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苏教版七年级下册4.10.3人体和外界环境的气体交换 同步练习
生物考试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
题号 一 二 三 总分
评分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阅卷人 一、单选题
得分
1.(2020八上·虎林月考)呼吸系统中,气体交换的场所是( )
A.鼻 B.咽 C.肺 D.喉
2.(2020八上·虎林月考)下列既是呼吸器官又是消化器官的是( )
A.咽 B.喉 C.肺 D.鼻
3.(2020八上·莱西期中)在呼吸道中,对进入的空气具有清洁作用的是( )
①鼻毛 ②鼻腔黏膜中的毛细血管 ③鼻腔内的黏液和气管内的黏液 ④气管内的纤毛 ⑤鼻腔黏膜内的嗅觉细胞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④⑤ D.①③⑤
4.(2020八上·莱西期中)年仅1岁的小轩轩因误食异物导致无法正常进食。下图是小轩轩就医时拍摄的胸部X光片,医生使用仪器从口腔探入将异物取出。该异物堵塞的部位和取异物时仪器不可能穿过的部位分别是( )
A.气管和喉 B.气管和咽 C.食管和咽 D.食管和喉
5.(2020八上·莱西期中)某些新冠肺炎重症患者需要气管插管来辅助呼吸,如下图所示。为了保证双肺都能获得氧气,气管插管从患者口腔进入后,依次经过和最终到达的位置是( )
A.咽、食管、气管 B.咽、食管、气管、支气管
C.咽、喉、气管 D.咽、喉、气管、支气管
6.(2020八上·莱西期中)如图显示一人处于静止状态平静呼吸时,肺泡内的气压变化的情况。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A点时,膈肌处于完全放松状态
B.从V到W期间,肺排出空气
C.从V到X期间,肺完成了一次吸和呼的周期
D.由图可知,B点是肺内气压最小的时候
7.(2020·北京)图为人体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肺泡数目多
B.肺泡壁薄,仅由一层细胞构成
C.肺泡壁外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
D.血液流经肺泡外毛细血管后氧气减少
8.(2020八上·江门开学考)如图曲线甲和曲线乙是一人在两种状态下的呼吸曲线图(纵坐标:肺容量/升),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曲线甲表示该人在此状态下每分钟呼吸约18次
B.曲线乙表示该人处在运动状态
C.曲线甲的呼吸深度小于曲线乙
D.曲线乙状态时,气体交换率较低
9.(2020八上·江门开学考)关于呼吸运动与胸廓变化的关系,描述正确的是( )
A.呼气使胸廓扩大 B.吸气使胸廓缩小
C.胸廓扩大导致吸气 D.吸气导致胸廓扩大
10.(2020·鄂尔多斯)图甲是人体在呼吸时肺内气体容量变化曲线图,图乙是膈肌所处的两种状态,图丙是气管①、肺②、胸腔③三者组合示意图。据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甲曲线从b→c时,图乙由Ⅱ状态转化到Ⅰ状态
B.图乙Ⅰ转化到Ⅱ时,图丙气压由小到大顺序为①<②<③
C.图甲曲线从a→b时,图丙①处氧气含量大于二氧化碳含量
D.图甲曲线从c→d时,膈肌处于收缩状态
第Ⅱ卷 主观题
第Ⅱ卷的注释
阅卷人 二、实验探究题
得分
11.(2018七下·达川期末)如图表示正常天气情况下外界空气进入人体后发生的变化.
(1)呼吸道能够清洁和湿润空气.除此之外,根据图示呼吸道对空气还具有 的作用,判断的依据是 .
(2)某兴趣小组想要探究呼吸道对空气的清洁功能,他们设计了以下模拟实验:
Ⅰ.把塑料瓶底部剪掉,将毛刷置于塑料瓶瓶颈处,纱布用水浸湿罩在瓶子底部,用皮筋固定.
Ⅱ.设计4组不同处理,将碳粉放在塑料瓶口处;用吹风机最高档对准瓶口,每组吹5秒(如图).(注:实验人员做好安全防护)
Ⅲ.实验处理及结果如下:
组号 实验处理 实验结果
1 1药匙碳粉,有毛刷 纱布上有少量碳粉
2 1药匙碳粉,无毛刷 纱布上有碳粉,且比第1组多
3 1药匙碳粉,有毛刷(用水浸湿) 纱布上有少量碳粉,且比第1组少
4 3药匙碳粉,有毛刷(用水浸湿) 纱布上有大量碳粉
请根据以上描述,回答下列问题:
①在这个模拟实验中,碳粉模拟的是空气中的颗粒物,1、2组作为一组 实验,探究了毛刷的作用,毛刷模拟了呼吸道中的 结构.
②该实验中浸湿毛刷的水模拟了呼吸道中分泌的 ,上述实验中的 和3两组实验探究了其对空气的清洁作用.
③从第3、4组实验结果来看,当外界环境中颗粒物较多时,呼吸道处理能力是 的,因此在沙尘或雾霾等不利天气外出时,要做好 等防护措施.
阅卷人 三、综合题
得分
12.(2020·绥化)下图是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请据图回答问题:
(1)填出图中下列标号所指结构名称:1 ;2
(2)6和7合称为 ,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
(3)图中标号1、2、3、4和5组成的通道,叫做 。它不仅能保证气体顺畅通过,而且还能对吸入的气体进行处理,使气体 、湿润、清洁。
(4)人体在吸气时,膈肌收缩,膈顶部 ,使胸廓的上下径增大。
(5)吞咽时,会厌软骨像盖子一样盖住喉口,以免食物进入4 。
13.(2020七下·郯城期中)下表为人体吸入气体与呼出气体中各成分比较,请分析回答:
气 体 成 分 氮气含量(%) 氧气含量(%) 二氧化碳含量(%) 水(%) 其它气体(%)
A 78 21 0.03 0.07 0.9
B 78 16 4 1.1 0.9
(1)分析表中各气体含量可以知道: 所示气体成分为人体呼出气体,若将该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现象是 。
(2)从表中可以知道:呼出气体中, 的含量增加了, 的含量减少了,原因是外界气体进入肺后,肺泡与血液进行了气体交换,二氧化碳由 进入 ,氧气正好相反,并通过血液循环运送到全身各处的组织细胞,最后在细胞的 里被利用。
14.(2019七下·龙州期末)下列图甲是某人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的一次平静呼吸中肺内气压的变化曲线图,图乙表示人体呼吸时,膈肌的不同活动状态。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曲线AB段表示吸气时肺内气压变化,与之相对应的是图乙的 (填“A”或“B”)状态。
(2)图甲中曲线BC段表示呼气时的肺内气压变化,这时胸廓的前后、左右、上下径都 。
(3)本次呼吸中,吸气结束的那一瞬间是图甲坐标中的B点,此时肺内气压与大气压的值 。
(4)肺内气压最大的状态是图乙的 ,膈肌收缩最紧张的状态是图乙的 ,肺处于吸气状态的可能是图乙的 ,肋间肌收缩时的状态可能是图乙的 。
15.(2017七下·宁阳期末)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近年来,我国很多地区常出现雾霾天气,PM2.5是形成“雾霾”的主要原因,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um的颗粒物,富含大量有毒有害物质.PM2.5主要来源于火力发电、工业生产、汽车尾气等排放的残留物。
材料二 近几年,由于温室效应,地球的平均气温不断上升,冰川加速融化,海平面逐渐上升,一些地区的台风更加频繁,还有一些地区则更加干旱,最终导致世界各地农作物大量减产和多种生物的灭绝.目前世界各国正在积极研究控制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的措施。
(1)PM2.5会危害人体健康,主要引起心血管以及 系统方面的疾病,该系统由呼吸道和 组成。
(2)在雾霾天气频发的情况下,用鼻呼吸尤为重要,原因是_____。
①鼻毛可阻挡吸入的尘埃
②鼻粘膜分泌的黏液可使吸入的空气清洁、湿润
③嗅细胞接受气体的刺激
④鼻黏膜内丰富的毛细血管能温暖吸入的空气
A.①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3)造成温室效应的气体主要是 ,该气体的过度排放已超出自然界的自动调节能力,导致生物圈中碳﹣氧平衡被打破。
(4)无论雾霾天气现象还是温室效应,都是由于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所致.作为中学生的你,在保护生态环境方面,可以怎么做?① ② 。
16.(2017八上·北京期中)图1的装置,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模拟出图2中肺与外界气体之间的交换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图1的装置中,玻璃罩模拟胸廓,气球模拟 ,橡皮膜模拟膈.
(2)向下拉动橡皮膜,相当于图2中的膈肌 ,膈顶部 ,引起胸廓的上下径 ,使得 扩张,内部气体压力降低,于是外界气体被吸入.
(3)图1中的玻璃罩,不能模拟出胸廓的 .可以体会一下刚下水游泳时,如果水漫过胸部,会感觉呼吸有些吃力,这是因为水的压迫使胸廓无法顺利 ,导致肺内气压 ,气体不易进入.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呼吸系统的组成
【解析】【解答】呼吸系统的组成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呼吸道包括鼻、咽、喉、气管、支气管,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还能对进入肺的气体做一定的处理,气管和支气管的表面的黏膜上有腺细胞和纤毛,腺细胞分泌黏液,使气管内湿润,黏液中含有能抵抗细菌和病毒的物质。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完成气体交换。
故答案为:C。
【分析】呼吸系统的组成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呼吸道包括鼻、咽、喉、气管、支气管,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完成气体交换。
2.【答案】A
【知识点】消化系统的组成;呼吸系统的组成
【解析】【解答】A.咽是气体和食物的共同通道,A符合题意;
B.喉属于呼吸道,B不符合题意;
C.肺属于呼吸系统,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C不符合题意;
D.鼻属于呼吸道,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构成,其中的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肛门;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构成.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据此解答。
3.【答案】B
【知识点】呼吸道的作用
【解析】【解答】呼吸系统由肺和呼吸道组成,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鼻腔黏膜内分布有丰富的毛细血管,能预热吸入的冷空气;鼻腔内的黏液、气管内的黏液还能杀灭一些细菌并能湿润吸入的空气;鼻毛、气管内的纤毛、气管内的黏液、鼻腔内的黏液能阻挡和粘住吸入的灰尘和细菌,对吸入的空气起到清洁作用。因此呼吸道对吸入的气体有温暖、湿润和清洁的作用。在呼吸道中,对进入的空气具有清洁作用的是①鼻毛、③鼻腔内的黏液和气管内的黏液、④气管内的纤毛。故答案为:B。
【分析】呼吸系统由肺和呼吸道组成,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
4.【答案】D
【知识点】消化系统的组成;呼吸系统的组成
【解析】【解答】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肛门,是消化的通道,小轩轩因误食异物导致无法正常进食,医生使用仪器从口腔探入将异物取出,该异物堵塞的部位是食管,取异物时仪器不可能穿过的部位喉。
故答案为:D。
【分析】呼吸系统的组成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是呼吸的通道,肺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解答即可。
5.【答案】C
【知识点】呼吸系统的组成
【解析】【解答】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组成。呼吸道包括鼻、咽、喉、气管、支气管,呼吸道是气体的通道,所以气管插管从患者口腔进入后,依次经过咽、喉、气管,最终到达的位置是支气管。
故答案为:C。
【分析】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组成。呼吸道包括鼻、咽、喉、气管、支气管,呼吸道是气体的通道,并对吸入的气体进行处理,使到达肺部的气体温暖、湿润、清洁,但是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
6.【答案】C
【知识点】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解析】【解答】A.从V到W期间,肺内气压与大气压的气压差是正值,表示肺内气压高于外界大气压,是呼气过程,此时膈肌舒张,A点时,膈肌处于完全放松状态,A正确。
B.从V到X期间,肺完成了一次完整的呼吸,从V到W期间肺呼出空气,从W到X期间肺吸入空气,B正确。
C.从V到X期间,其中从V到W期间肺呼出空气,从W到X期间肺吸入空气,所以从V到X期间,肺完成了一次呼和吸的周期,C错误。
D.从W到X期间,肺内气压与大气压的气压差是负值,表示肺内气压低于外界大气压,是吸气过程,B点是肺内气压最小的时候,D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呼吸运动的过程是:吸气时,膈肌与肋间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肺随之扩大,造成肺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内,形成主动的吸气运动;当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时,肋骨与胸骨因本身重力及弹性而回位,结果胸廓缩小,肺也随之回缩,造成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肺内气体排出肺,形成被动的呼气运动。
7.【答案】D
【知识点】呼吸系统的组成
【解析】【解答】肺泡是肺的功能单位,肺泡的数量很多,肺泡外缠绕着毛细血管,毛细血管壁和肺泡壁都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这有利于肺泡与血液之间进行气体交换。血液流经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后,血液中氧气的含量增多,二氧化碳的含量减少,血液由静脉血变成动脉血,故答案为:D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叫做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是通过气体的扩散作用实现的。图示表示的是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示意图。
8.【答案】D
【知识点】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解析】【解答】A.从曲线甲可以看出,此人20秒内呼吸了6次,1分钟为60秒,故此人每分钟呼吸了18次,A正确。
B.乙曲线呼吸频率较高,呼吸深度较大,因此表示剧烈的运动时的呼吸状况,B正确。
C.从图中可以看出甲曲线呼吸频率较低,呼吸深度较小,因此表示平静状态时的呼吸状况;乙曲线呼吸频率较高,呼吸深度较大,因此表示剧烈的运动时的呼吸状况。因此曲线甲的呼吸深度小于曲线乙,C正确。
D.曲线乙呼吸频率较高,呼吸深度较大,气体交换效率较高,D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一个人在平静状态时,生命活动变缓,消耗的能量减少,需要的氧气减少,因此呼吸频率较低,呼吸深度较小;剧烈的运动时,由于运动需要消耗更多的能量,需要的氧气多,所以呼吸的频率会增加,呼吸深度也增加。
9.【答案】C
【知识点】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解析】【解答】吸气时,膈肌与肋间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肺随之扩大,造成肺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内,形成主动的吸气运动;呼气时,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时,肋骨与胸骨因本身重力及弹性而回位,结果胸廓缩小,肺也随之回缩,造成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肺内气体排出肺,形成被动的呼气运动。
可见,胸腔容积增大,肺内气压减小,外界气体进入肺,完成吸气动作。因此胸廓扩大导致吸气,胸廓缩小导致呼气。
故答案为:C。
【分析】呼吸运动是由于呼吸肌舒缩而造成胸廓有规律的扩大与缩小相交替的运动。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过程。
10.【答案】C
【知识点】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解析】【解答】A.图甲曲线从b→c时,肺容量增加,表示吸气,膈肌收缩,膈肌下降,图乙膈肌由Ⅰ状态转化到Ⅱ状态,A错误。
B.图乙Ⅰ转化到Ⅱ时,膈肌下降,表示吸气,外界气压大于肺内气压,因此图丙气压由小到大顺序为①>②>③,B错误。
C.图甲曲线从a→b时,肺容量减少,表示呼气,图丙①处氧气含量大于二氧化碳含量,C正确。
D.图甲曲线从c→d时,肺容量减少,表示呼气,膈肌处于舒张状态,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胸廓有节律地扩大和缩小叫作呼吸运动。呼吸运动包括呼气和吸气两个过程(平静呼吸),其动力来自于呼吸肌。吸气时,肋间外肌收缩,肋骨上提,胸骨向上、向外移动,使胸廓的前后径和左右径都增大;同时,膈肌收缩,膈顶部下降,使胸廓的上下径增大。这时,胸廓扩大,肺随着扩张,肺的容积增大,肺内气压下降,外界空气就通过呼吸道进入肺,完成吸气动作。呼气时,肋间外肌舒张,肋骨因重力作用而下降,胸骨向下、向内移动,使胸廓的前后径和左右径都缩小:同时,膈肌舒张,膈顶部回升,使胸廓的上下径缩小。这时,胸廓缩小,肺跟着回缩,肺的容积缩小,肺内气压升高,迫使肺泡内的部分气体通过呼吸道排到体外,完成呼气动作。
11.【答案】(1)温暖;外界温度是15℃,经过呼吸道进入肺为37℃
(2)对照;纤毛;水;1;有限;戴上棉质口罩
【知识点】呼吸系统的组成
【解析】【解答】(1)图中的数据:外界温度是15℃,经过呼吸道进入肺为37℃,可见呼吸道有温暖空气的作用。
(2)①表中1、2是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毛刷,毛刷模拟的是呼吸道粘膜上的纤毛,具有清扫异物的作用。
②表中1、3是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水,水模拟的是呼吸道粘膜分泌的黏液,有湿润的作用。
③从第3、4组实验结果来看,当外界环境中颗粒物较多时,呼吸道处理能力是有限的,雾霾天气要做好防护,尽量少出门,外出时最好戴上棉质口罩。
【分析】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该种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
实验变量:也称自变量,指实验中由实验者所操纵的因素或条件.
对照试验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实验设计中仅仅改编实验中的某一项变量,其它因子不变,在此条件下,观察、研究该变量对实验材料和实验结果的影响.除了整个实验过程中欲处理的实验因素外,其他实验条件要做到前后一致.)
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呼吸道的组成由上到下依次是鼻腔、咽、喉、气管和支气管,鼻腔内有鼻毛,可以阻挡灰尘,呼吸道都有骨或软骨做支架,其内表 面覆盖着黏膜,黏膜内还分布有丰富的毛细血管.这些特点既保证了气体的畅通,又对吸入的空气具有清洁、温暖和湿润的作用;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是呼吸系统 的主要器官.
12.【答案】(1)鼻(或鼻腔);咽
(2)肺
(3)呼吸道;温暖
(4)下降(或向下)
(5)气管
【知识点】呼吸系统的组成;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解析】【解答】(1)呼吸道由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组成,图中1是鼻腔,2是咽。(2)6肺泡和毛细血管合称为是肺,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肺泡是气体交换的主要部位,是进行气体交换的功能单位,数量多,外面缠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和弹性纤维,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只有一层上皮细胞组成,这些特点适于与血液之间进行气体交换。(3)呼吸道由1鼻腔、2咽、3喉、4气管、5支气管组成,其中1鼻腔内有鼻毛可以阻挡住灰尘和细菌,鼻粘膜分泌粘液可黏住灰尘,使吸入的空气变得清洁;粘液还可使空气变得湿润;粘膜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可以温暖空气。所以,对吸入气体有清洁,湿润和温暖作用。(4)吸气时肋间外肌、膈肌收缩→肋骨向上向外移动、膈肌顶部下降→胸廓扩大→外界大气压力大于肺内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5)吞咽时,会厌软骨像盖子一样盖住喉口,以免食物进入4气管,就会引起剧烈的咳嗽。
【分析】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组成,呼吸道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图中1鼻腔,2咽,3喉,4气管,5支气管,6肺泡,7毛细血管。
13.【答案】(1)B;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2)二氧化碳;氧气;血液;肺泡;线粒体
【知识点】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解析】【解答】解:(1)分析表中数据可知,A气体的含氧量比B气体多,而二氧化碳的含量比B气体的少,因此B气体为呼出的气体,A气体为吸入的气体。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呼出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因此若将该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现象是石灰水变浑浊。(2)从表中可以知道: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加了,氧气的含量减少了,原因是外界气体进入肺后,肺泡与血液进行了气体交换,二氧化碳由血液进入肺泡,氧气正好相反,并通过血液循环运送到全身各处的组织细胞,最后在细胞的线粒体里被利用。
【分析】(1)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这是因为吸入的气体中的一部分氧气在肺泡处扩散到血液里,随血液循环运输到组织细胞处,在这里,组织细胞的线粒体中利用氧气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并且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又随血液循环运输到肺泡处,随呼气排出体外。(2)在人体内经过两次气体交换以后,呼出的气体成分发生了一些变化,与之前呼入的空气相比,氧气含量降低,二氧化碳含量升高,但氧气的含量却仍然高于二氧化碳含量。(3)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14.【答案】(1)B
(2)缩小
(3)相等
(4)A;B;B;B
【知识点】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解析】【解答】(1)甲图中曲线AB段肺内气压是负值,表示肺内气压低于外界大气压,因此表示吸气时的肺内气压的变化,吸气时膈肌收缩,膈肌顶部下降,所以与之相对应的是乙图中的B状态。(2)甲图曲线BC段肺内气压是正值,表示肺内气压高于外界大气压,因此表示呼气时的肺内气压变化,这时胸廓的前后、左右、上下径都缩小。(3)本次呼吸中,吸气结束的那一瞬间是甲图坐标中的B点,此时肺内气压与大气压的值相等,既不吸气也不呼气。(4)呼气时,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时,肋骨与胸骨因本身重力及弹性而回位,膈肌顶部升高,结果胸廓容积缩小,肺也随之回缩,造成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肺内气体排出肺,形成被动的呼气运动。因此呼气时肺内气压最大的状态是乙图中的A,膈肌收缩最紧张的状态是乙图的B。
吸气时,膈肌与肋间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膈肌顶部下降,胸廓的容积扩大,肺随之扩张,造成肺内气压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内,形成主动的吸气运动。因此肺处于吸气状态的可能是图乙的B,肋间外肌收缩时的状态可能是乙图的B。
【分析】(1)吸气时,膈肌与肋间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膈肌顶部下降,胸廓的容积扩大,肺随之扩张,造成肺内气压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内,形成主动的吸气运动。(2)呼气时,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时,肋骨与胸骨因本身重力及弹性而回位,膈肌顶部升高,结果胸廓容积缩小,肺也随之回缩,造成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肺内气体排出肺,形成被动的呼气运动。(3)图甲AB之间表示肺内气压小于外界气压,吸气;BC之间表示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呼气;图乙中A、B表示膈的位置,据此解答。
15.【答案】(1)呼吸;肺
(2)D
(3)二氧化碳
(4)积极参加植树活动;不随意毁坏花草树木
【知识点】呼吸道的作用;呼吸系统的组成
【解析】【解答】解:(1)空气中悬浮颗粒物的来源汽车尾气,煤炭燃烧,工业生产排放的废气等,严重影响空气质量,进而危害人体健康,悬浮颗粒物会随着呼吸进入呼吸系统,引起呼吸系统的疾病.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呼吸道的组成由上到下依次是鼻腔、咽、喉、气管和支气管,外界的空气进入肺依次经过鼻腔、咽、喉、气管和支气管,最后进入肺,在肺里完成气体交换.
(2)①人体的鼻腔的前部生有鼻毛,可以阻挡空气中的灰尘;②鼻腔的内表面的鼻黏膜上的腺细胞能够分泌黏液,能使吸入的空气清洁并变得湿润;④黏膜中还分布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对进入的空气有温暖作用.这样就减少了寒冷、干燥和不洁的空气对肺的刺激,而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因其粒径小,可以吸附住一些细菌病毒及有毒化学物质,通过呼吸进入人体呼吸道及肺部,很容易引发疾病。所以在雾霾天气频发的情况下,用鼻腔进行呼吸尤为重要,因此①②④为用鼻呼吸更为重要的原因,故选D.
(3)造成温室效应的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气体具有吸热和隔热的功能.它在大气中增多的结果是形成一种无形的玻璃罩,使太阳辐射到地球上的热量无法向外层空间发散,其结果是地球表面变热起来.因此,二氧化碳也被称为温室气体.
(4)人类对森林资源的掠夺式开发利用;森林尤其是原始森林被大面积砍伐,影响和破坏了森林的生态功能,造成当地和相邻地区的生态失调、环境恶化,导致洪水频发、水土流失加剧、土地沙化、河道淤塞乃至全球温室效应增强等问题;做一名义务的环保宣传员,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作为中学生,应积极参加植树活动、不毁坏花草树木,爱护动植物,不乱扔垃圾、废物等,以实际行动保护生态环境.
故答案为:(1)呼吸;肺.(2)D (3)二氧化碳 .(4)积极参加植树活动;不随意毁坏花草树木,
【分析】(1)空气污染首先危害的是呼吸系统,因为我们每时每刻都在呼吸,有害气体会随着呼吸道进入肺;
(2)根据呼吸道的组成和功能分析解答;
(3)碳-氧平衡是维持生物圈的物质循环的,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过大,超出自然界的自动调节能力就会造成温室效应;
(4)由于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最终危害人类自己,所以人类要与自然和睦相处,生物圈是我们共同的家园.
16.【答案】(1)肺
(2)收缩;下降;增大;肺
(3)增大;扩张;增大
【知识点】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解析】【解答】(1)在图1的装置中,玻璃罩模拟胸廓,气球代表肺,瓶底的橡皮膜代表的是膈肌.
(2)吸气时,膈肌与肋间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胸廓的容积扩大,肺随之扩张,造成肺内气压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内,形成主动的吸气运动.如图1所示,用手下拉橡皮膜是气球会扩张,表示吸气的过程.在人体内,此过程进行时,橡皮膜代表的结构会收缩,相当于图2中的膈肌收缩,其顶部下降,胸廓的上下径增大,使得肺扩张,内部气体压力降低,于是外界气体被吸入.
(3)图1中的玻璃罩,不能模拟出胸廓的增大.呼吸过程的第一步是肺的通气,它是通过呼吸运动实现的,呼吸运动是由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引起的,若水超过胸部,胸廓会由于水的挤压而向内收缩,无法顺利扩张,导致胸腔容积减小,肺内气压增大,外界空气不易进入,造成吸气困难.
【分析】呼吸运动是由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引起的,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过程:吸气时,膈肌与肋间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肺随之扩大,造成肺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内,形成主动吸气运动;呼气时,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时,肋骨与胸骨因本身重力及弹性而回位,结果胸廓缩小,肺也随之回缩,造成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肺内气体排出肺,形成被动的呼气运动.
1 / 1初中生物苏教版七年级下册4.10.3人体和外界环境的气体交换 同步练习
生物考试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
题号 一 二 三 总分
评分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阅卷人 一、单选题
得分
1.(2020八上·虎林月考)呼吸系统中,气体交换的场所是( )
A.鼻 B.咽 C.肺 D.喉
【答案】C
【知识点】呼吸系统的组成
【解析】【解答】呼吸系统的组成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呼吸道包括鼻、咽、喉、气管、支气管,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还能对进入肺的气体做一定的处理,气管和支气管的表面的黏膜上有腺细胞和纤毛,腺细胞分泌黏液,使气管内湿润,黏液中含有能抵抗细菌和病毒的物质。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完成气体交换。
故答案为:C。
【分析】呼吸系统的组成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呼吸道包括鼻、咽、喉、气管、支气管,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完成气体交换。
2.(2020八上·虎林月考)下列既是呼吸器官又是消化器官的是( )
A.咽 B.喉 C.肺 D.鼻
【答案】A
【知识点】消化系统的组成;呼吸系统的组成
【解析】【解答】A.咽是气体和食物的共同通道,A符合题意;
B.喉属于呼吸道,B不符合题意;
C.肺属于呼吸系统,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C不符合题意;
D.鼻属于呼吸道,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构成,其中的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肛门;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构成.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据此解答。
3.(2020八上·莱西期中)在呼吸道中,对进入的空气具有清洁作用的是( )
①鼻毛 ②鼻腔黏膜中的毛细血管 ③鼻腔内的黏液和气管内的黏液 ④气管内的纤毛 ⑤鼻腔黏膜内的嗅觉细胞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④⑤ D.①③⑤
【答案】B
【知识点】呼吸道的作用
【解析】【解答】呼吸系统由肺和呼吸道组成,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鼻腔黏膜内分布有丰富的毛细血管,能预热吸入的冷空气;鼻腔内的黏液、气管内的黏液还能杀灭一些细菌并能湿润吸入的空气;鼻毛、气管内的纤毛、气管内的黏液、鼻腔内的黏液能阻挡和粘住吸入的灰尘和细菌,对吸入的空气起到清洁作用。因此呼吸道对吸入的气体有温暖、湿润和清洁的作用。在呼吸道中,对进入的空气具有清洁作用的是①鼻毛、③鼻腔内的黏液和气管内的黏液、④气管内的纤毛。故答案为:B。
【分析】呼吸系统由肺和呼吸道组成,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
4.(2020八上·莱西期中)年仅1岁的小轩轩因误食异物导致无法正常进食。下图是小轩轩就医时拍摄的胸部X光片,医生使用仪器从口腔探入将异物取出。该异物堵塞的部位和取异物时仪器不可能穿过的部位分别是( )
A.气管和喉 B.气管和咽 C.食管和咽 D.食管和喉
【答案】D
【知识点】消化系统的组成;呼吸系统的组成
【解析】【解答】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肛门,是消化的通道,小轩轩因误食异物导致无法正常进食,医生使用仪器从口腔探入将异物取出,该异物堵塞的部位是食管,取异物时仪器不可能穿过的部位喉。
故答案为:D。
【分析】呼吸系统的组成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是呼吸的通道,肺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解答即可。
5.(2020八上·莱西期中)某些新冠肺炎重症患者需要气管插管来辅助呼吸,如下图所示。为了保证双肺都能获得氧气,气管插管从患者口腔进入后,依次经过和最终到达的位置是( )
A.咽、食管、气管 B.咽、食管、气管、支气管
C.咽、喉、气管 D.咽、喉、气管、支气管
【答案】C
【知识点】呼吸系统的组成
【解析】【解答】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组成。呼吸道包括鼻、咽、喉、气管、支气管,呼吸道是气体的通道,所以气管插管从患者口腔进入后,依次经过咽、喉、气管,最终到达的位置是支气管。
故答案为:C。
【分析】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组成。呼吸道包括鼻、咽、喉、气管、支气管,呼吸道是气体的通道,并对吸入的气体进行处理,使到达肺部的气体温暖、湿润、清洁,但是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
6.(2020八上·莱西期中)如图显示一人处于静止状态平静呼吸时,肺泡内的气压变化的情况。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A点时,膈肌处于完全放松状态
B.从V到W期间,肺排出空气
C.从V到X期间,肺完成了一次吸和呼的周期
D.由图可知,B点是肺内气压最小的时候
【答案】C
【知识点】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解析】【解答】A.从V到W期间,肺内气压与大气压的气压差是正值,表示肺内气压高于外界大气压,是呼气过程,此时膈肌舒张,A点时,膈肌处于完全放松状态,A正确。
B.从V到X期间,肺完成了一次完整的呼吸,从V到W期间肺呼出空气,从W到X期间肺吸入空气,B正确。
C.从V到X期间,其中从V到W期间肺呼出空气,从W到X期间肺吸入空气,所以从V到X期间,肺完成了一次呼和吸的周期,C错误。
D.从W到X期间,肺内气压与大气压的气压差是负值,表示肺内气压低于外界大气压,是吸气过程,B点是肺内气压最小的时候,D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呼吸运动的过程是:吸气时,膈肌与肋间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肺随之扩大,造成肺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内,形成主动的吸气运动;当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时,肋骨与胸骨因本身重力及弹性而回位,结果胸廓缩小,肺也随之回缩,造成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肺内气体排出肺,形成被动的呼气运动。
7.(2020·北京)图为人体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肺泡数目多
B.肺泡壁薄,仅由一层细胞构成
C.肺泡壁外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
D.血液流经肺泡外毛细血管后氧气减少
【答案】D
【知识点】呼吸系统的组成
【解析】【解答】肺泡是肺的功能单位,肺泡的数量很多,肺泡外缠绕着毛细血管,毛细血管壁和肺泡壁都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这有利于肺泡与血液之间进行气体交换。血液流经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后,血液中氧气的含量增多,二氧化碳的含量减少,血液由静脉血变成动脉血,故答案为:D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叫做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是通过气体的扩散作用实现的。图示表示的是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示意图。
8.(2020八上·江门开学考)如图曲线甲和曲线乙是一人在两种状态下的呼吸曲线图(纵坐标:肺容量/升),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曲线甲表示该人在此状态下每分钟呼吸约18次
B.曲线乙表示该人处在运动状态
C.曲线甲的呼吸深度小于曲线乙
D.曲线乙状态时,气体交换率较低
【答案】D
【知识点】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解析】【解答】A.从曲线甲可以看出,此人20秒内呼吸了6次,1分钟为60秒,故此人每分钟呼吸了18次,A正确。
B.乙曲线呼吸频率较高,呼吸深度较大,因此表示剧烈的运动时的呼吸状况,B正确。
C.从图中可以看出甲曲线呼吸频率较低,呼吸深度较小,因此表示平静状态时的呼吸状况;乙曲线呼吸频率较高,呼吸深度较大,因此表示剧烈的运动时的呼吸状况。因此曲线甲的呼吸深度小于曲线乙,C正确。
D.曲线乙呼吸频率较高,呼吸深度较大,气体交换效率较高,D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一个人在平静状态时,生命活动变缓,消耗的能量减少,需要的氧气减少,因此呼吸频率较低,呼吸深度较小;剧烈的运动时,由于运动需要消耗更多的能量,需要的氧气多,所以呼吸的频率会增加,呼吸深度也增加。
9.(2020八上·江门开学考)关于呼吸运动与胸廓变化的关系,描述正确的是( )
A.呼气使胸廓扩大 B.吸气使胸廓缩小
C.胸廓扩大导致吸气 D.吸气导致胸廓扩大
【答案】C
【知识点】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解析】【解答】吸气时,膈肌与肋间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肺随之扩大,造成肺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内,形成主动的吸气运动;呼气时,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时,肋骨与胸骨因本身重力及弹性而回位,结果胸廓缩小,肺也随之回缩,造成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肺内气体排出肺,形成被动的呼气运动。
可见,胸腔容积增大,肺内气压减小,外界气体进入肺,完成吸气动作。因此胸廓扩大导致吸气,胸廓缩小导致呼气。
故答案为:C。
【分析】呼吸运动是由于呼吸肌舒缩而造成胸廓有规律的扩大与缩小相交替的运动。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过程。
10.(2020·鄂尔多斯)图甲是人体在呼吸时肺内气体容量变化曲线图,图乙是膈肌所处的两种状态,图丙是气管①、肺②、胸腔③三者组合示意图。据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甲曲线从b→c时,图乙由Ⅱ状态转化到Ⅰ状态
B.图乙Ⅰ转化到Ⅱ时,图丙气压由小到大顺序为①<②<③
C.图甲曲线从a→b时,图丙①处氧气含量大于二氧化碳含量
D.图甲曲线从c→d时,膈肌处于收缩状态
【答案】C
【知识点】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解析】【解答】A.图甲曲线从b→c时,肺容量增加,表示吸气,膈肌收缩,膈肌下降,图乙膈肌由Ⅰ状态转化到Ⅱ状态,A错误。
B.图乙Ⅰ转化到Ⅱ时,膈肌下降,表示吸气,外界气压大于肺内气压,因此图丙气压由小到大顺序为①>②>③,B错误。
C.图甲曲线从a→b时,肺容量减少,表示呼气,图丙①处氧气含量大于二氧化碳含量,C正确。
D.图甲曲线从c→d时,肺容量减少,表示呼气,膈肌处于舒张状态,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胸廓有节律地扩大和缩小叫作呼吸运动。呼吸运动包括呼气和吸气两个过程(平静呼吸),其动力来自于呼吸肌。吸气时,肋间外肌收缩,肋骨上提,胸骨向上、向外移动,使胸廓的前后径和左右径都增大;同时,膈肌收缩,膈顶部下降,使胸廓的上下径增大。这时,胸廓扩大,肺随着扩张,肺的容积增大,肺内气压下降,外界空气就通过呼吸道进入肺,完成吸气动作。呼气时,肋间外肌舒张,肋骨因重力作用而下降,胸骨向下、向内移动,使胸廓的前后径和左右径都缩小:同时,膈肌舒张,膈顶部回升,使胸廓的上下径缩小。这时,胸廓缩小,肺跟着回缩,肺的容积缩小,肺内气压升高,迫使肺泡内的部分气体通过呼吸道排到体外,完成呼气动作。
第Ⅱ卷 主观题
第Ⅱ卷的注释
阅卷人 二、实验探究题
得分
11.(2018七下·达川期末)如图表示正常天气情况下外界空气进入人体后发生的变化.
(1)呼吸道能够清洁和湿润空气.除此之外,根据图示呼吸道对空气还具有 的作用,判断的依据是 .
(2)某兴趣小组想要探究呼吸道对空气的清洁功能,他们设计了以下模拟实验:
Ⅰ.把塑料瓶底部剪掉,将毛刷置于塑料瓶瓶颈处,纱布用水浸湿罩在瓶子底部,用皮筋固定.
Ⅱ.设计4组不同处理,将碳粉放在塑料瓶口处;用吹风机最高档对准瓶口,每组吹5秒(如图).(注:实验人员做好安全防护)
Ⅲ.实验处理及结果如下:
组号 实验处理 实验结果
1 1药匙碳粉,有毛刷 纱布上有少量碳粉
2 1药匙碳粉,无毛刷 纱布上有碳粉,且比第1组多
3 1药匙碳粉,有毛刷(用水浸湿) 纱布上有少量碳粉,且比第1组少
4 3药匙碳粉,有毛刷(用水浸湿) 纱布上有大量碳粉
请根据以上描述,回答下列问题:
①在这个模拟实验中,碳粉模拟的是空气中的颗粒物,1、2组作为一组 实验,探究了毛刷的作用,毛刷模拟了呼吸道中的 结构.
②该实验中浸湿毛刷的水模拟了呼吸道中分泌的 ,上述实验中的 和3两组实验探究了其对空气的清洁作用.
③从第3、4组实验结果来看,当外界环境中颗粒物较多时,呼吸道处理能力是 的,因此在沙尘或雾霾等不利天气外出时,要做好 等防护措施.
【答案】(1)温暖;外界温度是15℃,经过呼吸道进入肺为37℃
(2)对照;纤毛;水;1;有限;戴上棉质口罩
【知识点】呼吸系统的组成
【解析】【解答】(1)图中的数据:外界温度是15℃,经过呼吸道进入肺为37℃,可见呼吸道有温暖空气的作用。
(2)①表中1、2是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毛刷,毛刷模拟的是呼吸道粘膜上的纤毛,具有清扫异物的作用。
②表中1、3是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水,水模拟的是呼吸道粘膜分泌的黏液,有湿润的作用。
③从第3、4组实验结果来看,当外界环境中颗粒物较多时,呼吸道处理能力是有限的,雾霾天气要做好防护,尽量少出门,外出时最好戴上棉质口罩。
【分析】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该种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
实验变量:也称自变量,指实验中由实验者所操纵的因素或条件.
对照试验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实验设计中仅仅改编实验中的某一项变量,其它因子不变,在此条件下,观察、研究该变量对实验材料和实验结果的影响.除了整个实验过程中欲处理的实验因素外,其他实验条件要做到前后一致.)
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呼吸道的组成由上到下依次是鼻腔、咽、喉、气管和支气管,鼻腔内有鼻毛,可以阻挡灰尘,呼吸道都有骨或软骨做支架,其内表 面覆盖着黏膜,黏膜内还分布有丰富的毛细血管.这些特点既保证了气体的畅通,又对吸入的空气具有清洁、温暖和湿润的作用;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是呼吸系统 的主要器官.
阅卷人 三、综合题
得分
12.(2020·绥化)下图是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请据图回答问题:
(1)填出图中下列标号所指结构名称:1 ;2
(2)6和7合称为 ,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
(3)图中标号1、2、3、4和5组成的通道,叫做 。它不仅能保证气体顺畅通过,而且还能对吸入的气体进行处理,使气体 、湿润、清洁。
(4)人体在吸气时,膈肌收缩,膈顶部 ,使胸廓的上下径增大。
(5)吞咽时,会厌软骨像盖子一样盖住喉口,以免食物进入4 。
【答案】(1)鼻(或鼻腔);咽
(2)肺
(3)呼吸道;温暖
(4)下降(或向下)
(5)气管
【知识点】呼吸系统的组成;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解析】【解答】(1)呼吸道由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组成,图中1是鼻腔,2是咽。(2)6肺泡和毛细血管合称为是肺,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肺泡是气体交换的主要部位,是进行气体交换的功能单位,数量多,外面缠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和弹性纤维,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只有一层上皮细胞组成,这些特点适于与血液之间进行气体交换。(3)呼吸道由1鼻腔、2咽、3喉、4气管、5支气管组成,其中1鼻腔内有鼻毛可以阻挡住灰尘和细菌,鼻粘膜分泌粘液可黏住灰尘,使吸入的空气变得清洁;粘液还可使空气变得湿润;粘膜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可以温暖空气。所以,对吸入气体有清洁,湿润和温暖作用。(4)吸气时肋间外肌、膈肌收缩→肋骨向上向外移动、膈肌顶部下降→胸廓扩大→外界大气压力大于肺内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5)吞咽时,会厌软骨像盖子一样盖住喉口,以免食物进入4气管,就会引起剧烈的咳嗽。
【分析】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组成,呼吸道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图中1鼻腔,2咽,3喉,4气管,5支气管,6肺泡,7毛细血管。
13.(2020七下·郯城期中)下表为人体吸入气体与呼出气体中各成分比较,请分析回答:
气 体 成 分 氮气含量(%) 氧气含量(%) 二氧化碳含量(%) 水(%) 其它气体(%)
A 78 21 0.03 0.07 0.9
B 78 16 4 1.1 0.9
(1)分析表中各气体含量可以知道: 所示气体成分为人体呼出气体,若将该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现象是 。
(2)从表中可以知道:呼出气体中, 的含量增加了, 的含量减少了,原因是外界气体进入肺后,肺泡与血液进行了气体交换,二氧化碳由 进入 ,氧气正好相反,并通过血液循环运送到全身各处的组织细胞,最后在细胞的 里被利用。
【答案】(1)B;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2)二氧化碳;氧气;血液;肺泡;线粒体
【知识点】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解析】【解答】解:(1)分析表中数据可知,A气体的含氧量比B气体多,而二氧化碳的含量比B气体的少,因此B气体为呼出的气体,A气体为吸入的气体。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呼出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因此若将该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现象是石灰水变浑浊。(2)从表中可以知道: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加了,氧气的含量减少了,原因是外界气体进入肺后,肺泡与血液进行了气体交换,二氧化碳由血液进入肺泡,氧气正好相反,并通过血液循环运送到全身各处的组织细胞,最后在细胞的线粒体里被利用。
【分析】(1)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这是因为吸入的气体中的一部分氧气在肺泡处扩散到血液里,随血液循环运输到组织细胞处,在这里,组织细胞的线粒体中利用氧气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并且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又随血液循环运输到肺泡处,随呼气排出体外。(2)在人体内经过两次气体交换以后,呼出的气体成分发生了一些变化,与之前呼入的空气相比,氧气含量降低,二氧化碳含量升高,但氧气的含量却仍然高于二氧化碳含量。(3)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14.(2019七下·龙州期末)下列图甲是某人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的一次平静呼吸中肺内气压的变化曲线图,图乙表示人体呼吸时,膈肌的不同活动状态。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曲线AB段表示吸气时肺内气压变化,与之相对应的是图乙的 (填“A”或“B”)状态。
(2)图甲中曲线BC段表示呼气时的肺内气压变化,这时胸廓的前后、左右、上下径都 。
(3)本次呼吸中,吸气结束的那一瞬间是图甲坐标中的B点,此时肺内气压与大气压的值 。
(4)肺内气压最大的状态是图乙的 ,膈肌收缩最紧张的状态是图乙的 ,肺处于吸气状态的可能是图乙的 ,肋间肌收缩时的状态可能是图乙的 。
【答案】(1)B
(2)缩小
(3)相等
(4)A;B;B;B
【知识点】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解析】【解答】(1)甲图中曲线AB段肺内气压是负值,表示肺内气压低于外界大气压,因此表示吸气时的肺内气压的变化,吸气时膈肌收缩,膈肌顶部下降,所以与之相对应的是乙图中的B状态。(2)甲图曲线BC段肺内气压是正值,表示肺内气压高于外界大气压,因此表示呼气时的肺内气压变化,这时胸廓的前后、左右、上下径都缩小。(3)本次呼吸中,吸气结束的那一瞬间是甲图坐标中的B点,此时肺内气压与大气压的值相等,既不吸气也不呼气。(4)呼气时,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时,肋骨与胸骨因本身重力及弹性而回位,膈肌顶部升高,结果胸廓容积缩小,肺也随之回缩,造成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肺内气体排出肺,形成被动的呼气运动。因此呼气时肺内气压最大的状态是乙图中的A,膈肌收缩最紧张的状态是乙图的B。
吸气时,膈肌与肋间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膈肌顶部下降,胸廓的容积扩大,肺随之扩张,造成肺内气压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内,形成主动的吸气运动。因此肺处于吸气状态的可能是图乙的B,肋间外肌收缩时的状态可能是乙图的B。
【分析】(1)吸气时,膈肌与肋间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膈肌顶部下降,胸廓的容积扩大,肺随之扩张,造成肺内气压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内,形成主动的吸气运动。(2)呼气时,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时,肋骨与胸骨因本身重力及弹性而回位,膈肌顶部升高,结果胸廓容积缩小,肺也随之回缩,造成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肺内气体排出肺,形成被动的呼气运动。(3)图甲AB之间表示肺内气压小于外界气压,吸气;BC之间表示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呼气;图乙中A、B表示膈的位置,据此解答。
15.(2017七下·宁阳期末)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近年来,我国很多地区常出现雾霾天气,PM2.5是形成“雾霾”的主要原因,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um的颗粒物,富含大量有毒有害物质.PM2.5主要来源于火力发电、工业生产、汽车尾气等排放的残留物。
材料二 近几年,由于温室效应,地球的平均气温不断上升,冰川加速融化,海平面逐渐上升,一些地区的台风更加频繁,还有一些地区则更加干旱,最终导致世界各地农作物大量减产和多种生物的灭绝.目前世界各国正在积极研究控制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的措施。
(1)PM2.5会危害人体健康,主要引起心血管以及 系统方面的疾病,该系统由呼吸道和 组成。
(2)在雾霾天气频发的情况下,用鼻呼吸尤为重要,原因是_____。
①鼻毛可阻挡吸入的尘埃
②鼻粘膜分泌的黏液可使吸入的空气清洁、湿润
③嗅细胞接受气体的刺激
④鼻黏膜内丰富的毛细血管能温暖吸入的空气
A.①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3)造成温室效应的气体主要是 ,该气体的过度排放已超出自然界的自动调节能力,导致生物圈中碳﹣氧平衡被打破。
(4)无论雾霾天气现象还是温室效应,都是由于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所致.作为中学生的你,在保护生态环境方面,可以怎么做?① ② 。
【答案】(1)呼吸;肺
(2)D
(3)二氧化碳
(4)积极参加植树活动;不随意毁坏花草树木
【知识点】呼吸道的作用;呼吸系统的组成
【解析】【解答】解:(1)空气中悬浮颗粒物的来源汽车尾气,煤炭燃烧,工业生产排放的废气等,严重影响空气质量,进而危害人体健康,悬浮颗粒物会随着呼吸进入呼吸系统,引起呼吸系统的疾病.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呼吸道的组成由上到下依次是鼻腔、咽、喉、气管和支气管,外界的空气进入肺依次经过鼻腔、咽、喉、气管和支气管,最后进入肺,在肺里完成气体交换.
(2)①人体的鼻腔的前部生有鼻毛,可以阻挡空气中的灰尘;②鼻腔的内表面的鼻黏膜上的腺细胞能够分泌黏液,能使吸入的空气清洁并变得湿润;④黏膜中还分布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对进入的空气有温暖作用.这样就减少了寒冷、干燥和不洁的空气对肺的刺激,而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因其粒径小,可以吸附住一些细菌病毒及有毒化学物质,通过呼吸进入人体呼吸道及肺部,很容易引发疾病。所以在雾霾天气频发的情况下,用鼻腔进行呼吸尤为重要,因此①②④为用鼻呼吸更为重要的原因,故选D.
(3)造成温室效应的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气体具有吸热和隔热的功能.它在大气中增多的结果是形成一种无形的玻璃罩,使太阳辐射到地球上的热量无法向外层空间发散,其结果是地球表面变热起来.因此,二氧化碳也被称为温室气体.
(4)人类对森林资源的掠夺式开发利用;森林尤其是原始森林被大面积砍伐,影响和破坏了森林的生态功能,造成当地和相邻地区的生态失调、环境恶化,导致洪水频发、水土流失加剧、土地沙化、河道淤塞乃至全球温室效应增强等问题;做一名义务的环保宣传员,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作为中学生,应积极参加植树活动、不毁坏花草树木,爱护动植物,不乱扔垃圾、废物等,以实际行动保护生态环境.
故答案为:(1)呼吸;肺.(2)D (3)二氧化碳 .(4)积极参加植树活动;不随意毁坏花草树木,
【分析】(1)空气污染首先危害的是呼吸系统,因为我们每时每刻都在呼吸,有害气体会随着呼吸道进入肺;
(2)根据呼吸道的组成和功能分析解答;
(3)碳-氧平衡是维持生物圈的物质循环的,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过大,超出自然界的自动调节能力就会造成温室效应;
(4)由于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最终危害人类自己,所以人类要与自然和睦相处,生物圈是我们共同的家园.
16.(2017八上·北京期中)图1的装置,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模拟出图2中肺与外界气体之间的交换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图1的装置中,玻璃罩模拟胸廓,气球模拟 ,橡皮膜模拟膈.
(2)向下拉动橡皮膜,相当于图2中的膈肌 ,膈顶部 ,引起胸廓的上下径 ,使得 扩张,内部气体压力降低,于是外界气体被吸入.
(3)图1中的玻璃罩,不能模拟出胸廓的 .可以体会一下刚下水游泳时,如果水漫过胸部,会感觉呼吸有些吃力,这是因为水的压迫使胸廓无法顺利 ,导致肺内气压 ,气体不易进入.
【答案】(1)肺
(2)收缩;下降;增大;肺
(3)增大;扩张;增大
【知识点】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解析】【解答】(1)在图1的装置中,玻璃罩模拟胸廓,气球代表肺,瓶底的橡皮膜代表的是膈肌.
(2)吸气时,膈肌与肋间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胸廓的容积扩大,肺随之扩张,造成肺内气压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内,形成主动的吸气运动.如图1所示,用手下拉橡皮膜是气球会扩张,表示吸气的过程.在人体内,此过程进行时,橡皮膜代表的结构会收缩,相当于图2中的膈肌收缩,其顶部下降,胸廓的上下径增大,使得肺扩张,内部气体压力降低,于是外界气体被吸入.
(3)图1中的玻璃罩,不能模拟出胸廓的增大.呼吸过程的第一步是肺的通气,它是通过呼吸运动实现的,呼吸运动是由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引起的,若水超过胸部,胸廓会由于水的挤压而向内收缩,无法顺利扩张,导致胸腔容积减小,肺内气压增大,外界空气不易进入,造成吸气困难.
【分析】呼吸运动是由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引起的,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过程:吸气时,膈肌与肋间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肺随之扩大,造成肺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内,形成主动吸气运动;呼气时,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时,肋骨与胸骨因本身重力及弹性而回位,结果胸廓缩小,肺也随之回缩,造成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肺内气体排出肺,形成被动的呼气运动.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