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人教版七年级下册4.6.1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 同步测试

文档属性

名称 初中生物人教版七年级下册4.6.1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 同步测试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34.3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1-01-28 09:48:03

文档简介

初中生物人教版七年级下册4.6.1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 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
1.(2020·自贡)近视眼在青少年群体中比较常见,矫正时可配戴(  )
A.凸透镜 B.凹透镜 C.平面镜 D.反光镜
2.(2020八上·靖江期中)当你从黑暗的房间走到明亮的室外时,瞳孔的变化是(  )
A.由大变小 B.由小变大 C.无明显变化 D.无法判断
3.(2020八上·靖江期中)人的听觉形成于(  )
A.耳郭 B.鼓膜 C.耳蜗 D.听觉中枢
4.(2020八上·靖江期中)小明坐车容易发生晕车现象,请问与晕车有关的耳内结构有(  )
A.听小骨 B.耳廓
C.前庭和半规管 D.耳蜗
5.(2020八上·靖江期中)黄种人的眼呈现黑色,白种人的眼呈现蓝色,是因为眼球内(  )的色素有差异。
A.角膜 B.巩膜 C.视网膜 D.虹膜
6.(2020八上·靖江期中)人的眼睛能够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起主要调节作用的是(  )
A.晶状体 B.玻璃体 C.瞳孔 D.角膜
7.(2020八上·姜堰期中)在耳的结构中,能把振动从中耳传递到内耳的结构是(  )
A.鼓膜 B.耳蜗 C.前庭 D.听小骨
8.(2020·襄阳)今年全国“爱眼日”的主题是“视觉2020,关注普遍的眼健康”。下列做法中不利于视力保护的是(  )
A.躺在床上或沙发上看书学习 B.清洁双手后做眼保健操
C.合理安排上网、看电视时间 D.学习之余,向远处眺望
9.(2017七下·黄岛期末)如图表示某男孩在12秒内的4种不同视觉状况下(P:近距离的看书;Q:极目远眺;R:注视远处飞来的足球;S:注视自己脚下的足球飞向远方)晶状体曲度的变化据图推断,下表中哪一种组合是正确的(表中数据的单位为秒)(  )
A.选A B.选B C.选C D.选D
10.人们把眼睛比喻为自动相机,下列具有胶卷功能的结构是(  )
A.脉络膜 B.视网膜 C.虹膜 D.角膜
二、实验探究题
11.目前我国青少年近视率已高达36.7%.为更好地帮助学生认识近视的成因,主动积极的预防近视,我校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对近视形成原因进行了实验探究(图甲表示实验装置,图乙表示眼球结构)
实验步骤:
步骤一:按照图甲装置,调整蜡烛,凸透镜和白纸板三者之间的距离,直至白纸板上出现一个清晰的物像为止.
步骤二:把透镜换成一个凸度稍大的凸透镜,观察白纸板上蜡烛的物像变化.
步骤三:左右移动白纸板,直到白纸板上再次出现一个清晰的物像为止.
步骤四:不改变原装置中凸透镜的凸度,只向右移动白纸板的位置,观察白纸板上蜡烛的物像变化.
请结合上图和实验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装置中的凸透镜是模拟图乙中的结构[    ]    ,该结构曲度的大小可由图乙中的[    ]   进行调节.
(2)图甲中的白纸板是模拟图乙中的结构[    ]    ,该结构上有感光细胞,能感受光线的刺激.
(3)步骤二白纸板上蜡烛的物象    (“清晰”或“不清晰”),它与步骤一对照该实验的变量是    .
(4)步骤四实验的变量是    .
(5)根据对实现现象的观察和分析,近视形成的可能原因是眼球的    曲度过大或眼球的前后径过长所致.所以我们要注意用眼卫生,要保护好我们的眼睛.
(6)实验结束后有同学提出夜晚看书时突然停电,瞬间眼前一片乌黑,什么都看不见,片刻后才逐渐看见周围的物体,这是近视吗?    (“是”或“不是”),这种变化是由   变大所引起的.
三、综合题
12.(2020七下·常德期末)如图所示为眼球结构示意图,据图作答:
(1)当精彩的画面进入你的眼球,会在[ 8 ]   上形成清晰的物像。
(2)当从看书转为远眺时,4的曲度会变   。
(3)调节瞳孔的大小可以看清明暗不同的物体,瞳孔是通过标号   调节。
(4)我们通常所说的“白眼球”是指   。(填名称)
(5)如下图,近视成像情况和矫正方法正确的分别是_______。
A.①和③ B.①和④ C.②和③ D.②和④
13.(2020七下·高邑期末)图所示为眼的正面和侧面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①]   对眼球的内部结构起   作用。图中③的名称是   ,白天,当我们看完电影从影院走出来时,它的直径将由大变小,这一过程是通过图中结构[②]   来调节的。
(2)人的眼睛能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是因为   (填名称)的曲度可以调节。
(3)你能看到远处有一棵树,是因为它反射的光线形成的物象落在[ ⑦ ]   上,这个信息通过视神经传到   ,从而形成视觉。
(4)如果眼球的前后径   ,或者晶状体凸度   ,远处反射来的光线,经过折射后会落到 ⑦ 的前方,因而看不清物体,称为   眼,可以用佩戴   透镜的方法来矫正。
14.(2020·中宁模拟)宁夏回族舞蹈《宁夏川》荣获中华海峡两岸联合文教经贸协会、国际文化艺术研究会联合举办的第十一届“激情梦想。两岸同心”艺术大赛金像奖。当精彩表演在进行中时: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手臂;乱蛙一样,是跳动的脚步……多么奔放、舒展的舞蹈!请用学过的生物学知识分析回答。
(1)鼓点声由观众的耳郭收集,由外耳道传到中耳,引起鼓膜振动,振动经过   传递和放大后传到内耳,刺激了耳蜗内对声波敏感的感觉细胞产生神经冲动,通过听觉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   形成听觉。
(2)坐在不同位置的观众都能看到表演者精彩的表演,是因为表演者反射的光线主要经过观众眼球内   的折射,使外界物体形成的物像始终落在   上,并最终形成视觉。
(3)演出时表演者大汗淋漓,以汗液的形式排出体内的一些代谢废物,这一过程叫做   ,代谢废物主要经过尿液排出体外,人体形成尿液的器官是   ,健康人尿液和原尿的区别是,尿液中不含   。
(4)剧烈的运动需要大量的氧气,氧气由呼吸道进入肺是通过   实现的。氧气由肺泡扩散到血液中,与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并运输,氧气最先到达心脏的腔是   。表演者手臂上下飞舞,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在食物含有的营养物质中,   不仅是构成细胞的重要成分,而且是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表演者同时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通过血液循环运送到肺部排出体外,需要经过下列过程:上腔静脉→   →右心室→   →肺泡毛细血管。
15.(2017七下·昌平期末)人眼的正常视力大于1.0,为了探究眼轴(眼的前后径)长度和视力的关系,医学人员对不同近视程度的志愿者152人,依次检查了眼轴长度和视力,记录如下表。
眼轴长度/mm ≤26.99 27.00~28.49 28.50~29.99 ≥30.00
平均视力 1.02 0.96 0.82 0.46
请回答问题:
(1)由表可知,随着眼轴长度的增加,视力   。
(2)图A~D为近视成因示意图。如图A所示,正常情况下,人注视物体时,光线经过眼球的折射和调节,会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   ,引起感光细胞产生兴奋,并沿着   传递到大脑皮层的   ,形成视觉。
(3)如图B所示,近距离用眼时,光线的焦点落在视网膜   。如图C所示,为了适应这一变化,青少年身体发育过程中   增加,难以恢复原状。如图D所示,当正常用眼时,平行光线的焦点落在视网膜的   ,形成真性近视。
(4)综上所述,为了预防近视,请你为青少年在用眼习惯上提出合理化建议: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近视、远视
【解析】【解答】近视眼的晶状体和角膜构成的透镜较厚,会聚能力较强,看远处的物体时,将使像呈在视网膜的前面。为了使像正好呈在视网膜上,应使光线推迟会聚,使所成的像相对于晶状体后移,所以应佩戴发散透镜即凹透镜。故答案为:B。
【分析】本题要抓住近视眼成因:眼球晶状体的曲度过大,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通过晶状体折射后形成的物像就会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形成近视眼,应该佩戴凹透镜。
2.【答案】A
【知识点】眼球的结构及功能
【解析】【解答】瞳孔能调节进入眼内的光量,看强光时瞳孔缩小,看弱光时瞳孔扩大,强光下瞳孔缩小,减少进入眼内的光量,以保护视网膜不受过强的刺激;弱光下瞳孔扩大,增加进入眼内的光量,使视网膜得到足够光的刺激。当你从黑暗的房间走到明亮的室外时,瞳孔的变化是由大变小。故答案为:A。
【分析】瞳孔是人眼睛内虹膜中心的小圆孔,为光线进入眼睛的通道。虹膜上瞳孔括约肌的收缩可以使瞳孔缩小,瞳孔开大肌的收缩使瞳孔散大,瞳孔的开大与缩小控制进入瞳孔的光量。
3.【答案】D
【知识点】听觉的形成
【解析】【解答】听觉的形成过程是: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鼓膜的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听觉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由此可知,听觉形成于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故答案为:D。
【分析】听觉形成过程:声音→耳廓→外耳道→中耳(鼓膜振动)→听小骨传递放大→内耳(刺激耳蜗内听觉感受器)→听神经→大脑皮质(听觉中枢)
4.【答案】C
【知识点】耳的结构及功能
【解析】【解答】耳廓收集并引导声波传至外耳道,外耳道引导声波传至鼓膜,鼓膜可以把声波的振动转为机械性振动,听小骨把鼓膜的振动扩大并传到内耳。内耳包括半规管、前庭和耳蜗,半规管和前庭内有感受头部位置变动的位觉(平衡觉)感受器,前者引起旋转感觉,后者引起位置感觉和变速感觉。前庭及半规管过敏的人,会在直线变速及旋转变速运动时,传入冲动引起中枢有关部位过强的反应,导致头晕、恶心、呕吐、出汗等,这就是通常说的晕车、晕船。在耳蜗内有听觉感受器,可以感受振动刺激,产生神经冲动。故答案为:C。
【分析】耳的结构和功能:耳包括外耳、中耳和内耳三部分。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中耳由鼓膜、鼓室和三块听小骨组成。中耳是传导声波的通道。鼓室通过一条咽鼓管与咽部相通。内耳由半规管、前庭和耳蜗三部分。半规管和前庭与身体平衡有关。耳蜗内有听觉感受器,耳蜗与听觉的形成有关,能将由声波引起的振动转变成与听觉有关的信息。
5.【答案】D
【知识点】眼球的结构及功能
【解析】【解答】眼球的角膜是无色透明的,巩膜是白色坚硬的,脉络膜里分布着血管和神经;虹膜中含有许多色素细胞,这些细胞中色素含量的多少决定了虹膜的颜色,色素含量与皮肤颜色是一致的,并且与种族的遗传有关系,东方人是有色人种,虹膜中色素含量多,所以,眼珠看上去呈黑色;西方人是白色人种,虹膜中色素含量少,基质层中分布有血管,所以,看上去眼珠呈浅蓝色。因此,黄种人的眼呈现黑色,白种人的眼呈现蓝色,是因为眼球内虹膜的色素有差异。
故答案为:D。
【分析】 虹膜 为眼球壁中层的扁圆形环状薄膜,位于角膜和晶状体之间,透过角膜可以看到,俗称“黑眼球”。中央有一个小圆孔,称瞳孔,光线由此进入眼内。虹膜主要由结缔组织构成,内含色素、血管、平滑肌。虹膜的颜色因含色素的多少和分布的不同而异,一般有黑色、蓝色、灰色和棕色等几种
6.【答案】A
【知识点】眼球的结构及功能
【解析】【解答】眼球分为眼球壁和内容物。眼球壁分为外膜、中膜和内膜。外膜包括角膜和巩膜,角膜无色透明便于光线通过,巩膜是一层结缔组织膜,具有保护内部结构的作用;中膜包括虹膜、睫状体和脉络膜,虹膜内有色素,眼球的颜色就是由它来决定的,睫状体内有平滑肌,通过平滑肌的收缩和舒张来调节晶状体的曲度,从而使眼睛能够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内膜视网膜上有感光细胞,接受物像的刺激可以产生神经冲动,属于视觉感受器。所以对于正常人来说,不论较近或较远的物体,都能使物像落在视网膜上被看清,主要是因为晶状体的曲度可以通过睫状体的收缩和舒张来调节。故答案为:A。
【分析】晶状体位于玻璃体前面,周围由晶状体悬韧带与睫状体相连,呈双凸透镜状,富有弹性。晶状体为一个双凸面透明组织,被悬韧带固定悬挂在虹膜之后玻璃体之前。晶体是眼球屈光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唯一具有调节能力的屈光间质,其调节能力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降低,形成老视现象。
7.【答案】D
【知识点】耳的结构及功能
【解析】【解答】耳朵的结构包括外耳(耳廓、外耳道)、中耳(鼓膜、听小鼓)、内耳(半规管、耳蜗)。听觉的形成路线为:外界声波→外耳道→鼓膜(接受刺激,产生震动)→听小骨(能把鼓膜的振动传给内耳,传导过程还像放大器一样,把声音信号放大十倍,所以即使很轻微的声音人们也能听到)→耳蜗(内有听觉感受器,能产生神经冲动)→听觉神经→听觉中枢(形成听觉)。
故答案为:D。
【分析】耳由外耳、中耳、内耳三部分构成,如图:
8.【答案】A
【知识点】近视、远视
【解析】【解答】A.读书写字的姿势要正确;躺在床上或沙发上看书学习,不利于视力保护,A符合题意。
B.按时做眼保健操,可起到调整眼及头部的血液循环,调节肌肉,改善眼疲劳,能预防近视,利于视力保护,B不符合题意。
C. 合理安排上网、看电视时间,利于视力保护,C不符合题意。
D. 学习之余要到室外活动或向远处眺望一会儿,利于视力保护,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预防近视要做到“三要”、“四不看”.
三要:①读写姿势要正确,眼与书的距离约33厘米;②看书一小时后休息,要向远处眺望几分钟③要认真做眼保健操.
四不看:①不在直射强光下看书;②不在光暗的地方看书;③不在躺卧时看书;④不在走路时看书.
9.【答案】B
【知识点】视觉的形成
【解析】【解答】解:正常人看远近不同的物体时,通过晶状体的调节作用,都能使远近不同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汇聚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物像.视近物时,晶状体的曲度大;视远物时,晶状体的曲度小.P:近距离的看书,物体离眼近,晶状体的曲度最大,是图中9﹣12;Q:极目远眺,物体离眼远,晶状体的曲度最小,在图中是6﹣9;R:注视远处飞来的足球,物体离眼由远及近,因此晶状体的曲度由小变大,是图中0﹣3;S:注视自己脚下的足球飞向远方,物体离眼由近及远,因此晶状体的曲度由大变小,是图中的3﹣6.
故答案为:B.
【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视近物时,晶状体的曲度大;视远物时,晶状体的曲度小.解答时可以从P:近距离的看书;Q:极目远眺;R:注视远处飞来的足球;S:注视自己脚下的足球飞向远方时,物体离眼的远近和晶状体的曲度变化方面来切入.
10.【答案】B
【知识点】眼球的结构及功能
【解析】【分析】在眼球的结构中,晶状体透明、有弹性,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瞳孔是光线的通道,当外界光线较强时,瞳孔是变小,当外界光线较弱时,瞳孔是变大,相当于照相机的光圈,视网膜上分布有感光细胞,能够感受外界刺激,产生神经冲动,相当于照相机的胶卷。
【点评】此题有一定的难度,眼球的结构特点是考查的重点,可结合着眼球的结构示意图掌握。
11.【答案】(1)1;晶状体;5;睫状体
(2)7;视网膜
(3)不清晰;双凸透镜的凸度(曲度)
(4)双凸透镜和白纸板之间的距离
(5)晶状体
(6)不是;瞳孔
【知识点】眼球的结构及功能;视觉的形成;近视、远视
【解析】【解答】解:(1)从外界物体在视网膜上的成像与模拟眼球成像实验比较,可以看出:白纸板相当于视网膜,中间的凸透镜相当于眼球的晶状体.人眼球的晶状体的凸度可以调节,睫状体收缩时,晶状体的凸度变大,睫状体舒张时,晶状体凸度变小.
(2)眼球的结构包括三层,外膜(角膜和巩膜)、中膜(虹膜、睫状体和脉络膜)、内膜(视网膜),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依次经过角膜、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并经过晶状体的折射,最终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倒置的物像.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接受物像的刺激,将物像信息转变为神经冲动,然后通过视神经传到大脑的视觉中枢,从而形成视觉.由于大脑能够对接受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因此,我们看到的是总是正立的物像.
(3)通过分析凸透镜成像的特点,我们可以看到,当凸透镜凸度增大的时候,其折光能力就会增加,其成像点离凸透镜距离就近.因此如果换上凸度较大的透镜,白纸板应向左方向移动,才能使纸板上的图象清晰.它与步骤一对照该实验的变量是双凸透镜的凸度(曲度).
(4)步骤四与步骤一相比,实验的变量是双凸透镜和白纸板之间的距离.
如果长时间近距离看书,收缩的睫状体不能恢复,1晶状体的凸度变大,物像就落到视网膜的前方,我们看不清远处的物体,这就是近视眼,要佩戴凹透镜纠正.
(4)图甲中的虹膜的收缩和舒张能够调节③瞳孔的大小,调节进入眼球的光线的多少.
(5)如果长时间近距离看书,收缩的睫状体不能恢复,1晶状体的凸度变大,物像就落到视网膜的前方,我们看不清远处的物体,这就是近视眼,要佩戴凹透镜纠正.
(6)瞳孔能调节进入眼内的光量,看强光时瞳孔缩小,看弱光时瞳孔扩大,强光下瞳孔缩小,减少进入眼内的光量,以保护视网膜不受过强的刺激;弱光下瞳孔扩大,增加进入眼内的光量,使视网膜得到足够光的刺激.外界光线强,突然停电,瞬间眼前一片乌黑,瞳孔要扩大才能看清物体,因此,瞬间眼前一片乌黑,什么都看不到;片刻后才逐渐看见周围的物体,这种变化是由于眼球中的瞳孔变大了.
故答案为:(1)1晶状体;5睫状体;
(2)7;视网膜;
(3)不清晰;双凸透镜的凸度(曲度)
(4)双凸透镜和白纸板之间的距离
(5)晶状体
(6)不是;瞳孔(以上答案合理即可得分.)
【分析】如图人的眼球包括眼球壁和内容物.眼球壁包括外膜(角膜和巩膜)、中膜(虹膜、睫状体、脉络膜)、内膜(视网膜)三部分.角膜是无色透明的,里面 有丰富的感觉神经末梢;巩膜白色、坚韧,保护眼球;虹膜能够调节瞳孔的大小,里面有色素,东方人的“黑眼球”和西方人的“蓝眼睛”就是它的颜色;睫状体能 够调节晶状体的曲度,使人看远近不同的物体,相当于照相机上的镜头;脉络膜里有血管和黑色素,营养眼球并起暗箱的作用;视网膜上有感光细胞,可以接受物像 的刺激并产生神经冲动.内容物包括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在物像的形成过程中,对光线起折射作用.图中的1是晶状体,2是虹膜,3是瞳孔,5是睫状体,6 玻璃体,8视网膜,9视神经,7是脉络膜,10是巩膜.据此解答.
12.【答案】(1)视网膜
(2)小
(3)2
(4)巩膜
(5)A
【知识点】眼球的结构及功能;近视、远视
【解析】【解答】(1)视觉的形成过程是: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视网膜上能形成清晰的物像,物像刺激了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这些感光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视觉。因此当精彩的画面进入你的眼球时,通过调节晶状体的曲度,会在8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物像,而视觉是在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形成的。(2)人体能看远近不同的物体主要是通过睫状体调节晶状体的曲度完成的。人视近物时,睫状体收缩,晶状体曲度变大;视远物时,正好相反。因此由看书转为远眺时,眼球内的瞳孔会变大,4晶状体曲度会变小。(3)虹膜能够调节瞳孔的大小,里面有色素。因此调节瞳孔的大小可以看清明暗不同的物体,瞳孔是通过2虹膜调节。(4)巩膜白色、坚韧,保护眼球,我们通常所说的“白眼球”是指巩膜。(5)如果晶状体的凸度过大,或眼球前后径过长,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通过晶状体折射后形成的物像就会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导致看不清远处的物体,形成近视眼,近视眼戴凹透镜加以矫正。图①中光线在视网膜前汇聚,表示成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因此表示的是近视眼;图③中凹透镜表示近视眼的矫正,故答案为:A。
【分析】眼球由眼球壁和内容物组成,眼球壁包括外膜、中膜和内膜,外膜由无色透明的角膜和白色坚韧的巩膜组成;中膜由虹膜、睫状体和脉络膜组成;内膜是含有感光细胞的视网膜;内容物由房水、晶状体、玻璃体组成。晶状体似双凸透镜,有折光作用,虹膜中央有瞳孔,瞳孔的大小可以调节,能够控制进入眼球内的光线,玻璃体是透明的胶状物,视网膜上有感光细胞,能接受光的刺激产生神经冲动。图中1是睫状体、2是虹膜、3是瞳孔、4是晶状体、5是角膜、6巩膜、7脉络膜、8视网膜、9玻璃体。
13.【答案】(1)巩膜;保护;瞳孔;虹膜
(2)晶状体
(3)视网膜;大脑皮层视觉中枢
(4)过长;过大;近视;凹
【知识点】眼球的结构及功能;视觉的形成;近视、远视
【解析】【解答】(1)眼球由眼球壁和内容物组成,眼球壁包括外膜、中膜和内膜,外膜由无色透明的角膜和白色坚韧的巩膜组成;中膜由虹膜、睫状体和脉络膜组成;内膜是含有感光细胞的视网膜。因此,图中①巩膜对眼球的内部结构起保护作用。瞳孔的大小可以调节,能够控制进入眼球内的光线。光线强,瞳孔变小;光线弱,瞳孔变大,所以图中③的名称是瞳孔,白天,当我们看完电影从影院走出来时,它的直径将由大变小,这一过程是通过图中结构②虹膜来调节的。(2)在眼球的结构中,晶状体透明、有弹性,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睫状体内有平滑肌,通过平滑肌的收缩和舒张来调节晶状体的曲度,从而使眼睛能够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因此,人的眼睛能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是因为晶状体的曲度可以调节。(3)视觉的形成过程:光线→角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视觉神经→视觉中枢→视觉。因此,你能看到远处有一棵树,是因为它反射的光线形成的物像落在⑦视网膜上,这个信息通过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视觉中枢,从而形成视觉。(4)近视的形成及矫正如图所示:
如果眼球的前后径过长,或者晶状体凸度过大,远处反射来的光线,经过折射后会落到⑦视网膜的前方,因而看不清物体,称为近视眼,可以用佩戴凹透镜的方法来矫正。
【分析】眼球由眼球壁和内容物组成,眼球壁包括外膜、中膜和内膜,外膜由无色透明的角膜和白色坚韧的巩膜组成;中膜由虹膜、睫状体和脉络膜组成;内膜是含有感光细胞的视网膜;内容物由房水、晶状体、玻璃体组成。视觉的形成过程:光线→角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视觉神经→视觉中枢→视觉。图中,①巩膜、②虹膜、③瞳孔、④角膜、⑤晶状体、⑥脉络膜、⑦视网膜、⑧视神经、⑨玻璃体。
14.【答案】(1)听小骨;听觉中枢
(2)晶状体;视网膜
(3)排泄;肾脏;葡萄糖
(4)呼吸运动;左心房;糖类;右心房;肺动脉
【知识点】血液循环的途径;尿的形成和排出;视觉的形成;听觉的形成
【解析】【解答】(1)外界的声波经过耳廓的收集,由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因此鼓点声由观众的耳郭收集,由外耳道传到中耳,引起鼓膜振动,振动经过听小骨传递和放大后传到内耳,刺激了耳蜗内对声波敏感的感觉细胞产生神经冲动,通过听觉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形成听觉。(2)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视网膜上能形成清晰的物象,物像刺激了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这些感光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视觉。因此坐在不同位置的观众都能看到表演者精彩的表演,是因为表演者反射的光线主要经过观众眼球内晶状体的折射,使外界物体形成的物像始终落在视网膜上,并最终形成视觉。(3)排泄途径主要有三条:呼吸系统呼出气体、泌尿系统排出尿液、皮肤排出汗液。演出时表演者大汗淋漓,以汗液的形式排出体内的一些代谢废物,这一过程叫做排泄,代谢废物主要经过尿液排出体外。肾脏是形成尿液的器官,它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肾单位;肾单位由肾小球、肾小管和肾小囊组成。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过肾小球滤过到肾小囊内,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包括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并且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重新回到血液里,剩下的物质形成尿液排出体外,因此健康人尿液和原尿的区别是,尿液中不含葡萄糖。(4)人体的呼吸包括:肺与外界气体的交换→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组织细胞内的气体交换几个过程。剧烈的运动需要大量的氧气,氧气由呼吸道进入肺是通过呼吸运动实现的。血液循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两部分,如图所示:

氧气由肺泡扩散进入肺部毛细血管,与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结合,经肺静脉最先流回心脏的左心房。食物中含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无机盐、水等六大类营养物质,其中糖类不仅是构成细胞的重要成分,而且是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表演者产生的二氧化碳随血液循环流动到肺部所经过的途径是:手臂周围的毛细血管→上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经气体扩散进入肺泡,随着呼气排出体外。
【分析】(1)耳的结构包括外耳、中耳和内耳。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中耳包括鼓膜、鼓室和听小骨;内耳包括半规管、前庭和耳蜗。(2)眼球由眼球壁和内容物组成,眼球壁包括外膜、中膜和内膜,外膜由无色透明的角膜和白色坚韧的巩膜组成;中膜由虹膜、睫状体和脉络膜组成;内膜是含有感光细胞的视网膜;内容物由房水、晶状体、玻璃体组成。(3)人体的呼吸包括:肺与外界气体的交换→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组织细胞内的气体交换几个过程。(4)食物中含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无机盐、水等六大类营养物质,它们各具有一定的作用。
15.【答案】(1)变弱
(2)倒像;视神经;视觉中枢
(3)后;眼轴长度;前方
(4)用眼距离不要过近
【知识点】近视、远视
【解析】【解答】解:(1)由表可知,当眼轴长度≤26.99mm的时候,平均视力为1.02,眼轴长度在27.00~28.49之间的时候,平均视力为0.96,当眼轴长度≥30.00的时候,平均视力是0.46,这些数据说明随着眼轴长度的增加,视力逐渐减弱.
(2)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视网膜上能形成清晰的倒像,物像刺激了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这些感光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视觉.
(3)看近处物体时,必须通过睫状肌的收缩作用,使晶状体的凸度增加,使近处的物体像能够落在视网膜上,才能看的清楚,长时间的近距离作业,如读书、写字、看电视、玩游戏机等,使眼睛长时间的调节紧张,头部前倾,眼球内不断的充血,眼内压相应的增高,以及眼外肌的紧张和压迫眼球,或者因调节时牵引涡状静脉,妨碍了血液的流通,使巩膜的抵抗力减弱,导致晶状体过度变凸,不能恢复;严重时使眼球的前后径过长,使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形成的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因此不能看清远处的物体,形成近视.近视眼可以配戴凹透镜加以矫正.
(4)建议青少年做到三个一是:一尺、一拳、一寸,即读书写字时,眼睛和桌面要保持一尺的距离;身体和课桌之间保持一个小拳头的间隔;握笔时手和笔尖要保持一寸的距离.总之,预防近视要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
故答案为:(1)变弱;
(2)倒像;视神经;视觉中枢
(3)后方;眼轴长度;前方
(4)用眼距离不要过近;
【分析】(1)根据图表提示的数据分析解答
(2)根据光的折射原理,形成的物像是一倒立的实像.
(3)长时间的近距离作业,如读书、写字、看电视、玩游戏机等,使眼睛长时间的调节紧张,头部前倾,眼球内不断的充血,眼内压相应的增高,以及眼外肌的紧张和压迫眼球,或者因调节时牵引涡状静脉,妨碍了血液的流通,使巩膜的抵抗力减弱,导致晶状体过度变凸,不能恢复成原状;严重时使眼球的前后径过长,使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形成的物像,落在7视网膜(眼球壁的最内层)的前方,因此不能看清远处的物体.形成近视.需要佩戴凹透镜进行矫正.
(4)注意用眼卫生,保持正确的坐、立、行的正确姿势可以预防近视..
1 / 1初中生物人教版七年级下册4.6.1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 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
1.(2020·自贡)近视眼在青少年群体中比较常见,矫正时可配戴(  )
A.凸透镜 B.凹透镜 C.平面镜 D.反光镜
【答案】B
【知识点】近视、远视
【解析】【解答】近视眼的晶状体和角膜构成的透镜较厚,会聚能力较强,看远处的物体时,将使像呈在视网膜的前面。为了使像正好呈在视网膜上,应使光线推迟会聚,使所成的像相对于晶状体后移,所以应佩戴发散透镜即凹透镜。故答案为:B。
【分析】本题要抓住近视眼成因:眼球晶状体的曲度过大,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通过晶状体折射后形成的物像就会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形成近视眼,应该佩戴凹透镜。
2.(2020八上·靖江期中)当你从黑暗的房间走到明亮的室外时,瞳孔的变化是(  )
A.由大变小 B.由小变大 C.无明显变化 D.无法判断
【答案】A
【知识点】眼球的结构及功能
【解析】【解答】瞳孔能调节进入眼内的光量,看强光时瞳孔缩小,看弱光时瞳孔扩大,强光下瞳孔缩小,减少进入眼内的光量,以保护视网膜不受过强的刺激;弱光下瞳孔扩大,增加进入眼内的光量,使视网膜得到足够光的刺激。当你从黑暗的房间走到明亮的室外时,瞳孔的变化是由大变小。故答案为:A。
【分析】瞳孔是人眼睛内虹膜中心的小圆孔,为光线进入眼睛的通道。虹膜上瞳孔括约肌的收缩可以使瞳孔缩小,瞳孔开大肌的收缩使瞳孔散大,瞳孔的开大与缩小控制进入瞳孔的光量。
3.(2020八上·靖江期中)人的听觉形成于(  )
A.耳郭 B.鼓膜 C.耳蜗 D.听觉中枢
【答案】D
【知识点】听觉的形成
【解析】【解答】听觉的形成过程是: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鼓膜的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听觉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由此可知,听觉形成于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故答案为:D。
【分析】听觉形成过程:声音→耳廓→外耳道→中耳(鼓膜振动)→听小骨传递放大→内耳(刺激耳蜗内听觉感受器)→听神经→大脑皮质(听觉中枢)
4.(2020八上·靖江期中)小明坐车容易发生晕车现象,请问与晕车有关的耳内结构有(  )
A.听小骨 B.耳廓
C.前庭和半规管 D.耳蜗
【答案】C
【知识点】耳的结构及功能
【解析】【解答】耳廓收集并引导声波传至外耳道,外耳道引导声波传至鼓膜,鼓膜可以把声波的振动转为机械性振动,听小骨把鼓膜的振动扩大并传到内耳。内耳包括半规管、前庭和耳蜗,半规管和前庭内有感受头部位置变动的位觉(平衡觉)感受器,前者引起旋转感觉,后者引起位置感觉和变速感觉。前庭及半规管过敏的人,会在直线变速及旋转变速运动时,传入冲动引起中枢有关部位过强的反应,导致头晕、恶心、呕吐、出汗等,这就是通常说的晕车、晕船。在耳蜗内有听觉感受器,可以感受振动刺激,产生神经冲动。故答案为:C。
【分析】耳的结构和功能:耳包括外耳、中耳和内耳三部分。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中耳由鼓膜、鼓室和三块听小骨组成。中耳是传导声波的通道。鼓室通过一条咽鼓管与咽部相通。内耳由半规管、前庭和耳蜗三部分。半规管和前庭与身体平衡有关。耳蜗内有听觉感受器,耳蜗与听觉的形成有关,能将由声波引起的振动转变成与听觉有关的信息。
5.(2020八上·靖江期中)黄种人的眼呈现黑色,白种人的眼呈现蓝色,是因为眼球内(  )的色素有差异。
A.角膜 B.巩膜 C.视网膜 D.虹膜
【答案】D
【知识点】眼球的结构及功能
【解析】【解答】眼球的角膜是无色透明的,巩膜是白色坚硬的,脉络膜里分布着血管和神经;虹膜中含有许多色素细胞,这些细胞中色素含量的多少决定了虹膜的颜色,色素含量与皮肤颜色是一致的,并且与种族的遗传有关系,东方人是有色人种,虹膜中色素含量多,所以,眼珠看上去呈黑色;西方人是白色人种,虹膜中色素含量少,基质层中分布有血管,所以,看上去眼珠呈浅蓝色。因此,黄种人的眼呈现黑色,白种人的眼呈现蓝色,是因为眼球内虹膜的色素有差异。
故答案为:D。
【分析】 虹膜 为眼球壁中层的扁圆形环状薄膜,位于角膜和晶状体之间,透过角膜可以看到,俗称“黑眼球”。中央有一个小圆孔,称瞳孔,光线由此进入眼内。虹膜主要由结缔组织构成,内含色素、血管、平滑肌。虹膜的颜色因含色素的多少和分布的不同而异,一般有黑色、蓝色、灰色和棕色等几种
6.(2020八上·靖江期中)人的眼睛能够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起主要调节作用的是(  )
A.晶状体 B.玻璃体 C.瞳孔 D.角膜
【答案】A
【知识点】眼球的结构及功能
【解析】【解答】眼球分为眼球壁和内容物。眼球壁分为外膜、中膜和内膜。外膜包括角膜和巩膜,角膜无色透明便于光线通过,巩膜是一层结缔组织膜,具有保护内部结构的作用;中膜包括虹膜、睫状体和脉络膜,虹膜内有色素,眼球的颜色就是由它来决定的,睫状体内有平滑肌,通过平滑肌的收缩和舒张来调节晶状体的曲度,从而使眼睛能够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内膜视网膜上有感光细胞,接受物像的刺激可以产生神经冲动,属于视觉感受器。所以对于正常人来说,不论较近或较远的物体,都能使物像落在视网膜上被看清,主要是因为晶状体的曲度可以通过睫状体的收缩和舒张来调节。故答案为:A。
【分析】晶状体位于玻璃体前面,周围由晶状体悬韧带与睫状体相连,呈双凸透镜状,富有弹性。晶状体为一个双凸面透明组织,被悬韧带固定悬挂在虹膜之后玻璃体之前。晶体是眼球屈光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唯一具有调节能力的屈光间质,其调节能力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降低,形成老视现象。
7.(2020八上·姜堰期中)在耳的结构中,能把振动从中耳传递到内耳的结构是(  )
A.鼓膜 B.耳蜗 C.前庭 D.听小骨
【答案】D
【知识点】耳的结构及功能
【解析】【解答】耳朵的结构包括外耳(耳廓、外耳道)、中耳(鼓膜、听小鼓)、内耳(半规管、耳蜗)。听觉的形成路线为:外界声波→外耳道→鼓膜(接受刺激,产生震动)→听小骨(能把鼓膜的振动传给内耳,传导过程还像放大器一样,把声音信号放大十倍,所以即使很轻微的声音人们也能听到)→耳蜗(内有听觉感受器,能产生神经冲动)→听觉神经→听觉中枢(形成听觉)。
故答案为:D。
【分析】耳由外耳、中耳、内耳三部分构成,如图:
8.(2020·襄阳)今年全国“爱眼日”的主题是“视觉2020,关注普遍的眼健康”。下列做法中不利于视力保护的是(  )
A.躺在床上或沙发上看书学习 B.清洁双手后做眼保健操
C.合理安排上网、看电视时间 D.学习之余,向远处眺望
【答案】A
【知识点】近视、远视
【解析】【解答】A.读书写字的姿势要正确;躺在床上或沙发上看书学习,不利于视力保护,A符合题意。
B.按时做眼保健操,可起到调整眼及头部的血液循环,调节肌肉,改善眼疲劳,能预防近视,利于视力保护,B不符合题意。
C. 合理安排上网、看电视时间,利于视力保护,C不符合题意。
D. 学习之余要到室外活动或向远处眺望一会儿,利于视力保护,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预防近视要做到“三要”、“四不看”.
三要:①读写姿势要正确,眼与书的距离约33厘米;②看书一小时后休息,要向远处眺望几分钟③要认真做眼保健操.
四不看:①不在直射强光下看书;②不在光暗的地方看书;③不在躺卧时看书;④不在走路时看书.
9.(2017七下·黄岛期末)如图表示某男孩在12秒内的4种不同视觉状况下(P:近距离的看书;Q:极目远眺;R:注视远处飞来的足球;S:注视自己脚下的足球飞向远方)晶状体曲度的变化据图推断,下表中哪一种组合是正确的(表中数据的单位为秒)(  )
A.选A B.选B C.选C D.选D
【答案】B
【知识点】视觉的形成
【解析】【解答】解:正常人看远近不同的物体时,通过晶状体的调节作用,都能使远近不同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汇聚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物像.视近物时,晶状体的曲度大;视远物时,晶状体的曲度小.P:近距离的看书,物体离眼近,晶状体的曲度最大,是图中9﹣12;Q:极目远眺,物体离眼远,晶状体的曲度最小,在图中是6﹣9;R:注视远处飞来的足球,物体离眼由远及近,因此晶状体的曲度由小变大,是图中0﹣3;S:注视自己脚下的足球飞向远方,物体离眼由近及远,因此晶状体的曲度由大变小,是图中的3﹣6.
故答案为:B.
【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视近物时,晶状体的曲度大;视远物时,晶状体的曲度小.解答时可以从P:近距离的看书;Q:极目远眺;R:注视远处飞来的足球;S:注视自己脚下的足球飞向远方时,物体离眼的远近和晶状体的曲度变化方面来切入.
10.人们把眼睛比喻为自动相机,下列具有胶卷功能的结构是(  )
A.脉络膜 B.视网膜 C.虹膜 D.角膜
【答案】B
【知识点】眼球的结构及功能
【解析】【分析】在眼球的结构中,晶状体透明、有弹性,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瞳孔是光线的通道,当外界光线较强时,瞳孔是变小,当外界光线较弱时,瞳孔是变大,相当于照相机的光圈,视网膜上分布有感光细胞,能够感受外界刺激,产生神经冲动,相当于照相机的胶卷。
【点评】此题有一定的难度,眼球的结构特点是考查的重点,可结合着眼球的结构示意图掌握。
二、实验探究题
11.目前我国青少年近视率已高达36.7%.为更好地帮助学生认识近视的成因,主动积极的预防近视,我校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对近视形成原因进行了实验探究(图甲表示实验装置,图乙表示眼球结构)
实验步骤:
步骤一:按照图甲装置,调整蜡烛,凸透镜和白纸板三者之间的距离,直至白纸板上出现一个清晰的物像为止.
步骤二:把透镜换成一个凸度稍大的凸透镜,观察白纸板上蜡烛的物像变化.
步骤三:左右移动白纸板,直到白纸板上再次出现一个清晰的物像为止.
步骤四:不改变原装置中凸透镜的凸度,只向右移动白纸板的位置,观察白纸板上蜡烛的物像变化.
请结合上图和实验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装置中的凸透镜是模拟图乙中的结构[    ]    ,该结构曲度的大小可由图乙中的[    ]   进行调节.
(2)图甲中的白纸板是模拟图乙中的结构[    ]    ,该结构上有感光细胞,能感受光线的刺激.
(3)步骤二白纸板上蜡烛的物象    (“清晰”或“不清晰”),它与步骤一对照该实验的变量是    .
(4)步骤四实验的变量是    .
(5)根据对实现现象的观察和分析,近视形成的可能原因是眼球的    曲度过大或眼球的前后径过长所致.所以我们要注意用眼卫生,要保护好我们的眼睛.
(6)实验结束后有同学提出夜晚看书时突然停电,瞬间眼前一片乌黑,什么都看不见,片刻后才逐渐看见周围的物体,这是近视吗?    (“是”或“不是”),这种变化是由   变大所引起的.
【答案】(1)1;晶状体;5;睫状体
(2)7;视网膜
(3)不清晰;双凸透镜的凸度(曲度)
(4)双凸透镜和白纸板之间的距离
(5)晶状体
(6)不是;瞳孔
【知识点】眼球的结构及功能;视觉的形成;近视、远视
【解析】【解答】解:(1)从外界物体在视网膜上的成像与模拟眼球成像实验比较,可以看出:白纸板相当于视网膜,中间的凸透镜相当于眼球的晶状体.人眼球的晶状体的凸度可以调节,睫状体收缩时,晶状体的凸度变大,睫状体舒张时,晶状体凸度变小.
(2)眼球的结构包括三层,外膜(角膜和巩膜)、中膜(虹膜、睫状体和脉络膜)、内膜(视网膜),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依次经过角膜、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并经过晶状体的折射,最终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倒置的物像.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接受物像的刺激,将物像信息转变为神经冲动,然后通过视神经传到大脑的视觉中枢,从而形成视觉.由于大脑能够对接受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因此,我们看到的是总是正立的物像.
(3)通过分析凸透镜成像的特点,我们可以看到,当凸透镜凸度增大的时候,其折光能力就会增加,其成像点离凸透镜距离就近.因此如果换上凸度较大的透镜,白纸板应向左方向移动,才能使纸板上的图象清晰.它与步骤一对照该实验的变量是双凸透镜的凸度(曲度).
(4)步骤四与步骤一相比,实验的变量是双凸透镜和白纸板之间的距离.
如果长时间近距离看书,收缩的睫状体不能恢复,1晶状体的凸度变大,物像就落到视网膜的前方,我们看不清远处的物体,这就是近视眼,要佩戴凹透镜纠正.
(4)图甲中的虹膜的收缩和舒张能够调节③瞳孔的大小,调节进入眼球的光线的多少.
(5)如果长时间近距离看书,收缩的睫状体不能恢复,1晶状体的凸度变大,物像就落到视网膜的前方,我们看不清远处的物体,这就是近视眼,要佩戴凹透镜纠正.
(6)瞳孔能调节进入眼内的光量,看强光时瞳孔缩小,看弱光时瞳孔扩大,强光下瞳孔缩小,减少进入眼内的光量,以保护视网膜不受过强的刺激;弱光下瞳孔扩大,增加进入眼内的光量,使视网膜得到足够光的刺激.外界光线强,突然停电,瞬间眼前一片乌黑,瞳孔要扩大才能看清物体,因此,瞬间眼前一片乌黑,什么都看不到;片刻后才逐渐看见周围的物体,这种变化是由于眼球中的瞳孔变大了.
故答案为:(1)1晶状体;5睫状体;
(2)7;视网膜;
(3)不清晰;双凸透镜的凸度(曲度)
(4)双凸透镜和白纸板之间的距离
(5)晶状体
(6)不是;瞳孔(以上答案合理即可得分.)
【分析】如图人的眼球包括眼球壁和内容物.眼球壁包括外膜(角膜和巩膜)、中膜(虹膜、睫状体、脉络膜)、内膜(视网膜)三部分.角膜是无色透明的,里面 有丰富的感觉神经末梢;巩膜白色、坚韧,保护眼球;虹膜能够调节瞳孔的大小,里面有色素,东方人的“黑眼球”和西方人的“蓝眼睛”就是它的颜色;睫状体能 够调节晶状体的曲度,使人看远近不同的物体,相当于照相机上的镜头;脉络膜里有血管和黑色素,营养眼球并起暗箱的作用;视网膜上有感光细胞,可以接受物像 的刺激并产生神经冲动.内容物包括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在物像的形成过程中,对光线起折射作用.图中的1是晶状体,2是虹膜,3是瞳孔,5是睫状体,6 玻璃体,8视网膜,9视神经,7是脉络膜,10是巩膜.据此解答.
三、综合题
12.(2020七下·常德期末)如图所示为眼球结构示意图,据图作答:
(1)当精彩的画面进入你的眼球,会在[ 8 ]   上形成清晰的物像。
(2)当从看书转为远眺时,4的曲度会变   。
(3)调节瞳孔的大小可以看清明暗不同的物体,瞳孔是通过标号   调节。
(4)我们通常所说的“白眼球”是指   。(填名称)
(5)如下图,近视成像情况和矫正方法正确的分别是_______。
A.①和③ B.①和④ C.②和③ D.②和④
【答案】(1)视网膜
(2)小
(3)2
(4)巩膜
(5)A
【知识点】眼球的结构及功能;近视、远视
【解析】【解答】(1)视觉的形成过程是: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视网膜上能形成清晰的物像,物像刺激了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这些感光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视觉。因此当精彩的画面进入你的眼球时,通过调节晶状体的曲度,会在8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物像,而视觉是在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形成的。(2)人体能看远近不同的物体主要是通过睫状体调节晶状体的曲度完成的。人视近物时,睫状体收缩,晶状体曲度变大;视远物时,正好相反。因此由看书转为远眺时,眼球内的瞳孔会变大,4晶状体曲度会变小。(3)虹膜能够调节瞳孔的大小,里面有色素。因此调节瞳孔的大小可以看清明暗不同的物体,瞳孔是通过2虹膜调节。(4)巩膜白色、坚韧,保护眼球,我们通常所说的“白眼球”是指巩膜。(5)如果晶状体的凸度过大,或眼球前后径过长,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通过晶状体折射后形成的物像就会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导致看不清远处的物体,形成近视眼,近视眼戴凹透镜加以矫正。图①中光线在视网膜前汇聚,表示成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因此表示的是近视眼;图③中凹透镜表示近视眼的矫正,故答案为:A。
【分析】眼球由眼球壁和内容物组成,眼球壁包括外膜、中膜和内膜,外膜由无色透明的角膜和白色坚韧的巩膜组成;中膜由虹膜、睫状体和脉络膜组成;内膜是含有感光细胞的视网膜;内容物由房水、晶状体、玻璃体组成。晶状体似双凸透镜,有折光作用,虹膜中央有瞳孔,瞳孔的大小可以调节,能够控制进入眼球内的光线,玻璃体是透明的胶状物,视网膜上有感光细胞,能接受光的刺激产生神经冲动。图中1是睫状体、2是虹膜、3是瞳孔、4是晶状体、5是角膜、6巩膜、7脉络膜、8视网膜、9玻璃体。
13.(2020七下·高邑期末)图所示为眼的正面和侧面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①]   对眼球的内部结构起   作用。图中③的名称是   ,白天,当我们看完电影从影院走出来时,它的直径将由大变小,这一过程是通过图中结构[②]   来调节的。
(2)人的眼睛能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是因为   (填名称)的曲度可以调节。
(3)你能看到远处有一棵树,是因为它反射的光线形成的物象落在[ ⑦ ]   上,这个信息通过视神经传到   ,从而形成视觉。
(4)如果眼球的前后径   ,或者晶状体凸度   ,远处反射来的光线,经过折射后会落到 ⑦ 的前方,因而看不清物体,称为   眼,可以用佩戴   透镜的方法来矫正。
【答案】(1)巩膜;保护;瞳孔;虹膜
(2)晶状体
(3)视网膜;大脑皮层视觉中枢
(4)过长;过大;近视;凹
【知识点】眼球的结构及功能;视觉的形成;近视、远视
【解析】【解答】(1)眼球由眼球壁和内容物组成,眼球壁包括外膜、中膜和内膜,外膜由无色透明的角膜和白色坚韧的巩膜组成;中膜由虹膜、睫状体和脉络膜组成;内膜是含有感光细胞的视网膜。因此,图中①巩膜对眼球的内部结构起保护作用。瞳孔的大小可以调节,能够控制进入眼球内的光线。光线强,瞳孔变小;光线弱,瞳孔变大,所以图中③的名称是瞳孔,白天,当我们看完电影从影院走出来时,它的直径将由大变小,这一过程是通过图中结构②虹膜来调节的。(2)在眼球的结构中,晶状体透明、有弹性,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睫状体内有平滑肌,通过平滑肌的收缩和舒张来调节晶状体的曲度,从而使眼睛能够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因此,人的眼睛能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是因为晶状体的曲度可以调节。(3)视觉的形成过程:光线→角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视觉神经→视觉中枢→视觉。因此,你能看到远处有一棵树,是因为它反射的光线形成的物像落在⑦视网膜上,这个信息通过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视觉中枢,从而形成视觉。(4)近视的形成及矫正如图所示:
如果眼球的前后径过长,或者晶状体凸度过大,远处反射来的光线,经过折射后会落到⑦视网膜的前方,因而看不清物体,称为近视眼,可以用佩戴凹透镜的方法来矫正。
【分析】眼球由眼球壁和内容物组成,眼球壁包括外膜、中膜和内膜,外膜由无色透明的角膜和白色坚韧的巩膜组成;中膜由虹膜、睫状体和脉络膜组成;内膜是含有感光细胞的视网膜;内容物由房水、晶状体、玻璃体组成。视觉的形成过程:光线→角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视觉神经→视觉中枢→视觉。图中,①巩膜、②虹膜、③瞳孔、④角膜、⑤晶状体、⑥脉络膜、⑦视网膜、⑧视神经、⑨玻璃体。
14.(2020·中宁模拟)宁夏回族舞蹈《宁夏川》荣获中华海峡两岸联合文教经贸协会、国际文化艺术研究会联合举办的第十一届“激情梦想。两岸同心”艺术大赛金像奖。当精彩表演在进行中时: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手臂;乱蛙一样,是跳动的脚步……多么奔放、舒展的舞蹈!请用学过的生物学知识分析回答。
(1)鼓点声由观众的耳郭收集,由外耳道传到中耳,引起鼓膜振动,振动经过   传递和放大后传到内耳,刺激了耳蜗内对声波敏感的感觉细胞产生神经冲动,通过听觉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   形成听觉。
(2)坐在不同位置的观众都能看到表演者精彩的表演,是因为表演者反射的光线主要经过观众眼球内   的折射,使外界物体形成的物像始终落在   上,并最终形成视觉。
(3)演出时表演者大汗淋漓,以汗液的形式排出体内的一些代谢废物,这一过程叫做   ,代谢废物主要经过尿液排出体外,人体形成尿液的器官是   ,健康人尿液和原尿的区别是,尿液中不含   。
(4)剧烈的运动需要大量的氧气,氧气由呼吸道进入肺是通过   实现的。氧气由肺泡扩散到血液中,与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并运输,氧气最先到达心脏的腔是   。表演者手臂上下飞舞,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在食物含有的营养物质中,   不仅是构成细胞的重要成分,而且是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表演者同时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通过血液循环运送到肺部排出体外,需要经过下列过程:上腔静脉→   →右心室→   →肺泡毛细血管。
【答案】(1)听小骨;听觉中枢
(2)晶状体;视网膜
(3)排泄;肾脏;葡萄糖
(4)呼吸运动;左心房;糖类;右心房;肺动脉
【知识点】血液循环的途径;尿的形成和排出;视觉的形成;听觉的形成
【解析】【解答】(1)外界的声波经过耳廓的收集,由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因此鼓点声由观众的耳郭收集,由外耳道传到中耳,引起鼓膜振动,振动经过听小骨传递和放大后传到内耳,刺激了耳蜗内对声波敏感的感觉细胞产生神经冲动,通过听觉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形成听觉。(2)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视网膜上能形成清晰的物象,物像刺激了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这些感光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视觉。因此坐在不同位置的观众都能看到表演者精彩的表演,是因为表演者反射的光线主要经过观众眼球内晶状体的折射,使外界物体形成的物像始终落在视网膜上,并最终形成视觉。(3)排泄途径主要有三条:呼吸系统呼出气体、泌尿系统排出尿液、皮肤排出汗液。演出时表演者大汗淋漓,以汗液的形式排出体内的一些代谢废物,这一过程叫做排泄,代谢废物主要经过尿液排出体外。肾脏是形成尿液的器官,它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肾单位;肾单位由肾小球、肾小管和肾小囊组成。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过肾小球滤过到肾小囊内,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包括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并且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重新回到血液里,剩下的物质形成尿液排出体外,因此健康人尿液和原尿的区别是,尿液中不含葡萄糖。(4)人体的呼吸包括:肺与外界气体的交换→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组织细胞内的气体交换几个过程。剧烈的运动需要大量的氧气,氧气由呼吸道进入肺是通过呼吸运动实现的。血液循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两部分,如图所示:

氧气由肺泡扩散进入肺部毛细血管,与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结合,经肺静脉最先流回心脏的左心房。食物中含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无机盐、水等六大类营养物质,其中糖类不仅是构成细胞的重要成分,而且是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表演者产生的二氧化碳随血液循环流动到肺部所经过的途径是:手臂周围的毛细血管→上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经气体扩散进入肺泡,随着呼气排出体外。
【分析】(1)耳的结构包括外耳、中耳和内耳。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中耳包括鼓膜、鼓室和听小骨;内耳包括半规管、前庭和耳蜗。(2)眼球由眼球壁和内容物组成,眼球壁包括外膜、中膜和内膜,外膜由无色透明的角膜和白色坚韧的巩膜组成;中膜由虹膜、睫状体和脉络膜组成;内膜是含有感光细胞的视网膜;内容物由房水、晶状体、玻璃体组成。(3)人体的呼吸包括:肺与外界气体的交换→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组织细胞内的气体交换几个过程。(4)食物中含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无机盐、水等六大类营养物质,它们各具有一定的作用。
15.(2017七下·昌平期末)人眼的正常视力大于1.0,为了探究眼轴(眼的前后径)长度和视力的关系,医学人员对不同近视程度的志愿者152人,依次检查了眼轴长度和视力,记录如下表。
眼轴长度/mm ≤26.99 27.00~28.49 28.50~29.99 ≥30.00
平均视力 1.02 0.96 0.82 0.46
请回答问题:
(1)由表可知,随着眼轴长度的增加,视力   。
(2)图A~D为近视成因示意图。如图A所示,正常情况下,人注视物体时,光线经过眼球的折射和调节,会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   ,引起感光细胞产生兴奋,并沿着   传递到大脑皮层的   ,形成视觉。
(3)如图B所示,近距离用眼时,光线的焦点落在视网膜   。如图C所示,为了适应这一变化,青少年身体发育过程中   增加,难以恢复原状。如图D所示,当正常用眼时,平行光线的焦点落在视网膜的   ,形成真性近视。
(4)综上所述,为了预防近视,请你为青少年在用眼习惯上提出合理化建议:   。
【答案】(1)变弱
(2)倒像;视神经;视觉中枢
(3)后;眼轴长度;前方
(4)用眼距离不要过近
【知识点】近视、远视
【解析】【解答】解:(1)由表可知,当眼轴长度≤26.99mm的时候,平均视力为1.02,眼轴长度在27.00~28.49之间的时候,平均视力为0.96,当眼轴长度≥30.00的时候,平均视力是0.46,这些数据说明随着眼轴长度的增加,视力逐渐减弱.
(2)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视网膜上能形成清晰的倒像,物像刺激了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这些感光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视觉.
(3)看近处物体时,必须通过睫状肌的收缩作用,使晶状体的凸度增加,使近处的物体像能够落在视网膜上,才能看的清楚,长时间的近距离作业,如读书、写字、看电视、玩游戏机等,使眼睛长时间的调节紧张,头部前倾,眼球内不断的充血,眼内压相应的增高,以及眼外肌的紧张和压迫眼球,或者因调节时牵引涡状静脉,妨碍了血液的流通,使巩膜的抵抗力减弱,导致晶状体过度变凸,不能恢复;严重时使眼球的前后径过长,使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形成的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因此不能看清远处的物体,形成近视.近视眼可以配戴凹透镜加以矫正.
(4)建议青少年做到三个一是:一尺、一拳、一寸,即读书写字时,眼睛和桌面要保持一尺的距离;身体和课桌之间保持一个小拳头的间隔;握笔时手和笔尖要保持一寸的距离.总之,预防近视要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
故答案为:(1)变弱;
(2)倒像;视神经;视觉中枢
(3)后方;眼轴长度;前方
(4)用眼距离不要过近;
【分析】(1)根据图表提示的数据分析解答
(2)根据光的折射原理,形成的物像是一倒立的实像.
(3)长时间的近距离作业,如读书、写字、看电视、玩游戏机等,使眼睛长时间的调节紧张,头部前倾,眼球内不断的充血,眼内压相应的增高,以及眼外肌的紧张和压迫眼球,或者因调节时牵引涡状静脉,妨碍了血液的流通,使巩膜的抵抗力减弱,导致晶状体过度变凸,不能恢复成原状;严重时使眼球的前后径过长,使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形成的物像,落在7视网膜(眼球壁的最内层)的前方,因此不能看清远处的物体.形成近视.需要佩戴凹透镜进行矫正.
(4)注意用眼卫生,保持正确的坐、立、行的正确姿势可以预防近视..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