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历史九下第5课《第二次工业革命》同步试卷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历史九下第5课《第二次工业革命》同步试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64.5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3-05 18:03:01

文档简介

历史九下第5课《第二次工业革命》同步试卷
一、单选题
1.(2020九上·深圳期末)马克思曾预言“蒸汽大王在前一世纪中翻转了整个世界,现在它的统治已到末日,另外一种更大得无比的革命力量——电力的火花将取而代之。”“电力的火花”把人类带入到(  )
A.蒸汽时代 B.电气时代 C.原子时代 D.信息时代
【答案】B
【知识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影响
【解析】【分析】根据“电力的火花将取而代之”并结合所学可知,电的发明是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代表性成就,第二次工业革命将人类带入电气时代,故选B;
第一次工业革命将人类带入蒸汽时代,排除A;
1942年,在意大利科学家费米领导下设计和建造的第一座核反应堆成功运行,这标志着原子能时代的开始,排除C;
第三次科技革命将人类带入了信息时代,排除D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影响。试题较为简单,旨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识记能力。理解和识记三次工业革命的时代特点——蒸汽时代、电气时代、信息时代。
2.(2020九上·福田期末)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一位发明家实验发现,簧片在带铁芯线圈附近的振动可以导致圈内电流的强弱变化,反过来,同样的电流变化可以导致磁铁线圈附近簧片的振动。根据这一物理原理,他发明了通过电流传播人的声音和语言的重要通讯工具。这说明第二次工业革命(  )
A.有着坚实的技术和经验基础 B.科学世界受意识形态干预
C.引导人们向内探寻精神世界 D.具有实验观察和科学基础
【答案】D
【知识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影响
【解析】【分析】结合课本所学知识可知, A.题干所给材料描述的是实验结果而非经验结果。
B.意识形态在题干所给材料信息中未体现。
C.题干所给材料探究的是外在的客观世界而非人的內心世界。
D.题干所给材料描述的是电磁感应现象,这一现象是通过实验观察所得,最后通过这一物理原理发明了通讯工具,由此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发明创造具有实验观察和科学基础。
故答案为: D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解答本题需正确解读题干所给材料中“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一位发明家实验发现” “根据这一物理原理,他发明了通过电流传播人的声音和语言的重要通讯工具”的主旨。
3.(2020九上·福田期末)现代塑料工业迅猛发展,塑料制品应用到社会的每个角落,这一工业源于(  )
A.戴姆勒的发明 B.诺贝尔的发明
C.海厄特的发明 D.夏尔多内的发明
【答案】C
【知识点】第二次工业革命及主要成就
【解析】【分析】结合课本所学知识可知, 现代塑料工业的迅猛发展,使塑料制品的应用已深入到社会的每个角落,从生产领域到衣食住行,塑料制品无处不在。但人们也发现,塑料垃圾已经悄悄地向我们涌来,严重影响着我们的身体健康和生活环境。这种工业诞生于海厄特的发明。现代塑料工业诞生的标志--海厄特发明赛璐珞。1869年,美国人海厄特发明了赛璐珞,现代塑料工业由此诞生。选项ABD都与题意表述不相符,排除。
故答案为C。
【点评】 本题以现代塑料工业的迅猛发展,使塑料制品的应用已深入到社会的每个角落,从生产领域到衣食住行,塑料制品无处不在。但人们也发现,塑料垃圾已经悄悄地向我们涌来,严重影响着我们的身体健康和生活环境为依托,考查海厄特的发明。
4.(2021·许昌模拟)“1870年以后,工业研究的实验室,装备着昂贵的仪器,配备着对指定问题进行系统研究的训练有素的科学家,它们取代了孤独的发明者的阁楼和作坊。”材料反映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特点是(  )
A.发明者多是有经验的工人技师 B.在欧美国家同时发生
C.科学和技术紧密结合 D.投人资金越来越大
【答案】C
【知识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影响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选项A 发明者多是有经验的工人技师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故 A 项错误;
选项B材料没有涉及工业革命国家出现的顺序,故 B 项错误;
选项C材料信息体现了科学和技术紧密结合,故 C 项正确;
选项D材料未能体现资金投入的相关信息,故 D 项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本次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第二次工业革命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工业生产核科学技术紧密结合。
5.(2021九上·磴口期末)在1876年费城国际博览会上,英国展出的是最新蒸汽机车,美国展出了大功率电动机和发电机,德国展出了加工枪炮的精密机床。材料表明(  )
A.英国科技创新已落后美德 B.第二次工业革命完成
C.美国已成为世界经济中心 D.德国致力于军备竞赛
【答案】A
【知识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影响
【解析】【分析】蒸汽机车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产物,电动机和发电机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产物,而德国也展出了精密机床,这都说明英国在科技创新方面已经落后于美德,故答案选A;
第二次工业革命到20世纪初才完成,排除B;
题意还无法说明美国成为世界经济中心,排除C;
德国展出加工枪炮的精密机床不代表德国致力于军备竞赛,排除D。
故答案为: A.
【点评】本题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其影响。解答此类题时,要紧扣题干内容,结合所学逐一分析选项内容,排除说法错误、片面或与题干无关的选项即可。
6.(2020九上·湛江月考)2011年3月26日晚,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环境保护运动“地球一小时”再次来临,全球134个国家和地区4000多座城市和城镇熄灯一小时,以倡导节能减排理念。由此我们想到电灯的发明让人类告别了黑暗时代,那么这项发明产生于(  )
A. 工业革命时期 B.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
C.第三次科技革命时期 D.新经济时代
【答案】B
【知识点】第二次工业革命及主要成就
【解析】【分析】A.工业革命时期,不符合史实;
B.据所学可知,19世纪70年代美国和德国等国开始了第二次工业革命。1879年爱迪生研制成功耐用碳丝灯泡,为世界带来了光明,人们说,爱迪生是把“电”的福音传播到人间的天使,故选项B符合题意;
C.第三次科技革命时期,不符合史实;
D.新经济时代,不符合史实;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准确记忆。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需要学生准确记忆。
7.(2020九上·长春月考)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第二次工业革命最显著的特点是(  )
A.科学研究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 B.首先发生在英国
C.主要发明来自手工工匠的经验 D.内燃机的发明
【答案】A
【知识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影响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最显著的特点是科学研究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科学理论直接转化为社会生产力,促进经济的发展,故A符合题意;
首先发生在英国、主要发明来自手工工匠的经验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故BC不合题意;
内燃机的发明是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重要发明,不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最显著的特点,故D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 A。
【点评】本题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影响。第二次工业革命最显著的特点是科学研究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科学理论直接转化为社会生产力,促进经济的发展。解答此类比较题,结合所学运用排除法较为简单。
8.(2020九上·仁寿期中)19世纪中期以后,英国人休闲生活的时间由随意向定时转变,工作与休闲分离明确化。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火车等交通工具的创制 B.工厂制度普遍建立
C.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完善 D.人们生活水平提高
【答案】B
【知识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影响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中期以后,随着工业革命扩展,工厂制度普遍建立,定时上下班,使得英国人休闲生活的时间由随意向定时转变,工作与体闲分离明确化。
ACD三项都不是导致题干变化的主要原因,不符合题意;
B项工厂制度普遍建立是导致题干变化的主要原因,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工业革命的相关知识及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工业革命的相关知识。
9.(2020·河南)从下面表格内容中可以获取的正确信息是(  )
  英国 美国 德国 法国 俄国
1870年 22% 8% 13% 10% /
1913年 15% 11% 13% 8% 4%
1870年、1913 年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贸易中所占的比重
A.世界贸易格局发生改变 B.英国工业产量跃居世界首位
C.世界贸易中心从欧洲转向美洲 D.世界贸易总额连年持续提高
【答案】A
【知识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影响
【解析】【分析】表格中通过对比可知1870年、1913 年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贸易中所占的比重有所变化,英、法比重下降,德不变,美、法、俄有所上升。其中B、C. D在材料中未体现,不选。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影响。解题的关键是能够准确识别图片信息。解题时,要注意图表的标题、图表中的时间、图表中的国家及数据的变化。结合所学,很易得出正确答案。
10.(2020·广西)内燃机的发明是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应用技术领域的一项重大成就。在内燃机的发明和改进方面成就最大的国家是(  )
A.英国 B.法国 C.德国 D.美国
【答案】C
【知识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影响
【解析】【分析】内燃机的发明是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应用技术领域的一项重大成就。1876年,德国人奥托制造出一台煤气内燃机。1883年,德国工程师戴姆勒研制出汽油内燃机,几年后,德国工程师狄塞尔发明了柴油内燃机。由此可知,在内燃机发明和改进方面成就最大的国家是德国,故选C;综上所述可排除ABD。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影响。内燃机的发明是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应用技术领域的一项重大成就。在内燃机发明和改进方面成就最大的国家是德国。
11.(2020·大兴安岭)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下列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美国人发明的是(  )
A.珍妮机 B.蒸汽机车 C.飞机 D.轮船
【答案】C
【知识点】第二次工业革命及主要成就
【解析】【分析】A.珍妮机,不符合题意;
B.蒸汽机车,不符合题意;
C.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的1903年,美国人莱特兄弟发明了飞机,故选项C符合题意;
D.轮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对课本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基础知识,需要学生牢记。
12.(2020·通辽)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兴起,美国抛弃了英国模式,转向重工业发展……成为了新的“世界工厂”。促使美国成为新的“世界工厂”的因素不包括(  )
A.科学技术上的领先
B.拥有广阔的殖民地
C.废除奴隶制,扫除了经济发展障碍
D.南北战争后得到大量的劳动力
【答案】B
【知识点】第二次工业革命及主要成就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工也革命率先在德国和美国出现,美国南北战争后,大量的黑人奴隶获得解放,为美国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同时废除奴隶制,为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障碍;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美国涌现出大量的科学成就,有利于工业的发展;美国没有广阔的殖民地。因此:
B符合题意;ACD与题意无关;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知识。难度不大,掌握第二次工业革命出现在美国和德国的原因即可作答。
13.(2020·泰安)1931年10月21日,美国政府为纪念一位伟大发明家的逝世曾下令停电1分钟;1979年,美国政府又花费了几百万美元,举行长达一年之久的纪念活动,来纪念这位伟人的某项发明诞生一百周年,这位伟人是(  )
A. 瓦特 B. 本茨
C. 爱迪生 D. 诺贝尔
【答案】C
【知识点】第二次工业革命及主要成就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知识点。题干关键信息“停电1分钟”。1879年,美国科学家爱迪生研制成功耐用碳丝灯泡,为世界带来了光明,爱迪生是把“电”的福音传播到人间的天使。他一生有许多发明,正式注册的发明就有一千三百多种,被誉为“发明大王”。据题干关键信息“停电1分钟”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位伟人是爱迪生。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注重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能力,注意掌握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原因、实质、成果和历史影响。
14.(2020·淄博)下图是王刚同学整理的一份“发明记录”。他想以此了解(  )
A.第一次工业革命 B.第二次工业革命
C.第三次工业革命 D.第四次工业革命
【答案】B
【知识点】第二次工业革命及主要成就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1867年,瑞典化学家诺贝尔发明了炸药。后来他又研制成无烟炸药。1869年,美国海厄特发明了赛璐珞,现代塑料工业由此诞生。1884年,法国人夏尔多内发明了人造纤维,开辟了新的纺织品生产领域。1885年,以内燃机为动力,卡尔 本茨试制汽车成功,卡尔 本茨也被人们称为“汽车之父”。美国人爱迪生发明了电灯、电影等。综上所述,图片中的发明记录都是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发明,故B符合题意;
ACD三项的内容与题干表格内容无关,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及主要成就。理解和识记三次工业革命的时代特征(蒸汽时代、电气时代、信息时代)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15.(2020·常州模拟)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工业与力学、数学、材料科学的发展,促进了建筑技术的进步,1889年为在巴黎举行的世界博览会建造的埃菲尔铁塔便是典型。这主要表明了第二次工业革命(  )
A.具有科学研究与工业生产紧密结合的特点
B.加速了工业化、城市化进程
C.使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
D.促进了万有引力定律的提出
【答案】A
【知识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影响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六七十年代,各种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并被迅速应用于工业生产,促进了工业的蓬勃发展,这就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是科学研究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因此:
A符合题意;BCD与题意无关;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知识。难度不大,熟记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即可作答。
二、材料分析题
16.(2020九上·苏州期末)纵观历史,大国的崛起.复兴无不与制造业和隐藏其后的科技密切相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班牙之所以能成为一时强国,与金银从美洲大量输入有很大关系。拥有大量金银之后,为了满足人们的需求,政府鼓励外国商品大量输入,一方面为别国输送了资金,促进其他国家工商业的发展,另一方面严重阻碍了本国工业的进步。因此,人们把西班牙称作“黄金漏斗”。
——摘编自王加丰等《强国之鉴》
材料二 在欧洲、英国本是一个毫不起眼的小国, 19世纪上半期,英国成为 “世界工厂”。但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丧失领先地位。根本原因在于英国迷信自由贸易的信条,执着于为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主产业寻求市场以榨取最后的利润,从而放弃了对第二次工业革命主导产业领先市场的追求,教训深刻。
——贾根良《英国因何丧失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领先地位》
材料三 19世纪后半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年平均增长率(%)
国家 英国 美国 法国 德国
1861-1873年 (1851-1873)3.3 5.0 / 3.8
1874-1890年 1.7 5.2 (1870-1890)2.1 3.5
1891-1900年 1.6 3.5 2.6 4.8
材料四 英国历史学家哈孟德夫妇曾对工业革命作过这样的总结:工业革命带来了物质力量的极大发展,也带来了物质力量相伴随着的无穷机遇。然而这次变革并没有能建立起一个更幸福.更合理.更富有自尊心的社会,相反,工业革命使千百万群众身价倍落,而迅速发展出一种一切都为利润牺牲的城市生活方式。正是这种利弊共存的双重特性,激发着那个时代以及后来的人们不断进行探索反思。
——李宏图等《工业文明的兴盛——16—19世纪的世界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西班牙被称为“黄金漏斗”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分析英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丧失领先地位的原因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数据表显示这一时期工业增长最快的是哪两个国家?列举一例在这时期发明的新型交通工具。
(4)根据材料四,概括哈孟德夫妇对工业革命评价的观点。结合所学,指出19世纪上半期,针对工业革命的“弊”,先进人士在社会政治思想领域探索反思的成果?
【答案】(1)原因:来自美洲的金银未转化为本国资本,而是输送到了别国,促进其他国家工商业发展,却阻碍了本国工业进步。
(2)迷信自由贸易;追求第一次工业革命主导产业的利润;忽视第二次工业革命主导产业的作用。
(3)国家:美国和德国。汽车、飞机
(4)观点:工业革命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并带来无穷机遇;但未能建立公正.合理的理想社会。探索:马克思主义诞生。
【知识点】第二次工业革命及主要成就;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影响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一“……拥有大量金银之后,为了满足人们的需求,政府鼓励外国商品大量输入……”可见西班牙被称为“黄金漏斗”的原因是来自美洲的金银未转化为本国资本,根据材料一“一方面为别国输送了资金,促进其他国家工商业的发展,另一方面严重阻碍了本国工业的进步”可见原因是金银输送到了别国,促进其他国家工商业发展,却阻碍了本国工业进步;
(2)根据材料二分析英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丧失领先地位的原因,据“根本原因在于英国迷信自由贸易的信条”可知迷信自由贸易;据“执着于为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主产业寻求市场以榨取最后的利润”可知追求第一次工业革命主导产业的利润;据“从而放弃了对第二次工业革命主导产业领先市场的追求”可知忽视第二次工业革命主导产业的作用;
(3)根据材料三“19世纪后半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年平均增长率(%)”数据表,可知这一时期工业增长最快的是美国和德国,而英国、法国的工业增长速度相对放缓。19世纪后半期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这一时期发明的新型交通工具有汽车、飞机;
(4)根据材料四概括哈孟德夫妇对工业革命评价的观点,据“工业革命带来了物质力量的极大发展,也带来了物质力量相伴随着的无穷机遇”可知工业革命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并带来无穷机遇,据“然而这次变革并没有能建立起一个更幸福.更合理.更富有自尊心的社会……”可知工业革命未能建立公正.合理的理想社会。结合所学,指出19世纪上半期,针对工业革命的“弊”,先进人士在社会政治思想领域探索反思的成果是马克思主义诞生,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所著的《共产党宣言》发表,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端以及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为国际工人运动提供了科学理论的指导;
故答案为:(1) 原因:来自美洲的金银未转化为本国资本,而是输送到了别国,促进其他国家工商业发展,却阻碍了本国工业进步。
(2) 迷信自由贸易;追求第一次工业革命主导产业的利润;忽视第二次工业革命主导产业的作用。
(3) 国家:美国和德国。汽车、飞机
(4) 观点:工业革命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并带来无穷机遇;但未能建立公正.合理的理想社会。探索:马克思主义诞生。
【点评】(1)(2)属于同一类型,都是要求学生依据材料信息回答,解答时,细心读材料,从材料中找出关键语句进行分析回答,一定要紧扣材料信息回答;
(3)本题的第一问,依据材料信息回答,解答时,细心观察表格,看出表格数据的变化回答;第二问是考查识记能力,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只要准确记忆,就可以顺利回答;
(4)本题的第一问,考查学生的概括能力,解答时,细心读材料,从材料中找出关键语句进行概括回答;第二问是考查理解识记,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只要理解识记,就可以顺利回答。
17.(2020·漳州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第二次工业革命大事年表(节选)
1866年 德国 西门子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大功率发电机,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
1870年 比利时 格拉姆发明了电动机
1875年 法国 第一座发电厂在巴黎建成
1885年 德国 卡尔 本茨制成第一辆汽车
1882年 美国 爱迪生在纽约市珍珠街建成第一座中心发电厂,把输电线联网
1902年 美国 已有发电厂3621座,装机容量为121.2万千瓦
1903年 美国 莱特兄弟制造出第一架飞机
1907年 德国 机器动力企业中,使用电动机的企业有7.1万家,居各种动力之首
(1)据材料,写出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
(2)阅读以上材料,围绕其主题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
【答案】(1)发电机的发明。
(2)观点:科技发明推动社会发展的进程。论述: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随着纺织技术的革新,纺织业得以迅速发展;瓦特改进的蒸汽机投入使用后,蒸汽机成为主要的动力来源,传统的手工工场逐渐被大工厂替代,现代工厂制度最终确立;蒸汽机车的正式试车,标志着铁路时代的开始;第一次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英国成为第一个工业国家。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电力作为动力能源进入生产领域,人类历史进入了“电气时代”,电力被广泛地应用于生产与生活领域;以内燃机为动力的交通工具汽车与飞机的发明,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扩大了人们的活动范围,加强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第二次工业革命提高了社会生产力。结论:总之,重大科技的发明改变社会历史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的进步。
【知识点】第二次工业革命及主要成就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及学生准确解读历史材料的能力。1866年西门子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大功率发电机,标志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始。
(2)本题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相关知识,要求具备分析和正确解读材料的能力。依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提炼概括得出:科技发明推动社会发展的进程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对上述观点加以分析论证,最后得出总结性结论。
故答案为:(1)发电机的发明。
(2)观点:科技发明推动社会发展的进程。论述: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随着纺织技术的革新,纺织业得以迅速发展;瓦特改进的蒸汽机投入使用后,蒸汽机成为主要的动力来源,传统的手工工场逐渐被大工厂替代,现代工厂制度最终确立;蒸汽机车的正式试车,标志着铁路时代的开始;第一次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英国成为第一个工业国家。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电力作为动力能源进入生产领域,人类历史进入了“电气时代”,电力被广泛地应用于生产与生活领域;以内燃机为动力的交通工具汽车与飞机的发明,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扩大了人们的活动范围,加强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第二次工业革命提高了社会生产力。结论:总之,重大科技的发明改变社会历史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的进步。
【点评】本题有一定难度,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相关知识及学生准确解读历史材料、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二问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18.(2018九上·巴南期末)阅读下列材料:
第二次工业革命是指19世纪中期,欧洲国家和美国、日本的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的完成,促进了经济的发展。19世纪60年代后期,开始第二次工业革命。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第二次工业革命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对人类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军事,科技和生产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资本主义生产的社会化大大加强,垄断组织应运而生。第二次工业革命,使得资本主义各国在经济、文化、政治、军事等各个方面,发展不平衡,帝国主义争夺市场经济和争夺世界霸权的斗争更加激烈。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使得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最终确立,世界逐渐成为一个整体。第二次工业革命同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具有以下三个特点:首先,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许多技术发明都来源于工匠的实践经验,科学和技术尚未真正结合:而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自然科学的新发展,开始同工业生产紧密地结合起来,科学在推动生产力发展方面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它与技术的结合使第二次工业革命取得了巨大的成果。其次,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重要的新机器和新生产方法主要是在英国发明的,其他国家工业革命的发展进程相对缓慢;而第二次工业革命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新的技术和发明超过一国的范围,其规模更加广泛,发展也比较迅速。最后,由于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时,有些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如日本尚未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对它们来说,两次工业革命是交叉进行的,它们既可以吸收第一次工业革命,又可以直接利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新技术,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速度也比较快。
——百度百科
以下表述是从以上材料中得出的,请填“A”;违背了以上材料所表达的意思,请填“B”;是以上材料没有涉及的,请填“C”。
(1)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于19世纪60年代后期。   
(2)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不利于世界的发展。   
(3)第二次工业革命使得资本主义各国在经济、文化、政治、军事等各个方面发展不平衡,最终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4)第二次工业革命比第一次工业革命涉及的范围更广、发展更迅速。   
(5)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都是在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后开始第二次工业革命的。   
【答案】(1)A
(2)B
(3)C
(4)A
(5)B
【知识点】第二次工业革命及主要成就;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影响
【解析】【分析】⑴根据材料内容“19世纪60年代后期,开始第二次工业革命。”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于19世纪60年代后期,表述符合材料信息,故选A。
⑵根据材料内容“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使得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最终确立,世界逐渐成为一个整体。”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不利于世界的发展,表述不符合材料信息,故选B。
⑶材料内容中没有关于“第二次工业革命使得资本主义各国在经济、文化、政治、军事等各个方面发展不平衡,最终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描述,故选C。
⑷根据材料内容“第二次工业革命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新的技术和发明超过一国的范围,其规模更加广泛,发展也比较迅速。”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比第一次工业革命涉及的范围更广、发展更迅速,表述符合材料信息,故选A。
⑸根据材料内容“有些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如日本尚未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对它们来说,两次工业革命是交叉进行的”可知,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都是在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后开始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表述不符合材料信息,故选B。
【点评】 本题的重难点是对材料信息的理解识别。易错点是不看材料信息,或者分辨不出来材料信息,造成回答错误。解答此题的方法是紧扣材料信息,准确辨别。
19.(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2单元第5课《第二次工业革命》同步练习)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爱迪生(1931)是美国大发明家,他的众多发明都与电力的运用密切相关,因此,人们称赞他为“打开电气时代的领袖”19世纪60年代,电气开发热席卷美国。爱迪生在得到法拉第的电学著作后,很快投入到这股开发热潮中。1869年,他决意当一名职业发明家。很快,他改进了电报机,发明了蜡纸和油印机。1876年,他发明了留声机。1878年.他将兴趣转到电灯研制。据说,他为了寻找灯丝,验证了多种理论,使用了1600余种材料,但都没有成功。后来,他受到“英国工程师斯旺用碳丝制成了白炽灯”的启发,终于在1879年10月试制成功第一盏完善而实用的电灯。于是,他开始大批量生产这种灯泡,并且为此专门建设直流电站、架设电网。在电灯的带动下,供电系统以及开关、灯座、灯具、电线、配电盘等电力用料陆续取得市场。1894年.他用电灯光和电动机制成了世界上第一台电影放映机,他的公司拍摄了世界上第一部电影。爱迪生在研制灯泡的过程中,首发现电灯通电时的灯丝与灯泡内的金属板之同有电流流过。对此,他作了记载并申请了专利,后人称之为“爱迪生效应”a英国物理学家弗莱明利用“爱迪生效应”发明了电子二极管,而电子管的出现导致了另一次次技术革命。
——摘编自《科学的历程》等
(1)据材料,概括爱迪生能够成功发明电灯的原因。
(2)据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要分析爱迪生对社会进步做出的贡献。
(3)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说明爱迪生的事迹如何体现了“科”与“技”的结合。
【答案】(1)爱迪生能够成功发明电灯的原因,在于善于总结前人的经验,积极思考,永不气馁,持之以恒的品质等。
(2)爱迪生被誉为“发明大王”,是电气时代最伟大的发明家,一生拥有1000多项发明专利,为人类的文明和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3)美国发明家爱迪生利用电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发明了耐用的白炽灯泡、碱性蓄电池、电影摄影机和放映机等事物。他在纽约建成了世界上第一个火力发电站和输电网。发电站为电灯提供了能源,促进了电灯的广泛使用;这些发明是科学研究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体现了“科”与“技”的结合。
【知识点】第二次工业革命及主要成就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1878年,他将兴趣转到电灯研制。据说,他为了寻找灯丝,验证了多种理论,使用了1600余种材料,但都没有成功。后来,他受到“英国工程师斯旺用碳丝制成了白炽灯”的启发,终于在1879年10月试制成功第一盏完善而实用的电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爱迪生能够成功发明电灯的原因,在于善于总结前人的经验,积极思考,永不气馁,持之以恒的品质。
(2)根据材料“爱迪生(1931)是美国大发明家,他的众多发明都与电力的运用密切相关,因此,人们称赞他为‘打开电气时代的领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爱迪生被誉为“发明大王”,是电气时代最伟大的发明家,一生拥有1000多项发明专利,为人类的文明和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3)根据材料“他受到‘英国工程师斯旺用碳丝制成了白炽灯’的启发,终于在1879年10月试制成功第一盏完善而实用的电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发明家爱迪生利用电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发明了耐用的白炽灯泡、碱性蓄电池、电影摄影机和放映机等事物。他在纽约建成了世界上第一个火力发电站和输电网。发电站为电灯提供了能源,促进了电灯的广泛使用;这些发明是科学研究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体现了“科”与“技”的结合。
【点评】(1)本题主要考查爱迪生能够成功发明电灯的原因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材料信息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答题时应注意,解题的关键是首先读懂材料信息,其次看问题。结合材料知识分析可知,考查的意图是理解并概括爱迪生能够成功发明电灯的原因,把材料中涉及的历史知识和教材中相关的历史知识有机联系起来,以此确定答案。
(2)本题主要考查爱迪生对社会进步做出贡献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材料信息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答题时应注意,解题的关键是首先读懂材料信息,其次看问题。结合材料知识分析可知,考查的意图是分析并概括爱迪生对社会进步做出的贡献,把材料中涉及的历史知识和教材中相关的历史知识有机联系起来,以此确定答案。
(3)本题主要考查 “科”与“技”相结合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材料信息分析概括问题的能力。答题时应注意,解题的关键是首先读懂材料信息,其次看问题。结合材料知识分析可知,考查的意图是分析并概括“科”与“技”的相互关系,把材料中涉及的历史知识和教材中相关的历史知识有机联系起来,以此确定答案。
1 / 1历史九下第5课《第二次工业革命》同步试卷
一、单选题
1.(2020九上·深圳期末)马克思曾预言“蒸汽大王在前一世纪中翻转了整个世界,现在它的统治已到末日,另外一种更大得无比的革命力量——电力的火花将取而代之。”“电力的火花”把人类带入到(  )
A.蒸汽时代 B.电气时代 C.原子时代 D.信息时代
2.(2020九上·福田期末)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一位发明家实验发现,簧片在带铁芯线圈附近的振动可以导致圈内电流的强弱变化,反过来,同样的电流变化可以导致磁铁线圈附近簧片的振动。根据这一物理原理,他发明了通过电流传播人的声音和语言的重要通讯工具。这说明第二次工业革命(  )
A.有着坚实的技术和经验基础 B.科学世界受意识形态干预
C.引导人们向内探寻精神世界 D.具有实验观察和科学基础
3.(2020九上·福田期末)现代塑料工业迅猛发展,塑料制品应用到社会的每个角落,这一工业源于(  )
A.戴姆勒的发明 B.诺贝尔的发明
C.海厄特的发明 D.夏尔多内的发明
4.(2021·许昌模拟)“1870年以后,工业研究的实验室,装备着昂贵的仪器,配备着对指定问题进行系统研究的训练有素的科学家,它们取代了孤独的发明者的阁楼和作坊。”材料反映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特点是(  )
A.发明者多是有经验的工人技师 B.在欧美国家同时发生
C.科学和技术紧密结合 D.投人资金越来越大
5.(2021九上·磴口期末)在1876年费城国际博览会上,英国展出的是最新蒸汽机车,美国展出了大功率电动机和发电机,德国展出了加工枪炮的精密机床。材料表明(  )
A.英国科技创新已落后美德 B.第二次工业革命完成
C.美国已成为世界经济中心 D.德国致力于军备竞赛
6.(2020九上·湛江月考)2011年3月26日晚,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环境保护运动“地球一小时”再次来临,全球134个国家和地区4000多座城市和城镇熄灯一小时,以倡导节能减排理念。由此我们想到电灯的发明让人类告别了黑暗时代,那么这项发明产生于(  )
A. 工业革命时期 B.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
C.第三次科技革命时期 D.新经济时代
7.(2020九上·长春月考)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第二次工业革命最显著的特点是(  )
A.科学研究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 B.首先发生在英国
C.主要发明来自手工工匠的经验 D.内燃机的发明
8.(2020九上·仁寿期中)19世纪中期以后,英国人休闲生活的时间由随意向定时转变,工作与休闲分离明确化。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火车等交通工具的创制 B.工厂制度普遍建立
C.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完善 D.人们生活水平提高
9.(2020·河南)从下面表格内容中可以获取的正确信息是(  )
  英国 美国 德国 法国 俄国
1870年 22% 8% 13% 10% /
1913年 15% 11% 13% 8% 4%
1870年、1913 年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贸易中所占的比重
A.世界贸易格局发生改变 B.英国工业产量跃居世界首位
C.世界贸易中心从欧洲转向美洲 D.世界贸易总额连年持续提高
10.(2020·广西)内燃机的发明是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应用技术领域的一项重大成就。在内燃机的发明和改进方面成就最大的国家是(  )
A.英国 B.法国 C.德国 D.美国
11.(2020·大兴安岭)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下列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美国人发明的是(  )
A.珍妮机 B.蒸汽机车 C.飞机 D.轮船
12.(2020·通辽)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兴起,美国抛弃了英国模式,转向重工业发展……成为了新的“世界工厂”。促使美国成为新的“世界工厂”的因素不包括(  )
A.科学技术上的领先
B.拥有广阔的殖民地
C.废除奴隶制,扫除了经济发展障碍
D.南北战争后得到大量的劳动力
13.(2020·泰安)1931年10月21日,美国政府为纪念一位伟大发明家的逝世曾下令停电1分钟;1979年,美国政府又花费了几百万美元,举行长达一年之久的纪念活动,来纪念这位伟人的某项发明诞生一百周年,这位伟人是(  )
A. 瓦特 B. 本茨
C. 爱迪生 D. 诺贝尔
14.(2020·淄博)下图是王刚同学整理的一份“发明记录”。他想以此了解(  )
A.第一次工业革命 B.第二次工业革命
C.第三次工业革命 D.第四次工业革命
15.(2020·常州模拟)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工业与力学、数学、材料科学的发展,促进了建筑技术的进步,1889年为在巴黎举行的世界博览会建造的埃菲尔铁塔便是典型。这主要表明了第二次工业革命(  )
A.具有科学研究与工业生产紧密结合的特点
B.加速了工业化、城市化进程
C.使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
D.促进了万有引力定律的提出
二、材料分析题
16.(2020九上·苏州期末)纵观历史,大国的崛起.复兴无不与制造业和隐藏其后的科技密切相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班牙之所以能成为一时强国,与金银从美洲大量输入有很大关系。拥有大量金银之后,为了满足人们的需求,政府鼓励外国商品大量输入,一方面为别国输送了资金,促进其他国家工商业的发展,另一方面严重阻碍了本国工业的进步。因此,人们把西班牙称作“黄金漏斗”。
——摘编自王加丰等《强国之鉴》
材料二 在欧洲、英国本是一个毫不起眼的小国, 19世纪上半期,英国成为 “世界工厂”。但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丧失领先地位。根本原因在于英国迷信自由贸易的信条,执着于为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主产业寻求市场以榨取最后的利润,从而放弃了对第二次工业革命主导产业领先市场的追求,教训深刻。
——贾根良《英国因何丧失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领先地位》
材料三 19世纪后半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年平均增长率(%)
国家 英国 美国 法国 德国
1861-1873年 (1851-1873)3.3 5.0 / 3.8
1874-1890年 1.7 5.2 (1870-1890)2.1 3.5
1891-1900年 1.6 3.5 2.6 4.8
材料四 英国历史学家哈孟德夫妇曾对工业革命作过这样的总结:工业革命带来了物质力量的极大发展,也带来了物质力量相伴随着的无穷机遇。然而这次变革并没有能建立起一个更幸福.更合理.更富有自尊心的社会,相反,工业革命使千百万群众身价倍落,而迅速发展出一种一切都为利润牺牲的城市生活方式。正是这种利弊共存的双重特性,激发着那个时代以及后来的人们不断进行探索反思。
——李宏图等《工业文明的兴盛——16—19世纪的世界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西班牙被称为“黄金漏斗”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分析英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丧失领先地位的原因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数据表显示这一时期工业增长最快的是哪两个国家?列举一例在这时期发明的新型交通工具。
(4)根据材料四,概括哈孟德夫妇对工业革命评价的观点。结合所学,指出19世纪上半期,针对工业革命的“弊”,先进人士在社会政治思想领域探索反思的成果?
17.(2020·漳州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第二次工业革命大事年表(节选)
1866年 德国 西门子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大功率发电机,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
1870年 比利时 格拉姆发明了电动机
1875年 法国 第一座发电厂在巴黎建成
1885年 德国 卡尔 本茨制成第一辆汽车
1882年 美国 爱迪生在纽约市珍珠街建成第一座中心发电厂,把输电线联网
1902年 美国 已有发电厂3621座,装机容量为121.2万千瓦
1903年 美国 莱特兄弟制造出第一架飞机
1907年 德国 机器动力企业中,使用电动机的企业有7.1万家,居各种动力之首
(1)据材料,写出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
(2)阅读以上材料,围绕其主题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
18.(2018九上·巴南期末)阅读下列材料:
第二次工业革命是指19世纪中期,欧洲国家和美国、日本的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的完成,促进了经济的发展。19世纪60年代后期,开始第二次工业革命。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第二次工业革命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对人类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军事,科技和生产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资本主义生产的社会化大大加强,垄断组织应运而生。第二次工业革命,使得资本主义各国在经济、文化、政治、军事等各个方面,发展不平衡,帝国主义争夺市场经济和争夺世界霸权的斗争更加激烈。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使得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最终确立,世界逐渐成为一个整体。第二次工业革命同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具有以下三个特点:首先,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许多技术发明都来源于工匠的实践经验,科学和技术尚未真正结合:而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自然科学的新发展,开始同工业生产紧密地结合起来,科学在推动生产力发展方面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它与技术的结合使第二次工业革命取得了巨大的成果。其次,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重要的新机器和新生产方法主要是在英国发明的,其他国家工业革命的发展进程相对缓慢;而第二次工业革命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新的技术和发明超过一国的范围,其规模更加广泛,发展也比较迅速。最后,由于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时,有些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如日本尚未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对它们来说,两次工业革命是交叉进行的,它们既可以吸收第一次工业革命,又可以直接利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新技术,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速度也比较快。
——百度百科
以下表述是从以上材料中得出的,请填“A”;违背了以上材料所表达的意思,请填“B”;是以上材料没有涉及的,请填“C”。
(1)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于19世纪60年代后期。   
(2)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不利于世界的发展。   
(3)第二次工业革命使得资本主义各国在经济、文化、政治、军事等各个方面发展不平衡,最终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4)第二次工业革命比第一次工业革命涉及的范围更广、发展更迅速。   
(5)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都是在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后开始第二次工业革命的。   
19.(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2单元第5课《第二次工业革命》同步练习)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爱迪生(1931)是美国大发明家,他的众多发明都与电力的运用密切相关,因此,人们称赞他为“打开电气时代的领袖”19世纪60年代,电气开发热席卷美国。爱迪生在得到法拉第的电学著作后,很快投入到这股开发热潮中。1869年,他决意当一名职业发明家。很快,他改进了电报机,发明了蜡纸和油印机。1876年,他发明了留声机。1878年.他将兴趣转到电灯研制。据说,他为了寻找灯丝,验证了多种理论,使用了1600余种材料,但都没有成功。后来,他受到“英国工程师斯旺用碳丝制成了白炽灯”的启发,终于在1879年10月试制成功第一盏完善而实用的电灯。于是,他开始大批量生产这种灯泡,并且为此专门建设直流电站、架设电网。在电灯的带动下,供电系统以及开关、灯座、灯具、电线、配电盘等电力用料陆续取得市场。1894年.他用电灯光和电动机制成了世界上第一台电影放映机,他的公司拍摄了世界上第一部电影。爱迪生在研制灯泡的过程中,首发现电灯通电时的灯丝与灯泡内的金属板之同有电流流过。对此,他作了记载并申请了专利,后人称之为“爱迪生效应”a英国物理学家弗莱明利用“爱迪生效应”发明了电子二极管,而电子管的出现导致了另一次次技术革命。
——摘编自《科学的历程》等
(1)据材料,概括爱迪生能够成功发明电灯的原因。
(2)据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要分析爱迪生对社会进步做出的贡献。
(3)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说明爱迪生的事迹如何体现了“科”与“技”的结合。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影响
【解析】【分析】根据“电力的火花将取而代之”并结合所学可知,电的发明是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代表性成就,第二次工业革命将人类带入电气时代,故选B;
第一次工业革命将人类带入蒸汽时代,排除A;
1942年,在意大利科学家费米领导下设计和建造的第一座核反应堆成功运行,这标志着原子能时代的开始,排除C;
第三次科技革命将人类带入了信息时代,排除D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影响。试题较为简单,旨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识记能力。理解和识记三次工业革命的时代特点——蒸汽时代、电气时代、信息时代。
2.【答案】D
【知识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影响
【解析】【分析】结合课本所学知识可知, A.题干所给材料描述的是实验结果而非经验结果。
B.意识形态在题干所给材料信息中未体现。
C.题干所给材料探究的是外在的客观世界而非人的內心世界。
D.题干所给材料描述的是电磁感应现象,这一现象是通过实验观察所得,最后通过这一物理原理发明了通讯工具,由此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发明创造具有实验观察和科学基础。
故答案为: D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解答本题需正确解读题干所给材料中“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一位发明家实验发现” “根据这一物理原理,他发明了通过电流传播人的声音和语言的重要通讯工具”的主旨。
3.【答案】C
【知识点】第二次工业革命及主要成就
【解析】【分析】结合课本所学知识可知, 现代塑料工业的迅猛发展,使塑料制品的应用已深入到社会的每个角落,从生产领域到衣食住行,塑料制品无处不在。但人们也发现,塑料垃圾已经悄悄地向我们涌来,严重影响着我们的身体健康和生活环境。这种工业诞生于海厄特的发明。现代塑料工业诞生的标志--海厄特发明赛璐珞。1869年,美国人海厄特发明了赛璐珞,现代塑料工业由此诞生。选项ABD都与题意表述不相符,排除。
故答案为C。
【点评】 本题以现代塑料工业的迅猛发展,使塑料制品的应用已深入到社会的每个角落,从生产领域到衣食住行,塑料制品无处不在。但人们也发现,塑料垃圾已经悄悄地向我们涌来,严重影响着我们的身体健康和生活环境为依托,考查海厄特的发明。
4.【答案】C
【知识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影响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选项A 发明者多是有经验的工人技师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故 A 项错误;
选项B材料没有涉及工业革命国家出现的顺序,故 B 项错误;
选项C材料信息体现了科学和技术紧密结合,故 C 项正确;
选项D材料未能体现资金投入的相关信息,故 D 项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本次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第二次工业革命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工业生产核科学技术紧密结合。
5.【答案】A
【知识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影响
【解析】【分析】蒸汽机车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产物,电动机和发电机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产物,而德国也展出了精密机床,这都说明英国在科技创新方面已经落后于美德,故答案选A;
第二次工业革命到20世纪初才完成,排除B;
题意还无法说明美国成为世界经济中心,排除C;
德国展出加工枪炮的精密机床不代表德国致力于军备竞赛,排除D。
故答案为: A.
【点评】本题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其影响。解答此类题时,要紧扣题干内容,结合所学逐一分析选项内容,排除说法错误、片面或与题干无关的选项即可。
6.【答案】B
【知识点】第二次工业革命及主要成就
【解析】【分析】A.工业革命时期,不符合史实;
B.据所学可知,19世纪70年代美国和德国等国开始了第二次工业革命。1879年爱迪生研制成功耐用碳丝灯泡,为世界带来了光明,人们说,爱迪生是把“电”的福音传播到人间的天使,故选项B符合题意;
C.第三次科技革命时期,不符合史实;
D.新经济时代,不符合史实;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准确记忆。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需要学生准确记忆。
7.【答案】A
【知识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影响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最显著的特点是科学研究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科学理论直接转化为社会生产力,促进经济的发展,故A符合题意;
首先发生在英国、主要发明来自手工工匠的经验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故BC不合题意;
内燃机的发明是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重要发明,不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最显著的特点,故D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 A。
【点评】本题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影响。第二次工业革命最显著的特点是科学研究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科学理论直接转化为社会生产力,促进经济的发展。解答此类比较题,结合所学运用排除法较为简单。
8.【答案】B
【知识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影响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中期以后,随着工业革命扩展,工厂制度普遍建立,定时上下班,使得英国人休闲生活的时间由随意向定时转变,工作与体闲分离明确化。
ACD三项都不是导致题干变化的主要原因,不符合题意;
B项工厂制度普遍建立是导致题干变化的主要原因,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工业革命的相关知识及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工业革命的相关知识。
9.【答案】A
【知识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影响
【解析】【分析】表格中通过对比可知1870年、1913 年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贸易中所占的比重有所变化,英、法比重下降,德不变,美、法、俄有所上升。其中B、C. D在材料中未体现,不选。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影响。解题的关键是能够准确识别图片信息。解题时,要注意图表的标题、图表中的时间、图表中的国家及数据的变化。结合所学,很易得出正确答案。
10.【答案】C
【知识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影响
【解析】【分析】内燃机的发明是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应用技术领域的一项重大成就。1876年,德国人奥托制造出一台煤气内燃机。1883年,德国工程师戴姆勒研制出汽油内燃机,几年后,德国工程师狄塞尔发明了柴油内燃机。由此可知,在内燃机发明和改进方面成就最大的国家是德国,故选C;综上所述可排除ABD。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影响。内燃机的发明是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应用技术领域的一项重大成就。在内燃机发明和改进方面成就最大的国家是德国。
11.【答案】C
【知识点】第二次工业革命及主要成就
【解析】【分析】A.珍妮机,不符合题意;
B.蒸汽机车,不符合题意;
C.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的1903年,美国人莱特兄弟发明了飞机,故选项C符合题意;
D.轮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对课本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基础知识,需要学生牢记。
12.【答案】B
【知识点】第二次工业革命及主要成就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工也革命率先在德国和美国出现,美国南北战争后,大量的黑人奴隶获得解放,为美国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同时废除奴隶制,为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障碍;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美国涌现出大量的科学成就,有利于工业的发展;美国没有广阔的殖民地。因此:
B符合题意;ACD与题意无关;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知识。难度不大,掌握第二次工业革命出现在美国和德国的原因即可作答。
13.【答案】C
【知识点】第二次工业革命及主要成就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知识点。题干关键信息“停电1分钟”。1879年,美国科学家爱迪生研制成功耐用碳丝灯泡,为世界带来了光明,爱迪生是把“电”的福音传播到人间的天使。他一生有许多发明,正式注册的发明就有一千三百多种,被誉为“发明大王”。据题干关键信息“停电1分钟”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位伟人是爱迪生。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注重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能力,注意掌握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原因、实质、成果和历史影响。
14.【答案】B
【知识点】第二次工业革命及主要成就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1867年,瑞典化学家诺贝尔发明了炸药。后来他又研制成无烟炸药。1869年,美国海厄特发明了赛璐珞,现代塑料工业由此诞生。1884年,法国人夏尔多内发明了人造纤维,开辟了新的纺织品生产领域。1885年,以内燃机为动力,卡尔 本茨试制汽车成功,卡尔 本茨也被人们称为“汽车之父”。美国人爱迪生发明了电灯、电影等。综上所述,图片中的发明记录都是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发明,故B符合题意;
ACD三项的内容与题干表格内容无关,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及主要成就。理解和识记三次工业革命的时代特征(蒸汽时代、电气时代、信息时代)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15.【答案】A
【知识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影响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六七十年代,各种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并被迅速应用于工业生产,促进了工业的蓬勃发展,这就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是科学研究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因此:
A符合题意;BCD与题意无关;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知识。难度不大,熟记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即可作答。
16.【答案】(1)原因:来自美洲的金银未转化为本国资本,而是输送到了别国,促进其他国家工商业发展,却阻碍了本国工业进步。
(2)迷信自由贸易;追求第一次工业革命主导产业的利润;忽视第二次工业革命主导产业的作用。
(3)国家:美国和德国。汽车、飞机
(4)观点:工业革命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并带来无穷机遇;但未能建立公正.合理的理想社会。探索:马克思主义诞生。
【知识点】第二次工业革命及主要成就;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影响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一“……拥有大量金银之后,为了满足人们的需求,政府鼓励外国商品大量输入……”可见西班牙被称为“黄金漏斗”的原因是来自美洲的金银未转化为本国资本,根据材料一“一方面为别国输送了资金,促进其他国家工商业的发展,另一方面严重阻碍了本国工业的进步”可见原因是金银输送到了别国,促进其他国家工商业发展,却阻碍了本国工业进步;
(2)根据材料二分析英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丧失领先地位的原因,据“根本原因在于英国迷信自由贸易的信条”可知迷信自由贸易;据“执着于为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主产业寻求市场以榨取最后的利润”可知追求第一次工业革命主导产业的利润;据“从而放弃了对第二次工业革命主导产业领先市场的追求”可知忽视第二次工业革命主导产业的作用;
(3)根据材料三“19世纪后半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年平均增长率(%)”数据表,可知这一时期工业增长最快的是美国和德国,而英国、法国的工业增长速度相对放缓。19世纪后半期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这一时期发明的新型交通工具有汽车、飞机;
(4)根据材料四概括哈孟德夫妇对工业革命评价的观点,据“工业革命带来了物质力量的极大发展,也带来了物质力量相伴随着的无穷机遇”可知工业革命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并带来无穷机遇,据“然而这次变革并没有能建立起一个更幸福.更合理.更富有自尊心的社会……”可知工业革命未能建立公正.合理的理想社会。结合所学,指出19世纪上半期,针对工业革命的“弊”,先进人士在社会政治思想领域探索反思的成果是马克思主义诞生,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所著的《共产党宣言》发表,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端以及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为国际工人运动提供了科学理论的指导;
故答案为:(1) 原因:来自美洲的金银未转化为本国资本,而是输送到了别国,促进其他国家工商业发展,却阻碍了本国工业进步。
(2) 迷信自由贸易;追求第一次工业革命主导产业的利润;忽视第二次工业革命主导产业的作用。
(3) 国家:美国和德国。汽车、飞机
(4) 观点:工业革命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并带来无穷机遇;但未能建立公正.合理的理想社会。探索:马克思主义诞生。
【点评】(1)(2)属于同一类型,都是要求学生依据材料信息回答,解答时,细心读材料,从材料中找出关键语句进行分析回答,一定要紧扣材料信息回答;
(3)本题的第一问,依据材料信息回答,解答时,细心观察表格,看出表格数据的变化回答;第二问是考查识记能力,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只要准确记忆,就可以顺利回答;
(4)本题的第一问,考查学生的概括能力,解答时,细心读材料,从材料中找出关键语句进行概括回答;第二问是考查理解识记,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只要理解识记,就可以顺利回答。
17.【答案】(1)发电机的发明。
(2)观点:科技发明推动社会发展的进程。论述: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随着纺织技术的革新,纺织业得以迅速发展;瓦特改进的蒸汽机投入使用后,蒸汽机成为主要的动力来源,传统的手工工场逐渐被大工厂替代,现代工厂制度最终确立;蒸汽机车的正式试车,标志着铁路时代的开始;第一次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英国成为第一个工业国家。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电力作为动力能源进入生产领域,人类历史进入了“电气时代”,电力被广泛地应用于生产与生活领域;以内燃机为动力的交通工具汽车与飞机的发明,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扩大了人们的活动范围,加强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第二次工业革命提高了社会生产力。结论:总之,重大科技的发明改变社会历史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的进步。
【知识点】第二次工业革命及主要成就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及学生准确解读历史材料的能力。1866年西门子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大功率发电机,标志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始。
(2)本题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相关知识,要求具备分析和正确解读材料的能力。依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提炼概括得出:科技发明推动社会发展的进程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对上述观点加以分析论证,最后得出总结性结论。
故答案为:(1)发电机的发明。
(2)观点:科技发明推动社会发展的进程。论述: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随着纺织技术的革新,纺织业得以迅速发展;瓦特改进的蒸汽机投入使用后,蒸汽机成为主要的动力来源,传统的手工工场逐渐被大工厂替代,现代工厂制度最终确立;蒸汽机车的正式试车,标志着铁路时代的开始;第一次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英国成为第一个工业国家。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电力作为动力能源进入生产领域,人类历史进入了“电气时代”,电力被广泛地应用于生产与生活领域;以内燃机为动力的交通工具汽车与飞机的发明,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扩大了人们的活动范围,加强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第二次工业革命提高了社会生产力。结论:总之,重大科技的发明改变社会历史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的进步。
【点评】本题有一定难度,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相关知识及学生准确解读历史材料、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二问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18.【答案】(1)A
(2)B
(3)C
(4)A
(5)B
【知识点】第二次工业革命及主要成就;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影响
【解析】【分析】⑴根据材料内容“19世纪60年代后期,开始第二次工业革命。”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于19世纪60年代后期,表述符合材料信息,故选A。
⑵根据材料内容“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使得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最终确立,世界逐渐成为一个整体。”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不利于世界的发展,表述不符合材料信息,故选B。
⑶材料内容中没有关于“第二次工业革命使得资本主义各国在经济、文化、政治、军事等各个方面发展不平衡,最终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描述,故选C。
⑷根据材料内容“第二次工业革命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新的技术和发明超过一国的范围,其规模更加广泛,发展也比较迅速。”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比第一次工业革命涉及的范围更广、发展更迅速,表述符合材料信息,故选A。
⑸根据材料内容“有些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如日本尚未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对它们来说,两次工业革命是交叉进行的”可知,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都是在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后开始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表述不符合材料信息,故选B。
【点评】 本题的重难点是对材料信息的理解识别。易错点是不看材料信息,或者分辨不出来材料信息,造成回答错误。解答此题的方法是紧扣材料信息,准确辨别。
19.【答案】(1)爱迪生能够成功发明电灯的原因,在于善于总结前人的经验,积极思考,永不气馁,持之以恒的品质等。
(2)爱迪生被誉为“发明大王”,是电气时代最伟大的发明家,一生拥有1000多项发明专利,为人类的文明和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3)美国发明家爱迪生利用电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发明了耐用的白炽灯泡、碱性蓄电池、电影摄影机和放映机等事物。他在纽约建成了世界上第一个火力发电站和输电网。发电站为电灯提供了能源,促进了电灯的广泛使用;这些发明是科学研究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体现了“科”与“技”的结合。
【知识点】第二次工业革命及主要成就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1878年,他将兴趣转到电灯研制。据说,他为了寻找灯丝,验证了多种理论,使用了1600余种材料,但都没有成功。后来,他受到“英国工程师斯旺用碳丝制成了白炽灯”的启发,终于在1879年10月试制成功第一盏完善而实用的电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爱迪生能够成功发明电灯的原因,在于善于总结前人的经验,积极思考,永不气馁,持之以恒的品质。
(2)根据材料“爱迪生(1931)是美国大发明家,他的众多发明都与电力的运用密切相关,因此,人们称赞他为‘打开电气时代的领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爱迪生被誉为“发明大王”,是电气时代最伟大的发明家,一生拥有1000多项发明专利,为人类的文明和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3)根据材料“他受到‘英国工程师斯旺用碳丝制成了白炽灯’的启发,终于在1879年10月试制成功第一盏完善而实用的电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发明家爱迪生利用电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发明了耐用的白炽灯泡、碱性蓄电池、电影摄影机和放映机等事物。他在纽约建成了世界上第一个火力发电站和输电网。发电站为电灯提供了能源,促进了电灯的广泛使用;这些发明是科学研究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体现了“科”与“技”的结合。
【点评】(1)本题主要考查爱迪生能够成功发明电灯的原因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材料信息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答题时应注意,解题的关键是首先读懂材料信息,其次看问题。结合材料知识分析可知,考查的意图是理解并概括爱迪生能够成功发明电灯的原因,把材料中涉及的历史知识和教材中相关的历史知识有机联系起来,以此确定答案。
(2)本题主要考查爱迪生对社会进步做出贡献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材料信息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答题时应注意,解题的关键是首先读懂材料信息,其次看问题。结合材料知识分析可知,考查的意图是分析并概括爱迪生对社会进步做出的贡献,把材料中涉及的历史知识和教材中相关的历史知识有机联系起来,以此确定答案。
(3)本题主要考查 “科”与“技”相结合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材料信息分析概括问题的能力。答题时应注意,解题的关键是首先读懂材料信息,其次看问题。结合材料知识分析可知,考查的意图是分析并概括“科”与“技”的相互关系,把材料中涉及的历史知识和教材中相关的历史知识有机联系起来,以此确定答案。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