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中国画》教学案例
教材分析:
这一课要依托于中国古典哲学和文化的深厚背景,中国画的形式美构成了高雅的艺术品位和丰富的艺术品类,如同一切文化遗产一样,中国画也正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发展。通过本课的教学,可以使学生了解中国画的形式美,涵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加深对中国画作品的形式语言的认识和理解,从而丰富和提高审美视知觉的能力。
中国画在其千余年的发展进程中,形成了对于意与境、形与神、感性与理性等关系的极具独特的关学理论,尤其是在表现形式上,将绘画、书法、诗歌、篆刻等进行有机结合,形成中国画独特的形式美感,成为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的艺术形式。中国画依托于中国古典哲学和文化的深厚背景,构成了高雅的艺术品位和丰富的艺术品类,如同一切文化遗产一样,中国画也正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发展。
本课的学习可以使学生了解中国画的形式美,涵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加深对中国画作品的形式语言的认识和理解,从而丰富和提高审美视知觉的能力。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认识绘画中形式美感与内容的协调统一是构成作品艺术美感的重要的两个方面。
2、认识中国画是通过形象、笔墨、色彩、章法等外在形式语言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
二、能力目标:
运用形式美因素和法则探究中国画的综合性,初步尝试体验中国画的形式美。
三、情感目标:
通过学习本课使学生感悟到中国画具有的丰富文化内涵并内化为热爱祖国的情怀。
教学重点:
赏析中国画的笔墨美感、体验笔墨情趣及提高国画的审美能力。
教学难点:
中国画形式美各因素的价值判断及相互关系。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师:调试多媒体设备,准备教具,组织教学。
生:准备学具。
二、导入新课
由古至今中国文化对世界的文明与发展作出的突出贡献及影响,引出中国人民的伟大,从而引进中国画这一世界上的两大画系之一的独特与魅力!
师:中国画是祖国传统艺术的瑰宝,想一想在哪些地方见过中国画?
生:展览厅、博物馆、厅堂、现代家居等。
三、授新课
1、演示课件
2、讲解形式美概念
师:通过刚才同学的剖析,我们知道所谓中国画的形式美概括起来大致有:
形象之美、色彩之美、笔墨之美、章法之美四个因素。在了解了形式美概念的基础上,接下来让我们走进国画的世界去感受它的形式美。
(一)形象之美
1、让我们欣赏《韩熙载夜宴图》(局部 )五代 顾闳中
观察描述 画面中的五个女子在做什么?她们的形象、服饰、线条美在何处?
2、 捣练图 (局部)张萱
四个妇女用木杵捣练,人物造型生动,表现盛唐妇女劳动的快乐。作品勾线工细劲键,线条飘逸,设色富丽。
“形”的目的是为了“神”,“神”的基础是“形”。无论工笔画或写意画,必须以一定的形象为基础。中国画历来讲究“以形写神”,表现任何形象,形似仅仅是手段,神似才是目的。
(二)笔墨之美
欣赏并讲解《露气》 潘天寿
找找这幅墨荷图中墨色有怎样的变化?引出墨分五色。
笔墨是中国画造型的基本语言.运笔收放自如、大气磅礴,花茎与水草用笔纤细而不柔弱,荷叶笔触阔大,墨色浓淡变化丰富。线条聚散疏密,运筹奇巧。
充分运用毛笔的性能、驾驭墨与色在宣纸上的渗化效果,表现不同物体的形状、质感、量感,塑造出生动完美的艺术形象,这种综合性技巧在中国画中统称笔墨。
(三)色彩之美
通过对中西两种画对比,引出中国画的色彩不像西方绘画那么写实但更加富有平面的装饰美感,更能表达出画家的主观意趣。
欣赏《千里江山图局部》 宋代 王希孟;
《一水菰蒲绿 半天云雨青》 张大千;
《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 现代 李可染。
体会中国画的色彩之美。
中国画用色有独特的特点。以画法分有白描、水墨淡彩、重彩、没骨、勾勒填彩、泼墨泼彩等,构成了中国画独特的民族特色。
(四)章法之美
展示教师作品:手卷、立轴、长卷等
提问:请同学们说一说中国画都有哪些形制呢?
生:立轴、手卷、册页、扇面等。
师:立轴作品易远看可以连续成条屏,手卷易近看表现大型题材。中国画除了外形之美之外,在构图、诗书、画印上也体现了章法之美。中国画的形制有多种,如中堂、条幅、横披、手卷、斗方、册页、扇面等,在大小、长短、方圆不同的形制中合理安排表象的物象叫做章法。中国画上的题款与印章,也是画面构图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好的书法与篆刻可以为画面增色。中国画的装裱也很讲究,使形制的外在结构形式更加完美。
师:刚才我们了解了中国画的形式美的各个因素,那么这几个因素是什么呢?
请同学议一议,说一说。从哪几个方面体现了中国画的形式美?
生:学生回答色彩、墨、色、章法等方面回答。
师生互动并补充讲解。
总 结
总结本课所学的中国画的形式美所体现的四个方面,鼓励学生进行总结性学习。通过体验中国画的形象、笔墨、色彩章法的美感,使我们能够运用形式美因素和法则,探究中国画的综合性,对中国画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感悟到具有高度文化内涵的中国画精髓,更加热爱祖国的民族艺术。
教学反思
学生对传统艺术不感兴趣,他们不能感悟中国画的美,这是因为社会和老师总是把艺术置身于高高的象牙塔中,让人们对艺术感到陌生和神秘。其实艺术应该走入生活、走入每个学生心里,教师要用简练的语言、通俗的方式、赞赏的目光把中国画的教学渗透进学生的心中。这节课利用欣赏水墨动画来引发学生的审美热情,是我的一个教学尝试。效果比单纯的欣赏名家的绘画更好一些,再结合我在课堂上的演示,尤其是我把自己平时创作的山水画长卷展示给学生,赢得了学生的一片掌声,他们第一次近距离地、全方位感受中国画的魅力,立刻对中国画的形式美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但美中不足的是学生自己绘画时,效果不太理想,因为他们平时接触国画艺术较少,这是由于国画学习工具多、效果慢,不能很快让学生找到成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