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下语文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 贾生 课件(共13张PPT)+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七下语文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 贾生 课件(共13张PPT)+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5-30 10:02:02

内容文字预览

(共13张PPT)
贾 生
李商隐
李商隐(813—858),字义山,号玉溪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沁阳。他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作品收录为《李义山诗集》。




背景简介:
李商隐生活在唐王朝日趋衰败的晚唐时期,他对皇帝昏庸、宦官当权与藩镇跋扈深为不满。而且李商隐被卷入了牛李党争,屡受排挤,怀才不遇。于是他借吊贾谊来抒发自己的感慨,通过讽刺汉文帝虽能求贤却又不知贤的行为,反映了晚唐的社会现实——即晚唐帝王也像文帝一般,表似开明,实则昏聩无能。
贾 生
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听读诗歌,读准字音,注意节奏。
贾 生
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
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
不问苍生问鬼神。




即贾谊(前200-前168),西汉政论家、文学家,力主改革弊政,提出了许多重要政治主张,但却遭谗被贬,一生抑郁不得志。
被贬谪的大臣,这里指曾被贬到长沙的贾谊。
汉代长安城中未央宫前殿的正室。
才华,这里指贾谊的政治才能。
可惜。
徒然。
指百姓。
指汉文帝向前移动坐席,靠近贾谊,以便更好地倾听。
诗意:汉文帝在宣室求问被贬谪的贤臣,贾谊的才华和格调更是无可比伦。谈至深夜汉文帝挪动双膝靠近他,可惜他不关心百姓只是问无关轻重的鬼神之事。
宣室求贤访逐臣
首句“宣室求贤访逐臣”正面写汉文帝宣室召见贾谊。一“求”一“访”,把文帝求贤意愿之殷切和诚恳表现出来,特别还是对一位被贬的臣子,真可谓贤明的君主了。这是诗人欲抑先扬之处。
诗句赏析:
贾生才调更无伦。
次句“贾生才调更无伦”是对贾谊的赞扬,侧面烘托其才华高超、议论风发和神采照人,无与伦比。
诗句赏析:
可怜夜半虚前席,
第三句“可怜夜半虚前席”是全诗承、转的关键。“可怜”,可叹,诗人笔触一转,文帝虚心倾听的细节成了诗人叹息和微讽的对象。着一“虚”字,举重若轻,把文帝前面求贤的举动从根本上让人产生疑问,留下悬念,诗情就显得跌宕起伏。
“可怜”,一方面是为末句——一篇之警策预留地步;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在这里貌似轻描淡写的“可怜”,比剑拔弩张的“可悲”“可叹”更为含蕴,更耐人寻味。仿佛给文帝留有余地,其实却隐含着冷隽的嘲讽,可谓似轻而实重。
诗句赏析:
不问苍生问鬼神。
末句“不问苍生问鬼神”是全诗警策之句,是直接对“可怜”一词的回应。不问苍生问鬼神。郑重求贤,虚心垂询,推重叹服,乃至“夜半前席”,不是为了询求治国安民之道,却是为了“问鬼神”的本原问题!这究竟是什么样的求贤,对贤者又究竟意味着什么啊!这样的求贤对天下苍生有什么意义呢 这样的君臣遇合对臣子来说是幸还是不幸呢 诗人仍只点破而不说尽──通过“问”与“不问”的对照,让读者自己对此得出应有的结论。辞锋极犀利,讽刺极辛辣,感概极深沉,却又极抑扬吞吐之妙。
诗句赏析:
写作特色:
欲抑先扬
《贾生》前几句围绕“重贤”逐步升级,节节上扬,第三句又盘马弯弓,引而不发,末句由强烈对照而形成的贬抑便显得有力。这正是通常所谓“抬得高,摔得重”。
这是一首托古讽时诗,意在借贾谊的遭遇,抒写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诗选取汉文帝宣室召见贾谊,夜半倾谈的情节,写文帝不能识贤,任贤;“不问苍生问鬼神”却揭露了晚唐皇帝服药求仙,荒于政事,不能任贤,不顾民生的昏庸特性。寓慨于讽,讽刺效果颇好。
课堂小结:
1.李商隐的《贾生》中,
两句写汉文帝访求贤才,与下文所问内容形成巨大反差,抒发了作者怀才不遇之感。
2.《贾生》中借古讽今批评统治者不关心百姓的两句是:
3.李商隐的《贾生》从正面着笔,丝毫不露贬义之意的句子是: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课堂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