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79.4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0-09-04 17:03:57

文档简介

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
一、单选题
1.(2020·衡阳)“84消毒液”可用于新冠状病毒肺炎的防疫,制备其主要成分次氯酸钠( NaClO)的化学方程式为: 。则X的化学式是(  )
A.ClO2 B.H2 C.H2O D.Na2O
【答案】C
【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前出现了2个钠原子、2个氧原子、2个氢原子和2个氯原子,反应后出现了2个钠原子、2个氯原子和1个氧原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尚缺的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存在于X中,则X的化学式为H2O,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个数不变分析。
2.(2020·昆明)从下图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中,获得的信息错误的是(  )
A.参加反应的一种物质的化学式为C2H4
B.该反应的生成物为混合物
C.参加反应的两种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1:1
D. 中碳、氢、氧原子个数比为2:6:1
【答案】B
【知识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
【解析】【解答】A. 从图中可知,有一种反应物分子中碳氢原子比为2:4,因此该反应物分子式为C2H4,故正确,不合题意;
B. 该反应的生成物是乙醇,乙醇为纯净物,故错误,符合题意;
C. 可从图中看出2个C2H4分子和2个H2O分子生成了2个C2H5OH分子,因此反应物的分子个数比为1:1,故正确,不合题意;
D. 该反应的生成物是乙醇,一个乙醇分子由2个C原子,6个H原子和1个O原子构成,故正确,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首先要对模型图进行观察,分析物质的微观构成、物质的类别,再找出物质之间的微粒数目关系,写出反应的方程式,然后再对题中各问加以分析解答。
3.(2020·海南模拟)一定条件下,甲、乙混合后发生化学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变化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物质 甲 乙 丙 丁
反应前的质量/g 50 0.5 0 0
反应后的质量/g 23 X 24 3
A.X的值等于0 B.甲一定是化合物
C.丙和丁的质量变化比为8:1 D.该反应是分解反应
【答案】A
【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根据以上分析可知:A、X的值等于 0.5,故A符合题意;
B、甲发生分解反应,故甲一定是化合物,故B不符合题意;
C、丙和丁的质量变化比为24:3= 8:1,故C不符合题意;
D、该反应是:甲→丙+丁,是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物质的反应,属于分解反应,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反应后质量增多的物质是生成物,质量减少的物质是反应物,差量是生成的质量或参加反应的质量。根据质量守恒定律,50g+0.5g+0g+0g=23g+X+24g+3g,X=0.5。甲是反应物,参加反应的质量为:50g-23g=27g,乙的质量不变,既不是反应物,也不是生成物。丙是生成物,生成丙的质量为24g,丁是生成物,生成丁的质量为3g。该反应是:甲→丙+丁。首先根据反应前后的差量确定出物质是反应物还是生成物,然后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判断待测物质是反应物还是生成物,问题即可迎刃而解。
4.(2020·无锡)元素钴(Co)有多种化合价,将9.3gCo(OH)2在空气中加热至290℃时完全脱水,得到8.3g钴的氧化物,该氧化物的化学式是(  )
A.CoO B.CoO3 C.Co2O3 D.Co3O4
【答案】C
【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由化学式可知9.3gCo(OH)2中和氧化钴中钴元素质量相等,Co元素的质量为:9.3g× ,
则钴的氧化物中氧元素的质量为:8.3g-5.9g=2.4g 即Co与O的原子个数比为: ≈2:3,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元素质量为物质质量×元素质量分数及元素质量比为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分析。
5.(2020·广西)在反应 中,28gA与一定质量的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88gC。若C、D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22:9,则A与B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  )
A.7:8 B.8:7 C.7:24 D.24:7
【答案】A
【知识点】化学方程式的概念、读法和含义;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解:设C相对分子质量22,D相对分子质量9,设D质量为x,
根据质量守恒B质量为88g+36g-28g=96g,设A相对分子质量y与B的相对分子质量为z,则;
故答案为:A。
【分析】先根据题目中化学方程式,C、D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计算出生成88gC的同时,生成D的质量。
再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物质的质量=反应后物质的质量,计算出参加反应B 的质量。
最后,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出A与B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
6.(2020·宜昌)某密闭容器中只有乙、丙、丁三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了一个化学反应,容器中乙、丙、丁的质量随甲的质量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a的值为12
B.丁属于化合物
C.当丁为5g时,容器中乙的质量为11g
D.当甲为2g时,容器中丙与丁的质量之比为12:5
【答案】D
【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所以10g+6g+10g=8g+a+6g+0g,丁的质量a的值为12,选项不符合题意;
B、质量增加的是生成物,甲的质量增加8g,是生成物;丁的质量减少10g,是反应物,乙的质量增加2g,是生成物,反应的表达式为:丁→甲+乙,丁属于化合物,选项不符合题意;
C、由上述分析可知,乙和丁的质量比为2:10,当丁为5g时,反应掉的丁为5g,容器中乙的质量增加1g,乙的总质量为11g,选项不符合题意;
D、甲和丁的质量比为8:10,当甲为2g时,反应掉丁的质量为2.5g,剩余丁的质量为7.5g,容器中,丙与丁的质量之比为6:7.5=4:5,选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在化学反应中,质量增大的是生成物,质量减小的是反应物,质量不变的是催化剂或不参加反应,据此分析
7.(2020·自贡)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反应前后的质量关系如图表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B.甲可能是化合物
C.丙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D.反应前后乙和丁变化的质量比为8:15
【答案】C
【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该反应的反应物是两种,生成物是一种,符合化合反应“多变一”的特点,属于化合反应,说法不符合题意;
B.甲是化合反应的反应物,可能是化合物,也可能是单质,说法不符合题意;
C.丙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或不参与反应的杂质,选项说法符合题意;
D.反应前后乙和丁变化的质量比为(30g-14g):(50g-20g)=8:15,说法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由图可知,甲反应前后质量减少14g,是反应物;乙反应前后质量减少16g,是反应物,丙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可能是催化剂或不参与反应的杂质;丁反应前后质量增加30g,是生成物;该反应可以表示为:甲+乙→丁。
8.(2020·凉山)某物质1.6克在空气中充分燃烧共生成4.4克二氧化碳和3.6克水。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该物质中一定含有氧元素; ②该物质中一定不含氧元素; ③该物质中一定含有碳、氢元素; ④该物质的一个分子中碳、氢原子的个数比为1:4; ⑤该物质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②③④⑤
【答案】B
【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某物质1.6克在空气中充分燃烧共生成4.4克二氧化碳和3.6克水,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故该物质中一定含C、H元素,
4.4g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质量为: ;
3.6g水中氢元素的质量为: ,
1.2g+0.4g=1.6g,故该物质中一定不含氧元素;故①不符合题意;②③符合题意;
④设该物质的化学式为:CxHy,12x:y=1.2g:0.4g,x:y=1:4,该物质的一个分子中碳、氢原子的个数比为1:4,符合题意;
⑤该物质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4=3:1,故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不符合题意。故正确的是:②③④。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计算出参加反应氧气的质量。
再根据化学式计算出二氧化碳,水中氧元素的质量,与参加反应氧气的质量比较,判断原物质是否含有氧元素;
根据在化学式中,元素的质量比等于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与原子个数的乘积之比,推导出物质的化学式,计算出碳、氢原子的个数比。
9.(2020·安顺)2020年5月5日,配置有氢氧发动机的长征五号B火箭,搭载我国新一代载人试验飞船顺利升空,飞船成功返回。从变化观念和平衡思想认识反应: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氢气和氧气混合生成水
B.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化合价改变
C.2g氢气和1g氧气反应生成3g水
D.氢气和氧气反应吸收热量
【答案】B
【知识点】化学方程式的概念、读法和含义
【解析】【解答】A. 氢气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才能生成水,故不符合题意;
B.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氢、氧元素由游离态变为化合态,化合价一定发生了改变,故符合题意;
C. 设2g氢气消耗氧气的质量为x,参加反应的氢气与氧气的质量比为:4:32=2g:x,x=16g,故氢气剩余,不可能生成3g水,故不符合题意;
D. 氢气燃烧,放出大量的热,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氢气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才能发生化学反应。
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规定为零。
C、根据氢气与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
D、氢气燃烧,会放热。
10.(2020·潮阳模拟)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戊五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变化量如图所示(图中正数表示物质质量的增加量,负数表示物质质量的减少量,0表示物质质量不变),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反应可能属于置换反应
B.戊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参加反应的乙、丙的质量比一定为48:23
D.该反应中甲、丁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一定为44:27
【答案】D
【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若甲和丁、乙和丙中都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则反应为置换反应,若不是,则不属于置换,不符合题意;
B. 戊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是杂质,不符合题意;
C. 参加反应的乙、丙的质量比一定为48:23,不符合题意;
D.因不能确定各物质的分子个数关系,所以不能计算出各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所给图示所给物质增加还是减少确定反应物和生成物,质量不变的可能为催化剂 ,再结合置换反应定义、各物质的质量关系判断。
11.(2020·邹平模拟)在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的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丁一定是化合物
B.丙一定是这个反应的催化剂
C.该反应可能是碳酸钙的分解
D.参加反应的甲的质量一定等于生成的丁和乙的质量之和
【答案】D
【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根据反应前后各物质质量变化,该反应可表示为甲=乙+丁,丙的质量不变,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A.丁是生成物,可能是单质,也可能是化合物,故A不符合题意;
B.丙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可能是这个反应的催化剂,故B不符合题意;
C.该反应是在密闭容器中进行的,碳酸钙分解需要高温条件,故C不符合题意;
D.该反应时分解反应,参加反应的甲的质量等于生成的丁和乙的质量之和,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化学反应都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对比反应前后,质量减少的是反应物,质量增加的是生成物,质量不变的可能是这个反应的催化剂。
12.(2020·珠海模拟)实验中有些变化虽然是“<”或“>”的,但仍然符合质量守恒定律,其中不符合的是(  )
A.铜丝的质量为m g,在火焰上灼烧后的质量为n g,则m<n
B.木炭的质量为m g,在火焰上灼烧后所有灰烬的质量为n g,则m>n
C.浓盐酸的质量为m g,敞口放置于空气中一段时间后质量为n g,则m>n
D.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为m g,敞口放置于空气中一段时间后质量为n g,则m<n
【答案】C
【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解:A. 铜丝在火焰上灼烧后,会与空气中的氧气化合生成CuO黑色固体,质量增加,m<n,符合质量守恒定律,故不符合题意;
B. 木炭在火焰上灼烧后,会与空气中的氧气化合生成CO2气体,灰烬的质量n<m,符合质量守恒定律,故不符合题意;
C. 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敞口放置于空气中一段时间后质量会减小,则m>n,没有发生化学反应,其质量变化与质量守恒定律无关,故符合题意;
D. 氢氧化钠溶液敞口放置于空气中可以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使质量增加,则m<n,符合质量守恒定律,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化学反应一定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13.(2020·南宁模拟)一定质量的某有机化合物完全燃烧,生成4.4gCO2和3.6gH2O,另取6.4g该有机化合物在O2中完全燃烧,消耗9.6gO2,该有机化合物的化学式可能是(  )
A.C2H4 B.CH4O C.CH4 D.C2H4O
【答案】B
【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该有机化合物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第二次反应中反应物的质量和为6.4g+9.6g=16g,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生成的CO2和H2O的质量和为16g,根据生成的CO2和H2O的质量比4.4:3.6可以计算出CO2和H2O的质量分别为8.8g、7.2g,8.8g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质量为:,7.2g水中氢元素的质量为:,有机物中氧元素的质量为6.4g-2.4g-0.8g=3.2g,有机物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2.4g:0.8g: 3.2g=3:1:4。碳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2,氢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氧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6,所以有机化合物中碳、氢、氧原子个数比为1:4:1,故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元素的质量守恒进行计算,要注意氧元素的质量变化可能是由空气中的氧气引起的。
二、填空题
14.(2020·平邑模拟)目前,抗击新冠肺炎是全人类面临的共同战役。加强防控,注意消毒是阻击新冠肺炎蔓延的有效措施。其中,二氧化氯(ClO2)是一种高效、安全的消毒剂。
(1)利用氯酸钠(NaClO3)可制备ClO2,NaClO3中氯元素的化合价是   。
(2)工业上生产NaClO3的化学方程式为:2ClO2+2X Cl2↑+2NaClO2,则X的化学式为   。
(3)在一定条件下,ClO2与氰化氢(HCN)反应(未配平)的微观示意图如图。
“ ”表示的物质的化学式为   。
【答案】(1)+5
(2)NaCl
(3)CO2
【知识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
【解析】【解答】(1)在NaClO3中Na的化合价为+1,O的化合价为﹣2,设氯元素的化合价为x,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可得:(+1)+x+(﹣2)×3=0,x=+5,氯元素的化合价为+5价;(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反应前Cl:2,O:4;反应后Na:2,Cl:4,O:4,X前有系数2,故X的化学式为NaCl;(3)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ClO2与氰化氢(HCN)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的方程式是 ,则“ ”表示的物质的化学式是:CO2。
【分析】(1)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分析
(2)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分析
(3)根据物质的微观构成分析
15.(2019九上·南关月考)请用质量守恒定律有关的知识来回答下列问题。
(1)铜粉在空气中加热后,生成物的质量要比原来铜粉质量   ;
(2)将l0gA和足量B混合加热至恰好完全反应,生成8gC和4gD,则B的质最为   g:
(3)将蔗糖隔绝空气加热只得到黑色的炭和水,则可知蔗糖中含有的元素是   (写符号),推断的依据是   .
【答案】(1)增加
(2)2
(3)C、H、O;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
【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1)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铜和氧气在加热条件下生成氧化铜,铜粉在空气中加热后,生成物的质量要比原来铜粉质量增加;(2)将l0gA和足最B混合加热至恰好完全反应,生成8gC和4g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B的质量=8gC+4g-10g=2g;(3)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将蔗糖隔绝空气加热只得到黑色的炭和水,即反应后的元素有碳、氢、氧,则可知蔗糖中含有的元素是C、H、O。
【分析】(1)根据铜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分析;
(2)根据反应前后质量总和不变分析;
(3)根据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分析。
三、综合题
16.(2020·番禺模拟)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学习的特点。
(1)甲、乙、丙、丁表示四种物质,它们的微观示意图如表所示:
物质 甲 乙 丙 丁
微观示 意图
①一个丙分子共有   个原子。
②甲、乙、丙、丁四种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和   (写化学式)。
(2)工业上使用一种国产低温催化剂生产氢气的反应过程如图所示:
①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②参加反应的 与 分子个数之比为   。
【答案】(1)9;CO;H2O
(2)CO+H2O H2+CO2;1:1
【知识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解:(1)由题意可知,一氧化碳和氢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了乙醇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CO+4H2 C2H5OH+H2O,①由微粒的构成可知,一个丙分子是由9个原子构成的;②甲、乙、丙、丁四种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CO、H2O;
(2)由微观反应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由水和一氧化碳在低温催化剂的作用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氢气,化学方程式为:CO+H2O H2+CO2。①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H2O H2+CO2。②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水分子与一氧化碳分子的个数比为1:1;
故答案为:(1)①9;CO、H2O;(2)①CO+H2O H2+CO2。②1:1
【分析】(1)根据丙的微观构成分析
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分析
(2)根据具体的原子和微观反应图分析
17.(2019九上·昌图月考)在学习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时,我们曾经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反应后天平的指针   (“偏左“偏右”“不变”),原因是   ,图甲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是   。
(2)图乙中在实验设计时,锥形瓶底放层细沙的原因是   ;玻璃管上方系一瘪气球的目的是   。
(3)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一定不变的是    (填序号) 。
①原子种类 ②原子数目 ③分子种类 ④分子数目 ⑤元素种类 ⑥物质总质量
【答案】(1)偏右;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扩散到空气中;
(2)防止锥形瓶底部因受热不均而炸裂;平衡瓶内外气压,防止橡皮塞被弹出
(3)①②⑤⑥
【知识点】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解析】【解答】(1)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图甲中反应后天平的指针偏右,原因是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扩散到空气中,使反应后容器内物质的质量减少,图甲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2)磷燃烧时会放出大量的热,图乙中,在实验设计时,锥形瓶底放层细沙的原因是防止锥形瓶底部因受热不均而炸裂;磷燃烧时,瓶内气体受热膨胀,瓶内压强增大,玻璃管上方系一瘪气球的目的是平衡瓶内外气压,防止橡皮塞被弹出;(3)化学反应的过程是旧的分子分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改变,原子的种类不变,元素是质子数相同的同类原子的总称,化学反应前后,一定不变的是①原子种类②原子数目⑤元素种类 ⑥物质总质量。故填①②⑤⑥。
【分析】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时,如果涉及到气体,要在密闭容器内进行。
18.(2019九上·马山月考)某校学生用下如图的实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同学们观察到镁条在空气中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产生大量白烟弥漫到空气中,最后一些白色固体掉落在石棉网上。
(1)同学们通过称量发现:在石棉网上收集到产物的质量小于镁条的质量。你认为出现该实验结果的原因可能是   。
(2)小红按如图装置改进实验,验证了质量守恒定律,还发现产物中有少量黄色固体。
(提出问题)黄色固体是什么?
(查阅资料)①氧化镁为白色固体;②镁能与氮气剧烈反应生成黄色的氮化镁固体;③氮化镁可与水剧烈反应产生氨气,氨气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
(做出猜想)黄色固体是Mg3N2。
(实验探究)请设计实验,验证猜想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黄色固体是Mg3N2
(3)(反思与交流)
①氮化镁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是   ;
②写出镁条燃烧生成氮化镁的化学方程式   ;
③空气中N2的含量远大于O2的含量,可是镁条在空气中燃烧产物MgO却远多于Mg3N2,合理的解释是    ;
④从镁条能在氮气中燃烧、钠能在氯气中燃烧的实验事实,你对燃烧条件有了什么新的认识?请写出一种:   。
【答案】(1)大量白烟弥漫到空气中,导致生成物没有完全收集在石棉网上
(2)取少量黄色固体于试管中,加入适量水;产生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3)-3;3Mg+N2 Mg3N2;相同条件下,镁更容易和氧气反应;燃烧不一定需要氧气
【知识点】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解析】【解答】(1)同学们通过称量发现:在石棉网上收集到产物的质量小于镁条的质量。出现该实验结果的原因可能是大量白烟弥漫到空气中,导致生成物没有完全收集在石棉网上;(2)实验探究:根据“氮化镁可与水剧烈反应产生氨气,氨气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可知,取少量黄色固体于试管中,加入适量水,产生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说明黄色固体是Mg3N2,实验过程如下所示: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取少量黄色固体于试管中,加入适量水 产生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黄色固体是Mg3N2
反思与交流:①氮化镁中,镁元素显+2价,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知,氮元素的化合价是-3价;②镁条燃烧生成氮化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Mg+N2 Mg3N2;③空气中N2的含量远大于O2的含量,可是镁条在空气中燃烧产物MgO却远多于Mg3N2,合理的解释是相同条件下,镁更容易和氧气反应;④从镁条能在氮气中燃烧、钠能在氯气中燃烧的实验事实,说明燃烧不一定需要氧气参加。
【分析】(1)根据镁条燃烧生成的氧化镁会逸散到空气中分析
(2)根据氮化镁可与水剧烈反应产生氨气,氨气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分析;
(3)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分析
根据镁和氮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氮化镁分析
根据反应物的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分析
四、计算题
19.(2019九上·黔南期末)把4g硫粉放在给定质量的氧气中燃烧,有关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编号 ① ② ③
O2的质量(g) 3 4 6
SO2的质量(g) 6    
(1)第一次实验中,参加反应的S的质量为   g。
(2)第二次实验中,参加反应的S的质量、O2的质量与生成的SO2的质量比是:   。
(3)计算第三次试验中生成SO2的质量。
【答案】(1)3
(2)1:1:2
(3)6g氧气完全反应应消耗6g硫,但题中只有4g硫,故参加反应的氧气质量为4g,则生成二氧化硫的质量为8g
【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1) 由方程式知硫和氧气参加反应的质量比为1:1,所以第一次实验中,参加反应的S的质量为3g;
(2) 由方程程式知,硫、氧气、二氧化硫的质量比为1:1:2,所以第二次实验中,参加反应的S的质量、O2的质量与生成的SO2的质量比是 1:1:2;
【分析】根据硫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硫的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分析,根据方程式确定各物质间的质量比,再按要求回答问题。
1 / 1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
一、单选题
1.(2020·衡阳)“84消毒液”可用于新冠状病毒肺炎的防疫,制备其主要成分次氯酸钠( NaClO)的化学方程式为: 。则X的化学式是(  )
A.ClO2 B.H2 C.H2O D.Na2O
2.(2020·昆明)从下图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中,获得的信息错误的是(  )
A.参加反应的一种物质的化学式为C2H4
B.该反应的生成物为混合物
C.参加反应的两种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1:1
D. 中碳、氢、氧原子个数比为2:6:1
3.(2020·海南模拟)一定条件下,甲、乙混合后发生化学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变化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物质 甲 乙 丙 丁
反应前的质量/g 50 0.5 0 0
反应后的质量/g 23 X 24 3
A.X的值等于0 B.甲一定是化合物
C.丙和丁的质量变化比为8:1 D.该反应是分解反应
4.(2020·无锡)元素钴(Co)有多种化合价,将9.3gCo(OH)2在空气中加热至290℃时完全脱水,得到8.3g钴的氧化物,该氧化物的化学式是(  )
A.CoO B.CoO3 C.Co2O3 D.Co3O4
5.(2020·广西)在反应 中,28gA与一定质量的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88gC。若C、D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22:9,则A与B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  )
A.7:8 B.8:7 C.7:24 D.24:7
6.(2020·宜昌)某密闭容器中只有乙、丙、丁三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了一个化学反应,容器中乙、丙、丁的质量随甲的质量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a的值为12
B.丁属于化合物
C.当丁为5g时,容器中乙的质量为11g
D.当甲为2g时,容器中丙与丁的质量之比为12:5
7.(2020·自贡)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反应前后的质量关系如图表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B.甲可能是化合物
C.丙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D.反应前后乙和丁变化的质量比为8:15
8.(2020·凉山)某物质1.6克在空气中充分燃烧共生成4.4克二氧化碳和3.6克水。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该物质中一定含有氧元素; ②该物质中一定不含氧元素; ③该物质中一定含有碳、氢元素; ④该物质的一个分子中碳、氢原子的个数比为1:4; ⑤该物质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②③④⑤
9.(2020·安顺)2020年5月5日,配置有氢氧发动机的长征五号B火箭,搭载我国新一代载人试验飞船顺利升空,飞船成功返回。从变化观念和平衡思想认识反应: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氢气和氧气混合生成水
B.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化合价改变
C.2g氢气和1g氧气反应生成3g水
D.氢气和氧气反应吸收热量
10.(2020·潮阳模拟)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戊五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变化量如图所示(图中正数表示物质质量的增加量,负数表示物质质量的减少量,0表示物质质量不变),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反应可能属于置换反应
B.戊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参加反应的乙、丙的质量比一定为48:23
D.该反应中甲、丁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一定为44:27
11.(2020·邹平模拟)在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的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丁一定是化合物
B.丙一定是这个反应的催化剂
C.该反应可能是碳酸钙的分解
D.参加反应的甲的质量一定等于生成的丁和乙的质量之和
12.(2020·珠海模拟)实验中有些变化虽然是“<”或“>”的,但仍然符合质量守恒定律,其中不符合的是(  )
A.铜丝的质量为m g,在火焰上灼烧后的质量为n g,则m<n
B.木炭的质量为m g,在火焰上灼烧后所有灰烬的质量为n g,则m>n
C.浓盐酸的质量为m g,敞口放置于空气中一段时间后质量为n g,则m>n
D.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为m g,敞口放置于空气中一段时间后质量为n g,则m<n
13.(2020·南宁模拟)一定质量的某有机化合物完全燃烧,生成4.4gCO2和3.6gH2O,另取6.4g该有机化合物在O2中完全燃烧,消耗9.6gO2,该有机化合物的化学式可能是(  )
A.C2H4 B.CH4O C.CH4 D.C2H4O
二、填空题
14.(2020·平邑模拟)目前,抗击新冠肺炎是全人类面临的共同战役。加强防控,注意消毒是阻击新冠肺炎蔓延的有效措施。其中,二氧化氯(ClO2)是一种高效、安全的消毒剂。
(1)利用氯酸钠(NaClO3)可制备ClO2,NaClO3中氯元素的化合价是   。
(2)工业上生产NaClO3的化学方程式为:2ClO2+2X Cl2↑+2NaClO2,则X的化学式为   。
(3)在一定条件下,ClO2与氰化氢(HCN)反应(未配平)的微观示意图如图。
“ ”表示的物质的化学式为   。
15.(2019九上·南关月考)请用质量守恒定律有关的知识来回答下列问题。
(1)铜粉在空气中加热后,生成物的质量要比原来铜粉质量   ;
(2)将l0gA和足量B混合加热至恰好完全反应,生成8gC和4gD,则B的质最为   g:
(3)将蔗糖隔绝空气加热只得到黑色的炭和水,则可知蔗糖中含有的元素是   (写符号),推断的依据是   .
三、综合题
16.(2020·番禺模拟)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学习的特点。
(1)甲、乙、丙、丁表示四种物质,它们的微观示意图如表所示:
物质 甲 乙 丙 丁
微观示 意图
①一个丙分子共有   个原子。
②甲、乙、丙、丁四种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和   (写化学式)。
(2)工业上使用一种国产低温催化剂生产氢气的反应过程如图所示:
①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②参加反应的 与 分子个数之比为   。
17.(2019九上·昌图月考)在学习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时,我们曾经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反应后天平的指针   (“偏左“偏右”“不变”),原因是   ,图甲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是   。
(2)图乙中在实验设计时,锥形瓶底放层细沙的原因是   ;玻璃管上方系一瘪气球的目的是   。
(3)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一定不变的是    (填序号) 。
①原子种类 ②原子数目 ③分子种类 ④分子数目 ⑤元素种类 ⑥物质总质量
18.(2019九上·马山月考)某校学生用下如图的实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同学们观察到镁条在空气中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产生大量白烟弥漫到空气中,最后一些白色固体掉落在石棉网上。
(1)同学们通过称量发现:在石棉网上收集到产物的质量小于镁条的质量。你认为出现该实验结果的原因可能是   。
(2)小红按如图装置改进实验,验证了质量守恒定律,还发现产物中有少量黄色固体。
(提出问题)黄色固体是什么?
(查阅资料)①氧化镁为白色固体;②镁能与氮气剧烈反应生成黄色的氮化镁固体;③氮化镁可与水剧烈反应产生氨气,氨气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
(做出猜想)黄色固体是Mg3N2。
(实验探究)请设计实验,验证猜想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黄色固体是Mg3N2
(3)(反思与交流)
①氮化镁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是   ;
②写出镁条燃烧生成氮化镁的化学方程式   ;
③空气中N2的含量远大于O2的含量,可是镁条在空气中燃烧产物MgO却远多于Mg3N2,合理的解释是    ;
④从镁条能在氮气中燃烧、钠能在氯气中燃烧的实验事实,你对燃烧条件有了什么新的认识?请写出一种:   。
四、计算题
19.(2019九上·黔南期末)把4g硫粉放在给定质量的氧气中燃烧,有关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编号 ① ② ③
O2的质量(g) 3 4 6
SO2的质量(g) 6    
(1)第一次实验中,参加反应的S的质量为   g。
(2)第二次实验中,参加反应的S的质量、O2的质量与生成的SO2的质量比是:   。
(3)计算第三次试验中生成SO2的质量。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前出现了2个钠原子、2个氧原子、2个氢原子和2个氯原子,反应后出现了2个钠原子、2个氯原子和1个氧原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尚缺的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存在于X中,则X的化学式为H2O,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个数不变分析。
2.【答案】B
【知识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
【解析】【解答】A. 从图中可知,有一种反应物分子中碳氢原子比为2:4,因此该反应物分子式为C2H4,故正确,不合题意;
B. 该反应的生成物是乙醇,乙醇为纯净物,故错误,符合题意;
C. 可从图中看出2个C2H4分子和2个H2O分子生成了2个C2H5OH分子,因此反应物的分子个数比为1:1,故正确,不合题意;
D. 该反应的生成物是乙醇,一个乙醇分子由2个C原子,6个H原子和1个O原子构成,故正确,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首先要对模型图进行观察,分析物质的微观构成、物质的类别,再找出物质之间的微粒数目关系,写出反应的方程式,然后再对题中各问加以分析解答。
3.【答案】A
【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根据以上分析可知:A、X的值等于 0.5,故A符合题意;
B、甲发生分解反应,故甲一定是化合物,故B不符合题意;
C、丙和丁的质量变化比为24:3= 8:1,故C不符合题意;
D、该反应是:甲→丙+丁,是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物质的反应,属于分解反应,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反应后质量增多的物质是生成物,质量减少的物质是反应物,差量是生成的质量或参加反应的质量。根据质量守恒定律,50g+0.5g+0g+0g=23g+X+24g+3g,X=0.5。甲是反应物,参加反应的质量为:50g-23g=27g,乙的质量不变,既不是反应物,也不是生成物。丙是生成物,生成丙的质量为24g,丁是生成物,生成丁的质量为3g。该反应是:甲→丙+丁。首先根据反应前后的差量确定出物质是反应物还是生成物,然后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判断待测物质是反应物还是生成物,问题即可迎刃而解。
4.【答案】C
【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由化学式可知9.3gCo(OH)2中和氧化钴中钴元素质量相等,Co元素的质量为:9.3g× ,
则钴的氧化物中氧元素的质量为:8.3g-5.9g=2.4g 即Co与O的原子个数比为: ≈2:3,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元素质量为物质质量×元素质量分数及元素质量比为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分析。
5.【答案】A
【知识点】化学方程式的概念、读法和含义;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解:设C相对分子质量22,D相对分子质量9,设D质量为x,
根据质量守恒B质量为88g+36g-28g=96g,设A相对分子质量y与B的相对分子质量为z,则;
故答案为:A。
【分析】先根据题目中化学方程式,C、D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计算出生成88gC的同时,生成D的质量。
再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物质的质量=反应后物质的质量,计算出参加反应B 的质量。
最后,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出A与B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
6.【答案】D
【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所以10g+6g+10g=8g+a+6g+0g,丁的质量a的值为12,选项不符合题意;
B、质量增加的是生成物,甲的质量增加8g,是生成物;丁的质量减少10g,是反应物,乙的质量增加2g,是生成物,反应的表达式为:丁→甲+乙,丁属于化合物,选项不符合题意;
C、由上述分析可知,乙和丁的质量比为2:10,当丁为5g时,反应掉的丁为5g,容器中乙的质量增加1g,乙的总质量为11g,选项不符合题意;
D、甲和丁的质量比为8:10,当甲为2g时,反应掉丁的质量为2.5g,剩余丁的质量为7.5g,容器中,丙与丁的质量之比为6:7.5=4:5,选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在化学反应中,质量增大的是生成物,质量减小的是反应物,质量不变的是催化剂或不参加反应,据此分析
7.【答案】C
【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该反应的反应物是两种,生成物是一种,符合化合反应“多变一”的特点,属于化合反应,说法不符合题意;
B.甲是化合反应的反应物,可能是化合物,也可能是单质,说法不符合题意;
C.丙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或不参与反应的杂质,选项说法符合题意;
D.反应前后乙和丁变化的质量比为(30g-14g):(50g-20g)=8:15,说法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由图可知,甲反应前后质量减少14g,是反应物;乙反应前后质量减少16g,是反应物,丙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可能是催化剂或不参与反应的杂质;丁反应前后质量增加30g,是生成物;该反应可以表示为:甲+乙→丁。
8.【答案】B
【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某物质1.6克在空气中充分燃烧共生成4.4克二氧化碳和3.6克水,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故该物质中一定含C、H元素,
4.4g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质量为: ;
3.6g水中氢元素的质量为: ,
1.2g+0.4g=1.6g,故该物质中一定不含氧元素;故①不符合题意;②③符合题意;
④设该物质的化学式为:CxHy,12x:y=1.2g:0.4g,x:y=1:4,该物质的一个分子中碳、氢原子的个数比为1:4,符合题意;
⑤该物质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4=3:1,故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不符合题意。故正确的是:②③④。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计算出参加反应氧气的质量。
再根据化学式计算出二氧化碳,水中氧元素的质量,与参加反应氧气的质量比较,判断原物质是否含有氧元素;
根据在化学式中,元素的质量比等于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与原子个数的乘积之比,推导出物质的化学式,计算出碳、氢原子的个数比。
9.【答案】B
【知识点】化学方程式的概念、读法和含义
【解析】【解答】A. 氢气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才能生成水,故不符合题意;
B.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氢、氧元素由游离态变为化合态,化合价一定发生了改变,故符合题意;
C. 设2g氢气消耗氧气的质量为x,参加反应的氢气与氧气的质量比为:4:32=2g:x,x=16g,故氢气剩余,不可能生成3g水,故不符合题意;
D. 氢气燃烧,放出大量的热,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氢气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才能发生化学反应。
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规定为零。
C、根据氢气与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
D、氢气燃烧,会放热。
10.【答案】D
【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若甲和丁、乙和丙中都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则反应为置换反应,若不是,则不属于置换,不符合题意;
B. 戊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是杂质,不符合题意;
C. 参加反应的乙、丙的质量比一定为48:23,不符合题意;
D.因不能确定各物质的分子个数关系,所以不能计算出各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所给图示所给物质增加还是减少确定反应物和生成物,质量不变的可能为催化剂 ,再结合置换反应定义、各物质的质量关系判断。
11.【答案】D
【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根据反应前后各物质质量变化,该反应可表示为甲=乙+丁,丙的质量不变,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A.丁是生成物,可能是单质,也可能是化合物,故A不符合题意;
B.丙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可能是这个反应的催化剂,故B不符合题意;
C.该反应是在密闭容器中进行的,碳酸钙分解需要高温条件,故C不符合题意;
D.该反应时分解反应,参加反应的甲的质量等于生成的丁和乙的质量之和,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化学反应都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对比反应前后,质量减少的是反应物,质量增加的是生成物,质量不变的可能是这个反应的催化剂。
12.【答案】C
【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解:A. 铜丝在火焰上灼烧后,会与空气中的氧气化合生成CuO黑色固体,质量增加,m<n,符合质量守恒定律,故不符合题意;
B. 木炭在火焰上灼烧后,会与空气中的氧气化合生成CO2气体,灰烬的质量n<m,符合质量守恒定律,故不符合题意;
C. 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敞口放置于空气中一段时间后质量会减小,则m>n,没有发生化学反应,其质量变化与质量守恒定律无关,故符合题意;
D. 氢氧化钠溶液敞口放置于空气中可以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使质量增加,则m<n,符合质量守恒定律,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化学反应一定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13.【答案】B
【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该有机化合物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第二次反应中反应物的质量和为6.4g+9.6g=16g,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生成的CO2和H2O的质量和为16g,根据生成的CO2和H2O的质量比4.4:3.6可以计算出CO2和H2O的质量分别为8.8g、7.2g,8.8g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质量为:,7.2g水中氢元素的质量为:,有机物中氧元素的质量为6.4g-2.4g-0.8g=3.2g,有机物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2.4g:0.8g: 3.2g=3:1:4。碳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2,氢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氧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6,所以有机化合物中碳、氢、氧原子个数比为1:4:1,故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元素的质量守恒进行计算,要注意氧元素的质量变化可能是由空气中的氧气引起的。
14.【答案】(1)+5
(2)NaCl
(3)CO2
【知识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
【解析】【解答】(1)在NaClO3中Na的化合价为+1,O的化合价为﹣2,设氯元素的化合价为x,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可得:(+1)+x+(﹣2)×3=0,x=+5,氯元素的化合价为+5价;(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反应前Cl:2,O:4;反应后Na:2,Cl:4,O:4,X前有系数2,故X的化学式为NaCl;(3)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ClO2与氰化氢(HCN)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的方程式是 ,则“ ”表示的物质的化学式是:CO2。
【分析】(1)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分析
(2)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分析
(3)根据物质的微观构成分析
15.【答案】(1)增加
(2)2
(3)C、H、O;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
【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1)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铜和氧气在加热条件下生成氧化铜,铜粉在空气中加热后,生成物的质量要比原来铜粉质量增加;(2)将l0gA和足最B混合加热至恰好完全反应,生成8gC和4g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B的质量=8gC+4g-10g=2g;(3)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将蔗糖隔绝空气加热只得到黑色的炭和水,即反应后的元素有碳、氢、氧,则可知蔗糖中含有的元素是C、H、O。
【分析】(1)根据铜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分析;
(2)根据反应前后质量总和不变分析;
(3)根据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分析。
16.【答案】(1)9;CO;H2O
(2)CO+H2O H2+CO2;1:1
【知识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解:(1)由题意可知,一氧化碳和氢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了乙醇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CO+4H2 C2H5OH+H2O,①由微粒的构成可知,一个丙分子是由9个原子构成的;②甲、乙、丙、丁四种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CO、H2O;
(2)由微观反应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由水和一氧化碳在低温催化剂的作用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氢气,化学方程式为:CO+H2O H2+CO2。①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H2O H2+CO2。②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水分子与一氧化碳分子的个数比为1:1;
故答案为:(1)①9;CO、H2O;(2)①CO+H2O H2+CO2。②1:1
【分析】(1)根据丙的微观构成分析
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分析
(2)根据具体的原子和微观反应图分析
17.【答案】(1)偏右;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扩散到空气中;
(2)防止锥形瓶底部因受热不均而炸裂;平衡瓶内外气压,防止橡皮塞被弹出
(3)①②⑤⑥
【知识点】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解析】【解答】(1)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图甲中反应后天平的指针偏右,原因是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扩散到空气中,使反应后容器内物质的质量减少,图甲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2)磷燃烧时会放出大量的热,图乙中,在实验设计时,锥形瓶底放层细沙的原因是防止锥形瓶底部因受热不均而炸裂;磷燃烧时,瓶内气体受热膨胀,瓶内压强增大,玻璃管上方系一瘪气球的目的是平衡瓶内外气压,防止橡皮塞被弹出;(3)化学反应的过程是旧的分子分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改变,原子的种类不变,元素是质子数相同的同类原子的总称,化学反应前后,一定不变的是①原子种类②原子数目⑤元素种类 ⑥物质总质量。故填①②⑤⑥。
【分析】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时,如果涉及到气体,要在密闭容器内进行。
18.【答案】(1)大量白烟弥漫到空气中,导致生成物没有完全收集在石棉网上
(2)取少量黄色固体于试管中,加入适量水;产生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3)-3;3Mg+N2 Mg3N2;相同条件下,镁更容易和氧气反应;燃烧不一定需要氧气
【知识点】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解析】【解答】(1)同学们通过称量发现:在石棉网上收集到产物的质量小于镁条的质量。出现该实验结果的原因可能是大量白烟弥漫到空气中,导致生成物没有完全收集在石棉网上;(2)实验探究:根据“氮化镁可与水剧烈反应产生氨气,氨气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可知,取少量黄色固体于试管中,加入适量水,产生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说明黄色固体是Mg3N2,实验过程如下所示: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取少量黄色固体于试管中,加入适量水 产生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黄色固体是Mg3N2
反思与交流:①氮化镁中,镁元素显+2价,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知,氮元素的化合价是-3价;②镁条燃烧生成氮化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Mg+N2 Mg3N2;③空气中N2的含量远大于O2的含量,可是镁条在空气中燃烧产物MgO却远多于Mg3N2,合理的解释是相同条件下,镁更容易和氧气反应;④从镁条能在氮气中燃烧、钠能在氯气中燃烧的实验事实,说明燃烧不一定需要氧气参加。
【分析】(1)根据镁条燃烧生成的氧化镁会逸散到空气中分析
(2)根据氮化镁可与水剧烈反应产生氨气,氨气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分析;
(3)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分析
根据镁和氮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氮化镁分析
根据反应物的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分析
19.【答案】(1)3
(2)1:1:2
(3)6g氧气完全反应应消耗6g硫,但题中只有4g硫,故参加反应的氧气质量为4g,则生成二氧化硫的质量为8g
【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1) 由方程式知硫和氧气参加反应的质量比为1:1,所以第一次实验中,参加反应的S的质量为3g;
(2) 由方程程式知,硫、氧气、二氧化硫的质量比为1:1:2,所以第二次实验中,参加反应的S的质量、O2的质量与生成的SO2的质量比是 1:1:2;
【分析】根据硫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硫的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分析,根据方程式确定各物质间的质量比,再按要求回答问题。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