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册历史5《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同步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册历史5《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同步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52.9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8-21 17:38:36

文档简介

部编版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册历史5《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同步练习
一、甲午中日战争
1.(2021·眉山)19世纪末,日本总领事大越成德通知在沪日侨中妇婴撤回国内,男子则“安分自守,不准出门,不准众人聚集。”于是日本寓沪侨民纷纷乘船回国。与此有关的事件是(  )
A.甲午中日战争 B.八国联军侵华
C.卢沟桥事变 D.八一三事变
2.(2021·广安)据统计,甲午战争前,外资在华设有工厂192家,投资总额近2000万元;甲午战争后的1895﹣1913年间,外资在华新建厂矿达1366家,其多数资本在10万元以上,投资总额为10215.3万元。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列强强迫取得在中国投资办厂的权利
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
C.美国提出的“门户开放”政策被接受
D.中国掀起“实业救国”热潮
3.(2021·德阳)李鸿章曾说,“以北洋一隅之力,搏倭人全国之师”。李鸿章评说的战争是(  )
A.中英鸦片战争 B.日本全面侵华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4.(2021·苏州)下图是蒋廷献《中国近代史》所载某次战争形势图,此次战争是(  )
A.第二次鸦片战争 B.甲午中日战争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日本全面侵华战争
5.(2021·江都三模)某学者说:“它不仅标志着长达30年的洋务运动夭折,而且极大削弱了中国现代化进一步发展的物质基础。”“它”是指(  )
A.《南京条约》签订 B.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C.甲午中日战争失败 D.八国联军占领北京
二、《马关条约》的签订
6.(2021·四川)1895年春,数百名汇聚在北京应试的各省举人联名上书光绪帝,请求废除条约、迁都内地、推行变法。他们要求废除的条约是(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7.(2021·山西)1895年5月15日《申报》报道:“一律预备与倭人决死一战,不愿将全台归于倭人,众志成城,有死无二。”与此报道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戚继光抗击倭寇 B.《马关条约》签订
C.郑成功收复台湾 D.《辛丑条约》签订
8.(2021·深圳押题)史学家蒋廷黻把甲午中日战争后,西方列强加紧对中国经济侵略,扩大资本输出的现象形容为“引狼入室”。这种现象的成因是《马关条约》规定(  )
A.赔偿日本兵费白银2亿两
B.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C.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
D.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9.(2021九下·德庆月考)图4现象出现的直接原因是(  )
A.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开办工厂的限制
B.洋务运动中大量引进外国的先进技术
C.《马关条约》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D.甲午战争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0.(2021·滦州一模)在中国近代史上,某不平等条约,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极大阻碍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发展。该条约指(  )
A.《南京条约》 B.《马关条约》
C.《北京条约》 D.《瑷珲条约》
三、瓜分中国狂潮
11.(2021·广西模拟)《时局图》反映的是清朝末年,中国面临被列强瓜分豆剖的严重危机现象。有人题词云:“沉沉酣睡我中华,那知爱国即爱家;国民知醒宜今醒,莫待土分裂似瓜。”出现“裂似瓜”的局面是在 (  )
A.鸦片战争之后 B.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
C.甲午中日战争之后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之后
12.(2020八上·盐田期末)读图《时局图》,它反映了(  )
A.中国面临着西方列强的侵略和瓜分
B.洋务运动开展的近代工业建设情况
C.太平天国运动发展的状况
D.清末艺术发展的最高水平
13.(2020八上·北镇期中)在19世纪末西方列强瓜分中国狂潮中,提出“门户开放”政策的国家是(  )
A.美国 B.日本 C.沙俄 D.德国
14.(2020·梧州)如图是19世纪末的一幅西洋漫画,该漫画反映了(  )
A.八国联军占领并洗劫北京城
B.清朝政府完全论为洋人的朝廷
C.西方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D.中外反动势力镇压太平天国运动
15.(2020八上·紫金月考)下图是一幅漫画《中国蛋糕》,请问下列对这幅漫画解读正确的是( )
A.甲午战后,清政府的战败激起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
B.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中国正式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列强入侵中国
四、综合材料探究
16.(2020八上·成武月考)19世纪末,日本发动了一场侵华战争,这场战争至今让中国人不断反思。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激烈海战】
材料一:
【耻辱之约】
材料二:条约规定: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兵费白银2亿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等。
【后续影响】
材料三:
图1 图2
(1)材料一中描绘的是19世纪末中日一场战争中的一次海战,它是人类海洋战争史上的一次标志性战役。根据所学知识回答19世纪末中日之间这场战争的名称。指出材料一中这场海战的名称及在海战中牺牲的中国著名将领的名字。
(2)据材料二内容指出“条约”的名称。“条约”中哪一条款最能反映帝国主义对华进行资本输出?说说该“条约”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
(3)材料三反映了中日战后怎样的局面?据图2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美国提出了什么政策?
17.(2020八上·东坡月考)材料一:甲午战争之后,列强争相在华设立银行,如英国的有利银行,法国的东方汇理银行……在中国开设工厂,如英国的增裕面粉厂、和丰船厂,美国烟草公司……还争夺中国的铁路权,如俄国修筑满洲里至绥芬河、哈尔滨至大连、石家庄至太原等。
材料二:甲午战后,列强划分的势力范围
国别 割占和强迫租借的地区 势力范围
德国 强迫租借胶州湾 山东
俄国 强迫租借旅顺和大连 长城以北和新疆
法国 强迫租借广州湾 广东、广西和云南
英国 强迫租借新界 长江流域
日本 割占台湾和澎湖列岛 福建
材料三:《马关条约》的签订,激起了全国的悲愤和抗议。3年以后,发生了戊戌维新运动;5年以后,发生了义和团运动;16年以后发生了辛亥革命。……如果没有甲午战争的失败,就不会激起中国这样迅速地奔跑。……这次战争确实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转折点,它的意义就在于激发了全民族的觉醒,一种要求改革和进步的觉醒、富强意识的觉醒、爱国主义和自救的觉醒。
--戴逸《甲午战争深刻影响世界历史》
(1)材料一反映了甲午战争后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方式是什么?
(2)材料二反映的状况最终给中华民族带来巨大的危害是什么?
(3)材料三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4)依据材料一、二、三,请为以上探究确定研究主题。
18.(2019八上·福建期中)材料:
——摘自部编八年级上册教科书
(1)上图反映了近代列强的哪场侵略战争?
(2)小历认为该事件之后,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你同意她的观点吗?请简要说明理由。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
【解析】【分析】A.据题干信息“19世纪末,日本总领事大越成德通知在沪日侨中妇婴撤回国内……”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与此相关的事件是甲午中日战争。1894年日本发动了侵略中国的甲午中日战争,为战争作准备,日本撤回在华日侨,故选项A符合题意;
B.八国联军侵华,不符合题意;
C.卢沟桥事变,不符合题意;
D.八一三事变,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特别是其中的时间等信息,把它和课本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回答;也可以拿题干中的时间等信息,来比对备选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
2.【答案】A
【知识点】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及影响
【解析】【分析】A.依据题干信息,可以看出,甲午中日战争后,外资在华新建厂矿急剧增长,而且资本雄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由于《马关条约》中规定,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之后,列强也取得了这一权利,这样就造成列强在中国大肆建厂,故选项A符合题意;
B.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 ,不符合题意;
C. 美国提出的“门户开放”政策被接受 ,不符合题意;
D. 中国掀起“实业救国”热潮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看出变化趋势,再结合其中的时间,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时间点发生的事件进行分析回答;也可以拿四个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细心辨别比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
3.【答案】C
【知识点】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
【解析】【分析】A.中英鸦片战争,不符合题意;
B.日本全面侵华战争,不符合题意;
C.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后,主要是北洋军与日军作战,而日军则是集中全国力量与清军作战,最终清政府战败,故选项C符合题意;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能力。解答时,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语句,把它和课本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理解回答;也可以拿四个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细心辨别比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
4.【答案】B
【知识点】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及影响
【解析】【分析】A.第二次鸦片战争,不符合题意;
B.依据题干信息即战争形势图,可以看出,作战地点有黄海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甲午中日战争中,黄海大战是其中重要的战场之一,再加上有威海卫战役等,这些都是甲午中日战争的作战地点,故选项B符合题意;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不符合题意;
D.日本全面侵华战争,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细心观察形势图,看出主要的作战地点等信息,再把它和课本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识记回答,注意看懂地图是关键。
5.【答案】C
【知识点】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及影响
【解析】【分析】A.《南京条约》签订,不符合题意;
B.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不符合题意;
C.依据“它不仅标志着长达30年的洋务运动夭折,而且极大削弱了中国现代化进一步发展的物质基础。”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它”是指甲午中日战争失败。洋务运动是地主阶级为维护清朝统治而发起的一场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它虽然引进了西方的先进生产技术,创办了一批近代工业企业,但它们没有使中国真正富强起来,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故选项C符合题意;
D.八国联军占领北京,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把它和课本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理解回答;也可以拿四个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细心辨别比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
6.【答案】C
【知识点】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
【解析】【分析】 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在北京参加科举考试的康有为、梁启超联合1300多举人上书光绪帝,反对同日本议和,请求变法,史称“公车上书”,公车上书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C 符合题意;
选项ABD与题意表述不相符,排除;
故答案为C。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马关条约》的相关史实。
7.【答案】B
【知识点】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
【解析】【分析】A.戚继光抗击倭寇,不符合题意;
B.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895年,清政府在甲午中日战争中战败,被迫签订了《马关条约》,故选项B符合题意;
C.郑成功收复台湾,不符合题意;
D.《辛丑条约》签订,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特别是其中的时间,把它和课本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回答;也可以拿四个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细心辨别比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
8.【答案】B
【知识点】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
【解析】【分析】A. 赔偿日本兵费白银2亿两 ,不符合题意;
B.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马关条约》规定, 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这就使得列强把资本引入中国,在中国设厂生产商品,便利了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故选项B符合题意;
C. 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 ,不符合题意;
D. 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 本题考查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的有关知识。理解和识记《马关条约》签订的时间、地点、内容、影响等基础知识是答题的关键。
9.【答案】C
【知识点】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及影响
【解析】【分析】A. 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开办工厂的限制,不符合题意;
B. 洋务运动中大量引进外国的先进技术,不符合题意;
C.依据题干信息,可以看出,1895年到1913年,主要帝国主义国家几乎都在中国设立了厂矿,其中以日本和英国的数量最大,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由于1895年,中日签订《马关条约》,其中规定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这才有了外国在中国设立的厂矿,故选项C符合题意;
D. 甲午战争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看出现象,再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分析发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回答,注意题干中的时间,这是解题的关键。
10.【答案】B
【知识点】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某不平等条约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允许日本在中国开办工厂,使列强的输出方式由商品输出变为资本输出,极大阻碍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发展,B项符合题意;
《南京条约》、《北京条约》与“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无关,排除AC;
《瑷珲条约》是近代割占中国领土最多的条约,排除D;
故答案为B。
【点评】 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马关条约》的理解和掌握,关键信息“不平等条约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
11.【答案】C
【知识点】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及影响;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解析】【分析】A.鸦片战争之后,不符合史实;
B.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不符合史实;
C.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甲午中日战争之后,《马关条约》的签订,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故选项C符合题意;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之后,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先依据题干信息,读懂题干信息的含义,再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理解识记回答。
12.【答案】A
【知识点】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解析】【分析】 根据漫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时局图》是中国近代时事漫画的杰作反映的历史内容是列强在中国划分各自势力范围,企图瓜分中国。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后,清政府同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在《马关条约》的刺激下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19世纪末中国面临的被帝国主义列强瓜分豆剖的严重危机。选项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列强“瓜分”中国狂潮的有关知识。理解和识记列强瓜分中国狂潮的背景、大致过程、结果、影响等基础知识是答题的关键。
13.【答案】A
【知识点】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提出“门户开放”政策的国家是美国。列强在中国掀起“瓜分”狂潮时,美国正忙于和西班牙争夺殖民地,无瑕东顾,后来,它见各国“势力范围”划定,便于1899年向英、俄、德、日、意、法六国提出“门户开放”的照会,承认各国在中国的“势力范围”和既得特权,同时要求在各国租借地和“势力范围”内享有均等贸易机会,这个照会得到各国的同意,A正确;
日、俄、德三国当时在中国都已经有很大的侵略利益,没提过“门户开放”政策,排除BCD。
故答案为: A。
【点评】本题考查列强瓜分中国狂潮的有关知识,侧重考查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理解和识记此政策提出的背景、内容、影响等基础知识是答题的关键。
14.【答案】C
【知识点】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解析】【分析】观察漫画可知,漫画将中国比作一个大蛋糕,列强争相分食,这反映了西方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充分暴露了清政府的腐败和无能,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ABD三项理解错误,不符合题意;
C项西方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理解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列强瓜分中国的相关史实,关键是对漫画的解读。注意对漫画的解读,掌握列强瓜分中国的相关史实。
15.【答案】A
【知识点】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
【解析】【分析】A项甲午战后,清政府的战败激起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正确,从图片信息可知,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符合题意;
B项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错误,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不符合题意;
C项中国正式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错误,《辛丑条约》签订后,中国正式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与图片主题不符,不符合题意;
D项列强入侵中国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考点,要求具备分析图片信息与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6.【答案】(1)甲午中日战争;黄海海战;邓世昌。
(2)《马关条约》;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3)列强在中国掀起了抢夺利权、强租海港、划分“势力范围”的瓜分中国狂潮(或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狂潮);“门户开放”政策。
【知识点】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及影响;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解析】【分析】(1)1894年日本发动侵略中国的甲午中日战争。据材料一可知,这是甲午中日战争中的黄海海战。1894年9月,清政府北洋舰队在黄海大东沟海域,遭到日本舰队袭击,致远舰管带邓世昌率舰冲锋向前,激战中,致远舰多处中弹,邓世昌下令,开足马力,直冲敌舰,日舰躲避,同时施放鱼雷,击中致远舰,邓世昌与全舰官兵壮烈牺牲。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三的内容出自《马关条约》。《马关条约》中允许日本人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这一条款最能反映帝国主义列强要求对华进行资本输出。甲午中日战争及其后签订的《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3)材料三反映了《马关条约》签订后,列强在中国掀起了抢夺利权、强租海港、划分“势力范围”的瓜分中国狂潮。
故答案为:(1)甲午中日战争;黄海海战;邓世昌。
(2)《马关条约》;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3)列强在中国掀起了抢夺利权、强租海港、划分“势力范围”的瓜分中国狂潮(或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狂潮);“门户开放”政策。19世纪末,在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时,美国当时正忙于美西战争,无暇东顾,战争结束后,它立即提出“门户开放”政策,这表明美国在瓜分中国的狂潮中积极行动,“门户开放”政策使中国又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宰割的局面。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甲午中日战争的相关知识及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并识记甲午中日战争以及涌现的民族英雄、甲午中日战争的特点、《马关条约》以及危害等知识。
17.【答案】(1)资本输出为主
(2)①失去了更多领土权②是外界权力更加侵略中国。
(3)①认为甲午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的转折点。②甲午战争激起了全民族觉醒。
(4)中国甲午战争带来影响和反响。近代化的早期探索。
【知识点】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及影响;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解析】【分析】 (1) 本题考查甲午战后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方式,要求具备解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依据材料一午“战争之后,列强争相在华设立银行,如英国的有利银行,法国的东方汇理银行……在中国开设工厂,如英国的增裕面粉厂、和丰船厂,美国烟草公司……还争夺中国的铁路权,如俄国修筑满洲里至绥芬河、哈尔滨至大连、石家庄至太原等”,体现出列强的侵略方式变成了资本输出为主。
(2) 本题考查瓜分中国狂潮的影响,要求具备解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依据所学知识,甲午战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加剧了中国的民族危机,最终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 本题考查甲午中日战争的影响。结合材料可知,这次战争确实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转折点,它的意义就在于激发了全民族的觉醒,一种要求改革和进步的觉醒、富强意识的觉醒、爱国主义和自救的觉醒。
(4)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对上述材料的主题归纳,要求学生具备归纳概括的能力。
故答案为:(1) 资本输出为主 。
(2)①失去了更多领土权②使外界权力更加侵略中国。
(3)①认为甲午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的转折点。②甲午战争激起了全民族觉醒。
(4) 中国甲午战争带来影响和反响。近代化的早期探索。
【点评】这是一道有关甲午中日战争的专题。这样的专题既考查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也考查了学生综合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和识记甲午中日战争的背景、时间、过程、结果、影响等基础知识是解题的关键。
18.【答案】(1)甲午中日战争
(2)不同意。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在《辛丑条约》签订后,而甲午中日战争后签订的《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的程度。
【知识点】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及影响
【解析】【分析】(1)依据材料信息“威海卫、旅顺、平壤”可知,此图反映了近代列强的甲午中日战争。
(2)第一问依据所学可知,小历认为该事件之后,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不同意她的观点;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在《辛丑条约》签订后,而甲午中日战争后签订的《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的程度。
【点评】本题采用图片材料的形式,考查甲午中日战争的相关史实,侧重考查《马关条约》的影响。 甲午中日战争后签订的《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的程度。
1 / 1部编版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册历史5《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同步练习
一、甲午中日战争
1.(2021·眉山)19世纪末,日本总领事大越成德通知在沪日侨中妇婴撤回国内,男子则“安分自守,不准出门,不准众人聚集。”于是日本寓沪侨民纷纷乘船回国。与此有关的事件是(  )
A.甲午中日战争 B.八国联军侵华
C.卢沟桥事变 D.八一三事变
【答案】A
【知识点】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
【解析】【分析】A.据题干信息“19世纪末,日本总领事大越成德通知在沪日侨中妇婴撤回国内……”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与此相关的事件是甲午中日战争。1894年日本发动了侵略中国的甲午中日战争,为战争作准备,日本撤回在华日侨,故选项A符合题意;
B.八国联军侵华,不符合题意;
C.卢沟桥事变,不符合题意;
D.八一三事变,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特别是其中的时间等信息,把它和课本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回答;也可以拿题干中的时间等信息,来比对备选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
2.(2021·广安)据统计,甲午战争前,外资在华设有工厂192家,投资总额近2000万元;甲午战争后的1895﹣1913年间,外资在华新建厂矿达1366家,其多数资本在10万元以上,投资总额为10215.3万元。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列强强迫取得在中国投资办厂的权利
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
C.美国提出的“门户开放”政策被接受
D.中国掀起“实业救国”热潮
【答案】A
【知识点】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及影响
【解析】【分析】A.依据题干信息,可以看出,甲午中日战争后,外资在华新建厂矿急剧增长,而且资本雄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由于《马关条约》中规定,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之后,列强也取得了这一权利,这样就造成列强在中国大肆建厂,故选项A符合题意;
B.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 ,不符合题意;
C. 美国提出的“门户开放”政策被接受 ,不符合题意;
D. 中国掀起“实业救国”热潮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看出变化趋势,再结合其中的时间,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时间点发生的事件进行分析回答;也可以拿四个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细心辨别比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
3.(2021·德阳)李鸿章曾说,“以北洋一隅之力,搏倭人全国之师”。李鸿章评说的战争是(  )
A.中英鸦片战争 B.日本全面侵华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答案】C
【知识点】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
【解析】【分析】A.中英鸦片战争,不符合题意;
B.日本全面侵华战争,不符合题意;
C.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后,主要是北洋军与日军作战,而日军则是集中全国力量与清军作战,最终清政府战败,故选项C符合题意;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能力。解答时,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语句,把它和课本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理解回答;也可以拿四个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细心辨别比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
4.(2021·苏州)下图是蒋廷献《中国近代史》所载某次战争形势图,此次战争是(  )
A.第二次鸦片战争 B.甲午中日战争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日本全面侵华战争
【答案】B
【知识点】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及影响
【解析】【分析】A.第二次鸦片战争,不符合题意;
B.依据题干信息即战争形势图,可以看出,作战地点有黄海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甲午中日战争中,黄海大战是其中重要的战场之一,再加上有威海卫战役等,这些都是甲午中日战争的作战地点,故选项B符合题意;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不符合题意;
D.日本全面侵华战争,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细心观察形势图,看出主要的作战地点等信息,再把它和课本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识记回答,注意看懂地图是关键。
5.(2021·江都三模)某学者说:“它不仅标志着长达30年的洋务运动夭折,而且极大削弱了中国现代化进一步发展的物质基础。”“它”是指(  )
A.《南京条约》签订 B.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C.甲午中日战争失败 D.八国联军占领北京
【答案】C
【知识点】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及影响
【解析】【分析】A.《南京条约》签订,不符合题意;
B.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不符合题意;
C.依据“它不仅标志着长达30年的洋务运动夭折,而且极大削弱了中国现代化进一步发展的物质基础。”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它”是指甲午中日战争失败。洋务运动是地主阶级为维护清朝统治而发起的一场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它虽然引进了西方的先进生产技术,创办了一批近代工业企业,但它们没有使中国真正富强起来,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故选项C符合题意;
D.八国联军占领北京,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把它和课本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理解回答;也可以拿四个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细心辨别比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
二、《马关条约》的签订
6.(2021·四川)1895年春,数百名汇聚在北京应试的各省举人联名上书光绪帝,请求废除条约、迁都内地、推行变法。他们要求废除的条约是(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答案】C
【知识点】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
【解析】【分析】 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在北京参加科举考试的康有为、梁启超联合1300多举人上书光绪帝,反对同日本议和,请求变法,史称“公车上书”,公车上书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C 符合题意;
选项ABD与题意表述不相符,排除;
故答案为C。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马关条约》的相关史实。
7.(2021·山西)1895年5月15日《申报》报道:“一律预备与倭人决死一战,不愿将全台归于倭人,众志成城,有死无二。”与此报道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戚继光抗击倭寇 B.《马关条约》签订
C.郑成功收复台湾 D.《辛丑条约》签订
【答案】B
【知识点】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
【解析】【分析】A.戚继光抗击倭寇,不符合题意;
B.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895年,清政府在甲午中日战争中战败,被迫签订了《马关条约》,故选项B符合题意;
C.郑成功收复台湾,不符合题意;
D.《辛丑条约》签订,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特别是其中的时间,把它和课本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回答;也可以拿四个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细心辨别比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
8.(2021·深圳押题)史学家蒋廷黻把甲午中日战争后,西方列强加紧对中国经济侵略,扩大资本输出的现象形容为“引狼入室”。这种现象的成因是《马关条约》规定(  )
A.赔偿日本兵费白银2亿两
B.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C.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
D.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答案】B
【知识点】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
【解析】【分析】A. 赔偿日本兵费白银2亿两 ,不符合题意;
B.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马关条约》规定, 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这就使得列强把资本引入中国,在中国设厂生产商品,便利了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故选项B符合题意;
C. 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 ,不符合题意;
D. 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 本题考查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的有关知识。理解和识记《马关条约》签订的时间、地点、内容、影响等基础知识是答题的关键。
9.(2021九下·德庆月考)图4现象出现的直接原因是(  )
A.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开办工厂的限制
B.洋务运动中大量引进外国的先进技术
C.《马关条约》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D.甲午战争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答案】C
【知识点】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及影响
【解析】【分析】A. 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开办工厂的限制,不符合题意;
B. 洋务运动中大量引进外国的先进技术,不符合题意;
C.依据题干信息,可以看出,1895年到1913年,主要帝国主义国家几乎都在中国设立了厂矿,其中以日本和英国的数量最大,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由于1895年,中日签订《马关条约》,其中规定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这才有了外国在中国设立的厂矿,故选项C符合题意;
D. 甲午战争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看出现象,再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分析发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回答,注意题干中的时间,这是解题的关键。
10.(2021·滦州一模)在中国近代史上,某不平等条约,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极大阻碍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发展。该条约指(  )
A.《南京条约》 B.《马关条约》
C.《北京条约》 D.《瑷珲条约》
【答案】B
【知识点】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某不平等条约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允许日本在中国开办工厂,使列强的输出方式由商品输出变为资本输出,极大阻碍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发展,B项符合题意;
《南京条约》、《北京条约》与“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无关,排除AC;
《瑷珲条约》是近代割占中国领土最多的条约,排除D;
故答案为B。
【点评】 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马关条约》的理解和掌握,关键信息“不平等条约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
三、瓜分中国狂潮
11.(2021·广西模拟)《时局图》反映的是清朝末年,中国面临被列强瓜分豆剖的严重危机现象。有人题词云:“沉沉酣睡我中华,那知爱国即爱家;国民知醒宜今醒,莫待土分裂似瓜。”出现“裂似瓜”的局面是在 (  )
A.鸦片战争之后 B.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
C.甲午中日战争之后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之后
【答案】C
【知识点】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及影响;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解析】【分析】A.鸦片战争之后,不符合史实;
B.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不符合史实;
C.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甲午中日战争之后,《马关条约》的签订,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故选项C符合题意;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之后,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先依据题干信息,读懂题干信息的含义,再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理解识记回答。
12.(2020八上·盐田期末)读图《时局图》,它反映了(  )
A.中国面临着西方列强的侵略和瓜分
B.洋务运动开展的近代工业建设情况
C.太平天国运动发展的状况
D.清末艺术发展的最高水平
【答案】A
【知识点】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解析】【分析】 根据漫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时局图》是中国近代时事漫画的杰作反映的历史内容是列强在中国划分各自势力范围,企图瓜分中国。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后,清政府同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在《马关条约》的刺激下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19世纪末中国面临的被帝国主义列强瓜分豆剖的严重危机。选项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列强“瓜分”中国狂潮的有关知识。理解和识记列强瓜分中国狂潮的背景、大致过程、结果、影响等基础知识是答题的关键。
13.(2020八上·北镇期中)在19世纪末西方列强瓜分中国狂潮中,提出“门户开放”政策的国家是(  )
A.美国 B.日本 C.沙俄 D.德国
【答案】A
【知识点】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提出“门户开放”政策的国家是美国。列强在中国掀起“瓜分”狂潮时,美国正忙于和西班牙争夺殖民地,无瑕东顾,后来,它见各国“势力范围”划定,便于1899年向英、俄、德、日、意、法六国提出“门户开放”的照会,承认各国在中国的“势力范围”和既得特权,同时要求在各国租借地和“势力范围”内享有均等贸易机会,这个照会得到各国的同意,A正确;
日、俄、德三国当时在中国都已经有很大的侵略利益,没提过“门户开放”政策,排除BCD。
故答案为: A。
【点评】本题考查列强瓜分中国狂潮的有关知识,侧重考查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理解和识记此政策提出的背景、内容、影响等基础知识是答题的关键。
14.(2020·梧州)如图是19世纪末的一幅西洋漫画,该漫画反映了(  )
A.八国联军占领并洗劫北京城
B.清朝政府完全论为洋人的朝廷
C.西方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D.中外反动势力镇压太平天国运动
【答案】C
【知识点】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解析】【分析】观察漫画可知,漫画将中国比作一个大蛋糕,列强争相分食,这反映了西方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充分暴露了清政府的腐败和无能,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ABD三项理解错误,不符合题意;
C项西方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理解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列强瓜分中国的相关史实,关键是对漫画的解读。注意对漫画的解读,掌握列强瓜分中国的相关史实。
15.(2020八上·紫金月考)下图是一幅漫画《中国蛋糕》,请问下列对这幅漫画解读正确的是( )
A.甲午战后,清政府的战败激起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
B.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中国正式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列强入侵中国
【答案】A
【知识点】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
【解析】【分析】A项甲午战后,清政府的战败激起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正确,从图片信息可知,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符合题意;
B项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错误,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不符合题意;
C项中国正式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错误,《辛丑条约》签订后,中国正式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与图片主题不符,不符合题意;
D项列强入侵中国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考点,要求具备分析图片信息与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综合材料探究
16.(2020八上·成武月考)19世纪末,日本发动了一场侵华战争,这场战争至今让中国人不断反思。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激烈海战】
材料一:
【耻辱之约】
材料二:条约规定: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兵费白银2亿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等。
【后续影响】
材料三:
图1 图2
(1)材料一中描绘的是19世纪末中日一场战争中的一次海战,它是人类海洋战争史上的一次标志性战役。根据所学知识回答19世纪末中日之间这场战争的名称。指出材料一中这场海战的名称及在海战中牺牲的中国著名将领的名字。
(2)据材料二内容指出“条约”的名称。“条约”中哪一条款最能反映帝国主义对华进行资本输出?说说该“条约”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
(3)材料三反映了中日战后怎样的局面?据图2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美国提出了什么政策?
【答案】(1)甲午中日战争;黄海海战;邓世昌。
(2)《马关条约》;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3)列强在中国掀起了抢夺利权、强租海港、划分“势力范围”的瓜分中国狂潮(或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狂潮);“门户开放”政策。
【知识点】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及影响;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解析】【分析】(1)1894年日本发动侵略中国的甲午中日战争。据材料一可知,这是甲午中日战争中的黄海海战。1894年9月,清政府北洋舰队在黄海大东沟海域,遭到日本舰队袭击,致远舰管带邓世昌率舰冲锋向前,激战中,致远舰多处中弹,邓世昌下令,开足马力,直冲敌舰,日舰躲避,同时施放鱼雷,击中致远舰,邓世昌与全舰官兵壮烈牺牲。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三的内容出自《马关条约》。《马关条约》中允许日本人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这一条款最能反映帝国主义列强要求对华进行资本输出。甲午中日战争及其后签订的《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3)材料三反映了《马关条约》签订后,列强在中国掀起了抢夺利权、强租海港、划分“势力范围”的瓜分中国狂潮。
故答案为:(1)甲午中日战争;黄海海战;邓世昌。
(2)《马关条约》;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3)列强在中国掀起了抢夺利权、强租海港、划分“势力范围”的瓜分中国狂潮(或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狂潮);“门户开放”政策。19世纪末,在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时,美国当时正忙于美西战争,无暇东顾,战争结束后,它立即提出“门户开放”政策,这表明美国在瓜分中国的狂潮中积极行动,“门户开放”政策使中国又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宰割的局面。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甲午中日战争的相关知识及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并识记甲午中日战争以及涌现的民族英雄、甲午中日战争的特点、《马关条约》以及危害等知识。
17.(2020八上·东坡月考)材料一:甲午战争之后,列强争相在华设立银行,如英国的有利银行,法国的东方汇理银行……在中国开设工厂,如英国的增裕面粉厂、和丰船厂,美国烟草公司……还争夺中国的铁路权,如俄国修筑满洲里至绥芬河、哈尔滨至大连、石家庄至太原等。
材料二:甲午战后,列强划分的势力范围
国别 割占和强迫租借的地区 势力范围
德国 强迫租借胶州湾 山东
俄国 强迫租借旅顺和大连 长城以北和新疆
法国 强迫租借广州湾 广东、广西和云南
英国 强迫租借新界 长江流域
日本 割占台湾和澎湖列岛 福建
材料三:《马关条约》的签订,激起了全国的悲愤和抗议。3年以后,发生了戊戌维新运动;5年以后,发生了义和团运动;16年以后发生了辛亥革命。……如果没有甲午战争的失败,就不会激起中国这样迅速地奔跑。……这次战争确实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转折点,它的意义就在于激发了全民族的觉醒,一种要求改革和进步的觉醒、富强意识的觉醒、爱国主义和自救的觉醒。
--戴逸《甲午战争深刻影响世界历史》
(1)材料一反映了甲午战争后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方式是什么?
(2)材料二反映的状况最终给中华民族带来巨大的危害是什么?
(3)材料三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4)依据材料一、二、三,请为以上探究确定研究主题。
【答案】(1)资本输出为主
(2)①失去了更多领土权②是外界权力更加侵略中国。
(3)①认为甲午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的转折点。②甲午战争激起了全民族觉醒。
(4)中国甲午战争带来影响和反响。近代化的早期探索。
【知识点】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及影响;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解析】【分析】 (1) 本题考查甲午战后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方式,要求具备解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依据材料一午“战争之后,列强争相在华设立银行,如英国的有利银行,法国的东方汇理银行……在中国开设工厂,如英国的增裕面粉厂、和丰船厂,美国烟草公司……还争夺中国的铁路权,如俄国修筑满洲里至绥芬河、哈尔滨至大连、石家庄至太原等”,体现出列强的侵略方式变成了资本输出为主。
(2) 本题考查瓜分中国狂潮的影响,要求具备解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依据所学知识,甲午战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加剧了中国的民族危机,最终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 本题考查甲午中日战争的影响。结合材料可知,这次战争确实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转折点,它的意义就在于激发了全民族的觉醒,一种要求改革和进步的觉醒、富强意识的觉醒、爱国主义和自救的觉醒。
(4)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对上述材料的主题归纳,要求学生具备归纳概括的能力。
故答案为:(1) 资本输出为主 。
(2)①失去了更多领土权②使外界权力更加侵略中国。
(3)①认为甲午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的转折点。②甲午战争激起了全民族觉醒。
(4) 中国甲午战争带来影响和反响。近代化的早期探索。
【点评】这是一道有关甲午中日战争的专题。这样的专题既考查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也考查了学生综合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和识记甲午中日战争的背景、时间、过程、结果、影响等基础知识是解题的关键。
18.(2019八上·福建期中)材料:
——摘自部编八年级上册教科书
(1)上图反映了近代列强的哪场侵略战争?
(2)小历认为该事件之后,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你同意她的观点吗?请简要说明理由。
【答案】(1)甲午中日战争
(2)不同意。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在《辛丑条约》签订后,而甲午中日战争后签订的《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的程度。
【知识点】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及影响
【解析】【分析】(1)依据材料信息“威海卫、旅顺、平壤”可知,此图反映了近代列强的甲午中日战争。
(2)第一问依据所学可知,小历认为该事件之后,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不同意她的观点;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在《辛丑条约》签订后,而甲午中日战争后签订的《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的程度。
【点评】本题采用图片材料的形式,考查甲午中日战争的相关史实,侧重考查《马关条约》的影响。 甲午中日战争后签订的《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的程度。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