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说

文档属性

名称 马说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3-04-29 08:48:06

文档简介

课件18张PPT。马说韩愈授课人:姚 远刘 翔
2004年雅典奥运会男子110米栏金牌获得者孙海平 韩愈(768-824),字退之,河南河阳人,世称韩昌黎。唐朝文学家,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著有《昌黎先生文集》。
作者简介 作者写《马说》这篇文章的时候,初登仕途,很不得志。曾三次上书宰相,要求提升重用,未能如愿,壮志难酬,心中郁闷不平。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 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把握节奏 马说 (韩愈)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祇(zhǐ)辱于奴隶人之手,骈(pián)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shí)或尽粟一石(dàn)。食(sì)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sì)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xiàn),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sì)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yé)?其真不知马也。
疏通文意1、结合课下注释
2、小组合作攻关积累文言知识 找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 (1)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2) 才美不外见
(3) 食之不能尽其材
(4) 其真无马邪

通假字食见材邪通“饲”,喂。通“现”,显现通“才”,才能通“耶”, 吗积累文言知识 (1) 策 策之不以其道
执策而临之
(2) 食 食之而不能尽其材
食不饱
(3) 其 安求其能千里也
其真无马邪
(4) 之 只辱于奴隶人之手
执策而临之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一词多义驱使马鞭通“饲”,喂吃代词,指千里马表反问语气,译为难道助词,“的”代词, 指千里马助词,无意义品读课文2、文中的千里马是一匹幸运的马吗?
没有遇到伯乐的它有怎样的遭遇?问题研讨:1、文中共刻画了哪几个形象? 伯乐 千里马 食马者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3、日行千里的宝马竟无法施展自己的才能,其最为直接的原因是什么呢?4、千里马最终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呢?
其罪魁祸首是谁呢?问题研讨: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食马者 —— 其真不知马也问题研讨:5、食马者的不知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呢?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只有真正的伯乐才是千里马的知音呀!6、作者对文中的伯乐、千里马、食马者各持怎样的情感和态度?从哪些语句中可
以体现出来呢?深入探究:1、本文虽题为“马说”,通篇都在论马,其实还有着深刻的寓意,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你能理解文中的“千里马”、“伯乐”、“食马者”各代表着哪一类人吗?2、作者借文中“千里马”不遇伯乐的悲惨遭遇,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马说》托物寓意,以千里马不遇伯乐,比喻贤才难遇明主。希望统治者能识别人才、重用人才,使他们能充分发挥才能。
全文寄托作者的壮志未酬、怀才不 遇之感,并对统治者埋没人才、摧残人才,进行了讽刺、和控诉。主题思想拓展延伸:话题1:假如你是“千里马”,但是没有“伯乐”
赏识你,你会怎么做?
话题2:在当今社会中,“千里马”一定要遇上
“伯乐”吗?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 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朗读课文,体会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