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八下第9课《对外开放》同步试卷

文档属性

名称 历史八下第9课《对外开放》同步试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85.9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3-25 16:17:40

文档简介

历史八下第9课《对外开放》同步试卷
一、单选题
1.(2021·孝感模拟)表1是首钢1978年至1991年改革与发展的成就
表1 首钢改革与发展成就
年份 1978年 1991年 倍数
销售收入 14.51亿元 91.4亿元 6.3倍
实现利税 4.35亿元 29.26亿元 6.72倍
实现利润 2.99亿元 23.6亿元 7.9倍
出现表1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
A.环渤海经济开发区设立的推动 B.企业分配制度改革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D.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答案】D
【知识点】改革开放的意义
【解析】【分析】A. 环渤海经济开发区设立的推动,不符合题意;
B. 企业分配制度改革,不符合题意;
C.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不符合题意;
D.依据题干信息,可以看出,1991年,首钢的销售收入、实现利税、实现利润比1978年都有大幅增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由于我国从1984年开始实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主要是国有企业改革,首钢就是国有企业,改革的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经过改革,国有企业实现了各项指标的大增长,故选项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先依据表格信息,看出变化趋势,再结合其中的时间,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发生变化的原因回答;也可以拿四个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细心辨别比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注意易错点是认为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其实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1992年。
2.(2021·广东模拟)“如果说1971年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从此登上政治大舞台,那么,30年后,……标志中国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主流。”“标志中国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主流”的事件是(  )
A.确立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B.开放开发浦东
C.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D.成功举办APEC会议
【答案】C
【知识点】世界贸易组织
【解析】【分析】2001年12月,中国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加入世贸组织,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开拓了新空间。标志着中国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将逐渐融入全球经济体系,参与全球范围内的竞争。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有助于中国商品进入国际市场,推动了我国经济的发展,但也给中国的经济体制带来挑战。
ABD三项都不是“标志中国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主流”的事件,不符合题意;
C项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标志中国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主流”的事件,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要求运用所学分析题干信息。
3.(2020·柳州)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右图是20世纪80-90年代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形成示意图。图中①②两处应该填写的是(  )
A.南昌、雄安 B.深圳、厦门 C.北海、柳州 D.长沙、西安
【答案】B
【知识点】经济特区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80年,我国政府设立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故①②两处应该填写的是 深圳、厦门。
故答案为: B。
【点评】本题考查了中国最早设立的四个经济特区,要识记四个经济特区的名称及设立特区的意义。
4.(2020·大庆)1980年,中央决定兴办四个经济特区。下列哪座城市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和对外开放的窗口(  )
A.珠海 B.汕头 C.深圳 D.厦门
【答案】C
【知识点】经济特区
【解析】【分析】A.珠海,不符合题意;
B.汕头,不符合题意;
C.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80年,中央决定兴办深圳珠海等四个经济特区,之后深圳在短短的几年间,建设成为一座繁华的现代化城市, 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和对外开放的窗口,故选项C符合题意;
D.厦门,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对所学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样的题目,最好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
5.(2020·德阳)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我国对外开放呈现出时间关系的递进、开放领城的递进和开放成效的递进等特点。从开放地域的角度看,其起点是(  )
A.设立经济特区 B.开辟经济开放区
C.开放沿海城市 D.建立浦东开发区
【答案】A
【知识点】对外开放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可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迈出了对外开放的步伐。1980年,中央决定在广东、福建两省设立深圳、珠海、汕头、厦门4个经济特区,国家给予优惠的经济政策,来吸收侨资、外资,引进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进行现代化建设。现在对外开放已从沿海地区向内地发展,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样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因此从开放地域的角度看,其起点是设立经济特区。
A项设立经济特区是我国对外开放的起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我国对外开放的格局。改革开放后,我国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的格局。
6.(2020·黔南州)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迈出了对外开放的步伐。1980年中央决定兴办经济特区。下列成为首批经济特区的是(  )
A.海南岛 B.深圳 C.福州 D.上海
【答案】B
【知识点】经济特区
【解析】【分析】A.海南岛,不符合史实;
B.依据所学知识可知,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迈出了对外开放的步伐。1980年中央决定兴办经济特区,开放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1988年由把海南岛设立为海南省,开辟为经济特区,故选项B符合题意;
C.福州,不符合题意;
D.上海,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准确记忆。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即可,比较简单。
7.(2020九上·官渡月考)1978年以来,我国逐渐形成了一个“全方位、多层次、点面结合”的对外开放格局。下列对这个格局的表述正确的是 (  )
A.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内地—沿海经济开放区
B.内地—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海开放城市
C.沿海开放城市—内地—沿海经济开放区—经济特区
D.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答案】D
【知识点】对外开放区的扩大
【解析】【分析】A. 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内地—沿海经济开放区,不符合史实;
B. 内地—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海开放城市,不符合史实;
C. 沿海开放城市—内地—沿海经济开放区—经济特区,不符合史实;
D.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80年,我国设立了深圳珠海等四个经济特区,1984年,我国进一步开放大连等14个沿海城市,1985年,又把长江三角洲等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1992年,对外开放深入到了内地,这样我国就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故选项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对课本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基础知识,需要学生牢记。
8.(2020·南通) 20 世纪90年代初,极大地推动了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是(  )
A.开放十四个沿海城市 B.确定海南岛为经济特区
C.建立上海浦东开发区 D.提出中国梦的宏伟蓝图
【答案】C
【知识点】对外开放区的扩大
【解析】【分析】A. 开放十四个沿海城市,不符合题意;
B. 确定海南岛为经济特区,不符合题意;
C.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90年,我国做出了建立上海浦东开发区的决定,很快上海浦东发展起来,很短的时间内,浦东就成为令世人瞩目的国际经济、金融和贸易中心之一,并 极大地推动了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的经济发展,故选项C符合题意;
D. 提出中国梦的宏伟蓝图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把它和课本所学知识结合进行理解识记,注意在理解基础上识记,这类知识点较多,要注意区分识记。
9.(2020·广东)改革开放初期有学者认为,经济特区会沦为过去的“租界,利用外资创办中外合资企业是西方国家资本输出、经济侵略的表现。这反映出当时(  )
A.经济全球化的逆转 B.对特区的认识存在分歧
C.全面开放格局形成 D.国有经济失去主导地位
【答案】B
【知识点】经济特区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设立经济特区得到了中央的批准,经济特区的创办是在独立自主的基础上,不是就中国被迫形成的租界。改革开放初期有学者的观点反映出当时对特区的认识存在分歧。
ACD三项理解错误,不符合题意;
B项对特区的认识存在分歧是题干材料反映的内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改革开放,要求学生结合改革开放的过程和改革开放初期的阶段特点来分析。解答本题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首先要搞清楚设立经济特区实施改革开放是正确的,其次要看到当时还存在一些反对的声音,说明当时思想解放还不全面,不深刻。
10.(2020·南县)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深圳在短短几年内从一个小渔村建设成为一座繁华的现代化城市,浦东从一张普通的上海面孔跃升为闪亮的国家名片。两者的发展变化都得益于(  )
A.中国加入了世贸组织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
C.对外开放政策的推行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
【答案】C
【知识点】对外开放
【解析】【分析】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深圳的发展是我国对外开放的成果,故C符合题意;
2001年,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排除A;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我国农村改革的措施,排除B;
21世纪初,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立,时间不符,排除D。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对外开放的有关知识。试题较为简单,旨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识记能力。
11.(2020·青岛)20世纪70年代,进入中国采访的外国记者们惊讶于中国人清一色蓝、灰、军绿色的衣着,所以有了“灰蚂蚁”“蓝蚂蚁”的形容。80年代,中国人一直被忽视与压抑的时尚意识渐次苏醒萌芽。推动“时尚意识渐次苏醒萌芽”的主要因素是(  )
A.三大改造 B.改革开放 C.港澳回归 D.中美建交
【答案】B
【知识点】改革开放的意义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改革开放的意义。改革开放解放了生产力,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20世纪70年代,进入中国采访的外国记者们惊讶于中国人清一色蓝、灰、军绿色的衣着”反映的是改革开放前中国人生活水平低的现象。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标志着中国改革开放的开始,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开始注重衣着的时尚性,故推动“时尚意识渐次苏醒萌芽”的主要因素是改革开放。
故答案为:B。
【点评】掌握中国改革开放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12.(2020·东城模拟)以下三幅图片能够反映出我国(  )
A.农村经济改革逐步推开 B.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深化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开启 D.西部大开发政策的实施
【答案】B
【知识点】对外开放区的扩大
【解析】【分析】根据图片深圳特区的建立、浦东开发区的建立、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成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片反映了我国的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深化,目前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对外开放区的扩大。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要理解和识记对外开放领域扩大的表现、对外开放格局、对外开放的特点等基础知识。
13.(2020·三水模拟)2020年是深圳经济特区成立40周年,它与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最根本的区别是(  )
A.生产力发展程度不同 B.社会制度不同
C.与中央关系不同 D.各自权限不同
【答案】B
【知识点】经济特区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祖国统一大业的相关知识,主要考查深圳经济特区与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最主要区别。深圳经济特区与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最主要区别是社会制度。深圳经济特区是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仍保持原来的资本主义制度。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注意掌握深圳经济特区与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最主要区别。
14.(2020·西华模拟)如图图片反映了我国社会生活的重大变化。这一变化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
A.人们思想观念发生巨大变化 B.我国实行票证制度
C.改革开放促进经济迅速发展 D.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
【答案】C
【知识点】改革开放的意义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图片中”时尚服饰““丰盛的餐桌”“高铁“以及“农村别墅“可知,这些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生活水平得到显著的提高,这主要是由于改革开放促进经济迅速发展,改善了人们的物质生活,选项C正确;
题干并没有直接反映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选项A排除;
票证制度是改革开放之前计划经济体制的产物,改革开放后票证制度逐渐取消,选项B排除;
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的标志是1972年尼克松访华,选项D排除。选项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C。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要熟悉改革开放的相关知识点。改革开放的开端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对外开放开始起步,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15.(2020八下·集贤期末)如图是1979年美国《时代周刊》的封面,标题写着:邓小平,中国新时代的形象。这里的“中国新时代”是指(  )
A.新中国的成立 B.文化大革命
C.改革开放 D.社会主义道路的起步
【答案】C
【知识点】改革开放的意义
【解析】【分析】1978年12月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从此,我国走上了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所以美国《时代》周刊封面标题为“邓小平,中国新时代的形象”。1978年12月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使我国走上了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故这里的“中国新时代”是指改革开放。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十一届三中全会,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中共十一届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二、材料分析题
16.(2020·淄博)历史并不遥远,就隐藏在今天的生活中。阅读某地绿山村的有关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绿山村村民文化程度一览表(单位:人)
——据《福山村志》
材料二:1984年福山村开始旧村改造,从蟠龙山坡处开始,一边拆一边盖。资金不足,影响进度,村里便建立民建队、砖窑厂,承担全部建筑项目。进度加快后,仅用十年时间完成从土坯房到小洋楼的蝶变。后来,陆续建起热电厂、预制厂、酿酒厂等,成立实业集团公司,种地产粮退居次要地位。村经济状况也明显改观,工资高,福利多,公益事业进步大。1995年村委会获得“全国模范村民委员会”的称号,福山村也被评为省级明星村。
——据《今日福山》报(2018年5月)
材料三:村里有个好的领导班子,能领着我们向前发展,就觉得很高兴,工作干着也有劲,不觉得累。反正都是自己的事,每天就寻思着怎样干好、怎样进展顺利。
——《村民访谈: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1)三则材料主要反映了哪一历史时期的状况?
(2)综合三则材料,列举20多年间福山村发生的各种变化。
(3)福山村的变化有很多原因,请列出你认为最重要的一条。并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简要说明。
【答案】(1)改革开放后。
(2)受教育程度不断提高;住房条件改善;工厂增多;经济结构有所调整;居民收入增加。
(3)政府领导。福山村在村领导的带领下顺应改革开放的大潮,结合本村的实际情况,采取正确的方式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知识点】改革开放的意义
【解析】【分析】⑴依据材料一“福山村村民文化程度一览表(单位:人)”中的年度和数据、材料二“1984年福山村开始旧村改造……”、材料三的内容可知,三则材料主要反映了改革开放后的状况;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会议作出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从此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并取得了巨大成就。1978年,我国对内改革从农村开始,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包产到户”“包干到户”,农民自主经营土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⑵依据材料一“福山村村民文化程度一览表(单位:人)”材料二“1984年福山村开始旧村改造,从蟠龙山坡处开始,一边拆一边盖。资金不足,影响进度,村里便建立民建队、砖窑厂,承担全部建筑项目。进度加快后,仅用十年时间完成从土坯房到小洋楼的蝶变。后来,陆续建起热电厂、预制厂、酿酒厂等,成立实业集团公司,种地产粮退居次要地位。村经济状况也明显改观,工资高,福利多,公益事业进步大。”材料三“村里有个好的领导班子,能领着我们向前发展,就觉得很高兴,工作干着也有劲,不觉得累。反正都是自己的事,每天就寻思着怎样干好、怎样进展顺利。”可知,20多年间,福山村受教育程度不断提高;住房条件改善;工厂增多;经济结构有所调整;居民收入增加。
⑶依据题干材料及材料“村里有个好的领导班子,能领着我们向前发展,就觉得很高兴,工作干着也有劲,不觉得累。反正都是自己的事,每天就寻思着怎样干好、怎样进展顺利。”可知,福山村的变化有很多原因,我认为最重要的一条是政府的领导;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福山村在村领导的带领下顺应改革开放的大潮,结合本村的实际情况,采取正确的方式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故答案为:⑴改革开放后。
⑵受教育程度不断提高;住房条件改善;工厂增多;经济结构有所调整;居民收入增加。
⑶政府领导。福山村在村领导的带领下顺应改革开放的大潮,结合本村的实际情况,采取正确的方式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点评】本题以福山村的变化为主线,考查改革开放历史意义。问题的设置注重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对关键信息的提取概括能力。难度不大。
17.(2020·河南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实验探索 区域推进 制度开放
主要是引进来 主要是走出去
材料二: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关系中国和世界经济的大事……标志着中国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主流…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同样需要一个更加改革开放、日益
举足轻重、充满勃勃生机的中国。没有中国的世贸组织是不完整的,有了中国的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才能真正称得上“世界”这个最有分量的字眼。
材料三:开放成为推动和深化改率、支撑和推动发展的重要力量。开放带来了中国改革发展缺少的外部资源,拓展了中国发展的外部空间,形成了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的“倒逼机制”。开放的内容不断扩展丰富,开放从中国作为一个整体对外部世界的开放逐步扩展到中因内部的相互开放,最后是世界各国之间更大的开放。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建设经济特区对我国经济建设发展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融入世界经济主流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我国对外开放的意义。
【答案】(1)从实验探索到区域推进再到制度开放,充分发挥了特区的辐射带动和示范作用;由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放经济区—内地,推动了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从引进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到开拓国际市场,扩大对外投资,扩大了我国对外开放的影响。
(2)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需要国际市场;中国的综合国力不断提升,有能力参加国际竞争;世界经济的发展也离不开中国。
(3)略
【知识点】对外开放;经济特区;世界贸易组织
【解析】【分析】(1)依据材料一数轴中“实验探索”“区域推进”“制度开放”,可知这一系列开放充分发挥了特区的辐射带动和示范作用;依据数轴中第二序列从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分析回答;依据数轴中第三序列从引进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到开拓国际市场,扩大对外投资以及扩大了我国对外开放的影响等回答。(2)依据材料二“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关系中国和世界经济的大事”和所学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以及中国的综合国力不断提升回答;依据材料二“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同样需要一个更加改革开放、日益举足轻重、充满勃勃生机的中国”可以得出世界经济的发展也离不开中国。
(3)依据材料三“开放带来了中国改革发展缺少的外部资源,拓展了中国发展的外部空间”可以得出对外开放带来了外部资源,拓展了发展的外部空间;依据材料三和所学还可以从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融入世界经济的步伐。
故答案为:(1)从实验探索到区域推进再到制度开放,充分发挥了特区的辐射带动和示范作用;由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放经济区—内地,推动了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从引进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到开拓国际市场,扩大对外投资,扩大了我国对外开放的影响。
(2)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需要国际市场;中国的综合国力不断提升,有能力参加国际竞争;世界经济的发展也离不开中国。
(3)对外开放带来了外部资源,拓展了发展的外部空间,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融入世界经济的步伐。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我国对外开放的相关知识及学生准确解读历史材料的能力。解答材料解析题需要首先读懂材料,然后结合问题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最后根据所学和材料有效信息组织答案。
18.(2020八下·枣阳期末)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地聚起座座金山。
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
一一《春天的故事》
(1)这位老人是谁 他1979年制定了什么决策
(2)在沿海地区出现的经济特区、开放城市、经济开放区有哪些 (各举一例即可)
【答案】(1)邓小平。改革开放
(2)经济特区: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和海南岛。开放城市:广州、上海等。经济开放区: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
【知识点】对外开放;经济特区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改革开放的知识。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十一届三中全会上邓小平提出实行改革开放。
(2)本题考查经济特区的知识。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的经济特区有: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和海南岛。开放城市有:广州、上海等。经济开放区有: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
故答案为:(1)邓小平。改革开放。
(2)经济特区: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和海南岛。开放城市:广州、上海等。经济开放区: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
【点评】本题考查改革开放和经济特区的知识。难度不大,熟记基础知识即可作答。
1 / 1历史八下第9课《对外开放》同步试卷
一、单选题
1.(2021·孝感模拟)表1是首钢1978年至1991年改革与发展的成就
表1 首钢改革与发展成就
年份 1978年 1991年 倍数
销售收入 14.51亿元 91.4亿元 6.3倍
实现利税 4.35亿元 29.26亿元 6.72倍
实现利润 2.99亿元 23.6亿元 7.9倍
出现表1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
A.环渤海经济开发区设立的推动 B.企业分配制度改革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D.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2.(2021·广东模拟)“如果说1971年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从此登上政治大舞台,那么,30年后,……标志中国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主流。”“标志中国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主流”的事件是(  )
A.确立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B.开放开发浦东
C.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D.成功举办APEC会议
3.(2020·柳州)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右图是20世纪80-90年代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形成示意图。图中①②两处应该填写的是(  )
A.南昌、雄安 B.深圳、厦门 C.北海、柳州 D.长沙、西安
4.(2020·大庆)1980年,中央决定兴办四个经济特区。下列哪座城市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和对外开放的窗口(  )
A.珠海 B.汕头 C.深圳 D.厦门
5.(2020·德阳)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我国对外开放呈现出时间关系的递进、开放领城的递进和开放成效的递进等特点。从开放地域的角度看,其起点是(  )
A.设立经济特区 B.开辟经济开放区
C.开放沿海城市 D.建立浦东开发区
6.(2020·黔南州)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迈出了对外开放的步伐。1980年中央决定兴办经济特区。下列成为首批经济特区的是(  )
A.海南岛 B.深圳 C.福州 D.上海
7.(2020九上·官渡月考)1978年以来,我国逐渐形成了一个“全方位、多层次、点面结合”的对外开放格局。下列对这个格局的表述正确的是 (  )
A.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内地—沿海经济开放区
B.内地—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海开放城市
C.沿海开放城市—内地—沿海经济开放区—经济特区
D.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8.(2020·南通) 20 世纪90年代初,极大地推动了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是(  )
A.开放十四个沿海城市 B.确定海南岛为经济特区
C.建立上海浦东开发区 D.提出中国梦的宏伟蓝图
9.(2020·广东)改革开放初期有学者认为,经济特区会沦为过去的“租界,利用外资创办中外合资企业是西方国家资本输出、经济侵略的表现。这反映出当时(  )
A.经济全球化的逆转 B.对特区的认识存在分歧
C.全面开放格局形成 D.国有经济失去主导地位
10.(2020·南县)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深圳在短短几年内从一个小渔村建设成为一座繁华的现代化城市,浦东从一张普通的上海面孔跃升为闪亮的国家名片。两者的发展变化都得益于(  )
A.中国加入了世贸组织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
C.对外开放政策的推行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
11.(2020·青岛)20世纪70年代,进入中国采访的外国记者们惊讶于中国人清一色蓝、灰、军绿色的衣着,所以有了“灰蚂蚁”“蓝蚂蚁”的形容。80年代,中国人一直被忽视与压抑的时尚意识渐次苏醒萌芽。推动“时尚意识渐次苏醒萌芽”的主要因素是(  )
A.三大改造 B.改革开放 C.港澳回归 D.中美建交
12.(2020·东城模拟)以下三幅图片能够反映出我国(  )
A.农村经济改革逐步推开 B.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深化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开启 D.西部大开发政策的实施
13.(2020·三水模拟)2020年是深圳经济特区成立40周年,它与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最根本的区别是(  )
A.生产力发展程度不同 B.社会制度不同
C.与中央关系不同 D.各自权限不同
14.(2020·西华模拟)如图图片反映了我国社会生活的重大变化。这一变化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
A.人们思想观念发生巨大变化 B.我国实行票证制度
C.改革开放促进经济迅速发展 D.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
15.(2020八下·集贤期末)如图是1979年美国《时代周刊》的封面,标题写着:邓小平,中国新时代的形象。这里的“中国新时代”是指(  )
A.新中国的成立 B.文化大革命
C.改革开放 D.社会主义道路的起步
二、材料分析题
16.(2020·淄博)历史并不遥远,就隐藏在今天的生活中。阅读某地绿山村的有关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绿山村村民文化程度一览表(单位:人)
——据《福山村志》
材料二:1984年福山村开始旧村改造,从蟠龙山坡处开始,一边拆一边盖。资金不足,影响进度,村里便建立民建队、砖窑厂,承担全部建筑项目。进度加快后,仅用十年时间完成从土坯房到小洋楼的蝶变。后来,陆续建起热电厂、预制厂、酿酒厂等,成立实业集团公司,种地产粮退居次要地位。村经济状况也明显改观,工资高,福利多,公益事业进步大。1995年村委会获得“全国模范村民委员会”的称号,福山村也被评为省级明星村。
——据《今日福山》报(2018年5月)
材料三:村里有个好的领导班子,能领着我们向前发展,就觉得很高兴,工作干着也有劲,不觉得累。反正都是自己的事,每天就寻思着怎样干好、怎样进展顺利。
——《村民访谈: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1)三则材料主要反映了哪一历史时期的状况?
(2)综合三则材料,列举20多年间福山村发生的各种变化。
(3)福山村的变化有很多原因,请列出你认为最重要的一条。并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简要说明。
17.(2020·河南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实验探索 区域推进 制度开放
主要是引进来 主要是走出去
材料二: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关系中国和世界经济的大事……标志着中国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主流…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同样需要一个更加改革开放、日益
举足轻重、充满勃勃生机的中国。没有中国的世贸组织是不完整的,有了中国的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才能真正称得上“世界”这个最有分量的字眼。
材料三:开放成为推动和深化改率、支撑和推动发展的重要力量。开放带来了中国改革发展缺少的外部资源,拓展了中国发展的外部空间,形成了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的“倒逼机制”。开放的内容不断扩展丰富,开放从中国作为一个整体对外部世界的开放逐步扩展到中因内部的相互开放,最后是世界各国之间更大的开放。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建设经济特区对我国经济建设发展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融入世界经济主流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我国对外开放的意义。
18.(2020八下·枣阳期末)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地聚起座座金山。
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
一一《春天的故事》
(1)这位老人是谁 他1979年制定了什么决策
(2)在沿海地区出现的经济特区、开放城市、经济开放区有哪些 (各举一例即可)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改革开放的意义
【解析】【分析】A. 环渤海经济开发区设立的推动,不符合题意;
B. 企业分配制度改革,不符合题意;
C.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不符合题意;
D.依据题干信息,可以看出,1991年,首钢的销售收入、实现利税、实现利润比1978年都有大幅增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由于我国从1984年开始实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主要是国有企业改革,首钢就是国有企业,改革的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经过改革,国有企业实现了各项指标的大增长,故选项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先依据表格信息,看出变化趋势,再结合其中的时间,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发生变化的原因回答;也可以拿四个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细心辨别比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注意易错点是认为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其实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1992年。
2.【答案】C
【知识点】世界贸易组织
【解析】【分析】2001年12月,中国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加入世贸组织,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开拓了新空间。标志着中国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将逐渐融入全球经济体系,参与全球范围内的竞争。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有助于中国商品进入国际市场,推动了我国经济的发展,但也给中国的经济体制带来挑战。
ABD三项都不是“标志中国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主流”的事件,不符合题意;
C项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标志中国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主流”的事件,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要求运用所学分析题干信息。
3.【答案】B
【知识点】经济特区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80年,我国政府设立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故①②两处应该填写的是 深圳、厦门。
故答案为: B。
【点评】本题考查了中国最早设立的四个经济特区,要识记四个经济特区的名称及设立特区的意义。
4.【答案】C
【知识点】经济特区
【解析】【分析】A.珠海,不符合题意;
B.汕头,不符合题意;
C.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80年,中央决定兴办深圳珠海等四个经济特区,之后深圳在短短的几年间,建设成为一座繁华的现代化城市, 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和对外开放的窗口,故选项C符合题意;
D.厦门,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对所学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样的题目,最好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
5.【答案】A
【知识点】对外开放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可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迈出了对外开放的步伐。1980年,中央决定在广东、福建两省设立深圳、珠海、汕头、厦门4个经济特区,国家给予优惠的经济政策,来吸收侨资、外资,引进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进行现代化建设。现在对外开放已从沿海地区向内地发展,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样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因此从开放地域的角度看,其起点是设立经济特区。
A项设立经济特区是我国对外开放的起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我国对外开放的格局。改革开放后,我国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的格局。
6.【答案】B
【知识点】经济特区
【解析】【分析】A.海南岛,不符合史实;
B.依据所学知识可知,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迈出了对外开放的步伐。1980年中央决定兴办经济特区,开放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1988年由把海南岛设立为海南省,开辟为经济特区,故选项B符合题意;
C.福州,不符合题意;
D.上海,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准确记忆。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即可,比较简单。
7.【答案】D
【知识点】对外开放区的扩大
【解析】【分析】A. 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内地—沿海经济开放区,不符合史实;
B. 内地—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海开放城市,不符合史实;
C. 沿海开放城市—内地—沿海经济开放区—经济特区,不符合史实;
D.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80年,我国设立了深圳珠海等四个经济特区,1984年,我国进一步开放大连等14个沿海城市,1985年,又把长江三角洲等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1992年,对外开放深入到了内地,这样我国就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故选项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对课本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基础知识,需要学生牢记。
8.【答案】C
【知识点】对外开放区的扩大
【解析】【分析】A. 开放十四个沿海城市,不符合题意;
B. 确定海南岛为经济特区,不符合题意;
C.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90年,我国做出了建立上海浦东开发区的决定,很快上海浦东发展起来,很短的时间内,浦东就成为令世人瞩目的国际经济、金融和贸易中心之一,并 极大地推动了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的经济发展,故选项C符合题意;
D. 提出中国梦的宏伟蓝图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把它和课本所学知识结合进行理解识记,注意在理解基础上识记,这类知识点较多,要注意区分识记。
9.【答案】B
【知识点】经济特区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设立经济特区得到了中央的批准,经济特区的创办是在独立自主的基础上,不是就中国被迫形成的租界。改革开放初期有学者的观点反映出当时对特区的认识存在分歧。
ACD三项理解错误,不符合题意;
B项对特区的认识存在分歧是题干材料反映的内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改革开放,要求学生结合改革开放的过程和改革开放初期的阶段特点来分析。解答本题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首先要搞清楚设立经济特区实施改革开放是正确的,其次要看到当时还存在一些反对的声音,说明当时思想解放还不全面,不深刻。
10.【答案】C
【知识点】对外开放
【解析】【分析】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深圳的发展是我国对外开放的成果,故C符合题意;
2001年,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排除A;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我国农村改革的措施,排除B;
21世纪初,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立,时间不符,排除D。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对外开放的有关知识。试题较为简单,旨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识记能力。
11.【答案】B
【知识点】改革开放的意义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改革开放的意义。改革开放解放了生产力,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20世纪70年代,进入中国采访的外国记者们惊讶于中国人清一色蓝、灰、军绿色的衣着”反映的是改革开放前中国人生活水平低的现象。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标志着中国改革开放的开始,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开始注重衣着的时尚性,故推动“时尚意识渐次苏醒萌芽”的主要因素是改革开放。
故答案为:B。
【点评】掌握中国改革开放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12.【答案】B
【知识点】对外开放区的扩大
【解析】【分析】根据图片深圳特区的建立、浦东开发区的建立、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成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片反映了我国的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深化,目前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对外开放区的扩大。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要理解和识记对外开放领域扩大的表现、对外开放格局、对外开放的特点等基础知识。
13.【答案】B
【知识点】经济特区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祖国统一大业的相关知识,主要考查深圳经济特区与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最主要区别。深圳经济特区与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最主要区别是社会制度。深圳经济特区是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仍保持原来的资本主义制度。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注意掌握深圳经济特区与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最主要区别。
14.【答案】C
【知识点】改革开放的意义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图片中”时尚服饰““丰盛的餐桌”“高铁“以及“农村别墅“可知,这些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生活水平得到显著的提高,这主要是由于改革开放促进经济迅速发展,改善了人们的物质生活,选项C正确;
题干并没有直接反映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选项A排除;
票证制度是改革开放之前计划经济体制的产物,改革开放后票证制度逐渐取消,选项B排除;
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的标志是1972年尼克松访华,选项D排除。选项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C。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要熟悉改革开放的相关知识点。改革开放的开端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对外开放开始起步,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15.【答案】C
【知识点】改革开放的意义
【解析】【分析】1978年12月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从此,我国走上了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所以美国《时代》周刊封面标题为“邓小平,中国新时代的形象”。1978年12月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使我国走上了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故这里的“中国新时代”是指改革开放。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十一届三中全会,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中共十一届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16.【答案】(1)改革开放后。
(2)受教育程度不断提高;住房条件改善;工厂增多;经济结构有所调整;居民收入增加。
(3)政府领导。福山村在村领导的带领下顺应改革开放的大潮,结合本村的实际情况,采取正确的方式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知识点】改革开放的意义
【解析】【分析】⑴依据材料一“福山村村民文化程度一览表(单位:人)”中的年度和数据、材料二“1984年福山村开始旧村改造……”、材料三的内容可知,三则材料主要反映了改革开放后的状况;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会议作出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从此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并取得了巨大成就。1978年,我国对内改革从农村开始,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包产到户”“包干到户”,农民自主经营土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⑵依据材料一“福山村村民文化程度一览表(单位:人)”材料二“1984年福山村开始旧村改造,从蟠龙山坡处开始,一边拆一边盖。资金不足,影响进度,村里便建立民建队、砖窑厂,承担全部建筑项目。进度加快后,仅用十年时间完成从土坯房到小洋楼的蝶变。后来,陆续建起热电厂、预制厂、酿酒厂等,成立实业集团公司,种地产粮退居次要地位。村经济状况也明显改观,工资高,福利多,公益事业进步大。”材料三“村里有个好的领导班子,能领着我们向前发展,就觉得很高兴,工作干着也有劲,不觉得累。反正都是自己的事,每天就寻思着怎样干好、怎样进展顺利。”可知,20多年间,福山村受教育程度不断提高;住房条件改善;工厂增多;经济结构有所调整;居民收入增加。
⑶依据题干材料及材料“村里有个好的领导班子,能领着我们向前发展,就觉得很高兴,工作干着也有劲,不觉得累。反正都是自己的事,每天就寻思着怎样干好、怎样进展顺利。”可知,福山村的变化有很多原因,我认为最重要的一条是政府的领导;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福山村在村领导的带领下顺应改革开放的大潮,结合本村的实际情况,采取正确的方式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故答案为:⑴改革开放后。
⑵受教育程度不断提高;住房条件改善;工厂增多;经济结构有所调整;居民收入增加。
⑶政府领导。福山村在村领导的带领下顺应改革开放的大潮,结合本村的实际情况,采取正确的方式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点评】本题以福山村的变化为主线,考查改革开放历史意义。问题的设置注重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对关键信息的提取概括能力。难度不大。
17.【答案】(1)从实验探索到区域推进再到制度开放,充分发挥了特区的辐射带动和示范作用;由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放经济区—内地,推动了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从引进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到开拓国际市场,扩大对外投资,扩大了我国对外开放的影响。
(2)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需要国际市场;中国的综合国力不断提升,有能力参加国际竞争;世界经济的发展也离不开中国。
(3)略
【知识点】对外开放;经济特区;世界贸易组织
【解析】【分析】(1)依据材料一数轴中“实验探索”“区域推进”“制度开放”,可知这一系列开放充分发挥了特区的辐射带动和示范作用;依据数轴中第二序列从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分析回答;依据数轴中第三序列从引进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到开拓国际市场,扩大对外投资以及扩大了我国对外开放的影响等回答。(2)依据材料二“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关系中国和世界经济的大事”和所学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以及中国的综合国力不断提升回答;依据材料二“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同样需要一个更加改革开放、日益举足轻重、充满勃勃生机的中国”可以得出世界经济的发展也离不开中国。
(3)依据材料三“开放带来了中国改革发展缺少的外部资源,拓展了中国发展的外部空间”可以得出对外开放带来了外部资源,拓展了发展的外部空间;依据材料三和所学还可以从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融入世界经济的步伐。
故答案为:(1)从实验探索到区域推进再到制度开放,充分发挥了特区的辐射带动和示范作用;由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放经济区—内地,推动了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从引进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到开拓国际市场,扩大对外投资,扩大了我国对外开放的影响。
(2)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需要国际市场;中国的综合国力不断提升,有能力参加国际竞争;世界经济的发展也离不开中国。
(3)对外开放带来了外部资源,拓展了发展的外部空间,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融入世界经济的步伐。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我国对外开放的相关知识及学生准确解读历史材料的能力。解答材料解析题需要首先读懂材料,然后结合问题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最后根据所学和材料有效信息组织答案。
18.【答案】(1)邓小平。改革开放
(2)经济特区: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和海南岛。开放城市:广州、上海等。经济开放区: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
【知识点】对外开放;经济特区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改革开放的知识。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十一届三中全会上邓小平提出实行改革开放。
(2)本题考查经济特区的知识。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的经济特区有: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和海南岛。开放城市有:广州、上海等。经济开放区有: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
故答案为:(1)邓小平。改革开放。
(2)经济特区: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和海南岛。开放城市:广州、上海等。经济开放区: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
【点评】本题考查改革开放和经济特区的知识。难度不大,熟记基础知识即可作答。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