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备考2021年中考地理真题训练3 世界气温和降水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备考2021年中考地理真题训练3 世界气温和降水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73.4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1-02-16 21:01:34

文档简介

备考2021年中考地理真题训练3 世界气温和降水
一、单选题
1.(2020·新疆)世界“雨极”是指(  )
A.中国的雅安 B.印度的乞拉朋齐
C.智利的阿塔卡马沙漠 D.台湾的火烧寮
2.(2020·新疆)经过对气温的观测,一天中最高气温应出现在(  )
A.日出前后 B.正午12时 C.日落前后 D.午后2时
3.(2020·南县)关于下图中,A、B两地气温年变化描述正确的是(  )
①A地冬冷夏热 ②A地冬温夏凉 ③B地四季如春 ④B地夏季高温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2020·黑龙江)下列关于降水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
B.沿海地区降水少,内陆地区降水多
C.回归线的大陆西岸或内陆降水少,东岸降水多
D.中纬度地区内陆降水少,沿海降水多
5.(2020·怀化)怀化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完成“ 探究水陆热力性质差异 ”的模拟实验,得出实验数据如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实验数据中缺了夜晚砂石温度,你认为夜晚砂石的温度最有可能是(  )
A.24℃ B.12℃ C.21℃ D.26℃
(2)该实验原理可解释生活中的地理现象是(  )
A.炎热的夏季,孩子们喜欢到游泳池游泳
B.暑假期间,小贝的爸爸带他去雪峰山避暑
C.摄影爱好者老佘3月份在怀化拍摄油菜花,7月份赶到青海湖拍摄油菜花
D.暑假期间,小聪喜欢早上帮父母干农活
6.(2020·湘西)下列关于气温和降水分布的一般规律表述正确的是(  )
A.大陆内陆地区降水一般多于沿海地区
B.高纬度地区降水一般多于低纬度地区
C.低纬度地区气温一般低于高纬度地区
D.青藏高原平均气温一般低于四川盆地
7.(2020·齐齐哈尔)下列天气符号表示沙尘暴的是(  )
A. B. C. D.
8.(2020·盐城)如图为盐城市2020年6月27日﹣﹣7月2日天气预报截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此段时间内,盐城天气的特点是(  )
A.阴雨天气为主 B.晴朗天气为主
C.风沙天气为主 D.多云天气为主
(2)此段时间内,盐城气温日较差最大为(  )
A.2℃ B.4℃ C.6℃ D.8℃
9.(2020·南充)下图为南充市2020年6月某五天的天气预报图,其中阴转多云的日期是(  )
A.6月24日 B.6月26日 C.6月27日 D.6月28日
10.(2020·宁夏)读“银川市2020年6月27日气温变化曲线图”,完成下面小题。
(1)此日,银川市最高气温出现在(  )
A.午后两点左右 B.正午前后
C.日出前后 D.日落前后
(2)此日,银川市气温日较差约为(  )
A.2℃ B.6℃ C.10℃ D.14℃
11.(2020·辽阳)关于气温的变化和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等温线密集的地区,气温差异小
B.南半球海洋上8月气温最高
C.一天中的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D.同纬度地区,山区气温高于平原
12.(2020·天水)读“地形雨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南坡是迎风坡,降水多
B.北坡是迎风坡,降水多
C.迎风坡和背风坡植被没有差异
D.B地比A地气温低,主要原因是降水多
13.(2019·龙东)下列描述中,体现气温日较差大的是(  )
A.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
B.早穿棉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
C.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D.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14.(2019·山西)在建筑保温材料还没有普遍应用的时代,从大西洋沿岸向东至俄罗斯,欧洲传统民居的墙壁在厚度上有一定的变化规律。读欧洲墙壁厚度的变化示意图。
据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1)从大西洋沿岸向东至俄罗斯,欧洲传统民居墙壁厚度的变化规律是(  )
A.越来越厚 B.厚薄交替变化
C.越来越薄 D.没有变化
(2)从大西洋沿岸向东至俄罗斯,墙壁厚度变化的主要气候原因是(  )
A.降水逐渐增多 B.气温逐渐降低
C.降水逐渐减少 D.气温逐渐升高
15.(2019·日照)读某月太平洋表层海水等温线(单位:℃)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1)对比回归线附近海水温度可知,此时处于(  )
A.北半球夏季 B.南半球夏季 C.南半球7月 D.北半球1月
(2)太平洋海水表层水温的分布特点是(  )
A.北半球中纬度等温线稀疏
B.大致由低纬向高纬递减
C.北半球等温线与纬线平行
D.沿北回归线,大洋西岸低于大洋东岸
二、综合题
16.(2019·赤峰)读“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1)从图中可以看出:中纬度沿海地区比内陆地区降水   。
(2)A地区人口稀疏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
(3)B附近的乡村聚落中常见双层木楼或竹楼,下层空着或放杂物,上层住人,说明这种特色民居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   。
(4)图中C大洲是   ,该大洲的乞拉朋齐位于山地的   (填“迎风”或“背风”)坡降水多。
17.(2019·娄底模拟)如下图为世界某区域7月等温线分布图,读图回答问题。
(1)该区域位于   (南、北)半球,判断的依据是   。
(2)如果甲、乙位于同纬度的海洋和陆地上,那么甲应该位于   上,判断依据是   。
18.(2019·常德模拟)读某地气温、降水资料表,完成下列问题。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气温(℃) -8.5 -3.2 2.3 8.0 16.2 21.8 23.7 23.1 21.5 16.9 7.2 -2.7
降水量(mm) 3 5 7 16 38 30 61 83 48 29 8 3
(1)根据表中资料补充绘制气温曲线图。
(2)根据气温曲线图判断该地位于南、北半球中的哪个半球,说明理由。
(3)说出降水量随时间的变化特点。
(4)流经当地的河流有结冰期吗?说明理由。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
【解析】【分析】人们迄今所记录到的年降雨量最多的地方有两处,其中一处是印度东北部的乞拉朋齐(东经91°50′,北纬25°20′),多年平均年降雨量10818 毫米。人们形象地称它们为地球的“雨极”。乞拉朋齐还是多项暴雨记录的保持者。在1860年8月至1861年7月的1年中,乞拉朋齐雨量高达26460毫米,也就是说,如果不流走,不蒸发,不渗漏,平地水深可达26米多。故答案为:B。
【点评】乞拉朋齐东、西、北三面都有高山屏障,尤其是北面的喜马拉雅山脉挡住了西南季风由海洋吹来的湿热气流,使饱含水汽的气流被迫上升凝结成大量的地形雨。而乞拉朋齐正位于这个地区的山脉南坡海拔1313米的地方,它的东西两旁均为山地,仅南面向孟加拉湾开口,地形如同漏斗状谷地,夏季风携带大量水汽涌入到山坡便形成倾盆大雨。
2.【答案】D
【知识点】气温的变化(定义、测量、日变化与年变化、等温线)
【解析】【分析】气温指空气的温度,用℃表示,测量工具是温度计。气温的日变化中一天中气温最高值出现在14时左右,也就是午后2点左右,一天中气温最低值出现在日出前后。
【点评】一般情况下,陆地上一天中的最高温出现在14时前后,最低温出现在日出前后。一天中正午12时太阳辐射最强,此时地面温度随着吸收太阳辐射而升高,到13时左右地面温度最高。由于地面增温后将热量传递给大气需要一段时间,故一天中气温最高值出现在14时左右。14时后太阳辐射继续减弱,地面温度不断降低,地面辐射不断减弱,气温也随之下降,到日出前后,气温达到最低值。
3.【答案】C
【知识点】气温的变化(定义、测量、日变化与年变化、等温线)
【解析】【分析】读图可知,A地最高气温不超过20℃,最低气温在8℃,所以冬季温暖,夏季凉爽,②正确;B地最高气温在20℃以上,冬季气温在0℃以下,所以冬季寒冷,夏季高温。故④正确。故答案为:C。
【点评】世界气温分布规律有三条:①从纬度位置看:从低纬度向两极气温逐渐降低;②从海陆位置看:同纬度的海洋和陆地气温并不一样,夏季陆地气温高,冬季海洋气温高;③从海拔高度看:地势越高气温越低,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影响气温的因素有地形地势、纬度、海陆位置、洋流及人类活动等。
4.【答案】B
【知识点】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
【解析】【分析】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为:赤道附近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回归线附近,大陆西岸降水少,东岸降水多;中纬度,大陆内部降水少,沿海地区降水多;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故答案为:B。
【点评】影响降水的主要因素有大气环流、海陆位置、地形、洋流、植被水文和人类活动等。受纬度位置因素的影响,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受海陆位置因素的影响,大陆内部降水少,沿海地区降水多;受地形因素的影响,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受洋流影响,暖流流经地区降水多,寒流流经地区降水少。人类活动如人工降雨、城市的“雨岛效应”等。
5.【答案】(1)B
(2)A
【知识点】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
【解析】【分析】(1)解:由题中图可以看出,白天砂石升温快,水的比热容大,升温慢。夜晚砂石降温快,气温比水低,故最有可能是12℃。故答案为:B。(2)解:由题中实验示意图可以看出,夜晚砂石降温快,水的比热容大,降温慢,故温度高,该模拟实验可以用于说明海陆热力性质。炎热的夏季,水的比热容大,升温慢,在游泳池游泳感到舒适,故A符合题意;BC体现的是地势对气温的影响;D体现的是生活习惯,都与“海陆热力性质”无关。故答案为:A。
【点评】(1)海洋水体比热大,升温慢,降温慢;陆地比热小,升温快,降温快。这就使白天同纬度地带上的陆地温度高于海洋,陆地气压低于海洋,风由海洋吹向陆地,即白天吹海风。夜晚则相反。同理夏季时陆地温度高于海洋,风由海洋吹向陆地。通常北半球陆地最高温出现在7月份,海洋的最高温出现在8月份。
(2)影响气温的因素有地形地势、纬度、海陆位置、洋流及人类活动等。具体表现为:随纬度升高,气温逐渐降低;地势越高,气温越低;沿海地区温差小,内陆地区温差大;暖流流经地区气温高,寒流流经地区气温低;人类不合理活动造成如今的“温室效应”及城市的“热岛效应”等。
6.【答案】D
【知识点】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
【解析】【分析】A. 大陆内陆地区降水一般少于沿海地区,A不符合题意;
B.高纬度地区降水一般少于低纬度地区,B不符合题意;
C.低纬度地区气温一般高于高纬度地区,C不符合题意;
D. 青藏高原海拔高,平均气温一般低于四川盆地,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世界气温从低纬度向极地逐渐降低;同纬度夏季气温陆地高,海洋低,冬季反之;同纬度地区,海拔越高,气温越低,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降低0.6℃。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是:赤道附近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多,大陆西岸降水少;中纬度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7.【答案】B
【知识点】天气预报和天气符号
【解析】【分析】读图可知,A表示多云,B表示沙尘暴,C表示晴,D表示阴。故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天气符号的识记,读图解答即可。天气是一定区域距离地表较近的大气层在短时段内的大气状态(如冷暖、风雨、干湿、阴晴等)。 气候是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天气时间短,是多变的;气候时间长,一般变化不大。
8.【答案】(1)A
(2)C
【知识点】天气预报和天气符号;气温的变化(定义、测量、日变化与年变化、等温线)
【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图示六天中由五天是阴雨天气,因此说此段时间内,盐城天气的特点是以阴雨天气为主,A正确。故答案为:A。(2)读图可知,27日气温日较差为27℃﹣24℃=3℃,28日气温日较差为26℃﹣23℃=3℃,29日气温日较差为24℃﹣22℃=2℃,30日气温日较差为27℃﹣22℃=6℃,1日气温日较差为27℃﹣23℃=4℃,2日气温日较差为29℃﹣23℃=6℃,此段时间内,盐城气温日较差最大为6℃,C正确。故答案为:C。
【点评】根据天气预报是气象工作者通过对天气资料的分析,发布的将要出现的天气状况,主要包括气温(最高和最低)、阴天或晴天、降水的可能性、降水的强度、风力的大小、空气的能见度等等。在天气预报图上,我们可以看到一些符号,这些符号是用来表示天气状况的,它们都有特定的含义,进行分析解答。
9.【答案】D
【知识点】天气预报和天气符号
【解析】【分析】读图分析可知,6月24日为多云转晴;6月26日为雷电转小雨天气;6月27日为小雨转阴天天气;6月28日为阴转多云,D正确。故答案为:D。
【点评】根据在天气预报图上,我们可以看到一些符号,这些符号都是用来表示天气状况的,他们都有特定的含义。我们只有认识各种天气符号,才能看懂天气预报,才能为我们的生活和生产服务,进行分析解答。
10.【答案】(1)A
(2)D
【知识点】气温的变化(定义、测量、日变化与年变化、等温线)
【解析】【分析】(1)一天之中,最高温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最低温出现在日出前后,由图可知,银川市此日最高气温出现在14时左右,也就是午后2时左右,A对,BCD错。故答案为:A。(2)由图可知,此日银川最高温大约为30℃,最低温大约为16℃,所以该地银川气温日较差为30-16=14℃,D对,ABC错。故答案为:D。
【点评】一天中的最低温一般出现在日出前后,最高温一般出现在下午2时前后。
11.【答案】C
【知识点】气温的变化(定义、测量、日变化与年变化、等温线)
【解析】【分析】等温线越密集的地区,气温差异越大,故A错误。南北半球季节相反,南半球海洋气温最高是在2月份,故B错误。一天中的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故C正确。同纬度地区,山区气温低于平原,故D错误。故答案为:C。
【点评】同一条等温线上的地区温度相同,等温线密集的区域气温差异大,等温线稀疏的地区气温差异小,一天中最低的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最高的气温出现在下午2时前后。
12.【答案】A
【知识点】降水的变化(定义、测量、主要降水类型)
【解析】【分析】读图可知,该图表示湿润空气水平运动时,遇到山地,沿山坡“爬升”,温度下降,水汽凝结,在迎风坡产生的降水,叫地形雨。图中南坡为迎风山坡,暖湿气流被抬升、遇冷、凝结,降水多;北坡为背风坡,降水少。迎风坡和背风坡植被差异明显;B地比A地气温低,主要原因是海拔高,A对,BCD错。故答案为:A。
【点评】地形雨是指暖湿气流遇到山脉等地形被迫抬升冷凝成雨,通常来说山地的迎风坡比背风坡降水多。
13.【答案】B
【知识点】气温的变化(定义、测量、日变化与年变化、等温线)
【解析】【分析】解:气温日较差是一天中气温最高值与最低值之差;其大小和纬度、季节、地表性质及天气情况有关。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是说地形高度变化大,致使气温产生差异,不同气候条件下,产生了不同的自然面貌,是地形因素对气候的影响,A不符合题意;“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是指昼夜温差大,B符合题意;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是指夏季风到达不了内西北陆,西北内陆气候干旱,C不符合题意;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是指天气变化快的特点,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一天中气温随时间的连续变化,称气温的日变化。在一天中空气温度有一个最高值和一个最低值,两者之差为气温日较差。通常最高温度出现在14时,最低温度出现在日出前后。北半球陆地最高温在7月,最低温在1月;海洋最高温在8月,最低温在2月,南半球刚好相反。
14.【答案】(1)A
(2)B
【知识点】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
【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从大西洋沿岸向东至俄罗斯,欧洲传统民居墙壁越来越厚;亚欧大陆分布最广的气候类型是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冷夏热,气温年较差较大,欧洲西部主要气候是温带海洋性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受海陆因素的影响,越往内陆,大陆性越强;从大西洋沿岸向东至俄罗斯气温年较差、日较差越来越大。冬季气温越来越低,为了御寒,其传统民居的墙壁厚度也越来越厚。
(2)亚欧大陆分布最广的气候类型是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冷夏热,气温年较差较大,欧洲西部主要气候是温带海洋性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受海陆因素的影响,越往内陆,大陆性越强,从大西洋沿岸向东至俄罗斯气温年较差、日较差越来越大,冬季气温越来越低,为了御寒,其传统民居的墙壁厚度也越来越厚。
故答案为:(1)A;(2)B;
【点评】影响气候的因素主要有海陆位置,纬度位置和地形因素,海陆位置主要影响降水的变化和气温的变化,纬度位置主要影响气温的变化,地形对气温和降水都有影响。
15.【答案】(1)A
(2)B
【知识点】气温的变化(定义、测量、日变化与年变化、等温线);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
【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南回归线附近气温约为20℃,北回归线附近气温约为25℃,南回归线附近气温低于北回归线附近气温,此时处于北半球夏季;故选项A符合题意,故选A。(2)北半球中纬度等温线较密集;故A错误;太平洋海水表层水温大致由低纬向高纬递减;故B正确;北半球等温线由于海陆差异显著,在海陆交界处特别弯曲;故C错误;沿北回归线,大洋西岸高于大洋东岸;故D错误;根据题意,故选B。
【点评】(1) 等温线图上温度值相同各点的连线称为等温线,通常用等温线图来表示气温的水平分布。 由于太阳辐射受地球球体形状的影响,导致低纬度地区获得太阳辐射的能量多,气温高,高纬度地区获得大阳辐射的能量少,气温低。所以,在世界等温线分布图上,气温大致是从低纬向两极递减。据此可归纳,等温线数值由北向南递增,是北半球,等温线海洋和陆地比热容不同,海洋热容量大,陆地热容量小。在夏季,陆地气温高于海洋气温,等温线在陆地上向高纬凸出,海洋上等温线向低纬凸出。冬季,海洋气温要高于同纬度陆地气温,等温线在海洋上向高纬凸出,在陆地上向低纬凸出。数值由南向北递增,是南半球。
(2)气温的分布规律为:1.纬度分布:从赤道(低纬)向两极(高纬)逐渐降低;2.海陆分布:同纬度地带,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相反;3.地形分布:气温随海拔升高逐渐降低,海拔每上升100米气温下降0.6度。
16.【答案】(1)多
(2)降水稀少,气候干旱
(3)气候湿热,住竹楼通风散热
(4)亚洲;迎风
【知识点】七大洲;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世界人口的分布(人口密度、分布特点及原因);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形成条件、分布、形态、民居与环境)
【解析】【分析】解:(1)由图可知,中纬度沿海地区,受海洋影响大,降水多,内陆地区距海洋远,降水少。(2)世界人口的地理分布很不均匀,有的地方人口稠密,有的地方人口稀疏.A(撒哈拉沙漠)干旱的荒漠,寒冷的极地,空气稀薄的高山高原,原始的热带雨林,都不适宜于大量人口长期居住。(3)东南亚是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为主,气候湿热,住竹楼通风散热。(4)由图可知,C位于亚洲,南亚乞拉朋齐位于喜马拉雅山南坡,由于位于迎风坡、多降地形雨,且降雨量极大,多年平均年降雨量10818毫米,被称为“世界雨极”。
【点评】(1)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是: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赤道地区太阳辐射强烈,多对流雨;两极地区冷,空气下沉,降水少);中纬度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沿海迎风地区,受海洋影响大,降水多;内陆地区距海洋远,降水少);回归线穿过的大陆内部和西部降水少,东岸降水多。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2)世界上绝大数人居住在中低纬度地区,而在气候温和、降水较多的平原和盆地地区,人口更为集中。中低纬度的临海地带往往形成人口稠密地区。干旱的荒漠,寒冷的极地,空气稀薄的高山高原,原始的热带雨林,人口稀疏。
(3)世界各地民居的建筑风格有很大的不同,这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有很大关系,这些民居既能适应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又与居民的社会经济生活密切联系。例如,北极地区的因纽特人用当地便于取得的冰块构筑的小冰屋,墙体很厚,有利于保持室内的温度;中国黄土高原有堆积很厚的黄土层,那里的气候相对比较干燥,当地居民便就地取材,利用黄土层挖凿成窑洞;世界上的一些热带地区因炎热多雨,比较潮湿,一般都建成双层木楼或竹楼,通风较好,人居住在楼上不仅比较凉爽,而且也相对比较干爽。
(4) 乞拉朋齐位于山地、丘陵的迎风坡位置,来自于印度洋的暖湿气流遇地形阻挡抬升,形成丰富的地形雨。乞拉朋齐东、西、北三面都有高山屏障,尤其是北面的喜马拉雅山脉挡住了西南季风由海洋吹来的湿热气流,使饱含水汽的气流被迫上升凝结成大量的地形雨。
17.【答案】(1)北;气温由北向南逐渐递增
(2)陆地;甲地气温高于乙地,此时北半球为夏季,陆地气温高于海洋
【知识点】气温的变化(定义、测量、日变化与年变化、等温线)
【解析】【分析】(1)读图中的等温线的排列可知,因为温度由南向北降低,所以是北半球,如果是南半球,气温则由北向南降低。
(2)图中甲点气温大于20℃,乙点气温低于20℃,夏季陆地气温高于海洋,所以甲是陆地,乙是海洋。
【点评】等温线图的应用
(1)判断气候类型
除温带海洋性气候外,最冷月15℃和0℃等温线分别是热带与亚热带、亚热带和温带气候类型区的分界线。
(2)判断南、北半球
等温线数值向北增大为南半球,向南增大为北半球。
(3)判断海陆位置及月份
根据同纬度海陆间等温线的弯曲状况,判断月份及海陆位置。可根据“一陆南,七陆北”法则来判断,“一月份陆地上等温线向南凸,七月份陆地上等温线向北凸”;海洋上与陆地正好相反,即“一海北,七海南”。
18.【答案】(1)
(2)北半球 气温曲线图向上弯曲(1月气温低,7月气温高)
(3)夏秋降水多,冬春降水少
(4)有,最冷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或冬季平均气温在0℃以下)
【知识点】气温的变化(定义、测量、日变化与年变化、等温线);降水的变化(定义、测量、主要降水类型)
【解析】【解答】解:(1)根据图中气温绘制图中气温曲线,注意用平滑的曲线连接,如图所示。(2)北半球最高气温出现在7月,最低气温出现在1月,南半球的最高气温出现在1月,最低气温出现在7月,图中最高气温出现在7月,故此地位于北半球。(3)从图中可以看出,此地降水夏秋多,春冬少,故该地降水量时间变化的特点是夏秋多,冬春少。(4)如果气温在0℃以下,河流会有结冰期,图中该地12月—2月气温在0℃以下,故该地河流有结冰期,因为气温在0℃以下。
【分析】(1)绘图步骤,①定位②描点③连线(用平滑的曲线连接各点)
(2)北半球最高气温出现在7月,最低气温出现在1月,南半球的最高气温出现在1月,最低气温出现在7月,之所以出现以上差异是因为地球公转导致太阳直射点移动。
(3)时间变化特点分两种情况①季节变化小(全年多雨/湿润/干燥)
②季节变化大,冬季(多雨/少雨)夏季(多雨/少雨)
(4)中国北方1月份平均气温低于0℃,河流有结冰期;南方1月份平均气温低于0℃,河流无结冰期。
1 / 1备考2021年中考地理真题训练3 世界气温和降水
一、单选题
1.(2020·新疆)世界“雨极”是指(  )
A.中国的雅安 B.印度的乞拉朋齐
C.智利的阿塔卡马沙漠 D.台湾的火烧寮
【答案】B
【知识点】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
【解析】【分析】人们迄今所记录到的年降雨量最多的地方有两处,其中一处是印度东北部的乞拉朋齐(东经91°50′,北纬25°20′),多年平均年降雨量10818 毫米。人们形象地称它们为地球的“雨极”。乞拉朋齐还是多项暴雨记录的保持者。在1860年8月至1861年7月的1年中,乞拉朋齐雨量高达26460毫米,也就是说,如果不流走,不蒸发,不渗漏,平地水深可达26米多。故答案为:B。
【点评】乞拉朋齐东、西、北三面都有高山屏障,尤其是北面的喜马拉雅山脉挡住了西南季风由海洋吹来的湿热气流,使饱含水汽的气流被迫上升凝结成大量的地形雨。而乞拉朋齐正位于这个地区的山脉南坡海拔1313米的地方,它的东西两旁均为山地,仅南面向孟加拉湾开口,地形如同漏斗状谷地,夏季风携带大量水汽涌入到山坡便形成倾盆大雨。
2.(2020·新疆)经过对气温的观测,一天中最高气温应出现在(  )
A.日出前后 B.正午12时 C.日落前后 D.午后2时
【答案】D
【知识点】气温的变化(定义、测量、日变化与年变化、等温线)
【解析】【分析】气温指空气的温度,用℃表示,测量工具是温度计。气温的日变化中一天中气温最高值出现在14时左右,也就是午后2点左右,一天中气温最低值出现在日出前后。
【点评】一般情况下,陆地上一天中的最高温出现在14时前后,最低温出现在日出前后。一天中正午12时太阳辐射最强,此时地面温度随着吸收太阳辐射而升高,到13时左右地面温度最高。由于地面增温后将热量传递给大气需要一段时间,故一天中气温最高值出现在14时左右。14时后太阳辐射继续减弱,地面温度不断降低,地面辐射不断减弱,气温也随之下降,到日出前后,气温达到最低值。
3.(2020·南县)关于下图中,A、B两地气温年变化描述正确的是(  )
①A地冬冷夏热 ②A地冬温夏凉 ③B地四季如春 ④B地夏季高温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C
【知识点】气温的变化(定义、测量、日变化与年变化、等温线)
【解析】【分析】读图可知,A地最高气温不超过20℃,最低气温在8℃,所以冬季温暖,夏季凉爽,②正确;B地最高气温在20℃以上,冬季气温在0℃以下,所以冬季寒冷,夏季高温。故④正确。故答案为:C。
【点评】世界气温分布规律有三条:①从纬度位置看:从低纬度向两极气温逐渐降低;②从海陆位置看:同纬度的海洋和陆地气温并不一样,夏季陆地气温高,冬季海洋气温高;③从海拔高度看:地势越高气温越低,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影响气温的因素有地形地势、纬度、海陆位置、洋流及人类活动等。
4.(2020·黑龙江)下列关于降水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
B.沿海地区降水少,内陆地区降水多
C.回归线的大陆西岸或内陆降水少,东岸降水多
D.中纬度地区内陆降水少,沿海降水多
【答案】B
【知识点】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
【解析】【分析】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为:赤道附近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回归线附近,大陆西岸降水少,东岸降水多;中纬度,大陆内部降水少,沿海地区降水多;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故答案为:B。
【点评】影响降水的主要因素有大气环流、海陆位置、地形、洋流、植被水文和人类活动等。受纬度位置因素的影响,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受海陆位置因素的影响,大陆内部降水少,沿海地区降水多;受地形因素的影响,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受洋流影响,暖流流经地区降水多,寒流流经地区降水少。人类活动如人工降雨、城市的“雨岛效应”等。
5.(2020·怀化)怀化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完成“ 探究水陆热力性质差异 ”的模拟实验,得出实验数据如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实验数据中缺了夜晚砂石温度,你认为夜晚砂石的温度最有可能是(  )
A.24℃ B.12℃ C.21℃ D.26℃
(2)该实验原理可解释生活中的地理现象是(  )
A.炎热的夏季,孩子们喜欢到游泳池游泳
B.暑假期间,小贝的爸爸带他去雪峰山避暑
C.摄影爱好者老佘3月份在怀化拍摄油菜花,7月份赶到青海湖拍摄油菜花
D.暑假期间,小聪喜欢早上帮父母干农活
【答案】(1)B
(2)A
【知识点】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
【解析】【分析】(1)解:由题中图可以看出,白天砂石升温快,水的比热容大,升温慢。夜晚砂石降温快,气温比水低,故最有可能是12℃。故答案为:B。(2)解:由题中实验示意图可以看出,夜晚砂石降温快,水的比热容大,降温慢,故温度高,该模拟实验可以用于说明海陆热力性质。炎热的夏季,水的比热容大,升温慢,在游泳池游泳感到舒适,故A符合题意;BC体现的是地势对气温的影响;D体现的是生活习惯,都与“海陆热力性质”无关。故答案为:A。
【点评】(1)海洋水体比热大,升温慢,降温慢;陆地比热小,升温快,降温快。这就使白天同纬度地带上的陆地温度高于海洋,陆地气压低于海洋,风由海洋吹向陆地,即白天吹海风。夜晚则相反。同理夏季时陆地温度高于海洋,风由海洋吹向陆地。通常北半球陆地最高温出现在7月份,海洋的最高温出现在8月份。
(2)影响气温的因素有地形地势、纬度、海陆位置、洋流及人类活动等。具体表现为:随纬度升高,气温逐渐降低;地势越高,气温越低;沿海地区温差小,内陆地区温差大;暖流流经地区气温高,寒流流经地区气温低;人类不合理活动造成如今的“温室效应”及城市的“热岛效应”等。
6.(2020·湘西)下列关于气温和降水分布的一般规律表述正确的是(  )
A.大陆内陆地区降水一般多于沿海地区
B.高纬度地区降水一般多于低纬度地区
C.低纬度地区气温一般低于高纬度地区
D.青藏高原平均气温一般低于四川盆地
【答案】D
【知识点】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
【解析】【分析】A. 大陆内陆地区降水一般少于沿海地区,A不符合题意;
B.高纬度地区降水一般少于低纬度地区,B不符合题意;
C.低纬度地区气温一般高于高纬度地区,C不符合题意;
D. 青藏高原海拔高,平均气温一般低于四川盆地,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世界气温从低纬度向极地逐渐降低;同纬度夏季气温陆地高,海洋低,冬季反之;同纬度地区,海拔越高,气温越低,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降低0.6℃。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是:赤道附近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多,大陆西岸降水少;中纬度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7.(2020·齐齐哈尔)下列天气符号表示沙尘暴的是(  )
A. B. C. D.
【答案】B
【知识点】天气预报和天气符号
【解析】【分析】读图可知,A表示多云,B表示沙尘暴,C表示晴,D表示阴。故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天气符号的识记,读图解答即可。天气是一定区域距离地表较近的大气层在短时段内的大气状态(如冷暖、风雨、干湿、阴晴等)。 气候是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天气时间短,是多变的;气候时间长,一般变化不大。
8.(2020·盐城)如图为盐城市2020年6月27日﹣﹣7月2日天气预报截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此段时间内,盐城天气的特点是(  )
A.阴雨天气为主 B.晴朗天气为主
C.风沙天气为主 D.多云天气为主
(2)此段时间内,盐城气温日较差最大为(  )
A.2℃ B.4℃ C.6℃ D.8℃
【答案】(1)A
(2)C
【知识点】天气预报和天气符号;气温的变化(定义、测量、日变化与年变化、等温线)
【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图示六天中由五天是阴雨天气,因此说此段时间内,盐城天气的特点是以阴雨天气为主,A正确。故答案为:A。(2)读图可知,27日气温日较差为27℃﹣24℃=3℃,28日气温日较差为26℃﹣23℃=3℃,29日气温日较差为24℃﹣22℃=2℃,30日气温日较差为27℃﹣22℃=6℃,1日气温日较差为27℃﹣23℃=4℃,2日气温日较差为29℃﹣23℃=6℃,此段时间内,盐城气温日较差最大为6℃,C正确。故答案为:C。
【点评】根据天气预报是气象工作者通过对天气资料的分析,发布的将要出现的天气状况,主要包括气温(最高和最低)、阴天或晴天、降水的可能性、降水的强度、风力的大小、空气的能见度等等。在天气预报图上,我们可以看到一些符号,这些符号是用来表示天气状况的,它们都有特定的含义,进行分析解答。
9.(2020·南充)下图为南充市2020年6月某五天的天气预报图,其中阴转多云的日期是(  )
A.6月24日 B.6月26日 C.6月27日 D.6月28日
【答案】D
【知识点】天气预报和天气符号
【解析】【分析】读图分析可知,6月24日为多云转晴;6月26日为雷电转小雨天气;6月27日为小雨转阴天天气;6月28日为阴转多云,D正确。故答案为:D。
【点评】根据在天气预报图上,我们可以看到一些符号,这些符号都是用来表示天气状况的,他们都有特定的含义。我们只有认识各种天气符号,才能看懂天气预报,才能为我们的生活和生产服务,进行分析解答。
10.(2020·宁夏)读“银川市2020年6月27日气温变化曲线图”,完成下面小题。
(1)此日,银川市最高气温出现在(  )
A.午后两点左右 B.正午前后
C.日出前后 D.日落前后
(2)此日,银川市气温日较差约为(  )
A.2℃ B.6℃ C.10℃ D.14℃
【答案】(1)A
(2)D
【知识点】气温的变化(定义、测量、日变化与年变化、等温线)
【解析】【分析】(1)一天之中,最高温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最低温出现在日出前后,由图可知,银川市此日最高气温出现在14时左右,也就是午后2时左右,A对,BCD错。故答案为:A。(2)由图可知,此日银川最高温大约为30℃,最低温大约为16℃,所以该地银川气温日较差为30-16=14℃,D对,ABC错。故答案为:D。
【点评】一天中的最低温一般出现在日出前后,最高温一般出现在下午2时前后。
11.(2020·辽阳)关于气温的变化和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等温线密集的地区,气温差异小
B.南半球海洋上8月气温最高
C.一天中的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D.同纬度地区,山区气温高于平原
【答案】C
【知识点】气温的变化(定义、测量、日变化与年变化、等温线)
【解析】【分析】等温线越密集的地区,气温差异越大,故A错误。南北半球季节相反,南半球海洋气温最高是在2月份,故B错误。一天中的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故C正确。同纬度地区,山区气温低于平原,故D错误。故答案为:C。
【点评】同一条等温线上的地区温度相同,等温线密集的区域气温差异大,等温线稀疏的地区气温差异小,一天中最低的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最高的气温出现在下午2时前后。
12.(2020·天水)读“地形雨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南坡是迎风坡,降水多
B.北坡是迎风坡,降水多
C.迎风坡和背风坡植被没有差异
D.B地比A地气温低,主要原因是降水多
【答案】A
【知识点】降水的变化(定义、测量、主要降水类型)
【解析】【分析】读图可知,该图表示湿润空气水平运动时,遇到山地,沿山坡“爬升”,温度下降,水汽凝结,在迎风坡产生的降水,叫地形雨。图中南坡为迎风山坡,暖湿气流被抬升、遇冷、凝结,降水多;北坡为背风坡,降水少。迎风坡和背风坡植被差异明显;B地比A地气温低,主要原因是海拔高,A对,BCD错。故答案为:A。
【点评】地形雨是指暖湿气流遇到山脉等地形被迫抬升冷凝成雨,通常来说山地的迎风坡比背风坡降水多。
13.(2019·龙东)下列描述中,体现气温日较差大的是(  )
A.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
B.早穿棉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
C.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D.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答案】B
【知识点】气温的变化(定义、测量、日变化与年变化、等温线)
【解析】【分析】解:气温日较差是一天中气温最高值与最低值之差;其大小和纬度、季节、地表性质及天气情况有关。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是说地形高度变化大,致使气温产生差异,不同气候条件下,产生了不同的自然面貌,是地形因素对气候的影响,A不符合题意;“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是指昼夜温差大,B符合题意;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是指夏季风到达不了内西北陆,西北内陆气候干旱,C不符合题意;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是指天气变化快的特点,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一天中气温随时间的连续变化,称气温的日变化。在一天中空气温度有一个最高值和一个最低值,两者之差为气温日较差。通常最高温度出现在14时,最低温度出现在日出前后。北半球陆地最高温在7月,最低温在1月;海洋最高温在8月,最低温在2月,南半球刚好相反。
14.(2019·山西)在建筑保温材料还没有普遍应用的时代,从大西洋沿岸向东至俄罗斯,欧洲传统民居的墙壁在厚度上有一定的变化规律。读欧洲墙壁厚度的变化示意图。
据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1)从大西洋沿岸向东至俄罗斯,欧洲传统民居墙壁厚度的变化规律是(  )
A.越来越厚 B.厚薄交替变化
C.越来越薄 D.没有变化
(2)从大西洋沿岸向东至俄罗斯,墙壁厚度变化的主要气候原因是(  )
A.降水逐渐增多 B.气温逐渐降低
C.降水逐渐减少 D.气温逐渐升高
【答案】(1)A
(2)B
【知识点】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
【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从大西洋沿岸向东至俄罗斯,欧洲传统民居墙壁越来越厚;亚欧大陆分布最广的气候类型是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冷夏热,气温年较差较大,欧洲西部主要气候是温带海洋性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受海陆因素的影响,越往内陆,大陆性越强;从大西洋沿岸向东至俄罗斯气温年较差、日较差越来越大。冬季气温越来越低,为了御寒,其传统民居的墙壁厚度也越来越厚。
(2)亚欧大陆分布最广的气候类型是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冷夏热,气温年较差较大,欧洲西部主要气候是温带海洋性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受海陆因素的影响,越往内陆,大陆性越强,从大西洋沿岸向东至俄罗斯气温年较差、日较差越来越大,冬季气温越来越低,为了御寒,其传统民居的墙壁厚度也越来越厚。
故答案为:(1)A;(2)B;
【点评】影响气候的因素主要有海陆位置,纬度位置和地形因素,海陆位置主要影响降水的变化和气温的变化,纬度位置主要影响气温的变化,地形对气温和降水都有影响。
15.(2019·日照)读某月太平洋表层海水等温线(单位:℃)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1)对比回归线附近海水温度可知,此时处于(  )
A.北半球夏季 B.南半球夏季 C.南半球7月 D.北半球1月
(2)太平洋海水表层水温的分布特点是(  )
A.北半球中纬度等温线稀疏
B.大致由低纬向高纬递减
C.北半球等温线与纬线平行
D.沿北回归线,大洋西岸低于大洋东岸
【答案】(1)A
(2)B
【知识点】气温的变化(定义、测量、日变化与年变化、等温线);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
【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南回归线附近气温约为20℃,北回归线附近气温约为25℃,南回归线附近气温低于北回归线附近气温,此时处于北半球夏季;故选项A符合题意,故选A。(2)北半球中纬度等温线较密集;故A错误;太平洋海水表层水温大致由低纬向高纬递减;故B正确;北半球等温线由于海陆差异显著,在海陆交界处特别弯曲;故C错误;沿北回归线,大洋西岸高于大洋东岸;故D错误;根据题意,故选B。
【点评】(1) 等温线图上温度值相同各点的连线称为等温线,通常用等温线图来表示气温的水平分布。 由于太阳辐射受地球球体形状的影响,导致低纬度地区获得太阳辐射的能量多,气温高,高纬度地区获得大阳辐射的能量少,气温低。所以,在世界等温线分布图上,气温大致是从低纬向两极递减。据此可归纳,等温线数值由北向南递增,是北半球,等温线海洋和陆地比热容不同,海洋热容量大,陆地热容量小。在夏季,陆地气温高于海洋气温,等温线在陆地上向高纬凸出,海洋上等温线向低纬凸出。冬季,海洋气温要高于同纬度陆地气温,等温线在海洋上向高纬凸出,在陆地上向低纬凸出。数值由南向北递增,是南半球。
(2)气温的分布规律为:1.纬度分布:从赤道(低纬)向两极(高纬)逐渐降低;2.海陆分布:同纬度地带,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相反;3.地形分布:气温随海拔升高逐渐降低,海拔每上升100米气温下降0.6度。
二、综合题
16.(2019·赤峰)读“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1)从图中可以看出:中纬度沿海地区比内陆地区降水   。
(2)A地区人口稀疏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
(3)B附近的乡村聚落中常见双层木楼或竹楼,下层空着或放杂物,上层住人,说明这种特色民居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   。
(4)图中C大洲是   ,该大洲的乞拉朋齐位于山地的   (填“迎风”或“背风”)坡降水多。
【答案】(1)多
(2)降水稀少,气候干旱
(3)气候湿热,住竹楼通风散热
(4)亚洲;迎风
【知识点】七大洲;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世界人口的分布(人口密度、分布特点及原因);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形成条件、分布、形态、民居与环境)
【解析】【分析】解:(1)由图可知,中纬度沿海地区,受海洋影响大,降水多,内陆地区距海洋远,降水少。(2)世界人口的地理分布很不均匀,有的地方人口稠密,有的地方人口稀疏.A(撒哈拉沙漠)干旱的荒漠,寒冷的极地,空气稀薄的高山高原,原始的热带雨林,都不适宜于大量人口长期居住。(3)东南亚是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为主,气候湿热,住竹楼通风散热。(4)由图可知,C位于亚洲,南亚乞拉朋齐位于喜马拉雅山南坡,由于位于迎风坡、多降地形雨,且降雨量极大,多年平均年降雨量10818毫米,被称为“世界雨极”。
【点评】(1)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是: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赤道地区太阳辐射强烈,多对流雨;两极地区冷,空气下沉,降水少);中纬度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沿海迎风地区,受海洋影响大,降水多;内陆地区距海洋远,降水少);回归线穿过的大陆内部和西部降水少,东岸降水多。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2)世界上绝大数人居住在中低纬度地区,而在气候温和、降水较多的平原和盆地地区,人口更为集中。中低纬度的临海地带往往形成人口稠密地区。干旱的荒漠,寒冷的极地,空气稀薄的高山高原,原始的热带雨林,人口稀疏。
(3)世界各地民居的建筑风格有很大的不同,这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有很大关系,这些民居既能适应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又与居民的社会经济生活密切联系。例如,北极地区的因纽特人用当地便于取得的冰块构筑的小冰屋,墙体很厚,有利于保持室内的温度;中国黄土高原有堆积很厚的黄土层,那里的气候相对比较干燥,当地居民便就地取材,利用黄土层挖凿成窑洞;世界上的一些热带地区因炎热多雨,比较潮湿,一般都建成双层木楼或竹楼,通风较好,人居住在楼上不仅比较凉爽,而且也相对比较干爽。
(4) 乞拉朋齐位于山地、丘陵的迎风坡位置,来自于印度洋的暖湿气流遇地形阻挡抬升,形成丰富的地形雨。乞拉朋齐东、西、北三面都有高山屏障,尤其是北面的喜马拉雅山脉挡住了西南季风由海洋吹来的湿热气流,使饱含水汽的气流被迫上升凝结成大量的地形雨。
17.(2019·娄底模拟)如下图为世界某区域7月等温线分布图,读图回答问题。
(1)该区域位于   (南、北)半球,判断的依据是   。
(2)如果甲、乙位于同纬度的海洋和陆地上,那么甲应该位于   上,判断依据是   。
【答案】(1)北;气温由北向南逐渐递增
(2)陆地;甲地气温高于乙地,此时北半球为夏季,陆地气温高于海洋
【知识点】气温的变化(定义、测量、日变化与年变化、等温线)
【解析】【分析】(1)读图中的等温线的排列可知,因为温度由南向北降低,所以是北半球,如果是南半球,气温则由北向南降低。
(2)图中甲点气温大于20℃,乙点气温低于20℃,夏季陆地气温高于海洋,所以甲是陆地,乙是海洋。
【点评】等温线图的应用
(1)判断气候类型
除温带海洋性气候外,最冷月15℃和0℃等温线分别是热带与亚热带、亚热带和温带气候类型区的分界线。
(2)判断南、北半球
等温线数值向北增大为南半球,向南增大为北半球。
(3)判断海陆位置及月份
根据同纬度海陆间等温线的弯曲状况,判断月份及海陆位置。可根据“一陆南,七陆北”法则来判断,“一月份陆地上等温线向南凸,七月份陆地上等温线向北凸”;海洋上与陆地正好相反,即“一海北,七海南”。
18.(2019·常德模拟)读某地气温、降水资料表,完成下列问题。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气温(℃) -8.5 -3.2 2.3 8.0 16.2 21.8 23.7 23.1 21.5 16.9 7.2 -2.7
降水量(mm) 3 5 7 16 38 30 61 83 48 29 8 3
(1)根据表中资料补充绘制气温曲线图。
(2)根据气温曲线图判断该地位于南、北半球中的哪个半球,说明理由。
(3)说出降水量随时间的变化特点。
(4)流经当地的河流有结冰期吗?说明理由。
【答案】(1)
(2)北半球 气温曲线图向上弯曲(1月气温低,7月气温高)
(3)夏秋降水多,冬春降水少
(4)有,最冷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或冬季平均气温在0℃以下)
【知识点】气温的变化(定义、测量、日变化与年变化、等温线);降水的变化(定义、测量、主要降水类型)
【解析】【解答】解:(1)根据图中气温绘制图中气温曲线,注意用平滑的曲线连接,如图所示。(2)北半球最高气温出现在7月,最低气温出现在1月,南半球的最高气温出现在1月,最低气温出现在7月,图中最高气温出现在7月,故此地位于北半球。(3)从图中可以看出,此地降水夏秋多,春冬少,故该地降水量时间变化的特点是夏秋多,冬春少。(4)如果气温在0℃以下,河流会有结冰期,图中该地12月—2月气温在0℃以下,故该地河流有结冰期,因为气温在0℃以下。
【分析】(1)绘图步骤,①定位②描点③连线(用平滑的曲线连接各点)
(2)北半球最高气温出现在7月,最低气温出现在1月,南半球的最高气温出现在1月,最低气温出现在7月,之所以出现以上差异是因为地球公转导致太阳直射点移动。
(3)时间变化特点分两种情况①季节变化小(全年多雨/湿润/干燥)
②季节变化大,冬季(多雨/少雨)夏季(多雨/少雨)
(4)中国北方1月份平均气温低于0℃,河流有结冰期;南方1月份平均气温低于0℃,河流无结冰期。
1 /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