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巴蜀中学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一次定时作业
初2014级(二下)语文试题卷
命题人:夏薇
(全卷共四个大题 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 语文基础知识及运用(30分)
1.下列各项中加点字注音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芦荟 (huì) 文绉绉(zhōu) 庶祖母(sù) 泪水盈眶(kuāng)
B.黝黑 (yǒu) 掺和(cān) 粲然(càn) 烁烁发光(shuò)
C.酒肆 (sì ) 解剖(pōu) 搓捻(lián) 落英缤纷(bīng)
D.锃亮( zèng) 穹顶(qióng) 枝杈(chà) 藏污纳垢(gòu)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诘责 侏儒 企盼 诚皇诚恐
B.尴尬 走廊 托辞 名门望族
C.奥密 禁锢 小憩 不可名状
D.迁徙 宽恕 落弟 好意难却
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三峡博物馆真是器宇轩昂,雄伟高大。
B.当老师批评他时,他的脸上显出一副期期艾艾的神情。
C.利比亚局势风云突变,国际原油,黄金价格再度大幅飙升。
D. 张大爷听到儿子出车祸致残这件令人深恶痛疾的事,不禁老泪纵横。
4.下列作家作品搭配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藤野先生》—鲁迅——《朝花夕拾》 B.《再塑生命》—海伦.凯勒—英国
C.《马说》—韩愈—唐朝 D.《过零丁洋》—文天祥—南宋
5.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网络造词”是当前经济发展时期的产物,但它能不能延续下去,还需要时间的检验。
B.《校车安全管理条例》的实施,可以有效避免校车交通安全事故不再发生。
C. 在这个信息像潮水一样涌来的网络时代,很难像过去一样耐心地阅读。
D. 学校把这项任务交给我们班,大家都有光荣的感觉是难以形容的。
6.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以下问题。(5分)
本报讯(记者 张莎 实习生 颜若雯)今后,市民可以通过旅游步道与主城“肺叶”更亲密地接触了。日前记者获悉,目前南岸区旅游局己勘测出19条南山步道,今年内将启动其中黄葛古道和庆乡亭步道的修缮、建设工作。5年内将全部完成19条步道的修缮、建设,并新建一条环山步道将它们串联起来,使南山拥有完整的循环步道系统。
据了解,目前已经勘测出的19条南山步道分别为:黄葛古道、文峰塔步道、庆乡亭步道、龙井步道、炮台山步道、泉山步道、春天岭步道、龙脊山步道、清水溪古道、白耳山步道、莲花步道、指月峰步道、同心步道、碾盘沟步道、慈母山步道、大兴场步道、丽景步道、涂山步道、老龙洞步道。其中,龙脊山步道、凉水井步道和清水溪古道已于2009年完成修缮并投入使用,黄葛古道一期修缮工程也于2011年完成。
(1)请用一句话概括该则新闻的主要内容。(25字以内)(3分)
(2)上面的文字提到,在对步道修缮的时候要对步道本身和周边的历史文化遗迹采取保护措施。现在南岸区征集标语,希望人们在步道上锻炼和欣赏风景的时候,注意保护步道周边历史文化遗迹。请你拟写一则标语,参与这次征集活动。要求至少使用一种修辞。(2分)
7.综合性学习。(10分)
重庆市2009年全面启动了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以下简称“创模”)工作。创模范围为主城九区,共涉及151个街道(镇),幅员面积5473平方公里。重庆计划从2009年起至2012年,用3年时间完成创模的攻坚任务,并争取在2013年通过国家验收。
(1)你所在的学校也参与了“创模”的宣传活动,同学们收集了很多宣传资料。请研读下面四则材料,写出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的意义。(4分)
材料一:“创模”以来,重庆通过实施优化产业布局、节能节水、企业环保搬迁、淘汰落后产能等措施,降低了能耗、水耗和污染物排放强度。截至今年2月,我市已建成集中式污水处理设施606座,分散式污水处理设施2.4万座,每天新增污水处理能力2.5万吨;建成垃圾中转站330个,垃圾箱(池)1.9万个,每天新增垃圾处理量269吨。从根本上改善了城市环境质量。
材料二:在大气环境治理方面,重庆市进一步深化“蓝天行动”,创新开展了环保、建设、市政和公安等部门对扬尘的联合执法,并实施了人工降雨、控尘等措施;对机动车排气将实施环保标志管理和简易工况法检测,进一步严控污染,改善空气质量。
材料三:近年来,重庆严格控制建筑施工、交通运输、社会生活噪声,声环境质量稳定达标;同时加大城镇公园和绿地建设,绿化覆盖率达到40%。人居环境得到很大改善。
材料四:“创模”前后,重庆的经济增长幅度明显提高。2011年,重庆地区生产总值接近万亿大关,增长16.7%。经济增速在全国的排位,由2008年第五、2009年第三、2010年第二,上升为今年的第一。此外,工业增加值、实际利用外资总额、进出口总额、航空口岸货运量、市场主体数量五大经济指标的增速均位居全国第一。
(2)下文是一位参加“创模征文比赛”的同学的文章片段,请根据例句,再续写两个句子,从而构成一个前后连贯的排比句。(4分)
“创模”以来,我的家乡重庆的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它显得更加美不胜收了。天空中有朵朵洁白的云彩,在自由地描绘着迷人的画卷;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大海里有条条美丽的小鱼,在欢乐地表演着优美的舞蹈。
(3)重庆“创模”号召人人参与,可怎么从身边小事做起呢?5日下午,“酷中国——全民低碳行动计划巡展暨重庆创模成果展”在人民广场摆出展板,告诉市民在生活中随手可做的节能环保妙招。如果你是这次活动的一个小小解说员,请介绍两个节能环保的妙招吧。(2分)
二.古诗文积累与阅读(25分)
(一)古诗文积累。(10分,每空1分)
8.默写填空
(1)伤心秦汉经行处, 。《山坡羊.潼关怀古》
(2 ) 人生自古谁无死, 。《过零丁洋》
(3)杜牧的《赤壁》蕴含机遇的重要性的哲理诗句是:
, 。
(4)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运用典故抒发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感慨的句子是: , 。
(5)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词中“此事古难全”的“此事”是指:
, 。
(6)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蕴含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哲理的句子是: , 。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试题,(15分)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9.解释下列加点词。(4分)
(1)骈死于槽枥( ) (2)执策而临之( )
(3)才美不外见( ) (4)不以其道( )
10.翻译下列句子。(4分)
(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2)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11. 选出对文章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本文第一段阐述了伯乐和千里马之间的关系,强调了伯乐的重要性。
B.文中“千里马”比喻“人才”,“伯乐”寓指“能发现和赏识人才的人”。
C.“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是造成千里马“欲与常马等不可得”的根本原因。
D.“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表达了作者对封建统治者不识别人才埋没人才的强烈不满,抒发了作者怀才不遇,壮志未酬的愤懑之情。
12. 在实施人才战略的今天,要使自己成为一匹“千里马”,你认为最需要的主观和客观条件各是什么?请结合现实生活谈谈你的看法。(4分)
答:
三、现代文阅读(40分)
(一)阅读下面选文,完成13-17题。
消逝的“放学路上”
王开岭
(1)“小呀小儿郎,背着书包上学堂。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那风雨狂;只怕先生骂我懒呀,没有学问无颜见爹娘。”
(2)30年前的儿歌倏然苏醒,当我经过一所小学的时候。下午4点半,方才还空荡荡的小街,像迅速充胀的救生圈,被各式私家车和眼巴巴的家长塞满了。开闸了,小人儿鱼贯而出,大人们蜂拥而上。一瞬间,无数的昵称像蝉鸣般绽放,在空中结成一团热云。这个激动人心的场面,只能用“失物招领”来形容。
(3)从前,上学或放学路上的孩子,就是一群没纪律的麻雀。无人护驾,无人押送,唧唧喳喳,兴高采烈,玩够了,玩饿了再回家。
(4)回头想童年最大的快乐就是在路上,尤其是在放学的路上。那是三教九流、七行八作、形形色色、千奇百怪的大戏台,那是面孔、语言、腔调、扮相、故事的孵化器,那是一个孩子独闯世界的第一步,乃至其精神发育的露天课堂、人生历练的风雨操场……我孩提时代几乎所有的趣人趣事趣闻,都是放学路上邂逅的。那是个最值得想象和期待的空间,每天充满新奇与陌生,充满未知的可能性,我作文里那些真实或瞎编的“一件有意义的事”,皆上演在其中。它的每一条巷子和拐角,每一只流浪狗和墙头猫,那烧饼铺、裁缝店、竹器行、小磨坊,那打锡壶的小炉灶、卖冰糖葫芦的吆喝、爆米花的香味、弹棉弓的铮铮响,还有谁家出墙的杏子最甜、谁家树上新筑了鸟窝……都会在某一时分与我发生联系。对孩子来说,这是最肥沃的土壤。
(5)很难想象,若抽掉“放学路上”这个页码,童年还剩下什么呢?
(6)那个黄昏,我突然替眼前的孩子惋惜——他们不会再有“放学路上”了。他们被装进一只只豪华笼子,直接运回了家,像贵重行李。
(7)为何会丢失“放学路上”呢?
(8)我以为,除城市膨胀让路程变遥远、为脚力所不及外,更重要的是“路途”变了,此路已非彼路。具体说,即“传统街区”的消逝——那温暖而有趣的沿途,那细节充沛、滋养脚步的空间,消逝了。
(9)我越来越觉得如今孩子——尤其大城市的孩子,正面临一个危险:失去“家”,“故乡”这些精神地点。
(10) 有位朋友,儿子6岁时搬了一次家,10岁时又搬了家。原因很简单,又购置了更大的房子。我问,儿子还记不记得他从前的家?带之回去过吗?他主动要求过吗?没有,朋友摇头,他就像住宾馆一样,到哪里都行,既不恋旧,也不喜新…..我明白了,在“家”的转移上,孩子无动于衷,感情上没有缠绵,无须仪式和交接。
(11)想不想从前的小朋友 我问。不想,哪儿都有小朋友,哪儿小朋友都一样。或许儿子眼里,小朋友是种“现象”,一种“配套设施”,一种日光下随你移动的影子,不记名的影子,而不是一个谁,又一个谁…….朋友尴尬地说。
(12)我无语了。这是没有“发小”的一代,没有老街生活的一代,没有街坊和故园的一代。他们会不停地搬,但不是“搬家。”“搬家”意味着记忆和情感地点的移动,意味着朋友的告别和人群的刷新,而他们,只是随父母财富的变化,从一个物理空间转到另一物理空间。城市是个巨大的商品,住宅也是个商品,都是物,只是物,孩子只是骑在这头物上飞来飞去。在他们的概念中没有故乡。因为故乡不是一个地址,不是写在信封和邮件上那种。故乡是一部生活史,一部留有体温,指纹,足迹——由旧物,细节,各种难忘的人和事构成的生活档案。
(13)我暗暗为自己的童年庆幸。如果说我们那一代尚可叫作露天童年,旷野童年,老街童年,那如今的孩子则是温室童年,会所童年,玩具童年里。
(14)面对现代街区和路途,父母不敢再把孩子轻易交出去了,不允许童年有任何闪失。就像风筝从天空撤下来,把绳剪掉,挂在墙上。再不用担心被风吹跑,被树刮住了。翅膀,就此成为传说和纪念。
13.从全文看文章标题—— 消逝的“放学路上”,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4分)
14.结合语境理解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4分)
(1)他们被装进一只只豪华笼子,直接运回了家,像贵重行李。
(2)如果说我们那一代尚可叫作露天童年,旷野童年,老街童年,那如今的孩子则是温室童年,会所童年,玩具童年里。
15.文章第(4)自然段划线句子展开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怎样的感情?(4分)
16.结合上下文,品味下列句子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3分)
开闸了,小人儿鱼贯而出,大人们蜂拥而至。
17怎样理解文章最后一句话“就像风筝从天空撤下来,把绳剪掉,挂在墙上。再不用担心被风吹跑,被树刮住了。翅膀,就此成为传说和纪念。”?对此你有何感想?请结合生活实际谈一谈。(5分)
(二)阅读下面说明文,回答19-22题
雪花的故事 王奉安
有这样一条谜语,谜面是:“青石靠青台,花在石上开,是花都有叶,你往无叶上猜。”这条谜语是打一冬天里的自然现象,谜底就是雪花。
雪花的微观世界
古代诗人对雪景的描写尽管细腻,但他们描写的都是宏观世界,对雪花的微观世界所知甚少。如果在飘雪的时候,你在室外用放大镜观察落在深色衣服上的雪花就会发现,雪花的基本形状是六角形的,它和自然界中生长的植物的花朵很不同,自然界中生长的花大都是5瓣的。西汉时有一本叫《韩诗外传》的书,作者韩婴对雪花倒是观察入微,他在书中写道:“凡草木花多五出,雪花独六出。”
雪花不仅是6个“瓣”,更有趣的是,每个雪花都有自己的模样,谁和谁都不会完全相同。但不管雪花的形状如何千变万化,它们的基本形状始终离不开“六”字:有的像匠心雕刻的六边形,有的像放射光芒的六角形,有的像有六条主脉纵横交织的蛛网……这是为什么呢
云层是孕育雪花的地方,雪花就是由云中的水汽在冰晶上不断凝华而成的。由于这个冰晶本身就具有六角形结构,叫做“六方晶系”,所以,形成的雪花也是六角形的。晶核生长的形状大体有3种趋势:长而细的六棱柱形晶柱、两头尖尖有如一根针的晶针和很薄的六边形晶片。如果它们周围的水汽浓度较低,冰晶的增长缓慢,而且各边均匀增长;如果周围水汽浓度较大,那么增长过程中形成雪花的冰晶不仅体积会增大,形状也会改变,最常见的就是天空中飘落的六边形雪花。为什么雪花都倾向于六边形呢?原来冰晶增长时要消耗附近的水汽,所以,越靠近冰晶的地方水汽越稀薄,稍远处的水汽自然过来补充,它们首先遇到的就是正在向前伸展的尖角,于是,各个尖角迅速加长,逐渐成为树枝状。由于同样原因,这些“树枝”上又长出新小枝杈,周而复始就形成了我们所见到的六边形雪花。形成雪花之前的冰晶受周围环境的影响,位于底面上的正六边形和侧面长方体的晶体生长速度出现差异,形状也相应发生变化,比如气温会给结晶表面带来微妙变化,接近0℃时底面水平扩展成六边形,-5℃时形成针状,气温降到-5~-10℃时,侧面上开始生成正六棱柱体及侧面镂空的六棱柱体,-15℃时形成树枝状,在气温降至-10~-21℃时,正六边形又开始扩展,继而再生成六棱柱体。
周围水汽含量较少时,雪花的生成过程也较慢,而且不易出现复杂形状。相反,水汽含量越大,雪花的生成速度越快,形状也越复杂。被人们称作“雪花”的树枝状雪晶往往生成于-15℃左右、含有大量水汽的环境中。尽管晶体的形成速度取决于温度及水汽浓度,但空气中的其他气体也会影响它的形成。实验表明,在只有水汽的真空空间里形成的冰晶几乎都有单三棱柱体,而在天空中形成的晶体则呈现针状和六棱柱形状。
彩色的雪
人们常用雪来形容洁白的颜色。其实,雪并非全是白色的,有时是五彩缤纷的。
红雪是一种经常在南、北极地带出现的景象,有时人们在阿尔卑斯山、苏格兰、格陵兰海湾也会看到天降红雪。1918年冬天,格陵兰海湾突然下起了红雪,这是由于暴风将细小红藻混杂在雪中形成的。1959年的一天,在南极上空,突然乌云密布,接着刮起了一场大暴风。暴风过后,飘起了红色的大雪,那雪如鲜血一般鲜红。1980年5月2日晚上,蒙古肯特巴省境内也降了一场红色的雪。经化验表明,每立升红雪中含有矿物质148种,其中有未被溶解的锰、钛、锌、铬和银等化学元素。原来这是红色的矿物质微粒被狂风卷到高空,成了雪花的凝结核所引起的。
100多年前,北冰洋的一个小岛上,下了一场绿雪。整个山川大地披上了绿装,远望浓绿欲滴,异常美丽。科学家们分析研究后认为,这是海水里的绿色藻类被风吹向天空,又在雪形成的时候混入了雪里而形成的。在西伯利亚地区,绿雪和青雪更为常见,这种彩色的雪多与藻类和工业污染有关。藻类植物不怕冷,可以在雪地里生长。植物学家们根据藻类植物的颜色不同,把它们分为蓝藻、绿藻、黄藻、红藻、褐藻。彩色的雪,有不少就是这些藻类植物被暴风刮到高空,和雪片相遇,黏在雪片上形成的。
至于其他的生物或非生物,也会形成彩色的雪。
1892年,意大利曾下过一场黑雪。这是因为亿万个像针尖般大小的黑色小昆虫,在天空中飞翔,结果沾在雪里降下的缘故。
1962年,苏联下过黄而略带红色的雪。雪后的地面仿佛铺了一层黄红色的地毯,十分美丽。这是风把沙漠里的沙尘带到高空,然后扩散到遥远的地方,同雪花夹在一起落下来而形成的。
不过,雪的“本质”还是洁白的,看似神奇的彩色雪,只是雪花受到环境中的生物或非生物玷污而形成的。 (有删减)
18.你说说文章借谜语开头有什么好处?(4分)
19.文章主要从 和 两个方面来介绍雪花。(2分)
20.说说文章画线语句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6分)
(1)如果在飘雪的时候,你在室外用放大镜观察落在深色衣服上的雪花就会发现,雪花的基本形状是六角形的,它和自然界中生长的植物的花朵很不同,自然界中生长的花大都是5瓣的。
(2)1918年冬天,格陵兰海湾突然下起了红雪,这是由于暴风将细小红藻混杂在雪中形成的。1959年的一天,在南极上空,突然乌云密布,接着刮起了一场大暴风。暴风过后,飘起了红色的大雪,那雪如鲜血一般鲜红。
21.五彩缤纷”的雪需要具备哪些条件?(3分)
22.从语言的准确性角度,分析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作用。(4分)
(1)但不管雪花的形状如何千变万化,它们的基本形状始终离不开“六”字。(2分)
(2)尽管晶体的形成速度取决于温度及水汽浓度,但空气中的其他气体也会影响它的形成。(2分)
四.写作(55分)
23.请从下面两个作文题目中任意选择一个作文。
(1)要求:(1)内容具体,有真实情感;(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3)字数不少于600字;(4)凡涉及真实姓名、校名、地名一律用A、B、C等英文大写字母代替(5)不得抄袭
(1)鲁迅读懂了恩师藤野先生高尚的品质,胡适读懂了母亲对他人生的深远影响,海伦.凯勒读懂了沙莉文老师对她高超的教育,人生路上总有那么多人围绕在我们身边,陪我们成长,伴我们玩耍,给予我们知识,总有那么一天我们会读懂他(她)。
请以“懂你”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2)请以“我依然 ”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