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选择的证明
达尔文
【教学目标】
1.解读文本,掌握其主要內容。
2.感受文中所体现的理性、严谨的科学精神。
3.提升阅读科学论著的思维能力。
【重点】
理解文章基本观点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把握整体思路,体会严密的论证逻辑。
【难点】
感受达尔文在科学研究中表现出的严谨的科学精神与态度。
一、导入
从自然进化到人类文明,从生命起源到宇宙探究,科学探索是求真的事业,推动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人类对自然的认识不断深化东西方都形成了自己的科学传统科学精神逐渐成为不同文化的共识。
学习自然科学论著,感受科学精神让我们热爱科学,走进科学的殿堂,崇尚科学。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达尔文的《自然选择的证明》,共同探索科学的奥秘。
1.写作背景
达尔文年轻的时候,正是生物学领域处于“神创论”与生物进化论思潮激烈斗争的时期,也是英国资产阶级完成工业革命、进一步扩张海外殖民地时期,英国政府派遣大量舰船和探险队到各地进行探险和科学考察。1831年,达尔文以自然科学家的身份参加了比格尔号军舰为期五年的环球考察,考察大陆海岸沿线的动植物、地质地貌情况,并且搜集了大量资料。1836年回国后,达尔文以进化论的观点研究、整理科学考察的资料,经过二十多年的不懈努力,于1859年出版了震惊学术界的《物种起源》一书。
2.作者介绍
查尔斯·罗伯特·达尔文(1809-1882),英国博物学家,进化论的奠基人。早年乘坐贝格尔号舰进行了历时5年的环球航行,对动植物和地质结构等进行了大量的观察和采集。1859年出版《物种起源》,提出了生物进化论学说,从而摧毁了各种唯心的神造论以及物种不变论。恩格斯将“进化论”列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其他两个是细胞学说、能量守恒转化定律),对人类有杰出的贡献。
代表作品:《物种起源》《动物和植物在家养下的变异》等。
3.题目解说
本文节选自《物种起源·综述和结论》,题目是编者加的。“自然选择”是证明的对象,“证明”是文章的主体内容。
二、预习
1.成语
不胜枚举:不能一个个地列举出来,形容同一类的人或事物很多。
循序渐进:学习、工作等按照一定的步骤逐渐深入或提高。
不可或缺:表示非常重要,不能有一点点的缺失,不能少一点。
大惊小怪:形容对没有什么了不起的事情过分惊讶。
叹为观止:指赞美所见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
2.判断下面句子中加点字的读音、写法和成语运用的正误,并改正。
自然界的一切设计,就我们所知,并不是绝对完美无缺的,既使是我们的眼睛也不例外。或许其中的一些构造甚至不合情理,对此你也不必惊奇。为了抵御(yù)外敌,蜜蜂舍身刺敌;大量雄蜂的产生,却仅为单纯的交配,交配结束便被它们能育的姊妹们杀死;枞树花粉惊人地浪费;蜂后对于其能育的女儿们存有本能的仇视;姬蜂在毛虫体内求食;以及诸如此类的其他例子:都不足挂齿。
【答案】既—即 不足挂齿—不足为奇
3.填入下面两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1)如果动植物确有变异,________,它们为什么不会通过自然选择将其保存和积聚起来,即所谓最适者生存呢?
①不管这一变异是多么微小和缓慢,只要其变异或个体差异在某一方面有益于自身发展
②只要其变异或个体差异在某一方面有益于自身发展,不管这一变异是多么微小和缓慢
(2)花和果实由于有绿叶相衬,其色彩更为艳丽、醒目,更易被昆虫________,而种子也会被鸟类散布开去。
③发现、光顾并传粉 ④光顾、发现并传粉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A [第一句中,通过关联词“不管”“只要”进行判断,应选①;第二句按照逻辑关系,应先“发现”后“光顾”,选③。故选A。]
4.指出下面句子中的语病,并改正。
每个物种由于都有按照几何级数过度繁殖的趋向,而且各个物种中变异了的后代,可以通过其习性及构造的多样化去占据自然条件下多种多样的生活场所,以满足数量不断增加的需要,所以自然选择的结果就更倾向于保存物种中那些最为歧异的后代。
【答案】
“每个物种由于都有按照几何级数过度繁殖的趋向”关联词语“由于”位置不当,应改为“由于每个物种都有按照几何级数过度繁殖的趋向”。
三、研读
1.初读感知
本文阐述了生物进化论的基本原理“适者生存,择优弃劣”,用大量的事实论述了有关生物进化的基本法则,并多角度批驳了特创论的荒谬,表现了作者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
①变种的特点
②地质记录
2.如何理解“我们可望在自然条件下看到生物的变异”中的“可望”一词?
“可望”是有希望,可能的意思,说明自然条件下的变异并没有确凿的证据,只是有这种可能,用“可望”符合实际情况。
3.如何理解“在一定程度上,我们可以理解为什么自然界处处充满着美,这很大一部分归功于自然选择”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在一定程度上”“很大一部分”是表示程度范围的词语,作者运用这些词语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
4.第三自然段中的“某一地区内已经产生了归入同一属内的许多物种,并且这些物种现在仍很繁盛,仍会有那么多的变种存在”论证什么内容?
物种只是特征显著而稳定的变种,而且每一物种开始时都只是变种。
5.地质记录为自然选择学说提供了哪些有力的证据?
①物种和整个类群的绝灭是遵循自然选择原理的必然结果,因为旧的生物类型要为新的改良类型所取代,体现了“适者生存,择优弃劣”的法则。
②各地质层中的化石,其性状在某种程度上,介于其上下地层的化石之间,证明物种是不断进化的。
③一切灭绝了的生物可以与所有现生生物一样进行分类,因为它们都来源于共同的祖先。
④现生生物类型的组织结构要较古代类型更为高级,某些类型在生物演化过程中,为了更好地适应新的、退化的生活习性,而在体制上发生了退化,这些情况都体现了自然选择的作用。
【技巧点拨】
筛选并整合科普文信息的步骤
(1)从文中的名词概念出发,提取由名词概念生发的信息或包含概念的关键语句。
(2)抓住文中的重要知识概念或重要语句,提取对其阐释的信息。提取的信息包括体现概念和语句内容的若干要点(形成的条件、原因或相关因素)。
(3)从文章主旨、作者写作意图出发,寻找有关的词语或句子,或者按提供的例句去寻找同类的语句。
(4)抓住寓意含蓄的句子或在结构层次中起重要作用的语句,从上下文中提取有关信息并转换,使这些语句的寓意具体化和明朗化。
6.请结合全文内容,概括文章的基本观点,指出它与各部分之间有什么关系?
自然界生物存在自然选择——适者生存,择优弃劣。
它与各部分之间是总分关系。文章主要内容是从自然选择的法则与相关事实来证明自然选择的存在。
7.文章是如何论证观点的?
自然选择的思想是通过研究大量动植物的形状和分布得出的结论。作者在文中,也以大量的动植物实例分析比较,论证观点。
如作者举了像啄木鸟形态的鸟却在地面上捕食昆虫,高地上很少或根本不游泳的鹅,取食水生昆虫的像鸫的鸟,具有海雀的生活习性和构造的海燕等例子,来说明自然选择要求缓慢变异的后代去努力适应自然中未被占据的地盘。
再如,说明自然选择带来美感,作者列举了鸟类、蝴蝶、植物的花和果实等例子来说明。在解说生物的本能、海岛上动物的分布特点时,也举了很多实例,这些实例,不仅充实了作者的观点,也生动有趣,增强了文章的文学性。
8.阅读全文,请简要梳理文章的行文脉络。
文章首先提出观点,就是自然界生物存在自然选择——适者生存,择优弃劣。然后从自然选择的基本法则与相关事实展开论述。
文章论述的基本结构为总分关系。
四、迁移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人与宇宙空间究竟谁“选择”了谁 高洪
多数的自然科学家认为,是宇宙“选择”了人类。因为现代天体物理学以及生物进化论已经勾勒出这样一幅宇宙演化的过程图景:先是宇宙(天体)的起源,然后是地球的起源,再是生命的起源,最后是人类的起源。这“四大起源”构成了整个自然界的演化。
但是,人类真是“必然”地产生于宇宙的吗?当今越来越多的人对此提出了疑问。他们认为,“大爆炸”理论模型只是等待验证的假说,他们还认为,从恒星的产生到行星(包括地球)的出现,几乎每一步演化都充满了偶然。
另一种观点认为,是人类选择了宇宙。所谓人择原理,又称“人类中心原理”或“人的宇宙原理”。这个原理的要义在于,宇宙之所以是这样,是因为有我们这样的人类存在,它不可能是另外的样子,因为另外的环境不会有人的出现和存在,也就不可能有对宇宙的研究和认识。所以,现在的这个宇宙是人类认识的结果,故而从某种意义上讲,是人类“选择”了这个宇宙。
美国著名科学家惠勒还从量子力学的观点出发,进一步提出了“参与者的宇宙”的概念。他认为宇宙自大爆炸开始,膨胀尺度不断变大,在这进程中产生了观察者及观察仪器,这种观察反过来又会对宇宙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参与者的宇宙”向人们提供了有关人与宇宙的统一的自然观念,说明人是宇宙的人,他以自己的方式来描述宇宙;宇宙是人的宇宙,它以人类活动的结果和对象的面貌出现。正如科学家们所说,宇宙通过人类最终获得了自我认识。
也有学者认为,中国人的“宇宙和谐”论,实际上是对二者的融合。这一理论认为,宇宙和谐是产生人类的原因,人和宇宙是一个互为依存的整体。人依赖于宇宙,而宇宙也依赖于人。人的存在是宇宙状态的结果(宇宙择人),也是宇宙有如此状态的原因(人择宇宙)。宇宙给地球一个大环境,地球给人类各种生存的自然环境和自然条件,而人的生存又改变着自然环境,人既是被动的,又是主动的。
近几年来探索世界复杂性的混沌学的出现,使人类长期争论不休的“是宇宙选择了我们,还是我们选择了宇宙”的问题发生了转义。混沌理论认为,宇宙中普遍存在着混沌现象,即偶然的、随机的、不确定的因素作用下非常复杂和模糊的现象。或许是宇宙在混沌的历史中偶然地“选择”了我们,而我们在宇宙的混沌的现实中还没有能认清它的真实面貌。所以,在混沌理论看来,“是宇宙选择了我们,还是我们选择了宇宙”从一开始就是一个不断发展的人类自然观的问题。
(选自《百科知识》,有删改)
1.下列对“人类选择了宇宙”这一观点的说明,错误的一项是( )
A.“人类选择了宇宙”是与“宇宙选择了人类”完全针锋相对的观点。
B.“人类选择了宇宙”这一观点又称“人类中心原理”或“人的宇宙原理”。
C.“人类选择了宇宙”这一观点认为,现存宇宙的样子只是人类对现有观测结果的描述。
D.“人类选择了宇宙”这一观点认为由于有了人的出现和存在,才有了宇宙的诞生和存在。
【答案】D
【解析】
D.“由于有了人的出现和存在,才有了宇宙的诞生和存在”错,原文说“现在的这个宇宙是人类认识的结果”,意为“现在这个宇宙的样子,反映了人类现在对宇宙的认识程度”。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美国科学家惠勒依据量子力学原理提出的“参与者的宇宙”的概念,是对“人的宇宙原理”这一观点的修正。
B.惠勒认为在宇宙产生某段进程当中,人类这一观察者产生,而人类对宇宙的观察又会对宇宙产生重要影响。
C.“参与者的宇宙”这一观点有助于将“人与宇宙空间究竟谁‘选择’了谁”这一争论统一起来。
D.有的学者认为,中国人的“宇宙和谐”论可以将“宇宙择人”和“人择宇宙”这两个对立的观点统一起来。
【答案】A
A.“是对‘人的宇宙原理’这一观点的修正”错,原文“美国著名科学家惠勒还从量子力学的观点出发,进一步提出了‘参与者的宇宙’的概念”,“进一步”应为“是对‘人的宇宙原理’这一观点的发展完善”。
3.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人择宇宙”和“宇宙择人”这两种观点,是人类在一定认识阶段上的产物。
B.“人择宇宙”和“宇宙择人”这两种观点,都具有各自的道理,也分别有其局限性。
C.“宇宙和谐”论为“人择宇宙”和“宇宙择人”这一争论的解决提供了新的思路,这是中国人对宇宙学的一个贡献。
D.近年诞生的混沌学,使人类争论不休的“是宇宙选择了我们,还是我们选择了宇宙”的问题更加复杂化,令人莫衷一是。
【答案】D
D.“使人类争论不休的‘是宇宙选择了我们,还是我们选择了宇宙’的问题更加复杂化,令人莫衷一是”错,原文只是说使问题“发生了转义”,即有了另外的解释。
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全部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当前,总有些中学生夙兴夜寐,沉迷于电脑游戏不能自拔,结果荒废了学业,损害了身体健康。
②初春时节的江南,已是嫩草青青,应时的花儿也悄悄绽放,真是春意阑珊,让人陶醉。
③一些股票“分析师”整天做的事情就是回顾昨天头头是道,展望明天模棱两可,却还自调为专家、老师,真是恬不知耻。
④各级政府应该好大喜功,多为百姓谋福利,圆百姓的幸福梦。
⑤此次实战演练中,蓝军扫雷舰艇倾巢而出,成功扫除了航道上隐蔽布设的多枚新型水雷。
⑥蔡元培校长给人留下的最深刻记忆就是他洒脱豁达的胸襟,光风霁月的气象。
A.①④⑤ B.②③⑥ C.①③④ D.②⑤⑥
【答案】A
【详解】①“夙兴夜寐”指早起晚睡,形容非常勤奋。这是形容勤劳的,而此处学生是“沉迷于电脑游戏不能自拔”,肆意玩乐而非勤劳,褒贬失当。
②“春意阑珊”指春天就要过去了,与“初春”矛盾。
③“模棱两可”指不表示明确的态度,或没有明确的主张,对问题正反两面态度模糊。此处表达股票分析师不明确表明态度,使用正确。
④“好大喜功”指不管条件是否许可,一心想做大事立大功。多用以形容浮夸的作风,含贬义,此处想表达的是政府为百姓着想,而非浮夸,用在此句中感彩不当。
⑤“倾巢而出”比喻敌人出动全部兵力侵扰,多含贬义,此处使用对象是我军的不对,用在此句中感彩不当。
⑥“光风霁月”形容雨过天晴时万物明净的景象,比喻开阔的胸襟和心地,也比喻太平清明的政治局面。此处用来形容其胸襟气度,正确。
5.下面的句子表述正确,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科学院植物所经过多年研究发现,不下30种的乔木病害是由病毒和类菌原体混合感染而致病的。
B.在世界杯外围赛前的热身赛中,他执教的中国队连遭败绩,这一结果大大超出了中国球迷们的意料。
C.加快西部地区发展的步伐,除了要努力发展高新科技产业之外,搞好节水农业,也是能否发展西部经济的一条重要的路子。
D.特别要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把道德规范和道德要求转化为具体的民族精神,变成广大群众的自觉行动。
【答案】B
【详解】
A项,搭配不当。“病害是……致病”语意重复,应将“致病”改为“造成的”。
C项,两面对一面。“搞好节水农业”是一面的;而“也是能否发展西部经济的一条重要的路子”是两面的,前后不一致。应去掉“能否”。
D项,语序不当。“把道德规范和道德要求转化为具体的民族精神”错,应改为“把民族精神转化为具体的道德规范和道德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