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初中化学鲁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测试卷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初中化学鲁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测试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45.1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1-08-21 15:06:34

文档简介

初中化学鲁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测试卷
一、单选题
1.(2021·毕节)生活处处有化学。下列处理过程中,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A.用纱布滤去水中的悬浮物 B.用肥皂水涂抹蚊虫叮咬处
C.用汽油除去衣服上的油污 D.用干冰冷藏保鲜运输食品
【答案】B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
【解析】【解答】A、用纱布滤去水中的悬浮物,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用肥皂水涂抹蚊虫叮咬处,肥皂水呈碱性,利用酸碱中和反应,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用汽油除去衣服上的油污,汽油溶解酒精,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用干冰冷藏保鲜运输食品,利用干冰升华吸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化学变化物理变化的特点分析,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判断变化种类就是看变化后有没有新物质生成。
2.(2021·铜仁)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是生活中的常见现象,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气球爆炸 B.菜刀生锈 C.水蒸发 D.玻璃破碎
【答案】B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
【解析】【解答】A. 气球爆炸只是形状的变化,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 菜刀生锈有铁锈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 水蒸发,只是状态发生了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 玻璃破碎,只是形状发生了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答案为:B。
【分析】变化时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叫物理变化。
变化时都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
3.(2021·广东)下列成语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星火燎原 B.披荆斩棘 C.死灰复燃 D.百炼成钢
【答案】B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
【解析】【解答】A. 星火燎原指的是小火苗变大火,燃烧过程中生成了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B. 披荆斩棘指的是刀劈斧砍,清除掉路途上的障碍,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符合题意。
C. 死灰复燃涉及到了燃烧,燃烧过程中生成了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D. 百炼成钢的过程中把生铁中的碳转化为了二氧化碳,生成了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变化时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叫物理变化。
变化时都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
4.(2020九上·福鼎期中)有一次上课时,王一觉得很闷,呼吸不畅。他认为可能是教室里二氧化碳的含量较高的缘故,建议用澄清的石灰水来检验一下。就“建议用澄清的石灰水来检验”而言,属于科学探究中的是(  )
A.提出问题 B.进行实验 C.猜想与假设 D.设计实验
【答案】D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与意义
【解析】【解答】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有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或设计方案)→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拓展与迁移,建议用澄清的石灰水来检验,属于科学探究中的设计实验。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进行分析。
5.(2020·长春)下列酒精灯的使用正确的是(  )
A.点燃酒精灯
B.给固体加热
C.给液体加热
D.熄灭酒精灯
【答案】C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
【解析】【解答】A、不能使用一盏酒精灯去点燃另一盏酒精灯,图示不符合题意。
B、给固体加热试管口要倾斜向下防止加热的固体放出水蒸气,在试管壁上遇冷液化成小液滴,流到热的试管底部,使试管底部骤冷,炸裂试管,图示不符合题意。
C、给液体加热图示符合题意,符合题意。
D、熄灭酒精灯不能用嘴吹灭,而应该盖灭,图示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根据酒精灯的使用方法分析
B、根据给试管中固体加热的注意事项分析
C、根据给试管中液体加热的注意事项分析
D、根据酒精灯的使用方法分析
6.(2020九上·宜城月考)如图所示仪器中可以用酒精灯直接加热的是(  )
A. B. C. D.
【答案】C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
【解析】【解答】A. 烧杯的容积较大,如果不垫石棉网用酒精灯直接加热,容易造成受热不均匀,导致烧杯破裂,故A不符合题意;
B. 锥形瓶的容积也较大,如果不垫石棉网用酒精灯直接加热,容易造成受热不均匀,导致锥形瓶破裂,故B不符合题意;
C. 蒸发皿是瓷质的,能直接加热,故C符合题意;
D. 集气瓶,用于收集和暂时储存气体,不能用于加热,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可以用酒精灯之间加热。
7.(2019九上·柘城月考)在使用酒精灯的过程中,下列做法中错误的是(  )
A.不准向正在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
B.熄灭酒精灯时,用灯帽盖灭
C.酒精灯内酒精超过酒精灯容积的
D.给物质加热时,酒精灯火焰要对准试管内被加热的物质
【答案】C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
【解析】【解答】A、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防止酒精洒出造成火灾。故操作符合题意,不选。
B、熄灭酒精灯应用灯帽盖灭,禁止用嘴吹灭,故也不选。
C、酒精灯内酒精应介于1/4-2/3中,选C。
D、物质加热时,酒精灯外焰需要对准被加热物质,集中进行加热,故操作也符合题意,不选。
【分析】酒精灯燃烧时要注意安全,防止火灾。因此要严格按照实验室安全准则操作
8.(2019九上·正定期中)下列做法中,符合实验室中化学药品取用规则的是(  )
A.鼻孔凑到容器口闻药品的气味
B.用药匙取少量氯化钠,尝一尝味道
C.若没有说明用量,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
D.为了节约药品,实验剩余的药品应放回原瓶
【答案】C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药品的取用
【解析】【解答】A.闻气体气味时,在瓶口轻轻地煽动,使少量的气体飘进鼻孔,故不符合题意;
B.在实验室不得品尝试剂,故不符合题意;
C.若没有说明用量,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故符合题意;
D.实验剩余的药品不能放回原瓶,否则可能使整瓶试剂污染,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根据制取温气味的方法,进行分析。
B、实验室里的药品,不能用手触摸,不能品尝。
C、一步情况下,没有说明用量,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防止浪费。
D、用剩的药品要做到“三不一要“:不放回原瓶;不随丢弃;不拿出实验室;要放入指定容器。
9.(2019八上·新泰期中)下列有关药品取用的做法中,正确的是(  )
A.小李同学将取出后未用完的红磷放回原瓶
B.小明同学品尝了实验室中贴有“蔗糖”标签的药品,表示味道很甜
C.小王同学将剩余药品带出实验室
D.因某固体药品的用量未指明,小白同学取了盖满试管底部的该药品
【答案】D
【知识点】实验操作注意事项的探究
【解析】【解答】A.用剩药品不能放回原瓶,要放到指定容器中,不符合题意;
B.化学药品不能品尝,不符合题意;
C. 剩余药品不能带出实验室,要放到指定容器中,不符合题意;
D. 因某固体药品的用量未指明,要取最少量,固体需盖满试管底部,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药品的取用原则分析,用剩余药品不能放回原瓶和带出实验室;不能品尝药品味道,不能用手直接拿药品,没用量说明要取最少量。
10.(2019·株洲)取用粉末状固体化学药品时,应使用的仪器是(  )
A.滴管 B.研钵 C.药匙 D.镊子
【答案】C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药品的取用
【解析】【解答】取用粉末状药品时可以用药匙。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取用粉末状药品用要是或纸槽判断;
11.(2019九上·始兴月考)如果实验没有说明用药量,液体取用的最少量为 (  )
A.0.5mL B.1-2mL C.5mL D.5-6mL
【答案】B
【知识点】实验操作注意事项的探究
【解析】【解答】取用药品时,如果没有说明用量,应按最小量取用,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液体一般取1-2mL;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取用药品时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
二、填空题
12.(2020九上·南岗月考)化学课上我们做了许多实验,如图:
若按研究物质的变化的角度进行分析,应将实验C归为    组(填A或B),理由是    。
【答案】B;实验C中蜡烛燃烧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与B组中的变化相同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
【解析】【解答】由图可知,A组中物质的变化只是状态与颗粒大小的变化,没有新物质的生成,是物理变化;
B组中的变化过程中有新物质的生成,是化学变化;
实验C蜡烛的燃烧过程中也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
故填:B ;实验C中蜡烛燃烧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与B组中的变化相同。
【分析】根据化学变化物理变化的特点分析,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判断变化种类就是看变化后有没有新物质生成。
13.(2019九上·红安月考)化学是在分子、原子的层次上研究物质的   、   、   与   的科学,它是一门以   为基础的自然科学。
【答案】性质;组成;结构;变化规律;实验
【知识点】化学的研究领域和用途
【解析】【解答】 化学是在分子、原子的层次上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变化规律的科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自然科学。
【分析】根据化学研究内容及以实验为基础分析。
14.(2018八上·濮阳月考)下列试剂中,应该用药匙取用的是   ,应该用镊子取用的是   ,应该用滴管取用的是   
(1)氧化铜粉末(2)石灰石块(3)试剂瓶中的稀盐酸.
【答案】(1);(2);(3)
【知识点】药品的取用
【解析】【解答】药匙用来取用粉末状药品,氧化铜是一种黑色粉末,可以用药匙取用,故填(1);镊子用来夹取块状固体药品,石灰石是一种块状固体,可用镊子夹取,故填(2);胶头滴管用来滴加少量液体药品,可以用胶头滴管吸取并滴加液体药品稀盐酸,故填(3)。
【分析】根据利用钥匙取用粉末状药品、镊子取用块状药品,滴管取用液体分析
三、实验探究题
15.(2020九上·娄底期中)《蜡烛的化学史》是英国科学家法拉第所著的传世科普经典。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们沿着大师的足迹,对蜡烛的燃烧过程进行了再一次探究,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查阅资料]硫酸铜CuSO4是一种白色粉末,具有强吸水性,吸水后变为蓝色。
[实验过程]
(1)如图B,点燃蜡烛,取一片铁纱窗罩在火焰中心,观察到外焰处的铁纱窗出现红热的环,内焰及焰心处的铁纱窗无明显变化,该实验结论为   。
(2)如图C,取一支导管,将其中一端伸入焰心,待另一端导管口有白烟出现时,再将燃着的火柴放在导管口,观察的现象为   ,说明焰心中的可燃物质是“气态”的石蜡。
(3)如图D,用一个大烧杯罩住一支点燃的小蜡烛,并在烧杯内靠近顶部的位置放置适量的硫酸铜粉末和澄清石灰水。一段时间后,蜡烛熄灭,并观察到硫酸铜粉末变蓝,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①结论:石蜡燃烧后生成的产物是   和   ;
②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发生改变。该实验结论可以推断石蜡中一定含有的元素是:   (填元素符号);
③与图A所示实验相比较,图D的实验具有的优点是   。
(4)在该实验中,蜡烛受热熔化和燃烧,这两种变化根本区别是   。
【答案】(1)蜡烛火焰的外焰部分温度最高
(2)白烟燃烧
(3)水;二氧化碳;C、H;能够同时检验是否有水和二氧化碳生成
(4)变化前后是否有其它物质生成
【知识点】蜡烛燃烧实验
【解析】【解答】(1)观察到外焰处的铁纱窗出现红热的环,内焰及焰心处的铁纱窗无明显变化,说明蜡烛火焰的外焰部分温度最高,故答案:蜡烛火焰的外焰部分温度最高。
(2)取一支导管,将其中一端伸入焰心,待另一端导管口有白烟出现时,再将燃着的火柴放在导管口,观察的现象为白烟燃烧,故答案:白烟燃烧。
(3)①根据“硫酸铜粉末变蓝,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可知:结论:石蜡燃烧后生成的产物是水和二氧化碳;②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发生改变。该实验结论可以推断石蜡中一定含有的元素是:碳元素和氢元素;故答案:C、H。③与图A所示实验相比较,图D的实验具有的优点是能够同时检验是否有水和二氧化碳生成。
(4)在该实验中,蜡烛受热熔化和燃烧,这两种变化根本区别是变化前后是否有其它物质生成。
【分析】(1)蜡烛火焰的外焰部分温度最高。
(2)根据实验,进行分析结论。
(3)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发生改变,进行分析。
(4)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看变化时是否生成了新物质,这也是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
1 / 1初中化学鲁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测试卷
一、单选题
1.(2021·毕节)生活处处有化学。下列处理过程中,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A.用纱布滤去水中的悬浮物 B.用肥皂水涂抹蚊虫叮咬处
C.用汽油除去衣服上的油污 D.用干冰冷藏保鲜运输食品
2.(2021·铜仁)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是生活中的常见现象,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气球爆炸 B.菜刀生锈 C.水蒸发 D.玻璃破碎
3.(2021·广东)下列成语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星火燎原 B.披荆斩棘 C.死灰复燃 D.百炼成钢
4.(2020九上·福鼎期中)有一次上课时,王一觉得很闷,呼吸不畅。他认为可能是教室里二氧化碳的含量较高的缘故,建议用澄清的石灰水来检验一下。就“建议用澄清的石灰水来检验”而言,属于科学探究中的是(  )
A.提出问题 B.进行实验 C.猜想与假设 D.设计实验
5.(2020·长春)下列酒精灯的使用正确的是(  )
A.点燃酒精灯
B.给固体加热
C.给液体加热
D.熄灭酒精灯
6.(2020九上·宜城月考)如图所示仪器中可以用酒精灯直接加热的是(  )
A. B. C. D.
7.(2019九上·柘城月考)在使用酒精灯的过程中,下列做法中错误的是(  )
A.不准向正在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
B.熄灭酒精灯时,用灯帽盖灭
C.酒精灯内酒精超过酒精灯容积的
D.给物质加热时,酒精灯火焰要对准试管内被加热的物质
8.(2019九上·正定期中)下列做法中,符合实验室中化学药品取用规则的是(  )
A.鼻孔凑到容器口闻药品的气味
B.用药匙取少量氯化钠,尝一尝味道
C.若没有说明用量,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
D.为了节约药品,实验剩余的药品应放回原瓶
9.(2019八上·新泰期中)下列有关药品取用的做法中,正确的是(  )
A.小李同学将取出后未用完的红磷放回原瓶
B.小明同学品尝了实验室中贴有“蔗糖”标签的药品,表示味道很甜
C.小王同学将剩余药品带出实验室
D.因某固体药品的用量未指明,小白同学取了盖满试管底部的该药品
10.(2019·株洲)取用粉末状固体化学药品时,应使用的仪器是(  )
A.滴管 B.研钵 C.药匙 D.镊子
11.(2019九上·始兴月考)如果实验没有说明用药量,液体取用的最少量为 (  )
A.0.5mL B.1-2mL C.5mL D.5-6mL
二、填空题
12.(2020九上·南岗月考)化学课上我们做了许多实验,如图:
若按研究物质的变化的角度进行分析,应将实验C归为    组(填A或B),理由是    。
13.(2019九上·红安月考)化学是在分子、原子的层次上研究物质的   、   、   与   的科学,它是一门以   为基础的自然科学。
14.(2018八上·濮阳月考)下列试剂中,应该用药匙取用的是   ,应该用镊子取用的是   ,应该用滴管取用的是   
(1)氧化铜粉末(2)石灰石块(3)试剂瓶中的稀盐酸.
三、实验探究题
15.(2020九上·娄底期中)《蜡烛的化学史》是英国科学家法拉第所著的传世科普经典。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们沿着大师的足迹,对蜡烛的燃烧过程进行了再一次探究,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查阅资料]硫酸铜CuSO4是一种白色粉末,具有强吸水性,吸水后变为蓝色。
[实验过程]
(1)如图B,点燃蜡烛,取一片铁纱窗罩在火焰中心,观察到外焰处的铁纱窗出现红热的环,内焰及焰心处的铁纱窗无明显变化,该实验结论为   。
(2)如图C,取一支导管,将其中一端伸入焰心,待另一端导管口有白烟出现时,再将燃着的火柴放在导管口,观察的现象为   ,说明焰心中的可燃物质是“气态”的石蜡。
(3)如图D,用一个大烧杯罩住一支点燃的小蜡烛,并在烧杯内靠近顶部的位置放置适量的硫酸铜粉末和澄清石灰水。一段时间后,蜡烛熄灭,并观察到硫酸铜粉末变蓝,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①结论:石蜡燃烧后生成的产物是   和   ;
②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发生改变。该实验结论可以推断石蜡中一定含有的元素是:   (填元素符号);
③与图A所示实验相比较,图D的实验具有的优点是   。
(4)在该实验中,蜡烛受热熔化和燃烧,这两种变化根本区别是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
【解析】【解答】A、用纱布滤去水中的悬浮物,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用肥皂水涂抹蚊虫叮咬处,肥皂水呈碱性,利用酸碱中和反应,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用汽油除去衣服上的油污,汽油溶解酒精,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用干冰冷藏保鲜运输食品,利用干冰升华吸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化学变化物理变化的特点分析,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判断变化种类就是看变化后有没有新物质生成。
2.【答案】B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
【解析】【解答】A. 气球爆炸只是形状的变化,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 菜刀生锈有铁锈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 水蒸发,只是状态发生了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 玻璃破碎,只是形状发生了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答案为:B。
【分析】变化时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叫物理变化。
变化时都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
3.【答案】B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
【解析】【解答】A. 星火燎原指的是小火苗变大火,燃烧过程中生成了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B. 披荆斩棘指的是刀劈斧砍,清除掉路途上的障碍,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符合题意。
C. 死灰复燃涉及到了燃烧,燃烧过程中生成了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D. 百炼成钢的过程中把生铁中的碳转化为了二氧化碳,生成了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变化时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叫物理变化。
变化时都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
4.【答案】D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与意义
【解析】【解答】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有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或设计方案)→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拓展与迁移,建议用澄清的石灰水来检验,属于科学探究中的设计实验。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进行分析。
5.【答案】C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
【解析】【解答】A、不能使用一盏酒精灯去点燃另一盏酒精灯,图示不符合题意。
B、给固体加热试管口要倾斜向下防止加热的固体放出水蒸气,在试管壁上遇冷液化成小液滴,流到热的试管底部,使试管底部骤冷,炸裂试管,图示不符合题意。
C、给液体加热图示符合题意,符合题意。
D、熄灭酒精灯不能用嘴吹灭,而应该盖灭,图示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根据酒精灯的使用方法分析
B、根据给试管中固体加热的注意事项分析
C、根据给试管中液体加热的注意事项分析
D、根据酒精灯的使用方法分析
6.【答案】C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
【解析】【解答】A. 烧杯的容积较大,如果不垫石棉网用酒精灯直接加热,容易造成受热不均匀,导致烧杯破裂,故A不符合题意;
B. 锥形瓶的容积也较大,如果不垫石棉网用酒精灯直接加热,容易造成受热不均匀,导致锥形瓶破裂,故B不符合题意;
C. 蒸发皿是瓷质的,能直接加热,故C符合题意;
D. 集气瓶,用于收集和暂时储存气体,不能用于加热,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可以用酒精灯之间加热。
7.【答案】C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
【解析】【解答】A、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防止酒精洒出造成火灾。故操作符合题意,不选。
B、熄灭酒精灯应用灯帽盖灭,禁止用嘴吹灭,故也不选。
C、酒精灯内酒精应介于1/4-2/3中,选C。
D、物质加热时,酒精灯外焰需要对准被加热物质,集中进行加热,故操作也符合题意,不选。
【分析】酒精灯燃烧时要注意安全,防止火灾。因此要严格按照实验室安全准则操作
8.【答案】C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药品的取用
【解析】【解答】A.闻气体气味时,在瓶口轻轻地煽动,使少量的气体飘进鼻孔,故不符合题意;
B.在实验室不得品尝试剂,故不符合题意;
C.若没有说明用量,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故符合题意;
D.实验剩余的药品不能放回原瓶,否则可能使整瓶试剂污染,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根据制取温气味的方法,进行分析。
B、实验室里的药品,不能用手触摸,不能品尝。
C、一步情况下,没有说明用量,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防止浪费。
D、用剩的药品要做到“三不一要“:不放回原瓶;不随丢弃;不拿出实验室;要放入指定容器。
9.【答案】D
【知识点】实验操作注意事项的探究
【解析】【解答】A.用剩药品不能放回原瓶,要放到指定容器中,不符合题意;
B.化学药品不能品尝,不符合题意;
C. 剩余药品不能带出实验室,要放到指定容器中,不符合题意;
D. 因某固体药品的用量未指明,要取最少量,固体需盖满试管底部,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药品的取用原则分析,用剩余药品不能放回原瓶和带出实验室;不能品尝药品味道,不能用手直接拿药品,没用量说明要取最少量。
10.【答案】C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药品的取用
【解析】【解答】取用粉末状药品时可以用药匙。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取用粉末状药品用要是或纸槽判断;
11.【答案】B
【知识点】实验操作注意事项的探究
【解析】【解答】取用药品时,如果没有说明用量,应按最小量取用,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液体一般取1-2mL;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取用药品时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
12.【答案】B;实验C中蜡烛燃烧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与B组中的变化相同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
【解析】【解答】由图可知,A组中物质的变化只是状态与颗粒大小的变化,没有新物质的生成,是物理变化;
B组中的变化过程中有新物质的生成,是化学变化;
实验C蜡烛的燃烧过程中也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
故填:B ;实验C中蜡烛燃烧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与B组中的变化相同。
【分析】根据化学变化物理变化的特点分析,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判断变化种类就是看变化后有没有新物质生成。
13.【答案】性质;组成;结构;变化规律;实验
【知识点】化学的研究领域和用途
【解析】【解答】 化学是在分子、原子的层次上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变化规律的科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自然科学。
【分析】根据化学研究内容及以实验为基础分析。
14.【答案】(1);(2);(3)
【知识点】药品的取用
【解析】【解答】药匙用来取用粉末状药品,氧化铜是一种黑色粉末,可以用药匙取用,故填(1);镊子用来夹取块状固体药品,石灰石是一种块状固体,可用镊子夹取,故填(2);胶头滴管用来滴加少量液体药品,可以用胶头滴管吸取并滴加液体药品稀盐酸,故填(3)。
【分析】根据利用钥匙取用粉末状药品、镊子取用块状药品,滴管取用液体分析
15.【答案】(1)蜡烛火焰的外焰部分温度最高
(2)白烟燃烧
(3)水;二氧化碳;C、H;能够同时检验是否有水和二氧化碳生成
(4)变化前后是否有其它物质生成
【知识点】蜡烛燃烧实验
【解析】【解答】(1)观察到外焰处的铁纱窗出现红热的环,内焰及焰心处的铁纱窗无明显变化,说明蜡烛火焰的外焰部分温度最高,故答案:蜡烛火焰的外焰部分温度最高。
(2)取一支导管,将其中一端伸入焰心,待另一端导管口有白烟出现时,再将燃着的火柴放在导管口,观察的现象为白烟燃烧,故答案:白烟燃烧。
(3)①根据“硫酸铜粉末变蓝,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可知:结论:石蜡燃烧后生成的产物是水和二氧化碳;②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发生改变。该实验结论可以推断石蜡中一定含有的元素是:碳元素和氢元素;故答案:C、H。③与图A所示实验相比较,图D的实验具有的优点是能够同时检验是否有水和二氧化碳生成。
(4)在该实验中,蜡烛受热熔化和燃烧,这两种变化根本区别是变化前后是否有其它物质生成。
【分析】(1)蜡烛火焰的外焰部分温度最高。
(2)根据实验,进行分析结论。
(3)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发生改变,进行分析。
(4)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看变化时是否生成了新物质,这也是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