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初中生物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二章 生物的遗传与变异 章末检测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初中生物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二章 生物的遗传与变异 章末检测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42.6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1-01-08 16:48:04

文档简介

初中生物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二章 生物的遗传与变异 章末检测
一、单选题
1.(2020·甘孜)“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这句俗语形象地说明生物界普遍存在(  )
A.进化 B.繁殖 C.变异 D.遗传
2.(2020八上·北京期中)下列不属于生物性状的是(  )
A.番茄的红果与黄果 B.机器人的高矮
C.人的ABO血型 D.孔雀开屏
3.(2020八上·槐荫期中)下列各对性状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
A.人的身高与体重 B.圆滑的豌豆和皱缩的豌豆
C.狗的长毛与黑毛 D.豌豆的高茎和蚕豆的矮颈
4.(2020八上·曲阜月考)下列现象中,属于可遗传的变异是(  )
A.种在肥沃土壤中的花生颗粒大 B.某人因用眼不当导致近视
C.不同人种的肤色不同 D.学生军训时晒黑皮肤
5.(2020八上·曲阜月考)下列四组疾病,全为遗传病的一组是(  )
A.白化病、肺结核、先天性智力障碍
B.艾滋病、红绿色盲、血友病
C.血友病、红绿色盲、白化病
D.心肌炎、先天性智力障碍、血友病
6.(2020七上·兰州期中)如图能够正确表达番茄果肉细胞中的基因、染色体、和DNA三者之间关系的是 (  )
A. B.
C. D.
7.(2020·铁岭)图为染色体与DNA的关系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①主要存在于细胞质中
B.①上具有特定的遗传信息的片段叫作基因
C.③通常分布于细胞核中
D.正常人体细胞中,③的数量全部为23对
8.(2020·乐山)关于基因、DNA,染色体和性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DNA分子上所有的片段都是基因
B.每一条染色体上含有许多个基因
C.生物体所表现出来的性状都是显性性状
D.细胞含有的隐性基因,不可以传给后代
9.(2020·湘西)下列属于可遗传变异的是(  )
A.一对色觉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色盲的儿子
B.野外地质工作者肤色较黑
C.无光条件下韭菜叶长成黄白色
D.长跑运动员的心率比一般人慢
10.(2020·昆明)某自花传粉植物的体细胞中有10对染色体,用一种化学药剂处理萌发的种子,使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培育出新品种。对该新品种的描述,错误的是(  )
A.这种变异能够遗传给后代 B.细胞内的DNA分子数加倍
C.体细胞核内的基因都成对存在 D.生殖细胞中有20条染色体
11.(2020八上·延庆期中)如图是某人的染色体组成图解,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此人性别为男性
B.其X染色体来自于母亲
C.他的精子中染色体数目是肌肉细胞染色体数目的一半
D.他的肌肉细胞有23对染色体,即表示有23对基因
12.(2020八上·新丰月考)人的性别决定于下列哪个时个期(  )
A.生殖细胞形成 B.受精卵形成时
C.婴儿出生时 D.青春期
13.(2020八上·延庆期中)“提倡一对夫妻生育两个子女”,这就是自2016年1月1日起在全国实施的两孩生育新政策。现有一对夫妇,第一胎为一男孩,第二胎是女孩的概率为(  )
A.25% B.50% C.75% D.100%
14.(2020八上·曲阜月考)人的体细胞中有23对染色体,每条染色体的物质组成主要是(  )
A.糖类和蛋白质 B.DNA和脂肪
C.DNA和蛋白质 D.蛋白质和脂肪
15.(2020·沈阳)男性体细胞中的性染色体组成是(  )
A.22 对+XY B.22 条+X 或 22 条+Y
C.XX D.XY
16.(2020八上·槐荫期中)若樱桃果皮红色(D)对黄色(d)为显性,现将黄果樱桃(dd)的枝条嫁接到红果樱桃(DD)植株上,嫁接的枝条成活后所结果实的颜色及果皮的基因组成是(  )
A.红色:DD B.红色:Dd C.黄色:DD D.黄色:dd
17.(2020八上·夏津期中)小明是双眼皮(基因组成是Aa),有耳垂(基因组成是Bb),这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两对染色体上,下列图解中表示正确的是(  )
A. B. C. D.
18.(2020·赤峰)某成年女子是白化病基因携带者(Aa),有可能不含该致病基因的细胞是(  )
A.口腔上皮细胞 B.神经元
C.卵细胞 D.白细胞
19.(2020·甘孜)家族性多发性结肠息肉是一种显性遗传病。如果双亲中一个是基因组成为Ee的患者,另一个表现正常,那么他们生患病女儿的概率是(  )
A.25% B.50% C.75% D.100%
20.(2020·阜新)以性染色体为依据,男性的精子、女性的卵细胞分别有(  )
A.1 种、1 种 B.2 种、2 种 C.2 种、1 种 D.多种、1 种
21.(2020·乐山)决定有耳垂的基因(T)对决定无耳垂的基因(t)是显性,某人有耳垂,则他口腔上皮细胞中有关的基因组成是(  )
A.TT B.tt C.Tt或tt D.TT或Tt
22.(2020·铁岭)一只白色公羊与一只黑色母羊交配,生下的小羊全部表现出白色,此现象可解释为(  )
A.控制黑色的基因消失了
B.控制黑色的基因未消失但不表现
C.黑色母羊必为Aa
D.白色公羊必为Aa
23.(2020·鸡西)一个男子把Y染色体上的某一致病基因传给儿子的概率是(  )
A.12.5% B.100% C.25% D.50%
24.(2020·开封)我国《婚姻法》规定,禁止近亲结婚,其主要理由是(  )
A.不符合伦理道德标准 B.后代隐性遗传病发病率高
C.后代必患多种遗传病 D.有损夫妻双方的身体健康
25.(2020·安源模拟)某家庭一对智力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患苯丙酮尿症(智力障碍)的孩子,(A表示正常基因,a表示患病基因),请问这对夫妇的基因型是;如果这对夫妇再生一个小孩,正常的可能性是(  )
A.Aa;75% B.AA;25% C.Aa;50% D.AA;75%
二、综合题
26.(2020八上·槐荫期中)图中甲表示人的生殖过程,乙表示伴随生殖过程中控制某一相对性状的基因(在一对染色体上)的传递过程。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人的生殖过程中,产生精子的器官是   ,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的场所是图丙中[   ]   。
(2)甲图中,精子和卵细胞的染色体数目都是   ,父亲传递给女儿的性染色体为   。
(3)胚胎和胎儿的发育主要在[   ]   ,胎儿通过   从母体获得营养物质和氧气。
(4)据乙图,假定A表示控制双眼皮的基因,a表示控制单眼皮的基因,则子代的性状表现为   。若这对夫妻还想再生一个双眼皮男孩,他们实现愿望的可能性是   。
27.(2020·雅安)下面是某家族中遗传病的调查示意图,若用A、a分别表示控制人肤色的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请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人的肤色正常与白化,在遗传学中称为   。
(2)分析图可知,肤色白化是   性状。
(3)第一代3号和4号夫妇的肤色正常,而他们女儿却表现为白化病,这种现象称为变异。这种变异是由   的变化引起的,称为   变异。从理论上判断3号个体的基因组是   。
(4)5号的体细胞中性染色体组成为   ,其中来自1号的是   染色体。染色体由   和   组成。
(5)在体细胞中,基因是成对存在的,并且位于成对的   上。
28.(2020·贵阳)孟德尔用纯种高茎豌豆和纯种矮茎豌豆为亲代进行杂交实验(用D、d表示相应基因),获得杂交子一代都表现为高茎,种下子一代,得到子二代,子二代中有高茎和矮茎豌豆,且高茎:矮茎=3:1 (如图)。孟德尔对上述实验现象进行了解释。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子一代都表现出高茎,孟德尔把高茎称为   (填“显性”或“隐性”)性状。孟德尔选用的亲代纯种高茎的基因组成是   。
(2)孟德尔认为体细胞中基因是成对的,生殖细胞中只有   。
(3)上述实验中,种下子一代得到的子二代植株的基因组成共有   种,高茎中纯种占比为   。
(4)学习了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后,某小组的同学用子一代高茎豌豆与矮茎豌豆进行杂交实验,请预测该杂交实验后代的性状表现及比例:   。
(5)杂交实验中,亲代的   通过生殖细胞传递给子代,并控制着子代的性状表现。
29.(2020·包头) 2020年初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疫情在我国爆发。新冠肺炎属于传染病,其病原体为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简称“新冠病毒”)。请回答下列问题:
(1)新冠病毒与人体内的大肠杆菌相比较,在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   。
(2)新冠肺炎疫苗研制成功后,接种到健康人体后,主要目的是引起机体发生   免疫反应。这种预防传染病的措施属于   。
(3)某人(未患过新冠肺炎)有发热、咳嗽、肺部发炎等症状,除了检测其体内含有新冠病毒外,还可以通过检测其体内含有   (答出一种即可)确诊其患有新冠肺炎。
(4)新冠肺炎痊愈者短期内不容易再次被新冠病毒感染,原因是   。
(5)苯丙酮尿症与新冠肺炎不同,属于遗传病。小王的妹妹患苯丙酮尿症且家族史中还曾出现过此病患者,小张的家族史中未出现过此病患者,于是小王和小张婚前向医生进行了咨询。图是医生根据他们家族患苯丙酮尿症的情况绘制的遗传系谱图(不考虑基因突变的因素)。请回答下列问题:
通过遗传系谱图可推断出苯丙酮尿症是受   基因控制的遗传病。
(6)若显性基因用A表示,隐性基因用a表示,则小王的基因组成为   。
(7)假如你是医生,预测他们生育的后代患苯丙酮尿症的情况及理由是: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遗传和变异现象
【解析】【解答】遗传是指亲子间的相似性。变异是指亲子间和子代个体间的差异。“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这句话是说不同的子代个体之间存在差异,因此体现了变异的普遍性。
故答案为:C。
【分析】生物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这是生物的基本特征之一、生物体的形态特征、生理特征和行为方式叫做性状,生物的性状传给后代的现象叫遗传;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的个体之间在性状上的差异叫变异。
2.【答案】B
【知识点】性状和相对性状
【解析】【解答】番茄的红果与黄果、人的ABO血型、孔雀开屏分别属于生物的形态结构特征、生理特性和行为方式的特征,均属于性状。而机器人不属于生物,所以机器人的高矮不属于生物性状,B符合题意。
【分析】生物体的形态特征、生理特征和行为方式叫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称为相对性状。
3.【答案】B
【知识点】性状和相对性状
【解析】【解答】A、人的身高与体重,是身体的高矮和体重大小,是两种性状,不是相对性状;如人的身体高天宇矮,或人的体重的大与小,都是相对性状,A错误;
B、圆滑的豌豆和皱缩的豌豆,是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是相对性状,B正确;
C、狗的长毛与黑毛,是狗的颜色和形状,是两种性状,不是相对性状,C错误;
D、豌豆的高茎和蚕豆的矮颈,是两个物种,不是相对性状,D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性状是指生物体所表现出的形态结构特征、生理特性和行为方式,是生物体所有特征的总和。相对性状是指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如豌豆的花色有红色和白色、种子的形状有圆粒和皱粒、人的眼皮有双眼皮和单眼皮等。
4.【答案】C
【知识点】变异的类型、原因和意义
【解析】【解答】ABD、种在肥沃土壤中的花生颗粒大、某人用眼不当导致近视、学生军训时晒黑皮肤都是环境改变引起的变异,遗传物质没有改变,不能遗传给后代,是不可遗传的变异,不符合题意;
C、不同人种的肤色不同,是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可以遗传给后代,是可遗传的变异,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生物性状的变异是普遍存在的.变异首先决定于遗传物质基础的不同,其次与环境也有关系.由遗传物质的改变而引起的变异是可遗传的,叫可遗传变异;单纯由环境引起的变异,如没有影响到遗传物质基础,是不遗传的,叫不遗传变异.
5.【答案】C
【知识点】遗传病
【解析】【解答】A、白化病、先天性智力障碍是由遗传物质发生改变而引起的遗传病;而肺结核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属于传染病,A不符合题意。
B、红绿色盲、血友病是由遗传物质发生改变而引起的遗传病;而艾滋病是由艾滋病病毒引起的,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属于传染病,B不符合题意。
C、血友病、红绿色盲、白化病都是由遗传物质发生改变而引起的疾病,都属于遗传病,C符合题意。
D、先天性智力障碍、血友病是由遗传物质发生改变而引起的疾病,属于遗传病;而心肌炎是病毒侵犯心脏所致的,以心肌炎性病变为主要表现的疾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遗传病是指遗传物质发生改变或者由致病基因所控制的疾病,通常具有垂直传递和终身性的特征.因此,遗传病具有由亲代向后代传递的特点.遗传病常为先天性的,也可后天发病.如先天愚型、多指(趾)、先天性聋哑、血友病等,这些遗传病完全由遗传因素决定发病,并且出生一定时间后才发病,有时要经过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后才能出现明显症状.
6.【答案】B
【知识点】基因、DNA和染色体的关系
【解析】【解答】细胞核内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是染色体,它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的。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DNA分子是由两条长链状盘旋而成的规则的双螺旋结构,一条染色体上有一个DNA分子,基因是DNA上具有特定遗传信息的片段一个DNA分子有许多个基因,B正确。
【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染色体、DNA和基因的关系。染色体、DNA,基因三者之间的关系为:DNA是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染色体是DNA的主要载体,基因是具有特定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每个DNA分子上有许多个基因。
7.【答案】A
【知识点】基因、DNA和染色体的关系
【解析】【解答】A.图中①是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存在于细胞核中,A错误。
B.图中①是DNA,一个DNA分子上包含有多个基因,DNA上具有特定遗传信息的片段叫基因,B正确。
C.细胞核中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叫做③染色体,因此③染色体通常分布于细胞核中,C正确。
D.每一种生物细胞内的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都是一定的,染色体在体细胞中的数目是成对存在的,正常人体细胞中的染色体为23对,D正确。
故答案为:A。
【分析】染色体存在于细胞核里,是细胞内具有遗传性质的物体,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所以叫染色体;由蛋白质和DNA组成,是遗传物质基因的载体。图中①是DNA,②是蛋白质,③是染色体。
8.【答案】B
【知识点】基因、DNA和染色体的关系;基因的显隐性及其性状遗传
【解析】【解答】A.DNA分子上有特定遗传效应的片段是基因,A错误。
B.一条染色体一般含有一个DNA分子,一个DNA分子中有许多个基因,B正确。
C.生物体所表现出来的性状有的是显性性状,有的是隐性性状,C错误。
D.隐性基因可以遗传给后代,只是有相对的显性基因时,隐性基因不表达,D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1)染色体是细胞核中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染色体由DNA和蛋白质组成,DNA分子上具有特定遗传效应的片段是基因。(2)生物体的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当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
9.【答案】A
【知识点】变异的类型、原因和意义
【解析】【解答】A.一对色觉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色盲的儿子,是由遗传物质的变化引起的变异,是可遗传变异,A符合题意。
BCD.野外工作者肤色较黑、无光条件下韭菜叶长成黄白色、长跑运动员的心率比一般人慢,都是由环境引起的变异,遗传物质并没有发生变化,是不可遗传的变异,B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生物的性状传给后代的现象叫遗传。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的不同个体之间在性状上的差异叫变异。根据引起变异的原因,变异包括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由遗传物质发生变化引起的变异,是可遗传的变异;由环境因素引起的,遗传物质没有发生变化的变异不能遗传给后代,是不可遗传变异。
10.【答案】B
【知识点】生物变异的应用
【解析】【解答】A.用一种化学药剂处理萌发的种子,使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培育出新品种,是遗传物质发生改变引起的,能够遗传给后代,属于可遗传的变异,故A不符合题意。
B.化学药剂处理萌发种子后,细胞核内的染色体数加倍,细胞核内DNA分子数加倍,但细胞质中的DNA分子数不一定加倍,所以细胞内的DNA分子数不一定加倍,故B符合题意。
C.该自花传粉植物体细胞有10对染色体,为二倍体,基因成对存在,新品种细胞核染色体数目加倍,为四倍体,新品种体细胞核内的基因也成对存在,故C不符合题意。
D.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一半,由于该植物经过花学药物处理的种子萌发而来的,细胞核内的染色体数目加倍了的,这样新品种的生殖细胞中有染色体20条,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生物的变异分为可遗传的变异和不遗传的变异,可遗传的变异是由于遗传物质发生改变引起的,不可遗传的变异是环境因素引起。
11.【答案】D
【知识点】染色体组成和性别遗传
【解析】【解答】A、分析图示可知:图中共有23对染色体,第23对染色体大小不相同,为XY染色体,故此图表示男性的体细胞中的染色体的组成,A不符合题意;
B、男性体细胞中的Y染色体来自于他的父亲,而X来自他的母亲,B不符合题意;
C、人的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在形成生殖细胞时成对的染色体要分开分别进入不同的生殖细胞,所以,人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是正常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一半,C不符合题意;
D、一条染色体有一个DNA分子组成,一个DNA分子上有许多个基因。因此肌肉细胞有23对染色体,不是表示有23对基因,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每个正常人的体细胞中都有23对染色体.其中22对男女都一样,叫常染色体,有一对男女不一样,叫性染色体,决定着人的性别.男性的性染色体为XY,女性的性染色体为XX.女性的卵细胞只有一种类型:X;男性产生的精子有两种类型:X精子和Y精子,X精子与卵细胞结合的受精卵发育成女孩,Y精子与卵细胞结合的受精卵发育成男孩.
12.【答案】B
【知识点】染色体组成和性别遗传
【解析】【解答】人的性别遗传过程如图:

  从性别遗传图解看出,当含有X染色体的精子与卵细胞结合时,形成的受精卵的染色体组成是XX,将来发育成女孩;当含有Y染色体的精子与卵细胞结合时,形成的受精卵的染色体组成是XY,将来发育成男孩。因此,人的性别决定于“受精卵形成时”。
故答案为:B。
【分析】人的体细胞内的23对染色体,有一对染色体与人的性别有关,叫做性染色体;男性的性染色体是XY,女性的性染色体是XX。
13.【答案】B
【知识点】染色体组成和性别遗传
【解析】【解答】在形成生殖细胞时,男性产生两种类型的精子:含X染色体的精子和含Y染色体的精子,女性则只产一种含X染色体的卵细胞,受精时,如果是含X的精子与卵子结合,就产生具有XX的受精卵并发育成女性;如果是含Y的精子与卵子结合,就产生具有XY的受精卵并发育成为男性,男性可产生数量相等的X精子与Y精子,并且它们与卵子结合的机会相等,所以每次生男生女的概率是相等的,人的性别遗传如图如下:
可见,生男生女的比例是1:1,故这对夫妇第一胎为一男孩,第二胎是女孩的概率为50%,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此题考查人类的性别决定,为基础题,难度不大,需要熟记:人的体细胞内的23对染色体,有一对染色体与人的性别有关,叫做性染色体;男性的性染色体组成是XY,女性的性染色体组成是XX,在形成生殖细胞时,男性产生两种类型的精子:含X染色体的精子和含Y染色体的精子,女性则只产一种含X染色体的卵细胞,精子与卵细胞结合的概率是相等的。
14.【答案】C
【知识点】基因、DNA和染色体的关系
【解析】【解答】控制生物性状遗传的主要物质是DNA(脱氧核糖核酸)。DNA位于染色体上,染色体位于细胞核内,因此,细胞核是遗传信息的中心,D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染色体由蛋白质和DNA组成。 DNA在染色体中的含量比较稳定,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由于DNA大部分在染色体上,所以说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
故答案为:C。
【分析】染色体是细胞核中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两种物质组成;D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DNA分子为双螺旋结构,像螺旋形的梯子;DNA上决定生物性状的小单位叫基因.基因决定生物的性状
15.【答案】D
【知识点】染色体组成和性别遗传
【解析】【解答】人类的染色体是总数23对,其中一对为性染色,即包括22对常染色体和一对性染色体,性染色体组成为XX的个体是女性,性染色体组成为X和Y的个体是男性,所以,男性:22对常染色体+XY,女性:22对常染色体+XX,可见D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此题考查人类染色体的组成,为基础题,比较简单,熟记即可,明确:性别是个体遗传和结构的性特征差异,与性别发育相关的被称为性染色体,通常用“X”和“Y”来表达,“XX”组合表示女性,“XY”组合表示男性,人类的染色体总数为23对,其中有22对为常染色体,一对为性染色体。
16.【答案】D
【知识点】营养繁殖(嫁接、扦插、压条等);基因的显隐性及其性状遗传
【解析】【解答】嫁接的后代一般不会出现变异,能保持嫁接上去的接穗优良性状的稳定,而砧木一般不会对接穗的遗传性产生影响,在正常情况下,该枝条上结出的果实应该和接穗的一样,所以黄色樱桃植株上所结种子的基因组成为dd,果皮的颜色为黄色。
【分析】果实是由雌蕊的子房发育成的,子房壁发育成果实的果皮,胚珠发育成种子。只有胚珠的卵细胞和极核接受了精子的遗传物质,因此基因发生改变的是植物产生的种子,而由子房壁发育成的果皮其基因组成并没有改变。
17.【答案】C
【知识点】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基因的显隐性及其性状遗传
【解析】【解答】在体细胞中,染色体成对,基因成对。成对的基因在成对的染色体上,染色体的位置相同。
A.A与a位置不同;不符合题意。
B.A与B,a与b不是一对基因;不符合题意。
C.A与a,B与b,成对的基因位于成对的染色体上,符合题意。
D.A与a,B与b,成对基因的位置不同,不符合题意。
【分析】在体细胞中,染色体成对,基因成对.成对的基因在成对的染色体上,染色体的位置相同。
18.【答案】C
【知识点】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
【解析】【解答】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基因也是成对存在的,分别位于成对的染色体上。形成的生殖细胞染色体都是成单,染色体上的基因也是成单。因此在体细胞中染色体、基因成对,在生殖细胞中染色体、基因成单。某女子是白化病基因携带者(Aa),她体内的口腔上皮细胞内、神经元、白细胞都是体细胞,基因都是成对的,即Aa,而该女子产生的卵细胞含有基因a或A两种,因此有可能不含该致病基因的细胞是卵细胞。故答案为:C,ABD错误。
【分析】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基因也是成对存在的,分别位于成对的染色体上。在形成精子或卵细胞的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都要减少一半,是每一对染色体都有一条进入精子或卵细胞,因此形成的生殖细胞染色体都是成单,染色体上的基因也是成单。
19.【答案】A
【知识点】基因的显隐性及其性状遗传
【解析】【解答】家庭性多发性结肠息肉是一种显性遗传病,双亲中一个是基因组成为Ee的患病者,则表现正常(不能结肠息肉)的基因组成是ee,遗传图解如图:
从遗传图解看出,双亲中一个是基因组成为Ee的患病者,另一个表现正常。那么,他们的子女发病的可能性是50%。人类生男生女的性别比例为1:1,生男生女的几率各占50%。因此他们生一个患病女儿(Ee)的概率是50%×50%=25%。
故答案为:A。
【分析】生物体的某些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当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通常用大写字母表示显性基因,小写字母表示隐性基因。
20.【答案】C
【知识点】染色体组成和性别遗传
【解析】【解答】男性的性染色体是XY,女性的性染色体是XX。在亲代的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染色体彼此分离,男性产生两种类型的精子--含X染色体的精子和含Y染色体的精子。女性则只产一种含X染色体的卵细胞。因此就性染色体来说,在男性的精子和女性的卵细胞中,应该有1条性染色体,男性有2种精子,女性有1种卵细胞,C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人的体细胞内的23对染色体,有一对染色体与人的性别有关,叫做性染色体;男性的性染色体是XY,女性的性染色体是XX。
21.【答案】D
【知识点】基因的显隐性及其性状遗传
【解析】【解答】当控制某个性状的基因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只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决定有耳垂的基因(T)对决定无耳垂的基因(t)为显性,某人有耳垂,这一性状是显性性状,由显性基因控制。因此,某人有耳垂,他的体细胞内的基因组可能是TT或Tt,口腔上皮细胞属于体细胞,基因组成为TT或Tt。
故答案为:D。
【分析】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显性基因控制显性性状,隐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
22.【答案】B
【知识点】基因的显隐性及其性状遗传
【解析】【解答】一只白色(A)公羊与一只黑色(a)母羊交配,生下的小羊全都表现为白色,表明亲代白的基因组成是AA,亲代黑色的基因组成是aa,遗传图解如图:

A.A是控制白色的基因,子代白羊的基因组成是Aa,因此a控制黑色的基因没有消失,不正确。
B.子代的基因组成是Aa,表现型是白色,因此控制黑色的基因未消失但不表现,正确。
C.黑色母羊必为aa,而不是Aa,Aa是白色,不正确。
D.白色公羊必为AA,而不是Aa,不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1)生物体的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当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2)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亲代有两种性状,子代个体中只出现1种性状,子代出现的性状显性性状,子代没有出现的性状的隐性性状。
23.【答案】B
【知识点】染色体组成和性别遗传
【解析】【解答】在生殖过程中,男性产生两种类型的精子,含有X染色体的和含Y染色体的;女性只产生一种类型的卵细胞,是含有X染色体的。如果含X染色体的卵细胞与含X染色体的精子相融合,那么受精卵的性染色体就是XX,由它发育成的孩子就是女孩;如果含X染色体的卵细胞与含Y染色体的精子相融合,那么受精卵的性染色体就是XY,由它发育成的孩子就是男孩。由此可见,父亲的Y染色体以及Y染色体上的基因只能传给儿子而不能传给女儿。即父亲Y染色体上的某一致病基因传给儿子的几率是100%。
故答案为:B。
【分析】人的体细胞内的23对染色体,有一对染色体与人的性别有关,叫做性染色体。男性的性染色体是XY,女性的性染色体是XX。
24.【答案】B
【知识点】人类优生优育
【解析】【解答】血缘关系越近,遗传基因越相近,近亲携带相同隐性致病基因的可能性较大,近亲婚配容易导致致病基因形成纯合体,使隐性遗传病得以表达,近亲结婚所生的孩子患有遗传病的可能性较大。 故答案为:B。
【分析】每个人的染色体上都有可能携带一些致病基因,当这些致病基因所控制的性状在人体表现出来时,人会患某种遗传病。近亲带有相同隐性遗传致病基因的可能性较大,近亲结婚所生的孩子患有遗传病的可能性较大,如近亲结婚时所生的子女中,单基因隐性遗传病的发病率比非近亲结婚要高出7.8~62.5倍;先天畸形及死产的机率比一般群体要高3~4倍。
25.【答案】A
【知识点】基因的显隐性及其性状遗传
【解析】【解答】
苯丙酮尿症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苯丙酮尿症患者的基因组成是aa,他的这对基因由其父母双方各提供一个,即正常的父母除含有一个正常基因A外,都含有一个控制苯丙酮尿症的隐性基因a,即夫妇双方的基因组成都是Aa。如图所示:即这对夫妇再生一胎,正常孩子的概率是75%。
故答案为:A
【分析】细胞内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
26.【答案】(1)睾丸;2;输卵管
(2)23条;X
(3)3;子宫;胎盘和脐带
(4)双眼皮;3/8(37.5%
【知识点】染色体组成和性别遗传;男性生殖系统;女性生殖系统;胚胎发育和营养;基因的显隐性及其性状遗传
【解析】【解答】(1)睾丸产生精子并分泌雄性激素,含精子的精液进入阴道后,精子缓慢地通过子宫,在2输卵管内与卵细胞相遇,只有一个精子进入卵细胞,与卵细胞相融合,形成受精卵,所以精子与卵细胞在2输卵管内结合形成受精卵。(2)人的体细胞有23对染色体,其中一对与性别相关,是性染色体,男性为XY,女性为XX人;当产生生殖细胞时成对的染色体分离,如人的性别遗传如图示:
所以,精子和卵细胞的染色体数目都是减半的23条;而甲图中,父亲把含Y染色体的精子传给儿子,女儿从父亲那里得到含X染色体的精子。(3)受精卵经过细胞的分裂、分化和生长,形成胚泡和胚胎在母体的3子宫内发育,胎儿通过胎盘和脐带从母体获取所需营养物质和氧,并排出二氧化碳等废物。(4)据乙图,假定A表示控制双眼皮的基因,a表示控制单眼皮的基因,父母的基因组成为Aa,表现为双眼皮,子代的基因组成为Aa,也表现为双眼皮。这对夫妻还想再生一个双眼皮男孩,则遗传图解如图:
从图看出,这对夫妇再生一个双眼皮孩子的可能性是75%。
另外,人的性别遗传过程如图:
由此看出,每次生男生女的几率均等都是50%。因此如果这对夫妇想再生一个孩子,则该孩子是双眼皮男孩的概率是75%×50%=37.5%。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人的生殖和发育过程。(1)人的生殖过程大致可分为:精子和卵细胞的产生→在输卵管结合形成受精卵→受精卵发育成胚泡和胚胎→胚胎在子宫内发育成熟→分娩产出。(2)胚胎在母体子宫内发育,通过胎盘和脐带从母体获得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和氧气;胎儿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也是通过胎盘经母体排出。(3)生物的性状是由成对的基因控制的,若A表示显性基因,a表示隐性基因,若基因组成为AA或Aa时,后代表现为显性性状,若基因组成为aa时,后代表现为隐性性状。(4)图丙中的结构为:1卵巢、2输卵管、3子宫、4阴道。
27.【答案】(1)相对性状
(2)隐性
(3)遗传物质;可遗传;Aa
(4)XY;Y;DNA;蛋白质
(5)染色体
【知识点】染色体组成和性别遗传;性状和相对性状;基因、DNA和染色体的关系;基因的显隐性及其性状遗传;变异的类型、原因和意义
【解析】【解答】(1)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在遗传学上称为相对性状。人的肤色正常与白化,是人的皮肤颜色不同,是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因此是一对相对性状。(2)子代个体中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亲代的基因组成是杂合的;在图中可以看出,第一代,3和4皮肤颜色都正常,子代中出现了变异现象即白化病6,说明白化病为隐性性状。(3)生物的变异包括可遗传的变异和不遗传的变异,由遗传物质的改变引起的变异能够遗传给下一代,叫做可遗传的变异;由环境因素引起的变异,由于遗传物质没有发生变化,这种变异不能遗传给下一代,叫做不可遗传的变异。第一代3号和4号夫妇的肤色正常,而他们女儿却表现为白化病,是由遗传物质的改变引起的变异,这属于可遗传变异。因6号的基因型是aa,分别是由3号,4号遗传而来的,而3号的表现型是正常的,故从理论上判断3号个体的基因组是Aa。(4)子女的基因一半来自父,一半来自母亲。男的性染色体为XY,女的性染色体为XX。5号正常男性,性染色体组成为XY,其中来自于1号父亲的染色体是Y染色体。染色体是细胞核内的容易被碱性颜料染成深色的物质,由DNA和蛋白质分子组成。(5)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基因也是成对存在的,分别位于成对的染色体上。
【分析】(1)生物的性状由基因控制,基因有显性和隐性之分;显性基因是控制显性性状发育的基因,隐性基因,是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当细胞内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2)男女体细胞中都有23对染色体,有22对染色体的形态、大小男女的基本相同,称为常染色体;第23对染色体在形态、大小上存在着明显差异,这对染色体与人的性别决定有关,称为性染色体;女性体细胞中的性染色体形态大小基本相同,称为XX染色体,男性体细胞的性染色体中,较大的一条命名为X染色体,较小一条称为Y染色体。
28.【答案】(1)显性;DD
(2)成对基因中的一个
(3)3;1/3
(4)高茎:矮茎═1:1
(5)基因
【知识点】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基因的显隐性及其性状遗传
【解析】【解答】(1)(3)相对性状有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之分。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纯种个体杂交时,子一代表现出的性状,叫做显性性状,不能表现出来的是隐性性状。即高茎是显性性状,矮茎是隐性性状。隐性基因习惯以小写英文字母表示,对应的显性基因则以相应的大写字母表示;矮茎豌豆的基因组成是dd,则亲代高茎豌豆的基因组成是DD,子代高茎豌豆的基因组成是Dd。孟德尔实验如图所示:遗传图解可见:
子二代的基因组成有3种,即DD、Dd、dd。其中纯种高茎的比例是1/3。(2)染色体在生物体细胞内是成对存在的,因此,基因也是成对存在的。在形成生殖细胞的过程中,进行一种特殊方式的细胞分裂,成对的染色体要两两分开,分别进入两个子细胞中,其成对的基因也随着染色体的分开而分开,所以,在生殖细胞中只有成对基因中的一个。(4)据遗传图可见:子一代高茎的基因是Dd,与矮茎豌豆(dd)杂交:遗传图解:
据遗传
图解可见:后代既有高茎又有矮茎,比例是1:1。(5)在生殖过程中,形成生殖细胞时染色体的数目要分开,亲代的基因通过生殖过程,生殖细胞传递给子代,从而控制着后代的性状表现。
【分析】生物体的某些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而成对的基因往往有显性和隐性之分,当细胞内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只有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
29.【答案】(1)无细胞结构
(2)特异性;保护易感人群
(3)新冠病毒的遗传物质或抵抗新冠病毒的抗体
(4)当新冠病毒再次侵入机体时,机体会快速产生大量相应的抗体与新冠病毒结合,促进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将新冠病毒清除
(5)隐性
(6)AA或Aa
(7)他们的后代不患苯丙酮尿症,理由是他们生有的后代基因组成是AA或Aa,表现出的性状是不患此病
【知识点】病毒的结构和增殖方式;基因的显隐性及其性状遗传;传染病的预防措施;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解析】【解答】(1)新冠病毒没有细胞结构,由蛋白质的外壳和含遗传物质的内核组成。大肠杆菌的细胞结构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未成形的细胞核组成。因此,新冠病毒与人体内的大肠杆菌相比较,在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没有细胞结构。(2)新冠肺炎疫苗研制成功后,接种到健康人体后,主要目的是引起机体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是后天获得的,具有选择性,只对新冠肺炎有预防作用。这种预防传染病的措施属于保护易感人群,因为新冠疫苗进入人体内刺激免疫细胞产生抗体,从而清除新冠病毒,增强人体的抵抗能力。(3)对于传染病的检测手段有多种方法,主要检测人体内是否含有某种病原体的存在,以及某病原体中的遗传物质,或者产生了抵抗某病原体的抗体,这样可以确认某人患有某种传染性疾病。因此,某人(未患过新冠肺炎)有发热、咳嗽、肺部发炎等症状,除了检测其体内含有新冠病毒外,还可以通过检测其体内含有新冠病毒的遗传物质或抵抗新冠病毒的抗体,确诊其患有新冠肺炎。(4)病原体进入人体内刺激免疫细胞产生一种特殊的蛋白质叫抗体,引起免疫细胞产生抗体的物质叫抗原。新冠肺炎痊愈者短期内不容易再次被新冠病毒感染,原因是当新冠病毒再次侵入机体时,机体会快速产生大量相应的抗体与新冠病毒结合,促进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将新冠病毒清除。(5)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中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新出现的性状是隐性性状,亲代的基因组成是杂合体。遗传系谱可知,Ⅰ亲代均表示正常,而子代妹妹表现为苯丙酮尿症,是新出现的性状,说明苯丙酮尿症是隐性性状,由隐性基因控制,亲代的基因组成是杂合体,即Aa。因此,通过遗传系谱图可推断出苯丙酮尿症是受隐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6)通过(5)分析可知,Ⅰ双亲的基因组成是Aa,遗传图解如下所示:
分析可知,若显性基因用A表示,隐性基因用a表示,则小王的基因组成为AA或Aa。(7)小张的家族史中未出现过此病患者,可能的基因组成是AA,产生的配子是A,分析(6)可知小王的基因组成是AA或Aa,当小王的基因是AA时,产生的配子是A,这样后代的基因组成是AA,不会患苯丙酮尿症;若小王的基因组成是Aa时,产生A和a两种配子,这样子代的基因组成是AA或Aa,不会患苯丙酮尿症。综上分析可知,假如你是医生,预测他们生育的后代患苯丙酮尿症的情况及理由是:他们的后代不患苯丙酮尿症,理由是他们生有的后代基因组成是AA或Aa,表现出的性状是不患此病。
【分析】病毒没有细胞结构,由蛋白质的外壳和含遗传物质的内核组成,寄生在活细胞内生活。细菌的结构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未成形的细胞核组成。免疫包括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预防传染病的措施包括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等。生物体的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当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基因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中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新出现的性状是隐性性状,亲代的基因组成是杂合体。
1 / 1初中生物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二章 生物的遗传与变异 章末检测
一、单选题
1.(2020·甘孜)“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这句俗语形象地说明生物界普遍存在(  )
A.进化 B.繁殖 C.变异 D.遗传
【答案】C
【知识点】遗传和变异现象
【解析】【解答】遗传是指亲子间的相似性。变异是指亲子间和子代个体间的差异。“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这句话是说不同的子代个体之间存在差异,因此体现了变异的普遍性。
故答案为:C。
【分析】生物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这是生物的基本特征之一、生物体的形态特征、生理特征和行为方式叫做性状,生物的性状传给后代的现象叫遗传;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的个体之间在性状上的差异叫变异。
2.(2020八上·北京期中)下列不属于生物性状的是(  )
A.番茄的红果与黄果 B.机器人的高矮
C.人的ABO血型 D.孔雀开屏
【答案】B
【知识点】性状和相对性状
【解析】【解答】番茄的红果与黄果、人的ABO血型、孔雀开屏分别属于生物的形态结构特征、生理特性和行为方式的特征,均属于性状。而机器人不属于生物,所以机器人的高矮不属于生物性状,B符合题意。
【分析】生物体的形态特征、生理特征和行为方式叫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称为相对性状。
3.(2020八上·槐荫期中)下列各对性状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
A.人的身高与体重 B.圆滑的豌豆和皱缩的豌豆
C.狗的长毛与黑毛 D.豌豆的高茎和蚕豆的矮颈
【答案】B
【知识点】性状和相对性状
【解析】【解答】A、人的身高与体重,是身体的高矮和体重大小,是两种性状,不是相对性状;如人的身体高天宇矮,或人的体重的大与小,都是相对性状,A错误;
B、圆滑的豌豆和皱缩的豌豆,是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是相对性状,B正确;
C、狗的长毛与黑毛,是狗的颜色和形状,是两种性状,不是相对性状,C错误;
D、豌豆的高茎和蚕豆的矮颈,是两个物种,不是相对性状,D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性状是指生物体所表现出的形态结构特征、生理特性和行为方式,是生物体所有特征的总和。相对性状是指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如豌豆的花色有红色和白色、种子的形状有圆粒和皱粒、人的眼皮有双眼皮和单眼皮等。
4.(2020八上·曲阜月考)下列现象中,属于可遗传的变异是(  )
A.种在肥沃土壤中的花生颗粒大 B.某人因用眼不当导致近视
C.不同人种的肤色不同 D.学生军训时晒黑皮肤
【答案】C
【知识点】变异的类型、原因和意义
【解析】【解答】ABD、种在肥沃土壤中的花生颗粒大、某人用眼不当导致近视、学生军训时晒黑皮肤都是环境改变引起的变异,遗传物质没有改变,不能遗传给后代,是不可遗传的变异,不符合题意;
C、不同人种的肤色不同,是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可以遗传给后代,是可遗传的变异,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生物性状的变异是普遍存在的.变异首先决定于遗传物质基础的不同,其次与环境也有关系.由遗传物质的改变而引起的变异是可遗传的,叫可遗传变异;单纯由环境引起的变异,如没有影响到遗传物质基础,是不遗传的,叫不遗传变异.
5.(2020八上·曲阜月考)下列四组疾病,全为遗传病的一组是(  )
A.白化病、肺结核、先天性智力障碍
B.艾滋病、红绿色盲、血友病
C.血友病、红绿色盲、白化病
D.心肌炎、先天性智力障碍、血友病
【答案】C
【知识点】遗传病
【解析】【解答】A、白化病、先天性智力障碍是由遗传物质发生改变而引起的遗传病;而肺结核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属于传染病,A不符合题意。
B、红绿色盲、血友病是由遗传物质发生改变而引起的遗传病;而艾滋病是由艾滋病病毒引起的,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属于传染病,B不符合题意。
C、血友病、红绿色盲、白化病都是由遗传物质发生改变而引起的疾病,都属于遗传病,C符合题意。
D、先天性智力障碍、血友病是由遗传物质发生改变而引起的疾病,属于遗传病;而心肌炎是病毒侵犯心脏所致的,以心肌炎性病变为主要表现的疾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遗传病是指遗传物质发生改变或者由致病基因所控制的疾病,通常具有垂直传递和终身性的特征.因此,遗传病具有由亲代向后代传递的特点.遗传病常为先天性的,也可后天发病.如先天愚型、多指(趾)、先天性聋哑、血友病等,这些遗传病完全由遗传因素决定发病,并且出生一定时间后才发病,有时要经过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后才能出现明显症状.
6.(2020七上·兰州期中)如图能够正确表达番茄果肉细胞中的基因、染色体、和DNA三者之间关系的是 (  )
A. B.
C. D.
【答案】B
【知识点】基因、DNA和染色体的关系
【解析】【解答】细胞核内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是染色体,它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的。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DNA分子是由两条长链状盘旋而成的规则的双螺旋结构,一条染色体上有一个DNA分子,基因是DNA上具有特定遗传信息的片段一个DNA分子有许多个基因,B正确。
【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染色体、DNA和基因的关系。染色体、DNA,基因三者之间的关系为:DNA是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染色体是DNA的主要载体,基因是具有特定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每个DNA分子上有许多个基因。
7.(2020·铁岭)图为染色体与DNA的关系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①主要存在于细胞质中
B.①上具有特定的遗传信息的片段叫作基因
C.③通常分布于细胞核中
D.正常人体细胞中,③的数量全部为23对
【答案】A
【知识点】基因、DNA和染色体的关系
【解析】【解答】A.图中①是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存在于细胞核中,A错误。
B.图中①是DNA,一个DNA分子上包含有多个基因,DNA上具有特定遗传信息的片段叫基因,B正确。
C.细胞核中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叫做③染色体,因此③染色体通常分布于细胞核中,C正确。
D.每一种生物细胞内的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都是一定的,染色体在体细胞中的数目是成对存在的,正常人体细胞中的染色体为23对,D正确。
故答案为:A。
【分析】染色体存在于细胞核里,是细胞内具有遗传性质的物体,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所以叫染色体;由蛋白质和DNA组成,是遗传物质基因的载体。图中①是DNA,②是蛋白质,③是染色体。
8.(2020·乐山)关于基因、DNA,染色体和性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DNA分子上所有的片段都是基因
B.每一条染色体上含有许多个基因
C.生物体所表现出来的性状都是显性性状
D.细胞含有的隐性基因,不可以传给后代
【答案】B
【知识点】基因、DNA和染色体的关系;基因的显隐性及其性状遗传
【解析】【解答】A.DNA分子上有特定遗传效应的片段是基因,A错误。
B.一条染色体一般含有一个DNA分子,一个DNA分子中有许多个基因,B正确。
C.生物体所表现出来的性状有的是显性性状,有的是隐性性状,C错误。
D.隐性基因可以遗传给后代,只是有相对的显性基因时,隐性基因不表达,D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1)染色体是细胞核中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染色体由DNA和蛋白质组成,DNA分子上具有特定遗传效应的片段是基因。(2)生物体的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当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
9.(2020·湘西)下列属于可遗传变异的是(  )
A.一对色觉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色盲的儿子
B.野外地质工作者肤色较黑
C.无光条件下韭菜叶长成黄白色
D.长跑运动员的心率比一般人慢
【答案】A
【知识点】变异的类型、原因和意义
【解析】【解答】A.一对色觉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色盲的儿子,是由遗传物质的变化引起的变异,是可遗传变异,A符合题意。
BCD.野外工作者肤色较黑、无光条件下韭菜叶长成黄白色、长跑运动员的心率比一般人慢,都是由环境引起的变异,遗传物质并没有发生变化,是不可遗传的变异,B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生物的性状传给后代的现象叫遗传。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的不同个体之间在性状上的差异叫变异。根据引起变异的原因,变异包括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由遗传物质发生变化引起的变异,是可遗传的变异;由环境因素引起的,遗传物质没有发生变化的变异不能遗传给后代,是不可遗传变异。
10.(2020·昆明)某自花传粉植物的体细胞中有10对染色体,用一种化学药剂处理萌发的种子,使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培育出新品种。对该新品种的描述,错误的是(  )
A.这种变异能够遗传给后代 B.细胞内的DNA分子数加倍
C.体细胞核内的基因都成对存在 D.生殖细胞中有20条染色体
【答案】B
【知识点】生物变异的应用
【解析】【解答】A.用一种化学药剂处理萌发的种子,使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培育出新品种,是遗传物质发生改变引起的,能够遗传给后代,属于可遗传的变异,故A不符合题意。
B.化学药剂处理萌发种子后,细胞核内的染色体数加倍,细胞核内DNA分子数加倍,但细胞质中的DNA分子数不一定加倍,所以细胞内的DNA分子数不一定加倍,故B符合题意。
C.该自花传粉植物体细胞有10对染色体,为二倍体,基因成对存在,新品种细胞核染色体数目加倍,为四倍体,新品种体细胞核内的基因也成对存在,故C不符合题意。
D.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一半,由于该植物经过花学药物处理的种子萌发而来的,细胞核内的染色体数目加倍了的,这样新品种的生殖细胞中有染色体20条,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生物的变异分为可遗传的变异和不遗传的变异,可遗传的变异是由于遗传物质发生改变引起的,不可遗传的变异是环境因素引起。
11.(2020八上·延庆期中)如图是某人的染色体组成图解,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此人性别为男性
B.其X染色体来自于母亲
C.他的精子中染色体数目是肌肉细胞染色体数目的一半
D.他的肌肉细胞有23对染色体,即表示有23对基因
【答案】D
【知识点】染色体组成和性别遗传
【解析】【解答】A、分析图示可知:图中共有23对染色体,第23对染色体大小不相同,为XY染色体,故此图表示男性的体细胞中的染色体的组成,A不符合题意;
B、男性体细胞中的Y染色体来自于他的父亲,而X来自他的母亲,B不符合题意;
C、人的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在形成生殖细胞时成对的染色体要分开分别进入不同的生殖细胞,所以,人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是正常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一半,C不符合题意;
D、一条染色体有一个DNA分子组成,一个DNA分子上有许多个基因。因此肌肉细胞有23对染色体,不是表示有23对基因,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每个正常人的体细胞中都有23对染色体.其中22对男女都一样,叫常染色体,有一对男女不一样,叫性染色体,决定着人的性别.男性的性染色体为XY,女性的性染色体为XX.女性的卵细胞只有一种类型:X;男性产生的精子有两种类型:X精子和Y精子,X精子与卵细胞结合的受精卵发育成女孩,Y精子与卵细胞结合的受精卵发育成男孩.
12.(2020八上·新丰月考)人的性别决定于下列哪个时个期(  )
A.生殖细胞形成 B.受精卵形成时
C.婴儿出生时 D.青春期
【答案】B
【知识点】染色体组成和性别遗传
【解析】【解答】人的性别遗传过程如图:

  从性别遗传图解看出,当含有X染色体的精子与卵细胞结合时,形成的受精卵的染色体组成是XX,将来发育成女孩;当含有Y染色体的精子与卵细胞结合时,形成的受精卵的染色体组成是XY,将来发育成男孩。因此,人的性别决定于“受精卵形成时”。
故答案为:B。
【分析】人的体细胞内的23对染色体,有一对染色体与人的性别有关,叫做性染色体;男性的性染色体是XY,女性的性染色体是XX。
13.(2020八上·延庆期中)“提倡一对夫妻生育两个子女”,这就是自2016年1月1日起在全国实施的两孩生育新政策。现有一对夫妇,第一胎为一男孩,第二胎是女孩的概率为(  )
A.25% B.50% C.75% D.100%
【答案】B
【知识点】染色体组成和性别遗传
【解析】【解答】在形成生殖细胞时,男性产生两种类型的精子:含X染色体的精子和含Y染色体的精子,女性则只产一种含X染色体的卵细胞,受精时,如果是含X的精子与卵子结合,就产生具有XX的受精卵并发育成女性;如果是含Y的精子与卵子结合,就产生具有XY的受精卵并发育成为男性,男性可产生数量相等的X精子与Y精子,并且它们与卵子结合的机会相等,所以每次生男生女的概率是相等的,人的性别遗传如图如下:
可见,生男生女的比例是1:1,故这对夫妇第一胎为一男孩,第二胎是女孩的概率为50%,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此题考查人类的性别决定,为基础题,难度不大,需要熟记:人的体细胞内的23对染色体,有一对染色体与人的性别有关,叫做性染色体;男性的性染色体组成是XY,女性的性染色体组成是XX,在形成生殖细胞时,男性产生两种类型的精子:含X染色体的精子和含Y染色体的精子,女性则只产一种含X染色体的卵细胞,精子与卵细胞结合的概率是相等的。
14.(2020八上·曲阜月考)人的体细胞中有23对染色体,每条染色体的物质组成主要是(  )
A.糖类和蛋白质 B.DNA和脂肪
C.DNA和蛋白质 D.蛋白质和脂肪
【答案】C
【知识点】基因、DNA和染色体的关系
【解析】【解答】控制生物性状遗传的主要物质是DNA(脱氧核糖核酸)。DNA位于染色体上,染色体位于细胞核内,因此,细胞核是遗传信息的中心,D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染色体由蛋白质和DNA组成。 DNA在染色体中的含量比较稳定,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由于DNA大部分在染色体上,所以说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
故答案为:C。
【分析】染色体是细胞核中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两种物质组成;D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DNA分子为双螺旋结构,像螺旋形的梯子;DNA上决定生物性状的小单位叫基因.基因决定生物的性状
15.(2020·沈阳)男性体细胞中的性染色体组成是(  )
A.22 对+XY B.22 条+X 或 22 条+Y
C.XX D.XY
【答案】D
【知识点】染色体组成和性别遗传
【解析】【解答】人类的染色体是总数23对,其中一对为性染色,即包括22对常染色体和一对性染色体,性染色体组成为XX的个体是女性,性染色体组成为X和Y的个体是男性,所以,男性:22对常染色体+XY,女性:22对常染色体+XX,可见D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此题考查人类染色体的组成,为基础题,比较简单,熟记即可,明确:性别是个体遗传和结构的性特征差异,与性别发育相关的被称为性染色体,通常用“X”和“Y”来表达,“XX”组合表示女性,“XY”组合表示男性,人类的染色体总数为23对,其中有22对为常染色体,一对为性染色体。
16.(2020八上·槐荫期中)若樱桃果皮红色(D)对黄色(d)为显性,现将黄果樱桃(dd)的枝条嫁接到红果樱桃(DD)植株上,嫁接的枝条成活后所结果实的颜色及果皮的基因组成是(  )
A.红色:DD B.红色:Dd C.黄色:DD D.黄色:dd
【答案】D
【知识点】营养繁殖(嫁接、扦插、压条等);基因的显隐性及其性状遗传
【解析】【解答】嫁接的后代一般不会出现变异,能保持嫁接上去的接穗优良性状的稳定,而砧木一般不会对接穗的遗传性产生影响,在正常情况下,该枝条上结出的果实应该和接穗的一样,所以黄色樱桃植株上所结种子的基因组成为dd,果皮的颜色为黄色。
【分析】果实是由雌蕊的子房发育成的,子房壁发育成果实的果皮,胚珠发育成种子。只有胚珠的卵细胞和极核接受了精子的遗传物质,因此基因发生改变的是植物产生的种子,而由子房壁发育成的果皮其基因组成并没有改变。
17.(2020八上·夏津期中)小明是双眼皮(基因组成是Aa),有耳垂(基因组成是Bb),这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两对染色体上,下列图解中表示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C
【知识点】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基因的显隐性及其性状遗传
【解析】【解答】在体细胞中,染色体成对,基因成对。成对的基因在成对的染色体上,染色体的位置相同。
A.A与a位置不同;不符合题意。
B.A与B,a与b不是一对基因;不符合题意。
C.A与a,B与b,成对的基因位于成对的染色体上,符合题意。
D.A与a,B与b,成对基因的位置不同,不符合题意。
【分析】在体细胞中,染色体成对,基因成对.成对的基因在成对的染色体上,染色体的位置相同。
18.(2020·赤峰)某成年女子是白化病基因携带者(Aa),有可能不含该致病基因的细胞是(  )
A.口腔上皮细胞 B.神经元
C.卵细胞 D.白细胞
【答案】C
【知识点】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
【解析】【解答】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基因也是成对存在的,分别位于成对的染色体上。形成的生殖细胞染色体都是成单,染色体上的基因也是成单。因此在体细胞中染色体、基因成对,在生殖细胞中染色体、基因成单。某女子是白化病基因携带者(Aa),她体内的口腔上皮细胞内、神经元、白细胞都是体细胞,基因都是成对的,即Aa,而该女子产生的卵细胞含有基因a或A两种,因此有可能不含该致病基因的细胞是卵细胞。故答案为:C,ABD错误。
【分析】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基因也是成对存在的,分别位于成对的染色体上。在形成精子或卵细胞的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都要减少一半,是每一对染色体都有一条进入精子或卵细胞,因此形成的生殖细胞染色体都是成单,染色体上的基因也是成单。
19.(2020·甘孜)家族性多发性结肠息肉是一种显性遗传病。如果双亲中一个是基因组成为Ee的患者,另一个表现正常,那么他们生患病女儿的概率是(  )
A.25% B.50% C.75% D.100%
【答案】A
【知识点】基因的显隐性及其性状遗传
【解析】【解答】家庭性多发性结肠息肉是一种显性遗传病,双亲中一个是基因组成为Ee的患病者,则表现正常(不能结肠息肉)的基因组成是ee,遗传图解如图:
从遗传图解看出,双亲中一个是基因组成为Ee的患病者,另一个表现正常。那么,他们的子女发病的可能性是50%。人类生男生女的性别比例为1:1,生男生女的几率各占50%。因此他们生一个患病女儿(Ee)的概率是50%×50%=25%。
故答案为:A。
【分析】生物体的某些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当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通常用大写字母表示显性基因,小写字母表示隐性基因。
20.(2020·阜新)以性染色体为依据,男性的精子、女性的卵细胞分别有(  )
A.1 种、1 种 B.2 种、2 种 C.2 种、1 种 D.多种、1 种
【答案】C
【知识点】染色体组成和性别遗传
【解析】【解答】男性的性染色体是XY,女性的性染色体是XX。在亲代的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染色体彼此分离,男性产生两种类型的精子--含X染色体的精子和含Y染色体的精子。女性则只产一种含X染色体的卵细胞。因此就性染色体来说,在男性的精子和女性的卵细胞中,应该有1条性染色体,男性有2种精子,女性有1种卵细胞,C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人的体细胞内的23对染色体,有一对染色体与人的性别有关,叫做性染色体;男性的性染色体是XY,女性的性染色体是XX。
21.(2020·乐山)决定有耳垂的基因(T)对决定无耳垂的基因(t)是显性,某人有耳垂,则他口腔上皮细胞中有关的基因组成是(  )
A.TT B.tt C.Tt或tt D.TT或Tt
【答案】D
【知识点】基因的显隐性及其性状遗传
【解析】【解答】当控制某个性状的基因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只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决定有耳垂的基因(T)对决定无耳垂的基因(t)为显性,某人有耳垂,这一性状是显性性状,由显性基因控制。因此,某人有耳垂,他的体细胞内的基因组可能是TT或Tt,口腔上皮细胞属于体细胞,基因组成为TT或Tt。
故答案为:D。
【分析】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显性基因控制显性性状,隐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
22.(2020·铁岭)一只白色公羊与一只黑色母羊交配,生下的小羊全部表现出白色,此现象可解释为(  )
A.控制黑色的基因消失了
B.控制黑色的基因未消失但不表现
C.黑色母羊必为Aa
D.白色公羊必为Aa
【答案】B
【知识点】基因的显隐性及其性状遗传
【解析】【解答】一只白色(A)公羊与一只黑色(a)母羊交配,生下的小羊全都表现为白色,表明亲代白的基因组成是AA,亲代黑色的基因组成是aa,遗传图解如图:

A.A是控制白色的基因,子代白羊的基因组成是Aa,因此a控制黑色的基因没有消失,不正确。
B.子代的基因组成是Aa,表现型是白色,因此控制黑色的基因未消失但不表现,正确。
C.黑色母羊必为aa,而不是Aa,Aa是白色,不正确。
D.白色公羊必为AA,而不是Aa,不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1)生物体的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当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2)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亲代有两种性状,子代个体中只出现1种性状,子代出现的性状显性性状,子代没有出现的性状的隐性性状。
23.(2020·鸡西)一个男子把Y染色体上的某一致病基因传给儿子的概率是(  )
A.12.5% B.100% C.25% D.50%
【答案】B
【知识点】染色体组成和性别遗传
【解析】【解答】在生殖过程中,男性产生两种类型的精子,含有X染色体的和含Y染色体的;女性只产生一种类型的卵细胞,是含有X染色体的。如果含X染色体的卵细胞与含X染色体的精子相融合,那么受精卵的性染色体就是XX,由它发育成的孩子就是女孩;如果含X染色体的卵细胞与含Y染色体的精子相融合,那么受精卵的性染色体就是XY,由它发育成的孩子就是男孩。由此可见,父亲的Y染色体以及Y染色体上的基因只能传给儿子而不能传给女儿。即父亲Y染色体上的某一致病基因传给儿子的几率是100%。
故答案为:B。
【分析】人的体细胞内的23对染色体,有一对染色体与人的性别有关,叫做性染色体。男性的性染色体是XY,女性的性染色体是XX。
24.(2020·开封)我国《婚姻法》规定,禁止近亲结婚,其主要理由是(  )
A.不符合伦理道德标准 B.后代隐性遗传病发病率高
C.后代必患多种遗传病 D.有损夫妻双方的身体健康
【答案】B
【知识点】人类优生优育
【解析】【解答】血缘关系越近,遗传基因越相近,近亲携带相同隐性致病基因的可能性较大,近亲婚配容易导致致病基因形成纯合体,使隐性遗传病得以表达,近亲结婚所生的孩子患有遗传病的可能性较大。 故答案为:B。
【分析】每个人的染色体上都有可能携带一些致病基因,当这些致病基因所控制的性状在人体表现出来时,人会患某种遗传病。近亲带有相同隐性遗传致病基因的可能性较大,近亲结婚所生的孩子患有遗传病的可能性较大,如近亲结婚时所生的子女中,单基因隐性遗传病的发病率比非近亲结婚要高出7.8~62.5倍;先天畸形及死产的机率比一般群体要高3~4倍。
25.(2020·安源模拟)某家庭一对智力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患苯丙酮尿症(智力障碍)的孩子,(A表示正常基因,a表示患病基因),请问这对夫妇的基因型是;如果这对夫妇再生一个小孩,正常的可能性是(  )
A.Aa;75% B.AA;25% C.Aa;50% D.AA;75%
【答案】A
【知识点】基因的显隐性及其性状遗传
【解析】【解答】
苯丙酮尿症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苯丙酮尿症患者的基因组成是aa,他的这对基因由其父母双方各提供一个,即正常的父母除含有一个正常基因A外,都含有一个控制苯丙酮尿症的隐性基因a,即夫妇双方的基因组成都是Aa。如图所示:即这对夫妇再生一胎,正常孩子的概率是75%。
故答案为:A
【分析】细胞内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
二、综合题
26.(2020八上·槐荫期中)图中甲表示人的生殖过程,乙表示伴随生殖过程中控制某一相对性状的基因(在一对染色体上)的传递过程。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人的生殖过程中,产生精子的器官是   ,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的场所是图丙中[   ]   。
(2)甲图中,精子和卵细胞的染色体数目都是   ,父亲传递给女儿的性染色体为   。
(3)胚胎和胎儿的发育主要在[   ]   ,胎儿通过   从母体获得营养物质和氧气。
(4)据乙图,假定A表示控制双眼皮的基因,a表示控制单眼皮的基因,则子代的性状表现为   。若这对夫妻还想再生一个双眼皮男孩,他们实现愿望的可能性是   。
【答案】(1)睾丸;2;输卵管
(2)23条;X
(3)3;子宫;胎盘和脐带
(4)双眼皮;3/8(37.5%
【知识点】染色体组成和性别遗传;男性生殖系统;女性生殖系统;胚胎发育和营养;基因的显隐性及其性状遗传
【解析】【解答】(1)睾丸产生精子并分泌雄性激素,含精子的精液进入阴道后,精子缓慢地通过子宫,在2输卵管内与卵细胞相遇,只有一个精子进入卵细胞,与卵细胞相融合,形成受精卵,所以精子与卵细胞在2输卵管内结合形成受精卵。(2)人的体细胞有23对染色体,其中一对与性别相关,是性染色体,男性为XY,女性为XX人;当产生生殖细胞时成对的染色体分离,如人的性别遗传如图示:
所以,精子和卵细胞的染色体数目都是减半的23条;而甲图中,父亲把含Y染色体的精子传给儿子,女儿从父亲那里得到含X染色体的精子。(3)受精卵经过细胞的分裂、分化和生长,形成胚泡和胚胎在母体的3子宫内发育,胎儿通过胎盘和脐带从母体获取所需营养物质和氧,并排出二氧化碳等废物。(4)据乙图,假定A表示控制双眼皮的基因,a表示控制单眼皮的基因,父母的基因组成为Aa,表现为双眼皮,子代的基因组成为Aa,也表现为双眼皮。这对夫妻还想再生一个双眼皮男孩,则遗传图解如图:
从图看出,这对夫妇再生一个双眼皮孩子的可能性是75%。
另外,人的性别遗传过程如图:
由此看出,每次生男生女的几率均等都是50%。因此如果这对夫妇想再生一个孩子,则该孩子是双眼皮男孩的概率是75%×50%=37.5%。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人的生殖和发育过程。(1)人的生殖过程大致可分为:精子和卵细胞的产生→在输卵管结合形成受精卵→受精卵发育成胚泡和胚胎→胚胎在子宫内发育成熟→分娩产出。(2)胚胎在母体子宫内发育,通过胎盘和脐带从母体获得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和氧气;胎儿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也是通过胎盘经母体排出。(3)生物的性状是由成对的基因控制的,若A表示显性基因,a表示隐性基因,若基因组成为AA或Aa时,后代表现为显性性状,若基因组成为aa时,后代表现为隐性性状。(4)图丙中的结构为:1卵巢、2输卵管、3子宫、4阴道。
27.(2020·雅安)下面是某家族中遗传病的调查示意图,若用A、a分别表示控制人肤色的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请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人的肤色正常与白化,在遗传学中称为   。
(2)分析图可知,肤色白化是   性状。
(3)第一代3号和4号夫妇的肤色正常,而他们女儿却表现为白化病,这种现象称为变异。这种变异是由   的变化引起的,称为   变异。从理论上判断3号个体的基因组是   。
(4)5号的体细胞中性染色体组成为   ,其中来自1号的是   染色体。染色体由   和   组成。
(5)在体细胞中,基因是成对存在的,并且位于成对的   上。
【答案】(1)相对性状
(2)隐性
(3)遗传物质;可遗传;Aa
(4)XY;Y;DNA;蛋白质
(5)染色体
【知识点】染色体组成和性别遗传;性状和相对性状;基因、DNA和染色体的关系;基因的显隐性及其性状遗传;变异的类型、原因和意义
【解析】【解答】(1)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在遗传学上称为相对性状。人的肤色正常与白化,是人的皮肤颜色不同,是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因此是一对相对性状。(2)子代个体中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亲代的基因组成是杂合的;在图中可以看出,第一代,3和4皮肤颜色都正常,子代中出现了变异现象即白化病6,说明白化病为隐性性状。(3)生物的变异包括可遗传的变异和不遗传的变异,由遗传物质的改变引起的变异能够遗传给下一代,叫做可遗传的变异;由环境因素引起的变异,由于遗传物质没有发生变化,这种变异不能遗传给下一代,叫做不可遗传的变异。第一代3号和4号夫妇的肤色正常,而他们女儿却表现为白化病,是由遗传物质的改变引起的变异,这属于可遗传变异。因6号的基因型是aa,分别是由3号,4号遗传而来的,而3号的表现型是正常的,故从理论上判断3号个体的基因组是Aa。(4)子女的基因一半来自父,一半来自母亲。男的性染色体为XY,女的性染色体为XX。5号正常男性,性染色体组成为XY,其中来自于1号父亲的染色体是Y染色体。染色体是细胞核内的容易被碱性颜料染成深色的物质,由DNA和蛋白质分子组成。(5)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基因也是成对存在的,分别位于成对的染色体上。
【分析】(1)生物的性状由基因控制,基因有显性和隐性之分;显性基因是控制显性性状发育的基因,隐性基因,是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当细胞内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2)男女体细胞中都有23对染色体,有22对染色体的形态、大小男女的基本相同,称为常染色体;第23对染色体在形态、大小上存在着明显差异,这对染色体与人的性别决定有关,称为性染色体;女性体细胞中的性染色体形态大小基本相同,称为XX染色体,男性体细胞的性染色体中,较大的一条命名为X染色体,较小一条称为Y染色体。
28.(2020·贵阳)孟德尔用纯种高茎豌豆和纯种矮茎豌豆为亲代进行杂交实验(用D、d表示相应基因),获得杂交子一代都表现为高茎,种下子一代,得到子二代,子二代中有高茎和矮茎豌豆,且高茎:矮茎=3:1 (如图)。孟德尔对上述实验现象进行了解释。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子一代都表现出高茎,孟德尔把高茎称为   (填“显性”或“隐性”)性状。孟德尔选用的亲代纯种高茎的基因组成是   。
(2)孟德尔认为体细胞中基因是成对的,生殖细胞中只有   。
(3)上述实验中,种下子一代得到的子二代植株的基因组成共有   种,高茎中纯种占比为   。
(4)学习了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后,某小组的同学用子一代高茎豌豆与矮茎豌豆进行杂交实验,请预测该杂交实验后代的性状表现及比例:   。
(5)杂交实验中,亲代的   通过生殖细胞传递给子代,并控制着子代的性状表现。
【答案】(1)显性;DD
(2)成对基因中的一个
(3)3;1/3
(4)高茎:矮茎═1:1
(5)基因
【知识点】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基因的显隐性及其性状遗传
【解析】【解答】(1)(3)相对性状有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之分。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纯种个体杂交时,子一代表现出的性状,叫做显性性状,不能表现出来的是隐性性状。即高茎是显性性状,矮茎是隐性性状。隐性基因习惯以小写英文字母表示,对应的显性基因则以相应的大写字母表示;矮茎豌豆的基因组成是dd,则亲代高茎豌豆的基因组成是DD,子代高茎豌豆的基因组成是Dd。孟德尔实验如图所示:遗传图解可见:
子二代的基因组成有3种,即DD、Dd、dd。其中纯种高茎的比例是1/3。(2)染色体在生物体细胞内是成对存在的,因此,基因也是成对存在的。在形成生殖细胞的过程中,进行一种特殊方式的细胞分裂,成对的染色体要两两分开,分别进入两个子细胞中,其成对的基因也随着染色体的分开而分开,所以,在生殖细胞中只有成对基因中的一个。(4)据遗传图可见:子一代高茎的基因是Dd,与矮茎豌豆(dd)杂交:遗传图解:
据遗传
图解可见:后代既有高茎又有矮茎,比例是1:1。(5)在生殖过程中,形成生殖细胞时染色体的数目要分开,亲代的基因通过生殖过程,生殖细胞传递给子代,从而控制着后代的性状表现。
【分析】生物体的某些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而成对的基因往往有显性和隐性之分,当细胞内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只有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
29.(2020·包头) 2020年初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疫情在我国爆发。新冠肺炎属于传染病,其病原体为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简称“新冠病毒”)。请回答下列问题:
(1)新冠病毒与人体内的大肠杆菌相比较,在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   。
(2)新冠肺炎疫苗研制成功后,接种到健康人体后,主要目的是引起机体发生   免疫反应。这种预防传染病的措施属于   。
(3)某人(未患过新冠肺炎)有发热、咳嗽、肺部发炎等症状,除了检测其体内含有新冠病毒外,还可以通过检测其体内含有   (答出一种即可)确诊其患有新冠肺炎。
(4)新冠肺炎痊愈者短期内不容易再次被新冠病毒感染,原因是   。
(5)苯丙酮尿症与新冠肺炎不同,属于遗传病。小王的妹妹患苯丙酮尿症且家族史中还曾出现过此病患者,小张的家族史中未出现过此病患者,于是小王和小张婚前向医生进行了咨询。图是医生根据他们家族患苯丙酮尿症的情况绘制的遗传系谱图(不考虑基因突变的因素)。请回答下列问题:
通过遗传系谱图可推断出苯丙酮尿症是受   基因控制的遗传病。
(6)若显性基因用A表示,隐性基因用a表示,则小王的基因组成为   。
(7)假如你是医生,预测他们生育的后代患苯丙酮尿症的情况及理由是:   。
【答案】(1)无细胞结构
(2)特异性;保护易感人群
(3)新冠病毒的遗传物质或抵抗新冠病毒的抗体
(4)当新冠病毒再次侵入机体时,机体会快速产生大量相应的抗体与新冠病毒结合,促进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将新冠病毒清除
(5)隐性
(6)AA或Aa
(7)他们的后代不患苯丙酮尿症,理由是他们生有的后代基因组成是AA或Aa,表现出的性状是不患此病
【知识点】病毒的结构和增殖方式;基因的显隐性及其性状遗传;传染病的预防措施;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解析】【解答】(1)新冠病毒没有细胞结构,由蛋白质的外壳和含遗传物质的内核组成。大肠杆菌的细胞结构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未成形的细胞核组成。因此,新冠病毒与人体内的大肠杆菌相比较,在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没有细胞结构。(2)新冠肺炎疫苗研制成功后,接种到健康人体后,主要目的是引起机体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是后天获得的,具有选择性,只对新冠肺炎有预防作用。这种预防传染病的措施属于保护易感人群,因为新冠疫苗进入人体内刺激免疫细胞产生抗体,从而清除新冠病毒,增强人体的抵抗能力。(3)对于传染病的检测手段有多种方法,主要检测人体内是否含有某种病原体的存在,以及某病原体中的遗传物质,或者产生了抵抗某病原体的抗体,这样可以确认某人患有某种传染性疾病。因此,某人(未患过新冠肺炎)有发热、咳嗽、肺部发炎等症状,除了检测其体内含有新冠病毒外,还可以通过检测其体内含有新冠病毒的遗传物质或抵抗新冠病毒的抗体,确诊其患有新冠肺炎。(4)病原体进入人体内刺激免疫细胞产生一种特殊的蛋白质叫抗体,引起免疫细胞产生抗体的物质叫抗原。新冠肺炎痊愈者短期内不容易再次被新冠病毒感染,原因是当新冠病毒再次侵入机体时,机体会快速产生大量相应的抗体与新冠病毒结合,促进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将新冠病毒清除。(5)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中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新出现的性状是隐性性状,亲代的基因组成是杂合体。遗传系谱可知,Ⅰ亲代均表示正常,而子代妹妹表现为苯丙酮尿症,是新出现的性状,说明苯丙酮尿症是隐性性状,由隐性基因控制,亲代的基因组成是杂合体,即Aa。因此,通过遗传系谱图可推断出苯丙酮尿症是受隐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6)通过(5)分析可知,Ⅰ双亲的基因组成是Aa,遗传图解如下所示:
分析可知,若显性基因用A表示,隐性基因用a表示,则小王的基因组成为AA或Aa。(7)小张的家族史中未出现过此病患者,可能的基因组成是AA,产生的配子是A,分析(6)可知小王的基因组成是AA或Aa,当小王的基因是AA时,产生的配子是A,这样后代的基因组成是AA,不会患苯丙酮尿症;若小王的基因组成是Aa时,产生A和a两种配子,这样子代的基因组成是AA或Aa,不会患苯丙酮尿症。综上分析可知,假如你是医生,预测他们生育的后代患苯丙酮尿症的情况及理由是:他们的后代不患苯丙酮尿症,理由是他们生有的后代基因组成是AA或Aa,表现出的性状是不患此病。
【分析】病毒没有细胞结构,由蛋白质的外壳和含遗传物质的内核组成,寄生在活细胞内生活。细菌的结构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未成形的细胞核组成。免疫包括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预防传染病的措施包括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等。生物体的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当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基因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中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新出现的性状是隐性性状,亲代的基因组成是杂合体。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