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苏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十一章人体内的废物排入环境 章末检测

文档属性

名称 初中生物苏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十一章人体内的废物排入环境 章末检测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61.9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1-01-06 09:16:57

文档简介

初中生物苏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十一章人体内的废物排入环境 章末检测
生物考试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
题号 一 二 三 总分
评分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阅卷人 一、单选题
得分
1.(2020·昆明)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如图,肾脏是形成尿液的器官,图中表示肾脏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2020七下·龙湖期末)健康人的血浆、原尿和尿液中都含有的物质是(  )
①水  ②无机盐  ③尿素  ④葡萄糖  ⑤蛋白质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⑤ D.①④⑤
3.(2020八上·江都期中)如图为人体的泌尿系统示意图。下列有关描述错误的是 (  )
A.肾脏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肾单位
B.①是形成尿液的主要器官
C.②结构内液体是原尿
D.③结构内的液体是尿液
4.(2020八上·宜兴期中)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人体排泄的是(  )
A.汗液通过皮肤排出
B.尿液通过泌尿系统排出
C..二氧化碳和水通过呼吸系统排出
D.食物残渣通过肛门排出
5.(2020八上·吴江期中)能通过多条途径排出体外的代谢产物有(  )
A.尿素、葡萄糖、无机盐 B.水、尿素、无机盐
C.尿素、无机盐、二氧化碳 D.二氧化碳、水、无机盐
6.(2020八上·吴江期中)如图是尿的形成过程示意图,①一⑦表示相关结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①②③共同组成了一个完整的肾单位
B.②起重吸收作用,⑥起过滤作用
C.③、⑤、⑥中尿素浓度最低的是⑤
D.健康人进食过咸的食物,⑦中盐分会减少
7.(2020·荆门)房子不打扫,会产生垃圾。人体细胞在新陈代谢过程中也会不断产生一些代谢“垃圾”,若不及时清理,就会影响到人体的正常生理活动。一般情况下,我们需要靠哪些器官来清理这些“垃圾”呢?(  )
①肝脏②肾脏③皮肤④肺⑤小肠⑥大肠
A.②③④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⑥ D.①②③④⑤⑥
8.(2020·吉林)下列与排泄无关的器官或系统是(  )
A.泌尿系统 B.小肠 C.呼吸系统 D.皮肤
9.(2020·东营)为了研究肾脏的功能,科学家利用微穿刺法将显微操纵仪插入肾小囊腔中进行微量化学分析(图),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正常情况下,微吸管提取的囊内液中不含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
B.与②相比,①内流动的液体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
C.由③刚流入④的液体中,含有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
D.与①中液体相比,等量的④中液体尿素的含量增加
10.(2020·东营)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图)。下列关于构成皮肤组织的描述,错误的是(  )
A.表皮位于皮肤表面,细胞排列紧密,有保护作用,是保护组织
B.骤遇寒冷,立毛肌收缩全身起“鸡皮疙瘩”,立毛肌主要由肌肉组织构成
C.“一针见血”说明皮肤内分布着血管,其中的血液属于结缔组织
D.真皮内分布着丰富的神经末梢,属于神经组织
11.(2020·随县)人体产生的下列废物排出体外的途径最少的是(  )
A.尿素 B.多余的水 C.二氧化碳 D.无机盐
12.(2020·广西)流出肾脏的血液成分与流入肾脏的血液成分相比,其发生的主要变化是(  )
A.氧气增加 B.二氧化碳减少
C.尿素减少 D.血糖浓度增加
13.(2020·泰安)下图是某健康人汗液和尿液分泌量随外界温度变化的曲线图。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外界温度低于24℃时,人体尿液分泌量大于汗液分泌量
B.随着温度升高汗液分泌量增多,汗液蒸发时带走身体一部分热量,调节体温
C.随着温度升高尿液分泌量减少,会导致体内尿素等废物积累过多,破坏水和无机盐的平衡
D.人体通过排尿和排汗将尿素、多余的水和无机盐等排出体外
14.(2019八上·宜兴期中)图为甲、乙两人肾单位内流动的液体中葡萄糖含量的变化曲线,其中①—④表示组成肾单位的有关结构。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②为肾小囊,其内液体为原尿
B.③是肾小管,此处进行了重吸收作用
C.④内液体是尿液,甲可能是肾小管发生病变
D.甲②内含有葡萄糖,乙②内没有葡萄糖
15.(2017七下·磴口期末)一个健康成年人的血液中的葡萄糖(a)、水(b)和无机盐(c)含量如图,该人大量饮水后,排除的尿液中的成分最接近于哪一个图示(  )
A. B.
C. D.
阅卷人 二、连线题
得分
16.(2017七下·太原期末)如图是人体泌尿系统示意图.请你据图并联系所学知识,完成下面的连线:
a     膀胱     A形成尿液
b     肾脏     B排出尿液
c     尿道     C暂时储存尿液
d     输尿管     D输送尿液
第Ⅱ卷 主观题
第Ⅱ卷的注释
阅卷人 三、综合题
得分
17.(2020八上·姜堰期中)根据下图、表回答问题:
成分 水 蛋白质 葡萄糖 无机盐 尿素
样品A 90 7.00 0.10 0.72 0.03
样品B 99 0.00 0.10 0.72 0.03
样品C 95 0.00 0.00 1.50 2.00
(1)人体排泄主要是通过   系统实现的,该系统的主要器官是   。
(2)尿液的形成主要包括[甲]   和[乙]   等过程。
(3)③表示肾小球,是由   弯曲盘绕而成。
(4)血液经过这两个过程后,血液成分的变化是   。
(5)样品B是   ,在[   ]   中形成。
18.(2020·石景山模拟)为研究肾脏损伤机制和筛选药物的需要,研究人员构建了新型肾单位芯片。它是由工程材料和活细胞共同组成,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肾脏是由众多肾单位组成的,它的功能是   。
(2)研究人员用荧光素钠表示小分子物质,用荧光葡聚糖表示大分子物质,将这两种物质制成溶液后,以适宜的流速分别从血液入口注入。稳定运行后,在③处依次抽取液体检测这两种物质浓度,计算渗透速率,如图2所示。结果显示,只有   快速地从①进入到③,说明肾单位芯片A部分可以完成尿液形成过程中的   作用。
(3)研究人员从血液入口处注入含1.8mg/mL葡萄糖缓冲液,稳定运行后,检测到缓冲液出口处葡萄糖浓度小于③处,由此推测②处模拟的结构是   。
(4)若想观察药物对肾单位造成损伤的情况,可直接打开装置,观察   细胞的损伤程度。
19.(2019八上·日照开学考)如图是肾单位结构图,据图回答问题。
(1)图中的③   和⑥   共同构成了肾小体。
(2)图中②是   ,管内流动的是   ,④是   ,管内流动的是   。④与②相比,液体中含氮废物和养料含量都   。
(3)图中⑥处的液体为   ,与③处的液体相比较,前者不含有   和   。
(4)流过⑦之后的液体形成后经   流入   ,最终经尿道排出体外。
(5)在尿的形成过程中,对血液起滤过作用的结构是   ,对原尿进行重吸收的结构是   。
20.(2020七下·醴陵期末)下图为人体新陈代谢活动的示意图(图中A、B、C、D表示系统,①~⑨表示生理过程),下图是某生理过程的变化曲线。请据图回答:
(1)A系统内,①表示的生理过程是   ,完成①过程的主要器官是   ;此处消化食物的消化液有   (写全)。
(2)②③过程是通过   实现的,发生③过程时,膈肌   (填“收缩”或“舒张”);④⑤过程是通过   实现的。
(3)经过图中⑥⑦的气体交换,血液成分变化是   。
(4)尝试写出尿素在D系统中的排出途径:入球小动脉→肾小球→   →输尿管→膀胱→尿道→体外。
(5)图中的排泄途经有   (序号)。
(6)下图中,若y表示肺容积,则表示呼气过程的是   段;下图中,若y表示肺内气压,a处为1个大气压,表示吸气的是   段;若abc段的时间是2秒,则此人的呼吸频率是   次/分钟。
21.(2020·丰台模拟)与甲患者不同,一位糖尿病患者乙,在没有饮酒的情况下,尿液中检测出大量酒精。请回答问题:
(1)该患者血液流经肾小球时发生   作用在肾小囊中形成原尿;当原尿中葡萄糖浓度超过肾小管对葡萄糖的最大转运量时,多余的葡萄糖无法被   ,随尿液排出。
(2)检查发现该患者尿液中有正常人没有的假丝酵母菌。取患者新鲜尿液进行分组实验,操作过程如图1。37℃培养24小时后检测3组酒精浓度,结果如图2。
①第三组中加入“发酵抑制剂”的作用是   ,与第二组形成   。
②分析图2数据可知,第二组中产生大量酒精,是因为液体中假丝酵母菌的含量   ,利用尿液中的   作为原料进行发酵,产生酒精。
③研究人员进一步实验发现酒精发酵的场所是膀胱。请你根据泌尿系统结构和功能,说明膀胱成为发酵场所的原因是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泌尿系统的组成
【解析】【解答】①肾脏是形成尿液的器官。肾脏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肾单位,肾单位由肾小球、肾小囊和肾小管组成,肾小球和肾小囊组成肾小体。
故答案为:A。
【分析】肾单位是肾脏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图中①肾脏、②输尿管、③膀胱、④尿道。
2.【答案】B
【知识点】尿的形成和排出
【解析】【解答】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过肾小球滤过到肾小囊内,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包括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并且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重新回到血液里,尿素、一部分水和无机盐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可见,血浆、原尿和尿液中都含有的物质是水、无机盐、尿素,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此题考查尿液的形成,为基础题,难度不大,熟知血浆、原尿和尿液的区别是关键,尿液的形成包括肾小球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血浆和原尿相比较,原尿中不含大分子蛋白质,尿液和原尿的区别是尿液中不含葡萄糖,三者共同的成分是水、无机盐和尿素。
3.【答案】C
【知识点】肾的结构和功能;泌尿系统的组成;尿的形成和排出
【解析】【解答】AB.①为肾脏,肾脏是泌尿系统中最主要的器官,主要作用是形成尿液,肾脏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肾单位。每个肾脏由100多万个肾单位组成,血液在流经肾单位时,经过肾小球的过滤与肾小管的重吸收等过程,将血液中多余的水分、尿素等物质形成尿排出体外,AB正确。
C.②是输尿管,能输送尿液,将尿液输送至膀胱暂时储存起来,C错误。
D.③膀胱,具有暂时储存尿液的作用,D正确
【分析】如图是泌尿系统的组成图,泌尿系统是由①肾脏、②输尿管、③膀胱、④尿道组成,其中主要的器官是肾脏,主要作用是形成尿液,输尿管能输送尿液,将尿液输送至膀胱暂时储存起来,尿道的功能是排出尿液。
4.【答案】D
【知识点】排泄及其途径
【解析】【解答】排泄的途径有三条:一、二氧化碳和水以气体的形式由呼吸系统排出;二、水分、无机盐和尿素以汗液的形式通过皮肤排出;三、多余的水、无机盐和尿素以尿的形式通过泌尿系统排出。其中多余的水、无机盐和尿素以尿的形式通过泌尿系统排出,是最主要的排泄途径。食物残渣通过肛门排出叫排遗。可见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排泄是细胞代谢终产物排出体外的过程,如水、无机盐和尿素。
5.【答案】B
【知识点】排泄及其途径
【解析】【解答】排泄的途径:①以汗液的形式通过皮肤排出,主要排出水、无机盐、尿素。②以气体的形式通过呼吸系统排出,主要排出二氧化碳、水。③以尿液的形式通过泌尿系统排出,主要排出水、尿素、无机盐,是排泄的主要途径。所以,能通过多条途径排出体外的代谢产物有:水、尿素、无机盐,故答案为:B。
【分析】排泄:人体将二氧化碳、尿素,以及多余的水和无机盐等排出体外的过程叫排泄。
6.【答案】C
【知识点】尿的形成和排出
【解析】【解答】图中的①是肾小囊,②是肾小球,③是肾动脉,④是出球小动脉,⑤是肾静脉,⑥是肾小管,⑦是收集管。
A、肾单位由肾小体和肾小管组成,肾小体由②肾小球和①肾小囊组成,A不符合题意;
B、②肾小球起过滤作用,⑥是肾小管起重吸收作用,B不符合题意;
C、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肾小管会重吸收全部葡萄糖、大部分水以及部分无机盐,不会重吸收尿素等废物,剩下的水、无机盐和尿素等形成尿液,因此血液经肾静脉流出时尿素含量大大降低,因此③是肾动脉,⑤是肾静脉,⑥是肾小管,其中⑤肾静脉中尿素浓度最低,C符合题意;
D、健康人进食过咸的食物,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加,从而促进肾小管对水分的重吸收,⑦中盐分会增加,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尿的形成:肾单位是形成尿液的基本单位.
(1)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以外的血浆成分都可以经过肾小球过滤 到肾小囊中,在肾小囊中形成原尿.
(2)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包括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被重吸收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剩下的形成尿液.
7.【答案】A
【知识点】排泄及其途径
【解析】【解答】人体排泄的途径:其途径主要有三条:呼吸系统呼出气体、泌尿系统排出尿液、皮肤排出汗液。呼吸系统通过肺呼出的气体,主要排出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皮肤产生汗液,排出一部分水、无机盐和尿素;大部分的水、无机盐和尿素通过泌尿系统由肾脏形成尿液排出体外,是排泄的主要途径,可见可以靠肾脏、皮肤、肺来清理这些“垃圾”。
故答案为:A。
【分析】人体细胞代谢活动产生的废物,如二氧化碳、水、无机盐、尿素等,它们属于代谢终产物,它们排出体外过程称为排泄。
8.【答案】B
【知识点】排泄及其途径
【解析】【解答】人体细胞代谢活动产生的废物,如二氧化碳、水、无机盐、尿素等,它们属于代谢终产物,它们排出体外过程称为排泄,其途径主要有三条:呼吸系统呼出气体、泌尿系统排出尿液、皮肤排出汗液。呼吸系统呼出的气体,主要排出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皮肤产生汗液,排出一部分水、无机盐和尿素;大部分的水、无机盐和尿素通过泌尿系统以尿的形式排出体外,是排泄的主要途径。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器官,不具有排泄的作用。
故答案为:B。
【分析】人体细胞代谢活动产生的废物,如二氧化碳、水、无机盐、尿素等,它们属于代谢终产物,它们排出体外过程称为排泄。
9.【答案】B
【知识点】尿的形成和排出
【解析】【解答】A.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作用,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外,其余物质被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微吸管提取的液体内不含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正确。
B.图中①是出球小动脉,②是入球小动脉,比较入球小动脉与出球小动脉中所含氧气和二氧化碳的量几乎没有变化,这说明在肾小球毛细血管处没有发生气体交换,错误。
C.③是肾小囊,④是肾小管,③内含有的液体是原尿,原尿中含有水、无机盐、尿素和葡萄糖,正确。
D.当原尿流经④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因此与①中液体相比,等量的④中液体尿素的含量增加,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肾脏是血液体循环流经的器官,主要功能是形成尿液。肾脏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肾单位。
10.【答案】A
【知识点】皮肤的结构与功能
【解析】【解答】A.表皮位于皮肤表层,由上皮组织构成,没有血管。表皮可分为角质层和生发层,角质层细胞排列紧密,细菌不易侵入,并且可以防止体内水分过分散失,角质层表皮脱落的细胞称为皮屑,生发层细胞可以分裂产生新细胞,A错误。
B.在寒冷的天气,汗毛下的竖毛肌收缩,使汗毛竖起来,是皮肤调节体温的表现,立毛肌主要由肌肉组织构成,B正确。
C.真皮主要由结缔组织构成,真皮内由丰富的血管和感觉神经末梢,血液是由血浆和血细胞构成的,具有营养、保护等作用,属于结缔组织,C正确。
D.真皮内分布着丰富的神经末梢,属于神经组织,D正确。
【分析】皮肤包括表皮和真皮两层。表皮包括角质层和生发层。角质层可以防止体内水分过度散失,具有保护作用。生发层细胞可以分裂产生新细胞;真皮内含有丰富的血管和感觉神经末梢,可以感受外界各种刺激。
11.【答案】C
【知识点】排泄及其途径
【解析】【解答】排泄的途径主要有三条:一部分水和少量的无机盐、尿素以汗液的形式由皮肤排出;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以气体的形式通过呼吸系统排出;绝大部分水、无机盐、尿素等废物以尿的形式通过泌尿系统排出。二氧化碳只有一条排泄途径,人体产生的废物中排泄途径最少的是二氧化碳。故答案为:C。
【分析】人体细胞代谢活动产生的废物,如二氧化碳、水、无机盐、尿素等,它们属于代谢终产物,它们排出体外过程称为排泄。
12.【答案】C
【知识点】尿的形成和排出
【解析】【解答】从肾动脉流入肾脏的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通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血液中的部分尿素等废物随尿液排出,从肾静脉流出的血液中,尿素等废物的含量减少。血液流经肾小管周围的毛细血管时,血液与肾小管的细胞进行了物质交换,血液中的氧气和养料进入肾小管的细胞,肾小管的细胞分解有机物产生的二氧化碳进入血液,血液中的氧气含量减少,二氧化碳含量增加,血液由动脉血变为静脉血。所以,正常人体内,流出肾脏的血液成分与流入肾脏的血液成分相比,其特点是流出的血液二氧化碳增加,尿素减少、氧气减少。故答案为:C。
【分析】肾脏作为一个一般器官,其正常的生命活动,要进行呼吸作用,需要消耗氧气和养料,所以血液流经肾脏后氧气和养料都会减少,二氧化碳增多;肾脏作为一个排泄器官,要将流经肾脏的血液中的一些代谢废物形成尿液排出体外,所以血液流经肾脏后血液中的废物会减少。
13.【答案】C
【知识点】汗液的形成和排出;尿的形成和排出
【解析】【解答】A.据图中曲线分析可知,外界温度为24℃时,尿液量和汗液量基本相等,外界温度低于24℃时,人体尿液分泌量大于汗液分泌量。A正确。
BC.据图中曲线分析可知,随着温度升高汗液分泌量增多。汗液的成分是水、无机盐和尿素,皮肤通过排汗,可排除水、无机盐和尿素,不会导致体内尿素等废物积累过多,不会破坏水和无机盐的平衡,同时皮肤通过排汗带走人体一部分热量,从而降低皮肤的温度,达到调节体温的作用。B正确,C错误。
D.二氧化碳、尿素和多余的水排出体外的过程叫做排泄。排泄的途径有三条:一、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以气体的形式通过呼吸系统排出;二、水、无机盐、尿素等废物以尿的形式通过泌尿系统排出;三、水、无机盐和尿素以汗的形式通过皮肤排出。D正确。
【分析】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血管有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血液循环路线如图所示:
14.【答案】D
【知识点】肾的结构和功能;尿的形成和排出
【解析】【解答】A、②为肾小囊,其内液体为原尿,A不符合题意;
B、③是肾小管,此处进行了重吸收作用,葡萄糖被全部重吸收因此葡萄糖含量为0,B不符合题意;
C、④内液体是尿液,甲的尿液中含有葡萄糖,因此甲可能是肾小管发生病变,没有把葡萄糖全部重吸收,C不符合题意;
D、从成分上看,甲的②内液体原尿和乙②内液体尿液都含有葡萄糖,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尿的形成:肾单位是形成尿液的基本单位.
(1)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以外的血浆成分都可以经过肾小球过滤 到肾小囊中,在肾小囊中形成原尿.
(2)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包括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被重吸收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剩下的形成尿液.
15.【答案】B
【知识点】尿的形成和排出
【解析】【解答】解:尿的形成过程是: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过肾小球滤过到肾小囊内,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包括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回血液里;原尿中剩下的其他废物,如尿素、一部分水和无机盐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可见尿的形成过程主要包括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两个过程.
所以当健康成年人大量饮水后,其尿液中排出的葡萄糖不会变,因为肾小管有重吸收作用,永远为0;水大量增加后,体内要维持渗透压平衡,所以尿液中水和无机盐的比值水会增加.
故答案为:B
【分析】尿的形成过程主要包括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两个过程.
16.【答案】肾脏;A;输尿道;D;膀胱;C;尿道;B
【知识点】泌尿系统的组成;尿的形成和排出
【解析】【解答】解:人体的泌尿系统主要由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等组成,当血液流经肾时,肾将多余的水、无机盐和尿素等从血液中分离出来形成尿液,使血液得到净化;输尿管把尿液运送到膀胱;膀胱暂时储存尿液;尿道排出尿液.
故答案为:肾脏 A 输尿道 D 膀胱 C 尿道 B
【分析】泌尿系统包括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图示为泌尿系统的示意图,其中是a肾脏、b是输尿管、c膀胱、d是尿道,据此解答.
【题型填空题
17.【答案】(1)泌尿;肾脏
(2)滤过;重吸收
(3)毛细血管
(4)废物减少了
(5)原尿;①;肾小囊腔(或肾小囊)
【知识点】尿的形成和排出
【解析】【解答】图中:①肾小囊、②肾小管、③肾小球。甲肾小球的过滤作用、乙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1)排泄有三条途径:人体中除二氧化碳以外的大部分代谢终产物通过泌尿系统排出体外;二氧化碳的排出是由呼吸系统来完成的,同时也排出了少量水分;出汗也是一种排泄方式,可排出少量的水、无机盐和尿素。人体中除二氧化碳以外的大部分代谢终产物通过泌尿系统排出体外。肾脏是形成尿液的器官。(2)尿的形成经过甲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乙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血浆通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除了大分子的蛋白质和血细胞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形成尿液。
(3)肾小球是多条毛细血管弯曲盘绕而成的血管球,与之相连的血管是入球小动脉与出球小动脉。(4)血液流经肾脏时,通过肾小球的过滤作用,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血液中的代谢废物尿素,多余的水和无机盐进入肾单位形成尿液排出体外,所以,肾动脉与肾静脉相比,血液成分的变化是废物减少了。(5)从表中可以看出样品C中既没有蛋白质,也没有葡萄糖,而是含有大量的尿素,是尿液;样品A中含有大量的蛋白质,是血浆;剩下的样品B就是原尿。血浆通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除了大分子的蛋白质和血细胞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
【分析】尿液的形成过程血液通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除了大分子的蛋白质和血细胞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所以尿液的形成主要包括滤过和重吸收两个过程.
18.【答案】(1)形成尿液
(2)荧光素钠;滤过
(3)肾小管外毛细血管
(4)血管内皮细胞和上皮
【知识点】肾的结构和功能;尿的形成和排出
【解析】【解答】(1)肾脏由多个肾单位组成,其功能为过滤血液并排出代谢废物,形成尿液。(2)图2,结果显示,荧光素钠的渗透速率远高于荧光葡聚糖,因此,荧光素钠可以快速地从①进入③,这说明了A部分可以实现肾脏中的肾小球的滤过作用。(3)缓冲液出口处的葡萄糖浓度小于③处,可以推断②处模拟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葡萄糖被重吸收回血液。由此推测②处模拟的结构是肾小管外毛细血管。(4)药物对肾单位造成损伤,因此应该观察血管内皮细胞和上皮细胞的受损情况。
【分析】从肾脏的结构和尿液的形成过程分析,肾单位是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单位,肾单位包括肾小管、肾小球和肾小囊,尿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两个连续的过程。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外,其它的如水、无机盐,尿素和葡萄糖会滤到肾小囊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大部分的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到血液,剩下的水、无机盐和尿素等形成尿液流到膀胱,当膀胱尿液积累到一定量时就会通过尿道排出体外。
19.【答案】(1)肾小球;肾小囊
(2)入球小动脉;动脉血;出球小动脉;动脉血;减少
(3)原尿;血细胞;大分子蛋白质
(4)输尿管;膀胱
(5)肾小球;肾小管
【知识点】肾的结构和功能;尿的形成和排出
【解析】【解答】(1)肾小体是由肾小球和肾小囊组成的,观图可知③是肾小球,⑥是肾小囊。(2)根据血液流向和肾单位的结构可以判断②是入球小动脉,④是出球小动脉。肾动脉属于体循环,里面流的是含氧多的动脉血。血液流经肾小球时没有发生气体交换的作用,因此②入球小动脉和④出球小动脉内流动的血液都是动脉血。由于经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②中的含氮废物和养料被滤过形成原尿,因此④和②比,④中含氮废物和养料含量都减少。(3)原尿是在⑥肾小囊腔中形成的,那么图中⑥处的液体为原尿。③是肾小球,肾小球是一个由数十条毛细血管弯曲盘绕形成的血管球,里面流的是动脉血。与动脉血相比,原尿中不含有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4)输尿管的作用是输送尿液,膀胱是暂时储存尿液,因此流过⑦肾小管之后的液体形成后逐渐流向肾盂,经输尿管流入膀胱,最终经尿道排出体外。(5)尿的形成过程中,主要包括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因此,对血液起滤过作用的结构是③肾小球,对原尿进行重吸收的结构是⑦肾小管。
【分析】人体的代谢废物由血液运输到肾脏。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由肾小球滤过到肾小囊腔中形成原尿。与血液相比,原尿不含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其他成分两者相似。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如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部分无机盐等被肾小管重新吸收进入毛细血管中。剩下的物质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最后流向肾盂。观图可知,①是肾动脉,②是入球小动脉,③是肾小球,④是出球小动脉,⑤是肾小囊壁,⑥是肾小囊,⑦是肾小管。
20.【答案】(1)吸收;小肠;胆汁、肠液和胰液
(2)呼吸运动;舒张;气体扩散(扩散作用)
(3)由动脉血变静脉血/氧气减少/二氧化碳增加
(4)肾小囊→肾小管
(5)③⑨⑩
(6)bcd;cde;15
【知识点】血液循环的途径;排泄及其途径;食物的消化;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尿的形成和排出
【解析】【解答】(1)A表示消化系统,①表示营养物质被吸收,进入循环系统。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小肠长,全长5~6米,小肠内有环形皱襞和小肠绒毛,使小肠粘膜的表面积增加600倍,大大增加了吸收的面积;小肠绒毛中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小肠绒毛壁和毛细血管壁都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利于吸收营养物质。小肠内有许多种由消化腺分泌的消化液,如胰液、肠液、胆汁等。(2)肺与外界空气间的气体交换也叫肺的通气,通过呼吸运动实现的;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叫做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是通过气体的扩散作用实现的。②③表示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是通过呼吸运动实现的。③表示呼气过程,人体呼气时,肋间肌和膈肌处于舒张状态,肋骨向下向内移动,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径均缩小,此时膈顶上升,引起胸腔上下径缩小,胸腔容积缩小,肺随之回缩,造成肺内气压高于外界大气压,肺内气体排出肺。④⑤表示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是通过气体扩散实现的。(3)⑥⑦表示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经过图中⑥⑦的气体交换,二氧化碳进入血液,氧气进入组织细胞,血液中的氧气减少,二氧化碳增多,由动脉血变静脉血。(4)泌尿系统由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组成。肾脏的主要功能是形成尿液,当血液经入球小动脉进入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经输尿管流入膀胱,暂时储存,最后尿道排出体外。所以尿素在D系统中的排出途径:入球小动脉→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输尿管→膀胱→尿道→体外。(5)人体内物质分解时产生的二氧化碳、尿素和多余的水等废物排出体外的过程叫做排泄。排泄的途径主要有三条:一部分水和少量的无机盐、尿素以汗液的形式由皮肤排出;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以气体的形式通过呼吸系统排出;绝大部分水、无机盐、尿素等废物以尿的形式通过泌尿系统排出。图示中⑨、⑩、③分别表示了人体的三条排泄途径。(6)人在平静状态下,肋间肌收缩时,肋骨向上向下运动,使胸廓的前后径和左右径都增大,同时膈肌收缩,膈顶部下降,使胸廓的上下径都增大这样胸廓的容积就增大,肺也随着扩张,外界空气通过呼吸道进入肺,完成吸气的过程。相反呼气与之过程大致相反。若y表示胸腔容积,则bcd段表示呼气过程。
若y表示肺内气压,则abc表示肺内气压等于外界大气压,则cde表示肺内气压低于外界大气压,表示吸气。abc段是呼气一次用的时间,吸气所用时间相同,则此人的呼吸频率是60÷(2×2)=15(次)。
【分析】图示中,A、B、C、D分别表示人体的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①表示吸收、②③表示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④⑤表示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⑥⑦表示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⑧表示排遗、⑨表示尿液的排出、⑩表示排汗。
21.【答案】(1)滤过(过滤);重吸收
(2)假丝酵母菌发酵;对照;多;葡萄糖;膀胱是暂时储存尿液的器官,为酒精发酵提供了足够的时间和空间
【知识点】泌尿系统的组成;尿的形成和排出
【解析】【解答】(1)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以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通过肾小球过滤到肾小囊中,肾小囊中的液体称为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等被肾小管重新吸收,这些被重新吸收的物质进入包围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送回血液里,而剩下的水、无机盐、尿素等就形成了尿液。因此该患者血液流经肾小球时发生滤过(过滤)作用在肾小囊中形成原尿;当原尿中葡萄糖浓度超过肾小管对葡萄糖的最大转运量时,多余的葡萄糖无法被重吸收,随尿液排出。(2)图1表示患者新鲜尿液进行分组实验操作过程图,图2表示3组酒精浓度统计图。
①酵母菌等微生物的无氧呼吸叫做发酵。假丝酵母菌是一种酵母菌,酵母菌会发酵形成酒精,因此添加发酵抑制剂可以阻止假丝酵母菌发酵形成酒精。第二组和第三组除了能否发生发酵外,其他条件都相同,因此不能发酵的第三组与能发酵的第二组形成对照。
②酵母菌发酵是指酵母菌把葡萄糖分解成酒精和二氧化碳。缺少酵母的第一组中产生少量的酒精,富含酵母的第二组中产生大量酒精,富含酵母和发酵抑制剂(即富含不能发酵的酵母)的第三组中产生少量酒精。因此分析图2数据可知,第二组中产生大量酒精,是因为液体中假丝酵母菌的含量多,利用尿液中的葡萄糖作为原料进行发酵,产生酒精。
③膀胱是储存尿液的肌性囊状器官,其功能是暂时储存尿液。肾脏中形成的尿液,经输尿管流入膀胱暂时储存。当膀胱内的尿液储存到一定量时,人就会产生尿意。排尿时,尿液经尿道排出体外。则可以说明膀胱成为发酵场所的原因是膀胱是暂时储存尿液的器官,为酒精发酵提供了足够的时间和空间。
【分析】糖尿病是一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肾脏是人体的重要器官,它的基本功能是生成尿液,通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形成尿液。
1 / 1初中生物苏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十一章人体内的废物排入环境 章末检测
生物考试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
题号 一 二 三 总分
评分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阅卷人 一、单选题
得分
1.(2020·昆明)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如图,肾脏是形成尿液的器官,图中表示肾脏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A
【知识点】泌尿系统的组成
【解析】【解答】①肾脏是形成尿液的器官。肾脏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肾单位,肾单位由肾小球、肾小囊和肾小管组成,肾小球和肾小囊组成肾小体。
故答案为:A。
【分析】肾单位是肾脏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图中①肾脏、②输尿管、③膀胱、④尿道。
2.(2020七下·龙湖期末)健康人的血浆、原尿和尿液中都含有的物质是(  )
①水  ②无机盐  ③尿素  ④葡萄糖  ⑤蛋白质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⑤ D.①④⑤
【答案】B
【知识点】尿的形成和排出
【解析】【解答】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过肾小球滤过到肾小囊内,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包括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并且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重新回到血液里,尿素、一部分水和无机盐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可见,血浆、原尿和尿液中都含有的物质是水、无机盐、尿素,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此题考查尿液的形成,为基础题,难度不大,熟知血浆、原尿和尿液的区别是关键,尿液的形成包括肾小球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血浆和原尿相比较,原尿中不含大分子蛋白质,尿液和原尿的区别是尿液中不含葡萄糖,三者共同的成分是水、无机盐和尿素。
3.(2020八上·江都期中)如图为人体的泌尿系统示意图。下列有关描述错误的是 (  )
A.肾脏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肾单位
B.①是形成尿液的主要器官
C.②结构内液体是原尿
D.③结构内的液体是尿液
【答案】C
【知识点】肾的结构和功能;泌尿系统的组成;尿的形成和排出
【解析】【解答】AB.①为肾脏,肾脏是泌尿系统中最主要的器官,主要作用是形成尿液,肾脏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肾单位。每个肾脏由100多万个肾单位组成,血液在流经肾单位时,经过肾小球的过滤与肾小管的重吸收等过程,将血液中多余的水分、尿素等物质形成尿排出体外,AB正确。
C.②是输尿管,能输送尿液,将尿液输送至膀胱暂时储存起来,C错误。
D.③膀胱,具有暂时储存尿液的作用,D正确
【分析】如图是泌尿系统的组成图,泌尿系统是由①肾脏、②输尿管、③膀胱、④尿道组成,其中主要的器官是肾脏,主要作用是形成尿液,输尿管能输送尿液,将尿液输送至膀胱暂时储存起来,尿道的功能是排出尿液。
4.(2020八上·宜兴期中)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人体排泄的是(  )
A.汗液通过皮肤排出
B.尿液通过泌尿系统排出
C..二氧化碳和水通过呼吸系统排出
D.食物残渣通过肛门排出
【答案】D
【知识点】排泄及其途径
【解析】【解答】排泄的途径有三条:一、二氧化碳和水以气体的形式由呼吸系统排出;二、水分、无机盐和尿素以汗液的形式通过皮肤排出;三、多余的水、无机盐和尿素以尿的形式通过泌尿系统排出。其中多余的水、无机盐和尿素以尿的形式通过泌尿系统排出,是最主要的排泄途径。食物残渣通过肛门排出叫排遗。可见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排泄是细胞代谢终产物排出体外的过程,如水、无机盐和尿素。
5.(2020八上·吴江期中)能通过多条途径排出体外的代谢产物有(  )
A.尿素、葡萄糖、无机盐 B.水、尿素、无机盐
C.尿素、无机盐、二氧化碳 D.二氧化碳、水、无机盐
【答案】B
【知识点】排泄及其途径
【解析】【解答】排泄的途径:①以汗液的形式通过皮肤排出,主要排出水、无机盐、尿素。②以气体的形式通过呼吸系统排出,主要排出二氧化碳、水。③以尿液的形式通过泌尿系统排出,主要排出水、尿素、无机盐,是排泄的主要途径。所以,能通过多条途径排出体外的代谢产物有:水、尿素、无机盐,故答案为:B。
【分析】排泄:人体将二氧化碳、尿素,以及多余的水和无机盐等排出体外的过程叫排泄。
6.(2020八上·吴江期中)如图是尿的形成过程示意图,①一⑦表示相关结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①②③共同组成了一个完整的肾单位
B.②起重吸收作用,⑥起过滤作用
C.③、⑤、⑥中尿素浓度最低的是⑤
D.健康人进食过咸的食物,⑦中盐分会减少
【答案】C
【知识点】尿的形成和排出
【解析】【解答】图中的①是肾小囊,②是肾小球,③是肾动脉,④是出球小动脉,⑤是肾静脉,⑥是肾小管,⑦是收集管。
A、肾单位由肾小体和肾小管组成,肾小体由②肾小球和①肾小囊组成,A不符合题意;
B、②肾小球起过滤作用,⑥是肾小管起重吸收作用,B不符合题意;
C、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肾小管会重吸收全部葡萄糖、大部分水以及部分无机盐,不会重吸收尿素等废物,剩下的水、无机盐和尿素等形成尿液,因此血液经肾静脉流出时尿素含量大大降低,因此③是肾动脉,⑤是肾静脉,⑥是肾小管,其中⑤肾静脉中尿素浓度最低,C符合题意;
D、健康人进食过咸的食物,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加,从而促进肾小管对水分的重吸收,⑦中盐分会增加,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尿的形成:肾单位是形成尿液的基本单位.
(1)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以外的血浆成分都可以经过肾小球过滤 到肾小囊中,在肾小囊中形成原尿.
(2)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包括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被重吸收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剩下的形成尿液.
7.(2020·荆门)房子不打扫,会产生垃圾。人体细胞在新陈代谢过程中也会不断产生一些代谢“垃圾”,若不及时清理,就会影响到人体的正常生理活动。一般情况下,我们需要靠哪些器官来清理这些“垃圾”呢?(  )
①肝脏②肾脏③皮肤④肺⑤小肠⑥大肠
A.②③④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⑥ D.①②③④⑤⑥
【答案】A
【知识点】排泄及其途径
【解析】【解答】人体排泄的途径:其途径主要有三条:呼吸系统呼出气体、泌尿系统排出尿液、皮肤排出汗液。呼吸系统通过肺呼出的气体,主要排出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皮肤产生汗液,排出一部分水、无机盐和尿素;大部分的水、无机盐和尿素通过泌尿系统由肾脏形成尿液排出体外,是排泄的主要途径,可见可以靠肾脏、皮肤、肺来清理这些“垃圾”。
故答案为:A。
【分析】人体细胞代谢活动产生的废物,如二氧化碳、水、无机盐、尿素等,它们属于代谢终产物,它们排出体外过程称为排泄。
8.(2020·吉林)下列与排泄无关的器官或系统是(  )
A.泌尿系统 B.小肠 C.呼吸系统 D.皮肤
【答案】B
【知识点】排泄及其途径
【解析】【解答】人体细胞代谢活动产生的废物,如二氧化碳、水、无机盐、尿素等,它们属于代谢终产物,它们排出体外过程称为排泄,其途径主要有三条:呼吸系统呼出气体、泌尿系统排出尿液、皮肤排出汗液。呼吸系统呼出的气体,主要排出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皮肤产生汗液,排出一部分水、无机盐和尿素;大部分的水、无机盐和尿素通过泌尿系统以尿的形式排出体外,是排泄的主要途径。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器官,不具有排泄的作用。
故答案为:B。
【分析】人体细胞代谢活动产生的废物,如二氧化碳、水、无机盐、尿素等,它们属于代谢终产物,它们排出体外过程称为排泄。
9.(2020·东营)为了研究肾脏的功能,科学家利用微穿刺法将显微操纵仪插入肾小囊腔中进行微量化学分析(图),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正常情况下,微吸管提取的囊内液中不含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
B.与②相比,①内流动的液体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
C.由③刚流入④的液体中,含有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
D.与①中液体相比,等量的④中液体尿素的含量增加
【答案】B
【知识点】尿的形成和排出
【解析】【解答】A.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作用,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外,其余物质被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微吸管提取的液体内不含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正确。
B.图中①是出球小动脉,②是入球小动脉,比较入球小动脉与出球小动脉中所含氧气和二氧化碳的量几乎没有变化,这说明在肾小球毛细血管处没有发生气体交换,错误。
C.③是肾小囊,④是肾小管,③内含有的液体是原尿,原尿中含有水、无机盐、尿素和葡萄糖,正确。
D.当原尿流经④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因此与①中液体相比,等量的④中液体尿素的含量增加,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肾脏是血液体循环流经的器官,主要功能是形成尿液。肾脏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肾单位。
10.(2020·东营)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图)。下列关于构成皮肤组织的描述,错误的是(  )
A.表皮位于皮肤表面,细胞排列紧密,有保护作用,是保护组织
B.骤遇寒冷,立毛肌收缩全身起“鸡皮疙瘩”,立毛肌主要由肌肉组织构成
C.“一针见血”说明皮肤内分布着血管,其中的血液属于结缔组织
D.真皮内分布着丰富的神经末梢,属于神经组织
【答案】A
【知识点】皮肤的结构与功能
【解析】【解答】A.表皮位于皮肤表层,由上皮组织构成,没有血管。表皮可分为角质层和生发层,角质层细胞排列紧密,细菌不易侵入,并且可以防止体内水分过分散失,角质层表皮脱落的细胞称为皮屑,生发层细胞可以分裂产生新细胞,A错误。
B.在寒冷的天气,汗毛下的竖毛肌收缩,使汗毛竖起来,是皮肤调节体温的表现,立毛肌主要由肌肉组织构成,B正确。
C.真皮主要由结缔组织构成,真皮内由丰富的血管和感觉神经末梢,血液是由血浆和血细胞构成的,具有营养、保护等作用,属于结缔组织,C正确。
D.真皮内分布着丰富的神经末梢,属于神经组织,D正确。
【分析】皮肤包括表皮和真皮两层。表皮包括角质层和生发层。角质层可以防止体内水分过度散失,具有保护作用。生发层细胞可以分裂产生新细胞;真皮内含有丰富的血管和感觉神经末梢,可以感受外界各种刺激。
11.(2020·随县)人体产生的下列废物排出体外的途径最少的是(  )
A.尿素 B.多余的水 C.二氧化碳 D.无机盐
【答案】C
【知识点】排泄及其途径
【解析】【解答】排泄的途径主要有三条:一部分水和少量的无机盐、尿素以汗液的形式由皮肤排出;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以气体的形式通过呼吸系统排出;绝大部分水、无机盐、尿素等废物以尿的形式通过泌尿系统排出。二氧化碳只有一条排泄途径,人体产生的废物中排泄途径最少的是二氧化碳。故答案为:C。
【分析】人体细胞代谢活动产生的废物,如二氧化碳、水、无机盐、尿素等,它们属于代谢终产物,它们排出体外过程称为排泄。
12.(2020·广西)流出肾脏的血液成分与流入肾脏的血液成分相比,其发生的主要变化是(  )
A.氧气增加 B.二氧化碳减少
C.尿素减少 D.血糖浓度增加
【答案】C
【知识点】尿的形成和排出
【解析】【解答】从肾动脉流入肾脏的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通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血液中的部分尿素等废物随尿液排出,从肾静脉流出的血液中,尿素等废物的含量减少。血液流经肾小管周围的毛细血管时,血液与肾小管的细胞进行了物质交换,血液中的氧气和养料进入肾小管的细胞,肾小管的细胞分解有机物产生的二氧化碳进入血液,血液中的氧气含量减少,二氧化碳含量增加,血液由动脉血变为静脉血。所以,正常人体内,流出肾脏的血液成分与流入肾脏的血液成分相比,其特点是流出的血液二氧化碳增加,尿素减少、氧气减少。故答案为:C。
【分析】肾脏作为一个一般器官,其正常的生命活动,要进行呼吸作用,需要消耗氧气和养料,所以血液流经肾脏后氧气和养料都会减少,二氧化碳增多;肾脏作为一个排泄器官,要将流经肾脏的血液中的一些代谢废物形成尿液排出体外,所以血液流经肾脏后血液中的废物会减少。
13.(2020·泰安)下图是某健康人汗液和尿液分泌量随外界温度变化的曲线图。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外界温度低于24℃时,人体尿液分泌量大于汗液分泌量
B.随着温度升高汗液分泌量增多,汗液蒸发时带走身体一部分热量,调节体温
C.随着温度升高尿液分泌量减少,会导致体内尿素等废物积累过多,破坏水和无机盐的平衡
D.人体通过排尿和排汗将尿素、多余的水和无机盐等排出体外
【答案】C
【知识点】汗液的形成和排出;尿的形成和排出
【解析】【解答】A.据图中曲线分析可知,外界温度为24℃时,尿液量和汗液量基本相等,外界温度低于24℃时,人体尿液分泌量大于汗液分泌量。A正确。
BC.据图中曲线分析可知,随着温度升高汗液分泌量增多。汗液的成分是水、无机盐和尿素,皮肤通过排汗,可排除水、无机盐和尿素,不会导致体内尿素等废物积累过多,不会破坏水和无机盐的平衡,同时皮肤通过排汗带走人体一部分热量,从而降低皮肤的温度,达到调节体温的作用。B正确,C错误。
D.二氧化碳、尿素和多余的水排出体外的过程叫做排泄。排泄的途径有三条:一、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以气体的形式通过呼吸系统排出;二、水、无机盐、尿素等废物以尿的形式通过泌尿系统排出;三、水、无机盐和尿素以汗的形式通过皮肤排出。D正确。
【分析】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血管有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血液循环路线如图所示:
14.(2019八上·宜兴期中)图为甲、乙两人肾单位内流动的液体中葡萄糖含量的变化曲线,其中①—④表示组成肾单位的有关结构。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②为肾小囊,其内液体为原尿
B.③是肾小管,此处进行了重吸收作用
C.④内液体是尿液,甲可能是肾小管发生病变
D.甲②内含有葡萄糖,乙②内没有葡萄糖
【答案】D
【知识点】肾的结构和功能;尿的形成和排出
【解析】【解答】A、②为肾小囊,其内液体为原尿,A不符合题意;
B、③是肾小管,此处进行了重吸收作用,葡萄糖被全部重吸收因此葡萄糖含量为0,B不符合题意;
C、④内液体是尿液,甲的尿液中含有葡萄糖,因此甲可能是肾小管发生病变,没有把葡萄糖全部重吸收,C不符合题意;
D、从成分上看,甲的②内液体原尿和乙②内液体尿液都含有葡萄糖,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尿的形成:肾单位是形成尿液的基本单位.
(1)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以外的血浆成分都可以经过肾小球过滤 到肾小囊中,在肾小囊中形成原尿.
(2)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包括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被重吸收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剩下的形成尿液.
15.(2017七下·磴口期末)一个健康成年人的血液中的葡萄糖(a)、水(b)和无机盐(c)含量如图,该人大量饮水后,排除的尿液中的成分最接近于哪一个图示(  )
A. B.
C. D.
【答案】B
【知识点】尿的形成和排出
【解析】【解答】解:尿的形成过程是: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过肾小球滤过到肾小囊内,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包括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回血液里;原尿中剩下的其他废物,如尿素、一部分水和无机盐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可见尿的形成过程主要包括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两个过程.
所以当健康成年人大量饮水后,其尿液中排出的葡萄糖不会变,因为肾小管有重吸收作用,永远为0;水大量增加后,体内要维持渗透压平衡,所以尿液中水和无机盐的比值水会增加.
故答案为:B
【分析】尿的形成过程主要包括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两个过程.
阅卷人 二、连线题
得分
16.(2017七下·太原期末)如图是人体泌尿系统示意图.请你据图并联系所学知识,完成下面的连线:
a     膀胱     A形成尿液
b     肾脏     B排出尿液
c     尿道     C暂时储存尿液
d     输尿管     D输送尿液
【答案】肾脏;A;输尿道;D;膀胱;C;尿道;B
【知识点】泌尿系统的组成;尿的形成和排出
【解析】【解答】解:人体的泌尿系统主要由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等组成,当血液流经肾时,肾将多余的水、无机盐和尿素等从血液中分离出来形成尿液,使血液得到净化;输尿管把尿液运送到膀胱;膀胱暂时储存尿液;尿道排出尿液.
故答案为:肾脏 A 输尿道 D 膀胱 C 尿道 B
【分析】泌尿系统包括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图示为泌尿系统的示意图,其中是a肾脏、b是输尿管、c膀胱、d是尿道,据此解答.
【题型填空题
第Ⅱ卷 主观题
第Ⅱ卷的注释
阅卷人 三、综合题
得分
17.(2020八上·姜堰期中)根据下图、表回答问题:
成分 水 蛋白质 葡萄糖 无机盐 尿素
样品A 90 7.00 0.10 0.72 0.03
样品B 99 0.00 0.10 0.72 0.03
样品C 95 0.00 0.00 1.50 2.00
(1)人体排泄主要是通过   系统实现的,该系统的主要器官是   。
(2)尿液的形成主要包括[甲]   和[乙]   等过程。
(3)③表示肾小球,是由   弯曲盘绕而成。
(4)血液经过这两个过程后,血液成分的变化是   。
(5)样品B是   ,在[   ]   中形成。
【答案】(1)泌尿;肾脏
(2)滤过;重吸收
(3)毛细血管
(4)废物减少了
(5)原尿;①;肾小囊腔(或肾小囊)
【知识点】尿的形成和排出
【解析】【解答】图中:①肾小囊、②肾小管、③肾小球。甲肾小球的过滤作用、乙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1)排泄有三条途径:人体中除二氧化碳以外的大部分代谢终产物通过泌尿系统排出体外;二氧化碳的排出是由呼吸系统来完成的,同时也排出了少量水分;出汗也是一种排泄方式,可排出少量的水、无机盐和尿素。人体中除二氧化碳以外的大部分代谢终产物通过泌尿系统排出体外。肾脏是形成尿液的器官。(2)尿的形成经过甲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乙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血浆通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除了大分子的蛋白质和血细胞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形成尿液。
(3)肾小球是多条毛细血管弯曲盘绕而成的血管球,与之相连的血管是入球小动脉与出球小动脉。(4)血液流经肾脏时,通过肾小球的过滤作用,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血液中的代谢废物尿素,多余的水和无机盐进入肾单位形成尿液排出体外,所以,肾动脉与肾静脉相比,血液成分的变化是废物减少了。(5)从表中可以看出样品C中既没有蛋白质,也没有葡萄糖,而是含有大量的尿素,是尿液;样品A中含有大量的蛋白质,是血浆;剩下的样品B就是原尿。血浆通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除了大分子的蛋白质和血细胞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
【分析】尿液的形成过程血液通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除了大分子的蛋白质和血细胞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所以尿液的形成主要包括滤过和重吸收两个过程.
18.(2020·石景山模拟)为研究肾脏损伤机制和筛选药物的需要,研究人员构建了新型肾单位芯片。它是由工程材料和活细胞共同组成,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肾脏是由众多肾单位组成的,它的功能是   。
(2)研究人员用荧光素钠表示小分子物质,用荧光葡聚糖表示大分子物质,将这两种物质制成溶液后,以适宜的流速分别从血液入口注入。稳定运行后,在③处依次抽取液体检测这两种物质浓度,计算渗透速率,如图2所示。结果显示,只有   快速地从①进入到③,说明肾单位芯片A部分可以完成尿液形成过程中的   作用。
(3)研究人员从血液入口处注入含1.8mg/mL葡萄糖缓冲液,稳定运行后,检测到缓冲液出口处葡萄糖浓度小于③处,由此推测②处模拟的结构是   。
(4)若想观察药物对肾单位造成损伤的情况,可直接打开装置,观察   细胞的损伤程度。
【答案】(1)形成尿液
(2)荧光素钠;滤过
(3)肾小管外毛细血管
(4)血管内皮细胞和上皮
【知识点】肾的结构和功能;尿的形成和排出
【解析】【解答】(1)肾脏由多个肾单位组成,其功能为过滤血液并排出代谢废物,形成尿液。(2)图2,结果显示,荧光素钠的渗透速率远高于荧光葡聚糖,因此,荧光素钠可以快速地从①进入③,这说明了A部分可以实现肾脏中的肾小球的滤过作用。(3)缓冲液出口处的葡萄糖浓度小于③处,可以推断②处模拟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葡萄糖被重吸收回血液。由此推测②处模拟的结构是肾小管外毛细血管。(4)药物对肾单位造成损伤,因此应该观察血管内皮细胞和上皮细胞的受损情况。
【分析】从肾脏的结构和尿液的形成过程分析,肾单位是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单位,肾单位包括肾小管、肾小球和肾小囊,尿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两个连续的过程。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外,其它的如水、无机盐,尿素和葡萄糖会滤到肾小囊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大部分的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到血液,剩下的水、无机盐和尿素等形成尿液流到膀胱,当膀胱尿液积累到一定量时就会通过尿道排出体外。
19.(2019八上·日照开学考)如图是肾单位结构图,据图回答问题。
(1)图中的③   和⑥   共同构成了肾小体。
(2)图中②是   ,管内流动的是   ,④是   ,管内流动的是   。④与②相比,液体中含氮废物和养料含量都   。
(3)图中⑥处的液体为   ,与③处的液体相比较,前者不含有   和   。
(4)流过⑦之后的液体形成后经   流入   ,最终经尿道排出体外。
(5)在尿的形成过程中,对血液起滤过作用的结构是   ,对原尿进行重吸收的结构是   。
【答案】(1)肾小球;肾小囊
(2)入球小动脉;动脉血;出球小动脉;动脉血;减少
(3)原尿;血细胞;大分子蛋白质
(4)输尿管;膀胱
(5)肾小球;肾小管
【知识点】肾的结构和功能;尿的形成和排出
【解析】【解答】(1)肾小体是由肾小球和肾小囊组成的,观图可知③是肾小球,⑥是肾小囊。(2)根据血液流向和肾单位的结构可以判断②是入球小动脉,④是出球小动脉。肾动脉属于体循环,里面流的是含氧多的动脉血。血液流经肾小球时没有发生气体交换的作用,因此②入球小动脉和④出球小动脉内流动的血液都是动脉血。由于经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②中的含氮废物和养料被滤过形成原尿,因此④和②比,④中含氮废物和养料含量都减少。(3)原尿是在⑥肾小囊腔中形成的,那么图中⑥处的液体为原尿。③是肾小球,肾小球是一个由数十条毛细血管弯曲盘绕形成的血管球,里面流的是动脉血。与动脉血相比,原尿中不含有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4)输尿管的作用是输送尿液,膀胱是暂时储存尿液,因此流过⑦肾小管之后的液体形成后逐渐流向肾盂,经输尿管流入膀胱,最终经尿道排出体外。(5)尿的形成过程中,主要包括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因此,对血液起滤过作用的结构是③肾小球,对原尿进行重吸收的结构是⑦肾小管。
【分析】人体的代谢废物由血液运输到肾脏。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由肾小球滤过到肾小囊腔中形成原尿。与血液相比,原尿不含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其他成分两者相似。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如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部分无机盐等被肾小管重新吸收进入毛细血管中。剩下的物质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最后流向肾盂。观图可知,①是肾动脉,②是入球小动脉,③是肾小球,④是出球小动脉,⑤是肾小囊壁,⑥是肾小囊,⑦是肾小管。
20.(2020七下·醴陵期末)下图为人体新陈代谢活动的示意图(图中A、B、C、D表示系统,①~⑨表示生理过程),下图是某生理过程的变化曲线。请据图回答:
(1)A系统内,①表示的生理过程是   ,完成①过程的主要器官是   ;此处消化食物的消化液有   (写全)。
(2)②③过程是通过   实现的,发生③过程时,膈肌   (填“收缩”或“舒张”);④⑤过程是通过   实现的。
(3)经过图中⑥⑦的气体交换,血液成分变化是   。
(4)尝试写出尿素在D系统中的排出途径:入球小动脉→肾小球→   →输尿管→膀胱→尿道→体外。
(5)图中的排泄途经有   (序号)。
(6)下图中,若y表示肺容积,则表示呼气过程的是   段;下图中,若y表示肺内气压,a处为1个大气压,表示吸气的是   段;若abc段的时间是2秒,则此人的呼吸频率是   次/分钟。
【答案】(1)吸收;小肠;胆汁、肠液和胰液
(2)呼吸运动;舒张;气体扩散(扩散作用)
(3)由动脉血变静脉血/氧气减少/二氧化碳增加
(4)肾小囊→肾小管
(5)③⑨⑩
(6)bcd;cde;15
【知识点】血液循环的途径;排泄及其途径;食物的消化;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尿的形成和排出
【解析】【解答】(1)A表示消化系统,①表示营养物质被吸收,进入循环系统。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小肠长,全长5~6米,小肠内有环形皱襞和小肠绒毛,使小肠粘膜的表面积增加600倍,大大增加了吸收的面积;小肠绒毛中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小肠绒毛壁和毛细血管壁都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利于吸收营养物质。小肠内有许多种由消化腺分泌的消化液,如胰液、肠液、胆汁等。(2)肺与外界空气间的气体交换也叫肺的通气,通过呼吸运动实现的;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叫做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是通过气体的扩散作用实现的。②③表示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是通过呼吸运动实现的。③表示呼气过程,人体呼气时,肋间肌和膈肌处于舒张状态,肋骨向下向内移动,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径均缩小,此时膈顶上升,引起胸腔上下径缩小,胸腔容积缩小,肺随之回缩,造成肺内气压高于外界大气压,肺内气体排出肺。④⑤表示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是通过气体扩散实现的。(3)⑥⑦表示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经过图中⑥⑦的气体交换,二氧化碳进入血液,氧气进入组织细胞,血液中的氧气减少,二氧化碳增多,由动脉血变静脉血。(4)泌尿系统由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组成。肾脏的主要功能是形成尿液,当血液经入球小动脉进入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经输尿管流入膀胱,暂时储存,最后尿道排出体外。所以尿素在D系统中的排出途径:入球小动脉→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输尿管→膀胱→尿道→体外。(5)人体内物质分解时产生的二氧化碳、尿素和多余的水等废物排出体外的过程叫做排泄。排泄的途径主要有三条:一部分水和少量的无机盐、尿素以汗液的形式由皮肤排出;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以气体的形式通过呼吸系统排出;绝大部分水、无机盐、尿素等废物以尿的形式通过泌尿系统排出。图示中⑨、⑩、③分别表示了人体的三条排泄途径。(6)人在平静状态下,肋间肌收缩时,肋骨向上向下运动,使胸廓的前后径和左右径都增大,同时膈肌收缩,膈顶部下降,使胸廓的上下径都增大这样胸廓的容积就增大,肺也随着扩张,外界空气通过呼吸道进入肺,完成吸气的过程。相反呼气与之过程大致相反。若y表示胸腔容积,则bcd段表示呼气过程。
若y表示肺内气压,则abc表示肺内气压等于外界大气压,则cde表示肺内气压低于外界大气压,表示吸气。abc段是呼气一次用的时间,吸气所用时间相同,则此人的呼吸频率是60÷(2×2)=15(次)。
【分析】图示中,A、B、C、D分别表示人体的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①表示吸收、②③表示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④⑤表示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⑥⑦表示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⑧表示排遗、⑨表示尿液的排出、⑩表示排汗。
21.(2020·丰台模拟)与甲患者不同,一位糖尿病患者乙,在没有饮酒的情况下,尿液中检测出大量酒精。请回答问题:
(1)该患者血液流经肾小球时发生   作用在肾小囊中形成原尿;当原尿中葡萄糖浓度超过肾小管对葡萄糖的最大转运量时,多余的葡萄糖无法被   ,随尿液排出。
(2)检查发现该患者尿液中有正常人没有的假丝酵母菌。取患者新鲜尿液进行分组实验,操作过程如图1。37℃培养24小时后检测3组酒精浓度,结果如图2。
①第三组中加入“发酵抑制剂”的作用是   ,与第二组形成   。
②分析图2数据可知,第二组中产生大量酒精,是因为液体中假丝酵母菌的含量   ,利用尿液中的   作为原料进行发酵,产生酒精。
③研究人员进一步实验发现酒精发酵的场所是膀胱。请你根据泌尿系统结构和功能,说明膀胱成为发酵场所的原因是   。
【答案】(1)滤过(过滤);重吸收
(2)假丝酵母菌发酵;对照;多;葡萄糖;膀胱是暂时储存尿液的器官,为酒精发酵提供了足够的时间和空间
【知识点】泌尿系统的组成;尿的形成和排出
【解析】【解答】(1)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以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通过肾小球过滤到肾小囊中,肾小囊中的液体称为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等被肾小管重新吸收,这些被重新吸收的物质进入包围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送回血液里,而剩下的水、无机盐、尿素等就形成了尿液。因此该患者血液流经肾小球时发生滤过(过滤)作用在肾小囊中形成原尿;当原尿中葡萄糖浓度超过肾小管对葡萄糖的最大转运量时,多余的葡萄糖无法被重吸收,随尿液排出。(2)图1表示患者新鲜尿液进行分组实验操作过程图,图2表示3组酒精浓度统计图。
①酵母菌等微生物的无氧呼吸叫做发酵。假丝酵母菌是一种酵母菌,酵母菌会发酵形成酒精,因此添加发酵抑制剂可以阻止假丝酵母菌发酵形成酒精。第二组和第三组除了能否发生发酵外,其他条件都相同,因此不能发酵的第三组与能发酵的第二组形成对照。
②酵母菌发酵是指酵母菌把葡萄糖分解成酒精和二氧化碳。缺少酵母的第一组中产生少量的酒精,富含酵母的第二组中产生大量酒精,富含酵母和发酵抑制剂(即富含不能发酵的酵母)的第三组中产生少量酒精。因此分析图2数据可知,第二组中产生大量酒精,是因为液体中假丝酵母菌的含量多,利用尿液中的葡萄糖作为原料进行发酵,产生酒精。
③膀胱是储存尿液的肌性囊状器官,其功能是暂时储存尿液。肾脏中形成的尿液,经输尿管流入膀胱暂时储存。当膀胱内的尿液储存到一定量时,人就会产生尿意。排尿时,尿液经尿道排出体外。则可以说明膀胱成为发酵场所的原因是膀胱是暂时储存尿液的器官,为酒精发酵提供了足够的时间和空间。
【分析】糖尿病是一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肾脏是人体的重要器官,它的基本功能是生成尿液,通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形成尿液。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