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阅读专题
2022年北京市海淀区中考二模语文试卷
(二)阅读《观沧海》,完成 8-9 题。(共 5 分)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8.动静结合是古诗文常用的一种写景手法,往往能够达到“着一字而境界全出”的效果。本诗中用“澹澹”表现了水波荡漾之动态,用“ ① ”描绘出静态的山岛耸立挺拔的
样子;再写草木与洪波,静与动映衬,显示大海 ② 的特点,形成意象和意境的和
谐统一。(2 分)
9.清代诗论家叶燮曾说过:“诗之基,其人之胸襟是也。”说说本诗画线诗句与王安石《登飞来峰》中的“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冕《墨梅》中的“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分别表现了三位诗人怎样的胸襟。(3 分)
答:
2022年北京市昌平区中考二模语文试卷
(二)阅读《雁门太守行》,完成8-9题。(共4分)
雁门太守行
(唐)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8,这首诗是一首以战争为背景的抒情诗,写出了战争的艰苦,渲染了悲壮的气氛。以“黑云压城”表现敌军云集而来;以“塞上燕脂”表现_____①_____;以“_____②_____”写乘夜奔袭之状。(2 分)
9.《雁门太守行》和《登幽州台"歌》都写到了黄金台,请你说说诗人借“黄金台”
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情感。(2 分)
注:①幽州台:即黄金台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2年北京市门头沟区二模语文试卷
(二)阅读《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完成 7-9 题。(共 6 分)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7.这是辛弃疾退居江西上饶期间寄好友陈同甫的一首词。词中作者通过对早年抗金部队豪壮阵容和_________的追忆,表达了_________理想。(2 分)
8.用自己的话描写“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这一场面。(2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李白《行路难》(其一)中“忽复乘舟梦日边”,与本词“梦回吹角连营”都写到了梦。简要说明两位作者借“梦”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情感。(2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2年北京市东城区中考一模语文试卷
(二)阅读下面两首诗词,完成第7—8题。(共5分)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塞下曲(其三)
卢纶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7.对上面两首诗词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两首诗词都与边塞征战生活有关,都充满了对敌人的蔑视和我军必胜的信念。
B.《渔家傲·秋思》中以“异”字统领上阕景物,强调塞下秋景与中原的不同。
C.《塞下曲》开篇也是写景,宿雁惊飞,既交待了时间,又写出了景色的壮美。
D.“长烟落日孤城闭”“大雪满弓刀”两句均借边塞特有景象表现将士们的威武气概。
8.《邓稼先》“我不能走”这一部分,引用了“五四”时期的一首歌:“古今多少奇丈夫/碎首黄尘/燕然勒功/至今热血犹殷红”。有人推测“燕然勒功”抒发的情感与《渔家傲·秋思》中“燕然未勒归无计”一句相关,你认为这种推测合理吗?请简要说明你的理由。( 3分)
2022年北京二中教育集团中考语文一模试卷
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下列对诗歌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边声”以“四面”来形容,更显得无所不在,充塞天地之间,再接上“连角起”,在凄凉之外更添一层悲壮。
B.“长烟落日”,让人联想到描写塞外壮阔风光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然而其后紧缀以“孤城闭”三字,气象便不相同。
C.“燕然未勒”反用典故,这个典故会让人想到了《邓稼先》一文中杨振宁先生引用五四时代的一首歌赞扬邓稼先为祖国献身的崇高品质。
D.“羌管悠悠霜满地”,写夜景,在时间上是“长烟落日”的延续,是以如霜的月光为背景,烘托了征人凄婉的愁思。
(2)高适《别董大》中“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与本诗“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都写到了“雁”。请简要说明两位诗人分别借“雁”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别董大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2022年北京市海淀区人大附中航天城学校九年级下学期练习2语文试题
5.(5分)阅读辛弃疾的两首词,完成问题。
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1)这两首词同为辛弃疾所作,各具特色。《南乡子》一词用设问贯穿全篇。上阕中,词人一问“何处”,弦外之音是中原已非我有;二问“① ”,感慨往事悠悠英雄往矣。《破阵子》一词中虚实结合,首尾写实,由“梦回吹角连营”一句开始写梦境,激情直泻,结句“可怜白发生”笔锋陡转,与之前的梦境形成鲜明对比,情感由雄壮变为② 。
(2)结合两首词中的画线句,说说诗人是如何表达情感的。
2022年北京市中考语文考前押题试卷
(二)诗歌阅读(5分)
阅读《望岳》,完成下面小题。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8.本诗以“望”字贯穿全篇。前六句写望中所见,直接描写泰山的景物。其中,“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写出了泰山①_____和②______的特点;诗的后两句借想象抒发了诗人的情感。
9.陆游“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中的重重山岭,与杜甫《望岳》中描写的泰山表达的内涵有何不同?
古诗阅读专题答案
2022年北京市海淀区中考二模语文试卷
(二)阅读《观沧海》,完成 8-9 题。(共 5 分)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8.动静结合是古诗文常用的一种写景手法,往往能够达到“着一字而境界全出”的效果。本诗中用“澹澹”表现了水波荡漾之动态,用“ ① ”描绘出静态的山岛耸立挺拔的
样子;再写草木与洪波,静与动映衬,显示大海 ② 的特点,形成意象和意境的和
谐统一。(2 分)
9.清代诗论家叶燮曾说过:“诗之基,其人之胸襟是也。”说说本诗画线诗句与王安石《登飞来峰》中的“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冕《墨梅》中的“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分别表现了三位诗人怎样的胸襟。(3 分)
答:
(二)(共5分)
8.①竦峙 ②示例:宏伟壮阔
(共2分。共2空,每空1分)
9.示例:曹操的诗句借助想象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势,表达了诗人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和博大胸襟。王安石的诗句写不畏视线被浮云遮挡,表明自己在政治上的高瞻远瞩,以及拨云见日的豪迈气概。王冕的诗句盛赞墨梅的高风亮节,不求人夸只留清香的美德,表达诗人不媚世俗的高尚情操。
(共3分。曹操诗句,1分;王安石诗句,1分;王冕诗句,1分)
2022年北京市昌平区中考二模语文试卷
(二)阅读《雁门太守行》,完成8-9题。(共4分)
雁门太守行
(唐)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8,这首诗是一首以战争为背景的抒情诗,写出了战争的艰苦,渲染了悲壮的气氛。以“黑云压城”表现敌军云集而来;以“塞上燕脂”表现_____①_____;以“_____②_____”写乘夜奔袭之状。(2 分)
9.《雁门太守行》和《登幽州台"歌》都写到了黄金台,请你说说诗人借“黄金台”
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情感。(2 分)
注:①幽州台:即黄金台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诗词阅读(共 4 分)
8.答案示例:①战争的惨烈 ②半卷红旗(2 分)
9.答案示例:陈子昂登临黄金台抒发自己生不逢时,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1 分)李贺借“黄金台”的典故,表达了自己渴望建功立业、誓死报国的爱国热情。(或:表达了将士们为报答君王的知遇之恩而誓死报效朝廷的决心)(1 分)
2022年北京市门头沟区二模语文试卷
(二)阅读《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完成 7-9 题。(共 6 分)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7.这是辛弃疾退居江西上饶期间寄好友陈同甫的一首词。词中作者通过对早年抗金部队豪壮阵容和_________的追忆,表达了_________理想。(2 分)
8.用自己的话描写“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这一场面。(2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李白《行路难》(其一)中“忽复乘舟梦日边”,与本词“梦回吹角连营”都写到了梦。简要说明两位作者借“梦”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情感。(2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完成 7-9 题。(共 6 分)
7.参考:(1)沙场生涯 (2)杀敌报国、收复失地 评分:2 分。
8.参考:兵士们欢欣鼓舞,饱餐将军分给大家的烤牛肉;军中奏起振奋人心的战斗乐曲。牛肉一吃完,就排成整齐的队伍。将军神采奕奕,意气昂扬,“沙场秋点兵”。正当“秋高马壮”的时候,“点兵”出征,预示了战无不胜的光明前景。 评分:2 分。
9.答案示例:
李白借典故中的梦,表达自己期望得到明主赏识、施展抱负的愿望;辛弃疾借梦抒发了壮志难酬的抑郁愤慨之情。 (共 2 分。李白,1 分;辛弃疾,1 分)
2022年北京市东城区中考一模语文试卷
(二)阅读下面两首诗词,完成第7—8题。(共5分)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塞下曲(其三)
卢纶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7.对上面两首诗词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两首诗词都与边塞征战生活有关,都充满了对敌人的蔑视和我军必胜的信念。
B.《渔家傲·秋思》中以“异”字统领上阕景物,强调塞下秋景与中原的不同。
C.《塞下曲》开篇也是写景,宿雁惊飞,既交待了时间,又写出了景色的壮美。
D.“长烟落日孤城闭”“大雪满弓刀”两句均借边塞特有景象表现将士们的威武气概。
8.《邓稼先》“我不能走”这一部分,引用了“五四”时期的一首歌:“古今多少奇丈夫/碎首黄尘/燕然勒功/至今热血犹殷红”。有人推测“燕然勒功”抒发的情感与《渔家傲·秋思》中“燕然未勒归无计”一句相关,你认为这种推测合理吗?请简要说明你的理由。( 3分)
7.答案:B
评分:2分。
8.示例:
⑴合理。这两处都用了相同典故。同在西北边塞,“燕然未勒”表现出将士们镇守边关,不甘心无功而返的爱国之心,“燕然勒功”则赞扬了邓稼先为国防事业甘愿献身的崇高品质,二者情感相关。
⑵不合理。这两处虽然用了同一典故,“燕然未勒”写出将士们长期镇守边关,有家不能归的无奈情绪,而文章借“燕然勒功”赞扬了邓稼先为国防事业而献身的崇高品质,二者情感不相关。
评分:3分。基于判断,谈这两个语句情感各1分;结合具体内容分析语句关系,1分。
2022年北京二中教育集团中考语文一模试卷
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下列对诗歌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边声”以“四面”来形容,更显得无所不在,充塞天地之间,再接上“连角起”,在凄凉之外更添一层悲壮。
B.“长烟落日”,让人联想到描写塞外壮阔风光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然而其后紧缀以“孤城闭”三字,气象便不相同。
C.“燕然未勒”反用典故,这个典故会让人想到了《邓稼先》一文中杨振宁先生引用五四时代的一首歌赞扬邓稼先为祖国献身的崇高品质。
D.“羌管悠悠霜满地”,写夜景,在时间上是“长烟落日”的延续,是以如霜的月光为背景,烘托了征人凄婉的愁思。
(2)高适《别董大》中“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与本诗“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都写到了“雁”。请简要说明两位诗人分别借“雁”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别董大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分析】《渔家傲 秋思》这是一首抒怀诗,整首词表现将士们的英雄气概及艰苦生活,意境开阔苍凉,形象生动鲜明。上片描绘边地的荒凉景象,下片写戍边战士厌战思归的心情。这首词变低沉婉转之调而为慷慨雄放之声。
《别董大》是唐代诗人高适的作品。这首诗勾勒了送别时晦暗寒冷的愁人景色,表现了诗人当时处在困顿不达的境遇之中,既表露出作者对友人远行的依依惜别之情,也展现出诗人豪迈豁达的胸襟。,把有关国家、社会的重大问题反映到词里。做题时要读懂诗文,仔细体会诗中的佳句妙语,理解作者的情绪情感。
【解答】(1)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
ACD.正确;
B有误,《邓稼先》一文中杨振宁先生引用五四时代的一首歌赞扬邓稼先为祖国献身的崇高品质,是正用典故。
故选:B
(2)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及情感的把握。“雁去无留意”抒发了雁去而人却不得去的凄凉悲怆的情感,从而抒发思乡之情。“北风吹雁雪纷纷”的意思是:北风劲吹,大雪纷纷,雁儿南飞。通过雁南方,渲染了一种即将与友人分开的不舍氛围。
答案:
(1)B
(2)范词借“雁去无留意”抒发了雁去而人却不得去的凄凉悲怆的情感“北风吹雁”表达了与友人的不舍和挂念之情。
译文:
渔家傲 秋思
秋天到了,西北边塞的风光和江南不同。大雁又飞回衡阳了,一点也没有停留之意。黄昏时,军中号角一吹,周围的边声也随之而起。层峦叠嶂里,暮霭沉沉,山衔落日,孤零零的城门紧闭。饮一杯浊酒,不由得想起万里之外的家乡,未能像窦宪那样战胜敌人,刻石燕然,不能早作归计。悠扬的羌笛响起来了,天气寒冷,霜雪满地。夜深了,将士们都不能安睡,将军为操持军事,须发都变白了;战士们久戍边塞,也流下了伤时的眼泪。
别董大
千里黄云蔽天日色暗昏昏,北风吹着归雁大雪纷纷。不要担心前路茫茫没有知己,普天之下哪个不识君?
【点评】如何鉴赏诗歌:一要知人论世。读懂一首诗,首先要了解诗歌产生的时代背景、作家的生平经历和创作风格。二要把握形象。诗是通过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来反映生活抒发感情,阅读、鉴赏诗歌就要通过认真分析、品味,理解和把握这种形象。三要理解情感。感情是诗歌的生命和灵魂,只有很好地体会诗人在诗中的感情和基调,才能准确理解诗歌的主旨。
2022年北京市海淀区人大附中航天城学校九年级下学期练习2语文试题
5.(5分)阅读辛弃疾的两首词,完成问题。
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1)这两首词同为辛弃疾所作,各具特色。《南乡子》一词用设问贯穿全篇。上阕中,词人一问“何处”,弦外之音是中原已非我有;二问“① ”,感慨往事悠悠英雄往矣。《破阵子》一词中虚实结合,首尾写实,由“梦回吹角连营”一句开始写梦境,激情直泻,结句“可怜白发生”笔锋陡转,与之前的梦境形成鲜明对比,情感由雄壮变为② 。
(2)结合两首词中的画线句,说说诗人是如何表达情感的。
【分析】《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此词通过对古代英雄人物的歌颂,表达了作者渴望像古代英雄人物那样金戈铁马,收拾旧山河,为国效力的壮烈情怀,饱含着浓浓的爱国思想,但也流露出作者报国无门的无限感慨,蕴含着对苟且偷安、毫无振作的南宋朝廷的愤懑之情。全词写景、抒情、议论密切结合;融化古人语言入词,活用典故成语;通篇三问三答,层次分明,互相呼应;即景抒情,借古讽今;风格明快,气魄阔大,情调乐观昂扬。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是宋代词人辛弃疾的作品。此词通过对作者早年抗金部队豪壮的阵容和气概以及自己沙场生涯的追忆,表达了作者杀敌报国、收复失地的理想,抒发了壮志难酬、英雄迟暮的悲愤心情;通过创造雄奇的意境,生动地描绘出一位披肝沥胆、忠一不二、勇往直前的将军形象。全词在结构上打破成规,前九句为一意,末一句另为一意,以末一句否定前九句,前九句写得酣恣淋漓,正为加重末五字失望之情,这种艺术手法体现了辛词的豪放风格和独创精神。
【解答】(1)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南乡子》一词用设问贯穿全篇。上阕中,词人一问“何处”,弦外之音是中原已非我有;二问“千古兴亡多少事”;《破阵子》一词中虚实结合,首尾写实,由“梦回吹角连营”一句开始写梦境,激情直泻,结句“可怜白发生”笔锋陡转,与之前的梦境形成鲜明对比,情感由雄壮变得悲壮,作者壮志未酬的抑郁和悲愤跃然纸上。
(2)本题考查表现手法。“生子当如孙仲谋,若刘景升儿子,豚犬耳。”意思是说,生儿子应该像孙权一样,而刘景升的儿子就像猪狗一样。我们从词人用这一典故来看,是希望南宋有如孙权那样的有志之士。其实,这也暗示了作者自己就如孙权一样,有奋发图强,收复失地的伟大理想。当然,暗示了自己的对南宋朝廷主和派的愤恨。运用典故,使诗人的感情表达得委婉含蕴。“弓如霹雳弦惊”射箭时弓弦的响声如响雷般震耳纷纷,敌人纷纷落马;残兵败将,狼狈溃退;将军身先士卒,乘胜追杀的画面,从“的卢马”的飞驰和“霹雳弦”的巨响中,仿佛看到若干连续出现的画面:敌人纷纷落马;残兵败将,狼狈溃退;将军身先士卒,乘胜追杀,一霎时结束了战斗;凯歌交奏,欢天喜地,旌旗招展。
答案:
(1)“(千古兴亡)多少事”悲壮
(2)“生子当如孙仲谋”用曹操赞孙权的典故,既表达了对英雄的仰慕之情,又有壮志难酬的感慨和对屈辱求和的南宋小朝廷的失望。“弓如霹雳弦惊”用比喻(把弓弦的响声比做响雷),写出了梦境中激烈的战斗场面,表达了渴望建功立业、收复中原的心愿。
译文:
《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什么地方可以看见中原呢?在北固楼上,满眼都是美好的风光。从古到今,有多少国家兴亡大事呢?不知道。往事连绵不断,如同没有尽头的长江水滚滚地奔流不息。
当年孙权在青年时代,做了三军统帅。他能占据东南,坚持抗战,没有向敌人低头和屈服过。天下英雄谁是孙权的敌手呢?只有曹操和刘备而已。这样也就难怪曹操说:“要是能有个孙权那样的儿子就好了!”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醉里挑亮油灯观看宝剑,梦中听到军营的号角声响成一片。把牛肉分给部下享用,让乐器奏起雄壮的军乐鼓舞士气。这是秋天在战场上阅兵。战马像的卢马那样跑得飞快,弓箭像惊雷一样震耳离弦。一心想完成替君收复国家失地的大业,取得世代相传的美名。可惜壮志难酬,白发已生!
【点评】古典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一、了解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和特定的写作背景。二、把握作者思想特点和诗词创作的风格流派。三、品味词句、把握意象并进而领悟诗词意境。四、探究诗词中人、事、景、典的用意和直接抒情议论的关键句。
2022年北京市中考语文考前押题试卷
(二)诗歌阅读(5分)
阅读《望岳》,完成下面小题。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8.本诗以“望”字贯穿全篇。前六句写望中所见,直接描写泰山的景物。其中,“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写出了泰山①_____和②______的特点;诗的后两句借想象抒发了诗人的情感。
9.陆游“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中的重重山岭,与杜甫《望岳》中描写的泰山表达的内涵有何不同?
【答案】8.神奇秀丽 巍峨高大
9.示例:杜甫借望高大奇美的泰山表达登山的决心,气概豪迈,表现诗人不畏艰险、勇于攀登、积极进取的精神。陆游描写的重重山岭表现地形复杂,所经山水的无穷变化,借此叙说人生中的重重困难。
【解析】8.本题考查理解诗句。“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意为大自然把神奇和秀丽都赋予了泰山,泰山是天地间神秀之气的集中所在;泰山巍峨高大,山南和山北被分割成一明一暗,就像早晨和黄昏。突出了泰山的神奇秀丽和高峻挺拔、巍峨高大。据此作答。
9.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涵。陆游“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既写出了山西村山环水绕,花团锦簇,春光无限的景象,另一方面它又富于哲理,表现了人生变化发展的某种规律性,令人回味无穷。诗人描述了山水萦绕的迷路感觉与移步换形又见新景象的喜悦之情,人们可以从中领悟到蕴含的生活哲理——不论前路多么难行,只要坚定信念,勇于开拓,人生就能“绝处逢生”。由此可知,诗人用重重山岭来表现山西村的地形复杂,山水萦绕,借此来象征人生中遇到的重重困难。杜甫《望岳》中“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写出了泰山神奇秀丽与巍峨高大;“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意为当人登上泰山的顶峰,俯瞰那众山,而众山就会显得极为渺小,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攀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以及卓然独立、兼济天下的豪情壮志。由此可知,诗人将众山的小和高大的泰山进行对比,借高大巍峨秀美的泰山,表现出诗人不怕困难、不畏艰险、敢于攀登绝顶、积极进取的精神和豪迈的气概。据此作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