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粤沪版物理八年级上学期4.3 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粤沪版物理八年级上学期4.3 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76.6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0-10-27 15:52:06

文档简介

粤沪版物理八年级上学期4.3 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
一、单选题
1.(2020·襄阳)下列选项中属于凝固现象的是(  )
A.水烧开后,壶口冒出“白气” B.隆冬季节,河面上结薄冰
C.湿衣服在太阳下被晒干 D.放在衣柜里的樟脑丸变小
【答案】B
【知识点】凝固与凝固放热特点
【解析】【解答】A.水烧开后,壶口冒出“白气”,水蒸气遇冷液化而形成的,A不符合题意;
B.隆冬季节,河面上结薄冰,是水凝固而形成的,B符合题意;
C.湿衣服在太阳下被晒干,湿衣服中的水蒸发,由液态变成气态,而使衣服变干,C不符合题意;
D.放在衣柜里的樟脑丸变小,是樟脑丸升华,直接由固态变成气态,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液体变为固体的现象是能够现象。
2.(2020·广东模拟)下列物态变化属于凝固的是(  )
A. 湖水结冰 B. 雾气消散
C. 露珠形成 D. 冰雪消融
【答案】A
【知识点】凝固与凝固放热特点
【解析】【解答】A.湖水结冰是水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是凝固现象,A符合题意;
B.雾气消散是水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是汽化现象,B不符合题意;
C.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由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是液化现象,C不符合题意;
D.冰雪消融是冰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是熔化现象,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凝固过程是液体变为固体的现象。
3.(2020九上·瑶海月考)冬天,道路结冰会使交通事故增多,研究者研发了一种新型沥青,即在沥青中加入适量的甲酸钾熔雪剂。这种沥青能持续释放甲酸钾,从而延缓道路结冰,原因是(  )
A.甲酸钾使水的凝固点上升 B.甲酸钾使水的凝固点下降
C.甲酸钾使冰的熔点上升 D.甲酸钾能吸收热量,使冰熔化
【答案】B
【知识点】熔点和凝固点
【解析】【解答】在沥青中加入适量的甲酸钾熔雪剂撒放在道路上,甲酸钾能使水的凝固点下降,需要温度更低时水才会结冰,从而延缓道路结冰;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不同固体的凝固点不同。
4.(2020·天津)在北方的冬天,为了很好地保存蔬菜,人们通常在菜窖里放几桶水,水结冰能使窖内温度不会太低 这是利用了水(  )
A.熔化吸热 B.汽化放热 C.液化吸热 D.凝固放热
【答案】D
【知识点】凝固与凝固放热特点
【解析】【解答】菜窖里放几桶水,水结冰时能使窖内温度不会太低,这是因为水在凝固时放热。
故答案为:D。
【分析】液体变为固体是凝固现象。
5.(2020·西宁)如图是某物质发生物态变化过程中的温度一时间图象,下列从图象中获得的信息正确的是(  )
A.这种物质是晶体,其熔点是40℃
B.在0至5min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C.在BC段物质不放热,温度保持不变
D.在CD段物质处于液态
【答案】A
【知识点】凝固与凝固放热特点;熔化和凝固的温度—时间图象
【解析】【解答】A.BC段温度保持不变,这种物质是晶体,熔点是40℃,A符合题意;
B.在0至5min物质温度大于40℃,处于液态,B不符合题意;
C.晶体凝固放热,温度保持不变,C不符合题意;
D.在CD段物质温度低于熔点,处于固态,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晶体凝固图像问题看清温度保持不变段。
6.(2020·济宁)小明将一杯温水放入冰箱的冰冻室里,经过一段时间后,杯中的水发生了物态变化,下图所示中的四个图像中能正确反映这杯水的物态变化过程的是(  )
A. B.
C. D.
【答案】D
【知识点】凝固与凝固放热特点;熔化和凝固的温度—时间图象
【解析】【解答】常温下的水放入正常工作的冰箱冷冻室中,水变成冰块是凝固过程;
AB.都是熔化图像,并且A的熔点不是0℃,则AB不符合题意;
CD.温度都有下降的趋势,所以是晶体的凝固图像,C的凝固点不是0℃,D的凝固点是0℃,并且在凝固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则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晶体的凝固过程的特点:知道晶体在凝固过程中放热,但温度保持不变;同时要知道冰的熔点是0℃,知道冰块变成液态的过程是熔化过程。
7.(2020·邵阳)标准大气压下海波的熔点为48℃,则标准大气压下48℃的海波(  )
A.一定处于固态 B.一定处于液态
C.一定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D.以上都有可能
【答案】D
【知识点】熔点和凝固点
【解析】【解答】海波是晶体,在到达熔点48℃时,海波有三种存在的可能:固态、固液共存态、液态;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物体在凝固之前处于液体,在凝固过程中处于固液共存状态,在凝固之后处于固态。
8.(2020八下·门头沟期末)下列物质中,属于非晶体的是(  )
A.铜 B.玻璃 C.冰 D.食盐
【答案】B
【知识点】晶体和非晶体
【解析】【解答】A.铜有固定的熔点,所以铜属于晶体,A不符合题意;
B.玻璃没有固定的熔点,所以玻璃属于非晶体,B符合题意;
C.冰有固定的熔点,所以冰属于晶体,C不符合题意;
D.食盐有固定的熔点,所以食盐属于晶体,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常见的晶体有:金属、冰、盐、糖等,玻璃是非晶体。
9.(2020·珠海模拟)水结成冰的条件是(  )
A.水和周围的温度都是0℃
B.水和周围的温度都高于0℃
C.水的温度是0℃,周围的温度低于0℃
D.水的温度可以高于0℃,周围的温度必须不高于0℃
【答案】C
【知识点】凝固与凝固放热特点;熔点和凝固点
【解析】【解答】A.水和周围的温度都是0℃,水虽然达到了凝固点,但不能放出热量,就不会凝固,不符合题意;
B.水和周围的温度都高于0℃,水不能达到凝固点,不能继续放热,不能凝固,不符合题意;
C.水的温度是0℃,达到了凝固点;周围的温度低于0℃,水可以放出热量。所以水就会凝固,符合题意;
D.水的温度可以高于0℃,若周围的温度低于0℃,水就会放出热量,使水的温度降低达到凝固点即0℃,且继续放热,水就会凝固;若周围的温度等于0℃,水的温度降到0℃,就不会继续放热,就不会凝固,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晶体凝固的条件是到达凝固点,继续放热。
10.(2020·天津模拟)如图中表示晶体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是的(  )
A. B.
C. D.
【答案】B
【知识点】熔化和凝固的温度—时间图象
【解析】【解答】A.随着时间的推移,物体的温度一直在升高,说明这是非晶体熔化的图象,A不符合题意;
B.随着时间的推移,物体的温度在上升、不变、上升,说明物体在吸热,并有一段时间吸热温度不变,说明这是晶体熔化的图象,B符合题意;
C.随着时间的推移,物体的温度在下降、不变、下降,说明物体在放热,且有一段时间放热温度不变,说明这是晶体凝固的图象,C不符合题意;
D.随着时间的推移,物体的温度一直在下降,说明这是非晶体凝固的图象,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晶体熔化时,温度保持不变,熔化前、后温度升高。
11.(2019八上·江苏月考)寒冷的冬天,室外的水缸、河面都结冰了,而腌咸鸭蛋的盐水却没有结冰.同学们针对这一现象,提出下列几个问题,其中较有价值又可进行探究的问题是(  )
A.为什么盐水的凝固点比纯水低
B.为什么盐水温度降低后也会结冰
C.盐水的凝固点和含盐量之间有什么关系
D.盐水中含盐量越高其凝固点越低
【答案】C
【知识点】熔点和凝固点
【解析】【解答】寒冷的冬天,室外的水缸、河面都结冰了,而腌咸鸭蛋的盐水却没有结冰,原因是水和盐水的凝固点不同,所以最有价值的问题是盐水的凝固点和含盐量之间有什么关系,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含盐量和凝固点的变化,可以探究盐水的凝固点和含盐量之间有什么关系。
12.(2019八上·澧县期中)根据下表中几种物质的熔点(在标准大气压下)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物质名称 固态水银 金 铜 铁 钨 固态氢
熔点/℃ ﹣38.8 1064 1083 1535 3410 ﹣259
A.铜球掉入铁水中不会熔化
B.在零下255℃时,氢是固态
C.用钨制成的灯丝不易熔化
D.水银温度计可测量零下40℃的气温
【答案】C
【知识点】熔点和凝固点
【解析】【解答】解:A、铁水的温度是1535℃或1535℃以上,高于铜的熔点,铜球掉入铁水中就会熔化,A不符合题意;
B、氢的凝固点是﹣259℃,在﹣255℃时,高于凝固点,是液态,B不符合题意;
C、因为金属钨的熔点高,不易熔化,因此用钨做白炽灯的灯丝,C符合题意;
D、水银的凝固点为﹣39℃,测量零下40℃的气温时,没等到测出当地气温,里面的水银已经凝固了,无法使用,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不同的物体熔点不同,低于熔点处于固体状态。
13.(2019九上·黑龙江期中)关于晶体和非晶体,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都上升
B.晶体有熔点,非晶体没有熔点
C.晶体熔化时吸热,非晶体熔化时不吸热
D.玻璃是生活中最常见的一种晶体
【答案】B
【知识点】晶体和非晶体
【解析】【解答】A.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热但是温度不变,A不符合题意;
B.晶体有固定熔点,非晶体没有,B符合题意;
C.晶体和非晶体熔化时都要吸热,C不符合题意;
D.玻璃时非晶体,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是,晶体有熔点,非晶体没有熔点,熔化时温度一直升高。
14.(2019八上·江苏期中)探究冰熔化过程的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为减小误差,实验过程中宜选用较大的冰块
B.用水浴法对冰块进行加热是为了使冰块缓慢均匀受热
C.该实验要使用搅拌器,目的是不让冰块粘在杯底
D.如果将冰块换成石蜡碎块做该实验,石蜡熔化过程中的温度变化情况与冰的相同
【答案】B
【知识点】熔化和凝固的探究实验
【解析】【解答】A.为减小实验误差,实验过程中宜选用较小的冰块,因为较小的冰块之间接触紧密,受热均匀,A不符合题意;
B.将装有冰块的试管放在水中加热,是为了使冰块受热均匀,且加热过程缓慢,有助于时间的测量,B符合题意;
C.加热时,用搅拌器不断的搅拌,可以使冰块受热均匀,C不符合题意;
D.石蜡是非晶体,冰块是晶体,晶体有熔点,非晶体没有熔点,所以熔化熔化过程中的温度变化情况与冰的不同,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探究冰熔化过程的实验中,宜选用较小的冰块,因为较小的冰块之间接触紧密,受热均匀, 水浴法对冰块进行加热是为了使冰块缓慢均匀受热,有助于温度的测量,加热时,用搅拌器不断的搅拌,可以使冰块受热均匀,石蜡是非晶体,冰块是晶体,晶体有熔点,非晶体没有熔点.
二、填空题
15.(2020八上·长春月考)如图所示是某同学实验后绘制的A、B两种物质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其中物质    是晶体,由图可知第7分钟时物质A处于   状态。
【答案】A;固液共存
【知识点】熔化和凝固的温度—时间图象
【解析】【解答】由图可知,A物质在熔化过程中的温度保持80℃不变,则A物质为晶体,并且熔点为80℃,B物质熔化时温度不断升高,所以B物质是非晶体。第7分钟时,A物质处于熔化过程中,则第7分钟时A处于固液共存态。
【分析】晶体熔化时物体的温度保持不变,有确定的熔点,非晶体熔化时,晶体温度不断上升,没有熔点,结合图像判断即可。
16.(2020八上·宽城期末)如图所示,青岛市某滑雪场的冬天经常要人工造雪,造雪机将水注入喷嘴或喷枪接触高压空气,将水分割成微小的粒子并喷到寒冷的空气中,这些微小的粒子(小水滴)   (填写物态变化名称)成冰晶落到地面,这就是人工造雪,此物态变化是一个   的过程.
【答案】凝固;放热
【知识点】凝固与凝固放热特点
【解析】【解答】由题意可知,人工造雪是将水注入专用喷嘴或喷枪接触高压空气,将水分割成微小的粒子并喷到寒冷的空气中,这些微小的粒子凝固成小冰晶;水在凝固过程中要放热.
【分析】物体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称为凝固,凝固放热。
17.(2019八上·卢龙期中)上联:“杯中冰水,水结冰冰温未降”;下联:“盘内水冰,冰化水水温不升”。对联中包含的物态变化是   和   ,反映的一共性是   。
【答案】凝固;熔化;晶体熔化和凝固时温度保持不变
【知识点】熔化和凝固的温度—时间图象
【解析】【解答】解:(1)“杯中冰水,水结冰冰温未变”是水的凝固过程,水凝固时放出热量,温度保持不变,完成凝固过程。(2)“盘内水冰,冰化水水温不升”是冰的熔化过程,冰熔化时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完成熔化过程。(3)水凝固和冰熔化共同的特点是温度保持不变。
故答案为:凝固;熔化;晶体熔化和凝固时温度保持不变。
【分析】水由固态变为液态叫做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做凝固,晶体熔化时物体的温度保持不变,有确定的熔点,非晶体熔化时,晶体温度不断上升,没有熔点。
18.(2019八上·榆树期中)玻璃是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冬天,湖水结冰时要   (选填“吸热”或“放热”)。
【答案】非晶体;放热
【知识点】凝固与凝固放热特点;晶体和非晶体
【解析】【解答】玻璃是非晶体,湖水结冰是凝固过程,凝固放热。
故答案为:非晶体;放热。
【分析】玻璃在熔化时温度一直上升,是非晶体,凝固是放热过程。
19.(2019八上·昭平期末)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的熔化实验图象,固体甲第6分钟的状态是    (选填“固态”或”液态”或“固液共存”).由图象可知,   是晶体(选填“甲”或“乙”).它固定的熔点   ℃。
【答案】固液共存;甲;48
【知识点】熔化和凝固的温度—时间图象;晶体和非晶体
【解析】【解答】图中表明甲物质在第4分钟至第8分钟一直吸热,但温度没上升,符号晶体的特点。甲物质在曲线a至b段是处于熔化阶段,a是熔化开始点,b是熔化结束点,甲物质在a至b段是处于固液并存阶段。由图中看出竖坐标轴40℃至50℃分为5小段,每小段代表2℃,故甲物质的熔点是40℃+4×2℃=48℃故答案为:固液共存;甲;48
【分析】固体物质在不断吸热过程中,到达一定温度时会发生熔化现象,熔化为液体。晶体有固定的熔点,温度达到熔点时,晶体开始熔化,继续吸热温度不变,当熔化完毕后,继续吸热温度上升。晶体在开始熔化至熔化完全这个时期,处于固液共存的状态。非晶体物质没有固定的熔点,在熔化过程中受加热温度会上升。
三、解答题
20.(2019八上·阳泉期中)咀嚼口香糖可以清新口腔,但一不小心嚼过的口香糖落在衣服上就会黏在衣服上,不容易去除干净。聪明的小亮同学通过学习发明了一个轻松去除口香糖的方法,用冰块将口香糖冰镇一会儿,就轻松地将口香糖从衣服上剥离干净。请你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释轻松去除黏在衣服上的口香糖的原因。
【答案】答:冰块可以让口香糖发生凝固,口香糖变成固态后,就很容易把口香糖从衣服上清除干净
【知识点】凝固与凝固放热特点
【解析】【解答】冰块可以让口香糖发生凝固,口香糖变成固态后,就很容易把口香糖从衣服上清除干净。
【分析】冰在熔化时,吸热,与冰接触的物体放热,凝固。
四、实验探究题
21.(2020八上·长春月考)如图甲是“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装置,图乙是根据实验数据画出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像。
(1)实验前按   (选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顺序组装器材。
(2)实验中,用烧杯中的热水加热试管中的固体,好处是   ;其中烧杯中的水面应   (选填“高于”或“低于”)试管中固体的上表面;
(3)此固体是   (选填“非晶体”或“晶体”);
(4)此物质的熔点是   ,在第10min时,此物质处于   (选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态”)。整个熔化过程大约经历了   min;
(5)此物质的温度为48℃时,物质的状态是   (选填“固态”“液态”“固液共存态”或“前三种都有可能”);
(6)此物质熔化过程的特点是   。
【答案】(1)自下而上
(2)使固体受热均匀;高于
(3)晶体
(4)48℃;固液共存态;6
(5)前三种都有可能
(6)继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知识点】熔化和凝固的探究实验
【解析】【解答】(1)酒精灯需用外焰加热,所以要先放好酒精灯,再固定铁圈的高度;而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没到液体中,且不能碰到容器壁和容器底,所以放好烧杯后,再调节温度计的高度,因此必须按照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2)采用水浴法加热能使物体受热均匀,其中烧杯中的水面应高于试管中固体的上表面,有利于从水中吸收热量。(3)从该物质熔化过程的温度变化可以看出,该物质在第6分钟到12分钟,吸收热量,温度不变,所以该物质有固定的熔点,此物质一定属于晶体。(4)此物质熔化时不变的温度就是熔点,是48℃,在第10min时处于熔化过程中,物质处于固液共存态;该物质在第6分钟到12分钟,是熔化过程,用时6分钟。(5)此物质的熔点为48℃,故温度为48℃时,可能处于固态或液态或固液共存态。(6)此物质熔化过程的特点是有固定的熔点,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分析】(1)在组装实验仪器的时候应该按照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组装;
(2)水浴加热目的是使冰块受热均匀,延长加热时间,便于测量和记录数据;
(3)晶体熔化时物体的温度保持不变,有确定的熔点,非晶体熔化时,晶体温度不断上升,没有熔点,结合图像判断即可;
(4)(5)晶体在熔化前处于固态,熔化过程中处于固液共存状态,熔化后处于液态;
(6)晶体熔化时需要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22.(2019八上·东莞月考)在探究“冰的熔化特点”实验中,
(1)如图甲所示,是小明根据实验数据作出的冰加热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分析图像可知,冰的熔点是   ℃,其熔化过程的特点是   .在第6min该物质处于   (选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状态”).
(2)由图像可以看出:AB段与CD段随着加热进行,温度变化的快慢明显不同,小明在老师的提示下明白了其中原因原冈.你认为是   .
(3)另一个小组为了使物质更快受热,实验装置如图乙所示,你认为该装置在在的不足是   .
【答案】(1)0;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固液共存状态
(2)固态的冰和与液态的水的比热容不同
(3)物质受热不均匀
【知识点】熔化和凝固的探究实验
【解析】【解答】(1)从图中可知,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0℃不变,所以其熔点是0℃,熔化过程的特点是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在第6min,该物质处于熔化过程,所以是固液共存态.(2)两段温度变化的快慢明显不同是因为:固态的冰和与液态的水的比热容不同.(3)如图物质放在试管中,在不使用搅拌器的情况下,容易使冰的受热不均匀.
【分析】(1)晶体在凝固和熔化时温度保持不变,结合图像求解;晶体在熔化前处于固态,熔化过程中处于固液共存状态,熔化后处于液态,结合图像求解熔化时间;
(2)比热容是描述物体吸放热能力的一个物理量,相同质量的物体上升或下降相同的温度,比热容大的物体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多;
(3)用酒精灯加热物体,不搅拌会使物质受热不均匀。
1 / 1粤沪版物理八年级上学期4.3 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
一、单选题
1.(2020·襄阳)下列选项中属于凝固现象的是(  )
A.水烧开后,壶口冒出“白气” B.隆冬季节,河面上结薄冰
C.湿衣服在太阳下被晒干 D.放在衣柜里的樟脑丸变小
2.(2020·广东模拟)下列物态变化属于凝固的是(  )
A. 湖水结冰 B. 雾气消散
C. 露珠形成 D. 冰雪消融
3.(2020九上·瑶海月考)冬天,道路结冰会使交通事故增多,研究者研发了一种新型沥青,即在沥青中加入适量的甲酸钾熔雪剂。这种沥青能持续释放甲酸钾,从而延缓道路结冰,原因是(  )
A.甲酸钾使水的凝固点上升 B.甲酸钾使水的凝固点下降
C.甲酸钾使冰的熔点上升 D.甲酸钾能吸收热量,使冰熔化
4.(2020·天津)在北方的冬天,为了很好地保存蔬菜,人们通常在菜窖里放几桶水,水结冰能使窖内温度不会太低 这是利用了水(  )
A.熔化吸热 B.汽化放热 C.液化吸热 D.凝固放热
5.(2020·西宁)如图是某物质发生物态变化过程中的温度一时间图象,下列从图象中获得的信息正确的是(  )
A.这种物质是晶体,其熔点是40℃
B.在0至5min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C.在BC段物质不放热,温度保持不变
D.在CD段物质处于液态
6.(2020·济宁)小明将一杯温水放入冰箱的冰冻室里,经过一段时间后,杯中的水发生了物态变化,下图所示中的四个图像中能正确反映这杯水的物态变化过程的是(  )
A. B.
C. D.
7.(2020·邵阳)标准大气压下海波的熔点为48℃,则标准大气压下48℃的海波(  )
A.一定处于固态 B.一定处于液态
C.一定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D.以上都有可能
8.(2020八下·门头沟期末)下列物质中,属于非晶体的是(  )
A.铜 B.玻璃 C.冰 D.食盐
9.(2020·珠海模拟)水结成冰的条件是(  )
A.水和周围的温度都是0℃
B.水和周围的温度都高于0℃
C.水的温度是0℃,周围的温度低于0℃
D.水的温度可以高于0℃,周围的温度必须不高于0℃
10.(2020·天津模拟)如图中表示晶体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是的(  )
A. B.
C. D.
11.(2019八上·江苏月考)寒冷的冬天,室外的水缸、河面都结冰了,而腌咸鸭蛋的盐水却没有结冰.同学们针对这一现象,提出下列几个问题,其中较有价值又可进行探究的问题是(  )
A.为什么盐水的凝固点比纯水低
B.为什么盐水温度降低后也会结冰
C.盐水的凝固点和含盐量之间有什么关系
D.盐水中含盐量越高其凝固点越低
12.(2019八上·澧县期中)根据下表中几种物质的熔点(在标准大气压下)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物质名称 固态水银 金 铜 铁 钨 固态氢
熔点/℃ ﹣38.8 1064 1083 1535 3410 ﹣259
A.铜球掉入铁水中不会熔化
B.在零下255℃时,氢是固态
C.用钨制成的灯丝不易熔化
D.水银温度计可测量零下40℃的气温
13.(2019九上·黑龙江期中)关于晶体和非晶体,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都上升
B.晶体有熔点,非晶体没有熔点
C.晶体熔化时吸热,非晶体熔化时不吸热
D.玻璃是生活中最常见的一种晶体
14.(2019八上·江苏期中)探究冰熔化过程的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为减小误差,实验过程中宜选用较大的冰块
B.用水浴法对冰块进行加热是为了使冰块缓慢均匀受热
C.该实验要使用搅拌器,目的是不让冰块粘在杯底
D.如果将冰块换成石蜡碎块做该实验,石蜡熔化过程中的温度变化情况与冰的相同
二、填空题
15.(2020八上·长春月考)如图所示是某同学实验后绘制的A、B两种物质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其中物质    是晶体,由图可知第7分钟时物质A处于   状态。
16.(2020八上·宽城期末)如图所示,青岛市某滑雪场的冬天经常要人工造雪,造雪机将水注入喷嘴或喷枪接触高压空气,将水分割成微小的粒子并喷到寒冷的空气中,这些微小的粒子(小水滴)   (填写物态变化名称)成冰晶落到地面,这就是人工造雪,此物态变化是一个   的过程.
17.(2019八上·卢龙期中)上联:“杯中冰水,水结冰冰温未降”;下联:“盘内水冰,冰化水水温不升”。对联中包含的物态变化是   和   ,反映的一共性是   。
18.(2019八上·榆树期中)玻璃是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冬天,湖水结冰时要   (选填“吸热”或“放热”)。
19.(2019八上·昭平期末)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的熔化实验图象,固体甲第6分钟的状态是    (选填“固态”或”液态”或“固液共存”).由图象可知,   是晶体(选填“甲”或“乙”).它固定的熔点   ℃。
三、解答题
20.(2019八上·阳泉期中)咀嚼口香糖可以清新口腔,但一不小心嚼过的口香糖落在衣服上就会黏在衣服上,不容易去除干净。聪明的小亮同学通过学习发明了一个轻松去除口香糖的方法,用冰块将口香糖冰镇一会儿,就轻松地将口香糖从衣服上剥离干净。请你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释轻松去除黏在衣服上的口香糖的原因。
四、实验探究题
21.(2020八上·长春月考)如图甲是“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装置,图乙是根据实验数据画出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像。
(1)实验前按   (选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顺序组装器材。
(2)实验中,用烧杯中的热水加热试管中的固体,好处是   ;其中烧杯中的水面应   (选填“高于”或“低于”)试管中固体的上表面;
(3)此固体是   (选填“非晶体”或“晶体”);
(4)此物质的熔点是   ,在第10min时,此物质处于   (选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态”)。整个熔化过程大约经历了   min;
(5)此物质的温度为48℃时,物质的状态是   (选填“固态”“液态”“固液共存态”或“前三种都有可能”);
(6)此物质熔化过程的特点是   。
22.(2019八上·东莞月考)在探究“冰的熔化特点”实验中,
(1)如图甲所示,是小明根据实验数据作出的冰加热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分析图像可知,冰的熔点是   ℃,其熔化过程的特点是   .在第6min该物质处于   (选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状态”).
(2)由图像可以看出:AB段与CD段随着加热进行,温度变化的快慢明显不同,小明在老师的提示下明白了其中原因原冈.你认为是   .
(3)另一个小组为了使物质更快受热,实验装置如图乙所示,你认为该装置在在的不足是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凝固与凝固放热特点
【解析】【解答】A.水烧开后,壶口冒出“白气”,水蒸气遇冷液化而形成的,A不符合题意;
B.隆冬季节,河面上结薄冰,是水凝固而形成的,B符合题意;
C.湿衣服在太阳下被晒干,湿衣服中的水蒸发,由液态变成气态,而使衣服变干,C不符合题意;
D.放在衣柜里的樟脑丸变小,是樟脑丸升华,直接由固态变成气态,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液体变为固体的现象是能够现象。
2.【答案】A
【知识点】凝固与凝固放热特点
【解析】【解答】A.湖水结冰是水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是凝固现象,A符合题意;
B.雾气消散是水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是汽化现象,B不符合题意;
C.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由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是液化现象,C不符合题意;
D.冰雪消融是冰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是熔化现象,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凝固过程是液体变为固体的现象。
3.【答案】B
【知识点】熔点和凝固点
【解析】【解答】在沥青中加入适量的甲酸钾熔雪剂撒放在道路上,甲酸钾能使水的凝固点下降,需要温度更低时水才会结冰,从而延缓道路结冰;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不同固体的凝固点不同。
4.【答案】D
【知识点】凝固与凝固放热特点
【解析】【解答】菜窖里放几桶水,水结冰时能使窖内温度不会太低,这是因为水在凝固时放热。
故答案为:D。
【分析】液体变为固体是凝固现象。
5.【答案】A
【知识点】凝固与凝固放热特点;熔化和凝固的温度—时间图象
【解析】【解答】A.BC段温度保持不变,这种物质是晶体,熔点是40℃,A符合题意;
B.在0至5min物质温度大于40℃,处于液态,B不符合题意;
C.晶体凝固放热,温度保持不变,C不符合题意;
D.在CD段物质温度低于熔点,处于固态,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晶体凝固图像问题看清温度保持不变段。
6.【答案】D
【知识点】凝固与凝固放热特点;熔化和凝固的温度—时间图象
【解析】【解答】常温下的水放入正常工作的冰箱冷冻室中,水变成冰块是凝固过程;
AB.都是熔化图像,并且A的熔点不是0℃,则AB不符合题意;
CD.温度都有下降的趋势,所以是晶体的凝固图像,C的凝固点不是0℃,D的凝固点是0℃,并且在凝固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则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晶体的凝固过程的特点:知道晶体在凝固过程中放热,但温度保持不变;同时要知道冰的熔点是0℃,知道冰块变成液态的过程是熔化过程。
7.【答案】D
【知识点】熔点和凝固点
【解析】【解答】海波是晶体,在到达熔点48℃时,海波有三种存在的可能:固态、固液共存态、液态;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物体在凝固之前处于液体,在凝固过程中处于固液共存状态,在凝固之后处于固态。
8.【答案】B
【知识点】晶体和非晶体
【解析】【解答】A.铜有固定的熔点,所以铜属于晶体,A不符合题意;
B.玻璃没有固定的熔点,所以玻璃属于非晶体,B符合题意;
C.冰有固定的熔点,所以冰属于晶体,C不符合题意;
D.食盐有固定的熔点,所以食盐属于晶体,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常见的晶体有:金属、冰、盐、糖等,玻璃是非晶体。
9.【答案】C
【知识点】凝固与凝固放热特点;熔点和凝固点
【解析】【解答】A.水和周围的温度都是0℃,水虽然达到了凝固点,但不能放出热量,就不会凝固,不符合题意;
B.水和周围的温度都高于0℃,水不能达到凝固点,不能继续放热,不能凝固,不符合题意;
C.水的温度是0℃,达到了凝固点;周围的温度低于0℃,水可以放出热量。所以水就会凝固,符合题意;
D.水的温度可以高于0℃,若周围的温度低于0℃,水就会放出热量,使水的温度降低达到凝固点即0℃,且继续放热,水就会凝固;若周围的温度等于0℃,水的温度降到0℃,就不会继续放热,就不会凝固,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晶体凝固的条件是到达凝固点,继续放热。
10.【答案】B
【知识点】熔化和凝固的温度—时间图象
【解析】【解答】A.随着时间的推移,物体的温度一直在升高,说明这是非晶体熔化的图象,A不符合题意;
B.随着时间的推移,物体的温度在上升、不变、上升,说明物体在吸热,并有一段时间吸热温度不变,说明这是晶体熔化的图象,B符合题意;
C.随着时间的推移,物体的温度在下降、不变、下降,说明物体在放热,且有一段时间放热温度不变,说明这是晶体凝固的图象,C不符合题意;
D.随着时间的推移,物体的温度一直在下降,说明这是非晶体凝固的图象,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晶体熔化时,温度保持不变,熔化前、后温度升高。
11.【答案】C
【知识点】熔点和凝固点
【解析】【解答】寒冷的冬天,室外的水缸、河面都结冰了,而腌咸鸭蛋的盐水却没有结冰,原因是水和盐水的凝固点不同,所以最有价值的问题是盐水的凝固点和含盐量之间有什么关系,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含盐量和凝固点的变化,可以探究盐水的凝固点和含盐量之间有什么关系。
12.【答案】C
【知识点】熔点和凝固点
【解析】【解答】解:A、铁水的温度是1535℃或1535℃以上,高于铜的熔点,铜球掉入铁水中就会熔化,A不符合题意;
B、氢的凝固点是﹣259℃,在﹣255℃时,高于凝固点,是液态,B不符合题意;
C、因为金属钨的熔点高,不易熔化,因此用钨做白炽灯的灯丝,C符合题意;
D、水银的凝固点为﹣39℃,测量零下40℃的气温时,没等到测出当地气温,里面的水银已经凝固了,无法使用,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不同的物体熔点不同,低于熔点处于固体状态。
13.【答案】B
【知识点】晶体和非晶体
【解析】【解答】A.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热但是温度不变,A不符合题意;
B.晶体有固定熔点,非晶体没有,B符合题意;
C.晶体和非晶体熔化时都要吸热,C不符合题意;
D.玻璃时非晶体,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是,晶体有熔点,非晶体没有熔点,熔化时温度一直升高。
14.【答案】B
【知识点】熔化和凝固的探究实验
【解析】【解答】A.为减小实验误差,实验过程中宜选用较小的冰块,因为较小的冰块之间接触紧密,受热均匀,A不符合题意;
B.将装有冰块的试管放在水中加热,是为了使冰块受热均匀,且加热过程缓慢,有助于时间的测量,B符合题意;
C.加热时,用搅拌器不断的搅拌,可以使冰块受热均匀,C不符合题意;
D.石蜡是非晶体,冰块是晶体,晶体有熔点,非晶体没有熔点,所以熔化熔化过程中的温度变化情况与冰的不同,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探究冰熔化过程的实验中,宜选用较小的冰块,因为较小的冰块之间接触紧密,受热均匀, 水浴法对冰块进行加热是为了使冰块缓慢均匀受热,有助于温度的测量,加热时,用搅拌器不断的搅拌,可以使冰块受热均匀,石蜡是非晶体,冰块是晶体,晶体有熔点,非晶体没有熔点.
15.【答案】A;固液共存
【知识点】熔化和凝固的温度—时间图象
【解析】【解答】由图可知,A物质在熔化过程中的温度保持80℃不变,则A物质为晶体,并且熔点为80℃,B物质熔化时温度不断升高,所以B物质是非晶体。第7分钟时,A物质处于熔化过程中,则第7分钟时A处于固液共存态。
【分析】晶体熔化时物体的温度保持不变,有确定的熔点,非晶体熔化时,晶体温度不断上升,没有熔点,结合图像判断即可。
16.【答案】凝固;放热
【知识点】凝固与凝固放热特点
【解析】【解答】由题意可知,人工造雪是将水注入专用喷嘴或喷枪接触高压空气,将水分割成微小的粒子并喷到寒冷的空气中,这些微小的粒子凝固成小冰晶;水在凝固过程中要放热.
【分析】物体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称为凝固,凝固放热。
17.【答案】凝固;熔化;晶体熔化和凝固时温度保持不变
【知识点】熔化和凝固的温度—时间图象
【解析】【解答】解:(1)“杯中冰水,水结冰冰温未变”是水的凝固过程,水凝固时放出热量,温度保持不变,完成凝固过程。(2)“盘内水冰,冰化水水温不升”是冰的熔化过程,冰熔化时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完成熔化过程。(3)水凝固和冰熔化共同的特点是温度保持不变。
故答案为:凝固;熔化;晶体熔化和凝固时温度保持不变。
【分析】水由固态变为液态叫做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做凝固,晶体熔化时物体的温度保持不变,有确定的熔点,非晶体熔化时,晶体温度不断上升,没有熔点。
18.【答案】非晶体;放热
【知识点】凝固与凝固放热特点;晶体和非晶体
【解析】【解答】玻璃是非晶体,湖水结冰是凝固过程,凝固放热。
故答案为:非晶体;放热。
【分析】玻璃在熔化时温度一直上升,是非晶体,凝固是放热过程。
19.【答案】固液共存;甲;48
【知识点】熔化和凝固的温度—时间图象;晶体和非晶体
【解析】【解答】图中表明甲物质在第4分钟至第8分钟一直吸热,但温度没上升,符号晶体的特点。甲物质在曲线a至b段是处于熔化阶段,a是熔化开始点,b是熔化结束点,甲物质在a至b段是处于固液并存阶段。由图中看出竖坐标轴40℃至50℃分为5小段,每小段代表2℃,故甲物质的熔点是40℃+4×2℃=48℃故答案为:固液共存;甲;48
【分析】固体物质在不断吸热过程中,到达一定温度时会发生熔化现象,熔化为液体。晶体有固定的熔点,温度达到熔点时,晶体开始熔化,继续吸热温度不变,当熔化完毕后,继续吸热温度上升。晶体在开始熔化至熔化完全这个时期,处于固液共存的状态。非晶体物质没有固定的熔点,在熔化过程中受加热温度会上升。
20.【答案】答:冰块可以让口香糖发生凝固,口香糖变成固态后,就很容易把口香糖从衣服上清除干净
【知识点】凝固与凝固放热特点
【解析】【解答】冰块可以让口香糖发生凝固,口香糖变成固态后,就很容易把口香糖从衣服上清除干净。
【分析】冰在熔化时,吸热,与冰接触的物体放热,凝固。
21.【答案】(1)自下而上
(2)使固体受热均匀;高于
(3)晶体
(4)48℃;固液共存态;6
(5)前三种都有可能
(6)继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知识点】熔化和凝固的探究实验
【解析】【解答】(1)酒精灯需用外焰加热,所以要先放好酒精灯,再固定铁圈的高度;而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没到液体中,且不能碰到容器壁和容器底,所以放好烧杯后,再调节温度计的高度,因此必须按照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2)采用水浴法加热能使物体受热均匀,其中烧杯中的水面应高于试管中固体的上表面,有利于从水中吸收热量。(3)从该物质熔化过程的温度变化可以看出,该物质在第6分钟到12分钟,吸收热量,温度不变,所以该物质有固定的熔点,此物质一定属于晶体。(4)此物质熔化时不变的温度就是熔点,是48℃,在第10min时处于熔化过程中,物质处于固液共存态;该物质在第6分钟到12分钟,是熔化过程,用时6分钟。(5)此物质的熔点为48℃,故温度为48℃时,可能处于固态或液态或固液共存态。(6)此物质熔化过程的特点是有固定的熔点,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分析】(1)在组装实验仪器的时候应该按照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组装;
(2)水浴加热目的是使冰块受热均匀,延长加热时间,便于测量和记录数据;
(3)晶体熔化时物体的温度保持不变,有确定的熔点,非晶体熔化时,晶体温度不断上升,没有熔点,结合图像判断即可;
(4)(5)晶体在熔化前处于固态,熔化过程中处于固液共存状态,熔化后处于液态;
(6)晶体熔化时需要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22.【答案】(1)0;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固液共存状态
(2)固态的冰和与液态的水的比热容不同
(3)物质受热不均匀
【知识点】熔化和凝固的探究实验
【解析】【解答】(1)从图中可知,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0℃不变,所以其熔点是0℃,熔化过程的特点是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在第6min,该物质处于熔化过程,所以是固液共存态.(2)两段温度变化的快慢明显不同是因为:固态的冰和与液态的水的比热容不同.(3)如图物质放在试管中,在不使用搅拌器的情况下,容易使冰的受热不均匀.
【分析】(1)晶体在凝固和熔化时温度保持不变,结合图像求解;晶体在熔化前处于固态,熔化过程中处于固液共存状态,熔化后处于液态,结合图像求解熔化时间;
(2)比热容是描述物体吸放热能力的一个物理量,相同质量的物体上升或下降相同的温度,比热容大的物体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多;
(3)用酒精灯加热物体,不搅拌会使物质受热不均匀。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