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课题2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课题2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77.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0-09-09 09:24:21

文档简介

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课题2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
一、单选题
1.(2020·滨州)实验室制取某些气体的装置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装置①和③组合可以用来制取氢气
B.装置②和③组合可以用来制取氧气
C.装置②和⑤组合可以用来制取二氧化碳
D.装置②可以控制反应的随时发生随时停止
2.(2020·广东)实验室用氯酸钾固体(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制取氧气,下列装置组合正确的是(  )
A.①③ B.①⑤ C.②③ D.②④
3.(2020·青羊模拟)下列关于CO2 实验室制法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制CO2的药品 B. 发生装置
C. 收集装置 D. 验满
4.(2020九下·桥西月考)实验室制取并收集CO2应选择的装置是(  )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⑤
5.(2020·海淀模拟)用下列装置进行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 制取 CO2 B. 收集 CO2
C. 干燥 CO2 D. 检验 CO2
6.(2019九上·金坛月考)检验集气瓶内是否收集满了CO2,正确的操作是(  )
A.倒入澄清石灰水并振荡 B.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
C.燃着的木条放在瓶口 D.看颜色
7.(2019九上·金坛月考)某无色气体密度比空气大,难溶于水,有剧毒,常温下很容易和氧气发生反应,则该气体可以选用的收集方法是(  )
A.向上排空气法 B.向下排空气法
C.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气法 D.排水法
8.(2019九上·葫芦岛月考)实验室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气体时一般有以下操作步骤: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②连接发生装置;③加入大理石;④加入稀盐酸;⑤收集;⑥验满。其中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⑥⑤ B.②①④③⑤⑥
C.②①③④⑤⑥ D.②③④①⑤⑥
二、实验探究题
9.(2020·黑龙江)结合下列化学实验装置,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图中标有字母的仪器名称:a   。
(2)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时应选择   (填代号)作为发生装置,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常温下,下列收集氧气的方法不可行的是   (填字母序号)。
a.向上排空气法
b.向下排空气法
c.排水法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用装置D收集二氧化碳,气体应从   (填①或②)端进入。
(4)实验室常用装置C代替装置B制取气体,装置C的优点是   。
10.(2020·广安)下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几种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名称①   。
(2)实验室既可用于制取氧气又可用于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和收集装置的组合为   (填字母),用该发生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已知NO难溶于水,常温下很容易与空气中的O2反应生成NO2。实验室制取NO,应选用的收集装置为   (填字母)。气体应从   端(填“f”“j”“h”或“i”)通入。
(4)实验室常用氯化铵和氢氧化钙两种固体混合物在加热条件下制取NH3,可选用的发生装置为   (填字母)。
11.(2020·深圳)初步学习运用简单的装置和方法制取某些气体,是初中学生的化学实验技能应达到的要求。
(1)某学习小组将实验室制取常见气体的相关知识归纳如下:
气体 方法(或原理) 发生装置 收集装置
O2 方法1:加热氯酸钾 均可选择A装置 (可根据需要添加棉花) 均可选择④   装 置(填标号)
方法2:加热①   (填化学式)
方法3:分解过氧化氢溶液 均可选择②   装置(填标号)
CO2   化学方程式为③   
(2)该小组将制取的O2和CO2(各一瓶)混淆了,设计如下方案进行区分。
方案 现象 结论
方案1:将带火星的木条分别伸入两个集气瓶中 若带火星的木条①    则该瓶气体是O2
方案2:向两个集气瓶中分别滴入少量的②   溶液,振荡 若溶液变浑浊 则该瓶气体是CO2
方案3:向两个集气瓶中分别倒入少量的水,振荡后再滴加几滴紫色石蕊溶液 若紫色石蕊溶液变为③   色 则该瓶气体是CO2
…… …… ……
(3)制取气体的过程包括:a.选择制取装置;b.验证所得气体;c.明确反应原理。据此,该小组总结出实验室里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为   (填“甲”或“乙”或“丙”)。
甲、a→b→c 乙、b→a→c
丙、c→a→b
12.(2020·麻城模拟)如图是初中化学常见气体的发生装置,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   .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是   .用F来测量生成二氧化碳的体积,其中在水面上放一层植物油的目的是   .
(3)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并收集较纯净的氧气所选用的装置是   (填序号).
13.(2020·安岳模拟)已知:相同条件下,氨气(NH3)的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其水溶液称为氨水,氨气有刺激性气味,不能排放到空气中。某同学对其制备与性质进行了如下探究:
氨气制取:固体NH4Cl与足量消石灰固体混合加热可以制取氨气。
(1)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收集装置是   (选填大写字母)。
(2)结合选择的装置完成氨气的制取、收集并吸收氨气制取氨水,按气流顺序各装置的接口从左到右依次为   (用小写字母a、b、c、d表示)。
(3)充分反应后冷却,将残余固体转移到烧杯中,加水溶解,还需要的玻璃仪器是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气体制取装置的探究
【解析】【解答】A. 实验室采取锌和稀硫酸制取氢气,属于固液不加热型,发生装置选①,由于氢气密度比空气小,需要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收集装置不能选③,故错误,不符合题意;
B. 实验室制取氧气可以采取过氧化氢分解法,用二氧化锰做催化剂,属于固液不加热型,发生装置选②,由于氧气密度比空气大,可以选择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收集装置选③,故正确,符合题意;
C. 实验室采用碳酸钙与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属于固液不加热型,因此发生装置选②,由于二氧化碳溶于水,因此收集装置不能选择⑤,故错误,不符合题意;
D. 装置②中固体与液体接触后不能进行分离,不能控制反应的随时发生随时停止,故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装置的特点,制取气体的反应原理,气体的物理性质,进行分析。
2.【答案】A
【知识点】气体反应装置的选取;常用气体的收集方法
【解析】【解答】实验室用氯酸钾固体(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制取氧气,属于固体混合需加热型,发生装置是①,氧气密度比空气大、不易溶于水,可用向上排空法(装置④)或排水法(装置③)收集,故装置组合正确的是①③或①④,观察选项,只有A选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选择发生装置时,要考虑反应物的状态、反应条件等因素;选择收集装置时,要考虑气体的水溶性、能否和水发生化学反应、密度、能否和空气中的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等因素。
3.【答案】D
【知识点】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解析】【解答】A、实验室用石灰石或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A符合题意。
B、实验室用石灰石或大理石和稀盐酸,该反应不需要加热,故用固液不加热的反应装置,B符合题意。
C、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故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C符合题意。
D、二氧化碳的验满,将燃烧木条放至集气瓶口,木条熄灭说明二氧化碳收集满,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根据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分析
B、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确定发生装置分析
C、根据气体的密度和水溶性确定收集装置分析
D、根据验满气体需要在瓶口分析
4.【答案】B
【知识点】常用气体的收集方法
【解析】【解答】制取二氧化碳要用固体石灰石(或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可知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固-液常温型②;又因为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能溶于水并与水反应,可选③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所以应用②③组合制取二氧化碳。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确定发生装置,根据气体的密度和水溶性确定收集装置,据此分析
5.【答案】B
【知识点】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
【解析】【解答】A. 实验室使用块状药品大理石和液体药品稀盐酸混合制取二氧化碳,并且由于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且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应该选择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B. 由于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且能和水反应,所以不能用排水法收集二氧化碳。故错误,符合题意;
C. 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以用于干燥某些气体,如氢气、二氧化碳等。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D. 二氧化碳和澄清的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能观察到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可以用于检验二氧化碳。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根据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进行分析。
B、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所以二氧化碳不能用排水法收集。
C、浓硫酸可以干燥不与硫酸反应的气体。
D、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6.【答案】C
【知识点】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
【解析】【解答】A、倒入澄清石灰水并振荡只能验证,不能验满,不符合题意;
B、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木条熄灭,瓶内气体不一定满了,不符合题意;
C、燃着的木条放在瓶口,如果木条熄灭,就证明满了,符合题意;
D、二氧化碳是无色无味的气体,采用看颜色不能验满,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和不能支持燃烧,故验满二氧化碳是否集满的方法是将燃着的木条放在瓶口 。
7.【答案】D
【知识点】常用气体的收集方法
【解析】【解答】由资料提示,气体密度比空气大,难溶于水,有剧毒,常温下很容易和氧气发生反应,可用排水法收集。
故答案为:D。
【分析】掌握气体的收集方法与密度和溶解性有关是解答关键。密度比空气大可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密度比空气小科采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气体难溶于水可采用排水法收集。
8.【答案】C
【知识点】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解析】【解答】制取二氧化碳的操作步骤是:连(连接仪器、组装实验装置)→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加(向广口瓶中装入大理石)→倒(向漏斗中注入稀盐酸)→收集(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验满(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则正确的操作顺序为:②①③④⑤⑥。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制取二氧化碳的操作步骤进行分析。
9.【答案】(1)锥形瓶
(2)A;;b
(3);①
(4)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知识点】气体反应装置的选取;常用气体的收集方法
【解析】【解答】(1)仪器a的名称是:锥形瓶;(2)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属于固体加热反应,发生装置应选A;
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受热分解为氯化钾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氧气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可用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故答案为:b;(3)实验室通常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用装置D收集二氧化碳,气体应从①端进入;(4)实验室常用装置C代替装置B制取气体,装置C的优点是: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将石灰石置于多孔隔板上,关闭止水夹,通过长颈漏斗添加稀盐酸,使固液接触,反应发生,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装置内压强增大,将稀盐酸压入长颈漏斗中,固液分离,反应停止,打开止水夹,固液接触,反应发生。
【分析】(1)根据常见仪器的名称分析
(2)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加热生成氯化钾和氧气,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确定发生装置,根据气体的密度和水溶性确定收集装置
(3)根据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分析
(4)根据装置的特点进行分析
10.【答案】(1)铁架台
(2)BD;
(3)C;j
(4)A
【知识点】气体反应装置的选取;常用气体的收集方法
【解析】【解答】(1)据图可知,仪器①的名称是铁架台。(2)实验室制取氧气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固-固加热型(高锰酸钾受热分解、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受热分解)或固-液常温型(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收集氧气的装置是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气法;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是:固-液常温型(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收集二氧化碳的装置是向上排空气法(因为二氧化碳可溶于水且与水反应,密度比空气大)。因此既可用于制取氧气又可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是:固-液常温型发生装置、向上排空气法收集装置,即:BD。用该发生装置制取氧气,即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 。(3)NO常温下很容易与空气中的O2反应生成NO2,因此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NO难溶于水,因此可以用排水法收集,排水集气时,气体要从短导管进,将水从长导管排出;因此,制取NO,应选用的收集装置为C,气体应从j端通入。(4)实验室制取NH3的发生装置为固-固加热型,因此可选用的发生装置为A。
【分析】气体的发生装置的选择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有关,气体的收集装置的选择与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有关。
11.【答案】(1)KMnO4;B;CaCO3+2HCl═CaCl2+H2O+CO2↑;C
(2)复燃;澄清石灰水;红
(3)丙
【知识点】气体反应装置的选取;常用气体的收集方法
【解析】【解答】(1)实验过程如下所示:
气体 方法(或原理) 发生装置 收集装置
O2 方法1:加热氯酸钾 均可选择A装置 (可根据需要添加棉花) 均可选择C装 置(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密度都比空气大)
方法2:加热KMnO4
方法3:分解过氧化氢溶液 均可选择B装置(反应物是固体和液体,不需要加热)
CO2   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

(2)实验过程如下所示:
方案 现象 结论
方案1:将带火星的木条分别伸入两个集气瓶中 若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则该瓶气体是O2
方案2:向两个集气瓶中分别滴入少量的氢氧化钙溶液,振荡 若溶液变浑浊 则该瓶气体是CO2
方案3:向两个集气瓶中分别倒入少量的水,振荡后再滴加几滴紫色石蕊溶液 若紫色石蕊溶液变为红色 则该瓶气体是CO2
…… …… ……

(3)实验室里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为:明确反应原理,选择制取装置,验证所得气体。故填:丙。
【分析】(1)选择发生装置时,要考虑反应物的状态、反应条件等因素;选择收集装置时,要考虑气体的水溶性、能否和水发生化学反应、密度、能否和空气中的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等因素。
(2)氧气具有助燃性,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3)实验室里制取气体时,先要明确反应原理,再选择制取装置,最后验证所得气体。
12.【答案】(1)集气瓶
(2);防止CO2溶于水及与水反应
(3)AE
【知识点】气体反应装置的选取;常用气体的收集方法
【解析】【解答】(1)仪器a的名称是:集气瓶;
(2)实验室通常用石灰石(或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且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故在水面上放一层植物油,故填:防止CO2溶于水及与水反应;
(3)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属于固体加热反应,发生装置应选A,氧气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可用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用排水法收集的氧气比较纯净,故收集装置应选E,故填:AE。
【分析】(2)根据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因为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且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不与植物油反应,进行分析。
(3)根据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属于固固加热型反应,选择发生装置。
用排水法收集的气体比较纯净。
13.【答案】(1)C;E
(2)acbd
(3)玻璃棒
【知识点】气体反应装置的选取;常用气体的收集方法
【解析】【解答】(1)氯化铵和氢氧化钙混合加热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氨气,用氯化铵和氢氧化钙反应制取氨气,选择固体加热型装置,由于有水的生成,所以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回流至热的试管底部使试管炸裂;相同条件下,氨气的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收集氨气选择向下排空气法,选择多功能瓶收集,应从短导管通入,故填:C,E。(2)氨气的制取装置选择
C、收集装置选择E,由于氨气的密度比空气小,气体从短导管通入,吸收氨气制取氨水选择G,按气流顺序各装置的接口从左到右依次为acbd;故填:acbd。(3)溶解过程中,为加速溶解,需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故填:玻璃棒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气体的发生和收集装置的选择和连接,发生装置的选择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收集装置的选择根据气体的溶解性和密度,特别是选择多功能瓶收集时,注意密度大的气体从长导管通入,密度小的气体从短导管通入。
1 / 1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课题2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
一、单选题
1.(2020·滨州)实验室制取某些气体的装置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装置①和③组合可以用来制取氢气
B.装置②和③组合可以用来制取氧气
C.装置②和⑤组合可以用来制取二氧化碳
D.装置②可以控制反应的随时发生随时停止
【答案】B
【知识点】气体制取装置的探究
【解析】【解答】A. 实验室采取锌和稀硫酸制取氢气,属于固液不加热型,发生装置选①,由于氢气密度比空气小,需要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收集装置不能选③,故错误,不符合题意;
B. 实验室制取氧气可以采取过氧化氢分解法,用二氧化锰做催化剂,属于固液不加热型,发生装置选②,由于氧气密度比空气大,可以选择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收集装置选③,故正确,符合题意;
C. 实验室采用碳酸钙与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属于固液不加热型,因此发生装置选②,由于二氧化碳溶于水,因此收集装置不能选择⑤,故错误,不符合题意;
D. 装置②中固体与液体接触后不能进行分离,不能控制反应的随时发生随时停止,故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装置的特点,制取气体的反应原理,气体的物理性质,进行分析。
2.(2020·广东)实验室用氯酸钾固体(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制取氧气,下列装置组合正确的是(  )
A.①③ B.①⑤ C.②③ D.②④
【答案】A
【知识点】气体反应装置的选取;常用气体的收集方法
【解析】【解答】实验室用氯酸钾固体(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制取氧气,属于固体混合需加热型,发生装置是①,氧气密度比空气大、不易溶于水,可用向上排空法(装置④)或排水法(装置③)收集,故装置组合正确的是①③或①④,观察选项,只有A选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选择发生装置时,要考虑反应物的状态、反应条件等因素;选择收集装置时,要考虑气体的水溶性、能否和水发生化学反应、密度、能否和空气中的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等因素。
3.(2020·青羊模拟)下列关于CO2 实验室制法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制CO2的药品 B. 发生装置
C. 收集装置 D. 验满
【答案】D
【知识点】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解析】【解答】A、实验室用石灰石或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A符合题意。
B、实验室用石灰石或大理石和稀盐酸,该反应不需要加热,故用固液不加热的反应装置,B符合题意。
C、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故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C符合题意。
D、二氧化碳的验满,将燃烧木条放至集气瓶口,木条熄灭说明二氧化碳收集满,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根据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分析
B、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确定发生装置分析
C、根据气体的密度和水溶性确定收集装置分析
D、根据验满气体需要在瓶口分析
4.(2020九下·桥西月考)实验室制取并收集CO2应选择的装置是(  )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⑤
【答案】B
【知识点】常用气体的收集方法
【解析】【解答】制取二氧化碳要用固体石灰石(或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可知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固-液常温型②;又因为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能溶于水并与水反应,可选③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所以应用②③组合制取二氧化碳。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确定发生装置,根据气体的密度和水溶性确定收集装置,据此分析
5.(2020·海淀模拟)用下列装置进行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 制取 CO2 B. 收集 CO2
C. 干燥 CO2 D. 检验 CO2
【答案】B
【知识点】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
【解析】【解答】A. 实验室使用块状药品大理石和液体药品稀盐酸混合制取二氧化碳,并且由于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且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应该选择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B. 由于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且能和水反应,所以不能用排水法收集二氧化碳。故错误,符合题意;
C. 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以用于干燥某些气体,如氢气、二氧化碳等。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D. 二氧化碳和澄清的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能观察到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可以用于检验二氧化碳。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根据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进行分析。
B、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所以二氧化碳不能用排水法收集。
C、浓硫酸可以干燥不与硫酸反应的气体。
D、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6.(2019九上·金坛月考)检验集气瓶内是否收集满了CO2,正确的操作是(  )
A.倒入澄清石灰水并振荡 B.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
C.燃着的木条放在瓶口 D.看颜色
【答案】C
【知识点】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
【解析】【解答】A、倒入澄清石灰水并振荡只能验证,不能验满,不符合题意;
B、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木条熄灭,瓶内气体不一定满了,不符合题意;
C、燃着的木条放在瓶口,如果木条熄灭,就证明满了,符合题意;
D、二氧化碳是无色无味的气体,采用看颜色不能验满,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和不能支持燃烧,故验满二氧化碳是否集满的方法是将燃着的木条放在瓶口 。
7.(2019九上·金坛月考)某无色气体密度比空气大,难溶于水,有剧毒,常温下很容易和氧气发生反应,则该气体可以选用的收集方法是(  )
A.向上排空气法 B.向下排空气法
C.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气法 D.排水法
【答案】D
【知识点】常用气体的收集方法
【解析】【解答】由资料提示,气体密度比空气大,难溶于水,有剧毒,常温下很容易和氧气发生反应,可用排水法收集。
故答案为:D。
【分析】掌握气体的收集方法与密度和溶解性有关是解答关键。密度比空气大可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密度比空气小科采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气体难溶于水可采用排水法收集。
8.(2019九上·葫芦岛月考)实验室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气体时一般有以下操作步骤: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②连接发生装置;③加入大理石;④加入稀盐酸;⑤收集;⑥验满。其中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⑥⑤ B.②①④③⑤⑥
C.②①③④⑤⑥ D.②③④①⑤⑥
【答案】C
【知识点】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解析】【解答】制取二氧化碳的操作步骤是:连(连接仪器、组装实验装置)→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加(向广口瓶中装入大理石)→倒(向漏斗中注入稀盐酸)→收集(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验满(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则正确的操作顺序为:②①③④⑤⑥。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制取二氧化碳的操作步骤进行分析。
二、实验探究题
9.(2020·黑龙江)结合下列化学实验装置,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图中标有字母的仪器名称:a   。
(2)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时应选择   (填代号)作为发生装置,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常温下,下列收集氧气的方法不可行的是   (填字母序号)。
a.向上排空气法
b.向下排空气法
c.排水法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用装置D收集二氧化碳,气体应从   (填①或②)端进入。
(4)实验室常用装置C代替装置B制取气体,装置C的优点是   。
【答案】(1)锥形瓶
(2)A;;b
(3);①
(4)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知识点】气体反应装置的选取;常用气体的收集方法
【解析】【解答】(1)仪器a的名称是:锥形瓶;(2)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属于固体加热反应,发生装置应选A;
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受热分解为氯化钾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氧气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可用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故答案为:b;(3)实验室通常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用装置D收集二氧化碳,气体应从①端进入;(4)实验室常用装置C代替装置B制取气体,装置C的优点是: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将石灰石置于多孔隔板上,关闭止水夹,通过长颈漏斗添加稀盐酸,使固液接触,反应发生,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装置内压强增大,将稀盐酸压入长颈漏斗中,固液分离,反应停止,打开止水夹,固液接触,反应发生。
【分析】(1)根据常见仪器的名称分析
(2)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加热生成氯化钾和氧气,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确定发生装置,根据气体的密度和水溶性确定收集装置
(3)根据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分析
(4)根据装置的特点进行分析
10.(2020·广安)下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几种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名称①   。
(2)实验室既可用于制取氧气又可用于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和收集装置的组合为   (填字母),用该发生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已知NO难溶于水,常温下很容易与空气中的O2反应生成NO2。实验室制取NO,应选用的收集装置为   (填字母)。气体应从   端(填“f”“j”“h”或“i”)通入。
(4)实验室常用氯化铵和氢氧化钙两种固体混合物在加热条件下制取NH3,可选用的发生装置为   (填字母)。
【答案】(1)铁架台
(2)BD;
(3)C;j
(4)A
【知识点】气体反应装置的选取;常用气体的收集方法
【解析】【解答】(1)据图可知,仪器①的名称是铁架台。(2)实验室制取氧气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固-固加热型(高锰酸钾受热分解、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受热分解)或固-液常温型(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收集氧气的装置是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气法;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是:固-液常温型(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收集二氧化碳的装置是向上排空气法(因为二氧化碳可溶于水且与水反应,密度比空气大)。因此既可用于制取氧气又可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是:固-液常温型发生装置、向上排空气法收集装置,即:BD。用该发生装置制取氧气,即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 。(3)NO常温下很容易与空气中的O2反应生成NO2,因此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NO难溶于水,因此可以用排水法收集,排水集气时,气体要从短导管进,将水从长导管排出;因此,制取NO,应选用的收集装置为C,气体应从j端通入。(4)实验室制取NH3的发生装置为固-固加热型,因此可选用的发生装置为A。
【分析】气体的发生装置的选择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有关,气体的收集装置的选择与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有关。
11.(2020·深圳)初步学习运用简单的装置和方法制取某些气体,是初中学生的化学实验技能应达到的要求。
(1)某学习小组将实验室制取常见气体的相关知识归纳如下:
气体 方法(或原理) 发生装置 收集装置
O2 方法1:加热氯酸钾 均可选择A装置 (可根据需要添加棉花) 均可选择④   装 置(填标号)
方法2:加热①   (填化学式)
方法3:分解过氧化氢溶液 均可选择②   装置(填标号)
CO2   化学方程式为③   
(2)该小组将制取的O2和CO2(各一瓶)混淆了,设计如下方案进行区分。
方案 现象 结论
方案1:将带火星的木条分别伸入两个集气瓶中 若带火星的木条①    则该瓶气体是O2
方案2:向两个集气瓶中分别滴入少量的②   溶液,振荡 若溶液变浑浊 则该瓶气体是CO2
方案3:向两个集气瓶中分别倒入少量的水,振荡后再滴加几滴紫色石蕊溶液 若紫色石蕊溶液变为③   色 则该瓶气体是CO2
…… …… ……
(3)制取气体的过程包括:a.选择制取装置;b.验证所得气体;c.明确反应原理。据此,该小组总结出实验室里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为   (填“甲”或“乙”或“丙”)。
甲、a→b→c 乙、b→a→c
丙、c→a→b
【答案】(1)KMnO4;B;CaCO3+2HCl═CaCl2+H2O+CO2↑;C
(2)复燃;澄清石灰水;红
(3)丙
【知识点】气体反应装置的选取;常用气体的收集方法
【解析】【解答】(1)实验过程如下所示:
气体 方法(或原理) 发生装置 收集装置
O2 方法1:加热氯酸钾 均可选择A装置 (可根据需要添加棉花) 均可选择C装 置(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密度都比空气大)
方法2:加热KMnO4
方法3:分解过氧化氢溶液 均可选择B装置(反应物是固体和液体,不需要加热)
CO2   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

(2)实验过程如下所示:
方案 现象 结论
方案1:将带火星的木条分别伸入两个集气瓶中 若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则该瓶气体是O2
方案2:向两个集气瓶中分别滴入少量的氢氧化钙溶液,振荡 若溶液变浑浊 则该瓶气体是CO2
方案3:向两个集气瓶中分别倒入少量的水,振荡后再滴加几滴紫色石蕊溶液 若紫色石蕊溶液变为红色 则该瓶气体是CO2
…… …… ……

(3)实验室里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为:明确反应原理,选择制取装置,验证所得气体。故填:丙。
【分析】(1)选择发生装置时,要考虑反应物的状态、反应条件等因素;选择收集装置时,要考虑气体的水溶性、能否和水发生化学反应、密度、能否和空气中的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等因素。
(2)氧气具有助燃性,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3)实验室里制取气体时,先要明确反应原理,再选择制取装置,最后验证所得气体。
12.(2020·麻城模拟)如图是初中化学常见气体的发生装置,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   .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是   .用F来测量生成二氧化碳的体积,其中在水面上放一层植物油的目的是   .
(3)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并收集较纯净的氧气所选用的装置是   (填序号).
【答案】(1)集气瓶
(2);防止CO2溶于水及与水反应
(3)AE
【知识点】气体反应装置的选取;常用气体的收集方法
【解析】【解答】(1)仪器a的名称是:集气瓶;
(2)实验室通常用石灰石(或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且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故在水面上放一层植物油,故填:防止CO2溶于水及与水反应;
(3)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属于固体加热反应,发生装置应选A,氧气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可用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用排水法收集的氧气比较纯净,故收集装置应选E,故填:AE。
【分析】(2)根据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因为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且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不与植物油反应,进行分析。
(3)根据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属于固固加热型反应,选择发生装置。
用排水法收集的气体比较纯净。
13.(2020·安岳模拟)已知:相同条件下,氨气(NH3)的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其水溶液称为氨水,氨气有刺激性气味,不能排放到空气中。某同学对其制备与性质进行了如下探究:
氨气制取:固体NH4Cl与足量消石灰固体混合加热可以制取氨气。
(1)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收集装置是   (选填大写字母)。
(2)结合选择的装置完成氨气的制取、收集并吸收氨气制取氨水,按气流顺序各装置的接口从左到右依次为   (用小写字母a、b、c、d表示)。
(3)充分反应后冷却,将残余固体转移到烧杯中,加水溶解,还需要的玻璃仪器是   。
【答案】(1)C;E
(2)acbd
(3)玻璃棒
【知识点】气体反应装置的选取;常用气体的收集方法
【解析】【解答】(1)氯化铵和氢氧化钙混合加热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氨气,用氯化铵和氢氧化钙反应制取氨气,选择固体加热型装置,由于有水的生成,所以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回流至热的试管底部使试管炸裂;相同条件下,氨气的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收集氨气选择向下排空气法,选择多功能瓶收集,应从短导管通入,故填:C,E。(2)氨气的制取装置选择
C、收集装置选择E,由于氨气的密度比空气小,气体从短导管通入,吸收氨气制取氨水选择G,按气流顺序各装置的接口从左到右依次为acbd;故填:acbd。(3)溶解过程中,为加速溶解,需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故填:玻璃棒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气体的发生和收集装置的选择和连接,发生装置的选择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收集装置的选择根据气体的溶解性和密度,特别是选择多功能瓶收集时,注意密度大的气体从长导管通入,密度小的气体从短导管通入。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