主要结构是雄蕊和雌蕊。雄蕊的[ ] 里有花粉,能形成精子;雌蕊子房的[ ] 里有卵细胞。
(3)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受精卵发育成种子的 。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属于 。具有该生殖方式的生物,其后代产生的变异性更 。(填:“大”或“小”)。
28.(2018八下·西华期中)下图是叶蝉发育过程不同时期的形态图,请据图回答:
(1)由图可知,叶蝉的发育与___________相同。
A.青蛙 B.家蚕 C.蝗虫 D.鱼类
(2)图中①叫 ,叶蝉的发育过程要经过 (用箭头和图中编号表示)三个时期,这样的发育过程被称作 发育。
(3)蜜蜂的发育过程比叶蝉的发育过程多一个 时期,被称作 发育。
29.(2020八下·吉林期中)下图是鸡蛋的结构图,据图作答:
(1)填出又图中下列序号所指的结构名称:
① ② ③ ④ ⑤ ⑦
(2)标号 和 为胚胎发育提供营养。
(3)卵黄中央盘状的小白点是 ,在适宜的条件下发育成 。
30.(2020·岑溪模拟)小明发现爸爸妈妈的发际线都是“V”字形,而自己的发际线是平直的。他利用所学的遗传学知识来解释这种性状的遗传规律。
(1)“V”形发际和平直发际在遗传学上可称为 ,其中 为隐性性状。
(2)爸爸妈妈通过 将控制发际形状的 传递给小明。
(3)如果用A、a表示控制发际形状的基因,控制小明发际形状的基因组成为 。
(4)如果小明的爸爸妈妈再生一个孩子,这个孩子是“V”形发际的概率是 。
31.(2020八下·偃师期中)下表是对3个家庭进行某些可遗传性状调查的结果。请根据所学知识分析表格回答下列问题:
家庭 性状 父亲 母亲 孩子
1号 眼皮 双眼皮 双眼皮 单眼皮
2号 酒窝 无酒窝 有酒窝 有酒窝
3号 先天聋哑 正常 正常 先天聋哑
(1)3个家庭中的孩子都出现了与父母亲不同的性状,这种子代个体与亲代个体不相似的现象在遗传学上叫做 。
(2)如果双眼皮和单眼皮由一对基因A和a控制,则1号家庭中,单眼皮孩子的基因组成为 ;父亲的基因组成为 ;母亲的基因组成为 。如果该家庭的单眼皮女儿长大后做了“双眼皮手术”,后来和一个单眼皮的男子结婚,他们所生小孩为双眼皮的概率为 。
(3)如果2号家庭中孩子的控制酒窝的基因型为Bb,那么母亲的基因组成为 。
32.(2020八上·广饶月考)人类的遗传信息是通过染色体在亲代与子代之间传递的。小文是个爱动脑的孩子,如图一是小文画的细胞中的部分染色体和基因的关系图,图二是她绘制的自己家族的眼睑性状遗传图谱。请分析回答:
(1)由图一可知,小文画的是一个体细胞,判断依据是: 。
(2)图一中的基因组成是 ,此人可能产生 种类型的生殖细胞。此人产生的生殖细胞中, (能或否)同时含有1号和2号染色体,因为: 。
(3)小文的父母都是双眼皮,小文是单眼皮,这种现象在生物学上称为 。父母体内控制眼皮性状的基因在生殖过程中通过 细胞传递给小文。
(4)如果B表示显性基因,b表示隐性基因,根据遗传图谱我们可以判断,小文父母的基因型为 。小文的父母准备生二胎,再生一个单眼皮女孩子的可能性是 。
(5)小文进入青春期后,变得越来越漂亮,但她对自己的单眼皮不满意,通过手术变成了双眼皮。成年后,如果小文与一双眼皮的男子结婚,后代一定会是双眼皮吗?请分析原因: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营养繁殖的常用方法
【解析】【解答】嫁接属于无性繁殖,嫁接由接穗和砧木两部分组成,其成活率的关键是形成层的吻合。嫁接时选择抗干旱、抗寒、抗病等能力强的植物为砧木,选植物果大,质优、品质好的品种为接穗,植物开花、果实等表现出接穗枝条的特征,因此要让一株桃树上有的枝条开红花,有的枝条开白花,园艺师可采用的方法是嫁接,故答案为:C符合题意。
【分析】此题考查嫁接的知识,嫁接属于无性繁殖,没有精子和卵细胞结合成受精卵的过程,因而后代一般不会出现变异,能保持嫁接上去的接穗优良性状的稳定据此作答。
2.【答案】A
【知识点】植物的有性生殖
【解析】【解答】解:A.玉米的种子是通过开花、传粉并结出果实,由果实中的种子来繁殖后代。是有性生殖,符合题意。
BCD.“玫瑰的扦插”、“水杉的组织培养”、“苹果的嫁接”,都没有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因此都属于无性生殖,不符合题意。
【分析】(1)有性生殖是指经过两性生殖细胞(例如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成为受精卵,再由受精卵发育成为新的个体的生殖方式。(2)无性生殖的关键在于没有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方式,如嫁接、扦插、压条、克隆、组织培养等。
3.【答案】A
【知识点】昆虫的生殖和发育
【解析】【解答】A.果蝇的发育经过受精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属于完全变态发育,幼虫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与成虫显著不同,故A错误。
B.果蝇的体表有外骨骼,具有保护内部柔软的身体和防止体内水分的散失的作用,外骨骼不能随着蝗虫身体的生长而长大,所以在昆虫的生长发育过程中,有脱掉原来的外骨骼的现象,这就是蜕皮,故B正确。
C.识图可知,蜕皮激素的分泌活动正好在蜕皮过程以前达到最高峰,即蛹期,故C正确。
D.蜕皮激素是一类具有强蜕皮活性的物质,具有促进细胞生长的作用,促进生长发育,故D正确。
故答案为:A。
【分析】昆虫的发育分为完全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完全变态发育过程为:卵→幼虫→蛹→成虫;不完全变态发育过程为:卵→若虫→成虫。
4.【答案】C
【知识点】昆虫的生殖和发育
【解析】【解答】取食桑叶的阶段是④幼虫期,A正确;
制作丝绸的蚕丝取自③蛹期,B正确;
家蚕等昆虫的发育要经过受精卵、幼虫、蛹、成虫4个时期,而且④幼虫和①成虫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上有明显的差异,C错误;
家蚕等昆虫的发育要经过②受精卵、④幼虫、③蛹、①成虫4个时期,属于完全变态发育,D正确。
【分析】完全变态:蜜蜂、家蚕等昆虫的发育要经过受精卵、幼虫、蛹、成虫4个时期,而且幼虫和成虫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上有明显的差异,这样的发育过程叫完全变态。
不完全变态:指蟋蟀、蝼蛄、螳螂等昆虫的一生经历受精卵、幼虫、成虫三个时期,而且幼虫和成虫的形态结构非常相似,生活习性也几乎一致的发育过程。
5.【答案】B
【知识点】动物行为的类型;哺乳动物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鸟适于飞行的形态结构特点
【解析】【解答】A.青蛙属于两栖动物,雌雄异体,生殖和发育都在水中完成,雌雄蛙抱对后,将精子和卵子产在水中,体外受精,幼体在水中发育,抱对可以增加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率,A不符合题意。
B.因为鸟类的新陈代谢十分旺盛,需要大量的食物才能维持生存,而在繁殖季节, 雏鸟的食量需求更大,一天中往往需要亲鸟饲喂十几次,才能保证它们的生长发育。故“须臾十来往,犹恐巢中饥”描述了鸟的育雏行为,B符合题意。
C.鸟类的双重呼吸:在飞行时,外界气体进入肺进行一次气体交换, 一部分气体进入气囊,当两翼下垂时气囊里面的气体出来在肺进行第二次气体交换,所以吸气和呼气时肺内都会进行气体交换。但气囊内,不能进行气体的交换,C不符合题意。
D.鸟类适于飞行的外部形态特点是身体为流线型、体表被覆羽毛、前肢变成翼等,而蝙蝠具有体表被毛、胎生、哺乳的特征,为哺乳动物,不属于鸟类,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分析】1、青蛙生殖:春末夏初,雄蛙鸣叫→雌雄蛙抱对→雌蛙排卵、雄蛙排精→体外受精。雌雄蛙分别把卵细胞和精子排到水中,精卵在水中结合形成受精卵,这种受精方式称为体外受精。
2、鸟的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气囊辅助呼吸,气囊还有减小身体比重、减少内脏器官之间的摩擦和散发体内过多热量的作用。
3、鸟类与飞行生活相适应的特征如下:鸟类的身体呈流线型、体表被覆羽毛;前肢变成翼;骨大多中空,很薄,有的愈合在一起;用肺呼吸,气囊辅助呼吸;直肠极短,能减轻体重。
6.【答案】C
【知识点】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解析】【解答】解:A.青蛙的皮肤裸露,表面有黏液,可辅助肺进行呼吸,A正确。
B.蝌蚪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鳃的演变经历从外鳃到内鳃的变化过程,B正确。
C.雄性青蛙在口的后方有鸣囊,可以鸣叫,雄蛙鸣叫是为了吸引雌蛙,属于雌雄两性之间的求偶现象,属于生殖行为,C错误。
D.青蛙的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既能生活在水中也能生活在陆地上,主要用肺呼吸。两栖类是从水生向陆生过渡的类群,D正确。
【分析】两栖动物是雌雄异体,在水中完成体外受精;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发育为变态发育,成体既能生活在水中,又能生活在陆地上,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
7.【答案】A
【知识点】鸟类的生殖和发育;鸟卵的结构
【解析】【解答】A. 鸟类的繁殖行为有求偶、交配、筑巢、产卵、孵卵、育雏,并不是所有的鸟类都有这些繁殖行为,例如,杜鹃就不筑巢、不育雏、不孵卵。但鸟类必须具备的繁殖过程有求偶、交配、产卵,A错误。
B.③是气室,贮存空气,可以为胚胎发育提供氧气,B正确。
C.⑦是系带,起固定卵黄的作用,C正确。
D .鸟的受精卵在母体内就开始发育,当雌鸟产下受精卵后,由于外界温度低于亲鸟的体温,胚胎停止发育,需由亲鸟孵化才能继续发育,D正确。
【分析】鸟卵的结构图中各部分的名称依次是:①卵壳、②卵壳膜、③气室、④卵白、⑤胚盘、⑥卵黄、⑦系带、⑧卵黄膜。
8.【答案】D
【知识点】鸟类的生殖和发育
【解析】【解答】鸟类的生殖一般要经历6个过程,即筑巢--求偶--交配--产卵--孵卵--育雏,有的鸟类在求偶时通过跳舞来相互吸引,交配后通过受精形成受精卵。其中所有鸟类都要经历的阶段有3个,即求偶、交配、产卵。化蛹和结茧是不完全变态发育过程中的两步,不是鸟类的生殖行为。可见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在繁殖季节,许多鸟类会表现出各种各样的求偶行为,求偶成功,雌雄鸟进行交配,精子和卵细胞在雌鸟的体内结合成受精卵.然后选择合适的场所构筑巢穴.接着,雌鸟产下具有坚硬外壳的大型的卵.鸟的受精卵在雌鸟体内就已经开始发育,产出后,由于外界温度低于亲鸟的体温,需要由亲鸟孵化才能继续发育.孵化出后,一些晚成雏尚未充分发育,需要由亲鸟喂养一段时间,才能独立生活.所以鸟类的繁殖行为的几个过程的顺序为:求偶、交配、筑巢、产卵、孵化、育雏.有的鸟不筑巢,不孵卵,不育雏,如杜鹃.杜鹃将卵产在其他鸟类(如画眉,鸦雀,寿带鸟和柳莺)的巢内,让这些鸟类为其孵卵、育雏.无论各种鸟的生殖和发育有何特点,在生殖和发育的过程中,鸟必须有求偶、交配、产卵等行为.
9.【答案】A
【知识点】性状和相对性状
【解析】【解答】A.豌豆的圆粒与皱粒是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称为相对性状,A符合题意。
B.狗的卷毛和黄毛是两种性状,不是相对性状,B不符合题意。
C.番茄与樱桃是两种不同的生物,不是相对性状,C不符合题意。
D.人的有耳垂和双眼皮是两种性状,不是相对性状,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称为相对性状。如人的单眼皮和双眼皮。
10.【答案】C
【知识点】基因、环境与性状的关系
【解析】【解答】A.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因此,水稻基因是水稻DNA分子上有遗传效应的片段,A正确。
B.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亲代遗传给子代是基因而不是性状。因此,水稻的性状由基因控制着,B正确。
C.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数与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相同,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是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的一半且成单不成对。因此,已知水稻的体细胞中有12对染色体,那么水稻的精子中的染色体数为12条,C错误。
D.不同的基因贮存着不同的遗传信息,也就是说生物表现出的不同特征是由不同的基因控制的,但有些生物的性状又会受到环境的影响。因此,水稻的性状也受到环境的影响,D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染色体是细胞核内的容易被碱性颜料染成深色的物质,由DNA和蛋白质组成,DNA是遗传物质的载体,它的结构像一个螺旋形的梯子,即双螺旋结构;DNA分子上具有特定遗传信息、能够决定生物的某一性状的片段叫做基因。基因决定生物的性状。一条染色体有一个DNA分子组成,一个DNA分子上有许多个基因。生殖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一半,成单存在,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数与体细胞中的相同都成对。染色体数目变化可总结规律:体细胞:生殖细胞:受精卵=2n:n:2n。
11.【答案】A
【知识点】基因、DNA和染色体的关系
【解析】【解答】染色体是细胞核中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两种物质组成;D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DNA分子为双螺旋结构,像螺旋形的梯子;DNA上决定生物性状的小单位,叫基因。基因决定生物的性状。因此,染色体>DNA>基因。即:
故答案为:A。
【分析】DNA (脱氧核糖核酸)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它主要存在于细胞核的染色体上。在每种生物的体细胞核中,都含有一定数量的成对存在的染色体(如人的体细胞核中有23对,即46条染色体),染色体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在每条染色体上一般只有一个DNA分子,在每个DNA上有许多个基因。基因是具有遗传效的DNA片段。
12.【答案】C
【知识点】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基因、DNA和染色体的关系
【解析】【解答】一朵花开花之后必须完成传粉与受精,才能结出果实和种子,果实与种子的形成图如下:
可见,传粉受精完成以后,受精卵发育成胚.
在亲代形成生殖细胞过程中,经过减数分裂,染色体彼此分离,因此后代体细胞内的染色体和基因有一半来自父本一半来自母本.甲桃树的基因组成为AA,甲桃树的花粉产生的精子的基因组成是A,乙桃树的基因组成为aa,乙桃树产生的卵细胞的基因组成是a,因此,由精子基因组成是A和卵细胞基因组成是a形成的受精卵的基因组成是Aa.故如果甲桃树的花粉落到乙桃树的柱头上,结出桃子,那么该桃子胚的基因组成是Aa.
故答案为:C
【分析】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相对性状有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之分.显性基因是控制显性性状发育的基因,隐性基因,是支配隐性性状的基因;生物体的某些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当细胞内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只有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
13.【答案】A
【知识点】果实与种子的形成;营养繁殖的常用方法;基因的显隐性及其性状遗传
【解析】【解答】嫁接属于无性繁殖,没有精子和卵细胞结合成受精卵的过程,因而后代不会出现性状的变异,能保持接穗的优良性状,砧木不会对接穗的遗传性产生影响。因此将基因组成为dd(黄色)的接穗嫁接到基因组成为(红色)的辣椒上,并授以基因组成为DD的花粉,嫁接成活后,所结辣椒的颜色应该是与接穗相同,全部为黄色,基因组成dd。
把红色果皮(基因组成为DD)辣椒的花粉(精子的基因组成是D)人工传粉到黄色果皮(基因组成为dd)辣椒(卵细胞的基因组成是d)上,则当年得到的辣椒种子(胚)的基因组成是Dd;果皮的颜色是与母本相同,是黄色,基因组成dd。当年得到的辣椒种子(胚)的基因组成是Dd种下去得到的是果皮颜色是红色,基因组成是Dd。
第二年授以dd花粉后,遗传图解如图其遗传过程如图所示,
从图解中可以看出,种子中的胚的基因组成是Dd或dd。而果皮的基因组成并没有改变,仍然是Dd,颜色是红色。所以若将红色辣椒(Dd)授以黄色辣椒(dd)的花粉,则所结果实的颜色和种子中的胚的基因组成分别是红色 Dd或dd。
故答案为:A
【分析】嫁接就是把一个植物体的芽或枝,接在另一个植物体上,使结合在一起的两部分长成一个完整的植物体. 嫁接后果树结果的枝条是接穗,结的果实也与接穗的品质相同,因为它们的遗传物质是相同的.
14.【答案】B
【知识点】人类优生优育;常见的人类遗传病
【解析】【解答】解:A、遗传病是指由遗传物质发生改变而引起的或者是由致病基因所控制的疾病。A正确;
B、若致病基因由显性基因A,正常基因由a控制,父母都患病,基因组成是Aa,若后代基因组成AA或Aa,则患病,若后代基因组成是aa,则不患病。B错误;
C、近亲是指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我国婚姻法已明确规定,禁止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结婚。原因是近亲带有相同隐性遗传致病基因的可能性较大,近亲结婚所生的孩子患有遗传病的机率大。所以近亲结婚是指 三代之内有共同祖先的男女婚配。近亲结婚会大大提高得隐性遗传病的发病率。C正确;
D、没有患遗传病不能说明不携带遗传病基因,只是隐性致病基因没有表现出来,D正确。
【分析】(1)遗传病是由遗传物质改变而引起的疾病。(2)血缘关系越近,遗传基因越相近,近亲携带相同隐性致病基因的可能性较大,近亲婚配容易导致致病基因形成纯合体,使隐性遗传病得以表达,近亲结婚所生的孩子患有遗传病的可能性较大。
15.【答案】A
【知识点】人的染色体组成和性别遗传
【解析】【解答】A、人的性别主要由性染色体决定,男性性染色体是XY,女性性染色体是XX,A正确;
B、每一种生物细胞内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都是一定的,在体细胞中成对,在生殖细胞中成单,因此,性染色体存在于所有有细胞核的细胞中,B错误;
C、从性别遗传图解看出,当含有X染色体的精子与卵细胞结合时,形成的受精卵的染色体组成是XX,将来发育成女孩;当含有Y染色体的精子与卵细胞结合时,形成的受精卵的染色体组成是XY,将来发育成男孩。因此,性别决定主要决定于精子所含的性染色体,C错误;
D、从性别遗传图解看出,理论上一对夫妇生男生女的概率是50%,D错误。
故答案为:A。
【分析】人的体细胞内的23对染色体,有一对染色体与人的性别有关,叫做性染色体;男性的性染色体是XY,女性的性染色体是XX.人的性别遗传过程如图:
从性别遗传图解看出,受精时,如果是含有X染色体的精子与卵细胞结合,那么这个受精卵就发育成女孩;如果是含有Y染色体的精子与卵细胞结合,那么这个受精卵就发育成男孩。
16.【答案】B
【知识点】血液的组成和功能;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人的染色体组成和性别遗传;神经元的结构及功能
【解析】【解答】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在形成精子和卵细胞的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都要减少一半。而且不是任意的一半,是每对染色体中各有一条进入精子和卵细胞。当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时,染色体又恢复到原来的水平,每一对染色体,都是一条来自父亲,一条来自母亲。因此同种生物的体细胞和受精卵染色体数目是相同的即受精卵内染色体数目和体细胞相同,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是体细胞的一半,成单存在。成熟的红细胞和血小板没有细胞核,它们没有染色体。所以卵细胞、神经元、成熟的红细胞以及血小板的染色体数目分别是23条、23对、0条、0条。
故答案为:B。
【分析】假如某种生物体细胞的染色体数为2N,则其受精卵为2N;精子或卵细胞中染色体的数量为N。
17.【答案】C
【知识点】遗传和变异现象;变异的类型、原因和意义
【解析】【解答】A.变异包括有利变异和不利变异,而不是变异对生物的生存都是有利的,A错误。B.如果没有能够遗传的变异,就不会产生新的生物类型,B错误。
D.生物的变异包括可遗传的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变异是指子代与亲代之间的差异,子代个体之间的差异现象。按照变异对生物是否有利分为有利变异和不利变异,有利变异对生物生存是有利的,不利变异对生物生存是不利的;按照变异的原因可以分为可遗传的变异和不遗传的变异,可遗传的变异是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可以遗传给后代;由环境改变引起的变异,是不可遗传的变异,不能遗传给后代。
18.【答案】C
【知识点】变异的类型、原因和意义
【解析】【解答】A.染黄的头发遗传物质未发生变化,不能遗传给后代,属于不可遗传的变异,A不符合题意。
B.晒黑的皮肤遗传物质未发生变化,不能遗传给后代,属于不可遗传的变异,B不符合题意。
C.太空椒是诱变育种,遗传物质发生了变化,属于可遗传变异,C符合题意。
D.营养不良偏瘦遗传物质未发生变化,不能遗传给后代,属于不可遗传的变异,A不符合题意。
【分析】根据是否能够遗传,变异可以分为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的变异。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变异,能够遗传给后代的属于可遗传的变异;仅由环境因素引起的,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也不能够遗传给后代的变异属于不可遗传的变异。
19.【答案】D
【知识点】地球上生命的起源;地球原始条件模拟实验
【解析】【解答】A、米勒的模拟实验为化学进化学说的第一个阶段提供了有力支持,即从无机小分子生成有机小分子的阶段,A不符合题意;
B、1965年,我国科学工作者利用氨基酸成功地合成了具有生命活性的结晶牛胰岛素,这证明了有机小分子物质形成有机大分子物质是可以的,我国科学家利用氨基酸合成结晶牛胰岛素支持了化学进化学说第二个阶段的推测,B不符合题意;
C、化学进化学说的最后一个阶段,从有机物到原始生命的演变,缺乏足够的实验证据,C不符合题意;D、米勒通过实验验证了化学起源学说的第一阶段:在原始地球大气中,无机物可以形成有机物,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对于生命的起源有很多假说,其中化学起源说是被广大学者普遍接受的生命起源假说.化学起源假说认为,地球上的生命是在地球温度逐步下降以后,在极其漫长的时间内,由非生命物质经过极其复杂的化学过程,一步一步地演变而成的.化学起源说将生命的起源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无机小分子生成有机小分子的阶段;第二个阶段,从有机小分子物质生成生物大分子物质;第三个阶段,从生物大分子物质组成多分子体系;第四个阶段,有机多分子体系演变为原始生命.
20.【答案】B
【知识点】地球上生命的起源
【解析】【解答】解:化学起源学说认为,生命起源于非生命物质,A正确;米勒的模拟实验可以证明在原始地球大气中,无机物可以形成有机物,没有证明原始地球可以孕育原始生命,B错误;地质学家研究表明,地球大约是在46亿年以前形成的,那时候地球的温度很高,地面上的环境与现在的完全不同:天空中或赤日炎炎,或电闪雷鸣,地面上火山喷发,熔岩横流。从火山中喷出的气体,如水蒸气、氢气、氨、甲烷、二氧化碳、硫化氢等构成了原始的大气层,原始大气中没有氧气,C正确;原始生命诞生的标志是能从外界获得营养并排出代谢废物,能进行生长和繁殖等,D正确。
【分析】随着认识的不断深入和各种不同的证据的发现,人们对生命起源的问题有了更深入的研究,其中化学起源说是被广大学者普遍接受的生命起源假说。
21.【答案】D
【知识点】植物的无性生殖
【解析】【分析】解:①鼠尾草靠丸花蜂传粉繁殖后代,因为要经过传粉和授精,精子与卵细胞结合才产生新个体,是有性繁殖;②玉米种子种下去长出玉米植株,是有性繁殖;③小麦靠风力传播花粉进行繁殖,因为要经过精子与卵细胞结合才产生新个体,是有性繁殖;④马铃薯块茎上的芽眼里会发出芽来,属无性生殖;⑤竹鞭节上的芽可以形成竹笋,进而长成新竹子,属于无性生殖;⑥秋海棠的叶子发出芽和根,进而长出新的秋海棠植株。都是用它们的营养器官产生的新个体,没有经过两性细胞的结合,属无性繁殖。综合上述,④⑤⑥属无性生殖。故答案为:D。
【分析】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的不同点比较如下:
项目 无性生殖 有性生殖
概念 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由两性生殖细胞结合成受精卵,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特点 只有一个亲本,并保持亲本的遗传物质和性状 具有两个亲本的遗传物质,具有更大的生活力和变异性
进化 低等的生殖方式 高等的生殖方式
类群 低等的植物、动物多表现为无性生殖方式 高等的植物、动物多数表现为有性生殖方式,但少数植物、动物在进化过程中表现为以无性生殖为主
22.【答案】C
【知识点】基因的显隐性及其性状遗传
【解析】【解答】白化病属于家族遗传性疾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常发生于近亲结婚的人群中。肤色正常的夫妇生出了患白化病的孩子,说明夫妇双方除含有一个控制正常肤色的基因A外,都含有一个控制白化病的隐性基因a,这对基因的遗传图解如图所示:
由遗传图解可知:父母亲的基因组成都是Aa,白化病患者男孩的基因组成是aa。
故答案为:C。
【分析】(1)生物的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当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2)“正常肤色由显性基因A控制,白化病由隐性基因a控制”,则肤色正常的基因型是AA或Aa,白化病的基因型是aa。
23.【答案】D
【知识点】遗传和变异现象;基因、环境与性状的关系;性状和相对性状
【解析】【解答】A、当细胞内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假设控制双眼皮的显性基因是A,控制单眼皮的隐性基因是a。题干中因为该同学的父母都是双眼皮,而他本人是单眼皮。所以该同学父母的基因组成都是杂合体Aa,该同学是单眼皮是因为父亲将a的基因,母亲将a的基因传给该同学,所以该同学的基因组成是aa,A正确。
B、葱的地上部分在光下能形成叶绿素;地下部分没有接受到阳光的照射,没有叶绿素形成。因此,葱的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颜色不同,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环境因素是光照,B正确。
C、同种生物统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是相对性状。因此,婷婷的A型血和芳芳的B型血属于相对性状、C正确。
D、成对的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是一对等位基因,位于同一对染色体上,而不是“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D错误。
【分析】生物体的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当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
24.【答案】A
【知识点】常见的人类遗传病
【解析】【解答】A、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之间传播的疾病.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有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传染源指的是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和动物,传染源只能是人或者动物.传播途径指的是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病原体指能引起疾病的微生物和寄生虫,艾滋病不属于传染病,A符合题意。
BCD、遗传病是指由遗传物质发生改变(包括染色体畸变以及在染色体水平上看不见的基因突变)而引起的或者是由致病基因所控制的疾病.如色盲、血友病、白化病、先天性愚型病、先天性聋哑等;B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遗传病是指由遗传物质发生改变而引起的或者是由致病基因所控制的疾病;传染病是由致病微生物或寄生虫引起的并具有传染性的疾病.
25.【答案】A
【知识点】昆虫的生殖和发育
【解析】【解答】家蚕由受精卵发育成幼虫,取食桑叶,经过4次蜕皮,停止取食桑叶,吐丝结茧,因此家蚕是在幼虫期吐丝,春蚕到了蛹期,蛹皮就硬起来了,无法吐丝了,所以一般养蚕的人,为了获取蚕丝,要使蚕丝产量提高,可适当的延长它的幼虫期使其积累更多的营养。诗句中的“到死”二字用的不科学,因为春蚕并没有死,只是化作一个不吃不动的蛹。可改为“春蚕化蛹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故答案为:A。
【分析】蜜蜂、家蚕等昆虫的发育要经过受精卵、幼虫、蛹、成虫4个时期,而且幼虫和成虫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上有明显的差异,这样的发育过程叫完全变态发育。
26.【答案】(1)嫁接;形成层
(2)该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对植物茎段的生根有促进作用;B组茎段生出新根的数量明显多于A组
【知识点】植物的无性生殖
【解析】【解答】(1)如图所示的繁殖方法叫做嫁接,嫁接是指把一个植物体的芽或枝,接在另一个植物体上,使结合在一起的两部分长成一个完整的植物体,接上去的芽或枝叫接穗,被接的植物叫砧木,为提高接穗的成活率,应当使接穗和砧木的形成层紧密结合。
(2)结果预测:A组茎段生出新根的数量明显多于B组,说明该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对植物茎段的生根有促进作用;B组茎段生出新根的数量明显多于A组,说明该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对植物茎段的生根有抑制作用。
【分析】无性生殖指的是不需要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过程.植物用根、茎、叶等营养器官进行繁殖的方式叫做营养繁殖,营养繁殖就是最常见的一种无性生殖的方式,常见的无性生殖的方式有扦插、嫁接、压条.
27.【答案】(1)器官
(2)①;花药;⑥;胚珠
(3)胚;有性生殖;大
【知识点】果实与种子的形成;花的结构;植物的有性生殖
【解析】【解答】图中①花药,②花丝,③柱头,④花柱,⑤子房,⑥胚珠。(1)植物体的结构层次是: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花属于器官。(2)(3)雄蕊的①花药里有花粉,能形成精子;雌蕊子房的⑥胚珠里有卵细胞,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受精卵发育成种子的胚,这种繁殖方式经过了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属于有性生殖,有性生殖方式的生物,其后代产生的变异性更大。
【分析】1、器官:由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联合起来,形成具有一定功能的结构。以某一种或两种组织为主。 如:心脏、肝脏、脾脏、大脑、肱二头肌等,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等。
2、有性生殖:由两性生殖细胞结合成受精卵,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有性生殖方式产生的后代具有两个亲本的遗传物质,因此具有更大的生活力和变异性。
28.【答案】(1)C
(2)幼虫;②→①→③;不完全变态
(3)蛹;完全变态
【知识点】昆虫的生殖和发育
【解析】【解答】(1)由图可知,叶蝉的发育与C蝗虫相同,属于不完全变态发育,C不符合题意;
(2)图中①叫幼虫,②是卵,③是成虫,所以叶蝉的发育过程要经过②→①→③,属于不完全变态发育;
(3)蜜蜂的发育过程要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这样的发育过程被称作完全变态发育,比叶蝉的发育过程多一个蛹期。
【分析】昆虫的发育包括完全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完全变态发育经过受精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不完全变态发育经过受精卵、幼虫、成虫三个阶段.
29.【答案】(1)气室;外壳膜;内壳膜;卵壳;卵黄膜;系带
(2)⑧;⑨
(3)胚盘;雏鸡
【知识点】鸟卵的结构
【解析】【解答】解:(1)图中①气室,②外壳膜,③内壳膜,④卵壳,⑤卵黄膜,⑥胚盘,⑦系带,⑧卵黄,⑨卵白。(2)⑧卵黄为胚胎发育提供养料;⑨卵白能够保护卵细胞,还能为胚胎发育提供水分和养料。(3)⑧卵黄中央盘状的小白点是⑥胚盘,胚盘里面含有细胞核,在适宜的条件下发育成雏鸡。
【分析】熟记鸟卵的结构及各部分的主要作用,据此答题。知识点如下:
卵壳:位于最外面,坚硬,其上有气孔。它有防止卵细胞受伤害,减少水分的蒸发,支持和保护作用。
气室:内充满空气,为胚胎发育提供氧气。
卵壳膜:包裹内部物质,具有保护作用。
卵白:可以为受精卵发育提供水分和部分营养;减少震荡,具有保护受精卵和缓冲的作用。
卵黄:卵细胞的主要营养部分,为胚胎发育提供营养物质。
卵黄膜:起保护作用。
系带:固定卵黄(位于卵黄上,一端与卵钝端的壳膜相连,另一端与卵尖端的壳膜相连)。
胚盘:含有细胞核,内有遗传物质。未受精的卵,胚盘色浅而小,已受精的卵,胚盘色浓而略大,胚盘在受精后可发育成胚胎。其中卵黄、胚盘、卵黄膜共同构成了一个卵细胞。
30.【答案】(1)相对性状;平直发际
(2)生殖细胞;基因
(3)aa
(4)75%
【知识点】基因的显隐性及其性状遗传
【解析】【解答】(1)人的"V形发际和平直发际是同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这是一对相对性状,根据题干所述,“爸爸妈妈的发际线都是“V”字形,而小明的发际线是平直的,”这说明“V”形发际是显性性状,平直发际为隐性性状。
(2)父母控制性状的基因是以生殖细胞为“桥梁”传道给子女的。因此,妈妈通过生殖细胞将控制发际形状的基因传给小明。
(3)“爸爸妈妈的发际线都是“V”字形,而小明的发际线是平直的,”这说明“V”形发际是显性性状,平直发际为隐性性状,如果用A、a表示控制发际形状的基因,控制小明发际形状的基因组成为:aa。
(4)根据以上分析,爸爸的基因型为Aa,妈妈的基因型为Aa,遗传图解如下:
可见,如果小明的爸爸妈妈再生一个孩子,这个孩子是“V”形发际的概率是75%。
故答案为:(1)相对性状、平直发际;(2)生殖细胞、基因;(3)aa;(4)75%。
【分析】此题考查性状和相对性状、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此题难度不大,熟记:判断一对性状是不是相对性状,需要判断是不是同种生物,同一性状,不同表现类型;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则亲代个体表现的性状是显性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由一对隐性基因控。
31.【答案】(1)变异
(2)aa;Aa;Aa;0
(3)BB或Bb
【知识点】遗传和变异现象;基因的显隐性及其性状遗传
【解析】【解答】(1)3个家庭中的女儿都出现了与父亲(或母亲)不同的性状,这种子代个体与亲代个体不相似的现象在遗传学上叫做变异;同时子代个体又有很多特征与父母相同或者相似,这是因为父母的部分基因经过精子和卵细胞传递给了他们的子女。(2)表格中1号家庭父母都是双眼皮,孩子是单眼皮,表明双眼皮是显性性状,单眼皮是隐性性状。如果双眼皮和单眼皮由一对基因A和a控制,则双眼皮的基因组成是AA或Aa,单眼皮的基因组成是aa。由于孩子是单眼皮,则父母亲的基因组成中必须含有隐性基因a,因此父亲的基因组成为Aa,母亲的基因组成为Aa。
1号家庭的女儿长大后做了双眼皮手术,是环境因素影响产生的性状改变,体内的遗传物质没有改变,其眼睑的基因组成还是aa,后来和一个单眼皮的男子结婚,遗传图解如图:
从图2看出,他们所生小孩一定是单眼皮,因此他们所生小孩为双眼皮的概率为0。(3)如果2号家庭中女儿的基因组成为Bb,那么母亲的基因组成为BB或Bb,遗传图解如图3:
【分析】(1)人的体细胞内的23对染色体,有一对染色体与人的性别有关,叫做性染色体;男性的性染色体是XY,女性的性染色体是XX。(2)遗传是指亲子间的相似性,变异是指亲子间和子代个体间的差异。(3)生物的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当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4)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中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亲代的基因组成是杂合体。(5)生物体的各种性状都是由基因控制的,性状的遗传实质上是亲代通过生殖细胞把控制性状的基因传递给了子代,在有性生殖过程中,精子与卵细胞就是基因在亲子代间传递的桥梁。
32.【答案】(1)染色体成对存在
(2)Aa、Bb;4;否;在形成生殖细胞的过程中,成对的染色体分开
(3)变异;生殖
(4)Bb、Bb;12.5%
(5)不一定;小文手术后,基因组成没有改变,依然为bb。如果该男子的基因组成为BB,那么他们的后代一定是双眼皮;如果该男子的基因组成为Bb,那么他们的后代单眼皮和双眼皮的概率均为50%
【知识点】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人的染色体组成和性别遗传;基因的显隐性及其性状遗传
【解析】【解答】(1)由图一可知,小文画的是一个体细胞,因为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基因也是成对存在的,分别位于成对的染色体上。
(2)在形成生殖细胞的过程中,成对的染色体分开,每对染色体中的一条进入精子或卵细胞中,即生殖细胞中染色体数比体细胞中的减少一半。识图可知,图一中的基因组成是Aa、Bb。根据图一中的基因组成来分析,此人可能产生AB、Ab、aB、ab,4种类型的生殖细胞。此人产生的生殖细胞中不能(否)同时含有1号和2号染色体,因为在形成生殖细胞的过程中,成对的染色体分开。
(3)小文的父母都是双眼皮,小文是单眼皮,体现了亲子代之间在性状上的差异性,所以此现象在遗传学上称为变异。性状的遗传实质上是亲代通过生殖细胞把基因传递给了子代,遗传父母控制性状的基因是以生殖细胞为“桥梁”传递给子女的。
(4)根据题干上面的遗传图解可知:小文的父母都是双眼皮,小文是单眼皮,遗传图解:
根据遗传图解可知:可见小文父母再生一个单眼皮孩子的可能性25%。人的性别遗传过程如图:
从性别遗传图解看出,人类生男生女的机会均等各是50%,因此小文的父母生出女孩的可能性是50%,所以,小文的父母准备再生一个孩子,生出单眼皮女孩的可能性是25%×50%═12.5%。
(5)“小文进入青春期以后,变得越来越漂亮,但她对自己的单眼皮不满意,通过手术变成了双眼皮”。是环境因素引起的,遗传物质没有发生变化,因此属于不可遗传的变异。小文的眼皮基因仍然是bb,若与双眼皮男子结婚,双眼皮男子的基因组成可能是BB或者Bb。如果该男子的基因组成为BB,那么他们的后代一定是双眼皮;如果该男子的基因组成为Bb,那么他们的后代单眼皮和双眼皮的概率均为50%。
【分析】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相对性状有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之分.显性基因是控制显性性状发育的基因,隐性基因,是支配隐性性状的基因;生物体的某些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当细胞内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只有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
1 / 1初中生物人教版八年级下学期期中模拟测试卷一
一、单选题
1.(2020八下·齐齐哈尔期中)要让一株桃树上有的枝条开红花,有的枝条开白花,园艺师可采用的方法是
A.种子繁殖 B.孢子生殖 C.嫁接 D.扦插
【答案】C
【知识点】营养繁殖的常用方法
【解析】【解答】嫁接属于无性繁殖,嫁接由接穗和砧木两部分组成,其成活率的关键是形成层的吻合。嫁接时选择抗干旱、抗寒、抗病等能力强的植物为砧木,选植物果大,质优、品质好的品种为接穗,植物开花、果实等表现出接穗枝条的特征,因此要让一株桃树上有的枝条开红花,有的枝条开白花,园艺师可采用的方法是嫁接,故答案为:C符合题意。
【分析】此题考查嫁接的知识,嫁接属于无性繁殖,没有精子和卵细胞结合成受精卵的过程,因而后代一般不会出现变异,能保持嫁接上去的接穗优良性状的稳定据此作答。
2.(2020八下·山西月考)下列各项描述的生殖方式属于有性生殖的是( )
A.玉米的种子繁殖 B.玫瑰的扦插
C.水杉的组织培养 D.苹果的嫁接
【答案】A
【知识点】植物的有性生殖
【解析】【解答】解:A.玉米的种子是通过开花、传粉并结出果实,由果实中的种子来繁殖后代。是有性生殖,符合题意。
BCD.“玫瑰的扦插”、“水杉的组织培养”、“苹果的嫁接”,都没有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因此都属于无性生殖,不符合题意。
【分析】(1)有性生殖是指经过两性生殖细胞(例如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成为受精卵,再由受精卵发育成为新的个体的生殖方式。(2)无性生殖的关键在于没有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方式,如嫁接、扦插、压条、克隆、组织培养等。
3.(2020·海淀模拟)如图表示了果蝇的一生与蜕皮激素水平之间的关系,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果蝇的发育属于不完全变态发育
B.外骨骼限制生长,因此有蜕皮现象
C.蜕皮激素水平在蛹期达到最高值
D.生长发育可能与蜕皮激素水平有关
【答案】A
【知识点】昆虫的生殖和发育
【解析】【解答】A.果蝇的发育经过受精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属于完全变态发育,幼虫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与成虫显著不同,故A错误。
B.果蝇的体表有外骨骼,具有保护内部柔软的身体和防止体内水分的散失的作用,外骨骼不能随着蝗虫身体的生长而长大,所以在昆虫的生长发育过程中,有脱掉原来的外骨骼的现象,这就是蜕皮,故B正确。
C.识图可知,蜕皮激素的分泌活动正好在蜕皮过程以前达到最高峰,即蛹期,故C正确。
D.蜕皮激素是一类具有强蜕皮活性的物质,具有促进细胞生长的作用,促进生长发育,故D正确。
故答案为:A。
【分析】昆虫的发育分为完全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完全变态发育过程为:卵→幼虫→蛹→成虫;不完全变态发育过程为:卵→若虫→成虫。
4.(2020八下·昌吉期中)下图表示家蚕发育过程的四个阶段。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取食桑叶的阶段是④
B.制作丝绸的蚕丝取自③
C.④与③差异很大,所以家蚕的发育是变态发育
D.发育过程的正确顺序是②④③①
【答案】C
【知识点】昆虫的生殖和发育
【解析】【解答】取食桑叶的阶段是④幼虫期,A正确;
制作丝绸的蚕丝取自③蛹期,B正确;
家蚕等昆虫的发育要经过受精卵、幼虫、蛹、成虫4个时期,而且④幼虫和①成虫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上有明显的差异,C错误;
家蚕等昆虫的发育要经过②受精卵、④幼虫、③蛹、①成虫4个时期,属于完全变态发育,D正确。
【分析】完全变态:蜜蜂、家蚕等昆虫的发育要经过受精卵、幼虫、蛹、成虫4个时期,而且幼虫和成虫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上有明显的差异,这样的发育过程叫完全变态。
不完全变态:指蟋蟀、蝼蛄、螳螂等昆虫的一生经历受精卵、幼虫、成虫三个时期,而且幼虫和成虫的形态结构非常相似,生活习性也几乎一致的发育过程。
5.(2020·崂山模拟)下列关于动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青蛙在生殖季节,雌雄抱对,进行体内受精
B.“须臾十来往,犹恐巢中饥”描述了鸟的育雏行为
C.鸟类在飞行时,肺和气囊都能进行气体交换,故称为双重呼吸
D.蝙蝠适于飞行的外部形态特点是身体为流线型、体表被覆羽毛、前肢变成翼
【答案】B
【知识点】动物行为的类型;哺乳动物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鸟适于飞行的形态结构特点
【解析】【解答】A.青蛙属于两栖动物,雌雄异体,生殖和发育都在水中完成,雌雄蛙抱对后,将精子和卵子产在水中,体外受精,幼体在水中发育,抱对可以增加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率,A不符合题意。
B.因为鸟类的新陈代谢十分旺盛,需要大量的食物才能维持生存,而在繁殖季节, 雏鸟的食量需求更大,一天中往往需要亲鸟饲喂十几次,才能保证它们的生长发育。故“须臾十来往,犹恐巢中饥”描述了鸟的育雏行为,B符合题意。
C.鸟类的双重呼吸:在飞行时,外界气体进入肺进行一次气体交换, 一部分气体进入气囊,当两翼下垂时气囊里面的气体出来在肺进行第二次气体交换,所以吸气和呼气时肺内都会进行气体交换。但气囊内,不能进行气体的交换,C不符合题意。
D.鸟类适于飞行的外部形态特点是身体为流线型、体表被覆羽毛、前肢变成翼等,而蝙蝠具有体表被毛、胎生、哺乳的特征,为哺乳动物,不属于鸟类,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分析】1、青蛙生殖:春末夏初,雄蛙鸣叫→雌雄蛙抱对→雌蛙排卵、雄蛙排精→体外受精。雌雄蛙分别把卵细胞和精子排到水中,精卵在水中结合形成受精卵,这种受精方式称为体外受精。
2、鸟的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气囊辅助呼吸,气囊还有减小身体比重、减少内脏器官之间的摩擦和散发体内过多热量的作用。
3、鸟类与飞行生活相适应的特征如下:鸟类的身体呈流线型、体表被覆羽毛;前肢变成翼;骨大多中空,很薄,有的愈合在一起;用肺呼吸,气囊辅助呼吸;直肠极短,能减轻体重。
6.(2020八下·盐都月考)“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下列关于蛙的生殖和发育等说法错误的是( )
A.蛙的皮肤具有辅助呼吸的功能
B.蝌蚪的呼吸器官经历从外鳃到内鳃的变化过程
C.高声鸣叫的是雌蛙,是一种生殖行为
D.两栖类在进化上属于水生向陆生过渡类型
【答案】C
【知识点】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解析】【解答】解:A.青蛙的皮肤裸露,表面有黏液,可辅助肺进行呼吸,A正确。
B.蝌蚪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鳃的演变经历从外鳃到内鳃的变化过程,B正确。
C.雄性青蛙在口的后方有鸣囊,可以鸣叫,雄蛙鸣叫是为了吸引雌蛙,属于雌雄两性之间的求偶现象,属于生殖行为,C错误。
D.青蛙的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既能生活在水中也能生活在陆地上,主要用肺呼吸。两栖类是从水生向陆生过渡的类群,D正确。
【分析】两栖动物是雌雄异体,在水中完成体外受精;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发育为变态发育,成体既能生活在水中,又能生活在陆地上,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
7.(2020八下·东台期中)下列关于鸟类的生殖和发育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交配、产卵、孵卵是鸟类繁殖的必备环节
B.③是气室,为胚胎发育提供氧气
C.⑦是系带,可以固定卵黄,起到保护作用
D.鸟的受精卵从母体产出后,需要适宜条件才继续发育
【答案】A
【知识点】鸟类的生殖和发育;鸟卵的结构
【解析】【解答】A. 鸟类的繁殖行为有求偶、交配、筑巢、产卵、孵卵、育雏,并不是所有的鸟类都有这些繁殖行为,例如,杜鹃就不筑巢、不育雏、不孵卵。但鸟类必须具备的繁殖过程有求偶、交配、产卵,A错误。
B.③是气室,贮存空气,可以为胚胎发育提供氧气,B正确。
C.⑦是系带,起固定卵黄的作用,C正确。
D .鸟的受精卵在母体内就开始发育,当雌鸟产下受精卵后,由于外界温度低于亲鸟的体温,胚胎停止发育,需由亲鸟孵化才能继续发育,D正确。
【分析】鸟卵的结构图中各部分的名称依次是:①卵壳、②卵壳膜、③气室、④卵白、⑤胚盘、⑥卵黄、⑦系带、⑧卵黄膜。
8.(2020八下·海淀期中)下列动物行为中不属于鸟类繁殖行为的是( )
①交配 ②筑巢 ③化蛹 ④育雏 ⑤结茧 ⑥孵化 ⑦跳舞
A.①② B.②⑦ C.④⑥ D.③⑤
【答案】D
【知识点】鸟类的生殖和发育
【解析】【解答】鸟类的生殖一般要经历6个过程,即筑巢--求偶--交配--产卵--孵卵--育雏,有的鸟类在求偶时通过跳舞来相互吸引,交配后通过受精形成受精卵。其中所有鸟类都要经历的阶段有3个,即求偶、交配、产卵。化蛹和结茧是不完全变态发育过程中的两步,不是鸟类的生殖行为。可见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在繁殖季节,许多鸟类会表现出各种各样的求偶行为,求偶成功,雌雄鸟进行交配,精子和卵细胞在雌鸟的体内结合成受精卵.然后选择合适的场所构筑巢穴.接着,雌鸟产下具有坚硬外壳的大型的卵.鸟的受精卵在雌鸟体内就已经开始发育,产出后,由于外界温度低于亲鸟的体温,需要由亲鸟孵化才能继续发育.孵化出后,一些晚成雏尚未充分发育,需要由亲鸟喂养一段时间,才能独立生活.所以鸟类的繁殖行为的几个过程的顺序为:求偶、交配、筑巢、产卵、孵化、育雏.有的鸟不筑巢,不孵卵,不育雏,如杜鹃.杜鹃将卵产在其他鸟类(如画眉,鸦雀,寿带鸟和柳莺)的巢内,让这些鸟类为其孵卵、育雏.无论各种鸟的生殖和发育有何特点,在生殖和发育的过程中,鸟必须有求偶、交配、产卵等行为.
9.(2020·深圳)遗传学家把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称为相对性状 下列属于相对性状的一组是( )
A.豌豆的圆粒与豌豆的皱粒 B.狗的卷毛与狗的黄毛
C.番茄的红色与樱桃的红色 D.人的双眼皮与人的有耳垂
【答案】A
【知识点】性状和相对性状
【解析】【解答】A.豌豆的圆粒与皱粒是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称为相对性状,A符合题意。
B.狗的卷毛和黄毛是两种性状,不是相对性状,B不符合题意。
C.番茄与樱桃是两种不同的生物,不是相对性状,C不符合题意。
D.人的有耳垂和双眼皮是两种性状,不是相对性状,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称为相对性状。如人的单眼皮和双眼皮。
10.(2020·雅安)下列有关水稻染色体、基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水稻基因是水稻DNA分子上有遗传效应的片段
B.水稻的性状由基因控制着
C.已知水稻体细胞有12对染色体,则精子中有6对染色体
D.水稻的性状也受到环境的影响
【答案】C
【知识点】基因、环境与性状的关系
【解析】【解答】A.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因此,水稻基因是水稻DNA分子上有遗传效应的片段,A正确。
B.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亲代遗传给子代是基因而不是性状。因此,水稻的性状由基因控制着,B正确。
C.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数与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相同,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是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的一半且成单不成对。因此,已知水稻的体细胞中有12对染色体,那么水稻的精子中的染色体数为12条,C错误。
D.不同的基因贮存着不同的遗传信息,也就是说生物表现出的不同特征是由不同的基因控制的,但有些生物的性状又会受到环境的影响。因此,水稻的性状也受到环境的影响,D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染色体是细胞核内的容易被碱性颜料染成深色的物质,由DNA和蛋白质组成,DNA是遗传物质的载体,它的结构像一个螺旋形的梯子,即双螺旋结构;DNA分子上具有特定遗传信息、能够决定生物的某一性状的片段叫做基因。基因决定生物的性状。一条染色体有一个DNA分子组成,一个DNA分子上有许多个基因。生殖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一半,成单存在,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数与体细胞中的相同都成对。染色体数目变化可总结规律:体细胞:生殖细胞:受精卵=2n:n:2n。
11.(2020·成都)下列表示细胞核中染色体、DNA,基因三者之间关系的示意图,最合理的是( )
A. B.
C. D.
【答案】A
【知识点】基因、DNA和染色体的关系
【解析】【解答】染色体是细胞核中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两种物质组成;D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DNA分子为双螺旋结构,像螺旋形的梯子;DNA上决定生物性状的小单位,叫基因。基因决定生物的性状。因此,染色体>DNA>基因。即:
故答案为:A。
【分析】DNA (脱氧核糖核酸)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它主要存在于细胞核的染色体上。在每种生物的体细胞核中,都含有一定数量的成对存在的染色体(如人的体细胞核中有23对,即46条染色体),染色体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在每条染色体上一般只有一个DNA分子,在每个DNA上有许多个基因。基因是具有遗传效的DNA片段。
12.(2017八上·东明期中)某一相对性状,甲桃树的基因组成为AA,乙桃树的基因组成为aa,如果甲桃树的花粉落到乙桃树的柱头上,结出桃子,那么该桃子胚的基因组成是( )
A.AA B.aa C.Aa D.Aaa
【答案】C
【知识点】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基因、DNA和染色体的关系
【解析】【解答】一朵花开花之后必须完成传粉与受精,才能结出果实和种子,果实与种子的形成图如下:
可见,传粉受精完成以后,受精卵发育成胚.
在亲代形成生殖细胞过程中,经过减数分裂,染色体彼此分离,因此后代体细胞内的染色体和基因有一半来自父本一半来自母本.甲桃树的基因组成为AA,甲桃树的花粉产生的精子的基因组成是A,乙桃树的基因组成为aa,乙桃树产生的卵细胞的基因组成是a,因此,由精子基因组成是A和卵细胞基因组成是a形成的受精卵的基因组成是Aa.故如果甲桃树的花粉落到乙桃树的柱头上,结出桃子,那么该桃子胚的基因组成是Aa.
故答案为:C
【分析】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相对性状有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之分.显性基因是控制显性性状发育的基因,隐性基因,是支配隐性性状的基因;生物体的某些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当细胞内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只有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
13.(2018·济源模拟)辣椒使寿光蔬菜大棚重要的经济作物,常见红、黄两种颜色。为防止疫病,常采用嫁接育苗。现将基因组成为dd(黄色)的接穗嫁接到基因组成为Dd(红色)的辣椒上,并授以基因组成为DD的花粉,将当年所结的种子种下去,第二年授以dd花粉后,所结辣椒果实颜色和胚的基因组成分别是( )
A.红色 Dd或dd B.黄色 Dd
C.红色 DD或Dd D.红色 DD、Dd或dd
【答案】A
【知识点】果实与种子的形成;营养繁殖的常用方法;基因的显隐性及其性状遗传
【解析】【解答】嫁接属于无性繁殖,没有精子和卵细胞结合成受精卵的过程,因而后代不会出现性状的变异,能保持接穗的优良性状,砧木不会对接穗的遗传性产生影响。因此将基因组成为dd(黄色)的接穗嫁接到基因组成为(红色)的辣椒上,并授以基因组成为DD的花粉,嫁接成活后,所结辣椒的颜色应该是与接穗相同,全部为黄色,基因组成dd。
把红色果皮(基因组成为DD)辣椒的花粉(精子的基因组成是D)人工传粉到黄色果皮(基因组成为dd)辣椒(卵细胞的基因组成是d)上,则当年得到的辣椒种子(胚)的基因组成是Dd;果皮的颜色是与母本相同,是黄色,基因组成dd。当年得到的辣椒种子(胚)的基因组成是Dd种下去得到的是果皮颜色是红色,基因组成是Dd。
第二年授以dd花粉后,遗传图解如图其遗传过程如图所示,
从图解中可以看出,种子中的胚的基因组成是Dd或dd。而果皮的基因组成并没有改变,仍然是Dd,颜色是红色。所以若将红色辣椒(Dd)授以黄色辣椒(dd)的花粉,则所结果实的颜色和种子中的胚的基因组成分别是红色 Dd或dd。
故答案为:A
【分析】嫁接就是把一个植物体的芽或枝,接在另一个植物体上,使结合在一起的两部分长成一个完整的植物体. 嫁接后果树结果的枝条是接穗,结的果实也与接穗的品质相同,因为它们的遗传物质是相同的.
14.(2020八下·湛江开学考)下列关于人类遗传病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遗传病是由遗传物质的改变引起的
B.显性遗传病的后代一定患该种遗传病
C.近亲结婚比非近亲结婚的后代患遗传病的几率大得多
D.没有患遗传病不能说明不携带遗传病基因
【答案】B
【知识点】人类优生优育;常见的人类遗传病
【解析】【解答】解:A、遗传病是指由遗传物质发生改变而引起的或者是由致病基因所控制的疾病。A正确;
B、若致病基因由显性基因A,正常基因由a控制,父母都患病,基因组成是Aa,若后代基因组成AA或Aa,则患病,若后代基因组成是aa,则不患病。B错误;
C、近亲是指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我国婚姻法已明确规定,禁止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结婚。原因是近亲带有相同隐性遗传致病基因的可能性较大,近亲结婚所生的孩子患有遗传病的机率大。所以近亲结婚是指 三代之内有共同祖先的男女婚配。近亲结婚会大大提高得隐性遗传病的发病率。C正确;
D、没有患遗传病不能说明不携带遗传病基因,只是隐性致病基因没有表现出来,D正确。
【分析】(1)遗传病是由遗传物质改变而引起的疾病。(2)血缘关系越近,遗传基因越相近,近亲携带相同隐性致病基因的可能性较大,近亲婚配容易导致致病基因形成纯合体,使隐性遗传病得以表达,近亲结婚所生的孩子患有遗传病的可能性较大。
15.(2020·苏州)下列有关人类性别决定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类性别主要由性染色体决定
B.性染色体只存在于生殖细胞中
C.生男生女取决于母亲卵细胞中性染色体的类型
D.理论上一对夫妇生男生女的概率是不同的
【答案】A
【知识点】人的染色体组成和性别遗传
【解析】【解答】A、人的性别主要由性染色体决定,男性性染色体是XY,女性性染色体是XX,A正确;
B、每一种生物细胞内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都是一定的,在体细胞中成对,在生殖细胞中成单,因此,性染色体存在于所有有细胞核的细胞中,B错误;
C、从性别遗传图解看出,当含有X染色体的精子与卵细胞结合时,形成的受精卵的染色体组成是XX,将来发育成女孩;当含有Y染色体的精子与卵细胞结合时,形成的受精卵的染色体组成是XY,将来发育成男孩。因此,性别决定主要决定于精子所含的性染色体,C错误;
D、从性别遗传图解看出,理论上一对夫妇生男生女的概率是50%,D错误。
故答案为:A。
【分析】人的体细胞内的23对染色体,有一对染色体与人的性别有关,叫做性染色体;男性的性染色体是XY,女性的性染色体是XX.人的性别遗传过程如图:
从性别遗传图解看出,受精时,如果是含有X染色体的精子与卵细胞结合,那么这个受精卵就发育成女孩;如果是含有Y染色体的精子与卵细胞结合,那么这个受精卵就发育成男孩。
16.(2020·江门模拟)人的体细胞中有23对染色体,则卵细胞、神经元、成熟的红细胞以及血小板的染色体数目分别是( )
A.23对、23对、23条、23对 B.23条、23对、0条、0条
C.23条、23条、0条、23对 D.23对、23条、23对、23对
【答案】B
【知识点】血液的组成和功能;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人的染色体组成和性别遗传;神经元的结构及功能
【解析】【解答】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在形成精子和卵细胞的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都要减少一半。而且不是任意的一半,是每对染色体中各有一条进入精子和卵细胞。当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时,染色体又恢复到原来的水平,每一对染色体,都是一条来自父亲,一条来自母亲。因此同种生物的体细胞和受精卵染色体数目是相同的即受精卵内染色体数目和体细胞相同,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是体细胞的一半,成单存在。成熟的红细胞和血小板没有细胞核,它们没有染色体。所以卵细胞、神经元、成熟的红细胞以及血小板的染色体数目分别是23条、23对、0条、0条。
故答案为:B。
【分析】假如某种生物体细胞的染色体数为2N,则其受精卵为2N;精子或卵细胞中染色体的数量为N。
17.(2020·兰州)下列关于变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变异对生物的生存都是有利的
B.没有可遗传变异,也能产生新的生物类型
C.变异现象是普遍存在的
D.生物的变异都是可遗传的
【答案】C
【知识点】遗传和变异现象;变异的类型、原因和意义
【解析】【解答】A.变异包括有利变异和不利变异,而不是变异对生物的生存都是有利的,A错误。B.如果没有能够遗传的变异,就不会产生新的生物类型,B错误。
D.生物的变异包括可遗传的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变异是指子代与亲代之间的差异,子代个体之间的差异现象。按照变异对生物是否有利分为有利变异和不利变异,有利变异对生物生存是有利的,不利变异对生物生存是不利的;按照变异的原因可以分为可遗传的变异和不遗传的变异,可遗传的变异是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可以遗传给后代;由环境改变引起的变异,是不可遗传的变异,不能遗传给后代。
18.(2020八下·吴忠期末)下列属于可遗传变异的是( )
A.染黄的头发 B.晒黑的皮肤
C.太空椒 D.营养不良偏瘦
【答案】C
【知识点】变异的类型、原因和意义
【解析】【解答】A.染黄的头发遗传物质未发生变化,不能遗传给后代,属于不可遗传的变异,A不符合题意。
B.晒黑的皮肤遗传物质未发生变化,不能遗传给后代,属于不可遗传的变异,B不符合题意。
C.太空椒是诱变育种,遗传物质发生了变化,属于可遗传变异,C符合题意。
D.营养不良偏瘦遗传物质未发生变化,不能遗传给后代,属于不可遗传的变异,A不符合题意。
【分析】根据是否能够遗传,变异可以分为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的变异。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变异,能够遗传给后代的属于可遗传的变异;仅由环境因素引起的,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也不能够遗传给后代的变异属于不可遗传的变异。
19.(2020八上·洛川期末)生命的起源很久以来一直吸引着人们去探求,也不断有各种各样的争论。而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学说被许多学者认同。下列关于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学说,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米勒的模拟实验为化学进化学说的第一个阶段提供了有力支持。
B.我国科学家利用氨基酸合成结晶牛胰岛素支持了化学进化学说第二个阶段的推测。
C.化学进化学说的最后一个阶段,从有机物到原始生命的演变,缺乏足够的实验证据。
D.米勒的模拟实验证实了,原始地球上能够形成有机物,进而演变成了原始生命。
【答案】D
【知识点】地球上生命的起源;地球原始条件模拟实验
【解析】【解答】A、米勒的模拟实验为化学进化学说的第一个阶段提供了有力支持,即从无机小分子生成有机小分子的阶段,A不符合题意;
B、1965年,我国科学工作者利用氨基酸成功地合成了具有生命活性的结晶牛胰岛素,这证明了有机小分子物质形成有机大分子物质是可以的,我国科学家利用氨基酸合成结晶牛胰岛素支持了化学进化学说第二个阶段的推测,B不符合题意;
C、化学进化学说的最后一个阶段,从有机物到原始生命的演变,缺乏足够的实验证据,C不符合题意;D、米勒通过实验验证了化学起源学说的第一阶段:在原始地球大气中,无机物可以形成有机物,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对于生命的起源有很多假说,其中化学起源说是被广大学者普遍接受的生命起源假说.化学起源假说认为,地球上的生命是在地球温度逐步下降以后,在极其漫长的时间内,由非生命物质经过极其复杂的化学过程,一步一步地演变而成的.化学起源说将生命的起源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无机小分子生成有机小分子的阶段;第二个阶段,从有机小分子物质生成生物大分子物质;第三个阶段,从生物大分子物质组成多分子体系;第四个阶段,有机多分子体系演变为原始生命.
20.(2019八上·东台期中)下列有关生命起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地球上的生命起源于非生命物质
B.米勒实验说明在原始的地球上原始大气可以形成原始生命
C.原始大气成分中不含氧气
D.原始生命诞生的重要标志是能实现原始的新陈代谢和个体增殖
【答案】B
【知识点】地球上生命的起源
【解析】【解答】解:化学起源学说认为,生命起源于非生命物质,A正确;米勒的模拟实验可以证明在原始地球大气中,无机物可以形成有机物,没有证明原始地球可以孕育原始生命,B错误;地质学家研究表明,地球大约是在46亿年以前形成的,那时候地球的温度很高,地面上的环境与现在的完全不同:天空中或赤日炎炎,或电闪雷鸣,地面上火山喷发,熔岩横流。从火山中喷出的气体,如水蒸气、氢气、氨、甲烷、二氧化碳、硫化氢等构成了原始的大气层,原始大气中没有氧气,C正确;原始生命诞生的标志是能从外界获得营养并排出代谢废物,能进行生长和繁殖等,D正确。
【分析】随着认识的不断深入和各种不同的证据的发现,人们对生命起源的问题有了更深入的研究,其中化学起源说是被广大学者普遍接受的生命起源假说。
21.(2020八上·广饶月考)下列几组植物的繁殖,哪组属于无性繁殖 ( )
①鼠尾草靠丸花蜂传粉繁殖后代②玉米种子种下去长出玉米植株③小麦靠风力传播花粉进行繁殖④马铃薯块茎上的芽眼里会发出芽来⑤竹鞭节上的芽可以形成竹笋,进而长成新竹子;⑥秋海棠的叶子发出芽和根,进而长出新的植株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④⑤⑥
【答案】D
【知识点】植物的无性生殖
【解析】【分析】解:①鼠尾草靠丸花蜂传粉繁殖后代,因为要经过传粉和授精,精子与卵细胞结合才产生新个体,是有性繁殖;②玉米种子种下去长出玉米植株,是有性繁殖;③小麦靠风力传播花粉进行繁殖,因为要经过精子与卵细胞结合才产生新个体,是有性繁殖;④马铃薯块茎上的芽眼里会发出芽来,属无性生殖;⑤竹鞭节上的芽可以形成竹笋,进而长成新竹子,属于无性生殖;⑥秋海棠的叶子发出芽和根,进而长出新的秋海棠植株。都是用它们的营养器官产生的新个体,没有经过两性细胞的结合,属无性繁殖。综合上述,④⑤⑥属无性生殖。故答案为:D。
【分析】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的不同点比较如下:
项目 无性生殖 有性生殖
概念 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由两性生殖细胞结合成受精卵,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特点 只有一个亲本,并保持亲本的遗传物质和性状 具有两个亲本的遗传物质,具有更大的生活力和变异性
进化 低等的生殖方式 高等的生殖方式
类群 低等的植物、动物多表现为无性生殖方式 高等的植物、动物多数表现为有性生殖方式,但少数植物、动物在进化过程中表现为以无性生殖为主
22.(2020八下·齐齐哈尔期中)人的皮肤颜色由基因A和a控制,正常肤色由显性基因A控制,白化肤色由隐性基因a控制。一对肤色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肤色白化的男孩,则该男孩的基因组成是( )
A.AA B.Aa C.aa D.AA或Aa
【答案】C
【知识点】基因的显隐性及其性状遗传
【解析】【解答】白化病属于家族遗传性疾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常发生于近亲结婚的人群中。肤色正常的夫妇生出了患白化病的孩子,说明夫妇双方除含有一个控制正常肤色的基因A外,都含有一个控制白化病的隐性基因a,这对基因的遗传图解如图所示:
由遗传图解可知:父母亲的基因组成都是Aa,白化病患者男孩的基因组成是aa。
故答案为:C。
【分析】(1)生物的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当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2)“正常肤色由显性基因A控制,白化病由隐性基因a控制”,则肤色正常的基因型是AA或Aa,白化病的基因型是aa。
23.(2020八下·东台期中)下列关于遗传和变异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父母均为双眼皮,小明是单眼皮,则是父母体细胞中均含有控制单眼皮的基因
B.葱的地下部分和地上部分的颜色不同,是基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C.婷婷的A型血和芳芳的B型血属于相对性状
D.成对的基因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
【答案】D
【知识点】遗传和变异现象;基因、环境与性状的关系;性状和相对性状
【解析】【解答】A、当细胞内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假设控制双眼皮的显性基因是A,控制单眼皮的隐性基因是a。题干中因为该同学的父母都是双眼皮,而他本人是单眼皮。所以该同学父母的基因组成都是杂合体Aa,该同学是单眼皮是因为父亲将a的基因,母亲将a的基因传给该同学,所以该同学的基因组成是aa,A正确。
B、葱的地上部分在光下能形成叶绿素;地下部分没有接受到阳光的照射,没有叶绿素形成。因此,葱的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颜色不同,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环境因素是光照,B正确。
C、同种生物统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是相对性状。因此,婷婷的A型血和芳芳的B型血属于相对性状、C正确。
D、成对的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是一对等位基因,位于同一对染色体上,而不是“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D错误。
【分析】生物体的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当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
24.(2017八下·盐湖期末)下列疾病不属于遗传病的是( )
A.艾滋病 B.白化病 C.血友病 D.色盲
【答案】A
【知识点】常见的人类遗传病
【解析】【解答】A、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之间传播的疾病.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有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传染源指的是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和动物,传染源只能是人或者动物.传播途径指的是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病原体指能引起疾病的微生物和寄生虫,艾滋病不属于传染病,A符合题意。
BCD、遗传病是指由遗传物质发生改变(包括染色体畸变以及在染色体水平上看不见的基因突变)而引起的或者是由致病基因所控制的疾病.如色盲、血友病、白化病、先天性愚型病、先天性聋哑等;B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遗传病是指由遗传物质发生改变而引起的或者是由致病基因所控制的疾病;传染病是由致病微生物或寄生虫引起的并具有传染性的疾病.
25.(2020八下·东台期中)小明学完有关知识后,觉得李商隐《无题》中的“春蚕到死丝方尽”不符合家蚕的发育过程,他试着将诗句做了修改,你认为下列哪句应该是小明想要表达的内容( )
A.春蚕化蛹丝方尽 B.春蚕产卵丝方尽
C.春蚕交尾丝方尽 D.春蚕蜕皮丝方尽
【答案】A
【知识点】昆虫的生殖和发育
【解析】【解答】家蚕由受精卵发育成幼虫,取食桑叶,经过4次蜕皮,停止取食桑叶,吐丝结茧,因此家蚕是在幼虫期吐丝,春蚕到了蛹期,蛹皮就硬起来了,无法吐丝了,所以一般养蚕的人,为了获取蚕丝,要使蚕丝产量提高,可适当的延长它的幼虫期使其积累更多的营养。诗句中的“到死”二字用的不科学,因为春蚕并没有死,只是化作一个不吃不动的蛹。可改为“春蚕化蛹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故答案为:A。
【分析】蜜蜂、家蚕等昆虫的发育要经过受精卵、幼虫、蛹、成虫4个时期,而且幼虫和成虫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上有明显的差异,这样的发育过程叫完全变态发育。
二、实验探究题
26.(2018·双清模拟)生产实践中,人们通常利用植物的无性生殖来栽培农作物和园林植物.
(1)如图所示的繁殖方式叫 ,为提高接穗成活率,使用该方法时,应该使接穗与砧木的 紧密结合.
(2)孙悟同学为了探究扦插材料的处理方法,上网查阅相关资料,发现这样一句话“植物扦插茎段下端经过适宜浓度的某物质溶液处理后,能促使其生出新根”.这句话正确吗?为此他设计了如下实验进行探究:
第一步:准备生长健壮的同种植物枝条,切成相同的茎段若干,随机均分为两组,编号为A、B.
第二步:将A组茎段的下端用某溶液处理,B组茎段的下端用等量蒸馏水处理,然后放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培养.
第三步:一段时间后观察并记录A、B两组茎段生出新根的数量.
结果预测与分析:
①A组茎段生出新根的数量明显多于B组,说明 .
②若 ,说明该浓度的某物质溶液对植物茎段生根有抑制作用.
【答案】(1)嫁接;形成层
(2)该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对植物茎段的生根有促进作用;B组茎段生出新根的数量明显多于A组
【知识点】植物的无性生殖
【解析】【解答】(1)如图所示的繁殖方法叫做嫁接,嫁接是指把一个植物体的芽或枝,接在另一个植物体上,使结合在一起的两部分长成一个完整的植物体,接上去的芽或枝叫接穗,被接的植物叫砧木,为提高接穗的成活率,应当使接穗和砧木的形成层紧密结合。
(2)结果预测:A组茎段生出新根的数量明显多于B组,说明该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对植物茎段的生根有促进作用;B组茎段生出新根的数量明显多于A组,说明该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对植物茎段的生根有抑制作用。
【分析】无性生殖指的是不需要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过程.植物用根、茎、叶等营养器官进行繁殖的方式叫做营养繁殖,营养繁殖就是最常见的一种无性生殖的方式,常见的无性生殖的方式有扦插、嫁接、压条.
三、综合题
27.(2020八下·吴忠期末)如图是被子植物桃花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从植物体结构层次看,花属于 。
(2)花的主要结构是雄蕊和雌蕊。雄蕊的[ ] 里有花粉,能形成精子;雌蕊子房的[ ] 里有卵细胞。
(3)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受精卵发育成种子的 。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属于 。具有该生殖方式的生物,其后代产生的变异性更 。(填:“大”或“小”)。
【答案】(1)器官
(2)①;花药;⑥;胚珠
(3)胚;有性生殖;大
【知识点】果实与种子的形成;花的结构;植物的有性生殖
【解析】【解答】图中①花药,②花丝,③柱头,④花柱,⑤子房,⑥胚珠。(1)植物体的结构层次是: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花属于器官。(2)(3)雄蕊的①花药里有花粉,能形成精子;雌蕊子房的⑥胚珠里有卵细胞,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受精卵发育成种子的胚,这种繁殖方式经过了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属于有性生殖,有性生殖方式的生物,其后代产生的变异性更大。
【分析】1、器官:由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联合起来,形成具有一定功能的结构。以某一种或两种组织为主。 如:心脏、肝脏、脾脏、大脑、肱二头肌等,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等。
2、有性生殖:由两性生殖细胞结合成受精卵,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有性生殖方式产生的后代具有两个亲本的遗传物质,因此具有更大的生活力和变异性。
28.(2018八下·西华期中)下图是叶蝉发育过程不同时期的形态图,请据图回答:
(1)由图可知,叶蝉的发育与___________相同。
A.青蛙 B.家蚕 C.蝗虫 D.鱼类
(2)图中①叫 ,叶蝉的发育过程要经过 (用箭头和图中编号表示)三个时期,这样的发育过程被称作 发育。
(3)蜜蜂的发育过程比叶蝉的发育过程多一个 时期,被称作 发育。
【答案】(1)C
(2)幼虫;②→①→③;不完全变态
(3)蛹;完全变态
【知识点】昆虫的生殖和发育
【解析】【解答】(1)由图可知,叶蝉的发育与C蝗虫相同,属于不完全变态发育,C不符合题意;
(2)图中①叫幼虫,②是卵,③是成虫,所以叶蝉的发育过程要经过②→①→③,属于不完全变态发育;
(3)蜜蜂的发育过程要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这样的发育过程被称作完全变态发育,比叶蝉的发育过程多一个蛹期。
【分析】昆虫的发育包括完全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完全变态发育经过受精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不完全变态发育经过受精卵、幼虫、成虫三个阶段.
29.(2020八下·吉林期中)下图是鸡蛋的结构图,据图作答:
(1)填出又图中下列序号所指的结构名称:
① ② ③ ④ ⑤ ⑦
(2)标号 和 为胚胎发育提供营养。
(3)卵黄中央盘状的小白点是 ,在适宜的条件下发育成 。
【答案】(1)气室;外壳膜;内壳膜;卵壳;卵黄膜;系带
(2)⑧;⑨
(3)胚盘;雏鸡
【知识点】鸟卵的结构
【解析】【解答】解:(1)图中①气室,②外壳膜,③内壳膜,④卵壳,⑤卵黄膜,⑥胚盘,⑦系带,⑧卵黄,⑨卵白。(2)⑧卵黄为胚胎发育提供养料;⑨卵白能够保护卵细胞,还能为胚胎发育提供水分和养料。(3)⑧卵黄中央盘状的小白点是⑥胚盘,胚盘里面含有细胞核,在适宜的条件下发育成雏鸡。
【分析】熟记鸟卵的结构及各部分的主要作用,据此答题。知识点如下:
卵壳:位于最外面,坚硬,其上有气孔。它有防止卵细胞受伤害,减少水分的蒸发,支持和保护作用。
气室:内充满空气,为胚胎发育提供氧气。
卵壳膜:包裹内部物质,具有保护作用。
卵白:可以为受精卵发育提供水分和部分营养;减少震荡,具有保护受精卵和缓冲的作用。
卵黄:卵细胞的主要营养部分,为胚胎发育提供营养物质。
卵黄膜:起保护作用。
系带:固定卵黄(位于卵黄上,一端与卵钝端的壳膜相连,另一端与卵尖端的壳膜相连)。
胚盘:含有细胞核,内有遗传物质。未受精的卵,胚盘色浅而小,已受精的卵,胚盘色浓而略大,胚盘在受精后可发育成胚胎。其中卵黄、胚盘、卵黄膜共同构成了一个卵细胞。
30.(2020·岑溪模拟)小明发现爸爸妈妈的发际线都是“V”字形,而自己的发际线是平直的。他利用所学的遗传学知识来解释这种性状的遗传规律。
(1)“V”形发际和平直发际在遗传学上可称为 ,其中 为隐性性状。
(2)爸爸妈妈通过 将控制发际形状的 传递给小明。
(3)如果用A、a表示控制发际形状的基因,控制小明发际形状的基因组成为 。
(4)如果小明的爸爸妈妈再生一个孩子,这个孩子是“V”形发际的概率是 。
【答案】(1)相对性状;平直发际
(2)生殖细胞;基因
(3)aa
(4)75%
【知识点】基因的显隐性及其性状遗传
【解析】【解答】(1)人的"V形发际和平直发际是同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这是一对相对性状,根据题干所述,“爸爸妈妈的发际线都是“V”字形,而小明的发际线是平直的,”这说明“V”形发际是显性性状,平直发际为隐性性状。
(2)父母控制性状的基因是以生殖细胞为“桥梁”传道给子女的。因此,妈妈通过生殖细胞将控制发际形状的基因传给小明。
(3)“爸爸妈妈的发际线都是“V”字形,而小明的发际线是平直的,”这说明“V”形发际是显性性状,平直发际为隐性性状,如果用A、a表示控制发际形状的基因,控制小明发际形状的基因组成为:aa。
(4)根据以上分析,爸爸的基因型为Aa,妈妈的基因型为Aa,遗传图解如下:
可见,如果小明的爸爸妈妈再生一个孩子,这个孩子是“V”形发际的概率是75%。
故答案为:(1)相对性状、平直发际;(2)生殖细胞、基因;(3)aa;(4)75%。
【分析】此题考查性状和相对性状、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此题难度不大,熟记:判断一对性状是不是相对性状,需要判断是不是同种生物,同一性状,不同表现类型;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则亲代个体表现的性状是显性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由一对隐性基因控。
31.(2020八下·偃师期中)下表是对3个家庭进行某些可遗传性状调查的结果。请根据所学知识分析表格回答下列问题:
家庭 性状 父亲 母亲 孩子
1号 眼皮 双眼皮 双眼皮 单眼皮
2号 酒窝 无酒窝 有酒窝 有酒窝
3号 先天聋哑 正常 正常 先天聋哑
(1)3个家庭中的孩子都出现了与父母亲不同的性状,这种子代个体与亲代个体不相似的现象在遗传学上叫做 。
(2)如果双眼皮和单眼皮由一对基因A和a控制,则1号家庭中,单眼皮孩子的基因组成为 ;父亲的基因组成为 ;母亲的基因组成为 。如果该家庭的单眼皮女儿长大后做了“双眼皮手术”,后来和一个单眼皮的男子结婚,他们所生小孩为双眼皮的概率为 。
(3)如果2号家庭中孩子的控制酒窝的基因型为Bb,那么母亲的基因组成为 。
【答案】(1)变异
(2)aa;Aa;Aa;0
(3)BB或Bb
【知识点】遗传和变异现象;基因的显隐性及其性状遗传
【解析】【解答】(1)3个家庭中的女儿都出现了与父亲(或母亲)不同的性状,这种子代个体与亲代个体不相似的现象在遗传学上叫做变异;同时子代个体又有很多特征与父母相同或者相似,这是因为父母的部分基因经过精子和卵细胞传递给了他们的子女。(2)表格中1号家庭父母都是双眼皮,孩子是单眼皮,表明双眼皮是显性性状,单眼皮是隐性性状。如果双眼皮和单眼皮由一对基因A和a控制,则双眼皮的基因组成是AA或Aa,单眼皮的基因组成是aa。由于孩子是单眼皮,则父母亲的基因组成中必须含有隐性基因a,因此父亲的基因组成为Aa,母亲的基因组成为Aa。
1号家庭的女儿长大后做了双眼皮手术,是环境因素影响产生的性状改变,体内的遗传物质没有改变,其眼睑的基因组成还是aa,后来和一个单眼皮的男子结婚,遗传图解如图:
从图2看出,他们所生小孩一定是单眼皮,因此他们所生小孩为双眼皮的概率为0。(3)如果2号家庭中女儿的基因组成为Bb,那么母亲的基因组成为BB或Bb,遗传图解如图3:
【分析】(1)人的体细胞内的23对染色体,有一对染色体与人的性别有关,叫做性染色体;男性的性染色体是XY,女性的性染色体是XX。(2)遗传是指亲子间的相似性,变异是指亲子间和子代个体间的差异。(3)生物的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当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4)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中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亲代的基因组成是杂合体。(5)生物体的各种性状都是由基因控制的,性状的遗传实质上是亲代通过生殖细胞把控制性状的基因传递给了子代,在有性生殖过程中,精子与卵细胞就是基因在亲子代间传递的桥梁。
32.(2020八上·广饶月考)人类的遗传信息是通过染色体在亲代与子代之间传递的。小文是个爱动脑的孩子,如图一是小文画的细胞中的部分染色体和基因的关系图,图二是她绘制的自己家族的眼睑性状遗传图谱。请分析回答:
(1)由图一可知,小文画的是一个体细胞,判断依据是: 。
(2)图一中的基因组成是 ,此人可能产生 种类型的生殖细胞。此人产生的生殖细胞中, (能或否)同时含有1号和2号染色体,因为: 。
(3)小文的父母都是双眼皮,小文是单眼皮,这种现象在生物学上称为 。父母体内控制眼皮性状的基因在生殖过程中通过 细胞传递给小文。
(4)如果B表示显性基因,b表示隐性基因,根据遗传图谱我们可以判断,小文父母的基因型为 。小文的父母准备生二胎,再生一个单眼皮女孩子的可能性是 。
(5)小文进入青春期后,变得越来越漂亮,但她对自己的单眼皮不满意,通过手术变成了双眼皮。成年后,如果小文与一双眼皮的男子结婚,后代一定会是双眼皮吗?请分析原因: 。
【答案】(1)染色体成对存在
(2)Aa、Bb;4;否;在形成生殖细胞的过程中,成对的染色体分开
(3)变异;生殖
(4)Bb、Bb;12.5%
(5)不一定;小文手术后,基因组成没有改变,依然为bb。如果该男子的基因组成为BB,那么他们的后代一定是双眼皮;如果该男子的基因组成为Bb,那么他们的后代单眼皮和双眼皮的概率均为50%
【知识点】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人的染色体组成和性别遗传;基因的显隐性及其性状遗传
【解析】【解答】(1)由图一可知,小文画的是一个体细胞,因为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基因也是成对存在的,分别位于成对的染色体上。
(2)在形成生殖细胞的过程中,成对的染色体分开,每对染色体中的一条进入精子或卵细胞中,即生殖细胞中染色体数比体细胞中的减少一半。识图可知,图一中的基因组成是Aa、Bb。根据图一中的基因组成来分析,此人可能产生AB、Ab、aB、ab,4种类型的生殖细胞。此人产生的生殖细胞中不能(否)同时含有1号和2号染色体,因为在形成生殖细胞的过程中,成对的染色体分开。
(3)小文的父母都是双眼皮,小文是单眼皮,体现了亲子代之间在性状上的差异性,所以此现象在遗传学上称为变异。性状的遗传实质上是亲代通过生殖细胞把基因传递给了子代,遗传父母控制性状的基因是以生殖细胞为“桥梁”传递给子女的。
(4)根据题干上面的遗传图解可知:小文的父母都是双眼皮,小文是单眼皮,遗传图解:
根据遗传图解可知:可见小文父母再生一个单眼皮孩子的可能性25%。人的性别遗传过程如图:
从性别遗传图解看出,人类生男生女的机会均等各是50%,因此小文的父母生出女孩的可能性是50%,所以,小文的父母准备再生一个孩子,生出单眼皮女孩的可能性是25%×50%═12.5%。
(5)“小文进入青春期以后,变得越来越漂亮,但她对自己的单眼皮不满意,通过手术变成了双眼皮”。是环境因素引起的,遗传物质没有发生变化,因此属于不可遗传的变异。小文的眼皮基因仍然是bb,若与双眼皮男子结婚,双眼皮男子的基因组成可能是BB或者Bb。如果该男子的基因组成为BB,那么他们的后代一定是双眼皮;如果该男子的基因组成为Bb,那么他们的后代单眼皮和双眼皮的概率均为50%。
【分析】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相对性状有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之分.显性基因是控制显性性状发育的基因,隐性基因,是支配隐性性状的基因;生物体的某些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当细胞内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只有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