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九单元课题1溶液的形成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九单元课题1溶液的形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3.6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0-12-14 14:17:05

文档简介

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九单元课题1溶液的形成
一、单选题
1.(2020·重庆)下列饮料中,不属于溶液的是(  )
A.汽水 B.白酒 C.酸奶 D.苏打水
【答案】C
【知识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
【解析】【解答】A. 汽水是碳酸、蔗糖等物质的水溶液,是碳酸、蔗糖等溶于水形成的,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不符合题意;
B. 白酒是酒精的水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不符合题意;
C. 酸奶是不均一、不稳定的混合物,不属于溶液,故符合题意;
D. 苏打水是碳酸氢钠的水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溶液是混合物,具有均一性,稳定性。
2.(2020·长沙)在“停课不停学”期间,小兰同学通过网课学习了溶液的形成后,将少量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并充分搅拌,其中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
A.白砂糖 B.食盐
C.纯碱 D.植物油
【答案】D
【知识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
【解析】【解答】A、白砂糖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A不符合题意;
B、食盐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B不符合题意;
C、纯碱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C不符合题意;
D、植物油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乳浊液,不属于溶液,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溶液是一种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在不改变条件时,溶液的组成和浓度都不会发生变化,要与悬浊液和乳浊液区分。
3.(2020·重庆)化学让我们鉴赏了溶液的颜色美,下列物质加入水中能形成有色溶液的是(  )
A.碳酸钙 B.高锰酸钾
C.植物油 D.氯化钠
【答案】B
【知识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
【解析】【解答】A. 碳酸钙不溶于水,不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不能和水形成溶液,故不符合题意。
B. 高锰酸钾为紫红色固体,易溶于水,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能和水形成紫红色溶液,故符合题意。
C. 植物油不溶于水,不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不能和水形成溶液,故不符合题意。
D. 氯化钠为白色固体,易溶于水,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能和水形成无色溶液,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溶液是混合物,具有均一性,稳定性。
4.(2020九上·哈尔滨月考)在日常生活中,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铝制炊具用完后应立即用钢丝球擦洗防止其生锈
B.用油布直接擦被雨水淋湿的自行车避免其生锈
C.硝酸铵溶于水制得的冰袋可以给高烧病人降温
D.发现家里煤气泄漏,立即打开排气扇电源开关进行排气
【答案】C
【知识点】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常见金属的特性及其应用;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
【解析】【解答】A. 铝制炊具用完后,不能立即用钢丝球擦洗,会把铝制品表面划伤,故做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B. 先用干布擦去水分,再用油布擦上一层油,避免其生锈,故做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C. 硝酸铵溶于水,会吸热,所以硝酸铵溶于水制得的冰袋可以给高烧病人降温,故做法正确,符合题意;
D. 发现家里煤气泄漏,不能立即打开排气扇,因为打开电源开关会产生小火花,会引起爆炸,故做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铝是抗腐蚀性强的金属。
B、根据铁生锈的条件,进行分析。
C、根据物质溶于水,有的会吸热,进行分析。
D、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遇到火花,可能会爆炸。
5.(2020·滨州)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泥土与水混合不能形成溶液
B.硝酸铵溶于水能使水温降低
C.升高温度可使大多数固体物质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D.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大于不饱和溶液
【答案】D
【知识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解析】【解答】A. 泥土和是难溶于水的物质,与水混合不能形成溶液,故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 硝酸铵溶于水吸收热量,能使水温降低,故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 升高温度可使大多数固体物质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故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 对于相同溶质来说,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比不饱和溶液大。但是对于不同溶质来说,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一定比不饱和溶液大,故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对于相同溶质来说,相同温度下,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比不饱和溶液大。
不同的溶质,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无法比较。
6.(2020·青岛)下列液体去除油污效果最好的是(  )
A.洗洁精 B.食盐水
C.白醋 D.自来水
【答案】A
【知识点】乳化现象与乳化作用
【解析】【解答】A、洗洁精对油污有乳化作用,可以将油污分散成细小液滴扩散到水中,而被冲洗掉,选项符合题意;
B、食盐水对油污没有洗涤作用,选项不符合题意;
C、白醋对油污没有洗涤作用,选项不符合题意;
D、自来水对油污没有洗涤作用,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洗洁精具有乳化功能分析。
7.(2020·西藏)下列有关NaCl溶液的说法,错误的是(  )
A.NaCl溶液是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B.将植物油加入NaCl溶液中并搅拌,静置后会分层
C.NaCl饱和溶液中不能再溶解其它任何物质
D.NaCl溶液是由NaCl和水组成的
【答案】C
【知识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解析】【解答】A. 溶液是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因此NaCl溶液是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 植物油难溶于水,将植物油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后不能形成溶液,静置后会分层,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 一种物质的饱和溶液还能溶解其它的溶质,向20℃时的氯化钠饱和溶液中加入蔗糖,蔗糖能继续溶解,故C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D. NaCl溶液的溶剂为水,溶质为氯化钠,该溶液是由是由NaCl和水组成的,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溶液是混合物,具有均一性,稳定性。
B、乳浊液不稳定,会分层。
C、根据一种物质的饱和溶液还能溶解其它的溶质,进行分析。
D、根据NaCl溶液的组成,进行分析。
8.(2020·黄石)“归纳推理”是化学学习过程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以下类推结果正确的是(  )
A.Na+、Cl-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8,则最外层电子数为8的粒子都是离子
B.化学变化中分子种类发生改变,则分子种类发生改变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C.有机物都含有碳元素,则含碳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有机物
D.溶液是均一稳定的,则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答案】B
【知识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原子和离子的相互转化;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
【解析】【解答】A. Na+、Cl-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8,但最外层电子数为8的粒子不一定都是离子,也可能是稀有气体的原子,故错误,不符合题意;
B. 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化学变化中分子种类发生改变,则分子种类发生改变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故正确,符合题意;
C. 碳的氧化物、碳酸盐不属于有机物,故含有碳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有机物,故错误,不符合题意;
D. 均一的、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如水,故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根据粒子结构示意图,进行分析。
B、化学变化一定有新物质生成。
C、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除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碳酸盐等外叫有机化合物。
D、溶液是混合物,具有均一性,稳定性。
9.(2020·南宁模拟)水是生命之源,也是重要的溶剂。下列有关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物质溶于水时都会放热
B.酒精溶液中,溶剂是酒精
C.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中含有氢分子和氧分子
D.将黄河水经沉降、过滤、吸附、灭菌等净化操作后,可供人们生活用水
【答案】D
【知识点】水的净化;溶液的组成及特点
【解析】【解答】A. 物质溶于水时不一定会放热,如硝酸铵溶解吸热,故A不符合题意
B.酒精溶液中,溶剂是水,故B不符合题意
C.电解水实验说明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分析,故C不符合题意
D.将黄河水经沉降、过滤、灭菌等净化操作后,可供人们生活用水,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根据物质溶解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分析
B、根据溶液的组成分析
C、根据电解水实验的结论分析
D、根据净化水的方法分析
10.(2020·万州模拟)分类思想是化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下列分类正确的是(  )
A.常见的溶液:生理盐水、液氧、稀盐酸
B.常见的非金属单质:金刚石、臭氧和氮气
C.常见的黑色固体:MnO2、CuO、Fe2O3
D.常见的有机物:C2H5OH、CH4、CO2
【答案】B
【知识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单质和化合物
【解析】【解答】A、液氧是氧气的液态形式,属于纯净物中的单质,不是溶液,故不符合题意;
B、金刚石(C)、臭氧(O3)和氮气(N2)都是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非金属单质,故符合题意;
C、Fe2O3为红色粉末,故不符合题意;
D、CO2虽然有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但其组成和性质与无机物相似,属于无机物,不属于有机物,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根据溶液的定义分析,判断溶液要符合:均一、稳定、混合物;
B、根据非金属单质的名称特点分析;
C、根据氧化铁为红色分析;
D、根据有机物的定义分析,注意含碳元素化合物不一定是有机物。
11.(2020九上·新泰期中)向如图装置的试管中加入下列某种物质后,U形管右边支管的红墨水液面降低,左边支管的红墨水液面上升,则加入的物质是(  )
A.氢氧化钠 B.硝酸铵 C.浓硫酸 D.蔗糖
【答案】B
【知识点】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解析】【解答】A. 氢氧化钠溶于水,会放热,广口瓶内温度升高,压强增大,大于外界大气压,会造成U形管左边支管的红墨水液面降低,右边支管的红墨水液面上升,故不符合题意;
B. 硝酸铵溶于水,会放吸热,广口瓶内温度降低,压强小于外界大气压,会造成U形管右边支管的红墨水液面降低,左边支管的红墨水液面上升,故符合题意;
C. 浓硫酸溶于水,会放热,广口瓶内温度升高,压强增大,大于外界大气压,会造成U形管左边支管的红墨水液面降低,右边支管的红墨水液面上升,故不符合题意;
D. 蔗糖溶于水,温度基本不变,不会引起引起变化,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物质溶于水是放热,还是吸热,进行分析。
12.(2020·锦州)向液体X中加入固体Y,观察到U形管内红墨水左侧液面上升。下列液体X和固体Y的组合,正确的是(  )
A.X是水,Y是氧化钙 B.X是水,Y是氢氧化钠
C.X是水,Y是硝酸铵 D.X是水,Y是氯化钠
【答案】C
【知识点】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能量变化
【解析】【解答】A、水与氧化钙反应放出热量,广口瓶内温度升高,瓶内气体气压增大,U形管内红墨水左侧液面下降,不符合题意;
B、氢氧化钠溶于水时,放出热量,广口瓶内温度升高, 瓶内气体气压增大,U形管内红墨水左侧液面下降,不符合题意;
C、硝酸铵溶于水时,吸收热量,广口瓶内温度降低, 瓶内气体气压减小,U形管内红墨水左侧液面升高,符合题意;
D、氯化钠溶于水时,既不吸热也不放热,广口瓶内温度几乎不变, 瓶内气体气压几乎不变,U形管内红墨水左侧液面几乎不变,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 U形管内红墨水左侧液面上升,是由于瓶内固体和液体接触吸热造成的分析
13.(2020·宜宾)取某固体物质5g加入20mL水中,测得溶液的温度随时间变化曲线如图所示。该固体物质可能是(  )
A.NaCl B.NaOH C.NH4NO3 D.CaCO3
【答案】C
【知识点】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解析】【解答】A、NaCl溶于水,温度几乎不变,不符合题意;
B、NaOH溶于水放热,不符合题意;
C、NH4NO3溶于水吸热,符合题意;
D、CaCO3不溶于水,不能形成溶液,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某固体物质溶于水过程使溶液的温度降低,可见该物质溶于水时吸热。
二、填空题
14.(2020·锦州)2020年中国水周的主题是“坚持节水优先,建设幸福河湖”。
(1)向某自来水样品中加入一定量的肥皂水,振荡,观察到泡沫较少,浮渣较多,说明该自来水属于   (填“硬水”或“软水”)。
(2)生活中常用   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3)用洗剂清洗餐具上的油污,利用了洗涤剂对油污的   作用。
(4)珍惜水资源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下列做法有利于保护水资源的是   (填字母序号)。
A实验室的废液经处理达标后排放
B洗净试管后,忘记关闭水龙头
C在实验室中安装节水的水龙头
【答案】(1)硬水
(2)煮沸
(3)乳化
(4)AC
【知识点】硬水与软水;乳化现象与乳化作用
【解析】【解答】(1)向某自来水样品中加入一定量的肥皂水,振荡,观察到泡沫较少,浮渣较多,说明该自来水属于硬水;肥皂水在软水中会产生丰富的泡沫;(2)生活中常用煮沸的方法使可溶性的钙、镁离子变成水垢沉淀,从而降低水的硬度;(3)用洗剂清洗餐具上的油污,利用了洗涤剂对油污的乳化作用,使大油滴乳化成小油珠,从而易被水冲走;(4)A、实验室的废液经处理达标后排放,减少了水的污染,保护了水资源,正确;
B、洗净试管后,忘记关闭水龙头,浪费水资源,不正确;
C、在实验室中安装节水的水龙头,节约用水,正确。
故答案为:AC。
【分析】(1)根据硬软水的区分方法分析
(2)根据煮沸可以使水中的钙镁化合物沉淀出来分析
(3)根据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分析
(4)根据节约用水的措施进行分析
15.(2020·徐州)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的现象在生活生产中广泛存在。
(1)勤洗手是好的生活习壤。某肥皂的主要成分是硬脂酸钠,用该肥皂洗手时,硬脂酸钠能把手上的油渍以很小的液滴的形式分散到水中面洗去,这一事实的原理是   (填”溶解”或“乳化”)。
(2)戴口罩能防止空气中分散的一些颗粒物等进入人体。已知某口罩的制作材料之一是聚丙烯塑料([CH2CH(CH3)]n,n为正整数),则聚丙烯的相对分子质量比硬脂酸钠(C18H35O2Na)的相对分子质量   (填“大”或“小”)
(3)某同学做了在常温下将碘分别在水和汽油中分散的实验:
实验步骤及操作 实验现象
1.取一支试管,加入约3mL水,再加入1小粒碘充分振荡后静置 试管底部有碘固体,液体呈淡黄色
2.再向上述试管中加入约1mL汽油,充分振荡后静置。 试管底部无固体,液体分层,上层呈紫红色,下层接近无色
①该实验的目的是   
②由此可知,碘在水中的溶解性比在汽油中   (填“强”或“弱”)。
【答案】(1)乳化
(2)大
(3)证明同一溶质在不同的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弱
【知识点】影响溶解快慢的因素;乳化现象与乳化作用;相对原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
【解析】【解答】(1)乳化是一种液体以极微小液滴均匀地分散在互不相溶的另一种液体中的作用,某肥皂的主要成分是硬脂酸钠,用该肥皂洗手时,硬脂酸钠能把手上的油渍以很小的液滴的形式分散到水中面洗去,这一事实的原理是乳化。(2)某口罩的制作材料之一是聚丙烯塑料([CH2CH(CH3)]n,n为正整数),聚丙烯塑料是几百万至几千万的高分子水溶性有机聚合物,硬脂酸钠(C18H35O2N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则聚丙烯的相对分子质量比硬脂酸钠(C18H35O2Na)的相对分子质量大。(3)①实验是在常温下将碘分别在水和汽油中分散的实验,故该实验的目的是证明同一溶质在不同的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②向1小粒碘中加入约3mL水,试管底部有碘固体,液体呈淡黄色;加入约1mL汽油,试管底部无固体,液体分层,上层呈紫红色,下层接近无色,说明碘在水中的溶解性较弱,在汽油中溶解性较强,故由此可知,碘在水中的溶解性比在汽油中弱。
【分析】(1)根据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分析
(2)根据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方法分析
(3)根据不同的物质在同一溶剂中的溶剂性不同进行分析
1 / 1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九单元课题1溶液的形成
一、单选题
1.(2020·重庆)下列饮料中,不属于溶液的是(  )
A.汽水 B.白酒 C.酸奶 D.苏打水
2.(2020·长沙)在“停课不停学”期间,小兰同学通过网课学习了溶液的形成后,将少量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并充分搅拌,其中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
A.白砂糖 B.食盐
C.纯碱 D.植物油
3.(2020·重庆)化学让我们鉴赏了溶液的颜色美,下列物质加入水中能形成有色溶液的是(  )
A.碳酸钙 B.高锰酸钾
C.植物油 D.氯化钠
4.(2020九上·哈尔滨月考)在日常生活中,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铝制炊具用完后应立即用钢丝球擦洗防止其生锈
B.用油布直接擦被雨水淋湿的自行车避免其生锈
C.硝酸铵溶于水制得的冰袋可以给高烧病人降温
D.发现家里煤气泄漏,立即打开排气扇电源开关进行排气
5.(2020·滨州)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泥土与水混合不能形成溶液
B.硝酸铵溶于水能使水温降低
C.升高温度可使大多数固体物质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D.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大于不饱和溶液
6.(2020·青岛)下列液体去除油污效果最好的是(  )
A.洗洁精 B.食盐水
C.白醋 D.自来水
7.(2020·西藏)下列有关NaCl溶液的说法,错误的是(  )
A.NaCl溶液是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B.将植物油加入NaCl溶液中并搅拌,静置后会分层
C.NaCl饱和溶液中不能再溶解其它任何物质
D.NaCl溶液是由NaCl和水组成的
8.(2020·黄石)“归纳推理”是化学学习过程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以下类推结果正确的是(  )
A.Na+、Cl-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8,则最外层电子数为8的粒子都是离子
B.化学变化中分子种类发生改变,则分子种类发生改变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C.有机物都含有碳元素,则含碳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有机物
D.溶液是均一稳定的,则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9.(2020·南宁模拟)水是生命之源,也是重要的溶剂。下列有关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物质溶于水时都会放热
B.酒精溶液中,溶剂是酒精
C.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中含有氢分子和氧分子
D.将黄河水经沉降、过滤、吸附、灭菌等净化操作后,可供人们生活用水
10.(2020·万州模拟)分类思想是化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下列分类正确的是(  )
A.常见的溶液:生理盐水、液氧、稀盐酸
B.常见的非金属单质:金刚石、臭氧和氮气
C.常见的黑色固体:MnO2、CuO、Fe2O3
D.常见的有机物:C2H5OH、CH4、CO2
11.(2020九上·新泰期中)向如图装置的试管中加入下列某种物质后,U形管右边支管的红墨水液面降低,左边支管的红墨水液面上升,则加入的物质是(  )
A.氢氧化钠 B.硝酸铵 C.浓硫酸 D.蔗糖
12.(2020·锦州)向液体X中加入固体Y,观察到U形管内红墨水左侧液面上升。下列液体X和固体Y的组合,正确的是(  )
A.X是水,Y是氧化钙 B.X是水,Y是氢氧化钠
C.X是水,Y是硝酸铵 D.X是水,Y是氯化钠
13.(2020·宜宾)取某固体物质5g加入20mL水中,测得溶液的温度随时间变化曲线如图所示。该固体物质可能是(  )
A.NaCl B.NaOH C.NH4NO3 D.CaCO3
二、填空题
14.(2020·锦州)2020年中国水周的主题是“坚持节水优先,建设幸福河湖”。
(1)向某自来水样品中加入一定量的肥皂水,振荡,观察到泡沫较少,浮渣较多,说明该自来水属于   (填“硬水”或“软水”)。
(2)生活中常用   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3)用洗剂清洗餐具上的油污,利用了洗涤剂对油污的   作用。
(4)珍惜水资源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下列做法有利于保护水资源的是   (填字母序号)。
A实验室的废液经处理达标后排放
B洗净试管后,忘记关闭水龙头
C在实验室中安装节水的水龙头
15.(2020·徐州)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的现象在生活生产中广泛存在。
(1)勤洗手是好的生活习壤。某肥皂的主要成分是硬脂酸钠,用该肥皂洗手时,硬脂酸钠能把手上的油渍以很小的液滴的形式分散到水中面洗去,这一事实的原理是   (填”溶解”或“乳化”)。
(2)戴口罩能防止空气中分散的一些颗粒物等进入人体。已知某口罩的制作材料之一是聚丙烯塑料([CH2CH(CH3)]n,n为正整数),则聚丙烯的相对分子质量比硬脂酸钠(C18H35O2Na)的相对分子质量   (填“大”或“小”)
(3)某同学做了在常温下将碘分别在水和汽油中分散的实验:
实验步骤及操作 实验现象
1.取一支试管,加入约3mL水,再加入1小粒碘充分振荡后静置 试管底部有碘固体,液体呈淡黄色
2.再向上述试管中加入约1mL汽油,充分振荡后静置。 试管底部无固体,液体分层,上层呈紫红色,下层接近无色
①该实验的目的是   
②由此可知,碘在水中的溶解性比在汽油中   (填“强”或“弱”)。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
【解析】【解答】A. 汽水是碳酸、蔗糖等物质的水溶液,是碳酸、蔗糖等溶于水形成的,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不符合题意;
B. 白酒是酒精的水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不符合题意;
C. 酸奶是不均一、不稳定的混合物,不属于溶液,故符合题意;
D. 苏打水是碳酸氢钠的水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溶液是混合物,具有均一性,稳定性。
2.【答案】D
【知识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
【解析】【解答】A、白砂糖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A不符合题意;
B、食盐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B不符合题意;
C、纯碱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C不符合题意;
D、植物油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乳浊液,不属于溶液,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溶液是一种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在不改变条件时,溶液的组成和浓度都不会发生变化,要与悬浊液和乳浊液区分。
3.【答案】B
【知识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
【解析】【解答】A. 碳酸钙不溶于水,不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不能和水形成溶液,故不符合题意。
B. 高锰酸钾为紫红色固体,易溶于水,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能和水形成紫红色溶液,故符合题意。
C. 植物油不溶于水,不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不能和水形成溶液,故不符合题意。
D. 氯化钠为白色固体,易溶于水,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能和水形成无色溶液,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溶液是混合物,具有均一性,稳定性。
4.【答案】C
【知识点】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常见金属的特性及其应用;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
【解析】【解答】A. 铝制炊具用完后,不能立即用钢丝球擦洗,会把铝制品表面划伤,故做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B. 先用干布擦去水分,再用油布擦上一层油,避免其生锈,故做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C. 硝酸铵溶于水,会吸热,所以硝酸铵溶于水制得的冰袋可以给高烧病人降温,故做法正确,符合题意;
D. 发现家里煤气泄漏,不能立即打开排气扇,因为打开电源开关会产生小火花,会引起爆炸,故做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铝是抗腐蚀性强的金属。
B、根据铁生锈的条件,进行分析。
C、根据物质溶于水,有的会吸热,进行分析。
D、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遇到火花,可能会爆炸。
5.【答案】D
【知识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解析】【解答】A. 泥土和是难溶于水的物质,与水混合不能形成溶液,故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 硝酸铵溶于水吸收热量,能使水温降低,故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 升高温度可使大多数固体物质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故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 对于相同溶质来说,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比不饱和溶液大。但是对于不同溶质来说,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一定比不饱和溶液大,故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对于相同溶质来说,相同温度下,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比不饱和溶液大。
不同的溶质,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无法比较。
6.【答案】A
【知识点】乳化现象与乳化作用
【解析】【解答】A、洗洁精对油污有乳化作用,可以将油污分散成细小液滴扩散到水中,而被冲洗掉,选项符合题意;
B、食盐水对油污没有洗涤作用,选项不符合题意;
C、白醋对油污没有洗涤作用,选项不符合题意;
D、自来水对油污没有洗涤作用,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洗洁精具有乳化功能分析。
7.【答案】C
【知识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解析】【解答】A. 溶液是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因此NaCl溶液是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 植物油难溶于水,将植物油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后不能形成溶液,静置后会分层,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 一种物质的饱和溶液还能溶解其它的溶质,向20℃时的氯化钠饱和溶液中加入蔗糖,蔗糖能继续溶解,故C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D. NaCl溶液的溶剂为水,溶质为氯化钠,该溶液是由是由NaCl和水组成的,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溶液是混合物,具有均一性,稳定性。
B、乳浊液不稳定,会分层。
C、根据一种物质的饱和溶液还能溶解其它的溶质,进行分析。
D、根据NaCl溶液的组成,进行分析。
8.【答案】B
【知识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原子和离子的相互转化;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
【解析】【解答】A. Na+、Cl-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8,但最外层电子数为8的粒子不一定都是离子,也可能是稀有气体的原子,故错误,不符合题意;
B. 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化学变化中分子种类发生改变,则分子种类发生改变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故正确,符合题意;
C. 碳的氧化物、碳酸盐不属于有机物,故含有碳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有机物,故错误,不符合题意;
D. 均一的、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如水,故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根据粒子结构示意图,进行分析。
B、化学变化一定有新物质生成。
C、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除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碳酸盐等外叫有机化合物。
D、溶液是混合物,具有均一性,稳定性。
9.【答案】D
【知识点】水的净化;溶液的组成及特点
【解析】【解答】A. 物质溶于水时不一定会放热,如硝酸铵溶解吸热,故A不符合题意
B.酒精溶液中,溶剂是水,故B不符合题意
C.电解水实验说明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分析,故C不符合题意
D.将黄河水经沉降、过滤、灭菌等净化操作后,可供人们生活用水,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根据物质溶解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分析
B、根据溶液的组成分析
C、根据电解水实验的结论分析
D、根据净化水的方法分析
10.【答案】B
【知识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单质和化合物
【解析】【解答】A、液氧是氧气的液态形式,属于纯净物中的单质,不是溶液,故不符合题意;
B、金刚石(C)、臭氧(O3)和氮气(N2)都是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非金属单质,故符合题意;
C、Fe2O3为红色粉末,故不符合题意;
D、CO2虽然有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但其组成和性质与无机物相似,属于无机物,不属于有机物,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根据溶液的定义分析,判断溶液要符合:均一、稳定、混合物;
B、根据非金属单质的名称特点分析;
C、根据氧化铁为红色分析;
D、根据有机物的定义分析,注意含碳元素化合物不一定是有机物。
11.【答案】B
【知识点】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解析】【解答】A. 氢氧化钠溶于水,会放热,广口瓶内温度升高,压强增大,大于外界大气压,会造成U形管左边支管的红墨水液面降低,右边支管的红墨水液面上升,故不符合题意;
B. 硝酸铵溶于水,会放吸热,广口瓶内温度降低,压强小于外界大气压,会造成U形管右边支管的红墨水液面降低,左边支管的红墨水液面上升,故符合题意;
C. 浓硫酸溶于水,会放热,广口瓶内温度升高,压强增大,大于外界大气压,会造成U形管左边支管的红墨水液面降低,右边支管的红墨水液面上升,故不符合题意;
D. 蔗糖溶于水,温度基本不变,不会引起引起变化,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物质溶于水是放热,还是吸热,进行分析。
12.【答案】C
【知识点】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能量变化
【解析】【解答】A、水与氧化钙反应放出热量,广口瓶内温度升高,瓶内气体气压增大,U形管内红墨水左侧液面下降,不符合题意;
B、氢氧化钠溶于水时,放出热量,广口瓶内温度升高, 瓶内气体气压增大,U形管内红墨水左侧液面下降,不符合题意;
C、硝酸铵溶于水时,吸收热量,广口瓶内温度降低, 瓶内气体气压减小,U形管内红墨水左侧液面升高,符合题意;
D、氯化钠溶于水时,既不吸热也不放热,广口瓶内温度几乎不变, 瓶内气体气压几乎不变,U形管内红墨水左侧液面几乎不变,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 U形管内红墨水左侧液面上升,是由于瓶内固体和液体接触吸热造成的分析
13.【答案】C
【知识点】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解析】【解答】A、NaCl溶于水,温度几乎不变,不符合题意;
B、NaOH溶于水放热,不符合题意;
C、NH4NO3溶于水吸热,符合题意;
D、CaCO3不溶于水,不能形成溶液,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某固体物质溶于水过程使溶液的温度降低,可见该物质溶于水时吸热。
14.【答案】(1)硬水
(2)煮沸
(3)乳化
(4)AC
【知识点】硬水与软水;乳化现象与乳化作用
【解析】【解答】(1)向某自来水样品中加入一定量的肥皂水,振荡,观察到泡沫较少,浮渣较多,说明该自来水属于硬水;肥皂水在软水中会产生丰富的泡沫;(2)生活中常用煮沸的方法使可溶性的钙、镁离子变成水垢沉淀,从而降低水的硬度;(3)用洗剂清洗餐具上的油污,利用了洗涤剂对油污的乳化作用,使大油滴乳化成小油珠,从而易被水冲走;(4)A、实验室的废液经处理达标后排放,减少了水的污染,保护了水资源,正确;
B、洗净试管后,忘记关闭水龙头,浪费水资源,不正确;
C、在实验室中安装节水的水龙头,节约用水,正确。
故答案为:AC。
【分析】(1)根据硬软水的区分方法分析
(2)根据煮沸可以使水中的钙镁化合物沉淀出来分析
(3)根据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分析
(4)根据节约用水的措施进行分析
15.【答案】(1)乳化
(2)大
(3)证明同一溶质在不同的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弱
【知识点】影响溶解快慢的因素;乳化现象与乳化作用;相对原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
【解析】【解答】(1)乳化是一种液体以极微小液滴均匀地分散在互不相溶的另一种液体中的作用,某肥皂的主要成分是硬脂酸钠,用该肥皂洗手时,硬脂酸钠能把手上的油渍以很小的液滴的形式分散到水中面洗去,这一事实的原理是乳化。(2)某口罩的制作材料之一是聚丙烯塑料([CH2CH(CH3)]n,n为正整数),聚丙烯塑料是几百万至几千万的高分子水溶性有机聚合物,硬脂酸钠(C18H35O2N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则聚丙烯的相对分子质量比硬脂酸钠(C18H35O2Na)的相对分子质量大。(3)①实验是在常温下将碘分别在水和汽油中分散的实验,故该实验的目的是证明同一溶质在不同的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②向1小粒碘中加入约3mL水,试管底部有碘固体,液体呈淡黄色;加入约1mL汽油,试管底部无固体,液体分层,上层呈紫红色,下层接近无色,说明碘在水中的溶解性较弱,在汽油中溶解性较强,故由此可知,碘在水中的溶解性比在汽油中弱。
【分析】(1)根据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分析
(2)根据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方法分析
(3)根据不同的物质在同一溶剂中的溶剂性不同进行分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