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人教版八年级下学期期中模拟测试卷二
一、单选题
1.(2020八上·宁德期末)竹子能开花产生种子,也可用地下茎繁殖,其生殖方式分别是( )
A.有性生殖和有性生殖 B.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
C.无性生殖和无性生殖 D.孢子生殖和无性生殖
【答案】B
【知识点】植物的有性生殖;植物的无性生殖
【解析】【解答】用种子繁殖竹子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属于有性生殖;用地下茎繁殖竹子没有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属于无性生殖。故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此题考查植物的生殖方式,比较简单,熟记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本质的区别在于是否有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有性生殖是指由两性生殖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如:用植物种子繁殖等;无性生殖是指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结合,由母体直接发育成新个体,嫁接、扦插、压条都是植物无性生殖方式。
2.(2020八上·郓城期末)下列作物的培育过程中所采用的繁殖方式,与其它三个明显不同的是( )
A.利用组织培养技术繁育脱毒马铃薯
B.利用种子繁殖培育优质水稻
C.利用分根的方法繁殖菊花
D.利用枝芽繁植蜜桃
【答案】B
【知识点】植物的有性生殖;植物的无性生殖
【解析】【解答】解:ACD、利用组织培养技术繁育脱毒马铃薯、利用分根的方法繁殖菊花、利用枝芽繁殖蜜桃都没有两性生殖细胞(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属于无性生殖,ACD不符合题意。
B、利用种子繁殖培育优质水稻、即利用种子萌发成幼苗繁殖的方式,在形成种子的时候有两性生殖细胞(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形成的受精卵的过程,属于有性生殖,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有性生殖是指:通过两性生殖细胞(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形成的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如利用种子繁殖后代。无性生殖是指: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如营养繁殖,据此解答。
3.(2020八下·曲阳期中)蚕吐丝发生在它一生发育的哪个阶段( )
A.成虫 B.幼虫 C.受精卵 D.蛹
【答案】B
【知识点】昆虫的生殖和发育
【解析】【解答】解:蚕的发育过程包括:受精卵、幼虫、蛹、成虫四个过程,春蚕是在幼虫期吐丝,到了蛹期,蛹皮就硬起来了,无法吐丝了,所以一般养蚕的人,要想让蚕多吐丝,可适当的延长它的幼虫期。
【分析】(1)完全变态发育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等四个时期。完全变态发育的昆虫幼虫与成虫在形态构造和生活习性上明显不同,差异很大。如蚊子、苍蝇、家蚕、菜粉蝶、蜜蜂等。(2)不完全变态发育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不完全变态发育的昆虫幼体与成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非常相似,但各方面未发育成熟,如蟋蟀、螳螂、蝼蛄、蝗虫。
4.(2020·大兴模拟)蜻蜓是生活中常见的昆虫,下图是其生活史简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蜻蜓是体内受精、卵生
B.蜻蜓发育的起点是受精卵
C.蜻蜓的发育方式与蚕相同
D.蜻蜓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
【答案】C
【知识点】昆虫的生殖和发育;节肢动物
【解析】【解答】AB.蜻蜓的生殖方式经过了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为有性生殖,一般为体内受精,发育的起点是受精卵,故AB正确。
C.蜻蜓的发育经历了卵、若虫和成虫三个阶段,是不完全变态发育;蚕的发育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是完全变态发育,故C错误。
D.蜻蜓属于昆虫,身体分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有触角,口器,单眼和复眼,胸部有三对足,两对翅,故D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完全变态发育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时期,昆虫幼虫与成虫在形态构造和生活习性上明显不同,差异很大。不完全变态发育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昆虫幼体与成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非常相似,但各方面未发育成熟。
5.(2020八下·山西月考)“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每当气候转暖时,青蛙在池塘中鸣叫、抱对、受 精,受精卵最终发育成青蛙。下列关于青蛙生殖发育特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体外受精、胎生、完全变态发育
B.体外受精、卵生、变态发育
C.体内受精、卵生、完全变态发育
D.体内受精、胎生、变态发育
【答案】B
【知识点】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解析】【解答】青蛙属于两栖动物,雌雄异体,生殖和发育都在水中完成,雌雄蛙抱对后,将精子和卵子产在水中,体外受精,幼体在水中发育,抱对可以增加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率。青蛙发育的四个阶段是: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为变态发育,生殖和发育都是在水中完成的。因此,青蛙的生殖发育特点是雌雄异体、体外受精、卵生、变态发育。
故答案为:B。
【分析】在青蛙的繁殖季节,雄蛙先鸣叫吸引雌蛙,雌蛙来后雌雄蛙抱对,促进两性生殖细胞排出,两性生殖细胞在水中结合形成受精卵.许多受精卵在一起形成卵块,受精卵孵化出小蝌蚪,生活在水中,小蝌蚪先长后肢,再长前肢,最后尾巴逐渐消失,变成小幼蛙,幼蛙逐渐长成成蛙.即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青蛙的幼体和成体在系统结构和生活习性上差异很大,这样的发育属于变态发育.
6.(2020八上·西城期末)金线蛙是北京地区常见的两栖纲动物,但近些年来在凉水河和通惠河等地几乎绝迹,下列关于金线蛙的叙述错误是( )
A.发育过程包括受精卵、蝌蚪、幼蛙和成蛙,属于变态发育
B.既能在水中生活,又能在陆地生活,因此属于两栖动物
C.金线蛙成体主要依靠肺呼吸,皮肤可辅助呼吸
D.河水污染将会威胁金线蛙的生殖和发育,使其数量减少
【答案】B
【知识点】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解析】【解答】解:A、金线蛙是北京地区常见的两栖纲动物,生殖发育过程包括: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四个过程,属于变态发育,A正确。
B、既能在水中生活又能在陆地上生活的动物不一定是两栖动物,如鸭子等,B错误。
C、两栖动物成体既能生活在陆地上,也能生活在水中,用肺呼吸,兼用皮肤呼吸,C正确。
D、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离不开水,河水污染将会威胁金线蛙的生殖和发育,使其数量减少,D正确。
【分析】两栖动物是指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既能生活在陆地上,也能生活在水中,用肺呼吸,兼用皮肤呼吸。据此可以解答本题。
7.(2020八下·东台期中)关于鸡蛋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所有鸡蛋都能孵出小鸡
B.一枚鸡蛋就是一个受精卵
C.卵黄是小鸡发育过程中提供营养的主要物质
D.卵白是胚胎发育的部位
【答案】C
【知识点】鸟卵的结构
【解析】【解答】A.只有受精的鸡蛋才能孵出小鸡,A错误。
B.卵细胞是由胚盘、卵黄膜、卵黄构成的,在一个鸡蛋中除了含有卵细胞的结构外还含有卵壳、卵壳膜、卵黄系带等结构,B错误。
C.卵黄:卵细胞的主要营养部分,为胚胎发育提供营养物质,C正确。
D.卵黄上的小白点叫做胚盘,含有细胞核,内有遗传物质,是由受精卵分裂形成的,是进行胚胎发育的部位,将来发育成雏鸟,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如图鸟卵的结构:
8.(2019·湘潭)如图是鸟卵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其结构和功能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③是气室,能为鸟卵的发育提供氧气
B.⑤的发育所需要的营养全部由④提供
C.图中的①和②对鸟卵起保护作用
D.卵产出后,由于没有适宜的温度,⑤的发育就暂时停止
【答案】B
【知识点】鸟卵的结构
【解析】【解答】解:
A、③是气室,能为鸟卵的发育提供氧气,正确;
B、⑤胚盘的发育所需要的营养由④卵白和⑥卵黄提供,错误;
C、图中的①卵壳和②卵壳膜对鸟卵起保护作用,正确;
D、卵产出后,由于没有适宜的温度,⑤的发育就暂时停止,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鸟卵的结构及各部分的主要作用如下:
卵壳:卵壳位于最外面,坚硬,其上有气孔。它有防止卵细胞受伤害,减少水分的蒸发,用气孔进行气体交换,有支持和保护作用。
气室:内充满空气,为胚胎发育提供氧气。
卵壳膜:包裹内部物质,具有保护作用。
卵白:透明的凝胶状物体,可以为受精卵发育提供水分和部分营养;减少震荡,具有保护受精卵和缓冲的作用。
卵黄:卵细胞的主要营养部分,为胚胎发育提供营养物质。
卵黄膜:起保护作用。
系带:固定卵黄(位于卵黄上,一端与卵钝端的壳膜相连,另一端与卵尖端的壳膜相连。
胚盘:含有细胞核,内有遗传物质。已受精的卵,胚盘色浓而略大,胚盘在受精后可发育成胚胎。其中卵黄、胚盘、卵黄膜共同构成了一个卵细胞。
9.(2020·广州)下列选项不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
A.人的身高和体重 B.番茄的红果和黄果
C.兔的黑毛和白毛 D.人的单眼皮和双眼皮
【答案】A
【知识点】性状和相对性状
【解析】【解答】A.人的身高和体重是两种性状,不是相对性状,A符合题意。
BCD.番茄的红果和黄果、兔的黑毛和白毛、人的单眼皮和双眼皮,都是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是相对性状,BCD不符合题意。
【分析】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叫做相对性状。
10.(2019八上·新泰月考)关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①遗传是指亲代和子代之间相似的现象 ②变异是指同一物种内不同个体之间的差异
③遗传和变异都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现象 ④变异对生物是不利的
⑤遗传只能在某些生物种类中出现
A.①②⑤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答案】C
【知识点】遗传和变异现象
【解析】【解答】遗传是指亲代和子代之间以及子代个体之间相似的现象,可见①说法正确;
变异是指亲代和子代之间以及子代个体之间有差异的现象,可见同一物种内不同个体之间也存在着变异,可见②说法正确;
遗传和变异具有普遍性,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现象,③说法正确;
④变异根据对生物是否有利分为有利变异和不利变异,有利变异对生物是有利的,可见题干中说法错误;
遗传和变异具有普遍性,所以遗传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现象,而不是在某些生物钟出现,⑤说法错误。
可见题干中说法正确的是①②③,故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此题考查遗传和变异,此题需要熟记遗传和变异的概念,比较简单,理解变异和遗传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现象,遗传和变异不但存在着亲子代之间,子代个体之间也存在遗传和变异。
11.(2019八下·长春期中)在生物的遗传中,控制生物性状的是( )
A.细胞核 B.染色体 C.基因 D.细胞膜
【答案】C
【知识点】基因、环境与性状的关系
【解析】【解答】解:染色体是遗传物质DNA的主要载体,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DNA主要存在于染色体上,少量分布在细胞质的线粒体和叶绿体中.DNA可以分成许多小段,其中每一份就称为一个基因,所以基因是DNA的功能单位和结构单位,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基因控制性状。
故答案为:C
【分析】基因是控制生物性状的基本单位,是包含遗传信息的DNA片段。基因是通过指导蛋白质的合成来表达自己所携带的遗传信息,从而控制生物个体的性状表现的。
12.亲代性状能够传给子代是由于( )
A.亲代直接把性状传给了子代
B.亲代把各种习性传给了子代
C.亲代把遗传物质复制一份传给子代
D.亲代把所有细胞内的结构复制一份传给子代
【答案】C
【知识点】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
【解析】【解答】后代的体细胞中就具有了来自父母双方的染色体,亲代细胞核内的遗传信息也就随着染色体传给了后代,亲代把遗传物质复制一份传给子代。
【分析】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物质DNA上的基因控制的,体细胞中的基因是成对出现的,体细胞分裂成生殖细胞,所以生殖细胞是由亲本父母双方体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得到,父母双方生殖细胞中各含有父母双方的遗传物质,通过两者的结合形成受精卵(子代新生命诞生),由此亲本的遗传物质就成为了子代受精卵细胞的一部分,将来控制子代性状.所以后代的体细胞中就具有了来自父母双方的染色体,亲代细胞核内的遗传信息也就随着染色体传给了后代.因此,亲代的性状能够传给子代是由于亲代把遗传物质复制一份传给子代;。故答案选C。
13.已知水稻的体细胞中有12对染色体,那么( )
A.体细胞中含12个DNA分子
B.生殖细胞中含12个DNA分子
C.生殖细胞中含5 对染色体
D.精子和卵细胞中所含染色体数目不同
【答案】B
【知识点】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
【解析】【分析】A、在亲代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每一条染色体上有一个DNA分子组成,水稻的体细胞中有12对染色体,则有24条DNA分子,此选项不正确,
B、当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经过减数分裂,染色体减半,DNA分子也是体细胞的一半,故水稻的体细胞中含有12条DNA分子,此选项正确,
C、在形成生殖细胞时,经过减数分裂,染色体减半,因而水稻的生殖细胞中含有12条染色体,故此选项不正确,
D、由于在形成生殖细胞时,经过减数分裂,染色体减半,因而水稻的生殖细胞中即精子或卵细胞中都含有12条染色体,故此选项不正确。
【点评】此题为基础题,解题的关键是熟知每种生物的细胞内,染色体的数量是一定的,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是体细胞的一半。
14.(2017八下·钦州港期中)香豌豆中,当A、B两个不同的显性基因共同存在时,才开红花.一株红花植株与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杂交,子代中 开红花;若让这一株红花植株自交,则自交后代红花植株中,杂合体所占的比例为( )
A. B. C. D.
【答案】D
【知识点】基因的显隐性及其性状遗传
【解析】【解答】解:根据该红花植株与aaBb杂交,后代子代中有 开红花,可知A﹣B﹣ 出现的比例为 = × ,故可以推测出亲本杂交组合中有一对基因是杂合子自交,后代显性出现的比例是 ,还有一对基因是杂合子测交,后代显性出现的比例是 ,所以可以推测出该红花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若让此红花植株自交,根据孟德尔的杂交试验可知后代中红花A﹣B﹣出现的比例是 ,红花纯合子AABB出现的比例为 ,则杂合体出现的比例为 ,故自交后代红花植株中,杂合体所占的比例为 ÷ = .
故选:D.
【分析】“香豌豆中,当A、B两个不同的显性基因共同存在时,才开红花”,表明红花的基因型表示为A_B_,非红花的基因型可以表示为A_bb、aaB_、aabb.
15.父、母是双眼皮,基因均为Aa,他(她)们生一个单眼皮的孩子,这孩子的基因是 ( )
A.AA B.Aa C.aa D.AA或aa
【答案】C
【知识点】基因的显隐性及其性状遗传
【解析】【分析】生物体的某些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而成对的基因往往有显性和隐性之分,当控制生物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基因时,显示显性性状;当控制生物性状的基因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显示显性基因控制的显性性状;当控制生物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隐性基因,显示隐性性状.
【解答】通常大写字母表示显性基因,小写字母表示隐性基因.父母都是双眼皮,基因组成均为Aa,因此控制单眼皮的基因是隐性基因为a.单眼皮的孩子的基因型是aa 遗传图解如图:
故选C.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性别的遗传以及基因的显性与隐性.
16.(2019八下·镇江月考)一个色盲男孩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色觉均正常(如下图),这个男孩的色盲基因( )
A.来自爸爸 B.来自妈妈 C.来自爷爷 D.来自奶奶
【答案】B
【知识点】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人的染色体组成和性别遗传;基因的显隐性及其性状遗传
【解析】【解答】色盲男孩的基因型是XbY,其致病基因Xb一定来自于母亲,遗传图解如图,
。
故答案为:B
【分析】每个正常人的体细胞中都有23对染色体.其中22对男女都一样,叫常染色体,有一对男女不一样,叫性染色体,决定着人的性别.男性的性染色体为XY,女性的性染色体为XX.女性的卵细胞只有一种类型:X;男性产生的精子有两种类型:X精子和Y精子,X精子与卵细胞结合的受精卵发育成女孩,Y精子与卵细胞结合的受精卵发育成男孩.
17.(2020八下·盐都月考)关于人类的性别遗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精子中的性染色体一定是X
B.卵细胞中的性染色体可能是X或Y
C.生男生女主要决定于母亲,与父亲无关
D.理论上生男生女的可能性各是50%
【答案】D
【知识点】人的染色体组成和性别遗传
【解析】【解答】A.男性的一对性染色体中,一条是X染色体,另一条是Y染色体。因此男性产生两种精子:一种有22条常染色体和1条X染色体(简称X精子);另一种有22条常染色体和1条Y染色体(简称Y精子),A不符合题意。
B.女性的一对性染色体都是X染色体。因此女性只能产生一种卵细胞,卵细胞内有22条常染色体和1条X染色体,B不符合题意。
C.从性染色体的来源看,是生男还是生女,主要决定于从父亲那里得到的染色体是X还是Y,是X就是女儿,是Y就是儿子,C不符合题意。
D.性染色体有X染色体和Y染色体,一对性染色体为XX时为女性,一对性染色体为XY时为男性。女性只能产生一种卵细胞;男性则产生两种精子,一种是含X染色体的,一种是含Y染色体的。在男性形成的精液中,X精子与Y精子的数量基本相等,在适宜条件下两者的生活力大体一致。所以说受精时,它们与卵细胞结合的机会均等,因此生男生女可能性各是50%,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人类体细胞的23对染色体中,有22对染色体在男女两性中是一样的,只有一对染色体在两性中是不同的。这一对染色体就是决定性别的染色体,叫性染色体。男性的一对性染色体中,一条是X染色体,另一条是Y染色体,X染色体和Y染色体在形态和大小上都有区别。女性的一对性染色体都是X染色体。
18.(2020八下·曲阳期中)下列变异中,属于可遗传变异的是( )
A.经常练习举重的人,胸肌发达
B.肥水充足处的大豆植株高大
C.长在暗处的玉米矮小
D.用射线和药物处理种子后进行选育
【答案】D
【知识点】变异的类型、原因和意义
【解析】【解答】解:举重人的胸肌发达是由于经常参加锻炼而引起的,是由环境因素决定的,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属于不遗传的变异,故A不符合题意;大豆的植株高大是由于水肥充足引起的,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不能遗传给后代,属于不遗传变异,故B不符合题意;长在暗处的玉米矮小等性状的变异都是由环境因素引起的,其遗传物质并没有发生变化,属于不遗传的变异,故C不符合题意;射线的强辐射和药物能诱发植物种子的基因和染色体的改变,因此用射线和药物处理种子后进行选育,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属于可遗传的变异,故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
【分析】变异有两种类型:遗传的变异和不遗传的变异。二者的根本区别在于遗传物质是否发生了改变。遗传的变异是遗传物质发生了变化而引起;而不遗传的变异,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只是环境条件的改变引起的。
19.(2019八上·康巴什新期中)下列有关生物遗传和变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遗传和变异现象在生物界普遍存在
B.环境改变引起的变异是不遗传的变异
C.性状的遗传实质上是亲代通过生殖过程把基因传递给子代
D.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一般是成对存在的
【答案】B
【知识点】遗传和变异现象;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变异的类型、原因和意义
【解析】【解答】A、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现象是普遍存在的,这是生物进化的基础,A正确。B、按照变异的原因可以分为可遗传的变异和不遗传的变异。可遗传的变异是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可以遗传给后代;由环境改变引起的变异,是不遗传的变异,不能遗传给后代。如果环境变化,导致遗传物质发生了变化,那么就是可遗传的变异。如果单纯由环境引起的,遗传物质未改变的变异,就是不可遗传的变异,因此B选项错误。C、生物体的各种性状都是由基因控制的,性状的遗传实质上是亲代通过生殖细胞把基因传递给了子代,在有性生殖过程中,精子与卵细胞就是基因在亲子代间传递的桥梁,C正确。D、染色体在体细胞内成对存在,在形成生殖细胞的过程中,成对的染色体分开,每对染色体中的一条进入精子或卵细胞中,因此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比体细胞中的少一半。该选项“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一般是成对存在的”的说法是正确的。故答案为:B
【分析】生物体的形态特征、生理特征和行为方式叫做性状,生物的性状传给后代的现象叫遗传;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的个体之间在性状上的差异叫变异。
20.(2011·南宁)米勒的实验证明了( )
A.原始地球上可形成原始生命 B.原始地球上可形成有机物
C.原始生命起源于原始海洋 D.原始生命起源于外星球
【答案】B
【知识点】地球上生命的起源
【解析】【解答】解:米勒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米勒将水注入左下方的烧瓶内,先将玻璃仪器中的空气抽去.然后打开左方的活塞,泵入甲烷、氨和氢气的混合气体(模拟还原性大气).再将烧瓶内的水煮沸,使水蒸汽和混合气体同在密闭的玻璃管道内不断循环,并在另一容量为5升的大烧瓶中,经受火花放电(模拟雷鸣闪电)一周,最后生成的有机物,经过冷却后,积聚在仪器底部的溶液内(图中以黑色表示)(模拟原始大气中生成的有机物被雨水冲淋到原始海洋中).此实验结果共生成20种有机物.其中11种氨基酸中有4种(即甘氨酸、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是生物的蛋白质所含有的.米勒的实验试图向人们证实,生命起源的第一步,从无机小分子物质形成有机小分子物质,在原始地球的条件下是完全可能实现的.
故选:B
【分析】有关生命起源的学说有很多,其中化学起源说是被广大学者普遍接受的生命起源假说.这一假说认为,地球上的生命是在地球温度逐步下降以后,在极其漫长的时间内,由非生命物质经过极其复杂的化学过程,一步一步地演变而成的.化学起源说将生命的起源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无机小分子生成有机小分子的阶段;第二个阶段,从有机小分子物质生成生物大分子物质;第三个阶段,从生物大分子物质组成多分子体系;第四个阶段,有机多分子体系演变为原始生命.米勒通过实验验证了化学起源学说的第一阶段.
二、填空题
21.(2019·江津)原始生命起源于 ,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 。
【答案】原始海洋;森林古猿
【知识点】地球上生命的起源;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
【解析】【解答】解:化学起源学说认为:原始地球的温度很高,地面环境与现在完全不同:天空中赤日炎炎、电闪雷鸣,地面上火山喷发、熔岩横流;从火山中喷出的气体,如水蒸气、氨、甲烷等构成了原始的大气层,与现在的大气成分明显不同的是原始大气中没有游离的氧;原始大气在高温、紫外线以及雷电等自然条件的长期作用下,形成了许多简单的有机物,随着地球温度的逐渐降低,原始大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雨降落到地面上,这些有机物随着雨水进入湖泊和河流,最终汇集到原始的海洋中,原始的海洋就像一盆稀薄的热汤,其中所含的有机物,不断的相互作用,形成复杂的有机物,经过及其漫长的岁月,逐渐形成了原始生命。可见原始生命起源于原始海洋。在距今1200多万年前,森林古猿广泛分布于非、亚、欧地区,尤其是非洲的热带丛林,后来由于环境的变化,森林古猿朝两个方面进化,一部分森林古猿仍然以树栖生活为主,慢慢进化成了现代类人猿,如黑猩猩、猩猩、大猩猩、长臂猿等。另一支却由于环境的改变被迫下到地面上来生活,慢慢的进化成了人类,可见人类和类人猿的关系最近,是近亲,它们有共同的原始祖先是森林古猿。
【分析】1、目前,化学起源说是被广大学者普遍接受的生命起源假说,推测化学进化过程: 无机物形成简单有机物(在原始大气中)、简单有机物形成复杂有机物(在原始海洋中)、复杂有机物形成多分子体系(在原始海洋中)、多分子体系进化为原始细胞(在原始海洋中)。
2、人类和类人猿都起源于森林古猿。
22.(2020·成都)昆虫的变态发育包括完全变态和不完全变态。蝗虫的发育过程要经历受精卵、若虫和成虫三个时期,这种发育方式属于 变态;家蚕的发育过程要经历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时期,这种发育方式属于 变态。
【答案】不完全;完全
【知识点】昆虫的生殖和发育
【解析】【解答】蝗虫的发育过程为:受精卵、幼虫、成虫三个时期,且幼虫和成虫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差别不大,属于不完全变态发育;家蚕的发育过程为:受精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并且幼虫和成虫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上显著不同,属于完全变态发育。
故答案为:不完全;完全
【分析】(1)昆虫的完全变态发育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时期,幼虫与成虫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上明显不同,差异很大。(2)昆虫的不完全变态发育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幼虫和成虫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相似,只是大小、翅膀有无、生殖器官等发育成度不同。
23.(2019八下·沙雅月考)卵壳和卵壳膜 作用,卵黄 作用,卵的 以后发育成雏鸡。
【答案】保护;有提供营养的;胚盘
【知识点】鸟卵的结构
【解析】【解答】卵壳起保护作用;内层卵壳膜和外层卵壳膜起保护作用;卵黄为胚胎发育提供营养;
卵黄上的小白点叫做胚盘,含有细胞核,内有遗传物质,将来发育成胚胎。
故答案为:保护;有提供营养的;胚盘
【分析】鸟卵的结构:
卵壳:坚硬,起保护作用;有小孔透气.
气室:内充满空气,为胚胎发育提供氧气.
卵壳膜:包裹内部物质,具有保护作用.
卵白:为胚胎发育提供营养物质,具有保护作用.
卵黄:卵细胞的主要营养部分,为胚胎发育提供营养物质.
卵黄膜:起保护作用.
系带:同定卵黄(位于卵黄上,一端与卵钝端的壳膜相连,另一端与卵尖端的壳膜相连).
胚盘:含有细胞核。未受精的卵,胚盘色浅而小,已受精的卵,胚盘色浓而略大,胚盘在受精后可发育成胚胎.
24.(2020·巴中)遗传和变异现象在生物界普遍存在,遗传是子女与父母之间的性状存在 ,变异是指亲子之间以及子代个体之间性状表现存在 的现象。
【答案】相似(或相似性);差异
【知识点】遗传和变异现象
【解析】【解答】由分析可知,遗传是子女与父母之间的性状存在相似性,变异是指亲子之间以及子代个体之间性状表现存在差异的现象。
【分析】(1)遗传是指亲子间的相似性,变异是指亲子之间以及子代个体间的差异。(2)生物的性状是指生物体的形态结构、生理和行为等特征的统称。
25.(2020八下·自贡开学考)孟德尔用黄粒豌豆与绿粒豌豆杂交,所得到的杂交第一代全部是黄色豌豆。请据此回答:
用杂交子一代植株进行自花授粉,其后代的基因组成有 种,它们分别是 (A、a表示显、隐性基因),后代表现出来的性状有 种,分别是 。从理论上推测,所结的种子中 豌豆数量明显较多。
【答案】3;AA、Aa、aa;2;黄粒和绿粒;黄粒
【知识点】性状和相对性状;基因的显隐性及其性状遗传
【解析】【解答】黄粒豌豆与绿粒豌豆杂交,所得的杂交第一代全部是黄色豌豆,因此黄粒为显性,绿粒为隐性,用A、a表示显、隐性基因,则杂交第一代黄色豌豆的基因组成为Aa。用杂交第一代植株进行自花授粉,其后代的基因组成有三种:AA、AA、aa。后代的性状有两种:黄粒和绿粒。理论上讲黄粒多,约是75%。遗传图解如图:
【分析】同种生物同一性状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叫相对性状,相对性状有显性和隐性之分。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是显性基因,一般用大写英文字母表示,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是隐性基因,一般用小写英文字母表示。当控制性状的一对基因两个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表现的是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只有控制性状的一对基因全部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能表现出来.
三、实验探究题
26.有些养殖者认为雄性中华鳖的市场价值高,生长速度快,希望养殖雄性中华鳖,而有些养殖者则认为雄鳖好咬斗,咬斗的伤口是病原体入侵的主要途径,希望 开展全雌养殖.有学者做过研究,认为爬行类的有些种类的性别决定与孵化温度密切相关.福娃家是中华鳖的养殖大户,为了探究中华鳖的性别决定是否与孵化温度 相关.福娃做了如下实验:
(1)取同一批次受精的中华鳖卵120枚, 分为六组,采用不同的孵化温度(22、25、28、30、32、35℃)孵化,放在 条件下饲养至能够鉴定性别.
(2)结果表明,当孵化温度低于22℃时,不能正常进行孵化中华鳖卵;孵化温度为25℃、28℃、30℃、32℃、35℃时,中华鳖雄性孵化比例分别为27%、38%、46%、67%、68%.由此说明,通过人为控制 可以影响中华鳖的性别比例,在一定温度范围内, .
(3)中华鳖比青蛙的卵的孵化率更高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中华鳖的卵外有 保护.
【答案】(1)平均;相同
(2)温度;温度越高,雄性所占比例越大
(3)卵壳
【知识点】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解析】【解答】(1)取同一批次受精的中华鳖卵120枚,平均分为六组,采用不同的孵化温度(22、25、28、30、32、35℃)孵化,放在 相同且适宜条件下饲养至能够鉴定性别.
(2)结果表明,当孵化温度低于22℃时,不能正常进行孵化中华鳖卵;孵化温度为25℃、28℃、30℃、32℃、35℃时,中华鳖雄性孵化比例分别为27%、38%、46%、67%、68%.由此说明,通过人为控制温度可以影响中华鳖的性别比例,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温度越高,雄性所占比例越大.
(3)中华鳖比青蛙的卵的孵化率更高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中华鳖的卵外有卵壳保护.
故答案为:(1)平均 相同
(2)温度 温度越高,雄性所占比例越大
(3)卵壳
【分析】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是的就是对照组.
四、综合题
27.(2019·怀化模拟)如图是关于植物的几种生殖方式,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属于有性生殖方式的是 (填序号).
(2)生活中常看到五颜六色的仙人掌,一株多色或一株多花型,多品种的“什样锦”牡丹.其利用了无性生殖的[ ] 繁殖方法.
(3)现在已有不少地区建立了无病毒苗的快速生产中心,包括观赏性花卉,经济作物的快速繁殖,该项技术是 (填序号),利用了植物的 生殖.
【答案】(1)③
(2)①;嫁接
(3)②;无性
【知识点】营养繁殖的常用方法;植物的有性生殖;植物的无性生殖
【解析】【解答】(1)有性生殖是指通过两性生殖细胞(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形成的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如利用种子繁殖后代。无性生殖是指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因此,图中属于有性生殖方式的是③种子繁殖。
(2)嫁接是指把一个植物体的芽或枝,接在另一个植物体上,使结合在一起的两部分长成一个完整的植物体。嫁接属于无性生殖,能保持接穗的优良性状。因此,生活中常看到五颜六色的仙人掌,一株多色或一株多花型,多品种的“什样锦”牡丹,其利用了无性生殖的[①]嫁接繁殖方法。
(3)组织培养指的是在无菌的情况下,将植物体内的某一部分器官或组织,如茎尖、芽尖、形成层、根尖、胚芽和茎的髓组织等从植物体上分离下来,放在适宜培养基上培养,经过一段时间的生长、分化最后长成一个完整的植株,利用这种技术,只需要少量植物材料,就可以在短期内诱导出大量“试管苗”。因此,现在已有不少地区建立了无病毒苗的快速生产中心,包括观赏性花卉,经济作物的快速繁殖,该项技术是②组织培养,利用了植物的无性生殖。
【分析】无性生殖指的是不需要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过程.植物用根、茎、叶等营养器官进行繁殖的方式叫做营养繁殖,营养繁殖就是最常见的一种无性生殖的方式,常见的无性生殖的方式有扦插、嫁接、压条.而有性生殖指的是两性生殖细胞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
28.(2020八上·保山期末)仔细观察下面两幅图片,根据题意填空。
(1)图1中的动物属于 动物,这一类动物是种类最多的动物类群,已知品种大约有 种以上。
(2)图2中青蛙在繁殖季节雄蛙鸣叫求偶。这一行为从获得途径看,属于 行为,由青蛙体内的 决定的。
(3)图2中青蛙的生殖和发育受 的限制,它的受精方式是 (选填“体外”或“体内”)受精。
【答案】(1)节肢;120万
(2)先天性;遗传物质
(3)水;体外
【知识点】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节肢动物
【解析】【解答】解:(1)图1是蝗虫,属于节肢动物。节肢动物是最大的动物类群,目前已命名的种类有120万种以上,占所有已知动物种数的80%以上。昆虫是节肢动物中种类最多的一类动物。昆虫的基本特征包括:有一对触角、三对足,一般有两对翅等。(2)从行为获得的途径来看把动物的行为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图2中青蛙在繁殖季节雄蛙鸣叫求偶。这一行为从获得途径看,属于先天性行为,由青蛙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3)在繁殖季节,雌雄蛙抱对,分别把精子和卵细胞排到水中,在水里完成受精作用形成受精卵。所以图2中青蛙的生殖和发育受水的限制,它的受精方式是体外受精。
【分析】(1)节肢动物的身体许多体节构成的,并且分部,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也分节。(2)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生活在水中或陆地上,用肺呼吸,同时用皮肤辅助呼吸。(3)图1是蝗虫,属于节肢动物,图2是青蛙,属于两栖动物。
29.(2019八下·临川月考)下图为部分生物的生殖发育示意图,请据图分析回答:
(1)观察A、B、C的发育过程,可以看出,它们在由 发育成新个体的过程中,幼体与成体的结构和生活习性差异很大,称这种发育过程为 。
(2)图E中胎儿发育的主要场所是 。
(3)对比A、B、C、D、E和F的生殖方式,F属于 生殖,F图所示繁殖方式成功的关键是接穗和砧木的 紧密结合。
【答案】(1)受精卵;变态发育
(2)子宫
(3)无性;形成层
【知识点】昆虫的生殖和发育;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营养繁殖的常用方法;鸟卵的结构;胚胎发育和营养
【解析】【解答】(1)图A是蝗虫发育过程,B是家蚕发育过程,C是青蛙发育过程,它们个体发育的起点都是受精卵。它们在发育过程中,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上所出现的一系列显著变化。幼体与成体差别很大,属于变态发育。
(2)怀孕是从胚胎从输卵管移动到子宫内,着床在子宫内膜开始.当胚胎成功着床后,胚胎发育到第8周末,其外貌开始像人,从此称作胎儿.母体怀孕280天(40周)左右,胎儿发育成熟,成熟的胎儿从母体的阴道产出的过程成为分娩,分娩的结束标志着婴儿的诞生。可见,胚胎发育的初期在输卵管,当着床后到分娩前的一段时间是在母体的子宫内.所以胎儿(母体怀孕第8周--第40周)发育的主要场所是子宫。
(3)F嫁接没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属于无性生殖。F图所示繁殖方式成功的关键是接穗和砧木的形成层紧密结合
【分析】A蝗虫的发育过程,属于不完全变态发育;B蚕的发育过程,属于完全变态发育;C青蛙的发育过程,属于变态发育;D鸟卵的结构;E是人的胚胎发育;F嫁接.
无性生殖指的是不需要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过程.植物用根、茎、叶等营养器官进行繁殖的方式叫做营养繁殖,营养繁殖就是最常见的一种无性生殖的方式,常见的无性生殖的方式有扦插、嫁接、压条.而有性生殖指的是两性生殖细胞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
30.(2019八下·长泰月考)下图一是青蛙个体发育过程,图二是鸟卵的结构示意图,据图回答:
(1)图一中a的呼吸器官有 ,a与d的 和生活习性差异很大。
(2)图二中胚胎的发育过程营养物质主要来自 ,起保护作用的结构有[ ]。
(3)“神舟三号”飞船搭载刚产出的受精鸡蛋进入太空,是为研究太空环境对[ ]的影响,从而获得新品种的鸡,这种变异是属于 变异。
(4)下列能说明鸟类的生殖发育比两栖类高等的是( )
①鸟卵中有丰富的营养物质 ②卵生 ③孵化、育雏 ④卵外有卵壳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答案】(1)肺和皮肤;形态结构
(2)卵黄;①④⑥
(3)⑦;可遗传
(4)A
【知识点】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鸟卵的结构
【解析】【解答】(1)图一中的a是成蛙,生活在潮湿的陆地上,用肺呼吸,兼用皮肤辅助呼吸,故a的呼吸器官是肺和皮肤。青蛙在发育过程中,在形态结构以及生活习性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属于变态发育。(2)图二中,⑤卵黄,卵细胞的主要营养部分,为胚胎发育提供营养物质;①卵壳,坚硬,起保护作用;有小孔透气;④卵壳膜,包裹内部物质,具有保护作用;⑥卵白:为胚胎发育提供营养物质,具有保护作用。因此起保护作用的结构有①④⑥。
(3)图二中,⑦胚盘含有细胞核,胚盘在受精后可发育成胚胎。“神舟”三号飞船搭载了刚产出两天的受精鸡蛋进入太空,鸡蛋受精后,胚胎发育就已经开始,所以科学家的目的就是想研究太空的辐射环境对鸡胚胎发育的影响。也就是研究太空环境对⑦胚盘的影响,通过高能量、大剂量的γ射线照射,使得鸡胚胎的遗传物质发生变化,这就导致了遗传变异,从而获得新品种的鸡,这种变异是属于可遗传变异。(4)鸟类在体内受精,并产下大型的具有坚硬外壳的卵,④卵外有卵壳保护,陆上发育。而两栖类是体外受精,受精率低,且生殖和发育都必须在水中进行,且卵外没有卵壳覆盖,成活率低。鸟卵的卵内有①丰富的营养物质的卵黄,能够为胚胎发育提供丰富的营养物质;而两栖类动物的卵内有卵黄,但卵黄内没有许多营养物质。鸟类具有筑巢、③孵卵和育雏的行为,提高后代的成活率;而两栖类没有这些行为。通过以上对比,①③④说明了鸟类的生殖发育比两栖类高等;
故选:A。
【分析】图一中a成蛙、b幼蛙、c受精卵、d蝌蚪;图二中①卵壳、②气室、③系带、④卵壳膜、⑤卵黄、⑥卵白、⑦胚盘.
在青蛙的繁殖季节,雄蛙先鸣叫吸引雌蛙,雌蛙来后雌雄蛙抱对,促进两性生殖细胞排出,两性生殖细胞在水中结合形成受精卵.许多受精卵在一起形成卵块,受精卵孵化出小蝌蚪,生活在水中,小蝌蚪先长后肢,再长前肢,最后尾巴逐渐消失,变成小幼蛙,幼蛙逐渐长成成蛙.即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青蛙的幼体和成体在系统结构和生活习性上差异很大,这样的发育属于变态发育.
鸟卵的结构包括:胚盘,卵壳,系带,卵黄膜,卵黄,气室,卵白,卵壳膜.
卵壳起保护作用;内层卵壳膜和外层卵壳膜起保护作用;气室可以为胚胎发育提供氧气;卵白既有保护卵细胞又有为胚胎发育提供营养和水分;卵黄系带起到固定卵细胞的作用;卵黄膜是紧包在卵黄外面的膜,起保护作用;卵黄为胚胎发育提供营养.卵黄上的小白点叫做胚盘,含有细胞核,内有遗传物质,将来发育成胚胎.
31.(2018九上·定远开学考)
(1)在有性生殖过程中,基因在亲子间传递的“桥梁”是 和 。
(2)生物体的各种性状是由 控制的。性状的遗传实质上是亲代通过生殖过程把 传递给了后代。
(3)基因主要位于细胞核内的
上, 是 存在的,所以基因也是成对存在的。
(4)1891年德国动物学家亨金,通过对多种生物的观察研究,证实了在形成精子或卵细胞的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都要减少 ,每对 中各有一条进入精子或卵细胞。
【答案】(1)精子;卵细胞
(2)基因;基因
(3)染色体;染色体;成对
(4)一半;染色体
【知识点】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基因、DNA和染色体的关系
【解析】【解答】生物体的各种性状都是由基因控制的。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基因也是成对存在的,分别位于成对的染色体上;在形成生殖细胞的过程中,成对的染色体分开,每对染色体中的一条进入精子或卵细胞中,基因也随着染色体的分离而进入不同的生殖细胞中。生物体的各种性状都是由基因控制的,性状的遗传实质上是亲代通过生殖细胞把基因传递给了子代,在有性生殖过程中,精子与卵细胞就是基因在亲子代间传递的桥梁。
【分析】性状的遗传实质上是亲代通过生殖过程把基因传递给子代.在有性生殖过程中,卵细胞和精子是基因在亲子代间传递的“桥梁”.基因经过精子或卵细胞传递在形成精子或卵细胞的过程中,染色体要减少一半,受精时,来自精子和卵细胞的染色体在受精卵又构成新的成对染色体,且每对染色体中,必有一条来自父亲(精子),另一条来自母亲(卵细胞).
32.(2020·博兴模拟)如图为亮亮家有无耳垂性状的遗传图解,Ⅰ、Ⅱ、Ⅲ分别表示祖、父和孙三代人,请据图回答:
(1)根据图中的性状表现,可以判断隐性性状是 ;Ⅱ6号的耳垂性状与父母不同,此现象在生物学上称为 。
(2)若用A和a表示有无耳垂的基因,I1和I2的基因组成是 ,亮亮(Ⅲ10)的基因组成 。
(3)图中亮亮(Ⅲ10)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Y,其中X染色体来自第一代中的 (填序号)。在形成生殖细胞时,控制耳垂性状的基因随着染色体进入不同的生殖细胞中,图中I2能形成几种类型的卵细胞? ,比例为 。
(4)亮亮小时候问妈妈“我是从哪儿来的?”妈妈总是开玩笑地说是路上捡来的。他现在明白了,每个人都是在母亲的 内发育成成熟的胎儿后,从母体分娩出来的。
【答案】(1)无耳垂;变异
(2)Aa和Aa;AA或Aa
(3)1或2;2种;1:1
(4)子宫
【知识点】遗传和变异现象;女性生殖系统;基因的显隐性及其性状遗传
【解析】【解答】(1)图中I1号、I2号有耳垂,Ⅱ6号无耳垂,表明有耳垂是显性性状,无耳垂是隐性性状。图中Ⅱ1号、Ⅱ2号有耳垂,Ⅱ6号无耳垂,体现了亲子代之间在性状上的差异性,称为变异。(2)假如用A表示显性基因,用a表示隐性基因,则控制人的有耳垂基因组成是AA或Aa,无耳垂的基因组成是aa。I1号、I2号遗传给Ⅱ6号无耳垂(aa)的基因一定是a,因此通过Ⅱ6号的基因型推导I1号和I2号的基因型分别为Aa、Aa,遗传图解如图1:
亮亮(Ⅲ10)表现为有耳垂,必有一个基因控制,所以亮亮(Ⅲ10)的基因组成AA或Aa。(3)人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有23对,其中第23对是性染色体,女性的为XX,女性产生含1种的X卵细胞,男性的为XY,男性产生含X精子和Y精子的两种生殖细胞。Ⅱ7的X染色体来自于I1号或I2号,这样图中亮亮(Ⅲ10)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Y,其中X染色体来自第一代中的1或2。I2表现为有耳垂,其控制耳垂的基因是Aa,在形成生殖细胞时,控制耳垂性状的基因随着染色体进入不同的生殖细胞中,分别是含A的卵细胞和a的卵细胞,图中I2能形成2种类型的卵细胞,比例为1:1。(4)精子与卵细胞在输卵管里融合为受精卵,在由受精卵分裂发育成胚泡的过程中,其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来自卵细胞的卵黄;胚泡进入子宫植入子宫内膜后,胚泡中的细胞继续分裂和分化,逐渐发育成胚胎,胚胎通过胎盘、脐带从母体获得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和氧气,同时胎儿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也是通过胎盘和脐带经母体排出体外的。因此,亮亮小时候问妈妈“我是从哪儿来的?”妈妈总是开玩笑地说是路上捡来的。他现在明白了,每个人都是在母亲的子宫内发育成成熟的胎儿后,从母体分娩出来的。
【分析】遗传是指亲子间在性状上的相似性,变异是指亲子间和子代个体间在性状上的差异。生物的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当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中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亲代的基因组成是杂合体。人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有23对,其中第23对是性染色体,女性的为XX,男性的为XY,这一对性染色体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精子与卵细胞在输卵管里融合为受精卵,在由受精卵分裂发育成胚泡的过程中,其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来自卵细胞的卵黄;胚泡进入子宫植入子宫内膜后,胚泡中的细胞继续分裂和分化,逐渐发育成胚胎,胚胎通过胎盘、脐带从母体获得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和氧气,同时胎儿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也是通过胎盘和脐带经母体排出体外的。
1 / 1初中生物人教版八年级下学期期中模拟测试卷二
一、单选题
1.(2020八上·宁德期末)竹子能开花产生种子,也可用地下茎繁殖,其生殖方式分别是( )
A.有性生殖和有性生殖 B.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
C.无性生殖和无性生殖 D.孢子生殖和无性生殖
2.(2020八上·郓城期末)下列作物的培育过程中所采用的繁殖方式,与其它三个明显不同的是( )
A.利用组织培养技术繁育脱毒马铃薯
B.利用种子繁殖培育优质水稻
C.利用分根的方法繁殖菊花
D.利用枝芽繁植蜜桃
3.(2020八下·曲阳期中)蚕吐丝发生在它一生发育的哪个阶段( )
A.成虫 B.幼虫 C.受精卵 D.蛹
4.(2020·大兴模拟)蜻蜓是生活中常见的昆虫,下图是其生活史简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蜻蜓是体内受精、卵生
B.蜻蜓发育的起点是受精卵
C.蜻蜓的发育方式与蚕相同
D.蜻蜓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
5.(2020八下·山西月考)“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每当气候转暖时,青蛙在池塘中鸣叫、抱对、受 精,受精卵最终发育成青蛙。下列关于青蛙生殖发育特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体外受精、胎生、完全变态发育
B.体外受精、卵生、变态发育
C.体内受精、卵生、完全变态发育
D.体内受精、胎生、变态发育
6.(2020八上·西城期末)金线蛙是北京地区常见的两栖纲动物,但近些年来在凉水河和通惠河等地几乎绝迹,下列关于金线蛙的叙述错误是( )
A.发育过程包括受精卵、蝌蚪、幼蛙和成蛙,属于变态发育
B.既能在水中生活,又能在陆地生活,因此属于两栖动物
C.金线蛙成体主要依靠肺呼吸,皮肤可辅助呼吸
D.河水污染将会威胁金线蛙的生殖和发育,使其数量减少
7.(2020八下·东台期中)关于鸡蛋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所有鸡蛋都能孵出小鸡
B.一枚鸡蛋就是一个受精卵
C.卵黄是小鸡发育过程中提供营养的主要物质
D.卵白是胚胎发育的部位
8.(2019·湘潭)如图是鸟卵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其结构和功能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③是气室,能为鸟卵的发育提供氧气
B.⑤的发育所需要的营养全部由④提供
C.图中的①和②对鸟卵起保护作用
D.卵产出后,由于没有适宜的温度,⑤的发育就暂时停止
9.(2020·广州)下列选项不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
A.人的身高和体重 B.番茄的红果和黄果
C.兔的黑毛和白毛 D.人的单眼皮和双眼皮
10.(2019八上·新泰月考)关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①遗传是指亲代和子代之间相似的现象 ②变异是指同一物种内不同个体之间的差异
③遗传和变异都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现象 ④变异对生物是不利的
⑤遗传只能在某些生物种类中出现
A.①②⑤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11.(2019八下·长春期中)在生物的遗传中,控制生物性状的是( )
A.细胞核 B.染色体 C.基因 D.细胞膜
12.亲代性状能够传给子代是由于( )
A.亲代直接把性状传给了子代
B.亲代把各种习性传给了子代
C.亲代把遗传物质复制一份传给子代
D.亲代把所有细胞内的结构复制一份传给子代
13.已知水稻的体细胞中有12对染色体,那么( )
A.体细胞中含12个DNA分子
B.生殖细胞中含12个DNA分子
C.生殖细胞中含5 对染色体
D.精子和卵细胞中所含染色体数目不同
14.(2017八下·钦州港期中)香豌豆中,当A、B两个不同的显性基因共同存在时,才开红花.一株红花植株与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杂交,子代中 开红花;若让这一株红花植株自交,则自交后代红花植株中,杂合体所占的比例为( )
A. B. C. D.
15.父、母是双眼皮,基因均为Aa,他(她)们生一个单眼皮的孩子,这孩子的基因是 ( )
A.AA B.Aa C.aa D.AA或aa
16.(2019八下·镇江月考)一个色盲男孩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色觉均正常(如下图),这个男孩的色盲基因( )
A.来自爸爸 B.来自妈妈 C.来自爷爷 D.来自奶奶
17.(2020八下·盐都月考)关于人类的性别遗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精子中的性染色体一定是X
B.卵细胞中的性染色体可能是X或Y
C.生男生女主要决定于母亲,与父亲无关
D.理论上生男生女的可能性各是50%
18.(2020八下·曲阳期中)下列变异中,属于可遗传变异的是( )
A.经常练习举重的人,胸肌发达
B.肥水充足处的大豆植株高大
C.长在暗处的玉米矮小
D.用射线和药物处理种子后进行选育
19.(2019八上·康巴什新期中)下列有关生物遗传和变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遗传和变异现象在生物界普遍存在
B.环境改变引起的变异是不遗传的变异
C.性状的遗传实质上是亲代通过生殖过程把基因传递给子代
D.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一般是成对存在的
20.(2011·南宁)米勒的实验证明了( )
A.原始地球上可形成原始生命 B.原始地球上可形成有机物
C.原始生命起源于原始海洋 D.原始生命起源于外星球
二、填空题
21.(2019·江津)原始生命起源于 ,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 。
22.(2020·成都)昆虫的变态发育包括完全变态和不完全变态。蝗虫的发育过程要经历受精卵、若虫和成虫三个时期,这种发育方式属于 变态;家蚕的发育过程要经历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时期,这种发育方式属于 变态。
23.(2019八下·沙雅月考)卵壳和卵壳膜 作用,卵黄 作用,卵的 以后发育成雏鸡。
24.(2020·巴中)遗传和变异现象在生物界普遍存在,遗传是子女与父母之间的性状存在 ,变异是指亲子之间以及子代个体之间性状表现存在 的现象。
25.(2020八下·自贡开学考)孟德尔用黄粒豌豆与绿粒豌豆杂交,所得到的杂交第一代全部是黄色豌豆。请据此回答:
用杂交子一代植株进行自花授粉,其后代的基因组成有 种,它们分别是 (A、a表示显、隐性基因),后代表现出来的性状有 种,分别是 。从理论上推测,所结的种子中 豌豆数量明显较多。
三、实验探究题
26.有些养殖者认为雄性中华鳖的市场价值高,生长速度快,希望养殖雄性中华鳖,而有些养殖者则认为雄鳖好咬斗,咬斗的伤口是病原体入侵的主要途径,希望 开展全雌养殖.有学者做过研究,认为爬行类的有些种类的性别决定与孵化温度密切相关.福娃家是中华鳖的养殖大户,为了探究中华鳖的性别决定是否与孵化温度 相关.福娃做了如下实验:
(1)取同一批次受精的中华鳖卵120枚, 分为六组,采用不同的孵化温度(22、25、28、30、32、35℃)孵化,放在 条件下饲养至能够鉴定性别.
(2)结果表明,当孵化温度低于22℃时,不能正常进行孵化中华鳖卵;孵化温度为25℃、28℃、30℃、32℃、35℃时,中华鳖雄性孵化比例分别为27%、38%、46%、67%、68%.由此说明,通过人为控制 可以影响中华鳖的性别比例,在一定温度范围内, .
(3)中华鳖比青蛙的卵的孵化率更高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中华鳖的卵外有 保护.
四、综合题
27.(2019·怀化模拟)如图是关于植物的几种生殖方式,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属于有性生殖方式的是 (填序号).
(2)生活中常看到五颜六色的仙人掌,一株多色或一株多花型,多品种的“什样锦”牡丹.其利用了无性生殖的[ ] 繁殖方法.
(3)现在已有不少地区建立了无病毒苗的快速生产中心,包括观赏性花卉,经济作物的快速繁殖,该项技术是 (填序号),利用了植物的 生殖.
28.(2020八上·保山期末)仔细观察下面两幅图片,根据题意填空。
(1)图1中的动物属于 动物,这一类动物是种类最多的动物类群,已知品种大约有 种以上。
(2)图2中青蛙在繁殖季节雄蛙鸣叫求偶。这一行为从获得途径看,属于 行为,由青蛙体内的 决定的。
(3)图2中青蛙的生殖和发育受 的限制,它的受精方式是 (选填“体外”或“体内”)受精。
29.(2019八下·临川月考)下图为部分生物的生殖发育示意图,请据图分析回答:
(1)观察A、B、C的发育过程,可以看出,它们在由 发育成新个体的过程中,幼体与成体的结构和生活习性差异很大,称这种发育过程为 。
(2)图E中胎儿发育的主要场所是 。
(3)对比A、B、C、D、E和F的生殖方式,F属于 生殖,F图所示繁殖方式成功的关键是接穗和砧木的 紧密结合。
30.(2019八下·长泰月考)下图一是青蛙个体发育过程,图二是鸟卵的结构示意图,据图回答:
(1)图一中a的呼吸器官有 ,a与d的 和生活习性差异很大。
(2)图二中胚胎的发育过程营养物质主要来自 ,起保护作用的结构有[ ]。
(3)“神舟三号”飞船搭载刚产出的受精鸡蛋进入太空,是为研究太空环境对[ ]的影响,从而获得新品种的鸡,这种变异是属于 变异。
(4)下列能说明鸟类的生殖发育比两栖类高等的是( )
①鸟卵中有丰富的营养物质 ②卵生 ③孵化、育雏 ④卵外有卵壳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31.(2018九上·定远开学考)
(1)在有性生殖过程中,基因在亲子间传递的“桥梁”是 和 。
(2)生物体的各种性状是由 控制的。性状的遗传实质上是亲代通过生殖过程把 传递给了后代。
(3)基因主要位于细胞核内的
上, 是 存在的,所以基因也是成对存在的。
(4)1891年德国动物学家亨金,通过对多种生物的观察研究,证实了在形成精子或卵细胞的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都要减少 ,每对 中各有一条进入精子或卵细胞。
32.(2020·博兴模拟)如图为亮亮家有无耳垂性状的遗传图解,Ⅰ、Ⅱ、Ⅲ分别表示祖、父和孙三代人,请据图回答:
(1)根据图中的性状表现,可以判断隐性性状是 ;Ⅱ6号的耳垂性状与父母不同,此现象在生物学上称为 。
(2)若用A和a表示有无耳垂的基因,I1和I2的基因组成是 ,亮亮(Ⅲ10)的基因组成 。
(3)图中亮亮(Ⅲ10)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Y,其中X染色体来自第一代中的 (填序号)。在形成生殖细胞时,控制耳垂性状的基因随着染色体进入不同的生殖细胞中,图中I2能形成几种类型的卵细胞? ,比例为 。
(4)亮亮小时候问妈妈“我是从哪儿来的?”妈妈总是开玩笑地说是路上捡来的。他现在明白了,每个人都是在母亲的 内发育成成熟的胎儿后,从母体分娩出来的。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植物的有性生殖;植物的无性生殖
【解析】【解答】用种子繁殖竹子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属于有性生殖;用地下茎繁殖竹子没有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属于无性生殖。故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此题考查植物的生殖方式,比较简单,熟记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本质的区别在于是否有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有性生殖是指由两性生殖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如:用植物种子繁殖等;无性生殖是指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结合,由母体直接发育成新个体,嫁接、扦插、压条都是植物无性生殖方式。
2.【答案】B
【知识点】植物的有性生殖;植物的无性生殖
【解析】【解答】解:ACD、利用组织培养技术繁育脱毒马铃薯、利用分根的方法繁殖菊花、利用枝芽繁殖蜜桃都没有两性生殖细胞(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属于无性生殖,ACD不符合题意。
B、利用种子繁殖培育优质水稻、即利用种子萌发成幼苗繁殖的方式,在形成种子的时候有两性生殖细胞(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形成的受精卵的过程,属于有性生殖,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有性生殖是指:通过两性生殖细胞(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形成的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如利用种子繁殖后代。无性生殖是指: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如营养繁殖,据此解答。
3.【答案】B
【知识点】昆虫的生殖和发育
【解析】【解答】解:蚕的发育过程包括:受精卵、幼虫、蛹、成虫四个过程,春蚕是在幼虫期吐丝,到了蛹期,蛹皮就硬起来了,无法吐丝了,所以一般养蚕的人,要想让蚕多吐丝,可适当的延长它的幼虫期。
【分析】(1)完全变态发育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等四个时期。完全变态发育的昆虫幼虫与成虫在形态构造和生活习性上明显不同,差异很大。如蚊子、苍蝇、家蚕、菜粉蝶、蜜蜂等。(2)不完全变态发育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不完全变态发育的昆虫幼体与成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非常相似,但各方面未发育成熟,如蟋蟀、螳螂、蝼蛄、蝗虫。
4.【答案】C
【知识点】昆虫的生殖和发育;节肢动物
【解析】【解答】AB.蜻蜓的生殖方式经过了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为有性生殖,一般为体内受精,发育的起点是受精卵,故AB正确。
C.蜻蜓的发育经历了卵、若虫和成虫三个阶段,是不完全变态发育;蚕的发育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是完全变态发育,故C错误。
D.蜻蜓属于昆虫,身体分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有触角,口器,单眼和复眼,胸部有三对足,两对翅,故D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完全变态发育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时期,昆虫幼虫与成虫在形态构造和生活习性上明显不同,差异很大。不完全变态发育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昆虫幼体与成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非常相似,但各方面未发育成熟。
5.【答案】B
【知识点】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解析】【解答】青蛙属于两栖动物,雌雄异体,生殖和发育都在水中完成,雌雄蛙抱对后,将精子和卵子产在水中,体外受精,幼体在水中发育,抱对可以增加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率。青蛙发育的四个阶段是: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为变态发育,生殖和发育都是在水中完成的。因此,青蛙的生殖发育特点是雌雄异体、体外受精、卵生、变态发育。
故答案为:B。
【分析】在青蛙的繁殖季节,雄蛙先鸣叫吸引雌蛙,雌蛙来后雌雄蛙抱对,促进两性生殖细胞排出,两性生殖细胞在水中结合形成受精卵.许多受精卵在一起形成卵块,受精卵孵化出小蝌蚪,生活在水中,小蝌蚪先长后肢,再长前肢,最后尾巴逐渐消失,变成小幼蛙,幼蛙逐渐长成成蛙.即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青蛙的幼体和成体在系统结构和生活习性上差异很大,这样的发育属于变态发育.
6.【答案】B
【知识点】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解析】【解答】解:A、金线蛙是北京地区常见的两栖纲动物,生殖发育过程包括: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四个过程,属于变态发育,A正确。
B、既能在水中生活又能在陆地上生活的动物不一定是两栖动物,如鸭子等,B错误。
C、两栖动物成体既能生活在陆地上,也能生活在水中,用肺呼吸,兼用皮肤呼吸,C正确。
D、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离不开水,河水污染将会威胁金线蛙的生殖和发育,使其数量减少,D正确。
【分析】两栖动物是指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既能生活在陆地上,也能生活在水中,用肺呼吸,兼用皮肤呼吸。据此可以解答本题。
7.【答案】C
【知识点】鸟卵的结构
【解析】【解答】A.只有受精的鸡蛋才能孵出小鸡,A错误。
B.卵细胞是由胚盘、卵黄膜、卵黄构成的,在一个鸡蛋中除了含有卵细胞的结构外还含有卵壳、卵壳膜、卵黄系带等结构,B错误。
C.卵黄:卵细胞的主要营养部分,为胚胎发育提供营养物质,C正确。
D.卵黄上的小白点叫做胚盘,含有细胞核,内有遗传物质,是由受精卵分裂形成的,是进行胚胎发育的部位,将来发育成雏鸟,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如图鸟卵的结构:
8.【答案】B
【知识点】鸟卵的结构
【解析】【解答】解:
A、③是气室,能为鸟卵的发育提供氧气,正确;
B、⑤胚盘的发育所需要的营养由④卵白和⑥卵黄提供,错误;
C、图中的①卵壳和②卵壳膜对鸟卵起保护作用,正确;
D、卵产出后,由于没有适宜的温度,⑤的发育就暂时停止,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鸟卵的结构及各部分的主要作用如下:
卵壳:卵壳位于最外面,坚硬,其上有气孔。它有防止卵细胞受伤害,减少水分的蒸发,用气孔进行气体交换,有支持和保护作用。
气室:内充满空气,为胚胎发育提供氧气。
卵壳膜:包裹内部物质,具有保护作用。
卵白:透明的凝胶状物体,可以为受精卵发育提供水分和部分营养;减少震荡,具有保护受精卵和缓冲的作用。
卵黄:卵细胞的主要营养部分,为胚胎发育提供营养物质。
卵黄膜:起保护作用。
系带:固定卵黄(位于卵黄上,一端与卵钝端的壳膜相连,另一端与卵尖端的壳膜相连。
胚盘:含有细胞核,内有遗传物质。已受精的卵,胚盘色浓而略大,胚盘在受精后可发育成胚胎。其中卵黄、胚盘、卵黄膜共同构成了一个卵细胞。
9.【答案】A
【知识点】性状和相对性状
【解析】【解答】A.人的身高和体重是两种性状,不是相对性状,A符合题意。
BCD.番茄的红果和黄果、兔的黑毛和白毛、人的单眼皮和双眼皮,都是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是相对性状,BCD不符合题意。
【分析】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叫做相对性状。
10.【答案】C
【知识点】遗传和变异现象
【解析】【解答】遗传是指亲代和子代之间以及子代个体之间相似的现象,可见①说法正确;
变异是指亲代和子代之间以及子代个体之间有差异的现象,可见同一物种内不同个体之间也存在着变异,可见②说法正确;
遗传和变异具有普遍性,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现象,③说法正确;
④变异根据对生物是否有利分为有利变异和不利变异,有利变异对生物是有利的,可见题干中说法错误;
遗传和变异具有普遍性,所以遗传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现象,而不是在某些生物钟出现,⑤说法错误。
可见题干中说法正确的是①②③,故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此题考查遗传和变异,此题需要熟记遗传和变异的概念,比较简单,理解变异和遗传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现象,遗传和变异不但存在着亲子代之间,子代个体之间也存在遗传和变异。
11.【答案】C
【知识点】基因、环境与性状的关系
【解析】【解答】解:染色体是遗传物质DNA的主要载体,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DNA主要存在于染色体上,少量分布在细胞质的线粒体和叶绿体中.DNA可以分成许多小段,其中每一份就称为一个基因,所以基因是DNA的功能单位和结构单位,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基因控制性状。
故答案为:C
【分析】基因是控制生物性状的基本单位,是包含遗传信息的DNA片段。基因是通过指导蛋白质的合成来表达自己所携带的遗传信息,从而控制生物个体的性状表现的。
12.【答案】C
【知识点】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
【解析】【解答】后代的体细胞中就具有了来自父母双方的染色体,亲代细胞核内的遗传信息也就随着染色体传给了后代,亲代把遗传物质复制一份传给子代。
【分析】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物质DNA上的基因控制的,体细胞中的基因是成对出现的,体细胞分裂成生殖细胞,所以生殖细胞是由亲本父母双方体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得到,父母双方生殖细胞中各含有父母双方的遗传物质,通过两者的结合形成受精卵(子代新生命诞生),由此亲本的遗传物质就成为了子代受精卵细胞的一部分,将来控制子代性状.所以后代的体细胞中就具有了来自父母双方的染色体,亲代细胞核内的遗传信息也就随着染色体传给了后代.因此,亲代的性状能够传给子代是由于亲代把遗传物质复制一份传给子代;。故答案选C。
13.【答案】B
【知识点】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
【解析】【分析】A、在亲代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每一条染色体上有一个DNA分子组成,水稻的体细胞中有12对染色体,则有24条DNA分子,此选项不正确,
B、当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经过减数分裂,染色体减半,DNA分子也是体细胞的一半,故水稻的体细胞中含有12条DNA分子,此选项正确,
C、在形成生殖细胞时,经过减数分裂,染色体减半,因而水稻的生殖细胞中含有12条染色体,故此选项不正确,
D、由于在形成生殖细胞时,经过减数分裂,染色体减半,因而水稻的生殖细胞中即精子或卵细胞中都含有12条染色体,故此选项不正确。
【点评】此题为基础题,解题的关键是熟知每种生物的细胞内,染色体的数量是一定的,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是体细胞的一半。
14.【答案】D
【知识点】基因的显隐性及其性状遗传
【解析】【解答】解:根据该红花植株与aaBb杂交,后代子代中有 开红花,可知A﹣B﹣ 出现的比例为 = × ,故可以推测出亲本杂交组合中有一对基因是杂合子自交,后代显性出现的比例是 ,还有一对基因是杂合子测交,后代显性出现的比例是 ,所以可以推测出该红花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若让此红花植株自交,根据孟德尔的杂交试验可知后代中红花A﹣B﹣出现的比例是 ,红花纯合子AABB出现的比例为 ,则杂合体出现的比例为 ,故自交后代红花植株中,杂合体所占的比例为 ÷ = .
故选:D.
【分析】“香豌豆中,当A、B两个不同的显性基因共同存在时,才开红花”,表明红花的基因型表示为A_B_,非红花的基因型可以表示为A_bb、aaB_、aabb.
15.【答案】C
【知识点】基因的显隐性及其性状遗传
【解析】【分析】生物体的某些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而成对的基因往往有显性和隐性之分,当控制生物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基因时,显示显性性状;当控制生物性状的基因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显示显性基因控制的显性性状;当控制生物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隐性基因,显示隐性性状.
【解答】通常大写字母表示显性基因,小写字母表示隐性基因.父母都是双眼皮,基因组成均为Aa,因此控制单眼皮的基因是隐性基因为a.单眼皮的孩子的基因型是aa 遗传图解如图:
故选C.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性别的遗传以及基因的显性与隐性.
16.【答案】B
【知识点】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人的染色体组成和性别遗传;基因的显隐性及其性状遗传
【解析】【解答】色盲男孩的基因型是XbY,其致病基因Xb一定来自于母亲,遗传图解如图,
。
故答案为:B
【分析】每个正常人的体细胞中都有23对染色体.其中22对男女都一样,叫常染色体,有一对男女不一样,叫性染色体,决定着人的性别.男性的性染色体为XY,女性的性染色体为XX.女性的卵细胞只有一种类型:X;男性产生的精子有两种类型:X精子和Y精子,X精子与卵细胞结合的受精卵发育成女孩,Y精子与卵细胞结合的受精卵发育成男孩.
17.【答案】D
【知识点】人的染色体组成和性别遗传
【解析】【解答】A.男性的一对性染色体中,一条是X染色体,另一条是Y染色体。因此男性产生两种精子:一种有22条常染色体和1条X染色体(简称X精子);另一种有22条常染色体和1条Y染色体(简称Y精子),A不符合题意。
B.女性的一对性染色体都是X染色体。因此女性只能产生一种卵细胞,卵细胞内有22条常染色体和1条X染色体,B不符合题意。
C.从性染色体的来源看,是生男还是生女,主要决定于从父亲那里得到的染色体是X还是Y,是X就是女儿,是Y就是儿子,C不符合题意。
D.性染色体有X染色体和Y染色体,一对性染色体为XX时为女性,一对性染色体为XY时为男性。女性只能产生一种卵细胞;男性则产生两种精子,一种是含X染色体的,一种是含Y染色体的。在男性形成的精液中,X精子与Y精子的数量基本相等,在适宜条件下两者的生活力大体一致。所以说受精时,它们与卵细胞结合的机会均等,因此生男生女可能性各是50%,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人类体细胞的23对染色体中,有22对染色体在男女两性中是一样的,只有一对染色体在两性中是不同的。这一对染色体就是决定性别的染色体,叫性染色体。男性的一对性染色体中,一条是X染色体,另一条是Y染色体,X染色体和Y染色体在形态和大小上都有区别。女性的一对性染色体都是X染色体。
18.【答案】D
【知识点】变异的类型、原因和意义
【解析】【解答】解:举重人的胸肌发达是由于经常参加锻炼而引起的,是由环境因素决定的,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属于不遗传的变异,故A不符合题意;大豆的植株高大是由于水肥充足引起的,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不能遗传给后代,属于不遗传变异,故B不符合题意;长在暗处的玉米矮小等性状的变异都是由环境因素引起的,其遗传物质并没有发生变化,属于不遗传的变异,故C不符合题意;射线的强辐射和药物能诱发植物种子的基因和染色体的改变,因此用射线和药物处理种子后进行选育,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属于可遗传的变异,故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
【分析】变异有两种类型:遗传的变异和不遗传的变异。二者的根本区别在于遗传物质是否发生了改变。遗传的变异是遗传物质发生了变化而引起;而不遗传的变异,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只是环境条件的改变引起的。
19.【答案】B
【知识点】遗传和变异现象;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变异的类型、原因和意义
【解析】【解答】A、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现象是普遍存在的,这是生物进化的基础,A正确。B、按照变异的原因可以分为可遗传的变异和不遗传的变异。可遗传的变异是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可以遗传给后代;由环境改变引起的变异,是不遗传的变异,不能遗传给后代。如果环境变化,导致遗传物质发生了变化,那么就是可遗传的变异。如果单纯由环境引起的,遗传物质未改变的变异,就是不可遗传的变异,因此B选项错误。C、生物体的各种性状都是由基因控制的,性状的遗传实质上是亲代通过生殖细胞把基因传递给了子代,在有性生殖过程中,精子与卵细胞就是基因在亲子代间传递的桥梁,C正确。D、染色体在体细胞内成对存在,在形成生殖细胞的过程中,成对的染色体分开,每对染色体中的一条进入精子或卵细胞中,因此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比体细胞中的少一半。该选项“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一般是成对存在的”的说法是正确的。故答案为:B
【分析】生物体的形态特征、生理特征和行为方式叫做性状,生物的性状传给后代的现象叫遗传;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的个体之间在性状上的差异叫变异。
20.【答案】B
【知识点】地球上生命的起源
【解析】【解答】解:米勒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米勒将水注入左下方的烧瓶内,先将玻璃仪器中的空气抽去.然后打开左方的活塞,泵入甲烷、氨和氢气的混合气体(模拟还原性大气).再将烧瓶内的水煮沸,使水蒸汽和混合气体同在密闭的玻璃管道内不断循环,并在另一容量为5升的大烧瓶中,经受火花放电(模拟雷鸣闪电)一周,最后生成的有机物,经过冷却后,积聚在仪器底部的溶液内(图中以黑色表示)(模拟原始大气中生成的有机物被雨水冲淋到原始海洋中).此实验结果共生成20种有机物.其中11种氨基酸中有4种(即甘氨酸、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是生物的蛋白质所含有的.米勒的实验试图向人们证实,生命起源的第一步,从无机小分子物质形成有机小分子物质,在原始地球的条件下是完全可能实现的.
故选:B
【分析】有关生命起源的学说有很多,其中化学起源说是被广大学者普遍接受的生命起源假说.这一假说认为,地球上的生命是在地球温度逐步下降以后,在极其漫长的时间内,由非生命物质经过极其复杂的化学过程,一步一步地演变而成的.化学起源说将生命的起源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无机小分子生成有机小分子的阶段;第二个阶段,从有机小分子物质生成生物大分子物质;第三个阶段,从生物大分子物质组成多分子体系;第四个阶段,有机多分子体系演变为原始生命.米勒通过实验验证了化学起源学说的第一阶段.
21.【答案】原始海洋;森林古猿
【知识点】地球上生命的起源;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
【解析】【解答】解:化学起源学说认为:原始地球的温度很高,地面环境与现在完全不同:天空中赤日炎炎、电闪雷鸣,地面上火山喷发、熔岩横流;从火山中喷出的气体,如水蒸气、氨、甲烷等构成了原始的大气层,与现在的大气成分明显不同的是原始大气中没有游离的氧;原始大气在高温、紫外线以及雷电等自然条件的长期作用下,形成了许多简单的有机物,随着地球温度的逐渐降低,原始大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雨降落到地面上,这些有机物随着雨水进入湖泊和河流,最终汇集到原始的海洋中,原始的海洋就像一盆稀薄的热汤,其中所含的有机物,不断的相互作用,形成复杂的有机物,经过及其漫长的岁月,逐渐形成了原始生命。可见原始生命起源于原始海洋。在距今1200多万年前,森林古猿广泛分布于非、亚、欧地区,尤其是非洲的热带丛林,后来由于环境的变化,森林古猿朝两个方面进化,一部分森林古猿仍然以树栖生活为主,慢慢进化成了现代类人猿,如黑猩猩、猩猩、大猩猩、长臂猿等。另一支却由于环境的改变被迫下到地面上来生活,慢慢的进化成了人类,可见人类和类人猿的关系最近,是近亲,它们有共同的原始祖先是森林古猿。
【分析】1、目前,化学起源说是被广大学者普遍接受的生命起源假说,推测化学进化过程: 无机物形成简单有机物(在原始大气中)、简单有机物形成复杂有机物(在原始海洋中)、复杂有机物形成多分子体系(在原始海洋中)、多分子体系进化为原始细胞(在原始海洋中)。
2、人类和类人猿都起源于森林古猿。
22.【答案】不完全;完全
【知识点】昆虫的生殖和发育
【解析】【解答】蝗虫的发育过程为:受精卵、幼虫、成虫三个时期,且幼虫和成虫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差别不大,属于不完全变态发育;家蚕的发育过程为:受精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并且幼虫和成虫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上显著不同,属于完全变态发育。
故答案为:不完全;完全
【分析】(1)昆虫的完全变态发育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时期,幼虫与成虫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上明显不同,差异很大。(2)昆虫的不完全变态发育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幼虫和成虫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相似,只是大小、翅膀有无、生殖器官等发育成度不同。
23.【答案】保护;有提供营养的;胚盘
【知识点】鸟卵的结构
【解析】【解答】卵壳起保护作用;内层卵壳膜和外层卵壳膜起保护作用;卵黄为胚胎发育提供营养;
卵黄上的小白点叫做胚盘,含有细胞核,内有遗传物质,将来发育成胚胎。
故答案为:保护;有提供营养的;胚盘
【分析】鸟卵的结构:
卵壳:坚硬,起保护作用;有小孔透气.
气室:内充满空气,为胚胎发育提供氧气.
卵壳膜:包裹内部物质,具有保护作用.
卵白:为胚胎发育提供营养物质,具有保护作用.
卵黄:卵细胞的主要营养部分,为胚胎发育提供营养物质.
卵黄膜:起保护作用.
系带:同定卵黄(位于卵黄上,一端与卵钝端的壳膜相连,另一端与卵尖端的壳膜相连).
胚盘:含有细胞核。未受精的卵,胚盘色浅而小,已受精的卵,胚盘色浓而略大,胚盘在受精后可发育成胚胎.
24.【答案】相似(或相似性);差异
【知识点】遗传和变异现象
【解析】【解答】由分析可知,遗传是子女与父母之间的性状存在相似性,变异是指亲子之间以及子代个体之间性状表现存在差异的现象。
【分析】(1)遗传是指亲子间的相似性,变异是指亲子之间以及子代个体间的差异。(2)生物的性状是指生物体的形态结构、生理和行为等特征的统称。
25.【答案】3;AA、Aa、aa;2;黄粒和绿粒;黄粒
【知识点】性状和相对性状;基因的显隐性及其性状遗传
【解析】【解答】黄粒豌豆与绿粒豌豆杂交,所得的杂交第一代全部是黄色豌豆,因此黄粒为显性,绿粒为隐性,用A、a表示显、隐性基因,则杂交第一代黄色豌豆的基因组成为Aa。用杂交第一代植株进行自花授粉,其后代的基因组成有三种:AA、AA、aa。后代的性状有两种:黄粒和绿粒。理论上讲黄粒多,约是75%。遗传图解如图:
【分析】同种生物同一性状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叫相对性状,相对性状有显性和隐性之分。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是显性基因,一般用大写英文字母表示,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是隐性基因,一般用小写英文字母表示。当控制性状的一对基因两个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表现的是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只有控制性状的一对基因全部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能表现出来.
26.【答案】(1)平均;相同
(2)温度;温度越高,雄性所占比例越大
(3)卵壳
【知识点】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解析】【解答】(1)取同一批次受精的中华鳖卵120枚,平均分为六组,采用不同的孵化温度(22、25、28、30、32、35℃)孵化,放在 相同且适宜条件下饲养至能够鉴定性别.
(2)结果表明,当孵化温度低于22℃时,不能正常进行孵化中华鳖卵;孵化温度为25℃、28℃、30℃、32℃、35℃时,中华鳖雄性孵化比例分别为27%、38%、46%、67%、68%.由此说明,通过人为控制温度可以影响中华鳖的性别比例,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温度越高,雄性所占比例越大.
(3)中华鳖比青蛙的卵的孵化率更高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中华鳖的卵外有卵壳保护.
故答案为:(1)平均 相同
(2)温度 温度越高,雄性所占比例越大
(3)卵壳
【分析】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是的就是对照组.
27.【答案】(1)③
(2)①;嫁接
(3)②;无性
【知识点】营养繁殖的常用方法;植物的有性生殖;植物的无性生殖
【解析】【解答】(1)有性生殖是指通过两性生殖细胞(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形成的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如利用种子繁殖后代。无性生殖是指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因此,图中属于有性生殖方式的是③种子繁殖。
(2)嫁接是指把一个植物体的芽或枝,接在另一个植物体上,使结合在一起的两部分长成一个完整的植物体。嫁接属于无性生殖,能保持接穗的优良性状。因此,生活中常看到五颜六色的仙人掌,一株多色或一株多花型,多品种的“什样锦”牡丹,其利用了无性生殖的[①]嫁接繁殖方法。
(3)组织培养指的是在无菌的情况下,将植物体内的某一部分器官或组织,如茎尖、芽尖、形成层、根尖、胚芽和茎的髓组织等从植物体上分离下来,放在适宜培养基上培养,经过一段时间的生长、分化最后长成一个完整的植株,利用这种技术,只需要少量植物材料,就可以在短期内诱导出大量“试管苗”。因此,现在已有不少地区建立了无病毒苗的快速生产中心,包括观赏性花卉,经济作物的快速繁殖,该项技术是②组织培养,利用了植物的无性生殖。
【分析】无性生殖指的是不需要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过程.植物用根、茎、叶等营养器官进行繁殖的方式叫做营养繁殖,营养繁殖就是最常见的一种无性生殖的方式,常见的无性生殖的方式有扦插、嫁接、压条.而有性生殖指的是两性生殖细胞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
28.【答案】(1)节肢;120万
(2)先天性;遗传物质
(3)水;体外
【知识点】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节肢动物
【解析】【解答】解:(1)图1是蝗虫,属于节肢动物。节肢动物是最大的动物类群,目前已命名的种类有120万种以上,占所有已知动物种数的80%以上。昆虫是节肢动物中种类最多的一类动物。昆虫的基本特征包括:有一对触角、三对足,一般有两对翅等。(2)从行为获得的途径来看把动物的行为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图2中青蛙在繁殖季节雄蛙鸣叫求偶。这一行为从获得途径看,属于先天性行为,由青蛙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3)在繁殖季节,雌雄蛙抱对,分别把精子和卵细胞排到水中,在水里完成受精作用形成受精卵。所以图2中青蛙的生殖和发育受水的限制,它的受精方式是体外受精。
【分析】(1)节肢动物的身体许多体节构成的,并且分部,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也分节。(2)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生活在水中或陆地上,用肺呼吸,同时用皮肤辅助呼吸。(3)图1是蝗虫,属于节肢动物,图2是青蛙,属于两栖动物。
29.【答案】(1)受精卵;变态发育
(2)子宫
(3)无性;形成层
【知识点】昆虫的生殖和发育;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营养繁殖的常用方法;鸟卵的结构;胚胎发育和营养
【解析】【解答】(1)图A是蝗虫发育过程,B是家蚕发育过程,C是青蛙发育过程,它们个体发育的起点都是受精卵。它们在发育过程中,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上所出现的一系列显著变化。幼体与成体差别很大,属于变态发育。
(2)怀孕是从胚胎从输卵管移动到子宫内,着床在子宫内膜开始.当胚胎成功着床后,胚胎发育到第8周末,其外貌开始像人,从此称作胎儿.母体怀孕280天(40周)左右,胎儿发育成熟,成熟的胎儿从母体的阴道产出的过程成为分娩,分娩的结束标志着婴儿的诞生。可见,胚胎发育的初期在输卵管,当着床后到分娩前的一段时间是在母体的子宫内.所以胎儿(母体怀孕第8周--第40周)发育的主要场所是子宫。
(3)F嫁接没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属于无性生殖。F图所示繁殖方式成功的关键是接穗和砧木的形成层紧密结合
【分析】A蝗虫的发育过程,属于不完全变态发育;B蚕的发育过程,属于完全变态发育;C青蛙的发育过程,属于变态发育;D鸟卵的结构;E是人的胚胎发育;F嫁接.
无性生殖指的是不需要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过程.植物用根、茎、叶等营养器官进行繁殖的方式叫做营养繁殖,营养繁殖就是最常见的一种无性生殖的方式,常见的无性生殖的方式有扦插、嫁接、压条.而有性生殖指的是两性生殖细胞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
30.【答案】(1)肺和皮肤;形态结构
(2)卵黄;①④⑥
(3)⑦;可遗传
(4)A
【知识点】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鸟卵的结构
【解析】【解答】(1)图一中的a是成蛙,生活在潮湿的陆地上,用肺呼吸,兼用皮肤辅助呼吸,故a的呼吸器官是肺和皮肤。青蛙在发育过程中,在形态结构以及生活习性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属于变态发育。(2)图二中,⑤卵黄,卵细胞的主要营养部分,为胚胎发育提供营养物质;①卵壳,坚硬,起保护作用;有小孔透气;④卵壳膜,包裹内部物质,具有保护作用;⑥卵白:为胚胎发育提供营养物质,具有保护作用。因此起保护作用的结构有①④⑥。
(3)图二中,⑦胚盘含有细胞核,胚盘在受精后可发育成胚胎。“神舟”三号飞船搭载了刚产出两天的受精鸡蛋进入太空,鸡蛋受精后,胚胎发育就已经开始,所以科学家的目的就是想研究太空的辐射环境对鸡胚胎发育的影响。也就是研究太空环境对⑦胚盘的影响,通过高能量、大剂量的γ射线照射,使得鸡胚胎的遗传物质发生变化,这就导致了遗传变异,从而获得新品种的鸡,这种变异是属于可遗传变异。(4)鸟类在体内受精,并产下大型的具有坚硬外壳的卵,④卵外有卵壳保护,陆上发育。而两栖类是体外受精,受精率低,且生殖和发育都必须在水中进行,且卵外没有卵壳覆盖,成活率低。鸟卵的卵内有①丰富的营养物质的卵黄,能够为胚胎发育提供丰富的营养物质;而两栖类动物的卵内有卵黄,但卵黄内没有许多营养物质。鸟类具有筑巢、③孵卵和育雏的行为,提高后代的成活率;而两栖类没有这些行为。通过以上对比,①③④说明了鸟类的生殖发育比两栖类高等;
故选:A。
【分析】图一中a成蛙、b幼蛙、c受精卵、d蝌蚪;图二中①卵壳、②气室、③系带、④卵壳膜、⑤卵黄、⑥卵白、⑦胚盘.
在青蛙的繁殖季节,雄蛙先鸣叫吸引雌蛙,雌蛙来后雌雄蛙抱对,促进两性生殖细胞排出,两性生殖细胞在水中结合形成受精卵.许多受精卵在一起形成卵块,受精卵孵化出小蝌蚪,生活在水中,小蝌蚪先长后肢,再长前肢,最后尾巴逐渐消失,变成小幼蛙,幼蛙逐渐长成成蛙.即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青蛙的幼体和成体在系统结构和生活习性上差异很大,这样的发育属于变态发育.
鸟卵的结构包括:胚盘,卵壳,系带,卵黄膜,卵黄,气室,卵白,卵壳膜.
卵壳起保护作用;内层卵壳膜和外层卵壳膜起保护作用;气室可以为胚胎发育提供氧气;卵白既有保护卵细胞又有为胚胎发育提供营养和水分;卵黄系带起到固定卵细胞的作用;卵黄膜是紧包在卵黄外面的膜,起保护作用;卵黄为胚胎发育提供营养.卵黄上的小白点叫做胚盘,含有细胞核,内有遗传物质,将来发育成胚胎.
31.【答案】(1)精子;卵细胞
(2)基因;基因
(3)染色体;染色体;成对
(4)一半;染色体
【知识点】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基因、DNA和染色体的关系
【解析】【解答】生物体的各种性状都是由基因控制的。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基因也是成对存在的,分别位于成对的染色体上;在形成生殖细胞的过程中,成对的染色体分开,每对染色体中的一条进入精子或卵细胞中,基因也随着染色体的分离而进入不同的生殖细胞中。生物体的各种性状都是由基因控制的,性状的遗传实质上是亲代通过生殖细胞把基因传递给了子代,在有性生殖过程中,精子与卵细胞就是基因在亲子代间传递的桥梁。
【分析】性状的遗传实质上是亲代通过生殖过程把基因传递给子代.在有性生殖过程中,卵细胞和精子是基因在亲子代间传递的“桥梁”.基因经过精子或卵细胞传递在形成精子或卵细胞的过程中,染色体要减少一半,受精时,来自精子和卵细胞的染色体在受精卵又构成新的成对染色体,且每对染色体中,必有一条来自父亲(精子),另一条来自母亲(卵细胞).
32.【答案】(1)无耳垂;变异
(2)Aa和Aa;AA或Aa
(3)1或2;2种;1:1
(4)子宫
【知识点】遗传和变异现象;女性生殖系统;基因的显隐性及其性状遗传
【解析】【解答】(1)图中I1号、I2号有耳垂,Ⅱ6号无耳垂,表明有耳垂是显性性状,无耳垂是隐性性状。图中Ⅱ1号、Ⅱ2号有耳垂,Ⅱ6号无耳垂,体现了亲子代之间在性状上的差异性,称为变异。(2)假如用A表示显性基因,用a表示隐性基因,则控制人的有耳垂基因组成是AA或Aa,无耳垂的基因组成是aa。I1号、I2号遗传给Ⅱ6号无耳垂(aa)的基因一定是a,因此通过Ⅱ6号的基因型推导I1号和I2号的基因型分别为Aa、Aa,遗传图解如图1:
亮亮(Ⅲ10)表现为有耳垂,必有一个基因控制,所以亮亮(Ⅲ10)的基因组成AA或Aa。(3)人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有23对,其中第23对是性染色体,女性的为XX,女性产生含1种的X卵细胞,男性的为XY,男性产生含X精子和Y精子的两种生殖细胞。Ⅱ7的X染色体来自于I1号或I2号,这样图中亮亮(Ⅲ10)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Y,其中X染色体来自第一代中的1或2。I2表现为有耳垂,其控制耳垂的基因是Aa,在形成生殖细胞时,控制耳垂性状的基因随着染色体进入不同的生殖细胞中,分别是含A的卵细胞和a的卵细胞,图中I2能形成2种类型的卵细胞,比例为1:1。(4)精子与卵细胞在输卵管里融合为受精卵,在由受精卵分裂发育成胚泡的过程中,其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来自卵细胞的卵黄;胚泡进入子宫植入子宫内膜后,胚泡中的细胞继续分裂和分化,逐渐发育成胚胎,胚胎通过胎盘、脐带从母体获得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和氧气,同时胎儿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也是通过胎盘和脐带经母体排出体外的。因此,亮亮小时候问妈妈“我是从哪儿来的?”妈妈总是开玩笑地说是路上捡来的。他现在明白了,每个人都是在母亲的子宫内发育成成熟的胎儿后,从母体分娩出来的。
【分析】遗传是指亲子间在性状上的相似性,变异是指亲子间和子代个体间在性状上的差异。生物的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当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中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亲代的基因组成是杂合体。人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有23对,其中第23对是性染色体,女性的为XX,男性的为XY,这一对性染色体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精子与卵细胞在输卵管里融合为受精卵,在由受精卵分裂发育成胚泡的过程中,其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来自卵细胞的卵黄;胚泡进入子宫植入子宫内膜后,胚泡中的细胞继续分裂和分化,逐渐发育成胚胎,胚胎通过胎盘、脐带从母体获得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和氧气,同时胎儿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也是通过胎盘和脐带经母体排出体外的。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