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课题 6.3 重 力
科目 初中物理 教学对象 八年级学生 提供者 王朋飞
课时 1课时
一、教材内容分析
本节内容是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6章第3节内容,教材从重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三方面介绍重力这个概念。教材中用常见的物理现象引入重力的存在,并设计活动让学生探究重力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及重力的方向,重垂线在生活中的应用,认识重心。然后再通过了解重垂线及重心的应用,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生活·物理·社会”的紧密联系,了解人类征服自然的科技成就,对学生进行热爱科学、崇尚科学的教育,激发学生较高的求知欲和探索自然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
(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重力产生的原因。2、知道重力大小与物体质量的关系,会用G=mg进行简单计算。3、知道重力的方向与应用。4、知道重心的概念。(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实验,感知重力的存在,培养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2.通过探究了解重力和质量的关系。培养一定的实验能力,利用数学模型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3.通过了解重垂线及重心的应用,培养应用物理知识解释简单生活现象的能力。(三)情感与价值观通过“生活·物理·社会”中对人类征服自然的科技成就的展示,对学生进行热爱科学、崇尚科学的教育,激发学生较高的求知欲和探索自然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重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难点: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及重垂线的应用。
四、学情分析
(1)经过半学期的物理学习,学生已基本上了解物理学科认识物理规律的方法,能够通过现象及自主探究实验发现物理规律。(2)多数学生习惯较好,基本上能够按要求收集实验材料,按要求进行实验探究活动。(3)学生都较喜欢多媒体教学的方式,也对动手探究具有较浓的兴趣。
五、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为了实现“以物理教学目标为中心,目标导学为核心,反馈矫正为手段,自主能力发展为主旨,先学后教为方法”的教育指导思想,根据本节内容特点和学生的学习状况,本节课采用“学习单导学,自主建构”的教学模式,着力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培养,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提高教与学双方的实效性
六、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1)多媒体教学设备状态良好,学生分组实验器材充分;(2)具有有关重力教学的教学视频、图片、动画素材;
七、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及资源准备
导入新课 出示课件,引导学生观察图片,分析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引入课题。 让学生列举日常生活中观察到的物体受重力作用的种种现象。 通过大量事例的列举,加深学生对重力的理解。
重力的概念 播放课件:飞流直下的瀑布、熟了的苹果向地面下落、包围地球的大气不会逃逸、月球绕着地球转动。提问:你发现这些物体的运动有什么共同特点?引导让学生说出这些都是与重力有关的现象,结合开始的图片介绍万有引力定律归纳出知识点并板书:这种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符号为G,单位是N.教师问:重力的施力物体是什么?受力物体是什么? 学生思考,交流,这些问题共同的特征是落向地面,都是因为受到地球的吸引力。学生自学课文完成学习任务单 让学生了解生活中重力现象,总结出物体在受到重力作用后的特点。并根据这些特点认识生活中的重力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及交流的习惯。(课件展示重力的定义及符号)
重力的方向 教师出示课件:屋檐的滴水图片;水滴下落的方向是什么?这里有什么科学道理呢?悬挂起来的吊灯,悬线的方向是什么?这是什么科学道理?在建筑工地上看到过,用一根细线吊着一块砖头,作用是保证墙体砌得竖直。讨论分析后,师总结: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并板书。教师进一步提出问题,我们能不能用它检查窗户做的是不是竖直?桌面是不是水平?怎么检查?引导学生还可以检查我们桌子腿做的直不直,墙壁上的画挂的正不正等等出示课件讲解方法 学生猜一猜分析道理归纳总结学生联系生活举例学生组内讨论,让个别学生展示,可以检查窗户做的是不是竖直。学生动手做一做,检查桌面是否水平。学生动手画出几个物体的重力方向 让学生带着问题依据观察教师的演示实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留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之间交流自己的思想和所得,在交流中有新的体会和感悟。让学生把所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起来,帮助学生学习知识让学生把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活动,进一步开拓学生的知识面加深学生对重力方向的理解和巩固
探究影响重力大小的因素 学生探究1:重力大小与质量的关系教师对学生的实验方案进行评价,肯定学生的思路正确,实验可操作,然后根据实验室提供的器材,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教师来回巡视,给学生操作不当的地方纠正,特别是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注意问题。学生操作实验并填写任务单的实验表格,实验完成后,多请几位学生代表回答所测得的实验数据.引导学生分析数据,得出结论: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与它的质量成正比,用公式G=mg表示,其中g表示物体所受的重力与质量之比, g约等于9.8N/kg,在粗略计算时,可取10 N/kg。 学生小组讨论如何设计实验,进行操作。以小组为单位,按照提前分的组,领取器材,进行实验。学生用弹簧测力计测出不同质量钩码的重力,并将实验数据填入表格中。(表格见任务单)学生完成实验,整理完器材后,观察数据,组内交流向老师和同学进行汇报,其他同学补充完善。学生积极大胆的评价其他小组的实验过程讨论,归纳得出结论:钩码所受重力的大小与它的质量成正比,并且比值不变 让学生在自主探究活动中认识影响重力大小的因素,(用ppt 课件展示数据表格及获得的结论和公式G=mg) 并且让学生会对实验进行合理的评估对学生的结论做出客观的评价,尊重客观规律,客观事实
重心 教师提出新的知识点,重力的作用点我们称为重心。出示课件展示规则物体的重心对于不规则物体的重心怎么寻找,师出示视频简单介绍悬挂法教师出示图片不倒翁,提出问题:“为什么不倒翁不会倒呢?其中的奥妙是什么呀?” 高空走钢丝的演员为什么不倒?手中平衡杆的作用是什么? 学生讨论,交流。 让学生学会认真观察,会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的一些现象。培养学生把知识与生活相联系起来学习的习惯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提高学习的灵活性
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全班交流、精讲点拨万有引力:宇宙间任何两个物体,大到天体,小到灰尘之间都存在相互吸引的力重力:1、定义2.大小:G=mg3.方向4.作用点 让学生进一步认识本节课的知识点 对本节内容进行知识梳理,帮助学生掌握所学内容
检测与评价: 见课件测试、反馈提升: 学生通过总结反思所学内容,检测自己所学内容 通过检测掌握学习对本节知识的掌握,在针对学生的疑难点进行课外延伸,二次达标