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考2021年中考地理真题训练13 极地地区
一、单选题
1.(2020·永州)有关南、北极地区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北极地区以陆地为主
B.南极地区酷寒,多狂风,降水稀少
C.北极地区的代表动物是企鹅
D.去南极地区进行科学考察,应该选择在8月份
2.(2020·齐齐哈尔)北极地区的代表动物是( )
A.北极熊 B.企鹅 C.磷虾 D.鲸
3.(2020·新疆)去南极旅游,下列行为正确的是( )
A.在科学考察站旗杆上留“到此一游”
B.将生活垃圾装袋带回来
C.在海豹栖息地,将幼崽带回家
D.在食物不够的情况下,可以大量捕食企鹅
4.(2020·牡丹江)下列对南极地区自然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自然环境原始 B.固体淡水资源丰富
C.矿产资源丰富 D.陆地生物种类众多
5.(2020·日照)造成南极洲气候酷寒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地表有巨厚的冰层 B.降水稀少而风力极大
C.地形以高原为主 D.地处高纬,得到的太阳光热少
6.(2020·沈阳)南极洲是世界上风力最大和风暴最多的地方,每年均有2/3的时间刮大风,法国南极观察站曾经记录过92.5米/秒的世界最高风速(12级台风的风速为33米/秒)。上述材料中体现南极地区的自然特征是( )
A.“冰雪高原” B.“风库”
C.“白色荒漠” D.自然资源的“大仓库”
7.(2020·自贡)恩克斯堡岛(见图)是考察南极冰盖雪被、陆缘冰及海冰的理想之地。2018年2月7日,五星红旗在恩克斯堡岛上徐徐升起,我国第五个南极科学考察站选址奠基仪式正式举行。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根据图文信息推测,该大陆上( )
A.沙漠广布 B.森林广布 C.沼泽广布 D.冰川广布
(2)恩克斯堡岛常年盛行东南风,五星红旗在岛上迎风飘扬。推测红旗常年飘扬的主要方向是( )
A.东南方向 B.西南方向 C.西北方向 D.东北方向
8.(2020·昆明)南极比北极干燥的原因是( )
①南极比北极纬度高 ②南极以陆地为主
③南极比北极风力强 ④南极比北极海拔低
A.②③ B.②④ C.①③ D.①④
9.(2020·云南) 2019年12月3日,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雪龙2号”科考船,到达南极地区进行科考。完成下面小题。
(1)科考队员到达南极地区时,可能看到的是( )
A.极夜现象 B.企鹅在游泳
C.因纽特人在捕鱼 D.北极熊在散步
(2)下列行为利于极地保护的是( )
A.大规模开采两极地区矿产资源
B.大量捕杀极地海洋生物用于科研
C.进行国际合作,保护极地生态环境
D.科考为大量移民到两极地区做准备
10.(2020·怀化)
2019年11月22日,搭载着第36次南极考察队225名队员的“雪龙”号和“雪龙2”号双双抵达中山站,开始进行大规模海陆空卸货作业,首次开启“双龙探极”任务。如图为南极地区简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每年11月至次年3月份是南极科考的最佳时间,原因是此时南极( )
①有极昼现象,白昼时间长利于考察
②动物冬眠,对人类威胁小
③降水较多,可用水源充足
④正处“暖季”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图中科考站无极昼极夜现象的是( )
A.长城站 B.中山站 C.昆仑站 D.泰山站
11.(2020·深圳)近年来,南极旅游不断升温。据统计,2018年中国赴南极旅游人数达8149人次。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南极旅游的最佳时间是( )
A.11月至次年2月 B.3月至5月
C.6月至8月 D.8月至10月
(2)对于登陆南极游玩,下列建议合理的是( )
A.南极有极昼现象,气温高,不需要携带保暖衣物
B.南极野生动物缺乏食物,建议携带食物投喂企鹅
C.南极多狂风,建议携带防风大衣
D.南极多暴雨,建议携带雨伞和雨衣
12.(2020·鄂尔多斯)下图为南半球海陆分布图,下列关于图中信息的判断,正确的是( )
A.a国家主要出口的农产品是羊毛和铁矿
B.b大洲面临着人口、资源、环境问题
C.c大洲全部位于南寒带,是世界最大固体淡水分布区
D.d是德雷克海峡,沟通太平洋和大西洋
13.(2020·株洲)北冰洋西北航线指从北大西洋进入北冰洋,再通过白令海峡进入太平洋的海上航线,因为自然原因目前没有通航但未来有望实现通航。读北极地区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小题。
(1)图中甲、乙、丙、丁四地中有极昼、极夜现象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2)西北航线目前并未通航,最可能的原因是( )
A.该航线比原有的相应航线距离远
B.该航线气温低,海水结冰期长
C.该航线沿岸人口、城市少,需要运输的货物少
D.该海域海洋权益存在争议
14.(2020·常德)阅读南极及周边地区图( 下图 ),图中虚线为某次科学考察路线,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小题。
(1)贝贝在常德某中学偶遇英语外教老师“珍珠”,老师自我介绍来自南非开普敦。请你在图中帮贝贝找到“珍珠”老师祖国所在的位置( )
A.① B.② C.③ D.④
(2)本次科学考察从①地东部出发,沿图中箭头方向航行至中山站,先后经过的大洋为( )
A.大西洋、印度洋 B.印度洋、大西洋
C.印度洋、太平洋 D.太平洋、印度洋
(3)有关此次科学考察的情况,不可信的是( )
A.考察时间可能为11月至次年2月
B.考察期间遭遇了恶劣天气烈风、暴雨
C.在大陆上看见成群的企鹅
D.该大陆至今无人定居
15.(2020·德州)读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科学考察站均有极昼极夜现象
B.黄河站在泰山站的西北方向
C.南极地区酷寒,多狂风,降水量大
D.甲岛上居住的因纽特人属白色人种
16.(2020·内江)近年来南极洲成为人们向往的旅游胜地。图a为我国南极科考站和南极洲年降水量分布图,图b为每间隔2小时拍摄中山站一天的太阳运动照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我国南极科考站均位于( )
A.高纬度 B.中纬度 C.低纬度 D.中、低纬度
(2)南极洲年降水量空间分布特点是( )
A.东多西少 B.南多北少
C.沿海多内陆少 D.内陆多沿海少
(3)南极旅游旺季是( )
A.3-5月 B.6-8月 C.9-11月 D.12-次年2月
(4)图b拍摄当天中山站的夜长约( )
A.4小时 B.8小时 C.12小时 D.16小时
17.(2020·陕西)读“沿赤道分割的纬线世界地图”(阴影部分为陆地),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代表的大洲是非洲 B.②代表的大洋是大西洋
C.③代表的海峡为马六甲海峡 D.全球陆地面积大于海洋面积
(2)图中黑粗线划定区域表示某个板块则该板块( )
A.全部都是由海洋组成的 B.是亚欧板块
C.边缘活跃内部比较稳定 D.位置永不改变
(3)近年来赴极地科考旅游人数逐渐增多下列叙述符合实际的是( )
A.④地气侯特点为终年温暖湿润
B.游人在④地能看到成群的企鹅
C.⑤地科考最佳时期为北半球冬季
D.全球变暖对⑤地环境毫无影响
18.(2020·菏泽)读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关于南、北极地区自然地理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南极地区是指南极圈至南极点之间的区域
B.北极地区全部是海洋,南极地区全部是陆地
C.南、北极地区共同的气候特征是酷寒、多狂风、降水少
D.企鹅和海象是南、北极地区共有的代表性动物
(2)我国在南、北极地区相继建立了一系列科学考察站,图中距离黄河站(79°N,12°E)最近的地点是( )
A.甲处 B.乙处 C.丙处 D.丁处
19.(2020·营口)下列关于两极地区共同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都没有长期定居的居民 B.都建立了科学考察站
C.都有丰富的矿产资源 D.都需要注重环境保护
20.(2020·北京)近年来,极地海冰范围的变化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下图为1979-2013年间北极9月海冰范围变化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北极地区有大范围的海冰体现了该区域( )
A.纬度高,气温低 B.海拔高,光照强
C.陆地广,风力大 D.海域小,降水足
(2)1979-2013年间北极地区( )
A.淡水资源增多 B.海域面积减小
C.陆地植物减少 D.适航范围扩大
(3)开展极地地区的海冰研究有助于( )
A.研究全球气候变化 B.改变极地生态环境
C.大量捕捞海洋生物 D.开采极地矿产资源
二、综合题
21.(2020·青海) 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是中国自行研制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计划到2020年建成。系统建成后可以服务于全球各行业,也可以更好的为极地科考保驾护航。读图甲“中国南极科考站分布图”图乙“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的方向是 (选填“顺时针”或“逆时针”),泰山站位于长城站的 方向。
(2)我国南极科考站中没有极昼极夜现象的是 。
(3)图甲中,A点的经纬度坐标是 。
(4)图乙中,春分→夏至,太阳直射点由赤道向 (选填“南”或“北”)移动,西宁市的昼夜长短变化情况是 。
(5)极地固定翼飞机“雪鹰号”在南极科考中功不可没,是因为它可以克服南极大陆的 恶劣天气。
(6)关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说法错误的是__________(单选)。
A.能为共享单车、出租车、公交车等进行定位和导航
B.能用于洪水监测、地震预报、环境监测
C.有利于开展应急救援
D.能为构建智能交通运输系统服务
22.(2019·云南)近年来,全球变暖使北极海洋运输航线的开通逐渐成为可能。读“北极东北航线和西北航线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图中①处沿东北航线航行,终点为 洲。
(2)若夏季在两条航线上航行,乘客可能看到的景象是_________。
①可爱的企鹅 ②漫长的极夜 ③因纽特人在捕鱼 ④漂浮的冰山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3)关于北极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_。
A.北极地区都是海洋
B.北极地区比南极地区更冷
C.黄河站是我国在北极地区建立的科考站
D.北极地区可大量建居民点,发展旅游业
(4)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的气候都具有 、 、多狂风的特点。
23.(2019七下·德州期中)两极地区一直以来是人迹罕至且神秘的地区,是科学研究和考察的天然场所,是资源丰富的宝库,读两极地区图(如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A,B两点为北极点的是 ,图中①点的地理坐标 。
(2)左图中代表亚洲的字母是_____。
A.A B.C C.D D.E
(3)在南极地区有我国三个科学考察站,分别是长城站、中山站和昆仑站。据图判断,纬度最高的是 站,长城站 (有/无)极昼极夜现象。
(4)我国南极考察队在下列_____时间段去南极考察最适合。
A.春节前后 B.五一前后 C.暑假期间 D.国庆节前后
(5)在南极科学考察时,队员们随处可见的动物有 ,发现本区的气候特点有 。
(6)有关两极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_____
A.大规模开发南极矿产 B.作为科研基地和平使用
C.科考时把垃圾埋在雪地下 D.淡水资源缺乏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极地地区的科学考察与环境保护
【解析】【分析】南极地区以陆地为主,北极地区以海洋为主;酷寒、干燥、烈风是南极地区的地理特征;企鹅是南极地区的代表动物;南极地区适宜在11月至次年的2月考察,故ACD错误,B正确。故答案为:B。
【点评】 北极地区是一片浮冰覆盖的海洋——北冰洋(占总面积的60%),其周围是亚洲、欧洲和北美洲北部的永久冻土区。南极大陆孤独地位于地球的最南端,95%以上的面积为厚度极高的冰雪所覆盖,素有“白色大陆”之称。气候特点是酷寒、干燥和烈风,植物难以生长,偶能见到一些苔藓、地衣等植物。海岸和岛屿附近有鸟类和海兽,鸟类以企鹅为多。
2.【答案】A
【知识点】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
【解析】【分析】北极地区的代表动物是北极熊,南极地区的代表动物是企鹅。故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北极地区指北极圈的区域,包括北冰洋、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北部及周围的岛屿。
3.【答案】B
【知识点】极地地区的科学考察与环境保护
【解析】【分析】在科学考察站旗杆上留“到此一游”会破坏公共设施,故A错误。将生活垃圾装袋带回来有利于保护南极地区的环境,故B正确。在海豹栖息地,将幼崽带回家,不利于保护动物,故C错误。在食物不够的情况下,大量捕食企鹅,会破坏南极地区的生态平衡,故D错误。故答案为:B。
【点评】南北极地区是科学研究和实验的圣地,是与全球环境变化、经济可持续发展、人类的生存和命运休戚相关的最后疆土。随着人类对两极地区的影响日益广泛,那里原有的安宁环境被无情地破坏了,为了保护最后一块土地不被污染,各国考察船都要把生活垃圾转运回国。
4.【答案】D
【知识点】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
【解析】【分析】南极地区由于气候严寒,动植物稀少,因此自然环境较为原始,故A正确。南极覆盖着厚厚的冰山,是世界最大的固体淡水资源库,故B正确。南极地区有丰富的矿产资源,被称为南极铁山,故C正确。南极气候恶劣,动植物种类少,故D错误。故答案为:D。
【点评】 南极大陆孤独地位于地球的最南端,95%以上的面积为厚度极高的冰雪所覆盖,素有“白色大陆”之称,它至今仍然没有常住居民。南极地区气候特点是酷寒、干燥和烈风。气候严寒的南极洲,植物难以生长,偶能见到一些苔藓、地衣等植物。海岸和岛屿附近有鸟类和海兽,鸟类以企鹅居多。
5.【答案】D
【知识点】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
【解析】【分析】南极地区位于南极点附近,是纬度最高的地区,纬度越高,气温越低。纬度越高的地区,离太阳直射点就越远,太阳高度角就越低,获得的太阳辐射量就很少,导致气温很低。再加上地形以高原为主,使南极洲气候酷寒。根据题意选D。故答案为:D。
【点评】 南极大陆孤独地位于地球的最南端,95%以上的面积为厚度极高的冰雪所覆盖,素有“白色大陆”之称,它至今仍然没有常住居民。南极地区气候特点是酷寒、干燥和烈风。气候严寒的南极洲,植物难以生长,偶能见到一些苔藓、地衣等植物。
6.【答案】B
【知识点】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
【解析】【分析】南极大陆大部分覆盖着很厚的冰层,平均厚度2000多米,素有“冰雪高原”之称,故A不符合题意。南极地区被称为地球上的“风库”,年平均风速为17-18米每/秒,最大风速可达100米每/秒,故B符合题意。南极地区还被称为地球上的“白色荒漠”,年平均降水量为55毫米,降水量最少的地方不足5毫米,故C不符合题意。南极地区是自然资源的“大仓库”,地下埋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地上储藏着大量的固体淡水资源,海域及沿岸栖息教无数的海洋生物,故D不合题意。故答案为:B。
【点评】南极大陆孤独地位于地球的最南端,95%以上的面积为厚度极高的冰雪所覆盖,素有“白色大陆”之称,它至今仍然没有常住居民。南极地区气候特点是酷寒、干燥和烈风。气候严寒的南极洲,植物难以生长,偶能见到一些苔藓、地衣等植物。海岸和岛屿附近有鸟类和海兽,鸟类以企鹅为多。
7.【答案】(1)D
(2)C
【知识点】极地地区的位置、方向判断;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
【解析】【分析】(1)由图可知,恩克斯堡岛纬度高,气温低,冰川广布。故答案为:D。(2)五星红旗常年飘扬的方向与风向相反,恩克斯堡岛常年盛行东南风,故红旗常年飘扬的主要方向是西北方向。故答案为:C。
【点评】(1)南极大陆孤独地位于地球的最南端,95%以上的面积为厚度极高的冰雪所覆盖,素有“白色大陆”之称,它至今仍然没有常住居民。南极地区气候特点是酷寒、干燥和烈风。气候严寒的南极洲,植物难以生长,偶能见到一些苔藓、地衣等植物。
(2)极地东风带是分布在地球南北两极高纬度地区的盛行风带,北半球的极地东风带盛行东北风,南半球极地东风带盛行东南风。南极因为常年受极地高压的影响,近地面地区气压高,风是由高气压处吹向低气压处,且受极地东风的影响很大,多产生大风。
8.【答案】A
【知识点】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
【解析】【分析】南极地区是世界上纬度最高的大陆,也是唯一没有常住居民的大陆,虽然与北极地区一样都是高纬度,但由于南极地区以陆地为主,海拔比北极地区更高、气温更低、气压更高、风力比北极地区更大,所以比起北极地区来说更为干燥,有“白色沙漠”、“风库”称号,故答案为:A。
【点评】南极大陆孤独地位于地球的最南端,95%以上的面积为厚度极高的冰雪所覆盖,素有“白色大陆”之称,气候特点是酷寒、干燥和烈风。由于位于地球最南端,所接受的太阳辐射最少,且地表冰雪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又减少大部分。南极附近有终年的寒流降温减湿,使南极更加寒冷。常年受极地高压控制,气流下沉,不易形成降水。受极地东风的影响很大,多产生大风。
9.【答案】(1)B
(2)C
【知识点】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极地地区的科学考察与环境保护
【解析】【分析】(1)南极地区包括南极大陆及其沿海岛屿和陆缘冰,还包括南太平洋、南印度洋、南大西洋的一部分。南极大陆孤独地位于地球的最南端,南极大陆95%以上的面积为厚度极高的冰雪所覆盖,素有“冰雪高原”之称。它至今仍然没有常住居民。南极地区气候特点是酷寒、大风和干燥。“南极小主人”是指企鹅。近些年来,科考队员到达南极地区时,可能看到的是企鹅在游泳;“南极小主人”的栖息地正在减少,这是由于全球气候变暖造成的,12月南极地区有极昼现象,因纽特人主要生活在北冰洋沿岸,北极熊是北极地区的代表动物,B对,ACD错。故答案为:B。(2)极地地区的环境保护越来越受到全世界的重视,极地地区的和平开发备受世界关注。极地地区是研究地球环境的“天然实验室”。20世纪50年代以来,各国掀起了极地科学考察的热潮。保护与和平利用地球上最后一片净土﹣南极洲,因此各国应当加强合作,履行《南极条约》,保护极地生态环境;选项ABD都是错误的做法,选项C正确。故答案为:C。
【点评】(1)南极被人们称为第七大陆,是地球上最后一个被发现,唯一没有人员定居的大陆。南极大陆的总面积为1390万平方千米,相当于中国和印巴次大陆面积的总和,居世界各洲第五位。整个南极大陆被一个巨大的冰盖所覆盖,平均海拔为2350米,是世界上最高的大陆。南极洲蕴藏的矿物有220余种。
(2)随全球变暖,南极的冰雪消失,冰川融化速度加快,增加南极陆地的同时,势必将带来全球海平面上升等恶果,沿海地区将有更多土地被海浪吞噬,同时南极环境的改变将反作用于地球气候,使得全球气候变得更加异常,天气更加极端化。南北极地区是科学研究和实验的圣地,是与全球环境变化、经济可持续发展、人类的生存和命运休戚相关的最后疆土。
10.【答案】(1)D
(2)A
【知识点】极地地区的科学考察与环境保护
【解析】【分析】(1)解:南北半球季节相反,南极洲的暖季是每年的11月至次年的3月,该季节南极有极昼现象,正处“暖季”,白昼时间长,利于考察,选项①④符合题意;②③不属于南极的地理特征。
故答案为:D。(2)解:从图中看出,南极科考站中,长城站位于南极圈以北,无极昼、极夜现象。
故答案为:A。
【点评】(1)我国去南极进行科学考察的时间,最好为南半球的夏季,我国的冬季。11月至次年3月,此时太阳直射南半球,南半球昼大于夜并且在南回归线以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有利于考察。这个时候也是南半球的夏季,气温相对于冬季较高,此时也是南极科考队最繁忙的时期。
(2)中国南极科考站是提供中国科学家及科研团体或组织对南极开展多项学科考察研究、多项重大科学研究的科学实验基地,其最早科考站长城站于1985年2月20日建设完工。目前我国南极科考站包括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和新建的泰山站。2018年2月7日,中国第五个南极科考站——罗斯海新站正式选址奠基,预计2022年建成。纬度最高的科考站是昆仑站,最早建成的是长城站。
11.【答案】(1)A
(2)C
【知识点】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极地地区的科学考察与环境保护
【解析】【分析】(1)南极旅游的最佳时间是11月-次年2月,因为此时是南极地区的暖季,而且有极昼现象,便于进行科学考察。故A符合题意。
(2) A. 南极尽管有极昼现象,但由于纬度高,气温低,仍需要携带保暖衣物,A不符合题意;
B.南极野生动物丰富,也不缺乏食物,所以不需要携带食物投喂企鹅.,B不符合题意;
C. 南极多狂风,因此建议携带防风大衣,C符合题意;
D. 南极降水稀少,不需要携带雨伞和雨衣,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1)A;(2)C。
【点评】(1)由于地球不停地绕着太阳公转,各地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不断发生变化。以北半球为例,每年春分日(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夏至日(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极圈以内是极昼,南极圈以内是极夜,白昼由北向南逐渐变短;秋分日(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极圈以内是极夜,南极圈以内是极昼,白昼由南向北逐渐变短。而赤道则是全年昼夜平分。
(2)南极地区处于地球的最南端,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形成了独特的气候环境:①南极洲的气候通常较同纬度的北极区更冷,是世界最冷的地区;②南极大陆是地球上最干燥的大陆,有“白色沙漠”之称,年平均降水量仅有30~50毫米,越往大陆内部,降水量越少,南极点附近只有3毫米;③南极常年刮大风,最大风速每秒可达百米左右,比每秒33米的12级大风还高出近3倍;由此可见南极地区的气候特点是:酷寒、烈风、干旱。
12.【答案】D
【知识点】大洲分界线;撒哈拉以南非洲人口、粮食与环境;澳大利亚的农牧业和工矿业;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
【解析】【分析】读图可知,a是澳大利亚,主要出口的农产品是羊毛和小麦,矿产品是铁矿,故A错误。b是非洲,面临着人口、粮食、环境问题,故B错误。c是南极洲,大部位于南寒带,是世界最大固体淡水分布区,故C错误。d是德雷克海峡,沟通太平洋和大西洋,故D正确。故答案为:D。
【点评】(1)地球上的陆地被海洋分割成六个大块和许多小块,面积较大的陆地叫大陆,面积较小的陆地叫岛屿,大陆和它附近的岛屿合称大洲。全世界共有七大洲,按面积由大到小排列分别为: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和大洋洲。(2)地球上广阔的海洋连为一体,习惯上人们把大洋分为四大部分,分别为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和北冰洋。
13.【答案】(1)A
(2)B
【知识点】昼夜长短的变化;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
【解析】【分析】(1)地球上各地根据获得太阳光热的多少,将地球划分为五个热量带,其中南北极圈内有极昼极夜现象,是地球上最寒冷的地区,图中四个地方中,只有甲处位于北极圈,有极昼极夜现象,故答案为:A。(2)西北航线之所以还未开通,最可能是由于该航线经过北冰洋,由于纬度高、气温低,海洋的结冰期长,不利于通航,故答案为:B。
【点评】(1)根据地球上各地获得太阳光热的多少,人们将地球上分为五带,其中终年炎热,也就是获得太阳光热最多的地区是热带地区,即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有太阳直射现象;获得太阳光热少,终年寒冷的地区为寒带,即南北极圈至极点之间的地区,有极昼极夜现象;介于二者之间的地区为温带,有明显的四季变化。
(2)北极航道是指穿过北冰洋,连接大西洋和太平洋的海上航道。截至到2012年,北极有两条航道,分别是大部分航段位于俄罗斯北部沿海的“东北航道”,以及大部分航段位于加拿大北极群岛水域的“西北航道”。随着北极航道的开通逐渐从梦想变成现实,越来越多的国家及公司开始着眼于这条航道的商业价值。
14.【答案】(1)D
(2)A
(3)B
【知识点】七大洲;四大洋;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极地地区的科学考察与环境保护
【解析】【分析】(1)开普敦是南非的首都,位于非洲的南端,读图可知,④位于非洲的南端。故答案为:D。(2)读图,根据大洋的分布可知,①地东部出发,沿图中箭头方向航行至中山站,先后经过的大洋为大西洋、印度洋。故答案为:A。(3)南北半球季节相反,考察时间可能为11月至次年2月,此时是南极的暖季,有极昼现象,故A正确;南极地区的气候特征是严寒、干燥、烈风,所以考察期间遭遇了恶劣天气烈风、暴雨,B不正确;企鹅是南极的特有的鸟类,所以在大陆上看见成群的企鹅,C正确;由于气候恶劣,该大陆至今无人定居,故D正确。根据题意选B。
【点评】(1)非洲位于亚洲西南,东濒印度洋,西临大西洋,北隔地中海与欧洲相望,东北角习惯上以苏伊士运河为非洲和亚洲的分界。大陆东至哈丰角,南至厄加勒斯角,西至佛得角,北部至吉兰角。面积约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20.2%,次于亚洲,为世界第二大洲。
(2)世界大洋水体相互连通,共有四大洋,按面积由大到小依次为: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太平洋是最大的大洋,位于亚洲、大洋洲、南极洲和南北美洲之间。大西洋是第二大洋,位于欧洲、非洲与南、北美洲和南极洲之间。印度洋是第三大洋,位于亚洲、大洋洲、非洲和南极洲之间。北冰洋是最小的大洋,大致以北极圈为中心,被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环抱着。
(3)南极大陆孤独地位于地球的最南端,95%以上的面积为厚度极高的冰雪所覆盖,素有“白色大陆”之称,它至今仍然没有常住居民。南极地区气候特点是酷寒、干燥和烈风。气候严寒的南极洲,植物难以生长,偶能见到一些苔藓、地衣等植物。海岸和岛屿附近有鸟类和海兽,鸟类以企鹅居多。
15.【答案】B
【知识点】极地地区的位置、方向判断;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极地地区的科学考察与环境保护
【解析】【分析】由图可以看出,图中的科考站中,长城站位于南极圈以外,不会有极昼极夜现象,故A错误。由经纬线判断方向可知,黄河站是在泰山站的西北方向,故B正确。南极地区气候特征是酷寒、多狂风、干燥,降水量少,有“白色沙漠”称号,故C错误。甲岛上居住的因纽特人是黄色人种,故D错误。故答案为:B。
【点评】南极大陆孤独地位于地球的最南端,95%以上的面积为厚度极高的冰雪所覆盖,素有“白色大陆”之称,它至今仍然没有常住居民。南极地区气候特点是酷寒、干燥和烈风。中国北极黄河站是中国继南极长城站、中山站两站后的第三座极地科考站,中国也成为第8个在挪威的斯匹次卑尔根群岛建立北极科考站的国家。最值得称道的是,北极黄河站拥有全球极地科考中规模最大的空间物理观测点。
16.【答案】(1)A
(2)C
(3)D
(4)A
【知识点】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极地地区的科学考察与环境保护
【解析】【分析】(1)0-30°是低纬,30-60°是中纬,60-90°是高纬,由图可知,我国南极科考站位于60°S以南地区,属于高纬度。故答案为:A。(2)由图可知,南极洲临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量较少。故答案为:C。(3)南极旅游比较理想的时间是12月~次年3月,该时间是南极地区的暖季,气温相对较高,白昼时间长。故答案为:D。(4)由图可以看出,图b拍摄的太阳在地平线以下的时间约为4个小时,其他时间在地平线以上,故答案为:A。
【点评】(1)中国南极科考站是提供中国科学家及科研团体或组织对南极开展多项学科考察研究、多项重大科学研究的科学实验基地,目前我国南极科考站包括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和新建的泰山站。2018年2月7日,中国第五个南极科考站——罗斯海新站正式选址奠基,预计2022年建成。纬度最高的科考站是昆仑站,最早建成的是长城站。
(2)南极地区常年受极地高压控制,气流下沉,不易形成降水(降雪)。极地东风由高纬度吹向低纬度地区,不易形成降水。 南极漂流流经降温减湿,使南极的气候更加干燥。
(3)11月至次年3月,此时太阳直射南半球,南半球昼大于夜并且在南回归线以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有利于进行科学考察。这个时候也是南半球的夏季,气温相对于冬季较高,此时也是南极科考队最繁忙的时期,也是人们去南极旅游的最佳时期。
17.【答案】(1)A
(2)C
(3)C
【知识点】七大洲;四大洋;板块构造学说;极地地区的科学考察与环境保护
【解析】【分析】(1)由图可知,①代表的大洲是非洲,故A正确。②代表的大洋是位于亚洲东部的太平洋,故B错误。③代表的海峡为白令海峡,故C错误。全球的陆地面积小于海洋面积,故D错误。故答案为:D。(2)由图可知,图中黑粗线范围是包括了阿拉伯半岛、印度半岛和印度洋在内的印度洋板块,在板块的边缘较活跃,内部则比较稳定;位置并不是永远不动,也是会发生变化的,故答案为:C。(3)④地是气侯特点为终年寒冷的北极地区,故A错误。游人在④地能看到北极熊,成群的企鹅只有在南极地区能看到,故B错误。⑤表示的南极地区科考最佳时期为北半球冬季,此季节进南极的暖季,故C正确。全球变暖对南极地区影响很大,会导致其冰川融化,全球海平面上升,故D错误。故答案为:C。
【点评】(1)世界大洋水体相互连通,共有四大洋,按面积由大到小依次为: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太平洋是世界上最大的大洋,位于亚洲、大洋洲、南极洲和南北美洲之间。大西洋是第二大洋,位于欧洲、非洲与南、北美洲和南极洲之间。印度洋是第三大洋,位于亚洲、大洋洲、非洲和南极洲之间。北冰洋是最小的大洋,大致以北极圈为中心,被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环抱着。
(2)全球的岩石圈分为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共六大板块。这些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之上,处于不断运动之中。一般说来,板块内部的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之间的交界处,是地壳比较活动的地带,地壳不稳定。
(3)我国去南极进行科学考察的时间,最好为南半球的夏季,我国的冬季。11月至次年3月,此时太阳直射南半球,南半球昼大于夜并且在南回归线以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有利于进行科学考察。这个时候也是南半球的夏季,气温相对于冬季较高,此时也是南极科考队最繁忙的时期,也是人们去南极旅游的最佳时期。
18.【答案】(1)C
(2)C
【知识点】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极地地区的科学考察与环境保护
【解析】【分析】(1)南极地区泛指南极圈以南地区,包括南极大陆及其周围的海洋,A错;北极地区以海洋为主,包括周围的陆地,南极地区以陆地为主,包括周围的海洋,B错;南、北极地区共同的气候特征是酷寒、多狂风、降水少,C对;企鹅是南极地区的代表性动物,海象主要生活在北极地区,D错。
(2)由图可知,黄河站位于我国北极地区,图中甲和丁位于南极地区,距离黄河站很远,AD错;丙处位于0°—30°E,70°N—80°N之间,乙处位于30°W—60°W,70°N—80°N之间,所以距离黄河站最近的是丙,C对,B错。
故答案为:(1)C;(2)C;
【点评】(1)北极地区指的是环绕在地球北极点周围的地区,与南极地区一起构成了地球的寒带。北极地区主要由一个被广大冰原覆盖的大洋即北冰洋和环绕在其周围的一圈冻土地带所组成。出于地理上的原因,通过北极地区是从东西半球到另一半球的最短航线。为此,许多探险家前仆后继,打通了欧亚大陆与北美大陆之间的东北航线和西北航线。为了开展科学考察,我国在北极地区建立了黄河站科学考察站。
(2)考查南极地区的科学考查以及南极地区的自然特征,我国在南极建立了四个科学考察站,分别是昆仑站,长城站,中山站、泰山站,其中长城站在极圈以外没有极昼极夜出现。科学考察最好在12月到第二年的2月你。南极地区纬度高,气候主要是寒带气候,终年寒冷干燥,冰川广布,多大风天。代表性动物是企鹅。南极四周分布着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
19.【答案】A
【知识点】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
【解析】【分析】北极地区的土著居民主要是因纽特人和拉普人;南极地区没有国家和定居人口,故A错误。近年世界各国在南北极地区建立了多个科学考察站,我国在南极建立了长城站、中山站,在北极建立了黄河站,故B正确。极地地区矿产资源丰富,拥有煤、石油、天然气等多种资源,故C正确。南北两极都需要注重环境保护,故D正确。故答案为:A。
【点评】南极地区是地球上最冷的地区,有“冰雪高原”之称,年降水量仅有55毫米,被称为白色荒漠,年平均风速可达17-18米/秒,被称为风库,气候特点是酷寒,干燥,烈风,代表性的动物是企鹅;北极地区不像南极那么寒冷,年降水量一般在100-250毫米左右,年平均风速10米/秒,代表性的动物是北极熊,大部分地区终年冰封。极地地区在科学研究和考察方面有着重要的价值,去南极考察的时间一般在每年的11月至次年3月,而去北极考察的时间一般在每年的6至8月。
20.【答案】(1)A
(2)D
(3)A
【知识点】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极地地区的科学考察与环境保护
【解析】【分析】(1)北极地区纬度高,气温低,有大范围的海冰,海冰的形成受光照、风力和降水条件影响小,故答案为:A。(2)读图可知:1979-2013年间北极地区海冰范围减小,海平面上升,海域面积扩大,适航范围扩大,淡水资源不会增多,对陆地植物影响小,故答案为:D。(3)1979-2013年间北极地区海冰范围减小,说明全球变暖,所以开展极地地区的海冰研究有助于研究全球气候变化,故答案为:A。
【点评】(1)北极地区是一片浮冰覆盖的海洋——北冰洋(占总面积的60%),其周围是亚洲、欧洲和北美洲北部的永久冻土区。其陆地部分分属于俄罗斯,美国,加拿大,丹麦,挪威,冰岛,瑞典和芬兰八个环北极国家。气候寒冷,北极海区最冷月平均气温可达-40~-20℃,暖季也多在8℃以下。
(2)地球的南北两极,是全球变化的驱动器、全球气候变化的冷源。随全球变暖,极地的冰雪消失,冰川融化速度加快,增加极地陆地的同时,势必将带来全球海平面上升等恶果,沿海地区将有更多土地被海浪吞噬,同时极地环境的改变将反作用于地球气候,使得全球气候变得更加异常,天气更加极端化。
21.【答案】(1)顺时针;东南
(2)长城站
(3)120°W、66.5°S
(4)北;昼变长、夜变短
(5)烈风
(6)B
【知识点】昼夜长短的变化;极地地区的位置、方向判断;极地地区的科学考察与环境保护
【解析】【分析】(1)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在南极上空看是按顺时针方向运动;从经纬网可以看出,泰山站是位于长城站的东南方向。(2)我国在南极的各大科考站中,没有极昼极夜现象的是长城站,位于南温带。(3)由图甲可知,A点的经度位于西经,纬度位于南纬,是120°W、66.5°S。(4)图乙中,从春分到夏至,太阳直射在北半球,太阳直射点是向北移动,位于北温带的西宁昼变长、夜变短。(5)极地固定翼飞机“雪鹰号”在南极科考中功不可没,这是因为它可以克服南极地区烈风的恶劣天气。(6)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能为共享单车、出租车、公交车等进行定位和导航;有利于开展应急救援和能为构建智能交通运输系统服务;不能用于洪水监测、地震预报、环境监测,故答案为:B。
【点评】南极洲,围绕南极的大陆,位于地球南端,四周被太平洋、印度洋和大西洋所包围,边缘有别林斯高晋海、罗斯海、阿蒙森海和威德尔海等;南极洲由大陆、陆缘冰、岛屿组成,全境为平均海拔2350米的大高原,是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的洲。
22.【答案】(1)欧
(2)D
(3)C
(4)酷寒;降水稀少
【知识点】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极地地区的科学考察与环境保护
【解析】【分析】解:(1)北极航线是指穿过北冰洋、连接大西洋和太平洋的海上航线,连通亚欧及北美。狭义的北极航线分为西北航线和东北航线两部分,由图可知,图中①处沿东北航线航行,终点为欧洲。
(2)夏季在两条航线上航行时,北半球昼长夜短,可以看到漂浮的冰山和因纽特人在捕鱼;
(3)北极地区就是指北极圈以北的区域,包括北冰洋、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北部及一些岛屿,以海洋为主;由于北极地区,气候寒冷,因而不适宜人类居住,暖季时,可以发展旅游业;2004年中国在挪威的斯瓦尔巴群岛上建立了第一个北极科考站---黄河站,也我国唯一在北极地区建立的科考站;
(4)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地处高纬度,太阳辐射少,酷寒,多狂风,降水稀少。夏季出现极昼时,太阳总在地平线上,但太阳高度小,阳光娇弱无力,根本无法驱散冰原上的寒气。
【点评】北极地区指的是环绕在地球北极点周围的地区,与南极地区一起构成了地球的寒带。北极地区主要由一个被广大冰原覆盖的大洋即北冰洋和环绕在其周围的一圈冻土地带所组成。出于地理上的原因,通过北极地区是从东西半球到另一半球的最短航线。为此,许多探险家前仆后继,打通了欧亚大陆与北美大陆之间的东北航线和西北航线。为了开展科学考察,我国在北极地区建立了黄河站科学考察站。
23.【答案】(1)A;135°W、66. 5°N
(2)B
(3)昆仑;无
(4)A
(5)企鹅;酷寒、烈风、干燥
(6)B
【知识点】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极地地区的科学考察与环境保护
【解析】【分析】解:(1)从图中可知,A、B 两点为北极点的是A,北极以海洋为主。①在北极圈上,位于西经度,①点的地理坐标66. 5°N,135°W。
(2)从图中可知,A是北冰洋, C是亚洲,D是北美洲,E是欧洲,代表亚洲的字母是C。
(3)从图中可知,据图判断,纬度最高的是昆仑站;长城站位于南温带,无极昼极夜现象。
(4)我国春节前后时,南半球是夏季,南极有极昼现象。故A符合题意。
(5)在南极科学考察时,队员们随处可见的动物有企鹅,“企鹅”是南极的主人。本区的纬度高,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洲,被称为“冰雪大陆”,气候特点有酷寒、烈风、干燥。
(6)两极地区位于作为科研基地和平使用。保护南极的环境,不能开发南极矿产,科考时把垃圾带走;南极有世界上最丰富的固体淡水。故B符合题意。
【点评】(1)北极地区指的是环绕在地球北极点周围的地区,与南极地区一起构成了地球的寒带。北极地区主要由一个被广大冰原覆盖的大洋即北冰洋和环绕在其周围的一圈冻土地带所组成。出于地理上的原因,通过北极地区是从东西半球到另一半球的最短航线。为此,许多探险家前仆后继,打通了欧亚大陆与北美大陆之间的东北航线和西北航线。为了开展科学考察,我国在北极地区建立了黄河站科学考察站。
(2)考查南极地区的科学考查以及南极地区的自然特征,我国在南极建立了四个科学考察站,分别是昆仑站,长城站,中山站、泰山站,其中长城站在极圈以外没有极昼极夜出现。科学考察最好在12月到第二年的2月你。南极地区纬度高,气候主要是寒带气候,终年寒冷干燥,冰川广布,多大风天。代表性动物是企鹅。
1 / 1备考2021年中考地理真题训练13 极地地区
一、单选题
1.(2020·永州)有关南、北极地区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北极地区以陆地为主
B.南极地区酷寒,多狂风,降水稀少
C.北极地区的代表动物是企鹅
D.去南极地区进行科学考察,应该选择在8月份
【答案】B
【知识点】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极地地区的科学考察与环境保护
【解析】【分析】南极地区以陆地为主,北极地区以海洋为主;酷寒、干燥、烈风是南极地区的地理特征;企鹅是南极地区的代表动物;南极地区适宜在11月至次年的2月考察,故ACD错误,B正确。故答案为:B。
【点评】 北极地区是一片浮冰覆盖的海洋——北冰洋(占总面积的60%),其周围是亚洲、欧洲和北美洲北部的永久冻土区。南极大陆孤独地位于地球的最南端,95%以上的面积为厚度极高的冰雪所覆盖,素有“白色大陆”之称。气候特点是酷寒、干燥和烈风,植物难以生长,偶能见到一些苔藓、地衣等植物。海岸和岛屿附近有鸟类和海兽,鸟类以企鹅为多。
2.(2020·齐齐哈尔)北极地区的代表动物是( )
A.北极熊 B.企鹅 C.磷虾 D.鲸
【答案】A
【知识点】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
【解析】【分析】北极地区的代表动物是北极熊,南极地区的代表动物是企鹅。故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北极地区指北极圈的区域,包括北冰洋、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北部及周围的岛屿。
3.(2020·新疆)去南极旅游,下列行为正确的是( )
A.在科学考察站旗杆上留“到此一游”
B.将生活垃圾装袋带回来
C.在海豹栖息地,将幼崽带回家
D.在食物不够的情况下,可以大量捕食企鹅
【答案】B
【知识点】极地地区的科学考察与环境保护
【解析】【分析】在科学考察站旗杆上留“到此一游”会破坏公共设施,故A错误。将生活垃圾装袋带回来有利于保护南极地区的环境,故B正确。在海豹栖息地,将幼崽带回家,不利于保护动物,故C错误。在食物不够的情况下,大量捕食企鹅,会破坏南极地区的生态平衡,故D错误。故答案为:B。
【点评】南北极地区是科学研究和实验的圣地,是与全球环境变化、经济可持续发展、人类的生存和命运休戚相关的最后疆土。随着人类对两极地区的影响日益广泛,那里原有的安宁环境被无情地破坏了,为了保护最后一块土地不被污染,各国考察船都要把生活垃圾转运回国。
4.(2020·牡丹江)下列对南极地区自然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自然环境原始 B.固体淡水资源丰富
C.矿产资源丰富 D.陆地生物种类众多
【答案】D
【知识点】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
【解析】【分析】南极地区由于气候严寒,动植物稀少,因此自然环境较为原始,故A正确。南极覆盖着厚厚的冰山,是世界最大的固体淡水资源库,故B正确。南极地区有丰富的矿产资源,被称为南极铁山,故C正确。南极气候恶劣,动植物种类少,故D错误。故答案为:D。
【点评】 南极大陆孤独地位于地球的最南端,95%以上的面积为厚度极高的冰雪所覆盖,素有“白色大陆”之称,它至今仍然没有常住居民。南极地区气候特点是酷寒、干燥和烈风。气候严寒的南极洲,植物难以生长,偶能见到一些苔藓、地衣等植物。海岸和岛屿附近有鸟类和海兽,鸟类以企鹅居多。
5.(2020·日照)造成南极洲气候酷寒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地表有巨厚的冰层 B.降水稀少而风力极大
C.地形以高原为主 D.地处高纬,得到的太阳光热少
【答案】D
【知识点】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
【解析】【分析】南极地区位于南极点附近,是纬度最高的地区,纬度越高,气温越低。纬度越高的地区,离太阳直射点就越远,太阳高度角就越低,获得的太阳辐射量就很少,导致气温很低。再加上地形以高原为主,使南极洲气候酷寒。根据题意选D。故答案为:D。
【点评】 南极大陆孤独地位于地球的最南端,95%以上的面积为厚度极高的冰雪所覆盖,素有“白色大陆”之称,它至今仍然没有常住居民。南极地区气候特点是酷寒、干燥和烈风。气候严寒的南极洲,植物难以生长,偶能见到一些苔藓、地衣等植物。
6.(2020·沈阳)南极洲是世界上风力最大和风暴最多的地方,每年均有2/3的时间刮大风,法国南极观察站曾经记录过92.5米/秒的世界最高风速(12级台风的风速为33米/秒)。上述材料中体现南极地区的自然特征是( )
A.“冰雪高原” B.“风库”
C.“白色荒漠” D.自然资源的“大仓库”
【答案】B
【知识点】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
【解析】【分析】南极大陆大部分覆盖着很厚的冰层,平均厚度2000多米,素有“冰雪高原”之称,故A不符合题意。南极地区被称为地球上的“风库”,年平均风速为17-18米每/秒,最大风速可达100米每/秒,故B符合题意。南极地区还被称为地球上的“白色荒漠”,年平均降水量为55毫米,降水量最少的地方不足5毫米,故C不符合题意。南极地区是自然资源的“大仓库”,地下埋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地上储藏着大量的固体淡水资源,海域及沿岸栖息教无数的海洋生物,故D不合题意。故答案为:B。
【点评】南极大陆孤独地位于地球的最南端,95%以上的面积为厚度极高的冰雪所覆盖,素有“白色大陆”之称,它至今仍然没有常住居民。南极地区气候特点是酷寒、干燥和烈风。气候严寒的南极洲,植物难以生长,偶能见到一些苔藓、地衣等植物。海岸和岛屿附近有鸟类和海兽,鸟类以企鹅为多。
7.(2020·自贡)恩克斯堡岛(见图)是考察南极冰盖雪被、陆缘冰及海冰的理想之地。2018年2月7日,五星红旗在恩克斯堡岛上徐徐升起,我国第五个南极科学考察站选址奠基仪式正式举行。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根据图文信息推测,该大陆上( )
A.沙漠广布 B.森林广布 C.沼泽广布 D.冰川广布
(2)恩克斯堡岛常年盛行东南风,五星红旗在岛上迎风飘扬。推测红旗常年飘扬的主要方向是( )
A.东南方向 B.西南方向 C.西北方向 D.东北方向
【答案】(1)D
(2)C
【知识点】极地地区的位置、方向判断;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
【解析】【分析】(1)由图可知,恩克斯堡岛纬度高,气温低,冰川广布。故答案为:D。(2)五星红旗常年飘扬的方向与风向相反,恩克斯堡岛常年盛行东南风,故红旗常年飘扬的主要方向是西北方向。故答案为:C。
【点评】(1)南极大陆孤独地位于地球的最南端,95%以上的面积为厚度极高的冰雪所覆盖,素有“白色大陆”之称,它至今仍然没有常住居民。南极地区气候特点是酷寒、干燥和烈风。气候严寒的南极洲,植物难以生长,偶能见到一些苔藓、地衣等植物。
(2)极地东风带是分布在地球南北两极高纬度地区的盛行风带,北半球的极地东风带盛行东北风,南半球极地东风带盛行东南风。南极因为常年受极地高压的影响,近地面地区气压高,风是由高气压处吹向低气压处,且受极地东风的影响很大,多产生大风。
8.(2020·昆明)南极比北极干燥的原因是( )
①南极比北极纬度高 ②南极以陆地为主
③南极比北极风力强 ④南极比北极海拔低
A.②③ B.②④ C.①③ D.①④
【答案】A
【知识点】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
【解析】【分析】南极地区是世界上纬度最高的大陆,也是唯一没有常住居民的大陆,虽然与北极地区一样都是高纬度,但由于南极地区以陆地为主,海拔比北极地区更高、气温更低、气压更高、风力比北极地区更大,所以比起北极地区来说更为干燥,有“白色沙漠”、“风库”称号,故答案为:A。
【点评】南极大陆孤独地位于地球的最南端,95%以上的面积为厚度极高的冰雪所覆盖,素有“白色大陆”之称,气候特点是酷寒、干燥和烈风。由于位于地球最南端,所接受的太阳辐射最少,且地表冰雪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又减少大部分。南极附近有终年的寒流降温减湿,使南极更加寒冷。常年受极地高压控制,气流下沉,不易形成降水。受极地东风的影响很大,多产生大风。
9.(2020·云南) 2019年12月3日,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雪龙2号”科考船,到达南极地区进行科考。完成下面小题。
(1)科考队员到达南极地区时,可能看到的是( )
A.极夜现象 B.企鹅在游泳
C.因纽特人在捕鱼 D.北极熊在散步
(2)下列行为利于极地保护的是( )
A.大规模开采两极地区矿产资源
B.大量捕杀极地海洋生物用于科研
C.进行国际合作,保护极地生态环境
D.科考为大量移民到两极地区做准备
【答案】(1)B
(2)C
【知识点】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极地地区的科学考察与环境保护
【解析】【分析】(1)南极地区包括南极大陆及其沿海岛屿和陆缘冰,还包括南太平洋、南印度洋、南大西洋的一部分。南极大陆孤独地位于地球的最南端,南极大陆95%以上的面积为厚度极高的冰雪所覆盖,素有“冰雪高原”之称。它至今仍然没有常住居民。南极地区气候特点是酷寒、大风和干燥。“南极小主人”是指企鹅。近些年来,科考队员到达南极地区时,可能看到的是企鹅在游泳;“南极小主人”的栖息地正在减少,这是由于全球气候变暖造成的,12月南极地区有极昼现象,因纽特人主要生活在北冰洋沿岸,北极熊是北极地区的代表动物,B对,ACD错。故答案为:B。(2)极地地区的环境保护越来越受到全世界的重视,极地地区的和平开发备受世界关注。极地地区是研究地球环境的“天然实验室”。20世纪50年代以来,各国掀起了极地科学考察的热潮。保护与和平利用地球上最后一片净土﹣南极洲,因此各国应当加强合作,履行《南极条约》,保护极地生态环境;选项ABD都是错误的做法,选项C正确。故答案为:C。
【点评】(1)南极被人们称为第七大陆,是地球上最后一个被发现,唯一没有人员定居的大陆。南极大陆的总面积为1390万平方千米,相当于中国和印巴次大陆面积的总和,居世界各洲第五位。整个南极大陆被一个巨大的冰盖所覆盖,平均海拔为2350米,是世界上最高的大陆。南极洲蕴藏的矿物有220余种。
(2)随全球变暖,南极的冰雪消失,冰川融化速度加快,增加南极陆地的同时,势必将带来全球海平面上升等恶果,沿海地区将有更多土地被海浪吞噬,同时南极环境的改变将反作用于地球气候,使得全球气候变得更加异常,天气更加极端化。南北极地区是科学研究和实验的圣地,是与全球环境变化、经济可持续发展、人类的生存和命运休戚相关的最后疆土。
10.(2020·怀化)
2019年11月22日,搭载着第36次南极考察队225名队员的“雪龙”号和“雪龙2”号双双抵达中山站,开始进行大规模海陆空卸货作业,首次开启“双龙探极”任务。如图为南极地区简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每年11月至次年3月份是南极科考的最佳时间,原因是此时南极( )
①有极昼现象,白昼时间长利于考察
②动物冬眠,对人类威胁小
③降水较多,可用水源充足
④正处“暖季”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图中科考站无极昼极夜现象的是( )
A.长城站 B.中山站 C.昆仑站 D.泰山站
【答案】(1)D
(2)A
【知识点】极地地区的科学考察与环境保护
【解析】【分析】(1)解:南北半球季节相反,南极洲的暖季是每年的11月至次年的3月,该季节南极有极昼现象,正处“暖季”,白昼时间长,利于考察,选项①④符合题意;②③不属于南极的地理特征。
故答案为:D。(2)解:从图中看出,南极科考站中,长城站位于南极圈以北,无极昼、极夜现象。
故答案为:A。
【点评】(1)我国去南极进行科学考察的时间,最好为南半球的夏季,我国的冬季。11月至次年3月,此时太阳直射南半球,南半球昼大于夜并且在南回归线以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有利于考察。这个时候也是南半球的夏季,气温相对于冬季较高,此时也是南极科考队最繁忙的时期。
(2)中国南极科考站是提供中国科学家及科研团体或组织对南极开展多项学科考察研究、多项重大科学研究的科学实验基地,其最早科考站长城站于1985年2月20日建设完工。目前我国南极科考站包括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和新建的泰山站。2018年2月7日,中国第五个南极科考站——罗斯海新站正式选址奠基,预计2022年建成。纬度最高的科考站是昆仑站,最早建成的是长城站。
11.(2020·深圳)近年来,南极旅游不断升温。据统计,2018年中国赴南极旅游人数达8149人次。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南极旅游的最佳时间是( )
A.11月至次年2月 B.3月至5月
C.6月至8月 D.8月至10月
(2)对于登陆南极游玩,下列建议合理的是( )
A.南极有极昼现象,气温高,不需要携带保暖衣物
B.南极野生动物缺乏食物,建议携带食物投喂企鹅
C.南极多狂风,建议携带防风大衣
D.南极多暴雨,建议携带雨伞和雨衣
【答案】(1)A
(2)C
【知识点】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极地地区的科学考察与环境保护
【解析】【分析】(1)南极旅游的最佳时间是11月-次年2月,因为此时是南极地区的暖季,而且有极昼现象,便于进行科学考察。故A符合题意。
(2) A. 南极尽管有极昼现象,但由于纬度高,气温低,仍需要携带保暖衣物,A不符合题意;
B.南极野生动物丰富,也不缺乏食物,所以不需要携带食物投喂企鹅.,B不符合题意;
C. 南极多狂风,因此建议携带防风大衣,C符合题意;
D. 南极降水稀少,不需要携带雨伞和雨衣,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1)A;(2)C。
【点评】(1)由于地球不停地绕着太阳公转,各地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不断发生变化。以北半球为例,每年春分日(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夏至日(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极圈以内是极昼,南极圈以内是极夜,白昼由北向南逐渐变短;秋分日(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极圈以内是极夜,南极圈以内是极昼,白昼由南向北逐渐变短。而赤道则是全年昼夜平分。
(2)南极地区处于地球的最南端,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形成了独特的气候环境:①南极洲的气候通常较同纬度的北极区更冷,是世界最冷的地区;②南极大陆是地球上最干燥的大陆,有“白色沙漠”之称,年平均降水量仅有30~50毫米,越往大陆内部,降水量越少,南极点附近只有3毫米;③南极常年刮大风,最大风速每秒可达百米左右,比每秒33米的12级大风还高出近3倍;由此可见南极地区的气候特点是:酷寒、烈风、干旱。
12.(2020·鄂尔多斯)下图为南半球海陆分布图,下列关于图中信息的判断,正确的是( )
A.a国家主要出口的农产品是羊毛和铁矿
B.b大洲面临着人口、资源、环境问题
C.c大洲全部位于南寒带,是世界最大固体淡水分布区
D.d是德雷克海峡,沟通太平洋和大西洋
【答案】D
【知识点】大洲分界线;撒哈拉以南非洲人口、粮食与环境;澳大利亚的农牧业和工矿业;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
【解析】【分析】读图可知,a是澳大利亚,主要出口的农产品是羊毛和小麦,矿产品是铁矿,故A错误。b是非洲,面临着人口、粮食、环境问题,故B错误。c是南极洲,大部位于南寒带,是世界最大固体淡水分布区,故C错误。d是德雷克海峡,沟通太平洋和大西洋,故D正确。故答案为:D。
【点评】(1)地球上的陆地被海洋分割成六个大块和许多小块,面积较大的陆地叫大陆,面积较小的陆地叫岛屿,大陆和它附近的岛屿合称大洲。全世界共有七大洲,按面积由大到小排列分别为: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和大洋洲。(2)地球上广阔的海洋连为一体,习惯上人们把大洋分为四大部分,分别为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和北冰洋。
13.(2020·株洲)北冰洋西北航线指从北大西洋进入北冰洋,再通过白令海峡进入太平洋的海上航线,因为自然原因目前没有通航但未来有望实现通航。读北极地区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小题。
(1)图中甲、乙、丙、丁四地中有极昼、极夜现象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2)西北航线目前并未通航,最可能的原因是( )
A.该航线比原有的相应航线距离远
B.该航线气温低,海水结冰期长
C.该航线沿岸人口、城市少,需要运输的货物少
D.该海域海洋权益存在争议
【答案】(1)A
(2)B
【知识点】昼夜长短的变化;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
【解析】【分析】(1)地球上各地根据获得太阳光热的多少,将地球划分为五个热量带,其中南北极圈内有极昼极夜现象,是地球上最寒冷的地区,图中四个地方中,只有甲处位于北极圈,有极昼极夜现象,故答案为:A。(2)西北航线之所以还未开通,最可能是由于该航线经过北冰洋,由于纬度高、气温低,海洋的结冰期长,不利于通航,故答案为:B。
【点评】(1)根据地球上各地获得太阳光热的多少,人们将地球上分为五带,其中终年炎热,也就是获得太阳光热最多的地区是热带地区,即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有太阳直射现象;获得太阳光热少,终年寒冷的地区为寒带,即南北极圈至极点之间的地区,有极昼极夜现象;介于二者之间的地区为温带,有明显的四季变化。
(2)北极航道是指穿过北冰洋,连接大西洋和太平洋的海上航道。截至到2012年,北极有两条航道,分别是大部分航段位于俄罗斯北部沿海的“东北航道”,以及大部分航段位于加拿大北极群岛水域的“西北航道”。随着北极航道的开通逐渐从梦想变成现实,越来越多的国家及公司开始着眼于这条航道的商业价值。
14.(2020·常德)阅读南极及周边地区图( 下图 ),图中虚线为某次科学考察路线,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小题。
(1)贝贝在常德某中学偶遇英语外教老师“珍珠”,老师自我介绍来自南非开普敦。请你在图中帮贝贝找到“珍珠”老师祖国所在的位置( )
A.① B.② C.③ D.④
(2)本次科学考察从①地东部出发,沿图中箭头方向航行至中山站,先后经过的大洋为( )
A.大西洋、印度洋 B.印度洋、大西洋
C.印度洋、太平洋 D.太平洋、印度洋
(3)有关此次科学考察的情况,不可信的是( )
A.考察时间可能为11月至次年2月
B.考察期间遭遇了恶劣天气烈风、暴雨
C.在大陆上看见成群的企鹅
D.该大陆至今无人定居
【答案】(1)D
(2)A
(3)B
【知识点】七大洲;四大洋;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极地地区的科学考察与环境保护
【解析】【分析】(1)开普敦是南非的首都,位于非洲的南端,读图可知,④位于非洲的南端。故答案为:D。(2)读图,根据大洋的分布可知,①地东部出发,沿图中箭头方向航行至中山站,先后经过的大洋为大西洋、印度洋。故答案为:A。(3)南北半球季节相反,考察时间可能为11月至次年2月,此时是南极的暖季,有极昼现象,故A正确;南极地区的气候特征是严寒、干燥、烈风,所以考察期间遭遇了恶劣天气烈风、暴雨,B不正确;企鹅是南极的特有的鸟类,所以在大陆上看见成群的企鹅,C正确;由于气候恶劣,该大陆至今无人定居,故D正确。根据题意选B。
【点评】(1)非洲位于亚洲西南,东濒印度洋,西临大西洋,北隔地中海与欧洲相望,东北角习惯上以苏伊士运河为非洲和亚洲的分界。大陆东至哈丰角,南至厄加勒斯角,西至佛得角,北部至吉兰角。面积约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20.2%,次于亚洲,为世界第二大洲。
(2)世界大洋水体相互连通,共有四大洋,按面积由大到小依次为: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太平洋是最大的大洋,位于亚洲、大洋洲、南极洲和南北美洲之间。大西洋是第二大洋,位于欧洲、非洲与南、北美洲和南极洲之间。印度洋是第三大洋,位于亚洲、大洋洲、非洲和南极洲之间。北冰洋是最小的大洋,大致以北极圈为中心,被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环抱着。
(3)南极大陆孤独地位于地球的最南端,95%以上的面积为厚度极高的冰雪所覆盖,素有“白色大陆”之称,它至今仍然没有常住居民。南极地区气候特点是酷寒、干燥和烈风。气候严寒的南极洲,植物难以生长,偶能见到一些苔藓、地衣等植物。海岸和岛屿附近有鸟类和海兽,鸟类以企鹅居多。
15.(2020·德州)读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科学考察站均有极昼极夜现象
B.黄河站在泰山站的西北方向
C.南极地区酷寒,多狂风,降水量大
D.甲岛上居住的因纽特人属白色人种
【答案】B
【知识点】极地地区的位置、方向判断;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极地地区的科学考察与环境保护
【解析】【分析】由图可以看出,图中的科考站中,长城站位于南极圈以外,不会有极昼极夜现象,故A错误。由经纬线判断方向可知,黄河站是在泰山站的西北方向,故B正确。南极地区气候特征是酷寒、多狂风、干燥,降水量少,有“白色沙漠”称号,故C错误。甲岛上居住的因纽特人是黄色人种,故D错误。故答案为:B。
【点评】南极大陆孤独地位于地球的最南端,95%以上的面积为厚度极高的冰雪所覆盖,素有“白色大陆”之称,它至今仍然没有常住居民。南极地区气候特点是酷寒、干燥和烈风。中国北极黄河站是中国继南极长城站、中山站两站后的第三座极地科考站,中国也成为第8个在挪威的斯匹次卑尔根群岛建立北极科考站的国家。最值得称道的是,北极黄河站拥有全球极地科考中规模最大的空间物理观测点。
16.(2020·内江)近年来南极洲成为人们向往的旅游胜地。图a为我国南极科考站和南极洲年降水量分布图,图b为每间隔2小时拍摄中山站一天的太阳运动照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我国南极科考站均位于( )
A.高纬度 B.中纬度 C.低纬度 D.中、低纬度
(2)南极洲年降水量空间分布特点是( )
A.东多西少 B.南多北少
C.沿海多内陆少 D.内陆多沿海少
(3)南极旅游旺季是( )
A.3-5月 B.6-8月 C.9-11月 D.12-次年2月
(4)图b拍摄当天中山站的夜长约( )
A.4小时 B.8小时 C.12小时 D.16小时
【答案】(1)A
(2)C
(3)D
(4)A
【知识点】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极地地区的科学考察与环境保护
【解析】【分析】(1)0-30°是低纬,30-60°是中纬,60-90°是高纬,由图可知,我国南极科考站位于60°S以南地区,属于高纬度。故答案为:A。(2)由图可知,南极洲临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量较少。故答案为:C。(3)南极旅游比较理想的时间是12月~次年3月,该时间是南极地区的暖季,气温相对较高,白昼时间长。故答案为:D。(4)由图可以看出,图b拍摄的太阳在地平线以下的时间约为4个小时,其他时间在地平线以上,故答案为:A。
【点评】(1)中国南极科考站是提供中国科学家及科研团体或组织对南极开展多项学科考察研究、多项重大科学研究的科学实验基地,目前我国南极科考站包括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和新建的泰山站。2018年2月7日,中国第五个南极科考站——罗斯海新站正式选址奠基,预计2022年建成。纬度最高的科考站是昆仑站,最早建成的是长城站。
(2)南极地区常年受极地高压控制,气流下沉,不易形成降水(降雪)。极地东风由高纬度吹向低纬度地区,不易形成降水。 南极漂流流经降温减湿,使南极的气候更加干燥。
(3)11月至次年3月,此时太阳直射南半球,南半球昼大于夜并且在南回归线以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有利于进行科学考察。这个时候也是南半球的夏季,气温相对于冬季较高,此时也是南极科考队最繁忙的时期,也是人们去南极旅游的最佳时期。
17.(2020·陕西)读“沿赤道分割的纬线世界地图”(阴影部分为陆地),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代表的大洲是非洲 B.②代表的大洋是大西洋
C.③代表的海峡为马六甲海峡 D.全球陆地面积大于海洋面积
(2)图中黑粗线划定区域表示某个板块则该板块( )
A.全部都是由海洋组成的 B.是亚欧板块
C.边缘活跃内部比较稳定 D.位置永不改变
(3)近年来赴极地科考旅游人数逐渐增多下列叙述符合实际的是( )
A.④地气侯特点为终年温暖湿润
B.游人在④地能看到成群的企鹅
C.⑤地科考最佳时期为北半球冬季
D.全球变暖对⑤地环境毫无影响
【答案】(1)A
(2)C
(3)C
【知识点】七大洲;四大洋;板块构造学说;极地地区的科学考察与环境保护
【解析】【分析】(1)由图可知,①代表的大洲是非洲,故A正确。②代表的大洋是位于亚洲东部的太平洋,故B错误。③代表的海峡为白令海峡,故C错误。全球的陆地面积小于海洋面积,故D错误。故答案为:D。(2)由图可知,图中黑粗线范围是包括了阿拉伯半岛、印度半岛和印度洋在内的印度洋板块,在板块的边缘较活跃,内部则比较稳定;位置并不是永远不动,也是会发生变化的,故答案为:C。(3)④地是气侯特点为终年寒冷的北极地区,故A错误。游人在④地能看到北极熊,成群的企鹅只有在南极地区能看到,故B错误。⑤表示的南极地区科考最佳时期为北半球冬季,此季节进南极的暖季,故C正确。全球变暖对南极地区影响很大,会导致其冰川融化,全球海平面上升,故D错误。故答案为:C。
【点评】(1)世界大洋水体相互连通,共有四大洋,按面积由大到小依次为: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太平洋是世界上最大的大洋,位于亚洲、大洋洲、南极洲和南北美洲之间。大西洋是第二大洋,位于欧洲、非洲与南、北美洲和南极洲之间。印度洋是第三大洋,位于亚洲、大洋洲、非洲和南极洲之间。北冰洋是最小的大洋,大致以北极圈为中心,被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环抱着。
(2)全球的岩石圈分为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共六大板块。这些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之上,处于不断运动之中。一般说来,板块内部的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之间的交界处,是地壳比较活动的地带,地壳不稳定。
(3)我国去南极进行科学考察的时间,最好为南半球的夏季,我国的冬季。11月至次年3月,此时太阳直射南半球,南半球昼大于夜并且在南回归线以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有利于进行科学考察。这个时候也是南半球的夏季,气温相对于冬季较高,此时也是南极科考队最繁忙的时期,也是人们去南极旅游的最佳时期。
18.(2020·菏泽)读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关于南、北极地区自然地理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南极地区是指南极圈至南极点之间的区域
B.北极地区全部是海洋,南极地区全部是陆地
C.南、北极地区共同的气候特征是酷寒、多狂风、降水少
D.企鹅和海象是南、北极地区共有的代表性动物
(2)我国在南、北极地区相继建立了一系列科学考察站,图中距离黄河站(79°N,12°E)最近的地点是( )
A.甲处 B.乙处 C.丙处 D.丁处
【答案】(1)C
(2)C
【知识点】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极地地区的科学考察与环境保护
【解析】【分析】(1)南极地区泛指南极圈以南地区,包括南极大陆及其周围的海洋,A错;北极地区以海洋为主,包括周围的陆地,南极地区以陆地为主,包括周围的海洋,B错;南、北极地区共同的气候特征是酷寒、多狂风、降水少,C对;企鹅是南极地区的代表性动物,海象主要生活在北极地区,D错。
(2)由图可知,黄河站位于我国北极地区,图中甲和丁位于南极地区,距离黄河站很远,AD错;丙处位于0°—30°E,70°N—80°N之间,乙处位于30°W—60°W,70°N—80°N之间,所以距离黄河站最近的是丙,C对,B错。
故答案为:(1)C;(2)C;
【点评】(1)北极地区指的是环绕在地球北极点周围的地区,与南极地区一起构成了地球的寒带。北极地区主要由一个被广大冰原覆盖的大洋即北冰洋和环绕在其周围的一圈冻土地带所组成。出于地理上的原因,通过北极地区是从东西半球到另一半球的最短航线。为此,许多探险家前仆后继,打通了欧亚大陆与北美大陆之间的东北航线和西北航线。为了开展科学考察,我国在北极地区建立了黄河站科学考察站。
(2)考查南极地区的科学考查以及南极地区的自然特征,我国在南极建立了四个科学考察站,分别是昆仑站,长城站,中山站、泰山站,其中长城站在极圈以外没有极昼极夜出现。科学考察最好在12月到第二年的2月你。南极地区纬度高,气候主要是寒带气候,终年寒冷干燥,冰川广布,多大风天。代表性动物是企鹅。南极四周分布着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
19.(2020·营口)下列关于两极地区共同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都没有长期定居的居民 B.都建立了科学考察站
C.都有丰富的矿产资源 D.都需要注重环境保护
【答案】A
【知识点】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
【解析】【分析】北极地区的土著居民主要是因纽特人和拉普人;南极地区没有国家和定居人口,故A错误。近年世界各国在南北极地区建立了多个科学考察站,我国在南极建立了长城站、中山站,在北极建立了黄河站,故B正确。极地地区矿产资源丰富,拥有煤、石油、天然气等多种资源,故C正确。南北两极都需要注重环境保护,故D正确。故答案为:A。
【点评】南极地区是地球上最冷的地区,有“冰雪高原”之称,年降水量仅有55毫米,被称为白色荒漠,年平均风速可达17-18米/秒,被称为风库,气候特点是酷寒,干燥,烈风,代表性的动物是企鹅;北极地区不像南极那么寒冷,年降水量一般在100-250毫米左右,年平均风速10米/秒,代表性的动物是北极熊,大部分地区终年冰封。极地地区在科学研究和考察方面有着重要的价值,去南极考察的时间一般在每年的11月至次年3月,而去北极考察的时间一般在每年的6至8月。
20.(2020·北京)近年来,极地海冰范围的变化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下图为1979-2013年间北极9月海冰范围变化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北极地区有大范围的海冰体现了该区域( )
A.纬度高,气温低 B.海拔高,光照强
C.陆地广,风力大 D.海域小,降水足
(2)1979-2013年间北极地区( )
A.淡水资源增多 B.海域面积减小
C.陆地植物减少 D.适航范围扩大
(3)开展极地地区的海冰研究有助于( )
A.研究全球气候变化 B.改变极地生态环境
C.大量捕捞海洋生物 D.开采极地矿产资源
【答案】(1)A
(2)D
(3)A
【知识点】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极地地区的科学考察与环境保护
【解析】【分析】(1)北极地区纬度高,气温低,有大范围的海冰,海冰的形成受光照、风力和降水条件影响小,故答案为:A。(2)读图可知:1979-2013年间北极地区海冰范围减小,海平面上升,海域面积扩大,适航范围扩大,淡水资源不会增多,对陆地植物影响小,故答案为:D。(3)1979-2013年间北极地区海冰范围减小,说明全球变暖,所以开展极地地区的海冰研究有助于研究全球气候变化,故答案为:A。
【点评】(1)北极地区是一片浮冰覆盖的海洋——北冰洋(占总面积的60%),其周围是亚洲、欧洲和北美洲北部的永久冻土区。其陆地部分分属于俄罗斯,美国,加拿大,丹麦,挪威,冰岛,瑞典和芬兰八个环北极国家。气候寒冷,北极海区最冷月平均气温可达-40~-20℃,暖季也多在8℃以下。
(2)地球的南北两极,是全球变化的驱动器、全球气候变化的冷源。随全球变暖,极地的冰雪消失,冰川融化速度加快,增加极地陆地的同时,势必将带来全球海平面上升等恶果,沿海地区将有更多土地被海浪吞噬,同时极地环境的改变将反作用于地球气候,使得全球气候变得更加异常,天气更加极端化。
二、综合题
21.(2020·青海) 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是中国自行研制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计划到2020年建成。系统建成后可以服务于全球各行业,也可以更好的为极地科考保驾护航。读图甲“中国南极科考站分布图”图乙“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的方向是 (选填“顺时针”或“逆时针”),泰山站位于长城站的 方向。
(2)我国南极科考站中没有极昼极夜现象的是 。
(3)图甲中,A点的经纬度坐标是 。
(4)图乙中,春分→夏至,太阳直射点由赤道向 (选填“南”或“北”)移动,西宁市的昼夜长短变化情况是 。
(5)极地固定翼飞机“雪鹰号”在南极科考中功不可没,是因为它可以克服南极大陆的 恶劣天气。
(6)关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说法错误的是__________(单选)。
A.能为共享单车、出租车、公交车等进行定位和导航
B.能用于洪水监测、地震预报、环境监测
C.有利于开展应急救援
D.能为构建智能交通运输系统服务
【答案】(1)顺时针;东南
(2)长城站
(3)120°W、66.5°S
(4)北;昼变长、夜变短
(5)烈风
(6)B
【知识点】昼夜长短的变化;极地地区的位置、方向判断;极地地区的科学考察与环境保护
【解析】【分析】(1)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在南极上空看是按顺时针方向运动;从经纬网可以看出,泰山站是位于长城站的东南方向。(2)我国在南极的各大科考站中,没有极昼极夜现象的是长城站,位于南温带。(3)由图甲可知,A点的经度位于西经,纬度位于南纬,是120°W、66.5°S。(4)图乙中,从春分到夏至,太阳直射在北半球,太阳直射点是向北移动,位于北温带的西宁昼变长、夜变短。(5)极地固定翼飞机“雪鹰号”在南极科考中功不可没,这是因为它可以克服南极地区烈风的恶劣天气。(6)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能为共享单车、出租车、公交车等进行定位和导航;有利于开展应急救援和能为构建智能交通运输系统服务;不能用于洪水监测、地震预报、环境监测,故答案为:B。
【点评】南极洲,围绕南极的大陆,位于地球南端,四周被太平洋、印度洋和大西洋所包围,边缘有别林斯高晋海、罗斯海、阿蒙森海和威德尔海等;南极洲由大陆、陆缘冰、岛屿组成,全境为平均海拔2350米的大高原,是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的洲。
22.(2019·云南)近年来,全球变暖使北极海洋运输航线的开通逐渐成为可能。读“北极东北航线和西北航线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图中①处沿东北航线航行,终点为 洲。
(2)若夏季在两条航线上航行,乘客可能看到的景象是_________。
①可爱的企鹅 ②漫长的极夜 ③因纽特人在捕鱼 ④漂浮的冰山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3)关于北极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_。
A.北极地区都是海洋
B.北极地区比南极地区更冷
C.黄河站是我国在北极地区建立的科考站
D.北极地区可大量建居民点,发展旅游业
(4)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的气候都具有 、 、多狂风的特点。
【答案】(1)欧
(2)D
(3)C
(4)酷寒;降水稀少
【知识点】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极地地区的科学考察与环境保护
【解析】【分析】解:(1)北极航线是指穿过北冰洋、连接大西洋和太平洋的海上航线,连通亚欧及北美。狭义的北极航线分为西北航线和东北航线两部分,由图可知,图中①处沿东北航线航行,终点为欧洲。
(2)夏季在两条航线上航行时,北半球昼长夜短,可以看到漂浮的冰山和因纽特人在捕鱼;
(3)北极地区就是指北极圈以北的区域,包括北冰洋、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北部及一些岛屿,以海洋为主;由于北极地区,气候寒冷,因而不适宜人类居住,暖季时,可以发展旅游业;2004年中国在挪威的斯瓦尔巴群岛上建立了第一个北极科考站---黄河站,也我国唯一在北极地区建立的科考站;
(4)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地处高纬度,太阳辐射少,酷寒,多狂风,降水稀少。夏季出现极昼时,太阳总在地平线上,但太阳高度小,阳光娇弱无力,根本无法驱散冰原上的寒气。
【点评】北极地区指的是环绕在地球北极点周围的地区,与南极地区一起构成了地球的寒带。北极地区主要由一个被广大冰原覆盖的大洋即北冰洋和环绕在其周围的一圈冻土地带所组成。出于地理上的原因,通过北极地区是从东西半球到另一半球的最短航线。为此,许多探险家前仆后继,打通了欧亚大陆与北美大陆之间的东北航线和西北航线。为了开展科学考察,我国在北极地区建立了黄河站科学考察站。
23.(2019七下·德州期中)两极地区一直以来是人迹罕至且神秘的地区,是科学研究和考察的天然场所,是资源丰富的宝库,读两极地区图(如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A,B两点为北极点的是 ,图中①点的地理坐标 。
(2)左图中代表亚洲的字母是_____。
A.A B.C C.D D.E
(3)在南极地区有我国三个科学考察站,分别是长城站、中山站和昆仑站。据图判断,纬度最高的是 站,长城站 (有/无)极昼极夜现象。
(4)我国南极考察队在下列_____时间段去南极考察最适合。
A.春节前后 B.五一前后 C.暑假期间 D.国庆节前后
(5)在南极科学考察时,队员们随处可见的动物有 ,发现本区的气候特点有 。
(6)有关两极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_____
A.大规模开发南极矿产 B.作为科研基地和平使用
C.科考时把垃圾埋在雪地下 D.淡水资源缺乏
【答案】(1)A;135°W、66. 5°N
(2)B
(3)昆仑;无
(4)A
(5)企鹅;酷寒、烈风、干燥
(6)B
【知识点】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极地地区的科学考察与环境保护
【解析】【分析】解:(1)从图中可知,A、B 两点为北极点的是A,北极以海洋为主。①在北极圈上,位于西经度,①点的地理坐标66. 5°N,135°W。
(2)从图中可知,A是北冰洋, C是亚洲,D是北美洲,E是欧洲,代表亚洲的字母是C。
(3)从图中可知,据图判断,纬度最高的是昆仑站;长城站位于南温带,无极昼极夜现象。
(4)我国春节前后时,南半球是夏季,南极有极昼现象。故A符合题意。
(5)在南极科学考察时,队员们随处可见的动物有企鹅,“企鹅”是南极的主人。本区的纬度高,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洲,被称为“冰雪大陆”,气候特点有酷寒、烈风、干燥。
(6)两极地区位于作为科研基地和平使用。保护南极的环境,不能开发南极矿产,科考时把垃圾带走;南极有世界上最丰富的固体淡水。故B符合题意。
【点评】(1)北极地区指的是环绕在地球北极点周围的地区,与南极地区一起构成了地球的寒带。北极地区主要由一个被广大冰原覆盖的大洋即北冰洋和环绕在其周围的一圈冻土地带所组成。出于地理上的原因,通过北极地区是从东西半球到另一半球的最短航线。为此,许多探险家前仆后继,打通了欧亚大陆与北美大陆之间的东北航线和西北航线。为了开展科学考察,我国在北极地区建立了黄河站科学考察站。
(2)考查南极地区的科学考查以及南极地区的自然特征,我国在南极建立了四个科学考察站,分别是昆仑站,长城站,中山站、泰山站,其中长城站在极圈以外没有极昼极夜出现。科学考察最好在12月到第二年的2月你。南极地区纬度高,气候主要是寒带气候,终年寒冷干燥,冰川广布,多大风天。代表性动物是企鹅。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